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教学设计和反思

2024-09-19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和反思(精选11篇)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1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别方向,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体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规定的必要性,会在地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重点:

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别方向,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看一看

提问:太阳每天从哪个方向升起来呢?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你能用小手指一指东方在哪儿吗?

提问:除了东,你还知道其他哪些方向?能用小手指一指西方在哪儿吗?

师:说得真好!东方和西方可以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去找,怎样才能找到南和北呢?

出示儿歌,并齐读。找一找、指一指校园的南方和北方,说说有哪些景物。

2.做一做

谈话: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站好。(学生起立)你能说说你的前面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面朝南,面朝西,面朝北,分别指一指、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3.比一比,议一议

谈话:我们知道了四个方向,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也是相对的,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老师指方向,小朋友们说,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反过来,老师说方向,小朋友们指。

(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立,老师说方向,两个小朋友指)师:从两个同学所指的方向来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面对的方向怎么变,他们所指的方向相同。

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他们所指的方向都相同,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说出你和周围同学所在位置的关系吗?(用上东、南、西、北四个词)

二、认识平面图

1.看地图。这是一张中国地图,它像一只什么动物?对,我们中国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找一找我们在的省份。省会在哪儿?北京又在哪儿呢?有谁知道地图上这个红色的箭头表示什么?(方向标)

那么,东面在哪里?南面?……(根据学生回答贴出)我们有什么办法记住地图上方向标的位置?

师(小结):为了统一,人们规定:“上面为北,下面为南,左面为西,右面为东”。(出示课件,边读边做手势)

请同学们说说上海、拉萨、北京、广州分别在祖国的什么方向上。

2.学生动手制作方向板,标上东、西、南、北。

3.练习(绘制学校平面图)

4.议一议。师: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了,你会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辨别方向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指南针、北极星、树的年轮等),讲述运用北极星、树的年轮和指南针等辨认方向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辨认方向的方法,真了不起。

三、游戏:指挥交通

1.模拟表演:请1名同学当黑猫警长,13名同学扮演带卡片的小动物。

2.宣布活动规则:得数大于10的朝北走,其余的朝南走。

3.评一评:谁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动物。

4.渗透有关交通安全的教育。

四、回顾反思,总结新课

师:你们喜欢今天的数学课吗?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呢?方向在生活中用得可多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调查一下,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上。

《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图形与位置的知识。这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课本知识、学会辨认方向的本领呢?我认真钻研教材,注重以生活经验为依据,在活动中体验方向。

《东南西北》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能正确地辨认方向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想象力,增强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和逐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观察和实践活动,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掌握在实景中正确辨认东、南、西、北的方法和技巧。

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如果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寓于趣味游戏之中,通过游戏获得知识,那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将是轻松愉快的,而且感受深刻。本课中,我安排了两个游戏。游戏1:老师指方向,学生说方向。反过来,老师说方向,学生指方向。游戏2: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立,老师说方向,学生指方向。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学习,很快知道了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

如何变动,他们所指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而且只要我们认准了一个方向,就能指出其余三个方向。学生有了亲身体验,问题就简单化了,而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的数学要源于生活,要学习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其实,数学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所以在突破了教学难点后,我还设置了“如何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环节。我给学生介绍了几种生活中借助其他事物辨认方向的方法。如:(1)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它的指针总是指着南方。(2)果园里的果树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秋天的时候,果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朝南的一面总是最先染上颜色。(3)大雁也是我们辨别方向的好助手,秋天大雁往南飞,春天大雁从南往北飞。(4)树下和灌木附近的蚂蚁窝总是在树和灌木丛的南面。(5)夜晚的时候,天空中有盏指路灯,那就是北极星,它永远高挂在北方。(6)树木的年轮宽的一面朝南,窄的一面朝北。通过介绍课外知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经过反思,在教学中我也认识到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我在实现教学目标“辨认四个方向”的过程中,还应该更多地照顾到中差生,可以在教室的四面贴上“东、南、西、北”四张图片,先让学生听口令根据图片快速用手指指出;然后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让其闭上眼睛指;再把图片取下,再指。通过这三个环节,中差生也能清楚

地辨认方向了。在突破难点“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的过程中,只安排了一对学生参与活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有一个片面的认识,没有达到充分认识,应该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认识后,再抛出问题,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体验。

一节课下来,我的收获很大。最大的感受就是:与其强迫学生学习,不如给学生营造一个他们喜欢的课堂,让他们自主地、迫切地想参与,在享受中学习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与交流, 能在现实情景中辨认方向, 知道地图上的四个方向。

2.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辨别方向的方法, 在经历从空间方向向平面方向的迁移中体验地图上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知道地图上的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体验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生活世界中的东西南北

师:请你把你前后左右的小朋友一起介绍给大家。然后揭题。 (板书:五、方向与位置)

1.看一看

谈话:前几天, 老师用相机拍了几张照片, 你们想看吗? (出示学校操场四周景色的照片)

提问:太阳每天从哪个方向升起来呢?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 你能用小手指一指东方在哪儿吗?哪张照片是拍操场东面的?操场的东面有哪些景物?多媒体教室的东面又有什么呢?

2.想一想

提问:除了东, 你还知道其他哪些方向?能用小手指一指西方在哪儿吗?哪张照片是拍操场西面的?操场的西面有哪些景物?多媒体教室的西面又有什么呢?

师:说得真好!东方和西方可以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去找, 怎样才能找到南和北呢?

出示儿歌, 并齐读。找一找、指一指操场的南方和北方, 说说有哪些景物。

3.做一做

谈话: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站好。 (学生起立) 你能说说你的前面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面朝南, 面朝西, 面朝北, 分别指一指、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4.比一比, 议一议

谈话:我们知道了多媒体教室的四个方向, 东和西是相对的, 南和北也是相对的, 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 好不好?老师指方向, 小朋友们说, 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反过来, 老师说方向, 小朋友们指。

(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立, 老师说方向, 两个小朋友指) 师:从两个同学所指的方向来看,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面对的方向怎么变, 他们所指的方向相同。

师 (小结)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 他们所指的方向都相同, 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说出你和周围同学所在位置的关系吗? (用上东、南、西、北四个词)

二、认识平面图

1.看地图。这是一张中国地图, 它像一只什么动物?对, 我们中国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找一找我们在的省份。省会在哪儿?北京又在哪儿呢?有谁知道地图上这个红色的箭头表示什么? (方向标)

那么, 东面在哪里?南面?……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 我们有什么办法记住地图上方向标的位置?

