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

2024-10-20

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共11篇)

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 篇1

讲座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听到北航邓路老师和上交孙剑非老师的四场讲座,收获颇丰,被智商碾压成渣渣的感觉真爽,所以呀,虽然跟着老师的思路高效运转很累,还是在做完明天上课的课程案例汇报准备后,熬夜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第一场,邓路老师从Motivation,Theoretical Framework,Related Literature,Data and

Methodology,Empirical

results,Robustness tests,Contributions几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篇实证性论文的形成过程。①为了保证控制变量,尽可能排除变量外的不确定因素,可以使用更清洁、更单纯的老数据,不确定假设太多的话,逻辑上就会混乱,出现论证不清晰的问题。②写文章不要把研究现象的发生链条拉的过长,而应该选择关键点,多做稳健性检验。

第二场,孙剑非老师在讲paper之前,问到大家M0,M1,M2的范围,我们经管专业的同学大部分都记不起来了,包括我,基础知识太不扎实了。因此,①课下考完注会一定要将高数、经济学的概念、模型搞清楚。②有思路之后,一定要将数据及结果跑出来之后再开始写文章。③idea相关的已有理论文献一定要引用。④想问题思路要大胆些,不要光想外生变量对研究主体的干预,还要思考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经济人的人为因素对研究现象的干预。

第三场,孙剑非老师主要强调在文章初步完成之后的修改问题,包括变量的把控,比如说“8”的一个界限。还有就是要有扎实的数理统计知识,在理解model的基础上,争取真正能自己做出model。至于扒数据,我是肯定学不会了。

第四场,邓路老师针对专硕同学讲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说实话,虽然我是专硕,但其实我内心是很排斥用case做论文的,但是这堂讲座之后,我对case的看法改变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用实证来分析,在解释一些现象时,case有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比如说新兴事物的样本奇缺问题,比如说对单个企业的纵向分析等。还有就是在文章假设时,一定要考虑如果采用的假设是已有研究,那么就要考虑到整篇文章的假设前提是否存在冲突问题。

很珍惜吴老师给在开学初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宝贵而难得的学习机会,稍稍望见学习的方向。

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 篇2

2009 年之前,硕士研究生均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导致研究生专业技能较差。然而,大部分硕士毕业后直接就业而不读博士,使得单位和研究生都面临所谓的学术型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弱、工程研究能力也弱的困境。为了跟上发展的需要,教育部从2010 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减少的名额用于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最终达到专业型与学术型比例为7 /3,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重点培养工程研究能力强的应用型硕士,而学术型硕士专门供给打算继续读博士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当教师的人才做中间跳板用。近年来,为提高学术型硕士的学术研究能力及学术品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学术素养是2002 年国际学术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Academic Senates,ICAS) 提出的,被定义为“学生为了取得学术成就而需要拥有的读写听说和思考技能、信念和价值观、思维习惯”。学术素养包括批判性阅读能力、宽泛文本的解译能力、在学术流派中完全准确的写作能力和参与复杂学术讨论的能力。近年来,国内的学者认为正确的治学之道、严谨的学术态度、高尚的学术品格是良好的学术素养的重要部分[1,2]; 因此,学术素养的内涵,包括了学术意识的培养、学术知识的掌握、学术能力的培养和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3]。

学术素养的培育与导师和研究生自身均密不可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刚入学后将面临角色的转换与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改变,因而存在诸多困惑; 而导师通常同时指导多名研究生,加之繁重的工作压力等因素,对研究生的指导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如何平衡和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素养,笔者作为一个高校青年教师,经历过研究生期间的困惑,也经历了指导本科生及协助指导研究生的阶段,对于如何提高研究生学术素养略有思考,期望通过高校( 研究所) 、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努力,能培育研究生良好的学术素养。

1以“撰写研究综述”打开通向科研神秘世界的大门

“研究生要不要写综述,研究生有没有资格写综述”一直颇有争议。有学者指出,研究综述应为各领域大家的高屋建瓴之作,不主张研究生撰写研究综述。然而撰写研究综述前,需大量且较深入地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 因此,研究综述的撰写可让刚跨入科研大门的一年级研究生较全面地了解其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刚跨入研究生行列的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在研究生指导的过程中,导师对研究生撰写研究综述的看法也持不同态度。部分导师认为,研究生撰写研究综述比较盲目,只是对一定数量文献中的研究观点、结果、结论进行罗列; 因此,研究综述写作质量较差。另一部分导师则把研究综述撰写作为研究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 其中部分导师要求研究生在开始课题研究前完成文献综述,部分导师要求研究生在完成课题研究后撰写文献综述。笔者研究生同学的导师要求其完成文献综述后方可开始实验,事实证明该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对自己研究领域的进展、研究思路和所需研究方法均有一定的把握; 甚至完成研究综述的撰写对日后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发表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高质量研究综述的撰写并非易事,需要有新颖的独特视角、大量的文献准备、清晰的撰写思路、完整的逻辑加工、深入的学术剖析[4],也因此有助于研究生了解同行的研究,关注到亟待解决的问题,把握好其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充分了解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并有利于研究生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确保课题开展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然而,研究生在撰写研究综述的过程中需要导师引导其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并对其撰写的研究综述进行指导与修改; 使其在综述撰写过程中深入思考,对研究课题有较好的掌握,并防止出现逻辑错误、人云亦云、毫无学术价值的研究综述。

对于一年级研究生撰写研究综述,主要作用在于使研究生从中对课题有所思考,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从而对日后研究有所帮助,同时也是培养学术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和研究生应尽快沟通,确定研究课题后,开始文献的阅读与研究综述的撰写工作,对于质量较高的研究综述,可鼓励研究生认真修改发表。

2以“参加学术报告会”作为启发思维的钥匙,拓宽科研的视野

学术报告会一般以专业领域的前沿课题为报告题目,反映的是某领域的最新科研信息或前沿成果。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可开拓科研视野,树立跨学科意识,增加学术修养[5]。

首先,开展学术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向专业领域内的著名专家学者学习交流提供了好机会。一方面,研究生可从专家学者的报告中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是提高学术知识的良好契机; 另一方面,专家学者的学术态度和人格魅力可影响研究生对科研精神和学术道德的认识,从而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饶的人生态度,勤学好问、谦虚诚实的个人品质,以及勇于实践、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6]。

