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旅游规划(共8篇)
新城区旅游规划 篇1
河西新城区概念规划
1、规划范围:以新秦淮河以北,外秦淮河和凤台南路以西,长江以东,总占地面积55.7平方公里。
2、规划建设目标:
按照河西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力争以5到10年时间的建设,“把河西新城区建设成为现代文明与滨江特色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现代化新南京的标志区”。
3、新城区功能定位:
(1)以商务、体育、文化等功能为主的新城区中心功能
(2)居住与就业相协调的中高档居住区功能
(3)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主城休闲游览功能
4、新城区空间布局结构
依据河西新城区用地建设的现状和奥体中心的定点,规划河西新城区在总体结构上划分为三个段落,纬七路以北地区为北部地区,纬七路与绕城公路之间为中部地区,绕城公路以南为南部地。
(1)以中档居住区和鼓楼科技园区为主的北部地区
(2)以新城区为中心、奥体中心、中高档居住区、滨江旅游为主体的中部地区
(3)以高档住宅区和相应的高档休闲健身设施为主体的南部地区
5、主要举措
根据河西新城区的三大功能定位,结合新城区的基本条件,为实现新
城区的整体规划目标,规划提出以下五项规划举措
(1)建设一个卓越的现代化新城区中心
(2)营造优良而具特色的绿化景观环境
(3)构筑多元化和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
(4)建立便捷有效的内外交通组织体系
新城区旅游规划 篇2
关键词:虚拟技术,城市规划,来宾新城区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兴起, 信息产业正迅速蓬勃发展, 数字城市 (Digital City) 已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简称VR) 是数字城市展示的重要技术基础。城市规划又被当作可视化技术最为迫切研究的领域之一。
进入21世纪, 城市设计注重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追求人情味的适宜空间环境。虚拟现实是特殊的技术手段, 对解决抽象思维与其产生的实体之间的关联问题较为有效, 它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
本文以《来宾市新城区虚拟系统》为背景项目,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从VR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概念入手, 随后对广西来宾市新城区虚拟系统制作的各阶段进行分析, 将理论和现实情况结合研究。
对VR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研究, 基于VRP平台, 实现了该系统的实时漫游和功能展示, 论文探索VR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的关键技术, 用实际项目来解答VR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问题。
1 虚拟现实的基本理论
虚拟现实也称为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 它是能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 (Virtual World) 的计算机系统, 能将数据库的数据转换成为可视化的三维视觉显示图像, 由计算机生成, 使人们产生丰富的感官刺激的虚拟环境, 是一种高级的人机交互系统。虚拟现实的组成:一部分是创建的虚拟世界 (环境) , 另一部分是介入者 (人) , 虚拟现实的关键是强调两者间的交互性, 即反映出人在虚拟世界 (环境) 里的体验。
2 当前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城市设计技术基础较薄弱, 常常造成工作量大、信息资料残缺滞后、方案制定不够科学合理等。
很多城市设计只满足于平面效果的表现, 失去整体感。
传统模式下, 城市设计很容易成为设计师表现个人美学观念以及满足他本人成就感的手段, 缺乏科学合理性。如今政府发现缺乏公众参与存在的弊端, 开始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组织评审。普通的参与者不能完全领会二维的平面表达, 这样的公众参与就没有实现目的。
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的优势
虚拟现实技术, 在规划的每个阶段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它通过对现状和未来场景的描绘, 使人如身临其境, 对城市风格的整体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参与者实时互动地看到规划效果, 更好地体会理解规划师的设计意图, 公众的参与也才能真正实现。这是传统表达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效果。[1]
3.1 建立城市环境的真正模型
通过计算机对真实环境动态捕捉, 获取城市环境的空间特色, 细节表现, 避免了一些传统手段失真等的缺陷。
3.2 全方位多样式地感受城市空间
传统动画的观察路径是固定的, 用户需要按照一定的路径浏览场景;任意角度漫游, 还可以借助特定的设备, 沉浸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评估质量。
3.3 多方案对比功能
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可以修改很多物象的参数, 以改变它们的属性,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对不同方案、不同设计效果进行对比, 以提高方案决策效率。
3.4 项目信息交流
用户在虚拟系统中获取该项目的数据信息, 这对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管理、报批非常需要。
3.5 提高公众的参与性
虚拟现实系统方案最后确定, 还可以通过动态视频输出, 制作成全方位展示项目的宣传片, 或通过网络宣传, 增强项目的宣传广告效果。
4 虚拟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关键技术
VR技术综合了多种技术, 它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七个:
4.1 动态环境建模
环境建模目标是取得实际的三维数据, 根据需要利用取得的三维数据建立VR环境模型。三维数据的获取用CAD技术, 也可采用非接触样式的视觉建模技术, 两者结合能提高获取数据的效率。
4.2 实时三维图形生成
三维图形的技术在VR系统创建的运用中, 关键在于如何实时生成。实时三维图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在不降低图形的质量和复杂程度的前提下, 提高刷新频率。
4.3 立体显示技术
VR系统的展示有赖于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现有的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系统的需要, 有必要开发新的三维显示技术, 各种传感器是进行人机交互技术的关键。
4.4 触觉反馈术
在VR系统里生成“身临其境”效果的关键之一, 是让使用者能直接操作虚拟物, 且可以感受到虚拟物的反作用力。
4.5 三维交互
VR系统中的人机交互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键盘、鼠标模式, 三维交互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例如:语音识别与输入技术就是一种重要的人机交互手段。
4.6 多系统集成
VR系统里包含有许多感知信息及模型, 在“怎样处理这些信息和模型”的问题中, 起着重要作用的是系统集成技术。该技术包括信息同步、模型标定、数据识别和转换以及合成技术。[1]
4.7 LOD技术
LOD (Level of Detail) 根据不同的显示要求, 采用不同精细程度的模型来表示相同的物体, 复杂场景就可以快速绘制。LOD模型分为离散细节层次和连续细节层次两种模型。大多数地形LOD算法使用规则网格。
5 虚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5.1 来宾市新城区虚拟系统介绍
根据本项目的需要, 我们选择了中视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三维虚拟现实平台软件VRP来驱动“来宾市新城区虚拟系统”, 为来宾市新城区建设、招商引资提供前期规划和建筑效果图。
5.2 系统功能设计展示
5.2.1 实时漫游模式
在来宾市新城区虚拟系统中我们为使用者提供三种漫游方式:行走漫游 (如图1) 、飞行漫游 (如图2) 、导航漫游。
5.2.2 环境模拟
环境效果包括地形、水面、天气等方面。天空一般有三种定义方法:天空穹顶、天空平面、天空盒, 来宾市新城区虚拟场景中采用了天空穹顶 (图3) 的定义方法, 真实感强。
5.2.3 系统分区功能
系统按照项目规划需要, 将来宾市新城区分为几个板块:绿化区、中心行政区、商业区和居住区, 使用者只需要点击系统导航键, 就可以直观了解各个板块的分布情况。
5.2.4 多方案对比功能
系统可以修改某些建筑物或者标志性物体的高度、样式、质感等, 改变它们的属性。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对不同的方案、不同的设计效果进行对比 (如图4) , 方便快捷, 方案多种变化, 有助于用户作出决定, 提高方案决策效率。
5.2.5 楼体指示功能
楼体指示功能在白天和夜景模式下都可以使用, 使用者能够更加快捷查询信息。
5.2.6 导航功能
导航功能系统还设计了精细的地图导航, 新城区各道路都可以在屏幕上直观清晰显示, 使用者可以通过点击导航图上面的一个点, 到达所要去的位置。
6 结语
总之, VR技术是一项投资大, 难度高的科技领域, 在城市设计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政府部门和科学家们对此已经有了高度的重视。随着VR技术自身的发展和计算机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强和完善,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促使VR技术以不可抗拒之势进入到城市设计领域, 成为城市设计师辅助设计和辅助决策管理的有力工具, 将使城市规划设计在技术手段和成果质量上, 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焦圣中.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J].河南科技, 2005, (11) .
