人际关系与沟通10章

2024-11-02

人际关系与沟通10章(共9篇)

人际关系与沟通10章 篇1

第10章 项目沟通管理

一.识别干系人

1.识别干系人是识别所有受项目影响的人员或组织,并记录其利益、参与情况和对项目成功的影响的过程。2.识别干系人输入:项目章程、采购文件、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3.识别干系人工具:干系人分析、专家判断

4.识别干系人输出:干系人登记册、干系人管理策略

5.干系人分析步骤:识别全部潜在项目干系人及其相关信息;识别每个干系人可能产生的影响或提供的支持并分类以制定管理策略;评估关键干系人对不同情况可能做出的反应或应对,提高支持或减轻负面影响。6.干系人分类方法:权力/利益方格、权力/影响方格、影响/作用方格、凸显模型

7.干系人登记册包含关于已识别的干系人的所有详细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评估信息、干系人分类。8.干系人管理策略规定了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如何提高干系人的支持,降低干系人的负面影响,包括:对项目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干系人;希望每个干系人参与项目的程度;干系人分组以及按组别管理的措施。

二.规划沟通

1.规划沟通是确定项目干系人的信息需求,并定义沟通方法的过程。

2.规划沟通输入:干系人登记册、干系人管理策略、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3.规划沟通工具:沟通需求分析、沟通技术、沟通模型、沟通方法 4.规划沟通输出:沟通管理计划、项目文件(更新)

5.通过沟通需求分析确定项目干系人的信息需求,包括信息的类型和格式,以及信息对干系人的价值。项目资源只能用来沟通有利于成功的信息,或那些因缺乏沟通会造成失败的信息。

6.潜在沟通渠道或路径的数量反映项目沟通的复杂程度,总量为n(n-1)/2,其中,n代表干系人的数量。7.用来确定项目沟通需求的信息包括:组织机构图;项目组织以及干系人职责间的关系;项目所涉及的学科、部门和专业;有多少人在什么地点参与项目;内部信息需求(如横跨整个组织的沟通);外部信息需求(如与媒体、公众或承包商的沟通);来自干系人登记册和干系人管理策略的干系人信息。

8.沟通技术中可能影响项目的因素包括:信息需求的紧迫性、可用技术、预期的项目人员配备、项目的持续时间、项目环境

9.沟通模型的关键要素包括:编码、信息和反馈信息、媒介、噪声、解码 10.沟通方法:交互式沟通、推式沟通、拉式沟通

三.发布信息

1.发布信息是按计划向项目干系人提供相关信息的过程。2.发布信息输入:项目管理计划、绩效报告、组织过程资产 3.发布信息工具:沟通方法、信息发布工具 4.发布信息输出: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5.信息发布技术:发送-接收模型、媒介的选择、写作风格、会议管理技术、演示技术、促进技术

四.管理干系人期望

1.管理干系人期望是为满足干系人的需要而与之沟通和协作,并解决所发生的问题的过程。

2.管理干系人期望输入:干系人登记册、干系人管理策略、项目管理计划、问题日志、变更日志、组织过程资产

3.管理干系人期望工具:沟通方法、人际关系技能、管理技能

4.管理干系人期望输出:组织过程资产(更新)、变更请求、项目管理计划(更新)、项目文件(更新)5.管理干系人期望可确保干系人理解项目的利益和风险,从而增加项目成功的概率。6.人际关系技能:建立信任、解决冲突、积极倾听、克服对变化的抗拒 7.管理技能:演示技能、谈判、写作技能、公开演讲

五.报告绩效

1.报告绩效是收集并发布绩效信息(包括状态报告、进展测量结果和预测情况)的过程。绩效报告过程包括定期收集、对比和分析基准与实际数据,以便了解和沟通项目进展与绩效情况,并预测项目结果。2.报告绩效输入:项目管理计划、工作绩效信息、工作绩效测量结果、成本预测、组织过程资产 3.报告绩效工具:偏差分析、预测方法、沟通方法、报告系统 4.报告绩效输出:绩效报告、组织过程资产(更新)、变更请求

5.简单的绩效报告包括:完成百分比的绩效信息,或每个领域(如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的状态指示图。

6.详细的绩效报告包括:对过去绩效的分析;当前的风险和问题状态;本期完成的工作;下一时期需完成的工作;本期批准的变更的汇总;必须审查和讨论的其他相关信息。

7.绩效测量基准是一个经过批准的项目工作计划,用来与项目执行情况比较,以测量偏差,进行管理控制,通常是项目的范围、进度和成本参数的整合,有时也可包括技术和质量参数。8.工作绩效测量指标包括:实际进度绩效、实际成本绩效、实际技术性能

9.偏差分析是一种事后审查,以便找出导致基准与实际绩效之差异的原因,步骤:验证信息的质量;比较实际信息与项目基准,确定偏差;确定偏差对项目成本、进度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10.预测是指以截至目前的实际绩效为基础,来预估未来的项目绩效。方法分类:时间序列方法(挣值、移动平均数、外推法、线性预测、趋势估算、成长曲线法)、因果/计量经济学方法(回归分析、自动回归移动平均数ARMA、经济计量方法)、判断方法(组合预测、调查、德尔菲法、情景规划、技术预测、类比预测)、其他方法(模拟预测、概率预测、总体预测)

人际关系与沟通10章 篇2

1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人际沟通问题

1.1 护患沟通

即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没有护患沟通, 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 也是病人授权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更是护患沟通的前提。尊重病人 (家属) 人格, 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给病人以亲切的感觉, 加深其对护士的信任印象。

1.2 医护沟通

医学是群体科学。医疗和护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病人从入院到出院, 从治疗、护理到康复的全过程, 都是由医护密切配合完成的。临床实际工作中, 只有医生没有护士不行, 只有护士没有医生更不行, 病人肯定不可能康复[1]。医护关系只有遵循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才能建立互相协作、互相信任的新型和谐的医护关系。

1.3 护技沟通

护技关系实际上就是护理人员与医技科室之间的关系。其关系的融洽程度直接关系到病人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早日治疗的问题, 因此, 双方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各自的工作特点、制度要求做到基本了解, 协作配合, 相互支持。

