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服务行业

2024-07-10

会计师服务行业(共10篇)

会计师服务行业 篇1

原标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

2013年12月9日, 财政部公布的《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政府购买服务有关事项做出了明确要求:将政府购买服务资本纳入财政的预算, 并严格资金管理, 加强绩效评价。要实时充分地向社会公开购置服务的项目内容、承办主体前提、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 保证社会力量公正参与竞争。

众多专家学者预测, 在接下来的全面改革过程中, 政府也将逐步加大对会计服务的购买力度。注册会计师行业等相关行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直接参与到社会管理服务中。如审计、对社会组织和机构的监管由政府购买服务, 综合评价, 注册会计师将会更努力地发挥作用。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机遇

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讲, 政府购买会计服务, 开辟了注册会计师行业营业规模, 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成长带来了崭新的机会, 为促成注册会计师行业进一步“做强、做大”贡献了强大的力量。

当前,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政府所属单位供应鉴证服务, 财务报表的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基础设施资产的审计, 专项资金审计, 项目预算审计和审计标准的制定等。

今后, 政府可能将购买大量的事业单位的非鉴证业务服务, 包括会计服务、管理咨询、税务服务和其他的专业服务等。会计事务所的营业规模会向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治理征询、企业并购、信用调查、专项审计、企业内部业绩评估、司法鉴定、投资和筹资决议等有关范畴的蔓延。将来政府购买的会计类服务项目将会越来越多。这样做不仅政府节约了开支, 会计师事务所也增加了大量收入, 实现了共赢。

很多大家还提出, 此后不妨请专业化、有资质的第三方组织, 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介入政府购买大众服务监督, 达成优胜劣汰。

从2014年1月的中国会计报获悉, 我国上海市的市级预算主管部门在编制2014年度部门预算时, 将独立申请一笔财政预算资金, 专门作为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由于从2014年起, 这些市级预算主管部门将组织实行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年报审计工作, 并统一向会计师事务所购置审计服务。采取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不只是上海一地, 多个省市也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尝试。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 对接时出现的问题。

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依据不同, 对接时就会出现问题, 当局审计根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等。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

并且, 行政隶属政府是企业的“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之前审计的单位实行的是《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虽然所有的会计原则大体都是一致的, 都是在《会计法》的指引下编制的, 但核算的方法、会计科目、内容等都相差很大, 在审计行政机构时, 注册会计师几乎没有经验, 他们如何运行, 需要大量时间来研究。

(二) 政府选择事务所的问题。

不同的审计项目, 面对的又是众多的会计师事务所, 哪家事务所最有资格, 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都亟待解决。

(三) 会产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的问题。

一般的企业计划的企业财务报告的指控是根据最后的总资产, 如果根据最后的总资产的政府预算审计, 审计费用是非常低的。企业一般是抽样审计, 而行政事业单位有时可能会涉及详细审计,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此时, 若还按照期末资产为依据, 有时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将会很少, 没有盈利, 甚至亏损。

三、解决办法

(一) 培养专门从事政府购买服务的注册会计师。

此后, 注册会计师不单应扩大经济领域的执业规模, 还应扩展到政事领域、社会治理范畴以及环境保护领域等方面, 所有的政府不能或无法监督交易的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特点相适应的监管都应当交给注册会计师。鞭策会计师事务所分出去一部分专门从事政府购买服务的注册会计师, 这部分人才应是既懂得社会审计知识, 又熟通国家审计知识的全能型人才, 重在做精做专。与此同时, 也可以邀请精通我国国家审计的专家前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开设讲座, 或我国的国家会计学院可针对注册会计师开设国家审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课程, 在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时采用。

(二) 政府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注册会计师服务。

政府购买会计服务时, 一定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 要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设定相应投标中事务所的规模, 应充分考虑到注册会计事务所应当具备注册会计师和其他相关的专业资格, 企业信用、知名的品牌、企业生命、企业规模、质量记录、职业道德记录, 等等。选择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有能力保障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安全, 坚决不能泄露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要信息, 以免对我们国家造成危害。

(三) 完善现行审计收费体制。

第一, 拟定科学公平的审计收费准则,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执行。政府和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借鉴国际惯例, 可以在根据审计工作时间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基础上, 确定审计费用, 然后根据审计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预算和其他综合因素, 事前预测出总工作量和各种级别的审计人员的配备需求, 以及不同级别审计职员的小时收费标准, 也要思考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 设立每小时收费的上下限, 来确定最终的审计费用;第二,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公开披露审计费用、公开披露审计小时、小时工资率、差旅费等相关项目。还应该对不披露审计费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严重处罚。这样不仅有助于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 也可以有效阻止事务所用低价进行不正当的竞争;第三, 不妨建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委托中介机构, 这个中介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关系。由相关的中介机构确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 监督和审计事务所, 改变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审计付费单位的依赖。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 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服务能够促进政府机关规范运行、公正廉洁、高效、账目透明化。然而, 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讲, 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服务, 拓宽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营业规模, 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为促成注册会计师行业进一步“做强和做大”奉献了强大有力的正能量。与此同时, 产生的问题需要政府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早日成功解决, 为我国政府部门的高效运行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雅兰.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定价及变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 2009.

[2]邱从龙.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 2010.

[3]冯德生.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收费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 2013.10.18.

[4]张勇, 毕铭悦.准则趋同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会计之友, 2011.34.

[5]刘安天.政府加大购买会计服务力度[N].企业家日报, 2013.11.28.

[6]郝新华, 叶彤.2013年:注会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N].财会信报, 2013.12.30.

会计师服务行业 篇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自律性行业监管制度和重要举措,谈话提醒制度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谈话提醒是对涉嫌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执业规范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给予谈话提醒,旨在帮助、教育其充分认识到自己执业过程中的不足,深刻反省,引以为戒,提高风险意识和执业质量。

201月22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谈话提醒制度(试行)》的通知,其中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出现哪些情形应进行谈话提醒,并明确了谈话约请部门和谈话对象在执行谈话提醒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日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某资产评估机构在执行评估业务工作中,存在着评估报告披露不全面、不充分和评估依据不合理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中注协决定对两位签章注册资产评估师给予谈话提醒。

这次谈话提醒,严格按照《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谈话提醒制度(试行)》要求,提前三天通知到谈话对象本人,中注协的有关领导和监管部的同志对谈话对象进行了谈话提醒,指出两名评估师在执行评估业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及其后果,并向这两名评估师提出批评和整改要求。

通过谈话提醒,谈话对象表示诚恳接受中注协对其执业中存在有关问题的批评、教育和帮助,同时表示认真整改、吸取教训、谨慎执业。

谈话提醒制度是会计中介行业职业纪律的核心内容,是会计服务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师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形式。所谓谈话提醒制度是指会计师行业协会对于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已确认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尚未构成行政处罚以及其他有必要谈话情形的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进行谈话提醒。通过谈话发现谈话对象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谈话方约请有关部门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对在一年内被谈话提醒累计达三次以上的单位和人员,在年检中不予通过。

