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后记(共15篇)
英语课后记 篇1
让歌声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本节课主要学习八年级英语下Unit8的一篇阅读文章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按照以往的教法,我会按照课本上的内容一步一步往下教,教单词,教句子,然后做课本上一些简单的活动,学生感到乏味无聊,我也觉得很没意思。但在让学生讨论How many English songs can you think of?时,我并没有仅仅局限在课本的内容上,而是不但让学生说出英文歌名,还要让他们唱出来。许多同学都蠢蠢欲动,这让他们感到英语课不仅仅是死学知识,原来还可以唱歌呀!许多同学都踊跃上台表演,有的还献上一段舞蹈来助兴,英语课堂马上变成了一个PK台,活泼热闹!让我感到更意外得是,班里一位英语很差的男生竟然英文歌唱得非常好,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不由感叹道:原来每个学生都是如此可爱!接下来,我也为学生献上了一首自己练了很久的《La Isla Bonita 》,虽然没明星唱得好,但学生还是热烈的为我鼓掌,大家都在感叹:一向严厉的英语老师竟然也有这般才艺!借此机会,我又为他们讲了一些唱英文歌的技巧,进而延伸到鼓励他们一定要多读多说,口语练好了,歌一定能唱好!
这样一个课堂小插曲,一下子唤起了全班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英语最直接的好处——会唱歌(这是初中生共同的爱好)!接下来的30多分钟里,学生们个个都精神抖擞,全神贯注,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尤其是平时不太喜欢学英语的学生!
这节课让我明白了:并非滔滔不绝的讲授,为学生灌输条条框框的枯燥的知识就是成功的教学,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勾起学生心底里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欲望和兴趣,教师不用滔滔不绝,都会因学生出色的表现而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
杜曲中学
郭粉艳
2009年6月
英语课后记 篇2
一、灵活理解教材
虽然教材的编写非常科学, 但是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 我认为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本堂课是一堂语法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第一, 掌握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及运用;第二, 运用一般过去时讲述过去的事情。本来是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我用一节课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二、合理处理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到底怎样做好语法教学?首先是任务的设计, 我们在教学中又应如何设计任务?任务要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构建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并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 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在设计过程中突出知识重点, 狠抓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课堂容量, 在操作的时候, 让学困生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 并适时表扬和鼓励, 这样更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继续开展。然后, 我紧接着呈现稍微难一点的行为动词的过去式的变化规则和读音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分为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两种, 在讲解过语法规则后即穿插用ppt做出色彩鲜明, 层次鲜明的特色练习来巩固知识。行为动词的一般疑问句要借助于助动词, 用flash动画显示, 学生不会感到课堂气氛沉闷, 在规则和操练中交替进行, 我一改过去语法课较繁重的大量的令人窒息的语法规则的简单记忆, 利用活泼的flash动画, 调动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在练习中, 利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进竞赛法, 充分展示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风采。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
三、尊重学生情况
本课的终极任务就是利用所学的一般过去时态去讲一个过去的故事。我以六人一组的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着实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课堂有效性”。本课是一堂语法课, 穿插阅读教学是点睛之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 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那么, 何为精要地讲呢?即我简明扼要地揭示本课有关恐龙的阅读要求和重点, 将这篇阅读理解制作成ppt, 让学生合作写出答案, 发现答案都是动词的过去式, 用动画设置强调一下学生即可领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最后在课件中打出5个问题, 将这五个答案连接起来就是一篇用一般过去时态的文章, 学生看得一目了然, 我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化解成学生容易掌握记忆的知识点, 学生学得很轻松, 整个课堂设计非常完美, 听课老师们评价说“犹如行云流水, 一气呵成”。由于引入了多媒体教学, 课堂量增大,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没有过多的劳累, 过渡自然。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教师为辅, 学生为主的主体教学的风范。
四、提高教师素质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是作为一个优秀老师的必备条件。教师要能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表格或者图表,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学生的进步,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减少客观题, 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明确努力方向。综观本次公开课, 自己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运用图片创设语言情境, 激发学生动手、动口, 拓展知识, 使学生尽情地投入学习, 并会仿照, 最后达到熟练运用。在整个准备过程中, 自己一次次的教案修改、试教, 以及自己制作教学课件, 都对我的教学起着促进和激励的作用。多媒体是英语教学手段的延伸, 合理利用多媒体是这堂公开课得以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曹翠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2) .
