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设计原则(共9篇)
购物中心设计原则 篇1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设计原则
1、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设计目标 1.1、应急指挥功能
(1)、实现紧急情况的收集、显示、上报功能。即在指挥中心内能通过网络传输和其他通信方式实时接收、显示、上报紧急情况的现场文字、图片、语言信息,并能通过终端服务器和显示屏随时调阅紧急情况子系统的文字、图片信息;
(2)实现远程指挥功能。在执行突发任务时,可依托网络,运用语言、文字、图片信息迅速实现对各个子系统和现场实时远程指挥;
(3)实现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功能。即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以及其它相关软件,迅速查询,显示警力部署状况,进行战术计算,为拟制处置预案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1.2、远程监控功能
(1)通过卫星信道输送视频信号,实现对“处突”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可预留端口);
(2)通过装备GPS终端,实现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地图上实时显示参战警员的位置,为局领导正确实施指挥提供依据。(可预留端口);
(3)利用地、市的“三级网”,实现对各子系统所有监控目标实时监控或调阅。1.3 视频会议功能
(1)实现召开各类会议的功能;(2)实现召开远程视频会议的功能。
2、设计思想
(1)以指挥中心信息管理、地理信息管理、大屏幕监控及显示、指挥调度为核心,提高管理效率、管理精度、管理力度;
(2)基于开放式技术,提供系统在容量、功能等各个方面发展的基础,保护投资;(3)模块化支持业务功能变化的升级;
(4)高可靠性,具备极高的处理容错能力和平台容错设计,并能保证数据安全;(5)先进、实用、成熟的管理系统;(6)友好的操作界面。
2.1、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
(1)可靠性:系统运行要建立在坚实的软件、硬件基础上,这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管理软件与操作系统及其他应用软件应有比较明确的接口规范。应用系统要经过反复测试,有较强的容错能力,确保可靠运行;
(2)实用性:软件开发要依据应急指挥中心的具体工作需要,必须符合指挥中心的工作流程;
(3)先进性:系统开发的起点要高,采用的软件平台要尽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公认较先进的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模块化程序设计和先进的设计思想,最终使系统在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可扩展性:系统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要求系统能够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有足够的扩展升级的余地;
通过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可以实现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下达、工作汇报、文件实时传送、事件监控及纪录等多项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2.2、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总体构成(1)大屏幕显示系统;(2)接处警系统;(3)信息管理系统;
(4)数字网络电视监控管理系统;(5)远程网络传输系统;(6)电子地图GIS系统;(7)视频会议系统。
购物中心设计原则 篇2
康复中心建筑设计应首先满足其功能需求, 不能一味求大求全。因此, 设计师在设计时要结合选址周围的市政配套、自然人文等条件, 立足功能需求, 合理控制规模大小, 统筹设备设施并遵循以下原则:
*合理分配普通医疗和康复医疗功能空间资源与医患配置比例, 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以及相互促进发展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 适应地方经济状况和康复人员生活需求, 康复中心的选址、拟建规模、远期规划均应结合实际, 各个功能区块的组成和比例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并具有一定的变通性, 以便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调整。
*以人为本, 医患并重, 注重对活动在医疗空间内的所有人特别是康复人群提供全方位关怀, 营造卫生、安全、经济、高效的室内外环境
康复中心应从残疾人的特定康复需求及各场所开展康复业务的需要出发, 发展残疾人所必需的综合医疗和全面康复服务。应明确医疗区的功能分区, 细化各个医疗流程, 合理组织医疗康复空间, 使得医疗区医患分流、洁污分流, 为患者创造安全便捷的就医环境, 为其中的医护人员创造高效舒适的内部工作环境, 满足现代化康复中心低能耗高效率的要求。
*对康复医疗的功能和工艺流程设计进一步优化, 加强设计的通用性和可持续性
在功能分区合理、设备设施先进的前提下对建筑单体进行科学化、智能化设计。充分吸收国内外康复设施建筑设计的先进理念, 适应当地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实现设计的可行性。比如采用先进的医院街设计来整合门诊医技科室、各单体采用分体结构来适应不同需求, 利用智能化网络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为康复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内部功能分区设计
康复中心的功能分区主要包括康复医疗区、培训科研区、办公与后勤保障区, 还可根据自身发展和立项情况设立居住生活区和预留发展区。医疗康复区位于园区主体, 居中心位置, 且临近主要交通要道, 其他功能沿周边布置, 同时应充分预留发展用地。
*康复医疗区
医疗区包括门急诊、住院、医技、康复等四部分, 是康复中心的主要功能区。因为康复中心并不是大型综合医院, 所以普通医疗部分只占很小比例。医疗康复区应设置在用地规整、地势平坦、采光充足、景观较好的部位, 同时要设置在用地与城市主干道临近处, 这样交通便利、目标性强。其中如果设置感染医疗区, 其传染病门诊和病房应设置在单独区域, 位于用地范围的下风方向, 并与医疗区和生活区留有一定间距。
