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祭高中生诗歌(共11篇)
自祭高中生诗歌 篇1
庚寅年五月初八,天妒雷殛身殒命。
今乃惜君噬魂日,怎不能痛煞我也。
落叶归根寻路时,阡陌交横似紊乱。
思绪残存弥留间,铜锣铭鼓错杂鸣。
焉柳垂杨悼以明,引蜂招蝶奠亡灵。
老泪纵流花胡白,觑眼疏眉渐惨形。
墓前屈膝为你歌,愿惟聆听越安息。
引一曲高山流水,缕缕情愫幻愁泪。
奏一首阳关三叠,悠悠心结难释怀。
樾下空弹葬黄昏,昀光微芒随风逝。
迟暮不语夜空寂,望长空里参星辰。
蓦然回眸,惟汝影长存。
若影若离,旖旎时浮现。
日光倾城,沉沦迷漫天。
醉泪成风,忆往事如烟。
湮没红尘,遗失那忧茫。
夜半惊起,见风景微凉。
空留恨,独自守悲凉。
莫销魂,来日候轮回。
酹酒一觞,黄泉路上断魂肠!
寒风双影,岂能悬廊见月芒?
自祭高中生诗歌 篇2
据中国校园文学网消息, 日前, 在山西某中学的校园里, 高二学生孙浩东贴出了一张海报, 上面印有一篇《以青春为名》的文章。黑底白字, 色彩鲜明, 语句激昂:“我们的诗歌怎么了?从高一刚开始的激情澎湃到之后面对现实的失望乃至绝望;我们的文学社怎么了?我们曾经热爱文学的写作者怎么了……?”这张海报在校园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师生争相传阅。说起那张海报, 看到它的老师同学都异口同声地称“被震撼”。时隔多日, 不少同学还对它记忆犹新, “这张海报, 让我震惊了好一阵子, 它让我突然想起了, 自己原来也是有诗歌梦、文学梦的。”该校一位老师说, 看完海报的刹那, 自己也忍不住想问问, 能不能用自己当年做学生时写的诗歌去投稿。记者就此采访了该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曹老师, 曹老师对这个学生的举动赞赏有加, 并且非常支持他的行为, 他说, “语文就是要让人学得开心。其实学生爱读, 就让他读, 他爱写, 就让他写。年轻人写诗, 总像有千言万语要倾诉, 诗歌是饱含情感的东西, 最有活力的东西, 无论如何我希望他能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这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高中生学习英语诗歌的意义 篇3
【关键词】诗歌欣赏 英语学习
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不少人都很喜欢诗歌,但是同时也都觉得诗歌是一种高大上的文学体裁,觉得诗歌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诗歌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早已得到了认可和重视。那么为什么要学习诗歌呢?大家都知道,诗歌作为文学的精华,是语言的载体。诗歌能体现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还有诗人本身独特的视角和特点。
诗歌是学习者扩大词汇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尽管诗歌有时候包含了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所造之新词或奇怪的词汇组合,但是大部分的诗歌语言都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诗歌的主旨大意应能反映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想法。让中国学生接触英语国家人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也有助于日后他们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但是对高中师生来说,英语诗歌却很难教好和学好。首先,很多学生对诗歌都有着误解,认为诗歌是严肃的,要求高的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水平。确实,在诗歌当中包含着很多具有时代特征的词汇用语和语法特点。如果对这些词汇不了解,必然会影响到对诗歌的理解,随之而来的就是也会对诗歌失去了兴趣。但是,其实诗歌不止是一种形式,有很多大多数人也能看懂的。比如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UNIT 2这一单元中就介绍了集中通俗易懂的诗歌形式。比如五行诗,顾名思义,由五行组成,寥寥数语,言简意赅,学生也容易模仿写作。五行诗可以用少量的词语传递一幅动人的画面。例如下面的Brother:
Brother
Beautiful, athletic
Teasing, shouting, laughing
Friend and enemy too
Mine
仿照这种模式班里的学生自己也创作了自己的诗,如:
Deskmate
Girl, glasses
Arguing, laughing, helping
Partner and friend too
Mine
同学们看到自己写的诗也会增强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因为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提到英语诗歌不再只是莎士比亚,济慈等等名家。自己也是可以写好诗歌的。
又如清单诗,不断重复短语和节奏,比较容易创作,也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对象。清单诗可长可短,可以重复一些短语,较为灵活。有些清单诗有韵脚,有些则没有。例如下面这首诗:
Our first football match(我们的第一场球赛)
We would have won...(我们本来会得冠军)
if Jack had scored that goal,(如果杰克踢进了那个球,)
if wed had just a few more minutes,(如果我们还有几分钟,)
if we had trained harder,(如果我们训练得更严格,)
if Ben had passed the ball to Joe,(如果本把球传给了乔,)
if wed had thousands of fans screaming,(如果有大批球迷助威,)
if I hadnt taken my eye off the ball,(如果我死死盯住球,)
if we hadnt stayed up so late the night before,(如果我们头晚不熬夜,)
if we hadnt taken it easy,(如果我们没有放松警惕,)
if we hadnt run out of energy.(如果我们没有精疲力竭,)
We would have won ...(我们本来会得冠军)
if wed been better! (如果我们能干得更好)
全篇没有一个表达心情的形容词,而读者却时时处处无不感受到作者懊丧与后悔的心情。其实就是因为作者从头到尾都使用了虚拟语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难度的就理解了诗歌的含义,并且此单元的语法学习内容就是虚拟语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理解了意义,也能感受到虚拟语气的句式结构。同时也拉近了学生和诗歌的距离,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其次学习诗歌的难处在于教师的水平。现在的高中教师基本都是科班出身,但是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自身口语,语法等的能力培养,在文学知识功底不是很强,这也造成了教师不会教学生欣赏诗歌的问题。
但是不管诗歌教学有多么困难,也要不断的努力尝试。以下这些做法就值得尝试。
一、通过示范讲解法学习英语诗歌。英语诗歌浩如烟海,篇幅长短不一。高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诗歌,为使大家了解英语诗歌,并能较好地欣赏,少不了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入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一首诗歌。同时也让他们懂得读诗必须仔细,不放过诗中应有之意,更不放过言外之意。
二、通过诗歌内容和形式的比较学习英语诗歌。比如上文中提到过的人教课标版教材选修6 Unit 2介绍了几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诗歌。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诗歌的内容、形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同时学会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三、通过对诗歌与英文歌的比较来学习英语诗歌。比如这首Rhythm of the Rain 如果直接以诗歌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他们会有一种自然的排斥感,但是这首诗歌被改编成了一首歌曲。所以先给同学们欣赏由The Cascades演唱的歌曲再来学习内容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让同学们学习了内容,没有讲解之前同学们就已经基本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含义,自然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浅谈高中诗歌鉴赏教学 篇4