1.4 护际沟通

护际关系指护理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它决定着一个病区护理队伍的战斗力。护士姐妹之间感情融洽, 互帮互学, 相互理解, 就会使人心情舒畅, 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最大发挥, 工作效率就会倍增。反之互相闹别扭, 说长道短, 就会影响团结, 影响情绪, 在工作中有的护士就可能将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到病人身上, 造成病人心理上的不满和痛苦, 反过来又影响护理人员的形象[2]。发现同事工作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要善意地提出, 并积极补救, 做到分工不分家。上下级之间尊重、关心与服从共存, 共同营造工作的氛围, 形成团结友爱、互敬互爱的良好风气[1]。

2 影响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的主要因素

2.1 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问题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职责。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有较高的期望值, 并以此来衡量现实中所面临的每一具体的护理人员的形象, 用较高的标准来要求那些客观上难以理想化的护理人员个体。当病人发现个别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低下, 职业行为不符要求, 尤其是服务态度、护理业务技术水平等存在缺陷时就会产生不满和抱怨情绪。

2.2 病人的需求与满足的问题

在与病人的接触中, 护士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甚至医院的环境, 无一不在向病人及其家人传达着某种信息, 传达着护士的感情和态度, 这些恰恰是目前护患沟通中易于忽略的方面。病人从入院到出院, 由于身患疾病的原因, 希望在治疗护理、饮食生活、环境等方面能得到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照料。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 床护比例不达标, 护理人力配置严重不足, 在护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 当个别病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病人就有可能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情绪, 从而指责护理人员。

2.3 医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病人的受教育和所处环境的差异, 大部分病人缺乏医学知识, 对与自己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护理专业理论了解甚少, 且在诊疗过程中, 又希望全面了解自己疾病检查、治疗、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面对这种情况, 若护理人员不能理解病人的个体需求, 不能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提供全面的信息, 而是表现为懒于解释或敷衍, 甚至埋怨病人啰嗦, 就会造成护患关系紧张。

2.4 护理质量与实际疗效不一致的问题

护理质量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两者是成正比的。但由于医疗服务存在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 对不同的个体、复杂的疾病, 由于科学的未知领域方面的原因, 医疗结果是不确定的, 如若出现病人病情突变或医生误诊、漏诊等原因时, 尽管护理人员精心护理, 但病人的实际疗效却不一定显著, 甚至病情恶化。在这种情况下, 病人就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就会对护理质量产生怀疑, 甚至把怨气都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 使护理人员感到委屈。

2.5 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许多病人在与护理人员交往中, 对自身的健康存在沮丧、自卑。严重焦虑的病人常把自己的痛苦怪罪于别人, 有的病人难以自控地把自己病残的恼怒迁移到与他们交往最频繁的护理人员身上。若护理人员不能识别病人的情绪反应, 就有可能出现紧张的护患关系, 甚至引发较强的护患冲突。

3 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处理对策

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倾听、和睦的交谈、热情的鼓舞及认真的解释等技巧在人际沟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3.1 亲切细致是人际沟通的首要条件

从病人入院开始, 护士应耐心、全面、详细地介绍住院有关情况, 要以亲切、自然、和缓的语气, 同时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行为举止在护患关系中直接影响到服务意识的传递和接受[3], 要让病人感到被尊重、被重视, 消除他们对医院这个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及恐惧、焦虑情绪, 让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信任是护患沟通的基础, 如护士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及职责范围, 耐心地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信任就会自然的产生[4]。

3.2 善用赞赏的语言

美好的语言不仅能使人听了心情舒畅, 感觉到亲切平和, 而且还富有治疗性。护士每天与病人接触, 交往频繁, 因此安全性的语言, 善意的欺骗极为重要, 它能让病人得到安慰。每天早晨一到病房, 问候一声“早上好!”, 停留在病人的床边片刻“您昨晚睡得还好吧?今天的气色不错”, 话虽简朴, 却让病人感到了亲切与体贴[5]。

3.3 平等待患是护患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与病人的交往中, 无论地位、年龄、所患疾病的种类、新老病人, 都应一视同仁。一切抱怨、训斥、讽刺及窃窃私语等这些都是影响沟通的杀手, 任何一种恶性信息都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刺激和极大的痛苦, 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4 学会倾听

护士必须与来自不同背景、病情的病人进行有效沟通, 要设法了解病人的感受, 鼓励病人表达其感受, 倾听他们的诉说[6]。既要听到病人的表达内容, 也要观察其非语言表达, 用心体会并总结出病人要表达的意思, 为其提供宣泄的机会。在沟通过程中, 全神贯注, 集中精力, 双方的距离以能够看清对方的表情, 说话不费力, 但能听得清楚为度。使用能够表达信息的动作。这样, 病人通常愿意向护士沟通。

3.5 沟通要抓住时机, 善于利用机会

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人情绪选择合适的谈话时机。边交谈边工作比较随便, 而且让病人感到很自然。这样一来, 既收集到了资料, 又将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等问题传授给了病人。谈话期间, 让病人保持舒适卧位, 谈话时间以其能耐受及不觉累为度。谈话结束时, 真诚地向病人表示感谢。沟通与交流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病人在住院期间, 甚至到出院以后的问题, 都必须抓住时机, 随时随地有目地进行解决[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 护理行为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也日趋显著, 护理服务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嘱加护理常规”的护理模式, 而是一种根据病人在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不同的病情以及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不同环境下对健康的需求, 因人而异地为病人提供全面的、适应多元文化需要的、全面的整体护理模式[8,9]。因此, 护士有必要加强人际关系的再学习, 将所学新知识在现实中有效运用, 对工作、对为人处世都有益。减少护患冲突, 减少医疗护理差错事件, 与人相处融洽, 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促进病人及自身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护理工作,沟通,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高江霞.人际关系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20) :151.

[2]白会玲, 等.人际关系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6, 28 (2) :110.

[3]苏玉兰.试述门诊现代护理观念及特性[J].现代护理, 2002, 8 (3) :542.

[4]田红.谈临床护理沟通的技巧[J].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 (6) :638.

[5]黄萱.论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7) :64.

