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和谐

2024-10-29

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和谐(精选7篇)

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和谐 篇1

江西弋阳:纪委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近年来,江西省弋阳县纪委立足实际,围绕上级统一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在“制度+程序+监督+特色”模式上大做文章,建立起了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监督有力、公开透明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体系,有力推进了反腐倡廉建设。

一是严格要求,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文章。全县各乡镇(场)机关和基层站所都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账目清楚,规范运行,切实落实财经纪律。加强了财政收入、上级转移支付收入、上级各项强农惠农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严厉打击自行设立账户和私设“小金库”行为。健全了审批制度,明确了审批权限,做到收入入账及时,支出发生有据。各项开支一律做到有合法的原始凭证、有合规的支出用途、有具体经办人、有单位负责人和审核人签字,不得以领代报,以拨代支。

二是结合实际,做好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处理“程序”规范文章。明确规定村级集体投资项目和资产、资源处置要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取公开竞价、招投标等方式进行。本着依法、实用、简便的原则,根据村级集体投资项目和资产、资源处置涉及金额的大小,分别制定具体的操作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各村组所有经济活动都签订了正式、规范的合同,杜绝了以口头协定、个人协议等形式代替的现象。

三是创新机制,做好农村权力运行体系“监督” 推行文章。围绕实施有效的权力监督,通过健全载体,延伸范围,畅通渠道,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网络。在全县各乡镇(场)建立了投诉监督站,行政村设立了信访接待室。将全县114个行政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各试点村小组干部纳入了监督范围。在开通监督电话、监督电子信箱基础上,又在全县各行各业和基层村组聘请了308名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积极参与行风政风评议、述职述廉和干部从政行为的监督。同时,还在全县114个村支部设立了村级纪检委员,聘请了信访信息联络员,各试点村也成立了理财监督小组,进一步畅通了监督渠道。对凡是举报基层干部利用职权侵害群众利益的信访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构成违纪违法的,坚持从重从快处理,决不姑息,决不迁就。

四是阳光理财,做好全县村务委托双代制“特色”文章。为推动村小组财务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从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在全县200多个新农村建设点实行了村小组财务委托“双代”制。即村小组会计业务委托乡镇经管站统一代理,村小组所有集体收入委托村委会统一代管。“双代”制的实施坚持了权属不变、群众自愿、财务公开、一事一议、民主理财、责任追究六项原则,使村级财务重大开支情况和干部的廉洁自律得到了有效监督。另外,村级监理员每季度负责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级财务公开清单和凭证进行审核,并向村民报告监督工作情况,真正实现了“阳光财务”。(来源:中国反腐网)

武鸣县强化措施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来源:武鸣县纪委

2011-04-15 武鸣县抓住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从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从机制建设入手,探索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建立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办法。成立了由县纪委、监察、民政、国土、农业、财政、林业等部门组成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组。各镇也相应成立管理工作小组,由镇财政、农经部门具体负责业务指导,各村都明确一名干部具体负责管理工作。认真实施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指导意见,具体指导各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二)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严格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各村成立理财小组,定期对村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清查,报请村民代表审议后进行公开,全县218个村(社区)都设置有村务公开栏,制定了村务公开目录,每年在公开栏张榜公示财务收支、债权、债务以及各种征地补偿费、承包金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三)突出重点,清产核资。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财务管理,减少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每年组织镇农业服务中心经管站或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重点抓好资金管理、票据审核、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对届满的村委会及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农经等部门组成村级资产清理工作组,对群众反映强烈、财务管理混乱的村进行清理整顿。各村(社区)资产得到了清查,产权界定和债权债务得到了核实。如太平镇自2005年以来累计重估入账固定资产856万元,清理回收债权86万元,消减债务482万元。

(四)创新机制,探索长效管理办法。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积极在3个镇、16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制。一是建立备案制度。各村对本村的资产、资源进行摸底、登记、审核、造册,并上报所在镇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备案。二是建立“三资”预算制度。如有支出计划,各村在经过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提出用款计划申请,上报“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核把关,由过去先花钱、后记账转变为现在的先预算、后花钱、再记账。三是建立村组统一银行账户和报账员制度。取消各村会计、出纳,只设一名报账员。取消各村原有银行账户,由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在银行开设“村账专户”,村组所有资金集中在“村账专户”里,一村一账,分户核算,统一管理。

在推行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有利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城厢镇大皇后村2002年推行“村财镇管”委托代理制后,盘活了“三资”,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30万多元增加到2010年的60万多元。(信息员 宁盛)

农村“三资”在阳光下运行——绍兴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纪实

[ 作者: 佚名 出自: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表时间: 2009-10-20 : 大 中 小 ]

如今,在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农村,民主理财已成为一种常态,大到重大工程建设及投资项目,小到一包烟、一张纸的支出,都必须经过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参与审核。这是绍兴县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后发生的可喜变化。

“村级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绍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吴晓认为。近年来,绍兴县委、县政府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载体手段,着力探索推进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有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体制创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第二季度老年人生活补助款30250元、房屋收购款33000元、一季度残疾人岗位补助款1200元„„”近日,绍兴县兰亭镇新陈村报账员陈香红来到设在兰亭镇政府内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把当月该村收支进出的20多张发票交给代理人员。经过初审,确定财务凭证无误后,代理员将新陈村6月份的资金、资产、资源情况进行了记账汇总,这些数据将被录入全镇民主管理信息查询系统,随时接受村民查看。