一、诗歌鉴赏的前期教学
就高考中的诗歌鉴赏考点的前期教学(高中一、二年级阶段),教师主要要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本身的认知。教学重点应放在“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上,难点在于“总结规律, 把握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心有全局,教学目标明确,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描绘出诗歌鉴赏的“知识树”, 从而达到教学效益的大力提高。
通过对《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中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明确教学目标:
1. 考查内容包括: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考查形式是以主观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常规考察题目类型主要有六种:
(1)分析意象类;
(2)分析意境类;
(3)分析主旨类;
(4)表达技巧类;
(5)语言炼字类;
(6)分析诗眼类。(要注意常式问法和变式问法)
3. 考查涉及知识点:
(1)诗歌中固定的意象;
(2)诗歌分类 (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分类) ;
(3)常用写作技巧 (手法) ;
(4)鉴赏中常用的术语。
4.“简化”鉴赏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和引导学生,让诗歌鉴赏化繁为简,切忌鉴赏复杂化。具体鉴赏诗歌可采取先粗后细的方法。粗,可概括为“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细,主要是针对“读内容”,可概括为:写了什么(可设问,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细节)、用了什么典故、塑造了什么人物、表达了什么感情、揭示了什么道理、怎么写的(关注:写作手法)。
在前期学习这一阶段中,教师主要要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本身的认知,在具体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进行体味、感知的同时,必须强化对以上四点的把握,必要时要背下来,为诗歌鉴赏活动构建起坚实的基础,以达到“先死后活”的功效。
二、诗歌鉴赏的后期教学
诗歌鉴赏考点的后期教学,重点在于强化训练,难点在于培养学生自我复习的能力。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构建起了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这就为本阶段的复习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强化训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而在古典诗歌知识网络这块厚实的沃土上,诗歌鉴赏之树在强化训练的催化下,必将茁壮成长。
但仅只如此还不够,还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语文学科的知识是非结构性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只会被动的学习,而毫不讲究学习策略,最终只能陷入题山题海的泥淖中,精疲力竭、事倍功半,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的素质,达到最佳效果,在后期学习中,必须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予以足够的重视。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学会理清学习目标
可引导学生研析《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高考中有关诗歌鉴赏部分的试题,从而明确学习目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有效地学习,所以每—个学生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首先应该理清学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中,学生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学习目标的方法,明确了高考诗歌鉴赏学习中的学习目标。
2. 学会把握学习重点
目标的确立,为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学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还有必要围绕目标,帮助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各自的学习重点:
(1)高考考点;
(2)诗歌鉴赏简答题常规题目类型;
(3)自己的知能结构现状。通过适量的检测和用高考试题作为测试,使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学生可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各自在诗歌鉴赏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重点。
3. 学会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法
确立了学习重点后,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习真正有效。我们要时刻都有学习效率观,并努力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地安排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这样才是—个真正会学习的人。通常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法须遵循三条原则:
(1)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2)以训练带知识的原则;
(3)查漏补缺及时矫正的原则。
4. 学会调控训练内容
大家都很反对“题海战术”,但缺乏必要的训练,也不可能形成能力,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好训练的“度”。对现有的训练材料,我们千万不能拿来就作,不加辨析,不加选择,否则,既有可能造成无效劳动,也有可能造成训练不到位。
要控制好训练,应注意几点:
(1)要注意题型分布的合理;
(2)要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训练的“度”;
(3)要会选择有效的训练题;
(4)要学会控制训练的节奏。
高中语文关于诗歌之美 篇5
可是,曾几何时,我们对那“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已经越来越淡漠,对美的感悟也逐渐失去了激情,取而代之的是化“美”为“丑”的忍耐,对“功利语文”的痛苦选择,美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成绩和升学。
我们在课堂上总喜欢肢解语文,当语文教学把语文的美肢解得越来越细的时候,无异于把美神维纳斯剖解得支离破碎,维纳斯不美了,语文还有美吗?失去了美,语文就失去了灵魂。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作性。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眼睛。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戴着镣铐跳舞的沉重滋味,我们还不敢去想象脱掉镣铐后的解放的感觉,我们也不敢去体味美的语文的活力与生机。