[2]张矿中.基于VR技术的虚拟战场实时漫游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北大学, 2008.
[3]杨忠伟.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9, (4) .
[4]刘增良, 杨军, 张保钢.面向城市规划的三维建模技术探讨与应用[J].北京测绘, 2009.
新城区旅游规划 篇3
就像200多個地级市就有183个提出要建国际大都市,新城新区规划人口多达34亿人,都想着要实现人口倍增,延续的仍是“国际一流、世界领先”的思路。其实,除了极少数的国际大都市,大多数的欧美城市人口并不多,“人多力量大”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路径,“小而美”才是世界的主流。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有点自己的规划或者说梦想,总归不是坏事。举个例子,如果人人都想成为亿万富翁,13亿人的发财梦加起来,会比“规划34亿人新城”更疯狂。这只会意味着人民币的灾难,在钱仍旧值钱的前提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并不能因此说,人们的发财梦不好,只不过大多数人无法实现而已。
各地规划新城新区也一样,加起来规划人口居然多达34亿人,貌似开国际玩笑,但具体到每一个地方,规划其实未必不能实现。只不过,大多数地方的规划,注定不可能实现,因而徒增了“规划34亿人新城”的可笑。所以,光调侃去哪里找34亿人来住,或者光嘲笑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其实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真正的问题是,个人做做梦也便罢了,即使不能实现,努力也总会有回报;而地方政府做梦,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钱砸出去了房子建起来了,人口却没有倍增没有流入,那就将是一个又一个的“鬼城”拔地而起,极大的浪费是无法挽回的。有人会说,房子不都是开发商建的吗?这些商人怎么这样傻?市场失灵了吗?
当然不是什么市场失灵,而是政府规划确有魔力,它能引导市场过度投资,尤其是在扶持政策的作用下,帮政府做梦是有钱可挣的。更何况,很多地方投资项目“肥水不流外人田”,直接就是由地方国资企业操作,资金来源往往是政府举债,亏了也是由纳税人埋单,明明没有市场的“鬼城”,因此总能建得起来。
说白了,很多地方官员的发展理念,根本不是什么“以人为本”,而是“以大饼为本”。只要把“大饼”摊的足够大,就算是大城市了,就算是有政绩了。不切实际的“超前规划”,是名副其实的“烧钱规划”。
但是,地方政府如果只是做做梦,无论怎样规划新区或者怎样规划人口倍增,其实并没有太大问题,不能说“禁止做梦”;关键是,如果要实际行动,那就必须尊重市场的规律,必须按市场的运作法则办事,行政干预的手不能伸的太长,不能一手包办自己规划自己举债自己盖楼,不能将政府行为公司化。
所以,要管住新城新区过多过滥,通过行政审批来把关,其实是低效的甚至是没必要的,关键是要管住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要管住政府行为公司化,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新城规划 篇4
十二五期间,通州将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着力打造“一核二区、一线两园”的产业空间布局。力争到十二五末,文化创意产业GDP占到总值的12.5%。
6月14日,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党委书记张慧光、主任周茂非等一行来通考察时表示,通州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优势,市文资办将进一步加强与通州区的联系与沟通,全力支持通州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
区领导王云峰、岳鹏、王杰群、崔志成、李亚兰陪同调研,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向市文资办领导介绍了通州文化产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和规划。
近年来,通州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初步形成了以艺术品创作交易、出版发行、动漫网游、原创音乐等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继诞生了运河艺术节、宋庄艺术节、草莓音乐节、九棵树数字音乐节等文化品牌。截至去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79家,税收2.34亿元。“十二五”期间,通州将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园区建设,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和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金融、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一核二区、一线两园”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文化创意产业GDP占到总值的12.5%。其中,“一核”为运河核心区;“二区”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通州文化旅游区;“一线”为运河沿线养生文化体验带;“两园”为台湖国际图书产业园和九棵树数字音乐产业园。
市文资办领导对通州文化创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市文资办党委书记张慧光希望通州区抓住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坚持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的理念,集中力量打造重点项目,形成品牌效应。她表示,市文资办将进一步加强与通州区的联系与沟通,积极研究新问题,出台新政策和新举措,全力为通州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新城区旅游规划 篇5
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
(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
(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
(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
(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
(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
(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新规划的南部新城,属于惠城次区域的一部分。南部新城的发展,将承担起疏导老城区城市功能的作用,包括居住、城市商务和公共服务等。
优越的自然资源,将为南部新城乃至整个中心市区奉献出最美的人居环境
驱车从演达一路向南,片刻间进入惠南大道,地势豁然开朗,视野渐觉舒展,青山绿水之间,金山片区的原生态身姿就展现无遗。其实,不少人对南部新城的自然生态了解不多,这里的一切仍处在浑沌未开、朦胧面纱依在的初始开发阶段。
单单以南部新城最受瞩目的金山湖为例,对其了解较深的人也不是太多。当年惠州学院选址从木墩湖
移到金山湖时,我们爬到山顶往下看,最让我们激动的是金山湖周边连绵起伏的山丘,无论是发展文化教育,还是作为商住开发都非常适合。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利用周边山体结合控制,以天然山体作屏障,打造环城绿带、生态功能区,形成组团式开发,对发展文化教育和运动休闲高质素居住区无疑是上乘之选。金山湖板块的崛起也验证了这一点。
经常到金山片区走走,会发现,比惠州西湖大两倍的金山湖湖区,从惠州学院和正在兴建的金山湖体育中心所依托的青黛色群山,越过惠南大道渐次缓坡下降,至东南方向展现宽阔诱人的湖泽,远端则是渐去渐远的河网湿地,分不清江河湖海,全部用生态的画轴收藏。这儿山色空濛,湖光潋滟,云淡风清,气息舒朗,处处洋溢着清新、宁静、舒畅、温馨的美。
与西湖、红花湖并列为我市三大风景湖区的金山湖,终于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其优势也正被越来越多的认可。在具备核心区位和稀缺资源的条件下,南部新城的规划也特别注重强化“新城市”的各种生活主题。政府拟在河南岸至金山湖一带兴建面积达数千亩的湿地公园,将秀丽的湖江美景囊括其中,为南部新城乃至整个中心市区奉献出最美的人居环境。
此外,据了解,南部新城的分区规划中,提出“消费/商务、体育/文娱、居住/休闲”的概念,就涵盖了南部新城三个重要内容:体育文化公园、商务服务中心区和城市居住社区。体育文娱主题使南部新城的商务功能和居住功能具有了与众不同之处,而商务和城市居住社区则是体育文化新城的有益补充。市规划建
设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多样的“新城市”生活在复杂而丰富的功能空间里交融,将最终形成相得益彰之势。链接
