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十几减9

2024-07-29

数学教案十几减9(共10篇)

数学教案十几减9 篇1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十几减9教案

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

林丰珍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1 教材分析:

《十几减9》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已经具备了采用“做减想加”和“破十减”、“连减法”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能力基础,而且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采用点数的办法来计算更不会产生什么困难。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方法的思考,同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并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9,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法的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动脑筋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

师备:图片、小黑板、学具等 生备:每人1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第一关

14-10=

19-10=

20-10= 15-10= 13-10= 17-10= 第二关

口算:13-3=

19-9= 15-5= 12-2= 16-6= 14-4= 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说出得数来的?

二、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什么不同? 生:来了好多的老师。

师:观察真仔细,今天老师们就是要看看同学们课堂上的表现,你能把最棒的一面展示给老师们看吗? 生:能。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位嘉宾,你们想见到他们吗?生:想。师:想见他们,必须过两关,你有信心吗? 生:有。

师出示幻灯片,第一关,生回答。第二关,生回答,并说出过程。出示两位嘉宾,孙悟空,猪八戒,桃子。

师说:孙悟空和猪八戒陪着唐僧去西天取经,走到半路上是又渴又饿,唐僧说:悟空你和八戒找些吃的吧。孙悟空火眼金睛,发现前面有一处桃林。就和八戒来到桃林,他们一共摘了15个桃子,孙悟空摘了9个,谁能把后面的问题填上? 生:猪八戒摘了几个?

师:同学们真棒!那谁来解答呢? 生:15-9= 师: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下面小组合作,这道题有几种做法,写下来,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合作,是巡回指导)

二、学生汇报:

生把想法写在黑板上,一同总结。师总结,四种方法:

1、一个一个得数

2、破十法

3、连减法

4、想加算减法

师:同学们真棒!总结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现在小组里体会一下,找同学说一说。学生汇报:

1种方法:15根小棒一根一根拿出9根,剩下6根。

2种方法: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从10根中拿出9根,剩下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

3种方法:15根小棒,第一次拿出5根,第二次拿出4根,最后剩下6根。

4种方法:用前面学过的9+6=15根,把15根拿出9根,就等于6根。师:同学们理解的真棒!那老师考考你? 生:好。师出示幻灯片: 11-9= 13-9= 15-9= 17-9= 12-9= 14-9= 16-9= 18-9=

让学生说出得数和题的过程。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被减数的个位”与“差”有什么联系。生:被减数的各位加1就是差。例如:

15-9=6

5+1=6

12-9=3

2+1=3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三、出示练习: 1、15-9=? 18-9=? 17-9=? 2、1□-9=7 1□-9=4 1□-9=2 3、9+()=12

9+()=13

9+()17

12-9=()

13-9=()

17-9=()

9+()=16

9+()=15

9+()=14

16-9=()

15-9=()

14-9=()

4、左边9只桃子,右边7只桃子 左边9个苹果,右边5个苹果

()+()=()()+()=()()+()=()()+()=()()-()=()()-()=()()-()=()()-()=()同学们这一节课表现太棒了,孙悟空和猪八戒都夸我们了。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评价本节课表现最棒的同学和小组,发红星。

1、老师共准备了12颗智慧星,其中有9颗红星,剩下的是黄星,有几颗黄星?谁答对就奖励她一颗智慧星。

2、这12颗智慧星老师已经发了3颗,还剩几颗?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以同学们熟悉的《西游记》里的人物做铺垫,根据故事情节让小同学提出问题,并帮忙解答为主线,将复习、新知和巩固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计算方法,并且有的认为这方法简单,有的认为那方法简单,我没有强烈要求学生统一用哪种方法,而是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2

1.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3.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4.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算法形成后,让学生走迷宫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还寻找到了十几减9的秘密: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数学教案十几减9 篇3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也有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不过还是有学生说出了平十法,但说得不是很到位,其他小朋友没有办法听明白,在经过我的引导后小朋友就对这个方法有些了解了。但我对这种方法没有进行特别的强调,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在教学中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但在这个方面我做的不怎么好。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这就是 我的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数学教案十几减9 篇4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十几减9的例题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出来的,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迫切想计算的心理需求,并迅速进入独立思考的状态,探究算法。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算法的个性化的同时,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算法。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教材将“加、减法”穿插安排,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前面的被减法是10的减法和9加几的学习为学习十几减9作好了知识准备。十几减9又是20以内退位减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重要基础知识,并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作好迁移准备。另外,教学这部分内容,还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分析

