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途中跑的技术教学与训练

2024-06-02

短跑途中跑的技术教学与训练(精选4篇)

短跑途中跑的技术教学与训练 篇1

短跑途中跑的技术教学与训练

一、短跑途中跑的技术分析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和速度最快的阶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途中跑每一个单步的组成都由支撑时期的着地缓冲、后蹬和腾空时期的折叠前摆、下放摆落动作组成。

(一)着地缓冲:着地缓冲是指从脚着地瞬间至身体重心移到支撑点垂直上方时为止。在支撑腿的缓冲过程中应依靠摆动腿的快速有力向前上方摆动和踝关节的主动用力以及髋关节的伸展来加速身体重心的前移,这有利于缩短缓冲阶段的时间和减少着地时的阻力。当身体重心移至支撑点垂直上方时,支撑腿的膝关节角约为135°—140°,踝关节背屈约为85°—90°。这样有利于下肢伸肌群的预先拉长和弹性势能的储备,为后蹬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支撑腿着地缓冲过程中,摆动腿以大小腿折叠姿势迅速向前摆动,直至摆过支撑腿的膝关节的稍前部。这时的大小腿折叠角度约为30°,脚跟几乎碰到臀部。大小腿充分折叠,能缩小摆动半径,加快摆动速度。

(二)后蹬: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面后,支撑腿开始积极主动地后蹬。同时,摆动推屈膝快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动,带动同侧的骨盘前移,大腿摆至于水平面约成15°—20°角。后蹬可以有力地推动人体向前,而前摆则可以使步幅加大。

(三)腾空时期:支撑腿结束后蹬后,即进入了无支撑的腾空时期,支撑腿离地后自然折叠做摆腿准备,而原摆动腿在腾空过程中摆腿幅度达

到最大限度小腿随大腿的下压惯性先前下方自然摆出前脚掌做“扒地”式准备姿势,此时支撑腿的折叠角度接近最小。而扒地鞭打动作是途中跑的关键技术,为减小着地时的阻力,运动员要做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与脚的积极后扒动作,以减小脚于地面的相对速度,这可使腿提前进入支撑的积极状态,从而加大前蹬阶段的支撑动力成分,形成支撑时期的单高峰型,以提高支撑效果。

途中跑时两臂前后摆动,摆动动作不仅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腿部动作,更重要的是对提高两腿的交换频率以及蹬摆动作的幅度起着重要作用。摆臂动作应自然、有力、前摆超过下颌,后摆稍向外,不要耸肩,肩横轴应与两臂同时绕身体中轴运动,同时还要协调放松。

另外,弯道的途中跑技术也是不可不提的,在进入弯道时,上体与下肢应成一整体并有意识地向内倾斜,加大右侧的腿和手臂的摆动力量和幅度。右腿前摆时膝关节稍向内扣,着地时前脚掌内侧用力。左腿前摆时膝稍向外,着地时前脚掌外侧用力。右臂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前摆时稍向内。左臂摆动时,稍离开躯干做前后摆动。右臂的摆动幅度应该大于左臂。由弯道进入直道时,应随惯性自然放松跑2—3步,身体由内倾自然转为正直。

二、途中跑的技术练习

短跑动作结构比较简单, 但是一旦形成动作定型后便很难改变。所以,在初学途中跑时要让学生知道在整个跑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自然、放松、大步、快速、向前的要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动作模型,再

短跑

安排合理的教学顺序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一)60米反复跑2—3次,了解每个学生跑的情况。

(二)原地成弓步站立,做前后摆臂练习。要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自然摆臂,前摆时肘关节角度逐渐减小,后摆时肘关节角度逐渐加大,摆动协调有力。

(三)弹性跑。要求跑时用前脚掌着地,作脚跟离地、富有弹性的慢跑,以后逐渐加大腿的摆动幅度并要求做出大小腿折叠前摆动作,跑的速度由慢跑过渡到中速跑,辅助练习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跑等。

