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册数学教案(通用6篇)
9册数学教案 篇1
9册音乐教案
第1课
祖国像妈妈一样
教学内容:
有情感地演唱《祖国像妈妈一样》《七子之歌》和《长在祖国的春天里》
教学目标: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拍击《祖国像妈妈一样》《七子之歌》和《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三首歌曲不同的节奏型,能独立地视唱歌曲《七子之歌》的旋律。
教学重点:
《祖国像妈妈一样》旋律分析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让学生用语言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
2、比较:《祖国像妈妈一样》《长在祖国的春天里》,让学生仔细看出歌曲表达的意思。学生谈听后感,老师板书“祖国”,引导学生提示课题,3、分别学唱:《祖国像妈妈一样》从节奏入手,用听唱法,老师多用不带伴奏的范唱来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带唱、范唱、对唱、模唱。《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从“1、3、5”三音入手,采取视唱为主听唱为辅的方法进行学唱。
一、二句用视唱法学唱,三句用听唱法,四、五句用视唱法。视唱前,可让学生先跟老师做三个音组合的即兴打手号唱音高的辅助练习,再过度到打手号模唱第一、二句的旋律。
4、分析:比较
歌曲
旋律
速度
力度
节奏特点
情绪
祖国像妈妈一样
波浪式
中速
第一乐段,mp-mf
第二乐段f
舒展
弱位弱拍起
深情地
长在祖国的春天里
跳跃式
稍快
逐句加强再逐句减弱,结尾强收
规整而跳荡
欢快地
5、比较、处理。从情绪上、力度上、速度上,对两首作品进行比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歌曲作出处理。
6、巩固、表现。通过独唱、舞蹈、几人组合表演,可以用乐器表现抒九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欣赏、拓展。初听《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问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再听几首歌颂祖国妈妈的生日,歌声中结束离开教室。
课后小结:
用比较法学唱这首歌曲方法很好!学生会找到差距 第2课《七子之歌》
教学内容:
学唱《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用比较法评价领唱、合唱《七子之歌》和学唱的歌曲《七子之歌》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教学重点:
旋律跳动较大强调音准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复习歌曲《长在祖国的春天里》,由生长在祖国怀抱的我们引出曾离开祖国怀抱的“游子”心声《七子之歌》的欣赏。
2、议论歌曲。说澳门,谈回归,查七子,讲感受,议论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3、学唱歌曲。熟悉新节奏,用视唱法学唱歌曲,多用模唱法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
4、享受歌曲。指导学生用独唱、领唱、小组领唱、齐唱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课后小结:
边查边听边学唱的形式很好!
第2课
奇妙的太空
第1课
《奇妙的太空》
教学内容:
欣赏电子合成器曲《奇妙的太空》以及声音的探索与表现
教学目标:
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围绕乐曲《奇妙的太空》展开想象与联想,初步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功能,感受其美妙的音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播放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员第一次发射成功的精彩片段,老师描述“小明”太空梦境。——一起听听音乐家们是怎么样表明“小明”太空情境地的。
2、听一听,想一想
播放电子合成器曲,请学生欣赏并向学生介绍此种神奇的乐器。
3、编一编,演一演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前面寻找到的音响乐器,口模拟声响和身体来表现飞船发射上天的过程。
第1课
《我驾飞船上蓝天》
教学内容:
学唱《我驾飞船上蓝天》
教学目标:
能准确把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热情饱满地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1、提问入手,你们作个梦吗?有没有一些很开心的梦景?
2、新课前提出这两句作发声练习曲,先唱熟旋律,以减低新课难度。
3、拍读。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诵诗句,学习3/8拍子,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4、律动。听伴奏音乐,身体随之自己律动,感受3/8拍子的韵律,体验音乐“飞”的感觉。
5、歌唱。表现“主人公”的美丽梦想,曲式结构是A+B+A+C
6、延伸。请学生上教材的“音乐网站”,自学“单拍子与复拍子”
教学小结:
把难点在课前提前学会,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3课
多彩的乡音
第1课
《放马山歌》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五指山歌》欣赏《红色娘子军》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五指山歌》欣赏《红色娘子军》,比较和发现三地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能用自然正确的演唱方法,独立自信地演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过程:
1、看地图,复习民歌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家乡在哪个省?那里有什么民歌?
2、听音乐、了解民俗
播放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黎族民族《五指山歌》。设问:两首歌曲的风格、情绪、速度有何不同呢?
3、唱民歌,表现风格
1)
先教会学生吆喝,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完成
2)
比较谁的吆喝好,又能听会老师唱的其中一句或几句。
3)
请会唱的学生取代老师来唱歌词,不会的学生继续吆喝,并尽快听会赶上其他同学。
4)
完全放手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歌唱全曲。
4、学唱《五指山歌》
1)
让学生和着老师的歌声用手画旋律线,设问:你感受到哪些旋律音是很长的?接着启发学生轻轻哼唱那些地方。讲解延长记号,并提示学生唱好单双倚音。
2)
这是一首问答歌。可以采用师生问答、学生问答来学唱。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
设计几种演唱形式。如一人问众人答,女生问男生答。
5、复习课、分析比较
1)
复习演唱这两首歌曲,引出歌曲比较的环节。
2)
让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发现这两首歌的异同点。内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3)
要求他们在自己的歌声中融进体验到的情感,演唱得更出色。
歌名
拍号
节奏
速度
力度
调式
风格
情绪
6、赏乐曲、谈谈感受
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学生情感上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后,再欣赏《斗笠舞》的音乐,引导学生与歌曲《五指山歌》的旋律进行比较。
课后小结:
第2课
《采茶扑蝶》
教学内容:
学唱和歌表演《采茶扑蝶》
教学目标:
用自然正确的演唱方法《采茶扑蝶》,愿意创编动作与歌舞曲《采茶扑蝶》的表演活动。
教学过程:
1、整体欣赏,感受变化。聆听歌曲,能明显感受到三个乐段的不同色彩。
2、积极思维,展开设计。第一乐段引导学生用声势节奏与规律性地拍击句尾有特点的节奏×.× ×。第二乐段自由随音乐做各种采茶动作。第三乐段在每一句的结尾二分音符处配上“0 ×× 节奏
3、变换形式,促进提高。引导学生变换表现形式,用三个不同的动作表现歌舞曲《采茶扑蝶》,三种演唱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4、比较欣赏,拓宽视野。引进讲解“重复”这一个音乐知识点。复习三年级学过的歌曲《春天来了》,感受音乐中的“重复”
课后小结:
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来学习这首歌曲,很好!
