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精选11篇)
湖南省人才交流中心 篇1
职称办理步骤
一、9月15日前,带存档凭证原件、毕业证原件、报到证原件到我中心302房间进行资格审查(申报教师类职称的,另须提交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原件)。
二、通过资格审查后,登录河南省职称网,在“软件下载”栏目内免费下载“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个人版”软件及操作手册(Word格式)。
三、在“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个人版”软件中规范录入,并打印“河南省初聘专业技术呈报表”一式两份(表格要求双面打印)。按要求将表格交由工作单位加盖公章推荐。
四、申报材料包括:“河南省初聘专业技术呈报表”一式两份;毕业证复印件一份;报到证复印件一份;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一寸彩色免冠照片一张(申报教师类职称的,另须提交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一份)。
五、9月16日至9月30日到我中心302房间提交申报材料,同时缴纳费用(初级职称认定费80元/人,代办初级职称费20元/人,预缴证书工本费16元)。
六、“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个人版”软件操作流程:打开软件→录入其他评价信息→初聘→申报系列(如:工程)→申报级别(如:助理级)→申报人所属地市(必须填写“省直”)→进入系统录入个人信息→打印表格(要求双面打印)。
注:申报助理工程师职务,职称系列必须选择“工程”。
七、表格要求看附表。
(如带有电子存储设备,可向工作人员拷取该文档)
湖南省人才交流中心 篇2
2015年12月29日, 省教育厅在河南理工大学召开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19所牵头高校、36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交流会。
会议指出, 通过“2011计划”的实施, 我省高校在面向河南经济建设重大需求方面彰显办学特色和创新优势, 集聚创新资源, 推动内涵发展, 为高校综合改革提供了经验;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汇聚了一批优秀人才, 构建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一流学科探索了路径;通过需求导向和任务牵引, 研究方向进一步聚焦河南经济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 支撑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作用更加突出。会议分析了当前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如中心发展不平衡、人才引进培养不足、实质性协同不够等问题。会议要求, 各牵头高校、各协同创新中心要坚定信心, 持续推进“2011计划”的实施, 以实干理念扎实推进中心建设, 不断优化协同创新中心的顶层设计, 通过绩效评估提高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质量。力求通过“2011计划”的推进实施, 着力提升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湖南省人才交流中心 篇3
关键词: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03-04
摘 要:多年来,湖南省一直致力于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期望通过数据中心建设,打破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分散建设的局面,以提高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的思路,以省级数据中心建设为切入点,进行了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各位读者探讨分享。
关键词: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03-04
摘 要:多年来,湖南省一直致力于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期望通过数据中心建设,打破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分散建设的局面,以提高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的思路,以省级数据中心建设为切入点,进行了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各位读者探讨分享。
关键词: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03-04
摘 要:多年来,湖南省一直致力于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期望通过数据中心建设,打破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分散建设的局面,以提高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的思路,以省级数据中心建设为切入点,进行了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各位读者探讨分享。
关键词: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03-04
摘 要:多年来,湖南省一直致力于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期望通过数据中心建设,打破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分散建设的局面,以提高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的思路,以省级数据中心建设为切入点,进行了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各位读者探讨分享。
关键词: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03-04
摘 要:多年来,湖南省一直致力于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期望通过数据中心建设,打破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分散建设的局面,以提高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的思路,以省级数据中心建设为切入点,进行了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各位读者探讨分享。
关键词: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探索;实践
湖南省人才交流中心 篇4
湖南省火炬创业中心企业服务部(以下简称企业服务部),隶属于湖南省火炬创业中心,于2010年5月经湖南省创业中心批准成立。
企业服务部位于湖南省科技厅科技大厦,主要从事政策发布、信息共享、高科技企业孵化。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的科技企业服务器。