师 (小结) :为了统一, 人们规定:“上面为北, 下面为南, 左面为西, 右面为东”。 (出示课件, 边读边做手势)

请同学们说说上海、拉萨、北京、广州分别在祖国的什么方向上。

2.学生动手制作方向板, 标上东、西、南、北。

3.练习 (绘制学校平面图)

4.议一议。师: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了, 你会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辨别方向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 出示相应的图 (指南针、北极星、树的年轮等) , 讲述运用北极星、树的年轮和指南针等辨认方向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辨认方向的方法, 真了不起。

三、游戏:指挥交通

1.模拟表演:请1名同学当黑猫警长, 13名同学扮演带卡片的小动物。

2.宣布活动规则:得数大于10的朝北走, 其余的朝南走。

3.评一评:谁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动物。

4.渗透有关交通安全的教育。

四、回顾反思, 总结新课

师:你们喜欢今天的数学课吗?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呢?方向在生活中用得可多了, 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调查一下, 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上。

在《东南西北》的教学中, 我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的来说, 课堂教学是比较成功的。通过教学, 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东南西北》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能正确地辨认方向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为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想象力, 增强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和逐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 在教学中, 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重视观察和实践活动, 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掌握在实景中正确辨认东、南、西、北的方法和技巧。

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 如果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寓于趣味游戏之中, 通过游戏获得知识, 那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将是轻松愉快的, 而且感受深刻。本课中, 我安排了两个游戏。游戏1:老师指方向, 学生说方向。反过来, 老师说方向, 学生指方向。游戏2: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立, 老师说方向, 学生指方向。通过游戏的方式, 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探索学习, 很快知道了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 他们所指的方向相同, 也就是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而且只要我们认准了一个方向, 就能指出其余三个方向。学生有了亲身体验, 问题就简单化了, 而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的数学要源于生活, 要学习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其实, 数学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所以在突破了教学难点后, 我还设置了“如何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环节。我给学生介绍了几种生活中借助其他事物辨认方向的方法。如: (1) 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它的指针总是指着南方。 (2) 果园里的果树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秋天的时候, 果树上的果实成熟了, 朝南的一面总是最先染上颜色。 (3) 大雁也是我们辨别方向的好助手, 秋天大雁往南飞, 春天大雁从南往北飞。 (4) 树下和灌木附近的蚂蚁窝总是在树和灌木丛的南面。 (5) 夜晚的时候, 天空中有盏指路灯, 那就是北极星,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6) 树木的年轮宽的一面朝南, 窄的一面朝北。通过介绍课外知识,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经过反思, 在教学中我也认识到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 我在实现教学目标“辨认四个方向”的过程中, 还应该更多地照顾到中差生, 可以在教室的四面贴上“东、南、西、北”四张图片, 先让学生听口令根据图片快速用手指指出;然后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 让其闭上眼睛指;再把图片取下, 再指。通过这三个环节, 中差生也能清楚地辨认方向了。在突破难点“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的过程中, 只安排了一对学生参与活动,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有一个片面的认识, 没有达到充分认识, 应该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充分认识后, 再抛出问题,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体验。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1.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3.理清故事情节,鉴赏表现手法,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4.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分析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清故事情节。

【预习任务】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完成习题,收集疑难点。

2.除去课文开头和结尾段,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导入】

1.师:在我国灿烂的文学艺术宝库中,保存了很多催人泪下、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生自由发言,师展示课件内容提示:许仙和白蛇、牛郎和织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和林黛玉、焦仲卿与刘兰芝……)

2.师引导: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大都来自小说,只有焦仲卿和刘兰芝出自诗歌艺术,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讲述他们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板书课题,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师生互相补充介绍,师展示课件总结。)

(以下是课件展示内容)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它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课件展示讲义,交流解决易错点、疑难点。)

(以下是课件展示的讲义内容。)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纤纤作细步 小姑如我长 伶俜萦苦辛 葳蕤自生光

留待做遗施 四角龙子幡 踯躅青骢马 赍钱三百万

指出加点字词的古今异义。

便可白公姥 汝岂可自由 可怜体无比 却与小姑别

处分适兄意 渠会永无缘 蹑履相逢迎 汝是大家子

奄奄黄昏后 叶叶相交通

指出下列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并释义。

孔雀东南飞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自名秦罗敷

千万不复全 逆以煎我怀 足以荣汝身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

谢: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阿母谢媒人

相:儿已薄禄相 相见常日稀 久久莫相忘 誓不相隔卿 怅然遥相望

见:府吏见丁宁 曹刿请见 信而见疑

迎:明日来迎汝 蹑履相逢迎

适: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适得府君书

理清故事情节,鉴赏表现手法。

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示,交流预习成果,选派代表发言,师归纳。同时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落,鉴赏比兴、铺陈排比、反衬等手法。师最后展示总结内容。

(以下是课件展示内容)

【布置作业】

1.思考三个问题——焦母为何要休掉兰芝?刘兰芝的死是不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焦仲卿是不是个懦弱的人?

在学习小组内至少和三个人交流一下意见,和班内的同学也交换一下看法,看看谁的看法更合理。

2.完成课后基础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造成这场爱情悲剧的原因,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3.明确课后基础题答案。

【教学过程】

检查上节课的课后练习,明确答案。(小组内进行,组长汇总情况问题)

聆听配乐朗诵,欣赏古意画作,深入感受这出爱情悲剧的动人力量。

(资料为男声配乐朗诵,乐曲配合丝丝入扣,男声情感深沉饱满;古意画作为萧玉田工笔连环画,随着配乐朗诵,一幅幅展示出来,悲剧情感巨大的动人力量能给学生极大的震撼,刘兰芝的美也能更令人扼腕叹息。)

(配乐朗诵文件和画作见附件)

【分析人物形象】

1.很多同学为刘兰芝鸣不平,那么你读出了刘兰芝有哪些美好的地方?请同学们找出能表现兰芝人物形象的语段,并加以分析。(生讨论,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归纳)

明确:刘蘭芝多才多艺,有仕女的良好教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刘兰芝勤劳能干。——“三日断五匹……”

刘兰芝美丽坚强。——“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刘兰芝善良多情。——“却与小姑别……”

刘兰芝忠于爱情。——“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2.主要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表现刘兰芝的性格特征?

明确:语言描写。

3.描写人物还可以通过哪几方面来进行?

明确:动作、心理、肖像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解答)

(课件展示问题:焦母为何一定要休掉兰芝?刘兰芝的死是不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焦仲卿是不是个懦弱的人?)

