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精选12篇)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篇1
农村“三资”包括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抓好农村“三资”管理, 是基于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践行, 有利于改善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有利于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
1 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
近年, 农村“三资”管理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 在各基层乡镇扎实开展, 2014年8月下旬,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牵头, 组织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领导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检查, 肯定了工作效果, 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据调查, 目前,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有因国家、厂矿企业等建设征地而引起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纷争;因承包耕地和非家庭承包的其他土地资源而发生的纠纷;村民因土地流转而导致的纠纷;个别人不履行合法手续, 票据不规范, 挪用集体资金, 无偿使用集体资源, 财务公开不及时不细致等, 因此,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创新管理机制也愈发重要。
2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健全的管理台账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不完善, 不规范, 具体表现在村级资源性资产的分布、类别、四址、地力等级等记载不规范, 不全面, 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基数不清, 引发后期管理上的麻烦。
2.2 农村财务不透明
农村财务现存的普遍问题是因缺乏民主监督机制, 导致财务管理不全面, 财务不透明。有的村集体的大额资金支出没有相关的会议记录或者公开说明, 少数人独断专行;有的村集体非生产性支出多、挪动村集体资金办私事、用公款请送单位或部门领导、乱支滥补;有些村集体村主要领导不带头执行财经制度, 坐收坐支多。此外, 由于财务明细不公开, 有的村民没有认识到村财务明细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民主意识薄弱, 加上村财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内容等方面的不规范, 使得村民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 导致村民对本村的额财务状况一知半解, 没办法对村财务支出进行监督。
2.3 集体资金管理缺位, 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资金管理不规范, 使得村干部在向村民收取的各种款项出据手续不及时, 存在某些村干部私吞公款、坐支现金现象, 给农村集体资金安全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如村集体资产经营收益, 被某些人员私自保管, 长期不登记入账;村集体资产收益用其他费用冲抵承包款、租金等;或者资产的收益使用没有详尽的使用规划, 存在超前消费现象, 村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4 合同管理不规范
合同管理不规范, 使得产权不清晰, 权责不明确。主要表现在签订的合同不规范, 合同要素不齐全、条款不明晰, 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对签订的合同后期不按照要求履行权利和义务, 合同的变更随意性较大, 等等。某些村干部违规发包, 暗箱操作, 不按照民主程序, 甚至在对集体资产处置时, 擅自变更集体决定, 违规发包集体资源, 私自延长合同的承包期。
3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原因
3.1 管理工作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是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重要管理职能。这项工作具体到乡镇就是财政所和农经站承担实施任务。但由于上级各项目标考核任务重, 中心工作多, 耗费人力、物力多等原因, 出现专业人员外调频繁, 使得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 人力、物力、财力相对缺乏, 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工作, 监督力量严重不足。
3.2 监督不力
第一, 群众监督的乏力。由于农村政务宣传工作不到位, 广大村民集体观念、民主意识观念薄弱, 或部分村民忙于生计, 没有闲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村集体工作的监督管理, 使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多流于形式。第二, 村干部内部监督不力, 没有明确地监督机制。村理财监督审计公章被少数村支部书记保管, 村民理财监督名存实亡, 无法对“三资”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第三, 农村财政人员的业务培训不足, 导致财务人员对业务技术水平、财经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基层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廉洁自律教育工作不到位, 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思想上的懈怠, 最终出现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第四, “三资”管理没有纳入县、乡两级政府的目标考核, 出现人力、物力和管理脱节。
4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4.1 严格考核机制
把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县、乡两级目标考核。加强领导组织建设, 明确县、乡、村各级的工作职责、任务、考核指标、奖惩措施。强化宣传, 层层签订责任状, 营造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浓厚氛围, 推动农村“三资”管理健康持续发展。
4.2 建立村务公开制度, 实现“阳光”政务
村集体每年必须将“一事一议”工程建设、债权债务、民生工程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村务公开范畴, 把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详细公开, 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要在村的宣传公告栏公告, 公开的内容和格式要严格参照村务公开项目的相关要求, 且村务公开的信息保存时间至少60 d, 以方便村民查询、监督。
4.3 建立严格的民主管理、审计监督制度
一是成立村务、财务监督小组, 建立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 大力推行农村“三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三资”审计制度及监督渠道, 乡、镇政府组织要进行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做到乡镇牵头, 村民代表参与, 上下联动, 注重效果。
4.4 严格执行农村“三资”监管制度
由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 对村级资产资源登记造册, 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各村台账一式两份, 村委会和“三资”服务中心各一份, 每年组织一次盘点, 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4.5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县、区主管部门加大对乡镇、村“三资”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力度, 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组织“三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思想教育,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和良好的政治素养, 确保其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 最终达到依法依规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目的。
4.6 建立健全强农村“三资”管理监督体系
严格健全监督体系, 严肃纪律, 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乡镇以纪委为龙头, 以“三资”管理中心为依托, 严格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重点查处以权谋私、挪用、侵吞、私分涉农的各项补贴的行为及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处置、管理过程中各种违纪行为。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教育农村基层干部要自觉遵纪守法, 洁身自好, 清政廉明, 切实做好农村“三资”的管理, 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树立村干部的廉洁形象和工作威信,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5 结语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关键在于机制, 目的在于维护农民的利益。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 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抓紧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助推经济良性发展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也是党第二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现, 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篇2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xx镇在“建制度、强规范、提素质、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以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建章立制为抓手,以规范管理为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基层干部权力运行得到规范,镇村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农村社会矛盾大量化解。下面,我汇报一下xx镇这项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
一、“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社会矛盾和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的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台账登记管理不完善。首先 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的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还好一些,而对资产、资源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3、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4、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5、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领导机构,健全“三资”管理体系。
为有效推进全镇“三资”管理工作,使全镇三资管理工作组织健全,保障有力,成立了xx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镇纪委书记、主管财务副镇长任副组长,财监中心、农财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村“三资”管理工作的牵头落实;成立镇“三资”管理办公室,由主管财务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三资”管理的具体工作协调落实指导;成立镇“三资”管理监督小组,负责对本镇“三资”管理各项工作的监督和检查;镇设立“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与原村财乡监中心合二为一,全称为xx镇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由原财监中心主任负责,做好对全镇33个村的“三资”代理服务的具体工作。同时,成立33个村级“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各村支部书记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村“三资”管理监督小组,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会组成,负责对本村的“三资”管理日常监督。
(二)广泛宣传发动,形成统一认识 首先,明确宣传“三资”管理范围。
农村“三资”是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农村集体资金:主要是指村原有积累、取得发包及上交收入、经营收入、租赁收入、征用土地补偿收入、集体资产变卖收入、上级拨入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所形成的货币资金。农村集体资产:主要是指村集体所有或以投资、经营和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各类固定资产、财产物资、债权股权及无形资产等,包括建筑物、农业机械、电力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等。农村集体资源:主要是指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山林、旱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其次,明确宣传“三资”管理的“四项”工作原则。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必须明确四项基本原则,以确保农村”三资“代理服务工作依法、高效、平稳开展。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村级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臵权不变,仍归村级所有。坚持便民高效的原则,制定的措施、运行的程序、提供的服务必须规范高效、便民利民;坚持依法代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村级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村两委与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签署委托协议的程序进行代理服务;坚持民主理财的原则,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提供原始记录、原始凭 3 证等资料,方可进入代理中心。
第三,大力宣传45项管理制度。
召开了由镇全体干部职工、各村两委成员参加的宣传动员会,以xx市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监督45项制度为主,汇集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及2012年5月29日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和xx镇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等重要内容,编印200余本,发放到镇村两级干部及村民代表手中,充分利用广播喇叭、悬挂条幅、张贴标语、讲党课、办夜校、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工作的意义、目的、方法和政策,做到了统一思想,明确把握,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印刷明白纸5000余份发放到各村每位党员干部、每个村民小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真正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宣传到千家万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支持、参与此项工作,确保工作有效实施。