为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从2000年起,绍兴县在自愿委托、“六个不变”(村级集体经济所有权不变、村级集体资产使用权不变、村级财务审批权不变、村独立基本核算单位不变、财务接受业务指导和管理不变、财务接受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和上级审计不变)的前提下,全面推行会计代理制,通过各村委托代理、建章立制、公开招聘代理会计、实施会计电算化等举措,在规范会计核算的同时,强化了会计的审核监督,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面广量大、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低的现象。

为规范农村“三资”的运行,绍兴县实行了支票户管理,规范了银行账户设置,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在明确“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级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等6项民主管理基本程序的基础上,规定了农村“三资”管理操作流程,实现了农村“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同时,该县还专门建立了县农村“三资”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三资”管理的辅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镇(街道)也相应建立农村“三资”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目前,该县19个镇(街道)已全部建立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配备98名代理服务人员。

制度保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随着农村改革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加速推进,绍兴县农村“三资”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串标等行为;部分村合同签订随意,个别村干部签订长期低价租赁合同,为自己及亲戚谋取利益;个别村随意分配集体资金,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部分村资源性资产底数不清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绍兴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绍兴县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和《绍兴县违反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定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要求各镇(街道)在出台相应意见办法的同时,建立并执行“三资”登记管理制度、定期清查制度、招投标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审核反馈制度、动态报告制度、审计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管理制度。

为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绍兴县又专门出台了《村级财务民主理财制度》《村务公开实施办法》等制度规定,积极引导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参与村级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村级经济合同签订、村级支出、财务公开等事项,明确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和程序。

监管得力,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在绍兴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镇——兰亭镇农村“三资”管理代理服务中心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查询系统”触摸屏上,笔者随便点开了兰渚山村6月份的《村级招待费用明细公开表》,看到上面清楚登记了4笔共计1605元招待费。而在代理服务中心的一块液晶显示屏上,各村固定资产均用照片的形式登记上传,一看就有直观认识。“过去,由于农村‘三资’管理上存在缺陷,导致农村干部违法违纪事件时有发生。推行‘三资’代理服务以后,村干部的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了,人民群众也更加放心满意了。”兰亭镇纪委书记董江兴告诉笔者。

绍兴县明确规定了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14项基本工作职能,要求各镇(街道)代理服务人员积极参与村级“三资”重大事项的经营、出租、发包、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工作,及时了解村级“三资”动态,每月核对村级货币资金余额,每季度盘点村级库存现金,并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领用与核销的管理,加强对农村“三资”原始资料及大额资金支取的审核,对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及违规支出报销入账等问题,发出审核反馈意见书,督促其及时纠正、整改。去年以来,全县各镇(街道)会计代理站拒绝入账票据228张,金额130万元,补办手续后入账票据621张,金额1207万元,发出票据审核反馈意见书102份,涉及金额256万元。

为强化审计监督,绍兴县采取县级直审的办法,有序推进农村审计工作,并开发应用绍兴县农村“三资”计算机管理系统,强化电子监督,使绍兴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从事后监管转变为实时、直接、全程监管,从而促进了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今年以来,涉及农村“三资”管理的信访件同比下降19.15%,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年平均增幅达11.65%,全县已有100个村成为县级以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

加强“三资”监管 促进农村和谐 邵武市农业局

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集体拥有的资金、资源、资产的简称,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等;资源包括村集体拥有的耕地、水面、山地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等;资产包括应收款、投资、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未列入固定资产的基础设施等。

农村集体“三资”,在公社化时期,得到了较好的管理,实行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过分强调分的层面,削弱了统的层面,对“三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造成大量集体“三资”的流失;引发了大量纠纷和上访,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痛定思痛,总结经验和教训,整合原来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机制,终于把加强农村“三资”监管提到了议事日程。笔者就近年来实施“三资”监管方面的一些规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改进意见谈谈我的看法。

一、监管现状

(一)成立机构

在乡镇成立公有资产监管、会计服务和委托招投标等三个中心;在村委会成立公有资产监管小组。

(二)清产核资

由村公有资产监管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村集体拥有的“三资”进行清产核资,根据清产核资结果,编制清产核资报表一式三份,报乡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和会计服务中心各一份,村留底一份;

(三)建立台账

乡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根据村级清产核资报表中的资源、资产存量和经营状况建立资源、资产台账,录入电脑。

(四)成果利用

村委会根据清产核资结果,对资产盘盈、盘亏,应收款项中的呆坏账、资源、资产的处置等情况,履行法定程序后,形成决议,报会计服务中心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五)公开招标

村委会遇到资源、资产的处置、生产经营项目和工程发包时,必须由村两委提出方案,组织评估、预算,给出标底,提交村民(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填制《资源、资产处置申报表》,报乡镇监管中心审核,领导审批后交乡镇委托招投标中心,由招投标中心发布招标公告、公开招标,中标公示七天,无异议后,在招投标中心的指导和监督下,由村委会与中标者签订合同,合同除乙方所需的份数外,还要8份,其中:村3份、三个中心、审核会计和公(见、鉴)证机关各1份,(六)互动联动

三个中心对发生资源、资产处置的村,应进行相关的登记和账务处理。由招投标中心填制《公有资产、资源处置结果备案表》,传给会计服务中心进行账务处理并在该表签署账务处理结果后,传给监管中心进行台账增减登记后,在该表上签署登记结果后,由监管中心存档。