1.刘兰芝是位多才多艺、勤劳善良、美丽坚贞的女性,她和焦仲卿的感情又很好,焦母为什么一定要驱遣这样一位好媳妇呢?

提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学研究中的几种推测——无子说、越礼说、恋子说、门第说、不祥说,展示资料“七出”——不顺父母、无子、不忠、多言、妒、恶疾、盗窃)

明确:不管哪种推测,都有其合理和不合理的因素,但不论怎样,兰芝的悲剧命运的确是焦母运用手中的权力造成的,焦母利用礼教的“游戏规则”扼杀了一对相爱的男女,扼杀了她唯一的儿子,扼杀了她不喜欢但却全然无辜的兰芝,即使最终的惨剧也并不是焦母的本意。

2.刘兰芝的死是不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提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伤逝》的主人公子君和涓生)

明确:何种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不接受它的规则,按照自己的本能和原则生活。

刘兰芝和焦仲卿都想做礼教的“乖孩子”,他们一忍再忍,一退再退,到了不能再忍再退的时候又不能违背自己最珍视的感情,只能一死了之,以死解脱。所以说他们“主观上没有反抗,客观上以死构成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控诉”。

3.焦仲卿是不是懦弱的人?

明确:作为男性、焦母唯一的儿子、长子、府吏,他的“反抗”需要付出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代价。

(课件展示主题总结: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与人性的冲突)

【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课件展示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舊,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

比较词人与焦仲卿形象的异同,写成读书笔记。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文言叙事诗,情节并不复杂,学生对照注释和工具书,可以基本疏通文字,对偏义复词和一词多义的几处难点教师稍作点拨即可解决。但是由于篇幅较长,学生整体性熟悉课文语言和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求深入思考悲剧发生的个人和社会原因,体会其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给有情人带来的深深伤害,不把学生引领入境也是做不到充分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因此,为解决教学目标一和二,能更好地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设立利用多媒体展示基础知识讲义,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配乐诵读和萧玉田的工笔画,帮助学生梳理情节、体悟诗歌动人的情感。

本课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较好地解决了基础字词知识点细碎、课文篇幅长、入情入理难、课外迁移内容多的问题,教学目标因而得以完全实现。诵读资料和工笔画作将学生带入了诗境,使这些本无相似人生经验的学生能感动至深唏嘘不已,师生探究的平台就此搭建起来。

《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篇4

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东南西北”这一课,实际上我在这课之前,还不能很清楚地辨认东南西北,《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是孩子们给我灵感,才让我在实践中弄明白并感悟到这么一个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先认识地图上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种方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辨认东西面,引导他们说说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面,太阳落下的方向就是西面。然后让学生自己找个地方站好,把身体的右边朝东,左边西,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种方式,来辨别北面和南面。这样做实际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图上使用的方向与生活中的方向相联系,使孩子们容易掌握。由于本课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所以在教学时需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知识,这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本课开始,教师跟学生一起玩关于方向的游戏,从已有知识“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引出站的方向不同,所面对的事物也不同,所以用这些词来介绍物体位置有局限性,从而产生学习新方位词的需要。学生对东南西北的方位词的掌握还比较抽象,需要大量感性支持和丰富表象,所以本课通过一年级已学习的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对此知识学起来也不觉得难和陌生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如何确定方向就显得比较容易,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地图上的东南西北,了解“上北下南,昨西右东”。在练习的设计上,为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出示了中国和长沙地图,请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地区说说相对位置,这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加入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但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对学生的困难预设也不足,尤其是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辨别出左右面的方向。为了弥补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我在接下来的练习课中,利用数学活动,把操场作为教室,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方向的认识,体会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连性,引导学生按顺时针方向循环下去,认识东南西北,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辨别方向的方法

《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篇5

第一轮侯老师讲完后组内找领导进行了评课,回来后又进行了细致的讨论。主要有如下方面需要改进:

1、显示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有所不同,在认识地图上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标准绘制的,需要一个冲突。侯老师准备让学生绘制教室的平面图,但是发现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后东南西北的物品并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讨论在第二轮上课在班级教室内进行,这样在这个环节上效果明显好了许多。

2、第一轮学生对于顺时针排列着东南西北理解的并不到位。往往给一个方向并不能顺利的找到其他三个方向。因此组内讨论将此环节内容充实,加大练习量,将这部分知识夯实。

关于改进的部分在第二轮上课时比较成功,但是又暴露出一些不足,首先学生的方向感没有形成。这主要在于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表面化,为了避免学生出错,我在讲述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四个表示方向的词语并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多少印象,所以导致活动时学生根本找不到教室中东、南、西、北的具体方向。这个教训告诉我,越是这种学生们平时接触少的、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越是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讲解,不能图速度,而不注重效率,那样的结果是“事倍功半”。

其次是地图上东、南、西、北知识的讲解上。急切的想要把更多的内容交代给学生,课堂环节多容量大,导致很多题目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最终的结果是教师不知道学生到底是会还是不会。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先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再个别汇报,效果会更明显!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篇6

《认识东南西北》这节课感觉上的效果不好,所以上网搜了别人的教法,感觉南师附小提秀雷的方法不错,值得学习,复制下来以便学习:

上课伊始,我问孩子:“你知道哪些表示方向的词?”

“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老师,我还知道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来数的”,唐天泽迫不及待的说。嚯,孩子们真不错,对方向有了那么多的了解!看样子今天的课会很顺利。

接下来,按照我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首先以孩子们一年级时学过的一首辨认方向的儿歌说起。“早晨起床,登上山岗,面向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显然,孩子们对这种形式的数学课很感兴趣,绕有兴致的说着,在说儿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方向的理解。随后,请孩子们自编儿歌。

师:“如果到了中午放学的时候,这首儿歌又该怎样说呢”?孩子们在四人小组里经过了短暂的讨论有了结果。“吃过午饭,登上山岗,面向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边是东,右面是西。”那下午放学呢?这时孩子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习的兴趣高涨,儿歌编的也越发精彩。

通过这样一首不断改变的儿歌,完成了教学内容。我直观感觉孩子们对于方向的认识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我问孩子:“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来辨别方向的”?