其次,学术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有助于研究生寻觅课题研究新视角,发现科研中的问题与误区,少走弯路。同行的学术报告中可能包含了研究生日后科研中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新的科学理论等,也可能会提到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难点和解决对策。相关领域的学术报告则可拓宽研究生科研视野,树立跨学科的科研意识。若研究生能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参加学术报告会,将更有助于培养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中,研究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不强。一是因为研究生对学术报告的作用认识不够,存在“被迫”的心理和“敷衍”的态度; 二是缺乏持续的学术报告制度,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因此,研究生院( 处) 及相关院系应开展相关教育和制订相应的制度,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孙育峰等[5]提出可将学术报告纳入研究生学分制度体系,目前部分高校也已实施“将研究生参与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作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必修课程”。导师也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与研究生交流学术报告的重要性,鼓励或要求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使研究生从参与学术报告中培养学术意识和感受科研精神,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

3 以“课题组研讨会”搭建思维碰撞的桥梁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研究生教育特别需要一种能够激发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学术环境。课题组研讨会,即“Seminar”,是一种培养研究生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和学术道德规范的有效模式。在欧美,Seminar是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教学中很常见的教学模式; 我国也有学者研究发现Seminar教学班取得的教学效果在考试成绩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教学班[7,8]。本文中提到的课题组研讨会,指一个课题组中包括了几位教授( 研究员) 、副教授( 副研究员) 、讲师、博士后及研究生,一次课题组研讨会中,确定2 ~ 3 位主题报告人,报告人进行专题发言后( 自己的实验计划、论文进展、相关研究的综述等) ,其他教师和研究生进行提问,期间报告人的导师进行评述,所有报告人的汇报及学术辩论结束后,导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见图1。

课题组研讨会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作为主题报告人的研究生,在准备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需要批判性地对待文献中的研究成果; 同时需要清晰地把握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及时地总结实验成果; 需要将研究结果与文献资料中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制作成幻灯片等形式,进行汇报; 需要对学术辩论和交流中的不同意见作出反应和解答。因此,课题组研讨会有助于提高研究生查找资料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 有助于督促研究生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研究动态; 有助于研究生梳理研究思路和及时总结实验成果; 有助于打破瓶颈,产生创新; 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报告制作能力和学术演讲能力; 有助于培养研究生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于不做主题报告的研究生,在听报告的过程中,可学习报告中好的研究方法,要求对主题报告进行提问,有助于学术知识的积累和学术意识的培养。

课题组研讨会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增加了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机会,提高了研究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以“发表学术论文”检验科研能力与学术品格的真伪

学术论文是展示科研成果、表达学术观点的文章。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对实验成果的整理和分析过程,是其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也是其学术态度和道德规范接受检验的过程,同时还是其寻找新的研究切入点的良好机会。

目前,很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研究生在毕业答辩前必须公开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相关论文。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但有部分研究生为了能顺利毕业,急于投稿,使论文撰写及投稿出现撰写不规范、质量低、乱署名、一稿多投等现象。

学术论文的发表需要经历准备、撰写、修改、投稿、发表等阶段。论文的准备过程需要研究生进行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找到论文写作的切入点,拟定论文的撰写提纲,从而对整篇论文的核心和逻辑有整体把握。论文的撰写过程需要研究生认真、严谨,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特别是参考文献的引用,要反映真实的科学依据和来源,体现正确的科学态度及论文写作原则,同时是对前人研究成果和法律的尊重[9]。论文的修改、投稿杂志的选择、投稿的过程均有助于研究生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因此,学术论文的发表培养并体现了研究生的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和学术道德规范。

5 结语

研究生学术素养的提高与培养需要高校( 研究所) 、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努力,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从研究生入学开始,三方就应当重视过程,共同促进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京梅.浅谈研究生学术素养:从研究生投稿存在的问题说起[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8-130.

[2]刘国荣.文科研究生学术素养养成的基本途径[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113-116.

[3]王立珍,袁金英,马秀峰.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及培育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5):50-52.

[4]刘晓虹,顾申.指导研究生撰写研究综述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207-209.

[5]孙育峰,郝四平,何勋.学术报告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108-109.

[6]温志桃,邹波.刍议创新型研究生学术氛围的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70-271.

[7]官杰,王琪.Seminar教学法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4):1755-1757.

[8]杨立强,邓军.Seminar: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05(2):5-7.

李兰芬专题讲座心得 篇3

关键词:快乐;班主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54-01

2013年12月19日下午,天空飘着洁白的雪花。在这个寒风刺骨的日子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法库县政府会议室聆听辽宁省实验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李兰芬女士的送教下乡专题讲座。

进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大红的条幅——省特级教师李兰芬专题讲座,我赶紧上网搜索了关于李兰芬女士的相关内容。李兰芬女士于1985年参加工作,2000年以前一直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她的班主任工作特点是诚挚民主,严格细致。工作中,她既是一位实干家,又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位学者。她用诚挚的爱心滋润着那一片片稚嫩的小苗。她特别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那些习惯不好的学生,总是能在她的精心教育下重新走上人生正途,她的忘我奉献精神,她的独特高超的工作艺术和深厚的理论修养,她的一流的工作业绩,受到学生、家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也深受领导和有关专家的赞赏。

当看到这些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将是我的又一次学习的良机。同时,我也更加期待今天讲座的开始。讲座开始了,几位有关领导纷纷致辞,随着主持人一声:下面有请李兰芬女士为我们指导,一位优雅的女士大方的走上了讲台。我的心一下就紧张了起来,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如刚上学的小孩儿第一次见到老师一样,有些许的惶恐和紧张,还夹杂着一丝好奇,还带着微微的期待。

李老师也看出了大家的紧张,她并没有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而是说她比较惶恐。我一下就被她吸引了,她怎么倒先惶恐了呢?我还没缓过劲呢!她又继续说她感到惶恐是因为法库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怕她讲的不好,被大家所耻笑。还说了大家其实比她好许多。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和她之间的距离。之后的整堂讲座都在李兰芬女士的轻松而平易近人的话语中进行。我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其中,我感触最大的还要数李兰芬女士的关于班级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事例。

