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分析报告

2024-07-28

关于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分析报告(通用6篇)

关于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分析报告 篇1

高邮万盛液压机材 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

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

液压机械是通过流体能进行工作的设备和工具。在重型设备中常见出现。在这类设备中,液压油通过液压泵以很高的压力被传送到设备中的执行机构。而液压泵由发动机或者电动马达驱动。通过操纵各种液压控制阀控制液压油以获得所需的压力或者流量。各液压元件则通过液压管道相连接。

工作介质 液压机所用的工作介质的作用不仅是传递压强,而且保证机器工作部件工作灵敏、可靠、寿命长和泄漏少。液压机对工作介质的基本要求是:①有适宜的流动性和低的可压缩性,以提高传动的效率;②能防锈蚀;③有好的润滑性能;④易于密封;⑤性能稳定,长期工作而不变质。液压机最初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后改用在水中加入少量乳化油而成的乳化液,以增加润滑性和减少锈蚀。19世纪后期出现了以矿物油为工作介质的油压机。油有良好的润滑性、防腐蚀性和适度的粘性,有利于改善液压机的性能。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新型的水基乳化液,其乳化形态是“油包水”,而不是原来的“水包油”。“油包水”乳化液的外相为油,它的润滑性和防蚀性接近油,且含油量很少,不易燃烧。但水基乳化液价格较贵,限制了它的推广。

一、驱动系统

液压机的驱动系统主要有泵直接驱动和泵-蓄能器驱动两种型式。泵直接驱动 这种驱动 系统的泵向液压缸提供高压工作液体,配流阀用来改变供液方向,溢流阀用来调节系统的限定压强,同时起安全溢流作用。这种驱动系统环节少,结构简单,压强能按所需的工作力自动增减,减少了电能消耗,但须由液压机的最大工作力和最高工作速度来决定泵及其驱动电机的容量。这种型式的驱动系统多用于中小型液压机,也有用泵直接驱动的大型(如120000千牛)自由锻造水压机。泵-蓄能器驱动 在这种驱动系统中有一个或一组蓄能器。当泵所供给的高压工作液有余量时,由蓄能器储存;而当供给量不足于需要时,便由蓄能器补充供给。采用这种系统可以按高压工作液的平均用量选用泵和电动机的容量,但因为工作液高邮万盛液压机材 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的压强是恒定的,电能消耗量较大,并且系统的环节多,结构比较复杂。这种驱动系统多用于大型液压机,或者用一套驱动系统驱动数台液压机。

二、结构型式

按作用力的方向区分,液压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多数液压机为立式,挤压用液压机

双柱液压机 本系列产品适用于各类零部件的压装、调弯整形、压印压痕、翻边、冲孔及小零件的浅拉伸;金属粉末制品的成型等加工工艺。采用电动控制,设有点动及半自动循环,可保压延时,并具有良好的滑块导向性,操作方便、易于维修、经济耐用。根据用户的需要可增设热工仪表、顶出缸、行程数显、计数等功能。

一、优势

与传统的冲压工艺相比,液压成形工艺在减轻重量、减少零件数量和模具数量、提高刚度与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在工业领域尤其是汽车工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工业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减轻结构质量以节约运行中的能量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液压成形

(hydroforming)就是为实现结构轻量化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液压成形也被称为“内高压成形”,它的基本原理是以管材作为坯料,在管材内部施加超高压液体同时,对管坯的两端施加轴向推力,进行补料。在两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管坯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并最终与模具型腔内壁贴合,得到形状与精度均符合技术要求的中空零件。

二、优点

对于空心变截面结构件,传统的制造工艺是先冲压成形两个半片,然后再焊接成整体,而液压成形则可以一次整体成形沿构件截面有变化的空心结构件。与冲压焊接工艺相比,液压成形技术和工艺有以下主要优点:

1.减轻质量,节约材料。对于汽车发动机托架、散热器支架等典型零件,液压成形件比冲压件减轻20%~40%;对于空心阶梯轴类零件,可以减轻40%~50%的重量。2.减少零件和模具数量,降低模具费用。液压成形件高邮万盛液压机材 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

通常只需要1套模具,而冲压件大多需要多套模具。液压成形的发动机托架零件由6个减少到1个,散热器支架零件由17个减少到10个。3.可减少后续机械加工和组装的焊接量。以散热器支架为例,散热面积增加43%,焊点由174个减少到20个,工序由13道减少到6道,生产率提高66%。4.提高强度与刚度,尤其是疲劳强度,如液压成形的散热器支架,其刚度在垂直方向可提高39%,水平方向可提高50%。5.降低生产成本。根据对已应用液压成形零件的统计分析,液压成形件的生产成本比冲压件平均降低15%~20%,模具费用降低20%~30%。

高邮万盛液压机材 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

关于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分析报告 篇2

关键词:名字,结构,主题,性格,婚姻观

《远离尘嚣》是托马斯·哈代的第四部作品, 自出版以来, 评论家对其做出了诸如生态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空间批评等方位的解读。尚没有研究对波德伍德这个人物做过细致研究。

1 名字的多重含义

人名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具有特殊意义的人名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以及故事情节安排、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1] (92) 。哈代将小说中的一位农场主取名为“波德伍德”, 塑造了一个痴于求婚且性格木讷的农场主形象。

1.1 一个勇敢的求婚者

Boldwood (波德伍德) 是一个由bold (勇敢的) 和woo (e) d (求偶, 求婚) 二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 此处的wood是woo (求偶) 的过去式, 不过是把字母e去掉了以遵循为人物起名的艺术。小说中, 这位农场主多次大胆地向巴斯谢芭求婚, 这一名字可谓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这一点。

他的第一次求婚时在他收到来自芭思希芭的情书之后。在没有任何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 他就上前去表白“艾弗汀小姐, 自从我仔细地端详过你之后, 我的生命就不是我自己的了。我是来向你求婚的”[2](111)。即使巴斯谢芭一开始就以“恐怕我不能嫁给你”[2](111)拒绝了他, 他还是希望芭思希芭能随时给他一个肯定的答案。他的第二次求婚发生在一年以后, 得知芭思希芭的丈夫特洛伊·弗兰克可能已溺水身亡, 他频繁出现在芭思希芭左右, 并趁机再次求婚, “巴斯谢芭, 要是你真有了确凿的证据, 证明你事实上就处在你现在的情况下——成了寡妇, 你愿不愿意嫁给我, 来弥补你过去的错误?”[2](293)。尽管巴斯谢芭坚持认为特洛伊之死尚不确定, 也再次拒绝了他的求婚, 但是他逼迫她在圣诞节时就是否能在六年内成为他的妻子这一问题给出肯定的答案.

