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

2024-06-20

东南(共8篇)

东南 篇1

关键词:东南大学,工科教育,简史

0 引言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 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1]历史上曾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

1 东南大学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最初由两江总督刘坤一于1902年5月上书“筹备师范学堂折”开始, 继任者两江总督张之洞于1903年2月再呈《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奏折》, 直到1903年9月, 三江师范学堂才得以被批准挂牌开办, 并于1904年正式招生开学。学堂下设理化科 (后称理化数学部) 和手工图画科等4个科。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改称两江师范学堂。1911年停办。1913年校内驻兵。其间十易校名, 直到1988年确定更名为东南大学。

1914年8月,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两江师范学堂的原址上得以重新筹建, 以“南高师”之名于1915年秋季招生。学校下设文理科共八个科系, 分别为英文系, 图文系, 历史系, 哲学系, 化学系, 物理系, 数学系, 工艺专修科。

1920年12月, 南高将教育、农业、工艺、商业四科划出, 筹建东南大学 (简称东大) 。1923年7月, 南高与东大合并, 仍称东大。国立东南大学下设工科等6个学科31个系。[2]

1927年, 在河海大学、南京第一农业专门学校、江苏政法大学与江苏医科大学等八所学校在原东南大学基础上, 重新联合调整, 组建成立了第四中山大学。学校下设自然科学院和工学院等9个学院。[3]

1928年2月29日, 无奈之下, 第四中山大学奉训令改称江苏大学。但这次校名更改引起了“校名风潮”。同年4月24日, 学校大学委员会发出大学院第337号训令, 改“江苏大学”为“国立中央大学”。

1928年, 国立中央大学拥有理学院和工学院等8个学院。学校规模大、学科设置种类全, 为当时全国各高校之冠。

1937年10月, 国立中央大学西迁入川, 学校设有理学院和工学院等7个学院。抗战胜利后, 中央大学准备复员南京。1946年11月, 国立中央大学经过波折后在南京四牌楼复校开课。当时拟招生人数不多, 但前去报名者盛况空前, 大概超过万人, 最后得以录取者千人。学校设有理学院和工学院等7个学院。至解放前夕, 中大共有七个学院四十二个系科, 教师700多人, 学生4000多人。[4]

解放后, 1949年8月8日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东南大学, 旋于1950年10月10日又更名为南京大学。

1952-1953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 在四牌楼校址, 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基础, 成立了一所多科性高等工程大学———南京工学院。1952年, 将南京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分出, 与交大、浙大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学院, 1956年又迁西安与西北工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将南京工学院水利工程系分出, 与交大、浙大、同济的水利系合并, 成立华东水利学院 (即现今河海大学) 。1955年至1956年, 土木工程系和无线电工程系抽调部分教师和设备, 分别援建武汉测绘学院 (现武汉大学一部) 和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现电子科技大学) 。1958年又从科学中分出食品工业系, 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 (现今江南大学) 。1959年分出化工系, 成立南京化工学院 (现今为南京工业大学) 。1960年分出机械工程系的农机专业, 成立镇江农机学院 (现今江苏大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南京工学院逐步发展成为工、理、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1985年以来, 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等。

1988年5月, 南京工学院经原国家教委批准, 重新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以后, 东南大学先后将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及南京地质学校等三所学校并入其中, 扩大了规模。

2 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工科教育

2.1 东南大学工科肇始

“本科以造就工业专门人才, 研究发达中国工业之方法与原理为宗旨, 发源于南京高等师范之工艺专修科, 时为民国五年七月。当时国内之教育界, 深感于吾国职业教育之缺乏, 故仅以工艺为限, 成立未久, 觉发达中国工业, 舍培养专门人材外无他途, 于是舍原定职业教育之计划, 而从事专门机械工程之教育, 建设工厂, 购办仪器, 添聘欧美工学专家, 为高深工学之训练及研究。故本科在高师, 虽以工艺专修科名, 实际则为修业三年之机械工程科。毕业学生共两班, 第一次在民国八年, 共十六人;第二次在民国九年, 共十八人。至民国九年冬, 国立东南大学成立, 即以高师之工艺科为大学工科之基础。初仅设机械工程系, 十二年感于国内电机及建筑人材之需要, 添设电机工程系及土木工程系。一方添置机械、仪器为电机及材料之实验, 一方增购专门书报为参考及研究之预备。其进行计划, 悉根据欧美各工程大学之经验, 参酌本国之实业现状, 经各专家之考虑拟订之。”

由上述史料可知, 1915年7月, 南高师设置的工艺专修科实际上是东南大学工科教育之发轫的机械工程科。到1927年, 东南大学工科教育已经包括“研究”、“教授”和“调查及推广”三项内容, 这说明深受美国大学理念影响的东南大学工科教育已经同时具备了大学的三大社会功能: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2.2“茅以昇等提议添设土木工程及电机工程案” (1923年3月)

“我国实业不振, 多有人才缺乏。近来专门教育提倡虽力, 而顾此失彼, 组织多未完善。本大学学制以农、工、商与文、理、教育并重, 寓意甚远。此种组合为国内所仅见, 亦即本大学精神所在也。惟农、商两科均以树立基础, 效用显著, 独工科抱残守缺, 迄无发展, 长此以往, 将为大学之玷。同人等远模欧美之成规, 近察国内之需要, 觉工科现状非扩充无以自存。谨将增添土木、电机两系之理由, 胪陈如下, 以供讨论, 倘蒙大会通过, 工科幸甚, 大学幸甚。

(1) 查本大学各科大抵由三系以上所组成, 而工科仅办机械工程一系, 殊不足当科之称。 (2) 土木、电机及机械三系, 功用虽异, 性质相近, 具有密切关系, 所需人才、设备均可互相通用, 故三系并设最为经济。现本科已有之人才、设备虽为机械系而设, 但均足供土木、电机之用。 (3) 土木系为工科之主干, 凡有工科之学校, 几无不以土木为先务。今本校已有机械系, 则土木系之添设更不容缓。 (4) 今日世界工业莫不仰赖电力, 故欲发展一国实业, 电机工程实不可少, 而国中各大学对于此科多付缺如, 故本校亟应首先添设此系, 以应需要, 而示提倡。 (5) 土木系拟办建筑、营造、道路、市政各组, 均为国内所急需, 而通国所无者。 (6) 电机系拟办之电机制造、荷电铁道及无线电各组, 俱为现世最新之工业, 国内最急之需要。 (7) 因三系之关系密切, 故添办土木、电机两系所需经费, 并不超过现有机械系应有之经费, 且添系应增之人才、设备多为现有机械系所需用者, 即不添系于经费亦并无节省。 (8) 所增两系于本大学多可直接服务, 如土木系之于学校建筑及卫生设备, 电机系之于学校电力厂均可尽充分义务。 (9) 工科欲在校外活动, 辄以本身未固, 难以进行, 所失机会甚多。若添系以后, 范围既广, 效用益巨, 易得社会之同情援助, 不止工科受其益也。”

以上史料说明, 当时东南大学设立工科的目的是振兴中国的实业,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东南大学工科原来仅有的机械工程一系已经“非扩充无以自存”, 而且机械工程系扩充以后“不止工科受其益也”, 所以茅以升等人大声疾呼, 主张把工科扩充为机械工程、土木系和电机系等3系。唯此, 东南大学的工科教育乃至整个东南大学才能够与时俱进, 挺立在时代的潮头。

3 关键人物的作用

3.1 郭秉文与东南大学

校长作为大学的核心领导人, 其办学理念与思想对东南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东南大学的历史上, 共有李瑞青、江谦、郭秉文、张乃燕、朱家骅、罗家伦、顾孟余、蒋介石、顾毓秀、吴有训、周鸿经、梁希、潘菽、汪海粟、刘雪初、何冰浩、林克、陈光、盛华、吴觉、钱钟韩、管致中、韦钰、陈笃信、顾冠群等历任校长25名。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20时代东大的第一任校长郭秉文与20世纪80年代重塑东南大学的校长管致中。

20世纪20年代, 在第一任校长郭秉文的带领下, 东南大学迅速崛起, 成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新知识的重要讲台, 因此, 郭秉文也被称为“东南大学之父”。

