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群测群防工作,防范地震灾害工作措施

2024-08-03

加强群测群防工作,防范地震灾害工作措施(精选4篇)

加强群测群防工作,防范地震灾害工作措施 篇1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县、乡地方政府组织城镇或农村社区居民为防治地质灾害而自觉建立与实施的一种工作体制和减灾行动,是有效减轻地质灾害的一种“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和自我救治”的工作体系。实施群测群防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现在我国正值地震多发起,鉴于

汶川、玉树等大地震灾难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我们应该采用编制科普教材、挂图、音像制品,办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班、辅导站和开展广播电视宣传教育等,引导公民自觉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断提高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的能力,以便通过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险情。组织村长和村民讨论滑坡、泥石流的灾害形态、发生的自然与人为情景、危险雨量判断与正确撤离路线,进而引申到爱护林草水土、土地限制利用和经常性的斜坡维护等。

一、自我监测

落实县、乡、村基层群众组织的防灾责任人、确定监测方法与要求,如配发简易雨量筒、木桩、砂浆贴片和固定标尺等,人工巡视滑坡体内的微地貌、地表植物和建筑物标志的各种细微变化。以定期巡查测量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纸介质记录监测数据并注意灾害发展趋势,必要时按程序逐级报告。在重大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建立警示牌,并简要说明灾害类型、发生条件、威胁范围和避让方法。

二、自我预报

群测群防预警体系要使用尽可能简单的、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语言或方式发布预警,包括书面报告或通知、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短信、广播系统、信号旗、扬声器、警报器等。如泥石流可采用注意、警戒和警报三级。例如,以累积降雨量或日降雨量为预警判据,如我国东南丘陵区日降雨量50~60毫米为注意级,60~130毫米为警戒级,达到130毫米为警报级,当日累积降雨量小于25毫米时则解除警报。注意同一流域或同—区域的呼应联动,及时了解或吸收相邻监测预警点的动态。

三、自我防范

无论是农村社区,还是城镇社区,自我防范首要的是注意训练社区居民防灾的警觉性、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醒出入于山坡地警戒区的居民及游客,留心处所周遭环境的异常现象及天气变化,注意保障自身安全。

确定有危险、危害性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测和重点预防,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确定危险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预警信号与等级、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危险区的划定主要考虑地质灾害体的规模、特点和危害对象及历史灾情等。一般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具体确定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的危险区,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四、自我应急

当发现重大险情时,除立即上报上一级政府主管部门外,县、乡、村有关责任人应立即进行防灾应急的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组织准备包括成立工作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及监测预警组、抢险救灾组、治安组、安置组、医疗救护组等,组织动员居民保持高度警觉,按照确定的避灾路线进行疏散等。物质准备包括集体大宗物质和家庭防灾应变包,应变包一般内装通信设备、医疗用品、随身衣物、贵重物品、照明设备、逃生用品(绳索、刀具)和方便食品等。

五、自我救治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县、乡、村三级机构应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一方面应立即报告上一级政府,申请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紧急救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自觉地立足自己抗灾救灾,充分认识这是减少财产损失尤其是人员伤亡的关键因素和宝贵时机。自我救治要把握以下几点:自觉组织对失踪人员的搜救工作,妥善安置遇难人员及其亲属的安抚工作;对受伤人员组织救治,使其尽快康复;及时组织转移疏散有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加强监测预警,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的安全;安排好灾民的衣、食、住、行,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制定方案,积极筹划家园重建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加强群测群防工作,防范地震灾害工作措施 篇2

中国的群测群防工作始于70年代。1970年云南通海7.7级地震后, 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 周总理到此看望会议代表, 并对如何做好地震工作做出指示。据此全国开始建立群策群防的队伍。

地震群测群防在地震监视预测、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与救援、震后恢复与重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 自1998年以来, 依靠群测群防全国共成功避让地震灾害2700多起, 及时转移几百万人。连日本地震专家、东京大学教授力武常次都曾感慨地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政府可以号召大家群测群防, 这一点在日本几乎办不到”。

二、群测群防工作的作用

具有中国特色的群测群防工作, 是我国整个防震减灾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专业台网的补充, 进一步提高了地震监测能力。当前, 地震短临预报能力低, 除了地震机理的科学认识的局限和监测技术水平不高外, 地震监测前兆台网密度不足和构成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全国700个市县地震台、15805个测报点已成为地震监测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区域地震速报、定位和分析预报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市县利用本地区台站 (台网) 资料和掌握的大量地震宏观前兆异常信息, 曾为国家、省级地震部门地震短临预测和成功预报提供了大量重要依据。2) 在短临预测中发挥专业队伍难以替代的作用。为专业的地震队伍提供震前宏观前兆异常信息, 作为地震短临预测预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事实证明, 群测群防在多次成功的地震短临预报中发挥这至关重要的的作用。我国很多中强地震前的大量宏观异常现象, 都是由群众测报队伍收集和报送的。譬如, 1976年云南龙陵7.3、7.4级地震、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2000年云南姚安6.5级地震中, 群测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是震情、灾情速报的助手。发生地震后, 其有灾情收集、核实、报送工作。4) 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经过多年不懈地普及宣传, 防震减灾知识已逐步深入人心, 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遍增强, 这是群测群防工作的重大功绩之一。5) 在农村房屋抗震设防中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历次地震灾害表明, 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主要是由于建筑物、构筑物的破坏及其所诱发的次生灾害所引起的。因此,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提高各类工程建筑抗震能力, 是各国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我市开展群测群防工作情况