1、让学生以好心情接触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课始用“举行数学游园会”的形式,自然地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同时,“举行数学游园会”这一形式串联全课,使全课有浑然一体的整体感。

2、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识。

教学活动中,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通过“拿一拿”、“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算理,“创造”出多种计算方法。

3、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巩固练习中,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钻山洞”、“白兔搬家”、“蚂蚁找窝”、“大象摘椰子”,学生自由编题,玩中学,学中玩。宽松又富有竞争的活动环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满足,并给学生以知识上(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或再次“创造”知识)的满足。

-1-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小朋友们想参加吗?我们出发吧!

学生随着音乐边表演边唱:走走走走走,我们乘上小汽车。走走走走走,参加游园会。

师:但是必须要小朋友们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就能参加了游园会了。【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表演边唱,既组织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复习铺垫

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一生一练,其余学生用手势反馈)

9+7=9+4=9+8=9+5=

9+()=119+()=129+()=159+()=18

师:祝贺你们用智慧赢得参加游园会的机会。请小鸟为我们带路,快点出发吧!(课件:小鸟从公园门口飞至水果店)

【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培养了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和组员的合作能力,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三)加强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出示挂图)

(课件)猴老板喊:卖桃子啦!卖桃子啦!又香又甜的桃子。快来买呀!

师: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小猴在卖桃,我还知道猴子的前面有13个桃子。)

(课件)小鸟飞来,说:猴先生,我买9个。

师:一共13个桃子,小鸟买了9个,还剩多少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然后交流。

师:我们也来当一回售货员。从13个桃子里卖出9个,可以怎么拿?

2、加强操作、理解算理。

(1)学生独立操作,边操作边说。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演示拿桃子的过程,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

……

-2-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13–9=4。想表扬一下自己吗?(生自我表扬)前面有间聪明屋正等着你们这群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呢!(课件:小鸟从水果店飞到聪明屋。)

【学生在充分动手操作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可能会发现多种计算方法,在开放式教学环境里培养开放性思维品质。】

(四)自选算法,交流体会

(课件出示聪明屋里的题目)“试一试”:12–9=()16–9=()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做。能算的小朋友尝试做,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摆摆,再算。做好后,任选一题跟好朋友交流算法。接着班内交流。(自己喜欢什么方法做就用什么方法做。)

师:做这类题目有很多种方法。做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小朋友,愿意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本领去接受智慧宫的挑战吗?(课件:小鸟从聪明屋飞到智慧宫。)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五)巩固与拓宽

1、“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任选一题:(1)自己说说图意;(2)想想怎么做;(3)学生独立做;(4)反馈。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计算;(2)反馈;(3)有什么发现?

3、分组游戏:

(1)钻山洞(2)白兔搬家(3)蚂蚁找窝(4)大象摘椰子。

学生自由编组做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师在尊重学生的意愿的前提下作适当的协调),然后展示与评价各组活动结果。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1)学生有手势表示得数。

(2)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些题目都是十几减9。(揭示并板书课题:十几减9)

这些题目等于号后面的数正好是2、3、4……9、10。

等于号后面的数都多1。……

师: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希望你们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在练习中,设计了分组游戏,让学生“玩数学”,代替了课间操,又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趣味盎然,学生参与率高。最后一个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掀起高潮,同时顺势揭示了课题。】

(六)全课总结(略)

六、课后反思

该课在展示新课程理念中突出了“三个重”:一是重情景,以故事情境贯穿全课;二

-3-

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三是重交流,有组内、组际、全班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走下座位自由结合进行交流。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5

这节课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试教时,学生算法不够多样化,显然让我在上课时有点乱了“阵脚”。我想,大部分学生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会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过多的死记硬背颠覆了当初在他们脑中出现的各种算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探讨15-9的计算方法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其实,这时完全不必苦苦追问。应该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不过,在介绍“破十减”时,时间花得多了,过分强调要让学生用“破十减”,导致后面的内容讲授有点仓促。