郭秉文对于东南大学的特色形成作用甚大, 其大学理念是自由主义与权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其中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大学与社会协调的平衡, 具体来说指的是张其昀所总结的“四个平衡”, 即:“通才与专才的平衡”、“人文与科学的平衡”、“师资与设备的平衡”和“国内与国际的平衡”。

郭秉文办学理念中最为核心的通才与专才、科学与人文、师资与设备、国际与国内的“四个平衡”, 不但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而且在今天仍然是处理大学教育中“大师与大楼”、通才与专才、科学与人文等诸多平衡问题的普遍指导原则。

3.2 管致中与东大改革、发展

1983年底, 管致中担任南京工学院院长 (1983.12—1986.12) , 兼任院务委员会主任、党委常委等职。他在教育中主张加强理论基础, 拓宽专业面, 增强培养人才适应性;他主持制定、修订学校事业规划, 力求逐步将南工办成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大学;在改造老专业, 组织创办新兴学科、专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学校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1994年离休, 1996年, 东南大学授予管致中“东大名师”的荣誉称号, 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

管致中在旧中国接受欧美模式的教育, 在新中国经历了院系调整、学习苏联, 对各种教育模式的利弊, 有切身感受, 并不断进行比较、分析、探索, 对教育、教学改革, 有其自己的主见。他认为院系调整、按照苏联模式进行教改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满足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成绩是要肯定的, 但是遗留下两大问题应妥善解决。一是院系调整拆散了多所建树多年的著名综合性大学, 不利于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二是学习苏联, 专业设置口径过窄, 不利于人才培养, 毕业后难以适应多变的工作环境, 难以开拓新领域的工作。所以, 他在不同时期总是一以贯之地推动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 改革专业教育, 向工程基础性教育方向发展; (2) 改革学科结构, 向理工文管综合大学方向发展; (3) 改革教育层次结构, 向高层次方向发展; (4) 改革领导管理体制, 向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向发展。

管致中关于20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利弊的分析和教学、管理实践中对大学教育专业设置过窄的补偏救弊对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东南大学在确立了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之后, 学校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学校简介.[EB/OL]http://www.seu.edu.cn/dn_xxjian jie.htm.

[2]《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编辑组编辑.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M].1982:1.

[3]《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编辑组编辑.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M].1982:2.

从泉州出发:东南向东南 篇2

今年2月,笔者作为海交馆的工作人员,参与了中文两国联合举办“碧海丝路 东方之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莱特展”,借机探访了诸多文莱与古代泉州之间的通商遗迹,试图从中窥见一星半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碎片。

在今年地处加里曼丹岛西北部的文莱国,古称勃泥、渤泥,全名是文莱达鲁萨兰国(Brunei Darussalam),其实“勃泥”的翻译更符合Brunei的发音。据说Brunei一词来源于梵文,意为“航海者”,当地马来人将之解释为“海上生意人”;Darussalam出自阿拉伯语,转译为英文则是Abode Of Peace,意即“和平的土地”,串起来翻译就是“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贸易者”。1521年,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远航至此,随行的历史学家安东尼奥在《首次周游世界》一书中,被文莱河上架起成片高脚木屋的水村所震撼,称之为“东方威尼斯”。

而在文莱存留下来的华人史迹,几乎都跟泉州有关联。

1972年3月,德国著名汉学家傅吾康先生到文莱寻访华人文化古迹,蒐集庙碑和墓刻时,在当时文莱博物馆馆长赛里弗丁及其助手阿都拉狄的指引下,在文莱河爱丁堡桥附近的一处伊斯兰教墓地中,发现了一方宋代汉文墓碑,经辨识,碑文所刻内容为:“有宋泉州判院蒲公之墓,景定甲子男应甲立”。景定为南宋理宗所用的最后一个年号,而甲子又是该年号的最后一年,即公元1264年。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遗存于东南亚最为古老的汉文碑刻,距今七百多年。经傅吾康、陈铁凡两先生考证,认为墓主“蒲公也许原为阿拉伯人”,“他们的家属可能同蒲寿庚的家属一样,已中国化,但仍保持他们的穆斯林信仰,并已好几代继续从事与东南亚和印度洋的海上贸易。”

在文莱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法蒂玛女士的引领下,我们怀着朝圣的心理来到墓地,借着夕阳的余晖,摩挲石碑,得以与七百多年前的古人对话,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离蒲公碑不远处,还有一方清光绪二年(1876)的永春籍华人墓碑,墓主李家滋,字智保,或许也是穆斯林,不然又怎么可以葬在穆斯林墓地中呢?不过关于李家滋的信息我们没能发现更多的资料,只能留待以后补证了。

来自闽南的神明

在斯里巴加湾市内,有文莱境内香火最盛的华人庙宇——腾云殿,殿内供奉的主神,正是祖庭位于泉州南安诗山凤山寺的广泽尊王,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除了境主广泽尊王外,殿内还奉祀玄天上帝、关圣帝君、保生大帝、中檀元帅、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虎爷公等。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福德正神”与八月廿二日境主“广泽尊王”千秋圣诞,腾云殿董事会都会搭起临时戏台,并重金聘请高甲戏团和道士到殿前做酬神演出,为境内善男信女祈福,以保境内信众得到神明的庇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时建庙的初衷,一方面是为方便善男信女的祭拜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为练习高甲戏提供演练场所。我们问了在焚烧纸钱的两位华裔青年,当地马来人是否听得懂闽南戏曲中的内容?他们笑笑说:“不一定听得明白,但大致看得懂,当地华人也乐意帮忙做讲解,文化是共通的”。他们烧的纸钱,也都还保留着福建本土的样式。

最初文莱广泽尊王的香火是由几个崇信佛教的金门人带过来的,上世纪初建的庙宇也只是叫寺,还达不到殿的级别。二战中,文莱也饱受炮弹的洗礼,据说当时庙宇周围如池塘大小的弹坑比比皆是。附近的文莱市场也被夷为平地,说也神奇,只有腾云寺没受到破坏,依然屹立在残垣瓦砾之中。当年腾云寺被拆解后,十一块方型与圆形参半的大柱石墩被保留下来,现陈列在腾云殿内龙虎屏两旁做为装饰。这些石头雕像柱础,还是靠当年的传统木帆船作为运输工具,从遥远的福建运到文莱的。

文莱与泉州的贸易往来

中国与文莱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中国的商船从文莱运回当地的藤木、黑木、檀香木、沉香、降真香、松香、樟脑、梅花脑、白胡椒、肉桂、玳瑁、龟壳、黄蜡等香料物产,而从福建运来瓷器、色缎、建阳锦、五色绢、白银、铜、铁、牙箱、琉璃珠、网坠、胭脂、酒、粗盐等。在文莱境内,近代以来曾有过四次重大考古发现,而出土的文物又多与泉州有关,且以瓷器为大宗。

距离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约5 公里的特鲁桑古邦遗址(Terusan Kupang)曾是一处重要的居住地,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出土的瓷器碎片达数万件之多,其中以12 世纪至13 世纪的中国宋朝瓷器为大宗,包括青瓷、白瓷、青白瓷、灰白瓷、绿瓷、黑瓷、金属釉瓷等。其中可分越窑瓷、青瓷、龙泉瓷三大种类。通过对出土瓷器进行辨识,该遗址出土的瓷器无论在釉色、图案采用的压制技法、还是器型,许多可与泉州窑口的同安窑、南安窑、泉州窑、德化窑、磁灶窑生产的产品配对上。

哥打巴都遗址(Kota Batu)位于文莱河畔,距离文莱湾约3公里,与现在首都斯里巴加湾的距离也不过5公里左右,历史上曾做过文莱的首都。作为曾经与中国及东南亚进行交易的重要商贸中心,该遗址出土的多是14 世纪至17 世纪的明朝瓷器。自1951年首次发现,到1967年正式采集,延至今日,共出土陶瓷碎片及完整器共十余万件,有产自越南、泰国、高棉、欧洲的,但最多的还是来自中国的瓷器。在所出土的瓷器中,青花瓷约占60%-70%,其中来自泉州窑口的有德化窑、安溪窑和永春窑等。