该如何让诗歌之美不再流失?如何让学生在诗歌的国度中体会语言诗歌的美呢?在新课改关于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中,提到了如何欣赏诗歌,我觉得除了这些,还应该有善于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意识。
发现美,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诗歌,把学习诗歌当成是美的享受。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去欣赏诗文。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由老师讲转变为学生悟。让他们在悟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如此的豪迈;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如此的孤苦;而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又是如此的凄清。而这些美,只有学生自己发现了,才会扣动他们的心弦。才会让他们用欣赏的眼光注视着古代诗人们留下的这些华美篇章。
美,需要感悟,需要用心去感悟,感悟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豪情下的无奈;感悟沈园留下的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感悟张若虚站在春江花月夜下纯粹唯美……而没有感悟的诗文学习,是毫无灵性与意义的,充其量就是机械地记住了几首诗词,那又什么意思呢?
美,需要创造,需要冲出习题的淹没、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创造;需要挣脱“标准”的锁链、释放个性潜能去创造。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用纵横驰骋的思辩去探究,用火热的真情去挥洒,
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意象 诵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09
诗歌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财富,如何去品读、研析、讲授,是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由于古汉语音义的特殊性,使得以它为载体的诗歌艺术,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同时,诗歌教学和其他语文教学一样,核心在于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去理解诗歌所蕴含的美,增加他们的学诗热情并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一、鉴赏诗歌要重视诵读
诗歌原本是用于歌唱的,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诗歌所特有的音韵、节奏,只有通过反复朗诵才能体会出来。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曾说过“三分诗,七分读”。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的韵律美、音乐美、绘画美,进而体味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诵读可以读出诗歌所传递的美感,诵读大致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
1.正确朗读。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要读准字音,并在朗读的时候要做到不颠倒、增减字、词,并要力求读通顺诗句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2.流利朗读。这是以第一阶段为基础,朗读时做到节奏分明,句读清楚,并且能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这一阶段是诗歌鉴赏的基础,是由诗歌的表层意义向深层含义过渡的必经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诗是诗人心灵的燃烧,情感的喷发。《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也就是领悟到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后以移情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激动之情。
有了以上诵读的基础,就可以为我们进一步鉴赏诗歌带来了便利。诗歌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鉴赏诗歌,并通过鉴赏诗歌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总之,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可以较深刻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较好的鉴赏诗歌。
二、鉴赏诗歌要抓住意象
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诗是言志的,歌是抒情的,诗歌的主旨就是用来言志抒情。志与情在人们认识事物的概念中属于理性的内容。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哪些呢?人类认识事物离不开以下几个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等等。诗歌如果要表达理性的主旨,就必须先要通过感性的事物,也就是诗歌中的意象。因此,捕捉意象是理解诗歌的关键一步。
所谓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体现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往往以个体形式出现并营造出一种氛围,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因此,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仔细品味,通过联想、想像感悟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比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抓住风、酒、雁、黄花、细雨、梧桐等意象来诉说词人战乱漂泊历尽磨难与内心痛苦煎熬的孤独凄惨心情,倾诉着词人哀愁凄凉、孤寂无依且无比悲愤的内心感受。如果我们抓住这些意象并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文本,就能对这首词做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了。不过,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让学生积累一些常用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月(明月,新月、残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思念家乡、亲人,渲染悲寂氛围;斜阳夕阳,大多表现昏黄暮色中万千愁思;大雁,多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柳,表达对人的留恋。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了诗歌中意象就很容易理解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好的鉴赏诗歌
古典诗歌大多是想像和激情的语言。它或寄情于花草山水,或抒发个人情感人生遭遇。诗歌中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和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由文字感知升华到心灵的体味,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弥补教师常规教学中的不足,可以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投入到诗歌所营造的特定的氛围情趣中,并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用形传意,寓教于乐。比如在讲授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可用图片将清晨的冷月,清冷的客店,孤寂的板桥和冷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用多媒体表现晨起鸡的鸣叫声音。又例如在教柳永的《雨霖铃》时,可以用画面展示怎样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直观而醒目的画面学生容易理解且也容易接受。语文课上,教师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而直观的画面,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践与研究 篇7
