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五章教案

2024-06-01

高一化学第五章教案(精选4篇)

高一化学第五章教案 篇1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教材分析:本节以基本概念为主,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它又是学习分子结构的基础。本章是整个高一化学的重点,那么,它就是这个重点中的最基础部分,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应用,突出教学难点。本节教材共分三个部分: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中在讲述原子核部分时,明确质量数的概念及其外延,还要介绍X的含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

教学用具:课本、小黑板

课型:新课

课时: 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课前复习,着重复习:⑴原子的构成;⑵原子的特点;⑶原子核的构成;⑷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⑸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

讲述:今天更加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引入课题)

第一节 原子结构 新课进行:

1、原子核

比较:原子的构成:质子 中子 电子

质量:1.67×10-27Kg 1.675×10-27Kg 9.1×10-31Kg 相对质量:1.007 1.008 质子的1/1836 电性:单位正电荷 中性 单位负电荷

发现:⑴中子比质子略重;

⑵中子数、质子数值约等于中子质子的相对质量;

⑶原子量=原子相对质量=质子相对质量+中子相对质量+电子相对质量;质子相对质量≈质子数、中子相对质量≈中子数、电子质量忽略不计,则:

质子数+中子数=原子近似原子量

质量关系:Z + N = A 让学生明确,质量数是原子的质量数,就是原子的近似原子量。

⑷表示原子的符号: X 质子数、电子数为Z,中子数为(A-Z)电性关系:原子:质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练习:让学生写出常见元素原子的符号。

2、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⑴核外电子运动特点:①电子质量小,10-31kg

②电子运动范围小,10-10m

③电子运动速度大,108m/s ⑵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

电子云的概念:电子在原子核外窨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

含义:①表示电子在核外某空间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②它是一段时间内电子运动情况的记录。

⑶氢原子电子云:①球形;

②离核近,电子云密度大,表示电子出现机会多;

③离核远,电子云密度小,表示电子出现机会少。

解释氢原子电子云的形成过程,强调只是一个电子的运动结果,是一段时间内的统计结果。

新课的延伸: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道尔顿模型、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电子云模型。

教学小结:⑴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电子;

⑵质量数及X符号的含义;

⑶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电子云。

作业:P96

三、问答题 1、2

课后小结:这节课未能进行完,主要是在练习举例时介绍了同位素的概念,余下内容需要在下节课中加以消化。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1、1、请学生辨析几对基本概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原子量与近似原子量、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2、2、请四位同学画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2He、10Ne、18Ar;Na、Cl、Mg;N、B、C,并让学生总结多个原子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3、3、给出原子符号,让学生判断其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Ca、Cl、Cl、H、H、H。(引出新课)

新课进行:

4、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从上面的示意图来分析)指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区域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电子能量高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把原子核外分成七个运动区域,又叫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表示,分别称为K、L、M、N、O、P、Q...,n值越大,说明电子离核越远,能量也就越高。核外电子分层运动,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设问: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引导学生分析表5-2,通过比较,发现规律:

① ①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个); ② ②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

③ ③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

④ ④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电子。

另外,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必须服从于其所在的位置。

指导学生填写表5-

3、表5-4。

安排学生解答讨论题。

新课的延伸:

①指导学生画出26号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次外层电子数可以不饱和,进而说明Fe2+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

②分析得出结论,截止目前,各电子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若发展至8个电子层,容纳电子数最多的电子层是哪一层,可容纳电子数? ③改错:写出一些错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判断其正确性,说明其违背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中的哪一条。

例题1 元素B的电荷数为z,已知Bn+和Am+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元素的核电荷数用Z、n、m来表示,应为。(Z+m+n)

例题2 X、Y、Z三元素的电子层数不超过3,其核电荷数X>Y>Z,最外层电子数X>Y>Z,达到稳定结构所需要的电子数Y>X>Z,Y与Z的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核外电子数,由此推断:

①元素符号依次为:X Y Z。(O、N、H)

②由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NH4NO3)

教学小结:

① ①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② ②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三个要素。

作业:P95

一、填空题 1、2题 思考

二、选择题 课堂练习

三、问答题 3课堂简答

课后小结:①教学中应用通俗的言语介绍“能量最低原理”,从而明确电子排布的最基本原理;②举例再多一些。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教材分析:

在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以后,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教材以1~18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导出元素周期律。教材在处理新课时,不是直接给出新知识点及规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实验及数据分析,总结出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1. 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元素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 2. 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 3.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 4.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教学方法:实验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 教学用具及实验用品:

1.教学挂图、小黑板、课本

2.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蒸馏水、培养皿、镁带、砂布、铝片、酚酞试液、1mol/L盐酸、1mol/LalCl3溶液、3mol/L硫酸溶液、6mol/LNaOH溶液 课型:新课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设问:碱金属元素间、卤族元素间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相似?

结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述:目前已发现了100多种元素,它们的结构与性质各有什么联系?这其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引出板书)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新课进行:

讲述:在三年或五年时间里,春夏秋冬是如何变化的,有何特点?“月有圆缺”月亮的圆缺是如何变化的?引出周期的概念。

设问:多少小时为一天的周期?多少天为一星期的周期?(分析它们的特点:均匀)

讲述:100多种元素在排列时,也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也有一定的周期,那么,这里面周期是什么?有哪些规律可言?

建立原子序数概念后让学生阅读:表5-

5、图5-5,解决以下问题:

① ①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种类呈现怎样的规律性的变化?

② ②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怎样规律性变化?

③ ③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

④ ④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分析:周期性变化的起点、终点的一致性,并分析主要化合价中正价与负价的关系,还要从原子半径最大的原子同时又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少的,表现最强的金属性,同理,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又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表现最强的非金属性。再根据原子半径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引出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规律。

发现:填写表5-

6、5-

7、5-8

结论: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种类、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元素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2.元素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3.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必然结果。新课的延伸:1.所隔的元素数目是不是相同?所呈现的周期是否规则? 2.每一个变化周期与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有什么关系?