正如傅修年提出, 专名有助于让读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并将这一人物与整个故事情节联系起来。[3]波德伍德向芭思希芭勇敢求婚的举动在哈代给其取这一“专名”时就已设定好, 他求婚失败的命运也在他求婚的行动发生之前就已设定好。

1.2 一个疯狂且木讷的人

Boldwood也是一个由“bold”和“wood”二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哈代在文本中细致形容了一个有着疯狂和木讷心性的农场主。作为一个四十岁的人, 他本该聪慧大度。然而, 他的行为却与此背道而驰。

他是固执、狭隘和好斗的。“他的这种平静, 却完全有可能是内心相互撞击着的两股巨大力量实现平衡的结果, 只是将正力和反力调节到了最为和谐的地步。这种平衡一旦打破, 他便会立刻走上极端”[2](104)。他不懂变通, 对任何他坚持的事情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还会不计一切代价达到目标。在收到芭思希芭给他的情书之前, 他是与世隔绝的, 从他对芭思希芭这样一个美人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 所有的人都为她美丽所倾倒, 唯独丝毫不察。随后在向巴斯谢芭求婚时, 他则一心要得到她, 丝毫不能容忍她的拒绝, 并且总认为芭思希芭迟早会对他的求婚给出积极的回应, 在眼看无望的情况下, 他甚至不顾男人的面子而祈求芭思希芭能因为可怜他而答应他的求婚, “就请你以人类对一个孤独者的怜悯, 别抛弃我。”[2](172)

此外, 他十分疯狂, 容易对小事起疑。一件小事都能在他心中掀起轩然大波。例如, 在听到莉迪以只言片语道出芭思希芭可能结婚后, 他就“精神大振, 神魂颠倒”[2](280), 他异常兴奋, 认为芭思希芭会和他结婚而自己正是最好的选择。对于自己的想法他十分坚持, 而不能听进去任何其他人的想法和建议, 从他丝毫不关注芭思希芭拒绝他的求婚这一事件就能看出。正是由于自我封闭, 他也很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影响。因此, 在得知芭思希芭和特洛伊结婚之后, 他几乎崩溃。“人们能看见波德伍德黑黑的身影在威瑟伯里的山坡和洼地上游荡, 就像溟河边伤心的幽灵”[2](199)。而在看到特洛伊竟然还活着并且出现在面前打乱了他向芭思希芭求婚的计划时, 他怒发冲冠, 做出了极其疯狂的举动, 一枪打死了特洛伊。

2 结构意义

结构主义认为, 每一人物都按其在叙事上的作用行事[4](209)。因为农场主波耳伍在情节上属于一个在所有其他主要人物构思完成之后再添加上的, “突然增加的人物可以改变情节走向。”[5](28)波德伍德作为一个求婚次数最多却从未成功的人, 区别于另外两位追求者, 具有重要的结构意义。

2.1 小说的第二层

芭思希芭是小说叙事的中心。三个男人, 包括葛布瑞耳·鄂克、波尔伍和弗兰克·特洛伊都是依次出现并与芭西芭形成了不同的关系。依小说编者西蒙·加特莱尔所言:“哈代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建立了三层结构。”[6] (XIV) 而第二层结构围绕波德伍德对芭思希芭的追去展开。

根据普罗普的理论, 人物可根据他们在情节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为七种类型, “1.坏人, 2.捐赠者, 3.帮助者, 4.王子 (受欢迎的人) , 5.调度员, 6.英雄, 7.错误的英雄”。在故事中真正重要的不是这些人物是谁, 而是他们属于哪一种类型。此外, 人物的作用又受他们性格的影响。该小说中的波德伍德就属于芭思希芭生活中的坏人形象, 因为自从波尔伍第一次向他求婚以后, 她的生活就一直被笼罩在他的阴影之下。对于这样一个人物的安排, 托马斯·哈代在揭开小说的第二层面纱时就已经道破了情节的未来走向:木讷固执的波德伍德与独立的芭西芭之间的相识一定会产生让人始料未及的后果。“芭思希芭做梦也没有想到, 她如此漫不经意地把一颗种子扔于其上的那片阴暗而沉寂的地方, 竟是一块热带温床。她要是知道波德伍德的心性, 她准会因做下这样的事而害怕得发抖。”[2](211)芭思希芭给他送情书不过是出于骄傲、好奇和开玩笑的态度, 却引发巨大的威胁。自此她糟糕的生活揭开了序幕。小说前半部分的三个人物各具特色。波德伍德只是一味利用传统的社会标准如财富、地位等劝说甚至要求芭思希芭答应他的求婚。小说的第一层伽百列性格温和。在芭思希芭拒绝了他的求婚后, 他渐渐成了芭思希芭信赖的好朋友。小说的第三层结构即弗兰克·特洛伊则是一个浪漫的人, 懂得称赞女人, 出现得总是恰到好处。

2.2 推动情节的发展

分析人物需要对人物与情节的关系进行研究, 亚里士多德提出:最重要的是情节, 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所模仿的不是人, 而是人幸福〉与不幸系于行动;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模仿人的品质, 而在于模仿某个行动, 剧中人物的品质由他们的“性格”决定。而他们的幸福与不幸都取决于他们的行动……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 (如布局) 。这一目的比什么都重要。[7](38)

人物是行动者, 应为情节发展服务。要全面研究人物就必须研究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即这一人物与情节发展的关系。“人物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人的行为, 该定义由行为本身的意义所决定”[8](20)。应从具体行为与该行为对故事所产生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来研究者一人物。在小说的第二部分, 波德伍德的行为造成了巨大影响, 推动了情节的急速发展。在此我们要分析的是波德伍德的两次求婚行为, 他的每一次求婚都推动情节达到一个高潮, 两次高潮也都成为中心人物芭思希芭命运的转折点。