二、引发谈话提醒制度发挥作用的原因

1、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企业竞争失败,降低道德标准。

2、面对并购、控股、重组、衍生金融工具等,公司的监管体制、会计审计制度反映控制能力减弱。

3、信息化的过程提高了公众对会计信息预警作用的期望,对会计审计的缺陷容忍度下降了。

4、国有企业负责人因受业绩指标的考核,职务升迁等因素的驱动,以各种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造假,而会计人员受制于企业,为保饭碗,违心屈从。

5、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的负责人,当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太平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手

小议网络会计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篇3

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我国会计行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行业环境变化,更好地利用网络商务带来的优势,网络会计应运而生。网络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会计电算化的不足,同时也对会计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一、深入认识网络会计

网络会计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会计帮助企业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实现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了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网络会计使企业财务会计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实现了企业低成本财务管理的目标,同时其在线测试的实现更为财务软件内部可能存在的漏洞及时解决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是事物的两面性也决定了其存在的不足,如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问题、财务数据存在的风险等等,都还需要我们的财务人员共同解决;同时,我国目前高级财务人员相对短缺的现状也阻碍了网络会计的发展。这些都对我国的会计行业产生了诸多影响。

二、网络会计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网络会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会计理论,使其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网络会计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是根据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所作的合理推论。传统的会计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这些假设适应传统社会经济环境,并为会计实践检验,证明了其合理性。但是随着互联网走进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会计的出现使得以前会计假设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网络会计中的部分假设发生了变化。

(二)网络会计的出现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等新生事物面前,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厂房、车辆等曾经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资产不再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而财务分析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人人都将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者。传统的会计核算不再是主要工作,会计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将成为会计工作的主要部分。同时资产按现时价值、可变现净值计价成为可能。通过在线访问等手段,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资产成交价格信息,用现时价值对资产计价。

(三)网络会计时代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作为传统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原则,由于其客观可靠、可验性而得到了普遍的采用。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历史成本原则在互联网环境下受到很大的冲击并且在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等方面将逐渐退出会计工作领域。历史成本所提供的信息对信息需求者缺乏相关性,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它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尖锐批评。

(四)电子商务对会计信息安全及人才需求的影响

网络会计时代,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会计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特征和本身的资源缺乏,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内部人员对原始会计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的恶意修改,网络系统遭受破坏等等,对会计信息安全也构成了巨大威胁。

传统会计在空间、时间和操作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业务一般较单一,与其它业务联系较少。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络环境使得会计核算简单化,整个财务成为企业业务链中的中心环节之一,会计人员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否则财务业务流就会因此减慢,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率。

(五)网络会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传统财务报告是由财务报表和附表、附注组成,其中包括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报告,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附表、附注提供了报表以外的货币性信息和非货币性信息,是财务报表的重要补充文件。但是随着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使得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都可以实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财务报告中也将包含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等信息,以附表、附注形式披露的信息不再只是会计报表的补充,而是与其他一些原本在传统会计中不重要的信息共同构成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财务报告方面的冲击也非常巨大。

(六)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职能及管理的影响

网络会计时代,网络会计的会计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会计管理的主要范畴仅仅局限在对会计事项本身的记账、算账和审核上。但是在网络会计时代,企业将进入网络化的经营管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发生融合,共同组成了管理型的会计系统,其功能也向全方位拓展。一是要为企业外界的需求者提供信息;二是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三是为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服务。

在会计管理方面,网络会计的会计管理与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相比较,其所肩负的管理职能转变成集会计业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会计决策层与决策支持层在内的多层次网络结构信息系统。在实现资金流管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物流管理,真正实现购销存业务、会计核算、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 成为企业管理中最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这样使得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将得到较大提高。

三、网络会计时代对会计人员及会计系统的要求

网络会计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求会计人员不仅仅具有会计相关知识,还要具有计算机、网络、商务知识等。因此,我们的财务人员及企业必须具有超前意识,通过培养和开发现有财务人员,使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有效的财务报账。另外,在技术上要重点加强对信息输入、输出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杜绝未经严格审核的凭证信息进入网络系统,影响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同时,还要加强财务数据信息通路中的管理及必要的硬件设置,通过多种手段杜绝财务信息的泄漏。

会计师服务行业 篇4

一、会计服务外包的内容及其优势

会计服务外包业务从企业常规性的会计工作,如代理记账、纳税申报、财务报告、薪酬管理和核算等,到提供一定管理信息的财务数据分析、信用控制、养老金管理与业务处理等,到需要更多专业知识含量的税务筹划、财务顾问等工作。

对企业来说,通过会计外包服务通常可以获得的好处包括:

(一)降低成本

这常常被看做是会计工作外包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首先,会计工作外包降低了人工成本,包括会计专业人员和IT系统维护人员的薪酬成本,以及相应的招聘和培训成本。其次,会计工作外包节省了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必须的软件和硬件成本,这些成本不仅包括相应软硬件的初始购买成本,还包括后续的维护成本和升级成本等,就小企业而言,这些投入常常显得非常昂贵。

(二)获得更加专业和规范的会计服务

对于会计服务公司而言,他们通常拥有更加专业和经验丰富的会计专门人才,也更容易获得会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资讯。当会计服务公司达到一定规模,会计师们更可以按其擅长的领域作更加专业化的分工,从而为其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能够用更少的付出获取超值的服务。

(三)使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核心业务上

通过外包非战略业务,企业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其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同时,业务外包也可以降低企业规模,使企业结构扁平化,增加企业的灵活性。新加坡IT服务提供商达科公司(Datacraft)的CFO朱延之表示他选择外包只是因为一个更简单的原因,那就是避免失去最优秀的员工,“如果你让你的顶尖人才去做交易处理这样的常规工作,他们会跳槽的。但如果我将这些工作外包,他们就可以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工作上。”

当然,会计外包服务也并非没有风险,特别是会计信息往往牵涉着企业的商业秘密,如企业的定价策略和客户网络等。因而风险收益分析是企业决定是否将会计服务外包的首要考虑。

二、会计服务外包市场需求分析

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发表了关于个体工商户建帐的管理办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对应建账未建账和建假账的业户,要按照同行业、同规模最高纳税额核定其应纳税款。然而由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并没有能力雇佣专职会计人员。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46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万户。至2009年底,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激增到1023万户,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个体工商户。从而为我国会计服务外包营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随着企业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也对会计服务外包行业提出了需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多年来是实务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其中的原因很多。不能忽视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不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使各银行在审贷过程中难以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估,例如民生银行“商贷通”业务即要求贷款申请人提供“所拥有或控制企业的资产证明材料,如财务报表、银行对帐单、税单证明、货物运输清单等资料”。