1997年5月24日,文莱B.V.亚洲石油公司在海上进行物理测量工作时,意外打捞到一艘沉船,这也是文莱境内发现的第一艘沉船,同时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艘,这也成为文莱考古研究史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在沉船中,共发现15-16世纪初的文物14000件左右,出水文物包括瓷器、串珠、手镯、象牙、铜器、铁器等,其中瓷器占到总量的95%,而来自中国的又约占60%,泰国和越南的瓷器分别占35%和5%;器型包括碗、盘、碟、瓮、瓶、缸等,按釉色种类分又可分为青花瓷、青瓷、白瓷、宋卡洛瓷和越南瓷等。根据文莱当地考古学家的研究,推测这艘沉船应该是来自中国的木帆船,由中国东南港口泉州或广州装货出发,为补给食物和淡水,沿途在越南、泰国做过短暂停留,最后在文莱海域沉没。

2002年10月至2004年8月,在文莱河支流甜柑河畔,在长约两公里的河两岸、宽百余米的范围内,发现大量青瓷、白瓷、影青瓷及陶器碎片,器型有执壶、碗、罐、酒杯、粉盒等,器底墨书“徐作”、“陈”、“库”、“××记”等文字;另外还出土中国年号铜钱如开元通宝、大观通宝等,此外还有金戒指、铜戒指、象牙手镯等饰品。其中较为完整的器物达5万余件,出土文物除少部分为唐代外,大部分是宋代的,产自泉州的瓷器有磁灶窑、德化窑、同安窑、安溪窑、南安窑等窑口的产品。这无疑为泉州与文莱商贸往来的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见证。

文莱出土的大量唐宋以来的中国文物,不仅见证了文莱昔日的强盛与繁荣,更展现了中国与文莱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深厚渊源。去年12月初,文莱国家博物馆局局长Karim博士及文莱国家海洋博物馆考古、文保研究工作人员Hanapi、Haji一行三人还到泉州来考察交流,并专程前往晋江磁灶窑、泉州东门窑、德化窑等窑址进行探访,更加肯定了文莱出土的文物与泉州的联系,这不仅为今后泉州与文莱在瓷器方面提供许多可以合作研究的课题,更说明了古代泉州在海外交通史上,与东南亚国家的密切来往痕迹。

航线

古代泉州与东南亚各国通航线路一览

泉州至交趾、占城、真腊航路

从泉州出发,舟行十余日可达交趾。由泉州港启航,通广州,过万里石塘,经交趾,顺风舟行20余日可达占城。占城使臣向宋朝朝贡,多搭乘泉州海商的船到中国。从泉州往真腊,顺风一个来月就能抵达,如从占城启程,大概需要五到七天的时间。

交趾(越南北部)所产有沉香、蓬莱香、珠、贝、木棉、吉贝等物,福建海商常往贸易,也有很多商人受到交趾国王的器重,被委以官职的,史称:“闽人附海舶往者,必厚遇之,因命之官,咨以决事。”值得一提的是,安南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祖籍来自泉州安海的国王。

占城(越南南部)土产有象牙、黄蜡、乌樠木、白藤、犀角等,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国与海外诸国贸易的中转站,在《涑水纪闻》一书中,首见泉州商人往占城的记载,北宋庆历三年(1043),泉州商人邵保“以私财募人之占城”。南宋时,又有泉州海商陈应、吴兵、王元懋等人到占城做生意。

真腊(柬埔寨)物产有象牙、暂速细香、粗熟香、翠毛、笃耨脑等物,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泉州与真腊就有贸易往来,南宋乾道七年(1171),也有四艘真腊海船往舶泉州的记录。宋元之际从泉州贩往真腊的,主要是泉州生产的青瓷器。

除此之外,泉州海商也曾前往罗斛(泰国)、蒲甘(缅甸)等国进行贸易,当时主要是从泉州运去五色缎、白丝、青白瓷等物,换取大米、木棉、细布匹等。景德元年(1004),蒲甘国遣使与三佛齐、大食国入贡;崇宁五年(1106)又入贡。

泉州至三佛齐、阇婆、渤泥等国航路

三佛齐在泉州之正南,冬天自泉州港启航,经凌牙门,由马来半岛往南可至三佛齐,或循占城航行往南亦可达。阇婆“于泉州为丙已方,率以冬月发船,盖借北风之便,顺风昼夜行月余可到。”渤泥“在泉之东南,去阇婆四十五日程,去三佛齐四十日程,去占城与麻逸各三十日程,皆以顺风为则。”

三佛齐(苏门答腊东部)位于真腊、阇婆之间,为南海诸国中最大者,扼南海诸番交通之咽喉,舟舶辐辏,万商云集,因物流集散而成南洋最富有的国家。土地所产有瑇瑁、降真香、丁香等等,另外从大食运来的真珠、乳香、蔷薇水等物产也在此转售。南宋时三佛齐海商到泉州的也很多,史称“三佛齐之海贾,以富豪宅生于泉者,其人以十数。”可见泉州与三佛齐两地商贸往来之盛。

阇婆(爪哇),为泉州商人船只住泊的主要港口之一。其地出龙脑、茴香、胡椒等物,中国以川芎、硃砂、砒霜、漆器、青白瓷器与之交易。元代,改名爪哇,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朝出兵二万征爪哇,从泉州后渚港发舶千艘,遭风折损颇多,兵败后病卒百余人居留该地,与番人丛杂而居。

渤泥(文莱),泉州与渤泥往来由来已久,早在北宋元丰元年(1082)二月,渤泥王锡理麻惹就“遣使贡方物,其使乞从泉州乘海舶归国,从之。”可见当时泉州与渤泥的海上航线已经建立起来。

泉州至菲律宾航路

泉州至菲律宾航路有两条,一条从泉州出发,经广州、占城、渤泥、至麻逸;一条由泉州出发,经澎湖、琉求(台湾)至麻逸。由于后一条航路要横渡台湾海峡,风险较大,在宋代主要还是走前一条航路。

麻逸(菲律宾),在渤泥之北,土产黄蜡、吉贝、真珠、瑇瑁、药槟榔等,中国商人用瓷器、铁鼎、乌铅、五色琉璃珠等与之交易。宋代,泉州海商已开辟出两条前往麻逸的航道,两地贸易往来密切。三屿为麻逸属国,其地有加麻延、巴姥酉、巴吉弄等部落,泉州在宋元时期,曾以文身技艺驰名海外。据《岛夷志略》记载,当地人也曾磬其资囊前往泉州文身,相传这种文身风俗早自唐代就有了。

《孔雀东南飞》 篇3

山东曲阜王敏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虚词。

2.分析人物性格,探讨文学价值。

【教学方法】

疑难讲解法、自学探究法、话剧表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屠洪纲演唱的歌曲《孔雀东南飞》,让学生随着优美悦耳音乐声尽快入

戏,对其产生兴趣。“愿天下有情人共饮一江水”“有情人终成眷属”,美好的爱

情我们渴求拥有,然而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令人不解的,多少有情人却因为种

种原因而上演了一幕幕悲剧:“梁祝化蝶”“宝黛之爱”《罗密欧与朱丽叶》„„

让多少人为之倾洒泪水,心碎不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去解读他们的经典爱情,感受爱的伟大与痴迷。

二、文学常识简介: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

妻作》,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古代音乐官署。其名始于秦,至汉武帝时乐府规模较大,掌管

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以和乐曲。后来,这些采集来的民歌就称为乐府,其后,文人仿照这种民歌形式创作的诗歌也叫乐府。乐府就

是民歌体的诗歌。

三、听录音,整体感知。

1.矫正字音,准确识记。

自缢(yì)徘徊(páihuái)公姥(mǔ)华山傍(páng)

槌(chuí)床鲑(xiã)珍遗(wâi)施葳蕤(wēiruí)磐(pán)石窈窕(yǎo tiǎo)否(pǐ)泰踯躅(zhí zhú)

络绎(yì)青骢(cōng)马赍(jī)钱仕宦(huàn)伶俜(língpīng)箜篌(kōng hóu)

2.把握情节,理清思路。

托物起兴(1)(引子)

兰芝被遣(2)(开端)

夫妻誓别(3-12)(发展)

兰芝抗婚(13-21)(再发展)

双双殉情(22-31)(高潮)

告诫后人(32)(尾声)

四、疏通文意,实虚词积累

1.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通“娶” .

箱帘六七十通“奁”,匣盒.

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而结实 .

谓言无誓违“愆”,愆违,过失.

府吏见丁宁“叮咛”,嘱咐..

