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典型教案(共6篇)
美术课典型教案 篇1
美术课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自我发展的典型材料
马晓伟
美术课堂是艺术的殿堂,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在课上得到美的享受。既然我们的学生有这么多的不一样,因材施教就成了我们最大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美术课堂中的因材施教可能性是很大的,我们美术教师应当共同努力,让每一朵稚嫩的花朵在艺术的殿堂里开出绚丽的小花。
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通常情况下,美术教师批改的作业本:一样的构图,类似的颜色,差不多的内容、图形,最后四四方方打个框,外行人眼中是一幅幅线条清晰,颜色分明,工工整整的画面,明白人眼中便是一个模板下的印刷品。这便是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下的成果。教师在有限时间内面向大量学生传授技巧知识,学生机械被动接受,个性难以得到发挥,能力得不到发展,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素质、新课程教学相去甚远„„因此只有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新世纪的素质教育才能迈向更高的有特色的台阶。
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即遵循整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始终把学生对美术的整体理解置于首位,始终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因子,提供选择。“分层教学”主要体现三层含义:1.创作分层。学生在课堂创作中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以及对审美客体的理解,选择归属于自己层面的创作内容和创作程度,以满足自己强烈的创作欲,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2.结构分层。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原则,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的由浅入深、由易到繁,由旧到新的特点,课堂结构分层深入,有利于学生对审美客体的感悟、表现。3.评价分层。对于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创作表现能力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课堂作业,采取分层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审美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案例:“我的新同学”
提示:在“我的新同学”一课中,要求掌握人物脸形特征、表情特征,并能完成一幅自画像作品。
开始,我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相片,让学生从相片上的人物中分别选出□形、△形、○形脸的人物形象,从而认识脸形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我又请几位学生上台,让下面的同学说出他们的脸形特征,并仔细观察他们的不同之处,从外在的五官到内在的性格特征。并让他们分别作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得出人物的表情特征。作业要求:我的新同学(现在的同学或以前的同学)。还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在画面以外,写出自己的兴趣、理想、爱好、性格等,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个性。这一课,我就是利用孩子们的相片表现自己。这样以文字与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对学生来说还是头一回,他们对未来的“我”有许多的幻想,他们都把自己当成了名人,从人物形象到画面设计,从自我介绍到版面的包装都充满了丰富的个性色彩,同学们高兴极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录象、图片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拉近学生与戏剧的距离。使美术课与其他学科得以交融,延伸。素材选择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轻松参与。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教师创设了多个情境,从猜——赏——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后,由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作业效果来看,取得了教好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氛围。整堂课,全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美术课典型教案 篇2
关键词:唐代,工艺美术,美学研究
一、唐三彩—— 唐代工艺美术的奇葩
唐三彩生产于1300年前的唐朝,用褐色、碧绿色、白色、黑色以及蓝色等色彩混合制作出来的陶瓷再加上上面装饰着色彩鲜艳的饰物是极为豪华的道器,便是唐三彩。
唐三彩一般是为装饰填墓而制作的,其中一些唐三彩的器物全身几乎都是用玻璃色泽的彩釉涂盖,正是这种釉彩, 才能使千年不变的器物保留了它本身的优美姿态。用彩釉制作出多姿多彩的外形正是唐代技工们所常用的工艺手法,唐三彩产生于唐朝最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在中国古代千年前便炫耀于世的瓷器。
唐三彩,作为中国陶瓷史上开创的一个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工艺美术品,它成熟于唐代,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汉代就已经烧制成绿色,褐色,黄色,单色釉陶器和瓷器, 后期也使用两种釉放在同一对象上。北朝时期,虽然也有黄绿色的陶瓷釉,其颜色上釉和制作方法已接近了用三个颜色制作工艺,但它只能被视为唐三彩工艺的萌芽时期,它不属于艺术。唐代的多色釉,已成功地在同一件器皿上达到应用, 为后期金银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三彩作为唐代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唐代的金属工艺
唐代的金属工艺制品以金银器和铜镜的艺术成就最高。 由于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金属工艺成为唐代突出的手工艺,装饰精美,富丽堂皇。 唐代金银器的主要品种有炉、 壶、碗、盘、杯等器皿。造型优美,富于变化。纹饰生动, 鲜花异兽布满于闪闪发光的珍珠地(又称鱼子纹)上,绚烂富丽,光彩夺目。
唐镜作为唐代金银器的艺术工艺典范,发展来源于西域文化,是中国古代铜镜制造的鼎盛时期,唐镜继承了汉魏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吸收了边疆民族的艺术成就,对波斯文化与印度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其融汇一体,在构图上体现出更加精细,更加美观的新视觉审美的高峰。其中大多数的唐镜上装饰着突出西域文化的特色装饰物,比如说葡萄,在唐镜上是多见的,原因是当时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的引进,葡萄的外形就镶刻在了唐镜艺术之中。唐镜是中国古代铜镜艺术发展的顶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瓷器已取代青铜器,所以青铜技术都集中到了铜镜上。此外唐镜还作为当时人们之间社交的礼品,广泛地应用于集市之间。皇帝的千秋节日“群臣皆献宝镜”,以示祝颂。