而面临国际上频繁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大量出口型中小企业也急需提升会计管理水平。2010年,美国商务部裁定厦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输美窄幅织带的反倾销、反补贴税率接近为零,这也是国内纺织业首起应诉美国“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获胜案。而姚明在谈及其胜诉的三大秘诀之一时指出,反倾销调查中给予企业致命一击的往往是财务的不规范和信息的不完善。由于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出口产品的定价是否符合正常价值的标准,如何确定产品的正常价值,就需要出口企业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及所依据的所有文件及资料。这些文件详细到具体的某一单原材料的采购的合同,某一工人的工资清单等。因此,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时从容应对的基础。

此外,随着国内市场进一步国际化,外资企业对会计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一方面源于外资企业有财务会计规范管理的惯例,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会计准则、税收法规体系等尚不够熟悉。在西方国家,会计服务外包已经相对成熟,当这些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也带来了对中国会计服务外包的业务需求。

三、会计服务外包发展对策

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为我国会计外包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如何将潜在需求转为现实需求,一方面需要会计业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会计服务外包作用的认识;另一方面业界也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抓住市场机遇,促进会计外包服务的机构化、规模化、高度化和品牌化发展等问题。

(一)建立行业规范,提升会计外包产业规模

印度在世界服务外包领域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研究表明这与其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密切相关。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规定,拥有10个员工以上的软件企业必须通过ISO9001标准认证。截止2004年,印度有约300多家软件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是世界上通过认证最多的国家;众多企业通过了软件行业公认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等级认证,近百家通过了最高等级的CMM5认证。据调查,全球软件开发项目的按时交货率仅16%,而印度在96%以上。严格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了印度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项目完成时间、项目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占据了美国60%的外包业务。

会计服务外包作为服务外包领域的一个分支,建立相应的服务规范和质量保障体系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我国,尽管有《代理记帐管理办法》(财政部,2005),《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2006),《注册税务师涉税服务业务基本准则》(国家税务总局,2009)等相关职业规范的陆续出台,但由于行业被人为分割,执业资质多头化,仍然缺乏系统而全面的会计服务外包业务规范;在质量控制领域,仅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而目前我国的会计外包服务低端化、个人化,缺乏一定规模,行业自律性组织建设滞后,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这既不利于提升会计业界的职业形象,也制约了会计外包服务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因此,会计业界讫需就会计服务外包的服务机构资质、服务标准、服务质量等制定相应的规范,研究打破会计服务市场的条块分割、整合多种执业资质,促进行业发展的机构化、规模化和规范化。会计服务外包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强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在内部控制、员工培训、职业道德等方面加强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提升服务高度,打造会计外包服务品牌

在西方国家,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也是会计外包服务的重要客户。不断提升的服务高度和专业尽责的服务品牌,是外包服务企业吸引并留住这些客户的关键。

在高端服务领域,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往往是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国际四大会计公司的成长路径莫不如此,随着其客户的国际化而国际化,随着其客户业务范围的拓展而不断开发新的服务产品。由于会计服务机构往往易于接触到顾客的商业秘密,事实上也只有深入了解客户才能为其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因此充分信任往往是成功合作的基础。由于转换成本较高,因此客户倾向于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这种长期化倾向无疑有利于会计服务公司的价值增值和不断成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下,会计服务机构只有不断提升服务高度,与客户共同成长,才能与客户结成真正的“伙伴关系”。

同时,会计外包服务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与有形产品不同,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使得顾客缺乏实体参照和预先“试用”,服务销售的实质是一种“可信赖的承诺”。而良好的声誉和品牌为顾客的消费活动提供了保证,减少了顾客因服务产品无形性而产生的不确定感。因此声誉和品牌,就是会计服务业竞争力的关键,是顾客考察并购买服务的最关键指标,它使服务尚未售出之前就成功推销了可信赖的承诺,即使要价更高或实际服务质量的不可预见也不会动摇顾客的信心。

(三)建设知识化和信息化的会计外包服务机构

会计服务外包提供商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机构,信息和知识对企业发展具有巨大价值。国际大型会计公司在其业务发展过程中都建立强大的信息中心,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其资源不断丰富和积累。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指导执业人员及时、充分地利用其提升专业能力,也使企业逐步积累了独特的知识和业务优势。这些工作通常包括:建立客户动态档案;从某一专业服务中寻找规律,建立业务最佳实践模版;从失败或低效率的业务中总结教训,建立业务风险提示库;从大量业务数据中建立模式,寻找专业判断的量化指标等。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进程中,新政策和新准则的不断出台,需要会计服务提供商主动与潜在客户沟通新政策、新准则的变化,寻找客户在政策和准则变化中需求的服务,因而会计外包服务企业需要主动将自身打造成一个知识和信息中心。

四、结束语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体上仍以审计服务为主,审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高达77%。由于所有事务所都拥挤在年报审计领域中,而年报审计尤其是中小公司的年报审计由于缺乏内在的审计需求,且承办业务的技术门槛低,存在着过度的价格竞争。会计外包服务为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新的业务拓展方向。201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分别与北京西城区政府、中国服务贸易协会、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天津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署了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为引导行业发展揭开了序幕。然而如何做大做强会计服务外包产业,甚至使我国的会计服务提供商能够承接国际业务、参与国际竞争,仍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作出更多的努力。

摘要:会计外包服务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专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的不断增长和企业日益规范化的管理要求等为会计服务外包营造了可观的市场空间。会计业界在加强宣传,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加快行业发展建设,促进会计外包服务的规范化、规模化、高度化、品牌化发展。

关键词:会计服务外包,市场需求,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Statistics Canada.Annual Survey of Accounting Ser-vices(EB/OL).(2008-6-2).http://www.statcan.gc.ca/daily-quo-tidien/080602/dq080602d-eng.htm

(2)朱冬琴.财务与会计外包:国外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J).生产力研究,2009(6).

(3)李林.西部地区发展服务外包的条件、作用及路径选择——基于印度的经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刘立燕.会计服务业的营销困境与策略选择(J).事业财会,2007(4).

(5)李晓慧.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拓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9).