(七)公布

监管中心每年进行一次资源、资产处置和到期收回的清理,并在台账上进行增减登记,实行滚动管理,年终或次年一季度内,将一年的资源、资产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小组户代表议事点上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薄弱环节

(一)清产核资不彻底

2009年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发现,部分乡镇的部分村在清产核资时,工作不够细,只对账面资产进行了清查,没有对账外资源进行清查摸底,造成家底不清。

(二)清产核资成果没有得到利用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等科目的盘盈、盘亏没有进行账务处理,导致科目的账面值与公有资产管理台账不符;对债权债务中的呆账坏账没有进行核销,账面上仍然保留了大量不存在的资产和呆账坏账。

(三)没有履行民主程序

部分村在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债权债务等科目进行清产核资盘盈、盘亏的增加和核销时没有履行民主程序。

(四)没有对资源、资产变动进行滚动管理

部分乡(镇)、街道三个中心没有互动联动、一体化运作,资源、资产处置后,没有在资产管理台账上进行登记,年底也没有进行公布,无法反映资源、资产的真实情况。

(五)没有责任追究制度

虽然制定了以上的七项做法,但乡村没有按规定做时,没有监督,没有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造成做好做坏一个样。

三、改进意见

(一)村级从以下方面加强“三资”监管

1.进行清产核资补课 成立村公有资产监督小组,在原有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补课,缺什么补什么。不能只清查账面财产,还应当对村集体所有的耕地、水面、山地、矿产等资源的存量、经营方式、承包经营者姓名等进行清查摸底。清产核资结果应进行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小组户代表议事点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按规定程序处置资源、资产 在资源、资产的处置上严格按以下程序执行:村两委提出处置方案;经村民代表或户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组织由有关部门参加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经公示后;向乡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提出处置申请;经乡镇有关部门和领导批准后,由乡镇委托招投标中心进行公开招标,签订合同。签订的合同如果要变更,必须按原发包、处置、签订合同的程序进行。

3.加强合同管理 村级要设立专职或兼职合同管理员,对村集体签订的所有合同进行管理。对本村的所有合同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将已履行完毕的合同装订成册,归档保管,对未到期和虽已到期但尚在履行的合同复印一份,原件归档,复印件由合同管理员保管备查;启用《合同管理台账》,未到期和虽已到期但尚在履行的合同在《合同管理台账》上逐份登记应收应付款物、已收已付款物;发生收、付款物时,随时登记合同兑现情况,年终进行合同兑现清理,及时催收合同欠款。合同履行完毕,收回经营权的资源、资产,应及时向乡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报备。

(二)乡镇从以下方面加强“三资”管理

1.整合机构 “三资”监管机构的“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委托招投标中心”和“会计服务中心”等“三个中心”。纳入乡镇机构改革范畴:由市纪委牵头,联合村务公开、组织、监察、财政、民政、林业、农业、国土、水利、矿管等相关部门向市委打报告,将乡镇公有资产监管 “三个中心”合并,设立“公有资产监管中心”(简称“中心”)。“中心”整合牵涉乡、村公有资产管理的乡镇财政所、经管站、林业站、土地所、司法所、水利站、矿管站、会计核算和服务中心、委托招投标中心等分散的力量。主要履行乡、村公有资产监管职能,负责乡、村公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公布核实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按规定程序处置乡、村两级、特别是村级公有资产。对乡、村公有资产实行滚动管理。年底将公有资产滚动管理结果在乡镇和村组公布。“中心”下设统计、评估、招投标、会计等四个职能科室。各司其职、互动联动,对乡、村公有资产实行滚动管理、定期公布。

2.安排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配备办公设备 乡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应给每个科室安排一个办公室、还要安排一个招投标会议室,每个办公室应配备一个档案橱、按人头配备电脑和办公桌;会计室还要按核算单位配备档案柜;招投标会议室要有监控摄像。办公经费由财政保证。

3.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对“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中心工作人员在三年内必须取得相关的从业资格。

4.履行职责 利用清产核资成果。“中心”主任要根据村委会上报的关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债权债务等科目进行清产核资盘盈、盘亏的增加和核销报告进行审查,对符合财经法规规定和符合法定程序的申请予以批准,交由会计室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中心”对村级清产核资的各类资源、资产进行电脑录入,建立电子台账;发生资源、资产处置时,评估室负责对村集体资源、资产的评估或对村委会提交的评估价进行审核;监管中心主任负责村委会上报的《资源、资产处置申请表》的审核,交领导审批;招投标中心负责负责招标公告、公开招标、公布结果和签订合同的指导、见证,合同除乙方需要的份数外,还应该有8份(村主任、合同管理员(存档)、报账员(出纳)各一份,乡镇三个中心、审核会计、公(见、鉴)证机关各一份),填制《资源、资产处置备案表》;会计室负责处置资源、资产的资金缴存、会计核算,并在《资源、资产处置备案表》上签署会计核算结果;统计室根据招投标中心和会计室签署了意见的《资源、资产处置备案表》进行台账登记、滚动管理;年终对各村公有资产的滚存量进行公布。

三、制定责任追究制度 责任追究制度由县级纪委牵头,与村务公开办、监察局、农业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邵武市公有资产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制度应包括各站所各岗位和村“三资“监管小组的职责和违反岗位职责应承担的责任。