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

2.古今异义词

3.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相”的指代作用 相见常日稀你,指焦仲卿 誓天不相负你,指刘兰芝 好自相扶将她,指婆婆 君既若见录我,指刘兰芝 不得便相许他,指媒人

五、疏通课文字词后,分析人物形象

人是作品的灵魂,一篇作品能否在文坛上经久不衰,关键是看它能否塑造出典型丰满独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展示刘兰芝图像,通过文章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

刘兰芝:美丽、聪明、善良、能干、重感情,忠于爱情的青年女子。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敢于反抗。(外柔内刚)

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强行拆散焦刘的婚姻,对儿子软硬兼施。

焦仲卿: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为了保全与兰芝的爱情,他做了很大的努力,进行了积极的抗争。当强大的封建势力粉碎了他的希望时,以悲壮的自杀对封建制度进行控诉反抗。忠于爱情,忍辱负重,胆小怕事。

六、合作探究

1.焦母为何把兰芝遣走?

◆无子说:《礼记·本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俄狄浦斯情节:《礼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性格冲突”说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2.如何理解刘、焦之死?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违背爱情誓约,向焦母、刘兄屈服;或以死来维护忠贞爱情。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有第三个选择,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不是由他们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他们自身的思想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焦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焦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

种性质不同的毁灭。如果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们的肉体还活着,但灵魂、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

七、拓展延伸

《孔雀东南飞》新传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没钱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她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只因为当初看中了他如山般的朴实沉稳!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

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下来了,那是秦罗敷的香囊,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

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第二天,县官的儿子便来提亲,兰芝含着泪默然答应。良辰吉日选在后天。“后天?”媒人自顾自地说,“那可是个好日子,秦罗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

焦仲卿!!

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焦仲卿坐在高头大马上气宇轩昂。这时,他看到了兰芝,熟睡着的兰芝。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八、结语:(以碧娜的歌曲《孔雀东南飞》做结,再次感受其带给我们的那份永恒伤感。)

秋月化成诗成玫瑰

酒若不醉人人自醉

冷暖或是非是白还是灰

今夜飘雪早已轮回

曾经的孔雀东南飞

相传是五里一徘徊

然而我与你竟也要分飞

消融积雪随风尽消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缠缠绵绵漠漠依依的相对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寻寻觅觅淡淡忧愁的回味

东南社区典型材料 篇4

林甸镇东南共有6个居民委,124个居民小组,居民4,486户,12,737人,驻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18个,社区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6名。2003、2006年被市委评为先进党组织;2004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区建设先进集体;2005年被市委命名为示范社区党组织;2006年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

一、强化服务,将社区党组织建成群众的“连心之桥”

东南社区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组织、引导、协调、沟通的办法,积极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一)扶贫济困,解弱势群体之所急。辖区居民单忠学家生活窘迫。社区党组织了解情况后,主动与驻区单位县技术监督局协调,帮助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每年春节,都为其送去二百元慰问金。并提供一万块红砖帮助单忠学翻建房屋。辖区74组老年人王淑芹为治病欠下两万元的外债。社区党组织主动调整了她的低保标准,并积极和上级党组织协调争取,为王淑琴老人申领回500元困难补助金。何世昌家因电跑火发生火灾,社区协调帮助解决米面和资金1400元。王秀娟患有精神病,与丈夫离婚后病情加重,经多方联系帮助解决6000元的医疗费,并派专人送往医院治疗。几年来,由于社区党组织的不懈努力,共协调各方支持,救助特困群体200人次,钱物折合人民币达10万多元。

(二)关注就业,谋下岗职工之所盼。东南社区经过向劳动部门积极争取、协调,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配备了微机、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并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本社区共有下岗失业人员2,130 人,企业退休人员386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586个,为21人办理了小额贷 款30多万元。在社区党组织帮助下岗职工邓洪岗、孙华夫妇开办了家政服务社。经过几年努力,从业人员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115人。两年来,又先后帮助扶持下岗职工张淑荣创办了家政服务社,帮助陈福贵等人办起了老中青婚姻介绍所等7个家政服务项目;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00多名。帮助王长安、回光平等17名下岗失业人员走上保洁员和劳动协管员工作岗位。

(三)发展文化,应社区居民之所需。经过多渠道努力,组建了以谢淑华为代表的10几名文艺骨干。在社区的感召下谢淑华自费购买一套价值 2,000多元的音响设备,供社区秧歌队无偿使用。几年来,社区先后协调多家单位,为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先后捐款、钱物和人民币达5,000多元。目前,东南社区秧歌队、舞蹈队已达几百人之多。

二、构建和谐社区,将社区党组织建成居民的“温馨港湾”

(一)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社区党组织发动低保户、党员志愿者、离退休老同志组成义务治安巡逻队,开展经常性治安巡逻。为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社区干部坚持记民情日记,经常性的走访入户,掌握各种第一手情况,以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仅去年上半年我们就调解纠纷28起,调解成功率为100%。同时,强化对重点人口的感化与教育。对刑满释放人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帮助联系适合的工作。目前社区的十几名重点人口都能自食其力,并积极奉献社会。

(二)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了文明楼院、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辖区企、事业单位60%以上被评为县级以上文明单位,其中财政局家属楼被推荐为国家级绿色文明楼栋。为了更好的促进居民文明素质提升,社区于去年初为辖区居民建立了道德档案。社区还和大庆晚报联合举办了首届“邻里节”活动,在 活动仪式上,对踊现出的15户关爱他人的好邻居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在社区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紧紧依托县委联系社区的有利契机,有利地推进与驻区单位的共驻共建。为了解决贫困户看不起病的问题,社区与驻区单位县中医院积极协调,为辖区困难户每人减免体检费用300元,并建立了健康档案,仅此一项辖区困难户节约就医费用达十万多元。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亲自主持召开共建对接会,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党员开展活动,县第一小学提供多媒体会议室;林业局、财政局、计量局等部门分别无偿赞助资金一万元;县劳动局提供微机3套。

三、开展 “四感”教育,将社区党组织建成党员的“领头雁”。企业下岗党员的组织关系划归社区管理。通过调查,社区党组织感到在下岗党员中 “怀旧感、失落感、隔阂感,自卑感”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此,社区党组织决定把增强广大社区党员的“四感意识”(即: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以理顺情绪为前导,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亲切感。下岗职工党员划规社区管理后,社区党组织不等不靠,主动到党员家中进行对接,了解这些党员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社区党组织为16名贫困党员送去困难补助金3,600多元。2004年,社区党组织又历时两个月时间对辖区党员进行走访看望,并建立了亲情档案,在每名党员过生日的时候,社区党组织都会送去一份亲情和一份问候。

(二)以练内功、树形象为主题,增强党员群众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在班子队伍建设中,社区始终牢固树立两种意识。一是自律意识。加强社区干部的廉政建设,树立正确的权利观,仅在低保工作中社区干部退还礼金5,000多元。二是树立服务意识。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稍有懈怠,群众就会看在眼里,所以我们社区干部牢固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几年来,先后为群众解决了上百件实际问题,得到了党员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三)以开展社区活动为载体,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几年来,社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党员。如在抗击非典过程中,73岁高龄的老党员王士江主动到社区报名担当非典信息员,积极反馈非典疫情;老党员于连海积极维护公共设施,敢于同破坏巷道的不文明行为作斗争;汛期居民张庆合房屋濒临倒塌,社区党组织动员25名居民党员为张庆合义务献工,帮他修房,并组织社区干部捐款1000元钱。社区先后开展13次捐款献爱心活动,共为困难群众募集资金4万多元。今年春节,社区党组织开展向孤寡老人送真情活动。腊月二十八,社区组织22名党员为辖区鳏寡孤独老人包冻饺子,共为老人包冻饺子30多斤。大年三十晚上,社区干部抛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带着党员们包好的冻饺子来到了10户鳏寡孤独老人家中,送去了社区大家庭对他们的一片真情。在这些老人中选出了四户,社区干部分成了四组,他们带着从自己家做好的饺子馅面和年夜饭菜、洒水分别深入到各户,一同和老人欢度除夕,和老人唠家常、回忆过去艰苦生活,老人家中一片欢声笑语。

谈黔东南侗族文化 篇5

黔东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节日更是丰富多彩。侗族有祭萨节、摔跤节、斗牛会、尝新节、侗年等,不仅节日众多,而且各具特色,民族气息浓厚。有独特的建筑、语言、服饰、歌谣和节日。