(三)狠抓清产核资,建档造册,夯实“三资”管理基础。进行“清产核资”是农村“三资”代理服务工作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清产核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工作的成效,关系到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程序。
在清产核资工作中,我们着重把好了“三关”:一是清查登记关,按照统计要求,对村级“三资”分门别类进行详实登记,确保不遗漏、无偏差;二是群众参与关,在清理过程中,邀请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清查核实工作,杜绝开小差、玩数据、耍手段等现象;三是公示公开关,将各村的清查结果进行全面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提出异议的,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复核,以事 实为依据,做好反馈和整改。等数据核实、群众无异议后,建立各村“三资”台帐,并存档保管。
在清产核资工作中,我们严格遵循三个“结合”。一是帐内与帐外相结合。先帐内、后帐外,先资金、再资产、再资源的清理办法,逐项核实登记,建立“台帐”。采用以会计帐目为依据,看涉及到的有关账户的账面余额,根据账户提供的线索逐项追查,看、查过程中做好登记备案,对债权、债务双方进行核对,经核实后的经济业务由双方办理认账手续。账外清理主要是组织人员实地看资源、资产,确定面积大小、数量多少,重新评估价值,进行分类摸底、登记。二是各村清理工作小组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相结合。清理工作小组主要是登记好《村级三资清理登记表》,村务监督委员会主要是核查清理的内容和规定的程序,核实所有资金状况,复查已初步登记的资产、资源情况,确保不留死角,不打埋伏,不重不漏,加强全过程监督,保证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公开透明。三是重点核查与严格公示相结合。对债务往来不清楚、记录不完整、手续不完备、群众反映突出的债务,对固定资产、库存物资流失情况,对资产、资源租赁、发包的合同文本和合同兑现情况作为重点核查,弄清每笔业务的来龙去脉。清理工作结束后,把所有的清理内容进行公示10天,同时,结合村民提出来的质询、疑问,重新核对,切实达到资金不漏分、资产不漏块、资源不漏项。
在清产核资工作后,统一建立档案台账。清产核资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镇对各村的“三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以村为单位按资金、资产、资源三种类别逐类逐项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三 资”监管台账,台账中包括集体资产资源处臵情况和相关会议记录、评估材料、资产资源照片、招投标原始文件、合同等。每册台帐一式两份,一份村级保管,另一份交由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保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账账、账实、账款、账据、账表五相符。
(四)严格工作程序,规范操作,保障稳步推进
为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农村集体和广大农民群众利益,我镇各村在农村集体“三资”的经营流转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程序进行。
关于资金的管理使用,xx镇已经做了详细的报告,这里我就不再过多阐述。下面我重点介绍三资中资产资源的流转。
1、集体研究。对要流转的资产资源,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召开村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根据本地实际,进行认真研究,拟定流转初步方案。
2、民主协商。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通过后,由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召开村全体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或村民会议征求意见,到会人员对拟流转盘活的资产类别、盘活方式、具体操作程序等进行广泛讨论,与会人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后,形成一致意见,与会人员签名并按手印,连同会议记录一并上交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存档。
3、书面请示。在民主讨论通过后,村以党支部、村委会名义,向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提出书面请示,就拟流转盘活的资产类别、理由和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同时申报《招标投标方案》。
4、审查把关。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村的请示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对符合相关规定,确实能够增强村集体积累,增加农民收入的,在5日内给予书面批复。对条件不够成 熟或违反有关规定的提出改进意见。
5、发布公告。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接到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批复函后,将《招标投标方案》及拟流转盘活的资产资源基本情况在村公示公告。
6、组织竞标。公示公告无异议,在村党支部、村委会主持下,村成立专门组织,按《招标投标方案》和程序,在县直有关部门和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的监督下,组织招投标,最终确定中标人。
7、公布结果。村党支部、村委会将中标人情况、标的在村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公告。
8、签订合同、公证并备案。村委会与中标人签订“三资”经营流转合同,合同须经县公证处公证或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鉴证。合同及相关资料一式三份,中标人和村委会各存一份,同时报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一份。
三、主要成效
第一,管细了“三个事”,规范村级“三资”管理。村级资金统一管理,按村设账,专户储存,监督使用,解决了过去农村财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账目设臵混乱、会计信息不实等问题。集体的资产资源处臵统一委托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外招投标,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的问题,有效避免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闲臵、流失和浪费。同时,还保证了村民的知晓权、监督权和民主决策权。
第二,管好了“三个人”,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村干部用钱受到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监管;资产资源处臵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具体工作由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操作;财务收支往 来、资产资源发包由暗变明;村集体的经济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抓防范。透明度的提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也更好地保护了农村基层干部,使群众更相信干部,干部更依靠群众,村干部之间也更团结了,廉政意识明显增强,集体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篇3
关键词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加强对于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视,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我国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措施。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中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主要原因就是不能规范地使用集体资金、不能做到公平分配集体资产,造成农村集体资源的流失等,所以找出现阶段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尤为重要。
1 農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监管有盲区,监督不到位
农村经管人员、会计和出纳责任监督日常检查工作开展不够主动,账务报表、结账存在记“流水账”性质,忽视了“对所有款项进行监督检查后入账”的环节。一些村监委成员主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够,在工作中充当“老好人”;一些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具备财会管理知识,对财务制度了解不够,缺乏在农村账目、合同等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的能力。
1.2 农村“三资”公开不规范
一是走形式的公开。不按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执行公开制度,在摘要说明中,对时间、经手人和具体内容均没有注明,只是非常笼统地以差旅费、办公经费和工程项目支出等名目予以公布;现行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基本以资金为主,村集体所有的资产和资源还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公开[1]。二是村集体资产、资源在发包和出租管理过程中,操作简单,存在着程序不合法、手续不透明等现象。如有些村的集体资产、资源发包未经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甚至是个别村干部说了算。
1.3 队伍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一是队伍不稳定,工作量较大。现阶段,有些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在设置上呈现下列状况:主任1名(由农技中心主任兼任)。多数乡、镇代理会计和代理出纳人数不够。每个代理会计代理村、组(股份)经济合作社数30个左右(即1个会计管二、30个单位的账),代理出纳代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80个左右,这种状况下人手不足问题突出;此外在村报账员方面,有村干部兼任,也有村聘人员兼任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二是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不完善[2]。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由各村自行管理、自行出租,乡、镇级未建立运行产权交易平台,对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带来条件限制。三是有些农村地区的 “ 三资”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偏低,工作能力很差。另外,从事管理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在进行工作交接时不完善,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反馈。
2 农村“三资”管理的有效对策
2.1 完善农村“三资”监管工作
通过信访举报、查办案件、专项审计及网络监管抽查等多种渠道,及时发现镇、村干部在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村干部因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造成“三资”重大损失的,追究“两委”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因审核把关不严、指导服务不力、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而导致农村“三资”管理混乱,给村集体经济造成损失的,对中心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实行问责,情节严重的,给予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2 做好审计工作,关注民主管理
审计应关注村集体“三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第一,重点关注年度财务预、决算;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的确定及变更;购置或者处分重要固定资产,重大投资项目或举债,以及其他有关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重大事项,是否经集体决策程序,并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履行民主程序。审计应关注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民主监督情况。第二,重点关注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否依法、依规行使监督权,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集体“三资”使用、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是否有效开展监督等。审计应关注村务、财务公开执行情况。第三,重点关注是否定期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资金、资产和资源运营情况,接受村民监督。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
2.3 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力度
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全面强化基层干部和财务工作人员的党性教育工作,强化其经营管理知识,提升基层干部领导的整体素质和观念。同时,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作为干部岗位考核和廉政考核工作的内容之一。站在机制的角度上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真正的做到“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同时,对于那些违反农村“三资”管理机制的干部、人员也需要做好惩处工作,在民主管理工作上要做到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干部也需要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具备较强责任意识,并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的村财务人员给予表彰。
2.4 完善农村“三资”价值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农村“三资”价值评价体系,相关部门应该制定资产价值评估规则,对负责资产价值评估的基层干部定期进行专业的价值评估知识培训,让其掌握农村“三资”价值评价体系的专业知识,保障资产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此外,要建立并完善价值评估体系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让农民群众相信党组织建设,使公平公开的评价体系深入人心,积极配合农村“三资”管理工作[3]。
3 结语
农村“三资”管理既是村集体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近几年,由于我国农村“三资”监管不到位,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频繁发生。因此,面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动,农村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运用好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是维护农村切身利益,推动社会整体和谐稳定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冯云忠.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33(8).