还记得她是这样讲的:我们班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看起来大家都在学习,可是学习效率却不是很高,那怎么办呢?为此,我特别给大家准备了一堂课。首先上课时,我对同学们说,我们班下午是不是有一节体活课啊?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说是。我就接着说,那好了,现在这里有2段课文,要是我们班能有百分之七十的同学能在五分钟内背下来,下午我们就上体活课。同学们一听都很兴奋,因为一节体活课对于他们的吸引力那是相当大的。

只见他们迫不及待的捧起课本背了起来。这个时候,我在前边喊了起来,谁没戴红领巾?大家都低头看自己戴没戴红领巾,没戴的同学赶紧翻书包找红领巾,然后手忙脚乱的戴好。大家终于忙完了又开始背课文了,我又大喊了一声,地面怎么这么脏啊?满地垃圾,同学们一听,赶紧低头看看地面,这时候我又说今天谁是值日生啊?值日生站了起来,我随意指了几名同学说你、你、你,不用背了,把地面捡赶紧。于是这几名同学下地捡垃圾。3分钟的时间一下就过去了。大家仍然紧张的背着课文。三五不时的还有捡垃圾同学让其他同学挪桌子发出的声音。时间到,伴随着我喊出的声音,有些同学懊恼的抬起了头。我说背会的同学请举手,只有寥寥无几的同学举起了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十分气馁。我接着说,那你们为什么没背下来呢?还没等其他同学举手呢,我们班的淘气包就站了起来大声的喊到,老师,都是值日生讨厌,我背的正认真呢,他偏叫我起来捡垃圾,都是他,要不我就背下来了。一听他这么说,有些同学也附和着说他们也是这种情况,还有一部分说是戴红领巾时耽误了时间。

听了这些话我就问他们是否喜欢在学习的时候被人打扰呢?大家纷纷说不喜欢,我又问这种人让人讨厌吗?大家一口同声的说真讨厌。我再问他们那么是否喜欢做让人讨厌的人呢,全班没有一个孩子说愿意。看着他们我说很好,希望你们不做那个令人讨厌的孩子。你们能不能做到啊?他们都说一定能做到。我呢,作为奖励告诉他们下午的体活课照常进行。

听到这里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的那帮孩子中总有那么几个“小毛头”喜欢在大家都学习的时候说上那么几句,往往他们刚发出声音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就被他们吸引过去了,正是这不起眼的几句话大大的扰乱了我的课堂秩序,使我还要重新组织教学。我常常为此发愁。今天,通过李老师的亲身经验,我感觉到这个方法很好,能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从而有效的改正这个错误。

李兰芬女士在讲座中还提到了每名班主任都会遇到的——班级内部丢东西事件的处理参考。她没有用一些老师的翻书包,逐一排查的方法,而是对学生才取了思想教育方式。先从老师自我检讨没管理好学生开始,再分别对丢东西同学及拿东西同学的得与失进行详细分析,让拿东西的同学认识到虽然仅仅是一次小小的事件,但会影响到他的一生。然后还给了这名同学改正的机会。这个事例极大的触动了我,也给我在今后处理班级丢东西事件中指明了方向。

当然在李兰芬女士的专题讲座中我还学到了许多。例如: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如果我是学生、如果学生是我等等……这些都使我感触颇深,让我感受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研究生听讲座心得体会 篇4

学习政治既是研究生增长才能、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让我们政治方向更加明确,思想更为活跃,使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更加敏锐,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但不会束手无策,反而使我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因此,政治学习对于研究生来说也是工作也是学习我个人认为,研究生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善于学习成果的运用。为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形式化、表面化、文章化,不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那永远是毫无价值、盲目地学习,与不学习没有什么“两样”。学习不要为单纯学习而学习,一定要做好结合这篇“文章”,也就是要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变成谋划工作的思路,变成促进学习,促进工作的措施。

结合实际,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气质、谈吐、学识和风貌,更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先行者和忠实实践者,结合自身定位,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和院系的科学发展。最近我们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我们学校更是组织对党员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同时,希望大家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于学院建设,学校建设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加快我校发展成一流大学的步伐。

学校开展政治专题讲座可谓意义深远,让我们都能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等,博览群书、修学储能、修身养性,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改造,全面地审视自己,改正缺点,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注重人格的健全、身心的健康、觉悟的提高。培养浓厚的集体荣誉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要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要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以求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锻炼交际和培养性格。总之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抓住重点、推动学习,结合实际、深化学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思想上保先进,理论上下功夫,行动上求实干,自信自尊、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的认识自我、坦率的接受自我,才能富有时代气息,才能体现现代精神,才能做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 篇5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简称,它与传统教学研究的最大区别是教研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从而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研究活动。其中,研究的起点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校本教研,对教师而言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学校而言是保持和创新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对课改而言是保障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

因此,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项学习活动,就是要明确“学校是基地、教师是主体、问题是载体、发展是根本”的目标定位,初步形成“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特色的基本模式,从而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达成广泛共识,把校本教研变成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国培计划》——山西省(2011)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项目运城学院教学班组织全体学员系统进行校本研修,聘请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学系副主任郭红霞副教授和应用化学系副主任孙鸿副教授就校本研究的意义、作用、应用和实操全面讲解,学员们表示受益匪浅,受到很大的启发。

来自高平市实验小学的张香兰在体会中写道,聆听了郭红霞老师的校本研训课,收获颇深。首先使我明白校本研究重在教研,以校为本,基于学校。要从学校教学课堂实际出发针对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研,通过教研改进方法,拓展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主要途径为自主钻研,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其次使我清楚校本研究主题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问题即课题。教师要从教学实践中收集问题,精选研究课题,针对问题展开研究,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第三使我体会到拓展校本研究效果关键在教师。作为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提高,从而感染学生。尤其是小学科学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总之,通过教研提高教师素质,通过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教研提高育人质量。作为科学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用于进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来自高平市永录中心校的王小莉深有感触地说,郭红霞和孙鸿老师的课,使我对科学这门课的教学增添了自信,明确了方向。首先对小学科学的的导向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要让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让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在课堂上多让学生提问题,动手操作,了解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和应用科学探究活动,从实验中培养耐心、尊重数据,不怕失败,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

其次,对科学课内容深浅的把握。正如老师所说,小学科学和在培养对世界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在浅显易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欣赏亲近自然。在自然中体验科学趣味。