(四)中等速度的反复跑60—80米。要求:跑速中等,动作放松、协调,在步幅逐渐加大过程中体会摆动腿前摆着地动作要领。

(五)大步幅地反复跑60—80米。要求:在体会正确的摆臂和摆动腿的动作要领时,做出摆动腿带髋前送的动作。后蹬跑、跨步跑等可作为辅助练习。

(六)原地高抬腿变加速跑。体会“画圆”跑动技术。动作方法与要领:上体前倾高重心支撑,在原地做高抬大腿跑进,转入跑的阶段防止上体前爬,继续提膝前摆,小腿随大腿快速摆落“,立腰”高支撑。重点强调:折叠高抬,向前摆动,加长每一步的水平移动距离,与跑的衔接过渡自然、动作连贯。

(七)变速加速跑。重点体会大幅度摆动、放松自然跑的技术。动作方法与要领:站立式起动加速,接近最高速度时,保持速度,体会大幅度有节奏的放松跑技术,待惯性不足时再加速转入惯性跑。重点强调:是惯性跑而不是变速跑,注意惯性跑技术的正确性。

(八)30—60米小步跑。让学生体会和掌握跑的“扒地”着地技术,也可以作为提高动作速率的练习手段。

(九)变速跑80—100米。要求加速跑30米→惯性跑20米→加速跑30米→惯性跑20米。

(十)直道进弯道跑。在直道上先跑20米左右,接着惯性跑进弯道再跑40左右。要求在进入弯道前要有意识地加大右腿和右臂的蹬地和摆动力量,身体逐渐向内倾斜。

(十一)弯道进直道跑。由弧顶开始起跑,接着进入直道。要求在跑出弯道的前几步,身体逐渐正直。

三、短跑途中跑的身体素质训练

短跑属于高强度的无氧运动项目,其成绩取决于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反应速度、加速能力、最大速度的发挥和保持的能力。途中跑则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而恰恰是这两个内容是我校学生的软肋,因此提高学生短跑途中跑的能力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速度力量,即短跑所需的专项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它包括爆发性力量和速度力量耐力。速度力量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基础,是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由于运动中力量的发挥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中枢神经系统的技能状态可以直接影响肌肉的力量。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保持学生的高涨情绪,使之具备顽强的意志和充分的信心。

1.上肢力量训练方法:双手持哑铃片的摆臂练习,注意节奏要有慢到快;背负小重量或脚在高处的俯卧撑;引体向上;卧推,抓举,挺举等。

2.腰腹力量训练方法:一分钟仰卧起坐,负小重量的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悬垂举腿等;负重转体等。

3.下肢力量训练方法:肩负杠铃最大负荷重量的20%—30%做半蹲跳、弓箭步步走8—10次;负重做快速的小步跑,落地时小腿和脚做积极的后扒动作,并保持高重心;负重做高摆扒地的技术,大腿高抬,并积极下压踮膝放松,小腿自然前伸,落地时积极后扒;弹性踮步走和弹性踮步跳,脚掌着地过渡到足尖有弹性地走或跳;沙坑里做各种弹性跳,踝关节要充分用力落地,落地时要有弹性(单足跳、跨步跳和原地双脚跳);负重(杠铃或沙袋)的原地双脚跳起,脚跟不落地、落地后立即反弹跳起;跳深练习(40厘米左右高),足尖着地,落地后立即反弹跳起;跳台阶、跳栏架(台阶和栏架的高度和数量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练习阶段来选定);150米跨步跳,200米后蹬跑;150米—200米换腿弹性跳;跑上、下斜坡等等均可以有效的增强下肢的弹跳和爆发能力。

(二)速度耐力是指有机体长时间地工作抗疲劳的能力,是将最快速度保持到终点的能力,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速度耐力同时也是对力量、速度、柔软性等各方面素质的最高要求,与取得短跑优异成绩关系密不可分。发展速度耐力的方法主要有:

1.20米—30米—50米折返跑,强度在85%以上的速度去完成; 2.100—150米的重复跑; 3.60—120米的计时跑;

4.300—500米,强度80%以上的反复跑;

5.100米快跑+100米慢跑+100米快跑的变速跑等等。要求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以心律降到120次/分为准。

注意:力量训练时,由于要经常进行抗阻力和有杠铃帮助的负重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所以在进行力量训练之前应将准备活动充分做开,以免肌肉拉伤或被杠铃砸伤。而