教学小结: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律的概念。2.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表现形式及与最外层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作业:P103习题一:

2、3,三。

课后小结:①教学中以课本为序来进行教学,一定要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发现规律;②教学时间较紧,课堂教学密度较大,应在下次课前加大巩固力度;③需要进行一节课的补充与矫正。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提问:⑴原子序数、元素同期律的概念;

⑵元素性质同期性变化的形式。

设问: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同期性变化? 新课进行:

讲述:“越易越强、越强越强”即:

⑴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⑵非金属性:与氢气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类推:“越难越弱、越弱越弱”。

以1~18号元素为例,通过实验以说明。

比较1:⑴钠与水反应(回忆)

⑵镁与水反应【实验5-1】

发现1:①条件不同,反应速度不同,镁在沸水中反应快;

②化学反应方程式:Mg+2H2OMg(OH)2 +H2↑;

③钠与水反应比镁与水反应剧烈、容易,钠的金属性比镁强;

⑤ ⑤ NaOH为强碱,而Mg(OH)2的酚酞溶液为浅红色,即为中强碱,钠的金属性比镁强。比较2:①镁与2mL1mol/L盐酸反应

②铝与2mL1mol/L盐酸反应

发现2:①镁比铝与酸反应速度快,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②化学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 3H2↑。

比较3:氧化铝与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l2O3+6HCl=2AlCl3+3 H2O

Al2O3+2NaOH=NaAlO2+H2O

发现3:Al2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两性氧化物。

比较4:【实验5-3】先制备一定量的Al(OH)3,再分别与3mL1mol/L H2SO4溶液和6 mL1mol/L NaOH溶液反应.发现4:① Al(OH)3也呈两性 →两性氢氧化物;

②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 Al(OH)3+3H+=Al3++3 H2O

Al(OH)3+OH-= AlO2-+ 2H2O

比较5:Si-SiO2-H4SiO4(难溶弱酸)Si-SiH4(极难生成)

P-P2O5-H3PO4(中强酸)P-PH3(很难生成)

S-SO3-H2SO4(强酸)S-H2S(较难生成)

Cl-Cl2O7-HClO4(最强酸)Cl-HCl(容易生成)

组织学生阅读P102、P103页课本,结合比较:

发现5:非金属性:Cl>S>P>Si

结论:

1、Ar

金属性→弱,非金属性→强 稀有气体元素

2、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数的递增也呈现周期性变化。新课的延伸:

1、NaHCO3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它是两性化合物吗?

2、氧化物分为三种: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教学小结:

1、1、概念: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元素周期律。

2、2、Na Mg Al Si P S Cl 氧化物: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水化物:NaOH Mg(OH)2 Al(OH)3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氢化物:SiH4 PH3 H2S HCl 主要化合价:+1 +2 +3 +4 +5 +6 +7 -4 -3 -2 -1 最外层电子数:1 2 3 4 5 6 7 原子半径: 由大到小

元素的性质: 金属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弱。

作业:P103习题一.1、2习题二.课堂作业

课后小结:本节课教学密度太大,教学难度也很大,教学任务未能完成,事实上也难以完成,关于边讲边实验,限于条件问题,这里全部用演示实验代替。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同期律 第三节 元素同期表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二部分是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同位素与核素的常识,最后一部分为是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教材中还编写了阅读材料与有关资料,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前三个部分为教学的重点,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时的难度。教学目的与要求:

1、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4、4、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5、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教学重点:

1、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2、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1、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2、2、核素、同位素

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启发类比法、辨析法 教学用具:元素周期表、挂图、课本

课型: 新课

课时: 2+1(习题课)+1(研究性学习辅导)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1、思考:元素周期律中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所隔的元素数目是否相同,即周期是否规则?与元素周期表的行是否有关系?

2、翻开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以第二周期和卤族元素、碱金属元素为例分析周期表排列方式。

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及本节标题(元素周期表概念)。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新课进行:

一、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展示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周期表的行。

1. 1. 周期

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比较:元素周期表结构--行,分析比较各元素原子间结构关系,并填写表5-11。

发现:

① ① 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

② ② 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元素周期表有7行,共有7个周期;

③ ③ 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 2、8、8,短周期;

第四、五、六周期,所排元素种类:18、18、32,长周期;

第七周期,所排元素种类:26,不完全周期。介绍:镧系元素 57La~71Lu 15种元素 第六周期;

锕系元素 89Ac~103Lr 15种元素 第七周期;

超铀元素 92U号元素以后。(说明元素周期表在排列时采取“短空长出”的办法保持两端对齐)

④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展示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周期表的列)2. 2. 族

比较:同一列中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重点分析卤族元素及碱金属元素的相同。

发现:①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除8、9、10三列为一族外,其余15列各为一族;

②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 族类 A B Ⅷ 0 族数 7 7 1 1 列序号 1、2、13、14、15、16、17 3、4、5、6、7、11、12 8、9、10 18 族序号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 Ⅷ

O ① ① 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新课的延伸:

①思考: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18种元素的周期是标准周期,凡不标准的周期,元素周期表是如何处理的?

②练习:元素周期表从第1列到第18列,主族、副族、Ⅷ族及零族的分布情况。教学小结:

① ① 关于周期表、周期、族的概念;

② ② 周期与电子层数,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 ③ 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作业:P111习题

一、1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游戏:各小组同学派五名同学,依次分别在黑板上写出:1~18列对应的族序数、族类、所包含的周期数、对应的元素数、有关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各小组其它同学在座位上也做同样的工作,并可以帮助本组同学进行修改,最后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新课进行:

讲述: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有关,由于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因此,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二、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主要化合价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原子结构 元素性质

元素金属性等1、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周期

金 1 属 B 非金属区 非 2 性 Al Si 金 3 逐 Ge As 属 4 渐 Sb Te 性 5 增 金属区 Po At 增 6 强 强 7 金属性逐渐增强

主族ⅠAⅡA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说明:①齿状线右上区为非金属区,左下区为金属区;

②齿状线两侧为往往表现一定金属性,又表现一定的非金属性,是寻找半导体材料的区域; ③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Cs,最强的非金属元素为F。

设问: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有何关系呢?