会计师服务行业 篇5

上述两种管理模式在其形成过程中均表现出了强烈的环境依赖的特点,即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在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并进一步影响其行为。当然,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也不例外。

其中英美法系国家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管理模式的形成过程主要受到以下三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英美等国有着数百年的市场经济历史,长期奉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学说,主张由“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政府职能因而被局限在相当小的范围之内。然而,注册会计师市场本身的无序性又要求拥有一定的力量对其进行外部调节,行业协会的作用因此凸现了出来。

第二,人们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不信任态度也客观上促进了行业协会的发展。波普尔曾这样说到:“国家尽管是必要的,但却必定是一种始终存在的危险或者罪恶”(刘军宁,1998)。与此相对应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人们从根本上不信任政府,处处设防,也更愿意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因此,英美等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承担了许多在我国传统上由政府承担的职能且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制衡和对抗政府。

第三,英美等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的发展还得益于其社会自治这一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他们在碰到难题时习惯于向社会而不是政府求助,这使得行业协会自我管理显然比政府行政管理更容易被社会接受。

相比之下,大陆法系国家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均与英美法系国家截然不同。因此,要分析为何大陆法系国家传统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以政府干预为主,而不是像英美等国那样的高度自律也应该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却是一种以自由市场为基础,政府进行有计划干预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制度使得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制约力都比较大,会计行业协会的发展基本处在政府控制之下,其行业管理也基本上从职业界发展萌芽阶段的无管制直接过渡到政府管制阶段,充分体现了大陆体系国家深厚的政府干预理念。

第二,在大陆成文法系国家里,会计规范一般直接结合在国家法律之中,趋向于高度的指示性和程序性。这种指示性也就意味着政府享有直接干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权力。

第三,与英美等国盛行的个人主义不同,大陆法系国家更为强调集体主义。人们信赖政府,并认为政府和维护社会成员利益而成立的行业协会一样,会为其谋求共同利益。因此,这些国家的政府往往承担了全面干预并管理各行业内部事务的责任,行业协会的作用仅在于替代政府实现其管理目标。

以上分析是基于各国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以及文化因素来进行的,分析的也只是两种传统管理模式的成因。事实上,随着安然公司破产案给会计职业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世界各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传统模式都已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革。例如,在美国,政府进行立法调整,在会计改革法案(SOA法案)下成立了“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PCAOB),负责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对公众公司的审计事务,从而结束了职业界的完全自律,进入以独立监管为主、自我监管相结合的新时代。在德国,为加强对会计师和审计师的监管,政府拟分别设立独立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财务评议小组和公共检查委员会。近期,政府还计划将法定审计师的全部考试工作移交给法定审计师公会。在日本,会计学术界要求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由民间职业机构来制定的呼声日渐高涨,安然事件的发生则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促成这种变革。

总体上看,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英美法系国家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变迁中的政府的作用在加强,而在大陆法系国家里,协会的作用也在加强,从而体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其实,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本身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即便是在变革前,英美等国的管理模式中也有相当政府干预的`成分,而大陆法系国家也并不排斥行业协会在某种程度上的自律,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谁主谁次以及具体权能如何划分的关系。选择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要考虑与本国国情相适应,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促进职业服务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就我国的情况来看,注册会计师行业虽然实行的是政府干预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环境因素也基本类似于大陆法系国家,却也有着细微的差别,具体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长期奉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统一计划的实现又以政府对所有资源的控制为前提,政府因此享有了全面、直接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权力,包括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干预。与政府全能化相对应的必然是社会自我组织和自我约束能力的萎缩,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对政府的依赖。这反过来又为政府职能扩张和对社会领域的渗透提供了理由,形成一种“倒政治参与”的格局。

第二,中央集权制也是我国政府干预型管理模式形成的重要基础。这种“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的制度”(《简明社会科学词典》,1984)自公元前2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就一直沿用了下来,计划经济体制则进一步强化了该体制。在中央集权制下,各级地方政府都是以中央政府助手形象出现的,行业协会就更是如此了,其主要功能体现为与政府一起完成对其成员的管理,而不是对政府的制约与监督。

第三,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是一种对政府“永远不设防”的文化,政府官员是“父母官”,人们绝对没有对其动机产生过怀疑,与此同时还强调对君王(政府)的效忠思想。这种理念极大地限制了独立自主人文精神的发展。长此以往,政府外的社会自我管理极度贫乏,政府也顺理成章地渗透进了各个领域。

会计师服务行业 篇6

一、全面认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一)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

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进而促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时代要求。

推进管理会计改革,深入挖掘会计在服务单位内部管理、支持经济决策等方面的职能,有利于促进各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管理升级;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全面推动单位从粗放式到集约式发展,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合理使用单位资源,提升价值创造力,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服务。

(三)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推动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手段。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省会计工作围绕服务经济和财政工作大局,不断健全会计法规制度,完善会计管理体制机制,加快会计人才培养,有力支持了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但是,会计基础薄弱,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现象还较为普遍,特别是会计标准化建设、会计信息服务单位内部管理、决策等方面更显不足。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实现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

二、充分发挥两会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今天,青海省总会计师协会正式成立了,同时,因地制宜,依托原有的青海省会计学会,建立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架构。希望两会在总结以往学会工作的基础上,将总会计师行业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主动融入管理会计改革,把管理会计从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引入到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实践作为两会的使命和责任。

(一)发挥智力优势,推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一是要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我省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相关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模式,为育才、聚才、用才创造环境,提供平台,为打造会计工作“升级版”储备人才资源。二是要以打造高层次会计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别、各层级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适应性和超前性,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会计人才保障。三是要通过发展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推动会计工作由核算向理财、管理和决策转变,推动会计人员从单纯的记账者向理财者、管理者、决策参与者提升,促进会计人员社会公信力、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提高。

(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

一是要利用自身资源,架起总会计师与政府、社会联系沟通的桥梁,积极组织会计理论工作者和优秀从业人员沟通交流,为管理会计在我省的应用出谋划策,为会计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不断丰富会计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及时了解政府部门有关财政改革、会计改革的规划和信息,及时向会计理论界传递,以确保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二是要立足财务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科学研究,组织管理会计经验交流、案例分享和示范推广,推动成果共享,营造氛围,共同推进。三是要注意发挥各分会和行业协会的基础作用,实现各级各类会计学会之间优势互补、密切配合,促进我省会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自身建设,为服务改革筑牢基础。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探析 篇7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政府监管,行业自律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意见》, 将原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使的行政监管职权予以收回, 由财政部有关职能机构行使, 注册会计师协会履行行业自律性管理职能。然而, 萦绕在行业管理模式上的思想迷雾尚待廓清, 如自律监管与行政管制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政府的每一行为是否天然代表公众的利益, 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体制到底应该怎样等等。本文就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展开了讨论。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之国际概览

按照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介入方式与介入程度, 目前国际上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可分为行业自律型、政府主导型和混合型三种模式。

(一) 自律型

行业自律型是指由会计师事务所自觉设立的行业组织对本行业实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管理模式, 政府不加干预。这种模式可以发挥行业自律的优势———专业判断和公众责任以及利用行业熟悉自己执业环境并因之反映灵敏。但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委托人、经营者、注册会计师三者之间的错位, 使得注册会计师为了当前的利益不得不放弃长远利益, 甚至和管理当局合谋损害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

(二) 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体制是指政府在较大范围和程度上干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模式。包括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资格认定、执业范围、执业技术规则、职业道德准则甚至是行业定价等进行全面的规范。这一监管模式具有权威性强的优点, 但政府对这一行业的不当干预不但不能“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还可能加剧市场的无序竞争。

(三) 混合型

混合型是行业自律监管与政府管制相结合的模式。政府制定有关注册会计师管理方面的法规, 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定地位的资格做出规定。行业协会具有比较健全的自我管理机构, 负责资格考试、执业登记、准则制定、监督执业规范的执行和检查执业质量。该模式可以实现行业自律与政府管制的优势互补。

