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发展意见

2024-10-09

非公经济发展意见(精选8篇)

非公经济发展意见 篇1

为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加速人口集聚,努力实现中心城区人口三年倍增目标(2012年达到7万人左右),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立足生态立城、工业强城、三产兴城、安居旺城,加速推进创业、扩大就业、繁荣产业,做大城市规模,提升人气商气,快速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城市总体结构发展策略

实行“一核、三轴、四组团”的城市总体结构发展策略:

“一核”,即中心城:选择“组团--跃迁”的城市结构发展模式,在统一的城市空间秩序内合理跃迁,建设与老城区平行、功能相对齐全的新城区,形成多中心、功能相对完善的城市扩展区域。

“三轴”,即中心城—雷公尖、中心城—香田、中心城—水口城镇空间产业带:基于城镇空间和产业带的发展导向性和一致性,以城镇空间和产业带发展为契机,形成中心城—雷公尖、中心城—香田、中心城—水口城镇空间产业带。

“四组团”,即雷公尖、香田、工业园、硬质合金产业基地功能组团:建立“网络发展的城镇空间模式”,形成并完善各组团职能,走网络化城市空间“有序、多元、定向”的发展道路。在中心城区域范围内整合交通系统,强化交通轴线上各功能组团间的横向联系,组织调整与疏解原有中心城市在功能或人口等方面的压力,构筑城市主次中心功能单元组合合理结构。

(二)目标任务

三、政策举措

(一)做大教育事业,以就学聚人气

1、鼓励各种资本来靖兴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或分校,对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新建项目,在规划区内有偿划拨建设用地,教学用房免除所有规费。

2、根据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的进度目标,适度超前新建中小学校,满足新增人口对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做强园区经济,以产业聚人气

1、围绕有色金属加工、木竹精深加工、节能灯具、硬质合金、机械铸造等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形成产业聚集。同时对现有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充分就业。加快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娱乐、餐饮、医疗、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二产配套能力。

2、切实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承接、社会参与,实行资金来源、培训主体、培训方式多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制。整合劳动保障、财政、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金和资源,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3、建立鼓励就业的激励机制。继续抓好工业园区技工定向培训计划,对实行订单培训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由所在用工单位给予部分学杂费补贴。落实职业介绍补贴政策,鼓励城乡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为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经其介绍成功就业的,按规定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4、鼓励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扶持对象延伸到农村劳动力,对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自筹资金不足的,各地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其提供担保支持;对在工业园区创业的人员,有关部门要在经营场地安排、优惠政策落实、创业资金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凡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可作为招商引资项目,享受本土扶持政策。

5、保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相关待遇。凡在园区或中心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其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凡在园区或中心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作满三年并与企业续签了三年以上(含三年)劳动合同且已转为非农户口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租住廉租房。

6、优化就业环境。对园区或中心城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引导企业适当提高员工待遇,完善工资支付规定。规范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有力保障。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机制,加强劳资双方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做响旅游品牌,以旅游聚人气

1、完善设施,聚集人气。充分利用昌铜高速通车、中部梦幻城大型综合旅游项目建设的契机,不断完善旅游接待条件,提高旅游吸引力。同时,加大旅游推介力度,组织旅游景区、旅行社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招徕游客。邀请周边有实力的旅行社推介、宣传旅游。

2、举办节庆赛会活动。继续筹办好桠柑节、漂流节,打响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把招展引会工作提高到招商引资的高度,支持向上级部门争取将商业性会议举办地放在,鼓励我县的企业家将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年会、培训会、论坛会吸引到召开。

(四)做新城市内涵,以宜居聚人气

1、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园林城建设,打造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

2、加快城北新区建设。公益性事业建设用地实行有偿划拨,免收县权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型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

【范文网】

非公经济发展意见 篇2

一、城镇集体经济大发展的基本分析

建国60多年来, 城镇集体经济曾有三次大的发展和挫折。第一次大发展在建国初期到“一五”期间;第二次大发展是1958年后到文革之前;第三次大发展是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第三次大发展持续最久, 规模最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 城乡集体经济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已超过国有经济。城镇集体企业有100万户, 从业职工3600万人, 城镇职工总数及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总量的1/4,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占全国总量的1/3。1979年全国返城知青1500万人, 京、津、沪三大城市各有40万返城知青等待就业, 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党中央决定广开就业门路, 大力发展城镇集体经济, 安置待业青年就业。1978年到1982年, 城镇集体经济共安置待业青年1237.9万人。小平同志说, 这是用经济办法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城镇集体经济在扩大就业、发展生产、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城镇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获得大发展的基本原因如下。

1.经过拨乱反正, 党和国家重新确立了鼓励、引导城乡集体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宪法》确立了集体经济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组织形式、管理原则;社会各方面制定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这是城镇集体经济获得历史性大发展的根本原因。

2.在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经过正本清源, 集体经济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清了“一大二公三纯”的传统集体经济观念的危害, 找到了“二国营”模式的弊端, 弄清了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 确立了恢复劳动者财产权利、明晰集体产权、确立出资人体制、提倡员工持股、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建立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定分配、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 完善负担轻、变化快、适应市场需求的经营机制。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保障;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成为城镇集体经济主体, 员工拥有企业产权, 激发了内生增长的活力。

3.改革开放后的城镇集体经济,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承担了安置待业青年就业的重大社会责任;分流了大量国有富余职工;为国家分了忧, 为民众解了愁, 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4.改革开放后的城镇集体经济, 更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公平分配、共享发展成果的科学发展观, 是有利于群众共同富裕的企业组识形式。与国有企业相比, 员工持股后主人翁意识增强, 民主管理到位;与私营企业相比, 员工拥有股权后联股连心, 责任意识增强, 更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和效率、效益。

