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资监管(共8篇)
农村三资监管 篇1
一、坚持四个到位,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稳步推进
1、组织领导到位。全县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纪检监察、财政、农业、统计、审计、民政、国土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下发《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意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召开工作动员布置会议,对乡镇“三资”监管骨干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各乡镇相应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机构、人员、场所三到位。同时,在各行政村分别成立村务监事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在全县形成了由“县到乡到村到组”的四级监管组织。
2、清理核查到位。全县各行政村严格按照清查、评估、整改、公示、登记“五步法”,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做到先清账内、后清账外,先清资金、后清资产资源。在村级“三资”清理登记完毕后,各乡镇进行严格审查,再由各村向群众进行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村委会负责人、村纪检委员、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清查人等签字盖章后上报,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明细台帐。力争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项。
3、监管平台到位。全县各乡镇都成立了以公共资源交易站、财务核算中心、经济合同审核中心为主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完善了相关制度流程,配备了工作人员。各乡镇规定了1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农村工程项目、大宗物品采购以及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资源开发利用等必须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公开竞价或招投标。
4、制度落实到位。按照“三资”监管工作要求,各乡镇、村组建立健全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监督等制度并上墙,认真按照各项制度要求规范操作,严格管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使农村集体“三资”增值保值,防止因管理不善、监督不严造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维护了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的利益,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
二、紧扣两个目标,“三资”管理安全系数日渐增高
该县紧紧围绕提高“三资”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为目标,今年在全县15个乡镇、146个行政村全面铺开“三资”监管工作,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透明度得到增强,安全系数日渐增高。
1、资金管理逐步公开透明。各行政村专门设立一名报账员,村级财务统一进乡镇核算中心管理;县财政核算中心清理了各乡镇、村不规范账户并进行核销,重新对全县各乡镇、村设立固定专户进行统一管理,有效预防了村集体账户多头开户、公款私存现象发生;在现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库存备用金限额制度,规定现金结算达到1000元金额,必须进行转账,不得付现;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执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制度,每季度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及农廉网上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大额度资金使用方面,严格执行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决定制度,进一步规范审批手续,严格审批程序,使资金运转公开、透明、安全。
2、资产资源管理日渐科学民主。,全县146个行政村基本完成了资产资源清产核资等前期准备工作,明晰了产权,建立了台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各村专门组织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对资产资源价格进行评估,真正让群众参与到三资管理工作中来。在自查摸底、核查分析阶段,对登记的.数据、台帐等资料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广纳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产资源漏登、错登。在建立资产资源台帐过程中,将500元以上固定资产和资源情况一一登记,并现场拍照,做到帐物相符,所有权和使用权明晰。村集体资产的取得、变更或终止,资产经营方式的确定或变更,资产的购置、变卖、报废等事项,都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都要经过村“两委”会议研究,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再依法签订承包、租赁等合同,资产资源的管理更加民主、科学。
三、实现三个更加,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成效明显
1、“三资”管理更加规范。“三资”监管工作的推进,使各村更加清楚了本村的资金及债权债务情况,资产的种类、价格及使用情况,资源的四址界限、面积、发包租赁等情况,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同时,全县15个乡镇加强了“一站二中心”建设,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服务;村级设立民主理财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监事会,对资产、资源实行价格评估,使确定的资产、资源价格更加科学、合理,对资产、资源的处置更加严格、规范,防止了集体资产、资源流失,提高了经济效益。
2、村级财务更加透明。在“三资”监管工作中,各村专门设计了财务登记明细表,将村级债权、债务、收支等情况一一登记,按照村务公开的要求,每季度在公开栏公开一次;涉及“一事一议”、惠农资金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内容按进行月公开,力争做到阳光透明,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3、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上级纠心、干部费心、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诱发不和谐音符。通过这次“三资”监管工作的开展,干部亮家底、群众齐参与、管理更科学、决策讲民主,杜绝了操作上的遮遮掩掩,真正消除了群众凝虑,让干部省心、领导放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农村三资监管 篇2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资金管理混乱一是库存余额过大。少的村数十万元, 多的村达上百万元, 且“白条子”借支和不合理开支单据抵库现象较为严重。二是私设小金库。有的村采取收入不入账或延迟入账, 以不合规开支或虚假开支抵顶收入的方式, 造成集体资金“体外循环”。三是村干部调整频繁, 交接不及时, 出现“断头账”。四是非生产性支出居高不下。招待费、租车费、业务联系费、赞助费名目繁多, 数额逐年上升。五是政策性资金很难专款专用, 个别地方出现挤占、挪用现象。
㈡集体资产监管不到位有的地方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会计核算不规范, 没有系统的资产台账, 造成管理责任不明, 直接造成集体资产流失。有的村在“三资”管理中, 尤其在资源性资产发包、租赁、变卖等方面没有实行规范的招投标或公开竞价制度, 个别干部暗箱操作, 随意处置。
㈢集体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管理混乱多数村集体承包合同没有完整、规范的台账资料, 没有使用统一文本。有的在工程项目发包时没有进行资产评估, 也没有进行公开招投标, 人情合同、口头合同大量存在;有的村“干部换合同、变合同”, 随意性大, 合同严肃性难维持, 合同纠纷多, 有的合同承包期限跨度长, 承包费收取难度大, 还存在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入支出均不入账的现象。
㈣民主管理不规范一是民主管理不强, 氛围不浓, 有的地方“一言堂”现象依然存在,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流于形式。二是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有名无实, 长期不理财, 变成了村干部“御用”工具, 失去了监督作用。三是村务公开不到位, 公开时间不及时, 内容不完整, 导致公开和监管形同虚设。
㈤村级债务居高不下多年来, 由于村级垫交税费、拖欠干部工资、非生产性支出过大、超前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资金短缺靠高息贷款等原因导致村级债务逐年增加, 个别村账外债务未纳入账内核算, 不少村办事靠举债, 工作凭“脸面”。沉重的债务负担, 制约了村级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
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
㈠进一步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内控制度
1.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长效机制。
要坚持清理与规范相结合, 研究制定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实现“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一是建立完善定期清查制度。定期进行清产清查, 重点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源以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做到账实、账款相符。二是建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收入管理和票据管理, 明确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加强对农村集体收入、资金来源的管理, 防止集体收入资金“体外循环”, 从源头上遏制私设“小金库”问题的发生;严格管理使用支农惠农资金、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扶贫资金;进一步推进村干部岗位报酬发放合理化、规范化, 落实民主理财规定, 建立举债管理制度, 有效化解债务, 促进村集体经济良性循环。三是建立完善资产资源评估制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实行承包、租赁或出让经营的, 要实行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 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资源, 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设等, 应当进行资产资源评估。四是完善三资登记管理、专项资金审批限额控制、定期清查、经济合同、工程项目等环节的监管细则, 强化债权债务管理的规范和监督, 建立形成“三资”规范化操作规程, 从而构架起较为规范的“三资”监管制度体系, 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2. 加强征地补偿费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
建立土地补偿费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监管制度, 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按照“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严格审批程序, 按规定进行分配使用, 定期将征地补偿费的收支、分配使用等情况及时逐笔、逐项地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公布, 接受群众的监督, 确保征地补偿费的保值增值。
3. 强化合同管理, 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招投标和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 坚持做到招投程序、合同签订、合同执行三到位。工程项目的实施应当编制项目计划书和预算, 把好施工资质审核关,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 对重大项目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验收, 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同时, 项目建设资金要全额纳入财务核算, 按照工程项目结算要求, 结算票据上除了需要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审批人及民主理财小组签名外, 还应当提供工程项目施工合同以及招投标过程相关资料, 并将招投标和项目施工全程公开, 接受群众的监督, 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4. 建立农村“三资”网络信息监管平台。
建立农村“三资”网络信息监管平台, 对全区各村的“三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实时区、街、村三级全方位监管, 设置便民电子查询触摸屏, 实现村务公开网络化, 这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 也是一项新的工作。通过实行农村“三资”网络监管, 从源头上遏制了村级财务混乱、经济合同不规范、集体资产变相流失等现象, 最大限度地预防腐败。
