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2024-06-07

划时代的企业家精神(精选12篇)

划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篇1

学习时代精神,助力企业发展

大家好,我是来自预拌的樊玲玉,我的演讲题目是“学习时代精神,助力企业发展”。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都要发挥最大潜能,作出最大奉献。雷锋已经成为时代的楷模和精神的象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道德规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在现今社会里,发展是企业的根本,而推动企业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和奉献,如何推动公司平稳的发展成为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

首先,我们要学习“螺丝钉精神”,爱岗敬业,在本职岗位上铆足劲、干好事,不求做出像雷锋那样骄人的岗位业绩,但求问心无愧无怨无悔。也许我们的本职工作很琐碎,也许我们的岗位很平凡,也许我们只是企业这架机器上的一小颗螺丝钉。但正如雷锋所说:“螺丝钉虽小,其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我们要以公司的先进个人为榜样,向公司的老前辈们多学习,“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不平凡的作用,体现出自身价值,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我们还要做具备“忠诚”品质的年轻一代,“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歌陪伴我们成长,歌中的“忠”放到现代社会,可能不会再要求我们去忠于革命了,但是忠于企业还是要做到的。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如果企业是一条船,那么我们的一双手就是一对浆,只有我们共同伸出双手,让千千万万对浆一起使劲,我们的航船才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现在大多数优秀企业在用人标准上都把忠诚作为识人、用人的首要标准,然后才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咱们公司也会毫不例外地吸纳忠诚的职员,因为忠诚已经不仅仅是对道德标准的评判,而是一个员工对职业水准的衡量。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愿意使用一个缺乏忠诚的人,只有忠诚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缺乏忠诚的人,没有了发挥才能的舞台,成就不了事业的同时,也成为“怀才不遇”的主力。作为一名员工,其忠诚往往比智慧更加重要。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做到这一点,在本职岗位上克尽职守,领导在与不在都一样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无疑是企业最大的福音,也是员工走向自己职业生涯成功彼岸的起点。

我们更要做具备“铁人”风格的员工。铁人精神内涵丰富,它所包括的精神有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等等,它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是如此,企业也是这样。“铁人”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但之所以能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在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敢为天下先、敢为攻克难关的勇气和伟大志向,是因为它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来自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我们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学习“铁人精神”,更要弘扬“铁人精神”,以“铁人”为榜样,发挥我们工人阶级的先锋作用,为企业发展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我们的青春。

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企业这艘大船的发展离不开我们这些桨的拼搏与努力,我也相信:只要我们每个员工具备以上的精神,完全可以使我们的企业立于长盛之地、不败之林!

划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篇2

步入“互联网+”时代, 中国企业家群体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孕育和茁壮成长, 逐渐走向成熟,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而对于新兴行业来说,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创新、敬业与价值, 企业家精神的践行将成为“互联网+”的常青藤;而对于那些历经十年甚至更久的市场经济洗礼的企业家, 他们背负的不仅是家庭、企业责任, 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 他们身上所拥有的坚韧与务实, 执着与朴素的确需要新一代的企业家去延续和传承。

培育企业家精神, 既需要企业家内在人格的自我洗礼, 也需要外部制度和文化条件的滋养。在互联网思维下催生和涌现出大批的企业家, 在新的经济形态下如何形成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队伍呢?而经营和创建传统型企业的精英又是如何保持原生态的创业感情和朴素务实的干劲?本期我刊仅走访了几个从某个侧面来说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 我们试着去透视在商海中砥砺, 在经济大潮中拼搏着的企业家背后的故事和时代精神。

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篇3

现代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企业家精神是基于特定文化价值观体系形成的,决定了人们是否具有创新、合作和敬业精神,形成了支持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企业家精神:欧洲将骑士道转化为企业家精神,日本将武士道转化为企业家精神。那么,以儒、释、道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产生企业家精神吗?马克斯·韦伯曾提出疑问:工业革命为何没有首先发生于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对此,他从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各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与该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企业家精神的产生。但同时指出,“我们的研究无疑具有一种暂时的性质,那些论述亚洲的部分尤其如此”。

自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稳定的高速增长。毫无疑问,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支柱;而其特质有待于人们发现和总结。

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常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在中国入世12年后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浪潮空前地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时代呼吁着新的企业家精神。也许,通过对企业家精神在时间、地域上的差异比较,我们可以对企业家精神产生的文化土壤、嬗变的路径有更深的理解,并对未来的可能性有更好的把握。

划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篇4

活动简讯

一个月来,田家寨中学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

以班为单位,学习抗日战争历史,播放学习抗日战争史片《沂蒙》,首先充分发挥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以广播站、板报、墙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少先队员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各个年级以学生为中心,以讲小英雄的故事、给灾区小伙伴写信、向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我的规范我来学、我的规范我来画„„

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全校上下掀起了学守则、践规范的活动热潮,纷纷表示一定要向抗震救灾小英雄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首先充分发挥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以广播站、板报、墙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少先队员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各个年级以学习精神系列比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了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全校上下掀起了学守则、践规范的活动热潮,纷纷表示一定要向雷锋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篇5