二、城镇集体经济被“边缘化”的基本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随着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大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 城镇集体经济人员、规模、效益持续下滑, 地位作用下降、职工工资水平偏低, 社会保障不足, 管理体制不顺了, 优惠政策取消了, 统计渠道不畅了, 集体经济“消亡论”、集体资产“退出论”应运而生, “一卖了之”风起云涌, 数百万集体职工或“买断身份”后下岗, 或发生活费“离岗”, 或企业解体后失业, 进入弱势群体。在媒体, 集体经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党和国家的方针一直是鼓励集体经济发展的, 可现实中集体经济特别是城镇集体经济却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城镇集体经济被“边缘化”是个过程, 主要原因如下。

1.20世纪90年代, 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拉开序幕, 先以股份合作制为主, 后以公司制为主, 改制后企业不再叫集体企业了。“消亡论”、“退出论”衍生后, 一些地区以“下指标、赶进度”方式推行改、转、租、卖运动, 对活力不足的集体企业, 实行“甩包袱”、“收产业”、“一卖了之”, 把出售集体企业、转让集体资产作为加快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一些有活力、潜力的企业通过“资产整合”又收编到国有经济中了。形成改一个少一个、卖一个少一个、转一个少一个的局面, 这是城镇集体经济被“边缘化”的最直接原因。

2.20世纪80年代, 党和国家引导部分国有小企业向机制更灵活的集体经济转制;提倡劳动群众自愿组合、自筹资金创办新型合作经营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曾以“扶上马、送一程”形式, 创办安置待业青年和富余职工为主体的集体企业;制定财税、金融、工商、物价和开拓市场等方面优惠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 当城乡集体经济总量超过国有经济的时候, 许多政策发生逆转变化。取消优惠政策, 不让国有企业投资或借款开办集体企业, 把借款开办集体企业和免税形成的集体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 统计部门不再单独统计集体经济了, 统计和工商部门坚持, 职工入股的集体企业只有放弃所有权, 才是集体企业。职工入股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按私营企业登记, 把职工出资创办的集体企业界定为“假集体”。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发展的许多政策比集体经济还优惠。政策变化是城镇集体经济被“边缘化”的社会原因。

3.1991年国务院颁布城镇集体企业条例, 执行中遇到许多法律问题, 群众呼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在基层, 集体资产处置争议很多, 集体资产管理既不规范又不到位, 群众呼吁尽快制定《城镇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员工持股是一种趋势, 责权利及行使问题很多, 影响改制正常进行, 群众呼吁尽快制定《员工持股条例》或办法。但始终未列入立法议程。集体资产条例制定了对侵犯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条款, 一些地方和单位公开散布“条例滞后”舆论, 使侵吞和平调集体资产的行为, 侵犯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屡禁不止, 没有人追究。法制建设滞后是城镇集体经济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4.私有化倾向是城镇集体经济被“边缘化”的诱因。从摆脱“二国营”模式、恢复集体经济本质特征入手,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方向是正确的。从实际出发、激发内生增长活力的改革,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以私有化为目的、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员工大部分下岗的改革, 肥了个别人, 亏了多数人, 加剧了两极分化, 没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股份合作制使股份制与合作制有机结合, 专家学者却说它是“戴红帽子”、“非驴非马”、“搞股权平均主义”, 不如大大方方搞私营经济。“诸城二次改制”模式, 把多数人持股的股份合作制转变为少数人持股的股份制, 在全国产生负面影响。私有化的改革倾向, 使股份合作制改革“刹车”了, 员工持股受阻了, “一卖了之”过头了, 注册登记没有集体企业的份了。

5.向西方靠拢是城镇集体经济被“边缘化”的思想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承认合作经济, 不承认集体经济, 因为集体经济是马列主义倡导的。西方主流社会出于政治考虑, 不信马列, 反对社会主义, 不足为怪。我国从思想基础上不信马列的人, 不相信社会主义能战胜资本主义的人, 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向西方靠拢是必然的。

6.缺乏认识是城镇集体经济被“边缘化”的群众基础。现实中, 只要一提集体经济, 马上就会有人说“哪儿还有集体经济”?“集体经济不就是一大二公吗?”时代和人员变化了, 理论工作者和公务人员中的多数人对集体经济并不了解, 起草有关集体改革指导意见的一位同志说, 什么大集体、小集体、新集体、老集体我全不知道。“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让不了解集体经济起源、概念、实践和创新发展走向的同志, 起草鼓励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勉为其难。

观念决定行为。分析集体经济曲折发展的经验, 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 我们找到了信心、方向和力量。

三、科学界定集体经济的法律内涵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国内外新形势, 面对运行体制、思维方式、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 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集体经济“第二次飞跃”, 需要对集体经济进行第二次正本清源。在追朔起源中厘清概念, 确立集体经济法律内涵;在总结经验中把握规律, 确立创新发展的基本走向;在统一认识中探索新模式, 推广新经验, 开拓新局面。

1.以马列主义科学原理为理论基础

在140年前, 马克思首先提出集体经济概念, 得到恩格斯和列宁支持, 马列主义集体经济观念包括: (1) 在农村, 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 由于消灭私有制是一个过程, 在不废除农民所有权的基础上, 把农民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 实行集体所有制, 这种把分散的个人生产方式转变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经济形式就是集体经济; (2) 在城市,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首先要变资本家个人所有制为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 消除劳动与资本的对立, 让工人们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使自己的劳动增值。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不是回归到分散的、孤立的、单个的所有制上去, 而是在联合的共同占有或社会化占有中, 劳动者拥有明晰的个人产权。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是站在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立场上提出问题的, 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符合唯物辨证法。