[2]刘钦钦.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
[3]马翠华.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市场,2014(8).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篇4
1 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
通过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行走访调查和研究, 对照相关政策制度和要求, 现针对性提出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资金管理是“三资”管理中的一项薄弱环节
具体表现为在结算中存在大额现金结算支付、未经民主讨论进行大额开支、村干部在结算中一人说了算、村干部直接经手资金、一些报账注账手续不完整等。
1.2 资产资源管理在“三资”管理中漏洞百出
具体表现为农村集体资产账实不符, 部分资产损坏毁损严重, 部分资产闲置;资源管理普遍存在统计申报方式未纳入账簿核算等问题。
1.3 评估作价成为“三资”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在农村清产核资中, 因村级资源无法用价值金额衡量, 村民也没有参照依据进行议定。特别是城中村、城郊村的资产、资源, 评估作价受到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限制, 更没有参考依据。
1.4 办理银行开户存在难度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要求“一村一账户”, 可以保证村级资金安全和完整, 但办理银行开户存在一定难度。因为村级财务名称是“村级经济合作社”, 而村级行政机构是“村民委员会”, 银行在审定资料时, 对行政名称与财务名称不一致提出异议。
1.5 基层机构问题制约农村“三资”管理发展
一是队伍短缺。因机构改革使乡镇农经站人员大幅减少, 而业务内容由原来的财务代理拓展为“三资”管理, 工作量明显增多, 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二是经费不足。村级会计人员没有村两委主干的经济待遇, 工作积极性不高, 甚至有的村级没有会计或出现断档现象;三是制度执行不力。乡镇农经站执行“三资”管理制度不力, 存在审核把关不严、委托代理行为不规范现象。
1.6 监管标准是“三资”管理中的缺项
一是上级组织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没有制定细则, 没有规定管理服务内容, 也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二是缺少监管平台, 国家、省、地、市、乡、村没有管理软件, 更没有实行联网统一, 不便于查询、汇总、统计分析。
2 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2.1 完善制度建设
为了能够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首先应该明确职责, 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办法, 确保有章可循, 以制度规范乡村两级人员管理行为。制度内容应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务公开、农村财务预决算、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农村债权债务管理、农村财务档案管理、民主理财、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村级报账会计报账工作流程、会计电算化管理、各业经济合同管理、涉农专项资金核算管理等, 充分做到以制度管人, 以制度管事, 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2 提升信息水平
对全市农村财务管理实际运行状况组建专网, 以网站为依托, 搭载系统平台, 尤其是要突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络监控系统和农村集体“三资”公开平台。既能有效实时监督基层财务进度, 又方便县 (市) 统一查询、汇总、公开。县 (市) 、乡 (镇) 、村级三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业务网络化、管理信息化格局, 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2.3 全面清产核资
结合县 (市) 实际, 采取试点先行、基层调研、走村入户、张榜公示的方式, 对农村集体三资底数进行了详细扎实调查, 全面开展清产核资, 科学规范管理农村集体三资工作, 重点核销债权、核销债务、资产盘亏盘盈、完善经济合同等, 实行资产台账、资源登记簿县 (市) 乡村三级备案制度, 摸清集体家底, 明确产权关系, 为下一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工作和数据基础。
2.4 审计农村财务
只有开展农村财务审计, 才能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有效预防和打击农村集体经济犯罪, 解决农村集体经济问题, 更是维护农村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审计农村财务时, 坚持3年一轮全面审计, 重点加强对村民委员会成员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的专项审计。可以采取“集中力量、整体推进, 分组实施、审训结合、保证质量”的审计方式, 形成“统一领导, 部门实施, 乡镇落实, 村级配合”的农村审计格局。
2.5 公开农村财务
对农村财务实行每月一公开, 公开内容齐全、公开程序民主、公开底表备案, 重点强调公开的内容、数据必须有可靠的依据 (从账簿、报表中提取) , 强调公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是适应新农村发展的要求, 积极探索创新公开形式, 实行“网络公开、阵地公开”的双公开。在财务公开期间, 充分利用村内广播、有线电视逐条逐项公开, 并发放农户意见征求卡, 安排专人专门负责接待、解答公开过程中村民提出的疑问。
2.6 加强队伍管理
针对农村财会队伍不够稳定、工资待遇补贴不能兑现、持证上岗继续教育参差不齐的情况, 定期组织乡、村两级财务负责人、财会人员、民主理财人员开展“三资”业务、政策法规培训, 特别是电算化操作业务培训, 必要时聘请软件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对电脑操作人员现场培训、现场解答、现场演示、现场操作, 使操作人员都能熟练上机操作。
3 有关思考及建议
3.1 建章立制, 执行三资备案制度
对农村“三资”管理实行委托代理, 各级乡镇政府制定下发切合本地实际的“三资”管理制度, 重点突出资产管理和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县 (市) 、乡、村三级台账、登记簿备案制度, 以村建档, 科学利用, 合理汇总分析。
3.2 巩固成果, 规范委托代理行为
对已经开展清产核资的, 要巩固成果。对已经开展“三资”委托代理的, 要规范代理行为, 明确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岗位制度, 定期与村级核对“三资”数据, 实行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 维护农村集体“三资”数据的安全、真实、可靠。
3.3 丰富内容, 充实多种公开形式
在农村财务公开方面, 内容上要充实集体资产、资源情况, 实行动态公开。同时, 借助“农廉网”、“农经网”等信息平台长期进行网络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
3.4 培训交流, 提升三资管理水平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报告 篇5
一是做好基础工作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多次就集体资产监管问题在两委会上进行研究。2011年8月,我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针对镇村集体资产现状,由镇纪委具体负责对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监管小组。各项制度上墙,工作职责明确,镇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正式开始运作。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加强和规范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认识,我镇多次在村干部会议、镇干部会上强调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泛宣传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2、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在全镇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是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建章立制。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纪委组织人员对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全面清理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规范账务账目,建立一套“三资”台账,包括固定资产登记簿、资源登记簿和应交易资产台帐。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了盘点后,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较为全面详细核实帐内帐外资产及其实有价值。
二是规范运作
1.精心布置,成立机构,统一报帐
成立村帐乡代理服务中心,其人员从经管站抽调责任心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代理服务中心实行集中核算,集中开户统管村级帐户。经镇村两级研究,中心与各村签订“村帐托管委托书”、“村帐托管协议”、“村级帐户托管协议”。取消了各村原有帐户,由核算中心开设统一的银行帐户,取消各村出纳岗位,设立报帐员,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向中心报帐。
2.落实制度,责任到人,加强管理,收支平衡
根据代理服务中心的工程程序,及人员的相关职责制订了上墙《中心会计岗位责任制》、《中心资金出纳岗位责任制》、《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项工作,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各村所有的收入必须及时足额解入中心帐户,不得挪用、坐支。小额支出由报帐员按报销程序以备用金直接支付,再由报帐员到中心报帐,经中心会计审核后由中心出纳付款。各村的大项支出,经单位申请,领导审批后采取转帐的形式或由报帐员向中心预借一定的款项,并在规定时间内到中心结帐。一是支出入账严格把关。“中心”对于财务票据入账要做到“四不入账”:即没有经手人签字的不入账;未经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联签的不入账;应当经过村两委研究而没有研究的不入账;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大额度资金开支不入账。中心对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进行核实把关,并将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备份留存,连同支出票据一起入账。二是收入及时足额入账。农村集体取得的各项资金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中心”。三是资产变动情况及时入账。中心加强对村级集体投资项目招投标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情况的动态监管,审查公开竞价、招投标程序是否按规定进行,结果是否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四是定期公开“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至少每季度汇总一次行政村“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中心印章后交由各村向群众公布。五是动态监管,定期核查“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动态监督,定期核查。每年至少对所代理的行政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检查一次,防止“三资”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3.镇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后,已分别于2011年8月、9月和10月在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功的进行了四次公开交易,即九里岗垃圾焚烧炉的兴建、镇小车的拍卖、石上水库的出租和镇文化站的建设。四次交易程序合法,镇纪委全程监督,结果公开透明。
三是建议和意见
组级集体“三资”现在如果也要纳入管理,恐怕有一些难度,条件也还不成熟,必竟村级“三资”管理才刚刚起步。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篇6
关键词:农村;三资;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21
1 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