有人认为, “现实中, 一个国家一般很难采用单一的监管模式, 特别是作为处于强势地位的政府, 为了达到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宏观调控的目的, 或多或少会在监管中占有一席之地。单一的模式只是原型, 各国实际的管制模式都是混合型。”就我国而言,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质量监管、准则制定、资格认定的权力由财政部掌握, 而中注协只负责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准入和后续教育, 属于政府绝对主导的监管模式。安然事件后,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问题引起了美国各界的空前关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 标志着美国以行业自律为主的监管模式结束, 一种新的独立监管为主、政府介入的混合模式建立起来。与此同时, 国内也展开了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热烈讨论, 行业面临的诚信危机以及美国的经验教训, 使业界对行业自律模式产生怀疑, 普遍推崇政府监管模式。

二、我国政府监管的缺陷

我国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府监管, 当然有其必要性。由政府制定的行业规范能得到更高效的执行, 而且政府监管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对市场失灵的修补作用。处于转型时期的市场, 更需要政府的监管来弥补市场的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和狭隘性。但是,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政府监管也不是万能的。

(一) 政府垄断行业规范制定权导致政府行为的低效率

我国的现实问题是, 立法给予了政府行业规范的制定权, 却没有明确政府行业规范制定低效或无效时应承担的责任;政府行业规范行为取向是单一的, 搭便车的心理使公众不愿过问政府的行为及其影响。无限制的政府权力使得其制定的许多行业规范是模糊的, 而模糊的规范意味着政府官员有着更大的设租权力和空间。

(二) 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性导致监管效率的下降

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呈多头监管的状态。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 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等部门都具有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管理权, 这些部门的职责存在着重叠与交叉。权力上的界定不清导致了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 其直接后果是不协调甚至矛盾的“红头文件”纷纷出台, 朝令夕改, 变通性解释大量存在, 使会计实务界处于疲于应付、无所适从、各行其是的局面。

(三) 政府监管无法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虽然依靠政府的权威可以获取任何一种信息, 但政府获取的信息是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累积的结果, 这样就存在一个获取的信息可信性程度的问题。因为委托代理链中的信息传输存在着时滞、错误、虚瞒等无法克服或不易克服的弊端, 信息的积累中还存在着数量的充分性和代表性问题, 以不真实、不具充分性或代表性的信息进行决策、拟订政策, 会导致失误。

三、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的合理选择———复合型监管模式

历史与现实的经验一再表明, 在现有条件下, 完全的政府管制与完全的自律监管都是缺少效率和存在缺陷的, 比较恰当的方式是复合型监管模式。复合型监管模式是以公众利益为导向、以法律规范为基础, 实施政府与协会分权的管理模式。政府在管理体系中处于权威性的地位, 其特点是预警性、惩罚性与高层次。行业协会的职责特点是基础性、常规性和矫正性。复合型监管模式的结构安排要合理, 只有明晰两者的界区, 才不至于因模糊而碰撞, 因交叉而掣肘。因此, 要划分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的边界, 理顺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

(一) 划分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的边界

1、政府管“注册商标”, 协会管“资

格”。政府在宏观层面的控制只是相当于给予会计师事务所一个市场准入的“注册商标” (表现为执照形式) , 公民要准备从事独立审计职业, 须先参加注册会计师协会举办的考试以获取会员资格。

2、在惩戒方法上, 协会拥有声名谴

责、强制培训、暂停会籍、开除会籍的自律性手段;政府拥有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证书 (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 的行政性处罚手段。

3、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处扮演的双

重角色 (财政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与协会理事会及其所属专业委员会的常设机构) , 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组织瓶颈。一方面人事、薪资等重要的激励与约束举措被现有体制“悬置”, 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管理职能的转变和会员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秘书处所用者寡, 所急者众, 负重前行, 力不从心。应适时规定注册会计师协会 (秘书处就在其中) 为民间社团, 财政部门对其具有“指导”而非“管辖”关系。至于人事、财务等有关安排, 交由会员代表大会产生的理事会表决通过。

4、财政部门应整合现有针对注册会

计师行业的公共管理职能, 变“注册、法规、监管”三分开为三位一体, 成立注册会计师管理中心, 降低管制成本, 提高管制质量与效率, 推进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市场的全面进步。

5、政府应积极支持注册会计师协会

治理结构的完善与改进。如协会理事会下的惩戒委员会、审计准则委员会、维权委员会、申诉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是自律性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国外成熟的注册会计师协会的通行架构。专业委员会的有效运作与决策透明, 有助于消除行政职能或不及或过度的二元模式, 凸显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法制精神。

6、按照经济学家帕累托归纳的80/

20法则 (该法则无处不在) , 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常监督检查, 总体的80%宜由行业协会实施一般检查 (包括同业复核) , 财政部门的重点检查面不高于20%。行业协会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规事实给予相关责任人以自律性惩戒, 自律性惩戒不足达效的, 移交财政部门给予行政性处罚。

(二) 协调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 理顺监管体系

将政府监管部门划分为直接监管部门和派生监管部门, 除财政部和民政部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直接监管部门外, 其余部门都是派生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设立登记权安排给社会团体主管部门———民政部, 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性的日常自律的管理和监督权、进入管理权、执业标准管理权以及退出管理权应赋予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执业过程管理权则除了行业主管部门享有外, 其他接受注册会计师服务的主管部门, 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派生监管部门也应享有管理权。派生监管部门可以派员参与财政部门的检查组织对所管辖公司的审计师的检查, 但不应独立对事务所进行检查。派生监管部门可以建议财政部门取消违规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对该领域的审计服务权, 但不能做出吊销事务所营业执照、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决定, 该决定应由财政机关做出。财政部门对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承担财务审计的事务所进行监督检查时, 应与审计署密切配合, 交流信息。财政部开展对具有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事务所的监督检查时, 应和证监会联合, 并联合对违法违规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做出相应的处罚。

(三) 完善法律制度, 监管好监管者

政府对行业实施监管, 而对政府监管部门本身的监管, 也必须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以实现权责对称。为此, 可在全国人大下设一个监督委员会, 由会计信息各方利益相关人士组成, 该委员会对于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的规范、政策具有否决权。同时, 建立配套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 以确保这些部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在一个权力相互制衡的法律制度环境下, 各部门才能真正有效地各司其职。

参考文献

[1]、庞立红.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问题探析[J].齐鲁珠坛, 2010 (3) .

[2]、张蕾.再看“补充审计”[J].财务与会计, 2004 (6) .

[3]、吴水澎, 毕秀玲.论政府对会计监管的必要性、缺陷和效果[J].厦门大学学报, 2002 (4) .

[4]、张连起.自律监管为先导行政管制为辅弼[J].财务与会计, 2003 (10) .