企业服务部的目标是,在国家和省、市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科技创造者、技术发明者到中心来兴办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提供高效、优质的综合服务,源源不断地培育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优秀的高新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人才。企业服务部是科技创业者之家,将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和生长点,培育现代科技企业家的摇篮。
企业服务部遵循“团结奉献、至诚服务”的敬业精神,竭诚为孵化企业搞好服务,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振兴湖南经济作出贡献。
企业服务部职能:
1.研究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及高新区发展的状况和问题、为火炬创业中心宏观决策提出建议和对策;
2.研究我省技术市场发展的状况和问题,提出技术市场的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为火炬创业中心宏观决策提出建议和对策。3.承担火炬创业中心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服务。
4.研究提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建议,承担孵化器的日常管理;
5.承担火炬创业中心有关部门局委托的工作。6.承担火炬中心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高举火炬旗帜,瞄准国家战略,坚持市场导向,开展“育苗造林”工程,加强技术创新环境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一)任务
1、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2、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3、加快科技企业辅育体系建设;
4、加强创新集群服务体系建设;
5、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
6、推动技术市场体系发展与完善;
7、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8、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工作。
(二)目标
1、通过政策引导、计划指导、市场推进、地方组织、部门合作等方式,完善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体制和机制。
2、以发展创新集群为重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产学研联动发展的支撑网络、开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推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升级。
3、通过培养环境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的人才队伍、完善技术市场和技术转移的环境和条件、构建资本市场支撑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工具,聚集要素资源,增强对创新环境和产业化的支撑能力。
企业服务部开展下列服务项目:
1、协助办理企业开业报批、工商、税务登记、银行立户等手续
2、为孵化企业提供条件完备的科研开发、办公、生产场地
3、提供办公、接待条件:打字、复印、会议室、洽谈接待室
4、提供通讯条件:电话、传真、宽带网等
5、协助疏通资金筹措渠道,提供财会服务
6、协助申请各级科研、中试项目及高科技计划项目
8、提供技术、生产、销售、市场、信息、法律咨询中介服务
9、组织各类技术产品展览、展销会,提供国际、国内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河南省文物鉴定中心 篇5
邱向军 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许天申 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许秋根 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
(2)概况
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原名为河南省文物商店,1975年10月8日在原开封市文物商店的基础上组建成立,1999年11月更名为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河南省文物鉴定中心。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商业手段,收集流散在社会上的文物使之得到保护,为博物馆(院)和有关科研部门提供藏品和资料。同时,将一般不需要由国家收藏的文物投放市场,满足国内文物爱好者需要,或为国家创造较高的外汇收入。
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坐落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4号,占地面积2604平方米,建筑面积5788平方米,人员编制42人,实有职工65人。现有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4人、文博馆员22人,大专以上学历者45人,担任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的5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职工都接受过国家级或省级各种文物鉴定专业培训。中心设办公室、综合业务科、物业保卫部及四个文物经营门市部,鉴定材料《河南省文物鉴定中心》。
(3)内部科室设置及联系方式
办公室: 0371-65930052 0371-65949
532综合业务科: 0371-65936279 0371-6593419
4物业保卫部: 0371-65930143 0371-65935313
第一经营部: 0371-65955347
第二经营部: 0371-65949470
第三经营部: 0371-65950363
第四经营部: 0371-65950370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鲁迅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汉魏时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洛阳贾谊开骚体赋之先河,张衡《二京赋》则为汉大赋之极品,贾谊、晁错将西汉政论推向巅峰。汉魏时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应玚都是河南人。上海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为弘扬我国的古典艺术文化精髓,展示我华夏民族的精神风貌,上海鼎藏拍卖,特为2011年上海大型春拍,面向全国艺术精品全线征集。
征集范围:
一: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等等瓷器;
二:玉器:高古玉、明清玉、新玉、籽料等;
三:字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四:杂件:翡翠、田黄石、鸡血石、古钱币、青铜器、牙雕、印章、木器等精品。
我司愿为广大的藏家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展销和竟拍服务。如有意向,可将藏品图片发至公司邮箱中,请注明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本人在看到图片后,会第一时间和您联系。如是上海本地藏友可直接带实物来我司鉴定上拍,欢迎各位藏家发图片致本人邮箱或来电咨询!