四、开展督导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在未形成习惯之前,要象组织部监督村务规范化建设一样,建立督查考核评分制度,根据责任追究制度,由市纪委牵头,抽调市村务公开、监察、财政、民政、农业等部门人员,组成公有资产检查组,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公有资产监管大检查,督促乡镇、村强化公有资产监管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查出问题或出现因“三资”监管不严而引起的上访,要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制度的、追究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使公有资产的监管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建议实行电算化 在乡镇,没有专职人员从事“三资”监管,绝大多数是兼职,没有时间保证,导致存在以上的薄弱环节。现在已经开发出了“三资”管理软件,建议购买软件,实行电算化管理,即可节省时间,又可以使“三资”管理规范化。

邵武市农业局高级农经师 欧启发 二0一0年六月十三日

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监督管理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监督管理,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就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三资”监管历来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加强农村“三资”监管既是搞好农村民主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矛盾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近年来,我市在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村级集体财务委托乡(镇)代理”制度,收到了较好的监督效果,但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监督机制,造成我市部分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不良债务增多,影响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农村“三资”监管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农村“三资” 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理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建立起农村“三资”规范运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明确加强农村“三资”监管的工作重点

(一)完善农村“三资”的监管服务平台。各乡镇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农村“三资”监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乡(镇)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实施日常性监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原则,在建立“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基础上,成立“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和“乡(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形成农村“三资”监管办公室总协调,“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和“乡(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为依托,对农村“三资”监管“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以下简称“一办三中心”)。“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和“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具体业务依托在乡镇经管站;“乡(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具体业务依托在乡镇司法所。

(二)明确农村“三资”监管权限和范围。乡镇本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的集体资产由“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统一集中监管。乡镇行政区域内各类基础设施、道路、农田水利设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的公用事业项目(总造价在3万元以上、50万以下不存在复杂技术难度或特殊要求),以及村级资产对外承租、出让标的在3万元以上等项目都进入“乡(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进行公开招标。

(三)建立农村“三资”监管的三级体系。一是县(市、区)党委、政府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农村“三资”工作的协调、监督、管理;二是乡镇成立农村“三资”监管办公室,由乡镇长任主任,纪委书记、分管社会事务和农业的副书记、副镇长任副主任,成员由经管站、财政所、司法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研究本镇内农村“三资”管理各项事宜,对预算、审核、备案等事项监督把关;三是各村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任召集人,村务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参加,对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处置等情况进行监督。

(四)严格农村“三资”监管四项程序。一是实行“三资”集体决策制。农村“三重一大”事项(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报账员在报账时,凡属“三重一大”事项的,必须携带有关会议记录、协议、合同等材料,经“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会同农村“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查验,符合程序和有关规定的才能由“乡镇会计服务中心”随票据一同入账;二是实行“三资”预算制。所有支出实行预算制,改过去的“先花钱、后记账”为“先预算、后花钱、再记账”;三是实行“三资”审核制。所有大额度资金支出、大型资产处置、资源租赁承包转让等必须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履行必要的审核程序后才能入账;四是实行“三资”变动备案制。各村的资产、资源的处置结果报“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备案、保管,实行动态管理。

(五)规范农村“三资”监管的五项管理制度。一是落实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实事求是地界定所有权。一时难以界定的,通过协商逐步解决,如果出现产权纠纷,通过司法程序依法裁定。在此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三资”台账,开展产 权登记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小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各地要参照国家《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具体的招投标和集中采购实施办法,制定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完善评估制度。集体资产产权发生转移变更时,必须经过农业(农经)部门和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按照公开市场交易原则合理确定价格。四是落实年检制度。每年农业(农经)部门要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增减变化和保值增值状况进行检查,实行年检备案。五是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确保财务预决算、财务审批、资金管理、票据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落实到位。

四、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监管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抽调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从事这项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办公设备等。各成员单位要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查纠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的违纪问题、落实责任追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积极参与,将其纳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民政部门负责监督村级组织履行民主议事程序,落实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工作;审计部门要支持农业(农经)部门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力度;财政部门要将农村“三资”管理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农业(农经)部门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按照分工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统一协调、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统一协调。各乡镇党委、政府应结合农村综合改革,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工作经费,做到有组织领导、有制度约束、有人员监管、有场地办公,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相关工作机构能够协调运转。“一办三中心”应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农村“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负责总体协调指导;“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履行对农村基层“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监管职责,对村级组织的经济往来和资产处置情况,加强日常性监控,实现“资金、资产和资源”能够合理有序地流转;“乡镇会计服务中心”、“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应充分履行职责,将委托的资金和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在服务中强化监督,在监督中加强服务,为村级组织的经济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三)坚持试点先行。各县(市、区)应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贯彻落实,按照“先试点、后推行”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先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进行试点,原则上,各地应在2008年第三季度前完成1~2个乡(镇)的试点改革工作,明年全面推行,明年底前在全市各乡(镇)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体系。县(市、区)各街道、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遵照本意见执行。

中共三明市纪委 中共三明市委组织部

三明市农业局 三明市财政局

三明市监察局 三明市民政局 三明市司法局 2008年7月17日

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和谐 篇2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成效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简称“三资”) 的规范化监督管理一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农村工作的难点问题, 也是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 浙江省松阳县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 针对部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 财务纠纷隐患较多, 资产资源发包随意, 保值增值缓慢, 挥霍、挪用、侵占农村集体“三资”现象和有关农村集体“三资”信访案件、农村党员干部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等问题,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 筑起了源头防范、操作规范、信息预警、基础保障、责任追究“五位一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 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基本做法

(一) 健全组织

不断完善、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 在原村级财务代理中心的基础上, 县级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 乡镇、街道也相应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三资”中心) 。农村集体“三资”在所有权、使用权、得益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 通过村经济合作社与乡镇、街道“三资”中心签订委托协议, 由乡镇、街道“三资”中心代理。