第3课
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
教学内容:
介绍以二胡为主的乐器及音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和《空山鸟语》,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二胡的音色特点;能听辨出和说出拉弦乐器中期货乐器的音色和名称。认识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刘天华,了解其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1、提前分配任务
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各自下去收集二胡、高胡、京胡、中胡、板胡及刘天华的简介资料及音响片段。
2、要求学生能自信熟练的演示讲解。
3、学生上台操作。
老师提示课题——介绍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再请出各小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得。
4、说二胡。穿插欣赏《赛马》,初听,寻找二胡表现的马蹄声和嘶鸣声,感受二胡的魅力,复听,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场景。
5、说高胡,放演奏片段
6、说中胡,放演奏片段
7、说京胡,放演奏片段
8、说板胡,放演奏片段
9、说刘天华,欣赏其代表作《空山鸟语》
课后小结:
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不足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对表现大胆,自信以及准备充分的小组给予表扬。
第4课
音乐游戏——漫游音乐迷宫
教学内容:
掌握:延音线
教学目标:
在歌曲的学习中掌握“延音线”的演唱方法,体会到“延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能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漫游音乐迷宫”的活动,自信地展示自己的音乐能力。
教学过程:
1、提前画迷宫。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弯弯曲曲地随意画几笔,标上“入口、出口”及4个站点。准备几面小红旗排名次用。
2、分组练考题。分4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练习书上的4个题目准备解答。答题机会最多有一次或两次或三次,由老师们自定。
3、合作走迷宫。每个小组按顺序每完成一题就进入下一站,没答对的就原地反复作答直到正确才能进入下一站的新题„„最后评出冠亚季军。
4、收获与困惑。比赛结束后,请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本次“走迷宫”游戏中的收获。并说出自己认为最难做的题目,老师进行集体辅导。
第4课
动物世界
第1课
《小熊过桥》 教学内容:
欣赏和学唱《小熊过桥》
教学目标:
能根据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及其心理变化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歌声、动作或学具等)。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歌曲中简单的二部合唱能力。
教学过程:
1、欣赏《小熊过桥》
1)
初听,感受6/8拍子的摇荡感,让学生描述歌曲所讲的故事。
2)
复听,弄清歌曲分几个部分,选择合适的结构图。从听觉上分别提出要求。
3)
运用图形、线条、色彩等来表示相同和不同的乐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思维能力。
4)
最后达到了解,认识回旋曲式ABACA的结构特点。
2、演唱《小熊过桥》
1)
根据欣赏的记忆找出歌曲难点
2)
节奏变化多的地方,二声部合唱的地方
3、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难点:
1)
复杂的节奏填上歌词有节奏地读一读,既有趣又解决了难点,唱起来也轻松
2)
合唱部分在最后一个A段,抽出来做声音练习。
3)
全体学生齐唱高声部至熟悉,老师加入配唱低声部,稳定后逐渐请出学生给老师“帮忙”,两声部平衡后老师退出。
4、整首歌曲可以采先“演”后“唱”的程序
1)
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A组人数多些),可以交换,听歌曲范唱轮流进行表演,听多几遍学生就自然表演,听多几遍学生就自然会唱了。2)
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主角(向妈妈求救)——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配角(帮助小熊的鲤鱼)——唱旁白(勇敢的小熊)
3)
讲解音乐小知识“RIT”
5、创编表演微型歌舞剧
1)
先讨论“全班齐唱合唱、学生独唱、老师独唱”这三种演唱形式用来演唱歌曲的哪个部分比较合适。
2)
让全体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会回旋曲式。
课堂小结:
本课需要二节音乐课。谈谈小熊过桥时的表现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展开自我教育。
第2课
欣赏课
教学内容:
欣赏《展览会上的图画》“引子”、第五曲《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和第四曲《牛车》
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展览会上的图画》中的三首乐曲的欣赏。能上网主动获取有关乐曲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听音乐找标题
1)老师在黑板上书《漫步》、《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等三个标题,随后打乱顺序播放这三段音乐。
2)请学生聆听想象后找到相符的标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是初听乐曲。
2、看画展赏音乐
1)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说的很有道理!
2)跟这三个标题相配的还有三幅画,我们一起去看看!结合教材上的提示演示课件制作的画展,请学生边看边听边唱边演(鸟雏、牛车的形象)
3、说作者谈作品 1)《展览会上的图画》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参观了他的好友、俄国画家和建筑学家加尔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的动情之作。
2)后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为同名管弦组曲广为流传。
3)四段在画展中的“漫步”音乐,一段和亡友对话的音乐和描绘十幅绘画作品的十段音乐组成。
4)可以让学生听听其他“图画音乐”
第3课
创作课
教学内容:
对学生以往学过的有关乐理知识的一个复习、归纳和整理
教学目标:
能设计一段描述相关动物形象的语言或动作参与回旋曲式和游戏创作活动。对以往学过的有关乐理知识,能有正确听辨、归纳能力,能表现和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
教学过程:
1、编一编、唱一唱
1)
交待游戏内容:创作表演回旋曲式
2)
用听唱法唱会教材中的A主题
3)
分三个小组来创作表现三种动物形象并与A形成对比或是变奏的小插部。可长可短,可说可唱。
4)
游戏:根据回旋曲式的特点,B、C、D可分别请一位或几位学生按固定节奏编出不同动物形象的动作。A、部分为集体唱,B、C、D部分音乐穿插在其中表演。
5)
全班进行整合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回旋曲式的声响效果。
6)
听一听,选一选。老师唱奏出其音响,让学生选择,加深印象,效果会更好。
7)
练一练、合一合。全体练唱第一声部,熟悉后老师拍第二声部的节奏,让学生边唱边倾听合成的音响,老师声部逐渐增加学生,待稳定后老师退出,全部由学生完成。课后小结
随学生的兴趣或水平来定。
第5课
我们喜爱的影视歌曲
第1课
《小小少年》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小小少年》和《雪绒花》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小小少年》和《雪绒花》两首歌曲,感受影视歌曲所抒发的故事中主人翁的不同情感,能有感情地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背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内容:
1、听。倾听歌曲录音,熟悉歌词,体会歌曲情绪,说出自己不理解的歌词含义。
2、看。观看电影片段,了解歌曲中的“小小少年”形象。自我解惑——“很少烦恼无忧无虑”又为何“忧虑烦恼都来了”?