一、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单元的认识
1.必修二反映了先秦到南北朝时期
在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这个关键时期, 诞生了以诗歌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最早的《诗经》, 到屈原惊世骇俗的《离骚》, 都证明了战国人民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又陆续诞生了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以及以《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对这些诗歌进行讲解, 重点要表明诗歌在我国的文化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让学生对诗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也能更加投入。
2.必修三讲述了唐代诗
来自唐代的诗歌, 也是大部分人比较熟悉的部分。学生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也有一定的了解, 对这些诗人的生平事迹十分明白。其实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之外, 唐代诗坛也涌现出了其他非常优秀的诗人, 诗歌艺术在唐代被推向了巅峰。在必修三的诗歌教学中, 收入了李商隐的《锦瑟》、李白的《蜀道难》以及白居易的《琵琶行》。
3.必修四描述宋词
词发展到宋代, 进入了黄金的发展时期, 在高中语文第四册当中, 将宋词分成了豪放派与婉约派进行单独的分析。在婉约派中, 有李清照的《醉花阴》, 有柳永的《望海潮》;而在豪放派之中有辛弃疾的《水龙吟》、苏轼的《念奴娇》等词赋,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也展现了宋词极高的艺术造诣水平。
二、诗歌单元的教学实践
1.以补与增相结合的形式来整合课程资源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 应当充分肯定必修教材的核心作用, 在学生消化掉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适当增添课外读物以及辅助联系, 有效地将一个单元内的诗歌课文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诗歌整合到一块进行教学, 根据诗歌的表达思想、时代背景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教学, 达到连接整个单元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要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 根据其理解程度的高低灵活调整能够教学的进度。例如在进行《诗三首》的教学时, 由于这三首诗来自于不同的时间段, 例如较早的《涉江采芙蓉》, 三国时期的《短歌行》, 最后是晋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因此在导入这一课的时候, 用《西北有高楼》这一首诗, 让学生理解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风格, 只要这样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2.采用朗诵与背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地点, 课堂教学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教师要有计划的开展教学, 确保教学目标被学生所理解, 并且要保持课堂教学的高效。在一节课的四十分钟内,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 进而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这样的教学方法被形象地称为“一二一”。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将课堂上的四十分钟细分成了几个小段, 在每个小段内达成小目标, 进而让学生分段习得课文知识,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不同的时间段内, 灵活选择朗诵或是背诵的学习方式来辅助教学。由于诗歌主要由言情的表达方式构成, 诗人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情感, 学生要善于在诗歌中寻找这些勇于表达情感的事物。其次要学会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 带入自己的主观情感进行意境的再现。而诗人善于将自己的情感隐藏在诗歌当中, 教师在课堂当中要学会挖掘这一部分情感。具体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 在不断地朗读过程中逐渐了解到诗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的朗读应该定时为十分钟左右。而在课程的最后十分钟, 应当留给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在这段时间中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退居次席,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确保本节课的内容都灌输到了学生的记忆中。
三、总结
高中古典诗歌知识教学策略 篇8
古典诗歌因其与当前时空的“隔膜”, 造就了其独特的教学价值。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可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获取阅读和写作技巧, 甚至能够促成道德品质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古典诗歌, 是真正精华的作品。就教材安排来看, 选文为经典精华诗作, 其教学意义重大。高考作为重要的评价手段, 其对诗歌的考察也表现出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考察内容多涉及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和能力。这就要求古典诗歌教学要摒弃其功利性, 进行能力培养和审美教育, 追求有效性。
然而, 古典诗歌教学还处在“老病未去, 新病又来”的状态。一直以来古典诗歌教学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古典诗歌教学重理性分析而轻感悟启发, 重实用考试而轻审美教育, 重死记背诵而轻理解运用。自《新课标》实施以来, 古典诗歌教学矫枉过正, 导致课堂对话是“流于形式”的“伪对话”, 这就使得古典诗歌教学面临更复杂问题。
二、古典诗歌中的知识类型
当代认知心理学普遍认为, 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关于事物的特点和关系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 (1) 策略性知识则是关于如何学习和思维的知识。古典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知识的角度重新审视其陈述性知识内容, 加大古典诗歌教学中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将极有必要。正如韩雪屏所说, 人们对知识状况的认识, 对知识的选择和组织, 就成为编制课程和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2)
古典诗歌的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背景和情思、句式和语序、节奏和韵律、意象和意境、表现手法等五个方面。
(一) 背景和情思