“太阳”!孩子异口同声的说着。

“除了太阳,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指南针、年轮、北极星、树叶……”显然,孩子们是预习过书上的内容了。我们班的小不点王弈森说:“老师,还可以根据青苔来辨别方向,青苔多的地方是北,青苔少的地方是南”。

老师我还有方法,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刘畅举起了手。“先插个小棒,在影子末端做个标记。等十几分钟,再在后来的影子上也做上标记。左脚踩在第一块石子,右脚踩第二块,面向的方向就是北。”

“真的是这样吗?”我有点疑惑。

“是的”,孩子很坚定的说。“我是在《撒哈拉沙漠求生记》里看到的”。

看来是我孤陋寡闻啦!我大大的表扬了孩子。现在的孩子真不简单,知识

是如此的丰富,看来作为老师也必须加强学习了,要不然怎么为人师呢?

最后请孩子欣赏了一首诗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孩子们很认真的听,最后从诗中找到了辨别方向的方法。

整节课生机勃勃,孩子们兴趣盎然,这不正是我所期待的课堂吗?那教学的结果怎样呢?

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传承和发展 篇7

关键词:苗族服饰文化,传承,发展

苗族是一个历史命运共同体, 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 大部分都分布在中国, 其余散居于东南亚、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战争和迁徙使苗族分为三大支系一百多个小支系, 为了适应多样性的生存环境, 苗族用他们非凡的智慧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苗族文化。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区别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直观形象依据之一。因其夺目灿烂的色彩、华丽繁杂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的苗族服饰堪称是人间最美丽的彩虹, 它是识别苗族支系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现代文化大浪潮、大繁荣下, 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对于提高我们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提高整个国家、民族凝聚力以及国际影响力,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苗族服饰文化

(一) 苗族服饰图腾图案文化

苗族的服饰图案是多彩多样的, 其中蕴含着整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历史记忆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诠释, 这些对于我们探究苗族服饰的渊源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依据。图腾图案作为苗族服饰图案的一种, 对于研究苗族服饰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图腾图案是苗族人民经常用到的图案之一, 虽然大部分人对于这些图腾图案的起源一无所知, 但是这些具有万般寓意的文化符号却蕴藏着苗族的历史记忆, 包含这丰富而又深刻的苗族文化内涵。由于苗族的支系较为繁多, 所以崇拜的图腾也就有所不同, 应用到服饰上就显得更为不拘一格, 多彩绚烂。

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大体上可以分为动物类、植物类、生活生产用具类、几何图案以及自然环境现象类这五种题材。苗族服饰图案布局比较紧密, 整套的衣裙上面有各式各样的主体图案, 还有各种装饰性纹样, 基本上没有空白。这些图案构成的种类也颇为繁多, 日月星辰、鸟兽人物、花鸟鱼虫这些图案往往都可能出现在同套衣裙上。每一种图案题材, 也可以变形跟别的图案结合成为组合, 还有很多写实的图案都会以抽象的符号组合出现。这些装饰图案也可以描绘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场景, 似乎在向你展现一个故事情节的梗概, 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亦或是一个立体的形象。

苗族普遍认为自然界“万物有灵”, 事物间是可以相互转化和渗透的, 所以可以看到苗族服饰图案中多种组合, 尤以龙、鱼和蝴蝶组合变形最多。在苗族中, 因为图腾崇拜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图腾文化习俗, 比如说将图腾图案刺绣在自己衣服上, 或是将图腾图案刻画于自己的身体上, 又或是将自己打扮成图腾模样等等。

枫木作为整个苗族的民族图腾, 相传是由苗族祖先蚩尤带血的枷锁化成的, 还附带着蚩尤的灵气。枫树被视为万物之母和生命之源, 蝴蝶成为幸福、吉祥的象征。枫木蝴蝶图案就具有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综合特征, 所以这种图腾对于个体、群体和部落的祖先都具有深刻的寓意。在图腾观念产生初期, 苗族人民把图腾看作是人的另一个生存方式, 人即图腾, 图腾即人。

黔东南苗族主要的图腾崇拜有龙、鸟、牛、鸡、鱼等。相对于汉族中龙图案代表着象征性和阶级性, 苗族的龙形象没有统一的模式, 比较简朴自然, 稚拙而又可爱, 龙的图案可以被穿在任何一个女性的服装上, 它所表现的是浓郁的平民意识, 它可以由苗族女性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性和审美观念来塑造描绘。黔东南苗族芦笙节在开场前, 会在花杆上悬挂锦鸡以及在芦笙上系羽毛, 这就具有十分明显的图腾意象。在黔东南苗族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认为牛是人类最忠实和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是人们最得力的帮手, 所以说被选定要祭祖的牛, 就会被单独喂养, 一日三餐要敬以酒饭, 要把它当做神牛来供养。在黔东南女子服饰中还比较流行穿鸡毛裙, 鸡毛裙和上衣连为一体, 上面是对襟衣, 下面是条裙, 条裙的尾部缀满一簇簇的鸡毛。可见鸡在苗族人们的心中, 已被普遍认为是象征着繁荣昌盛的吉祥含义, 更具有某种不可估量的神秘力量, 比如说是驱逐鬼怪邪魔等等。苗族服饰中具有生殖图腾意向的就是使用较多的鱼图案, 吃鱼象征着子孙后代繁衍兴旺, 所以在苗族服饰中就存在有很多变形的、抽象的鱼纹图案。这类图案也经历了由繁杂到简洁、由写实到抽象、由细腻描绘到粗犷刻画的过程。

(二) 苗族服饰美学价值

黔东南苗族服饰给人较为直观的感觉就是繁多, 不仅是服装的种类、颜色、配饰还是服饰上的图案等往往都会造成人们眼花缭乱的感觉。但事实上, 苗族每一种服装款式, 在其造型中除了充分考虑它们的实用性之外, 设计者也投入了更多的审美观念, 使别样的苗族服饰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衡量一个苗族姑娘好坏与否的标准主要不是看体态和相貌, 而是看她是否心灵手巧。所以苗族的女孩从出生就要开始学习刺绣, 将自己亲手做的图案绣在绣片上, 在盛大的节日中穿戴。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 并且引以为荣、以此为美。她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表现在抽象的刺绣和蜡染的图案中, 同时传达出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 更像是一件艺术品, 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苗族服饰的质地很少采用丝绸, 更多的采用自己纺织的棉布, 绣饰不直接绣在衣服上, 而是在一块块单独的布料上刺绣出精美的图案, 在盛大的节日或是重要的日子里, 披挂上这些绣片, 从而烘托出喜洋洋的气氛。这些厚重的服装给人们以凝重的审美体验感觉。苗族服饰中色彩对比强烈, 绚丽多彩, 意在追求颜色上的浓郁和厚重感, 通常采用红、黑、白、黄、蓝五种。她们的色彩表达通常是按照苗族女性的意愿, 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界色彩中加以提炼, 在造型统一化的基础上进行色彩归纳或是对比, 使自然形象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让色彩更加丰富变化。同时借助色彩和技法并用, 来增强装饰设计的立体上的美感, 极富层次感和立体空间感, 带给我们视觉上美的享受。

