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优质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024-09-16

珙县优质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共2篇)

珙县优质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篇1

珙县优质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珙县是四川省20个茶叶基地县之一,茶叶是珙县县委确定的特色农业富民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全县茶叶产量预计0.21万吨,产值5222万元。为了促进我县茶叶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9年珙县承担了四川省“优质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省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项目。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川财农[2009]185号和宜财农

[2009]51号文件精神,结合珙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规模、地点及建设内容

(一)新建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0.25万亩。其中:珙泉镇0.1万亩;石碑乡0.1万亩;下罗乡0.05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是:每亩新栽植无性系良种茶苗2500_3000株,3年后开始投产,5年后渐形成高产优质标准化茶园。

(二)改造现有茶园为安全高效茶园0.5万亩。其中石碑乡0.2万亩;洛表镇0.2万亩;下罗乡0.1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是:通过对现有低产茶园进行重修剪或中割,机采、机修、机剪,提高茶园产量和效益。

(三)新建茶树苗木生产繁育基地一个0.01万亩。建设地点在洛表镇麻塘村。主要建设内容是: 1.整治、维修3000m

23蓄水池1口,安装pvc管道600m,以满足茶苗繁育用水之需; 2.硬化1m宽的田间人行道500m;3.新建遮阳棚6.67万m;4.---1-

购买无性系良种茶树穗条进行扦插。

二、项目资金计划及用途

宜财农[2009]51号文件下达我县财政专项资金20万元,根据宜财农[2009]51号文件精神,结合珙县实际,安排如下:

(一)新建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0.25万亩,每亩补助种苗款20元,共计5万元。其中:珙泉镇2万元;石碑乡2万元;下罗乡1万元。

(二)改造现有茶园为安全高效茶园0.5万亩,每亩补助10元,共计补助5万元。其中:碑乡2万元;洛表镇2万元;下罗乡1万元。

(三)新建茶树苗木生产繁育基地一个0.01万亩,补助10万元。其中:(1)整治、维修3000m蓄水池1口,安装pvc引水管道600m,以满足茶苗繁育用水之需,补助2.5万元;(2)硬化1m宽的田间人行道1000m,补助2.5万元;(3)新建遮阳棚

6.67万m,补助3万元;(3)按茶树苗木生产繁育基地需要购置耕地、开厢机,补助1万元;(4)购买无性系良种茶树穗条,补助1万元。

三、项目具体实施办法

本项目总的原则是由业主或农户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具体实施办法是:

(一)新建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由业主或农户自行购买无性系良种茶苗,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进行扦插、栽培管2

3理。经县农业、财政组织验收后兑现补助资金(验收办法另行制定)。

(二)改造现有茶园为安全高效茶园,重点是对业主或农户购置茶叶机具进行补助。具体补助办法是:凭业主或农户购置采茶、修剪、除草等茶叶机具的发票,按20%标准进行补助,补助资金总额不得突破计划安排。

(三)新建茶树苗木生产繁育基地,具体实施办法是:

1.整治、维修蓄水池、安装pvc引水管道、硬化基地内人行道按《招投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由农业局规划设计、确定专业施工队修建,经县农业局、财政局验收合格后兑现项目补助资金。

2.新建遮阳棚在农业局的指导下由业主自行建设,经农业局、财政局验收合格后,兑现项目补助资金。

3.购置耕地、开厢机凭业主购买机具发票金额的70%进行补助。资金总额不得突破计划安排。

4.在农业局的指导下,由业主自行购买无性系良种茶树穗条进行扦插,经验收合格后,补助资金1万元。

四、项目实施时间及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时间:

2009年8月——2010年8月。

(二)项目进度安排:

1.项目规划落实阶段

2009年8月至9月为规划落实阶段,本阶段主要由农业局、财政局业务技术人员按省、市下达的项目建设内容具体规划落实。基础设建设项目完成规划设计、确定专业施工队、并签定施工合同等前期工作;生产性项目确定承担项目的业主或农户,并制定出相关技术标准。

2.项目实施阶段

2009年10月—2010年6月为项目实施阶段,本阶段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茶苗定植、繁育茶苗扦插、低产茶园改等项目建设内容。

3.项目自查、验收阶段

2010年7月—8月为项目自查、验收阶段。本阶段由县农业局、财政局组织对项目进行自查验收和资金兑现,完善项目相关资料,迎接上级相关部门检查验收。

五、项目资金管理

本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由农业局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六、项目组织措施