大爱真情、努力行善、责任奉献、激扬青春

雷锋的故事告诉我们青春不应虚度,青春大有作为,我们理应让青春充满意义。这一点对我们南京有着特别的启示:因为青奥会即将在南京举办,世界青年的热情将在这里汇聚。此时纪念雷锋,重温其“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的青春誓词,弘扬雷锋的青春精神,将会培育起一种神圣而圣洁的人文情怀。

雷锋,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充满活力和富有感召力的文化符号,而且有着超越国界的广泛影响。尽管他逝世已50周年了,尽管世事沧桑,岁月激荡,但他的形象和精神,一直伴随着我们,始终是我们精神家园中亲切和温暖的一缕阳光。当然,每一代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寻求历史资源,来解读经典和偶像的价值意义的。那么在我们这个时代,雷锋精神又将怎样呈现出,或者说今天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又是什么呢?

首先是大爱与真情。这种大爱与真情的形象表达正如雷锋同志所说“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雷锋短暂的一生,始终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洋溢着对社会的感恩真情。所以他时时处处地努力将自己“春天般的温暖”洒向人间,洒向社会;所以他总是亲切地对待他人,以奉献为快乐,以爱国家、爱人民为崇高的追求,这也是雷锋“一贯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最为深厚的内在动力。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弘扬雷锋同志这种大爱与真情,以克服社会转型时期的浮躁、功利与冷漠,以消除“陌生人社会”的隔阂、无助与歧视,让人人都能沐浴“春天般温暖”。其次是努力行善,做个好人。雷锋同志的一生,是坚持做好事的一生,“坚持做好事不放弃”。雷锋的乐于助人,自觉做好事,站在当代的视角来观察,实际上也就是在主动地积善行德。这一方面是在为构建社会美德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是在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因而雷锋同志做好事的一生,在道德层面上也是实践美德、做一个好人的一生。我们今天学雷锋,就是要在生活的点滴中,积极行善,同时自觉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从而积累社会善意,使春风化雨,共建美好社会。

再次是责任与奉献。雷锋同志之所以一贯做好事,之所以对同志抱有春天般的温暖,其间也包含着他始终如一的责任与奉献精神。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岗位?”今天学雷锋,尤其要彰显这种“螺丝钉”般的责任坚守与义无反顾的奉献忠诚;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我们不仅要问国家给予了我什么,更要问我为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和等价交换,那么我们将不会有值得我们崇拜和仰慕的英雄,我们也很难产生仰望星空的激情,而只有令人不安和迷茫的琐碎和庸俗。

划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篇6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知识经济是时代的主题,本文试图从人类精神世界的分化与整合这一视界探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文明的新走向.本文从经济发展的人性化、人与自然的人文化、文明发展的`全球化、人类发展的立体化四个方面来说明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从人类精神整合的角度来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的文明走向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作 者:宋琳 SONG Lin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1 17(3) 分类号:N05 C05 F062.3 关键词:知识经济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划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篇7

《现代企业文化》:新时代、新的市场经济体下, 如何培育和弘扬新时代的劳模精神?

孙海蓝:“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国家倡导, 一个有故事的企业也是一个企业文化传播做的很好的企业, 企业首先要有故事, 故事就包括各种体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倡导的人物所体现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有一种精神会被记住, 那就是劳模精神。

很多企业每年都会评先进人物, 这些先进人物故事中都有各自的角度和各自的评价, 不管这些人物描写什么角度, 都是为了弘扬人物精神, 这种精神有的是劳模精神, 有的是创新精神, 不管哪一种精神, 都是企业倡导的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或外化。

时代需要典型, 典型需要树立, 典型需要精神, 精神需要传承。

每一种人物所体现的精神都会在企业成为一种文化传承, 有的会被写入企业案例库或者进入企业文化故事集, 成为企业文化的教科书。

比如海尔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 会有不同时期的典型, 体现创造感动的基层员工故事石林, 小车班司机于师傅, 创新精神的雷神笔记本电脑小微团队, 咕咚洗衣机团队等, 故事已经数不胜数, 故事成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下典型的载体, 有人说:有文化的企业是个会讲故事的企业, 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做的好, 源于企业哲学和企业故事很多, 故事是企业文化传承的生命, 没有故事就没有传播和记忆。

《现代企业文化》:那么如何去传播这种故事呢?如何更好的体现企业文化中的劳模精神呢?