二、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文明长达五千年的历史, 给我们后世带来了许多美好而又灿烂的文化, 自原始社会开始, 服饰工艺开始显现并一步步发展而来, 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怎样使中国文化走出去, 就成为了我国要面临的重大问题, 开创唐装后本土民族服饰的设计就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这必将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要实现中国梦,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认识中国以及我国的文化, 让中国风走向世界, 就需要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加入民族元素。苗族服饰文化是我们灿烂文化中的一枝独秀, 带有独特而又典型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风情, 经过这么多年的变革依然保持的独立的特色和民族性, 所以通过对苗族服饰的参悟以及对苗族元素的提炼, 进行本土化设计应该是一条可选之路。

我们的文化艺术是多样性的, 博大精深,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以独有的中国风影响着世界设计的风潮。要传承和发展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现出来, 从而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接受, 我们就应该形成一种品牌符号, 让其充满苗族审美文化, 来获得社会上的认知和肯定, 使得苗族服饰文化得以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托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能够多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 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在当今这个多媒体时代, 我们还可以结合互联网把设计做好的民族品牌服装传播出去, 走到人们的普遍生活当中去, 使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文化, 喜爱我们民族性的产品, 把我国的优秀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三、总结

中外服饰文化在新世纪的广泛交流, 不仅仅是重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对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具有中国民族特征的服饰文化建设树立了绝好的榜样。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大好时机, 在继承苗族服饰这种承载功能的同时, 要善于利用其它文化的元素, 不断提高其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生活, 结合现代科技和工艺条件, 不断的创新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 使我们的民族服饰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解读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J].现代装饰理论, 2014 (4) .

[2]赵一凡.苗族服饰图腾图案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3.

[3]陈岚.原生态贵州苗族图腾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 2014 (6) .

[4]赵燕.苗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J].大众文艺, 2014 (4) .

[5]武鹏冲.苗族服饰文化研究综述[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6)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难点分析 篇8

1环境特征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地理环境基本特征的两大要素,地势“高”和气候“寒”是青藏高原的主要自然特征,并由此决定了该区域的其它环境特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其主要环境特征如图2所示。

2能源丰富

两地均为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但原因有所不同,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绝大部分太阳辐射可透过大气层直接到达地表。②气候干旱少雨,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西北地区则主要是距离海洋远,降水少,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而太阳能丰富。除此之外,青藏高原地热能(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水能(大江大河源头,落差欠)、风能丰富,西北地区风能、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可观。

3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小,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且年较差也大。两地气温日较差均较大,但原因不同。青藏高原是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均较弱而导致气温日较差大。而西北地区是由于深居内陆,地表热容量小导致气温日较差大,同样原因导致气温年较差也大。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主要是由于夏季气温低。

4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而热量不足

太阳能丰富不等同于热量充足。太阳能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而热量多少则主要体现为气温高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而热量不足的原因有:①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差,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致使地面辐射及反射的热量有相当一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

5青藏高原作物单产高

青藏高原尽管“高寒”,但主要作物(青稞、小麦、豌豆)单产都较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利于农作物的先合作用。②低温延长了作物的生长期,有利于其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制造。③昼夜溫差大,减少了农作物对自身营养物质的消耗。④夜雨多,减轻了旱情对农作物的危害。⑤自然灾害少。

6地域分异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9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逐步探索,逐步引导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在探索中去解决这些问题。当问题得到解决是,学生会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当学生经历这样一个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会辨认这八个方向,而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利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经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发现、抽象、内化的过程,体验了“观察、迁移、猜测、验证”基本的研究过程。在经过知识的探索发现与实际应用,多次体验学习成功的感受,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教学理念陈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次教学设计就是遵循这个理念,整个教学设计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连接,而每个活动有充分体现数学活动是一个数学化的活动思想,紧扣数学本质。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可见,数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既包含客观性知识又包含主观性知识。因此,整个数学教学设计充分展现了位置与方向的认识和应用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设计教学过程时,充分考虑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既有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更有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篇10

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我用了四课时,对这一首内容极为丰富的长诗,我采取了讲授法,从开头分析到结尾,基本上是一言堂,可说是无微不至的分析。大到整个故事的发展,小到刘兰芝“指如削葱根”的手是什么样儿的。学生听得很过瘾,我自己当时也认为讲解比较到位。但上过几天后,我却觉得这种上课方法很笨。

一,我只顾自己过嘴瘾,采取了大水漫灌的方法,没有注意课堂各个环节的设置,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达到启发的目的。

二、没有发动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当然这也可能有点儿不现实,因为学生除了图书馆,无处可去,就算能去,也仅是那么一点儿时间。然而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着,比如:刘兰芝和焦母为什么合不到一起?刘兰芝被休之前精心打扮有什么用意? 提前抛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嚼着,是能嚼出点什么东西来的。而我上这节课时,只是一味的喂。

三、给学生读的时间不长。诗歌教学,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首长诗,最好分分角色,找几段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谁对人物把握得准,把握得真。先布置下任务,让学生课下练一练,这样学生就会熟悉课文。

四、一些与原有评价不同的观点没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刘兰芝的“自请遣归”是真的吗?焦仲卿在婆媳之间充当了什么角色? 刘兰芝跳水之前为什么要脱鞋? 这三个问题,如果学生细心的再读课本,进行深入思考,会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即:一个颇有心计的刘兰芝,一个屡屡把事情搞坏的仲卿。

通过以上反思,我觉得如果再讲这首长诗,我应作如下调整:

1、课前布置任务,事先找几组学生,分好角色,课前练习,课上诵读。

2、课上抓几处地方重点讲解,不求面面俱到,要做到有取舍。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11

三、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从钻石模型的六要素分析来看, 山西煤炭行业在要素资源、基础设施、政府行为、需求状况方面在国内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表明该行业在国内同行业竞争力比较高, 但是与国际同行仍有一定差距。由于需求条件长期稳定, 生产要素和相关支持性产业的潜力挖掘将是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将山西煤炭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强化关键要素, 使其形成良性互动, 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 (1) 树立长期人才战略, 加大煤炭产业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2) 加强对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的扶持力度,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3) 建立完善的金融运作体系, 保障煤炭产业的资本需求。 (4) 支持相关产业和延伸产业发展, 为煤炭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5) 推动重点企业的跨越转型, 打造若干国际先进的企业集团。 (6) 积极建立海外战略联盟, 加强经