侗族有着多元的民族文化,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侗族节日的不同方式以及侗族人的民族特色。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而且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一面,每个节日都体现出侗族人的素质以及民族文化,同时还不知经历了多少变故才演变成今天独特的侗族文化,成为黔东南文化的重要元素。

二、侗族族源及其文化渊源

侗族文化历史悠久,传说侗族是由“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先秦时期称为“百越”,秦时称为“黔中蛮”,汉时称为“武陵蛮”或者“武溪蛮”,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僚”唐代在称僚的同时又称“僚浒”、“乌浒”这些都是与其他民族的共称,在北宋有了独自的称呼,“佶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称为“侗族”[1]。

黔东南州的侗族最迟由广西都柳江北上迁徙而来,当地的侗族古歌《侗族祖先哪里来》所说的也是如此,迁徙原因主要是人口增加,土地紧缺。现如今主要分布于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天柱等地区,不同地区的侗族文化存在差异。侗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其文化、习俗相互交融,产生许多相似之处。

三、侗族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内涵

建筑是文化的凝固,每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都能从建筑中表现出来。侗族文化主要体现在鼓楼、风雨桥、吊脚楼、寨门等建筑上。

(一)鼓楼

鼓楼是侗族的一个亮点,走进黔东南州,随处可见大小不同的鼓楼,它们有着不同的意义。肇兴被称为“鼓楼之乡”,是黔东南侗族最大的村寨之一。有着四面环山,山清水秀的地理位置。房屋错落有致,全部都是用杉木建筑而成,外形是干栏式吊脚楼,房屋顶层是用小青瓦铺成,具有造型美观,古朴实用的特点。

鼓楼用木头修建,形成一个四面、六面、八面的锥形结构,地面铺着石板,四周修有木凳,与鼓楼的支柱相连,楼顶都为尖顶,好似一把利剑,直冲云霄,气势宏伟。楼中有螺旋形楼梯直到顶层,木梯四周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雕刻,还有历史英雄,栩栩如生。

鼓楼是侗族人民传递信息和议事的地方,凡有大事都会在这里商议。鼓楼是侗族人祭祀的地方,同时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节日聚会的去处。由此可见,鼓楼是侗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鼓楼不倒,侗族人民的精神不会覆灭。

(二)风雨桥

侗族人们称风雨桥为花桥。它是“桥”的一种形式,但更胜于桥。风雨桥在修建完桥体后,侗族人民会在桥上修建3-5层不等的桥亭,首尾相连一直覆盖整个桥面,桥面两侧修有木凳,供人们休息、避暑之用。“风雨桥”,它的名字是那样富有诗意,不仅仅给人们交通提供便利,而且还有镇邪和留财的寓意。风雨桥遍布侗乡,是侗族人民标志性的建筑,也是侗族人民的交通纽带。

(三)寨门

侗族寨门是历史上“围栏里的居民”的延伸产物。在侗乡之间,每一个路口都建有寨门。与鼓楼、风雨桥一样、寨门都是用杉木建筑而成,多为四柱形状,两个侧门拱卫着中间的大门。侗族现代寨门是具有象征性的,只是在举行重要祭祀活动时,才在门上系上草绳、打上标志、以示“封门”、封门时间是短暂的。在平常里,寨门发挥着迎接客人和送客的功能,张扬着侗族人的友好,展示着侗族人的和谐与热情。寨门不仅迎客送客,最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的,为了保护寨子的安全而修建的,别小看它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门,可它的周围到处机关重重,没有族人的允许是不可能进入的。

四、侗族语言文化

侗族有着自己共同的语言——侗语。侗语又因侗族分布区域的不同,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贵州省锦屏县南部的启蒙镇至湖南省靖州西部的滥泥冲一带为两个方言区的分界线。南部方言区包括黔东南的黎平、从江、榕江、镇远和锦屏南部等地。北部方言区包括黔东南的天柱、三穗、锦屏北部、剑河等地[2]。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南北两地的侗族方言都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北部地区因为汉族人口密集,因此北部方言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情况比较严重。而南部地区偏僻落后,汉族人口稀少,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小,民族文化保留较完全,也因此成了侗族文化语言的代表。

侗语起源时没有自身独特的语言文字,主要是用汉文来进行沟通,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拉丁字母的侗文方案,侗族也因此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交流方式。侗语的独特也因此成为了侗族民族特色的发展。现如今,黔东南一些地区已经开设了侗语这门课程。如黎平、榕江、从江等地的小学和中学。侗语的开设,让侗文逐渐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必修课,达到了民族文化进课堂的目标。开设侗语文化课成为侗族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侗族服饰文化

服饰代表一个民族文化,它与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文化习俗息息相关。侗族的服饰,因地区分布不同,服饰呈现出不同。侗族服饰种类繁多,大约有100种,其中因地区差异分为南部和北部服饰。

北部侗族因交通便利,接触汉族文化较多,受影响也是最严重的,因此侗族服饰与汉族服饰接近,唯有女性服饰还保留着一点民族服饰。北部侗族服饰则一般由上装银饰和银围腰,以及宽红绸腰带配饰绣制而成,女性多留长发,未婚女子用红头绳捆绑头发,已婚女子则将头发盘起,前额留刘海,头包头巾。因此北部侗族服装具有识别未婚和已婚的作用。

南部侗族多处交通不便的地方,服饰和经济都受到较少的影响,服饰保留比较完整。南部侗族男子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便装是用黑色土布制成。盛装则与便装不同,盛装为紫色闪光的侗布,头上包蓝、青、白三种颜色的帕子。南部侗族女子服饰分为裙装和裤装。女子在绣制裙装时会配上银帽,银项链、银围腰等饰品。在绣制裤装时,上衣多为宽松自然,并且在裤脚的边上绣上花边。侗族服饰历史悠久,色彩鲜丽、款式多样,是文化传承不可缺少的民族特色。除服饰外还有背带、围腰、被面、帐篷、头巾、挎包、钱袋、鞋帽、口水蔸、鞋垫、鸡毛群、侗锦、衣带无不展现侗族人民的智慧和侗族文化的丰富。

六、侗族歌谣文化

侗族歌谣历史悠久,侗族歌曲多种多样,按形式、可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等。其中拦路歌是侗族民歌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品种。通常运用于新娘回门,在这个场合中,侗族人比歌才、比知识、比机智、同时也增加友谊。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著名的一种歌调。主要流行于南部方言区。侗族大歌种类众多,从形式上又可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礼俗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等。演奏时而节奏缓慢,音调悠长,时而雄壮有力,气势磅礴,在琵琶、牛腿琴、侗笛的伴奏中让人回味。

七、侗族传统节日文化

在节日前夕,侗族人会整理好家务,准备着过节所需要的食物和祭祀的祭品,以杀猪宰羊来庆贺节日。在节日当天,邀请亲朋好友到家做客,谈论今年丰收情况以及聊家常。侗族女婿在节日当天必须带着礼品到女方家看望女方父母。亲朋好友互相品尝美味的食物,互相举杯长谈,然后一起相约去参加斗牛比赛和山歌比赛。年轻人比较喜欢山歌对唱,因为可以通过山歌比赛来寻找自己心仪的人。

吃新节是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在吃新节的那天,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吃新”来祭祀祖先,祭祀祖先就成为了吃新节的重要标志,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去田里摘一些新鲜的蔬菜,煮好饭,摆上好酒,在桌前烧一柱香,化一点纸钱,表示先请祖先品尝后,就开始以每个人在家里的辈分来按顺序依次“尝新”。

侗族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侗族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八、总结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了文化传承的一部分。黔东南州少数民族的发展影响着贵州文化特色的发展。如何更好的挖掘侗族文化,让其成为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的发展的主要的推动力,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针对鼓楼、风雨桥、语言、服饰、歌谣和节日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这几个方面是侗族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体现,是侗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让侗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下去,还需要人们的继续研究和探索。

解密“东南神话” 篇6

短短几年间,“东南工业”一跃发展成为以生产樟子松平角集成材、白松信成材柱、黄杉土台等十余种产品为主的龙头企业,并先后荣获了“中国社会公认信誉单位”、“中国优秀企业”、“JAS”企业、“AAA级信用企业”等数十项荣誉。