医技楼应位于中心地位;各建筑物中间保持的距离要适当, 既便于联系又要避免干扰。康复训练用房应根据使用人员频率设置, 多建设在临近病房楼的一旁。特殊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康复用房应尽量单独设置。
医疗区各医疗功能部分之间的交通流线复杂, 一般包括四种类型的流线形式。第一类为外来人流, 包括患者、陪同家属、探视者;第二类为工作人流, 包括医生、技师、护士、职工;第三类为物品流线, 包括药剂、器械、食物、资料;第四类为污物流线, 包括垃圾、污水等。各类型流线应防止交叉, 减少和杜绝院内感染, 使医院内形成有秩序的动态环境, 组合好各建筑空间, 使各部门之间无穿越交通, 采用信息诱导图标, 引导医院内部流线。一般医生和患者, 住院和门诊患者, 成人和儿童患者, 食品和药品供应路线均应分设, 污物路线要隐蔽, 各活动路线不应交叉。
*培训科研区
培训科研区担负着康复中心的重要宣传培训科研职能, 包括对康复技术人才进行系统培养、对社区康复服务进行对口专业性指导, 以及开展康复信息咨询、康复知识宣传、康复理论研究等。培训科研区包括教育培训部和科研部。
教育培训部包括康复技术人才培育和残疾人职业培训。教育培训部门包括教学用房、图书资料用房、办公用房和学员生活用房等。教学用房分为普通教室及康复培训专项教室。
科研交流用房包括科研中心和交流中心。科研中心根据科研需求及主要研究方向设生物制药研发部、辅具研发部、电子耳蜗研发部、残疾人用品高新技术研发部、理论研究部等研究部门等内容。交流中心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 承担着会议、交流、接待等内容, 根据使用要求, 分设会议中心、接待中心两部分。设交流报告厅用房、招待用房、餐饮用房 (可为科研中心提供服务) 等。
培训科研功能在国家级和省级康复中心所占比重较大, 但现实中开展工作缺少必要场地, 因此, 在大型康复中心的规划中应充分预留其发展位置, 完善康复中心的全面康复职能。
*办公与后勤保障区
办公与后勤保障区包括管理办公区、后勤保障区和设备用房。管理办公区的管理职能包括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信息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等。主要功能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用房、报告厅、网络机房等。
后勤保障区包括病员餐厅、职工餐厅、职工宿舍、洗衣房、垃圾及污物处理等。一般介于医疗区和职工生活区之间, 便于双向服务。营养厨房应接近住院部, 必要时可设于住院楼内部。家属生活区一般不设在医院内部, 但生活区如果离医院过远, 康复中心院内必须设置工作人员宿舍, 并在场地中规划出充足的工作人员停车场。
设备用房包括氧气站、气体泵房、变配电室、发电机房、锅炉房、换热站、空调机房、消防设备用房、污水处理站等。设置内容由康复中心的功能需求决定, 并受周围市政设施的制约。这些设备用房属于污染服务区, 应设置在用地边缘, 并尽量自成区域, 在合适位置设置值班室和中心控制室。其中锅炉房应接近营养厨房和职工食堂, 并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空调机房、变配电室、换热站等设备用房应接近负荷中心, 一般可设于住院楼地下层或单独设置。
外部空间组合
*分散式布局
分散式布局是将各功能区块甚至医疗区各个科室都分别设置在单独的建筑物内, 一些规模较小的医疗建筑采用这种布局。这种形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每幢建筑物均可获得较好的朝向、通风和采光, 便于结合地形和分期建造, 具有浓厚的庭园式气氛, 同时保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卫生, 便于隔离, 防止交叉感染。其缺点是各个楼独立设置, 占地面积大, 增加了交通路线和能源消耗, 使得建筑综合费用较高, 不利于日常管理和设备设施的集中使用。
这种布局方式最利于大型医疗机构的分期建造, 各个单独的建筑自然采光和通风都很好, 但一定要在建设初期有统一的总体规划, 统筹规划分期建设, 否则, 将会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比如:外部流线往复杂乱, 建筑占地大, 各相近功能分散设置, 联系不方便等。分散式布局适合疗养式的康复中心或以精神康复为特色的专科康复中心。
*集中式布局
集中式布局是以一个主体建筑物来囊括康复中心绝大部分工作部门的组合形式。这种集中式布局有点像综合写字楼, 是城市用地紧张造成的。集中式布局开始出现时受技术手段制约, 内部环境较差, 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 以及各个设备系统的发展, 综合布线的使用和物流运输系统的应用, 使得各医疗部门之间组织有序, 人流物流便捷, 能够满足医疗建筑的日常使用需求。这种集中式布局在现代建筑医疗技术的支持下, 省时增效, 为建造现代化专业化的康复中心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集中式布局的优点是节约用地, 为总体规划留出更多的室外绿化和室外活动场地, 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设备管线集中, 各科室竖向分割, 缩短了联系距离, 有利于将医患分离, 各流线统一管理。既节省了建设初期的投资又大大减少了使用中的维护费用。集中式布局的最大缺点是各部门之间相互干扰影响较大, 很难保持安静的环境, 且缺乏庭园化的室内外空间氛围。
集中式布局依托最大化的空间效率和资源效率, 使得医院在维持病患高护理水平的情况下, 有效提高运营效能, 对现有护理模式进一步整合提高。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太平洋医疗中心 (CPMC) 教会山医院就非常注重室内空间的营造和室内环境质量, 它们采用无毒自然的建筑装修材料, 尽可能的设置屋顶花园和公共空间, 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室内自然化氛围, 促进患者的康复。
*组合式布局
加工中心夹具的设计方法及原则 篇3
关键词:加工中心 夹具 原则
加工中心的夹具均安装在加工中心的工作台上,随机床工作台作进给运动,主要由定位装置、夹紧装置、夹具、连接元件、对刀元件组成。加工时切削力较大,又是断续切削,振动较大,因此加工中心夹具的夹紧力要求较大,夹具刚度、强度要求比较高。
一、对夹具的基本要求
