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管行政执法文书的特点及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精选3篇)
浅谈城管行政执法文书的特点及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篇1
浅谈城管行政执法文书的特点及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制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书(以下简称执法文书)是执法人员的一项基本功,是城管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法定程序。如何规范制作执法文书不仅是办案人员政治、业务素质以及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的综合反映,也是其基本业务技能高低的具体表现。下面,笔者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执法文书的特点、分类及执法文书制作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执法文书的概念及其含义
执法文书是按照法定程序,为正确实施法律、法规而制作的重要文件。城管行政执法文书主要是指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处理违法案件过程中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文书的总称。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执法文书的制作主体是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二是执法文书的适用范围是在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中。三是执法文书的制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四是执法文书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
二、执法文书的特点与分类
(一)执法文书的特点
1、制作的合法性。这是指制作执法文书必须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特别是《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按照不同的文种、要求和时限进行制作。
2、内容的规范性。执法文书是一种高度程序化的书面文件,各类执法文书的写作内容、形式结构等都有严格要求。
3、内容体现法律规定。执法文书的内容所反映和体现的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具体地体现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和程序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人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方式、方法、步骤等。
4、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执法文书是庄重严肃的文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要求十分严格,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也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事实。
5、具有法律上的确定力。这是指执法文书一经制作完毕并送达到当事人,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或撤销。执法文书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具体适用法律的书面表现形式,一旦发生法律效力,就不得以其它文书代替,其执行就具有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如果要改变或撤销,只能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除人民法院和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外,其它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都无权予以认定、变更或撤销。
(二)执法文书的分类
1、执法文书按其用途可分为内部文书和外部文书。内部文书是指在行政执法活动过程中执法机关为行政管理活动需要而制作的在行政机关内部运转的书面文件,如立案审批表、案件审批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结案报告等。而外部文书是指执法机关在具体执法活动中制作的涉及到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或调查取证过程中有行政机关以外的人员、组织参与的文书,如调查笔录、勘验笔录、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等。
2、执法文书按其形式可分为笔录式和填写式。城管执法文书主要以笔录式执法文书和填写式执法文书为主。笔录式执法文书主要是详细记录当事人违法的客观事实及执法人员的调查结果。填写式执法文书的格式相对固定,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当场处罚决定书等,这类文书在制作时只需在空白处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三、制作笔录式执法文书应注意的问题
(一)制作《调查笔录》应注意的问题。制作调查笔录是获取违法客观事实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笔录既能帮助调查人员分析案情,又能帮助行政执法机关作出最后的处罚决定提供重要证据。在制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格式。调查笔录一般采取一问一答的格式进行制作,制作时“问”与“答”要分行进行,即便问话和回答只有一个字,也要分行进行,不能出现几个问题一起问一起回答的情况。当然有些问题也可以一次性综合询问,由被调查人回答,比如调查当事人情况时,可以询问“请将你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此时被调查人可一次性回答单位的全称、法人代表、地址、联系电话等
2、笔录的正文。笔录的正文要明确主题,一问一答时问要问的明确,答要答的清楚,一般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相对人的确认。相对人的确认也就是确定违法的主体,在询问时要将违法行为的地点及事件表述清楚,以达到能初步判定案情,为后面的调查作好铺垫的目的。例:“位于的房屋是你(单位)出资建设的吗”;“路面被污染,是你(单位)的施工车辆粘带泥土带出工地造成的吗”,在得到当事人确切回答后,应接着询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当事人单位全称、法人代表、地址、联系电话等,最后是被调查人身份的确认。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人一般应选择单位的负责人或熟悉情况的人,如果被调查人没有工作单位的应记录有效证件号码,对被调查人回答不完全的要提示补充。
第二部分是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要弄清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就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这件事是否是当事人干的,二是这件事是否违法。这一部分对当事
浅谈城管行政执法文书的特点及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篇2
1 制作执法文书易出现的问题
1.1 在案件调查中, 违法行为发生有完整的现场时, 不做《现场检查笔录》和《现场调查笔录》。
1.2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时, 没有集体讨论决定、记录, 不制作《行政处罚意见书》。
1.3 监督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 只口头警告或开具罚款单, 不送达《现场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 事后也不报单位备案。
1.4 案件调查中, 当事人申辩时, 不做《陈述申辩笔录》。
1.5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或违法行为不归本部门管辖时, 不填写《案件移送函》, 没有向其他部门移交。例如, 私刻检疫验讫印章的行为应向司法部门移交;转移、隐匿被封存的染疫动物应向公安部门移交;出售腐败、变质、注水的动物产品应向卫生部门移交。
1.6 对染疫动物的扑杀、病害动物产品的销毁及拒不接受强制免疫的应下达《强制行为决定书》, 而工作中经常用《行政处罚决定书》等代替。
2 制作《现场调查笔录》和《行政处罚决定书》需注意的问题
2.1 对当事人进行调查时, 应首先出示证件, 介绍自己的身份, 并把这一过程用文字记录在笔录前面, 不少工作人员忽略了这一点。
2.2 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碳素笔书写或复写执法文书, 特别是复写《行政处罚决定书》等两联文书时, 不能用圆珠笔复写。
2.3 对当事人的单位、地址、电话应调查准确, 必要时要查看当事人或法人代表的身份证件, 并索要复印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不清, 对以后处罚决定的执行非常不利。
2.4 询问当事人和证人时, 应言简意赅。重点放在其违法行为的发生地点、时间、是否经过检疫、是否染疫, 以及违法经营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种类、数量、价值、已出售多少、违法所得多少、运费多少等方面。调查要围绕所违反的法律条款、处罚所依据的标准展开。
2.5 笔录中关键数字应用大写、并让当事人在数字上按手印, 这样既避免更改, 又防止混淆。避免类似“卖了350元”看成“卖3 350元”这样的错误发生。
2.6 对当事人询问结束时, 经常出现当事人拒绝签字的情况。办案人在调查前应对此有所准备, 可以采取录音、录像或邀请他人见证等措施。
2.7 调查结束时当事人的签字应顶到笔录结束处, 不要留空白。
2.8 《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空格未填处应划横线。
2.9 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处罚依据的法律条款有具体款项时, 应具体列出。如对经营染疫动物的行为处罚时, 应写明违反了《动物防疫法》第十八条第四款。