3、唱。歌曲一字一音,AA’BB旋律重复较多,容易学唱。只要解决几处大跳音程的音准及附点节奏、弱拍起的问题,背唱都不难。
4、演。鼓励学生扮演主人公“海因切”上台独立演唱。要求唱出乐观自信、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老师还可以播放电影中其他的插曲给学生欣赏,请他们表演。
课后小结:
有机会找这部电影和学生一起观看
第2课 《雪绒花》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小小少年》和《雪绒花》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小小少年》和《雪绒花》两首歌曲,感受影视歌曲所抒发的故事中主人翁的不同情感,能有感情地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背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内容:
1、找一找:请同学们打开“小音库”找出学过的音符朋友,并一一写在黑板上,比比谁记得多!
2、比一比:请大家随教师的手号或手势指点着唱歌曲旋律,比比谁唱得准。
3、第一遍可不论时值长短自己点唱
4、第二遍有节奏地点唱,使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
5、找出《小小少年》和《雪绒花》歌曲风格上、旋律结构上、情绪的不同。
6、唱一唱、评一评:本歌旋律重复、级进的地方较多,每组一句识谱唱词,小组进行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互相评价。
7、听一听、学一学。播放电影《音乐之声》里由男主角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雪绒花》,感受那种怀抱吉他的歌者形象。
课后小结:
有时间完整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感受它的永恒魅力,拓宽视野。
第2课 《可爱的蓝精灵》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可爱的蓝精灵》
教学目标:
能独立或与一位同学合作,设计自己喜欢动作自信地表现《可爱的蓝精灵》,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蓝精灵”机灵、活泼、可爱的形象,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智能。
教学过程:
1、查资料,了解“蓝精灵”是什么?
2、听歌曲,简述人物,让学生来说一说
3、唱歌曲,先听唱模唱歌曲,可加入节奏声势参与歌曲的学唱,增加歌曲气氛。
4、表演蓝精灵。歌曲学会后,可分批让学生扮演心目中的“蓝精灵”基本步伐用蹦跳步,在重拍起步,自由动作。句尾停做个固定的动作。
5、第一种:合作演唱,即一个或两个领唱第一段,其它人唱第二段
6、第二种:合作表演,即组员全部上台,在音乐中交流表演
7、第三种:角色个性化表演。可在全班学生的演唱声中让学生自选“蓝精灵”和“格格巫”的角色进行表演。
8、重合作,相互评价,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要给予评价,评出最可爱的“蓝精灵”和最形象的“格格巫”。
课后小结:
表演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第6课
环球音乐探宝
(五)——漫游非洲
第1课
欣赏课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感受北非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漫游非洲,随画面(有尼罗河、撒哈拉沙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名胜及一些有特点的服饰,工艺、生活场景等组成)播放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
2、设问:此歌此景你仿佛置身何处?导入主题环球音乐探宝
(五)——漫游非洲
3、再随画面欣赏,请一位同学当“导游”为大家讲述这些名胜古迹。重点介绍尼罗河。
4、熟悉哼唱主题(前四句),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设计尼罗河畔非洲人愉快劳动愉快歌唱、尽情享受劳动成果的场景。引导学生欢乐地利用身体各部位及身边可以发声的凳子跳起来。
课后小结:
老生接龙唱,学得更快
第2课《当太阳落山》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当太阳落山》
教学目标:
能哼唱歌曲的主旋律;学唱南非歌曲《当太阳落山》,并会背唱。
教学过程:
1、走进南非,做一回“思乡归乡的黑人”。
2、听听找找。听录音范唱,找出哪段是描写黑人“思念家乡”的?哪段又是描写黑人“急切归乡”的?
3、编编者按演演。分组设想用动作怎么样表现出“缠绵的思乡”与“急切地回家”的对比效果,随歌声表演出来。评选最佳“表演小组”
4、唱唱比比。《当太阳落山》,多听,把难点先抽出来多练“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
5、评选最佳“歌唱小组”
课后小结:
要求学生准确表演“缠绵的思乡”与“急切的回家”的对比效果。
第3课《划船》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划船》
教学目标:
能非洲典型的节奏和基本舞步表现歌曲《划船》的意境,有参与二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节奏引入:通过前一环节的歌词节奏的拍读铺垫,把填唱掌握好。
2、齐唱:全体同学齐唱一个声部,老师配唱另一声部并请他们边唱听和声效果。
3、合作唱:几遍后逐渐邀请部分学生加入到到老师的声部给与“帮助”,待两声部稳定平衡后老师再退出。
4、歌表演唱:请学生边唱边表演非洲黑人的“划船情景”
课后小结:
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
第4课
歌舞剧《法图姑娘》
教学内容:
歌舞剧《法图姑娘》
教学目标:
在老师指导下欣赏微型歌舞剧《法图姑娘》,对微型歌舞剧有基本的了解,能哼唱和记住主题。
教学过程:
1、讲一讲,老师用故事简要引出新课
2、听一听,结合“音乐网站”里介绍的全剧歌词与曲谱,完整地欣赏几遍,熟悉剧情,了解角色及演唱形式。
3、议一议,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内容及顺序,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理由。
4、唱一唱,提出主题部分,唱一唱,用游戏式演唱方式记住歌曲主题。
5、演一演,观看一段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段,模仿其舞蹈动作。然后师生合作分角色进行《法图姑娘》的表演。用体态律动感受非洲音乐强烈的节奏感。课后小结:
先学会歌曲再表演更好些
第7课
走进音乐大师
(一)——海顿
第1课 介绍 《海顿》
教学内容:
介绍“海顿”欣赏“惊愕”
教学目标:
了解世界音乐大师海顿的生平,并能从他的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
1、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2、看一看书中图片,走近海顿当作的生活情景。
3、讲一讲创伤背后的故事,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
4、欣赏“惊愕”
5、唱一唱,熟悉主题音乐为2/4拍,节奏简单,较容易哼唱
6、听一听,找出主题,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请学生在听到主题出现的时候“挥挥手”或做其他动作。
7、说一说,感受变化。复听乐曲的时候,请学生注意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有没有变化?给自己什么感觉?