5. 规范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
认真落实中央纪委等四委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会[2010]4号) ,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规范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已经实行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 要着力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规范代理服务工作流程, 坚决防止和纠正截留、挪用集体资金、私设账外账逃避监督等问题。没有实行的, 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实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的全面委托代理服务。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 按照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服务规范的要求, 拓展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范围, 逐步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纳入委托代理服务的内容。
6. 抓好村 (社区) 会计的教育培训。
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 推行从业资格准入制和聘任制。一是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加强村财经委员的培训教育, 凡从事农村财会事业的人员必须通过考试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二是财会人员聘任制。建立农村财会人才储备机制, 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大中专毕业生, 鼓励他们通过培训、自学, 掌握专业技能, 取得从业资格, 一旦在换届选举中当选, 由街道予以聘任。
7.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有条件但还未开展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村, 要加强调查研究, 有计划地开展试点工作;暂不具备条件的村, 要摸清底数, 完善制度, 强化监管。鼓励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实行股份制改造, 建立健全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 强化内部控制机制, 完善经营管理制度, 确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 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进行联合和合作, 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 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
㈡不断强化农村“三资”监督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 区委是关键、街道是基础、农民群众是主体。建立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 农经、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 形成上下联动、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组织协调, 强化监督检查, 推动工作落实。区政府要把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纳入干部考核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之中, 细化工作内容, 落实工作责任, 严格责任追究。
2.加强民主监督。一是公开要及时。村级情况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 集体财务往来较多和条件许可的村, 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集体资产去向、大额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征用补偿费到户明细等, 根据需要随时公开, 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二是内容要具体。凡是上级和村民要求公开的财务项目, 都要按照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 不能遗漏和隐瞒。三是程序要规范。四是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 要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 并且决议要公开、实施结果要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三资”运营情况, 听取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
3.加强审计监督。农村经营管理站要按照《甘肃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实施办法》的规定, 进一步健全村级财务管理责任制, 强化审计职能, 实施村主要干部离任、任期审计和年度财务审计,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三资”问题进行重点审计, 对集体资产和资源的运营进行专项审计, 同时加大对支农惠农资金、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扶贫资金的审计力度。审计结果及时公开, 对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行为, 抓好纠查整改落实, 做到财务运行各个环节都有人把关、有人负责。街道经济办要认真履行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两大职能, 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运行的监督管理, 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村主要干部要认真履行村级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严格按照要求, 规范操作。其他村干部和出纳要相互监督, 真正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4.抓好制度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有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对监督管理成效显著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彰, 对工作不落实的及时督促整改, 推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严肃查处贪污、挪用、侵占农村集体“三资”的案件, 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各项制度落实, 切实维护农村集体权益和农民合法利益。
农村三资监管 篇3
关键词:“三资”;代理;监管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54-1
1“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什么是“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就是各乡(镇)在“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基础上,保持各村“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分配权和审批权不变,不改变原村收益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前提下,对各村组的资金、资产、资源实行代理服务,并承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职能。“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设立统一的资金账户,按照“一村一账”方式进行分户核算管理。中心建立统一的村组集体资产、资源台账,对各村组资产、资源进行代理服务。“三资”台账的保管、调整实行动态管理。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村组资金、资产、资源的清查、认定、评估工作;受村组委托,统一代管村组账目和银行账户;负责村组资产、资源台账和经济合同的登记,编制、归档工作。
(2)对各村组资金、资产、资源实行动态管理,指导各村报账员的工作,做好村组“三资”的账务管理、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日常业务处理工作。
(3)负责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如实登记账簿,做到手续完备,账证、账表、账实相符。
(4)负责村组“三资”的审核工作、监督“三资”民主决策全过程。
2“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职能
“三资”代理服务中心重点采取以下方式对各村资金、资产、资源开展代理服务。一是清查登记备案。首先各村对本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在上级部门的组织监督下进行清查盘点,摸清底数后,登记、审核、造册,经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并在全村公开后,移交到本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建立资产资源台账,统一进行备案。二是预算支出。村组大额资金支出,经民主决策程序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提出预算申请,按预算规定记账报销,实行先预算、后花钱、再记账。三是分级审核。村组各项支出,必须履行“联签会审”制度,经“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后入账。“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在对各村組资金、资产、资源开展代理服务中,做到“五统一”:即制定统一的财务预决算、资金管理、开支审批等管理制度;统一审核各村的原始收支凭证,对不符合农村财务民主管理规定的票据凭证,退回重新补办手续,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予入账,严禁坐收坐支和私设“小金库”;进行统一的记账核算,并统一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公开表;各村的财务公开内容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提供,财务逐笔逐项每月公开;各村移交的财会、土地承包合同和专业承包合同等档案资料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建档管理。四是统一代管各村公章。“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设立公章管理专柜,将各村公章(村委会公章、村财务公章)统一管理。
3“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重点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实行财务“联签会审”制度。村组各项支出首先由经手人签字和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或签字,然后经村委会主任、村党组织书记联签会审,最后报“三资”代管中心审核后方可入账。对于一次性、临时性、价值较小的商品,确实无法开具正式票据的,由“三资”代管中心采取一定形式,印制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经联签会审后经“三资”代管中心审核后入账。除此之外,购置固定资产等其他支出一律使用正规发票,严禁“白条”入账。二是实行村级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各村涉及项目占地、租赁、承包、合资等商业行为,必须通过“六步工作法”进行民主决策,签订正式、规范的合同,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乡(镇)经管站进行指导和监督,避免农村经济合同签订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等问题,防止集体利益受损。什么是“六步工作法”?即第一步,村党组织提议,并拟出初步意见。第二步,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第三步,党员大会审议,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提交。第四步,方案公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第五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对议案进行讨论表决,
表决的结果上报乡(镇)备案。第六步,结果公布: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形成的决议,通过广播、公开栏等及时进行公布。三是实行村级集体项目招投标制度。按照不同金额档次,由乡(镇)、村分级进行招投标。乡(镇)、村要分别制订详细的招投标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招投标,将招投标、承包、拍卖等活动全过程置于规范运作中,防止暗箱操作。
4建立“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
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篇4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要的意义。为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宜昌市在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主要问题