背景指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其直接影响了诗歌的感情基调类型, 进而也影响了作品情思的内容。情思指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观点。教材选择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代表性, 从时代背景方面看, 写作背景大致分为太平盛景和战乱纷争;从个人环境看, 写作背景可分为“隐”和“仕”。在时代背景和个人环境的影响下, 诗歌的情思内容已经基本确定, 但是个体的性格和遭遇不同, 形成了作品独特的情思内容和审美效果。古典诗歌中表现的情思类型主要有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仕途不顺的惆怅、游子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渴望建功报国的宏大抱负、忧国伤时的惆怅, 等等, 另外, 也有诗人的一些生活杂感。
(二) 句式和语序
句式就是指句子的形式, 即语言的形式。语序指的是作者为了达到韵律和美好谐和情感表达的需要而进行的句子成分的重新组合。唐诗的句式较为单一, 一般是五言和七言, 杂言体较少。宋词的句式相对丰富, 句式的选择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诗经》是四言体, 《离骚》是“楚辞体”。
(三) 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构成了古典诗歌的音乐美。就节奏而言, 四言诗停顿是“二二”, 五言诗歌的停顿是“二二一”或是“二一二”, 七言诗的停顿是“二二二一”。就高中古典诗歌知识来说, 押韵即是指在诗句末尾的字有相同的韵母, 就可以将其视为押韵, 韵母即韵。节奏和韵律是诗歌情思的外化, 是诗歌美的表现。
(四) 意象和意境
意象由作者之意和客观物象构成, 是倾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意境是创作主体吸纳了宇宙人生万象而在内心阻嚼、体验所营造的、含深蕴于“言”内, 留余味于“象”外, 能唤起接受主体对于宇宙人生的无尽情思与体验, 以致形而上的领悟的召唤结构以及这一结构所引发出的艺术世界。 (3) 意象对意境的把握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还可以从诗歌的语言、节奏和画面等方面来体会诗歌的意境。高中古典诗歌常用意象有:月亮、黄叶、柳、红、松、梧桐、花落、兰、牡丹、草、红豆、菊、梅、莲、猿猴、鸿、鹰、鸿雁、寒蝉、鸳鸯、江水、烟雾、西风、霜雪、露、云, 等等。意境与作者的情感息息相关, 因此可以意境总结为两大类:“喜”的意境和“悲”的意境。
(五)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诗歌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的方法。通常情况下, 表现手法可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又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和寓情于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是使用抒情手法所达到的效果。描写手法有很多, 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白描、正侧面描写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衬托、互文、排比、反复、用典、铺陈等。
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 能使静态陈述性知识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从而获得新知。应该承认, 较语文陈述性知识而言, 语文程序性知识在向语文能力的转化中存有先天性的优势。 (4) 当个体完成一类程序性知识并不断重复和更正时, 这类程序性知识就有了自动化特征, 表现为条件和动作之间的联系熟练化后能在无意识中自动进行。 (5) 古典诗歌的程序性知识包括:背景如何促成情思的传达, 句式和语序特征如何折射情思, 节奏和押韵如何促成诗歌的音乐美, 意象的组合如何营造意境, 表现手法如何指向诗歌的丰富性。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知识类型。韩雪屏认为, 学习策略是由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的。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策略性知识多种多样, 具有很强的个人特征。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是“自己”对“自己所知道的”进行的再认知。认知的过程不是一次就完成的, 先前正确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变得不正确, 那么学习者就应该对先前的认知进行修改, 以获得新知。
三、古典诗歌知识教学策略
叶嘉莹说:“我们在欣赏诗的时候, 必须把她看成一个活泼的生命, 绝不能把她搞成一个僵死的教条。” (6) 教师在帮助学生夯实古典诗歌陈述性知识的同时, 要引导学生实现向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转变, 培养其阅读诗歌的能力, 感受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内涵, 如此才能使诗歌避免成为“一个僵死的教条”, 而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
(一) 课前用学案呈现静态陈述性知识
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经验设计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方案。学案将学生视为中心, 充分肯定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古典诗歌知识教学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可以用学案来呈现。首先, 将古典诗歌的基础知识有层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方便学生理解和识记;其次, 学生可以在知识的建构中发现问题, 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学习;最后, 学案呈现的基础知识为诗歌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开拓了空间。
学案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原则:层次性, 连续性, 个性化。
(二) 通过情境教学实现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
在多样化的自然情境中建构新知是知识建构的有效策略。仝玉山认为, 在古诗教学中营造情境, 其实就是把古诗反应的生活和感情与学生的生活和感情联系起来。 (7) 这有利于实现古典诗歌中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 促使学生完成审美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情境教学。
联系生活法。联系生活法就是将现实生活和诗歌中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例如, 古典诗歌中承载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这大多很常见。学生通过学案已经完成了对意象这一概念的理解或者回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场景中的物象, 并通过音乐、绘画等手段渲染气氛, 让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 从而完成对意象内涵的理解。
想象法。通过想象来呈现陌生的场景, 实现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想象不是空想, 要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如在进行《蜀道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蜀道的艰险, 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想象身在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诵读法。诵读法适合在完成对诗歌的理解后完成, 这样, 诵读中是充满感情的, 人类有共同的“诗心”, 学生的感情就易于被激发。诵读可以使学生走进诗歌中的世界, 真正完成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变, 领悟古典诗歌的美。