验、人才、技术交流。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119

2.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3.5.37

3. 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112

4. 张复明, 景善秋.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及其效应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9) 30-37

5. 师岩.“钻石体系”下的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 (12) 35-87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责编:郑钊) 制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 习俗相近, 自古以来两国就建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但综观两国关系发展历史, 两国在超过10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线却承载了无数的历史变迁, 经历了从“同志加兄弟”到边境摩擦再到关系正常化的全面考验。而中国云南省和越南西北边境四省的合作发展的历史进程正是这种中越关系的变迁的鲜明写照。自1991年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后, 中越两国中央和地方为了促进滇越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并取得明显的成效。这些政策措施对于两国增进边境地区的合作发展, 以及兴边富民、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1991年以来的滇越边境合作发展机制历史

越两国政府签定了《关于处理两国边境贸易的临时协定》, 中越边境各开辟了9对出入境口岸。1998年以来, 中越两国政府加强了对边贸口岸的建设, 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完善, 许多国境优惠政策相继出台, 1998年越南把老街省列为经济开发区, 享受特别优惠政策, 吸引外来投资;1999年, 为发展边民互市贸易, 越南对到中方进行互市贸易的边民免收过境费, 对中方到越南交易边民降低收取过境费。此外, 越南根据国际惯例加强了边贸管理, 组织专门机构研究边贸活动, 参照中国政策调整边贸措施;在运费、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边贸企业帮助;积极组织生产有优势的商品出口中国;越南西北边境四省与内地各省企业联营, 运用以货易货、过境、转口等方式与中国加强边贸合作;对越中边境经济区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机制, 把中越双方边贸商品种类写进中越政府的议定书或工作备忘录中。以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越边贸的发展。自2001年以来, 中越边境经济贸易交流会轮流在河口、越南老街举行, 进一步加强了滇越边境深层次的经贸往来。

2001年6月, 越南政府调整对华贸易政策: (1) 降低边贸关税及费用, 鼓励本国发达地区的商人到北部边境口岸开办公司。 (2) 适当放宽经贸进出口物资政策, 允许经商人员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贸易往来。 (3) 鼓励越商将其工业产品、百货类产品在中越边境口岸大量自由销售, 地方政府不得乱收取税、费, 任何部门不得干预和限制。 (4) 在边境办理有关出入境手续后, 中方经商人员和边民就可到越南境内进行贸易活动。 (5) 大力发展旅游业, 以此带动边贸的发展。 (6) 加强越南公司、企业与中方大公司、企业的经贸合作, 中国的汽车、摩托车、电器、布匹、针织产品和烟叶等商品可通过双方洽谈后批量进口到越南, 再进行转口贸易。越政府要求北部省份严格执行政府的决定, 加大对华贸易合作的力度。

2007年, 越南政府在包括奠边府、莱州、老街、河江、高平等7省的越中边境地区, 大力发展工业和小手工业。根据越南工业部战略政策研究院提交的规划, 到2010年, 越中边境地区越方一侧集中发展5个优势工业:中小规模矿产开采及加工;农、林、食品、加工、小手工业及民间工艺制造;建材、化肥、化工及机器生产;优先在加工工业、出口加工、包装领域投资生产, 目的是出口中国市场;规划主张不再集中发展工业区, 将大、中型工业生产安排在老街、芒街市;中、小型工业企业、小手工业分布在边境各县, 靠近原料产地及有工业基础的其他省、县。

云南与越南山水相连, 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 有3个地州、8个县与越南西北的河江、奠边、莱州、老街4省接壤。云南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3年, 滇越贸易总额从1992年云南单方出口653万美元猛增到5860万美元, 上升近10倍。其后, 随着中越睦邻友好交往的发展, 特别是双方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全方位合作, 为滇越经贸关系发展创造了越来越有利的条件, 到2009年前末, 滇越贸易总额达到约7亿美元。

随着中越边贸的逐渐规范化, 如城市建设、交通工具、道路、设施、出入境手续、手工艺品、费用等方面日趋成熟、完善, 为边境旅游乃至整个中越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手续简便, 价格低廉,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云南和越南西北边境四省旅游合作的发展。来华旅游、探寻传统文化渊源是许多越南人的迫切愿望。同样, 具有浓郁南国风情的越南对中国游客也有巨大的吸引力。 (1)

2004年9月25日, 中国第一条跨越国境的110KV变电站开始向越南老街输送电, 书写了中国首次规模向国外输送等级电的历史, 被列为2004年十大中国经济突破之一。自

●陈刚程敏李继云

2004年9月第一条送电通道开通以来, 当前, 云南电网已有三条110千伏线路和两条220千伏电压等级输电通道, 分别通过红河州河口口岸和文山州天保口岸两个通道向越南老街、河江等北部六省供电, 云南送电越南的规模将不少于70万千瓦。对越送电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和电压等级, 以500千伏电压等级电网为主干的电网网架结构, 已形成电力外送大通道。

2001年, 在滇越经贸合作的历史上, 一个极富特色的经贸合作交流平台─中越河口边交会搭建而成。位于对越开放前沿的红河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借仅有一江之隔的河口与老街之间特殊的地域姻缘, 与越方共同创办了开拓和扩大中越经贸合作的河口边交会。边交会按中越双方的约定, 分别由越南老街省与中国河口每年轮流主办。至今已历10届的边交会, 引起了中越双方, 特别是沿边口岸企业和边民的积极响应, 出现了企业、商家积极参与, 百姓热情欢迎, 商潮涌动, 经贸搭台, 歌舞传情, 推动双方友好交往的新局面, 已成为促进两国经贸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平台。

二、滇越边境合作发展机制现状

1.取得的成绩。地域毗邻的云南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 近年来双边在边贸、运输、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 云南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官员每年均保持经常性互访, 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同时, 云南与越南方面先后恢复开通中越陆地边境多个口岸, 共同修筑界河桥梁, 开通国际汽车客货运输业务, 有效促进了双方人员往来和贸易进出口。