8、数一数,明确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听出的主题变化的次数(用图形、用手指数、用拍手、口说等等)
课后小结:
像这样主题变化着出现多次叫什么呢?查一查,了解定义。由学生自查音乐网站,了解掌握关于“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第1课 介绍 《春天来临》 教学内容:
学习《春天来临》
教学目标:
能用活泼、愉快的歌声来演歌曲《春天来临》,感受歌曲流畅、典雅的旋律特点。
教学过程:
1、听中动。听歌曲,找出6/8拍的强弱规律,用声势表现出来。
2、听中读。听钢琴演奏旋律,全体激情朗读歌词。
3、听中划。听老师放慢速度提示性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手画旋律线并划分乐句。
4、听中唱。师生分工合作完成歌曲的学习,第一、二乐句由学生听唱解决,三、四乐句老师代唱,最后几句共同完成。
5、听中忆。找到清唱剧《四季》的原版录音进行欣赏,追忆音乐大师——海顿的风采。
课后小结:
让学生找出自认为最难的乐句,老师进行教唱
第8课
冬日的遐想
第1课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银色马车从天上来》和《雪花悄悄告诉我》
教学目标:
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银色马车从天上来》,用抒情愉快的歌声演唱《雪花悄悄告诉我》,准确表达这两首歌曲不同的情感
教学过程:
1、看看议议,以教材51页的一幅画“节日”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展开对冬天的遐想。
2、听听想想,老师将本单元的三首歌曲和两首乐曲随意穿插播放,让学生在没有视觉先入为主的影响下聆听、想象:随着音乐的流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
3、唱唱比比。反复聆听之后,用视唱与听唱相结合的方法分段学唱《银色马车从天上来》和《雪花悄悄告诉我》这两首歌曲。
4、分别听两首歌曲前四句,用声势动作感受不同的节拍,比较相近的速度和情绪。
5、接着唱两首歌曲前四句,提示学生注意《银色马车从天上来》里面的特色——四个切分音的演唱,强调《雪花悄悄告诉我》里面典型的节奏ⅹ—ⅹ | ⅹ—ⅹ | ⅹ—ⅹⅹ|ⅹ— — |
6、完整听两首歌曲,体会“小雪花”以“冬冬爷”的语言对小朋友语重心长的祝愿:体会“小雪花”与“我”的亲密接触。
7、二声部的学习,老师配唱低声部并请他们边唱边听效果。师生合唱几遍后可以逐渐请出部分学生加入到低声部给老师“帮忙”,待两声部稳定平衡后老师再退出。
8、学会两首歌曲,设计集体活动形式。
课后小结:
全班唱合唱不能着急,可以一句一句来合成。
第2课 《踏雪寻梅》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能独立自信地背唱歌曲《踏雪寻梅》,并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备演唱出歌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1、练一练,考虑到歌曲里多次使用力度记号,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做一些有关节奏、声音的力度变化的练习。
2、唱一唱,可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用视唱接龙法学唱歌曲,重点是力度记号的表现。
3、画一画。在歌曲背景的衬托下,请几位学生合作到黑板上画一幅“踏雪寻梅”图,其他学生用画笔在下面描绘歌曲意境。
4、奏一奏,歌曲熟悉后,让学生参与设计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
5、背一背。激励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背唱歌曲,同桌互相比赛检查。
课后小结:
用三样小乐器,演奏、评价、比较
第3课 欣赏《雪橇》和《冬》
教学内容:
欣赏《雪橇》和《冬》
教学目标:
能用演唱、律动和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钢琴套曲《四季》选曲中第十一首《雪橇》和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冬》第一乐章的欣赏,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冬季音乐形象的感受。
教学过程:
1、粗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冬》第一乐章。
复听《四季》中的《春》和《秋》,请学生装说出曲名及作者,引出欣赏《冬》的第一乐章,选出合适的词语表示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寒风凛冽
清风拂面
天寒地冻
2、精听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十一首(十一月)《雪橇》
3、引言:刚欣赏完维瓦第的《冬》,接着老师再给你们听一首“冬季”的音乐播放。初听不揭示曲名,请学生说出乐曲所描绘的人、景、物。
4、提示曲名,复听,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浓郁的俄国民歌风格和情调,并能根据音乐的对比与重复区分段落(三段体)
5、老师先弹奏第一及第二主题旋律,让学生视唱熟记,再分段复听。听赏时还要求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
6、完整复听,请学生随“赶车人歌唱”、随活泼豪放的音调自由律动。综合感受和体验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7、介绍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柴可夫斯基从小就在家乡和母亲那里受到俄国民间音乐的熏陶,年仅5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小曲。柴可夫斯基继承了莫扎特、贝多芬、格林卡等西欧和俄国古典作曲家的优秀传统,注意研究和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他非常喜欢独自一个人在乡间小路上散步,倾听普通劳动人民的淳朴的歌声,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雪橇》的主题音乐富有浓郁的俄国民歌风格,就是一例。所以人们说他的作品散发着俄国泥土的芳香,表现了俄国的民族灵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杰出的音乐家。
课后小结:
有机会老师多介绍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第9课
我能行
一看画忆唱
二看画听音乐
三按下面的节奏,用你的“小音库”中储存的几个音自创并唱出短句
四在键盘上找到CDEFGAB三个朋友的家
五本学期你认识了三件新乐器,将它的名称写在下面,再回忆一下用它演奏的东西。
期末联欢会
9册数学教案 篇2
一、台湾“艺术与人文”课程设置与教材概况
在台湾, “艺术与人文”课程大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 (3-9) 开设, 共14个学期, 每学期教材一册, 共14册。就中学阶段 (6、7、8) 三个年级的情况看, 7、8年级每册教材各设计4个单元, 9年级在设置三个主要单元后, 提供一个自学单元, 是为“3+1”模式, 这一模式使9年级的教学时间更有弹性。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16周, 每周三个课时, 共48课时。剩余4周时间, 用于校本“艺术与人文”课程学习。
从“艺术与人文”教材编写的体例上看, 的确是通过介绍艺术而体现人文。教材以人、自然、社会、文化的互动为主题, 统合了视觉艺术、音乐、表现艺术的诸多学习内容, 特别是对音乐、美术、戏剧之间的关联艺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强化人文素养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为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编者“希望带领学生留意观察生活情境, 以艺术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与关怀”, 并“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接近艺术, 培养对艺术的兴趣, 注重引导学生多方搜集资讯, 建立自己的艺术档案, 并扩充学生的美感经验, 提高艺术欣赏的能力”。这就回答了艺术与人文的关系问题, 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教育的问题, 那就是, 通过艺术教育, 提升人文修养, 提高生活底蕴, 为激发艺术修养, 塑造具有文明素养的人而施加影响, 施以教育。
二、台湾“艺术与人文”教材例析
以台湾9年级 (中学三上) 第五册“艺术与人文”教材为例, 该教材设置四大板块, 分别如下。
一是名画的飨宴。本章包括三个单元, “名画动起来” (指一幅情景交融的绘画可以成为戏剧创作的来源, 绘画的构图可以影响舞台构图等) 、“悠游名画名曲间” (指作曲家和画家相互影响, 作曲家受到名画的触动, 画家受到名曲的影响藉而创作出名著的故事) 、“名画变装秀” (指艺术家运用新的创意, 使名画呈现出多元化的样貌, 使之在艺术和商业等领域展现新的特殊作用) 。