唐代金银器是唐代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唐代艺术的代表之作,唐代是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期,大量外来器物的输入, 有力地促进了金银器的发展,外来纹饰渐渐融入了金银器的传统纹饰之中,形成了纹样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风格,当然,制作技艺也极其复杂,精细。在器物成型方面, 除了铸造的以外,唐代多使用锤击成型法。这种外来技法也使我国金银器制造工艺发展到了新的水平。华美富丽的唐代金银器,也是历朝历代无法比拟的,它充分地体现了大唐盛世的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
三、唐代工艺技术与美术的统一
唐代,深深的烙上了它独有的金属工艺品时代特征,在唐代之前,尽管黄金和白银在生产的过程也以同样的方式被使用后,在当时并没有使用得如此淋漓尽致。因为在唐代皇室家庭里,认为黄金和白银的使用可以使人长寿,于是把金银器神化,所以在唐代时期无论达官贵人或皇室家族的成员,谁能有金银器皿,就代表了相应的地位等级。
作为技术成熟的一个时代,它的基础是原材料加工技术的成熟,而到了唐代,各种冶炼方法的成熟和发展为当时提供了物质基础,也让唐代金银工艺达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 在高度统一的唐代金银技术与艺术里,其精湛的技术和工艺美术理念达到了高度和谐的状态。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它的价值代表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结合,造就了统一的实践形式和审美形式。
谈高中美术课教案的撰写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师;教案;撰写方法;教学实践;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34-01
作者简介:邢红莲(1974.9-),女,辽宁朝阳人,1997年毕业于渤海大学,长期工作于辽宁省喀左县第四高级中学艺术组。
普通高中美术课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高中美术课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普通的高中美术课程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已经具有明显的技术倾向。当前视觉文化教育的思想广为流行,对形象的观察,解读和阐释成了一种基本的特征,所以在撰稿教案时应多注意这方面的研究,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美术教学似乎成了“看图识义”。所以在撰写教案时要求教案注重人文性和技术性平衡起来,更好地实现普通高中美术课的价值和功能。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写好教案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障,它直接关系到课的成功与失败。写好美术教案是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因为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对所教课程进行系统的理论的分析,也是教师对教学时间、顺序的先期安排。是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在,学校中的美术教师大部分从专科学校的美术专业毕业,专业功底比较扎实,但是教案的撰写能力较弱,教案的书写也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写好教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在一些学校,音、体、美被列为副课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学校对于美术教学未给予足够重视的状况也是客观存在的,种种原因导致了许多美术教师产生了反正美术也不是正课的心理,在这样的心态下又如何能搞好美术教学呢?教案的书写必然采用了应付的态度,导致教案质量的低下。所以,写好美术教案的首要之诀就是端正态度,我们应看到;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正日益上升,搞好美术教学工作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不容推卸的职责。
其次,写教案前要进行详尽地教材分析。如何划分课业类别、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如何找出教学重点以及如何解决教学难点等等。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教师书写教案的时候就有脉可循,这也是提高教案书写水平的关键。
第三,教案的书写格式一定要规范、条理要清晰、字迹要工整,这对于教师加深对所授课程的理解和同事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互相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难重点、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条目是必不可少的。
教案中教学过程这一章节的书写要详细,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准确合理,最好能详细标明每一小节所需的时间,这样,在授课时对于整体时间的把握将会更为得心应手。教案有简案和详案之分,作为年轻教师来说,教案书写最好以详案为主。讲授新课这一章节是整篇教案的精髓所在,一定要详细交待清楚,这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极为有益的。有鉴于此,本人就如何写好美术教案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与多样性和选择性
不能用统一观来塑造学生,要非常强调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符合人性特征,所以在写教案时不能片面地解决一个问题,要想到课堂上会出现的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使问题与解决多元化。
2 以多样性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很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作为教师应写好每一门课的教案落实常规,增强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 知识点的选择
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强调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具有恒久价值,相对稳定的知识;在尊重多元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地域,民族与文化的共同知识和价值,以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
4 教案撰写内容的使用上要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图像或文字引导学生从文化,社会等视角认识美术,了解与生活、文化、社会、自然、民族等的联系,并于其中理解美术,音乐的价值,乘载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以方法作为重要手段,文化知识作为铺垫来进行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的不同。
5 写完每一篇教案,上完每一节课都应反复研究每一节课的完美与不足,进行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然后把教案里存在的不足改正过来,争取更完美。所以要写教学反思