1.1 规范制度建设
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行为,保证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实现农村集体“每一平方资产、每一寸土地”都能在“阳光”下公开交易,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经充分调研和论证,出台建立规章制度、办法等,以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资产交易规则、交易评标守则以及一系列交易流程。
1.2 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网络平台建设
为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指导和监管,需要经镇党委、政府批准,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内设立农村经管站,具体负责集体资产交易活动日常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当下,可以搭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系统,通过专用光纤与全镇所有村(居)委会实现联网。
1.3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全过程“阳光”操作
建设交易平台,可以有效将部门监督、群众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实现从事后静态监管向实时、全程、立体式的动态监管转变。为确保集体资产公平交易,需要取消村级自行交易的权限,规定所有交易不论交易标的多少均需在镇经管站监督下进行。镇农村经管站對每项交易从立项到交易进行全程的跟踪,每次交易现场,农村经管站工作人员必须临场监督交易,并进行录像和照相。对一些重大交易,须邀请镇纪检、镇人大代表等进行指导监督。为使交易“阳光”操作,除在镇政府网站、社区公布栏发布交易信息外,还需要建立农村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可以为每个村配备一台液晶显示器,安装在政务大厅显眼处,通过镇的操作平台专门用于发布农村集体资产公开招标交易综合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1.4 强化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实行网络监管和掌控
一是结合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交易平台系统进行特殊设置,将村级集体对平台数据的修改权限进行限制,一经录入不得随意修改。如需修改,必须向经管站提出申请,经审批后由镇经管站来完成修改操作。同时,新出租资产完成公开交易流程,签订经济合同后须报送经管站进行资料归档备案,合同数据由村级录入,但合同确认由经管站核实后操作;二是为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要求软件公司经常对各村(居)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完善;三是完善农村经管、财政等部门沟通机制,强化协作联动。交易平台系统通过网络实现与镇财政结算中心数据共享,通过与结算中心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双方服务器的互访,对集体资产合同数据和财务收支数据进行相互核查,尤其是对于应收未收款的统计跟踪,保证对集体收益及时足额入账;四是实行农业、规划、国土和林业等部门联批制度。对于新开发的资产交易项目,尤其是涉及到用地出租的,应将立项资料呈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咨询,确保交易项目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是加强与镇司法所协作,确保依法办理交易。镇集体资产公开交易所涉及到的合同样式均经过司法所多次审查修改。在完成交易后须将草拟好的合同再次送到司法所进行审定,出具法律意见书,核实无误后方可签订,并进行司法备案。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合同有效、合法,避免为村集体留下合同纠纷隐患。
2 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加强交流
加强与各村(居)委会的沟通,认真听取农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不断完善相关的交易程序和办法。
2.2 做好宣传工作
采取各种宣传措施,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农村集体资产实现“阳光”交易的重要意义,从行动上进一步支持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工作。
2.3 集体资产监管和交易平台需进一步优化及完善相关功能
交易平台建立起来后,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交易平台运行速度有所减缓,部分功能操作不方便,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部分的查询功能、统计功能需要进一步扩展。
2.4 运用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能够让集体资产在阳光下“公平、公正、公开”交易,同时也能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的主要矛盾集中在集体利益受损或者利益分配不均上,村“两委”干部往往成为质疑、指责的对象,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富有成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经营放置在“阳光”下进行,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举牌价高者得的方式确定承租方,同时接受广大群众以及相关部门的双重监督,一方面使得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使群众明白,干部清白,提升了农村干部在村务工作中的威信,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为建设和谐农村共同努力。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篇7
一、石屏县宝秀镇基本情况
宝秀镇位于云南省西部,距石屏县城12公里,总面积437.14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 其中山区村委会9个 ,坝区村委会11个) ,229个村民小组,142个自然村。2014年,总户数20 958户,总人口54 058人,其中农业人口47 150人, 占87.22%;非农业人口6 908人,占12.78%。年内出生469人,出生率0.87‰;死亡202人,死亡率0.37‰。镇内居住有汉、彝、回、哈尼、傣等民族。其中,汉族32 545人,占60.2%; 少数民族21 513人,占39.8%。作物品种主要有水稻、烤烟、杨梅、甘蔗、竹子、核桃、小米辣等。林果主要以大杨梅、柑桔、 竹子、甜龙竹、干果为主。近年来,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培植姬松茸种植,使之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又一产业。工业产业方面,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充分利用泥炭、矿产等资源优势,培育出东送集团、天恒矿业等一批支柱产业。2014年生产总值13.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 176.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486元;农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08年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以来,目前共有20个村委会和131个村民小组实行了村( 组) 财镇管 ,分别占行 政村、村民 小组的100%、57.2% 。其中 , 年收支达20万元以上 的村组有12个 , 占7.95%;年收支5~20万元的村组有36个 ,占23.84%;年收支在5万元以下的村组有103个,占68.21%。在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林地处置收益占到村民小组收入的90%以上。所以,宝秀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最为突出的是资源管理,也就是资源的承包、租赁等开发或流转处置管理。
二、石屏县宝秀镇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存在的 问题
目前,宝秀镇推行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随着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全面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村级财务管理有待规范
有的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大额开支不民主讨论,有钱就用,自用自批,用完为止,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有的村存在资金账户管理不规范,不按委托管理制度的规定,及时将收取的现金送交乡镇农经站管理,存在坐收坐支,白条顶库现象;有的村存在固定资产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的现象, 账和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有的村会计账簿设置不全面,有的无明细账,有的以表代账。如有些山区村委会小组的财务未纳入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代管,导致财务片片账、兜兜账、卷卷账现象严重,换人不交账,难以查清楚,集体资产流失。部分村委会虽然纳入管理,但怕手续麻烦,将收取的现金直接列支,存在坐收坐支现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意见大,上访事件增多。
( 二) 经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镇、村两级经管队伍不健全。镇级农经站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村级存在每换一届村委会,就换一次会计的严重现象,造成镇村两级管理队伍不稳定,专业管理人才紧缺,造成管理服务不到位,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如镇农经站在职在编人员有5人,但实际在农经站做农村经济工作的人员只有3人,随着农经职能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有的人员难以承担繁重的业务工作,造成管理缺失;有的村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素质低,对农经管理政策、法规知之甚少;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有名无实,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无视财务制度的规定, 让不识字的人担任理财小组成员,结果是要么与村“两委”对着干,要么敷衍了事走过场,没有按规定要求开展工作,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 三) 集体资产及资源管理有待加强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集体土地、山林等资源性资产权属界定不清,有的村资产、资源存在的产权不明晰,长期闲置浪费或被无偿占用现象。对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不遵循民主程序,不履行报批手续,不搞招投标,只是凭个别人说了算, 随意性大或暗箱操作,让个别人的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承包权和所有权,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有的村在集体资产、资源发生产权变化而取得收入时,不按相关政策规定办事,提取集体积累甚少,更有甚至分光吃净,造成集体积累空虚,没有钱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建设,结果肥了个体户,富了村干部,穷了大多数。因资产管理不规范导致群众上访,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社会稳定。
( 四) 村务公开有待完善
虽然由镇纪委牵头,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但是在个别村组,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有的村村务公开不按时公开或迫于应付上级检查搞临时公开,突击公开 ;有的村公 开质量不 高 ,应公开的 没有公开 或不及时 公开、假公开,公开内容不细,不真实,档案不全面,致使公开流于形式。
三、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一) 村干部加强“ 三资”管理的意识淡化
大部份村子没有农村经济实体,村集体收入甚少,历史遗留的债务较多,集体资产存量很少,且存在闲置、丢失的现象,有的村干部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想也不敢去深追细查, 还有些村干部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值得把精力放在资产、资源管理方面,严重淡化了“三资”管理工作。