1扛起体育文化大旗
在全市层面,南部新城是扩大城市影响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辐射力的重要城市中心体系功能拓展新区。在惠城区层面,南部新城则是区别于普通城市发展路径的重要区域,是改变惠城区整体城市地位和形象的城市空间,将延续中心城区的城市公共服务以及生活职能,与惠城区江北、江南共同形成高效的城市中心服务体系。为此,在相关规划中,南部新城共划分出5大功能区间。
根据规划,南部新城将是文化教育氛围浓厚。在金山湖一带,已经落成的惠州一中高中部、市一级中学惠州南山学校、省一级小学南坛小学实验学校等名校坐落景区核心地段。规划在惠南大道以西建设教育园区,目前已有惠州市卫生学校进驻教育园区,另有若干院校也有明显的进驻意向。此外,还将建设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寄宿制高中、4所普通高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19所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
体育文娱主题是南部新城规划的另一个核心内容。以体育中心、体育学校为核心项目,规划布置南北长约3000米的体育文化空间,以此构成体育文化核心区组团。2010年,广东省第13届运动会场馆以及市级体育中心的建设计划也是该规划的重要内容。
目前,3个第13届省运会场馆——金山湖体育馆、金山湖游泳跳水馆、市体育中心已开放使用,南部新城体育中心格局已清晰明了。体育中心是城市高级别的公共设施,作为政府大型的公共投入,它产生的带动效应,将影响整个惠州市的城市发展格局,激活惠城南部新城的发展潜力。
文娱方面,金山湖一带的最大亮点是以金山河为依托,采用环形带状珍珠项链式的分散布置方式建造金山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园内将建成50至100多米的空间连续绿化带,沿河两侧还串连布置滨水绿地,使其既具有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又保持了调蓄洪的防灾功能。
此外,沿规划1号路(市体育中心以西道路)规划布置商务、商业、消费和娱乐空间,构成商务/商业中心区组团。城市住区则规划在商务区、体育娱乐区周边,并在三栋镇安排层次多样的住区空间,分为低密度、中高密度以及高密度住区。再就是综合产业发展区,主要是惠城区数码园区,它将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
构建立体交通
据了解,惠城南部新城近期的建设重点是推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惠南大道、外环路、惠大高速(惠澳大道)、莞惠高速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配合2010年第13届省运会在我市召开,重点建设体育中心及体育学校和体育运动公园;重点推进惠城数码工业园建设,继续实施惠南大道沿线的居住区开发。
南部新城规划为该区域勾画出立体交叉的多层级路网和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的蓝图。目前,连接粤东、粤西的要道惠莞高速正在建设,惠州未来10年的主干道惠南大道已通车。作为惠州市整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城居民出行的期望所在,南部新城的交通系统正在变成现实。
综合路网四通八达
现在,南部新城规划区内的对外交通由西侧县道200(惠淡公路),东侧省道254(惠澳大道)构成,内部交通主要由惠州一中路、三栋墟镇内和多条村道等次级道路系统组成。而按照《规划》要求,规划区内的道路系统将由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五类道路组成,路网结构为网络状与自由式相结合。
高速公路:作为规划区东界的惠大高速和南界的惠莞高速,是规划区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为满足内外交通的合理衔接,惠莞高速将有全互通式出入口与惠南大道衔接,惠大高速公路则分设半互通和全互通式出入口与规划区北侧的体育中心和南侧的市数码园衔接。此外,规划在惠大高速与惠莞高速相交处设置大型全互通式立交。
快速路:包括作为规划区北界的惠城四环路和规划区西侧由三栋经永湖、淡水至澳头的惠南大道。快速路是规划区对外交通的主要联系通道之一,根据区域交通组织的实际需要及道路规划设计要求,区内主干路与快速路相交均采用立交处理。
主干路:规划主干路呈三横两纵分布,主干路红线为42~62米,主线双向6车道。
两纵指主1路和主3路。其中主1路是区内的公交走廊,优先考虑公共交通的行驶要求;靠近规划区东界的主3路为城区三环路的南延线,远期可成为惠阳与惠城的主要联系通道之一。
三横指主2路、主4路和主6路。主2路、主4路远期可向惠澳大道以西延伸,成为区域性主干路。
莞惠高速、惠大高速
南部新城的规划按照近期(2006~2010)、中期(2011~2015)、远期(2015~2020)建设。而近期和中期将重点推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系统建设计划方面,从加强和珠三角核心区的交通联系出发,将重点考虑建设莞惠高速、惠大高速。从构建都市区的干线要求出发,将重点考虑建设惠南大道、惠大高
速的主要出入口、三环路南沿段以及其它相关道路。同时,演达路西段、四环路南段、南部新城主一号路以及其它相关路的建设将为数码工业园、体育中心等提供交通支持。
据了解,全长约65公里的惠莞高速惠州段计划2008年通车。有关专业人士表示,惠莞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从根本上解决广东省内东、西两翼之间的交通瓶颈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区内经济发展服务。以惠州为例,可以通过东莞虎门大桥,直接连接珠三角西岸的江门、中山、珠海等城市,使惠州通往珠三角西岸地区的距离缩短五六十公里。
惠南大道已通车
龙岩城区规划的八大缺憾 篇6
龙岩近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然而这一发展规划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而且这些不足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阻碍了龙岩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是我们从中学生的视角出发概括出的八个不足点。同时我们针对这八点不足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其工作提供参考。
1、“4S”店的布局分散
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喜欢货比三家,这对于购车人士也不例外,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对于购车人士来说,现在的麻烦事还包括跑路,因为各个汽车品牌的“4S”店之间相距较远,看完这家,跑到另外一家去,很不方便。
在这点上,我们的建议是将这些“4S”店统一集中到一个地方去,形成规模化,服务一体化。关于集中布局的地址我们建议可以选在工业路两侧,那里离城较近,交通也比较便捷。
2、中山公园内的动物园日渐荒废
10年前的中山公园里的那个动物园是人们欢度假期的重要地方之一,每到节假日总是人潮涌动。而十年后的今天,由于一些原因,那里至今仅存有一只猴子。而且动物园也因缺乏管理使得园内脏臭夹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无独有偶的是,登高公园似乎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近几年来,小太阳娱乐城的出现更是使得这一局面更加恶化。现在,绝大部分上山的人要么去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那里的空气质量是值得肯定的)要么就是去吃饭,而登高公园本应该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现在却因一些餐馆而红火起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登高公园的衰败。
我们的建议就是将动物园搬迁到登高山公园内,并新购进一些动物,加强管理,全面更新公园的娱乐设施,这样可以吸引很多嫌“小太阳”人太多的游客。再将移出动物园所留下的那一部分空地给中山公园建设一些新的设施。随着龙岩近几年来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快速提高,如果没有一个像样的动物园和两个娱乐城是不能满足龙岩市民的物质文化要求。此外,这能给龙岩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也可减少小太阳娱乐城对市场垄断。
3、高速公路出口位置引起的安全问题
高速公路的入口离市内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的距离不过50米,而这里又没有红绿灯,刚下高速路的司机开车速度一般不会慢,特别是在晚上从高速公路出口进来的汽车容易与横向行驶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现在虽然在南北走向的道路 1