另外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6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大致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主要是复习了9加几进位加法的口算和填括号里的未知数。二、运用动手操作和实物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四、课堂小结。

整节课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积极思考,兴趣较高,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算法,学生在计算15-9时,一(3)班的孩子想出了:从15里面一个一个地减去9,还剩6;用破十法,10-9=1,1+5=6。(头天晚上预习了的)。而一(2)班邓明东小朋友还想出了连减法:15-5=10,10-4=6,当时,我是喜出望外,表扬了爱思考的他。而“想加算减”的方法却没有学生想到,有的学生一节课上连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教学效果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感觉老师牵的痕迹太重。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不是因为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时,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操作里,而影响了听课的效果?是不是因为老师讲的太多,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而让学生失去了主动发言的积极性?……思考再三,觉得有以下原因:

1、导入新课不新颖,练习题设计比较单调。

2、在备课过程中我过高估计了学生。

3、给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时间太少。

4、教师的引导还不是很科学,到位。

我觉得自己还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和努力:

一、复习铺垫部分需要夯实

虽然我在复习导入部分准备了一些9加几的练习题,但量还不够,应该出一道“一图四式”的题目,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强化

在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15-9”的算式后,我先用小棒演示 15-9,学生很快发现15-9,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9根,不够拿了,这可怎么办呢?在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后,我马上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探究算法。在学生说出破十法的思路后,我用圆片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我在这里强调了让学生说算理,其实,我漏掉了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理解“破十法”的教学环节。正因为这一操作环节的忽略,而导致在“做一做”第1题的“用小棒摆一摆”中,很多学生还是不会摆小棒。一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不强,有时候,空洞的“说一说”还不如扎实的“做一做”效果好。所以还要在操作环节中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师说了算。

三、比较、优化教学方法

虽然新教材倡导引导学生发现多种计算方法,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但毕竟这是一年级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要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得面面俱到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可以在学生提出的多种算法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比较,优化。可以先把“破十法”让学生学扎实,再让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说算法时,引导学生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如15-9,想:个位上5减9不够减,先算10减9等于1,再算1加5等于6。尽可能面向全体,让更多的孩子有表达的机会。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先出示游园会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全班同学听。游园会这一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的基础上,及时提出问题“还有几个?你能想出来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二、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抽象出减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

“破十法”是一种简捷、易懂的计算方法,因此在学习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学具的结构(10朵红花、2朵黄花)初步掌握“破十法”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破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渡呈现得很自然。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本节课教学的是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破十法”是计算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但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 十几减9 篇8

学习内容:课本第10页例1及做一做。完成练习二第1、2题。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2.培养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评价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达到目标1的评价。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达到目标2的评价。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难点: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习活动预案: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

9十()=13

9十()=14

9十()=15 9十()=16

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此环节完成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此环节完成目标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首先,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其次,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数学教案十几减9 篇9

教学目的: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小黑板出示)

◎◎◎◎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字转盘,教师随意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投影仪出示(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四、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十几减9的教学课件 篇10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关于例1的投影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3 9+7 9+4 9+8

9+5 9+9 9+6 9+2

2.填未知数。

9+( )=11 9+( )=15

9+( )= 12 9+( )= 16

9+( )=13 9+( )=17

9+( )=14 9+( )=18

二、新课:

1.教学例1。

①出示例1左图。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图意。列式计算。

板书:9+2=11

②出示右图。

比较左右两图的不同。然后说一说图意。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列式。

板书:11-9=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得几,怎样计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③比较左右两图以及它们的算式有何异同点。

联系左右图,说一说,哪一种方法更快。

④归纳指出:9加2得11,11减9等于2,所以计算11减9时,先想9加几等于11。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这样,比较快。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算法。

齐读:9+2=11 11-9=2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12个小棒。

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把9根小棒捆成一捆,并且把它拿走,说一说意思。

根据意思列出算式。

板书:12-9=

问:要算12减9得多少,如何想?

学生说出算法后,写出得数。

然后再请几名同学说一说是如何想的。

(2)教学14-9=5,方法同上。

课间活动。

3 . 教学例3。

方法同例2。

4.教学例4。

学生试着完成题目。

5.小结:

“想加算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1、2题。

上一篇:班级总结演讲稿下一篇:大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