5.1 反思教案的编写:关于教案的编写,是按照教学程序进行的,而且借鉴的教学书上实施建议,再写点自己的想法融合而成的。我只想我写得认真点,可就总感觉到教案写得没什么创意,只是严格地完成学校的任务罢了,我想这是不是违背教学责任,如果长期下去,自己在教学方面没有什么发展的前景了。
5.2 反思板书的设计:关于板书的设计,我还记得领导对我教案中板书的设计提出过建议,关于美术教学板书应该是图文并茂。能给学生以真实的直观形象性,以增强美术的趣味性,而我却写成了教学模式中的思路图了。所以是值得去反思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反思中,应更多地写点关于板书设计的优缺点,然后再画出好的板书设计图予以借鉴和吸收。
5.3 反思教后体会的总结:教后体会就是教案本中的教学反思,也就是所教过的一个课题后的经验反思。因为一节课后,肯定有不足的地方,而关键是能否改进你下一次上课时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教后体会是一个课题后的想法与反思,教学反思是一周后的具体感想和实施的具体建议,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是应该更多地从多方面去思考,去研究,做到认真,做到更好。
现在是课改时期,是一场广泛的深入的教育创新,在本质上,它是一种文化的重建,它将培植一种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民主、科学、开放的文化。
撰写教案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启迪性、引导性。案例点评观点要多样化。教师能过案例,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如何把教案内容转化为教学行为,解决好怎么做的问题。
6 要善于设计教案与撰写,注意里面的每一个细节。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与本节教学有关的故事写入教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7 教案撰写时教学目标要明确,要有针对性
(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2)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3)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艺术素养。
(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总之我们平时要多与其它教师沟通,多看课外书,多做学生调节,了解每节课学生的反映情况,逐渐完善教学实践。只要做到以上这些,我相信肯定能把美术教案写好。
参考文献
-第二学期 典型教案1 篇4
-第二学期 典型教案1
Title Unit 2 Fire and safety Period The 2nd period Teaching Aims 1. Be able to read the new words. 2. Be able to match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 patterns. Main& Difficult Points Part A Using superlatives to talk about places. Teaching Aids Pictures cards tape recorder Procedures Teacher’s Activities Pupils’ Activities Step 1 Step 2 Step3 1.Greetings. 2. Ask the pupils to sing a song. 3.Ask the pupils some questions. Go over the words and the expressions. 1. Look at the pictures. 2. Present the sentence patterns. 3. Free talk. 4.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sk the pupils to read after the tape. 1. Sing a song 2.Have a chant. 3.Have a free talk. 1. Read and spell the new words. 2. Make some sentences. 1. Say out the phrases 2. Read the sentence patterns and tell me the meanings. 3.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your partners. 4. Read the sentences after the tape. Procedures Teacher’s Activities Pupils’ Activities Step 4 Sum-up and exercises. Step 5 Homework 1. Brief summary 2.Exercises 1. Listen to the tape with parents. 2. Try to recite Part A.. 1.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Do the exercises. Design Unit 2 Fire and safety dictionary watch calendar notebook diary big C small expensive C cheap beautiful- ugly thick C thin old C new I want to go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Bookshop I have a / an…. I need to …. Feedback 1. Most of pupils can master the new words. 2. Some pupils can say the new words very well, but some of them need more practice. 3. Some pupils are very active. 4 We have a nice class.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 篇5
典 型 教 案
一、典型教案设计思路:
典型教案的典型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上:招标采购是现代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采购的重要方式,因而,本人将招标采购作为典型教案的重点内容。
2、教学方法
《采购管理》课程主在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是文科教育获取实际技能的重要途径,因而本典型教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
3、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设计上,本典型教案从分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典型案例的选取
典型案例的选取,既要简单,又能说明问题。招标采购技能的掌握关键是招标的程序问题,即招标采购的实施。因而,本节教案选择了三个小案例,旨在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招标采购的关键技能。
三、典型教案
任务六6-5:招标采购的案例分析
任务六6-5:招标采购的案例分析
周次: 14 时间:2012年12 月 3 日 节次: 1-2 授课时数:2 任务六: 6-5:招标采购的案例分析 教学方式: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及内容:
1、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招标采购科学实施程序、构成环节、环节的具体细节,最终使学生能针对一般的招标采购制定科学、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2、教学内容
针对上述目标本节课程设置了“招标程序分析”、“招标公告发布后调整资格条件”、“招标组织程序及时间计划不严谨”三个典型案例,以期对学生的招标采购实施的“程序能力”、“应更能力”及“整体筹划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招标程序分析”案例分析