我市在农村集体资金监管上探索多年,从当初的村账站管到实行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从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到现在推行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各个阶段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以来只重视资金的监管,在资产,尤其是资源上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更重要的是有些地方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不严,非生产性开支较多,重大收支事项不民主;二是农村集体资产家底不清,责任不明,主体缺位;三是农村集体资源利用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操作不透明,发包不规范。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挫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二、主要做法
各地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组织试点、宣传发动、清查建档、规范管理、建章立制、检查验收等六个步骤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其主要作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打牢“三资”代理基础工作 各地坚持把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组织,明确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1、制定方案。去年8月,市纪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和市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的实施意见》(宜纪发[2009]11号)文件,今年,又印发了《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全覆盖实施方案》(宜纪发[2010]10号)文件,对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也都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2、建立机构。一是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主抓的前提下,市、县(市区)两级都建立了由纪检(监察)、组织、农办、民政、财政、国土、农业
(农经)、审计、林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成立工作专班。各县市区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3、抓好试点。去年9月,在夷陵区召开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枝江市、夷陵区、当阳市王店镇作为试点单位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参观了当阳市王店镇和夷陵区黄花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现场,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全面开展。随后各地也迅速开展了试点。
4、宣传引导。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难事。在实施之初,存在领导怕麻烦、村集体怕丢权、村干部怕监督、群众怕集体资金被乡镇占用的“四怕”现象。对此,各地采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一是召开领导班子会,传达会议精神,统一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方案;二是召开村干部动员会,安排部署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三是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会,统一群众思想,由群众表决是否对村集体的“三资”实行委托代理;四是召开培训会,对村干部和工作专班进行业务培训,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五是发放公开信,张贴宣传标语,宣传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
作的好处、有关政策和工作程序,让广大群众知晓政策,积极参与和支持开展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二)强化工作措施,促进“三资”管理规范化 各地为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操作程序,确保了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1、建好中心。依托原有的乡镇会计代理服务中心,组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与各行政村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代理财务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核算、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和农村集体“三资”产权交易的相关服务工作。代理服务中心根据各村的业务量配备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实行专业化管理。经过规范化的建设,代理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机构、场所、人员、经费“四到位”。全市乡镇代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达364人,均取得《会计证》。
2、清查建档。清产核资是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中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各县市区及乡镇工作专班,严把 “四关”,对各村“三资”进行了认真清理:一是清查登记关。按照清产核资统计表要求,对集体的每一项资产分门别类做好登记,确保不漏不错;二是群众参与关。在清理过程中,充分吸纳村民代表参加,资产评估和重估多方听取群众意见,体现了阳光操作,杜绝了闭门造车现象;三是公示公开
关。每个村在清查登记结束后,都在本村醒目的地方将清产核资情况进行上墙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记录,并做好解释和整改工作,让群众满意。四是审核建档关。对公示无异议的农村集体“三资”分别设置台账一式二份,村和代理服务中心各一份。村集体所有的“三资”由乡镇政府统一颁发印有县市区政府印鉴的所有权证和处分权证。通过清查建档,确保了资金回“笼”、资产入账、资源上册,做到了账实、账账、账表、账证、证证“五相符”。
3、规范管理。为规范管理,各地将全面清查登记后的农村集体“三资”纳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一监管,并逐步实现电算化。实行“五个统一”规范化管理要求:一是统一设置账户。将各村在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一律取消,由代理服务中心统一在金融机构开设“村级资金核算专户”,实行“单一账户管理,分村设账核算”。二是统一使用票据。统一印制“村级收入专用票据”和“村级往来资金结算票据”。三是统一代理流程。每村设一名报账员,负责向代理服务中心报账、业务联系、村务公开及日常财务收支工作。每笔村级财务发生时,经办人必须取得有效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交民主理财小组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并签署意见,再经村党组织、村委会负责人审批联签后,由报账员报代理服务中心审计后入账。对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准入帐。四是统一议事程序。“三资”日
常管理统一纳入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内容,在开发、出租、出售、使用资产和资源或“三资”产权主体和数量发生变动时,先由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共同讨论提出意见,按“四议两公开”(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方案公开、结果公布)程序民主决策后,报代理服务中心备案并履行有关手续。五是统一招投标管理。对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和工程建设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制度。履行民主决策程序,严格审核监管,组织公开招投标。
4、完善制度。按照《关于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的实施意见》(宜纪发[2009]11号)文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规范了资金管理制度、健全了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了资源管理制度等共13管理制度,促进了农村集体“三资”代理和监管规范化。同时,制定了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确保代理服务工作科学、规范、有序进行。
(三)创新监督手段,提升“三资”管理绩效 各地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监督手段,加大监督力度,扩大监督层面,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1、督导检查。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中,市、县两级都认真开展了检查和督办。市农村集体“三
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多次组织检查组和督导组,进行检查督办,下发督查通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明确工作要求。
2、民主监督。一是财务公开。统一规定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形式,将农村集体“三资”运营情况和各项财务收支进行公开,接受全体村民监督。做到常规事项定期公开、急重事项即时公开、群众点题事项随时公开。二是民主理财。各村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主理财小组,积极参与村级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村级经济合同签订、村级支出、财务公开等事项,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行监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三是民主决策。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方案和重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事项,按“四议两公开”程序实行民主决策,严格审核。全市村级财务公开率和民主理财率达100%。
3、综合监管。把农经审计、查处违规违纪案件等行业监管、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监管融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过程,确保监督规范化、科学化、立体化。
三、初步成效
两年来,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在上下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规范化管理、阳光下运行、多元化监督等措施,基本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全覆盖,达到了“五化”要求,即:工作程
序化、制度规范化、监督公开化、交易市场化、服务一体化。截止到10月底,全市10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1401个村的农村集体“三资”全部纳入服务中心实行委托代管。通过清产核资清理债权115954.19万元,清理债务141623.26万元,清理资产2029515.31万元,新增资产1662139.13万元。资产资源处置发包和项目建设开展招投标共986宗,标的额13161.02万元。从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一年来的运行实践来看,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规范了管理行为,推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行农村集体“三资”代理代理服务后,既规范了村干部的从政行为,又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有效地控制了村级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杜绝了公款私存、白条抵账、支出无度和集体资产跑、冒、滴、漏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从源头上遏制了基层腐败现象的发生,推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也强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后,使村集体的经济活动,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更加严格,更加透明。透明度的提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干群之间的对立抵触情绪,干群之间更加团结,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盘活了集体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为盘活集体资产,各地通过清产核资和处置资产来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一是清产核资。通过对村集体资产摸底、登记、评估,明确了村集体资产的分布、存量、结构及效益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防止村集体资产被闲置、流失和侵占。二是处置资产。按照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办法的规定,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将集体土地、山林、茶园、果园等资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四、经验体会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谋划,有力推进。我市将此项工作作为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的重要工作来抓,说明了领导的重视和工作的重要。我市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任何工作离开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寸步难行,没有强大的领导阵容,也难以推开工作局面。此次试点工作,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坚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切实提高了组织协调力度,这是一条非常成功的经验。同时,市纪委联合多部门多下发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和原则,提出工作措施和要求,要求各地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从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和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入手,有组织、有步骤地全面铺开。