[6]陈艳等.浅谈护理工作中的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与临床, 2006, 10 (11) :1008.

[7]彭虹.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现代保健杂志, 2006, 3 (5) :79.

[8]王维利, 谢伦芳.论人际沟通系统的特性[J].护理研究, 2008, 22 (3A) :572-574.

论文章评点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 篇3

关键词:文章学;文章评点;语文教育;联系

语文教学虽然是从幼儿园起就开始进行,贯穿整个学习生涯都不可脱离的基础教育。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在想方设法寻找一条全方位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良方妙法。曾祥芹在他的《文章学探索》中提出:“建立文章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根本条件之一。”那么,什么是文章学?什么是文章评点?它们与语文教育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文章评点的含义

文章学是专门研究文章性质、功能、构造及读写文章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文章学是研究文章的内部规律和读写文章的规律的学科,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学科的专门特点[1]。

文章学着重揭示读、写文章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它与写作学研究的内容互有交叉,随着文章学和写作学研究的发展,二者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将会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界限。

文章评点是从对文章作品的评点中看出它的规律,文章评点不可脱离文章,它必须紧扣文章,两者之间紧密结合。文章评点虽然重在评点,但要借助文章。文章评点首先反映个人的主观认识,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次,它短小精悍,长短不一,比较随性;再次,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二、文章评点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一) 文章评点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语文教科书中从小学低年级的重点认识字、词、句后,直到初中、高中学习的段、篇、章的学习,无论哪一阶段都离不开文章的教学。所以说,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文章教学。但语文教学和文章教学的关系也曾引发不少认识误区。

误区一,片面的认为语文课就是文学课。因为看到语文教材里大多数选入的是文学作品,片面强调了语文课的文学教学任务,而削弱了一般文章的教学,从而脱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实际教学训练。误区二,把语文课教成语言课。它片面强调了语文课的语言教学任务,把字、词、句、段从文章里剥离出来,按照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的知识体系来归类,然后以一种理论性极强的方式让学生抛开文章去死记硬背,或者以单项语言和词汇练习代替综合的文章读写练习。顶多在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中让学生练习几篇写作便完事。这样就成了抓“语”丢“文”,重“语”轻“文”,过早地专业化,只学习了些脱离文章的死语言,结果就不能将所学灵活运用。究其原因,是忽略了文章的本质,没抓住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因而不能明确语文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语文教育中必须有文本、有评点,以文本为基础和根源,用评点去挖掘、去探索,达到深入和强化的效果。

(二)文章评点与作文教学息息相关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组成篇章结构的书面语言,评点是对文章内涵的剖析和深入挖掘。毛泽东同志说:“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语文教学中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我认为不是文学教学,也不是语言文字教学,而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综合表现,而文章评点又对作文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从教学目的和任务看,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读文章和写文章的能力。从教学内容看,语文教材其实就是优秀的文章集锦。语文课是综合知识的学习,有文学,也有科学。文章评点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指导语文教学。文章评点的作用之一,也是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语文教学看,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分析,有文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而一般文章,尤其是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读写教学,在理论指导方面一直处于薄弱状态。科学的文章学理论的建立,其重大的意义之一,就是为语文的读写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以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文章评点与语法教学的关系

有人批判现在的语文教材没有冲破以“范文”为中心的体系,殊不知教材以文章为主体正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2]文章评点的任务之一是指导语文教学,那么反过来,语文教学也需要靠文章评点来指导。语文教学法研究的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全部理论问题和实践,它专门揭示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阐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探讨语文教学的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首先,语文课的落脚点必须立足于文章教学。“文以载道”,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宜潜移默化,只能在文章读写训练中进行。其次,语文课的文学教学必须服务于文章学。比如在学习一篇小说、记叙文或议论文时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这一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这一篇记叙文的线索分析或者这一篇议论文的议论方法,而是要透过评点和分析教会学生立足本篇文章,学习掌握这一种文体或这一类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方法,继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再次,语文课的语言教学必须从属于文章教学。文章是语言要素的运用,属于言语。单项的语文知识训练固然重要,但只有放在文章中集中讲解才会奏效,脱离文章的语言文字知识就略显呆板,没有灵活性。

三、文章评点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理解文章内涵

文章评点的作用之一是为了语文教学而用,它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明白文章为什么这样写。比如在《古文观止》的篇章评点中通过评点内容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文章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章法、技法的运用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返回文本中,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时的思想感情,从而更有利于深入挖掘文本。

比如在学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翠翠》节选一文时,学生初读,甚至自己读了几遍后,对《翠翠》的理解仅限于故事情节上。悟性好一些的同学可以在领会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初步对翠翠这个人物形象的美丽、天真、懵懂有潜意识的感悟。通过对其评点的分析和解读,学生会从沈从文的生活和求学经历中找到他为什么会去描写湘西世界的“美”的原因,理解了小说成功的地方,是刻画了翠翠这个魅力动人的艺术形象。在翠翠身上,寄托了沈从文美的理想,有打动过沈从文情感的几个女性的影子,也有他的新婚妻子张兆和的影子。而且翠翠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几个女子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艺术的加工的理想的形象,她是真善美的结合。小说的落脚点是美,而翠翠的美更多的是通过表现她的纯洁、坚贞的爱情来表现她的美,所以翠翠又是爱与美的结合。这就使得文章学习和理解很多障碍顺利无阻的解决,文章的内涵赤裸裸剥离在学生脑海中。

(二)有助于提高写作技能

从文章评点的章法、技法、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分析中可以学习到这些方法如何来运用,运用这些会使文章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常常给学生分析本篇文章的作者简介,社会背景,写作目的,段落大意,讲解修辞、语法、表达方式等。在文章分块讲解完毕后,会有总结性的讲解。如脉络、线索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全文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艺术方式,或整体评论文章的优缺点——好,好在哪里,不好,败笔在哪里。最后,大多数教师不忘强调一句:“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同学们要学会将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从《边城》的艺术风格来说,它是一首纯粹的诗,是一支浪漫主义的乡村牧歌,创造了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文本让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得小说有浓厚的诗意美。《边城》扩大一点说,表现的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世界,山,水,边城,人,风俗,融合着在一起,建造了一个恬静,安详,温馨的世外桃源。又把人性美的展示放到了一种舒缓自如的叙述节奏中,使得整个故事有强烈的抒情的意味。学习了这些章法和技法之后,学生便会在自己的习作中从模仿到成熟,继而去达到超越。