再次,科学课堂的多样性,放开学生的手和脑,去实验,去思考,去争论,教师适时收放,引领学生遨游科学的课堂,慢慢适应科学是从繁琐到简洁,到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并用于指导人们对事物科学认识的一个过程,深入浅出,做好小学学科的启蒙工作。

总之,老师们针对性的指导,科学的课堂组织,平等的师生互动,不仅从理论上让学员得到了提升,更宝贵的是他们的多样的课堂风格让我们体会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学习的蓬勃激情,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努力改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

来自山西汾阳市的石小丽老师说:今天非常荣幸听了郭红霞老师的校本教研的专题,讲座,郭老师是一位非常随和,让人特别愿意亲近的一名教师。说实话,在此之前,经常听校本教研这几个字,但是从未好好去想过校本教研如何去做?今天在郭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来自山西各地区的40余名科学教师共同以《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时的课题,展开了教研活动。

首先,郭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自己独立设计《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然后再小组讨论推选一名小组长,把每组的教学设计展示出来,在一开始,郭老师让发言时,老师们还有点拘谨,互相推让,在郭老师的激励下,老师们针对量筒的正确使用,如何更好创设一个适合大多数孩子的课堂,对《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的优缺点进行评价。老师们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针对同一问题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讨论的气氛非常浓厚,都有点辩论赛的场面了,老师们完全进入了角色。

郭老师的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校本教研中通过老师们的自我学习研修,还有小组间的互相交流,再加上郭老师的正确指导,我们共同解决了这堂课的实际问题。如果让今天在座的老师投身第一线,再上《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节课时,我觉得一定会非常成功。

来自吕梁方山马坊寄宿制学校的薛成梅说:在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校本教研的作用尤显重要。今天郭老师关于“校本教研专题讲座”使我对之有了进一步的热闹是。

郭老师引领培训教师们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形式。她以小学教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的教案,教学事件为例,形成专题,进行研讨。通过三个途径进行教研;首先,每个教师动脑经,开阔思路,自主钻研,有个人的教学案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交流、互助、讨论,再后全体教师成员交流汇报。郭老师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加入典型案例再研究,通过每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大家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摆出来,大家分析讨论,集体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大家的各抒己见,郭老师的引领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 篇6

听《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讲座心得体会

2015年11月17日,听李斩棘老师讲了《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从“为什么做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需要什么?”“做课题研究基本程序是什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这次讲座。

我认为做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理解孩子、深入掌握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对于课题研究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何去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而李斩棘老师就像一场及时雨来到了我们身边,给了我们最需要的课题研究方法指导,让我们对以后的课题研究不再迷茫,不再为研究什么而苦恼。

确实,以前选择课题研究总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没有联系实际的研究都是泛泛的空谈,只有立足于教学工作,平时课堂,结合自己课堂上的活动风格,孩子们养成的游戏习惯,从小处着手,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那么研究的素材自然而然就多了,而且从实际出发,对于研究的各种现象都能仔细观察、记录,然后整理变成有用的理论依据。

李老师的讲座既广泛又细致,广泛之处引领我们寻找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细致处让我们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研究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如如何表述题目等都一一举例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

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 篇7

一、研究背景

本研究是以语类理论为理论基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文体学、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 已从对语篇的语言平面的表层描述转向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解释, 并试图从语篇的语类角度解析特定语篇所具有的特定的认知结构。于是, 语篇分析和文体分析中的一个新课题“语类分析”便应运而生。作为一种语篇类型, 学术论文导言阐明论文撰写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 概括论文的观点和结论, 是一种具有交际目的的社会行为, 有其特定的谋篇原则。学术论文导言的研究引发了研究者的兴趣。

本研究采用的理论框架是Swales ( 1990) 提出的建立学术研究空间模式 ( CARS Model) 。该模式是以语步 ( move) 和步骤 ( step) 为出发点的语类结构分析模式。1981年, Swales提出了学术论文导言部分的语类结构。1990年, Swales改进了这一结构, 提出了CARS模式, 将学术论文导言分为3个语步, 每个语步由数个步骤 ( 共11个步骤) 来完成。

语步1: 确立研究领域, 包含3个步骤: 步骤1, 提出研究中心点和或步骤2, 具化主题和或步骤3, 回顾前人研究。

语步2: 建立研究空间, 包含步骤1, A提出与前人研究相反的观点或B指出研究不足或C提出问题或D继承传统研究。

语步3: 填补研究空间, 包含3个步骤:

步骤1: A概述研究意图或B阐述当前研究;

步骤2: 阐述主要发现;

步骤3: 介绍论文结构。CARS模式为研究各类语篇的交际行为及其交际目的的实现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框架。

二、研究语料及方法

本研究的语料是从应用语言学领域语言教学实证研究的论文中随机选取的。英、汉语论文导言各50篇, 均选自应用语言学领域权威的学术期刊。英语语料选自Applied Linguistics; 汉语语料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

语料选取后, 笔者根据Swales提出的CARS模式分析英汉学术论文导言的建立学术研究空间语步构成, 对其语类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三、分析结果与讨论

( 一) 英汉学术论文导言部分建立学术研究空间模式语步构成和分布 对比

根据Swales提出的语类分析理论, 本研究对选取的英汉学术论文导言进行语类结构分析, 发现了CARS模式各语步出现频率和分布规律 ( 结果见表1) 。

由表1可以看出, 英汉学术论文导言部分的语类结构存在以下相同之处: CARS模式中的3个语步均在英汉学术论文的导言中出现, 且分布均匀, 大多数导言的语步结构沿着“语步1———语步2———语步3”的顺序展开。其中语步1在两种语言的论文导言中出现率都是100%, 是出现率最高的必选语步。语步3在英汉语论文导言中出现的频率差不多, 分别是90% 和84%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导言中, 步骤1A概述研究意图或B阐述当前研究方法, 都是语步3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步骤。

( 二) 英汉学术论文导言部分建立学术研究空间模式语步数量对比

英汉学术论文导言部分CARS模式语步数量对比结果见表2。

表2的数据显示, 90. 0%的英语论文导言同时包含有CARS模式中的3个语步, 只有10%的英语导言包含2个语步, 没有含1个语步的英语导言。而汉语论文中只有58. 0%的导言同时包含3个语步, 17% 的汉语导言包含2个语步, 还有4% 的汉语导言只包含1个语步。