讲述:元素化合价与原子电子层结构关系密切,通常把最外层电子称为价电子。

关系: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电子数;

负化合价与最高正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

三、三、核素 同位素

复习元素的概念,给出:Cl、Cl,H、H、H,让学生指出它们的不同。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名称 俗名 H 1 0 氕 普氢 H 1 1 氘 重氢 H 1 2 氚

超重氢

建立概念 它们是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元素,但中子数不同又是不同种原子,引出:

①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② ②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间,互称同位素。

强调: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在天然存在的各种元素里,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核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是不变的。

新课的延伸:

①Cl、Cl,H、H、H属于几种原子,几种元素,构成几种分子,组成几种物质?

②为什么有15种分子,只有13种质量?15种分子的相对质量如何计算?

③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 原子

原子个数百分比(%)相对 质量

元素相对 原子质量 元素平均相 对原子质量 Cl 75.77 34.969 35.45 35.48 Cl 24.23 36.966

计算方法:①34.969×75.77%+36.966×24.23%=35.45 ③ ③ 35×75.77%+37×24.23%=35.48四、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史实: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

门捷列夫用元素周期律预言了未知元素,为发现新元素提供了线索。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可以指导工农业生产。教学小结:

1、1、元素性质与元素所在周期表结构的关系2、2、概念:同位素、核素3、3、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作业:P111习题

一、2、3、4、5、6、8(课堂巩固)

习题

二、1、2(课堂巩固)

习题

三、1、2(书面)

习题

三、3、4、5、6(书面)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辅导课 新课的准备:

复习几组关系:①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位置的关系

②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电子数;

③负化合价与最高正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新课进行:

一、一、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渐强,碱性渐弱; 同一主族元素: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渐弱,碱性渐强;

②氢化物稳定性渐小,氢化物还原性渐强。

二、二、元素属性判定规律

① ① 第n周期,有n种主族金属元素,最后一种金属属nA族;有(8-n)种非金属(含稀有气体元素)。

② ② 过渡族元素,元素化合价高于电子层数,表现非金属性,如,Mn2O7;元素化合价不高于电子层数,表现金属性,如,MnO。

三、三、氢化物质子数、电子数规律

各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质子数、电子数与该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相同。

HF H2O NH3 CH4 10个电子、10个质子

F- OH- NH2- 10个电子、9个质子

H3O+ NH4+ 10个电子、11个质子四、四、原子序数差规律

⑴同周期元素

ⅡA元素原子序数为n,同周期Ⅲ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m 二、三周期,m-n =1;四、五周期,m-n =11 ; 六、七周期,m-n =25。

⑵同主族元素

左侧: H →Li → Na →K → Rb→ Cs → Fr 各周期容纳的元素数 2 8 8 18 18 32 32

右侧 F → Cl → Br→ I → At五、五、常见元素原子的特征结构

① ① 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Be、Ar; ② ②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H、Be、Al、Ge; ③ ③ 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2倍:He、C、S、Kr; ④ ④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为:ⅡA、He、B+Ⅷ族; ⑤ ⑤ 次外层上有2电子的元素为:第二周期;;

⑥ ⑥ 次外层上有8电子的元素的为:第三周期、ⅠⅠA、ⅡA。新课的延伸:

例题:1.X、y是短周期元素,两者能组成化合物X2Y3,已知X原子的原子序数为n,则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n+11(B)n-6(C)n+3(D)n+5

2.A和B两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别排有m和n种元素,若A、B同在一族,且B在A的上一周期,当A的原子序数为x时,B的原子序数为

(A)x-n(B)x+m(C)x-m(D)x+n

3.A、B两元素原子的电子层均小于或等于3,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相差两层,已知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且A只有正化合价,则A、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分别为:

(A)m+2,n+10(B)m,n(C)3,7(D)m-2,10-n

4.A、B、C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其中A和B同周期,B和C同主族。此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总和为31。则A、B、C分别是N、O、S。

5.已知,某元素的一种核素的n个原子的质量为Wg,其摩尔质量为M g/mol,则氯元素的一种核素35Cl的一个原子的质量是35W/Mng。教学小结:

简单重述五个方面的规律。作业:P112习题

二、7 课后练习

习题四 课后练习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研究性学习课程辅导 研究性课题的目的:

1. 1.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的探究能力;

2. 2.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

新课的准备:

介绍上一次研究性课题关于家用能源性能、价格、资源蕴藏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情况的调查的结果。综合同学们的调查,公布家用燃料的最佳选择及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一些做法。

新课进行:

指导学生读第113页的“研究性课题”:搜集资料,找出人体组织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最大的矿产元素、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研究过程:

1. 1. 查找资料

介绍主要参考书:①有关营养的、生理的科普书籍;②初中地理课本、化学书中的元素丰度表;③高等无机化学教材;④其它各种科普读物。

2. 2. 请教教师帮助

向生物教师及地理教师请教,可以询问,也可以书面提出问题,请老师给予辅导。3. 3. 书面报告结果

将从各方面收集到的元素,通过查阅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后,将研究结果上报,上报时一律要求在16K白纸上自己设计表格,自己绘制及填写表格。

附参考答案:

1. 1. 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

O,C,H,N,Ca,P,K,S,Na,Cl,Mg共11种,占人体质量的99.95%,其余组成人体的元素还有50种,它们只占人体的0.05%。

2. 2. 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

稀土,Ti、Li、W、Sn、Sb,其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3. 3. 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

O,Si,Al,Fe,Ca,Mg,Na,K,Ti,H,P,Mn,F,Ba,Sr,S。

研究性课题结题报告表(建议)

一、一、人体组织的主要元素

元素

周期

族二、二、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

元素

周期

族三、三、元素

周期

族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

元素

周期

第五章 物质结构第四节 化学键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

本节教材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内容。这部分内容有初中化学钠与氯气反应的有关事实,只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建立有关概念,但在教学中要建立电子式的概念,并教会学生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结构、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是共价键,也是通过复习的方法建立总结出共价键的概念,并建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1. 使学生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2. 使学生了解化合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 3.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

教学难点: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绎归纳法 教学用具:课本、分子模型 课型: 新课 课时: 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离子化合物有关知识,重点复习:①离子的特点;②离子与原子的区别;③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新课进行:

设问:离子与离子是如何结合成化合物的?引出: 第四节 第四节 离子键一、一、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