东南工业所创造的“成长神话”,要从2002年说起。

2002年5月,在日本国名村株式会社出资30万日元的基础上,经赵忠国多方融资,终于在大连湾建立起最初的厂房。当时,面对厂房简陋、设备陈旧、只有46名下岗职工的艰难局面,赵忠国毅然与职工吃住在一起,废寝忘食地筹建厂房、安装机器设备、加工产品、研究项目……仅仅两个月时间,大连湾的废墟工地上就崛起了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厂房。而此后的三年间,这个海归派学子更是创造了“三级跳”的奇迹:不仅集成材原料全部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新西兰、芬兰、德国等国家进口,没用一寸国有木材,而且2003年东南工业便以生产加工构造集成材13600立方米的成绩居国内同行业首位;2004年以31600立方米的加工量跃居亚洲同行业首位;2005年更以加工量56000立方米跃居世界同行业首位。

短短几年间,“东南工业”一跃发展成为以生产樟子松平角集成材、白松信成材柱、黄杉土台等十余种产品为主的龙头企业,并先后荣获了“中国社会公认信誉单位”、“中国优秀企业”、“JAS”企业、“AAA级信用企业”等数十项荣誉。

海归演绎“东南神话”

数年前,赵忠国受人启发而踏上了海外求学的道路。几年后,从国外归来的赵忠国,并没有和大多数海归派一样,走职业经理人道路或者进国有企业谋求职位,而是毅然踏上了创业之旅。

当年,赵忠国和46名下岗职工所创办的 企业,只是一个作坊式企业,可短短几年间,“东南工业”就以“发展加速度”,迅速跻身于业界龙头老大的地位。这种发展神话,被业界人称之为“东南现象”。

而透视这一现象不难看出,这一切,均源于赵忠国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回顾当初的创业历程,赵忠国说:“其实创业本身一点都不神秘,而是充满了判断,充满了抉择,需要机遇,需要勇气,需要果断。”也许,这正是赵忠国当年能够凭着一种开拓创新的气魄与执著的创业精神、硬是从废墟上迅速筹建起大连东南工业有限公司的主要原因。其后,他更是凭借创新的经营理念和开拓性的思维,不仅带领东南工业三年成功地完成了“三级跳”,而且迅速把企业做成了拥有20亿固定资产的规模。这份气魄与力度,让人刮目相看,而他演绎的海归创业神话,更被业内人士广为称道。

“无为而治”的另类管理

在很多人眼里,管理是个很空泛的概念,无从谈起。什么是管理?管理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衡量管理工作?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赵忠国说:“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管理,古代叫做‘无为而治,这是我们在管理中追求的目标。所有的员工都不用管了,各司其职,都能自动自发、称职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岂不更好?但管理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不好。”同时,赵忠国认为,管理也是辨证的、对立统一的有机体。想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首先应该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实用的运作体系,包括企业制度的规范运行和标准化的企业工作流程,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和约束激励大家。如:每个部门、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配套的、合理的绩效考核,实行层级管理、目标管理,让所有员工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建立企业各项流程和标准,按章办事,而不是各念各的“经”;建构好的企业文化,用好的文化、理念来统领员工的行为,总结提炼企业自己的经营理念系统,包括价值观、使命、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人才观等;通过组织活动等形式灌输和传播给企业内外的公众、员工,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员工不单单为一份薪资而工作,而是让他们开心的工作。

“再简单点说,管理是通过别人来做事,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的目标,创造出高的效能,使产出最大化。”赵忠国这样解释道。

文化决胜力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一定有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什么力量使东南工业从一个白手起家的小作坊式工厂迅速成长为行内巨头?“文化可促使人奋进,可构建和谐,东南工业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企业文化。”赵忠国这样诠释东南工业的“成功经”。

文化是水,水滴石穿,企业是树,文化是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曾经说过:“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正因为赵忠国自大学时期就有着浓郁的“文化情结”,所以文化也贯穿了“东南工业”发展的全过程。自创立之日起,“东南工业”就推行“音乐工作法”(早上工人们一进厂,欢快、优雅的轻音乐就从耳畔响起,7时45分到8时,工人进车间,响起的是进行曲……每天不同时间,响起的是不同的音乐,以此陶冶员工性情,让员工们每天都能愉快地工作),每年度都要举办员工消防扑救演习比赛、东南工业文化艺术节、年终岁尾文艺晚会、海上运动会、职工运动大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而赵忠国的文化情节,不仅体现在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当中,更体现在他对华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当中。作为大连华夏文化促进会的常务秘书长,他曾亲自协调、策划和主持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推广活动,为繁荣大连的文化艺术市场、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赵忠国人物风采

赵忠国现任大连东南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市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政协委员,兼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理事会副理事长,辽宁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调查所特派员,中国社会调查所大连分所所长,中国国际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国际注册职业经理人,世界贸易合作总商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发展调研办公室调研员,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曾被评为辽宁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经营模范、中国十大管理创新人物、中国企业创新优秀人物、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中国杰出科技创业优秀企业家、中国百名改革创新风云人物、辽宁十大振兴人物、全国首批优秀人才模范、全国首批优秀人才模范勋章、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大新闻人物、创新中国百名功臣金马奖、中国自主创新十大杰出企业家、中国环保创新杰出人物、国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十大杰出企业家。

东南融通笔试试题 篇7

18:int a[3];

a[0]=0; a[1]=1; a[2]=2;

int *p, *q;

p=a;

q=&a[2];

则a[q-p]=?

19:在某工程中,要求设置一绝对地址为0x67a9的整型变量的值为0xaa66。编译器是一个纯粹的ANSI编译器。写代码去完成这一任务。

20:请定义一个宏,比较两个数a、b的大小,不能使用大于、小于、if语句。

21:C/C++源代码中,检查花括弧“(”与 “)”,“{”与“}”)是否匹配,若不匹配,则输出不匹配花括弧所在的行与列。

22:下面的代码就使用了__interrupt关键字去定义了一个中断服务子程序(ISR),请评论一下这段代码的错误。

__interrupt doublepute_area (double radius)

{

double area = PI * radius * radius;

printf(“ Area = %f”, area);

return area;

}

23:程序填空

把文本文件 d1.dat 复制到文本文件 d2.dat 中,要求仅复制 d1.dat 中的英文字符。

#include

void main()

{ _______ char ch;

fpd1=fopen( ″ d1.dat ″ , ″ r ″ );_______

while(fscanf(fpd1, ″ %c ″ ,&ch)_______)

if(_______||ch>= ′ a ′ &&ch <= ′ z ′ )fprintf(fpd2, ″ %c ″ ,ch);

fclose(fpd1);fclose(fpd2);

《东南西北》说课稿 篇8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南西北》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东南西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东西南北》。

2、教材简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从小学会正确的辨别方向,建立 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本课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3、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借助现实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1)教学重点: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策,能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5、教学难点: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二、说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既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趣味性的方式构建新知。融观察实践、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学习方法和气探究。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加强同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实践---迁移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设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四、说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游戏活动,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就抓游戏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复习。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二)实际观察、感受方位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从“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谁说:你是怎么找到东的?“”你还能找到其它三个方向吗?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辩认学校的四个方向,并和同伴找一找,说一说这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最后让学生随意转身,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如”我面向东,我的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和合作与互助,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东南西北》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东南西北》,该内容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课时。同时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上下、左右、前后”的教学内容,接着在本单元将继续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知识。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为学生在生活中辨别方向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导向。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较差,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为本课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密切联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分辨东、南、西、北的技能,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能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3.通过活动体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学生能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作为教学重点。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通过“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准确分辨出“东、南、西、北”,自主建构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设计: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新课开始,我将提出问题“孩子们,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接着,组织学生跟唱《东西南北》儿歌,以儿歌做为教学的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左右、前后”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以旧引新,感知东、南、西、北。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同时也指出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我将学生熟悉的班级教室作为我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辨东、南、西、北。

活动1: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想一想

利用三年级的学生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求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这句话学生十分熟悉,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利用儿歌,引导学生初步辨认教室的东、南、西、北,接着让学生讨论并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物体,东、南、西、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在此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2:指一指、转一转、辨一辨、写一写

三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作游戏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学习兴趣,在集体游戏中初步体验东、南、西、北。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活动3:想一想、说一说

“孩子们,你们组在老师的哪个方向?”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师生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 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本节课设计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三环节。

通过大量的分层练习,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中都收获了什么?”,“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变“学数学”

为“用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是一种高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优秀的板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总之,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活动情景、运用情景、问题情景”等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让“知识课堂”走进“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合作中提升能力!