中间加设防护拦,但这些措施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因为西东走向的汽车要拐到南北走向的路段或横穿十字路口时,势必要经过这一危险路段。而东西走向的汽车则要绕一大圈才能横穿龙岩大道,尤其对于大货车司机来说,这一点极不方便。
故此我们的建议是将高速公路的出口向后移并且在上述的十字路口安装红绿灯。虽然这将会消耗一笔不小资金,然而这不仅可以提高该路段的安全性而且如果将腾出来的这一大块空地有效地利用起来,相比将高速公路出口移后的费用那可能会是一笔更大的收益。
4、高速公路过境线路不合理
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的扩张,而龙岩高速公路横穿城区恰恰阻碍了龙岩土地的扩张。高速公路离城区太近,且南北走向横穿了城郊。致使高速公路后面的广大土地无法利用起来,无法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有力的动力。
我们的意见就是让高速公路改道,让腾出来的空地可以让经济开发区得以扩张,吸引更多更强的企业在龙岩建厂,为龙岩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5、森宝屠宰场新厂址的位置造成的环境污染
森宝屠宰场新厂就建在龙津河畔。这对于已经受到严重污染的龙津河和下游的农民朋友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屠宰场的污水有一部分会排放到龙津河中,这对龙津河来说有可能是雪上加霜。这几年来难得的一点改善也可能会毁于一旦。而且下游有许多靠龙津河的河水来灌溉的农业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如果一些农民们坚持继续在那里种田,那就有可能影响到我们市民日常饮食的卫生与身体健康。加之这里又离城很近,冬季来临时,就有可能会把一些污浊的空气带到城市中心。森宝在此建厂,不仅会威胁龙津河的水质,而且还有可能威胁到周边的林木、草地,使这一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引起新的环境污染。
所以我们建议趁现在还没完全投入使用,将森宝的厂址迁移至郊区。利用迁移森宝厂区所留下来的这一片空地可以用来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沿江公园,因为这地方环境很好,离城区又比较近,可以吸引很多市民前来游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区的环境增加城市绿化。或是将这片空地建成一个住宅小区,因为这里沿江,且环境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6、火车站客运站点布局不合理
火车站客运站点的布局不合理使得许多条铁路线都得横穿城市,这给铁路周围的居民带来噪声污染和安全威胁。并且当需要新建铁路时,一系列新的问题又暴露了出来。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龙厦铁路建设,由于需要横穿城市,不
仅成本高昂,而且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首先,铁路横穿城市使许多建筑物(如阳光翠庭与凤桥新村等)面临着被拆除的可能。其次,由于龙岩多山,需要挖通许多隧道,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隧道顶部的建筑物(如中级法院)也需要拆迁,这些拆迁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建设成本,同时也给沿途的市民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我们建议将火车站客运站点移到城市的外围,这是一个长远的规划,从目前来看这将使得一些铁路的部分改道,这样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是随着龙岩的进一步发展,铁路将越修越多,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将来很有可能会有更多的铁路横穿城市,这将很不利于龙岩的发展。
7、龙岩市经济开发区的规划不合理
首先,我们认为经济开发区离市中心偏近,这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将来随着市政府的搬迁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区周围地区的城市化程度也会提高,这会给附近地区带来一些诸如空气质量下降,噪声污染等问题。
其次,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发现开发区内的同类企业间的布局较为分散,大部分企业在自己的厂区内还设有绿地、篮球场,一些企业甚至还建有员工宿舍,对此我们认为过多的绿地、篮球场、宿舍会降低经济开发区土地的利用率,不利于经济开发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所以我们建议适当地整合各种功能用地,将一些设施进行集中布局,比如将篮球场布局到一块,全开发区共用,面积不必很大。
最后,我们认为应该将开发区内的同类企业布局到同一区域形成产业聚集与产业链。比如将生产药物的企业布局到一起。这样布局有利于开发区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和分工,同时也有利于同类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8、工业路两侧及龙腾北路两侧欠缺有效的开发
北二环,城市的主干道之一,靠近市中心,这本应该是一个商铺林立的地方。然而现在的北二环两侧却是城区内最欠开发的地区之一。沿街两侧那些不成型的商铺,破旧不堪的农贸市场和一些破旧的楼房,还有那些横七竖八的小平房、小作坊。这一地区欠缺有效的开发,不仅使附近的百姓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龙岩的市容市貌,还有可能阻碍龙岩进一步发展。
龙腾北路,未来的市中心,而现在它的模样只能算是边沿地区。我们都知道,龙岩不缺购物街,而是缺一个集中了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和大型商务酒店等配套服务业的区域。旧的市中心早已规划成形,再对其进行改造,成本很高且成效可能不大,实现起来也比较困难,而龙腾路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并且,至今为止龙腾路在这方面的开发还只有个雏形,没来得及全面完工。
我们的建议是在龙腾路两侧预留上好的土地给土地租金支付能力好的商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而把租金支付能力较差的住宅区规划至北二环工业路两侧。改善那里的人居住环境,同时带动两地区的整体发展。
新城区旅游规划 篇7
与此同时, 我国城镇化水平从2001年底的35%上升到2006年底的43.9%, 根据建设部预测, 到2020年将发展到60%左右。但是城镇化加速引发了社会变迁, 建设用地的蔓延造成人地关系紧张, 城乡空间交错。因此,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布局, 落实和谐的发展观成为城乡规划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上述背景, 针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遵义市与区域, 南白———龙坑片区新城与遵义市相协调的规划策略。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
19世纪初, 为缓解由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所导致的“城市病”, 出现了以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的空间发展模式探索为基础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这些探索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集中与分散规律、城乡职能互补规律以及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所进行的一系列辩证思考过程。西方国家从19世纪末开始就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观念来解决地区空间发展的问题, 并处于不断探索研究中。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卫星城和新城理论、芒福德的城市和区域整体发展理论都是对此研究的典型代表。
19世纪末, 霍华德在其名著《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 创造性的提出“田园城市”理论。这是一种将城市和乡村的优势融合为一体的全新生活环境。霍华德在对城市持续发展需求等问题的考虑上又提出“社会城市”的设想, 其中包含了重要的区域发展思想内容, 不仅有利于大城市极具扩展性问题的解决, 同时也有利于乡村地区的发展。同期, 英国生态学家盖迪斯在其出版的《演进中的城市》一书中, 预见性的提出郊区扩散将导致城市发展在更大范围内的集聚和连绵, 进而明确提出将乡村纳入城市研究的范畴。美国城市学家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从人类文化的角度论证了城市整体发展和区域整体发展理论。芒福德的区域城市并不排斥大城市的发展, 而是提倡分割、限制以及重新组合的方法, 使城市功能在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得到发挥, 保留城市集中以及地区扩散两种做法的优势, 将无限制的单中心的集聚转化为多中心的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二、项目背景