(二)群众参与是前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经济管理,涉及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清产核资”、“民主理财”、“四议两公开”等贯穿于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之中,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基层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仅以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为例,此项工作刚开始,就存在少数村干部惧怕清理出问题,不愿搞清理;少数农民群众认为清理起不到多大作用,不想参与清理;少数乡镇干部认为目前农村财务会计代理制比较规范,不需要清理等认识误区。针对这种情况,各级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利用报刊、电视、发放宣传单、走村入户等形式,宣讲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参与热情提高,形成了和谐的清理工作环境。由于基层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为全面清查和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底数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群众基础。
(三)规范管理是保障。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但实行委托代理之后,能否管好,能否让农民群众满意,这是一个考验。为此,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用制度来约束行政行为,从而保证了工作的高质量,管理的高效益。
(四)监督检查是保证。监督检查是防范问题、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纠正问题的关键措施。从办试点开始到全面铺开,各县、乡(镇)两级纪委、经管、财政部门就始终坚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督办,每完成一步都进行检查验收,一步不走完,不能进入下一个程序。全部工作完成后,统一组织检查验收,从而保证了工作质量。
虽然我市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这项制度实施时间还不长,还存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不落实、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村级债务包袱沉重等问题,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今后,我们将借鉴先进经验,取长补短, 巩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成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努力把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做得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湖北省公安县狮子口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调查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开展以来,狮子口镇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实行村帐代管、招投标委托、集体资产资源监管等三项制度为抓手,有效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基层廉政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推行“村帐代管”制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行为。“村帐代管”是在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代理各村账务。主要是“三统一”、“三监管”。“三统一”:一是统一银行账户。服务中心在银行开设一个账户,在签订委托代管协议的基础上,按照“集中管理,分村核算”的原则,各村在与服务中心办理财务移交后,对转移支付、财政补助资金、资产资源处置变现收入等所有村级资金,全部存入专户,由服务中心以村为单位分户记账核算。二是统一支出审核把关。对村实行备付金制度,备付金额根据村级规模大小、可用资金等情况,由服务中心核定。各村日常小额开支从备付金中列支,备付金列支用完的,可凭开支据,另行增加。对村级较大开支事项,须经村委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同意,并填报“大额备付金领取申请表”,报乡镇分管负责人审批,服务中心审核后,再行办理拨付手续。村级支出要过四关:负责人审批关,村干部会审关,民主理财小组唱票评据关,服务中心专管人员审核关。三是统一由服务中心代理记账。服务中心会计人员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进行记账,并负责原始凭证整理、报表上报、下传和资料归档。“三监管”:一是村级收入监管。对村级收入实行统一的专用票据,实行票据领用登记、核对、核销制度,村级收入必须按时存入专户;服务中心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防止坐收坐支和资金体外循环。二是预算监管。服务中心年初按照财务制度,编制各村年内预算,村内的开支必须严格按预算执行,超预算开支的,村级预
先实行书面报告,并经乡镇分管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服务中心方可列支;服务中心对预算执行情况提供年度报告。三是债务监管。服务中心对村级债务实行严格监督,禁止村级举债办事。
(二)推行“镇村招投标委托制度”,规范农村招投标市场。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安排专门的招投标工作人员,各村招投标事务全部在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平台办理,村级不允许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农村集体资产的处置以及资源的租赁、发包与拍卖等,统一在“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平台操作下进行。具体办理程序为十个步骤:一是由村民代表拟定方案,并形成决议;二是办理招投标事宜;三是申报审批;四是发布公告和信息;五是资产评估;六是接待报名;七是现场交易;八是办理手续和签订合同;九是公示结果;十是资料归档。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把“四关”:一是把好民主观。对纳入服务中心运作的项目,看是否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符合民意。二是把好标的评估关。村级要成立资产评估预算小组,对资产评估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评估不准确,要求专业机构评估的,由村向镇服务中心报告,由服务中心聘请有资质的评估单位进行评估,村评估小组成员参加,确保工程项目预算评审和资产资源价值评估结果准确。三是把好信息公告关。对纳入服务中心运作的项目,在镇村公开栏进行公告公示,对涉及村组的要公示到组,对涉及原承包主或者原租赁主的,由服务中心将书面通知送达到户,尽量做好交易事前工作,防止和避免不利于交易的事件发生。四是把好现场运作关。竞标和招标活动参照《招投标法》和《拍卖法》的规则,原则上在乡镇设置的固
定场所进行,必要时到村交易。“三资”办负责人主持招投标会议,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村民代表全程参加。
(三)推行“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规范集体产权管理。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服务中心的重要职责和监管目标。推行“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有利于解决过去集体资产资源挪用占用、闲置浪费、产权不明的问题。首先是开展财产清查。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会同村资产清查小组开展清查登记,在登记的基础上,实行“五账二簿”管理。“五簿”即建立五本台账:固定资产台账,债权债务往来台账,家庭承包方式土地登记台账,资产资源其他方式承包登记台账,土地流转登记台账。“二簿”即农户年度结算登记簿,经济合同及相关合同登记簿。在全面开展财产清查的基础上,服务中心把清理登记后的资产资源总额,与财务管理的资产资源数据对口,需要调整的找出原因,调整时由村清查小组书面说明情况。财产清查统一后,服务中心每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帐实相符,帐帐相符。对村级资产资源的处置,服务中心严格把关,未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擅自处置的,要求迅速纠正,对违纪违法的,交由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查处。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保证了农村集体资金运行安全。该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年度代管资金近千万元,实现的收入资金全部存入专户。资金管
理实行印件分离,现金支票运作,支付款项实行审核审批制,并定期盘点和核对银行帐户,有效保障了资金运行平稳、安全。
(二)提升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效益。该镇通过对资产的清理清查,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对村级资产实行效益化监管,半年内,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处置农村闲置资产50万元,增加效益10万余元。该镇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租赁、拍卖和发包,均在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办理,并采取竟拍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发包、租赁和拍卖。半年内,集体资源效益处置收入30万元,增值10余万元。村级资产资源效益的增加,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稳定和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三资”管理在法律上存在一定争议。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代理和监管农村集体“三资”后,削弱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处置的权利,虽然在效果上明显表现为利大于弊,但法律依据不足。二是村民法律意识差,增加了“三资”管理执行难度。主要表现为:家庭承包、土地确权执行难到位;集体资源承包到期后再行发包,难以按时执行;农村经济合同由于普遍额小面广,履约执行难度较大。三是乡镇“三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二)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对乡镇“三资”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主要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如《招投标法》、《拍卖法》等。二是规范和统一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相关的文本,保证“三资”管理规范运作。三是加强对农村干部、农民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教育,为“三资”管理创造良好的运作条件。
二、农村财务管理上的创新探索与具体做法