短跑的速度训练是一种大强度的训练,对身体各系统要求较高,建议速度训练在课的前半部分、体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而且训练的组织要严密、科学、合理,每次训练后都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随时留意学生的动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另外,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心理训练,因为绝大多数的初中生并没有参加大型比赛的经验,当站在中考体育考试这种类似大赛的场合时,不少学生就会产生如临大敌的恐惧心理。而且,心理训练能消除学生紧张心理,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教学训练中,学生根据是否符合主观的需要产生不同的态度。当学生采取肯定的态度时,就会产生高兴、满意、愉快等内心体验;而当学生采取否定态度时,就会产生不满意、痛苦、忧愁和恐惧等内心体验;而情绪状态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的效果。由于学生在技术练习之前,对动作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解,这样既缩小了感知觉与实际操作的差距,又使得对自己所做的动作效果的评价更为具体。当练习效果达到满意程度时,可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奋性,从而增强对技术动作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学生进行一些心理训练或举行一些模拟式的比赛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常见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一)摆动腿前摆过低或方向不正。纠正方法:首先要讲清后蹬结束后大小腿折叠动作的重要性,并且反复做大小腿折叠前摆的辅助性练习;加强抬大腿的屈大腿肌群力量和伸肌的柔软性练习;在跑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使髋关节处于前移的姿势,便于摆动腿前抬,可结合高抬腿、上坡跑、跑台阶等练习来加强效果。

(二)踝关节紧张,脚落地时有制动现象。纠正方法:原地做小步跑练习,感觉膝、踝关节放松技术,强调跑的过程中踝关节放松,同时在落地时要向后扒地。注意发展踝关节的柔软性和力量。

(三)踢小腿跑。纠正方法:进一步讲清动作要领,摆动腿大小腿应充分折叠,大腿先高抬然后下压,小腿自然伸展,反复做高抬腿跑。

(四)后蹬无力,蹬摆不协调。纠正方法:除了反复讲解动作要领之外,还要多做一些启发性示范,采用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多看多想,加深体会,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正确的动力定型。

(五)摆臂紧张,姿势不正确。纠正方法:多进行徒手或持轻器械做摆臂练习,以肩关节为轴;做原地压肩等柔软性练习。

(六)弯道跑时身体没有内倾。纠正方法:沿分道线内侧加速跑,强调躯干内倾和外侧摆臂用力,多做下弯道跑练习,消除动作紧张状态。

短跑途中跑的技术教学与训练 篇2

一、短跑途中跑的技术

(一)后蹬与前摆阶段

当身体重心移过支点垂直面时,就进入了蹬地腿的后蹬与摆动腿的前摆阶段。这时,摆动腿的膝关节(大小腿折叠姿势)超越支撑腿开始,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并且带动同侧骨盆前送,大腿与水平面约成15°~20°角,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踝关节,蹬离地面(见图)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协调配合动作,这是途中跑的关键。

(二)腾空阶段

当支撑腿结束后蹬,即进入腾空阶段时,小腿随着蹬地后的惯性和大腿的摆动,迅速向大腿靠拢,形成大小腿折叠前摆的动作。与此同时,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随摆动下压的惯性自然向前下方伸展,准备着地。

(三)着地缓冲阶段

当摆动腿的前脚掌着地的瞬间,即开始了着地缓冲阶段,着地位置约距身体重心投影点的一脚半处,着地动作应是非常积极的。腿部各关节(特别是踝关节)缓冲过程不应是消极的,应主动用力来加速身体重心的前移,随即转入后蹬。

在途中跑时,头部正直,上体稍前倾。两臂以肩为轴,自然、轻快、有力地前后摆动。

二、学习弯道“途中跑”技术

弯道跑和直道跑技术完全不同,为加大向心力,使身体向里倾斜,跑的动作技术结构是:

(一)弯道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为了便于加速,起跑后开始一段距离应沿着直线跑进,起跑器安装在跑道的右侧沿,正对弯道切点方向。弯道起跑后的加速跑距离短,较大前倾的身体要早些抬起。

(二)弯道跑

弯道跑中,整个身体应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腿用前脚掌的内侧用力,左腿用前脚掌的外侧用力。前摆时,右腿的膝关节稍向内,同时前摆幅度要比左腿大些,左腿前摆时应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都稍大于左臂。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左臂稍离开躯干。弯道跑的蹬地与摆动方向都应与身体向圆心方向的倾斜相适应。从弯道跑进直道,应在弯道的最后几米,身体逐渐减小内倾角度,惯性跑2~3步。