孙海蓝:首先需要培育土壤。这种土壤是企业高层重视, 认同文化的重要性, 更明白用文化去传承企业战略落地与实施, 文化的落地实施需要人, 而人是产生故事的根本, 劳模的产生需要不同的时代背景, 只不过今天“劳模这个词”或许被很多新的词汇代替, 比如说“工匠精神”, 比如说“英雄事迹”, 比如说“先进人物”等, 劳模应是企业典型人物的一个代名词。劳模在互联网的今天又有了一个新的解析:示范和带动作用, 不仅仅是体现老黄牛精神的劳模, 不仅仅是兢兢业业的那个时代的人, 也是这个时代善于创新和敢于变革的人, 总之, 劳模是个符号, 这个符号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这种精神会影响众人。

其次要营造氛围。氛围需要人营造, 没有营造就没有氛围产生, 一个企业倡导什么样的舆论导向, 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响应这样的导向并去不断践行还取得好的成绩, 这就是典型, 这个典型企业内部要造势要树立标杆, 要让其他人去学习, 这个过程需要企业不断造势。

创造的氛围多, 出劳模的机会就多, 因为企业倡导这种正能量的导向, 氛围是会传染的, 也是需要培育的, 这需要企业有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 牛根生说:文化就是少数人改造多数人的游戏, 当大多数人都被改造过来了, 少数人就是服从。

同样, 当一个企业有这种产生劳模的氛围的时候, 很多人就会自动产生, 因为氛围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这种力量的背后或者是周围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正能量传递出去会影响一片人, 这种氛围的杀伤力是无穷的, 所以建立氛围非常重要。

《现代企业文化》:如何让劳模脱颖而出?

孙海蓝:企业需要树立典型, 每一个时期需要不同的劳模, 需要不同的精神, 需要不同的人物故事来传承和表现这个解读企业倡导的舆论导向, 只要符合这个导向的人物要积极的表扬和肯定, 比如我们国家之前树立的郭明义典型, 他的出现正符合国家倡导的“雷锋精神”。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雷锋精神, 是新时期的雷锋, 人帮人让这个社会更温暖, 因为之前我们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和现象, 比如老人倒了没有人敢扶, 佛山的小悦悦事件让很多人觉得这个社会很冷漠, 后来国家倡导雷锋精神, 呼吁社会人帮人、人助人, 让这个社会更加温暖, 郭明义等一系列典型人物的出现符合这个时代的新劳模精神和雷锋精神, 所以你会明白为什么后来还拍了一部电影《郭明义》。目的就是激发很多人去做好事, 践行雷锋精神。

大家知道医患关系一直是敏感的问题, 青岛儿童医院2016年春节除夕夜发生了“催泪红包”案例, 从春节到现在一直在讲“催泪红包”因为它是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一个患者到医院发现医护人员大年除夕还这样忙碌, 牺牲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时间, 留了10个红包, 这个细节感动了无数人, “催泪红包”讲到了今年的两会上, 这个故事引发的温暖人的精神一直在青岛延续, 包括青岛的公交车上, 都在造势宣传至今, 它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助人精神, 也符合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 这个社会需要和谐, 媒体大规模的去报道这个事情, 因为需要有这个土壤和呼吁这种机制, 去培养这种精神, 让这种精神去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所以, 企业文化和劳模精神必不可少, 劳模精神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典型树立, 毛主席说“精神聚众”通过一种精神将人聚集一起, 这需要能力和信仰, 企业文化就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 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 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心, 所以通过故事化、热点化、网络化快速的去传播, 让企业的劳模精神“疯传”, 就会成为一种文化和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会深化人心, 会影响企业的员工和行为, 善于做文化的企业一定是个会讲故事, 会造故事, 会传故事的企业。

劳模精神是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 不管哪个时代都需要劳模精神, 只不过劳模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 比如海尔的很多精神叫“金榕树”精神, 其实讲的就是创新和创业的精神, 所以互联网时代, 劳模可能是创新的劳模, 变革的劳模, 敬业的劳模, 研发的劳模, 总之劳模在新时代会颠覆人们对之前“劳模”老黄牛精神的看法, 劳模也需要与时俱进, 需要创新思维, 不再仅仅是之前老黄牛精神爱岗敬业的代名词了。

划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篇8

大庆精神是大庆企业文化的灵魂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爱国”就是爱岗敬业,持续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作贡献。“创业”就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始终不渝地追求一流。创业精神强调的是要以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进行大庆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求实”就是讲求科学,实事求是,“三老四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奉献”就是职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投资者,回报社会,回报职工,回报用户。这一企业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大庆油田企业上下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职工队伍团结凝聚、同创大业的团队精神风貌,是大庆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大庆精神赋予大庆企业文化生机与活力。大庆精神形成于轰轰烈烈的石油会战年代,又在不同时期不断丰富与发展,它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一提到大庆精神,人们就会想到在困难时期、困难地方、困难条件下,进行的那场改变中国石油工业面貌的石油大会战,就会想到铁人王进喜和几万会战大军,就会想到“人拉肩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大庆精神又是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内核,“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作风的内涵实质,以及由此产生的高度事业心、责任感与自觉性,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是一代又一代大庆石油人,始终保持旺盛的热情和高昂的士气,始终坚持好字当头、严细成风,项项工作高标准,人人出手过得硬,始终做到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的根本所在。

大庆精神规定了大庆企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大庆精神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孕育形成、丰富和发展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庆贯彻落实的体现。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大庆企业文化,以油田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反映着油田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整体精神,对开发建设大油田,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实现石油自给和石油工业的长足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大庆精神为大庆企业文化增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与员工、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从而形成的强有力的特殊合力,是企业不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以大庆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凝聚了员工队伍的共同价值取向,筑牢了员工队伍的精神支柱。用大庆精神立行是大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形成了引领员工队伍的行为导向。用大庆精神聚力,是大庆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不断激发着员工队伍的内在力量。