二是艺蕴深情。通过对古今艺术名作的赏析, 体会爱情的酸甜苦辣, 学习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爱情。本章包括三个单元, “真情图谱” (介绍艺术家对人世间种种情爱的艺术表达, 并特别介绍了结婚喜帖、祝福卡的设计与礼品的包装) 、“爱情罗盘” (主要介绍反映爱情主题的名曲、著名电影, 并进行习唱、观看) 、“见证爱情的戏剧” (介绍西方带有典范性的爱情主题喜剧与悲剧, 如《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介绍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名篇,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牡丹亭》等) 。
三是人神之间。主要介绍宗教艺术和其中蕴含的不同信仰的精神。本章包括三个单元, “永恒的追寻” (追寻各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缘由, 传达艺术源自各种信仰活动与思想表现的艺术观念, 重点介绍主要的宗教艺术形式) 、“倾听心灵的声音” (立足于不同形式和主题的音乐作品的介绍, 传递音乐作品带给欣赏者的不同的心灵启迪) 、“影剧世界中的人与神” (介绍戏剧的起源、演变, 戏剧中反应的人神关系等) 。
四是艺术潜望镜。此为自学单元, 是要求学生以自学的方式, 系统的认识视觉艺术、音乐和表演艺术的本质, 增进欣赏的能力。在视觉艺术方面, 主要强化对绘画等作品的鉴赏方法, 包括欣赏的态度、要点与基本方法。音乐方面, 主要透过对巴赫、韩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作品的介绍, 进一步了解巴洛克、古典时期的音乐特色。表演艺术方面, 主要讨论戏剧类型、表现方式和正确的欣赏方式。此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 不仅仅是看看“热闹”, 而是要看出“门道”, 换言之, 就是教材一贯的编写目的之一, 从而获得相关“人文素养”。
三、台湾“艺术与人文”教材特色分析
纵观台湾康轩文教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艺术与人文”课程教材, 其体现了不同于大陆教材编写的鲜明特色, 对我们进行教材编撰和课程教学带来许多有益的启发。
1.对艺术形式进行统合, 涉及面广, 信息量大
教材涉及美术、音乐、社会和文化的多个方面, 编者对其进行了符合逻辑的有机统一, 这个基本逻辑就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一模式符合艺术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我们看到, 教材的知识点是统合中的复合型知识, 绘画可以衍生出戏剧, 绘画可以延申到广告作品, 绘画可以产生音乐作品。例如教材中介绍, 1984年美国百老汇首演的二幕音乐剧《星期天与乔治同游公园》, 就取材于印象派画家秀拉的画作《大杰特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材介绍了音乐剧如何把原画作构图的形式、景色的搭配、人物的穿着打扮与仪态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舞台上。这些知识涉及古今中外, 涉及多种艺术形式, 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读者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启蒙。
就教材的信息量看, 由于涉及的艺术形式丰富, 毫无疑问, 这套教材的信息量是比较大的, 它跨越古今, 涉及中外, 绘画、戏剧、雕塑、舞蹈、作曲、器乐, 各种艺术流派, 不一而足。例如“名画变装秀”单元的“以古创新多新意”知识点, 涉及梵高 (原文作梵谷) 的油画《向日葵》、活跃于当代欧美艺坛的日本艺术家森村泰昌的油画《仿梵高向日葵》, 涉及公元前130年的《米洛的维纳斯》、达利作为超形式主义大师的《有抽屉的米洛维纳斯》、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和英国绘本画家安东尼·布朗的《威利的画》等, 虽然相关内容仅占三页篇幅, 但大大小小的著名绘画作品呈现了11幅之多, 其所提供的喜闻乐见的信息量是比较丰富的。
2.时时刻刻贯穿人文理念, 重视潜移默化中的 艺术育人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 就是培养人文精神, 就是要在对艺术形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 让学生喜欢相关艺术形式, 甚至参与相关艺术的创作, 最终形成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理解、把握, 理解基本的艺术作品, 掌握正确的艺术欣赏技巧, 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 成为懂人文、有修养的个体, 也就是受到教益, 成为一个文明的人。
这一特点在“艺术与人文”教材中表现得特别鲜明。例如教材第二单元的“艺蕴深情”一节, 在介绍“真情图谱”知识点时, 开篇呈现:“爱情是最动人心弦的, 从年少懵懵懂懂的初恋, 到相互许下诺言, 成就一段美满的姻缘, 是每个人的期待;然而,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感情世界的变迁与悲剧, 往往也让人痛不欲生。不论是缠绵悱恻的恋曲或是凄凉悲伤的爱情, 艺术家以其敏锐的心思、高超的技巧, 将人世间种种的情爱, 以各种方式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1]这样的开篇, 真诚而流畅, 如涓涓细流纸面流淌, 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引导和教育。编者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传达感情的设计表现, 教会学生制作个性化的结婚喜帖 (请柬) 、祝福卡, 学会不同礼品的包装, 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 强调实用性, 必要而有益。又如, 在自学单元“艺术潜望镜”的“艺术鉴赏的要点”一节, 编者结合三幅油画, 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针对性分析, 教会学生基本知识;到了“鉴赏艺术品的方法”一节, 则结合毕加索《格尔尼卡》画作的细部特征, 进行了代表性分析, 把艺术品鉴赏的描述、分析、诠释、判断四个方法完整地呈献给学生, 使他们受到启发与引导。
3.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领悟空间, 具有强烈的 问题意识
教材对知识的呈现不是填鸭式的被动呈现, 而是以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特别是编者在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 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例如教材第17页, 编者选用了法国画家勒泽的作品《闲暇》, 提出了如下问题: “他们是一家人吗?彼此的关系如何?时间、地点又是什么?打算到哪里去?脚踏车、花、纸条又透露了哪些讯息?”由一幅画而提出五问, 加深学生的印象, 促进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又如, 教材第136页, 编者选用了台湾艺术家朱铭的雕塑作品《人间系列—绅士》, 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件作品是以什么媒材及形式完成的?作品中这些绅士们, 穿着正式而体面, 还披上了厚重的外衣, 他们是如何被摆放在一起?也许天气不好, 他们都打着伞, 而他们也没有交集, 彼此之间谈论些什么?整体的气氛感觉如何?在城市中这样的一群人代表什么意义?上班族都会生活面临了哪些问题?除此之外, 还想到了什么?”连发六问, 是提问, 更是对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的引导。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 使得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了积极思考的过程, 成为了学生逐步受到感染的过程。
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当然也存在于每一单元最后的“非常有‘艺’思”, 对整个单元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 大都是需要学生搜集资料, 进行综合思考并动手动笔才能完成。
4.教材编写形式活泼, 多途径呈现知识、引导思 考
台湾“艺术与人文”课程教材除上文提及的图文并茂、内容信息量很大外, 在具体知识的建构与学习引导上, 也有独特之处, 编者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延伸资料框, 主要形式有:
一是“艺术家专栏”。介绍艺术家的小传及轶事,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艺术家。例如教材对贝多芬、李叔同 (弘一法师) 的介绍等。二是“威力大补贴”。让学生获得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料, 增进对相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例如教材对文艺复兴的介绍, 对桃花源故事出处的介绍等。三是“我的艺术档案”。提醒学生记录学习心得和制作作品, 累积自己的艺术档案。四是“通关密语”。主要针对一些新学习的专有名词加以说明, 帮助学生累积对专门语汇的了解与运用能力。例如教材对“戏中戏”、“吴哥窟”、“般若波罗密多”、“杂剧十二科”的介绍等。五是“小叮咛”。随时提醒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要点, 让学生印象深刻, 专心学习。例如关于戏剧排练, 编者的叮咛是, “排练的场地要尽量和演出的场地大小相同, 做好标志, 以便排练。排演过程, 演员可以提供意见, 一旦排定, 就不可私自更改。”六是“动动脑, 想想看”。通过即时的问题提问, 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 借而获得更多新发现。例如, 在介绍达涅昂·布维贺的作品《摄影师家中的婚礼》时, 编者提出的“你能试着从《摄影师家中的婚礼》画作中猜猜看, 这些人物和新郎、新娘的关系吗?他们的耳语内容又是什么?”
知识传输的形式活泼多样, 分类清楚, 适合中小学生特点, 易于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接受理解。
概而言之, 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的背景下, 如何完成好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等相关艺术教育任务, 台湾版“艺术与人文”课程教材给了我们有益的启发, 它所具有的鲜明特点, 如相关课程的开设、教材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的概括性介绍、对艺术知识的人文化关照、对具体问题的科学提出等, 都值得我们借鉴思考, 以促进我们增强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摘要:台湾艺术与人文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开设, 教材通过介绍艺术而体现人文, 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是对艺术形式进行统合, 涉及面广, 信息量大;时时刻刻贯穿人文理念, 重视潜移默化中的艺术育人;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领悟空间, 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教材编写形式活泼, 多途径呈现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关键词:台湾,艺术与人文,教材
参考文献
9册数学教案 篇3
一、9、10册在教材编写上注重了对以前所学词汇的复现和拓展
教材所列的生词表中的部分词汇是以前学过的词汇,如:immense, impressed, label等很多单词曾在前8册的词汇表中出现过,在9、10册单词表中的重现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毕竟新教材中的生词太多了。有的词汇是以前学过的,但赋予了不同含义。如:stand 一词,以前学习的是它的动词意义“站立、矗立”,在第10册教材中学习它的名词意义“架、座、台”。再如:以前学过question一词,在第10册教材中学习它的动词意义“(警方)审问,盘问,询问”。有些词汇是以前学过的词汇的同根词。如:前8册学过alphabet,第10册中学习了alphabetical。再如:argue—arguable, imagine—imaginary—imaginable—unimaginable, enthusiastic—enthusiasm等等,举不胜举。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复习和拓展词汇。教材中还配有阅读材料和词汇练习,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稍微加以提示,学生们就能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可谓一石二鸟,一举两得。词汇练习的设计,侧重了同根词的考查和词义的猜测,这也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词汇,在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和理念并培养学生对词义进行猜测的能力。这体现了教材在编排时注重基础教育阶段语言知识的复现、综合练习和重新认识。
二、9、10册在教材编写上注重话题选择的宽泛性,注重语言学习的思想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9、10册教材的文章涉猎范围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到人文,从小说到诗歌,从动物到人物到高科技等等,各种题材、各种话题的文章真实、地道、经典,美不胜收,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增长了语言知识,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能力。第10册Module 2 讲述的是澳大利亚的危险动物这一话题,同时又引入了野外生存、人与动物的和平共处等话题,使学生受益匪浅。在Pride and Prejudice 和 My Fair Lady 单元,不仅有对故事的概述,有对人物的点评,更让人兴奋的是还有节选的原著内容,让学生接触到了原汁原味的文章。
三、9、10册增加了Presentation Skills 部分
这一部分引进了不同话题及表达方法,有效地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作了指导。特别是对话题作文,以前学生面对一个话题,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不知道从何说起。在学完Presentation Skills里的表达方法和表达策略后,学生们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了。如第10册Module 2 Presentation Skills,内容为Writing a set of instructions。编者先给出了Activity I : Read the instructions...又给出了Activity II: Tips for writing instructions...最后,总结了write a set of instructions 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如何写 a set of instructions,就能把所想到的东西清楚明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出来,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学生形成了较强的内化语言的能力,促进了语言的输出。
四、9、10册还增加了Language in Use 部分
这一部分把所学的语法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单词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系统化,满足学生对语言知识学习的需求。
综上所述,外研版高中英语选修教材9、10册的确是非常好的教材。教师要吃透教材精神,对整个新教材体系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可用资源,尤其是那些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话题和活动。对于高三学生,还有必要增加一些精选的听、读练习材料,以扩大输入,增强学生语感,内化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9册教案 篇4
一、本教案包括一下内容:
1.学生基本情况
2.本册教学内容
3.本册教学进度
4.本学期活动课计划
5.教学具体措施 6.本学期教学情况总评
7.课时教学设计
二、备课要作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特别要注重学生学法的设计。
三、凡任课教师,必须超前一周备课,教案编写后必须经年级组长或教务主任签字后方可实施。
四、本教学设计方案完成后,期末交本校教务处评定成绩后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班级人数五(1)班
男 女 回 汉
25 28 51 2
二、本册教学内容
1、小数的乘法
2、小数除法
3、观察物体
4、简易方程
5、多边形的面积
6、统计与可能性
7、数学广角
其中 少先队员 53 优等生 中等生 15 18 10 学困生
四、本学期活动课计划
时间
月 日
(1)(2)
(3)
月 日
(1)(2)(3)(4)。月 日
(1)(2)(3)。月 日
活
动
内
容
要
求。
(1)(2)(3)月 日
(1)(2)。(3)。月 日
(1)(2)。(3)月 日