英语教师应写好用好教学后记 篇3
教学后记是教师教学随笔的一种形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回顾和分析自已课堂教学的得失,并将其记录于教案中而形成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不少英语教师没有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有的英语教师虽然写了一些,却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步入了种种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
误区一:后记变成了前记。有的英语教师记教学后记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实效。比如,在备课的同时,就把教学后记写了出来,似乎能够预料到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实际情况千变万化,这样做往往使教学后记与授课情况不相符合,既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实用性。
误区二:后记真的太“后”了。有的教师为了追赶英语课堂教学进度,只顾一味地备课讲课,没有及时地记教学后记。遇到学校检查,就突击猛补后记。因为人的大脑是会遗忘的,这样做既失去了及时性,也失去了准确性。
误区之三:写而不用。有的英语教师虽然及时准确地撰写自已的教学后记,也在文章中找到了自已课堂上的不足与失误。但也许是太忙而将此事忘记了,也许是怕有损于自身形象,没有按照后记来补救,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教学后记的存在价值。
要走出误区,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总结了几个可供各位同仁参考的方法,现分述如下:
1.记自已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一堂英语课下来,教师总有感觉到某种得意之处,或教法得当,或例证精辟,或重点突出,或难点突破,或灵感顿生……无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积累和整理,对提高自已的教学能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都大有益处。
2.记自已课堂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难免会出现许多偶发性因素会诱导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估计不足等情况。对此教师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录,并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研究弥补的措施,才能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3.记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学过程中伴随着疑难问题,有些是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有些是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测验反馈出来的,还有些是学生提出的出乎教师意料之外,又一时回答不了的问题。这些疑难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们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备课中特别予以注意。有些疑问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获得答案,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挖掘。
4.记课堂教学的一些反馈信息。这些信息可包括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对教师所提出问题做出的回答、学生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意见和建议,以及从英语作业和试卷分析中获得的信息。
5.记教学机智
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在教学read时,一个同学突然提出该单词藏着red。我便灵机一动,对该生能有所发现大加赞赏,并说明英语单词中藏单词现象并不稀奇。譬如,大家熟知的name中就藏有a,am,me。许多同学恍然大悟,顿觉妙趣横生。
6.记学生问题
即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并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例如:学生作业中出现把read误写为reab,这并不奇怪。由于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不是很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记忆。
7.记学生见解
即把学生“智慧的火花”(如独到的见解,好的思路)记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学生提议我上课抽学号,我觉得颇有道理。我在后记中这样写道:上课提问或做游戏,抽学号更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事实证明此方法百分之百有效。
我的英语教学后记14 篇4
我的英语教学后记
在本堂课中我让学生们用所学的内容来询问、描述自己班上同学的喜欢和不喜欢吃的食物,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受到感染,敢于表达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原来学生只是教学的客体的地位,采用引导和模拟情景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真实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才能得以提高。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向大家作介绍,互相问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也使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等多种智能得到发展。改变原来机械的教学结构安排,根据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结构,使学生在老师“指南针”的“领航”中学会在思维中学习,在娱乐演练中学习,在注意力有效集中中学习,使教学具有娱乐性,层次性,系统性,连贯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意性和艺术性,课堂教学由原来的学生不想说,不会说到现在的学生“思如泉涌”,满堂彩,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了。
这堂课的施教情况来看,我深深感觉到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语言素质和教学组织能力以及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感觉到创设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潮中,身为一名稚嫩的小学英语教师,我愿虚心地向同行们学习,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积极地去探索、大胆地去尝试、勇敢地去实践!
书稿后记 篇5
时光如影,岁月如梭,屈指算来,教书育人已有20个年头。回首经年,读书,一直是我最惬意的休闲方式,和写作相比,多年的阅读经历是自认为最好的生活习惯。读的多了,会不由的回过头去,对记忆里那些白纸黑字的东西进行深情地回望和打量,也想提起笔来真情地歌吟和抒写个人的感悟,使那些美好的物事,能够鲜活而长久地保存下来,留在岁月之中。
文字让我走向真正的成熟,抵达到灵魂的最深处。尽管,有时会带来莫名的疼痛和伤感,但更多的是满足和快乐,幸福和温暖;能够让我波澜不惊的面对浮华世界中的一切,拒绝浮躁,安静而淡泊地生活。
从一个读者转变成一个作者,于我来说,是一种心智的成熟,阅读感知的提高,也是对文字和精神世界的敬畏。的确如此,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所有的记忆都清晰而真切起来。不管是甜蜜的还是酸楚的,幸福的还是痛苦的,那些陈旧、悠远的故事以鲜活、美好的姿势撩拨着我阅读和写作的全部兴趣。
散文是我的最爱。我希望用这种形式来关注自己和别人的生活,记录平凡人的命运,记录教育和教学的常态;讲真话,抒真情,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读者。感谢散文!它所倡导的精神内涵,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弘扬正义的主旨,塑造灵魂的高度,陶冶性情的选择,劝谏教化的作用,提高品味的方式,就是我追求的终极目的。
多年来,教书育人之余,一直在老老实实地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字,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埋下头来,写我的读书感悟,写我的教学随笔,写我的家乡物语,写我的人生经历;写我对生活、世象的感悟、思考,努力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通过文字传达出来,让感动过自己那些人、事、物、景,能去感动更多的人。
无数个深夜,我在陪伴着女儿学习的时候,静静的敲着这些心底的感悟。我们母女,在灯下,共同学习,共同坚守。这本集子,是从我25万多字的博客文字中摘录出来的。她就像我的另外一个孩子,浸注了我的汗水和心血;她不仅是我多年阅读思考的一个小结,也是日后努力升华的一个起点。在各位关心鼓励我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的支持下,现在她就要面世了,心情像一个收获时节的果农,充满期待,也有些许的不安。我希望自己的文字有生命、有动感、有热力,能够带给大家几许感知感悟,丰盈充实。
在本书将要付梓之前,有好多话想说。最想说的,还是感谢:
感谢生活,永远超出了我的了解和想象。
感谢文字,让我存留了过去的一个剪影,暗示了未来的一个方向。
感谢我的父母、老公女儿,你们的爱永远是人间最优美、最动人的文章。
感谢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真、善、美。
感谢所有阅读本书的朋友,祝你们的生活幸福温润、诗意盈怀。
考试后记 篇6
随着广播中那清脆、响亮的声音,一位监考老师进入了教室,霎时,我的头脑一片混乱,而且,身处陌生地带。同学们也都紧张地屏住呼吸。既来之则安之。好吧!加油吧!勇敢面对,像革命者一样地上“战场”吧!