难点:“招标组织程序及时间计划不严谨”案例分析
三、教学步骤、方法及要求
分小组进行,全班分为7个组,7-8人为1组;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提前三天通过网络、文献、图书或实际等搜集招标采购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围绕给定三个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25分钟);各小组组长代表各组发言(每组3分钟,共25分钟);实训老师点评(25分钟);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25分钟)。
四、学习效果考核
考核方式:采取过程考核,过程分为知识掌握(20%)、详细实施方案(15%)、操作实施(30%)、项目总结(20%)、项目公共考核点(15%)
评分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考核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
具体考核方式详见《采购管理》(020652)课程标准
五、教师参考资料:
《采购管理》杨军、赵继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7
六、课后分析及小结: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附件:案例
1、案例
2、案例3
案例1: 招标程序分析案例分析
[背景]
某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约8000万元人民币,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已完成,核准的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图纸内容和深度满足施工要求,招标人委托某招标代理公司代理招标。该招标代理公司着手编制招标方案并按时间先后拟定招标程序如下:
(1)签订委托协议;
(2)编制资格预审文件;
(3)在工程所在市的晚报上发布资格预审公告;
(4)发售资格预审文件;
(5)召开投标预备会;
(6)编制招标文件;
(7)从招标人提供的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
(8)组织对资格预审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并通知其资格审查结果;
(9)向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发售招标文件,同时要求其提交投标报价30%的投标保证金;
(10)分两批组织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进行现场踏勘;
(11)接受投标文件,组织开标会议;
(12)组织评标委员会评标,出具评标报告;
(13)退还未中标人投标保证金;
(14)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15)发出中标通知书;
(16)招标人定标,并开始与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进行合同价格谈判;
此外,计划工期内物价波动幅度小,招标代理公司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向招标人推荐了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形式。
3[问题]
(1)指出上述招标程序的不妥之处,逐一说明理由。
(2)本案中招标代理机构建议的合同类型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案例2:招标公告发布后调整资格条件
[背景]
某国家粮库工程设计采用国内公开招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招标人按照相关规定在指定媒体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其中的资格条件为: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
(2)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设计商物粮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
(3)近三年完成过仓储规模不少于本次粮库建设规模三项以上的设计业绩;
(4)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成功运行两年以上。
招标公告发出三日后,已经有3个潜在投标人购买了招标文件,此时招标人感觉公布的资格条件中“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和“近三年完成过仓储规模不少于本次粮库的设计业绩三项以上”太高,可能影响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于是决定将上面的注册资本金调整为600万元人民币,将近三年类似项目的业绩由三项调整为两项,但怎样实施存在三种意见,其中:
A.招标公告已经发出了三日,同时已有三个潜在投标人购买了招标文件,为了减少招标时间,可以直接在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中对上述两项资格条件进行调整,并在开标前十五日通知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这样可以保证原开标计划如期进行。
B.不用告知投标人,仅需在评标过程中灵活掌握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以保证原开标计划如期实现,又不至于引起投标人对调整资格条件的各种猜疑,有利于投标人竞争。
C.重新发布招标公告,在公告和招标文件中同时调整资格条件,并通知已经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更换新的招标文件,开标时间相应顺延。
这当中,意见A和B可以保证原开标计划如期进行,而意见C则需要顺延开标时间。
[问题]
如果你是招标人,应采纳上述三种意见中哪一种?为什么?
[考查]
(1)招标公告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地位;
(2)调整招标公告条件的正确做法。
案例3招标组织程序及时间计划不严谨
[背景]
某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位于北方某个城市,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组织其中4台6t蒸汽锅炉的采购。招标人对招标过程时间计划如下:
(1)2012年8月9日(周六)~2008年8月14日发售招标文件;
(2)2012年8月16日上午9:00点组织投标预备会议;
(3)2012年8月16日下午4:00点为投标人要求澄清招标文件的截止时间;
(4)2012年8月17日上午9:00点组织现场考察;
(5)2012年8月20日发出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修改了几个关键技术参数;
(6)2012年8月29日下午4:00为投标人递交投标保证金截止时间;
(7)2012年8月30日上午9:00点投标截止;
(8)2012年8月30日上午9:00~11:00,招标人与行政监管机构审查投标人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合同业绩等原件;
(9)2012年8月30日上午11:00,开标;
(10)2012年8月30日下午1:30~2008年8月31日下午5:30,评标委员会评标;
(11)2012年9月1日~2008年9月3日,评标结果公示;
(12)2012年9月4日定标、发出中标通知书;
(13)2012年9月5日~2008年 9月6日,签订供货合同。
[问题]
(1)逐一指出上述时间安排、程序中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
(2)如果该批蒸汽锅炉需要一个半月交货,其安装与系统调试需要二个月时间,招标人与中标人在2012年9月6日签订锅炉供货合同是否可以保证2012年11月15日按期供暖?如需要保证2012年11月15日按期供暖,该批锅炉采供最迟应在什么时间开始?