(一)建立机构,健全组织。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农村财务管理的特点,街道构建了农村财务管理的三层监督机制:第一层面是健全各村民主理财小组。规定了民主理财监督小组一般由3至5人组成,组成人员必须懂农村财务,在群众中具有威信、办事公道、热心为民的人士,并有权对村级财务进行全过程监督,街道有关部门每年不定期的对民主理财小组组长进行业务培训;第二层面是以片为单位建立了财务网络小组,定期开展各项活动。活动中,各村财会人员对各村的帐户相互检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各抒己见。这一做法得到了村干部和民主理财小组的认可,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第三层面是成立由纪委、农经、社会事务、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检查督导小组,实施一年不少于四次的日常内部监督和审计结果的督办制度,确保村级民主及财务管理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同时街道办事处主任代表街道与各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了甬江街道农村财务管理责任状,明确了村级财务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建立制度,完善内容。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针对本地实际,建立了各项村级民主建设和财务管理制度,并强化措施确保落实。到目前,各股份经济合作社都建立了重大事项股东代表会议表决制、股东代表联户制度、党员股东代表接待室制度、“三权前置、一权独立”的民主决策制度等各项基层民主制度和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大额现金使用日报制度、财务开支审批、现金存款管理、财产物资管理、合同管理、印章保管及使用、票据领用管理、财务档案管理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还对非生产性开支实行“定额”制度,明确通讯费、报刊征订费等开支标准。建立村级民主管理、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农村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街道成立村级民主财务管理检查监督小组,负责日常的检查和监督,对在日常工作检查中违反村级民主管理、财务管理行为的,在规定时间内整改不及时或不到位的,直接与村干部的年度考核结果与工作报酬相挂钩,在规定时间内仍不整改的,由街道纪工委下发督办通知书,按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进行问责处理。
(三)强化民主,实行公开。村务财务二公开制度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针对村民提出的有关财务公开表式设计过于专业,群众看不懂等问题,街道对二公开工作提出了提高透明度的要求,具体途径:一是不断创新公开方法。甬江街道在外漕村制作了十米公开栏,对所有集体固定资产厂房出租的情况、收取租费的进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公开监督,彻底解决村民群众看不懂、看不清、看不明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街道推出了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记录簿制度,明确规定了10个事项为重大决策事项,要求各村在决定上述事项时,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查和决策程序,在记录簿记录程序运作过程,并在二公开时把民主记录簿内容向村民群众公布。
农村三资监管 篇5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诱发农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以来,小悟乡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服务经济为目的,全面清理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加强农村集体“三资”代理监管,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村级财务混乱、经济合同不规范、集体资产变相流失等现象,有力的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促进我乡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班
为确保农村“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专门成立了小悟乡农村“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乡长朱新桥同志任组长,副组长由纪委书记蔡生元、组织委员张珏、副乡级干部汪金东等同志担任,从乡三大办、纪委、财经所、国土所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加强对全乡村级“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指导服务和督办。各村相应建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组,负责村组“三资”的清查、登记、申报和建档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4月下旬,乡政府专门召开由乡“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动员会,常务副乡长、领导小组组长朱新桥同志就开展村级“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基本要求作了主题动员报告,乡纪委书记、副组长蔡生元同志就开展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和工作纪律作了强调。乡财经所所长周国柱同志采取以会
代训的方式对开展“三资”清理工作的清理内容、清理方法、步骤作了培训。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乡各村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乡政府、各村利用标语、横幅、电视、公开栏等多种方式宣传“三资”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真正做到此项工作家喻户晓。
三、摸清家底,建立台帐
在县农村“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乡纪委牵头、财经所积极组织实施、各村委会全程配合,通过“查、访、测、示”四步法,认真做好农村“三资”清查工作。“查”即对照资产资源管理档案、现金往来明细账和资源发包合同进行清查,做到见物就点、是账就清。先由各村通过自查,认真填写《“三资”情况登记表》,经村民理财小组核实并报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上所乡财经所。然后由乡“农村三资清理和监和代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各村上报的“三资”自查登记情况进行核查。做到帐帐、帐表、帐实、帐证、证证“五相符”。“访”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座谈,倾听群众意见,对村(组)集体资产、资源进行评估评价,上报乡财经所备案入帐。“测”即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民主理财小组深入实地丈量、评估资产状况,确保将资产、资源查准核实。“示”即把清理政策及清理结果及时公开,请群众监督评价。对各村(组)集体“三资”清理公示结果有异议的一律要求各村重新登记。摸清“三资”底数后,分村设置资金、资产、资源台帐,为规范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台帐一式二份,由乡财经所、村各执一份。通过清产核资,摸清了村级家底,全乡共清理村(组)集体资金 16.92万元,集体资产1723.7万元,清理各类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合同 27 份, 依法修订和废止合同 1份。
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一是完善农村财务双代理制度。全乡23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财务双代理,全部实行电算化管理,使村级财务管理沿规范化轨道运行。乡财经所为各村统一建立“三资”专帐,包括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固定资产和资源登记簿,各村不再另设帐户。村级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不断加强村级收入、支出管理,严禁收入不入帐、严禁坐收坐支、严禁公款私存私放、严禁“白条入帐”,做到“一条沟”放水,有效防止了截留挪用集体资金现象。加强票据管理,票据实行代理服务中心集中管理,村级所发生收入到代理服务中心缴入专户,由代理服务中心开出正式票据。二是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凡新发生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如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发生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时,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实行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使之增值保值,增加村集体收入来源。三是实行集体资产资源年审制度。乡财经所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动态监管,每年对所代理的村级资产资源使用情况全面清理一次,防止资产资源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五、强化监督,全程监控
一是继续推行村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如四方村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一月公布一次,资源、资产处置情况全过程公开,重大情况随时公开,确保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二是加大村级纪检活动小组督查力度。村级纪检活动小组拥有村级“三资”监督权,乡纪委明确将“三资”监督作为纪检小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负责收集村干部的勤政廉政情况并上报乡纪委,对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程监督。三是切实加强审计监督。乡财经所切实组织好对各村集体财务的
审计监督工作。坚持和完善农村日常财务的定期审计,每年对村级财务进行抽查审计。
六、加强措施做到四个到位。
在“三资”清查过程中,一是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乡党委、政府多次研究和部署“三资”清查工作,把“三资”清理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举措,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有步骤地扎实开展工作。二是做到组织到位。在组织上,主要领导亲自抓,纪委书记协调抓,财政所靠前抓,村两委具体抓;在指导上,不仅建立了驻村干部联系村指导责任制,一套班子管到底,分管领导带领工作人员还到各村巡回宣传政策。三是做到时间到位。把8月份作为突击月,列出清查时间安排表,规定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验收、完善、建章立制的具体时间要求。四是做到程序到位。规定不仅“六个程序”不能少,还要确保程序的质量,做到规定的动作要到位,自选的动作要创新,七、分析原因,查找不足。
目前根据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会议具体要求,我乡召开了全乡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工作会议,全乡回顾总结了前段时间工作开展情况,并根据全县统一要求,全省统一解答口径,认真分析了各村的实施进度和工作开展情况,乡业务指导组对各村上报清查表进行了严格的审查,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少数村土地闲置率高;厂房租金低、时间长、运营效率低,二是少数村村务公开不到位,三是存在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四是资产、资源承包金不到位。下一步将开展村与村之间互审工作,进一步做好查遗补漏,力争准确无误,真正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动作更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使我乡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八、查违肃纪,保障运行
严肃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着重查处以权谋私、私
分、挪用、侵吞涉农的各项补贴补助的案件,严肃查处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违纪案件。今年7月,为加强村级“三资”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乡纪委对我乡七里村党支部书记黄某在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源发包程序不严格等方面的问题立案查处,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建议乡党委给予其免去村党支部书记的组织处理。通过查处案件,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受到了教育,自觉做到遵纪守法,为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小悟乡农村“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
农村三资监管 篇6
工作实施细则
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称“三资”)管理,防止资产资源流失,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全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扎实推进我镇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的理念、创新的举措、科学的手段,全面摸清农村“三资”现状,推进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好、用好、经营好,实现保值增值,为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致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村(社区)、组集体资金财务清理,核实认定村集体债权债务,规范账证、资金管理;全面清理登记村集体资源、资产情况,界定产权、评估资产,规范村集体各类承包、租凭、出让行为,清收各类拖欠村集体的承包金,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监督民主、管理科学的农村集体“三资”管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三资”监督和账务代理工作新机制,保证农村“三资”存量科学使用、保值增值,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清理监管范围