会计师服务行业 篇8

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现状

目前,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分为三类:政府监管、自律监管以及独立监管, 我国则是以政府监管为主, 自律监管为辅。

政府监管属于行政监管的范畴, 主要是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 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行业的法律法规, 并给予违反法律法规的事务所和注会行政处罚。政府通过权威性的监管方式, 约束了注册会计行业人员的行为, 保证了注会师行业的良好发展。

自律监管是一种道德监管, 这种监管方式主要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领导, 体现了注会行业对自己的约束。在中注协领导的同时, 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积极参与, 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但自律监管没有任何的行政处罚权力, 事实上并不能有效达到行业监管的目的。

独立监管有别于其他监管模式, 既不属于政府的行政监管, 也不是行业的自律监管。独立监管更加独立, 把公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其资金的独立性使得独立监管能够有效、规范的运作, 我国因为各方面原因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独立监管组织。

目前, 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由政府监管为主导, 行业监管辅助监管。政府作为主要的监督者, 掌握权力, 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行政监督, 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独立的社会团体则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违法乱纪现象进行公告或者为政府提供行政监管的素材。

2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多头监管

财政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行政部门都可以对注会行业进行政府的行政监管。每个单位都可以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管理, 而各个行政部门之间又缺少必要的沟通或者不认可对方检查的方式方法, 对事务所的要求又有所不同, 从而很可能导致事务所需根据每个部门不同的监管办法在同一件事务上进行不停地变更。另一方面, 行政部门对事务所进行检查的时间基本上不一致, 财政部在2014年检查了1358家会计师事务所, 并对相应人员进行处罚;证监会2014年则全面检查了两家事务所, 同时又对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检查, 然后根据法律法规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重复性质的检查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事务所又不得不应付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工作, 不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 对注会行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还有不少反效果。

2.2 协会自身定位不清晰

中注协本身是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 而其并非完全的民间自律组织, 它的发展有着不少官方的参与和支持。中注协会长一般都由政府人员担任, 而不是会员代表大会票选产生。而且中注协归属于财政部管理, 是财政部整个机构部署中的一个机构, 财政部的整体拨款中有一部分经费也是专门供给中注协使用的, 这样的情况透露出中注协并不未完全独立, 它仍依托于政府。协会的半官方化使得协会自身定位不够清晰, 从而阻碍了协会自律监管机制的正常发挥, 导致行业的自律监管越来越少, 而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例行检查因为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也并未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到注会行业的监管中去, 渐渐协会自律机制被淡化。

2.3 监管力度不够

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自律监管时, 缺少有力的手段。政府部门在对注会行业监管过程中, 有权对事务所进行警告、暂停经营业务、撤销经营业务的行政处罚, 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警告、暂停执业、吊销证书的处分, 而中注协在进行监管时权利小很多, 一般的处罚手段是训诫、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 明面上是严重的惩罚, 但实际上无法影响事务所的正常运营, 起不到任何监管的作用, 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行业的自律监管形同虚设。2014年, 地方注协检查了1438家会计师事务所, 发现有89家事务所和211名注册会计师存在问题, 并给予处罚。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远远大于数据上显示的结果, 而行业内部却毫无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行业自身而言肯定更清楚自己的风险点以及疏漏, 但因为力度不够导致事务所不重视协会的自律监管, 从而使得很多问题越来越严重, 病入膏肓, 无药可医。

2.4 法律的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法律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不断完善已有的法律, 制定行业监管的法律, 明确行业监管的责任与义务。同时法律之间也应进行衔接《, 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和《审计法》在处罚、鉴定过程中有不少出入, 法律的制定者应该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同时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主动与法律制定者沟通, 使其了解最新的行业问题, 从而让法律的制定有更加清晰的界定, 出现问题也好更加直接进行分析判断与处罚。

3 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建议

3.1 政府联合行政监管为主, 行业自律监管为辅

我国国情决定了政府的地位, 任何事情没有政府的引导都很难办成, 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所以政府应该主管行业的监管, 中国目前就是这种情况, 但政府作为主管机构仍然有地方值得改进。政府在监管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过程中, 各部门应协调好, 从每个相关的权力机构抽取相应的人员, 组成一个新的政府监管机构。对人员的抽取也应考虑其相关的职业素质、管理技巧等方面因素, 选出最合适的人员进行政府部门新的行政监管, 并将原有的财政部等行政部门的监管权力取消, 新的监管机构有权对违反行业规定的事务所及其人员给予原来行政机构有权给予的行政处罚。新的机构也会受到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的联合审查 (而非单独审查) , 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 使行业监管的工作做到最好。

行业自律监管则为辅助监管, 对自身有权可以处理的事务所进行处理, 无法处理的事务所上报给政府, 把处置该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办法等一一列明, 并进行分析。政府的监管机构再派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调研, 若行业自律监管方式方法可行, 则批准注册会计师协会处理, 若行业方案等不可行, 则重新拟定处理办法。

与此同时中注协应以一个民间机构的身份参与到行业监管中去, 从财政部的划分中剥离出来, 新设立一个中注协的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人员可以考虑政府方面, 也可从民间等利益相关者方面考虑, 选出具有职业道德的人适当地对中注协施加影响, 规范行业操作, 以免行业自身出现问题。

3.2 赋予行业自律监管部分权利

行业监管没有力度, 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真正能对行业产生影响的权利, 违反规定事务所根本不在意行业自律监管的指责批评, 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依旧不会改正。在这样的情况下, 政府部门应赋予中注协少量权利, 比如对违反行业规定的事务所暂停营业, 若恢复营业后仍然出现造假等问题可上报监管部门请求吊销营业执照;对从事审计的人员吊销其资格证书等。赋予了一定权利后, 行业的自律监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业内人士势必能看到和政府的行政监管不一样的地方, 更加深入地改变事务所违规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可以开展部分事务所诚信免查活动, 对严格按规定执行的事务所不年检, 并签订协议, 若在今后抽查中发现有违反规定行为则予以多倍惩罚。同时, 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应多进行行业监管方面的研究, 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行业自律监管的道路。

3.3 事务所人员严格管制

自从实行了新的商事登记制度, 注册验资这一大块收入来源消失, 行业市场竞争加剧, 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困难使得不少事务所抢夺生意竞相压价。从调查情况看, 有的注册会计师一年甚至出具了8000份验资报告, 大大降低了审计的可信度。监管部门应控制小所的数量, 进行优胜劣汰, 停止注册会计师的挂名登记, 严格核实注册会计师是否在此事务所工作, 若仅仅是挂名则不属于此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 将未达到人数要求的事务所进行调整, 把执业情况差的事务所关闭, 把执业情况良好的事务所进行重新组合, 逐步治理目前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治理混乱的局面。