【实验5-4】钠在氯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现象:黄色火焰,白色烟

化学反应方程式:2Na + Cl2 = 2NaCl 讨论:金属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

Na-e → Na+ Cl + e → Cl-

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通过电子得失而分别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成离子化合物。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带正电的离子与带负电的离子间的吸引作用

静电作用 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排斥作用

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间的排斥作用

强调:①成键的主要原因:电子得失

②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③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④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⑤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

注意:应指出NH4NO3中也存在离子键,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2.电子式

概念:“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所表示的式子,电子用“· ”或“*”来表示。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另外:

① ① 阳离子的电子式用阳离子符号来表示;

② ② 阴离子的电子式用带负电的方括号来表示,括号内应达稳定结构; ③ ③ 只用“→”表示形成过程,而不用“=”;

讨论NaCl、MgBr2的形成过程。新课的延伸:

介绍NaCl晶体的结构特点:立方体、若钠离子处于体心结构,则6个氯离子处于面心结构。教学小结:

① ① 离子键的成因、表现形式、成键元素、成键粒子等; ② ② 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及离了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③ ③ 简介NaCl晶体的结构。

作业:预习共价键内容及P116有关选择题。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①基本概念:离子化合物、静电作用、离子键;

②离子键成键方式、成键元素、成键粒子

③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新课进行:

设问:氢气与氯气是如何形成氯化氢的?原子与原子是如何结合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呢?

二、二、共价键

分析:H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点及Cl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点,要达到稳定结构,又不能通过得失电子的方式,如何形成呢?

结论: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原子核共同对共用电子对产生吸引,而形成稳定的分子。

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介绍下列分子电子式的书写方法:HCl、H2、Cl2、NH3、H2O,进一步用电子式表示它们的形成过程。

强调: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比较复杂,将共用电子对用一根短线表示,得到结构式,写出下列分子的结构式:HCl、H2、Cl2、NH3、H2O、N2、CO2,出示有关的结构模型。

小结:成键粒子--原子,成键元素--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成键方式--共用电子对,存在物质--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与离子键不同),成键条件--有未成对电子。

引出化学键的概念:相邻的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说明:破坏化学键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化学键

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单质、离子化合物(含原子团)

设问:H2、Cl2在形成HCl之前有没有化学键,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HCl的形成过程分为两步:①H2、Cl2分子中原有化学键断裂;②HCl中新的化学键的形成。

结论: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新课的延伸:

任何破坏旧键的过程,都是吸热的过程,任何形成新键的过程,都是放热过程,思考:

试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教学小结:通过填表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比较 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 定义

成键条件

成键粒子

表示方法

形成过程

成键方式

存在作业:P116

一、课堂讨论二、三书面作业。课后小结: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五节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实际上是对共价键的分类;第二部分是有关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强调与键的极性和分子空间结构有关,对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结构很有帮助;第三部分内容为分子间力,是一种比化学键要弱的多的作用,分子间力涉及到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

1、1、使学生了解非极性键、极性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概念;

2、2、通过对简单的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结构的分析,了解化学键的极性分子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3、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子间作用力。教学重点: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教学难点:分子结构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本、分子结构模型 课型: 新课

课时: 2(含1节活动课)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比较:Cl-Cl与H-Cl中共价键的不同。

发现:Cl-Cl中共价键两端没有电性,即没有极性,H-Cl中共价键两端呈现电性,即有极性,一极带正电,一极带负电。引出板书。新课进行:

一、一、非极性键和极性键1、1、非极性键 分析单质分子中共价键的特点:

① ① 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原子;②相同原子间形成;③共价键两端不呈电性。

结论: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2、2、极性键

分析化合物分子中共价键的特点:

① ① 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②不同原子间形成;③共价键两端分别呈正负电,一端相对显正电,一端相对显负电。

强调:区别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最直观方法,是成键原子是否相同。思考:是不是只有单质中才有非极性键呢?

举例:Na2O2、H2O2、C2H2分子中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类型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本质

举例

存在相互关系

非极性键极性键离子键

设问:Cl2与HCl的分子两端显不显极性,引出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二、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

比较:①Cl2分子中非极性共价键的两端就是分子的两端,共价键的极性也就是分子的极性,因此,Cl2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② ② Cl分子中极性共价键的两端就是分子的两端,共价键的极性也就是分子的极性,因此,HCl分子为极性分子。

发现:①双原子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就是分子的极性; ②非金属单质分子一般都是非极性分子;

③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均为极性分子。

比较:展示多原子分子模型:CO2、H2O、NH3、CH4。

发现:①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结构对称,分子极性抵消,分子两端不显电性,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H4;

②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结构不对称,分子极性不能抵消,分子两端呈现正负电性,为极性分子,如H2O、NH3。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比较 分子类型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本质

判定方法

设问:水分子间有没有化学键,把冰融化为什么会消耗能量?说明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什么呢?

三、分子间作用力

讲述: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分子会凝结成液态或固态,证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表现在放出能量,使液态、固态物质气化需要吸收能量。

结论: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因存在于分子间,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

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熔沸点、溶解度等。新课的延伸:

1、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让学生思考)

①结构相似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如HCl、HBr、HI等;②分子间距离;③分子的极性;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比较(列表)类型 比较 化学键 范德华力 作用强弱

存在破坏时发生的变化

教学小结:

1、1、总结概念:极性键、非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2、2、判断极性键、非极性键、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方法;

3、3、分子间作用力及影响因素。作业:P119 一、二、三,课堂练习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实践课 活动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

2、进一步巩固分子空间结构知识,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新课的准备:

1、1、让学生熟悉H2、Cl2、CO2、CH4、H2O、NH3、HCl等分子的结构,结合课本认识它们的比例模型,并给出球棒模型的表示方法:把结构式中的短线用竹签表示,元素符号用小球表示;

2、2、准备泡沫塑料、胶泥、竹签、小刀、胶水、透明胶布等;

3、3、进行安全教育。新课进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17至118页中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分别指导学生写出H2、Cl2、CO2、CH4、H2O、NH3、HCl等分子的结构式。