此外, 云南与越南西北各边境各省在交通、经贸、旅游、农业等区域合作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 给边民带来诸多实惠。目前, 云南与越南老街省达成了共建跨境经济合作区共识, 以进一步加快发展边境经济。而云南与越南在交通、经济技术合作、旅游等领域均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经济均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滇越双方希望千里边境线友好祥和的氛围得到巩固, 滇越毗邻边境省市官员表示, 双方不仅将加强经济、文化及农业的交流合作, 还将进一步就促进环境保护、技术培训、医疗卫生和维护边境秩序等多领域展开合作, 同时进一步完善交流与合作机制, 稳定与发展并行的良好合作关系。2010年6月8日, 中国云南省人民政府与越南老街省人民委员会, 在昆明签署了加快推进中国河口—越南老街市跨境经济合作区研究和建设合作的框架协议, 跨越中越两国边境的这一经济合作区轮廓初现。按照协议, 跨红河相望的中国河口县2.85平方公里的北山片区和越南老街市2.5平方公里的金城商贸区, 由中越红河公路大桥相连将对接而成“围栏封闭”的核心区。此区域内中越双方交通、海关、公安、检验检疫、边防、商务等部门将相互配合, 协调解决合作区内相关问题, 建立“投资优惠、贸易便利、高度开放”的合作机制。此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河口—老街跨境合作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跨境经济合作区是进一步密切云南和越南西北边境四省经贸关系的重要平台, 应鼓励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先行先试, 分步推进。

中国与越南的西北边境地区不仅将加强经济、文化及农业的交流合作, 还将进一步就促进环境保护、技术培训、医疗卫生和维护边境秩序等多领域展开合作, 同时进一步完善交流与合作机制, 稳定与发展并行的良好合作关系。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从越南专家反馈的意见来看, 云南和越南西北部四省份是它们本国最贫穷的地区。这是一种世界上成功经验还不多见的弱弱联合。该区域物质生产不发达, 经济发展滞后。基础产业基本继承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由基础产业延伸的加工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产业升级缓慢等现象。虽然两国对边境地区加快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从总体上看此区域发展仍然滞后。物质生产不发达, 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 市场的全球化使资源的供给范围也相应扩大, 科技进步使某些资源的替代品相继出现,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交易手段更加便捷快速, 因此, 传统意义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在云南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可能将不复存在, 甚至有可能会逐渐转变为劣势。

(2)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运输条件差, 制约西南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云南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贸易往来主要运输通道为陆运和内河。据昆明海关反映, 由于云南省地处横断山脉, 多山路, 江海运输则受到澜沧江—湄公河航道运输条件差和运期短的影响, 江运费用较高。相比之下, 企业更愿意选择成本较低的海运。基础设施薄弱,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慢, 自我发展能力差。边境地区路网不完善, 大部分乡镇还没通上等级的公路, “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三难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滇越边境地区还有不少不通水、不通电和不通公路的村庄。边境地区农业所占比重偏高, 工业过于弱小,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结构调整任务重。

现在昆明至河口边境的700多公里路段部分已经实现高等级化, 争取2011年内全线公路高等级化;越南也正在向亚行申请贷款改造河内—老街公路。双方需要将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公路的建设作为重点, 争取早日对接。另外, 滇越铁路云南境内运输能力早就饱和了。老街—河内—海防铁路的年货运能力随着双方贸易不断扩大而产生的运能不足问题将日益凸显。因此, 双方改造这一铁路、提高货运能力是当务之急;红河航道前期的准备工作也该及早着手, 争取河口以下实现通航。除了公路、铁路和航道这些硬件设施, 还需要使物流更畅通、通关更便利。

(3) 云南南部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区域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 教育卫生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该区域经济不发达, 交通不便, 投资环境差, 人民生活条件不好, 对专业人员缺乏吸引力。同时劳动力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 各类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 流失严重。目前, 文教科技人才短缺已成为该区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知识的贫乏和观念的落后导致内生技术能力明显不足, 创业活动偏少,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制约该区发展的重要问题。

(4) 云南南部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区相对两国的发达地区而言政府财力困难, 财政支出结构与支出方向上存在不合理性。该区域的财力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的进程直接影响了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投入力度。虽然一方面, 各项减收政策频频出台, 但边境地区可用财力甚微;另一方面, 部分刚性支出逐年增多, 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所需资金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日益增多, 即便是不断增长的财政投入也被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金的增长抵消, 不利于此区域的快速发展。

(5) 口岸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国家和相关各省投入口岸建设的资金有限, 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 沿边一线大部分的国家一、二级口岸中, 仍然存在联检楼、国门、口岸货场、仓储、边贸市场不配套, 口岸所在地城镇的水、电、通信、道路及专业市场不够完善, 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建设滞后, 口岸通关管理模式落后, 口岸通而不畅等问题, 不能满足建设国际大通道的需要。口岸建设滞后,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口岸客货流量的增长, 影响口岸经济的发展, 边境地区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滇越边境未来合作发展机制的建议

由于目前云南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之间缺乏一个统一的合作机制, 各方虽在很多项目的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尚未有新的突破, 因此, 云南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的合作发展, 必须以建立一个多边、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从政府到企业的合作机制为前提和保障。具体来说, 应该从以下各方面完善云南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之间的合作机制。

1.实施网络发展和一体化战略, 提高利用全球资源发展区域经济的能力。实施网络发展战略, 通过系统整合消除贸易和投资障碍, 提高边境地区利用全球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 是边境地区借自由贸易区建设之机, 发挥优势、促进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各个层面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建立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 形成良好的合作网络, 确保信息资源有效传递和保持畅通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合作网络要适应一体化进程和跨国经济合作的需要, 向外部开放, 共同开展国家间和边境地区之间的跨境合作项目。通过加强各国边境地区相关机构和经济主体的联系, 吸收更多的网络资源, 建立起开放的跨区域、跨境、跨国的合作网络, 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北美和欧洲国家边境地区的一体化效应及其地区差异现象可以看出, 一体化进程将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 从而推动和扩大边界开放, 使边境地区从过去的边缘位置转而变为一体化市场的中心位置。其结果大大提高了边境地区的市场接近性, 扩大了可进入市场的范围和规模, 降低了进入邻国市场的成本。这样, 边境地区就从封闭转向开放并从市场边缘区位转向市场中心区位, 从而吸引消费者和企业向边境流动, 为提高其市场潜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2.加快政府网站信息建设, 促进边境地区民间交流合作。在信息化时代, 信息的缺乏往往就意味着交流和发展机会的缺乏。从目前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成本及效率来考虑, 互联网是最佳的选择。中国云南省和越南西北边境省份的省级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建设省级政府网站的责任和义务, 并对所提供的所有信息都用中越两种语言进行发布, 以方便双方民众毫无语言障碍地对对方的社会、经济、地理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方面的交流。