2.以斯大林和毛泽东集体经济观念为历史借鉴

1921年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按列宁合作经济思想推进合作社运动, 1927年苏联出现粮食危机后斯大林决定把农村分散经营的合作生产方式转变为“集体农庄”的联合生产方式, 原分散使用的土地、机器、农具、耕畜以及经营性建筑物划归集体农庄联合占有和使用, 农民拥有家庭副业 (小菜园、小果园、小牧畜和家禽) 及住宅的个人财产权利。社员共同劳动, 是平等、协作和互助关系。集体农庄引导小生产者走集约化、集体化发展道路,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文化与技术水平, 防止了富农盘剥和少数农民的贫困化, 促进了农民共同富裕, 这是历史的进步。在实施分散生产向集体生产过渡中, 忽视自愿原则, 违背马列主义原理, 脱离实际, 留下沉痛教训。

毛泽东主席率领老一辈革命家遵循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学习苏联经验, 从中国实际出发, 找到了既发展国有经济又大力发展合作社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获得成功, 1954年毛主席主持制定中国第一部《宪法》, 确立“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遗憾的是, 他还把农民分散生产的初级社说成是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 是半社会主义经济。列宁在《论合作制》里说,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合作企业是集体企业, 它与社会主义企业没有区别, 文明的合作社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的集体经济观念引发了1958年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中搞“一平二调”和“升级过渡”;引发了文化大革命中取消社员股金;引发了在集体企业里不允许职工拥有企业财产权利。“一大二公三纯”是传统集体经济观念的核心。

3.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邓小平集体经济观念的核心思想体现在1982年《宪法》中。“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城乡各种行业、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原来把人民公社列为集体经济, 1983年后对“政社不分”的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后, 把人民公社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表明, 改革开放后我国已冲破“一大二公三纯”的传统集体经济观念。邓小平认为,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特点与我国农村目前很低的生产水平不相适应, 但农村靠一家一户的耕作, 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又提出农村集体经济要实施“第二次飞跃”。邓小平坚持马列主义基本观点, 注重实际又不忘“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我国所有制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确立了集体经济地位作用、发展方针, 提倡和鼓励发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对传统集体经济概念一是正本清源, 二是创新, 注入新内涵, 这是界定新时期集体经济法律内涵的主要依据。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在政策、法律和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发展方式、管理模式上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集体经济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关系, 员工共同劳动、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共享收益。界定新时期集体经济法律内涵, 要从法律层面上落实科学发展观。

5.借鉴国际合作组织对合作社的界定

世界合作经济历久不衰是因为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变化, 不断创新。国际合作联盟1995年通过的《关于合作社界定的声明》强调:合作社是自愿的、自治的、自助的组织, 是社员公平地出资并民主控制其资本的组织。2002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合作社促进建议书》对合作社的定义是:“自愿联合起来的人们通过联合所有与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需求与抱负的自治联合体。”国际组织对合作社的界定, 值得尊重与借鉴。

界定新时期集体经济法律内涵, 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 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规律, 是否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新时期集体经济的法律内涵如下。

(1) 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 集体经济是以劳动者劳动联合和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的经济形式, 多数成员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享有所有者权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3) 集体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形式,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实行共同劳动、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共享收益。

(4) 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原则是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价值原则是诚信、开放、民主、平等、公平、社会责任、关怀他人。

(5) 集体所有财产可共同共有, 可按份共有, 也可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相结合。

新时期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如下。

新时期, 集体经济实行多种财产组织形式、多种联合方式、多种经营方式。

(1) 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以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为投资主体) 。

(2) 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结合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3) 以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为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 以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和职工股权为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5) 以职工投资入股为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6) 合作制企业。

(7) 集体经济联合组织。

(8) 以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和职工联合出资为主体的集团公司。

四、城镇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基本走向

1.不是消亡而是创新发展

集体经济曲折发展是个历史过程。处于低谷并不等于消亡。消亡的只是传统集体经济观念和“二国营”模式。“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正以多种形式发展, 具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集体经济在发展中不断出现体制、机制、政策、法律、管理和素质等不相适应的矛盾, 矛盾产生和化解的过程, 就是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过程。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建立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机制;构建和谐共融的企业文化, 打造品质优、素质高、能力强的员工队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

2.与市场经济相融合

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 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 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有效行使, 使责权利协调一致;建立和完善所有者治理、法人治理, 保护股东利益,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突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中, 集体经济只有发挥自身优势、把握自己特色、突出本质特征, 才能形成竞争优势。集体经济的优势是, 多数成员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 享有企业财产权利;员工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共享发展成果, 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倡导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强。

4.以多种形式发展

合作经济在世界各国以多元化、多层次、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只有以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发展才能适应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

在经营体制上, 可专业化经营, 可区域化经营, 也可综合性运营;有单层经营, 也有双层经营和多层经营;可以两权合一直接经营, 也可以两权分离实行承包、租赁或委托经营。

在联合方式上, 可以劳动联合为主, 也可以资本联合为主, 还可以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可以是劳动者和消费者的直接联合, 还可以实行合作社、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联合。

在产权制度上, 在维护劳动者、消费者个人产权的基础上, 可实行合作社共同占有, 也可实行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共同占有;公共积累归全体成员共同所有, 集体共有资产所占比例大小, 按企业发展需要确定。

5.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

国际合作社原则中的价值原则, 包括自助、自担风险、民主、平等、公平、团结以及诚信、开放、社会责任与关怀他人。经营原则包括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民主化的成员管理, 成员经济参与, 自治与独立, 教育、培训与信息, 合作社之间的合作, 以及关注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借鉴。

五、集体经济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不能动摇

马克思主义认为, 决定社会性质的是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邓小平强调,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 一个共同富裕, 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 才能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关系, 才能防止两极分化,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实现共同富裕。有些专家学者主张, 只有大规模私有化, 才能共同富裕;只有放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 才能实行市场经济。他们不信马列, 不拥护社会主义, 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 不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议党和国家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从法律、政策和实践上, 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坚持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不能动摇