实际上加工中心加工时一般不用很复杂的夹具,只要求有简单的定位、夹紧机构就可以了,其设计原理也与通用铣床夹具相同。结合加工中心加工的特点,这里只提出几点基本要求:第一,为保持零件安装方位与机床坐标系及编程坐标系方向的一致性,夹具应保证在机床上实现定向安装,还要求能协调零件定位面与机床之间保持一定的坐标尺寸联系。第二,为保持工件在本工序中所有需要完成的待加工面充分暴露在外,夹具要做得尽可能开敞。因此,夹紧机构元件与加工面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时要求夹紧机构元件能低则低,防止夹具与铣床主轴套筒或刀套、刃具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碰撞。第三,夹具的刚性与稳定性要好。尽量不采用在加工过程中更换夹紧点的设计。加工过程中更换加紧点会破坏夹具或工件的定位精度。
二、常用夹具种类
1.万能组合夹具
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研制时的中、小型工件在加工中心上进行加工。
2.专业加工中心夹具
该工件夹具是为某一项或类似的几项工件特别设计制造的夹具,一般在批量生产或研制时非用不可时采用。
3.多工位夹具
可以同时装夹多个工件,可减少换刀次数,也便于一边加工一边装卸工件,能够缩短准备时间,提高生产率,较适宜中批量生产。
4.气动或液压夹具
适用于生产批量较大,采用其他夹具又特别费工、费力的工件,能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率。但此类夹具结构复杂,造价往往较高,而且制造周期较长。
5.真空夹具
适用于有较大定位平面或具有较大可密封面积的工件。有的加工中心自身带有通用真空平台,在安装工件时,对形状规则的矩形毛坯可直接用特制的橡胶条嵌入夹具的密封槽内,再将毛坯放上,开动真空泵,就可以将毛坯夹紧。对形状不规则的毛坯,用橡胶条不太适合,需在其周围抹上腻子密封,这样做不但很麻烦,而且占机时间长,效率低。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可以将其叠加在通用真空平台上使用。
除上述几种夹具外,加工中心中也经常采用虎钳、分度头和三爪卡盘等通用夹具。
三、加工中心夹具的选用原则
在选用夹具时,通常需要考虑产品的生产批量、生产效率、质量保证及经济性等。选用时可参照以下原则:第一,在生产量小或研制时,应广泛采用万能组合夹具,只有在组合夹具无法解决工件装夹时才可放弃。第二,小批量或成批生产时可考虑采用专用夹具,但应尽量简单。第三,在生产批量较大时可考虑采用多工位夹具和气动、液压夹具。
四、加工中心夹具的设计要点
由于加工中心切削用量及切削力较大,又是多刃断续切削,加工时容易传声振动,因此设计加工中心夹具时应注意:夹紧力要足够且反行程自锁;夹具的安装要准确可靠,即安装及加工时要正确使用定向键、对刀装置;夹具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结构要合理。
1.定向键
定向键安装在夹具底面的纵向槽中,一般用两个,安装在一条直线上,其距离越远,导向精度越高,用螺钉紧固在夹具体上。定向键通过与加工中心工作台上的形槽配合确定夹具在机床上的正确位置;还能承受部分切削扭矩,减轻夹紧螺栓的负荷,增加夹具的稳定性,因此平面夹具及有些专用钻镗床夹具也常使用。定向键有矩形和圆形两种。定向精度要求高或重型夹具不宜采用定向键,而是在夹具体上加工出一窄长面作为找正基面来校正夹具的安装位置。
2.对刀装置
对刀装置由对刀块和塞尺组成,用来确定夹具和刀具的相对位置,对刀装置的结构形式取决于加工表面的形状。对刀块常用销钉和螺钉紧固在夹具体上,其位置应便于使用塞尺对刀,不妨碍工件装卸。对刀时,在刀具与对刀块上加一塞尺,避免刀具与对刀块直接接触而损害刀刃或造成刀块的过早磨损。塞尺有平塞尺和圆柱形塞尺两种,其厚度和直径为3~5mm,对刀块和塞尺均已标准化。使用时,夹具总图上应标明塞尺尺寸及对刀块工作表面与定位元件之间的位置,对刀装置的设置应便于对刀,而且在工件切入的一端。
3.夹具体设计
为提高加工中心夹具在机床上安装的稳固性,减小断续切削可能引起的振动,夹具体不仅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高度和宽度比也应恰当,一般有H/B≤1~1.25,以降低夹具重心,使工件加工表面尽量靠近工作台面。此外,还要合理地设置加强筋和耳座。若夹具体较宽,可在同一侧设置两个与加工中心T形槽间等距的耳座;对重型加工中心夹具,夹具体两端还应设置吊装孔或吊环以便搬运。
夹具体为铸造,主要工作面为与机床工作面垂直的面板,该面板主要用来固定定位销、挡销及六角头压紧螺钉,底平面用来与加工中心工作台进行连接,同时固定对刀块。比如,X62W卧式铣床工作台相对于操作者来说为左右方向水平放置,走刀方向与工作台方向一致,因此,两定位销为左右布置,距离尽量加大,两个耳座因为要承受较大的力所以也要左右布置。
4.人性化设计
夹具设计要求除能完成既定的定位夹具任务以外,还要考虑操作者的操作是否方便,因此夹具也要求人性化设计。
(1)考虑到多数操作者都习惯右手用力,因此,将挡销安装在工件左侧,六角头压紧螺钉则安装在工件右侧,方便操作者直接夹紧。
(2)该工序要求脚的两侧同时加工,考虑到两面同时加工的情况下,夹具体可能会妨碍走刀,所以工件安装一定要高出夹具体,把被加工部位完全固定在夹具体上,便于走刀。为了能够承受较大力矩,六角头压紧螺钉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工件上方尺寸较大的位置,这就要求夹具高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3)根据该工序的要求,对刀块放置在加工面左侧或右侧稍低于加工面的位置最为理想。但考虑到夹具体的高度及安装问题,对刀块只能安装在夹具体工件的一侧,对好刀之后再将刀具移到与被加工面等高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冯之敬.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徐衡.FAIVUC系统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培训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黄海.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实训教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陈宏钧.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员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柳青松.机床夹具设计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邯郸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购物中心设计原则 篇4
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意义和原则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学历认证的意义和原则那么我们得知道为什么要学历认证呢?