由此可见, 英语导言的语类结构比汉语导言更完整, 更符合CARS模式。汉语导言CARS模式的不完整主要是因为导言写作者倾向于省略语步2。在导言语篇中省略必选语步被英语学者认为是语类修辞结构缺陷, 因为缺少一个或几个基本的结构成分会影响到文本信息的呈现。Carrel ( 1984) 和Salager - Meyer ( 1990) 的研究发现, 当一个文本存在修辞结构缺陷时, 读者尤其是非英语母语的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减弱。结构好的导言应该同时包含并按照逻辑依次呈现CARS模式中的3个必选语步。对于这个国际论文写作惯例有的汉语学术论文作者并不了解, 因而没有严格遵守国际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这也是汉语论文导言不完整的一个原因。

四、结语

学术论文导言的研究, 对于理解一篇论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英汉学术论文导言中建立学术研究空间模式的对比研究, 发现不同文化语境下同一语类的不同语篇结构, 并分析了差异存在的原因。受语料所限, 本研究只对应用语言学领域语言教学实证研究方面的英汉语学术论文导言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后的研究可增加语料的数量和范围, 使分析更加客观和全面。

尽管如此, 本研究可以帮助国内学术界更好地了解国际写作惯例, 从而使我们的学术论文写作符合国际要求, 更好地为国内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服务。同时, 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术英语写作水平、改进语言写作教学效果, 也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滕延江.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批评性言语行为的语类视角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6.

[2]Swales, J.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Swales, J.Aspects of article introductions.Birmingham:The University of Aston, 1981.

[4]滕延江.学术语篇中的批评言语行为研究.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2, (01) :28-32.

[5]Carrell, P.L.The effect of rhetorical organization on ESL readers.TESOL Quarterly, 1984, (18) :441-469.

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 篇8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具有较高层次、较高素养的科研人才,是我国学术界的接班人。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科学的开拓者和各领域的创新者、带头人,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具有决定意义。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近几年来关于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事件屡屡发生。目前,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主要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捏造或篡改实验数据、低水平重复或一稿多投、标注虚假引文及参考文献、请人代写论文等。虽然,很多学者、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硕士生学术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分析过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根源,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但是从现状来看,硕士生学术失范的局面改观不大,而且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继续探索研究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问题仍然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

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根源的思考

学术制度不完善

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现行的高校评价制度,将发表论文的数量、科研成果数量与奖学金评比、优秀干部、优秀毕业生评选等挂钩,这种量化指标往往会忽视硕士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定,迫使硕士生“高产出”,导致硕士生产生投机取巧的思想,弄虚作假、抄袭拼凑、粗制滥造,不愿潜心研究,“沉”不下去,严重影响硕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近些年曝光的学术失范案例来看,学术监察制度缺位。另外,对学术违法行为处罚形式单一,仅靠罚金来惩戒,力度不够。据《新快报》2009年7月消息,广州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永刚所著的博士论文全书共354页40万字,计有202页约19万字涉嫌抄袭,其中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的文章。此抄袭事件处理意见至今未公布,许永刚仍堂而皇之坐在院长宝座上,并未受到相关法律制裁。

高校学术道德教育深度不够

随着学术界对学术道德重视程度的日渐增加,很多高校也先后出台了针对硕士生的学术规范和管理条例,并积极开展了学术道德教育。但高校针对硕士生的学术道德培养工作有失深度。学术道德教育与硕士生的习惯培养、品德培养没有挂钩,硕士生只是把其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习,学完就放在一边,没有深刻认识其重要性,不少硕士生在明知故犯,知行脱节。可见,高校的学术道德教育并未真正“深入人心”,缺乏差异性和层次性。而且,从硕士生的教育实践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道德教育存在着忽视硕士生学术道德素质培养的现象,硕士生层次的学术道德教育和要求尚未系统化。

社会浮躁风气与投机心理的影响

现今,受社会浮躁风气和投机心理的影响,学术界也刮起了浮躁之风:学术泡沫、粗制滥造、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现象不断出现,玷污了学术殿堂,腐蚀了学术队伍。不少硕士生也随之心浮气躁,投机取巧心理加重,不能端正学术风气,静下心来做学问、做研究。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部分硕士生产生了功利至上的错误心理,过度追逐名利,忽视自身学术道德素质的培养,轻视学术道德规范;另外,学术出版市场的不良风气与管理疏漏,也严重破坏着学术文化传播体系。不少出版社为谋求可观的经济利益,不论文章好坏优劣、成果真伪,来者不拒,造成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的文章满天飞,使学术出版市场乌烟瘴气。

硕士生自身因素

“思想决定行为”,由于缺乏严谨求实态度,学术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硕士生学术失范行为的产生。硕士生在日常的科研活动中,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抄袭剽窃、论文一稿两投或多投、杜撰参考文献等学术失范行为,便是科学精神缺失的具体体现。同时,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学术价值观严重。不少硕士生读研不是出于兴趣或者追求真理的需要,而是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读研就是为了混文凭,为将来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优越的生活;发表论文不是出于科学研究,仅为了学校规定的发表论文数量;硕士生还缺乏道德自律,将学术道德规范视为他律之法,没有将其内化为必遵之法。

加强硕士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探究

健全完善学术制度

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对一些不合适宜的制度进行及时修订。例如在研究生申请学位时,取消论文发表的数量规定,把能否发表与毕业论文相关的高水平论文,作为参照;或者提供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到二篇已发表论文作为参照。这样,就会减少研究生仅为追求发表数量而出现学术失范行为。高校要摒弃学术管理中的数字追求,尊重学术规律,减少甚至取消各式各样的行政干预,把学术管理的权力集中到导师手中,以便给硕士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空间。同时,落实学术监督与惩处制度。首先,完善调查程序。成立一个为学术界所信赖的中立调查专家组展开调查,对调查的原因、程序、结果都应该进行公布。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认定学术不端行为。其次,加大处理学术失范行为的力度。高校或各培养单位应加大学术失范者的行为成本,进行学术失范行为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对严重违反学术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增加学术道德教育内容