经过一天的时间,我终于“解放”啦!我和“敌人”的顽强拼搏,使得我身心疲倦。心想着: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就要跟我的同学、老师分别啦!但一想到自己的考试成绩还没下来,心有不甘呀!
在家休息两天中,我想了很多:
努力,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这两个字就够一个人做一辈子的了,而且它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我更应该珍惜时光。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好的成绩是靠良好的学习方法。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
加油吧!在暑假好好地修炼自己。在新的学期让大家看看自己最新、最棒的卢欣媛!
浅谈语文教后记 篇7
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和设计, 而往往忽视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 也就是忽略了写“教后记”。殊不知, 作为教师,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回顾教学得失并记录于册的“教后记”,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思之不缜, 行而失当”, 教育前辈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 “反求诸己, 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很难见到“教后记”的踪影, 但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 教学反思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教案中, 教后记也就成为了教案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后记不仅仅是教案的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教学研究。教案, 即为教学方案, 是预设性的, 而教后记, 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客观反思, 不属于超前范畴。
教学反思应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来对自己教案中的预设和课堂上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其中“教后反思”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 专业知识与授课能力固然重要, 但是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然, 教师很难从一个客观的、建设性的角度审视自身。教后反思, 它是具体地对于某一教学环节、某一个讨论回合甚至某一教学语言展开“回头式”思考。这其中, 有对自己教学思路的衡量, 有对课文构成的评判, 有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教学关怀。那么, 教后记到底应写些什么呢?该怎样写呢?
一、记教学中的“得”
记教学中的“得”, 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 (如将形象贴切的比喻, 巧妙的新课导入, 留有悬念的结束语, 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或授课过程中“灵感”顿生的方式等) 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 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平时还可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教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 写入教后记,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 经过不断积累、归类整理, 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将大有益处。
二、记教学中的“失”
记教学中的“失”, 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 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记录下来,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性因素估计不足等情况。对此, 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 并分析其原因, 研究弥补措施, 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三、记教学中的“智”
记教学中的“智”, 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 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 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 则难以令学生信服, 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 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 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 学生就会迷途知返。
四、记教学中的“疑”
记教学中的“疑”, 即记教学过程中备课过程中的疑惑以及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 这些往往反映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 要在今后教学中予以特别注意, 应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五、记“再教设计”
记“再教设计”, 教师上完课后, 静下心来, 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 根据这堂课的教学体会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写写“再教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改进方案, 可以扬长避短,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新的境界, 课堂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大大提高。
须注意的是, 写“教后记”一要及时准确, 在教学情感还没有在头脑中消退之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二要重内容、求实效, 要以实用为原则, 不必拘泥于形式, 可写一孔之见、点滴疏漏, 也可以就某一问题作专题分析;三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正如布鲁克菲尔德在《批判反思型教师ABC》的前言中所说:“ (教后记) 让我认识到我的教学不一定就是糟糕的和有害的, 但是却是存在着问题的。”因此, 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 它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 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 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 适时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 做好教学反思, 写好教后记, 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 有助研究教学过程, 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 执教避免盲目。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教后记不仅仅是教案的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教学研究。教案, 即为教学方案, 是预设性的, 而教后记, 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客观反思。对语文教后记进行了分析。
也谈教学后记 篇8
关键词:记“教”;记“学”;记“今后设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11(S)-0019-2
教学后记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原因分析、并把研究改进的措施等教学反思记录下来。有人说,一个新教师如果经常能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几年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此话的确有道理。因为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教学、优化教学,防止教学中问题再次重复出现和低效高耗。另外,还能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自身业务学习,有助于撰写教学心得和总结,提高教学专业素质。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一般情况下,多数教师都能注意课前备课、课中授课,却忽视了教后的反思、总结。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教师要经常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的反省,才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那“教学后记”应记些什么呢?
1 记“教”
记下成功经验。在教学中,每个教师在教材处理、教法应用、学法指导、课堂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教学过程中都有一些“精彩一刻”,如新颖的导入、别致的设计、典型的事例、逼真的演示、通俗的讲解等。
记下疏漏失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设备及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的制约,无论课前准备多么充分,总会有疏漏之处,无论教学设计多么完美,也会有失败之举,如语言表达失误、演示操作失败、学法指导欠缺、重难点欠突出、教法应用欠得当、偶发事件处理欠得法、课堂教学气氛欠活跃等,那么我们可以写出“再教设计”。如果每节课后都能查找,及时反思,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来分析、解剖自己的疏漏失误,从主客观方面细细揣摩,有针对性的改正缺陷,弥补不足,“吃一堑,长一智”,就能掌握教学的真谛。
有的教师要求自己每节后在备课笔记本上记下两个主要内容:(1)这节课最大收获是什么?(2)这节课的遗憾是什么?需要怎样改进?有的教师喜欢课后对照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反思,通过分析每个目标达成度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有的教师喜欢课后反思,这节课的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看一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的教师喜欢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如一段时间专门反思自己的提问设计,一段时间专门反思自己的情境设计、操作设计或练习设计,一段时间专门反思自己在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及处理办法和反思。一般“一课一反思”,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言,没有相当大的毅力是很难坚持做到的,但一周一记或一单元一记应该要做到。但是一节课后,觉得确有东西可记或觉得确有经验可学、体会可写,当天或当周挤时间写成反思。
2 记“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善于接受学生的学情反馈,及时记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和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记下学生的创新和闪光点,记下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也记下学生能者为师的意见和要求,等等。记下这些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有助于教师剖析教学过程的优劣长短,拓宽教学思路,调整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 记今后设想
授完课,如不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那就可能是对原先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荀子云“君子博学而日叁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节课授完之后,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及时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回头看”,记下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吸取别人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并用此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教学思路将更加清晰、系统,教学设计就会达到最优化。
总之,写教学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和追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多思考、多观察,做个有心人,将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及时的记录下来,以写促思,以思促教,日积月累,就会得到一份教学实用宝典,教学活动的规律就会了然于心,成竹于胸,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物理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凌国伟.说说教学反思,[J].中小学教学设计,2007,(6).