3.4 完善法律制度

法律问题一直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的重点之一,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保障行业有序监管的前提条件。只有扫清了目前法律中的障碍, 制定出更清晰的法律, 解决各个法律条款中的出入, 才能让行业监管的道路更加宽阔。同时也应增加对事务所的监管更加清晰的法律条文, 对监管人员的法律文件, 不让投机倒把者钻法律的空子。目前大部分的法律都是针对违法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而制定的, 但少有关于监管人员应如何监管、监管不力或者放任行业恶性发展的法律, 可以针对监管人员制定部分法律, 明确监管人员的法律指责, 使监管更清晰。除此之外, 法律应加重对违法者的处罚, 巨大的经济利润超过了违反法律带来的惩罚, 处罚的力度不够使得违法人员产生投机的心理。在处罚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利益相关者因为其监管不力或者是提供虚假报告等受到的损害, 应找出相关的责任人进行赔偿, 违反法律法规的人员承担连带责任, 以此保证利益相关者应有的利益不受侵害, 促进行业的和谐发展。

3.5 加强行业监管人员的素质教育

人力资源一直是一切的核心, 在监管的过程中, 应该不断加强监管人员的素质, 给予适当的培训, 无论是从专业技能上, 还是从管理方式中使其能胜任监管的工作。定期开展道德教育, 让监管人员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自己工作职责的重要性, 保证职业道德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人员进行处罚, 保护整个监管过程中的良好风气。

总而言之,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想良好的发展, 变得更强更大, 离不开一个良好的行业监管体制。一个健全的行业监管体制有利于中国更快地适应经济的新常态, 一个健全的行业监管体制有利于中国注会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只有监管体制健全了, 监管机制完善了, 注会行业才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杨薇.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法律责任研究探析[J].中外企业家, 2013 (8) .

[2]何佳.刍议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J].新西部, 2015 (5) .

会计师服务行业 篇9

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其职责之一便是审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终结业务的资格,并监管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活动。中注协是在财政部党组和理事会领导下开展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法定组织。其职责是组织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并制定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对会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戒。

截止2016年3月31日,我国共有8381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总所7369家、分所1012家,数量之庞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按照是否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可以将这些事务所分为两类:一类为具备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事务所,目前共有40家,这些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要受证监会和中注协的双重监管;另一类为不具备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事务所,该类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仅受中注协的监管。

二、行业监管现状

(一)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情况

1. 处罚数量比较少

从2002年至今,证监会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共做出48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共涉及31家事务所和107位注册会计师,其中有8家会计师事务所和5位注册会计师重复受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受到行政处罚最多的是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和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均为5次。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和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在2008年受到两次行政处罚。注册会计师重复受到行政处罚的次数均为2次。这些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有5份涉及IPO,占行政处罚总数的10.4%

2. 处罚力度比较轻

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处罚以警告、罚款和没收收入为主,仅有一家事务所被撤销证券服务业务资格,一名注册会计师终身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一名注册会计师暂停签字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半年。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警告、罚款和没收收入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事务所在各年度排名中的减分,对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影响。撤销证券、期货业务资格对事务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该类处罚仅有一例,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并不大。较轻的处罚力度是频繁出现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间隔期比较长

通过对证监会从2002年至今做出的48份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研究,笔者发现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到被证监会对其做出行政处罚,平均的间隔期为3.4年,最长的达到9年。证监会在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做出行政处罚之前,要召开听证会,听取当事注册会计师的申辩,这是造成间隔期长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证监会往往是在对上市公司进行例行检查并发现问题之后,才会追究事务所的责任,因此,造成间隔期较长,由此可以看出证监会对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具有滞后性。

(二)中注协的惩戒情况

中注协2011年7月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对会员违规行为实施惩戒的种类有训诫、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同期颁布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采用抽检的方式,每年被检查的事务所基本上保持在20%的比例,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三、原因分析

(一)数量庞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从客观上给行业监管带来了困难。

证监会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批准和撤销对该类事务所的监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证监会对该类事务所的监管是消极式的,往往是在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例行审查的时候,才会对为上市公司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延伸审查。从行政处罚结果可以看出,证监会是在发现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造假的基础上才开始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查,这个审查具有滞后性,而且是有条件的,如果没有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那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将不能得到及时查处。同时,证监会至今并未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核查出台相关的行政法规或指导意见。

(二)中注协在2011年颁布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每年组织开展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

其中,证券所每3年内应当至少接受一次执业质量检查,其他事务所每5年内应当至少接受一次执业质量检查,同时,每年应当对获准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的事务所实施抽查。而对受到行业惩戒或行政处罚的、在以往的执业质量检查中存在问题较多,执业质量整体评价结果较差的、未按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要求进行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考虑在一个检查周期内安排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检查。但是即便如此,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每3年或者5年才会被中注协检查一次。如此低的检查概率,使得事务所有机会为了经济利益而降低审计质量。

(三)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证券法》为主的行业监管法律体系,从行政处罚决定书可以看出,证监会也正是依照这两部法律对违法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行政处罚,不同的是,2011年以前证监会依据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注册会计师的罚款额为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而2011年之后依据的《证券法》对注册会计师的罚款额为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不仅降低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也降低了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

虽然这两部法律都规定“对出具文件有虚假、严重误导性内容或者有重大遗漏的,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撤销其从事证券业务许可”,但是,对于违法程度,法律并没有给出具体明确的说明,这就是多数行政处罚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和罚款为主,而较少出现撤销证券业务资格的原因。

四、规范行业监管的建议

(一)加强执法力度,接受市场监管

鉴于审计行业的特殊性,监管机构应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严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目前,行政处罚为主,轻民事赔偿和刑事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仅仅承担了行政责任,而没有承担该有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当前所有的民事赔偿诉讼必须是证监会及有关行政部门处罚的案件才能起诉,这样就提高了诉讼的门槛,使许多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不能马上起诉,投资者的损失也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偿。建议取消诉讼的前置程序,使其不仅受到行政机关的监管,还要受到市场的监督,充分发挥民事赔偿制度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大众对该行业的监督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行政监管在力度和广度上的不足。

(二)建立审计舞弊发现长效机制

财务报表审计是解决管理层与治理层,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手段,是发现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的一种有效方式。作为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些属性一旦缺失,审计质量就必然会下降,更有可能和被审计单位串通舞弊,这种情况下,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将不易被发现,审计舞弊也不容易被发现。因此,证监会和中注协应该制定相关的审计舞弊发现措施,建立长效的审计舞弊发现机制,不能仅靠行业自律,更要靠制度来约束,使舞弊消失在萌芽之中。

(三)改进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

我国自2003年开始实行事务所综合评价排名制度,中注协制定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中,将处罚和惩戒指标作为减分项来评价事务所,其所指的是最近两个年度内,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受到的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结合前文所述,证监会做出行政处罚间隔期较长和中注协每3年或5年才能对所有的事务所进行一次执业质量检查,两个年度内的处罚和惩戒显然是无法全面反映事务所的实际情况,因此,在综合评价事务所时,应当将五年内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受到的处罚和惩戒作为评价指标。

(四)建立信用评级制度

中注协在2008年发布了《关于规范和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提出研究探索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制度。通过对中小事务所人才状况、内部治理、行业贡献、诚信水平和品牌形象等进行客观考察,评定信用等级。但时至今日,信用评级制度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仍未建立起来。建议中注协加快引入中介机构信用评级制度的步伐,把诚信制度建设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要建立市场的约束机制,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信用评价机制。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不同于综合评价排名,信用评级更能够体现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保护事务所的信誉。除了要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评级制度外,也要建立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执业诚信档案。在信用评级和诚信档案制度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才能提高,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五、结语

注册会计师行业架起了企业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信任的桥梁,是信息不对称下具有公信力的组织,如何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是监管机构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面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多次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审计失败,监管机构应该加快建立并完善舞弊发现机制,通过制度来约束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推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立军.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2]茹家团.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主体:现状、问题与制度修改建议[J].会计之友,2012(11).