(二) 完善制度

紧扣农村集体“三资”运作过程中的资金流进流出、资产资源流转承包等重点环节, 2008年至2013年松阳县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松阳县村级招待费管理若干规定》、《松阳县村干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13个规范性文件, 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农村集体在财务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审批、收支结报、票证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资产资源发包、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财务人员管理、“三资”公开、民主理财、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逐步实现了制度管人、规范管事。

(三) 规范程序

以资金管理为核心, 规范设计、实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一是规范农村财务委托代理, 全面实施村级财务会计、出纳“双代理”, 对村级集体财务进行规范化、电算化、网络化管理。二是规范村级财务收入、付出程序, 收入必须全额缴存村集体账户, 严禁坐收坐支, 付出票据实行村主要干部联审联签, 每张付出票据必须经过经办人签章、审批人按权限审批、村监会审核盖章等手续后, 再由村报账员到乡镇、街道“三资”中心办理结算报销手续。三是规范资产资源购置与处置流程, 建立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项目发包等重大“三资”事项“征询、预算、审核、决策、备案、公开、招投标、跟踪、验收、审查”等管理操作流程。

(四) 创建信息与监管平台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 不断充实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数据库和资产资源台账, 松阳县开通了县、乡 (镇、街道) 、村三级联动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全县19个乡镇、街道“三资”中心都配备了电脑、扫描仪、照相机等硬件设备, 中心人员根据各村发生的业务, 随时将资金收付账目、原始票据和资产资源变动情况录入“三资”监管系统, 实现了“三资”监管平台数据的实时更新。

(五) 强化监督

一是强化民主监督。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和资产资源变动处置情况公开表要在每季度次月的20日前在村务公开栏上逐笔公示, 重大“三资”事项随时向村民公开, 接受全体村民监督。二是强化审核监督。村监会、乡镇 (街道) “三资”中心对集体“三资”事项实行实时监督, 对各项财务收支票据进行事前审核, 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有权要求补办手续或不予办理报账。三是强化审计监督。松阳县农村审计站、乡镇 (街道) 农经站依据《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规定, 对农村财务进行“三年一轮审”。四是强化网络监督。“三资”监管平台在县纪委、组织部、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的电脑上都设有端口, 有关领导可对农村集体“三资”信息进行实时查询、实时预警、实时监管和实时反馈。五是强化检查监督。从2009年开始, 县纪委牵头组织农业、审计、民政、财政等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每年对各乡镇、街道的“三资”管理工作进行2-3次专项督查, 督查结果由县纪委进行通报。

二、主要成效

(一) 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使会计核算、财务收支、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等行为有章可循。集体资产“跑、冒、滴、漏”和闲置现象明显减少, 保值增值和良性积累机制逐步建立, 提高了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 盘活了大量集体资源, 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截至2012年年底, 全县401个村村级集体资产总量7.78亿元, 比2008年年底的2.04万元增加了281.37%, 村均达到194万元;201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120.31万元, 比2008年的5844.34万元增加了21.83%。

(二) 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把集体经济运营全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对“三资”事项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 集体财务收支和“三资”变动情况逐笔向村民公开, 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项目发包实行公开招投标, 重大“三资”事项召开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按要求实行民主决策、阳光操作, 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农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

(三) 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确立村民在“三资”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县级部门和乡镇、街道对“三资”的监督管理, 有效堵塞了管理中的漏洞, 防止和减少了各种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资源、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实行资产资源和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 杜绝了农村集体在资产资源发包和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不良现象, 从源头上防止了农村干部不廉洁问题的发生。

(四)

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对“三资”管理的“决策公开化、理财民主化、管理规范化、监督制度化”建设, 确保了广大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杜绝了操作上的遮遮掩掩, 消除了群众疑虑, 让干部省心、领导放心, 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凝聚力。从2010年开始, 全县涉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信访举报案件明显减少, 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存在的问题

第一, 部分村清产核资不到位。个别村仍没有建立资产资源台账, 一些村未将集体的“四荒”地和公共用地等资源进行清查登记, 一些村资产资源台账中的数据、图片等资料不齐全, 还有个别村集体的债权债务不清楚, 存在账面与实际不相符等情况。

第二, 个别乡镇、街道“三资”管理人员不稳定, 业务水平偏低。乡镇、街道“三资”中心工作业务量大, 人员无独立编制, 调动频繁, 部分人员还兼职住村。有些乡镇、街道还把一些毫无财务知识的人员也安排到中心工作, 致使个别乡镇、街道“三资”中心人员业务不熟悉、记账结账不及时、工作不规范。

第三, 部分村“三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村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控制不严格;个别村未严格履行民主管理程序, 没有对重大开支事项召开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议进行讨论表决;还有一些村的资产资源处置和工程项目建设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开招标投标, 仍存在暗箱操作和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等现象。