廉政板报后记 篇9
徜徉于富有文化品味,又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文化长廊。映入你眼帘的是一串串敬廉崇洁俭以养德的令人深思的故事,浏览于书香梦、少年梦、中国梦,这一块块诗韵悠悠的版块,体会到这是一种廉政文化,这是一处畅谈中国梦的成长园地。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素有勤劳、俭朴的优良传统——不计个人恩怨的蔺相如、一钱太宋刘宠、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他们的廉洁、正直、朴实、节俭的品质令人感叹和敬佩,感染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廉政文化进校园,是学生从小养成廉洁自律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的需要。从学生时代起就树立廉洁意识,做一个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合格公民,时代需要这样的合格公民,时代更需要这样榜样的力量。
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的中国梦,起飞于校园,成长与学园,幸福与乐园,让我们用行动证明我们的决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崇廉、奉廉、常怀律已之心,常思廉洁之德,做廉洁文化的学习者、廉洁文化的实践者、廉洁文化的传播者。
参观后记 篇10
自治区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转眼间快一个月了,在这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乌市教育学院实验小学、乌市第十三小学、乌市第二十二外国语小学,这些学校先进的现代化设施,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这几所学校的占地面积都不大,甚至比不上一些农村小学,可是当我们踏入每所学校时,都立即被其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所吸引、所包围。从学校布局到整体色彩的搭配;从景观设计到学校文化品牌的打造;从制度建设到学校管理流程的展示,处处体现出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条不紊、有章可循。“会说话”的墙壁;“有灵性”的石头;独具匠心的“心灵港湾”;绿意盎然、虫鸣鸟叫的生态园;生动形象的陶艺制作;多姿多彩的作品展示,无不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动,真是“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啊!
在参观中,我发现各个学校的管理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无论从学校环境、人文信息、学校特色,还是领导意识、教师素质等多方面都体现了各学校在管理上的科学性和与时俱进。从聆听各学校校长们的学校管理经验汇报中,我由衷地感受到:精细的管理不是靠耍嘴皮子;不是制定在规章制度中;也不是停留在学校的文件上,而是要具体落实到学校各个方面,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细就
是不简单,我认为这几所学校就做得很到位。我想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当下的成绩,主要在于校长和老师们都有着可贵的进取精神,他们不畏困难、励精图治,真正实现了“有思路就有出路,有作为就有地位”,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校长学习的地方。
学校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实验小学田征校长的一段话很值得回味“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也许各校的规模不等,经验各异,管理不同,但是要想办好一所学校,都必须有一个明确办学思想,善于思考积累,不断充实更新,乐于奉献,艰苦创业的好校长。
《祁黄羊》教学后记 篇11
一、 在“同”与“不同”之间看出祁黄羊的公心
▲举荐杀父仇人解狐时,“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时,“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师:这两句回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祁黄羊举荐解狐时是十分赞赏和肯定的,是第一号人选;祁午不如解狐,因为解狐因病去世,就“只有”祁午了。
生:祁黄羊在举荐合适的中军尉时,是用中军尉的标准来选人的,没有想到是“仇人”还是“亲人”——这点与是不是合适的中军尉没有关系。
生:我从“郑重”可以再次体会出,祁黄羊选中军尉的标准是军事才能,这样做才是为国家着想。
师:从这里可以体会出什么是“出以公心”吗?
生:出以公心就是为国家着想选人才。
▲举荐解狐时,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举荐祁午时,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师:君臣之间的两次一问一答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
生:祁黄羊的回答是同一个意思,想的都是谁可以担任中军尉,而没有想举荐的人是自己的仇人还是亲人。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祁黄羊是一个——
生:出以公心的人。
师:不同在哪里?
生:祁黄羊举荐解狐时,悼公“深感意外”,而举荐祁午时,悼公却“十分惊讶”,这是因为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居然还举荐,想不到,“深感意外”;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说是“偏心眼儿”,但祁黄羊举荐了,所以“十分惊讶”。
师:举荐人才,难的是举荐仇人或亲人,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生:像祁黄羊那样以国家利益为重,做事出以公心。
二、 在空白处感悟祁黄羊的公心
祁黄羊举荐杀父仇人解狐,悼公深感意外,祁黄羊这样解释:“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师:课文没有提示语写祁黄羊怎样回答,想一想,祁黄羊会怎样回答?