(三)有助于语法基础的学习

文章评点对语文的教学指导不仅是总体性的,还有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和分析。评点中有时会对某一字、词、句进行注释、详细解释,有古今异义词、词义的扩大或缩小,语句的倒装、前置或省略以及短语的分类等,在评点和注释中都有可能提到。还有一种对语句的赏析和措辞的推敲都能够对学生对语法学习和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文章学、文章评点和语文教学密切相关。文章学是语文学的主要分支,文章知识是语文知识的主体部分,文章能力是语文智能的主导方面,文章教育也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3]。文章评点又是以文章为基础,从文章而来,也就是说,文章评点源于文章,又反过来指导文章。文章评点自身的优势也决定了它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寿康.文章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2]曾祥芹.文章学探索[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3]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人际关系与沟通10章 篇4

重点:

1.电子商务应用的编程与主要开发工具。

电子商务应用的编程模式:传统的WEB开发模式,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式。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开发工具:网页制作工具,应用开发语言。

2.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既有信息资源的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网络集成、数据集成、企业业务流程集成、应用集成。

3.软件维护的类型: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4.电子商务系统测试过程(*):

系统测试内容:用户界面测试,功能测试,接口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测试。

农村留守儿童人际沟通问题与对策 篇5

1. 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问题

监护人是与留守儿童接触最亲近的人, 承担着留守儿童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他们理应是留守儿童最具交际启蒙的引导者。因此, 监护人在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方面有无关注直接影响着他们是否有能力健康地跟他人进行交往。遗憾的是, 就目前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状况来看, 这种引导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方面, 监护人作为留守儿童的祖辈或者旁亲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更多是停留在物质上, 潜意识认为满足留守儿童的吃穿住行就算尽到了责任。祖辈作为孩子的监护主体由于年龄偏大, 身体素质差, 自身教育水平低, 对儿童人际沟通能力常常处于漠视状态。即使是父母有一方留在家里也因为承担了过重的家务和田间劳作, 少有精力关注孩子沟通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因为父母与子女的联系、沟通减少, 亲子关系发生消极变化, 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 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自身情绪情感变化无人感知或疏导, 导致一些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或者接触太少, 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另一方面, 大部分留守儿童作为“寄人篱下”的孤独者, 在监护人不富有的情况下, 他们要负责繁重的家务。过度的与年龄不相符的重负使他们过早失去享受童年的权利, 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久而久之演化成畸形的形式。尤其是低年级的留守儿童, 他们的性格、自我意识、价值观等还没有完全形成, 在引导、关爱以及榜样的作用方面尤其缺乏。

2. 留守儿童与同龄人的沟通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需要承担家务重负等原因, 他们缺乏与同龄人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 随之缺失的是与同龄人的交往实践和技巧。以传统的“人以群分”观点来看, 留守儿童明显被动地移出了属于他们的群体, 而陷入另一个成长怪圈。留守儿童应该享有的儿童话语权, 但在其他正常的儿童面前这个权利似乎成为一种奢侈, 因此他们的喜怒哀乐的表达能力很差。这种不平等的心理意识使这原本同龄的两种儿童在沟通上存在障碍。一些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保护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 缺乏自信, 缺乏与同伴积极的交流和互动。另外, 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 他们可能又存在着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老师、长辈等恶习。一些留守儿童迷恋游戏机, 沉溺于网吧, 逐渐演变成“问题儿童”。中学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社会急速发展的时期, 他们比小学留守儿童遇到更多的问题与困惑, 但由于父母的远离, 他们缺少来自家庭的支持与指导, 所以面对与同伴的冲突无处可诉, 缺乏正确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

3. 留守儿童与老师的沟通问题

留守儿童因其成长环境的不完整, 身边缺乏父母作为力量支撑, 在学校常受到其他同学甚至老师的歧视。事实上,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在心智发展上并没有其他儿童健全, 学习能力相对较低, 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关注。而这批留守儿童的怯懦、自卑、不自信甚至叛逆的心理都比较重, 遇上条件不足的学校和不够耐心的老师, 在沟通方面俨然难以达到和谐。许多留守儿童在教师面前总是显得紧张、忧虑、焦躁和不安, 一般不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 也导致他们学校教育的不充分。而老师方面, 有可能爱莫能助, 也有可能认为其孺子不可教而放任不管。同时,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匮乏以及教师职业教育的不健全, 也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沟通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4. 留守儿童与社会其他人际沟通问题

家庭与学校是引导留守儿童心理走向最关键的渠道, 如果两者同时缺乏有效的引导、教育机制, 那么他们的心理发展很难得到保证。留守儿童最容易陷入这种教育的尴尬局面, 原本就存在人际沟通问题的他们在面临整个社会时, 更彰显沟通障碍。一方面, 留守儿童的沟通意识尚不健全, 在熟悉的亲人、老师、同龄人面前尚不能顺利沟通, 在陌生人面前更谈不上从容、大胆面对;另一方面, 留守儿童的经验世界相对于正常儿童来说比较狭窄, 他们对陌生环境需要一个更漫长的熟悉过程。对涉事甚浅的留守儿童来说, 贫乏的交际能力无疑是适应未知社会的绊脚石。

根据留守儿童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鉴于沟通能力对留守儿童适应生活环境、跟上社会步伐的重要性,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

第一, 监护人或父母需提高关爱孩子的意识, 把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放置到身体成长同样重要的位置。监护人既已承担责任, 就应身在其位而谋其功。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 应该对自己的责任有充分的认识, 尽量创造与孩子相聚的机会。可以利用节假日把孩子带到城市, 给他们体会家庭温暖、父母关爱以及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 尽可能让他们体会正常家庭的生活。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 因此, 切不可因都是“自家人”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沟通引导, 家教永远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步。