第四, 一些配套制度还不完善。例如, 现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对个别村干部挥霍、侵占、挪用集体“三资”的违规违纪行为无明确处罚条款, 操作难度较大;还有少数部门拨付给农村集体的款项不需要村集体出具《丽水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 而是直接使用税务部门代开的收据, 造成个别村的部分收入不入账。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第一, 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 要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 做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经常抓,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落实机制, 做到领导、组织、责任、措施、检查“五落实”, 努力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二, 强化代理服务。扎实做好资产资源发包和工程项目建设的公开招投标工作, 对村级各类经济合同实行乡镇、街道备案制度, 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依法规范签订。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 完善“三资”监管平台, 建立自动预警机制, 实行动态管理, 引导网络终端向村级延伸, 推行触摸屏电视等多种公开方式, 实现无缝隙、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充分发挥“三资”监管平台的应用服务功能, 努力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三, 健全考核督导机制。建议县委、县政府继续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列为乡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县级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案, 充分利用“三资”监管平台的功能, 对乡镇、街道的“三资”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实时检查监督,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明查暗访和专项督查并对考核、督查结果进行通报。

第四, 强化队伍建设。乡镇、街道要不断加强农经站和“三资”中心的队伍建设, 在人员配备上要逐年安排录用专业人员, 优化队伍结构。乡镇、街道“三资”中心一般应配备3—5名工作人员, 其中代理会计、代理出纳必须专职并持证上岗, 不能“一人多岗”。要定期对“三资”管理业务人员和村级报账员进行业务培训, 全面提高“三资”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加强村级报账员的监督管理, 完善任用制度, 对村级报账员报酬实行必要的财政补助和统筹, 努力提高村级报账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 加强审计监督。继续加大农村审计工作力度, 拓宽审计范围。不仅要审计农村集体的财务收支, 还要对资产资源管理运营情况、经济合同情况、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及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审计, 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强化代管资金的监管, 及时发现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苗头性倾向, 必要时可对代管资金进行专项审计, 确保农村集体资金安全。

第六, 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在《松阳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基础上, 制定并实施《松阳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办法》,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和村主要干部的监督管理, 对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充分发挥《松阳县办理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违法违纪案件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对农村干部挥霍、侵占、挪用集体“三资”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坚决查处。

参考文献

[1]包根潮, 吴海潮, 吴江平.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做法及成效[J].中国农业会计, 2012 (11) .

[2]农业部.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经验汇编[Z].2013.

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和谐 篇3

关键词:“三资”;代理;监管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54-1

1“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什么是“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就是各乡(镇)在“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基础上,保持各村“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分配权和审批权不变,不改变原村收益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前提下,对各村组的资金、资产、资源实行代理服务,并承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职能。“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设立统一的资金账户,按照“一村一账”方式进行分户核算管理。中心建立统一的村组集体资产、资源台账,对各村组资产、资源进行代理服务。“三资”台账的保管、调整实行动态管理。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村组资金、资产、资源的清查、认定、评估工作;受村组委托,统一代管村组账目和银行账户;负责村组资产、资源台账和经济合同的登记,编制、归档工作。

(2)对各村组资金、资产、资源实行动态管理,指导各村报账员的工作,做好村组“三资”的账务管理、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日常业务处理工作。

(3)负责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如实登记账簿,做到手续完备,账证、账表、账实相符。

(4)负责村组“三资”的审核工作、监督“三资”民主决策全过程。

2“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职能

“三资”代理服务中心重点采取以下方式对各村资金、资产、资源开展代理服务。一是清查登记备案。首先各村对本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在上级部门的组织监督下进行清查盘点,摸清底数后,登记、审核、造册,经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并在全村公开后,移交到本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建立资产资源台账,统一进行备案。二是预算支出。村组大额资金支出,经民主决策程序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提出预算申请,按预算规定记账报销,实行先预算、后花钱、再记账。三是分级审核。村组各项支出,必须履行“联签会审”制度,经“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后入账。“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在对各村組资金、资产、资源开展代理服务中,做到“五统一”:即制定统一的财务预决算、资金管理、开支审批等管理制度;统一审核各村的原始收支凭证,对不符合农村财务民主管理规定的票据凭证,退回重新补办手续,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予入账,严禁坐收坐支和私设“小金库”;进行统一的记账核算,并统一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公开表;各村的财务公开内容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提供,财务逐笔逐项每月公开;各村移交的财会、土地承包合同和专业承包合同等档案资料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建档管理。四是统一代管各村公章。“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设立公章管理专柜,将各村公章(村委会公章、村财务公章)统一管理。

3“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重点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实行财务“联签会审”制度。村组各项支出首先由经手人签字和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或签字,然后经村委会主任、村党组织书记联签会审,最后报“三资”代管中心审核后方可入账。对于一次性、临时性、价值较小的商品,确实无法开具正式票据的,由“三资”代管中心采取一定形式,印制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经联签会审后经“三资”代管中心审核后入账。除此之外,购置固定资产等其他支出一律使用正规发票,严禁“白条”入账。二是实行村级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各村涉及项目占地、租赁、承包、合资等商业行为,必须通过“六步工作法”进行民主决策,签订正式、规范的合同,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乡(镇)经管站进行指导和监督,避免农村经济合同签订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等问题,防止集体利益受损。什么是“六步工作法”?即第一步,村党组织提议,并拟出初步意见。第二步,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第三步,党员大会审议,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提交。第四步,方案公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第五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对议案进行讨论表决,

表决的结果上报乡(镇)备案。第六步,结果公布: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形成的决议,通过广播、公开栏等及时进行公布。三是实行村级集体项目招投标制度。按照不同金额档次,由乡(镇)、村分级进行招投标。乡(镇)、村要分别制订详细的招投标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招投标,将招投标、承包、拍卖等活动全过程置于规范运作中,防止暗箱操作。