(三) 课后师生沟通交流确定合适的学习策略
如前所述, 古典诗歌的学习策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与学生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 确定适合学生的古典诗歌学习策略;另外,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有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师应当怀着尊重学生的态度进行指导。
注释
1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110.
2 韩雪屏.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J].语文建设, 2003 (3) :96.
3 常洁.高中古诗词教学之意境挖掘[D].湖南师范大学, 2008:10.
4 屠锦红.论语文知识[D].硕士学位论文, 2014:47.
5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169.
6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100.
高中诗歌高效教学浅探 篇9
一、教师素质提升,改革中创新理念
诗歌教学要求教师自身就有极强的欣赏力、理解力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艺术修养方面必须达到一定高度。若教师自身达不到诗歌教学本身的要求,教育理念也停滞不前,那就会对高中诗歌教学造成一定程度的拖累,因此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提升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与教学素质,改革创新其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真正驾驭诗歌这种传统与艺术相融合的教学内容,创新教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等。诗歌教学不应该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而应是学生自我感知的过程,在学生的不断品味中,提升诗歌素养。学校应定期对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素养提升培训,与时俱进地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身临其境中朗读,抛砖引玉下激趣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教学体裁,在学习过程中应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把握当前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从激趣入手,提升学生诗歌素养。同时,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抽象的诗歌仅靠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只能变得更加难以琢磨,不如节省下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吟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的吟读或朗读不是单纯的读,而是有美渗入地去读。学生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去欣赏与领会抽象的诗歌,就要把自己真正融入到诗歌中去,倾注自己内心的全部情感,让自己的灵魂融入到诗歌的生命当中去,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全身心地去体味诗歌当中的每一个字所包含的情感,这样去感受,就能从朗读中更深层次地理解诗篇。在吟读当中,教师要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在情深处浅吟,在激昂中放歌,让朗读成为一种兴趣,一种身临其境的体味。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醉花阴》,让人不得不放下心情,用低吟的调子去体会那份惆怅;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又让人不得不满怀报国激情地放声高歌。
三、寻找把握诗眼,唤醒语言敏感度
诗眼相当于人的眼睛,从中可以发现整首诗的基调与内在蕴含,它是一首诗或一句诗的灵魂所在,是最震撼人心,也是最关键的诗意所在。高中教师在讲授一篇诗歌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寻找诗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脉搏。
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主人公凄凉悲伤的心情;宋朝苏轼的《江上看山》中“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一个词就将江上看山的欢快愉悦,享受旅途的心情展露无遗;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用“三千丈”来表达愁思的深重,使全句变得意味深长。学生掌握了抓诗眼的技巧,诗歌的学习和理解就会事半功倍。
诗歌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它之所以能打动人们的心,是因为它本身的独特魅力。寻找诗眼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唤醒学生语言敏感度的过程,比如《春江花月夜》、《古朗月行》、《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所以能为人们所熟知和千古传诵,就是因为这些诗的语言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它们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欲望,在作品中体味和推敲每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无尽魅力的字眼,从中感受作者流露出的强烈情感,从而大大提升学生自己的诗歌感悟与写作能力。
四、系统性授之以渔,意象中切入意境
高中诗歌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感悟的过程,教师若用传统方法逐句解释,只能造成学生的机械性记忆,不能造就学生的灵活性感悟,最终就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那张纸片上了,甚至以后不会留下学过的痕迹,这种现象是可怕的,因此教师应想办法将诗歌学习主动化、全员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将学习诗歌的方法慢慢渗入进去,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完成对诗歌的完美诠释过程。比如“意象”、“意境”、“象征”等概念都应该让学生了解,让学生达到能自学的程度,这样才会有更深层次感悟诗歌涵义的能力和机会。
比如李煜的《浪淘沙》,让学生朗读后自己感悟一下:“本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氛围?”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是一种凄凉哀怨的感情。“那你对李煜的了解有多少呢?凭借对他的介绍,结合历史背景,再感受一下这首诗,你还能发现什么?”教师这样的引导就是从诗的意象切入意境,李煜用“雨”、“梦”等意象展现沦为亡国奴的凄凉孤寂,如此利用意象理解意境,并学会从诗歌营造出的氛围去把握理解,那以后的诗歌学习就不会很难了。比如张先的《天仙子》中出现的“酒”、“流景”、“并禽”等都是意象,从中感受到临老伤春的意境等,这些学生开始会感觉有些难,教师要有耐心,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词的意境中去,比如想象和联想,让他们慢慢地轻松驾驭。
五、活动中挖掘潜力,练习中提高热情