第二, 学校要给予重视, 特殊关照。留守儿童是特殊群体, 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和其它学生一视同仁, 切忌用歧视的眼光对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 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 这样, 教育才有针对性, 方能对症下药。此外, 各学校要多与家长交流, 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合力效应。心理教育教师应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心理压力进行疏导, 帮助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育过程中, 要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矫正留守儿童的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 更重要的是预防和开展多种活动, 引导学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发展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进人格发展, 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 从而能以健康的心理面对他人。

第三, 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同龄群体活动。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 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 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 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 以及尊重的需要。因此, 构建一个团结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非常重要。要培养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使学生彼此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减少孩子内心的寂寞和焦虑, 减少孩子心理上对外界的排他性。

第四, 社会各界的关爱与行动。农村社会要建立由共青团、妇联、工会、村委会等组成的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共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当前如果加快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 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 可使更多的农民既能增加家庭收入, 又能实现就地就业, 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另外, 要加强法制建设, 净化社会风气, 消除影响留守儿童的消极文化, 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给留守儿童提供了进城上学, 享受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机会。

总而言之, 留守儿童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心理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留守儿童的人际沟通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积极配合, 共同努力, 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适合其身心发展的环境, 尽量提高留守儿童的人际沟通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旭东, 欧何生.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叶敬忠, 杨照.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3]叶敬忠, 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4]王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引导策略[J].教育革新, 2010 (3) .

人际关系与沟通10章 篇6

现在文文怎么这么难教育啊!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如何与孩子沟通呢?真的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先建立良好关系,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说话呢?还是应当体现我们作为家长的威严,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要求他们改正就可以呢?

家长看法

注重亲子关系,更要直接说服教育

家长刘志青:我觉得教育孩子应当就事论事,直接告诉他错在哪里以及应当如何做。孩子明白了原因就会做好。就拿今年过年的时候,儿子收到了二百元压岁钱。我告诉他自己存着这些钱,买点学习用具和书,他也答应得很爽快。过了几天,我下班回家,看他在家里吃披萨,马上就猜到他是用压岁钱来买的。当时我就把他叫到了身边,告诉他:“妈妈已经告诉过你,这些钱是用来买文具的,不是用来随便乱花的。如果你随便花了,以后就没有钱去买自己喜欢的文具了。”儿子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儿子就再也没有随便花过钱,包括我给他的零花钱,他也不会乱花的。

我一直认为,如果只是强调建立什么关系,孩子很可能觉得家长没有权威性,我们说的话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所以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直接说服教育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

传统说教的方法真的需要改变了

家长何文芳:我有一个孙女,因为儿子和儿媳上班忙,所以由我和老伴来带孩子。在对孙女的教育问题上,以前我使用的就是当年教育儿子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及时纠正。这种方法使用这么多年,效果一直不错。

直到有一天,我才反思我们对孙女的教育方法是否出现了问题。那是一个周末,我带着孙女去听一个中医讲座,没想到讲座还没有结束,孙女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觉得孙女怎么能在这种大型讲座现场睡觉呢?回到家中,我和老伴严厉地批评了她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没想到孙女严肃地对我们说:“爷爷、奶奶,你们除了对我说教外,有没有真的问问我的感受呢?为什么我从小由你们带大,有心里话却等爸爸妈妈来了之后才和他们说呢?”听了孙女的这些话,我和老伴都惊讶了。经过两天的反思,我觉得孙女长大了,以后真的要与孙女先建立良好关系,然后再来沟通。

先认同孩子再解决问题,效果更好

家长司恩华:儿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我想他这次期末考试一定能考入前三名。没想到,分数下来,他错了一道大题,只考了89分,在班里排名第十一。开完家长会,我非常生气,告诉妻子:等儿子从小伙伴家回来,看我怎么教育他!妻子拦住了我,说:“咱们先别急着教育他,而是表现和他站在一起,为这次成绩感到遗憾,再共同为他想进步的对策。”

儿子回来了,我按照妻子说的这样做,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愤怒。吃过晚饭,我们三口人坐在一起谈论这次考试的事情,还没等我们开口,儿子主动说出他认为成绩下滑的原因。他说因为自己平时成绩好,所以这次骄傲了,复习的时候大意了,考试的时候也太粗心了。听着儿子客观地分析自己成绩下滑的原因,我觉得妻子的做法是正确的—— 先认同孩子再解决问题。不然,儿子很难客观分析出这样的原因。

专家观点

亲子沟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同而不是对抗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约心理专家):我们应该在沟通上做一个澄清,沟通应该是互通信息。当一个孩子和妈妈交流的时候,保持信息达成就可以了,并不意味着必须服从。沟和通,通是代表一致还是代表孩子知道妈妈的想法就可以了呢?对中国人讲,妈妈的意见孩子一般要同意。这一点,我们过度强调以后就造成亲子沟通中间的障碍,因为孩子不认同就只能闭嘴或者不说。妈妈不同意的事情哪怕孩子真的认为不对,也不敢反对。因为在家里不允许沟通相反的观点,只允许沟通妈妈认为正确的或者对的,这会对沟通本身带来障碍。

心理学真正的沟通不仅仅是靠言语,还包括两个人关系层面的身体语言。一个妈妈有一个好的身体语言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关爱、被注意到。

这中间还包含感受层面的交流。比如说今天孩子考试不好考砸了,妈妈应该先关怀他,先不关心他考试的事,先让孩子从这个情绪里出来。告诉他,你先歇会儿,不管你考得怎么样,妈妈还是给你做好吃的。接下来就容易言语交流了,因为孩子的防御心减轻了。

当身体的交流先于言语交流,孩子放松下来,这时候跟妈妈说话比较坦诚,对自己的分析才讲出来,而不会想别人的责任,就不会说今天老师影响他,考试是自己紧张没有发挥好。孩子强调客观一般是想减轻妈妈对他的指责。

如果孩子觉得交流中,妈妈关爱他,不会指责他,就会更多看到学业中没有注意的环节或者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假设这个孩子总是要找借口,下次还是考不好。

所以,我认为亲子间首先要提倡关系层面的交流。父母不要太重视言语交流,因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妈妈跟孩子的想法可能是不同的,他们对现实有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显然是不能够达成一致的。当一个妈妈通过所谓的交流强行让孩子内心充满阻抗或者不舒服的感受,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就会让妈妈所传达的信息完全适得其反。