( 二) 对农村“ 三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资产, 又有实物资产,还有资源性质的资产,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要求“三资”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镇党委、政府经费紧张,对村级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力度不够,基层财务人员业务能力难以提高。
( 三) 监管机制不健全
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责任追究制度尚不完善,一些制度落实还不到位。村理财小组整体素质低下,有的根本不懂理财知识,有的缺乏原则性,见票就签字,起不到监管的作用, 监管流于形式;村班子内控失力,有的村干部我行我素,独断专行,村集体收支“一言堂”,使两委班子成员无法监督。如个别村委会领导干部我行我素,独断专行,总认为钱不进自己的腰包就行,收入不入账,拿去做公益事业,造成群众不理解,上访事件连续不断,到头来好心办坏事。
四、规范宝秀镇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的对策和 建议
( 一) 加强思想认识
要统一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是加强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农村集体“三资 ”归村集体共同所有 , 其管理好坏直接涉及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次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推进农 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差、乱的地方,个别村干部独断专行,集体资产被无偿占用或低价承包租赁,有的集体资产被贪污挪用、挥霍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就是要从根源上消除腐败现象,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村干部犯错误的机会。同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还可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管理监督的积极性,保障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再次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既可以堵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漏洞,又可以充分挖掘资产的增值潜力,不断增加村集体的积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 二) 抓好宣传教育
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新当选的农村基层干部, 对自己职责不清,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够,对党规党纪不明确,法制观念淡薄。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教育,廉政教育、法制教育,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工作水平,夯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一是要掌握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广普性,在农村广泛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和民主管理知识宣传教育,使之充分树立法纪意识、廉洁意识、监督意识和村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二是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其一是要及时组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财务管理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全镇农村经济和农村财务的管理监督;其二是加强村组干部廉洁从政、依法依规履职的教育培训,增强抵御不廉风险能力,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培养建立一支农村财务管理乡土人才。目前,宝秀镇绝大部分村组财务代理或报账员无任何财务知识,是凭记忆或简单流水记录入账,一定程度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和无序。所以,培养一批具有简单财务知识的乡土人才,可有效地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
( 三) 完善管理制度
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设是根本。要紧紧抓住这个根本,一要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目前,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机构是设于财政系统,实际工作是由农经站承担,而财政所属于县财政局直管部门,在乡镇基本没有承担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这就导致权责不清,工作机制不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也就是村财镇管,特别是组财镇管,点多面广,就宝秀镇来说也有229个村组 , 代理工作量特大 , 而且农经站仅有3名工作人员,现有人力是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所以权责不清、人员不足也是导致部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的因原。今后,除了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力度,理顺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表制度的同时。可以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坚持行政村一级财务 坚决实施 镇管的基础上,将资金流量少的村民小组财务委 托予村委 会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镇管理人员不足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村民小组财务管理成本, 使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更好地落实。二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金审批、使用,资产处置、流转,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在坚持产权、收益权、处置权等不变的前提下,强化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和许可备案制。坚持大额资 金,重要资产、资源使用、流转报告备案制和村民集体民主决策制。三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行为评价和责任 追究制度,加强对村干部权力动力的规范和约束。探索建立农村经济审计制度,实际村干部廉政承诺制,创新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严肃性。
( 四) 加强监督检查
制度是根本、是前提,宣传教育是关键、是源头,监督检查是重点、是保障。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要坚决用好监督检查这治本的手段,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宣传教育的巩固,党政法纪的威严,群众利益的维护。一是要大力巩固传统的监督平台和渠道,深入推进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和重要事项公开承诺制度,积极调动群众监督、党内外监督等社会监督。二是要积极拓展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建立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公开网站,完善数字乡村网,搭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交易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农村集体“三资”处置、流转信息,广泛接受网络和媒体监督。三是切实加强专业监督组织建设。这样做既能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人大、纪委等党政 机关行政监督和党纪监督作用,又能充分调动村党总支、村委会、老年协会等村级组织和社团组织的自我监督作用,还能加强村纪监组建设,健全农村纪律监督机制。
总之,宝秀镇虽然农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行政村集体经济实体较少,但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民主,才能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进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突显。通过对石屏县宝秀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调研和分析,对如何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从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篇8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资金管理混乱一是库存余额过大。少的村数十万元, 多的村达上百万元, 且“白条子”借支和不合理开支单据抵库现象较为严重。二是私设小金库。有的村采取收入不入账或延迟入账, 以不合规开支或虚假开支抵顶收入的方式, 造成集体资金“体外循环”。三是村干部调整频繁, 交接不及时, 出现“断头账”。四是非生产性支出居高不下。招待费、租车费、业务联系费、赞助费名目繁多, 数额逐年上升。五是政策性资金很难专款专用, 个别地方出现挤占、挪用现象。
㈡集体资产监管不到位有的地方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会计核算不规范, 没有系统的资产台账, 造成管理责任不明, 直接造成集体资产流失。有的村在“三资”管理中, 尤其在资源性资产发包、租赁、变卖等方面没有实行规范的招投标或公开竞价制度, 个别干部暗箱操作, 随意处置。
㈢集体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管理混乱多数村集体承包合同没有完整、规范的台账资料, 没有使用统一文本。有的在工程项目发包时没有进行资产评估, 也没有进行公开招投标, 人情合同、口头合同大量存在;有的村“干部换合同、变合同”, 随意性大, 合同严肃性难维持, 合同纠纷多, 有的合同承包期限跨度长, 承包费收取难度大, 还存在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入支出均不入账的现象。
㈣民主管理不规范一是民主管理不强, 氛围不浓, 有的地方“一言堂”现象依然存在,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流于形式。二是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有名无实, 长期不理财, 变成了村干部“御用”工具, 失去了监督作用。三是村务公开不到位, 公开时间不及时, 内容不完整, 导致公开和监管形同虚设。
㈤村级债务居高不下多年来, 由于村级垫交税费、拖欠干部工资、非生产性支出过大、超前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资金短缺靠高息贷款等原因导致村级债务逐年增加, 个别村账外债务未纳入账内核算, 不少村办事靠举债, 工作凭“脸面”。沉重的债务负担, 制约了村级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
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
㈠进一步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内控制度
1.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长效机制。