改革开放初期的拨乱反正中, 党和国家曾否定了单一公有制理论, 否定了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理论。1982年《宪法》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集体经济被“边缘化”的过程中, 中国出现了“非国即私”的观念和行为, 认为中国只要有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就行了, 不需要中间再有集体经济了。这如同走路, 要么往东, 要么往西, 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早被马列主义的唯物辨证法所纠正。集体经济是介于国有与私营之间的一种经济形态。国有经济员工并不拥有企业财产权利, 他们认为自己是在给国家干, 企业内生增长的活力不足;私营经济是个人或少数投资者持股, 股东不一定是员工, 多数员工认为他们是在给老板干, 也缺乏内生增长的活力。集体经济的多数员工持有企业股权, 他们认为是在给自己干, 集体经济组识比国有和私营企业更具有内生增长活力。建议党和国家毫不动摇地坚持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为主体的基本原则。用实践纠正“非国即私”的观念和行为。

3.坚持城乡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基本原则不能动摇

《宪法》规定城乡各种行业、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把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合作社定位于集体企业的是列宁。马克思认为, 合作经济的“合作生产”、“合作经营”具有集体劳动、“集体占有”、“集体原则”、“集体经营”等集体经济概念。现在, 一些国家向西方靠拢, 只讲合作经济、不提集体经济了。我国一些专家学者极力主张向西方靠拢, 只讲合作经济、不提集体经济。我们因地制宜学习西方现代管理经验, 学习市场竞争机制、体制、方法是必要的, 学西方是学先进的科学的东西, 不学落后的东西, 学习是为了结合实际运用, 不能什么都照搬和套用。建议党和国家坚持《宪法》确立的城乡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法律原则。在制定政策法律时, 尽量不听或少听那些不信马列、不同意社会主义道路的专家学者们的意见。

4.重新确立“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内涵

我国界定非公制经济的标准是按出资划线的, “出资人是国家和集体, 它就是国有或集体经济, 称之为公有制经济;出资人是私人 (含自然人和私营企业) , 它就是非公有制经济。”按照马列主义关于集体经济允许职工拥有明晰的个人产权的基本观点, 这个基本标准应予修正。因为它仍有传统集体经济观念的影响, 即“在集体经济里不允许有职工个人的财产权利”。1990年论证城镇集体企业条例时, 集体经济各方面代表坚持让员工持股, 拥有企业财产权利, “法律专家”们却反对明晰集体企业产权, 所幸国家法制局尊重了广大群众意见和实践。建议党和国家修改界定非公制经济的基本标准。集体资产除了共同共有的, 也可以是按份共有的, 还可以是员工出资集体 (联合) 占有的集体资产。如不这样调整, 就等于个人出资创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仍是私营企业, 职工出资创办的集体企业也是私营企业, 只有用集体积累投资创办的企业才是集体企业。按照马列主义基本观点, 界定公有和非公有经济的标准, 不应当只看出资, 还应看生产关系包括人与人的非剥削关系和分配关系, 也包括基本原则。这个问题调整得好, 目前非公有资产大于公有资产的状况会有一个根本转变。建议尽快制定方案。

5.制定《合作社法》, 支持保障城乡合作经济发展

世界各国都在兴办合作社, 因为合作社能帮助人们改变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改变生存发展的环境, 让世界更美好, 让人民生活更幸福。世界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合作社法》, 我国存在弱势群体, 许多人需要改变生存发展环境, 有大批人尚未就业, 有些家庭收入偏低, 买不起房子, 无力供养孩子上大学。建议党和国家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和人才, 研究合作经济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发展的规律, 分析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对策, 尽快制定《合作社法》, 从专业合作社向多形式、多行业、多层次合作社发展的转变。建议在城乡由政府扶助、社会资助兴办生产、生活、服务中多种类型的合作社, 让那些下岗、离岗后找不到工作的人, 大中专学生招聘就业不成功的人, 自主创业有困难的人, 社会保障收入较低需改善生活、提高收入的人, 参加合作社或联合创办多种形式的合作企业, 摆脱困境, 改善生存发展状况。这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6.修改《公司法》, 完善公司法律体系

现行《公司法》很难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资为本”高于“以人为本”。要让国有、集体和私营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治理结构、决策程序、分配原则完全一致, 并不科学。国有和集体性质的股份制企业, 搞两极分化, 员工并不满意。建议完善公司法律体系建设, 国有和集体性质的股份公司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按劳分配、民主管理、共同成长、共享发展成果。

7.尽快完善城镇集体经济法律体系

建议政府主管及综合、立法部门深入了解集体经济起源和概念、原则和创新, 通过立法, 界定城镇集体经济法律内涵, 破除传统集体经济观念, 确立集体经济基本原则, 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出资人体系、经营法则、监督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员工出资入股的法律程序、法律关系、法律原则。尽快修改《城镇集体企业条例》, 制定《实施细则》;尽快制定《股份合作制企业条例》、《城镇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员工持股管理办法》。

8.尽快出台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指导意见

制定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指导意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体现多种形式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 建立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机制, 确立核心价值观, 优化产业结构、经营方式、资源配置方式, 创新管理模式, 打造成长机制, 构建企业文化, 培育高品质、高素质、高能力的员工队伍, 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9.努力建设集体合作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

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面临着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创新。列宁强调, “文明的合作社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合作社由社员出资的生产资料集体占有后, 必须建立合作社文化, 让社员了解和执行合作社经营制度、分配制度、决策监督制度等, 重要的是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欧文创建的“和谐公社”在两至三年之内垮掉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企业文化, 许多人怀着个人目的入社, 没有形成合作社的核心价值观, “和谐公社”总是不和谐, 必将失败。当代合作经济典范西班牙蒙德拉贡联合公司从1997年开始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确立“以人为本”、“人民第一”、“客户满意”等核心价值观, 公司拥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社员都能做到“爱社如家”。