为贯彻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满足广大留学生回国人员及其他外国学位获得者在中国升学、就业、申请科研基金等依据而针对留学回国人员开展的一项国外学历学位鉴定工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去”,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海归拿着洋文凭回国就业。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留学回国人数较2010年增加5.13万人,增长了38.08%。然而随着出国留学这扇教育大门逐渐打开,这种原本稀缺的资源逐渐变得丰富,甚至相对过剩。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导致了目前“海归”变“海待”的现状。根据统计,“海归”由稀缺变得相对过剩的转变经过了15年。
那么如何在这留学生归国大军中得到国家认可企业认可脱颖而出呢?当然除了你过人的能力外那么这个学历认证就是必不可少的。
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意义何在呢?
唯一性;留服认证是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对于国(境)外文凭的真实有效性以及同中国大陆学历学位体系对应关系的唯一权威的确认方式。
必要性;根据国家相关部委和国务院学位办的相关规定,留服认证是报考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入职,高等教育学位报考,大型外企入职时必须提交的国(境)外学历学位的证明资料;同时在此类单位职位升迁和调整时也同样需要向人事部门提供留服认证。
这是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意义那么对于其原则我想这是很多留学生都想知道的,知道认证原则那么我们才能因地制宜。做出相应改变。
认证的原则是:获得的 学 位 学 历 学习时间 学习方 式 学习经 历的连贯性衔接性以及逻辑性。获得的学 历 学位:主要是看真 假 和颁发 单位的合法性;学习时间:护照签证上不 能在学习期间有长时间的离境记录;学习方式:必须是 全 日 制的学习,函 授和 工 读都不予认可;衔接性 逻辑性:根据你的前 置 学 历、工作 经 历 和你的年 龄来推算,看是否有漏洞,比如说你今年20岁,如果申报MASTER,那么基本上就不可能成功,根据小 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硕士这个教育链来推算,你的年龄不符 合逻辑。(特例除外)很多童 鞋在 前 置 学 历(这里特指国内高中)上有问题很疑惑,因为有的人在回帖的时候告诉他回帖的本人也是同样有问题然而递交后认 证成 功 了,其实这样很误导人,因为在认 证 中,特别是在789这三个月认证高峰期的时候,留服老师会采取抽查的方 式来做认 证,据说抽查的比例是80-85%,也许你运气好过了,如果别人运气不好,被查到了,轻则叫你补充材料,重则直接以出具虚假材料为由将你拉入黑名单,那么 你的认 证之路也算结束了。
我是广宇志合的海归咨询老师,如果大家在国外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联系我宁老师TEL:***QQ;1643780319
专业 专注 高效 方便竭诚为您服务
广宇志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这里只是目前而至国内留服中心的一些原则,那么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导致国内对留学生重新的审视可能留服中心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但这里还是希望大家能顺利通过。
这里得提醒大家下。
以下国(境)外机构颁发的证书暂不在学历学位认证范围内:
1.参加外语培训或攻读其他非正规课程(如短期进修)所获得的结业证书;
2.进修人员、访问学者的研究经历证明和博士后研究证明;
3.国(境)外高等院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预科证明;
4.国(境)外非高等教育文凭、荣誉称号和无相应学习或研究经历的荣誉学位证书;
5.未经中国政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办学机构(项目)颁发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
6.通过函授、远程教育及网络教育等非面授学习方式获得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
7.国(境)外各类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
卧室设计原则 篇5
现代卧室设计的原则
卧室,是家庭居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再小的居室,也要有睡卧的空间。然而,面对 实实在在的卧室,赋予它一种什么样的格调,从而更科学、合理地使用它,却又是摆在人们 面前的一道新课题。装修热,也把本来功能简单的卧室热得“面目全非”,五花八门、不伦不类的卧室常让 人以为走错了地方。比如,有的人为了显示富贵,将卧室的墙面贴满了名贵木材饰面板,顶 棚上安装豪华纯铜云石或水晶吊灯,更有甚者,将博古架、拱门等移植其中……凡此种种,实难让人苟同。试想。如此豪华且缺少生活气息的卧室,能让你 “美好明天从今晚开始” 吗? 那么,卧室到底应如何设计与装修呢?其实,最简单的不过一句话便是:平平淡淡才是 真。何谓“平平淡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1 空间布局要平淡稳重 卧室在总体空间布局上,要平淡无奇,稳中求胜。床是卧室的主角,床的位置很大程度 上决定了空间的设计,视房间大小可有两种方式。其一为均衡式:在房间较小的情况下,可 两面靠墙,余下空间设置衣柜,与床头相对的墙面前方如果空间允许,可再设低柜及梳妆台 等。其二为对称式:在房间较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方式。先找准房间的中轴线,沿线靠墙设 置床及床头柜,床一侧摆放梳妆台或写字台,另一侧摆放圈椅或小型沙发等。与床对应放置 组合低柜,中间放电视,以此强化对称的特点。2 家具造型宜平淡近人 家具造型宜平淡近人 卧室的家具在造型设计上要平淡中见端庄,进而体现宁静亲近感。首先,卧室的家具要 选择造型简洁、明快、大方的系列产品,切记床、梳妆台、衣柜等单件家具风格迥异,给人 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其次,要注意家具尺度的控制。一般来讲,卧室的家具要以低、矮、平、直为主,尽管衣柜的高度有它特定的使用要求,但一般也要将高度控制在两米以下。现今特 别流行的一面墙式衣柜,亦即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满贯的衣柜,虽说从实用角度满足了主人 的要求,但从心理感受角度分析是否合理呢? 当然,有些大件家具,只要能和周围的融合为一体,效果还是很好的。3 墙面、吊顶宜简洁大方 墙面、卧室的界面(墙面、吊顶、地面)处理要平淡,体现朴素、舒适的氛围。卧室的四面墙 以及吊顶、地面一般应以简洁、大方为主调,通常不适宜做所谓的造型设计。在颜色的选择 上,尤要注意调和、含蓄,颜色种类不能过多过杂,至多吊顶及墙面选用两种色泽搭配,比 如白乳胶漆吊顶配以浅米黄、暖灰等彩色墙面,再以一条挂镜线区分开来。而大多数情况下 为求
整体和谐,而只选用一种颜色如牙白色或浅暖灰色等。简洁明快的墙面配以高十几公分 左右的木制踢脚线,既实用又颇具现代审美情调。而地面一般选择木地板或纯毛地毯。如选 用地毯,还要注意图案的大小、繁简,通常选择素色无花或压花地毯较为适宜。4 照明宜平淡中见温情