[考查]
《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27号令)工程货物招标的程序及时间安排的规定。
≡≡≡≡≡≡≡≡≡≡≡≡≡≡≡≡≡≡≡≡≡≡≡≡≡≡≡≡≡≡≡≡≡≡≡≡≡≡≡
[分析]及[参考答案]
案例1[分析]及[参考答案]
(1)上述招标程序有如下不妥之处:
1)在市晚报发布资格预审公告不妥;
理由: 国家重点项目应当在国家发改委指定的媒介发布公告。
52)从招标人提供的专家名单抽取评标专家不妥;
理由: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评标专家应当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
3)发售招标文件时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和要求投标保证金为投标价格的30%均不妥;
理由:投标保证金是投标文件的组成,不应强制要求投标人提前提交,投标保证金一般不得超过投标价格的2%,最高不超过80万元。
4)分别组织投标人现场踏勘不妥;
理由:招标人不得分别或者单独组织任何一个投标人进行现场踏勘。
5)确定中标人前与中标候选人进行合同价格谈判不妥;
理由:确定中标人前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6)(13)-(16)招标程序不妥;
理由:按现行法规,正确的程序应当是(16)(不包括谈判)-(15)-(14)-(13)。
(2)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妥当;
理由:设计图纸齐备且深度满足要求,物价波动幅度小,符合固定总价合同的适用条件。
案例2 [分析]及[参考答案]
依据《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招标公告属于订立合同过程中的要约邀请,招标文件属于在招标公告基础上的细化和补充,但不能修改招标公告中已经明确的内容,如本案中的资格条件等。所以应重新发布招标公告,对资格条件进行调整,同时通知已经购买了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免费更换招标文件。
从实现招标人的采购目的来分析,意见A采用在招标文件中直接修改资格条件,除违反上述原则外,由于招标公告中没有更改资格条件,注册资本金在600~1000万元人民币之间和近三年仅完成过两项类似项目设计业绩的潜在投标人不可能前来购买招标文件,参与项目竞争,投标人实际上仍是满足原公告规定资格条件的潜在投标人,不能实现既定扩大投标人范围的初衷。
意见B中,除存在意见A的缺陷外,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招标人是否有权利在评标过程中要求评标委员会调整资格条件。依据《招标投标法》和相关规定,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中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招标文件中没有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评标时不得采用,所以招标人在评标时要求评标委员会调整资格条件的做法本身就违法。从评标委员会来说,也不能接受招标人修改资格条件的要求。这样,意见B也不能实现既定的扩大投标人范围的初衷。
所以,招标人须首先终止招标,然后重新发布招标公告,同时按照招标公告中招标文件的发售时间确定新的投标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即按照意见C执行。
选择C,因为意见A和B不正确。依据《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招标人在招标公告发布后修改其中的实质性条件的,需要重新发布招标公告,重新确定投标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
案例3[分析]及[参考答案]:
《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27号令)工程货物招标的程序及时间安排有明确的规定,招标人在组织招标时必须遵守。此外,锅炉加工与安装需要一定的周期,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工期定额,如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等,是招标人在安排项目招标计划时需要了解清楚的。
(1)招标人组织本次招标的时间计划存在以下不妥之处:
①招标文件的发售时间不满足《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27号令)不少于五个工作日的规定,因为2012年8月9日-10日为星期
六、星期日,为法定休息日。
②2012年8月16日上午9:00点组织投标预备会议不妥。投标预备会议的目的是澄清潜在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及相关条件的疑问,应安排在投标人要求澄清招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和现场考察时间之后,以便于统一对投标人在现场考察和招标文件提出的问题进行澄清。
③2012年8月20日发出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2012年8月30日上午10:00点投标截止不妥,因为不满足《招标投标法》至少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至少十五日前发出的规定。如果必须在2012年8月20日发出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招标人应相应顺延投标截止时间,即延长到2012年9月4日,以满足法律对招标文件澄清与修改发出时间的规定。
④要求2012年8月29日下午4:00前递交投标保证金不妥。投标保证金是投标文件的一部分,除现金外,还包括转账支票、投标保函等形式。投标截止时间前,投标人均可与投标文件一起递交。
⑤2012年8月30日上午9:00点投标截止,2012年8月30日上午11:00组织开标不妥。《招标投标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开标时间为投标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
⑥2012年8月30日上午9:00~11:00,招标人与监管机构审查投标人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合同业绩等原件的做法不妥。依据《招标投标法》此时应组织开标。同时查对有关证明证件原件的目的是为了评审投标文件,法律将这一事项的权利赋予了评标委员会,不在招标人与监管机构。
美术课典型教案 篇6
一、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结合议论和抒情的文体。它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2.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一篇记叙文中,并不是都清楚地交代出六要素,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其中的某个或几个要素也可以不交代。3.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