本次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范围包括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涵盖村(社区)委员会、村民小组两级的全部资金、资产、资源。按照国家统一口径和标准计量,村(组)集体所有的资金、资源、资产具体包括:
1、依法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林地、荒山、滩涂、水面等。
2、依法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现金、存款及有价证券。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臵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金、社会捐助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
3、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或以资金、劳务投入形成的水利、电力、交通等生产性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通讯、福利等公益性设施。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办的企业及其收益形成的资产。
6、在国内联营、股份、股份合作和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兼并、有偿转让的企业中,集体经济组织按章程、协议(合同)应有的资产份额。
7、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捐赠、资助等形成的资产。
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办的企业享受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及按国有和地方的规定年限提取的生产性积累资金形成的资产及增值部分。
9、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
10、依法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其他“三资”。四、三资清理监管工作领导机制及职责
我镇成立以镇委副书记伍泽锋为组长,镇人大副主席郑志俭为常务副组长,纪委书记梁承辉,组织委员、党政办主任冯剑飞为副组长,纪委和组织、农业、民政、国土资源、林业、财政、城建、水利、派出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全镇农村“三资”清理及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镇农村“三资”清理办)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认真履行职责,立足部门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对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镇纪委牵头协调开展“三资”清理工作,把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与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协调有 关部门出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监管的意见,会同民政部门全面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完善村(社区)集体监督机制。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两委”成员的监督和教育,督促他们主动配合开展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并针对目前我县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会同纪委、民政部门推进村(社区)集体重大组织建设。农业部门要把农村“三资”清理监管与推进农村集体财务资产规范化管理结合起来,切实担负起主管部门职责,收集汇编有关农村“三资”管理的法律法规,设计制定“三资”清查登记和统计表格,做好业务培训和政策解析,指导各村、组完善农村“三资”台账和规章制度,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和城建部门提出建立农村集体产权、资源委托代理交易的实施意见,加强对集体资产、资源处理,土地出租流转和集体建设工作发包等工作的监管,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社区)村(财)务公开制度,大力开展村(社区)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工作,指导全县各行政村(社区)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国土、林业部门要将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与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林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做好农村土地、林权等资源的权属界定和审核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三资”清理监管中的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城建部门做好村 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的评估,会同纪委、农业部门加强集体建设工程发包等工作的监管。水利部门对农村山塘、水利等设施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审核认定。派出所落实好农村维稳,对干扰和阻扰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行为予以查处。镇党委、政府履行对所辖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管责任,及时了解掌握各村(社区)清产核资工作进度,看底数是否澄清,是否存在隐瞒、坐支、挪用、私分集体收入;村集体投资项目招标和资产、资源处臵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是否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要详细检查各村的资金、资产、资源清理情况,台账建立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处理、加以解决。各驻村领导、驻村组长要加强所挂的村的“三资”管理工作督促指导确保“三资”管理顺利进行。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是“三资”管理的主体,对“三资”管理负全面责任,要做好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产权变动、注销登记等工作,及时收缴各项资产、资源收益,包括资产有偿使用费、租金、承包金、变卖出让收入、投资分红等。
五、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实施步骤
全镇农村“三资”专项清理工作从2012年4月中旬开始启动至2012年11月30日结束,分四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结束后的10天内,镇清理办要将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下一步工作安排综合上报县农村“三 资”清理办。
(一)组织发动(2012年4月20日)
1、制定方案。镇制定了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各村(社区)和“三资”清理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具体步骤实施清理工作。
2、开展培训。镇组织对专项清理的工作人员、镇驻村领导、村组干部、村纪检监察小组成员、村民主理财小组骨干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政策要求、组织纪律、清理口径、工作流程、填表填报程序和要求、其他事项;要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大家熟练掌握政策、任务、方法以及纪律责任和操作程序。
3、舆论宣传。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专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政策,营造清理工作的浓厚氛围,把政策和方法教给群众,统一思想,消除顾虑,切实做好动员部署工作。
(二)全面清理(2012年4月21日-7月31日)
上半年以村为单位对村、组的“三资”进行全面清理。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严格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程序进行,以村组自查为主,同时组织清理。对村集体“三资”管理 混乱的村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镇组织人员清理。
1、清理。各村成立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 人、村会计、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纪检监察小组成员、廉政监督员、党员推荐的党员代表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参加的7-9人清理小组(人口5千人以下村7人,人口5千人以上村9人),清理小组成员中非村干人数不少于50%。农村“三资”清理要逐笔逐项进行,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登记清理的资产和村会计账为基础,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村“三资”形成的过程,从有利于管理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农村“三资”所有权进行界定。要严格区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或其他性质的农村合作组织的资产关系,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不流失,不被其他农村组织侵吞、挪用。要坚持账内帐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以物对账,以账对物,全面清点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查清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对资源的清理,要采取实地勘测丈量的方式,查明实际数量及权属。在清理过程中,镇农村“三资”清理办要派相关人员到村(组)指导督查。
2、登记。5月10日前完成各村(组)的自查登记。在农村“三资”清理过程中,按照市统一制定的《肇庆市农村“三资”清查情况登记表》,清理一项登记一项。资产、资源的登记要按照类别详细登记其名称、数量及使用情况。登记内容要全面,实事要清楚,数字要准确,做到不遗不漏。
3、核实。对已清理登记的农村“三资”,6月10日前由 村民主理财小组、各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核实小组进一步逐项逐笔进行核实。重点对“三资”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臵与管理等情况进行核实和查漏补缺。经过核实后的“三资”,要做到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农业、国土资源、林业、水务等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组织工作组到各村(社区)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农村“三资”的确权依法依规。
4、公示。对初步核实的农村“三资”,由清理小组负责逐项逐笔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集中的地方进行公示,或通过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农民群众和有关当事人征求意见。公示期不得少于10天。公示期间,村里要安排清理核实人员,接待村民群众的咨询和反映,做好记录和解释工作。凡在公示期间,农民群众对“三资”清理情况有异议的,都要认真核查,直至农民群众认可。对核查不清或有权属争议的“三资”,不得进入确认程序,列为“待处理问题”,逐项填入《肇庆市农村“三资”清查情况登记表——未确权资产、资源》,统一上报镇“三资”清理监管机构协调处理,并报送有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确权后再进入确认程序。
5、确认。公示期满后,7月10日前按照有关规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农村“三资”清理结果进行确认。
6、上报。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的“三资” 清理结果,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分别签字后上报镇农村“三资”清理监管机构审核,再经镇人民政府核定同意后,填写《肇庆市农村“三资”清楚情况汇总表》,于2012年7月31日前上报县农村“三资”清理办。
对村自查出的问题,以自我纠正、自我规范为主,检查“自查自拔出来的问题从宽处理,举报抽查出来的问题从严处理”的原则,复杂问题要及时报镇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并将处理结果报县农村“三资”清理办备案;重大问题县清理领导小组要及时解决向市农村“三资”清理报报告。对清理检查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整改落实到位。
(三)建章立制(2012年8月1日-8月31日)