卧室的照明设计及灯具的选择要注意造型的朴实及发光方式的确定,要在平淡中见温 情。从发光的角度讲,卧室一般选用反射照明等形式的灯具,切忌采用直射光源。从灯具造 型的角度讲,一般选用简洁大方的造型,主灯绝不能选用多头吊灯,吸顶灯往往是最聪明的 选择。光的颜色一般以暖黄色为宜,绝不能选择红灯泡、绿灯泡甚至蓝灯泡。最后还要注意 主灯与壁灯、台灯、落地灯等各种灯具之间造型系列化问题。
企业制度设计原则 篇6
企业制度设计要保证其合理性可行性,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
也可称之为实事求是原则,制度设计一定要吻合企业员工水平、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切实可行,才能行之有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成为所有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可操作原则
所有制度出台后都必须被遵守被执行。如果制度条款不可操作、模棱两可,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操作性体现在语句表述的唯一性,不能随意解读、不可断章取义。特别是责任界定条款不能设立上下幅度,不能出现“酌情处理”字样,不能留下想象空间,
笔者力主取消企业制度的“解释权”,不能给**操作留有余地。
三、守法性原则
企业制度当然是企业的权力,但是任何企业都无权制订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文。“以道德为底线,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是一切企业制度制订的出发点。这是不容置疑的.,故无须多言。
四、系统原则
企业制度是一个完整体系,虽然在设计制度时是逐一进行的,但是每个设计者参与者在起草或讨论制度时,必须通盘考虑,明了某个具体制度在整个制度体系中的位置,防止出现制度交叉、内容重叠、甚至前后矛盾现象。
购物中心设计原则 篇7
一、阅读教学中活动设计的意义
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活动的意义, 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开展活动进行阅读, 进行语文的学习, 是语文学科学习 规律的必然要求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也谈道:“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据余映潮老师统计, 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标中, “实践”一词一共出现了40次, 凸显出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语文天生是一门学习语言的课程, 而积累、学用语言必然地要让学生多读多写, 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 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 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发展思维, 形成能力。不读不写, 何以学语言?没有活动, 则无以形成能力。
(二) 课堂活动的开展, 大大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活动的开展, 就是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 就是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 从重视教师自我展示转向重视学生发展,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民主课堂。设计、开展活动进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手笔、大方向。唯有学生活动起来了, 才能谈及教学的有效。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唤醒一个认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具有主体地位? 主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活动。学习归根是学生自己的事, 任何人包办不得。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活动, 引领学生自己去说, 自己去读, 自己去写, 自己去思, 自己去悟, 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才可以说在课堂上有了“地位”。
(三) 课堂活动的开展, 体现了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
每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较大的创造潜能, 而创造性的发挥总要依凭实践活动得以历练、得到展示。以教师“大量讲析课文”为主的课堂, 极大挫伤了学生认识世界的主动性、积极性, 是对学生生命的漠视或摧残。对一篇文章,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因为客观上学生就存在个体差异。通过读书交流活动, 让每个学生质疑、交流, 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 互相碰撞、互相影响, 促进身心发展。在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理解、交流中, 教师适时地切入教学, 此乃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去教。新课标也多次提及“体验”一词, 也是在强调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让学生有一些“经历”, 有一些“自砺”, 有一些“体验”, 才会对文字、对生活、对生命产生“一刹那顿悟”的感觉。没有体验, “顿悟”不会潜入我们的心灵的。唯有活动才能较为深入地刺激学生心灵“内部”发生变化, 给成长以积极影响。从这个角度讲, 也体现了对生本课堂的追求。
(四) 只有通过活动, 才能切实形成能力
阅读好比登山观景, 不迈一个个台阶, 是看不到“无限风光”的。开展活动, 就是在“迈一个个台阶”, 也就是经历“过程”。缺失过程, 就无从谈及能力的发展。一个从不下水游泳的人, 怎么能有游泳的技能?学生初读一篇文章, 有的很激动兴奋, 有的很乏味无趣, 有的一知半解。教师依据学情, 设计“一艘航船”, 让学生自己一桨一桨地划, 从“未知”的此岸抵达“获知”的彼岸。这“一桨一桨”就是活动的开展, 或是活动的程序。学生是怎么样由此岸到彼岸的, 只有他们自己划船了, 自己做了, 才知道。开展课堂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丰富学生的体验, 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学设计的过程, 就是设计学生活动的过程;语文学习的过程, 就是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五) 课堂活动的开展, 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 情绪