联系人:余欣联系电话:***
湖南省科技人才数据统计监测分析 篇6
关键词:科技人才,统计分析
一、湖南省科技人才现状分析
(一) 科技人才资源的现状
本文中的科技人才资源既包括科技人才的总量, 也包括科技人才的结构。“十一五”以来, 湖南省科技人才总量不断扩大,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科技人才结构逐步优化。
1. 科技人才的总量
2008年湖南省科技活动人员总量达到15.12万人, 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29万人, 占68.06%。
2. 科技人才的结构
(1) 科技活动人员在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中的分布趋于合理
2008年湖南省的科技活动人员总量为15.12万人, 其中8972人来自科研机构, 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5.93%, 20993人来自高等院校, 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13.88%, 115567人来自企业, 占总人数的76.41%。其余的5706人来自其他, 占总人数的3.77%。其中湖南省科技活动人员来源中, 企业是其主要来源。
(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增幅较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由2005年的79698人上升到2008年的103946人, 增幅为30.42%。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来自其他行业的的科技人员总量保持基本稳定。
湖南省科技活动人员的来源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所占的比重2005-2008年基本稳定在65%以上, 2008年达到68.73%。来自其他企业的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左右,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分别保持在6%和14%左右。
(3) 高级科技人才增长缓慢
近年来, 全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年均增长约10%, 到2008年底全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1000人, 居中部地区前列。
(二) 科技人才产出的现状
科技人才产出主要表现在科研成果和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和成交数量上。其中科研成果主要表现为湖南省受理和批准的专利数量上。
1.科研成果
2010年湖南省专利专利申请量共22381件, 是2005的2.55倍, 其中发明6438件, 实用新型9601件, 外观设计6342件;专利授权量13873件, 占专利申请量的61.99%, 其中发明1920件, 实用新型7861件, 外观设计4092件。
湖南省的科技成果以实用新型为主, 发明最少。专利申请的数量增长幅度较大, 但是专利授权量增长缓慢。
2.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和数量
2008年, 湖南省的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达到47.83亿元, 2009年湖南省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到44.04亿元, 总体来看, 湖南省“十一五”期间的技术市场合同金额保持在45亿元左右, 湖南省的技术成果对促进湖南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 科技人才投入的现状
此部分主要从湖南省科技经费的筹集和湖南省对科技人才的财政投入状况两个方面来分析湖南省科技人才投入的现状。
1. 湖南省科技经费筹集和支出现状
从各执行部门科技投入情况来看, 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标绝对数值2008年较2005年都实现了成倍增长;科研机构的科技经费投入数值有较大幅度增加, 但所占当年比重有升有降, 幅度不大;高等院校的科技经费投入虽然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所占当年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 湖南省财政科技拨款现状
2005年以来湖南省财政科技拨款总量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到2009年, 湖南省财政科技拨款达到29.62亿元, 比2005年增加了16.95亿元, 增长率为11.40%。但是与此同时2007年以来湖南省财政科技拨款占湖南省财政支出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1.52%下降到2009年的1.34%, 远远低于全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2.14%。
(四) 科技人才环境的现状
近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重视下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政策, 如2006年的《湖南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决定》, 2007年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2008年的《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等。
二、湖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科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省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仍不能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仍相对不足。目前, 科技人才多数集中在长株潭地区, 湘西地区科技人才奇缺。
(二) 科技人才分布不够合理
在行业分布上, 省科技人才多数集中在教育、卫生行业中, 占人才总数的80%以上, 90%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事业单位。在地域分布上, 长株潭科技人才总量占全省的60%以上, 积聚了全省80%的高层次人才和100%的两院院士。
(三) 高层次科技人才比例偏低
全省仅有顶尖科技人才偏低, 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高级职称人员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 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四) 财政投入力度不够
以高校、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 针对全省60家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职单位进行了调查显示, 科技人才流失现象在全省各个区域、各类部门中依然存在。科技人才流失依然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三、湖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 实施科技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
鼓励企事业增加科技投入, 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格局。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计税工资所得税前扣除政策, 研究制定企业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 允许企业将智力支出作为技术开发费投入, 把引才、育才的投入列入经营成本, 用于引进科技人才的配套科研经费、住房经费等列入成本, 科研创新经费和设备折旧抵扣企业所得税, 优秀科技人才培训费用税前列支。
(二) 创新科技人才体制机制
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 逐步建立起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实现科技人才评价从重学历、重资历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 从重论文数量向重论文质量、重知识产权转变。
(三) 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农村和偏远地区流动
发挥科技计划对科技人才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 建立人才工作组织体系向小企业、民营企业延伸的人才工作新机制, 扩大人才工作公共服务覆盖面, 增强小企业、民营企业吸引人才的竞争力。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 促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向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农村基层和大湘西地区流动。
(四) 加快科技人才国际化步伐
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 切实发挥引智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设立湖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国际交流资助计划, 以吸引境外优秀人才来湘合作交流, 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
(五) 营造科技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建立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鼓励有条件的市 (州) 、县 (市、区) 建设人才公寓, 并在土地拨划、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免缴城建大小配套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发挥传媒优势, 大力宣传科技人才方针政策, 宣传科技人才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 宣传优秀科技人才在全省建功立业的精神风貌, 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 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赵俊杰, 孙晓艳.国外高科技人才工作及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7 (6) .