大庆精神是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根基

大庆精神体现了石油行业的特点,反映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成就了石油工业的辉煌。传承大庆精神是一种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我国油田大多是遵从了大庆的开发模式,大庆精神成为各石油企业精神的基础。新中国的石油工业辉煌于大庆,大庆人遍布各大油田,大庆精神成为了行业精神的火种。

大庆人走到哪里就把大庆精神传播发扬到那里。无论是在东部还是在西部,无论是在上游企业还是在下游企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扬,大庆人走到哪里就把大庆精神传播发扬到那里。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教育活动,时刻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铸魂,旗帜鲜明地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来构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2006年,钢铁1205钻井队到苏丹钻井,就是依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克服自然环境恶劣、地下情况复杂等困难,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高温当桑拿、汗水当淋浴,每天满负荷工作12小时以上,连续打出了7口优质井,使铁人队伍名扬海外,迈出了“大庆之外找大庆”“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坚实步伐。2011年,国际著名大公司壳牌公司董事会组团到大庆油田参访,以探寻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思想精髓。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成为世界深入认知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窗口。

大庆精神中“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内涵反映了中国石油人的企业文化特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艰苦创业的年代里孕育而成,在油田开发建设实践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内涵丰富、蕴意深刻。它从根本上回答了石油职工为谁工作、为谁产油以及怎样工作、怎样产油的重大问题,明确了石油职工对待责任和使命的基本态度,展示了石油职工的核心价值观。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虽然形成于艰苦创业时代,但其“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实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深刻反映了全国石油人的企业文化特质,始终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是推动我国石油企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石油人高举大庆旗帜,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石油大会战,开发了一个又一个油田,建设了一座又一座炼油厂,建立起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石化产品。

大庆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总公司层面上成立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旨在形成研究、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中心和阵地,加大理论研究、总结宣传和交流研讨工作力度,不断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赋予新内涵、注入新活力,使其更贴近时代、贴近事实、贴近生活,发挥凝聚和激励作用,为推动石油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近10年来,面对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坚持继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石油战线的优良传统作风,认真践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切实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初步奠定了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物质基础。

nlc202309041812

大庆精神是中国企业的先进文化

大庆石油会战时期,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几万石油大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仅用三年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孕育和形成了大庆人引以为自豪的精神宝藏——大庆精神。大庆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企业要创新、要发展,必须注重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依靠先进文化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内动力,而大庆精神就是形成企业强大内动力的先进文化。

毛泽东提出“工业学大庆”。1964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亲手树起了这面红旗,还多次接见铁人王进喜同志,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所蕴涵的无私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和艰苦奋斗作风推向了全国。199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大庆时,把大庆精神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八个字,并提出大庆要“未雨绸缪,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2009年6月26日,胡锦涛同志考察大庆时指出:“大庆为国家、为人民所做的历史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大庆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指示要“弘扬大庆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对于大庆精神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充分显示了大庆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企业的先进文化。

大庆精神适应全国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无论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现实来看,我们提倡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因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向全国号召“工业学大庆”、2004年国资委在大庆油田召开“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等一系列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工业企业推进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所学习借鉴的主要文化类型。在推进中国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中更需要传承和弘扬大庆精神,找准大庆精神在这一大格局中的位置与层次,明晰大庆精神在推进中国工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打造中国工业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国家经委充分肯定了大庆精神和大庆经验。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国家经委党组对大庆精神的概括,即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1990年2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大庆时科学地界定了大庆精神,即“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八个字。从此这八个字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成为全体石油工人的座右铭,成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心中的标签。

大庆精神是新时代的企业精神

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时期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大庆精神。

首先,大庆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展现。大庆精神之“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大庆人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才叫爱国,什么叫爱国主义,什么叫爱国精神;“创业”,不是简单的创造一项事业、完成一项工程、建设一个企业,大庆人把创业变成了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享受、一种成就。大庆人的创业既有艰苦创业的要求,更有不断创新的内涵。“求实”,在大庆人的心里,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子,正是求实的态度,才使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作出一个又一个贡献。“奉献”,是大庆人奉献给国人、奉献给时代最珍贵的财富,也是大庆人人格魅力、人文精神的象征。“大庆精神”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展现,是这个时代所有为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国家强大而努力的人们的集体精神,更是新时期企业不可或缺的企业精神。

大庆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反映。如果把大庆精神仅仅理解为大庆人的精神,那是十分狭隘和教条的。对大庆精神的理解,应当融入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融入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之中。认为大庆精神已经过时的人,是对大庆精神的片面理解,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理解;认为大庆精神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人,不仅不了解大庆精神,也不了解市场经济,大庆精神与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大庆精神需要赋予市场经济的内容,市场经济更需要大庆精神的洗涤和净化。