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的。“一个初中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为14分钟左右, 高中生为17-18分钟左右。过了这个时间, 学生进入疲劳期, 学习效果不好。”活动的意义就是能给学生注意力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使学生从注意力的低迷状态中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从而保持比较兴奋的学习情绪。一堂精致的阅读课, 一般要设计2-3个学习活动。这几个活动会因为学习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这种“新异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维系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小活动后一般都有老师的“课中小结”, 整个课堂疏密有致, 教学节奏有张有弛, 给学生以美好的学习体验。
二、阅读教学中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 围绕文本的核心内容设计活动
教师认真解读文本是活动设计的前提, 有了深入的文本解读才有高水平的活动设计。“这一篇”要教给学生什么, 学生要学什么, 教师要心中清楚。活动的设计紧紧围绕核心教学目标来进行。从教学设计层面上来讲, 就是“设计精致”;从教学实践层面上来讲, 就是“重点突出”。如此展开活动, 就是集中目标、增强针对性, 让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广得, 学有深得。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材处理能力, 高度整合、提炼文本内容, 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将静态的文本教学转化为动态的活动教学, 建构精致的课堂活动。这是最能彰显教师智慧的“中国功夫”。
(二) 活动设计指向要明确, 程序要科学
在活动指向上要主题明确, 用恰切的行为动词“品析”“诵读”“改写”等规范学生的活动, 即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有了活动的方向, 就显示出活动的轨迹。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活动程序。一旦离开具体的程序, 活动就是空洞的。程序1、程序2、程序3……逐步推进, 然后它们聚合、统一在这一项活动之下, 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活动体系”。这些程序是不能颠倒的, 是环环相扣的, 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是科学的。它能快捷、有效地达成学生新知的生成。因此, 活动设计不仅要制订活动主题, 还要花费心思、周密具体地制订活动程序。设计出科学精细的活动程序, 是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步。
(三) 设计活动要得体
这里的“得体”指的是根据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即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两个维度的完美结合, 有机统一。如余映潮老师讲《云南的歌会》品读活动一:文意理解, 则采用速读说话的活动方式, 交流读到的内容;品读活动二:要点感受, 则采用朗读的方式, 感受文中精彩的写人、写景、写物、写场面的精彩片段;品读活动三:精段品读, 则采用合作探究“主问题”的形式, 对这一段文字进行“美点欣赏”。学习内容不同, 活动的形式就不同, 活动形式为学习内容而设计。假如让学生理解《老王》中“我”的愧疚心情, 运用集体诵读的活动形式, 就是不得体;作者杨绛的情感是要通过细细体会、揣摩、内心独白式的个人深沉地朗读才能表现的。
(四) 活动设计要丰富多样
“知识的存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多渠道的。”我们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学活动, 有效的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多种智能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这也就是余映潮老师所说:“要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学到不同的知识, 形成不同的能力。”如:活动时间较长的、层次清晰的朗读活动, 独立进行的积累资料、处理信息的阅读分析活动, 思考比较充分、阅读比较深入的品析活动, 目标较为明确、话题比较集中的课堂交流活动, 用成“块”的时间来进行想象、探究或创造的活动以及学生独立进行的长时间的读写活动等, 都是可以合理地进行设计与组织的。从另一个角度看, 活动形式的变化, 也就是教学手段的变化。
(五) 活动设计要讲究一定的深度
活动不是所谓热闹的“问题讨论”“小组讨论”:教师提出几个问题, 学生围绕问题找到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订正。问答式讨论是一种变相的传授, 不是活动。它仍然停留在对文本“认知”的层面, 仅仅是读懂课文。但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是读懂课文, 文章是读不完的, 而是要学“会”读文章, 形成阅读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靠活动, 靠体验。不体验就不可能真“会”, 体验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 教师设计活动要讲究深度, 要讲究高层次。比如, 反复、多角度品味一句话、一段话的活动;从大量资料中探究文本深刻主题的活动;从比较阅读中感受创作风格、写作技法、表达情感差异的活动;从文中提取语言印证某一文学评论家对该文本所作出的评论;搜集资料, 找出文学作品中这一类人物形象或者这一类表达技巧的活动等, 都是具有一定能力层次与思维层次的阅读活动。活动深入, 体验丰富, 才能增长能力, 启迪智慧。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生成学生精彩的学习, 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六) 活动充分, 面向全体
学生活动充分, 首要的是让学生占有大量的活动时间。没有时间保证, “活动充分”就是空谈。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 让学生尽情地读, 尽情地说, 尽情地写。不搞形式主义, 不走过场, 不做身子还没转过去就开始交流的假事, 不做学生刚开始动笔就交流写作成果的傻事。一个真正有爱心的老师一定会把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活动充分, 其次要靠教师的引导, 缺失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活动就会走偏方向、变得肤浅甚至开展不下去。教师“指导”的作用, 对于学生活动而言, 显得更为重要。不搞活动, 教师讲得多, 是“满堂灌”;搞活动, 教师不管不问, 是“大撒把”, 这是两个极端。我们应践行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充分, 要体现全员参与, 活动强调交互性。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 一方的行动必须影响到另一方的行动, 这样的行动才叫“活动”。唯有面向全体, 才能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活动绝不是个别学生的事。
参考文献
[1]肖家芸.让精彩于学生[J].语文教学通讯, 2005 (7-8) .