高校除了通过校园网站、研究生守则、学术报告会、研究生的学术论坛等途径来加大学术规范的宣传力度外,还应开设专门的学术规范教育课程。高校教师要结合各种成功的案例,宣扬优秀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事迹和精神。此外,要对硕士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及相关知识的普及。使硕士生掌握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明白如何合理借鉴、正确引用文献资料,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抄袭、剽窃;了解发表论文应遵守的学术规范,为何不能一稿两投或多投等。确实做到使硕士生明白学术研究有禁区的原则。同时增加学术诚信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及相关法律教育等。这样,硕士生才能够多了解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崇尚科学精神,并内化为恪守学术道德的品质。

净化学术道德教育环境

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优良的学术环境能为硕士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个积极正面的氛围,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学术道德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自律。大力弘扬主流的学术道德价值。宣传、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及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积极倡导“勤奋求实、严谨创新”的学术价值观,为硕士生学术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硕士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学术舆论倾向应侧重于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肯定学术典范,讴歌高尚的学术道德行为,从而来熏陶、启发硕士生。还要加强期刊行业的管理与监督。对出版社、学术期刊进行定期评估,并将其出版期刊中的伪劣抄袭作品比率作为重要评估指标,令屡次发表、出版剽窃抄袭作品的出版社、期刊行业限期整改等。

强化硕士生自我教育与管理

硕士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自律,应主动学习更多有关學术规范的相关知识,明确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可为与不可为,自觉地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考试、科研等过程中做到诚信、言行一致。硕士生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言行、活动的参考,维护发扬科学精神;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诚信意识、规范意识和自律意识;正确看待功名与利禄,以坚定的意志克服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诱惑和障碍。同时,在服务社会、诚信助人的社会体验中提升自身的学术道德情感。

本文系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JSCXX2011-13。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术讲座综合心得 篇9

张红0950735309生技

在毕业来临之际,当我翻开导学手册,我发现里面已经盖满了印,稍微数一下,发现大学期间我最少也得听了七八次讲座,这让我感到很惊讶,原来我听过这么多次讲座。现在回忆起来,这大学四年来的听讲座,却是使我受益匪浅。

还记得第一次去听讲座场景,那是大一的第一学期,那时的我傻乎乎的,以为听讲座可以加学分就去听,但具体是听什么讲座我都不知道,为了学分我头晕脑胀的和同学一起听讲座。第一次听讲座的确是很痛苦的,当时又热又挤,从头到尾我都是站着听完那次讲座,那时的感觉真的不是那么好受,好多讲座中提及的词语也是听的懵懵懂懂。

但到了大二大三我发现其实有一些讲座对我很有帮助,我确实能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我们学院刘李丽教授的关于“超级细菌”的讲座。通过讲座我了解到了更多超级细菌的知识,也明白了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同时讲座中涉及到的一些生物研究的方法及知识还有助于提高我的专业知识。

在这些讲座中,有一些讲座的具体内容我自己都忘记的,但有一些却留个我很深刻的印象。譬如朴实的陈光星先生关于葱蒜的讲座。他的讲座并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和数据词汇,而是以口述的方式使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的种植技术,从他的言语中,能让我们看到农民身上那种勤劳朴实的精神。同时他幽默的语言也使讲座的氛围十分的愉悦。

建筑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篇10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经说过:“所有的材料,不管是人工的或是自然的,都有其本身的性格。我们在处理这些材料之前,必须知道其性格”。这里的性格就是材料的美学特性与价值,是材料有可能的或最佳的艺术表现力。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质感则是其 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所谓质感大多指物体表面经纬之排列,构成成分之排列,或者物体表面经触摸或观看所得之稠密、疏松、精细、粗糙之程度,通常可有光泽、纹理、肌理、纹样等描述。从另一角度看,质感也是人对材料外表面结构与特征的感受,由于人类长期触摸感受的经验积淀,大部分“触觉质感”已转化为来自视觉的间接感受,所以,研究“视觉质感”更为现实。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则,当外部事物所体现的式样与某种人类情感中所包含的式样同构时,我们便感觉它具有了人类的情感,而人类情感活动最深层的心里就是表达生命。因此,对于自然界中的众多物质材料,人类亦有自身与之的亲和性,尤其是生物性材料成为人类优先选择的对象。例如,动物性的毛皮经常被加工成柔软温暖的地毯、沙发或墙布,深受人们的青睐。除去动物性材料,最靠近人类的是以木材与棉花为代表的植物性材料,像竹、藤、麻、草、棉等。木材

图1 表面往往纹理流畅、光晕柔和、丰富多变,温暖柔韧。不同树种的木纹理迥异,疏密相间的年轮记载了自然环境变迁及树木的生长历史。至于棉布、纸张细看则丝络相连,摸上去则绵软舒适,粗朴含蓄,在空间中广为使用。如图1,在我的设计中经常采用木地板和外墙。

次于木棉系列的自然材料就是土及其系列产品,与土一脉相承的是陶、瓷、瓦、砖等。由于工艺不同,这类材料质地或自然朴拙,或细腻坚泽。像面砖、马赛克等是目前最为重要的饰面材料,在建筑中如何有品位地、艺术化地运用之,使这种原本在卫生间使用的材料不至于无端泛滥与千篇一律,成为当前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创新突破点。瓷砖在我设计中总能占据一部分的分量,如图2。

地球表面除了薄薄的一层泥土,便是下层的岩石,石头可以转变为水泥,也可以提炼出金属矿石和硅石,从中获得钢材

图2 和玻璃。因此,从起源上看,石头、金属和玻璃同出一脉,质感却相去甚远。石头随工艺不同而具有多重质感,但总体而言厚重坚实、粗旷沧桑,有时也可晶莹光洁,有时也传递一种从地下生长发育而来的感受。坚硬冷挺的钢铁则带有机器介入的痕迹,质明壁薄的玻璃质感甚至滑向石材的对立一面,光的介入赋予其更多变的属性。石系列中还有一种由水泥、沙、石合成的特殊材料———混凝土,它是现代建筑及其之后的最重要营建材料之一。因其塑性极大,表面可被赋予众多表情,是许多现代建筑大师的表达重点。既可以造就大手笔的凹凸粗旷的肌理,像勒·柯布西耶早期粗野主义的作品,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表达质薄如纸的轻盈飘逸感,像安藤忠雄的作品;既可表达阳刚,也可表达阴柔,可谓一种最大限