首先, 波德伍德的冲动促使芭思希芭落入与军士特洛伊的婚姻陷阱之中。芭思希芭遇上了特洛伊并与他相爱, 于是拒绝了波德伍德的求婚。波德伍德在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突然失控了并威胁要杀死特洛伊, “我要去见他……用马鞭子把这个不合时宜的年轻人狠狠揍一顿”[2](175)。看到波德伍德变得几乎“不可理喻和令人害怕”的时候, 芭思希芭非常害怕, “她心烦意乱, 顾不得继续往前赶路, 只在原地走来走去, 手指在空中乱划, 狠劲按着自己的眉毛、痛苦地呜咽起来”[2](176)。出于保护弗兰克的强烈想法, 她被迫骑上马连夜赶去巴斯。正是在这次出行后她与弗兰克结了婚。相反, 如果波德伍德生性平和, 便不会在被拒绝后扬言要杀死特洛伊, 那么芭思希芭也不会急于与弗兰克成婚。二人的婚姻里掺杂了偷情和困苦。特洛伊的背叛对她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如果波德伍德没有威胁她, 芭思希芭与弗兰克的这桩悲剧婚姻或许可以避免。波德伍德的第二次求婚终结了芭思希芭与弗兰克的婚姻, 并给了伽百列机会。弗兰克死亡的消息给波德伍德带来了希望, 他再次向芭思希芭求婚。他从一个情感勒索的人变成一个希望马上被接受的人, 在克洛伊的死亡尚不确定的情况下, 他仍要求芭思希芭必须在圣诞节时答复是否答应与他在六年内结婚这一请求。也是他的冲动导致自己开枪杀死了克洛伊而自己也锒铛入狱。这一枪对芭思希芭更是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压灭了她心中年轻人应有的活力”[2](266)。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甚至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中心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都是由波德伍德导致的。没有这样一个人物, 故事会因缺少高潮而平淡得多。这一人物的作用于此已十分清晰。

3 人物的主题意义

在此作品中, 哈代让波德伍德成为有地位有财富的男性的代表, 但是地位和财富并不能成为他获得芭思希芭的理由, 哈代因此而解构了社会上盛行的男尊女卑思想。

3.1 高贵和富裕

波德伍德是卡斯特桥的一个有钱有势的农场主。经济实力是他像芭思希芭表白的王牌, 也是他与情敌竞争的王牌。首先, 他告诉芭思希芭自己可以完全保护她, 是她生活的后盾。此外, 他企图通过钱来让竞争对手退出从而在占据制高点。特洛伊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因为他恰好出现在波德伍德与芭思希芭将要订婚的时间内。他与特洛伊达成的“交易”是特洛伊和范尼结婚, 波德伍德向特洛伊提供一大笔钱来保证二人婚后的富庶生活。“我给你很多钱。我要为她出一笔钱, 还要保证你将来不会受穷……你太穷, 配不上她”[2](195)。婚姻已经成为他眼里的一项交易, 他确信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够为他轻松地扫除所有障碍, 帮助他获得芭思希芭。第二个对象则是伽百列·奥克。波德伍德利用钱来显示他的感恩之情和优越感。此前伽百列一直是他农场的经理人, 享受一小部分分红。在芭思希芭考虑是否答应波德伍德的第二次求婚时, 为避免伽百列节外生枝, 他告知伽百列“要给 (你) 增加作为合伙人应得的份额”, 因为他早就注意到“你 (奥克) 对她 (芭思希芭) 的兴趣可不仅仅是当一个雇主的管家……我则是一个成功的对手……我应该对你的友谊做一点表示”[2](303)。

波德伍德的高尚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本应该是众多女孩理想的丈夫形象。波德伍德自己也这么认为。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在向芭思希芭求婚的方向上大步向前, 既用财富获取芳心又以财富利诱情敌, 可惜无人上钩。

3.2 芭思希芭的欲望

芭思希芭所要的不是地位和金钱。反而, 这些是她拒绝求婚的理由。伽百列·奥克在向她求婚时也是一位农场主, 尽管当时的芭思希芭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女孩, 她也任性地拒绝了奥克的求婚。由此可见, 芭思希芭的想法与众多女孩不同。哈代将这一女性放置在叙述的中心位置, 意在树立一个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在经济地位方面, 她拥有富庶的物质基础, 在地位方面, 她是当地唯一一位女农场主。此外, 她拥有区别于其他女性的性格特点。她独自管理农场, 而不需要经理人帮忙。“芭思希芭决定亲自照看农场而不再招人代理, 在公开场合的第一个表现就是, 她在卡斯特桥谷物集市的下有一个集日露面了”[2](81)尽管波德伍德为自己能为芭思希芭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而自豪, 并认为芭思希芭肯定会像其他女孩一样因为他的财富而爱上他, 但是芭思希芭是个例外, 这一套在她这里行不通。

在叙事者看来, 大多数妇女都以婚姻作为获得物质安全和社会地位的途径, 她们因此也愿意忍受一个男人和两性关系。而男人和女性结婚是想要在性方面得到满足。波德伍德恰好就属于这一类男人, 这也是社会的常态。可芭思希芭并不是企图以婚姻来获得物质和地位, 她的想法与波德伍德是一致的, 她需要的也是富有激情的爱甚至说就是要找一个能让她爱上并能满足自身性欲的人。对她而言, 爱情是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她不爱波德伍德, 但是军士特洛伊是她爱的。他不仅帅, 而且用西蒙·加特莱尔小说在引言部分的话来说, 他“知道女性也有性欲, 需要以赞美和谄媚之词来刺激芭思希芭的欲望”[6] (XVI) 。相反, 波德伍德对芭思希芭真正想要的一无所知。他一心所想的是以婚姻来获得她满足自己的愿望, 从未考虑过芭思希芭的感受。

3.3 挑战传统

波德伍德是一个传统的男性形象, 但是芭思希芭超越了传统、看到了自己的欲望。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具有极强的主题意义。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地位较为低下。唐纳·德根教授在《西方历史》中谈到,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 无论阶层高低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9](865)。此外, 封建婚姻观束缚着女性, 要求她们保持处女之身。因此, 所有的女性都生活在十分压抑的环境之下。男性操控着她们的生活, 她们是男性的财产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哈代密切关注女性的地位, 将女性的爱情故事和命运置于小说的中心位置。“小说中的所有女性都打破传统, 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 这一意识充分反映在她们的自尊、性格和价值判断之上。”[10](59)《远离尘嚣》中的芭思希芭就是这类女主角中的一个。哈代创造一个像波德伍德这样的人物作为芭思希芭的追求者, 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男女经济和社会地位平等的婚姻环境, 以多次的求婚失败强烈讽刺了真实的社会环境, 启发女性:具有独立意识、获得独立地位意义重大。女性不应该落入像波德伍德这样的人物所设的陷阱中去, 相反, 她们应该更仔细地观察自己以深刻认识自身的需求。哈代挑战了传统的婚姻观, 倡导女性的解放。

波德伍德是小说情节中后添加的人物。托马斯·哈代以“波德伍德”这一专名隐含了性格木讷和疯狂求婚的特点。在结构上, 这一人物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促进高潮产生的作用。在主题上, 该人物与中心人物芭思希芭在婚姻观上的对峙突出了哈代挑战传统婚姻观、倡导女性解放的主题。通过指出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破坏性力量, 哈代明确指出女性应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陈珍.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人名意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2 (2) :92-95.