[2]程郁, 王胜光.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及其政策完善[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 (6) .
湖南省人才交流中心 篇7
关键字:“数字湖南”;DAS;NAS;SAN;虚拟化存储
0 前言
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湖南”的核心、重要基础与支撑。而地理空间框架由地理信息数据组成;因此,解决了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问题,也就解决了“数字湖南”数据的存储问题。地理信息数据的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庞大且增长迅速;数据格式繁多且不易转换;数据安全性要求高。为满足以上要求,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必须做到:足够的数据存储容量;较高的数据传输效率;兼容异构平台;可充分利用局域网内各种存储设备,减少数据多重拷贝;简化数据备份与管理,提高数据备份、恢复效率;最重要的是高可靠的数据安全特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快速增长的地理信息数据,需要对“数字湖南”数据中心的网络存储系统进行统筹规划;考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和快速增加的数据量,应以满足“十二五”期间的数据存储管理需求为目标,进行数据中心网络存储方案设计。本文在研究当前存储主要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地理信息数据存储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数字湖南”数据中心的内网数据网络存储方案。
1 当前主流存储技术
目前,应用较多的网络化存储系统主要是表1所列的三种:
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SAN较适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
虚拟化存储和云存储是未来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存储虚拟化是为存储用户提供统一的虚拟存储池;即将品牌、级别不同且分散的存储产品统一到一个(或几个)大的存储池下,用户看见的不再是孤立的、分散的系统,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方便用户更好地使用存储资源,提高存储资源利用效率。虚拟化存储是提高网络存储系统可管理性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虚拟化存储技术:
由表2可见由于基于主机和基于存储的方法对初建者吸引力最大;但兼容性差。基于路由器或交换机的方法更为适合于互操纵性要求高的企业;前者具有更高可扩充性。
目前,云存储由于安全性远远达不到地理信息数据的保密要求,故不予考虑。
2 数据中心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现以某地理信息中心为例设计数据存储方案。
2.1 数据中心数据存储需求
该中心2001年建成了采用DAS方式连接的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容量为1.5TB。虽然数据存储系统经过几次升级扩容,存储容量扩大到10TB以上,但仍为DAS连接;无法满足中心的数据存储备份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存储总容量太小;數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和完整性面临多方威胁;存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网速太慢。
因此,数据中心数据存储系统建成后,应具备如下性能:数据容量60TB;采用易管理、省投资、可扩展的集中化存储架构;较高的存储备份速度;较好的可管理性;高可靠性;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连续地提供数据查询、检索和分析、计算的功能。
2.2 存储技术选型
通过第2节的分析已确定了SAN技术比较适合地理信息中心的数据存储备份,下表对IP-SAN与FC-SAN两种技术进行了一般性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FC-SAN目前比较适合地理信息数据存储。
从第2节中已知基于交换机的虚拟化技术与其他虚拟化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易使用、设备便宜,较好的互操作性,较易实现故障接替等优点,故采用FC-SAN+基于交换机的虚拟化存储构成池化存储是该地理信息中心的最佳数据存储方案。
2.3 数据存储架构
数据存储结构拓扑图如下:
3 方案评价
该方案的特点是:
1.采用基于交换机的虚拟化存储;采用了性价比较高的硬件设备,故成本较低。
2.存储网络采用了FC-SAN,传输速率较高。
3.采用了虚拟化存储技术,整个存储系统整合为一个存储池,设备利用率高。4.采用了合理的RAID技术,提高了磁盘容错能力。
4 不足之处是没有备份和容灾。
综上所述,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高性能、任务关键性数据存储中心环境。
“私有云”是针对处于防火墙内的有限人群提供托管服务专有计算网络架构,其优点是:构筑在防火墙后,数据安全性较高、服务质量稳定,不影响现有IT管理的流程,大大降低了成本。 随着云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数字湖南”数据中心数据架构存储可以考虑采用“私有云”方式。
参考文献:
[1]时成阁,《网络存储导论》[M],华东大学出版社,2007-1.
[2]俞建新,杨小虎,网络存储新技术评析,计算机工程,第32卷第20期,P120-122.
[3]冯丹,网络存储关链技术的研究及进展,移动通信,2009年6月,P35—39.