三、途中跑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一)“坐着跑”

(1)产生原因:

1.后蹬动作不充分,髋未前送。

2.上体过于前倾,使髋关节产生补偿性后移。

3.腰、腹肌松弛,髋关节柔韧性差,后蹬时髋部前送不充分。

4.支撑腿力量差。

(2)纠正方法:

1.讲清在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的用力顺序和充分伸展髋关节的动作。

2.后蹬时,强调摆动腿前摆带动同侧骨盆前送。

3.加强腰、腹肌力量练习。跑时强调腰、腹肌保持适当的紧张度。

4.身体保持正直,以利髋关节前送。

5.加强支撑腿的伸肌群力量,提高支撑能力。

(二)摆动腿前摆太低

(1)产生原因:

1.后蹬结束后,大小腿没有充分折叠,致使摆动腿前摆增加困难。

2.髋关节的屈大腿肌群力量不足和伸肌群不放松。

3.上体过于前倾,限制抬腿动作。

(2)纠正方法:

1.讲清后蹬结束后折叠摆动的意义,并反复做大小腿折叠前摆的辅助练习。

2.加强抬大腿的屈肌群力量练习。

3.跑时强调上体正直、髋关节前送。

(三)踢小腿跑

(1)产生原因:

1.错误认为前踢小腿能加大步长。

2.摆动腿前摆太低,前摆伸膝时造成前踢小腿。

3.后蹬结束后,大小腿折叠角度大,前摆时小腿前踢。

(2)纠正方法:

1.强调摆动腿的大小腿充分折叠,同时抬高大腿,在大腿向下摆落时小腿顺势伸展。

2.反复做高抬腿和车轮跑的专门练习。

(四)摆臂的错误动作(如左右横摆、以肘关节为轴的上下前臂摆动、耸肩、摆臂无力等)

(1)产生原因:

1.摆臂正确技术概念不清。

2.肩、臂无力或肩关节过于紧张。

3.腰、腹肌力量差。

(2)纠正方法:

1.讲清正确摆臂的技术要领,反复练习正确的摆臂动作。

2.增强肩部、臂及腰腹肌力量。

3.反复做摆臂的辅助练习。

短跑途中跑的技术教学与训练 篇3

摘要在途中跑技术中出现了一种腿的不充分后蹬技术来提高跑的频率,达到提高短跑成绩。本文通过运动力学、运动生理学多方面分析这种技术的不科学性,并提出了短跑的途中跑的技术训练方法。

关键词途中跑短跑训练

途中跑时,头要正对前方,两眼要向前平视,上体保持正直或微前倾,两臂要以肩关节为轴,轻松而有力地前后摆动,摆臂动作应以自然协调为原则,前脚掌落在身体重心投影点的稍前面,脚触地后膝关节微屈,足踵下沉,使身体重心很快地移过垂直阶段,接着后腿的髕、膝、踝关节依次迅速伸展,完成快速有力的后蹬。后蹬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腿完全后蹬直,另一种是腿不完全后蹬直。现在有很多短跑教练提倡并运用后者,原因是它能缩短腿的后蹬时间面提高奔跑频率,其实这种跑法是不科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人的移动就是靠腿的后蹬,而后蹬的实质就是在很短时间内,通过激烈肌肉的“爆发式”收缩,伸髕伸膝和足跖屈,施于地面力量,与此同时地面则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此反作用力为跑的动力来源,促使身体向前加速运动,而腿的不完全伸展使地面的作用在膝关节处分解了F1,F2,因此,通过人体重心的作用力就小了,如果腿完全蹬直,那么地面的反作用力将全部通过身体重心,推动人体前移,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力和能量。

其次,决定跑速的因素是步频和步长。实验表明,腿的不充分后蹬技术是不科学的,笔者选用两位高三男生进行100米测验,测验时一同学采用腿不充分后蹬技术,一位采用腿的充分后蹬技术,然后再进行交换测验一次。实验证明,采用腿充分后蹬比采用腿不充分后蹬速度要快。