南阳市地处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交汇部位, 境内分布多条活动断层, 地震构造复杂, 地震活动具有震源浅、烈度高、破坏性大的特点。是VII地震烈度区, 是河南省重点设防城市。

我市的群测群防工作到90年代中后期, 由于各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 原有的一些地震测报点逐渐停止观测, 一些测报点转为地震知识宣传点, 少数的地震测报点更新了仪器设备或结合学校第二课堂的教学, 继续开展地震测报活动。测群防工作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

针对近年来测报点密度不够, 布局也不尽合理, 群测点明显减少的情况, 我们克服了资金紧张、人员不足等因素, 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 协调相关部门。以此来保证群测群防工作的正常运转。

我们结合南阳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和“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的指示精神, 依据中国地震局《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大纲》, 为切实加强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南阳市群测群防工作实施方案》, “十一五”期间每个县市区建立10个左右骨干点, 群测骨干点主要开展地动物异常、井水变化、地声、地光、气象等宏观异常观测, 捕捉地震前兆信息, 为地震监测预报部门提供可靠的资料数据。

各市县认真按照《方案》的要求, 在抓好原有群测网点恢复和优化调整工作的同时, 还强化了群测网点的增建工作。群测点由原来的2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个。此外, 各县区地震办还不同程度加大了对群测网点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三网一员”模式。在农村乡镇、城市建立群测群防点, 由乡、镇、街道办事处主管。

领导负责网点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配备一名防震减灾工作助理员 (可兼职) , 协助分管领导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履行防震减灾行政管理职能, 负责“三网一员”建设的牵头、协调和管理, 完成上级防震减灾指挥机构布置工作。

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制度是根据当地实际建立制度, 做法是在机关、街道、学校、企事业等单位配置专职或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目前, 全市有防震减灾助理员136人, 协助单位领导在上级地震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其队伍的建立使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延伸到基层, 对切实加强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有重要作用。

市地震局在推广此制度时, 还积极抓好助理员的业务培训, 每年举办一至两期培训班, 通过培训学习, 既提高了助理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又增加对地震工作的感情。

四、新时期下做好群测群防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群测群防这一具有中国特色工作体系在新时期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群测群防工作作为防震减灾的组成部分, 蕴藏着巨大的减灾效益。因此, 各级政府、地震工作机构应提高对群测群防工作的认识, 加强领导, 加大经费投入, 确保群测群防工作的顺利开展。2) 因地制宜地推进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建立“三网合一”。所谓“三网”, 是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网、地震宏观前兆网和灾情速报网。在农村、乡镇、城市建立有以上三种职能的群测点, 由乡、镇、办事处主管领导负责网点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并将信息及时送上级主管部门。3) 强化培训, 努力提高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建立健全群测群防基层组织和队伍, 要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识别地震宏观异常的能力。当前, 我省大多数群测群防工作人员都未接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 他们对地震科学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多, 也不全面, 因此, 对地震宏观异常的识别存在着误区;离灾情速报的要求还有差距。这就需要地震部门组织专业培训, 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与能力。4) 组织编写地震科普宣传材料, 服务于群测群防工作。群测群防网点量大面广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地震科普宣传的最佳阵地, 根据群众的防震减灾知识水平, 编写合适的地震科普宣传材料, 通过群测群防网点这个渠道进行宣传, 将对全面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群测群防工作,防范地震灾害工作措施 篇3

地震群测群防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策略

群测群防的根本含义是群众性的测报和群众性的防御,它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一项群众性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自其诞生以来,大至经历了起步一高潮一调整一复兴四个发展阶段.在新时期复兴群测群防,应以“三网一员”建设为基础,以群众性防御为重点,拓展思路,创新模式,强化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

作 者:李三练 Li Sanlian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地震局,河北秦皇岛,066000刊 名:防灾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11(4)分类号:P315.7-09关键词:防震减灾 群测群防 社会动员 机制创新

加强群测群防工作,防范地震灾害工作措施 篇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地通过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做到早期预警,提前避让,避免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涌现出一大批在成功预报地质灾害、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方面表现出色的群测群防监测员。他们不畏艰险、不分昼夜、用心监测、及时预报,在最困难、最危险的环境中执行着最崇高的生命任务。为进一步鼓励群测群防监测员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通报表扬李淑华等100名全国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位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以

荣誉为动力,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少代会会议资料下一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