(一) 区域概况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赤水河以东、乌江以北, 全市总面积30781平方公里。东临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 南接贵阳市、毕节、黔南等地区, 西与四川省交界, 北同重庆市接壤。遵义市中心城区北距重庆308公里、南至贵阳153公里, 向南到达西南出海口———防城港直线距离约700公里。遵义市2007年GDP为566.4亿元, 居贵州省第二, 而且遵义市计划“十一五”期间将继续确保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并高于全省的增长速度, 到2010年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亿元。遵义市是衔接贵州和长江上游的结合点, 也是传递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梯度的节点, 在区域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理位置。
遵义市南白———龙坑片区为现遵义县县城所在地, 距遵义市区仅18公里, 现城市建设用地为8.56平方公里。根据遵义市的城市总体规划, 南白———龙坑片区与南宫山片区、忠庄片区、董公寺片区以及红花岗片区 (遵义市政区) 均划为遵义市的中心城区 (见图1) 。
(二) 区域发展态势评价
遵义市是贵州省开发较早的地区, 在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处在贵州省前列, 城市建设水平较高。西部大开发明确了将建设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和南 (宁) 贵 (阳) 昆 (明) 经济区, 而遵义市处于两个重点区域之间的桥梁地带, 承北启南的区位优势赋予了城镇体系发展新的内容 (见图2) 。
基于以上条件, 遵义市的发展应立足于充分利用区域空间资源、合理组织生产力布局、协调发展城镇体系以及统建共享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以适应开放的环境。
三、新城建设的必要性———矛盾与问题
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技术进步消除了经济和社会活动空间布局的时空障碍, 促使城市发展从大城市向小城市、从城中心区向城郊疏解和蔓延, 城市功能开始在区域和地方两个层面上重新整合, 在形态上更多地表现出多中心的结构特点。
城市群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让我们认识到组团式城市群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通过大、中、小城市的“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镇体系以寻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遵义市作为川、黔咽喉、黔北重镇, 实际城镇化水平却很低, 是一个典型广大贫穷山区和农村包围着的大城市。为了避免城市继续以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展, 对以组团式的发展形态进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新城区是城市向外延伸扩展的必然结果。大城市地区的整体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功能的调整不断地加速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展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继而推动了城市空间在郊区的扩展, 给新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根据2006年遵义市体系规划, 遵义县南白———龙坑片区将划为遵义市的中心城区, 并确定为近期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南白———龙坑片区具有较为宽松的用地条件, 发展存在较多方向性的选择。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多次变动, 长期以来遵义县城对应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方向游移不定, 出现南白、龙坑“双城”格局, 造成城市建设低水平扩张和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分散。村镇建设用地和大大小小的工业小区散布于城市建成区之间, 呈现城乡蔓延的空间态势, 造成土地、区位优势潜力难以充分发挥。所以在论证研究了新城的整合发展、机遇与障碍、现实与可能的基础上, 对南白———龙坑片区新城的发展做出了中长期发展研究。
四、新城规划的方法
在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网络化的经济体系下, 城市地区成为全球竞争中新的地理单元之时, 城市的发展必须摒弃“以城论城”的狭隘观念, 应代以宏观的区域观念。南白———龙坑片区新城的发展则应从区域的角度考虑如何协调新城与区域、新城与主城之间的合理发展关系。
未来的几十年将是遵义市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时期, 更多的人口向都市区聚集, 拥挤的人口、恶化的城市环境以及日益增长的住房价格必然导致居民逐步外迁至郊区。南北——龙坑片区新城要主动担当起“反磁力”作用, 形成新的区域极核, 吸纳产业、疏解人口、防止城市郊区化蔓延, 完善遵义市城镇体系。
五、总体思路
(一) 新城与区域功能协调
1. 处理好与母城的关系
大城市的空间扩展与新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是新城发展的动力源。作为大城市产业转移、空间扩展的先导地区, 新城与母城之间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城空间拓展的方向。南白———龙坑片区作为遵义市中心城区未来重点向南拓展的地区, 协调好与遵义市主城之间的关系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南白———龙坑片区新城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将承担疏解遵义市老城区人口的功能, 并集聚新的产业, 带动区域规模化发展, 通过高品质、高标准建设各项公共服务设施, 提高吸引力, 促进新城的发展。
2. 处理好在城市带上发挥的作用, 以增强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城市带以及都市圈处于全球竞争网络的节点位置, 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组织体与空间单元。全球的经济与社会的竞争在极大程度上表现为这些大都市圈之间的竞争, 所以地方政府应该改变狭隘的地方观念, 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南白———龙坑片区居于贵州的北部, 是衔接贵州和长江上游的结合点, 也是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上游地区间的节点, 川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国道326、国道210等多条交通联系线都在此交汇。这对于南白———龙坑自身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区位优势, 但同时更应该着眼于大区域的发展, 在地理、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积极与大区域联系, 形成整体。因此, 南白———龙坑片区新城在配合中心城功能疏解的同时提出“借助遵义市作为泛珠三角地区、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流域上游地区等区域交汇城市的辐射能力, 建立全新交通体系、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 积极推进几大区域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成为贵州北部服务渝黔经济走廊、面向泛珠三角以及南贵昆经济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3. 处理好新城与周边地区在用地、重大基础设施方面的布局
在城市功能的设置上, 充分发挥新城的优势, 发展周边地区所欠缺的城市功能, 以此确立自己的职能特色和优势, 发挥促进地区交流和空间联合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相邻城镇的设施来为本地区的发展服务, 以降低新城发展的成本。南白———龙坑片区新城的发展方向应定位于商贸物流中心、铝工业及新材料研究、基础教育、生态旅游等职能, 而避免发展遵义市主城区内已经比较发达的高档文化娱乐设施、商务中心等, 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 避免重复建设。