非公经济发展意见 篇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会议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会议指出,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实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和管理,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美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中国虾存在倾销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月6日做出最终裁决,认定泰国、印度、中国、越南、巴西和厄瓜多尔向美国市场出口非罐装暖水虾和对虾产品对美国虾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构成倾销行为。

在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最终裁决后,美国商务部将在1月底前公布最终的惩罚性关税税率。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张志彪表示,根据2004年11月30日美国商务部的终裁认定,除广东省国联获得零税率外,美国可能将向中国企业征收27.9%~112.8%的反倾销税。

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决遭到了美国海产品批发商协会的批评。该组织认为,对六国虾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不仅会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无助于美国国内虾生产商提升竞争力。

世界最大客机A380横空出世

世界上最大的客机、能容纳555名旅客的空中客车A380于1月18日正式诞生。空中客车预测,未来20年,A380的市场需求将达到1500余架。业内专家指出,A380的问世将对波音747产生猛烈冲击,甚至改变世界大型民用飞机的销售市场格局。

据介绍,555座的A380客机航程达8000海里/15000公里,可以在亚洲和欧洲之间进行不经停飞行。每百公里每名乘客消耗燃油不足3升,油耗水平与一辆汽车相当。

波音否认了“A380将导致波音747死亡”的说法。他们表示,A380载客量555人,而其下一级别的A340-600仅能运送330名乘客,空中客车的产品线之间存在巨大的断档。波音747作为惟一一种400~500座的飞机,将获得其应有的份额。

央行行长首次公开承认我国外汇储备偏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月18日在“《财经》年会:世界———中国2005”会议上表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偏高了一些,但是偏高得并不是非常多。这是央行行长今年首次在公开场合就中国外汇储备问题做出表态。

截至2004年12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51.3%,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0.5个百分点。去年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066亿美元,同比多增896亿美元,新增额之高为近年来所罕见。

周小川表示,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和几个因素有关,如中国2004年外贸额巨大、中国的外商投资非常多以及有一部分短期外债等。但周小川也表示,外汇储备对于稳定经济有一定的作用。

默多克完全掌控福克斯

默多克新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梅铎日前表示,公司将以70亿美元收购其尚未持有的福克斯娱乐集团剩余18%的股权。此次收购将会扩大新闻集团在美国传媒行业的影响力,巩固其在报纸、电视、电影以及卫星电视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市场就已经成为新闻集团收入的主要来源。由默多克一手打造的新闻集团虽然来自于澳大利亚,但因为美国传媒业在全球不可撼动的地位,新闻集团的发展策略也是有意将美国作为向全球扩张的基地,甚至连其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本人也加入了美国国籍。公司已决定将公司注册地从澳大利亚迁至美国。

宣布收购当日,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福克斯股价上涨1.12美元,达到29.25美元一股,涨幅为4%。

李嘉诚捐善款78亿港元

香港超级富豪李嘉诚1月13日宣布,将他个人投资超过30年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近5%股权全数出售,套现所得约78亿港元,全数拨入其私人公益慈善基金会,以推动在全球的公益活动。香港媒体指出,这是香港富豪历来最大的一笔捐款。在此之前,李嘉诚在全球捐赠超过64亿港元,今年还会捐出10亿港元,以支持扶贫计划,以及推动奉献文化。

据李嘉诚慈善基金会发言人表示,全数金额将分配到在香港及加拿大注册的慈善基金会。而李嘉诚基金会的基金,将跟海外的富商慈善基金模式相似,即营运的全数收益只用作公益用途,不会为李嘉诚或其家族成员带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 篇4

各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镇机关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全力促进我镇村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我镇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现就加快发展全镇村级经济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村级经济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镇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加集体资产收益为中心,以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抓手,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和保护农村各类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提升发展活力,推进经济、区域、社会“三大转型”发展,加快实现“两个确保”、“两个进一步提升”目标,提供新的动力。

二、发展村级经济的总体目标

发展村级经济总体目标是:完成或超额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的原则,通过整合和挖掘村级集体资产和资源,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和理念,使有限的资产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促进村级总收入快速增长。

三、村级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

1、加快推进集体留用地制度。我镇将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在工业集中区或其他功能规划区规划一定比例的土地面积或空间,优先让村级发展各类配套物业或其他增收项目。村发展集体经济增收项目须经镇同意后,再报区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 篇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国 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省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结合苏州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契机,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新苏州”为战略目标,以与清华大学合作循环经济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为突破口,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节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和循环型经济体系;坚持清洁发展,形成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优化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依靠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三、主要目标

(一)主要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7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率达到100%。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削减。到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3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0.1%和24.9%。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超过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应当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全部通过审核验收,超过20%的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立500个循环经济试点与示范企业, 推进循环经济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推进机制和基本框架。

四、主要措施

(一)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特征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 用、资源化”的原则,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 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二)从三个层面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加以推进。

1.在企业层面上,以清洁生产为基础,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建立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清洁生产审核,在重点行业规模以上 企业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培育一批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省排放标准的污染严重企业、使用 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十一五”期间,确保每年全市150个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100 个单位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于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要进一步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不断改进设计,广 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积极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率和废物的循环利用率,形成企业内部小循环,使单位产品能耗、物 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2.在区域层面上,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建设生态工业园。通过加快传统工业园向生态工业园的转变,整合、提升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着力构建工业生 态循环链,努力实现区域污染最小排放。开发区要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按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 的要求,推动企业延伸产品链条,促进企业间的关联共生,发展集中供热和集中治污,形成产业集中、连接紧密、资源利用效率高、废物排放量少的循环型产业园 区。苏州市区、昆山市、吴江市要以产业生态化为导向,以生态工程为依托,结合绿色招商,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生态工业园。沿江资源密集型企业和废物 排放总量较大的开发园区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合理开发、产品深度加工、能源综合利用上来,逐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区域。积极做好工 业园区、高新区全国生态工业园的试点示范及高新区、张家港冶金工业园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部署规划张家港扬子江化学工业园、昆山开发区等一批循环 经济试点工业园区,引进“补链”项目,实现物流、能流、技术的集成和信息与基础设施的共享。