生:祁黄羊想了想,回答说。
生:祁黄羊吃惊地望着悼公,回答说。
生:祁黄羊想都没有想,有点吃惊地看着悼公说。
生:祁黄羊一愣,对啊,解狐确实是杀父仇人,我刚才怎么压根儿没有想到?可是,我现在举荐的是中军尉,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因为是自己的仇人而让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于是,他回答道。
▲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悼公“十分惊讶”,祁黄羊这样回答:“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师:课文也没有提示语写祁黄羊是怎样回答的,你能告诉大家祁黄羊是怎样回答的吗?
生1:祁黄羊镇定地回答。
生2:祁黄羊十分诚恳地回答
生3:祁黄羊深情地说。
生4:祁黄羊郑重地说。
师:带着你的理解一起读一读祁黄羊的回答。
文本的对话描写十分出色,通过对比对话中的“同”和“不同”、填补对话中的“空白”,丰富人物尤其是祁黄羊的情感和品质,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生成的对话中捧出春秋时晋国重臣祁黄羊的公心、感悟这样的“公心”,敬畏这样的“公心”,因为这样的“公心”依然有着时代的意义。
《鸟的天堂》教学后记 篇12
巴金一生都是光明、自由和生命的歌者, 即使在这篇短小的散文之中, 我们也能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那颗跳动着的滚烫的心。《鸟的天堂》并非纯客观的写景之作, 这是教学中务必要注意的。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 教师也应该联系热爱鸟类、保护环境这个大课题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为激发兴趣而设计开讲
《鸟的天堂》是一篇笔调清新流畅、优美动人的记叙文。反复诵读, 神驰南国, 漫游鸟儿的极乐世界, 令人心旷神怡。学生预习时也一定会产生一种新奇感。怎样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和体会, 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和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呢?我针对他们迫切想知道“‘鸟的天堂’在哪里”这个疑问, 设计好讲课方式。课前, 我安排学生自读了课文, 要求每位学生将自己的疑惑带进课堂。课堂上, 在学生理解了“天堂”之后, 我安排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榕树是一种怎样的树?”这两个问题可以在课文和字典里找答案。接着, 我又问:“课文里写的大榕树在什么地方?”学生默不作声, 我继续说:“广州以南两百多里的地方有个县城叫新会, 新会有条河, 河畔有棵大榕树, 浓荫蔽日, 树冠的覆盖面积达15亩, 这也就是说, 榕树的枝叶可以盖住200间教室。”学生们很惊讶。我继续往下说:“这是一株怎样的大树, 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呢?我们来认真地读课文。”
二、为训练语感而唤起想象
朗读是这堂课的主要活动。由检查性朗读、表情朗读到背诵的全过程, 我始终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优美的词句, 唤起他们的想象, 让他们如闻其声, 如见其色, 如临其境。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
“太阳落下了山坡, 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河面很宽, 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 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 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
在朗读时, 我注意引导学生领悟这些带点的词句, 让他们一边读, 一边想象灿烂的晚霞, 美丽的晨光, 白茫茫的水面, 百鸟飞翔的情境;让他们回到河畔, 倾听“哗———哗———”的桨声;让他们进入幽静的丛林, 聆听鸟儿清澈的歌声。通过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想象, 形成敏锐的语感,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为融入意境而导读课文
学生有了如身临其境的想象氛围, 我便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按照游览顺序来融入鸟的天堂的意境。
1. 点拨要领, 释疑剖析。
第一段, 作者简洁地交代了观赏“鸟的天堂”的时间、地点、人数以及“鸟的天堂”的环境、气氛和观赏者的心情。
第二段, 作者按观察的位置变化 (由远望及近观, 由平视趋于仰视) , 细致地描写了大榕树的形态,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风姿跃然纸上。另外, 作者仿佛听见鸟儿扑翅声的想象, 形象地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表达了出来, 而且文章传神地写出了鸟儿在这“天堂”里恬静地栖息的情境。这是静态的美。
第三段, 与上一段相比有以下变化:时间有变, 前为黄昏, 后为早晨;景色有变, 前为静景, 后为动景;气氛有变, 前为寂静, 后为热烈;心境有变, 前为喜爱, 后为惊喜;写法有变, 前写榕树, 后写鸟儿。这是动态的美。
第四段, 作者由衷地写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留恋和赞美之情。
2. 分清动静, 辅导深挖。