(二) 新城与区域空间协调———构筑整体空间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 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城市体系呈现出协作关系上的网络化特点, 城市体系结构关系由以前纵向规模等级正逐渐被横向的功能关系所取代。这样既可使城市自身享受区域的整体优势, 同样也使区域的整体效应远远高于城市个体的简单叠加, 使区域的整体效应加大, 综合竞争力得到增强, 最终形成网络化的城市地区。遵义市目前面临的区域空间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日益增大等问题也只能通过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才能得以解决。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 遵义市绝不能仅仅单核心发展, 城区将分为四个组团, 其中南白———龙坑片区新城的定位就是遵义市的一个片区。充分利用山体、水面等自然地形地貌, 划定规划建设区及外围生态保护带, 将绿色楔入城市, 形成结构清晰、定位鲜明、联系便捷的组团式城市 (见图3) , 加快构筑一个大遵义市健康发展的空间平台。
(三) 新城与区域交通协调
在遵义市未来的城市发展中, 应改变以前形成的单中心结构, 并在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结构中纳入轴向发展理念, 即通过铁路、道路干线沿带状组团开发, 逐步形成网络格局, 进而通过铁路、高速公路与泛珠三角城市群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相联系, 积极参与到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中去。位于遵义市南北轴上的南白———龙坑片区新城在现有的交通系统上需继续完善铁路、公路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遵义市货运站场、仓储物流中心、对外交通客运中心, 从而形成区域的交通枢纽。
(四) 新城与区域产业协调
在遵守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相结合、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适当照顾行政区划完整性等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对南白———龙坑的历史分析、环境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的评价, 对南白———龙坑片区新城做出的定位是:突出南白———龙坑在贵州北部地区的地位, 强化南白———龙坑在贵州北部地区的“纽带”作用, 带动全市城镇的发展和黔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争取成为黔渝经济走廊与黔北地区的中转枢纽。
根据表1分析,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优先升级, 逐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是南白———龙坑片区新城产业调整的宗旨。南白———龙坑片区新城应以发展商贸物流、园区项目开发、机械加工制造、无公害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度假、绿色人居环境为功能定位, 承接市区城市规模外扩、经济圈外延和市区企业外迁, 扩大对接领域和对接半径, 促进发展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 集中发展商贸物流经济、新型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教育产业。在龙坑集中建设机电产品、生产资料、建材家居、绿色农产品、日用品仓储超市等五方面的商铺。承接遵义市区和周边县市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打造为遵义现代物流中心。
(五) 新城与区域生态协调
自然生态保护空间不仅具有重要的生产、生态、人文和景观价值, 更重要的是对抑制城市无序蔓延、保持合理城市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用地储备。对自然空间的有效保护可以避免大城市的发展出现各个方向连续地、均匀地“摊大饼”现象, 从而利于形成自然空间和人工空间相互穿插的格局。南白———龙坑片区新城的规划根据新城所处的自然条件, 从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思想观念出发, 在外围生态保护圈的基础上, 通过对沟谷、山头等自然区域的界定和改造, 形成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城市形态与景观, 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生态景观背景和前提, 从而对以后南白———龙坑片区新城的建设和发展形成约束, 城市的开发建设被控制在这些区域之外。这些区域将成为城市的非建设用地且融入城市之中, 为新城提供良好环境和休憩空间。
六、结语
我国的新城建设与区域整体的健康协调发展相辅相成, 因此, 在积极强化和完善大城市中心功能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城、完善城镇体系尤为重要。结合已有的中小城镇, 有助于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有序发展的城镇群, 充分发挥不同等级的城镇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实现城乡协调、区域协调。通过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及优化调整, 有利于形成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 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从而提高区域的整体素质。
在城市强化中心城区功能的同时一方面要疏解中心城市的产业, 另一方面又需要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所以, 新城建设应该从区域整体协调出发, 结合大城市区域内整体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统筹考虑重大项目的建设, 避免重复建设。区域协调的根本内涵就是分工协作, 鼓励城市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 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的发展效率, 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顾朝林.都市圈规划——理论.方法.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刘健.基于区域整体的郊区发展——巴黎的区域实践对北京的启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捷赵民.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沈磊.无限与平衡——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中国特大城市新城规划与实践 篇8
一、引言
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特大城市因其强大的要素集聚能力,人口与城市规模持续快速扩张,普遍经历着城市过度拥挤、人口高度集中、交通与资源环境压力突出等“大城市病”。在郊区开发建设新城已成为中国特大城市的共同选择。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特大城市相继进行了新城的规划和建设,谋求“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
二、北京新城规划实践
北京大致经历了卫星城规划、卫星城整合调整和新城规划建设三个发展阶段。
(一)卫星城规划初始阶段
为了缓解市区人口集中的压力,1958年制定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首次提出了采取“子母城”的形式,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在发展母城(市区)的同时,有计划地进行子城(卫星城镇)开发,规划了40多个卫星城镇。
(二)卫星城整合调整阶段
1982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延续了1958年规划的城市格局。为扭转卫星城分散布局的状况,规划调整为条件较好的卫星城予以重点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相关配套措施。远郊卫星城由40多个精简为20多个,提出重点建设燕山、通县、大兴黄村、昌平4个卫星城。1993年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 2010)》调整为“城市建设的重心从市区逐步转移到远郊区”,“市区由外延扩长变为调整改造”,将北京打造成四级城镇体系,即1个市区、14个卫星城、29个中心镇以及140多个建制镇。