人际关系与沟通10章 篇7

1 新教材的编写背景

新的护理模式从单一的疾病护理逐步转向整体护理和程序护理, 护理工作的服务层次从单纯被动执行医嘱的治疗型转变为集治疗、教育和咨询于一体的多元化、全方位复合型, 这就为医学教育改革及医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更新提出了努力方向。护理专业人员更要具备多种能力:从患者及周围获得信息的能力;和患者建立有助于治疗的和睦关系的能力;应用科学方法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鉴定和评价有关资料及证据的能力以及毕业后能持续有效地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渴望有一本更适应新时代护理模式的好教材, 帮助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改善护理实践中的沟通行为, 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新教材的编写原则

2.1 适应护理事业发展, 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新教材关注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力争做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执业能力, 满足教材必须达到的学科需要、教学需要和社会需要。编写内容既结合专业需求, 又及时反映社会和护理领域的前沿信息, 保证专业教学的实用性与先进性。

2.2 适应就业需求,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

新教材把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 淡化纯理论讲授,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更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 融理论讲授、实践训练、案例分析于一体, 尽可能让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空间和护理情境, 切实理解与掌握人际沟通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不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较好的团队精神, 并能正确、有效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冲突, 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成为能进行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2.3 贴近生源认知特点, 体现教学组织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新教材在重新评价近年来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技能和经验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到教学实际, 为学生量身定做模块化的学习资源, 本着“必需、够用、简便、易行”的原则, 力求在组织教学、讲授内容、实践训练、教学评价与反馈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 新教材的突出特色

3.1 体现新教学改革思想, 认知体系科学合理, 突出实践性、应用性

旧版教材的绪论主要讲述护理人际关系, 对于《人际沟通》教材, 还是应该以人际沟通理论作为绪论更好;关于护士的角色理论可以放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中讲述;治疗性沟通放在护理工作中的关系沟通中讲述会更显系统化;人际认知理论和群体行为理论可不必探讨;沟通礼仪内容与《护士礼仪》教材内容有冲突。

旧版教材章节按照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交谈、演讲等顺序讲述, 令人感觉混乱, 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索, 不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顺序, 不利于综合学习与利用。新教材对此有了新的改革与调整, 聚焦精华, 避免重复, 各章节环环相扣。全书共分七章, 内容包括沟通概述、人际关系、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沟通技巧、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以及多元文化护理沟通。编排顺序更科学合理, 从沟通理论学习到实践技能训练, 注重知识的连贯性, 内容的延续性, 思想的发展性, 生活的多样性, 工作的实际性等, 层层展开, 步步深入。

笔者建议, 如果在“倾听”这一环节中再增加些内容则更好。沟通中, 交流的一半是倾听, 而在生活中大家更注重说而忽视了听, 如果专门探讨一下倾听的艺术, 则更能引起注意。另外, “临终关怀”章节也比较实用, 国外很注重这个护理环节, 对此应予以重视。

3.2 教材排版新颖, 内容丰富, 模块设计多样化, 理论、实践两手硬

3.2.1 排版新颖, 设计独特

新教材改变过去陈旧、单一的排版风格, 大胆应用鲜艳的色彩, 深蓝色的封面, 犹如一片诱人的海域;活泼、新颖的主题内容设计, 同样让人耳目一新;主题简单明了, 吸引学者一头扎进去获取新知识。

3.2.2 模块多样, 灵活适用

新教材有理论学习、实战技巧、案例分析三大模块, 每章又分别设有学前导言、主题内容、思考题、案例思考、课堂实践训练模块, 紧扣三大模块的主题思想, 层层深入, 适合学生递进式的学习。同时新增加了趣味小贴士、拓展阅读2个随意活动模块, 不经意间投给学生一抹快活的阳光。不同主题内容恰当展示, 简洁清新, 合理实用。通篇翻阅, 没有冗长、沉闷、枯燥、繁琐的感觉, 读来轻松, 学着惬意, 让人爱不释手, 兴趣大增。

3.2.3 注重实践, 操作性强

新教材重实践训练, 在案例分析模块, 设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并提出恰当的思考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或者学生自学, 为进行实践研究提供了合适而充足的资源, 解决了教师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问题。人际沟通就是以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主, 新开辟的实践训练模块正好填补了这项空白, 多样性的训练内容使新教材充满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 新教材的教学策略

教师首先要了解新教材的新功能, 以树立新的教材观, 从而用好新教材, 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

4.1 了解全书章节的主题及模块设计, 根据新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教学安排, 注重增加实践学时

新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学以致用, 在教学课时分配上, 实践课比例较旧版教材大幅提高, 为理论课20学时, 实践课16学时。授课教师还可以依据学校及个人情况适当增加实践课学时, 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目的。

4.2 合理灵活地利用不同模块, 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授课中可灵活应用课程模块, 比如思考题、案例思考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 作为自学、预习和提高学习兴趣之用, 也可以在课上师生共同对其分析讨论。趣味小贴士是点睛之笔, 拓展阅读可随时进行,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深入领会相关知识。

4.3 突出案例分析, 提高沟通能力

强调以实践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 注重实际情境和学习目的相互贯穿, 以大量护理实例贯穿整个教材, 供学生和教师参考, 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工作中的实际沟通能力。有条件的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及案例分析方法授课, 效果会更好。

4.4 注重实践训练, 重视能力提高

避免单调、空洞的理论讲授, 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与发掘学生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实践训练为主线,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用讨论、游戏、角色扮演、演讲、录像、课外实地考察、临床护理体验等形式进行多种训练, 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各项能力会发生质的变化。教师要学会创设活跃的课堂情境, 引导学生以自由、平等的方式积极参与,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体验进行反馈与评价, 在交流和分享中相互学习, 从而实现双方共同提高。

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践训练学时不能少, 实践训练可以在课堂上穿插进行, 也可以独立单元方式进行, 具体看教师的课堂安排。笔者认为, 纯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学生都累, 讲完一个主题即进行相应训练, 讲练结合, 学以致用, 效果更好。