为切实加强对项目的领导,成立珙县优质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杨启金

副组长:周朝华、王绍聪

成员:陶家醇、杨利文、杨华书、刘更新

明确项目领导组成员分工,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

珙县优质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篇2

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为了调整园区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精品农业休闲观光产业,2013年园区开始从浙江安吉等地大力引进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叶安吉黄茶、白茶等系列新品种,着力把园区打造成高效有机生态茶叶的生产与观光基地、茶树新品种新技术引试培育和推广基地。

一、茶树的生态特点

1. 气候条件

①气温。不同品种茶树,对气温要求各异。一般中小叶品种要求平均气温12℃以上,≥10℃积温在3800℃以上,所能忍受的极限低温不能低于-12℃,最适气温20~28℃。当连续数日平均气温高于35℃且伴有干旱时,枝梢呈枯萎状。

②光照。光照对于茶树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光的强度和性质,茶树较耐阴,喜弱光和漫射光。

③雨量和湿度。茶树适宜的降雨量为年平均1000~

2000毫米,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为1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

2. 土壤条件

茶树对土壤适应性较广,红壤、黄壤、砂壤土均可。土壤结构要求保水和通水性良好,地下水位要求在地表1米以下,土层深度在60厘米以上,土壤pH值在4.0~6.5。茶树是嫌钙植物,含钙量要求在0.2%以下。茶树根部汁液含有多种有机酸,酸性土壤能给茶树共生的根菌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改善茶树的营养与水分条件。

3. 地形条件

要求坡度小于25°、 海拔1000米以下。俗话说“高山出好茶”,除了高山多云雾外,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短、湿度大和芽叶持嫩性较强等特点,也利于提高茶叶香气、滋味和嫩度。

二、茶园建设

1. 园地选择

园地选择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周围生态环境。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中对空气、土壤和灌溉水质量等自然条件的要求。二是土壤条件。土层要深厚,土壤通透性良好,呈酸性或弱酸性(pH值为4.5~6.5)。三是地形条件。应选择坡度在25°以下的丘陵和山地缓坡地带,坡度以3~15°最为适宜。

2. 园地规划

园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重点是规划好路网、灌排系统、生态系统等。茶行长度一般不超过50米,茶园小区面积一般不超过0.67公顷。

①道路和水利系统。根据园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与茶园道路相协调,建立良好的茶园灌溉系统,茶园灌溉方法主要有喷灌、滴灌、漫灌等。

②茶园生态建设。为维持生物多样性的良好生态环境,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和遮阴树,在园内空地或幼龄茶园中可以套种矮秆的豆科作物(如花生、大豆、绿豆等),以利于降低夏季茶园的光照强度,保持土壤肥力,同时还能降低外界污染物向茶园传播。防护林和行道树最好选择具有固定氮素的豆科植物或者根系深的直根系植物,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的经济林木或者适宜红壤山地种植的果树,形成茶林、茶果结构模式,乔木和灌木相结合。较为理想的防护林和行道树有杉树、马尾松、湿地松、油茶、油桐、乌桕、苦楝和杨梅树等。

3. 园地开垦与整理

①开垦方法和时间要求。垦地应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而选择适宜的日期、方法和施工技术,以预防茶园水土流失。园区主要以平地和15°以下的缓坡地为主,实行等高线建园。在不规则坡面,按照“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原则规划。建园时间选择在秋冬季节或“伏天”,夏季烈日暴晒或者冬季严寒地冻,可促使土壤熟化,并且有利于除去恶性杂草。

②开挖种植沟、施足底肥。园地经开垦整理和清理杂草后,用机械按茶行开深40~50厘米、宽50~60厘米的种植沟。开沟时注意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做到表土回填沟底、心土回填沟面。在种植沟内分层施足有机肥,有机肥以农家肥、饼肥为主,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3000千克、饼肥150~200千克、磷肥50~100千克。肥料与表土拌匀后施入种植沟,土肥相融后再加土,分层回填,将种植沟回填整平待种。移栽时根系不能与肥料接触,须有10厘米以上距离,以防烂根。

4. 种植

①选用良种。以选用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主,同时安排好品种布局,以利于合理调剂采摘与加工,良种茶园每个品种均应做到集中连片种植。