[2]胡根林.活动的意义在于过程的充分展开[J].中学语文教学, 2010 (7) .
游戏设计原则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篇8
游戏 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
游戏作为一项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设计的规则和原则上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实用性,积极地吸收其中的精华,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游戏规则设计原则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1.场景模拟
游戏中一般会模拟一个社会场景,烘托出一种令人身临其境的环境氛围,通过这种环境的预设,使人很快地进入状态,并保持参与者的主体独立性,使其成为其中的主导者,促使人们积极地去完成各种任务。对于教学设计而言,营造一个“游戏场”,则能够保护和促进游戏精神的生成与发展[1],不仅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积极地融入课堂,还能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思考的独立性,而不再是课堂中的旁观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旁白的解读、多媒体技术和电影等方式营造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当中,还要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疑问,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场景模拟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2.团队合作
除一些简单的游戏外,大多数的游戏都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团队合作已经变得十分重要,这也是当前社会分工细化的一种侧面体现。由此,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入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的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每个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团结、交流、分工、协作、协调和表达能力。
3.角色多样化
由于游戏的虚拟性,使得角色具备可选择性,游戏中每一位参与者都需要在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根据角色承担相应的任务和责任,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社会心理需求。在课堂的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加入角色的多样化选择。例如,师生角色变换,对一些比较容易掌握的教学章节直接交给学生小组讲,并让其他小组给出评分,教师作总结;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特定的场景,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角色更加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等。角色的多样化,有助于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满足学生的社会心理需求,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理解不同角色的权益和承担的相应义务,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够灵活运用,将学习的内容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
4.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一个显著特点,许多人玩游戏就是为了放松自己,释放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在玩游戏中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教学内容绝不是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也不是检测学生的记忆力有多好。学生一旦对课程失去了兴趣,就容易对教学产生逆反心理。而克服学生逆反心理,就需要使课堂带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去思考,培养自己独立思维能力。而要让学生感到课堂有趣,就要结合学生需求,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感到自身属于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教学内容。
二、游戏过程设计原则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1.挑战性
在众多游戏中,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最容易使人爱不释手,这充分抓住了人的不服输的特点,即使失败了也愿意再接着玩。而没有挑战性的游戏,会让人觉得太简单而感到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抓住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层次,给学生小组分配一些有难度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感到一种压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提高自己和完善自我,在困难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内容当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不同小组之间相互提问,最终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认识和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维的能力。
2.连环性
人们对游戏恋恋不舍,有的人甚至通宵达旦地玩游戏而不感觉到疲倦,这与游戏设计的连续性和渐进性有密切联系。游戏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了相应的关卡,而且随着等级的增高,难度也在逐渐地提升,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向上的心理需求。课程的设计应当借鉴这种方式。教学过程中的难度应该从简单的开始,让学生树立信心,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逐渐积累解决难题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任务设计中,要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不同学习阶段任务的难度系数,并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同时,还要做好不同阶段的衔接工作,并对不同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使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能够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毫不懈怠,而处于一定劣势的学生能够看到超越别人的希望,发现自己的不足。主要的目的是激发所有的学生鼓足干劲,积极地为下一次的任务做准备,保障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
3.试错性
每一位玩游戏的新手或是开始玩一种新的游戏的时候,对里面的规则和技术并不是都很了解和熟练,当碰到任务时,大部分人都是根据之前的经验猜测要做哪些动作,在不断地试错中找到游戏的规则,并逐渐地熟悉其中的程序,慢慢地掌握游戏的规律。因此,教学也要给学生试错的机会,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有学者指出:人的能动性,是有层次的,它不可能由人们自发地完全释放出来,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度挖掘[2]。释放学生的能动性,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试错机会。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感到需要向教师求助时,教师才给与学生一些启示。让学生不断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认知。
4.竞争性
游戏常设计的规则就是两个团队之间相互对抗或者是根据玩家的技能得分给出排名,这些规则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荣誉感,让人们在游戏中找到一种优越感或是激发人们再战的斗志。同时,竞争性也必然伴随着很大的可变性,只要肯下功夫,善于思考,组织好团队,就能取得相应的成绩,这就促使人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对于教学设计来说,把竞争引入到学生当中无疑是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方式。目前的教学模式同样有竞争,但为什么却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这主要在于当前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排名格局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打破,变得固化和缺乏灵活性。因此,教学课程的设计应当打破这种局面,真正达到竞争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相应的成就感。这就要求,对竞争的设计要更加灵活和全面,将更多领域纳入到竞争的构成因素中,综合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避免单一的考核使得竞争格局僵化,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学习的竞争中找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5.开放性
游戏中给玩家设置了障碍后,往往会提供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只要玩家能够合理地使用环境中提供的道具,障碍就可以解决,没有单一的解决途径。这有利于极大地调动玩家的积极性和思考。由此,在教学设计中,若想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就必须要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这就要求课程任务的设计要有很大的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潜质的发掘。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质有助于教学的有效展开。同时,开放性也要有一定的限度,要能够合理地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和掌握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使学生误入歧途。
三、游戏评估和奖励设计原则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1.阶段性