3.在社会层面上,探索循环型城市的建设。以创建生态市为契机,引进循环经济理念,在全社会建立节能节水机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积极开展“绿色机 关”、“绿色学校”、“绿色宾馆”、“绿色商场”、和“绿色社区”等系列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的自觉性。推行生态化垃圾管理,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改变苏州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置的现状。

(三)重点抓好循环经济关键环节

1.在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水耗、物耗和废物排放,提高单位资源的产 出水平。在水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鼓励利用余热、余压、余能生产电力和热力,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在电力、化工、冶金、造纸等高耗水行业,鼓励循环用 水、串联用水。在化工行业,鼓励回收余气、尾气及残液中的化工产品。

2.在废物产生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废物的循环利用。在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固体 废弃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鼓励利用废渣生产新型建材产品、铺路和回填等。在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等高耗水行业,发展外排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和“零排放”技 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河道污泥的再生利用。推进秸秆、禽畜粪便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优化能源结构。

3.在资源再生环节,着力培育静脉产业。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推进实施以废旧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废金属等为重点的绿色再制造和回收利用工程。发 展并合理布局静脉产业,推动对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等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实现循环经济区域性整体联动。加快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资源 的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合理分担处理费用的责任制度。

4.在社会消费环节,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行为,大力提倡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励使用再生产品、绿色产品、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政府机构要实行绿色采购。

(四)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两轴三带”总体格局,通过工业布局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促进 产业集聚,打造以沿江基础产业、沿沪宁线新兴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 项目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降低传统产业能耗水平和排污量。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努力提高低能耗、低污 染的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引导和推动工业向开发区集中,推广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建设集中供热和集中治污体系,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新办工业企业原 则上必须全部入园进区,现有的企业也应逐步向区内集中。编制《热电联产规划》,淘汰关闭禁煤区和工业区集中供热范围内10吨以下燃煤锅炉。

(五)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抓住与清华大学循环经济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的契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1.建立基于GIS的区域物质交易标准平台。构建具有电子支付功能的专业化再生资源和废弃物物质交易平台,实现再生资源和废弃物的网上交易。建设苏州循环经济信息网站。

2.构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和区域组团式水、热、能综合利用网络。在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选择典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全过程清洁生产的诊断,设 计依托企业的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并开展清洁生产的工程示范。选用先进的水处理、热交换及热利用技术,建立区域组团式水、热、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3.推进静脉产业园综合示范工程。重点是焚烧飞灰水泥窑煅烧资源化示范工程,废旧轮胎“常温破碎+精细粉碎”生产再生胶粉示范工程,餐厨垃圾湿热水解资源化示范工程。

4.实施电子废物资源化示范工程。建设万台级成套化电子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六)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1.强化节能工作,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推广一批节能先进适用技术。重点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 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

2.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农业节水要因地制宜推广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推行节水农艺技术,优化种植业结构,建设灌溉计量 工程;工业节水要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工业园示范区,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发展节水产品,实施工业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和审核制 度,严格执行节水设施“三同时”,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单位)。建立节水激励和补偿机制,落实鼓励生产、使用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对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节 水技术、设备目录的设备,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3.推进农村循环经济。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3~5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园区)。鼓励开展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有机肥料和无公 害农产品,综合利用秸杆、畜禽粪便,在推广家用沼气的同时,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及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建设,防止养殖场粪便、污水污 染,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

4.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积极推进“禁实限粘”工作。进一步禁止使用和限制生产使用粘土实心砖,加快淘汰 粘土类墙体材料,推广应用非粘土类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城市的“禁实限粘”工作在现有基础上由城市向乡村转移,由应用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由“禁实”向“禁 粘”转移。全市乡镇实现全面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抓好城市“禁现搅拌”,提高水泥散装使用率。设立新型墙材料发展奖励专项基金,重点扶持新墙材企业技术改 造,新产品开发等。

5.加大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按照国家税收减免政策,认定一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按照《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307号令),加强报废汽车的回收监督管理,确保经营有序。

(七)构筑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以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为关键,形成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重点开发或运用生态工业的关键联接技术,如城 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水回用技术、工业废物资源化技术、生物化工联接技术和能源的梯级利用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充分利用科技三项费用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的 研究开发,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列入重点技术创新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加大重大关键技术的研 究开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强化共性和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服务 体系,鼓励开展信息咨询、技术交流、宣传培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和科研单位的作用,向社会提供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和 服务。

(八)制订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收集体系、管理办法和促进静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适 当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确定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价格标准。居民生活用水逐步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工业和城市公共用水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加大城 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税务部门对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的国产设备(产品)的企业,要及时办理所得税抵免和加速折旧手续,切实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获得的优惠资金和减免税(费),要专项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再投入。企业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或其他相关科目。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各级 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时,要将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列入投资重点。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建设,发改、经贸、国土、金融、电力等部门要在 立项审批、用地计划、信贷资金、保证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要安排环保和污染防治资金支持企业清洁生产的重点项目。相关财政专项建设 资金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支持项目建设。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投资公司要增加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和产业化示范工程的投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内外 股票上市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

(九)强化组织引导,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进程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提上重要日程,明确领导责任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市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 协调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做好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工作。各市、区政府(管委会)也要建立相应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协调 工作机制。2.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积极探索,从各自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齐心 协力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经贸部门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结合起来,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发改、规划部 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科技部门要加大节约资源和能源新技术、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生产过程中的无废少废技术及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环境 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严格执行“三同时”、“一票否决权”、限期治理等制度,依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水利水务部门要加强水 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卫生、国土、工商、质监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3.典型引路,扩大循环经济的试点范围。市经贸委要会同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市选择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企业、产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立500个循环经济试点与示范企业。