②种苗质量要求。符合茶树种苗GB 11767中规定的无性系中小叶品种苗木质量指标1~2级标准。一年生苗木高度不低于25厘米,主茎粗度离地面3厘米处直径不小于3毫米;根系发达,侧根数3条以上、长12厘米以上;主茎离地面10厘米以下呈红褐色;着叶数8片以上;无病虫害寄生;品种纯度达100%;一级分枝1~2个。

③合理密植。平地茶园采用直线布置,茶行与主道平行,与步道垂直;坡度在15°以上茶行按等高线布置。本园区采用单条密植早成园的方法种植,行距1.2米,丛距30~35厘米,每丛茶苗1~2株(苗木高度30厘米以上,主茎粗度3毫米以上,良性分枝3个以上的仅需种1株),每亩苗数3000~3200株。

④茶苗移栽。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为秋末冬初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寒露至霜降)与早春的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惊蛰至春分)。选择空气湿润,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栽效果最好,避免在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栽。

⑤提高移栽茶苗成活率方法。一是做到茶苗带土移栽。在起苗前1~2天浇灌1次透水,使苗床土壤湿润,减少起苗时根系损伤。出圃茶苗要及时栽种,做到随起随栽,避免风吹日晒;不能马上定植的应进行假植。长途运输的茶苗应先用黄泥浆水蘸根,再用湿草包扎根部保湿,运输途中还要注意覆盖,防止茶苗过度失水。二是掌握好红壤丘陵区茶苗移栽技术要领,做到“细、现、深、紧、浇、正”。“细”就是由于红壤黏性重易板结,所以土壤要敲细;“现”就是在茶苗定植时,根据规划确定种植规格,按规定株距开好种植穴,做到现开现栽,保持穴内土壤湿润;“深”就是因扦插苗无主根,根系分布浅,定植时要适当深栽;“紧”就是栽植时,将土覆至不露须根后,用手将茶苗向上轻提,以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然后再加细土压实,以利于耐旱和提高茶苗成活率;“浇”就是栽后随即浇足定根水;“正”即补土扶正茶苗。三是移栽定植后要及时进行草料覆盖或地膜覆盖,防旱保苗,抑制杂草生长。覆盖物可用干茅草、稻草、绿肥等,每亩覆盖量为干草1000~1500千克、湿草2000~2500千克。草料应铺在茶苗基部行间的地面上,作用是保墒保苗,防止土壤冲刷和板结,调节土壤温湿度,促进茶苗根系生长。四是栽后定剪20厘米左右,防止水分蒸发、失水过多,以利于茶苗成活。

三、苗期管理

1. 抗旱、排涝、防冻

幼龄茶园有三忌:一忌旱害。采取茶行间种绿肥、铺草等保墒措施保持茶园水分。园区属红壤丘陵坡地,用喷滴灌方式,既节省了劳力成本,又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二忌涝害。在梅雨季节或持续多天下雨导致茶园积水时,需要及时疏渠排涝,预防茶苗烂根。三忌寒害。在秋冬季深耕的同时培土壅蔸,有利于保水防寒,对瘠薄的丘陵红壤茶园作用更显著;在冬季霜雪来临前,采取熏烟、蓬面盖草、行间铺草、灌水等方式可有效预防冻害。

2. 遮阴防晒

在幼苗期由于茶园防护林、行道树和遮阴树未长成,因此可以在夏季采用树枝、遮阳网等进行遮阴。

3. 中耕除草

幼龄茶园除草可结合浅耕培土进行,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每年进行3~5次,深5~10厘米,茶苗周围15厘米左右的杂草必须手工拔除,以免伤苗。无公害茶园与A级绿色茶园允许少量使用低毒有机合成的草甘膦、除草醚等除草剂。

4. 补苗

须在建园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最好采用同龄茶苗补。同龄苗来源:一是在建设新茶园时,在附近的土地上种植一部分同品种、同年龄的预备茶苗供今后缺株补植时用。二是同龄苗归并带土移植补缺法。当遇到缺株、断行较多而预备茶苗不足时,将同品种和树龄的茶苗依次移掉几行,通过带土移栽的方法归并到缺丛断行的茶园中去,然后在移掉的空地上栽上新茶苗。