线索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记叙文的线索有多重形式,常见的有(1)以人物为线索;(2)以人物感情变化为线索;(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4)以空间为线索(6)以时空转移为线索
作用: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4.记叙文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以“你”或“你们”的口吻展开叙述,使用第二人称叙述的文章较少,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一般多是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5.记叙的方法(方式):
记叙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来叙述叫顺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情的结局先交代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一种是将事情的高潮提到前面叙述。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6.记叙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中语言特色,因文而异,阅读时要细加体会,既要求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又要有具体而微的细致分析。
1、朴实自然的语言特色用词(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2、生动优美的语言特色用词(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有多种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以叙述、描写为主。(1)描写
是指对人物的活动过程或事件的经过作述说和交待。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A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a肖像描写;b外貌描写;c神态描写;d动作描写;e语言(对话)描写;f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a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 b渲染气氛;
c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d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2)议论
是指在写人、叙事时进行的分析和评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抒情
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记叙文中的抒情的作用:点明文章的题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主题,揭示所记事件的意义等作用。
8.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
1、表现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3、表现手法的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9.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记叙文的考试要点
1.体味重要词语/句子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文章内容,梳理和概括文章要点。3.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把握文章主旨。4.体会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作用。5.鉴赏评价作品的形象、情感和语言。
三、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⑴看标题信息。
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是以哪个为主。⑵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⑶理行文线索。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⑷辨叙术方式。
即辨析志读文章的主要采用顺叙、倒叙,有无间有插叙、被叙或追叙等叙述方法。⑸挖中心思想。
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义”,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⑹析表现手法。
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这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表达方式,象片、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阅读时间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记叙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
【典型例题】
例1.(甲)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碎末。
(乙)①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缝隙里,又拨拉着岩石的壁垒。
②音响越来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③“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④“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⑤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过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多么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啊!一样的美。”
1.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对大海的赞美,具体地看,(甲)文赞美的对象是__________,(乙)文赞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解析:(甲)文中写了乌云、雷声、狂风和波浪,表现波浪与乌云、狂风等恶势力进行的斗争,赞美的是波浪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乙)文主要写海潮的声音,从“我”与妻子的对话中可以得知,作者赞美的是海潮。答案:波浪 海潮
2.(甲)用象征手法描写了两种力量的抗争,其中,象征反动势力的有____________。解析:此题很容易,只要了解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答案就十分清楚。答案:乌云、雷声和狂风象征了反动势力。