(1)(2)(3)月 日
自我鉴定 举办一次“自我鉴定”活动,让学生当众总结自己本学期在校表现情况,并流利地表达出来,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把结果填在报告册上。
五、教学具体措施 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及评价。
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鼓励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列表、画图的策略,学习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除法。(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的算理作出合理解释,提高推理能力。(3)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因数与积、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六、本学期教学情况总评
总评语:(由各教研组评定。从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情况等各方面考核评定)
教研组长(签字)
****年**月**日 教务处
意
见
教务主任(签字)年
月
日 学 校
领 导
意 见
校长(签字)
****年**月**日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1课时左右)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教学过程: 环 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拓展训练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5角
×
×
0.5 元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板书:
0.72
×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7 2
扩大100倍2
×
×
3.6 0
0
缩小100倍(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
2.7 0(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专项练习
练习一
二、运用
1、填空。
4.5
()
0.7 4
()×
×
×
×()
5
()
8
2、做一做
书p3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1、2、3
为新课作准备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通过探究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板
书
小数乘整数
3.5元5角
×
×0.5 元
0 5角
例2 0.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2 ×
×
3.6 0
0
缩小到它的1/100 反思 本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并且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知
合作 探究
巩固练习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示范:
1.2
扩大到它的10倍 2 × 0.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6 8 2 4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 8.2 5.0 4 ×
4.2
× 0.1 8
× 8
1 6 0 0 0 6 3 3 2
2 5
0 8 4 3 6
1 2 5 0 7 1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
巩固旧知获得新知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创设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及时反馈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板书
1.2
扩大到它的10倍 2 × 0.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6
反思
本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主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探究新知
实践运用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
=
=
1.2×
=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①(出示练习一
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⑤专项练习:练习一
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三、运用
1、做一做: 3.2×2.5= 0.8
2.6×1.08=2.708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13题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 页8题,P9 页11、14题
为自主探究作准备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板书
小数乘法
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反思
本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即培养了自主分析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探究新知
实践运用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判断,并改错.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1 0.2 8 6.2 7
2.0 4 ×
0.3 2 ×
1.5
×8 0 5 7 2 6 3 5 6 3 2 0 8 5 8 2 7 0 8
3.2 9 1 5 2 4.9 0 5
7.1 2
三、运用
1、P.13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学习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和思考中加深对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
积的近似值
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
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0.049×45 = 反思 本课通过学习求积的近似值,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在重要环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也使学生产生了求知欲。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 设
探究新知
实践运用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1、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
(100块不够)
4、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1)0.9×0.9×110
(2)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⑴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 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 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 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P.14页7题
⑴ 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 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⑶ 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⑷ 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3、P.14页9题
四、体验:
今天都学了什么?