[2]托马斯·哈代.远离尘嚣[M].北京:译林世界文学出版社, 2001

[3]傅修年.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3:226-227.

[4]Tyson, Lois.Critical Theory Today:A User-friendly Guide[M]London:Routledge, 2006:209.

[5]常小鸣.试论小说中人物与情节的关系[J].芒种, 2012 (11) :26-28.

[6]Gatrell, Simon.Introduction[A].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Thomas Hard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 search Press.1995.[I-XXI]

[7]Aristotle.“Poetics”[M].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Mas terpieces.Vol, 1.Ed.Mac K Maynard.New York:W W Norto&Co Inc.1973:38-59.

[8]Halliwell, Stephen.The Poetics of Aristotle: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7:20.

[9]Kagan, Donald, Steven Ozment and Frank Turner.eds.Th Western History[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1979:865.

关于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会话结构  语用功能  中级口语教材  对外汉语教学

一、绪言

近年来,国内汉语教学界对会话结构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苏静、路佳,2003;关颖,2006、2007;刘元满,2008;王文龙,2013)。这些研究注意到了会话结构在口语教学及教材中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但是系统考察口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对会话结构的语用功能进行详尽分析的研究比较少,这正是本研究的突破口。

本文以会话分析理论为基础,选择了对外汉语教学界使用率较高的教材——《阶梯汉语(中级口语)》与《发展汉语(中级口语)》,分别以这两部教材的第一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课文的会话结构,并考察结构中的语用功能;随后,本文简要描绘了20位《发展汉语》使用者的会话结构特征,将结果与教材进行比对和共现统计,并对教材编写提出一些思考。

二、语料来源以及理论基础

(一)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两本中级口语教材共60段课文会话为基本语料。下面是教材的基本信息。

表1:教材基本信息

教材 编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阶梯汉语

中级口语1 张念 郝红艳 华语教学出版社,2006年

发展汉语

中级口语1 路志英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2011年

本文将系统分析60段会话的结构,包括按照“毗邻式”“嵌入式”“毗邻+嵌入”三个维度来统计会话的结构特征,考察会话中提问、附加信息、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最后,将10段留学生的课堂对话与《发展汉语 中级口语1》中的会话进行比照分析,并且提出关于教材会话编写方面的建议。

(二)理论基础

按照美国学术传统,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l Analysis)始于20世纪60年代Harvey Sacks及其合作者Em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等学者对自然会话的研究[1](P11)。该学派对日常会话结构做出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话轮和话轮转移、会话修复机制、语对、话语评价等一整套分析概念和工具[2](P205)。近年来,会话分析研究证明无论是正式会话还是闲谈都受规则支配,谈话者只有在会话中创造条件,才能使对方正确理解自己;会话分析学者探讨了语境中会话所表现的意义和功能(Gumperz,1982)。目前,并且在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互动社会语言学等领域形成多个学派。

从功能角度出发,会话中语言形式选择的非语言制约因素很值得讨论,例如提问与回答的语用解释,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附加信息的语用功能等,这些现象有的可能涉及会话含意、言语行为、人际关系与礼貌等[2](P206)。因此,在语用视野下分析会话结构,有其合理性、科学性。会话分析理论对本文写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研究结果

(一)会话结构分析

会话由一定数量的对答组成,“对答”是刘虹(2004)基于Schegloff和Sacks的“相邻对”(adjacency pair)[3]提出的概念,其形式结构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毗邻式,分为双部式与多部式;第二类是嵌入式,分为单层嵌入式与多层嵌入式。本文依据“毗邻”“嵌入”“毗邻+嵌入”这三个维度来划分教材中的会话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会话结构中没有直接表示出来的应答语或者引发语进行“空位补足”(关颖,2007)。需要空位补足的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与应答语的制约关联[4]较弱的引发语,在课文中常常没有应答语;第二,在多人參与的会话中,常出现第三人打断两人谈话的情况,这时引发语没有应答语。依据上述制定的划分标准,本文对两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会话结构类型进行了统计,见表2。

表2:会话结构类型的统计结果

除嵌入式结构中的多层嵌入式外,其余结构类型在两部教材中都有所呈现,只是在比例上出现了失衡——以毗邻式结构为主,嵌入式相对偏少。毗邻双部式中,链条式对答序列(简称“链条序列”)[5]在《阶梯汉语》与《发展汉语》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2.6%和69.9%,例如:

(1)大卫:学校里有体育馆吗?                               T1

王丽:有,新体育馆就在校园西边。                       T2

大卫:体育馆设施多吗?                                 T3

王丽:体育设施很多,可以打球、可以健身,还可以游泳。   T4

——《发展汉语》第一课

例(1)对话中有两个链条序列。早有学者指出,这种以“一问一答”为主的会话结构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持续很长,因为有可能一方想与另一方谈话,而对方却不太愿意。在这种情况下,会话互动性较弱。在真实生活中,类似对话出现频率也较低。

嵌入式指某些结构嵌入相邻对话语之中,这些结构又构成一组或者多组相邻对(崔国鑫,2009)。例如:

(2)A:哎,周六你有空吗?                                         T1

B:有什么事啊?                                               T2

A:下星期一要考试,只剩下三天了,我还不知道怎么复习呢。我知道你去年就通过了这门考试,周六帮我辅导一下好吗?                                                     T3