“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是课文的训练重点。首先是辅导学生对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理解:时间、景色、气氛、心境、写法等都有变化。其次是辅导学生分清事物的动态和静态。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黄昏, 没有看到鸟, 只看到一株大榕树。作者写了榕树的“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 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 伸进泥土里”“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儿缝隙”, 这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 作者写道:“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这是对鸟的动态描写。
四、为理解形象而精读重点
我借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了大榕树的卧姿和它不计其数的枝干、不留缝隙的茂密枝叶, 这样帮助学生认识了大榕树的形象。另外我还借助于直观形象, 帮助学生理解下面的两个句子: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 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我上这堂课的时候, 正值夏初, 校园里生机勃勃。我讲述“展示”的含义后, 指着窗外翠绿的树冠, 让学生们观赏那嫩绿的叶片, 其中向着太阳光的叶片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然后我再让学生回到课文上来, 让他们体会句子的情味。这样学生就自然地与作者因酷爱“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产生了共鸣。
五、为激发感情而神游“天堂”
作者将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寄寓在了美丽的大榕树中。在文中, 作者对榕树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融在了其中。讲读全文后, 我利用板书, 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让其思考课文重点段落是怎样有条有理地描写大榕树的。接着, 我让学生自己讨论在预习时遇到的几个疑难问题:“‘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农民为什么不许人捉鸟?”“末尾一句两个‘鸟的天堂’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 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深刻含义, 形成了“爱榕树美———爱南国美———爱祖国美”的清晰思路, 同时懂得了自己应当像农民保护“鸟的天堂”那样珍爱美, 创造美。
课后记 篇13
本次课内容较多,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对内容合理取舍,讲解时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较好完成本次课任务,学生学习效果较好。
计算问题,同学先入为主,有畏难情绪,老师准备充分,理论联系实际,讲意义讲方法,反复练习,同学听课认真,积极思考和完成作业,通过检测基本达标。
本次课讲解时注意联系实际适当举例,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通过反馈及矫正,学习效果较好。
论文后记 篇14
弟子本愚钝之人,赖先生不弃,收于门下。存有教无类之心,求琢土成玉之果。循循善诱,不厌其烦;谆谆教诲,五年之间。先生恩泽,岂特授业,更兼传道。其待人以诚,为学以严;以经世致用为职志,视虚声浮名若敝屣。凡此不胜枚举者,言教身传,惠人匪浅。
吾家长奉教育优先之策,父母为此,不遗余力。家贫之日,父亲食无求饱,衣无求暖,于儿学业,勿稍怠慢。母亲本不识洋文,为督导儿课业,竟能不避目痛,逐一比对英文字母。家严鬓白,以望六之龄奔波于外,期学资之无虞;家慈体弱,以多病之躯操劳于内,求起居之安适。四海无涯,堪比亲恩之厚;寸草有心,难报三春之晖。愿亲无恙,子有福;亲寿长,待子养。
先生左右,往来鸿儒;导师麾下,人才辈出。切磋于工作之中,析疑义于有形;谈笑于闲暇之间,启文思于无意。游学于斯,人生大幸;愿吾胜友,事事顺心。
维我复旦,国之大庠;岁历百年,声震一方。人杰地灵,草木有情。昔居九载,亦不甚惜;今辞一朝,无限依依。
佛教与《搜神后记》 篇15
一
虽然与一般宗教以对神的崇拜为核心有所不同, 佛教否定神的存在, 强调靠智慧解脱, 而不以信仰、仪式等为其最根本之要素, 但无可否认, 作为宗教的一种, 佛教自然也不例外地要包含信仰、教团、仪式等诸方面内容, 被称为佛教“三宝”的佛、法、僧即是构成佛教整体的三大支柱。其中, “佛”原来指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 后来也泛指一切佛;“法”指释迦牟尼所传授的教理, 也包括后代佛教学者所阐发的教义;“僧”则指释迦牟尼建立的教团, 也泛指一切信奉并弘扬佛理的僧众。在长期的发展中, 关于佛教“三宝”的种种神奇故事也日益累积起来, 成为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神秘光环。
在中国, 宣扬佛教“三宝”神秘灵验的有关传说在现存许多南北朝僧人传记中均可见到, 如梁释慧皎《高僧传》、梁释宝唱《比丘尼传》等。这些僧传虽说带有史传的性质, 但其中颇杂虚妄怪诞之说。受僧教的影响, 在同时期的许多志怪小说中, 也相应地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志怪类型, 即“灵异”型故事, 它们有些与僧传故事同源;而从产生时间上说, 有些僧传故事甚至是采集志怪而成。这些志怪故事在客观上起到弘教扬法作用的同时, 也发挥了佛教惩恶扬善、劝恶从善的义旨。
《搜神后记》中记载佛教灵异的故事共7条, 其中关于佛徒灵异故事的有5条:“比邱尼”写一比邱尼来投晋大司马桓温, 尼每浴, 必“裸身挥刀, 破腹出脏, 断截身首, 支分脔切”, 而“及至尼出浴室, 身形如常”, 以此警戒桓温“若逐凌君上, 形当如之”, 温本“方谋问鼎”, 闻之则以此戒惧而终守臣节。可见, 虽然比邱尼的行为奇异怪诞之极, 但透过故事虚妄的表层, 作者劝恶从善的劝诫意味却可见一斑。“清溪庙神”写沙门竺昙遂死后成为清溪庙神。此验证了佛教所宣扬的六道轮回观之不虚 (关于六道轮回, 下文将详述) 。其余3条———“佛图澄”、“昙游”、“竺法师”均见于《高僧传》。关于天竺僧人佛图澄, 《高僧传》云其“善诵神咒, 能役使鬼物, 以麻油杂胭脂涂掌, 千里外事, 皆彻见掌中, 如对面焉, 亦能令洁斋者见。又听铃音以言事, 无不效验”[2], 并言其他种种神通。《搜神后记》中“佛图澄”与“昙游”亦分别描述了二人的神异行为。这类传说故事大旨是为了宣扬佛门神秘灵验及佛法不虚。“竺法师”写沙门竺法师死后显灵, 如约告诉王坦之死后情形, 诫之“当勤修道德, 以升跻神明”。与“比邱尼”条一样, 佛教劝诫的意味显而易见。