要坚持清理与规范相结合, 研究制定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实现“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一是建立完善定期清查制度。定期进行清产清查, 重点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源以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做到账实、账款相符。二是建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收入管理和票据管理, 明确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加强对农村集体收入、资金来源的管理, 防止集体收入资金“体外循环”, 从源头上遏制私设“小金库”问题的发生;严格管理使用支农惠农资金、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扶贫资金;进一步推进村干部岗位报酬发放合理化、规范化, 落实民主理财规定, 建立举债管理制度, 有效化解债务, 促进村集体经济良性循环。三是建立完善资产资源评估制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实行承包、租赁或出让经营的, 要实行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 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资源, 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设等, 应当进行资产资源评估。四是完善三资登记管理、专项资金审批限额控制、定期清查、经济合同、工程项目等环节的监管细则, 强化债权债务管理的规范和监督, 建立形成“三资”规范化操作规程, 从而构架起较为规范的“三资”监管制度体系, 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2. 加强征地补偿费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
建立土地补偿费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监管制度, 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按照“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严格审批程序, 按规定进行分配使用, 定期将征地补偿费的收支、分配使用等情况及时逐笔、逐项地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公布, 接受群众的监督, 确保征地补偿费的保值增值。
3. 强化合同管理, 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招投标和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 坚持做到招投程序、合同签订、合同执行三到位。工程项目的实施应当编制项目计划书和预算, 把好施工资质审核关,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 对重大项目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验收, 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同时, 项目建设资金要全额纳入财务核算, 按照工程项目结算要求, 结算票据上除了需要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审批人及民主理财小组签名外, 还应当提供工程项目施工合同以及招投标过程相关资料, 并将招投标和项目施工全程公开, 接受群众的监督, 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4. 建立农村“三资”网络信息监管平台。
建立农村“三资”网络信息监管平台, 对全区各村的“三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实时区、街、村三级全方位监管, 设置便民电子查询触摸屏, 实现村务公开网络化, 这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 也是一项新的工作。通过实行农村“三资”网络监管, 从源头上遏制了村级财务混乱、经济合同不规范、集体资产变相流失等现象, 最大限度地预防腐败。
5. 规范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
认真落实中央纪委等四委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会[2010]4号) ,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规范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已经实行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 要着力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规范代理服务工作流程, 坚决防止和纠正截留、挪用集体资金、私设账外账逃避监督等问题。没有实行的, 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实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的全面委托代理服务。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 按照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服务规范的要求, 拓展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范围, 逐步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纳入委托代理服务的内容。
6. 抓好村 (社区) 会计的教育培训。
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 推行从业资格准入制和聘任制。一是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加强村财经委员的培训教育, 凡从事农村财会事业的人员必须通过考试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二是财会人员聘任制。建立农村财会人才储备机制, 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大中专毕业生, 鼓励他们通过培训、自学, 掌握专业技能, 取得从业资格, 一旦在换届选举中当选, 由街道予以聘任。
7.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有条件但还未开展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村, 要加强调查研究, 有计划地开展试点工作;暂不具备条件的村, 要摸清底数, 完善制度, 强化监管。鼓励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实行股份制改造, 建立健全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 强化内部控制机制, 完善经营管理制度, 确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 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进行联合和合作, 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 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
㈡不断强化农村“三资”监督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 区委是关键、街道是基础、农民群众是主体。建立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 农经、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 形成上下联动、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组织协调, 强化监督检查, 推动工作落实。区政府要把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纳入干部考核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之中, 细化工作内容, 落实工作责任, 严格责任追究。
2.加强民主监督。一是公开要及时。村级情况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 集体财务往来较多和条件许可的村, 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集体资产去向、大额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征用补偿费到户明细等, 根据需要随时公开, 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二是内容要具体。凡是上级和村民要求公开的财务项目, 都要按照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 不能遗漏和隐瞒。三是程序要规范。四是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 要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 并且决议要公开、实施结果要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三资”运营情况, 听取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
3.加强审计监督。农村经营管理站要按照《甘肃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实施办法》的规定, 进一步健全村级财务管理责任制, 强化审计职能, 实施村主要干部离任、任期审计和年度财务审计,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三资”问题进行重点审计, 对集体资产和资源的运营进行专项审计, 同时加大对支农惠农资金、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扶贫资金的审计力度。审计结果及时公开, 对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行为, 抓好纠查整改落实, 做到财务运行各个环节都有人把关、有人负责。街道经济办要认真履行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两大职能, 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运行的监督管理, 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村主要干部要认真履行村级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严格按照要求, 规范操作。其他村干部和出纳要相互监督, 真正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4.抓好制度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有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对监督管理成效显著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彰, 对工作不落实的及时督促整改, 推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严肃查处贪污、挪用、侵占农村集体“三资”的案件, 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各项制度落实, 切实维护农村集体权益和农民合法利益。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篇9
1 建立监管预审制, 把牢事前防范关
关口前移、监管前置、刚性操作, 抓好“三资”管理的预防控制。一是实行刚性审查。建立常规资金审批章、大额集体资金审批单、银行支取审核薄、收款逐笔审核薄、经济合同审核备案薄、工程项目资金申拨审核薄等, 凡涉及制度要求的, 严格按程序办理, 并经镇“三资”办网上备案后方可操作和入账。二是实行刚性控制。针对群众关注的村干部报酬、业务招待费、外出学习考察、报刊订阅、业务学习培训、网络通讯、交通差旅等开支项目, 推行预算限额控制。三是实行刚性把关。制订“三资”管理民主监管流程, 实施村集体班子民主讨论、代表大会民主表决、重大事项公示公开三项制度,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2 建立监管准入制, 把牢事中跟踪关
实行限额管理、网络监控, 将项目支出及非生产性管理费用开支限额设入网络账务监管, 超支的一律拒绝入账。凡向村级组织收取各项费用和村级组织向农民收取各项费用, 必须由村在网上填写审核单和申报单, 经镇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网上审核后方可列支。审核重点看收费是否有依据、是否合法、是否超标等。未经审核的或审核不通过的, 一律不得执收。对日常办公费用, 提出了“限高低、限额度、限入账”三限制度, 并要求必须做到年结年清、一事一支, 单笔报账,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建立监管查询制, 把牢事后公开关
引入“全程、透明、彻底”阳光化“三资”管理理念, 推出“公开表式、原始票据、“三资”图片、民主决策、审批手续”五“公开”模式, 通过“三资”监管网设立公开模块, 将有关法律法规和村级财务账目、原始凭证、资产资源实物图片、重大事项决策的过程全部输入网络公开。在民主监督载体上引入触摸屏公开形式, 触摸屏与“三资”网相互联接, 便于高效快捷查阅, 时时接受监督。全市100%的村做到了按月或按季实行了财务公开, 其中按月公开的有761个, 占86.7%, 按季公开的有117个村, 占13.3%。
4 抓好资产清理, 强化“活资挖潜”
12年起随着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推进, 各地先后开展了村级集体资产清理工作, 对867个村的集体资产进行了全面盘点清理, 突出闲置资产激活利用、经济合同清理纠偏、有效债权追缴收回三大重点, 全面开展分类、清理和挖掘, 盘活闲置资产, 对手续不全或显失公平的经济合同提出清理意见, 通过当面洽谈、法律诉讼等手段开展纠偏工作, 对可追缴的债权落实追缴方案, 落实专人, 限期追缴, 对无法追缴的债权按规定程序经审批后核销。
5 构建网络监管, 实现“三资”全程阳光运作