1、建立台账。在清理的基础上,镇农办和镇财政所对村所报资料进行审核,确认“三资”所有权,全面建立管理台账,做到家底清楚、台账健全、手续完备、产权清晰。要与原村级账务进行核对,对未入账的资产按现有价值进行重新登记入账,确保账账、账实、账证、账表、证证“五相符”,同时设臵资金、资源、资产登记簿,建立电算化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各村(社区)要按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债权债务等类别进行登记造册,明确产权,建立台账,并及时记录增减变动情况。资金台账内容主要包括:流动资金、长期投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 益等;资产台账内容主要包括:资产名称、类别、数量、单位、单价、购臵时间、原值、折旧、净值等;资源台账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产、资源,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个人)名称,承包、租赁用途,承包、租赁费以及期限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要重点记录。台账一式三份,村(社区)、组及镇农办各一份,今后各村(社区)、组“三资”的增减变动情况,严格按程序报批,由村(社区)、组报账员调整台账后,及时到镇农办变更调整,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建章立制。要根据《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和办法,依托镇农办和镇财政所,全面强化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构建规范有序、经营高效、监督到位的“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切实加强农村财务收支、预算决算和资产清查、登记、评估和经营,资源承包、出让和开发利用的公开协商、公开竞价、招标投标等制度建设;加强账务和经济合同管理,在不改变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村(社区)账委托代理制度,实现统一银行账户,统一支出审核把关,统一代理记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必须签订书面协议,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办法>的通知》(宁办发 [2009]9号)和《广宁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资产管理实施方案》(宁府办[2009]35号)执行,严格归档管理;推行农村经济合同电子化管理和预警机制,对合同履行情况实行动态监管;加大公开力度,各行政村在今年内将“三资”台账在市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和村务公开栏公开,并及时更新;健全监管机构,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在全县各行政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农村“三资”进行监管。完善动态监管机制,镇政府要按照《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列》要求,每年对“三资”情况进行清查核实和审计。
(四)检查验收(2012年9月1日-12月)
1、逐级验收。镇清理办要制定具体的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标准和考核验收办法,对每一阶段的工作,都要严格按照要求和目标检查考核验收。对工作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到位。对村级检查验收由镇负责,县农村“三资”清理办负责指导;对镇检查验收,由县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9月中旬镇要对各村进行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后再行验收,确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10月中旬,县农村“三资”清理办将组织对全县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进行验收。
2、形成总结。各村级自查结束后,应向镇报告自查工作书面总结;镇组织验收后,要总结本地“三资”清理监管 工作并向县清理办报告书面验收总结;同时要将开展该项工作的做法、成效、不足和意见建议形成专题工作总结以及最新的《肇庆市农村“三资”清查情况汇总表》一并报送县清理办和县纪委。
3、推行网络监管。全县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检查验收后,以县为单位,建立统一的农村“三资”信息化监管系统和交易平台,构建分级管理的监督网络,实现对“三资”管理情况的实时监控。
六、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严肃纪律,有序推进。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坚持主管领导亲自抓,墟镇各相关部门、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农业办、财政所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具体工作。
(二)明晰思路,建章立制。开展“三资”清理、监管代理工作,要本着“重点突出,全面推进;把握政策,宽严相济;群众参入,民主监督”的工作原则,既要核清农村“三资”底数,纠正农村“三资”管理中的漏洞和问题,又要针对发现的漏洞和问题,采取有效对策,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三)坚持标准,严格考核。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对每一阶段的工作,都要严格按照要求和目标检查考核验收。对工作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到位,确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
农村三资监管 篇7
1 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1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管理, 制度先行。街道始终把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以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加大农村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 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导小组, 加强监管力度。出台了《村居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使相关村有章可循, 充实完善了街道项目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 加强对村级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指导, 制定下发了《街道机关和社区经济项目、基建工程招投标及物品采购的规定》, 并对村居物品采购事宜参照政府采购管理模式执行, 同时对于各村居单批单件的物品超过2000元, 也要报挂钩村的领导审批后才能购买。严格按照市、区及街道基建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执行, 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管理办法, 制定下发了《杏林街道财政性投融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程项目建设的规范管理。今年以来按照区相关文件精神对16 个项目进行招标, 招标金额为640 万元, 节约资金60 多万元。
1.2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 强化农村集体财会基础工作
加强社区财务的监督与管理, 落实居委会主任“一支笔”审批和审批权限管理制度, 发挥社区议事监督小组的职能, 实行限额分级审批管理, 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审议监督, 完善审批环节。
强化农村集体财务规范管理, 制定财务操作流程,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电算化和三资管理平台, 推动财务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农村集体每村指定1 名人员, 规范财务档案工作和财务公开工作。
固定资产购置按费用限额审批制度执行, 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事先报街道党政办, 由街道党政办按区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执行, 目前所辖农村集体资产处置, 按照《厦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农村集体必须使用财政、税务部门统一规定的收款收据等财务票据, 依法、合理组织资金收入;属村集体内部往来的收入报帐员应到街道领取由省农业厅规定使用的“福建省村集体收款票据”, 收款票据管理实行定期核销制度, 验旧换新;属外部来往收入的由街道财政部门统一开具财政票据, 农村集体对上级部门下拨资金及接受社会捐赠、赞助的资金收入或实物必须按实际价格或现行的市场价入账核算, 对无法取得现行参考市场价的实物应由有关业务部门进行评估后入账。
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成立领导机构, 制定工作方案, 明确政策界限, 认真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全面掌握农村集体三资, 根据各村自查的情况, 事务所、街道经管人员、各村 (居) 务监督小组成员到现场进行核实并现场拍照。完成对街道所属4 个村52 个村民小组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具体的清理, 清查资产总额, 村集体资产资源合同也登记造册、上墙公示, 并录入 “三资” 监管平台。
截止2014 年12 月31 日确认清查数: 资产总额35223.96 万元, 负债总额24812.55 万元, 所有者权益10411.41 万元。收集、登记清理专业承包合同、工程建设合同75 份, 合同金额29, 970 万元, 清出应完善合同5份/ 3.39 万元;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实并现场拍照、登记表格, 盘点核实实物办公设备、家具、仓库等固定资产768 项, 盘盈84 项 (其中可确认6 项金额574.07 万元) , 报废202 项136.32 万元。共清理登记各种资源61处共计46.9hm2。对长期未收回或冲销的应收款项进行清理登记, 通过发函询证, 查找、核对相关的合同以及原始发生的会计记录, 查清长期挂账的原因、内容, 以便通过本次清理工作确实为呆账、坏账的债权按相关程序核销, 取得相关的证据材料。清出长期挂账的债权18 笔合计85.67 万元:应付款项89 笔合计16440.03 万元 (主要是专项应付款) , 调账33 笔2, 356.73 万元, 核销13笔4.10 万元。
1.3推行农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辖区农村集体的会计账委托街道社区经济管理中心统一代理记账, 实行代理会计预留财务印鉴制度, 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和记账程序, 农村集体独立开设基本帐户, 将农村集体的财务帐册建立在街道, 各农村集体设报账员1 名, 相对稳定并持证上岗, 负责出纳和报账工作, 报账员负有审核责任, 并对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要求各农村集体送交的会计资料要合法、真实、及时、完整, 每张付款凭证均需要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注明开支用途;发生支出事项时由报帐员先报会计审核后盖预留财务印鉴, 方可到银行领取款项。
1.4完善农村集体财务民主监督
按照村改居的特点和上级要求, 结合各农村集体运作情况, 及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依法成立了农村集体议事监督小组, 由村民代表推选产生, 一般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 若干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组成, 成员5 ~ 7 名, 要求责任心强, 有业务素质, 定期召开审核会议;报账员应在每月结账后将上月的收支合法凭证上报依法成立的农村集体议事监督小组, 农村集体议事监督小组原则上每月至少集中办公1 次, 对农村集体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对合理的开支票据加盖“村议事监督小组财务审核章”, 对不合理的开支要求经办人、农村集体领导当场解释, 开支手续不齐全或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一律退回经办人。
1.5完善农村集体财务公开
确定必须公开的内容:财务收支公开、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公开、计生管理公开、土地征用款发放使用情况公开、村工程招标公开、优抚对象和款物分配情况公开、党务工作情况公开、村干部管理情况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等。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按照上级规定将公开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印发各村, 并要求社区按规范填好应公开的内容后在公开栏公布, 如将财务收支账目和出纳流水账同时上墙公开。规范公开时间。坚持财务收支账目每月定时公开, 计生、民政、基建工程建设等重大事项做到随时公开;经农村集体议事监督小组审核后, 报账员应将上月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核对无误后, 填好出纳报告单连同银行对账单及本月收支合法凭证上报街道社区经济管理中心, 代理会计人员在每月15 日前审核、记账、制作财务报表, 在月终了15 日内向农村集体提供上月的财务收支月报表;各农村集体报账员应于每月16 日到街道代理会计人员处领取上月的财务报表并在村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 接受村民监督。
1.6推动农村财务财经纪律监督, 做好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
街道纪工委和社区经济管理中心对各农村集体财务收支管理、使用情况和决算实施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离任审计, 对违反规定的, 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开展对村 (居) 2012 ~ 2014 年的村级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进行就地审计, 按照审计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1.7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试点单位内林村成立改制工作组, 确定改制的基本原则, 讨论制定《内林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实施方案》, 入户宣传、介绍《实施方案》, 并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 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实施方案》, 村民户派代表投票表决《实施方案》, 改制工作组组织实施《实施方案》。