游戏中玩家的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都能及时得到奖励,并会在整个游戏中的某个阶段获得晋级,这是对玩家的一种鼓励同时也在暗示玩家离成功还有多远,使玩家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评估应恰当处理好对学生评估的时间距,过于频繁的评估和奖励会使学生产生麻痹感,失去评估的意义,但评估时间的距离过长,会让学生产生松懈感,会对学习懈怠。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估要让学生有所期待,还要让这种奖励能在学生的期待感减弱之前及时得到满足。阶段性评估作用主要是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热情,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2.层次性
游戏对玩家的技能和级别的评估会根据玩家已完成任务的大小和难易程度给予相应的级别,并根据不同级别对玩家完成的任务给予不同的奖励。例如对于同一件任务,级别高的玩家得到的奖励就会低于级别较低的玩家。在教学过程,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排名格局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因此,在教学的评估过程中,要注重对不同层次评估体系的设计。例如,在小组学习中,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能力分配相应程度的任务,但对完成的结果在统一的评估体系下进行,不能由于不同小组的任务难度不一采取不同的评估标准。总之,不同层次的评估是为了打破学生们在开始形成的僵化格局,这样有利于激发能力较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给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些压力,使他们不断挑战自己。最终,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完善自我。
3.公正性
在游戏当中有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设计原则就是玩家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白浪费,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让玩家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对于教学的激励措施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学生受到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并不是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特别是在成绩的提高当中表现更为显著,这也使得许多学生试图努力改变现状却感觉不到希望。江泽民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3]。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的努力要时刻关注,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别人认可,只要坚持下去,自己就可以提升。同时,对于学生新的想法和不同的思路,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鼓励,要尽量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在让自己进步。
4.奖励方式的多样性
在游戏中,只要玩家能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系统提供的奖励。而且,奖励的方式多样,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奖励。如果玩家的技能好,还可以节约在闯关中的时间。这表明,每一个人的需求不一样,多样性的奖励更能刺激人们去积极地做事。在对学生的奖励当中,奖励方式的多样化无疑能够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选择。奖励方式最好能和学生商榷,让学生自己根据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奖励办法,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还提高了学生的期望,可谓两全其美。而且,学生有了自己的期待,更有利于激发自身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游戏中的这些设计原则充分地把握住了人的心理需求和行动动机,能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中深刻理解、把握和运用这些原则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对游戏设计原则的运用必须要坚持灵活性,抓住这些原则的实质和核心,有选择和创造性地将这些原则运用到教学的过程当中,这样才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瑜.“游戏”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启示.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
[2]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篇9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1]。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2.1 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2.2.2 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 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酢浆草、金鱼草、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选用合欢、黄栌等耐盐碱植物;在建筑的阴面或林阴下,则应种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阴植物[2]。
2.2.3 师法自然。
植物景观设计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从科学性上获得成功。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主要包括寄生关系、共生关系、附生关系、生理关系、生物化学关系和机械关系。在实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考虑这些种间关系,有利于提高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例如,温带地区的苔藓、地衣常附生在树干上,不但形成了各种美丽的植物景观,而且改善了环境的生态效应;而白桦与松、松与云杉之间具有对抗性,核桃叶分泌的核桃醌对苹果有毒害作用[3]。
2.3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3.1 形式美法则。
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景观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4 大原则。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条件下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反应。它是由环境、物理特性、生理感应三要素构成。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间色彩明暗的对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间高低大小的组合,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形成富于统一变化的景观构图,以吸引游人,供人们欣赏。
2.3.2 时空观。
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植物的生长变化造就了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效果。此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置方式,运用植物组合美化、组织空间,与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协调景观环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2.3.3 意境美。
园林中的植物花开草长、流红滴翠,漫步其间,使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芬芳的花草气息和悠然的天籁,而且可以领略到清新隽永的诗情画意,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贯穿于园林艺术表现之中,即借植物特有的形、色、香、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创造出寄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意境,赋予植物人格化。这一从形态美到意境美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4 景观生态性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4] ,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例如,北京耗巨资沿四环和五环修建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蔓延带来的环境压力,但在规划中由于缺乏对北京区域环境、自然系统和城市空间扩展格局的分析,采用均匀环绕北京城市周围的布局方式,不但不能真正防止北京城市无序扩张,而且可能拉动和强化这种扩张模式[5]。
2.5 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
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如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樱花文化,这样的植物景观已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其功能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而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绿化出现“千城一面”的局面,城市的地域特征在绿色景观中荡然无存,人们也因体验不到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和魅力而兴味索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并行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连续性原则更应该成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
2.6 经济性原则
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6]。
展望
植物景观设计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植物保护及树木养护技术的发展使植物景观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园林绿化也从二维绿量(绿化覆盖)转向三维绿量(绿色量)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将发展成为涉及土壤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树木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植物保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结语
【购物中心设计原则】推荐阅读:
购物中心室内环境设计08-02
购物中心动线设计分析08-08
信息中心机房设计原则09-29
购物中心商铺07-14
香港购物中心09-17
购物中心招商分析07-19
大型购物中心发展之路05-11
购物中心的未来论文07-30
购物中心管理系统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