海南省人才规划 篇8
一、充分认识加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力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吸引力度,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截止2006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8.24万人,人才占人口总量的比例由2001年的6.25%上升到目前的8.22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省人才工作仍然存在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区域分布失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作体制不健全,相关政策不配套,发展平台狭小,吸纳聚集人才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既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经济竞争、人才竞争的迫切需要,又是构建和谐海南、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海南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的重大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五次党代会的精神上来,围绕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今后五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人才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部署,紧紧围绕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加强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今后五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建立起系统开放、功能较全、层次衔接、主体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与科学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着力打造一支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基本合理、产业和区域分布趋于协调、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我省优势产业领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整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人才队伍。到2012年,我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约100万人,年均增长7.8%,人才占人口总量的比例达到10%以上。其中,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26.5万人,年均增长3.8%;技能人才16.7万人,年均增长6.8%;农村实用人才7.1万人,年均增长5.0%;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达到50万人,年均增长11.5%,占人才总量比例达到50%以上。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我省优势产业、高科技企业拥有的人才量有大幅度增长。区域行业分布趋向均衡,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匮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4、今后五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紧紧围绕我省改革发展需要,并根据海南人才队伍的现实状况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培养、引进、使用好各类人才。
——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原则。既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逐步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人才与用人单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又要从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分布不平衡的现实出发,根据产业战略调整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促进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工作,改善对重大工程项目的人才服务,支持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人才工作,落实关系重要领域发展的人才保障。
——坚持加强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原则。坚持把培养作为我省人才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紧迫的战略任务摆在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进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与智力。
——坚持职业道德建设与业务能力建设相结合原则。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注重业务能力培养。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取得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的双重成效。
——坚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相结合原则。立足于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奠定坚实基础。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把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主体,以培养、吸引、用好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二、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提高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5、扎实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培养造就一支能担当新时期特区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队伍,要着眼于提高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引导和督促党政干部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加强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形势判断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与行政执行能力,努力使其成为能充分履行职责、合乎岗位要求的合格人才。以新进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中青年后备干部为培训重点,争取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党政人才普遍培训一遍。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五年内参加累计三个月以上的脱产培训,县处级以下干部参加年均12天的脱产培训。从党政领导干部中分批、分层次培养100名左右MPA或MBA人才,选派500名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到国外进行中短期培训。注重开发培训课程菜单,推行自主选学制度,增强干部接受培训的自主性,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注重人才实践锻炼。制定挂职锻炼实施方案,通过有计划地派往上级工作部门培养、基层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方式,为各类人才特别是优秀中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对长期在领导机关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安排他们到下级机关或基层、企事业单位任职或挂职,使其了解民情,磨练意志,增长基层工作经验;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他们到上级机关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使其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增长领导机关工作经验。从2008年起5年内,选派500名省直机关干部到市县、乡镇以及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选派150名市县领导干部和省直机关厅、处级干部到经济发达省份或中直机关挂职锻炼;选派250名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市县中层干部到省内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或省直机关挂职锻炼。
7、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扩大视野,加大选拔高知识层次人才、优秀年轻干部尤其是长期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的力度,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高
度重视选拔、配备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不断优化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结构。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要求,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探索建立能出能下的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三、适应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经济结构的需要,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8、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把培养造就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业家作为培育大批创新企业的战略重点和关键来抓,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市场驾驭能力强的高素质企业家。适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有资产利益的出资人代表;培养一批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加大知识更新和国际化培训力度,拓宽引才渠道,抓紧培养和吸引企业自主创新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实施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制定政策措施,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实施项目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推动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向优势企业、优势行业汇集。