引导学生先用准备的材料制出H2、CO2、H2O、NH3的比例模型,再由它们的比例模型仿制出Cl2、HCl、CH4的比例模型。

提出要求:把结构式中的短线用竹签表示,元素符号用小球表示,让学生表示出H2、Cl2、CO2、CH4、H2O、NH3、HCl等分子的球棒模型。

让学生分析结构模型中键的极性,对分子空间的结构对称性,进一步认识分子的极性与共价键极性的关系。新课的延伸:

安排学生将习题中第二题中第一小题的NO、CS2、SO2三种分子的球棒模型制作出来(兼作业)。教学小结:

1. 1. 结构式与球棒模型的关系;

2. 2. 分子极性与键的极性、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关系。课后小结: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复习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复习:

1、进一步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核素、同位素、电子云、离子键、共价键、原子序数、族、周期、元素周期表、分子间作用力、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等;

2、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键的极性及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了解元素周期律;明确元素的位、构、性的关系;

3、进一步学会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

1、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教学难点:

1、元素的推断应用

2、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与分子结构、化学键型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 课型: 单元复习课 课时: 2 教学内容:

一、一、原子结构1、1、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核:质子(Z)、中子(A-Z)原子X 核外电子(Z)

① ① 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② ② 离子: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质子数>核包外电子数2、2、同位素、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②各自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保持一定。

3、3、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电子云

一“分”一“低”四“不超” ① ① 多电子原子里,电子分层排布:K、L、M、N、O、P、Q......;

② ② 电子按能量由低向高依次从内层向外层排布;

③ ③ 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不超过2n2个;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32个。

4、4、表示原子结构的方法

①原子结构示意图;②离子结构示意图;③电子式:原子、分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④结构式。

5、5、质子数相同的粒子 ① ① 同一元素的各核素;

② ②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

③ ③ 同一周期的有关分子,如,CH4、H2O、NH3、HF、Ne等; ④ ④ 不同离子:Na+、NH、OH-。

6、6、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i×P%

二、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它是元素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性变化形式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种类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强调: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元素周期表

①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1(2)、2(8)、3(8)4(18)、5(18)、6(32)7(26)

强调: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碱性的递变规律。

介绍镧系元素与锕系元素、超铀元素。

②族 18列、16族、4种族、7个A族、7个B族,1个Ⅷ族,1个零族。

强调: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与碱性、氢化物的还原性递变规律。

③元素的位、构、性的关系

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

最高正化合价数+负价的绝对值=8

“越易越强”、“越强越强”

④两性化合物概念,氧化铝及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三、三、化学键

1. 1. 化学键 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2. 2. 离子键与共价键

离子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平衡、多角)化学键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不偏移)

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间形成,电子对发生偏移)

四、四、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

以非极性键组成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以极性键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为极性分子。

以极性键组成的多原子分子,结构对称,极性抵消,为非极性分子;结构不对称,极性不能抵消,为极性分子。知识的延伸:

讨论解决P123习题三中的4题及习题四中的2题。

作业:P121习题一中1、2、3,习题二课堂思考,习题一中的4、5、6及习题三中的1、2和习题四中的1为书面作业,分两次进行。课后小结:

阳光家教网 高一化学学习资料

高一化学第五章教案 篇2

学习指导:1.构型表示法(透视式,Fisher投影式);型标记法(R,S标记法); 2.手性分子的判断,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 的系统名称。

2、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S)-5-甲基-1-庚烯-6-炔。

3、用透视式表示(R)-3-甲基-1-戊炔。

二、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是手性分子:

2、下面哪种分子有对映体?

3、下列化合物哪些有旋光性?

三、推导结构题(分别按各题要求解答)。

1、有一旋光性化合物A(C6H10),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B(C6H9Ag)。将A催化加氢生成C(C6H14),C没有旋光性。试写出B,C的构造式和A的对映异构体的投影式,并用R-S命名法命名。

2、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8H12,有光学活性。在铂催化下加氢得到B,分子式为C8H18,无光学活性。如果A用Lindlar催化剂小心氢化则得C,分子式为C8H14,有光学活性。而A和钠在液氨中反应得到D,分子式为C8H14,但无光学活性。试推测A,B,C,D的结构。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S)-2, 3-二甲基己烷 2、3、二、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1、3 2、2 3、1, 2, 4

三、推导结构题(分别按各题要求解答)。

1、2(R)-2-甲基-1-戊炔

(S)-2-甲基-1-戊炔

概率统计第五章教案 篇3

1、引言:在刚开始我们提到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稳定性,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于某个常数,在实践中,人们还认识到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也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就是本章所要讨论的大数定律的客观背景;中心极限定理则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客观世界上所遇到的许多随机变量的和是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5.1大 数 定 律

5.1.1切比雪夫不等式

2、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任何具有有限方差的随机变量X,都有PXEXDX2,其中为任一正数.不等式

DX也可写成:PXEX12.证明:设随机变量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律为PXxp,k1,2,,则

kkPXEXxkEX122按概率的定义XEXPXxk

第一次放大XEXxkEXpk22 求和范围放大按概率的定义xkEXpk XEX21212xk1kEXpk2

按方差的定义DX2.若随机变量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且概率密度函数为fx,则:

PXEXxEX122按概率的定义xEX2fxdx

第一次放大积分范围放大xEXxEXfxdx2

xEXfxdx 按方差的定义DX2122

3、结论:切比雪夫不等式具体地用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EX和方差DX来估算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具体地用方差估算了随机变量X取值时以

的数学期望EX为中心的分散程度.4、例如:若X~N,,则 XPXEX1

DX22,即PX12.28PX310.8889; 当3时有239215当4时有PX4142160.9375; 224PX510.9600.当5时有2525而实际计算得:PX30.9974,这与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算的结果不矛盾.5、例1:已知正常男性成人的血液中,每一毫升的白细胞数平均是7300,均方差是700,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每毫升含白细胞数在5200~9400之间的概率.解:设随机变量X表示正常男性成人的血液中每一毫升 的白细胞数,则EX7300,DX700

2P5200X9400PX73002100

PXEX2100

1DX27002810.8889.221009

6、例

12: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以概率2发生,是否可以用大于等于0.975的概率确信,在1000 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在400与600范围内? 解:设在1000 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为X,则