再次,短跑属于无氧运动,肌肉运动消耗的能量是ATP,参与运动的肌肉有臀大肌、髕腰肌、股四头肌、股后肌群、小脚三头肌等一些大小肌肉,及上肢的一些肌肉,但一蹬时,髕关节伸展,主要是臀大肌、股后肌群等收缩。膝关节伸展,主要是股四头肌。足跖屈,主要是小腿三头肌、拇长肌、胫骺肌、趾长屈肌等收缩。其它的对抗肌保持放松,这样才后蹬充分。如果采用不充分后蹬技术,后蹬时这些肌肉还没有完全收缩,对抗肌肉就要克服这些动力“爆发式”收缩,这样不但消耗大量的能量,也使腹内外斜肌、髕腰肌、股后肌群、胫骨前肌肉伤等一些肌肉失去耐力,使100米美中冲剌无力。也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肌健损伤。所以后蹬不充分伸展技术是不科学的,其实,我们的肌肉像弹簧一样,在弹力限度内,弹簧拉的越长弹力越大。

途中跑的速度多取决于全理动作形式,不用过分紧张跑的本领和速度耐力水平。积极推进后蹬,结合摆腿,超越后蹬并用力屈膝向前上方押出是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紧接后蹬的腾空阶段,摆动腿开始下放,膝关节伸直,并用前脚掌着地,而后蹬腿屈膝并向摆腿收腿,脚接触地面时,为了缓冲而膝部微屈。

在“垂直”阶段,脚跟几乎着地,支撑腿膝、躯干微前倾,全身放松,犹如为下一次后蹬装填弹药准备发射。垂直阶段和随后的后蹬是途另跑技术的两个环节。支撑腿小腿与大腿之间的角度在垂直阶段达到130度-140度。这可以保证跑姿低和后蹬角相当小。以后在快速有力的后蹬条件下,这个小角可使前进运动更加有效。并能减少身体总重心的垂直起落。后蹬角大将会增大身体总重心的垂直起落。使跑的技术效果一直下降。因为这会降低蹬时身体前进水平速度和大大降低摆腿着地时的水平速度。途中跑时,两臂屈肘成90度,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手成半屈状态,屈肘的角度稍有变化,前摆时角度小,后摆时角度变大,两臂动作应轻松自然,防止抬肩。通过肩关节横轴与两臂一起绕脊柱运动。向前摆臂时,伴随同侧肩前送和异侧肩后引动作。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跑得是否轻松自然,能否放松此时不积极参与工作的肌肉。

途中跑技术可以根据电影图片并利用角度参数进行分析。费利波夫的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优秀运动员短跑技术各种角度参数如下:躯干前倾角是10-19度(离垂直线),跨步时大腿劈开角是90-105度,垂直阶段大腿与小腿的夹角是130-140度。根据谢苗诺夫的研究资料,在后蹬结束时蹬地腿小腿与跑道之间的夹角约42-45度。

途中跑虽然看起来轻松的容易,但它要求运动员具有高水平的动作速度、一般耐力、肌肉力量、快速后蹬时集中肌肉力量的能力和放松肌肉的能力,所有这些要求决定训练手段的方法的选择,及其在训练各个时期中的正确的结合的分配问题。

运动员的水平越高,其身体训练的专项性越强,但是长时间使用范围狭窄的训练手段的方法会使运动疲劳而降低所用手段的效果。因此在准备期的前半期应尽量采用各种各样的一般发展练习,并努力使之生动有趣。

专项身体训练是以不同强度和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基本练习,以及结构和性质(力量、速度、速率等方面)与基本练习相似练习,专项训练练习是基本练习的个别动作组成,既得于提高技术,也利于发展专项素质,在发展专项素质时,对完成练习的持续时间、重复次数、力量和速度以及练习和休息的交替制度均应进行一定的调整。

高级短跑运动员应在一个年度中安排两个赛期:一月份到三月上半月、七月到九月。准备期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中担负着如下任务:1.提高跑的个别技术动作和完整技术;2.增强发展阶段不足的肌群;3.发展各种运动素质。

训练的基本手段是一般发展练习,从准备期的四分之十起,也包括基本练习(短跑),在准备期内训练量和强度逐步“波浪式”提高,训练量在基础训练周期末达到最高点,而后下降。