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通过勘察、盘点固定资产, 核对、询证、查实债权、债务, 询证银行存款余额情况, 按照清产核资的要求对村集体土地进行了解核实资源使用情况, 清查村及小组农村专业承包合同情况, 经由会计师事务所对社区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 摸清村资产、资源、资金家底, 核销损失、剥离非经营性资产, 核实改制资产情况。
草拟改制方案、议事规则、股东身份认定、股东代表推荐、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公告等改制相关文件、办理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工商登记及税务登记等改制工作事宜, 召开内林股份经济合作社设立大会选举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合作社监事会成员, 内林股份经济合作社设立相关改制工作全部完成。
2 有待进一步完善不足
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认识上还不够深入, 有的认为村民自治, 上级干预太多, 有的村干部认为会计委托代理, 又预留财务印章在代理会计手中, 办事不方便, 削弱自治的权利。
有时个别村报帐不够及时, 造成有时财务公开未及时上墙。个别村工作人员思想认识问题没解决, 积极性不高;票据不规范、退回无法及时处理; “村议事监督小组”审帐不及时等。
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工作艰难。相关规定与农村实际情况不能较好结合, 如股东身份确认、股权分配、公司登记问题等等。
个别村存在的债权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时间跨度长, 如应收款项- 欠款基本无法进行询证确认, 即使发函询证也基本无回函。
3 对策和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在村居宣传实施规范管理的意义, 突出加强对村居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财经纪律制度知识的组织学习培训。推行重大开支事项公示制度, 增加透明度, 取得广大居民的信任。
加强和完善各项财务制度贯彻落实, 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得到各级的大力支持和理解, 只有加强沟通, 上下合作, 并且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督促下, 才能取得成效。
进一步完善“三资” 监管平台的建设。所有村 (居) 完成各自集体“三资”情况的全面摸底的基础上, 形成集体“三资”台帐, 造表成册在村 (居) 务公开栏公示, 报 “三资”监管中心备案, 通过法律途径等措施, 进一步落实清理后存在的历史问题,
深入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途径, 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股东身份确认、股东代表推荐、产权登记工作等, 将加强改制完成后的村的财务管理工作, 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议 篇8
摘 要 农村“三资”管理是农经工作的重心,由农村财务管理延伸到“三资”管理,在普遍建立农廉网的今天,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改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农经站;“三资”管理;农廉网平台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
1 “三资”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监管模式,规范处置行为,有效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但也有一些地方清产核资不彻底,个别地方工作进展缓慢,导致“三资”管理无从下手;有的地方工作机构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工作力量薄弱,管理乏力;有些地方会计委托代理事项不全,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缺乏有效监管,特别是建立农廉网后少数干部认为“三资”管理都在平台上操作,村财务工作被“阳光化”,放松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少数村组干部在“三资”管理方面存在违纪违法的行为。为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经历,就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2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2.1 清产核资夯实“三资”管理基础
2.1.1 全面完成清产核资
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要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成果,查缺补漏,及时更新相关情况;还未完成的要集中力量完成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村组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和管理使用状况,达到账账、账款、账物相符;通过界定所有权,把应归集体所有的“三资”全部纳入管理范围,理顺产权关系;通过建立台账,及时反映“三资”变动情况,实现农村集体“三资”动态化管理。
2.1.2 建立定期清理机制
要建立定期财务清理、资产清查、资源登记的长效工作机制,原则上一年一次,做到账账、账证、账物相符。要强化农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的管理,认真组织对各类合同进行清理,依法规范完善合同条款,加强签订履行合同的管理和监督,纠正不规范的合同行为。
2.2 健全工作机制推进管理规范
2.2.1 明确监管职责
县乡政府及农经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负有指导、服务和监督的职责;乡镇农经站具体负责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
2.2.2 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构
要依托乡镇农经站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的代理工作。已经开展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业务的机构,如果运转规范,有承担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意愿的,可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业务,代理工作要接受农经站指导。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要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署委托代理协议,按照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服务规范的要求,将农村集体“三资”全面纳入委托代理服务的内容。要以村组为单位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资产管理台账和资源管理台账,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全部资金、资产、资源统一纳入账内管理。
2.2.3 强化工作队伍建设
乡镇农经站具体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没有单独组建乡镇农经站的,受乡镇政府委托,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职能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要加挂农经站牌子,保留公章,并配好农经干部,保持农经干部的相对稳定,不再随意调换或抽调;既没有组建乡镇农经站,也没有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要尽快建立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配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职人员。
2.3 强化资产、资源管理
2.3.1 推进产权改革
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农村集体“三资”,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采取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方式,经营集体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财产性收入。
2.3.2 明晰资产界定
将集体房屋、建筑物、工具设备、公益设施、无形资产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对国家投资、社会捐赠、集体和农民筹资筹劳等多渠道筹资建设形成的产权不清的资产,按照有利于管理维护、有利于发挥效益、有利于维护稳定、有利于促进发展的原则明晰产权。国家无偿投资形成的由村级管理使用的资产,原则上界定为农村集体资产。
2.3.3 强化资源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资源登记簿,对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要按规定进行登记。二是建立健全公开招投标拍卖制度。一次性出让集体资产、资源金额超过3 000元的,实行出让前公告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招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等要由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把关,并报乡镇农经站备案,必须在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交易。三是建立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并由乡镇农经站鉴证。
2.4 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2.4.1 推进“三资”监管网络建设
要制定建设计划,落实建设资金措施,全面启动农廉网建设工作。县乡农廉网监管中心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实时查询、实时预警、实时分析、实时监管功能,创新网络公开和即时答疑、远程指导监督、网络管理等方法,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
2.4.2 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县经管站要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统一制定会计凭证、票据和账簿,统一建立财务操作流程。
2.4.3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
县乡农经站负责对农村集体财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在做好日常财务收支、预决算、收益分配等常规审计的基础上,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资产和资源、农民负担、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对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涉农财政资金进行重点审计。有取得财政资金的村、对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2.4.4 完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
凡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要决策民主,实施结果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公布“三资”运营情况,认真听取其成员对“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成员的监督。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明确监督职责,创新工作机制,实行村财务公开,村组织的财务计划、各项收支、各项资产资源以及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等内容要全面公开;征收土地补偿费、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资金等要逐项逐笔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拨付到村使用的财政资金要全程公开。
2.4.5 建立联动督查机制
纪检监察、农业、财政、审计、民政等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形成部门联动督查机制,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三资”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运行,及时发现、纠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侵占、低价承包、低价租赁及低价转让农村集体“三资”等违法违纪案件。
【农村三资监管】推荐阅读: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09-06
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和谐10-29
农村三资管理方法11-13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07-10
河南辉县市农村三资管理05-15
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总结08-10
会计委托工作成效(农村三资管理)10-25
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 (20170628)11-13
三资监管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