度传递设计师感情偏好的超级人工石。

石系列之后,与人类情感关系较疏远的是塑料等石油制品及其衍生产品。人们习惯于将这一系列材料划归人工合成材料,其在材料体系中的相对份额虽较小,但绝对数量却是非常大,随着时代发展,人类需求会越来越大。这类材料表面质感的可塑性更强,不仅可模拟出天然质地,也可由自身产生独特的质地美和人工美。值得注意的是,材料表面特征与工艺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适当的工艺就不可能创造出动人的材质美。工艺涉及生产成型工艺、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等,不同材料采用相应的工艺,同种材料因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也可能会获取新的质感。通过切削、研磨、抛光、冲压、喷砂、蚀刻、覆涂等处理,工艺印迹有时会成为材料表面的一部分,赋予材料精湛的工艺美、技术美和强烈的时代感,这也是目前建筑设计中寻求新质感的突破点。

以上我们从视觉与触觉的视角梳理的木、土、石、石油制品等系列材料,都是塑造空间的重要元素。正如运用材料的大师F·L·赖特认为的,“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新老材料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建筑师必须锻炼自己有素养的想象力,必须在每种材料之中去寻求他的固有风格,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所有的材料都是美丽的,然而这种美的取得基本上甚至取决于建筑师运用它们的水平高低。

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 篇11

[关键词]开放存取;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实践;战略运营

[作者单位] 吴林娟,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科技期刊研究课题基金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SRFSTP2013C16。

一、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及其产生背景

近年来,学术期刊的订费急速上涨,尤其在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学术期刊的订费已远远超出了通货膨胀率在过去十年增加的价格。很多图书馆因“花费更多买的却很少”而被迫停订部分期刊或减少图书经费。在这种环境下,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结合大学图书馆和相关教学研究机构于1998年6月创建非商业化的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 ,以下简称SPARC),不再受商业出版的期刊出版者的牵制,自己管理学术文章的出版与发行。

SPARC致力于推动和创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真正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交流体系,旨在解决学术机构间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促进广泛的学术信息资源获取与共享。其重点是促使新的学术交流模式的出现,扩大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减少图书馆的财政压力。其目标是营造一个更具竞争力的学术传播市场,使期刊的采购、典藏和使用费用降低,并奖励能合理响应顾客需求的出版机构;在加强保护智慧财产权与著作权的同时,亦能确保电子资源得以公平使用;应用科技改善学术传播的过程,降低出版与销售的成本。

SPARC有200多个学术和研究图书馆及其分支机构,在2001年和2006 年还分别成立了SPARC欧洲和SPARC日本。作为一个国际联盟,SPARC在北美、欧洲、日本、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都设有学术图书馆或研究机构,目前数量已达800多个。SPARC的服务针对四种类型用户,即研究人员、出版机构、图书馆与社会团体。SPARC通过自己的开放信息服务门户提供知识导航服务,并设有SPARC Consulting Group(SCG),通过其门户提供商业、金融和决策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以便更好地为研究人员服务。SPARC目前的重点在期刊文献,但它们不断发展的战略也体现在对开放存取研究所取得的各种研究成果上 ,包括数字数据和开放教育资源的聚焦。

二、SPARC开放存取实践

长期以来,SPARC以促进广泛的学术信息资源获取与共享,刺激出现新的学术交流模式,扩大学术研究的传播和减少图书馆的财政压力为使命。在促进学术交流和传播,孵化有利于学术交流和出版的模式,推进开放式访问模型,促进开放访问学术交流规范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文化的变化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1.通过合作提供丰富的开放存取资源

与合作伙伴接触能改善研究和交流的环境,因此,SPARC联合学术出版、科学和图书馆界努力提高学术研究和信息交流。同时,SPARC也积极促进开放存取的“??全球运动”。随着大学、科研院所和研究资助者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学术研究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SPARC作为这个全球创新的枢纽,积极为成员分析和提炼最新发展进程。除了与英国和日本的组织进行密切合作,SPARC还经常在国际会议上积极发挥领导作用。通过这些活动,SPARC能够直接连接世界各地的机构,成为对学术交流发展感兴趣的所有图书馆的一个全球性焦点。

2.支持和帮助开放获取政策的制定,提出开放获取的收入模型

SPARC的总体战略关键组成部分是倡导改变政策,推动地方、国家和国际水平支持技术的使用和学术交流,加快研究成果的传播。SPARC利用其200多个成员,包括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图书馆的力量,加上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提供的资源,利用校园通信资源促进政策转变,支持更广泛的研究成果的共享。SPARC的努力宣传使越来越多的开放式访问政策被应用于高校校园。对出版商、作者、图书馆来说,为学术研究提供免费、及时的可在线获取的资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开放获取由谁来买单”[1]。SPARC为目前和潜在的开放获取出版商调查总结了经济方面可维持的方案,提供了目前用于支持同行评议的学术和科学期刊的开放获取的分配收入模型。

3.扩大校园交流资源,支持建立机构仓储

SPARC在扩大校园交流资源方面所做的努力有:更新和扩大开放存取改革的材料;保障教育教职工有关开放获取的利益;部署新的定期SPARC的博客;扩大参与图书馆专业会议,充分利用SPARC网络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在校园内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等 。

机构仓储(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以下简称 IR)是期刊价格暴涨及商业出版不合理引起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危机和研究人员对科研资源的迫切需求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建设机构仓储将促进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SPARC自2004年起定期在欧洲、北美、日本开展数字仓储会议,目前SPARC 网站的IR 列表中已有几十个不同国家的机构仓储。SPARC 对这些IR 提供链接服务,用户可以直接点击进入各数据库进行检索[2]。

4.“全媒体”方式宣传,与合作伙伴合作推出计划

SPARCR认为良好的学术传播机制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们重点对开放存取机制的可行性进行宣传,希望影响国家的政策制定并获得更多的支持。其具体措施有继续领跑开放的高级别访问宣传,面对新国会的组建,为其重新制定立法政策提供战略和战术;与其他团体合作,建议非营利性特殊群体实施开放获取制度等。同时,对可能发展成成员的投资者进行重点宣传和利用出版物进行宣传。

SPARC本身不是出版机构,因此其战略是通过其前沿出版商合作伙伴计划支持的项目帮助学会、大学以及个人出版高质量低成本的学术期刊。通过这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者们的论文提供一个可靠的新出路。