中国千百年来的诗歌文化璀璨夺目,一路走来,涌现出无数具有创新意识和天赋异禀并努力向上的优秀诗人,无论哪个时代都能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奏响时代之音的佼佼者,这是时代的馈赠。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熠熠生辉的传统诗歌文化发扬光大。因此语文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将诗歌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拓展,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爱上诗歌,传承诗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活动和练习,激发学生潜在的好动特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进行竞争创新,为我国的诗歌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凭借对诗歌的热爱,把来自于心灵的那份感动呈现出来。然后进行评优展示,或进行小组竞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励,还可以在最后开展一次原创诗歌朗诵评奖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瞬间会被激发出来。实践活动中,学生有的去网上查资料,有的做大框架,有的提供各种需要的素材,有的找背景音乐,有的跑去找道具,还有的组在热火朝天地排练舞蹈,学生的表现积极而投入。
自祭高中生诗歌 篇10
阅读本质上就是思维的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语文阅读对字、词、句、段、篇的识记, 理解, 概括、分析就是内在的思维活动。多年高三语文教学, 一直在研究高考题的设题角度, 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发现高考题设题答题存在一种内在的思维规律, 找到这种思维规律就可指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思维变得连贯, 表达变得清晰。现就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内在思维规律作一探究。
1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思维能力划分标准
高考《大纲》) 《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这一考点提出了两项要求: (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项要求从试题的命制角度看, 考的是四块内容: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这四块内容的考查就贯穿了思维的三个角度“是什么, 怎么办, 为什么”。
“形象”回答“是什么”, 语言和表达技巧回答“怎么办 ( 怎样) ”,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回答“为什么”。窜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思维链条: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怎么样来塑造这一形象的, 即运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为什么塑造这一形象, 塑造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这样一个思维链条为诗歌鉴赏对学生进行教学思维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准。宏观上把握了这样的思维规律, 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就可以做到思维不混乱不断裂, 答题表达时快速、流畅、准确。
2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思维能力训练解读
2. 1 形象 (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1.1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基本答题思路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
第三步: 归纳形象的意义 ( 表达的作者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回答问题。 ( 2013高考辽宁卷节选)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 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 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 莫移墙下一株梅。
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 6 分)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 第一步)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 第二、三步)
2.1.2分析景物形象: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 2 表达技巧、语言
2.2.1分析表达技巧
答题思路:
(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 结合诗句阐释这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 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 这首诗用了 ( ) 的表现手法 ( 艺术手法, 修辞手法) , 如 ( ) , 从而突出了 ( 强调了, 更有效地表达了……) 作者 ( ) 的情感 ( 心情, 心境) 。
【例3】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 步骤一) 。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 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 步骤三) 。
2. 2. 2 炼字
答题步骤: (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 )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 的情景,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 ) 的情感。
【例4】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⑴制毒龙。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 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 ( 步骤一) 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 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作者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 ( 步骤二) 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 ( 步骤三) 。
3 结语
当然, 阅读水平的提高, 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独特的阅读审美情趣, 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阅读教学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
摘要:阅读教学是发展思维的教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代诗歌鉴赏应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 让学生掌握一种高效的思维方法, 具有一个良好的思维品质, 形成一个思维整体, 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语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思维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王大绩.高考一本解读方案[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6.