大庆精神是智慧与力量的象征。有人认为,大庆人只会苦干、蛮干,不会巧干、灵干;大庆人只会用身体创造财富,而不会用智慧创造财富。这些人,真的是不了解大庆,不了解大庆人。大庆有今天,大庆能够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除了不怕牺牲、艰苦创业之外,大庆人善于利用智慧、善于利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是分不开的。仅仅只有初中文化的“土专家”何登龙能够写出多媒体培训课程、30出头的伍晓林博士在世界尖端技术舞台上“领衔主演”、大庆原油产量连续27年高产稳产,等等。这一切,仅仅依靠身体、依靠苦干能够达到、能够做得出来吗?大庆精神,不仅仅代表着力量,更代表着智慧,不仅仅代表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智慧与力量,而是所有大庆人的智慧与力量,是整个中国人的智慧与力量的象征,是新时期企业智慧的象征。

大庆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中国要发展,中国要强大,中国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没有爱国精神不行;中国要富强,人民要富裕,社会要和谐,没有创业精神不行;中国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矛盾需要克服,还有许多的事要做,没有求实、务实精神不行;中国要推行社会公平正义、要建设和谐社会,没有奉献精神不行。中国要进步,需要大庆精神。大庆精神,就是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时代在进步,中国企业在发展,就是要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用到企业发展中去,成为新时代的企业精神。

(责任编辑:罗志荣)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篇9

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想、这样做,何来雷锋精神之谈。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赤子之心看待我们的现实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或许我们今天的所谓学雷锋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雷锋了。然而,每年三月五日人们举办的学雷锋活动对我们来说却带有了一些纪念色彩,因此就有了“雷锋叔叔三月来了四月走”的说法。我认为雷锋精神体现在一个个具体行为当中。与此同时,我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是从他的具体行为认识的,这样人们理解的雷锋精神比较狭隘具体,而且把扶老携幼、扶微救困、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理解为学雷锋。其实,雷锋精神自然朴实无华,并不是人为刻意制造出来的,它更体现雷锋同志的人生理念和人生追求。雷锋叔叔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上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之所以无法象他那样做到是因为我们的人生理念无法达到像他那样忘私的地步。我们用伟大形容雷锋同志,也说明不是人人能达到雷锋精神,我们只能有一部分行为达到雷锋精神的要求,但这并不代表雷锋精神离我们很远,其实他就在我们身边。我认为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不应该要求大众普遍象雷锋同志那样付出去帮助别人,因为人非圣贤,如果我们这样的话,雷锋的平凡就不可能升华到伟大。时代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国家自从进入商品交换时代以后,曾经的无私帮助变成有偿服务,这就不可避免使传统的雷锋精神受到挑战。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但是,体现雷锋精神的行为并不是永恒的。

因此,要弘扬雷锋精神,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其实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们怎样弘扬雷锋精神?我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实:有一位外地来的大哥哥,来到了栈桥。他突然看见一位大姐姐落水了,他连衣服都没脱就迫不及待的下海了。因为风势太大,大哥哥也投身于大海。虽然他牺牲了,但他那种舍己救人的雷锋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而且以前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些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在烈日下把贴在墙上和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撕下来,并用力把墙和电线杆刷干净,他们累的脸上直流汗。我眼一亮,想:这不也是一种雷锋精神嘛,因为他们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地更加美好,不惜辛苦,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实这样的雷锋事迹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上演,如几名大学生为救一名小学生遇难的事迹等。虽然国家取消了见义勇为的这一条,但这些事迹却让我们深思。而且有些同学认为,只有救人才算是一种雷锋精神。其实,我们干自己应该干的事干好,也是一种雷锋精神。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善于“钻”和“挤”,学好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为国家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些都是雷锋精神。

因此,我想我们应该弘扬雷锋精神,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雷锋精神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精神,今天人们所说的爱心实际上是雷锋精神的另外一种说法。雷锋精神是一种爱心表达,但雷锋精神所表达的爱心是更加具体和真实的,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爱心却很抽象广泛,每一个人可以随意创造体现爱心的方式,不像雷锋精神那样体现在雷锋同志的具体行为当中。因此,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像雷锋叔叔那样做事不留名,比如:康复中心救治其他医院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通过这件事使人们了解到其高超的医术,而且使其名于海内外的事迹等。我们必须接受时代的变化带来对传统雷锋精神的形式否定,承认无私帮助变成有偿服务也是一种进步。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变成有偿服务,爱心本身体现着社会存在无偿服务的雷锋精神,所以,我们的社会还会有无私的帮助,不是什么事都要有偿服务。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每一个都具有象雷锋同志那样无私奉献精神,而是每一个人能做到为别人提供举手之劳的帮助,我们微不足道的帮助可以帮助别人解决大问题,这不是能用价值衡量的。

论方永刚精神的时代价值 篇10

“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模范践行党的理论”。这四句话语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新时代军人的精神风貌、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近来,方永刚教授的先进事迹日渐进入大众视野,并感动了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原本熟悉或不熟悉他的人。感动之余,我们不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在多元价值观并存,人们已经变得不那么容易被感动的今天,方永刚身上反映出的那些精神品质何以产生如此大的感染力、感动力,其先进事迹中折射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什么,他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提供了什么样的思想启迪?