随着网络的应用和普及,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各个层次的政府部门的网络信息化建设都在不断推进, 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政府网站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化时代的必需。而作为发展比较滞后的处于边境地区的中国云南和越南西北四省更应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加速经济和社会领域信息化进程, 使政府服务的信息化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切入点。

在以互联网为主要支撑的信息社会, 中国云南和越南西北边境四省, 正面临着难得的以建设省级政府网站为契机实现跨越式合作发展的机遇。加快网络信息建设对于中越边境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提高地区知名度与吸引力将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从当前中国云南省和越南西北边境省份的省级政府网站的建设情况来看, 云南省已经有中文版的省政府网站 (无越语版) , 内容也已经相当丰富, 而越南西北边境四省也已经基本都建设了省级政府的网站, 但内容还极其有限, 而且没有中文版本;因此应当加快网站内容的充实和中文版本的建设速度, 为推进双边民众对对方的全面和深入了解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3.加强产业合作。通过云南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之间贸易与投资相结合, 提升云南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区域内的产业合力, 实现产业互补互利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该区域内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 有形贸易将更加顺畅, 贸易规模不断放大, 将逐渐形成贸易结构不同的产业梯次转移体系, 将更好地解决区域内滇越产业趋同和相互间竞争的问题, 形成双赢的格局。同时通过贸易与投资相结合, 鼓励企业相互间直接投资, 特别是发挥云南国有中资公司资金雄厚、对外联络广泛的优势, 加大对越投资和对越承包工程, 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联合起来, 推动资源开发, 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在越南西北边境四省急需的工业、采矿、农林业领域, 可以通过和越方合作建设工业区, 联营各种小水电站、工业区、勘探采矿、组装汽车和农机;进行橡胶、纸浆、烟草、茶叶、香料等原料区的合作, 建设农林工厂、种植加工高效益的农林土特产品。

4.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边境地区资源和产业优势, 吸引投资。边境地区一般都是资源富集地区, 开发潜力巨大, 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开发利用的程度。云南和越南西北四省应对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的勘察、评估和规划, 提供更宽松的政策环境条件, 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要求的项目, 可以适当降低门槛, 引导该区域内外企业到此区域投资开发。只有加大对该区域资源开发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 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目前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在开发该区域资源的同时, 应充分考虑整合资源、综合利用, 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

5.建立高效、快捷的区域贸易结算体系。随着云南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产业合作、服务贸易的深入开展以及区域内贸易的逐年增加, 必然要求双方加强金融业方面的合作, 因此, 有必要尝试建立地区贸易结算体系。可以考虑借助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有利时机, 加之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且具有较大的可获得性与偿还性, 获得边民的认可, 在中越边境贸易中具有国际清偿手段的职能。因此, 建立云南与越南西北边境四省区域内以人民币为结算体系的一揽子货币的银行结算体系, 减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从而促进经贸的进一步发展。 (3)

6. 加大旅游业领域合作力度。

云南是中国有名的旅游大省, 而越南西北边境四省的旅游资源也丰富多彩, 进行旅游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创新要把中越边境地区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 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 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创新是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源泉。只有把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 才能充分挖掘利用文化资源, 实现古为今用, 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越南西北四省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但可视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不强, 开发为旅游文化产品往往没“看头”。因此, 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在民族传统文化的观念, 内容、形式、手法、技艺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 并注入国际的现代的文化元素, 以适应社会大众的需求。 (4)

此外, 滇越边境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越双方共同合作, 做好健全各种旅游法律监督机制, 培养优秀导游人才和完善旅游合作结算方式及净化旅游环境等工作, 双方还应该进一步简化边境跨境旅游签证手续和降低签证费用, 以因私护照免签证为最终目标。只有这样, 滇越边境游才能真正成为两国旅游业的一大特色产业并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世界很多国家的实践证明, 边境地区旅游的开展, 是使处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相对落后的边境地区贫困的人口, 尤其是少数民族人口利用自己的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对越南西北边境四省而言, 应该抓住当前有利中越合作和滇越合作发展的有利条件, 以边境旅游的发展为契机, 促进西北四省经济的较快增长, 不断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建设一个繁荣与和谐的滇越边境。

7. 加大双边边境地区人才培养合作, 提高边境地区居民素质。

培养各类人才,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加快该区域发展的根本举措。与发达地区相比, 边境地区的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 文盲、半文盲比例高。特别是在滇越边境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 人口自然增长较快而人才发展相对较慢, 这已经成为制约边境地区发展的瓶颈。因此, 需要从提高人口素质和抑制人口数量增长两个方面同时作出努力, 大力支持发展教育事业, 在不断提高该区域各族群众整体素质的基础上, 逐步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该区域发展的专门人才,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各类现代专业人才。此外, 该区域还应该制定特殊政策, 鼓励各种人才到该地区发展、创业。

8. 积极争取各项发展资金。

除了充分利用自身的财力物力, 云南和越南西北四省应该积极从国际金融组织、双边中央政府的财政中, 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到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和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在基础设施的修建上, 经济基础较强的云南还可以通过BOT等方式帮助越南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最后, 在现阶段特别要注重在云南和越南西北边境省份间建立一种定期性省级、县级合作联系制度, 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 扩大经济贸易合作领域。加快两个层次的联系机制。第一个层次是省级领导合作机制。省级合作机制可命名为滇越边境合作, 每年轮流在云南昆明和越南西北边境四省中的一省举行会议, 研究解决云南和越南西北四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双方合作的新领域。使双边省级领导能够直接了解滇越经济合作的现状, 增加感性认识, 有利于领导决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及时解决双方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新的合作领域, 充实新的合作内容;加强双方联系, 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营造浓厚的友好气氛, 以此推动双边合作发展向更纵深的领域发展。第二个层次是市县级领导合作机制。县级合作机制可每个季度轮流在滇越边境市县举行会谈。这一级领导合作机制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内容更加广泛, 任务也比较艰巨。围绕以文化旅游搭台, 经济唱戏, 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滇越关系友好发展的民间活动。在这两个层次的合作中机制中, 还应当建立双边省市县对口领导人之间的以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日常的跨境电子政务交流机制, 以弥补时间间隔较长的会晤性磋商交流机制的不足, 促进云南和越南西北边境四省的合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和红河学院与越南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范宏贵, 刘志强.中越边境贸易研究.民族出版社, 2006

[2]张荐华, 陈铁军.欧美国家边境地区地一体化效应及其启示[J], 财贸经济, 2004 (2)

[3]黄伟生.越南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论坛, 2008 (11)

上一篇:标准化建设工作自查下一篇:长虹公司质量标准化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