4建立“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

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和谐 篇4

一、经济转型要求发展农村文化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要求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个转型不仅表现在物质性的发达,而且要求社会文化的进步。这一转型首要的在观念和精神上发轫,然后表现在物质和行为方式上。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本来就严重不足,特别在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更为贫乏,需要填补这方面的短缺;很多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村更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文化建设就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这就从执政党的执政要求上明确了农村文化必须是先进的文化。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上应该从四个方面着眼:一是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灵魂。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和干部基础是党在农村广泛设立的基层组织和广大的党员干部,他们是党在农村一切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和行动,群众不仅要按照他们要求的、所说的去做,还要按照他们所做的样子去做。农村一切文化建设都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进行,都要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否则就不能称得上先进文化,这是先进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二是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社会伦理要随着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而发生进化,这个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又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新文化的产生,并在历史的运动中发展、演绎和嬗变。“和”是社会存在的最好境界,人们无不期望“和”。新时代的“和”应当是和谐社会之“和”,这个“和”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追求的“和”更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有人与人之间的“和”,执政党要求的社会稳定之“和”,还有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的公平公正之“和”,资源配置和社会分配之“和”,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之“和”。“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标准和内涵,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科技日益发达、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对“美”的追求更是丰富多彩、不断变化和进步的。人们既要享受历史文化之“美”,也需要享受外来文化之“美”和新时代创造出来的更多的崭新的“美”。三是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生活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交相发展的新时代的农民,不论有怎样的文化积淀,都应该有具备自身特点的符合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潮流的人文精神追求,都应该表现出人类美好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这种人文精神要含纳人类文化已到达的最好的精神境界,体现在精神风貌上,要表现为文明健康向上,不断追求人类和社会历史进步;体现在个人人格和品质上,应该表现为具有关爱、互助、谅解、尊重、诚实的品格。塑造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是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只有塑造了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以先进的文化引导农民塑造出健康和优良的品格,从对人的社会化起决定作用的社会文化方面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重建新时期农村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只有形成了符合当今农村发展要求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农村文化建设才算真正起到了引导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达到了促进社会进化和社会教化的目的。由于农村社会化受农村经济、文化环境的决定性影响,建构新时期既能体现农民价值观追求、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体系,则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个价值观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农民群众共同的道德价值观,集中体现着广大农村、农民的文明程度和文明进步。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开展以“清理确权,代理服务,动态管理,全程监督,盘活增效,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创建工作,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为促进科学发展、跨越赶超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分级办点、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认真遴选,确定乡(镇)、村两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在办好示范点的同时,指导面上全面开展创建活动;二是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重点地开展创建活动,突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坚持创新实践、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创建工作中,要突出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两大主题,力求创建工作出经验、创特色、求实效,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建内容和标准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创建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构设施、管理制度、委托代理、运行管理、档案资料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创建标准为:

1、组织领导落实。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示范点创建活动,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工作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示范点创建工作。

2、机构设施健全。示范点创建活动机构健全,具体业务人员充实,岗位职责明确;相关业务场所建设到位,办公设施设备配置齐全。

3、管理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范,代理服务工作制度、工作职责、操作流程健全完善;集体产权交易组织机构、代理范围、方式、程序、规则、监督机制、评审办法、信息公开等操作流程规定具体实用。

4、监管代理规范。委托代理协议签订规范,会计代理业务运行流畅,业务处理准确及时,审核衔接合理,运行程序合法有效,“三资”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全面准确、更新及时,及时开展相关业务的.指导、检查、督促。

5、日常管理有效。村级预决算管理执行到位;财务收支管理严格,审签准确;经济合同、财产物资、往来结算管理严密;产权交易方案合理,实施程序规范;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有效开展;村办实体财务监管措施落实。

6、档案资料齐全。账薄凭证、文书资料、财务报表、经济合同、财务公开等档案资料严格按照“一村一柜”要求收集整理、存放有序、安全完整。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5月下旬至6月上旬)。各乡镇、村按照本《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创建活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落实相关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中旬至9月中旬)。各乡镇要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和各自制定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县直相关部门及时开展检查指导和督办。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公开栏等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宣传,为创建活动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总结提高阶段(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乡村两级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创建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以书面材料于10月10日前上报县纪委监察局和县财政局(经管局)。

(四)检查验收阶段(10月下旬)。10月下旬,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会同县财政局(经管局)等单位组织专班,对全县示范点创建项目开展检查考核,准备迎接省市考核验收准备。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有主要领导挂帅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财政局(经管局),下设督导检查组和业务指导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办检查等项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示范点创建工作,必须明确一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工作专班,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及时检查督办。县乡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经管)部门要及时沟通协调,采取实地调研、现场交流、会议督办等形式加强对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和谐 篇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适应这些新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科学设置党组织,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流动地点呈现多变性,过去单纯按党员居住地就近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近年来,我市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了设置农村党组织的六种新模式:一是产业聚集式。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产业集约优势建立党组织,对从事同产业的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二是龙头企业式。依托龙头企业,联合生产基地和党员农户建立党组织,形成“公司党委 基地党支部 农户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格局。三是专业市场式。依托农产品经营市场组建党组织,积极引导专业户合作经营、有序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是乡村园区式。依托乡村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开发园区,把园区范围内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五是行业协会式。依托规模较大、会员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六是合作组织式。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民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增加收入。到目前,全市已建立产业基层党组织958个,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骨干、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新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最新组织形式的相互促进,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增强发展本领,在强村富民上下功夫