[2]杜翠萍.浅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层次性思维能力训练[J]学园, 2013, 02-61.
浅析高中语文诗歌意境教学 篇11
1.借助丰富的教学材料,以跟读、阅读、朗诵的形式强化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体味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的教学不同于常规的课文教学,其实际教学任务的开展不仅仅需要强化学生对于诗歌中出现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把握,还要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阅读、品味的能力,进而为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高中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有效的措施来不断的推进学生诗歌阅读与品位的能力。随着国家对于高中教育的重视与扶持,大多数高中都完成了多媒体教学工具的配备,而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化,教师备课资源的获取渠道也更加的便捷。因此,在现代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有效的搜集教学资源,进而借助教学资源的帮助,以跟读、阅读、朗诵的形式强化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体味。
例如在《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以正常的备课内容保障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来下载相关的配乐诗朗诵以及单独的背景音乐。进而在基础知识教学工作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标准的《再别康桥》朗诵录音,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读感受诗歌的意境。同时,在学生掌握基本感情的表达方法后,教师也可以邀请部分的学生以配乐朗诵的进行来体味整首诗歌,进而再次强化学生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以及对于诗歌意境的体味,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效果的发挥提供有力的保障。
2.教学过程中抓住有效的契机,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意境
诗歌意境的体会当然不仅仅在于对于诗歌的重复朗读,很多时候,高中课堂上,教师对诗歌的拆借、诗歌含义的解读以及诗歌写作手法的讲解同样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诗歌整体把握的能力,进而强化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因此,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于诗歌的讲解尤其是诗歌写作手法的教授,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相关的契机来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模仿写作,以诗歌的写作以及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直观的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都会远离家乡去其他城市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而这一美好而又伤感的未来情景就可以作为诗歌的素材来指引学生进行诗歌的创作。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诗人艾青表达情感的方式进行讲解,进而在诗歌讲授课程完结后,教师可以以远离家乡这一素材为主题,让学生尝试进行模仿创作。这种形式下,学生对于家乡土地的热爱之情都会被激发出来,同时,在诗歌的模仿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对《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进行深入的体会,进而在自己的作品与教材作品的对比下,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感受更加的深刻,对于应试教育环境下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有了更好的渠道与锻炼方式。
3.以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强化学生借助诗歌意境提升文化素养的能力
高中语文知识内容繁多、知识点错综复杂,因此,其整个语文教学效果的维持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虽然其整个课程的内容量并不多,但其对于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诗歌的教学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巩固与拓展。所以在高中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本年级内进行探讨研究,以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的强化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效果,进而再次提升学生借助诗歌意境提升文化素养的能力。
诗歌朗诵比赛主要是借助语文教学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挑选优美的诗歌进行朗诵训练,并在活动期间,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诗歌朗诵比赛的本身只是强化学生诗歌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在诗歌朗诵比赛的准备阶段,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诗歌研究以及朗诵训练,其对于诗歌意境的把握得到了良好的锻炼,进而其文化修养也能随之得到强化和体现。
【自祭高中生诗歌】推荐阅读:
写冬天的诗歌高中生06-16
建军节高中生诗歌07-10
高中生爱国诗歌朗诵稿08-30
高中诗歌鉴赏05-15
高中诗歌专题反思08-28
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学06-21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06-05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复习07-09
高中诗歌教学设计07-29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