9、积极为发展非公经济提供人才支持。适应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人才支持的工作力度。研究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消除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成长、引进和发挥作用的体制障碍,在政府奖励、职称评定、教育培训、成果申报、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培训纳入人才培训总体计划之中,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科技创新、自主创业、合理流动、自我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保障合法的个人权益,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人才交流。
10、大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科技创新与科技应用能力。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人才进入市场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培养和聚集人才的重要基地。积极实施“重大项目与企业人才对接工程”,探索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新模式。5年内,在海洋产业、石油化工、制药、食品、信息、热带高效农业、现代旅游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领域,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工程和重点基地,培养造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批高级技术研发人员、技术专家;着力打造一支能够加快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以提升创新能力和更新知识为主要目的,以重点行业领域的中高级人才培训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设立首席专家制度,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继续实施“515人才工程”,研究提出加强入选人才培养的办法措施,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组织实施“海外人才服务海南行动计划”,搭建海外智力服务海南的桥梁。根据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结合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培养一批扎根海南文化土壤、具有较强创造能力和项目策划、市场运作能力的文化艺术与宣传人才,促进我省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四、着眼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11、抓紧培养经济结构调整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围绕我省发展工业产业集群和现代旅游服务业的需要,加快培养造就大批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整
合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符合海南产业需要的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科学设置教学专业与培养计划。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完善培养制度,有计划地培训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攻关、技能竞赛、创新创效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开展名师带徒活动,通过名师带出一批高技能人才。组织实施国家职业技能资格导航计划,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新技师培养行动计划,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到2012年,初步形成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初、中、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结构格局。
12、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乡村教师、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乡村科技服务人员、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各方面实用人才,重点培养热带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农、林、水产品贮运与加工,农产品批发贸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统筹协调各类农村教育,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市场知识培训。加强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建设,通过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引导农民自觉学习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5年内完成全省2500多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第二轮培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组织实施“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完善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培训和传播。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扶贫培训“雨露计划”,促进农村劳动力转产转岗就业。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55乡村医生培养计划”,利用海南医学院及各三级甲等医院,每年培养500名、5年共培养2500名乡村医生,为提高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
五、以促进和谐海南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13、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工作。坚持把促进人才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我省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教育培训事业,加快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培养。抓好《海南省鼓励人才到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工作的若干规定》(琼府〔2007〕43号)的贯彻落实工作,制定配套措施,以合理的制度和灵活的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稳定现有人才队伍,鼓励各类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到我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工作。继续实施好“双五百工程”、教育卫生人才智力扶持等一系列重点项目。进一步拓展人才智力扶持的专业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起人才智力扶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高校——市县开展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双向互动工作。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西部计划,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工作。充分利用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的全面合作关系,丰富拓展教育扶贫内容,扩大受训范围,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培养人才,促进区域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14、着力抓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调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明确社会工作人才范畴,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人才支持。从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社会工作水平入手,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每年组织举办1期由市县和省直机关分管社会、群团工作的领导参加的社会管理知识培训班。
六、努力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5、创新人才流动方式。坚持以“引智”为主要目标,以拔尖人才为引进重点,充分发挥我省产业优势、环境优势、体制优势和立法优势,探索以工作内容、工作项目为主导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鼓励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采取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方式来我省服务。鼓励省内现有人才跨地区、跨单位之间柔性流动。完善事业单位人才兼职办法。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增强户籍管理的灵活性,推行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人才居住证制度。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加大人才公共服务力度,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规范人才流动秩序,通过规划和政策指导、信息发布,引导人才流向。
16、健全人才评价分配激励机制。抓紧建立符合各类人才特点,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分类、动态、开放的职称体系,推行执业资格制度。探索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和办法。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对有特殊贡献的各类人才进行激励,使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逐步实现人才薪酬水平与市场接轨,体现人才资本价值。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的有偿转移制度,构建科研成果的社会化评价体系,规范和明确人才资本各项产权的属性、适用范围、量化方法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鼓励用人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创设“人才杰出贡献奖”、“人才创业奖”和“杰出技能人才奖”,对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授予相应奖项,给予表彰。逐步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17、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一把手”任期目标,实行定期考核。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认识,切实把人才工作提高到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地位来抓紧抓好。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格局,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谋划好人才工作的大局,管好人才工作的大事,解决好人才工作的突出问题。从制度上保证、政策上支持、环境上鼓励各类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多育人才,广纳人才,善用人才。