[3]颜璟.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系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13(04).

会计师服务行业 篇10

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恢复重建了注册会计师制度。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迅猛发展, 在国有企业改制改组、企业并购重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万人, 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 从业人员20多万人。然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近年来, 国内外证券市场相继爆发的红光、琼民源、银广厦、安然等一系列财务丑闻, 曾使得这个行业的声誉跌至低谷, 一时间, 种种误解、漠视以及法律在维护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上的缺失, 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 诚信问题

证券市场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些上市公司造假却日益侵蚀广大投资者的信心, 负面影响极大, 一些事务所因为造假而成为上市公司造假的殉葬品。2002年3月, 鼎盛时期业务量居全国前列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和华鹏会计师事务所相继在“银广夏”、“麦科特”事件上出了问题, 被行政处罚, 吊销执业资格, 不予通过年检和收回许可证。2005年的审计风暴, 审计署的李金华审出了10家央企领导人的问题上百亿。由《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研究院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2005年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为37.7, 较上年的38.1有所下降, 可见会计信息的失真已经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见怪不怪了。

(二) 行业发展跟不上时代发展

虽然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很迅速, 但相对于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 仍然显得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主要表现有:

1、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竞争激烈。

截至2006年10月31日, 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6440家, 执业注册会计师72037人, 平均每家事务所仅有11人。根据2007年5月23日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 按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等综合排名, 2007年度综合排名前4名的分别为国际4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普华永道 (其注册会计师人数为499人, 总收入为203762万元) 、安永、德勤、毕马威在中国的分会所, 排名第五的才是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其注册会计师人数为361人, 占普华永道的72%, 然而总收入仅为21983万元, 还不到普华永道的11%, 其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无法与国际4大所相比较。由于事务所的数量众多, 就形成了被审计单位长期卖方市场的局面, 各个事务所之间的竞争程度可想而知。

2、业务单一, 范围有限, 执业资格较窄。

在国际四大所中, 传统的审计和会计业务收入比例在下降, 管理咨询业务在不断发展, 并且法律、保险精算、ISO9000认证、网络信托鉴证等新型服务还在不断兴起。但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中, 仍以传统审计和会计业务为主, 其他类业务发展缓慢。如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2004年年度总收入为15330万元, 审计收入就占了12442万元, 约为81%。

3、行业人才缺乏, 执业人员结构不协调。

从国际四大所的人员构成来看, 大多是小于30岁的人, 他们大多是毕业不久的年轻人, 充满生机和活力。而目前国内注册会计师队伍还主要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 而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专业人才则奇缺。加上国内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少, 培训的层次也较低, 使得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新知识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

4、政府监管部门众多、职责不清导致监管重复。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是多头监管与自律相结合的模式, 国家审计机构、财政部门、证监会等部门都具有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管理权,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具有自律管理权。但是由于监管部门之间职责权限不清楚, 权力重复设置, 导致在对事务所进行检查时要求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给事务所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措施

(一) 针对诚信问题的措施

1、政府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继续教育。

我国政府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近年来为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 例如, 1996年公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一般原则以及其他原则, 最近又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这些规定很有成效, 但其成效主要反映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因此, 还应重视基层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教育的内容除了培养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执业规范外, 更应注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素质教育。

2、加大处罚和赔偿力度。

注册会计师行业之所以频频发生诚信事件问题,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针对行业的处罚力度不够。我国对行业的罚款通常较少, 例如红光事件仅没收相应收入并罚款1倍-2倍, 这方面可参考美国的做法。美国要求注册会计师除补偿原告损失外, 还应支付3倍-5倍惩罚性罚款, 诉讼人一旦胜诉事务所将会面临重大的赔偿责任, 如安永为山登公司集团诉讼案赔偿3.35亿美元, 安达信为阳光电器公司案支付1.1亿美元赔偿。所以我认为不妨加大经济赔偿力度, 另外还可以尝试加入名誉与职业处罚机制, 如建立诚信档案等措施。

(二) 针对行业发展滞后的措施

1、效仿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之道, 走规模经营之路。

国际4大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应归功于无数次的合并。目前国内事务所普遍规模较小, 从业水平偏低, 单靠各自的实力, 很难在短期内使业务水平得到迅速提高。而通过国内事务所之间的联合兼并, 可以迅速解决这些难题, 并可以在合并后充分发挥在某些行业业务领域内的优势, 发展特色经营, 实现科学管理。因此, 只有通过采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形成以执业质量高、信誉好、规模大的事务所为“龙头”的集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体, 才能进一步提高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能力。

2、大力拓展咨询服务。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提供的服务范围很窄, 主要是鉴证业务。而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 客户的类型也更为复杂, 客户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 如纳税筹划、财务人员培训、设置财务制度等等, 当前这些服务需求都未得到有效满足。因此, 政府应尽力消除行业壁垒, 整合行业资格, 为会计师事务所进入相关领域开拓新业务创造条件, 尤其是要拓展管理咨询服务, 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收入来源以减轻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压力, 防止事务所通过压价进行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加深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深入了解, 有利于降低风险。

3、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 有效调整事务所的人员结构。

由于高校中与注册会计师相关的专业的学生是注册会计师的后备人才, 这部分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目前, 我国比较缺乏那些既熟练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又具有较多执业经验的专业人才, 所以应考虑在会计专业学科结构中增设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宏观经济类、管理类和国际人文类等学科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 还应开设相应的审计实验和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

作为一个民间组织,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独立开展工作, 从职能上定好位。应当搞好教育培训、建立职业道德规范、组织专业技术资格培训、组织同业互查和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 对于违规的会员, 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但不应超越其权力范围, 在工作作风上应区别于政府机关。改变多头管理的政府管制模式, 可仿效美国的做法由审计署、证监会、财政部、工商部门等派员组成一个监督委员会, 行使政府监督职责;在监督方式上, 事前预防应与事后处罚相结合, 加大抽查力度, 对造假者坚决处罚, 甚至引入司法程序, 提升造假成本, 以儆效尤。

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还尚显稚嫩, 但是我相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军人物的涌现, 注册会计师行业一定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马娅丽.对我国CPA行业发展的几点认识[EB/OL].论文网, 2009 (10) .

[2]、樊千.浅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08 (4) .

上一篇: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