另两条灵异故事是“蜜蜂螫贼”和“历阳神祠”。前者写一伙山贼入佛图搜掠财宝, “先是诸供养具, 别封置一室”, 至贼破户, 便有数万蜜蜂出而噬螫, 群贼皆弃而走。虽然佛教否定神的存在, 僧团戒律中也没有关于祭祀、礼拜和对佛陀崇拜礼仪的规定, 但在佛教中, 佛门乃圣地, 神圣而不可侵犯, 佛门器具亦不可亵渎, 否则必然遭报。这条故事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后者写胡茂回能看见鬼, 在历阳神祠见诸鬼不惧巫祝, 而惟惧沙门, “回于是信佛, 遂精诚奉事”。此条故事内容生动, 其目的亦是说明佛言可信, 同时佛法胜于巫道。我们知道, 作为一种外来宗教, 佛教初入中土时却被视为道术之一种。史书载东汉光武帝之子楚王刘英“诵黄老之微言, 尚浮屠之仁祠” (《后汉书·楚王英传》) , 将黄、老与浮屠并列, 显然是视黄老之学与佛教学说为等类;在哲学上, 初期传入的佛教般若学也确是依附魏晋玄学而发展起来。因此, 外来佛教欲在中国立足并长期发展, 必然要与中土原有的各种原始思想、宗教观念相斗争相融合, 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长期既斗争又调和的独特景象正源于此。从“历阳神祠”这条小故事中, 我们即可看到魏晋六朝之际佛、道思想之间的斗争。
这7条“灵异”型故事既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佛教的神秘灵验传说, 也更发挥了佛教惩恶扬善、劝恶从善的劝诫意义, 在客观上证实了佛胜道, 体现出魏晋六朝之际佛、道思想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同时, 这类志怪也影响了中国后来神魔小说的创作, 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既为它们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原型与题材, 同时也影响了它们的思想内容和故事情节。
二
“业报轮回”是印度原始佛教的重要学说之一。“业”本意指作为, “报”即“业”的后果, 有业 (因) 必有报 (果) , 否则业就不可能消失, 二者之间是铁定的因果关系。“报”是通过生命的轮回来实现的, 即众生的生命是循环往复的, 每一个体都处在“三世” (前世、今世和来世) 的生生死死的轮回之中, 只有修行到“涅槃”, 才能彻底超脱。轮回的空间是指欲界之五道或六道 (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天) , 众生则依据前生的善恶行为而得到相应的轮回转生趋向。中国东晋末的著名佛教领袖慧远在印度这种“业报轮回”观的基础上, 吸取中国传统灵魂不死与善恶报应的思想, 建立起与中国传统神不灭论和印度原始佛教“业报轮回”说不完全相同的“因果报应”说。他认为:“三业殊体, 自同有定报, 定则时来必受, 非祈祷之所移, 智力之所免也。” (《三报论》) [3]而善恶不同的业则有不同的报应:“业有三报:一曰现报, 二曰生报, 三曰后报。现报者, 善恶始于此身, 即此身受。生报者, 来生便受。后报者, 或经二生三生, 百生千生, 然后乃受。” (同上) 同时, 慧远又以薪火之喻“火之传于薪, 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 犹神之传异形” (《沙门不敬王者论》) [4]来证明形尽神不灭, 说明不灭的灵魂是人生死轮回的报应主体。
佛教的这种“业报轮回”观及慧远的“因果报应”说在中国各阶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志怪小说的浸染也极为深刻。仅就《搜神后记》而言, 就形成了三种类型的志怪故事:“因果报应”型、“离魂”型及“复活”型。这三类故事总计20条, 在本书佛教故事中所占总量最大。
其中涉及因果报应的故事共6条, 分善报和恶报两种。“放龟”与“宗渊放龟”都是写放生得善报的故事。在4条恶报故事中:“羊炙”写一沙门不能救羊反食其肉, 终“于此得疾, 遂作羊鸣, 吐沫”, 后卒。“蛇衔卵”写三人煮蛇卵, 后一大蛇来于汤中衔卵去, “三人无几皆死”。此二条均证明了杀生即得恶报。“三蔷茨”写一人因曾害死三只雏燕而致其三子“皆有声无言”, 后经僧人指点而悔过, 其子遂“言语周正”。此条既有杀生得恶报之意, 又包含劝人弃恶从善的意味, 说明只要弃恶从善, 便能祛祸消灾, 终得到善报。“素衣女子”写一杜姓人日暮乘船, 遇一素衣女子, “遂相调戏”, 后女子化鹭飞去, “杜恶之, 便病死”。佛教认为“人生的命运、前途完全受因果律的支配和主宰, 善因得善果, 恶因得恶果”[5], 提倡“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佛教徒需遵守“五戒”, 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触犯其中任一戒者, 必然得到相应的惩罚。以上的故事即是这种学说生动、形象的证明。
“离魂”型故事共8条, 其中, “董寿之”与“魂车木马”均写人死而灵魂与肉体相离游走。“形魂离异”写丈夫外出, 而其身体犹在被中睡眠。后仆人被遣回家取镜, 妻子“以奴诈”, 遂“白驰其夫”。丈夫大惊, 回来, 结果形魂合一, 不久即得怪病, 终身不愈。也是一个典型的灵魂出游的故事。“周子文失魂”写周子文上山打猎, 被一持弓之人唤其小名“阿鼠”, 周子文不觉应诺, 此人拉弓射向他, “子文便失魂厌伏”。“离魂”型故事中还有一类较为典型, 那就是或以女性为主人公, 或描写男女相遇而生爱情。在本书中有4条:“临贺太守”、“何参军女”、“陈阿登”、“张姑子”。这些故事虽然篇幅较短小, 情节也不够复杂曲折, 但其以女性或爱情为主题的趋向却可以说是六朝“离魂”型志怪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 《搜神记》中“紫玉”、《幽明录》中“庞阿”等故事均是这类志怪的代表。
“复活”型故事一定程度上与“离魂”一类相似:往往也有灵魂出离情节, 亦包含一定数量的爱情题材;所不同之处即是均以复活为结尾。本书中“徐玄方女”、“干宝父妾”、“李仲文女”3条为爱情题材;其余3条是:“陈良”、“李除”、“郑茂”。表现爱情的六朝“离魂”与“复活”型志怪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唐传奇《离魂记》、元杂剧《倩女离魂》以及清代著名文言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等都可以说与之一脉相承。
三