B:你怎么不早说啊?我已经约了朋友周六去打网球,场地都订好了。 T4

——《阶梯汉语》第四课

例(2)为单层嵌入式,即在毗邻式中插入一层新的对话T2、T3。就语用功能而言,T2、T3是一个疑惑/解惑的过程[2](P212)。再如:

(3)阿里:美玲,今晚有什么安排?                                   T1

美玲:有事吗?                                                 T2

阿里:请你去唱卡拉OK,怎么样?                                 T3

美玲:现在才约人家,是否晚了点?                               T4

阿里:我本来想早点儿约你,可又怕“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是现在约保险。怎么样,一起去吧! T5

美玲:不过,就我们俩去是不是太冷清了点儿。                     T6

阿里:说的也是,人多热闹、有气氛。那我们就多叫几个同学一起去。 T7

——《阶梯汉语》第八课

该会话结构为“毗邻+嵌入”综合式,表示为:

(询问1)

从结构来看,在第一个引发语之后,连续出现了三个嵌入式序列,以套环形式层层相扣;就语用功能而言,T2/T3、T4/T5是一個疑惑/解惑的过程,T6则是缓答、思考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美玲没有直接回答阿里的询问(T1),而是根据阿里的施为用意来回应,这在真实交际中也较常见。总的来说,两部教材在呈现嵌入式结构类型及其语用功能上还有欠缺。

(二)会话结构的语用功能分析

会话分析作为语用学研究的一部分,在分析会话结构时,必然涉及到结构的语用功能——通过会话传达了哪些含意,或者施展了哪些言语行为等[2](P216)。因此,笔者选择了提问、附加信息以及话语标记三个会话结构组成部分,进行语用功能层面的考察。

1.对“提问”的语用功能分析

笔者对两部教材会话中的提问(除真实类提问外)按照反问/反诘、澄清、确证、提醒、寒暄等类别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提问的语用功能类型统计

反问/反诘 澄清 确证 提醒 寒暄 建议[6] 请求 总计(例)

《阶梯汉语》 29 9 17 2 2 6 1 66

《发展汉语》 19 12 7 8 0 1 0 47

在《阶梯汉语》与《发展汉语》中,具有反问/反诘功能的提问数目最多,分别占总量的43.9%和40.4%。例如“得了吧,就你,还叫漂亮”“怎么有了爱情就不要友情了”(《阶梯汉语》)。从会话含意角度来看,以上反问的目的不在于寻求答案,而是隐含一种言外之意,即“(我觉得)你可不漂亮”的讽刺之意与“你只要爱情不要友情好像不太合适吧”的不满情绪。

澄清类提问是日常会话中较常出现的句式,根据何自然(2009)对澄清类提问功能的分类,我们把教材中出现的共21例澄清类提问做了如下归类:

表4:澄清类提问分类表

a.不明白对方话语的用意 b.故意询问,隐含惊讶之情

1.合租?跟什么人? 1.什么,卖鬼?

2.跟着老师走,你去哪儿了? 2.怎么了?这条裤子不是挺好看的吗

3.中国历史故事? 3.异性合租?这也太开放了吧?

4.王丽:不到考試的时候,我就不可能准备好。大卫:什么? 4.不会吧?什么也不带,他这是怎么了?

5.什么?贼多? 5.他家人居然同意了?

6.怎么晚上就没精神了? 6.不可能吧?你开什么玩笑呀?

7.那你还有心思出去玩儿? 7.你开什么玩笑呀?到哪儿找这样的人呀?

8.怎么会呢?(出现了两次) 8.怎么这么便宜啊?

9.看电影? 9.你怎么回来了?

10.您是个大忙人,有时间看它们吗? 10.不至于吧?

教材对此类提问的呈现有一定局限性,一是所呈现数量较少,一是在类型上出现了倾斜性。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运用寒暄类话语来维护人际关系,最典型的莫过于“去哪儿”“你吃了吗”,但是,教材对此类提问的呈现数量很少(仅2例)。

2.对“附加信息”的语用功能分析

附加信息是一个会话语对之后出现的附加的后续话步或者话语[2](P222)。从Schegloff(1968)的“制约关联”角度来看,附加信息可以不存在,甚至多余。但是,如果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附加信息具有多种语用功能。

表5:附加信息语用功能类型统计

解释原因,进一步说明 转移话题 维护人际关系

维护面子 缓和氛围

《阶梯汉语》 16 5 1 0

《发展汉语》 9 1 0 1

具有“解释与说明”功能的附加信息在两部教材中所占比重比较大,例如:

(4)房东:那你说是谁把它弄坏的?

玛丽:我不知道,反正不是我。如果是我,我会赔给你的。

——《阶梯汉语》第3课

例(4)中,玛丽在回答房东问题后,“如果是我……”部分属于附加信息,是进一步说明,目的在为自己澄清;再如:

(5)大卫:怎么这么便宜啊?

王丽:我们俩来回都是坐火车,所以费用不高,你要是去新疆啊,就7月去,7月是最适合旅游的时候。

——《发展汉语》第13课

回答问题后,王丽把话题转向了去新疆的时间,体现了附加信息的转移功能。此外,在日常交际中,出于礼貌,交际双方都会尽量维护对方面子,遇到尴尬场景时,会运用附加信息来缓和现场氛围。但是,两部教材对附加信息维护人际关系功能的呈现却很少。

3.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作为日常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用机制,话语标记通常表现为特定的功能词或者短语(刘丽艳,2006)。根据学界观点,话语标记语在语篇组织、语境顺应和人际互动方面发挥元语用功能,对跨文化交际有积极作用[2](P232-235),借鉴语用学观点,笔者按照语用功能对教材会话中的话语标记进行了统计[7]。

表6:两本教材中的话语标记类型统计

教材 确立话题(次数) 阐释 重述 推导 信源 语态标记语 评价 行为 总计(次数)

《阶梯汉语》

对了; 就是说;

再说

(2) 0 要我说呀;

(2)

这么一来;

(2)如果

是这样;

(2)

这么来看;

看来(4) 按理说

(2)

按照规

定;据

说是;

话是这

么说;

据报

道;据

说是 说实在

的;说

实话;

说真的

(2);

说坦率

一点

我看

你呀

(3);

我看;

看你

说的

我可先声明;看

(2);我劝你;瞧

(2);我问你;要

知道;我看;

这样吧(2);

这么着吧

次数 1 3 0 14 7 5 4 12 46次

《发展汉语》 就是

(5);对了

(2) 说白了

(2);简单地说 我是说(2) 这么说;这样一来; 据我

估计

(2);