7、例

X~B1000,12,EXnp100012500,DXnpq100011212250;

P400X600PX500100PXEX100

1250100212501000010.0250.975.所以可以用大于等于0.975的概率确信,在1000 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在400与600范围内

3:设电站供电网有10000盏电灯,夜晚每盏灯开灯的概率均为0.7,假设灯的开、关是相互独立的,估计夜晚同时开着的灯数在6800到7200盏之间的概率(见课本P124的例1).7 解:设随机变量X表示夜晚同时开着的灯的数量,由于每盏灯只有两个可能结果,而且灯的开、关是相互独立的,X~B10000,0.7,若用贝努里公式计算应为

P6800X72007199k6801kC100000.7k10.710000k,计算量很大,不易计算.下面用切比雪夫不等式来估算:

EXnp100000.77000,DXnpq100000.710.72100;

P6800X7200PX7000200

PXEX2002100210011220040000

10.05250.9475.此题说明:虽然10000盏灯,但是只要供应7200盏灯的电力就能以不低于94.75%的概率保证够用.5.1.2伯努利大数定律:

8、定理1(伯努利大数定律):设是n重伯努利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而p是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nnlimPp1 概率,则对于任意0,都有证明:设随机变量

nnX1,第i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i0,第i次试验中事件A不出现,i1,2,,n

Xi服从参数为p的两点01分布,EXip,DXipq,其中q1p,i1,2,,n,nX1,X2,,Xn相互独立,且nXii1,n从而EnXiEi11nnnEX1niEXini1ni1 1nnp1i1nnpp,nXiDnDi11nnnX1n2Di2DXnii1ni1 1npqnpq122npqi1nn,PDnnnEnnn12 pqPnnp1n21pqn2 则 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得:即: 9

npqlimPplim11 n两边取极限得:nn2n

9、注意:

1伯努利大数定律的实际意义:

nn表示n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频率,当次数n很大时,事件A出现的频率与事件A出现的概率p的偏差小于任意正数的可能性很大,概率几乎达到1100%.2从伯努利大数定律可知:若事件A的概率很小,事件A出现的频率也很小,或者说事件A很少发生.从而得出小概率事件的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概率很小的随机事件在个别(或一次)试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3确定事件概率的方法:频率

nn与概率p的偏差任意小的概率接近1100%,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做试验来确定事件的频率,并把它作为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这种方法称为参数估计,它是数理统计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10、序列Y,Y,,Y,依概率收敛于a(定义):设Y,Y,,Y,是一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序列,a是一个常数,若对12n12n于任意正数,有limPYnna1,则称随机变量序列Y1,Y2,,Yn,依概率收敛于a.11、重新叙述伯努利大数定律:设是n次伯努利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而p是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出现

n的概率,则频率

nn依概率收敛于概率p.5.1.3切比雪夫大数定律:

11、引言:人们在实践中还发现,除了频率具有稳定性以外,大量观察值的平均值也具有稳定性,这就是切比雪夫大数定律.12、定理2(切比雪夫大数定律): 设随机变量X,X,,X,相互独立,每一随机变量分别有数学期望EX,EX,,EX,和有限方差DX,DX,,DX,,且有公共上界c,即DXc,DXc,,DXc,则对于任意0,有12n12n12n12n1n1nlimPXiEXi1 nni1ni1 1n1n1nXiEXiEXi; 证明:Eni1ni1ni11n1nX1,X2,,Xn1DXi2DXi2ni1ni1相互独立n12nnccc2; nni1nDX

ii1n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得:

1nDXninn111PXiEXi1i 2nni1i1 11

1n1nXiEXi即:Pnni1i11ncDXini1cn112122n

作为事件的概率都应有0p1,1nc1n12PXiEXi1 nnni1i1取极限得:

1nc1nlim12limPXiEXilim1nni1nnni1n

1n1n1limPXEX1ii即:n nni1i11n1nPXiEXi1.所以:limnni1ni1

13、切比雪夫大数定律的实际意义: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值

1nXXini1与数学期望的算术平均值1nEXi的差在n充分大时是一个无穷小量,这也意ni1味着在n充分大时,经算术平均后得到的随机变量1nXXi的值将比较紧密地聚集在EXni1的附近.14、推论(由切比雪夫大数定律可得):设随机变量X,X,,X,服从同一分布,并且有(相同的)数学期望a及方差,则对于任意正数0,有12n21nliPmXinni1a.112

15、推论(切比雪夫大数定律的)的实际意义:假如我们要测量某一物理量a,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得n个测量值X,X,,X,显然它们可以看成是n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具有相同的分布,并且有数学期望a,由推论可知,当n充分大时,n次测量结果

12nX1X2Xn的平均值可作为a的近似值:an,由此发生的误差可以任意小;这就是关于算术平均值的法则的理论依据.13 §5.2中 心 极 限 定 理

1、引言:正态分布在随机变量的一切可能的分布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实践中我们遇到的大量的随机变量都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在某些条件下,即使原来并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一些独立的随机变量,它们的和的分布,当随机变量的个数无限增加时,也是趋于正态分布的.假如所研究的随机变量是由大量的相互独立的随机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形成的,而其中每一个别因素在总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都是微小的,这种随机变量往往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在概率论中有关论证随机变量的和的极限的分布是正态分布的一类定理称为中心极限定理.5.2.1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

2、定理1(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设随机变量X,X,,X,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有限的数学期望和方差EX,DX0i1,2,,则随机变量12ni2inXEXiii1Yni1nDXii1nXi1ninn(这是随机变量X经标

ii1n准化后得到的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Fx对任意的x,,都有

n

nXini1limFnxlimPxnnn

nXix1t2i1limPxe2dtn.n2证明略

3、说明:

1假设被研究的随机变量可以表示为大量独立的随机变量的和,其中每一个随机变量对于总和的作用都很微小,则可以认为这个随机变量总和实际上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实际上只要n足够大,便可认为随机变量总和是服从正态分布的.nXiEXii1i1Ynn2DXii1nXi1ninnn,当n很大时,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从而有

2X~Nn,nii1

5.2.2棣音同弟莫弗-拉普拉斯DeMoiverLaplace中心极限定理:

4、定理2:设随机变量n1,2,服从参数为n,p0p1的二项分布,则对于任意区间a,b,恒有

nlimPant2bnnp12bedt.a2np1p证明:由于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可视为n个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参数p0p1的01分布的随机变量X,X,,X之和,n12n即nXi,其中EXip,Di1nXipq,i1,2,,n,q1p,故由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可得:

nXint2x12i1nnplimPxlimPxedtnn,n2npq即n~Nn,npq,于是对于任意a,b有

limPant2bnnp12bedta.2np1p

5、说明: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表明:正态分布是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当n充分大时,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可以转化为正态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nanpnnpbnpbnpanpPanbP

npqnpqnpqnpqnpq

6、例1:设电站供电网有10000盏电灯,夜晚每盏灯开灯的概率均为0.7,假设灯的开、关是相互独立的,估计夜晚同时开着的灯数在6800到7200盏之间的概率(此题在本章讲稿的第三页已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算过).解:n~Bn,pB10000,0.7,Ennp100000.77000,Dnnpq100000.70.32100,Dn210045.8258,P6800n7200Pn7000200

7000nPDn Dn200n7000200P4.364445.825845.8258

4.36444.3644

4.364414.3644

24.3644120.99999510.99999.即亮灯数介于6800~7200之间的概率为0.99999.7、例2:某计算器进行加法计算时,把每个加数取为最接近于它的整数来计算,设所有取整误差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并且都在0.5,0.5上服从均匀分布.求:(1)1200个数相加时,误差总和的绝对值小于10的概率.(2)多少个数相加可使误差总和的绝对值小于10的概率大于0.9? ii解:设X表示第i个数相加时的误差,则X服从区间0.5,0.5上的均匀分布,即X~U0.5,0.5,i其密度函数为:

10.50.5,0.5x0.51,0.5x0.5fx其它0,0,其它2,0.50.50.50.51EX0DX从而有i,i; 21212120012001200EXiEXi00

i1i1i112001112001200DXiDXi1200100;

12i112i1i1(1)由于大量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是近似服从正态

分布的,1200Xi01200标准化10i1PXi10P1100100i1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11111211

20.841310.6826.(2)设需n个数相加可使误差总和的绝对值小于10的概

率大于0.9.则

nXin0n标准化10203i1PXi10Pnn i1nDXi12203203203210.9nn n20310.90.95n,2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1.6450.9

5203203从而有n1.645n1.645443.4289.n443

2(即不要多于443个数相加可使误差总和的绝对值小于10的概率大于0.9).8、例3:每发炮弹命中目标的概率为0.01,求500发炮弹至少命中5发的概率.解:用随机变量X表示500发炮弹命中目标的炮弹数,则X~B500,0.01,EXnp5000.015,DXnpq5000.010.994.95

DX4.952.223;

方法一:用二项分布来计算

kPX5C5000.01k10.01k54500500k

k1C5000.01k0.99500kk0012C5000.99500C5000.010.99499C5000.0120.9949813C0.0130.99497C40.0140.994965005000.56039.方法二:当n很大,p很小时的二项分布,可近似用泊松分布来计算X~Pnp.4kePX51PX41 k!k01k045000.01k!ke5000.01

5ke510.5595.k!k04方法三: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23 1,第i发炮弹击中目标设Xi0,第i发炮弹未击中目标

Xi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则Xi1500XEX5EXPX5P

DXDX标准化55000.01XEXP

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 教案 篇4

第一节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概念(了解)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主要内容(掌握)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功能(了解)

(一)指导功能

(二)评价功能

(三)教化功能

1、简答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是(D)

A、诚实守信B、客观公正 C、廉洁自律 D、奉献社会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掌握)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一、爱岗敬业

(一)含义

爱岗就是要求从业者热爱本职、忠于职守。

敬业就是人们对所从事的会计职业的正确认识和恭敬态度,并用这种热心恭敬的态度,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将身心与本职工作融为一体,具有为会计工作倾尽余力的决心。

(二)基本要求

1.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2.严肃认真,一丝不苟。3.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例】会计人员张某从事会计工作6年来,先后在出纳、工资核算、稽核和会计档案管理等岗位上工作过。每到一个岗位,张某都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地工作。为此,他经常受到单位领导的表扬。请分析会计人员张某遵守了何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正确答案』张某遵守了“爱岗敬业”这一会计职业首先规范。“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思想,安心工作,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很显然,张某的行为符合“爱岗敬业”这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例题】下列各项中,不体现会计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的有(D)。A.工作一丝不苟 B.热爱会计工作 C.工作忠于职守

D.实事求是,如实反映

二、诚实守信

(一)含义

诚实是指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老实事。守信是指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信守诺言,保守秘密。

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内容中的主要规范

(二)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2.实事求是,如实反映,3.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4.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例题】下列各项中,不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要求的有(B)。A.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B.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C.保守商业秘密,不为利益所诱D.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例】会计人员赵某应好友要求,私自将本企业开发的新产品的成本资料和相关技术资料复制后转交给了好友。请问会计人员赵某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不符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要不为利益所诱惑,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负责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赵某将本企业开发的新产品的成本资料和相关技术资料复制后转交给了好友,违背了“诚实守信”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例题】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倡导:“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这句话体现的会计职业道德内容是(C)。A.坚持准则B.客观公正C.诚实守信D.廉洁自律

【例题】(B)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在古往今来的交往中产生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坚持准则D.奉献社会

三、廉洁自律

(一)含义

廉洁是指洁身自好,为公众谋事,不收受贿赂,不贪污钱财。自律是指行为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过程。

(二)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例题】“理万金分文不沾”、“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两句话体现的会计职业道德是(B)。A.参与管理B.廉洁自律C.提高技能D.强化服务

四、客观公正

(一)含义

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的处理,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披露和评价必须独立进行职业判断,做到客观、公平、理智、诚实。