《东南西北》说课稿3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事物的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以前所学过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一些区别,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本节课并非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辩认方向,建立东、南、西、北的方位观念,感知方向的相对性。

2、认识在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并应用四个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1、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以小动物迷路为线,教会学生辩

认方向方法,用所学的知识帮助

小动物回家。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

神,建立自信。

4、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在给定一个方位的情况下辨认

出其它三个方位。

5、教学难点

从实景中的方位感转移到纸面上的方位感。

6、教学准备

多媒体、校园平面图表等。

二.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小动物迷路的情景)

问题:怎样才不会迷路呢?

引入课题:东南西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 由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使体会到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根据指南针指针所指的方向来辨别南方。根据北斗七星来辨别北方等等。

活动二 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创设情景: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辨别教室的东南西北吗?

问题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方向,用的是什么方法?

2、你是怎么根据这个方向辨别出另外的三个方向的?

3、你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吗?

(通过儿歌来帮助学生找到南北两个方向:早晨起来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创设游戏:让学生边示范边说一说。

当你面向南方时你的前面是(),后面(),左面是(),右面是()。

当你面向北方时你的前面是(),后面(),左面是(),右面是()。

当你面向西方时你的前面是(),后面(),左面是(),右面是()。

当你面向东方时你的前面是(),后面(),左面是(),右面是()。

活动三 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课前,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校园,让学生说说校园中的学生以升旗台为中心,先确定操场四周的四个方向,再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体补充完整。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由于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同学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使人们看的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的规定,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探究。

升旗台

第三个环节 前后呼应 学以致用

帮助小动物回家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北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西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南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东面。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问题: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继续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在合理选用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注重让学生体验“从实景到纸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东南西北》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课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和方向,打下基础。低段儿童对抽象知识的接受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二、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辩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给定一个方向,学会辨认其余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难点: 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四、说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体验感知法

五、说学法。

合作学习法 讨论法 自主探究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大家回忆一下在一年级学习《方向与位置》的时候都学过哪些表示方向的词?

生:上、下、左、右、前、后。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些有关《方向与位置》的新朋友,生齐读。师板书:《东南西北》。

二、授新课:

1、师:在现实生活中你是怎样认识东、南、西、北的?大家说一说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

2、师演示太阳升降的动画课件。

3、由儿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4、老师让段思妤来当向导,她从大门进来,分别来认识东、南、西、北。(每认识一个方向让学生贴一个方向在墙上。)

5、让全体学生起立,面向太阳点点头,向西面给太阳落山说拜拜,向北面拍拍手,向南面招招手。

6、叫四名学生分别面对东南西北,说其它三个方向。

7、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8、绘制校园示意图,让四名学生分别将大门、教学楼、白色围墙、商店贴到墙上。

三、多种形式的练习:

四、玩中拓展:

师: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该怎么办?

1、借助《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文认识东、南、西、北

2、借助搬凳子游戏认识东、南、西、北。

五、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对他们的所获给予适当的评价。

六、作业:1、完成书上P58——P59上的填空。

2、回家看看自己家的门、窗户朝什么地方开着。

3、以自己家里的客厅为中心,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东南西北》说课稿5

各位老师,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东南西北》,在教材第58—59页。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事物的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以前所学过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一些区别,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东南西北在自然界或地图中运用较多,但两种方式都是一种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分为二个部份,一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二是知道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本课内容原是社会课中五年级才学习的知识,现在安排在二年级,这对于才入学一年多的小朋友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本节课并非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前后左右上下六种位置关系,已有一定的学习位置知识的初步经验,能够初步掌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技能。但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逻辑鉴别能力还不是非常准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区分两种位置描述方式的区别,避免混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东、南、西、北中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2、学生能通过活动辨认并描述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成数学技能。

3、使学生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确立“东”方位。

2、结合具体情境能在给定一个方位的情况下辨认出其它三个方位。

教学难点:

1、结合方位描述周围的事物。

2、从实景中的方位感转移到纸面上的方位感。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卡片“东、南、西、北”。

3、图片“太阳”。

4、8个小动物头饰。

5、作业单。

6、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校园情境图:

2、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美丽的校园。清晨老师站在操场上,晨风扑面而来,带来了清晨的花香和小鸟的轻语,我张开双手迎接清晨,阳光温暖的照耀在我的身上,从这幅图上你能说一说太阳在哪里吗?

3、师:那老师面向什么方向?老师的后面呢?左面呢?右面呢?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们在语文课中,学过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二年的学生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对空间相对位置的描述及理解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切入,从他们最熟悉的校园入手,从校园情境中由早晨的阳光引出太阳和东方,再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牢牢的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在做中学,在玩中悟: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是他们最好的学习方式。

1、师:刚才我们会辨认老师站在操场上的方向了,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教室中的东方在哪里?(在黑板上贴出太阳)

2、师:黑板在东方,那你能说一说哪面是西面?哪面是北面?哪面是南面?

3、小主持人游戏。

谁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词语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和物体?(指名介绍,在介绍时全班共同判断进一步加强方向感)

《东南西北》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东南西北》,是小学实验教材第三册《方位认识》的第2课时。初听这个课题让人感觉是自然课的知识,同时它也是语文课的一个教学内容,如今它成为了小学实验教材中一个新增的知识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日常生活以及自然课上的知识积累,对于东南西北有较为感性的经验认识,但是对于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日后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做好铺垫。“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从小学会正确地辨别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学会识别东南西北4个方向,能够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地图上物体所在方位。

2.能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能进行简单的路线描绘,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与良好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辨认方向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难点: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能进行简单的路线描绘,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本节课我以开放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一个引导着、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设置为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把静态讲授的转变为动态体验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比较、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互动、媒体演示等环节,做到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趣味性,以这样的方式构建新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一年的学习,能够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为本课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方位的认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我们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无疑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沟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同知识点

学生在其它学科如语文、自然课中已经有过方向学习的经验积累,例如:语文实验教材第三册中《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学生已经知道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通过积雪的融化、北斗星的位置来判断方位,把这些不同[源自]学科的知识加以整合,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导入新课,被皇后驱赶到森林的白雪公主迷了路,引导学生说出“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简单交流辨别方向的小常识,通过地图的展示,明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指向标,唤醒认识中经验积累的那部分,以此作为教学重点突破的一根拐杖。

(二)探究新知

1.辨别相对位置

在初步建立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的基础上设计了同桌互相问答的方式,根据所给的方向找到相应的物体或者给定物体找出相对应的方位,例如“火车站东面是什么地方?飞机场在餐厅的哪个方向?”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要求学生边指方向边说,动作配合语言,更有助于记忆。再把问题放到相对复杂的方向情景图中,观察以火车站为中心,它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分别是哪些地方。这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四个方向,也让学生充分感知参照物的不同,所对应的东南西北也有所不同。

2.描绘路线

在熟悉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紧锣密鼓的学习路线的描绘,要求学生能直观的识别简单的地图,并且为接下来的线路设计做好铺垫,提出问题“小猴从地铁站出发,朝北走1个单位长度(也就是1格),再朝西走2个单位长度,再朝北走2个单位长度,再朝东走1个单位长度,说出它最后到达的地方。”请学生在观察、辨别、讨论后得出结果,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培养了互相倾听学习的好习惯。

3.设计线路

本节课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知识,比如说地图上的方向的规定,我使用了较为直接的讲授法。但在设计路线这一环节中,特别是“小猴和小猪从停车场出来,想去餐厅,该怎样走”的设计活动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性、创新性学习,鼓励学生寻找多条路线,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进一步从实际角度出发让学生比较各线路,可以列式计算所经过的单位长度(1+4+1=6)从而得到最为合理(即最近)的线路设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人文拓展

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方位的认识一直在发展,工具的使用也在不断的更替,尤其是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诞生,使人们对于方位的准确认识更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将思南、指南针、罗盘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工具介绍给学生,不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也让他们了解了人类智慧的发展与学习数学的价值,更潜移默化的传递了国人对于四大发明的自豪与骄傲。

(四)实践应用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引导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基于这一理念,在课的结尾我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去辨认方向。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一张浦东新区的地图,下课后试着在度图上找到我们的学校,再认一认你的家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看看从你家到学校可以怎么走?”不急于让学生找出答案,而是将课堂延伸到35分钟之外,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给他们更广阔的平台。