(三)新城规划建设阶段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明确要求构建“两轴两带
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作为新空间规划布局中的重要节点,一方面,新城要承担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和人口;另一方面,新城要起到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新规划中,原有的卫星城从14个压缩到11个。
与卫星城相比,北京新城的发展表现出如下三个特征:
第一,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近距离新城以轨道交通与中心城相连,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中心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开始逐步向新城转移;第二,经济发展加速,人口规模增大;第三,新城距离规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尚未成长为次级中心。
三、天津新城规划实践
天津在2006年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 2020)》中确定的城市空间拓展战略为“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即兼顾中心城区发展,同时又以“一轴两带”的规划,统筹郊区各行政区县发展,亮点是“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的空间战略。为提高周边区县的综合实力,突出区县的发展特色,加强城乡互动,实现各区县加快发展,规划提出外围区县实施“新城集聚、多点布局、特色发展”策略,规划了11个新城,分别是西青新城、津南新城、汉沽新城、大港新城、蓟县新城、宝坻新城、武清新城、宁河新城、静海新城、京津新城和团泊新城。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载体功能,壮大经济实力,带动区县发展,在区域和城市發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天津新城在区域和城市中的定位如下:
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
天津城镇体系划分为四级:“城市中心
新城
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作为天津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新城是各个行政区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中心。
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
中心城区功能疏解体现为人口、产业等生产要素的向外迁移。新城是周边地区的发展高地,是中心城区疏解的首选承接地。
区域增长极
新城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同时向周边地区辐射。新城是“城市的边缘”和“区域的中心”。
四、上海新城规划实践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市一直尝试改变城市空间结构状况。建设郊区新城、发展多心多核开敞式的城市空间结构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步骤。
上海市经历了由卫星城到新城的两个规划阶段。
(一)卫星城规划阶段
1956年上海市首次提出建设卫星城镇的设想。1957年明确提出“在上海周围建立卫星城,分散一部分工业企业,减少市区人口过分集中”。1959年,上海市制定了《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提出卫星城发展定位为承接外迁人口和工厂,开始了五个卫星城(闵行、吴泾、安亭、松江和嘉定)的规划建设,规划人口10-20万,并提出卫星城应配置基本独立和大致完善的基础设施。1986年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卫星城的发展理念。认为卫星城的人口规模一般不低于10万,有些卫星城可以达到30万,卫星城规划中还增加了依托宝钢和金山石化的宝山、金山卫两个卫星城。上海市卫星城建设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匮乏,综合竞争力和“反磁力”较弱。
(二)新城规划阶段
2001年批复的《上海市总体规划(1999-2020)》提出了建设新城的理念。《规划》以中心城为主体,形成“多轴、多层、多核”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多轴”由沪宁、沪杭、滨江沿海发展轴组成;“多层”指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所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及中心村5个层次;“多核”即为中心城和新城。在中心城外规划11个新城,每个新城规划人口20 30万。其中,10个新城为郊区县的县城或政府所在地,另外一个为依托大小洋山深水港建设的临港新城。2004年,上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上海郊区发展的规划纲要》,优先发展嘉定、松江等重点新城,重点新城的人口规模规划为80-100万。
nlc202309090233
目前,上海市新城建设基本在规划框架下推进。但是新城的发展并不理想,除了松江和嘉定新城初具规模外,其他新城的城市功能仍不完善,对要素的集聚作用较弱。新城还不具备有效承担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远未形成与中心城区协调互补、互动共赢的区域关系。
五、广州新城规划实践
广州新城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设想阶段(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
这一时期,广州开始对“田园城市”和新城模式进行探索,卫星城还没有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而是仅将几个现状村镇粗略定义为工业卫星城,在政策和产业发展方面没有作出实质性的安排。
(二)新城建设初级阶段(1978-2000年)
这一时期,广州采用了“飞地”方式,建设了很多开发区,比如较具代表性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科学城、广州高新区、南沙开发区等。
(三)新城全面发展阶段(2000年)
2000年以来,广州市出于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抓住番禺、花都撤市设区的机遇,重构广州总体空间框架,在《2000年战略规划》中,确定城市拓展方式为“点
轴”跨越式,其支撑点主要通过新城建设实现。《2000年战略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基本取向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东南部为主要发展方向,东进轴、南拓轴为两条城市功能拓展轴,在此基础上推进东进和南拓轴,建设一系列新城。规划以南拓轴为节点带动发展型,包括广州大学城、广州新城、南沙滨海新城;东进轴为组团整合发展型,通过珠江新城、天河中央商务区建设的拉动,将各个类型分散、功能单一的开发区整合为广州开发区,向功能综合的产业新城——萝岗新城转变。
2012年3月30日,《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通过国家住建部批复。之后,广州继续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方针,促进城市空间发展从拓展增长走向优化提升,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空间结构。一个都会区是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地,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商务与科技信息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区域布局及城市高端功能,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提升都会区用地效益和环境品质;两个新城区指南沙滨海新城和东部山水新城,是带动率先转型升级的两个战略型新区。重点完善综合配套设施,注重提升新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居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协调及与产业同步发展,吸引人口加快集聚;三个副中心指花都、从化、增城,是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重点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承接都会区人口和功能疏解,辐射带动镇、村整体联动,共同发展。广州新城的历史使命已经不再局限于疏解城区的产业与人口,而是成为城市发展轴线上的重要增长极,致力于改变空间拓展方式,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