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本领。坚持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头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群众致富的主心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组织,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力军,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选配党组织负责人时,除坚持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等基本条件外,还把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作为硬性标准突出出来,重点推选那些技术高、能示范的科技型人才,懂流通、善营销的经营型人才,开拓意识强、能兴业办厂的创业型人才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全市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80以上的党组织书记是懂技术、有项目、善营销的致富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立足**实际,一方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市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意见》,提出了兴办产业化服务实体、搞活土地经营、合理开发资源、借势发展“三产”等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九条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蔬菜、水产、果品、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推行“行业协会 农户”、“专业合作社 农户”、“龙头企业 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三、强化教育培训,在倡导文明上下功夫

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和谐 篇7

要想确保农村经济朝着健康稳固的方向发展, 就要积极的发展完善财务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群众的切实利益, 带动农村改革模式的优化发展, 保证社会发展稳定, 确保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系统的健全, 促进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确保农村基层党建设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 保证财经组织稳固, 促进农经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升, 确保相关规章制度体系的健全, 促进农经执法水平的提升, 通过对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深化, 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更新。

在当前时期, 要想符合农村经济管理的要求, 就要合理的利用民权。要真正的尊重广大群众本身的意愿, 不断的深化发展会计代理制度, 保证财务管理体系完善, 防止集体资产外流问题发生, 而且要切实的完善债务体系, 确保其合乎经济发展规定, 切实维护群众的真实权益, 带动经济组织模式优化发展, 保证农村经济朝着更为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2 对管理环节进行优化

第一, 为了确保工作得以顺畅的开展, 就要不断的完善发展民主理财体系, 保证村级财务体系设置合理, 保证财务公开。对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发展优化, 保证相关原则得以有效的落实, 满足监管工作的要求, 强化责任意识, 带动审批工作的开展, 促进农村内部经济管理系统的健全。依法加强土地承包与流转的规范管理, 积极的落实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不单单是当前农业机构的主要职责, 同时还是当前时期强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 要当成重点来对待。具体的来说要做好如下的这些工作:认真的管理承包档案, 此档案是开展承包工作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原始依据, 是党和国家农村基本政策在基层的历史记录, 应该存放好, 并且认真管理, 防止其丢失, 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 还要切实的结合档案法相关的要求, 不断的完善承包管理体系, 确保合约以及台账等完整有效。

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 要完善土地承包体系, 要保证其中的各个运行步骤合理恰当, 对具体的工作内容优化, 确保其对相关农村土地法律的应用需要, 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 确保农村土地环节的有效应用, 实现土地流转环节的有效管理, 以满足农村现代化建设管理的需要, 促进该环节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确保整体土地运作环节的完善, 确保该环节的综合效益提升, 促进农村经济运作环境的稳定。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 加紧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登记管理制度, 提高合同签订率, 使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 还应该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开展流转规范管理工作, 探索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避免出现强制农户流转的现象, 一旦发现此类问题, 必须要认真处理严肃对待, 而且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 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二, 要适时地对土地承包管理体系发展完善, 保证所有的要素都可以有序的运作, 保证承包管理工作顺畅开展, 以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 促进相关土地承包经营环节的协调, 促进内部环节的深化应用, 确保工作经费环节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应用, 确保土地规模经营环节的优化, 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系统的健全, 促进其实际用地难题的解决, 进而保证农户的切身利益得以维护。要认真的贯彻落实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理念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益得以维护, 确保群众的物质方面的权益得以保证, 不单单是落实法规条例时首先要分析的内容, 同时还是执行条例规范时要认真参照的标准。

在我们国家的个别区域的农村, 存在很多的荒废土地, 这显然对于农经的发展很不利, 要想避免这种现象, 就应该积极的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不断的优化方法, 切实的提升群众的承包权益, 保证流转工作得以有序的开展, 确保土地流转规范体系的健全, 保证自身的每个环节都能够积极的协调, 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促进流转规范制度的健全, 应该结合党的方针政策, 认真的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保证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得以维护。合理的发展合作社, 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合作社的存在能够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 比如能够提升群众的生产活动的组织能力, 还能够保证当前的农业活动朝着规模化等的方向发展, 能够显著的增加农民的收入,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 以从事同类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本, 以产品、资金、信息、技术为纽带, 自主兴办, 秉承着农户自愿加入的原则, 创建新的合作组织。

除了上文讲到的优化内容之外, 还应该对管理工作的后续内容进行优化。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形, 保证后续工作体制设置得当, 不断的优化发展, 做好协调, 促进实际工作的开展, 满足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 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健全, 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促进整体经济管理环节的优化, 促进农村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在当今的农村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全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干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 要结合出现的这些问题, 不断的转换工作方法, 提升工作能力, 真正的深入到农村之中, 融入到农民群体中, 做好真实的调研工作, 尤其是对那些关乎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要认真的对待, 开展详细的调研工作。只有做好这些工作, 才可以为机构制定政策提供必要的参照信息。

3 结束语

在当前时期, 要想缩减城乡差距, 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 就要积极的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空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优化管理环节, 不断的建立并且完善管理体制,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管理工作发挥作用, 才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摘要:要想缩小城乡差距, 提升农民的收入, 就应该积极的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不断的对管理活动优化发展, 形成完整的体系, 确保其合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文章具体的讲述了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关键词:农村经济建设的深化,研究总结,方案设计,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冬梅.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J].法制与经济 (下旬) , 2013.

[2]张贺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刘新宝.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4]刘正阳, 李亚楠.关于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上一篇:品质部岗位职责与权限下一篇:实习生工作实习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