比赛期任务是:1.提高跑速(在夏季阶段还要提高速度耐久力);2.适应比赛条件下的快速跑(有对手和观众)。

基于手段是短跑,占总训练量的60-80%,在进入竞技状态周期,当比赛已成为训练手段时,强度达到最高点。

为了达到高度竞技状态(比赛周期开始时),运动员应参加不少于4-8次比赛。比赛周期内训练目的是保持已达到的技术水平和速度耐力水平。

过渡期任务是:1.改变训练条件;2.降低运动量;3.休息和治疗(必要时);4.过渡期的持续时间应不少于2-4周。

训练时期和周期是平稳地一个转入另一个。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及其训练水平和训练质量的不同,各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可以改变。

《短跑途中跑》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短跑途中跑》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教学对象

九年级

提供者

叶涛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为宗旨,树立“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情感体验”为指导思想。抓住学生兴趣的激发点,融入“自然分材”和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利用一些生活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觉、轻松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意识,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和亲生体验欲望。本节课推陈出新,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模式,创造性地为一堂课设立了一节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和掌握短跑的途中跑的教学;以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培养其兴趣的同时,使其对途中跑的技术动作近一步掌握,同时发展学生的耐力和协调性;使其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和益处,增强其信心和坚持锻炼的决心,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习惯,培养学生集体凝聚力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①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集体协作精神。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学增强上下肢协调配合、快速摆动的能力和腿部蹬地能力。②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85%的同学基本掌握途中跑技术动作要领 ②使学生明确跑的锻炼价值,进一步掌握快速跑的技术原理,体验快速跑的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和一些科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身体素质上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学生学习上比较被动,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热情,彻底释放学习上的压力。所以本该朝气蓬勃的同学们在体育课上也略显低迷。

九年级学生年龄一般集中在13-15岁,正是思维活跃;身体快速成长;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的时期,但同时逆反心理也最强。如果这个阶段体育锻炼跟不上或是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势必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基于此种情况,结合《自然分材》的新思路,整节课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动作要领,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术动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以“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时时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线,教学中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主动体验。在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体验合作交往,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谦让、助人为乐;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途中跑是短跑技术教学中的重点,是短跑中距离较长的一个部分,是学生取得较好成绩和锻炼效果的主要阶段。通过前一阶段的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学习,同学们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而本次课正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较高难度的学习课。以“动作、造型的协调和自然,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学习目的而开展的研究性课型。本节课以游戏为整个教学流成,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掌握途中跑的基本动作要领,并在实际中正确的运用。

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难点:途中跑的基本姿势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准备

1.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各种搜索信息的途径(如看体育书、VCD、图书资料和上网)去了解短跑的一些常识,了解各个环节的重点和要求等; 2.画板、接力棒、排球。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情景导入

展示画板 提问讲解

小组长带领各小组做准备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勇于展示个人风采的勇气。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在感官上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百米飞人博尔特的比赛图片,导出途中跑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短跑的途中跑技术要领。

2.情景展开

讲解、鼓励

(1)障碍接力跑游戏

(2)两人两足跳接力比赛游戏(3)两人背靠背夹球游戏

通过同学们自己设计和布置的场地,获得心理上的准备与适应,并在不断克服障碍物的过程中,提高自尊与自信;同时在比赛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腾空和加大学生的步幅;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集体合作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加强学生下肢力量的锻炼;

在游戏中纠正学生的不良跑步姿势,正确学习途中跑的基本身体姿势,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集体合作精神,同时此阶段已接近本次课的的尾声,运动量较小,使学生的身心得以逐步放松。

3.情景结束

1.组织放松 2.总结本次课

(1)对照展示图板,分析本次课内容学生学习及掌握情况(2)表扬与评价表现好的小组与学生个人;(3)肯定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学习热情与高潮;(4)提出课后更进一步的研究问题。

学生分组组织打“简易保龄球”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

教学流程图

1、七、教学评价设计

1.对照展示图板,分析本次课内容学生学习及掌握情况 2.表扬与评价表现好的小组与学生个人; 3.肯定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学习热情与高潮; 4.提出课后更进一步的研究问题。

八、帮助和总结

1、在教学时重视提高教学效率,克服学生上课的惰性。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都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大多数为直接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如何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在玩中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与进步的快乐。

2、体育教材中游戏占比例不大,而怎样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游戏的规则下手,在游戏中模仿修改,从而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学会创编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2011物业管理合同下一篇:X书记上党课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