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

(二)基本要求1.依法办事。

2.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3.保持独立性。

【例题】下列各项中,不体现会计职业道德“客观公正”要求的有(D)。

A.依法办事B.保持独立性C.实事求是不偏不倚D.实事求是,如实反映

五、坚持准则

(一)含义

坚持准则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受自己的主观意识或者他人的意志所左右。

(二)基本要求1.熟悉准则。2.遵循准则。3.坚持准则。

【例题·分析题】某公司为获得一项工程合同,拟向工程发包方有关人员支付好处费10万元。公司市场部经理持公司董事长的批示到财务部申领该笔款项。财务部经理王某认为,该项支出不符合有关规定,但考虑到公司主要领导已作了批示即同意拨付该笔款项。分析财务部经理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哪项职业道德。

『正确答案』财务部经理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坚持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

【例题】“坚持好制度胜于做好事,制度大于天,人情薄如烟”,这句话体现的会计职业道德内容要求是(C)。A.参与管理B.提高技能C.坚持准则D.强化服务

六、提高技能

(一)含义

提高技能是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合理途径自动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和会计实务能力、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二)基本要求

1.要有不断提高会计技能的意识和愿望。

2.要有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题】辛某是一汽车零配件制造公司的一名老财会,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事从来都是认事不认人。人称“铁面辛公”。不过辛某有一个“顽疾”:每年职称考试都不参加,他的理由是自己已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足以胜任职责,而且又不求名图利,何必劳神自己。辛某的想法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B)的要求。

A.违反了爱岗敬业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B.违反了提高技能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C.违反了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D.违反了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七、参与管理

(一)含义

参与管理是通过记帐、算帐、报帐、预测、分析和考核等手段向管理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管理活动提供合理化建议,为管理者当参谋。

(二)基本要求

1.努力钻研相关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协助领导作出科学决策。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参与管理”的行为有(D)。A.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交风险预警报告B.参加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效益论证

C.分析坏账形成原因,提出加强授信管理、加快货款回收的建议D.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

八、强化服务

(一)含义

强化服务是要求会计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文明的服务态度和优良的服务质量,以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二)基本要求1.强化服务意识。2.提高服务质量。

【例题·分析题】会计人员于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单位财务部门从事出纳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某慢慢对出纳工作产生了厌烦情绪,上班无精打采,工作中差错不断,业务考核在部门里位列倒数第一。单位要求会计人员提出“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他认为那是领导们的事情,与己无关。请从会计职业道德的角度出发,对于某的言行作出评价。

『正确答案』于某的言行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和“参与管理”的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思想,安心工作,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不断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持续提高会计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以达到和维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参与管理”对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于某认为与自己无关是不遵守“参与管理”的要求的体现。

【例题】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强化服务”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有(A)。A.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B.钻研业务、积极提供合理化建议 C.保持应有谨慎性 D.具有勤学苦练的精神

【例题】刘某系某代理记账公司提供专业服务的会计人,为了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强化服务的要求,刘某为客户提供的下列服务中,不正确的有(D)。A.向委托单位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意见B.利用专业知识和委托单位提出税收筹划的建议

C.在委托单位举办财会知识培训班,宣讲会计法律制度,帮助树立依法理财观念

D.为帮助委托单位负责人完成业绩考核任务,提出将银行借款利息挂账处理建议

第三节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概念(了解)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为了促使会计人员正确履行会计职能而对其施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道德教育活动。

(二)内容(掌握)

1.职业道德观念教育2.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3.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还包括法制教育、形势教育、政策教育以及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配套教育。简答: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例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是(B)。A.警示教育B.专业理论教育C.观念教育D.规范教育

(三)途径(理解)1.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1)会计学历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环节。

(2)从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中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2.岗位职业道德继续教育

【例题】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包括(A)。

A.会计专业学历教育和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B.形势教育 C.法制教育 D.业务素质教育

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一)含义(了解)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会计人员依照会计职业道德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活动。

(二)环节(理解)

1.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2.培养高尚的会计专业道德情感3.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4.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

(三)方法(掌握)

1.进行“内省”2.提倡“慎独” 3.虚心学习

【例题】下列不属于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的有(C)。A.不断地进行“内省”B.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C.要互相监督、指导D.要提倡“慎独”精神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了解)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并得到切实贯彻和实施。

一、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

二、会计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

会计职业组织: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等。

三、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综合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某公司的会计人员于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单位财务部门从事出纳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某慢慢对出纳工作产生了厌烦情绪,上班无精打采,工作中差错不断,业务考核在部门里位列倒数第一。单位要求会计人员提出“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他认为那是领导们的事情,与己无关。于某在甲公司的言行违背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不包括(D)。A.爱岗敬业B.提高技能C.参与管理D.诚实守信2、2010年11月,甲公司因产品销售不畅,新产品研发受阻。财务部预测企业本将发生1000万元亏损。刚刚上任的总经理孙某责成总会计师王某千方百计实现当年盈利目标,并说:“实在不行,可以对会计报表做一些会计技术处理。”王某很清楚公司本亏损已成定局,要落实厂长的盈利目标,只能在财务会计报告上做手脚。总会计师感到,如果不按厂长的意见去办,自己以后在公司不好立足,为此,王某以自己娴熟的财务技术与会计人员一同对公司账务进行了处理。下列有关王某的行为认定中,正确的是(B)。A.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B.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C.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D.王某的行为是正确的,是会计人员执业时予以提倡的3、某公司的会计人员李某的丈夫是一家私有电子企业总经理,在其丈夫的多次请求下,李某将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公司新产品研发计划及相关会计资料复印件提供给其丈夫,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尚未构成犯罪,李某违背了(B)的会计职业道德。

A.客观公正、坚持准则B.诚实守信、廉洁自律 C.廉洁自律、坚持准则D.强化服务、提高技能

4、某单位领导要求本单位出纳员石某将收到的下脚料销售款10000元另行存放不入账。石某没有按照该领导的要求执行,而是按规定作为零星收入入账,致使该领导很不高兴。财务科长王某知道后对石某进行了批评,他提出作为会计人员应该服从领导安排,领导让干啥就干啥。请问财务科长王某的做法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A)。

A.客观公正、坚持准则B.坚持准则、诚实守信 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D.强化服务、提高技能

5、张某为某单位的会计人员,平时工作努力,钻研业务、积极提供合理化建议,这体现了张某具有(A)的职业道德。

上一篇:小学毕业英语的演讲稿下一篇:专升本毕业生的年度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