工商局支持全县经济发展意见 篇6

一、进一步转变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工作理念

1、牢固树立两个第一的工作理念。即服务发展是第一要务、监管执法是第一责任。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措施和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转变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工作理念。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全面服务、长效服务。认真贯彻落实近年来省市工商局制定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坚持主动引导、提前介入、重点指导、跟踪服务,在安全、环保、节能、依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催生、快生、优生的职能作用,促进市场主体持续较快发展。

3、实行重点项目市场主体准入特别服务工作理念。及时掌握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及进展情况,对重点项目的落户和筹建,主动做好登记法规咨询、登记流程讲解、前置许可导办、登记材料预审等工作,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收益。同时,加强与外县工商部门的联系,对本县飞地经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积极服务。

4、认真履行为大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的职能。及时协调解决职责范围内大企业的困难和诉求,按照大企业发展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积极为大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进一步加大全方位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工作力度

5、围绕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两大目标、四大战略、六大重点工作、五项保障措施,积极培育和扶持壮大各类市场主体,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先进制造业、生态文化旅游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兴和壮大。

6、将市场主体名称预先核准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受理、初审权下放到基层分局办理,个体工商户执照直接由基层分局办理;实行一审一核制度,简化内部审批程序;探索网上登记、开展网上年检,从根本上解决边远地区路途遥远、办事不便的问题。

7、继续落实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理、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前置审批向导服务、困难求助登记服务等七项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8、指导、帮助各类市场主体以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商标权出质方式融资,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继续为企业做好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登记。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展股权出资登记,探索知识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出资登记办法,支持企业和企业投资者利用出质、出资等多种手段开展融资活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9、建立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培育梯队,走品牌兴县之路。通过发放《商标注册指南》、商标注册行政建议书、商标运用行政提示书、商标法律行政告知书、商标跟踪服务联系卡等方式,鼓励、引导市场主体按照一品一标、一类一标、一业一标,对县内优势特色资源商品和服务开展商标注册,使全县商标的数量、质量和价值上新水平。

10、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重点培育科技型和农产品经纪人,鼓励条件成熟的经纪人申领个体营业执照和企业营业执照,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

11、大力实施农村七有工程,服务全县脱贫奔小康进程。努力实现村村有专业合作社、有农村经纪人、有订单农业、有规范使用商标、有农资示范店、有食品安全示范店、有农村消费维权站。

三、充分发挥消费维权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2、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消费维权网络,把消委分会、消费者投诉站、联络站网络建设延伸到基层。各乡镇聘请一名乡镇领导兼任消委分会会长,各行政村、居委会有一名负责人兼任消费维权站站长,充分发挥服务基层群众的作用,提高化解消费纠纷和治安防控的整体能力,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提振消费信心,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13、建立健全协作联系机制。建立并完善日常工作协作联系机制,及时指导和解决一会两站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4、加强咨询、申诉和投诉便民服务。实行谁接待、谁受理、谁负责的首办责任制度,做到一般消费纠纷不出村,复杂纠纷在10个工作日得到解决。

四、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

15、以整治侵害竞争对手、损害群众利益、危害社会稳定的违法问题为重点,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为目标,以专项整治与查办案件为主要手段开展市场秩序优化行动,重点整治和打击六类违法行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传销行为;发布虚假广告行为;商业欺诈行为;商业贿赂行为;限制竞争行为。

16、继续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加强对农资及家电下乡商品的市场巡查和质量抽检,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国家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

17、服务县城回迁,依照职责规范建筑、建材市场。以清理建筑市场主体资格和抽检建材商品质量为重点,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建筑市场秩序规范有序。

非公经济发展意见 篇7

一、统一思想

通过深入宣传和广泛动员来提高思想认识,调动起各级联社的工作积极性,是搞好全省联社拓展成员队伍工作的首要环节。省联社将围绕宣传贯彻意见精神,采取印发资料、介绍典型经验和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使各级联社认识到发展新的成员企业,壮大联社成员队伍是维护联社体系的需要,是联社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的需要,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需要,是提升联社经济总量的需要。同时,还要搞清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联社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从而自觉地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积极开展拓展成员队伍工作。

二、发展对象

联社发展新成员对象可简述为除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个体业户以外的各行业中的优良民营企业。选择发展对象应分主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根据联社的职能和工作范围,发展新成员应以集体、合作经济为主要特征,以中小型工业企业为主要对象,同时兼顾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企业。主要包括:(1)因区域调整和实行属地化管理而脱离联社队伍的原二轻企业;(2)原二轻企业改制或兼并、分立、出售、关闭、破产后重新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合伙企业、联营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等;(3)由集体(含联合经济组织)资本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4)长期租用原二轻企业整体资产进行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5)国有企业改制后重新组建的股份合作制、员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6)厂办、校办以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主办的民营企业(包括集体企业);(7)社会各界及自然人自发组建的各类民营企业。

三、制定计划

为使联社拓展成员队伍工作有序进行,各市、县联社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做出年度计划。在此基础上,省联社提出全省联社发展新成员工作总体目标和分年度发展计划。为确保计划落到实处,省联社将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促使全省联社拓展成员队伍工作按计划推进,实现预期目标。初定目标是2008年内每个县(市、区)联社至少发展1户新成员企业,每个市(州)联社至少发展2户新成员企业。到2009年底,县(市、区)联社各发展新成员企业3至5户,市(州)联社各发展新成员企业5至10户,全省联社系统发展新成员企业200户以上,全系统年销售收入总额增加到45亿元。

四、掌握进度

为及时了解各地联社拓展成员队伍工作开展情况,掌握全省联社工作进度,省联社将建立专项调度制度,定期进行情况调度。各市、县联社要定期向省联社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反映问题。各地联社在发展新成员过程中,遇有需要省联社协调解决的问题,省联社将及时拿出解决对策,不误时机。要本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多发展一批是一批,多发展一户是一户的态度来推进全省联社工作进度。