《搜神后记》故事中还有一类“仙乡”型, 多讲凡人进入仙乡 (洞窟) 后发生的故事。这正是受到了佛教世界观、时空观及净土观的影响, 同时糅合了中国本土的仙道思想、道教观念而得以形成。
在佛教的世界观中, 通常将世界结构作两种区分:一是分为佛国世界和世俗世界;一是分为有情世间和器世间。在第一种划分中, 世俗世界从下往上又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立体层次。欲界分六类, 即前文所述的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六道”。其中, 地狱又不止一层, 有无数种, 如“孤独地狱”、“八寒地狱”、“八热地狱”等;而天也不止一重, 包括欲界六天、色界十七天或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在平面空间上, 佛教则宣扬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平面结构。即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 其他大地、山河等均围绕其排列, 这样则构成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构成小千世界, 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则构成大千世界, 合称三千大千世界。宇宙正是由无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构成的无限空间。不仅在空间上, 宇宙在时间上也是无限的。每一三千大千世界消长一周期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期, 这样无前无后, 漫无终际。
佛教的这种“天、地、地下”空间的观念影响到文学上, 则相应形成了文学作品中“天堂、人间、地狱”的概念, 同时, “魏晋六朝佛教的弥勒净土信仰和一些关于佛国普遍存在的佛经故事”也或多或少对小说家产生了影响, 如“净土三部经”之一的《阿弥陀经》中就描写了西方极乐净土“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的种种美好景象。当然, 中国古代的仙道思想及道教的有关传说、观念信仰、修持方法等亦影响了仙乡小说的内容构成。神仙传说在中国由来已久;先秦时代的老子曾幻想建立“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狗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6];而道教讲究服食, 认为长期修炼便可成仙, 亦有“洞天福地”之说等等。正是这种佛、道思想、观念的糅合, 才共同促成了“仙乡”型志怪故事的形成。
在《搜神后记》中, 此类故事总计6条, 均载于卷一中:“仙馆玉浆”、“剡县赤城”、“韶舞”、“桃花源”、“刘驎之”、“穴中人世”。这几条多写人误入穴中, 穴口初狭而后则豁然开朗, 芳草鲜美, 良田丰硕, 传有仙方灵药, 既出而往往不得。“桃花源”一篇是其中代表:“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远近, 忽逢桃花,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华鲜美, 落英缤纷。……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旷空,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的仙乡美景。在六朝许多志怪小说中, 这类故事往往与一些道家、道教传说故事杂糅一起, 界限并不分明, 在本书中亦是如此, 可以说, “仙乡”型志怪小说正是东传佛教与中国本土仙道思想、道教观念共同作用的产物。这6条故事均编于卷一之中, 似乎表明这类故事的类型的成立。
虽然《搜神后记》在魏晋南北朝志怪中, 属“文人之编撰”, “他们非为宣教而作, 编撰志怪乃为玩赏”[7], 但从其中与佛教有关的故事内容来看, 仍不可抹煞它所无意受到的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不同观念促进了六朝志怪小说中几类特殊故事类型的形成, 它们或弘教扬法, 或为赏心之作, 多阐发佛教“惩恶扬善”的劝诫意味, 并结合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融合佛、道思想, 形成了独特的小说模式, 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佛教对南朝志怪小说《搜神后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的神秘灵验传说及有关观念如业报轮回观、世界观、时空观、净土观分别促进了小说中灵异型、因果报应型、离魂型、复活型、仙乡型等几类故事的形成。从中既可见佛教“惩恶扬善”的劝诫意味, 又可见魏晋六朝之际佛、道思想的斗争与融合。
关键词:佛教,搜神后记,故事类型,惩恶扬善
参考文献
[1][晋]陶潜撰.汪绍楹校注.搜神后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81.
[2][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 1992.第345页.
[3][晋]慧远.三报论[A].石峻.楼宇烈.方立天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C].北京:中华书局, 1981.第88页.
[4][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A].石峻.楼宇烈.方立天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C].北京:中华书局, 1981.第86页.
[5]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第256页.
[6]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 1984.第309页.
【英语课后记】推荐阅读:
英语课代表竞选稿英语05-20
英语课06-23
英语写作水平英语11-28
英语职称英语07-30
英语专业英语简历08-14
英语英语日记格式10-28
初一英语作文怎么写初中英语作文-英语作文06-12
一节英语课的作文300字 欢乐的英语课12-03
中学英语课06-14
基础英语课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