18、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人才政策的研究,制定相关制度。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出台的原则,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基本形成涵盖我省人才工作主要方面的相互衔接配套的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体系,把人才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近期着重抓好《关于加强我省人才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海南省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的制定出台工作。逐步加强人才权益保护、终身教育、评价激励、人才统计等制度的研究制定。统筹政策制度的相互衔接,提高政策体系的整体效能。
19、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税收、奖励制度,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省级财政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应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培训费用、农民培训教育费用等人才资源开发费用单独设立科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划出一定份额用于人才资源开发。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篇9
办公地点:罗湖区宝安北路人才大市场大厦6楼616大厅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至12:00 下午1:30至5:00办公电话:82122361 网址:.cn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科技园区分部
办公地点: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区综合服务楼五楼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至12:00 下午1:30至5:00办公电话:26712163 26712170
市人才交流服务华南城分部
办公地点:龙岗区平湖华南城商务中心4楼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2:00 下午1:00至5:00办公电话:89630277 89630377 89636300
罗湖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办公地点:罗湖区宝安北路国际商品交易大厦三楼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2:00 下午1:30至5:30办公电话:25924749 82426686
福田区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中心
办公地点:
(1)福田区行政服务大厅16号窗口
(2)福田区区委大楼1704室北
办公时间:周一 上午9:00至12:00 下午1:00至5:00周三、周五 上午9:00至12:00
办公电话:82978013 82918537
南山区人才服务中心
办公地点:南山区蛇口南海大道19号联合大厦11楼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2:00 下午2:00至6:00办公电话:26886928 26886929
东部人力资源市场
办公地点:盐田区深盐路2158号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2:00 下午2:00至6:00办公电话:25358899
宝安区人才服务中心
办公地点:宝安区宝城九区广场大厦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2:00 下午2:00至6:00办公电话:27788501
龙岗区人才交流中心
办公地点:龙岗区中心城清林中路海关大厦东座13楼
湖南省人才交流中心 篇10
湖南湘潭市在全省率先启动“金蓝领”培训工程,一年来共培养数控加工、车工、装配钳工、焊工、维修电工5个职业(工种)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300人,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该市累计培训高技能人才3.72万人。
据悉,湘潭市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的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创新培养机制,完善培训体系。
湖南省人才交流中心 篇11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机遇, 努力瞄准发展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 湖南省“两型四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 为生产力促进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 我们的判断是:
1、重点省行动试点为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提供了新机遇。2010年4月, 我省被科技部列为第三批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试点, 试点时间虽然只有两年, 但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发展契机, 又是一个工作考验, 如何保质保量完成科技部的试点任务, 又乘势而上发展我们自身的事业, 是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2、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空间。利用科技手段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现形式, 为生产力促进中心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全省科技型企业的创新需求为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了新机会。截止2013年, 湖南省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700家, 还有大量成长发展中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管理咨询、资金融通等多样化的创新活动需求, 迫切需要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支持。
4、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对生产力促进中心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 湖南省基层科技工作发展成效显著。但是, 我们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形势:全省123个县 (市、区) 还存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县市,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 有近20个县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撤并, 基层科技工作创新的平台、载体缺失弱化, 区域创新能力下降, 客观上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努力培育发展新动力
如何扎实有效推进“两服务”行动的深入开展, 湖南省中心的主要做法是:
(一) 抓住一条主线
在“两服务”行动中, 牢牢抓住科技产业与基层科技的创新发展这条主线。依靠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瞄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小微型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加快县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服务民生、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这既是我们“两服务”行动的出发点, 也是我们的落脚点。
(二) 突出两个重点
1、稳步推进体系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生产力中心组织体系建设。组织召开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暨“两服务”行动推进工作会, 帮助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湖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 基本实现省、地、县级行政区划全覆盖。在此基础上, 重点支持省级示范中心30家。全方位服务中小企业, 充分发挥系统资源优势,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实现资源共享, 事业双赢。
二是着力加强生产力业务能力建设。以生产力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试点为契机, 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目的, 以市场化运行机制为基础, 围绕特色产业等方面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类型,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扩大服务范围。
三是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手段和方式。支持与完善各级中心的平台建设, 建立和完善湖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网和省生产力促进协会网, 使之不仅成为宣传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窗口, 而且成为业务服务的专门服务平台。
2、深入开展“两服务”行动
一是延伸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职能。省中心在充分整合资源以及现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 搭建网上和网下的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与现有产业及服务体系进行有效对接。
二是转化一批创新成果。基于生产力促进中心多年服务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经验和运营模式, 围绕园区、基地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 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 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在基地实现产业化。
三是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优势, 做大做强一批基地内现有企业。加强对生产力中心服务的重点企业监测, 协调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聚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 促其尽快做强做大。
(三) 强化三项措施
一是加强对各类园区基地和基层的调研。二是加强对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的调研。三是加强自身建设。
三、不断创造显著工作成效, 努力展示发展新形象
【湖南省人才交流中心】推荐阅读:
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10-13
烟坪中心完小2013年创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施方案07-14
湖南省中部09-14
湖南省农业11-11
湖南省体育高考09-09
湖南省节能服务11-30
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2018年度继续教育培训交流材料-工程类10-28
湖南省高温补贴规定12-16
湖南省通道县05-10
湖南省安化县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