五、作业:
P.13页5题
P.14页6、8题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板书
连乘和乘加、乘减
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
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1)0.9×0.9×110
(2)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反思
本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通过小组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过程与方法: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合作探究
巩固练习
一、激发:
1、计算:
25×95×4
25×32
4×48+6×48
102×56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2、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注意学生举例时所用的数。)
3、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看每组算式是否相等。
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二、尝试
1、出示例8第(1)题:0.25×4.78×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5×4.78×4 =0.25×4×4.78
乘法交换律
=1×4.78
乘法结合律
=4.78 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4、尝试后练习:
50×0.13×0.2
1.25×0.7×0.8
0.3×2.5×0.4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示范:例7第⑵题:0.65×201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把201变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上台讲解演示)
0.65×201
=0.65×(200+1)
=0.65×200+0.65 =130+0.65 =130.65
6、练习:
0.78×100.5
1.5×102
1.2×2.5+×0.8×2.5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运用
1、P.12页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0.034×0.5×0.6
102×0.45
2、右图是红光小学操场平面
图。图中长和宽的米数是按
照实际长宽各缩小1000
0.025米
倍画出的。求这个操场的实
际面积。
0.048米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说打算怎样做以及自己的想法。对能应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13页4题。
为小数除法作准备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使学生将知识进一步巩固
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板书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乘法交换律
0.7×1.2=1.2×0.7 乘法结合律
(0.8×0.5)×0.4=0.8×(0.5×0.4)
乘法分配律
(2.4+3.6)×0.5=2.4×0.5+3.6×0.反思
本课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先在小组互相交流,在发表意见,既培养了学生进行简算的意识。也提高了灵活性。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
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除法性质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课题一:小数除以整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复习引入
学习新知
学习探索
总结巩固
一、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
115÷5=()
23×5=()
115÷23=()设计意图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15= 416÷32= 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1)生:22.4千米=22400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课堂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
培养分析和思考问题能力。
总结可以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
板
书
小数除以整数
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22.4÷4 怎样计算? 生:(1)22.4千米=22400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反思 本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做科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加上让学生独立探索算理的方法,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可以调动起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课题二: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二、合 作
探
究
练习应 用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
(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课
1、教学例2.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 小数除以整数 例2.王鹏每周计划跑5.6千米,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5.6÷7=0.8千米
整数部分不够除时,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
例3:王鹏的爷爷每天坚持慢跑1.8千米,用的时间是12分钟。他慢跑的速度是多少?
1.8÷12=
反思
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课题三: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过程:。教学 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复
习
旧
知
二、合 作
探
究
三、拓
展
实
践
尝
试
运
用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4.67
0.725
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
4、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5、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
150
()除数
500 商
()
()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做43.5÷5=8.7 然后改题: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
二、新授:
1、出示例5(1)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2页“做一做”
2、练习: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4.48÷3.2=1.4
3、练习:书上24页的作业
本课与旧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复习和运用整理除法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创造教学情境,使学说在相关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并巧设疑问,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
通过引导学生从“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归纳,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模型,加强理解记忆。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寻找途径和方法。
通过练习,在实际操作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算理的理解。
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例5
7.65÷0.85
例6:12.6÷0.28
一看:看清除数是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得除数变成整数。当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教后反思:
课题四: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例7和“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求商的近似值是生活生产的需要,能应用取近似值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复 习
引
入
二、新
知
探
究
三、拓
展
实
践
四、尝试运用
一、复习
1. 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
24.18
5.2
56.0
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8.785
2.864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新课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2.81÷7
32÷42
246.4÷13
3、书上的作业。
复习“四舍五入法”为新知作铺垫
让学生在具体的分析比较中,把握二者的不同,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借与旧知识的比较,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例7:一筒羽毛球有12个,卖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1)19.4†12=1.6166…≈1.62(元)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2)19.4†12=1.6166…≈1.6(元)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教后反思:
课题五:练习课 教学内容:P25练习
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
整小数的除法。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
设
情
景
二、新
知
探
究
三 拓 展 实 践
四 尝 试 运 用 五 回 顾 总 结
一、基本练习
1、观察P25,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二、重点练习,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可能有: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共有多少学生?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独立练习
P25
学生独立解答
四、挑战题
P26
思考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生计算、观察、分析归纳明确算理。
进一步加强练习,掌握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练习,使得他们都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教后反思:
课题六:练习课
教学内容:P26练习
教学目标:
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
设 情
景
二、新
知
探
究
三 拓 展 实 践
四
总
结
一、基础练习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 10 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 11 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 1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 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复习“四舍五入法”巩固新学到的知识。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练习,掌握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值。
48÷2.3(保留一位小数)
3.81÷7(保留两位小数)
教后反思:
课题七: 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P27-P28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
设
情
景
二、新
知
探
究
拓
展
实
践
三 尝 试 运 用
回 顾 总 结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
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巩固练习全班练习:19÷11 1.08÷3.3 13.25÷10.6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计算,初步感知“重复”、“不断”“出现”为新知作准备。
让学生在情景中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特征。
进一步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习题中获得感性认识。
自主探究,获得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进一步加强练习,掌握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例8:田径赛上王鹏跑完400米只用了75秒,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00÷75=
教后反思:
课题八: 循环小数练习教学内容:循环小数
(二)P30 教学目的: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学具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 设 情 景
二、新
知
探
究
三 拓
展
实
践
四 尝 试 运 用 结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2、1.23 O
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 同。
四、独立练习:P30 4、5
加强练习,夯实基础。
进一步加强练习,掌握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1.23 O
1.233,(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教后反思:
课题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2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教学重点: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计算规律并能应用规律指导计算。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
设
情
景
二、新 知 探 究
三 拓
展
实
践 四 尝 试 运
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 go!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独立练习
P31 7-9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探究,既能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又能在交流讨论中开阔视野,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0.0909…
2†11=0.1818…
(1)都是循环小数
3†11=0.2727…
(2)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4†11=0.3636…
5†11=0.4545…
教后反思:
课题十: 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9哦,香雪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二课时
一、读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9册数学教案 篇6
—牌篇
第9棋牌乐——牌篇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9棋牌乐——牌篇
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9棋牌乐——牌篇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9棋牌乐——牌篇
重点:牌的设计制作和玩的方法。
难点:牌的设计制作方法、材料的使用合理以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打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
组织教学
导人新
提问:
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牌?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牌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牌会注意什么?
3.你们组成员认为你们可以用什么用具制作“牌”?用什么方法制作更新颖、美观?
讨论与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本第18页的小组讨论问题,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http://anxue根据问题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例如:ble,ge,后展示
【9册数学教案】推荐阅读:
9册教案二小数除法10-22
二下数学全册教案11-11
9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7
数学教案十几减907-29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11-06
幼儿数学教案9的减法11-25
大班数学9的分合教案05-24
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05-12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6~9教案10-16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