3.(乙)前三节文字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表现大海的美。其中第________节就是间接描写。解析:本题要求了解间接描写,首先要清楚这段文字写的内容是海潮涨潮达到高峰时发出的各种音响,表现海潮的壮美。其中,海潮声音都采用了直接描写,只有“妻子”战栗地叫着“这里会塌了”、“我怕”。通过妻子的话,衬托出大海涨潮时的伟大力量。答案:③
4.(甲)里有7个加“”词语,其中最能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三个动词是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是认真读题干,看清要求。题目要求找出三个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先从文中7个加“”的词中找出动词,有4个:压、抱、甩、摔,再从这4个动词中选择3个最能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其中,“抱”表示把“海浪”抱起来,不足以表现猖狂,把它去掉,剩下的“压、甩、摔”符合题意。答案:压、甩、摔。
5.(乙)文中“我”说“海的美就在这里”,这里的“美”指的是()。A.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B.退潮时温柔平静的美。
C.既有退潮时温柔平静的美,也有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D.涨潮时海浪的声音组合成的音乐美。
解析: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我”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前文描写海潮的各种音响,然后写妻子的恐惧,“我”是在妻子说“我怕”之后才说出“海的美就在这里”这句话的,显然,指的是雄壮的美。答案:A
例2.(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儿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1.下面对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B.甲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特点,和“像花针”相照应。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嗦”,写得准确、精彩。
解析:甲段描绘的是春雨图,B项中写树叶、小草的绿,以及把春雨比成“花针”,都是间接地写春雨闪亮的特点,此项正确。乙段描写暴风雨到来的过程,C项“乱撞”是写狂风中雨点的情态的,突出了风的猛烈,雨点的急骤,此项也正确。D项“砸”运用得十分准确,突出了雨点的大,很有威力,使得祥子哆嗦,此项正确。只有A项不正确,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别恼”是作者提示读者下文要写春雨的特点,这个词并不是写人们对春雨的感情,选项分析不正确。答案:A
2.甲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 解析:风是无形的,因此,写风主要通过间接描写,即通过写其他事物的情况表现风。甲段是写雨的,字面上没有写风的语句,这就需要从描写雨的语句中寻找与风有关的句子。甲段开始用“密密地斜织着”描写春雨细密、绵长的特点,为什么雨会“斜织”着?显然是因为有风,风吹着细密的雨道,才会出现“斜织”的情态。答案:密密地斜织着
3.甲段从视觉角度写雨,运用一些表色彩的词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温和的感觉;乙段中运用比喻描绘夏雨猛烈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道题的第一问很容易回答,只需从甲段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就可以了,如:青、绿、黄。第二问是要求写出用比喻描绘雨猛烈的词语,解答时,先要从文中找出描写雨猛烈的比喻句,再从比喻句中找出词语,实际上就是比喻句的喻体。写雨猛烈的比喻句是“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喻体就是“箭头”、“瀑布”。答案:青 绿 黄 箭头 瀑布
4.“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加点词“掀”是否能换成“撕”,为什么? 答案:“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这句话是写闪电的威力,“掀”是揭起的意思,掀起之后,露出的是一块或一片,“撕”是将整块东西分成两部分,撕开之后,露出的是一条缝。两个词比较,“撕”略显闪电的威力小,只有用“掀”才能充分显示出闪电的气魄和威力。
5.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不同,请简答其作用各是什么? 解析:这道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应结合文体来理解。甲段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写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乙段是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景物描写与刻画人物有直接的关系。答案:甲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乙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痛苦。
例3.礼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身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l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多次。女儿特别喜欢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上。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解析:这道题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依据题目的提示来思考,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母亲接受了没有?结果怎么样? 答案:女儿送给母亲礼物,但不被母亲接受,最后,雕像被摔碎了。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②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l万元人民币。
“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③母亲眼角挂着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答案:
①句中“焦灼”是写女儿的心情,能到向往已久的学校上学,她本应是高兴、激动,为什么“焦灼”呢?文中交代得很清楚,上学要交1万元建校费,她家里生活困难,“到哪去弄呢”。所以,“焦灼”实际上表现了女儿既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②句理解“小山似的”蕴含着的情感,可以先思考1万元人民币怎么能堆得像“小山似的”,肯定是纸币面额小,数量多。可见,钱来得不容易,是母亲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表明1万元来之不易,它凝聚着母亲的心血。③句的母亲“失望”的原因,在文中通过母亲的话已经写出来了,“你怎么学会乱花钱”、“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多寒碜人哪”。根据母亲所说的话,可以概括出母亲“失望”的两点原因:一是嫌女儿浪费钱,二是认为女儿的礼物不“健康”。
3.填空。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应该先找出写女儿两次流泪的语句,再分析流泪的原因。第一次是看到母亲的白发,想到母亲的艰难,感激而流泪;第二次是望着破碎的雕像,为母亲的不理解感到委屈而流泪。答案:感激 委屈
例4.但愿有个梦
在我一生中,大概那一年是最值得怀念的了。
当院子里的柳树刚刚吐出新芽的时候,那间不大的院子里便传出了欢乐的笑声。
“姥姥,等我长大了,好高好高,就到村旁的树上,摘一朵白云,给你作衣裳!”“傻孩子,那白云咋能做衣服呢?”于是,欢乐的笑容,同时呈现在一老一少的脸上。春天,我最爱云,它像姥姥那银白色的头发在风中飘动;又像一团团棉花,要是铺在姥姥的床上,一定特别舒服„„
春天,是白云的季节。或许因为姥姥,我对白云有那样的感情;而因为白云,我对村头的小山、溪流有那样深刻的印象。
当炎热伴着烦人的蝉鸣声降临的时候,在葡萄架下和姥姥一起编席子的我,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到时光的美好。姥姥灵巧的手指,把一缕缕稻草捆在席中,似乎也把我对她和她对我的爱一丝丝地卷了进去。于是,这草席也就变得非同寻常了。
夏夜,枕着木凳,睡着草席,望着月亮,听姥姥唱起那古老的歌谣。我闭上眼睛,似乎觉得月亮、星星、小草、树木都和我一起睡着了。
我最盼望的季节——秋天,终于来了。桑椹还青着的时候,我就站在高高的桑树下,舔着嘴唇发愣了。这时,面对这高高大大的树木,我忽然感到自己的渺小。等到桑椹像一串串宝石一样挂满全树的时候,瘦小的姥姥便拿着长长的竹竿到我身边,用枯干的手举着竹竿在树上轻轻敲打着,_________________,被我捡进绿色的小碗。当许多邻居的小孩馋得流口水的时候,姥姥便把他们叫来,挑最大最饱满的给他们吃。以后,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给别人留一份。
可谁能料到,这最美好的秋天后面还有一个寒冷的冬天。
那是一个白雪纷飞的日子,姥姥穿一身黑色的衣服,躺在一个黑色的棺材里,我总觉得她那身黑棉衣里,应该絮上我摘的白云„„
天是白的,地是白的,树是白的,房子是白的,天地之间,似乎只有我面前这一片黑色。那黑色,一直铺到我心里去„„
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那双灵巧的、编过草席和打过桑椹的枯干的手,这时凉凉的,没有一丝血色。我把它放在我的心上,希望那双手再重新温暖起来。
我被人拉开了。这时,两行热泪,滑过我的脸,落在雪地上,砸出两个浅浅的小坑,我只看见,一团黑色,从我眼前缓缓地降下去了。
一眨眼,两年过去了。再去姥姥家,小山变成了盆地,桑树也被连根拔掉了。秋天,我爱靠在土墙旁,望着蓝蓝的天,舔着嘴唇,像幼时那样等待着,等待着那个瘦小的身影,从那扇小门走出来„„
那段美好的时光,现在只能称做“回忆”了。我仍然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在梦中和姥姥一起重新享受过去的欢乐。
1.文题“但愿有个梦”,对全文所起的作用是()。A.概括全文记叙的中心事件B.引起对全文内容的回忆 C.含蓄地点明全文的主旨D.表明全文记叙的线索
解析:要了解题目的作用,先要了解题目的含义,根据其意思分析作用。题目的含义应该依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文章的内容是回忆与姥姥一起生活的日子以及“我”对姥姥的深情怀念。“但愿有个梦”这个标题,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再与姥姥一起生活的渴望,这也正是文章的主旨。答案:C
2.根据本文的行文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姥姥之间的几件难忘的往事。
解析:解答这道题,要注意题目的提示:按照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几件事。先了解本文行文的顺序,从全文看,文章以季节的更替作为行文的线索,概括时要以季节为语言标志概括生活往事。“往事”的概括要注意描述“我”与姥姥之间的事,也就是“我”与姥姥干什么。
答案:春天“我”与姥姥共同观赏白云;夏天“我”与姥姥一起编席子;秋天姥姥为“我”摘桑椹;冬天姥姥离“我”而去。
3.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桑椹就一个个掉下来 B.桑椹就一个个跳下来 C.桑椹就一个个落下来 D.桑椹就一个个飘下来
解析:这四个选项所用的动词不同,选择哪一个,要根据当时“我”的心理。当时“我”还是一个孩子,非常喜欢桑椹。“掉”、“落”都太一般,缺少表现力;“飘”用得不恰当,桑椹有一定的重量,不能用“飘”表示动态;只有“跳”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桑椹掉落时的状态,与儿童的心理也是一致的。答案:B
4.作者为什么能够做到“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留给别人一份”? 解析:解答此题应了解文章表现的人物是姥姥,“我”的行动大都受到姥姥的影响。虽然,文中没有直接写姥姥对“我”的教育,但姥姥的行动对“我”有影响,所以,从文中找出姥姥的行为,“当许多邻居的小孩馋得流口水的时候,姥姥便把他们叫来,挑最大最饱满的给他们吃”。答案:因为姥姥总把最大、最饱满的桑椹分给邻家的孩子,姥姥这种纯朴、善良之心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5.“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答案:这句话中“不说话”、“不流泪”、“蹲”、“握紧”,以及下文中“希望那双手再重新温暖起来”,表明“我”一时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不相信姥姥已经离“我”而去。从全文可以看出“我”与姥姥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的这些动作,具体而深刻地写出了“我”极度痛苦的心理活动。
6.对本文的中心意思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回忆姥姥一生的经历,赞美姥姥的勤劳、朴素、大方。
B.回忆“我”小时候和姥姥在一起的几件事,表达了“我”希望再回到童年的想法。C.回忆“我”的童年时光,表现了“我”的天真无邪。
D.回忆“我”与姥姥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
【美术课典型教案】推荐阅读:
小班美术课教案08-09
大班美术课教案10-16
美术教案-美术小记者-教学教案08-03
培智教育美术课教案10-21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教案10-21
四年级美术课教案上05-15
中秋节美术课教案09-12
美术活动漂亮的花布美术教案07-26
适合小学的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师的教案05-23
幼儿园创意美术课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