一是建立网审平台, 提高网上审计质量。依托“三资”监管网, 建起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网上管理平台, 将原来实地定点审计改革为实地网络审计模式, 通过审计文书网上送接、审计要素网上审核、审计问题网上督改, 大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2014年全市共对867个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审计, 涉及总金额51.97亿元, 审出违纪违规金额24.94万元, 退赔金额27.03万元。二是建立内控平台, 提高网上监管强度。根据村级日常管理特点, 建立内控平台, 开展网上内部监管。强化常态管理, 将村级出纳掌握的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账、库存现金盘查表、银行对账单核对、票据购领纳入网络管理, 推行电子化操作;强化动态管理, 将经济合同兑现到期、工程项目实施结算、债权债务催收结付等关键关口设置网上实时警示, 提高管理效率;强化长效管理, 把村级经济合同、工程管理、土地征用、票据登记、支票登记、债权债务、贴农补农等十二套日常管理台账引入“三资”网监管内容, 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6 建立产权公开交易平台, 确保集体资产增值保值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的工作思路, 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平台, 制定了《嘉兴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 》、《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管理办法》、《嘉兴市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专项贷款实施办法 (试行) 》、《嘉兴市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细则 (试行) 》、《嘉兴市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备案和交易管理细则 (试行) 》等一系列制度, 把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出租和出让等经济活动统一进入集体产权交易中心交易, 优化集体资产资源配置, 实现农村集体资产阳光管理和阳光交易。如平湖市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年实施交易项目496项, 合同总金额4473万元, 合同款当年兑现率100%, 集体资产年租金比公开交易前增加186.18万元, 增收率37%左右。
7 政策扶持, 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了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013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计划”的意见》, 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200万元资金, 主要用于市本级经济薄弱村转化, 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并从资金补助、用地指标、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支撑等方面完善、制订扶持政策, 各县 (市、区) 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新一轮壮大计划以来, 全市共立项薄弱村项目313个总投资18.23亿元, 各级财政扶持资金4.07亿元, 落实土地指标50.67hm2, 其中新落实 (非村原有建设用地) 27hm2, 项目完工可实现新增收益近1.3亿元。
8 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加快村公益事业建设
为了加快村公益事业建设, 指导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加强对“一事一议”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制订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意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验收办法》, 规范了“一事一议”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健全了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机制, 有效地推动了村公益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13年已下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数320个, 项目总投资3.3亿元, 各级财政扶持资金近2亿元, 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前提下, 建立起村民自筹、集体投入、社会捐助、财政奖补相结合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有力地推动了当前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9 把握改革导向,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为了加快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建立面向市场的现代产权制度, 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试行) 》, 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任务、改革范围和改革方式等。目前全市已有852个村完成了改制, 占总村数的98%, 量化资产39.19亿元, 界定股东人数274.56万个, 2014年按股分红3451万元, 累计分红24754万元。
摘要:近年来, 嘉兴市在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下, 一直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农村基层重点工作来抓, 特别是2008年以来, 我市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为契机, 以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夯实基础工作作为抓手, 着力提高我市三资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篇10
1 晋城市农村“三资”管理现状
1) 机构设置情况。“三资”管理由各县、市农经管理部门具体承担。据调查, 目前, 全市现辖的6个县 (市、区) 只有沁水县设有沁水县农经局 (为正科级规格) , 其余均为县农委、县农业局内设的经营管理站。全市各个乡镇都依托经管站成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 并建立了服务大厅, 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 实行了柜台式公开办公方式。
2) 人员设备情况。全市共有县级在岗农经人员49人。其中:在编39人, 不在编10人。乡镇在岗会计服务中心人员438人, 其中:在编252人, 不在编187人。平均每个乡镇5人, 每人代理5个行政村的账务管理。全市县级农经机构共有电脑7台, 打印机6台。乡镇农经机构共有电脑148台 (其中:126台是老式电脑, 47个乡镇只有一台电脑) , 打印机85台。41个乡镇有上网条件, 43个不具备上网条件, 不能享受共有资源。
2“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会计委托代理责任不明确
全市84个乡镇已全部设立了会计服务中心, 承担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但机构全部依托经管站成立, 除沁水县经县政府批准过之外, 其余5个县 (市、区) 没有明确的法人资格。没有明确的法人及法人责权, 一旦出现问题, 无法执行责任追究制[1]。
2.2 人员设备投入不足
全市84个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全部依托经管站成立, 没有明确的编制。从事会计委托代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乡镇经管站人员, 一手做农经工作, 一手做会计委托代理工作, 人手少, 工作多。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人员严重不足, 急需补充。全市县级农经机构及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电脑数量少, 且不少电脑使用年限长、运行慢, 急需配置更新电脑及打印机。
3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总体思路如下:通过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完善, 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初步建立“三资”管理有效机制, 使其适应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 逐步建立起公开透明、公众监督、责任明晰、先进科学的农村“三资”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以下目标:集体资金使用做到公开透明, 拥有规范的资产管理体系, 其资源配置符合市场要求, 配合多元的监督手段, 达到运行机制阳光化的目标[2]。
3.1 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体系
1) 加强组织建设。市、县成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 由农廉办和农业委员会合署办公。乡镇设立“三资”管理中心, 下设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土地流转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资源管理中心四个部门, 承担明确的农村“三资”管理职能。
2)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重点针对清产核资过程中发现的突出症结和问题, 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细则, 明确相关单位负责人、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 明确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办法。同时, 为乡镇代理站配置和建设好必要的硬件设施, 安装调试“三资”管理软件并试运行。
3.2 搞好清产核资
1) 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在已开展的村级集体资产调查摸底基础上, 采取先帐内、后帐外, 先资金、后资产、再资源的办法, 逐步逐项逐笔清查。清查的资金主要指集体所有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及应收应付类的往来结算款项等;清查的资产主要是集体所拥有的固定资产 (包括房屋建筑物、水泥道路、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办公设备、农用水利设备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设施) 、库存的低值易耗品等;清查的资源主要是依法属于村集体所有、管理、使用的自然资源 (包括集体土地、山林、林地、果园、荒地、水面等) 情况及其租赁、发包的明细现状, 以及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无形资产及其它资源。
2) 登记造册、分类归档。定期召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会, 清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资金项目, 全村资产和资源则需要进行全面的摸底、核实并登记在册。清查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张贴在村务、政务公开栏, 并随时接受村民的监督与咨询。如若有村民提出意见, 则需要作出整改, 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认定, 认定的实有“三资”, 由村民代表统一签字后登记, 建立管理台帐, 报送镇三资办和代理站备案[3]。
3.3 健全监督体系
建立“三资”管理网络平台。引进现有的多功能“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软件, 在原先的农村经营管理软件的基础上, 增设原始票据、合同文本、资产资源实物图片点击查询功能, 村级重大建设项目支出程序自动锁定等功能, 建立一套更便于管理和查询的“三资”动态网络平台。
建立“三资”管理查询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能够方便农民对各村“三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因此, 要摸清各村触屏查询系统的配备情况, 确保各村均已配备此系统。将各村查询点与所属镇查询点建立直接链接, 确保各村村民在全镇各地都能随时查询, 及时监督各村“三资”管理情况, 实现公开化、透明化。
参考文献
[1]高纪争.泰安市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 2014.