4.5 采用新的考核评价法———累计积分制

平时逐课累计分数应占到50%~60%, 重点考核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参与各项活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提问、课内外作业、课堂参与活动、演讲报告会、学习态度等作为评价项目, 并以平时分数累计来激励学生, 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活动。注重对平时学习的评价, 取消一张试卷定好坏的评价法。

总之, 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 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 积极主动与其他教师开展交流与合作, 在讨论、教学观摩、角色扮演等过程中, 探究反思, 分享经验, 以期在深入了解新教材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成长, 并促进人际沟通专业的发展。蒉

摘要:介绍新一轮护理专业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际沟通》编写的背景及意义, 分析其内容结构和特色, 并对教学策略提出分析与建议。

人际关系与沟通10章 篇8

1 人际沟通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1.1 人际沟通课程特点

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中职学校人际沟通课程分绪论、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沟通的技巧、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6个章节。通过学习该课程, 使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进而使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2 中职生特点

由于我国高校连续扩招, 进入中职学校的大多是底子薄、基础差的学生, 学生整体素质偏低。有的学生常常旷课;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 讲话、玩手机、听MP3;有的学生甚至顶撞、辱骂教师;有的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 相互抄袭等。

1.3 现阶段人际沟通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人际沟通课程考试形式单一, 以一学期一次的闭卷考试为主。这种单一的闭卷考试只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情况, 忽视了对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及考查, 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特长发挥, 与素质教育脱节。由于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而非形成性评价方式, 过分关注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 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期末考试考好了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 学生往往平时不学习, 考前死记硬背或找教师划范围, 甚至考试作弊。

1.4 考试改革的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能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科学、合理的考试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因此应对人际沟通课程考试进行改革, 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

2 人际沟通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

人际沟通课程多元化考试体系 (见表1) 的主导思想就是要变单一的终结性闭卷考试为多种形式并用的综合考试, 变对知识单纯的记忆、技巧考核为对知识的理解记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 变学生的被动考试为有选择的主动考试。因此, 人际沟通课程多元化考试体系具有不同的测试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性和各自的特点及要实现的考核目的。多元化考试体系经2年多的教改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它将考、教、学有机融为一体, 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多种功能。

2.1 作业成绩

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考查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课外通过布置合理的目标任务 (即作业) 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如语言沟通这一章结束后, 作业为写一篇演讲稿, 另外要求学生课后读一本比较有意义的、自己喜欢的书, 写一篇不少于2 000字的读后感, 2周后上交。对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做详细记录, 给出等级成绩, 期末时汇总后作为作业成绩。

2.2 平时实践成绩

2.2.1 自我介绍

绪论部分讲授完毕后, 让每位学生作大约3分钟的自我介绍, 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非语言等综合表现给出成绩。自我介绍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2.2.2 猜成语游戏竞赛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部分讲授结束后, 将全班学生分成2组进行猜成语游戏竞赛。通过竞赛,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提高其沟通能力。胜方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再适当加分。

2.2.3 角色扮演

讲授完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后,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相互评价, 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给出成绩。

2.3 课堂纪律

遵守纪律是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 纪律直接关系到班风与学风。把课堂纪律纳入考核范围, 主要考查学生是否遵守作息时间, 有无迟到、早退现象, 课堂注意力是否集中等。纪律考查可由班长负责, 于课程结束后把记录情况报告给任课教师, 计入平时成绩。

2.4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课程总结性考查的主要手段, 应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多选用问答题、分析题题型。

3 人际沟通课程考试改革效果分析

3.1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考试改革实施过程中, 特别是全程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增强了师生交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为完成作业, 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课堂发言积极踊跃, 学习效果良好。考试不再只是单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是更多着眼于对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能力的培养、知识运用以及创新思维的挖掘上。

3.2 可以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 有的喜欢埋头苦学, 有的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考试成绩如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会使高分低能现象大量产生。而多元化考试体系能更全面地考核学生, 可以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使考试真正实现激励教学的功能

在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 考试一方面要配合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 成为科学、客观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手段, 另一方面也应成为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工具。多元化考试体系作为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分段式考试, 将考试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 既能促使教学目标完成, 又能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 使考试真正实现激励教学的功能。

3.4 学生反映较好

从学生考后反馈发现, 大部分学生对这种考试形式很感兴趣, 认为这种考试可促使他们轻松掌握更多知识, 且没有以往期末考试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对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学生, 在实践训练、竞赛、角色扮演中找到了自信, 特长得到发挥, 学习热情得到激发。

3.5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多元化考试体系, 不仅加大了教师工作量, 而且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新的考试方式使得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观性评价所占比重加大, 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人际沟通课程,考试改革,中职生

参考文献

人际关系与沟通10章 篇9

1 调查分析

(1) 护生自我感觉人际沟通关系方面。被调查护生中认为人际关系很好者占16%;自我感觉很好, 但总是事与愿违者占13%;认为人际关系一般者占61%;感觉人际关系不良者占10%。数据表明高职护生在人际沟通的主观感觉上信心不足。

(2) 护生主观对待人际沟通关系方面。 (1) 在选择护理专业时, 认真想过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护生占23%;想过, 但考虑不深刻的护生占61%;其他者占16%。 (2) 护生对在学校期间有没有注重人际关系的回答中, 回答为有, 但顺其自然者占85%;回答为从没有过, 坚持自己者占2%;回答其他答案者占13%。 (3) 问及在校期间开设的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教你多注重人际关系和提高你的沟通技巧了吗?护生的回答结果:有, 且有非常大的提高者占65%;有, 但效果不明显者占15%;没有改变者占2%;其他者占18%。

以上这些数据表明, 绝大多数护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了人际沟通能力在护理职业中的重要性。但仍有16%的护生没有意识到这点, 这部分护生的思想中没有树立人际沟通意识。大多数护生在入校选择护理专业时, 虽意识到了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但在人际沟通理论与技巧方面还很欠缺。有15%的护生对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重视不够。另外, 调查结果显示, 有65%的护生认为通过对学校开设的人际沟通方面课程的学习, 人际沟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但仍然有35%的护生认为目前学校开设的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对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没有帮助。