六、结语
中国特大城市的新城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尽管发展理念和目标不尽相同,但是发展新城的理念始终贯穿在50多年的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进程之中。通过对中国特大城市新城的规划轨迹、现状和特征进行的分析,在新城规划与发展方面,特大城市具有相似的特征。具体表现在:
第一,新城规划发展轨迹相似。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特大城市在新城发展的过程中,大都经历了工业区卫星城
新城规划的历程。在计划经济时期,结合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北京、上海、广州、天津,以及沈阳、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周边相继建设了一批小城镇发展工业。与发达国家疏解中心城区产业的新城建设目标不同,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规划建设卫星城的指导思想是以较低的成本布局新增的工业项目,产业门类单一、规模小,重生产轻生活,导致孤立发展工业的卫星城布局分散、效益低下。特别是由于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缺少凝聚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进入了城市快速发展期。中国的很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快在各自区域的周边兴建了一批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些园区享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快速地成长为外向型的产业新城。由于相似的城市空间格局调整诉求,北京、上海最初的选择是在郊区发展卫星城,并且都将卫星城作为工业布局的重要节点加以规划建设。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生活配套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滞后,以及与中心城区联系薄弱等问题,卫星城发展陷入困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反思卫星城利弊,建设相对更为独立、功能更为完善的新城,成为北京、上海的共同选择。
在特大城市总体扩张的同时,内部空间结构开始由向心集聚向离心扩散转变,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相继进入郊区化过程。与此同时,老城区开发密度过大、人口高度集中、交通拥堵,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為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城市向“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模式转变,城市建设的重心不再是中心城,城区周边地区迅速发展,大量新城新区纷纷涌现,大城市地域空间开始演变为“多核”结构。
按照功能划分,中国大城市新城建设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生产型新城,如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开发区等;二是居住型新城,如郊区房产开发区等;三是会展型新城,如为体育赛事、国际会议等大型活动兴建的新城;四是知识型新城,如大学城等知识交流密集的新城。新城发展经历了规模由小到大、独立性由弱到强、功能逐步多样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新城发展目标相似。北京与上海新城规划建设的目标相似,一是作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选择依托远郊区县进行规划建设;二是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满足城市功能和空间扩张需要,依托中心城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作为基础与支持条件建设郊区新城;三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同时解决中心城区交通和人口过度拥挤、郊区低密度欠发达的双重区域性问题。几个城市的新城建设有一个共同之点即:在新城建设之初,规划人口一般都较少,且功能相对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备,对中心城区依赖程度较高。随着新城建设发展的时间推移,此后规划的新城,人口规模和面积更大。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城有利于配套更完善的服务设施,增强新城的活力和吸引力,通过吸纳和培育产业及城市功能,增加就业机会,使新城具有更加完备的功能,实现自我平衡能力增强,人口吸纳能力提高。
第三,新城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相似。当前,北京与上海的新城建设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着力点,虽然完成了城市的基本框架,但是城市功能尚不健全,新城发展面临共同的问题,即产业联动效应不强,市政、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公共服务水平弱化。新城缺乏吸引力和带动作用,距离规划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产业是新城实现职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职住平衡是城市的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之间基本一致。伦敦、巴黎、东京的生产力空间分工都比较明确,新城承担了生产制造、居住和新兴的服务功能。近郊新城以物流、研发和轻工业为主导产业,远郊新城主要发展工业和旅游产业。新城产业发展是职住平衡的关键,高水平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是配套基础。
第四,新城注重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新城要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理想的人居环境是新城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五,集中、发挥资源优势,新城建设要成为理想的城市副中心。目前,特大城市新城规划建设直指城市副中心。广州提出发挥国家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优势。主要包括: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珠三角汇集高端要素先导区、广州城市副中心;强化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对珠三角及全国的辐射功能,形成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这其中,关于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有过广泛讨论,把南沙提升为广州市唯一的城市副中心既是对南沙战略地位的再次升级,也将对广州的空间格局带来重大调整,可以集中资源,加快重点地域、重大平台建设。天津的情况与广州相似。目前,滨海新区已成长为城市副中心,有研究认为天津已经形成“双中心”的城市格局。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即重点新城之一的通州新城。通州新城从“行政副中心”角色正式变更为“城市副中心”,此前提出的市级行政机关搬迁的范围将扩大,更多的机构和单位搬迁到通州后,通州新城将成为一个具有行政、文化、经济、教育等功能的综合型城市副中心。
(责任编辑:李静敏)
【新城区旅游规划】推荐阅读:
广华新城规划05-14
嘉善产业新城规划06-05
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06-19
新城市花园规划设计09-28
浑南新城沈抚运河规划方案亮相07-03
滨海城市的旅游发展,以上海临港新城为例05-15
徐州新城区05-21
新城区法治创建工作汇报07-28
新城区路网建设研究论文08-16
新城区学校足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