话是这

么说 说实在

的;说

实话;

不瞒你

说 看你

说的

(4);看你说

哪儿去

了(2) 谁能告诉我;

您看;你看(2);

你告诉我;你们

看;方便的话

(2);你说(2)

这样吧(3);这么

着吧(2)

次数 7 3 2 7 3 3 6 15 46次

表6显示,两部教材中的话语标记语用功能类型比较丰富,涵盖7到8种类型。但是,除在教材中所占比例相对最高的推导类标记和行为类标记,具备其他功能的话语标记数量整体偏少,而且对应的语言形式也缺少变化。可见两部教材在呈现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时出现了失衡,对这一知识点的重视度还不够充分。

(三)《发展汉语 中级口语1》与学生课堂会话结构的共现情况

为考察教材是否会影响留学生的会话结构及对语用知识的掌握,在学期末,笔者对20名《发展汉语 中级口语1》使用者在一次课堂讨论中运用的会话结构进行了分析。现在首先介绍学生的会话任务。

会话任务的设计原则是更好地测量学生的口语水平,因此考虑了语言任务的复杂性、认知假设与学生的关系,任务形式为基于《發展汉语》内容与日常生活现象相互结合的开放式讨论[8],话题的难易程度保持基本相等。八个话题分别为:(1)我的梦想,(2)我的职业,(3)我最爱听的一首歌,(4)家乡的风俗,(5)一次难忘的旅行,(6)我最重要的朋友,(7)我在中国的生活,(8)我了解中国的方式。分组方式为两人一组,选择一个话题,展开时长为8分钟左右的交流。我们对十组学生的会话进行录音、转写,并将学生的会话结构与教材进行了比对,统计了共现情况,结果如下。

表7:课堂会话与教材在会话结构上的共现情况

共现情况 共现类型

1.会话结构 (1)毗邻双部-链条式 (2)毗邻双部-套环式 (3)毗邻多部式

(4)嵌入式-单层嵌入 (5)毗邻+嵌入

2.语用功能

提问 (1)反问与反诘 (2)澄清 (3)确认

附加信息 (1)解释原因 (2)转移话题

话语标记 (1)确立话题(例如“就是”;“对了”) (2)重述(例如“我是说”)

(3)语态标记语(例如“不瞒你说”) (4)行为(例如“你看”)

在会话结构方面,课堂会话覆盖了教材出现的所有结构类型,与教材一样,会话以毗邻式对答结构为主,其中链条式序列最多;嵌入式对答数目很少,可见学生对较复杂会话结构的掌握程度还较低(见表8)。

表8:课堂会话结构类型统计

结构类型

课堂会话 毗邻式对答 嵌入式对答数目

毗邻双部式 毗邻多部式 单层 多层 毗邻+嵌入

链条 套环

会话中的结构数目 24 14 22 1 1 1

在语用功能方面,课堂会话仅仅覆盖了教材中的反问/反诘、澄清与确认三种提问方式,并且以确认类最多,例如:

(6)金猴王:不瞒你说,我就很喜欢那个,国际的,对,如果它们从那个英国的,或者我也会说法语,所以我看一个法国的杂志……

郭昕慈:所以你不会看中国的杂志吧?

尽管教材中出现了19处反问/反诘类提问,但是,学生对此类提问的使用率较低(仅3处)。在附加信息方面,与教材一样,课堂会话中出现得最多的是用于“解释、进一步说明”的附加信息,共11处,而对于其他功能的附加信息使用得比较少。

话语标记方面,课堂会话与教材仅在确立话题、重述、语态标记、行为功能上出现了共现,且共现的语言形式仅五种,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对教材中话语标记的习得程度还不太高。本文推测,这一方面与教材对话语标记的呈现度不够以及关于话语标记的练习设计得较少有关,另一方面,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可能忽视了对话语标记知识点的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的课堂会话中,部分学生对“那个”“就是”的使用程度很高,甚至成为衔接话语的主要标记。例如:

(7)就是,一般听大家说,就是在中国,就是,那个,嗯,就是政府,嗯,控制媒体,所以我们不能,那个,所有的,得到那个所有的消息,比如说那个在其他的国家,那个,可以那个,嗯,报道,中国没有什么报道。就是那个,很多的那个认为没有自由的那个,这是媒体的方法。

其中,“就是”“那个”分别具有确立话题、自我修正、标记迟疑的语用功能,但是,我们可以省略或者使用教材中其他话语标记来加以替代,改为:

(8)据说,在中国,政府会控制媒体,因此我们不能得到所有消息。也就是说,其他国家报道的新闻,中国却没怎么报道。这样一来,很多人就认为中国没有新闻自由。

结语

本文以会话分析理论为基础,对《阶梯汉语 中级口语1》和《发展汉语 中级口语1》两本教材课文正文中的会话结构及其语用功能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定性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第一,两本教材的会话结构总体上呈现出简单化特征。一方面,虽然教材涵盖了主要的结构类型,但是在呈现比例上有所“失衡”——主要以毗邻双部式中的链条式序列为主,嵌入式会话结构所占比例则相对较低;同时,嵌入式结构的语用功能类型也较单一。第二,两本教材对具有不同语用功能的提问、附加信息、话语标记有一定程度上的呈现,涵盖了这三个结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但是,对于不同语用功能的呈现带有一定偏向性,对于具有同一语用功能的语言形式呈现也不够充足(如话语标记方面)。第三,教材对学生的会话结构、附加信息的使用产生了影响;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提问、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的掌握程度还不太高。

本文认为,为提高留学生的日常会话水平,培养跨文化语用意识,编写中高级口语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丰富会话结构的类型,注重呈现毗邻多部式、嵌入式这类自然会话中较常出现的结构,并在课后配以相应会话结构练习。其次,对会话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提问、附加信息、话语标记,应该配以更多语言形式的展现,并且对其语用功能进行解释,提供更多针对性练习。当然,学生对教材知识的习得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会话结构及其语用功能的讲解,有意识训练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

注释:

[1]刘虹:《会话结构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对话统一体,会话基本单位,是两个谈话者各说一次话所构成的对子。两次讲话具有先后次序,相互联系及制约。

[4]Schegloff 在1972年提出了“制约关联”(conditional relevance)这一概念来解释一个相邻对之间两个部分的关系,如果相邻对的第一部分出现了,第二部分就具有相关性。

[5]毗邻双部式是会话结构的基本形式,由相邻的引发语和应答语构成;链条式是双部式的一种,即对话依次排列,组成一个有序链条。

[6]这里的“建议”主要指以“……怎么样”“要不……”等形式出现的句式,不包括反问形式的建议句,以免与“反问/反诘”冲突。

[7]受到研究条件的限制,本文暂时未对话语标记语中的“小品词”(如“吧”“啦”“吗”“啊”等)进行统计。

[8]没有限定语言结构,属于课堂即兴讨论。

参考文献:

[1]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关颖.从陌生人之间会话的开头语看对外汉语教材会话的编写[J].华文学院学报,2006,(3).