三、SPARC对开放存取主要问题的战略运营

1.经费支持问题

SPARC由ARL管理,通过联盟成员的会费支持实现营运,并建立了一个投资基金,以其方案获取启动资金。当然,SPARC也寻求资助以增加资本公积金。SPARC的成员是利益共享的国际学术和研究机构,其成员的不断壮大使一个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学术交流的开放市场日益形成。目前,新成员可以选择加入正式会员(研究图书馆协会)、非正式会员(非研究图书馆协会)、赞助会员、国际支持会员或欧洲会员等不同类型。

2.质量控制问题

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最具影响力的质量控制机制莫过于同行评议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的质量受到质疑,其“作者付费出版”对如何保障论文的质量确实提出了严峻考验。商业出版机构出于自己的利益强烈排斥开放存取出版,其实大多数开放存取期刊都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如DOAJ和PLoS。SPARC充分意识到学术期刊如果要赢得学术地位,必须拥有优秀的作者和稿件,而这一前提是编辑部有知名的编辑和权威的同行评议专家。SPARC积极通过与著名学会以及大学出版社合作,直接吸收优秀的编辑和专家进行质量控制,以此来迅速提高期刊的影响力,这种方法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3.知识产权保护

学术界对版权的争取行动主要表现为学术作者投稿给开放期刊或在传统商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时拒绝签订转让版权协议,向出版商要求保留自己学术成果的各项权利。SPARC认为,同意发表在同行评审的杂志的文章,作者必须保留关键的权利。SPARC发起的作者补遗模式是目前影响较大的在现行出版模式中争取作者权利的行动,作者可以使用其发布的协议保障他们的文章权利。2005年SPARC推行合同补遗模式,即期刊论文作者能够将自己的权利附加到出版商的版权协议中,包括将自己的文章存入机构知识库中的权利等。2007年,加拿大研究图书馆协会和SPARC联合宣布推行SPARC加拿大作者版权协议补遗模式,这帮助加拿大的作者们保留了其出版期刊文章的关键版权,如复制权、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公开展示其作品权等[3]。

四、SPARC开放存取的启示

在科技交流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科学出版积极参与开放存取有利于中国的科学发展。我国目前的开放存取出版存在期刊不断增长但绝对数量偏少,大多数编辑部仍保留作品的版权,多数期刊质量不高,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SPARC在开放存取领域所做的努力值得借鉴。

1.提高开放存取意识,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开放存取期刊发展的政策

目前我国科学界、出版界对开放存取的意识比较淡薄,认识不足,参与度小, 我国政府也没有出台关于开放存取的相关政策。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开放存取事业,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展对开放存取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各界应争取政府支持,尽快研制出相关政策并积极实践,推动我国期刊的开放存取发展。同时,政府也可通过多种途径为开放存取期刊提供经费支持,从经济上推动开放存取出版的发展。

2.注重图书馆宣传利用,收集并整合开放存取资源

图书馆是宣传开放存取的有效场所,图书馆可以利用其官方网站进行宣传,培养用户的开放存取意识,扩大开放存取的影响范围,提高资源的存取效率。同时,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以及宣传手册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利用开放存取资源。图书馆也可以对用户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国外一些机构如DOAJ、J-STAGE、SciELO等对开放存取期刊的整理做出了很大贡献。它们的出现提高了开放存取期刊的能见度,为研究者节省了获取开放存取资源的宝贵时间。我国虽然也有一些机构对国外的开放存取资源进行了整理,但绝大多数是提供简单的网址链接,有待进一步发展。

3.与开放存取仓储结合

开放存取的实现途径主要有自存档(Self-archiving)与开放存取期刊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有机构库和学科库两种类型。自存档出版速度快、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开放存取期刊相互补充。一些开放存取期刊允许论文在期刊上发表,也允许它们进行自存档。我国图书情报学开放存取期刊可以和自存档联合,将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与期刊地址相链接, 有利于增加期刊的访问量,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

4.充分发挥学术机构的推动与引导作用

开放存取的发展离不开学术机构的支持。我国以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代表的学术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学会带头作用,通过年会、专项资助等形式加强对开放存取具体问题的研究,并且应该参照国外开放存取机构的政策制定符合中国图书情报界的纲领性文件,号召图书情报界广泛参与到开放存取运动中来[4]。

5.对开放存取期刊进行质量控制,提高影响力

学术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学术质量的高低将从根本上影响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开放存取期刊在运作过程中要注重保证学术质量。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开放存取大都没有同行评审机制,质量得不到保障,这成为制约开放存取发展的重要原因[5]。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开放存取的相关实践,从稿件受理、审稿、规范和出版后的质量评价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保障开放存取期刊、文档的质量。

6.保护作者的权利

作者是期刊论文的创作者,向出版商要求保留自己学术成果的各项权利是合法的。SPARC的作者补遗模式在出版商的版权协议中保留了论文作者的权利附加,包括将文章存入机构知识库的权利。世界不少名校也主张应用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来发表研究成果,作者作品权利的保障日益重要。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对版权的意识非常淡薄,SPARC在开放存取版权保护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在学术交流体系中出现学术期刊价格上涨、科研工作者获取信息难等危机背景下,以打破商业出版者对科学研究信息的垄断和暴利经营,推动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的SPARC应运而生。无论是在开放存取领域广泛促进学术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共享,促进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减少图书馆的财政压力等战略实践方面,还是在开放存取中主要存在的经费支持、质量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的应对方面,SPARC都显得有组织、有灵活性,并具有参与性治理的水平。多年发展成果显示,SPARC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开放存取是国际科学界和出版界共同的责任,我国目前的開放存取出版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国应借鉴SPARC在战略实践方面的经验,尽早采取相关有力措施,促进开放存取的有序发展。

[1] 邓兰兰. 新的SPARC指南评论开放存取期刊的收入模式[J].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9(10): 20-20.

[2] 张淼. SPARC 和PMC 对我国学术图书馆在OA环境中发展的启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08-111.

[3] 肖冬梅. 版权的争取、让渡与公众信息权利保障[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4):91-94.

[4] 黄如花,吴晶晶. 促进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开放存取的建议[J]. 图书馆论坛,2008(4):1-5.

上一篇:稻田鱼养殖调研报告下一篇:应聘主管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