2.10 除《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可以当场收缴罚款外, 限期缴纳罚款应规定在15日内,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条第三款已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应要求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非规定情况下不应收缴罚款。
2.11 《处罚决定书》标明要求当事人承担强制免疫或强制销毁费用时, 应附费用详单, 处理完毕时应附有发票、收据等。
2.12 向当事人提供的复议机关必须准确。《行政复议法》第十五条、第三项规定:“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的行政行为不服的, 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或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浅谈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一、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管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城市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执法人员的暴力执法行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城管执法观念落后
当前行政处罚是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行政指导是辅助的管理手段,这种方式很难使被管者心服口服。在“官本位”执法观念的指引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尽管执法部门突破“障碍”,但执法效果并不理想,并容易引发矛盾甚至冲突。城管执法暴露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处于转型期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传统管理手段与多元化社会中日益复杂管理对象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仅仅看成是政府的管理。公民主体在城管执法中的参与权被剥夺了,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处于直接对立的境地。
(二)执法人员素质低下
新形势下对执法队伍的素质要求在提高,而我们的执法队伍构成复杂,一部分执法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公仆心不强,作风不正派,这都与我们重使用轻教育的城管执法观念有关,为少数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提供了条件。有些素质较低的城管队员,在执法时不懂法规,不讲方法,不讲策略,简单地处理矛盾,宣传解释不到位,缺乏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控制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有些责任心不强的城管队员,不能正确对待管理对象的牢骚、指责和过激行为,缺乏应有的道德修养,发生纠纷时对管理对象态度蛮横、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最终酿成恶性事件。
(三)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
城管执法人员代表政府,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执法过程中,很多执法人员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程序违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没收商品不开罚单、不说明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推翻、捣乱等,都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
(四)相关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
由于全国还没有出台关于城管执法的专门法规,因此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显不足。城管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不但面临着执法相对人的质疑,而且也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城管执法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市容环境到工商管理,从城市节水到公安交通,几乎无所不包。此外,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城管执法者任意使用,这就使城管执法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增大了城管暴力执法发生的几率。
二、解决城管执法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城管部门要适应新形势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严峻挑战,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首先,要强化用人管理,严把进人关,以逐步提高整体队伍的素质;其次,要严格评议考核制度,不仅在执法机关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而且要建立健全社会考核制度;第三,加强思想教育,建立知法懂法崇尚文明礼貌的执法队伍。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诚”、“巧”、“柔”执法,对于明知故犯、重复犯法的当事人,要利用一些有利条件以巧执法,对于不懂法的弱势群体要更注重教育、宣传和引导的方式以柔执法。
(二)加强城管执法的制度建设
城管执法体制科学化要通过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城管执法体制,保障城管执法工作有序地进行。(1)城市管理应设立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发展规划、地方立法、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2)城管执法主体法定化,政府依法对执法机构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这是明确城管执法主体资格的重要途径。(3)城管执法程序法制化。针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现实需要,结合现行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明确并严格地实施一些最基本、实施条件最成熟的行政程序制度。为了实现行政目的,赋予城管执法主体适当的行政强制执行权力。
(三)加强城管执法的监督
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一些执行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具体问题,如各种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执法不到位、以罚代管和扯皮推诿等行为,必须加强执法监督。(1)建立健全执法内部监督制度。综合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部门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对行政执法的各方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的或处罚不当的行政行为,对出现问题的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进行建议和提醒,对构成执法过错的,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将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完善行政监察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严密的责任体系。(2)建立公众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城市管理行政监督的关键在于提高监督的效力和效率。将有权机关的依法监督、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等緊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3)对执法监督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建立人大、政协、行风监督员、投诉热线与专职督察队为一体,内外结合,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确保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规范执法和文明执法。
参考文献:
[1]赵荣福.试论城管执法工作的基本原理.城市管理.2005(4).
[2]王雁红.服务型政府与城管行政执法改革.科学决策.2006(4).
【浅谈城管行政执法文书的特点及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推荐阅读:
城管综合执法注意事项07-02
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程序08-28
城管执法改革对违法执行难问题的调研报告07-16
市城管局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制度07-10
城管局依法行政学习培训工作汇报09-01
海沧区城管行政执法局违法建设查处情况报告05-22
浅谈如何提升城管执法队伍形象10-23
城管执法机关开展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10-21
挂号邮寄送达行政执法法律文书应注意事项09-21
城管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汇报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