[3]关颖.从会话分析理论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会话编写[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刘元满.高级口语教材的话题、情景和话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刘丽艳.跨文化交际中话语标记的习得与误用[J].汉语学习,2006,(4).

[6]苏静,路佳.汉语会话相邻对中的无言语对应现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

[7]王文龙.汉语口语教材中会话对答结构类型的表现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4).

[8][美]约翰·甘柏兹.会话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Schegloff E.A.Sequencing in Conversational Openings[J]. 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68,(6): 1075—1095.

关于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分析报告 篇4

目前,市场上已存在大量的破冰机和垃圾清扫机,这些设计主要针对比较宽的路面。当今社会,城市里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尤其在北方城市里,由于冬天都有大量的雪水,很容易在小区的街面上结成冰层,虽说不是很厚,面积也不是很大,但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很容易滑倒,如果将用在公路上的大型破冰机用于小区,一方面产生大量的噪音,使居民无法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在较窄的路面上,大型机械装置也无法使用。而且,目前破冰机只起破冰作用,破冰后将碎冰清扫到一旁,然后再人工推走或者用机车运走,既浪费了大量时间,又花费了大量成本,急需设计一种结构简捷、使用方便且有利于环保的清扫装置。

2 清扫装置的方案设计

2.1 总体方案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是将抽象的工作原理变成技术图样,然后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加工工艺、材料、几何尺寸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兼顾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要求,并且对有关部件应尽可能设计出多种方案,从中优选或归纳出最合理的方案。机械结构设计遵循的设计原则可分下述两个方面:(1)功能设计为满足主要机械功能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2)质量设计兼顾各种要求和限制,提高产品的性价比[1]。

为满足小区狭窄路面的破冰与垃圾的清扫工作,清扫装置的结构设计,遵循上述原则及设计工艺流程,对各部件的功能、用途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计算,避免了大型破冰装置的噪音、环境的污染及对路面的损伤,使装置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根据清扫、破冰的特点,清扫装置的整体方案设计既要满足破冰时的刚度,又要结构简捷,为此,整体方案设计时应解决下述问题[2]:

(1)破冰方式。针对冰层的特点来确定破冰的方式以及破冰机构的组成,本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小区的路面,冰层通常不太厚,一般在10~20mm左右,路面的积水也不会太多,冰层呈现片块状,以此来进行破冰钉的设计。

(2)清扫方式。清扫装置清扫的主要是碎冰、果皮等垃圾,清扫时要与地面轻微接触,既要保证清扫部位的强度,又要方便对垃圾的收集。

(3)传动方式。清扫装置的破冰及垃圾的清扫方式,要根据要求来设计,以往的破冰机械仅关注破冰机构,将冰打碎后堆放在路边,然后让清洁工人收走,这样浪费了时间,如何利用传动机构将碎冰、垃圾一起收集走,以及提供动力的方式,也是装置设计时考虑的主要问题。

2.2 工作原理

为了满足清扫装置总体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其构思设计的总体原理方案,如图1所示。

1.支架2.破冰机构3,8.柴油机4.清扫机构5.传送机构6.收集箱7.破冰间歇机构8.柴油机9.带轮传动机构

清扫装置主要用来破冰、运冰和清扫垃圾。柴油机通过带轮机构带动破冰机构、清扫机构以及传动机构,前面由破冰钉将冰层破碎,由清扫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将其清扫到收集箱内,利用离合器,可以让机器在破冰工作和自由行走中随意切换,实现了破冰、清扫、收集的一条龙操作。在夏季可以将连接破冰机构的V型带卸下,此时柴油机仅带动清扫机构、传动机构实现果皮等垃圾的清扫。

2.3 主要参数

清扫装置由破冰机构、清扫机构、传送机构、动力机构、支架五大部分组成。主要技术参数:最大破冰、扫除宽度500~550mm;工作行进速度10~40km/h;最小残余量为≤20mm;传动比为1~2。

3 破冰机构设计

3.1 冰层分析

冰层厚度在10~20mm,冰层坚硬,但破断强度低,酥脆易碎,由于冰层和地面紧密贴附,难于使冰层再纵向变形,同时为了防止对路面的损伤,破冰钉的刃部相对于路面要有一个倾斜的角度,即可以用刀刃切入的方法促使其横向变形,随切入深度的增加,刃部的楔形截面产生挤压作用,促使冰层横向位移和变形,进而脆性断裂、破碎、剥离[3]。冰在-5℃~-40℃的强度如下:

(1)抗拉强度:σH=2.16+0.24t(1+0.1t)=4.41~50.61MPa

(2)抗压强度:σT=1.08+0.002t(0.13t-1)=1.0785~1.461MPa

(3)抗剪强度:τt=2.6+0.19t=3.55~10.2MPa

3.2 破冰机构设计

根据上述冰的特性、冰层强度,设计破冰钉的结构,既要能够快速破冰,又可以保护地面。破冰钉端部为楔槽,破冰钉的设计要较好地实现切入→挤压→剥离过程,窄而尖的刀条易于切入冰层,横向和纵向都变宽的刀身在最大限度上挤碎冰层,使完整的冰层碎裂移动形成散碎的冰块,以利于清扫机构的收集。将破冰钉与地面的垂直力F分解为F1和F2两个分力,F1用于切削冰层,F2用于挤压冰层,最终将冰层碾碎,切削刃的宽度为5mm,对地面伤害不大。其受力分析及结构见图2。