[2]孙恩会.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篇11
关键词:强化;农村;三资;管理
引言
农村三资管理成效不高,很容易导致不良腐败风气的滋生,一直都是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能够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研究力度,积极的找寻提升三资管理成效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是对强化农村三资管理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启示,促进我国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一、农村三资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一)三资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农村三资管理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的资金、资源、资本管理,其中包含的内容众多,不仅有我国政府部门对于促进农村紧急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补助资金,同时还有相关的资助贷款、农村集体筹资等等。三资管理内容多元化、复杂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具有很高的难度性。
(二)三资登记台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三资登记台账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内容:第一方面三资统计数据不准确。一些农村集体对于综合档案管理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档案内容缺失严重,使得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在对三资进行统计时,不能依据档案进行统计工作的开展,导致农村集体对于三资总量没有明确的了解。第二方面就是三资产权较为模糊,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林业资源、水面资源等众多资源的产权归属较为混乱,使得很多的农民群众与农村集体常有纠纷发生,严重情况还会导致群体上访事件发生。第三方面就是三资登记台账管理存在的不良问题。在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农村集体资金和资产因为有专属部门进行管理,管理成效较为良好。但是一些机动地、水面资源等因为受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使得这些资源在三资管理中登记不全面,甚至还有一些信息数据并没有在台账上显示出来[1]。
二、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成效的有效对策探索
(一)理清家产,明确产权。农村想要不断的强化三资管理成效,需要成立农村三资清产核资部门。首先需要对产权进行明确,将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以及众多的资源进行登记,登记过程中需要保证记录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对农村集体的家产全部理清、产权明确后,需要对整合的信息数据进行公布,实现透明化的管理,使得三资管理工作可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每一年的年末需要对三资进行重新的核算,对于涉及到征地拆迁、资源租借等众多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并且将收集的信息整体归档,对台账内容进行完善,全面的实现农村三资的动态化管理。
(二)财务清晰,避免管理混乱。镇级部门和村级部门需要加强联系,形成合力共同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对于各项三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杜绝行政性的招待,大幅度的缩减农村的非产业性开支。必须要严格的依据我国相关标准落实农村干部人员的薪资报酬,以及各项补贴,对于农村集体的三资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众多资产的承包合同都要妥善的进行记录和征收,避免三资管理内容的缺失。要做好民主理财,民主理财指的就是由众多的农村人员票选理财工作者,理财结果也需要进行透明化的管理,严格的保证理财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理财结果的公示尽可能的清晰明了,使得人民群众能够理解。
(三)保证干部领导人员清洁廉政,避免个人专政。对于农村领导干部人员的思想教育要提升重视程度,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农村书记人员,在保证不会对农村事务自理造成任何影响的前提下,加强监督、控制力度,落实有效的、强硬的约束体系,对于农村各项事务的决策都需要坚持民主性,农村全体成员都有权参与、监督,避免任何不良腐败风气滋生,倡导清洁廉政之风。不能由农村领导干部个人专政,各项事务都需要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农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2]。
(四)对三资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加强管理力度。村级部门和镇级部门都需要注重三资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使得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都能有章可循,应用健全的制度对三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具体需要包含以下内容:三资台账登记制度、三资管理成效公示制度、农村集体三资定期检查制度等众多内容。加强管理力度,将农村三资管理与农村廉政风气建设进行有效的结合。农村三资管理部门还需要与纪检监察部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依据制度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管理。对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要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治。
农村三资管理成效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深入分析我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应用有效的措施保证农村三资管理成效,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属于新的生命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对三资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性的整理,明确产权。保证财务清晰,避免管理换乱。加强廉政建设,避免个人专政。对三资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促进三资管理力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古松.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85
也谈农村“三资”管理 篇12
一是成立“村级会计服务中心”, 全面推行“村账托管”制度。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直接的村财务管理入手, 对村级资产和资金在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监督权“五权”不变的前提下, 统一纳入乡镇的村级会计服务中心进行动态监管。做到“三个统一”:统一银行账户管理, 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原则, 在委托授权的基础上, 对各村银行账户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支出审核把关, 每张入账票据须经过村组织负责人审批、村务监督小组审核盖章, 然后再经过“村级会计服务中心”代理会计的复核和中心主任的审批后方可入账;统一由中心代理记账, 各村取消会计和出纳岗位, 改设一名专职报账员, 负责每月向村级会计服务中心报账, 账务处理和核算工作由村级会计服务中心统一在全省 (市) 农村财务网络在线监督系统进行上报。
二是成立“招投标委托中心”, 推行“招投标委托制度”。针对农村集体资产转让、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招投标方面存在的标的过低、信息不够公开、资产流失等问题, 推行“招投标委托制度”, 逐步规范农村招投标和产权交易市场。要求各村招投标事务全部委托“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办理, 各村不再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重点要把好三个关:把好投标前标的的评估审核关;把好招投标的信息关;把好招标投标结果公示关。所有招投标结果须在镇村公开栏和规定的招标投标网上进行公示, 将公平、公正、公开程序始终贯穿于招投标全过程,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成立“公有资产监管中心”, 推行“公有资产监管制度”。针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存在的产权不清晰、长期闲置浪费、流失严重、被挪用占用的问题, 建立“公有资产监管制度”, 认真开展农村“三资”清产核资, 做到“四查四到位”。查清资产保管、资源分布情况, 登记造册到位;查清债权债务存在情况, 做到核对确认到位;查清资金账面余额, 财务核对到位;查清账款物记载, 笔笔核对到位。制定产权界定、评估、登记、盘点、核对、处置等10项配套制度, 由“公有资产监管中心”采取“台账式”动态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 规范集体资产产权管理, 确保农村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二、推行村务公开, 实现民主决策
一是建立民主决策制度。按照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的要求, 凡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事项、财务预决算方案, 都要实行民主决策, 确保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从而增强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热情, 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建立公有资产 (资源) 公示制度。村级资产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要按照民主方式, 由村务监督小组, 定期对集体资产 (资源) 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民主理财。对集体资产 (资源) 的数量、分布状况、发包情况及收入、收益分配方案等内容, 通过村务公开栏公告、定期向村民代表大会通报、接受村民代表质询、召开听证会等形式, 让广大群众掌握集体家底, 接受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的监督。
三是健全财审计制度。各乡镇要依照有关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村财务审计制度, 由纪委牵头, 经管、财政、审计等部门参加, 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同时认真抓好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审计, 热点问题重点审计, 重点问题专项审计, 严格控制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和库存现金, 对不合理的开支和库存现金要进行及时处理, 切实维护集体利益, 防止集体资产、资金流失。
四是实行公有资产监督问责制度。组织纪检、监察、经管、审计、财政等部门加强对公有资产运营管理的监督检查, 坚决杜绝集体资金滞溜账外, 通过政务村务公开、民主听政、民主议事等民主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 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失职渎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暗箱操作造成公有资产流失, 视其后果与情节轻重, 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诫免或告诫、党政纪处理和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并负责赔偿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三资”管理水平
一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 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在对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产权登记的基础上, 要开发运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租售监管系统, 实行网上监控。监管系统还具备提醒和预警功能, 凡租赁合同期满或租金付款日前, 系统均会自动提醒;凡租售过程未按规定流转、工作时限超期、资金回收没有按时到位的, 系统会自行发出预警信号。纪委、监察、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可随时根据工作需要, 通过网络随时监督检查, 从而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二是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监督网络。将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合并为民主监督小组, 同时聘请离退休老干部、社会各界担任党风廉政监督员, 重点监督“三资”管理和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公益项目建设及村干部执行廉洁自律情况等。要完善纪检、组织、信访、司法等部门间的工作联系制度, 及时通报情况, 加强协调与配合, 形成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全方位监督的网络。
四、明确农村“三资”管理职责, 加大对干部的教育与管理力度
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加大管理力度。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经济的统一体, 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三个中心应当明确责任、相互协调、加强联系、共同把关, 形成合力。要明确农业部门、财政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乡镇农经、财政人员掌握的法规政策多、管理经验丰富, 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中坚力量。因此, 要明确他们的岗位和职责, 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让他们当好审计员、指导员、评估员。在乡镇政府的领导下, 重点审计村组集体财务收支的合理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农民负担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及合法性, 对准备出售、承包、转让资产、资源的村组进行业务指导, 帮助村组合理评估资产、资源价格, 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并使其有序流转。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推荐阅读:
农村三资管理方法11-13
河南辉县市农村三资管理05-15
如何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12-09
会计委托工作成效(农村三资管理)10-25
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总结08-10
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 (20170628)11-13
农村三资监管07-29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19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