(3) 护生人际沟通的主观心理方面。 (1) 感到别人不理解我:认为该项情况经常发生者占12%;有时发生者占50%;很少发生者占31%;从没有发生者占7%。 (2) 感到自己比不上别人:认为该项情况经常发生者占11%;有时发生者占44%;很少发生者占34%;从没有发生者占11%。 (3) 担心别人对自己有坏印象:选择是者占30%, 否者占70%。 (4) 感到孤独:认为该项情况经常发生者占14%;有时发生者占39%;很少发生者占36%;从没有发生者占11%。 (5) 感到心理压抑、情绪低落:认为该项情况经常发生者占15%;有时发生者占48%;很少发生者占37%。 (6)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何处理:选择对别人说者占67%;闷在自己心里者占33%。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护生个性心理方面存在的不信任感、自卑感比较严重, 猜疑心理、负性情绪比较严重, 有些护生甚至有自闭倾向, 表现在不与人多交往。

(4) 护生人际沟通的主动性和技巧方面。 (1) 到一个新场合, 你对那里不认识的人常常是:选择总不愿意主动接触, 不太想认识和成为朋友者占26%;虽然想很快记住他们的姓名并成为朋友, 但很难做到者占31%;能很快记住他们的姓名并成为朋友者占43%。 (2) 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选择是者占37%;否者占63%。以上数据表明, 有近六成的护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强;人际沟通的主动性不够。

(5) 护生人际沟通的表达与倾听方面。 (1) 时常有烦恼且有口难言的感觉:回答是者占40%;否者占60%。 (2) 当有不太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心情时, 会感到不自在:回答是者占35%, 否者占65%。 (3) 不能很好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回答是者占23%;否者占77%。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有近四成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并存在不善于倾听, 人际沟通技巧欠缺等问题。2问题原因分析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 我院高职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差, 其在思想意识上、主观心理上和沟通技巧上均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原因如下。

(1) 学校对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在对护生的培养上, 重专业技能培养, 轻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这是造成不少护生在思想意识上对人际沟通能力重视不够, 或是“知道重要, 但顺其自然”的主要原因。

(2) 高职护生正处于15~20岁的青春期, 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诸如自闭倾向、自卑心理、猜疑心理、焦虑心理等心理问题将直接影响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3) 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设置相对滞后, 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提高。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一般是在护生去临床实习前开设, 教学时间短。另外, 在人际沟通方面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纯理论性教学多, 实践性教学少, 使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难以提高。这也是造成不少护生认为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对自己没有多大帮助的主要原因。

浅谈培养老年专业护士的必要性

梁, 张徐宁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淮安223300)

关键词:老年专业护士;老龄化;老年病;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 (2009) 24-0089-02

1老龄化人口现状

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 是科学与经济不断进步的标志。21世纪人口发展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老龄化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据联合国统计, 最近几年由于世界相对和平期较长, 良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使世界人口日趋膨胀, 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有60多个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2000年, 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8 811万, 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96%。预计到2040年, 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 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 预计到2040年将增加到7 400多万人[1]。

2 老年病特点

3 对策

(1) 帮助护生正确定位角色, 充分认识人际沟通能力是护士职业所需的关键能力之一。新生入学教育是帮助新生适应新的环境, 认识职业教育与职业角色, 巩固专业思想的心理调适过程。班主任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帮助新生尽快进入护生角色。应重点向新生介绍护士工作的特殊服务对象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 以不断强化新生的沟通意识, 帮助新生充分认识人际沟通能力是护士职业所需的关键能力之一。让护生从入校开始就认识到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从主观意识上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自觉地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 自觉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 班主任要将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班级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特别注意引导护生注重对文明礼貌和基本礼仪的训练。另外, 班主任要以班集体为平台,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护生注意对人际沟通技巧的训练, 帮助护生分析学生间发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让护生学习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学会接纳与宽容对待他人等, 帮助护生提高认知能力。此外, 班主任要启发护生在集体活动、学生干部培养以及平时的生活实践中都应有意识地进行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 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学校对护生人际沟通课程的设置、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应给予重

由于老年期独特的生理、心理、病理等特征, 同样的疾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与青壮年相比, 表现不尽相同, 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也有区别。

(1) 存在严重的“三高一低”现象, 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自理能力低, 因此老年人更需要细心的观察, 专业的医护服务。

(2) 采集病史困难。由于老年人听力减退, 记忆力减弱, 感觉功能低下, 语言表达困难, 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降低, 常造成采集病史困难。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在采集老年人病史时必须专业、细致、耐心、全面。

(3) 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老年人感受性较低, 往往疾病已经发展到了严重程度也无明显不适或仅表现为生活规律的变化, 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比如, 老年人肺炎严重时, 常无肺部症状, 仅表现为生活规律发生变化, 或只有低热, 甚至不发热, 高热很少见, 早期很少听到啰音;心肌梗死发作时可能无痛;胆石症和阑尾炎的疼痛可能很轻;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肿瘤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但肿瘤

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可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或临床见习教学等方式, 以提高护生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兴趣。另外, 在临床专业课的教学中, 任课教师应主动将临床操作技能与实践教学和人际沟通知识有机结合, 具体指导护生与患者沟通, 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此外, 实习阶段是护生全面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的实质性阶段。在实习中, 带教教师应经常指导护生与各类患者进行人际沟通的实践, 并给予具体的评价和指导, 以促进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4) 加强对护生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护生处在心理问题多发阶段, 这影响了他们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学校要经常开展对护生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护生解决心理问题, 使其养成良好的人际沟通习惯。可以通过开展心理集体游戏、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个别心理咨询等活动, 纠正护生青春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 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兴趣, 使护生形成积极、主动、乐观的人际沟通心态。

(5) 积极指导护生开展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 搭建护生人际沟通的平台。学管部门和校团委要积极组织、指导护生开展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 班主任要积极鼓励护生参加各类活动, 为护生搭建人际沟通的学习平台, 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摘要:现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人际沟通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从其思想意识、主观心理、沟通技巧等方面查找原因, 提出对策, 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生,人际沟通,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争分夺秒 教你如何与时间赛跑下一篇:让学困生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