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有志者提供了建功立业的舞台

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充满魅力,充满活力。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一个人的生命若是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时代进程联系在一起,并且其中充满睿智、信仰和忠诚,那真如一幅色调明快、意境宏远的画,总会令人驻足、引人入胜。这便涉及到大批理论工作者要勇于承担起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和传播工作,拉直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疑问;涉及到理论工作者走入生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的沃土中,和群众一起认识现实,辨析正误,探求正确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这是时代为广大理论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的平台,也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方永刚自觉地承担起了这一使命,他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一种强烈的认知需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研究、传播就跟进一步,由此构成了他人生的主旋律,也成就了他传播真理的生命乐章。

二、坚定的信仰信念是一个民族走向辉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方永刚通过长期的思考和研究,对政治集团的信仰、宗教信仰和单个人信仰都作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分析判断,进而为确立自己坚定而又崇高的信仰信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真理只有进入人的灵魂,引起灵魂深处的共鸣,才能产生坚定的信仰和果断的行动。他认为:毛泽东是因为信仰共产主义而由一个书生走上革命道路,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80年的成长历程是因为信仰的崇高,而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进而强大起来。当前价值观念和信仰呈现多元化,有的人信仰信念领域出现了紊乱,可“一个社会没有主流的信仰,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在此基础上,他还通过切身体验感悟出:“没有科学信仰的人是不幸的人,我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信仰而工作,自己想做而去做就不觉得苦,而且板凳也能坐得住。”作为一 3 个理论研究和传播者,首先自己要信,自己信再进行研究便不会痛苦。可以说,由于信而使他拥有自心灵世界溢出来的激情,进而保证了宣讲的感染力。对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信、真用,才能发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时代、引领实践的巨大作用。精神境界的提升,信仰信念的坚守十分重要,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方永刚精神品质最突出最本质的现实反映。

三、理论工作者的事业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

无论相对于历史的长河,还是相对于一个时代,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实现如果不能融汇于民族振兴的伟大洪流,不能与整个民族的精神脉动同频共振,除了被边缘化,别无他途。所以,每个社会的人,尤其是政治集团的每个人,必须把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紧密结合到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上来。这一点,只要我们认真关注方永刚的整个人生和思想历程,便可清晰感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真正走上民族振兴的道路,同时毋庸讳言,由于社会变革剧烈,加之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而来的中西文化大碰撞、大融合。处在这一时代的人们有欣喜,有惊诧,有失落,具体表现便是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失重、行为失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面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方永刚清楚地认识到,党和人民需要一大批理论工作者站到传播党的先进理论的队伍中来,自己有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效灌注于广大群众,以引导社会、振奋精神的责任,就这样,他真诚而又执著地走上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无悔道路。

如果我们对方永刚的思想和行为的走向与过程作出判断,可以说,他没有将自己的事业孤立于社会,存在于狭窄的个人的精神空间,而是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讲的,自己行为的“深层的动力来源于从小对国家、民 5 族、家庭,以及个人前途命运的一种思考”,是他把自己的事业和价值建筑于党、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之上,而支撑起他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军人的价值取向应融汇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使命、忠诚、纪律、牺牲”,正是这样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而对每一个军人提出了更高的道德标准,而一名军人是否把自己的价值取向紧紧依附于此,直接决定着他的人生走向。牺牲是一种艰难的选择,军队必须走在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前列。当然,客观与主观有着一定的距离,理论上的要求与实际中的遵循和实践同样不都相吻合。比如,在涉及具体的单个的人时,是否敢于和勇于承担这种牺牲,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所持有的价值观。

有了以上认识,便不难感知方永刚身上具有的强大感染力、感动力。方永刚曾经历了一个价值观调整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商品经济 6 大潮的冲击和家庭经济的困难双重压力,他曾提出转业到地方工作,或者说到商海中去畅游。可经过一次次痛苦的思想斗争,最终仍选择留在军营,留在思想理论传播的讲坛上,并且一干就是20多年。其实,方永刚的思想和人生道路的转变过程,原本就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精神脉动的过程,未必不是由于有了这种转变而更进一步奠定了他对新选择的坚定和执著,未必不是这种思想波动与新选择奠基着他思想的成熟和价值观的稳定。

方永刚在谈及自己的价值观念时这样说:“紧紧跟着时代的脉搏跳动,适应我军对理论研究的要求,是我们每个军人应该做的事情,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够出成果,我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为军队的发展做微薄贡献。”“给地方的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讲课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能够说服他们,并且能够解决他们的许多问题,在这个时候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7 活得很有价值。”这些真诚的话语清楚地反映出方永刚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坚守的核心价值,已经与社会的主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吻合。

所以,认真分析方永刚的人生轨迹,我们会认清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脉动与社会变革走向,可以反映出一个青年人如何才能走上人生的广阔舞台,并实现价值。这一点给当代青年军人的启示是深刻的。