《东南西北》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东南西北》的第一课时。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认识东南西北》是在学生掌握了前、后、左、右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词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对方向和位置的再一次认识。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位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经历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通过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教学重点:能准确的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5、教学难点: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二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学习本课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认识东南西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沟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同知识点,再加以整合,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2、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小黑板。

六、教学流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的一开始,我先和孩子们做了一个互动指方向的游戏。孩子们:你们留心刚才活动中用到哪些方向词了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东、南、西、北这四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以前学过的方向词,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伏笔的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读儿歌、辨方向

首先,我让孩子们齐读儿歌《东南西北》,由儿歌引出帮助小明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是学生已有经验的体验,而且以这首儿歌作为教学重点突破拐杖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2、探方法、学新知

基于学生年龄和知识建构的特点,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我从生活中抽象出简单的平面图来进行新授。师:孩子们,怎样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呢?请仔细观察这幅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对,这就是方向标。我们看一幅地图,首先要看方向标。同时直接告诉孩子“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并通过读一读、指一指的方法帮助孩子记忆方向。

师:刚才在孩子们的叙说中,我把这几个方向词写在了黑板上,你发现这几个方向有什么关系吗?我把南北相连,东西相连,像一个什么(十字)这叫十字形方向标,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方向。只要我以十字交叉点的中心为观测点,就知道它上面是北……右面是东。接着我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让孩子们发现:操场一直在中间,位置又没有变,怎么一会东、一会西、一会南、一会北呢?原来观测点不同,方向也就不同,说明方向是有相对性的。

(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得新知、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初步形成“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来辨认其他几个方向”的辨认方法。在孩子们掌握这个方法的基础上,我出示教材情景图:孩子们,学了这些知识,我想通过三个活动来考考你们!你们接受考验吗?这样的交流不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先让学生在街道地图和中国地图上查看建筑物和自己所在省的东南西北,再开展说一说、画一画、有奖抢答和旅游策划等形式多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这些活动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拓延伸、比智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拓展延伸方面,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由给出游乐园要修建的五种建筑物,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共同交流“绘制乐园平面图”这个活动。它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小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归纳总结、畅谈感受

有总结才有收获。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在地图上认识了东南西北,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谈话,教会学生在归纳学科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既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又体现了知识性与简洁性,让学生一目了然。

《东南西北》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向大家简要介绍。

一、教材分析

《认识东南西北》,一听这个课题让人感觉是科学课的知识,同时它也是语文课的一个教学内容,现在它又成为了小学数学人教版新增加的知识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而本节课是新学期第一课,所以教学内容设计的比较少,包括例题1认识东西南北,第3页的做一做、第6页的练习一的1、2小题。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重点难点)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沟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同知识点。

学生在其它学科如语文、科学课中已经有过方向学习的经验积累。例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读读背背”有一首名为《东西南北》的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又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0课是一首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也教会了学生一些识别方向的常识。再如:小学科学《我们在哪里》一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太阳来辨认方向。把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加以整合,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指南针、有关在野外找方向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组织学生在操场上面向太阳,背诵儿歌《东西南北》。由儿歌引出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是学生已有经验的体验,而且以这个儿歌做为教学重点突破的拐杖。

(二)探究新知

组织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说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对例题1的进行的活动教学。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同时也指出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考虑到教材中的例1是一张学生并不熟悉的校园的平面图,而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组织学生来到学校操场上,学生经历了在现实情境中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过程。

接下来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指方向的活动。教学时,可以先让一组学生进行演示,一个面向东,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南,一个面向北。其他同学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指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着背,指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着背。再让学生们小组

内合作指方向,体会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目标之一。这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三)巩固提高

(操场上活动,巩固对四个方向的认识)

1、游戏:指方向

2、游戏:背对背

3、游戏:蒙眼说方向

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考虑到这一点我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手、脑、口、眼、耳等多种感官,营造玩中学,学中玩学习氛围,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四)实践应用

第1题,是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并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可指出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其他方向,再让学生结合教室里的实景说一说。

第2题,是实际应用的题目,看图说一说,小明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课外拓展

1、课本第7页的“你知道吗?”,一方面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可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指南针的知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3、西西在野外迷了路,你有办法帮他找到方向吗?给学生拓展辨别方向的方法技巧。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引导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基于这一理念,在课的结尾我并没有满足于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如何辨认方向这一实际问题,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后,我又给予了补充,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对于农远项目资源开发和使用,我的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东南西北》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东西南北》。

2、教材简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窨欢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窨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从小学会正确的辨别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本课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3、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借助现实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教学重难点

5、(1)教学重点: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策,能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6、教学难点: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二、说老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既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趣味性的方式构建新知。融观察实践、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学习方法和气探究。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加强同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实践———迁移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设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四、说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游戏活动,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民民主课一开始,我就抓游戏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复习。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二)实际观察、感受方位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从“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谁说:你是怎么找到东的?“”你还能找到其它三个方向吗?“为引子,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辩认学校的四个方向,并和同伴找一找,说一说这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最后让学生随意转身,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如”我面向东,我的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和合作与互助,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室内辩认,学以致用。

基于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我在这一环节回归生活、玩中强化中高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如:让同学们面朝()面,后面是()左面是(),右面()这是为后面学习地图方向做准备。

其次,我让学生玩“超级模仿秀”的游戏,如:学青蛙向南蹦两步;面向西学公鸡迈几步;超凡脱俗东扮孙悟空;向北点点头等。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感情辩论方向。

(四)整理记录,实现迁移。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由于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人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使人们看得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上的规定,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五)玩中练习,拓展应用。

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堂上的学习很不够,需要在生活中观察、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五环节体验收获、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森林之家这一情境练习。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动物的家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其次让学生说说:想去哪只小动物家?该怎样走?这样巩固了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最后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并鼓励学生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正所谓“课虽尽,思未了。”

整节棵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日环食,使学生大气学、乐学、让学生在欢愉、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东南西北》说课稿10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东南西北》一课,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为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学习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依据目标明确了本课教学重点

根据生活经验学习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4、教学难点:实现从立体——平面——立体的转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并应用新知,体会数学的现实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本节课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本课中体现如下特点1)多重感官刺激;(2)学生全员参与,凸显个性化差异(3)使用方便,易于操作;(4)师生交互性强。

四、说过程: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问题现实化”理念和支架式教学理论确立了如下教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3、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动画:思思在野外旅游迷了路。在“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她”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认识方向的重要性,从而情不自禁地向往、关注、投入。

第二环节: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辨方向)

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电脑上输入他所知道的辨认方向的方法,通过计算机判断、提示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回忆起关于方向的已有知识、经验,也使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点击北极星、太阳、树冠和积雪观看动画。交流怎样利用这些方法来辨别方向。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学生创设了含有3个游戏的学习资源包,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游戏1、2,感知学校内部及周围建筑物的方向,会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

并让学生在肢体活动中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东——西、南——北两两相对;东——南——西——北右转圈。

2、识地图:

小游戏3的操作让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在中国地图上说出陕西、山东、内蒙古、河南这4个省在山西省的哪个方向。通过点击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形成平面示意图,使学生感受实物图与平面示意图的关系,更进一步体会地图上的方向。为以后学习绘制平面示意图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参与受限,学生个性化差异不利体现的弊端。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全员参与,使抽象难懂易混淆的知识现实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个整合点。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学生操作学习资源包找宝:东西南北算算术,学生口算然后根据规则点击方位,做的对的老黄狗会自动离开,否则会原地不动。即强化了学生口算又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闯出计算关后,进入森林根据指令判断方向找到宝物,即参赛入场券。

设计意图:这个操作平台由易到难,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教学重难点得到巩固。达到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拿到参赛入场券,挑战设计大赛。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活动来设计,通过鼠标拖拽完成设计。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展示小组设计成果,并用方位词汇报设计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激发了创新灵感,深深地领悟了其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学生在交流平台上写出本节课的收获与体验。这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二个整合点。

五、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东 西 南 北

西 东

板书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辨方向”第二部分为“识地图”*

2、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约2分钟

联系生活,探究新知:约15分钟

巩固新知,形成能力:约5分钟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约13分钟

3、设计特色:(教学反思)

上一篇:适合校园播放的歌曲下一篇:团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