5. 合理施肥

施肥作为栽培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对茶叶品质有较大影响。茶树施肥要根据茶树吸肥规律、茶园类型、气候特点、土壤肥力和耕作等情况灵活把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幼龄茶园增施氮磷钾肥,以利于根系生长,提高抗逆性能,氮、磷、钾按照1∶2∶3施用。红壤丘陵地土壤酸性较大,土壤黏性重,应在开垦和整地时适量施用土杂肥、草木灰或谷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通透性,以利于幼龄茶苗根系生长。红壤丘陵地有机质含量低,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营养元素平衡施用的原则。茶园施肥规律为“一基三追”,分配比例为基肥和催芽肥各30%,夏、秋追肥各20%,基肥在10月底至11月初施,追肥在各季节茶芽萌发时追施。幼龄茶园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在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25厘米,一般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400千克或农家肥1000~2000千克,配施磷、钾肥等其他营养肥料。追肥以沼液、人粪尿或速效肥为主,茶苗栽种当年,根系不发达,不能动土,应用打洞施肥法(穴施)分2次施下,全年亩施标准氮肥5千克(或稀人粪尿、腐熟沼液250~400千克),时间为5月上旬和7月上旬;二龄茶苗全年亩施标准氮肥10千克(或稀人粪尿、腐熟沼液400~500千克),春茶前施60%,春茶后施40%,分3次于3月上旬、5月上旬、7月上旬施下;三龄茶树全年亩施标准氮肥15千克,可于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分别施50%、30%、20%。施肥时要求离根茎4~10厘米,浅沟施入覆土,沟深10~15厘米。

6. 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是奠定优质高产树冠基础的中心环节。通过对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剪去主枝和部分高位侧枝,控制树高,培养健壮骨干枝,促进分枝的合理布局和扩大树冠。经几次定型修剪后,茶树分枝层次明显,有效生产枝增多,树冠覆盖扩大,可为茶叶的优质高产打下坚实基础。新种植的茶树,一般要经过3次定型修剪。定型修剪应考虑茶苗的生长速度,当茶苗高30厘米(种植一年苗)、主茎粗3毫米以上时,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高度以15~20厘米为宜,剪去主枝,主枝即在剪口下2~3个腋芽萌发成第二层骨干枝;第二次修剪(种植二年苗)高度是在第一次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第三次修剪(种植三年苗)高度再在第二次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每次修剪时树枝修剪部位都必须充分木质化,否则腋芽萌发分枝角度小,不能达到理想的修剪效果。第三次修剪后,芽叶萌发时即可以进行轻采,实行以养为主,以采为辅,要做到“采高养低,采心养边,采大养小”的原则。经过3次定型修剪后的茶树高度掌握在45~60厘米,这时骨架已经形成,以后再辅之以打顶轻采和轻修剪,进一步培养树冠和采摘面,定型修剪时期原则上都应在一年生长结束后休眠期(每年10月至次年2月)进行。

7.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园病虫草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即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有机协调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者之间的关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创造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滋生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合理利用化学防治技术,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将有害生物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范围,实现茶园优质、丰产、高效的目标。

①农业防治。科学利用茶树在抗性方面的种质遗传特性,定向培育抗性品种;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根据茶园土壤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按照无公害茶园施肥原则,推行平衡施肥和配方施肥;合理进行修剪。

②生物防治。充分保护天敌种群和数量;建立有益生物的稳定群落,保持茶园生态平衡;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③物理机械防治。利用害虫习性,如害虫对性信息素、光、色的趋性,以及群集性和食性等习性,采取诱杀或机械捕捉的方式对害虫进行防治。如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进行灯光诱杀防治鳞翅目害虫,单灯有效控制面积三公顷左右;利用黄板诱杀茶园蚜虫、粉虱、小绿叶蝉等,每亩15~20个,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④化学防治。掌握施药适期:根据茶树被害状态、病虫消长规律,在防治对象对药剂最敏感时期,以及天敌隐蔽期或休眠期进行施药;茶叶采摘期不宜用药,用药时必须注意掌握用药间隔期。对症选用农药品种:为确保茶叶品质,应严格选用农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做到对症下药。科学确定剂量:制订防治指标,严格按照各种农药的规定用量用药,控制用药浓度和次数。一般1个季节每种农药不能超过2次;必要时可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进行交替(轮换)使用。提高喷药质量:施药宜采用低量喷雾,采用蓬面扫喷方式防治蓬面害虫,采用侧位低容量喷雾方式防治茶丛下部害虫;同时根据茶园病虫发生情况,以挑治为主,尽量少普治。

上一篇:建军节总结下一篇:演讲课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