五、理论工作者必须通过实践肩负起历史责任

方永刚丰富而又卓有建树的理论研究及其思想传播,是坚持理论源于实践的结果,是敢于担负社会责任的结果。他讲到,即使回老家,路上遇到放牛放羊的人,也会蹲下来,问问收成和家庭情况,老人和孩子怎样。正是这种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的主动,保证了他在理论研究和思想传播中拥有丰富的实践材料。很显然,方永刚所有 8 获得突破的理论研究都来自于社会实践,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结果。这种思想方法和学风,相对于那些处于浮躁中,热衷于所谓快餐式“研究成果”者,启示同样是深刻的。“理论只要回到实践中去,就和实践一样常青”。

因责任而工作,因责任而突破,是方永刚身上反映出的基本特点。比如,当他认识到,由于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化,各种思想混杂,人们急需思想引导时,作为一个肩负传播党的声音的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他有责任走向社会,走向部队去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并且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本身就“带有一种理论的公性,去讲课是代表党的声音、军队的声音和人民的声音,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观点,必须把握主旋律。”他认为,自己工作的最大动力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作为教员,是灵魂工程师,是党的先进理论的传播者,担负着把党的理论、党的声音融入到人民群众头脑中去的任务。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责任 9 感,一篇篇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自然而然产生出来。

商业时代的哲学精神 篇11

我知道,这是一个商业时代,而不是哲学时代,在茶余饭后谈论经济危机或美国大选都显得过时,哲学当然无法满足人们的胃口。但恰好现在正是茶余饭后,我的胃口又及时地停留在哲学这个古老的话题。

我不是在否定商业,抬高哲学。不能否认的是,哲学或者其他科学,都是在人们没有温饱之忧的情况下产生的。假如伟大的哲学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约没时间来开辟或者碰巧发现这样一种学科。所以,人类千方百计地追求财富并非没有道理,后面再加上一个为富“有”仁,这也算是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通途。哲学界公认的祖师泰勒斯,正是活跃在当时某大城市的一名商人,他关心政治,爱好天文学,后辈亚里士多德给其商业造诣的评语是“聪明”,甚至“狡猾”。因为传说泰勒斯曾经在某年预测橄榄将会丰收,并提前收购了所有的榨油机,然后出租给别人,因而发了一笔小财。当然,这在今天完全属于风险投资的范围,如果预测失败,他的榨油机很可能变成一堆废铁,说他“狡猾”有些言重了。

泰勒斯曾经准确地预测了一次日食,有人便把他预测发生日食的时间作为哲学的生日。泰勒斯的母亲让他结婚,他说以后有的是时间,来日方长。过几年还不见他有动静,母亲再问,他却说时间已经过去,为时已晚。当然,泰勒斯最著名的故事,便是他边走边看星星,结果掉到了水沟里,别人嘲笑他眼前的事情都搞不懂,還想弄懂天上的事情。走路掉到沟里算是意外,人们也常常会得到一个和自己不相匹配的评价,这些现象未必都是本质的表现。假如连掉进沟里都无法接受,又哪来不断追寻和探索真理的勇气?有的人得以接近哲学,有的人却远离,大概与前面横着的那个水沟有关吧。

与泰勒斯的出身恰恰相反,亚里士多德出生在一个很小的城镇。这个小镇的唯一贡献,也许就是造就了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尽管亚里士多德来自乡下,家境却还算富足。他本可以继承父业,成为一名伟大的医生,可他偏偏想要去雅典,当时的哲学圣地。据说他的家人还找人询问前程,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做哲学家。姑且不论历史是否在巧合中发生变化,亚里士多德仿佛怀揣着上天的旨意前往雅典,开始了自己的哲学道路。

亚里士多德到雅典后,拜柏拉图为师,一学就是20年。后来,亚里士多德游走于各个城邦,其间曾经做过一位13岁少年的导师。结果,少年没有按照常理在精神领域建功立业,反倒变身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成为了一个帝国的统治者,也就是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

据说,亚里士多德有一个独特的学习习惯,就是手里拿着一个小铁球,底下放一个碗。等他要睡着的时候,铁球掉到碗里发出声音将他惊醒,他就又可以研究哲学了。这虽然和头悬梁之类的古训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我还是认为,在学习时不必找来铁球,只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闹钟响时起床便可以了。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篇12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的“天赋人权”思想、以“人权”否定“神权”无疑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以唯心史观抽象出来的人性论, 是资产阶级人权理论最早的思想渊源。但是, 如果把抽象的人性作为权利的根源, 把人权视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就会抹杀了人权的历史性、社会性和阶级性。“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 无视人权的阶级性, 就会无视以国家主权的存在。必然会衍生出“人权高于主权”的思想, 并成为“超越主权论”的理论依据。

当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条件向不利于维持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方向发展时, “超越主权论”者往往会以人权卫道士自居, 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分化瓦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之一。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 必须以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内容,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对抽象的人性论进行哲学批判。

广义的人性论指各种关于人的共同本性的理论, 狭义的人性论则指抛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 抽象地考察人的共同本性的理论。欧洲中世纪以后, 西方国家关于人性的认识不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深入, 而且还表现出与社会思潮紧密结合、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