五、现场办公

为推进全省联社拓展成员队伍工作进程,省联社将派出工作组赴各地现场办公,配合基层联社开展工作。省联社工作组将采取与各地联社拟发展为成员的企业现场对接,面对面进行宣传,察看企业,现场认定,当场办理入社手续等方法开展工作。

六、特殊问题的处理

非公经济发展意见 篇8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现就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做好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改革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紧紧抓住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难题,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优先推出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有直接效果的改革举措。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和推进方式,正确、准确、有序、协调地推进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抓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进一步完善放管结合的体制机制。今年,要重点取消对投资创业就业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大限度地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更大程度地让人民群众受益。该下放的事项要坚决下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和便民服务的优势。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

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予以取消,确属需要且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事项,要依法履行程序。加快清理各类变相行政审批,该取消的一律取消。

加快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逐步做到负面清单之外的事项,由市场主体依法自行决定,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坚持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应当取消的审批事项,要真正放给市场和社会,不能避重就轻、放小留大。已经下放的审批事项,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基层和社会组织要联动配合,接住管好,切实解决好“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厉惩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蓄意污染环境、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建立科学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重点监控问题企业和违法违规经营者。

三、着力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建设阳光政府,让人民群众看明白、能监督。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继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促进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消费,合理引导高档消费品和高端服务消费,鼓励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坚持正税清费,推进煤炭资源税改革和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

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充分考虑公共事项的责任性质和受益范围,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结合税制改革,厘清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科学设定财政转移支付的因素及权重,使转移支付更加公开透明。

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开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控制,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和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和融资中介服务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多层次、多样化融资需求,注重发展熟悉当地情况、特色鲜明的地方法人银行。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可持续运营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保护存款人利益。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定价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制度。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加快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制订金融统计管理条例。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秩序、加强监管、坚守底线,切实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抓住当前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时间窗口,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交通、电信、医药、医疗服务等价格改革,促进能源等重点行业改革和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凡是能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要坚决交给市场。暂不具备放开条件的,要探索建立更加符合市场导向、更好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对居民生活用电、用气、用水等,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需求,不断完善兼顾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资源要素节约利用的阶梯价格制度。价格改革要注意全面评估改革对资源配置、物价水平、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处理好推进改革与防通胀、保民生、改善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深化国有企业、科技体制等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研究和准确定位国有企业的功能性质,区分提供公益性产品或服务、自然垄断环节、一般竞争性行业等类型,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办法,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技术经济规律,有序推进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改革。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和投资运营公司可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外,其他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以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经营。加快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动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和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放开包括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在内的所有竞争性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依法合规、规范运作,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要突出以创新支撑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机制。

发挥市场机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性作用。抓紧清理各类优惠政策,强化环保、安全、能耗、用地等标准,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落后、过剩产能退出,推动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建设创新平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让人民群众像选择商品一样有更多的服务可选择。依靠改革推动和开放倒逼机制,加快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服务业发展。

五、深化户籍、土地等体制改革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紧紧围绕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提出城市规模标准。根据各类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从各地实际出发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全部常住人口的时间表。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要按照集体所有权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的原则,慎重稳妥地推进。在授权范围内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征地制度等改革试点。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赋予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扩大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范围。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设区模式等,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六、以开放促进改革

通过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扩大开放倒逼国内深层次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开放的相互促进,推动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符合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坚持利用外资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发挥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综合带动效应。建立统一、公平、透明的投资准入体制,将逐案审批和产业指导目录式的外资管理方式,逐步改革为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宽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建立健全对外投资贸易便利化体制。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方式,缩小核准范围,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健全金融、法律、中介、领事等服务,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整合和延伸产业链,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加大部门间管理协同力度,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培育出口贸易新优势。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内陆沿边开放,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

七、推进关系民生改善的各项体制改革

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为核心,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领域改革,构建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体系。以农村为重点,以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为目标,以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为重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不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兜住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底线。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的社会救助制度,使救助体系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保障遭遇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让突遇不测者得周急之助,因病因灾者去生存之虞,创新创业者无后顾之忧。

推进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治理等制度改革,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均等和社会稳定。优化就业创业环境,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协调推进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通过市场引导、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健全基层民主法治制度,发挥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作用,促进人民安居乐业。

八、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大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力度,研究制定国家主体功能区制度的综合政策体系。严格生态空间保护制度,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大对自然价值较高的国土空间的保护力度,改变自然资源的粗放利用状态。推动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形成综合补偿与分类补偿相结合,转移支付、横向补偿和市场交易互为补充的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制度,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健全评价考核、行为奖惩、责任追究等机制,加强资源环境领域法制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铁腕治污、铁规治污。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管控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治污新机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继续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推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减排,加快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分解落实机制,研究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碳强度下降和节能目标责任制及评价考核体系。出台更为严格的节水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

九、确保责任落实和任务完成

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健全改革机构,加强改革力量,完善推进机制。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要对任务落实负总责,立足全局制定改革方案,扩大征求意见的参与面,切实防止“部门化”倾向。参加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对牵头或参加的改革任务,各部门要明确到具体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落实改革任务。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制定改革方案,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智库的决策咨询作用,重视发挥各类改革试点、试验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辩证统一,协调推进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坚持分类有序推进改革。对已有共识、基础条件较好的改革事项,要加快推进实施。对方向已经明确、但实施条件尚不成熟的改革事项,要抓紧研究制定方案,适时启动。对利益关系复杂、意见分歧较大的改革事项,要选择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开展试点。对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改革任务,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常抓不懈。

加强改革宣传和舆论引导。对拟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或政策,要通过专题宣传、专家解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充分解读、释疑解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消除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避免不必要的炒作,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要及时发布改革信息、解答改革难题、宣传改革经验、回应社会关切,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提请性议案格式下一篇:在年终总结部署会上的讲话(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