关于人性论的思考并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 中国古代思想家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了人性之争。《孟子*告子》中说“人之性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说明孟子主张人性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恶, 认为“人之性恶, 其善本伪也” (《荀子, 性恶》) , 但也有人如告子认为“性无善不善也”;西汉董仲舒则把人分为善、中、恶三等;唐朝的韩愈也明确提出“性三品”说, 可见关于人性的讨论在中国自古就有。

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出现的“人性的自然说”主张人生来平等, 是西方世界最早关于人性的学说。17世纪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 18世纪法国的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都认为人性是由感性的利益和需要规定的, “自爱”、“自保”、“自私”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同时为了利己而顾及他人利益, 就产生了公共利益。在政治法律和教育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人的自然本性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善”、“恶”都是人的自然本性在特定环境下的变形, 自然本性则永恒不变。作为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卢梭认为“任何人没有一种自然的权利驾驭他的同类”。这种思想启发人们质疑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强调人是理性的存在物, 康德认为人的本性不受感性物质利益关系支配, 人以立法和守法区别于动物;黑格尔认为认知和区别于动物之处在于有思想和理性, 认识“自我意识的存在”, 能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共性, 即绝对精神自身, 因而能超出自然界, 从必然走向自由。费尔巴哈强调人的自然本性, 把人性归结为人的自然的类, 把人的知情意归结于人的自然属性, 提倡创立一种“爱”的宗教。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关于人性的论述观点各有异同, 欧洲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将人性归结为人的精神, 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将人性归结为人的生物本性, 两种观点都具有超越阶级、脱离时代的共同特征。

从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开始, 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 包括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其中人文主义是人道主义的最初表现形式;而人本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列宁认为人本主义“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2]这些社会思潮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人道主义在15世纪后逐步形成, 被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用以指文艺复兴的精神, 即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它是冲破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神权思想束缚的有力武器, 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支配自然、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动因。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对于批判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争取个性解放和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在反对封建制度、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它脱离社会关系对人进行考察, 其所追求的自由和享乐的权利以及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都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 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 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的伪善性逐步表现出来。

中国在近代以来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现代化路径,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种条件下, 中国知识分子自然地把目光投向西方文明和西方制度, 乐观地认为只要我们照搬西方制度, 就能一蹴而就地解决所有社会问题。有学者把这种政治心态称之为“理念崇拜”, 也就是“崇尚某种抽象的中心象征符号, 并以这种符号与理念作为一种一劳永逸地、整体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处方。换言之, 这是一种以某种理念或主义来推演和涵盖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的思维模式。……而且, 一旦人们把西方的某种理念符号变成一种简单的口号, 还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出来的意义和愿望投射到这些口号上去, 并把它视为我们的权威”。这种无视理论与现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问题, 以简单理念来拯救中国“问题”的政治文化现象, 可以说是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至深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理特征。[3]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抽象的人性论, 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潮中时常可见其身影,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威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 因此, 脱离人所生存的社会关系来谈人的本质、谈人性是没有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反对撇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抽象考察人的共同本性, 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它在社会实践中形成, 在历史上不断发展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性。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 把一切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目标并指出实现这一理想所需要的具体条件, 这是资本主义抽象的人性论所不具备的。西方发达国家所倡导的“自由、民主、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对发展中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很大的冲击, 危及到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独立和政权稳定, 而抽象的人性论是这些错误观点的哲学基础。所以, 要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批判抽象的人性论, 从人的自身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作用的角度来认识全球化进程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人的认识的来源于实践, 认识是实践在人脑中的反映, 所以实践方式与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实践方式的改变会引起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全球化之前, 人类只能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活动, 各民族、各国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这是由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在那样的条件下, 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类的共存关系, 更不可能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因此, 虽然在我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但那只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朴素的理解, 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在思维方式上出现的主、客观相分离的状态。人们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 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 把客观世界中所有的事物作为自己的改造对象, 要求它们服从人自身的需要而不去考虑这些对象的利益和承受能力。这种将客观世界置于人类对立面的思维方式最终将会引发许多全球性问题。全球化要求人们注重全球利益, 形成全球意识。要做到这一点, 人们必须改变过去的思维模式, 从全球的高度、从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角度思考问题。人类只有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上升到“类”的高度, 才能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这也是全球化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所以, 人性不是抽象的, 而是在现实社会中通过社会实践提高适应能力、丰富社会关系、改进活动方式的过程中加以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已经对人性的认识离不开人所赖以生存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

西方学者鼓吹抽象的人性论, 过分强调建立在抽象人性基础上的人权, 无非是为“人权高于主权”进行舆论准备。“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实际上是服务于强权政治、瓦解发展中国家民族精神的思想武器。为了更好地凝聚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必须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育引导全体社会成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批判抽象的人性论。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西方启蒙思想家以“人权”否定“神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以唯心史观抽象出来的人性论忽视人权的历史性、社会性和阶级性, 必将导致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对立, 使之成为瓦解发展中国家民族精神的工具。为了更好地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批判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所衍生的错误观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1995:112.

[2]列宁全集 (第38卷) [M].第78页.

[3]张才国.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及其归因分析[J].探索, 2006 (3) .

上一篇:4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第四讲 动量和能量)下一篇:县交通局公路三乱治理情况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