破冰钉作用在冰面上的力主要为压力与剪力,由上述可知,施加在冰上的压应力不小于1.461MPa,剪应力不小于10.2MPa,由此得,σ=F2/S≥σT(1)σ-破冰压应力;F2-破冰压力;S-切削刃面积,10-4m2;σT-许用压应力,1.461MPa。

代入式(1)求得,F2≥0.15N。

τ-破冰剪应力;F1-破冰剪力;A-冰层面积,4×10-4m2;τt-许用剪应力,10.2MPa。代入式(2)求得,F1≥4N。

在压力与剪力的共同作用下将冰层打碎,碎块的尺寸不大于20mm,方便于收集。

根据上述力的计算,为实现破冰机构的间歇破冰运动,在破冰机构的端部安装有凸轮机构,凸轮与破冰钉采用曲柄摇杆机构,整个结构由破冰钉、连杆、凸轮、带轮等部分组成。在凸轮3的带动下,破冰钉的转动范围为24°,破冰钉从水平位置向下倾斜最大尺寸为25mm,图3为运转轨迹图。

1.破冰钉2.连杆3.凸轮4.带轮

3.3 清扫机构的设计

清扫机构用来将碎冰进行清扫,同时清扫机构还用来清扫其他的一些果皮、碎屑等小区内常见的垃圾,主要由叶片、滚筒组成,对于清扫机构的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将路面上的杂物进行收集,保证清扫的质量,又要保护好地面。该结构的具体设计是:

叶片1均布在滚筒2上,滚筒2由5mm厚钢板通过轧制、焊接等工艺制成,在叶片的端部装有扫除部件,为了更好的保护地面,同时保证扫除的力度,选用国标1010尼龙丝材料。其具体结构如图4。

1.叶片2.滚筒3.尼龙丝

4 传动机构的结构设计

4.1 传送机构结构设计

传送机构是用来将碎冰、垃圾运送到收集箱中。带传动相对于其他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传送稳定的特点,因此,此处选用带传动的柔性输送装置[4]。

传送机构由斜挡板、滚柱、滚轴、传送带、直挡板组成,传送带与水平呈40°角,如图5所示,斜挡板1与直挡板5安装在支架上,是传动机构的支撑部件,传送带4通过滚柱2在滚轴3上连续运转,不断地将杂物传送到收集箱内。

1.斜挡板2.滚柱3.滚轴4.传送带5.直挡板

4.2 动力机构的选择计算

设计计算是机械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意义在于通过理论计算来验证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主要包括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稳定性计算等方面的内容,对保证产品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

机器动力设计中,主要考虑清扫机构、破冰机构、传送机构以及整机的行走四部分消耗的功率。

P∑-总功率;P1-破冰机构的功率,P1=kFv=0.42k W;P2-清扫机构的功率,0.36kW;P3-传送机构的功率,0.28k W;P4-整机行走的功率,P4=[10(V-12)2+(700γ/100)]A/η=1.435k W;K-系数,K=1.2~1.5。

将以上参数代入式(1)后求得:P∑=2.994~3.743k W。

由于柴油机具有热效率高、经济性好、排气污染少等特点,选取4.4k W单缸柴油机可满足机器的动力提供,柴油机通过减速器、V形带及带轮带动各机构运转。V形带及带轮均根据国家标准及具体的机构尺寸进行选择。

5 人因工程分析与有限元分析

5.1 人因工程分析

对于扶手高度的设计,在满足功能与结构要求的基础上,为了使设计的机构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等特点,达到工作过程中的高效率、安全和舒适这一目的,采用了人因工程分析法对扶手的形状、尺寸、结构进行设计,其高度为900mm,支架是清扫装置的支撑部件,由底盘、扶手、三车轮、收集箱四部分组成,其中底盘是主要的支撑部件,上述机构均要安装在底盘上,根据上述设计的相关尺寸及实际的调研数据,其长度尺寸为1074mm,宽度尺寸为720mm。收集箱焊接在底盘的后梁上,根据小区路面冰层的特点,其长宽高分别为582mm×183mm×210mm,容积为0.02m3,便于垃圾的收集,如图6。

1.底盘2.车轮3.扶手4.收集箱

5.2 有限元分析

为了保证机器工作平稳,需要对图6中底盘的受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对于底盘来说,基本为整体受力,作用在底盘上的力主要为各零部件的重力及破冰时的冲击力,根据受力情况,用ANSYS软件对底盘进行有限元分析如图7。

约束底面的所有自由度,加载重力作用及冲击力进行力学求解,求解后的受力总变形等值线如图8,支架变形值仅为0.25μm,整个运动处于平稳状态。

6 结论

不同于以往的破冰机械,多功能清扫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冬季可以用破冰机构破冰,碎冰的尺寸小于20mm,在夏季可以通过清扫机构捡拾垃圾清扫街道,在柴油机的带动下,提高了效率,通过设计计算、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对重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分析,整个结构设计合理,为样机的加工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方键.机械结构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

[2]邹长福,李金灵,孔灵嘉.可调式切割机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9):28.

[3]张志平.介绍一种新型除雪设备[J].工程机械,2012(5):5.

[4]李玉光,胡萍,梁健宏.微型排爆排险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J].机械设计,2009(6):33-34.

关于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分析报告 篇5

“一+名1+名2”结构指“一身冷汗、一脸笑容”一类的短语, “名1”指身体器官类的名词, “名2”通常是附着在“名1”上的具象或抽象的事物, 该短语通常用“名1”点明并深化“名2”的程度和范围。

目前研究大多是对该结构性质的界定, 运用“三个平面”理论阐释特点并探讨语义认知基础。如殷志平 (2000) 、谭景春 (2001) 、李淑娟 (2003) 、刘顺 (2002) 、李灿 (2007) 、刘晨红 (2007) 。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一+名1+名2”结构的性质, 描写多样的句法功能, 并通过分析语料对该结构的构成要素“名1”、“名2”及两者的组合条件进行探讨。本文语料选取的是北京大学语料库中的书面语语料。

2.“一+名1+名2”结构的性质

2.1“名1”是身体名词的特殊用法

在对语料库进行检索后, 我们得到能够出现在“名1”位置上的身体词, 共21个:身、脸、鼻子、口、嘴、耳朵、头、头发、脖子、肩、腔、胸脯、手、手心、胳膊、肚子、肚皮、屁股、腿、腿肚子、脚。

我们分别统计了上述各词在语料中出现的总数, 以及出现在“一+名1+名2”结构中的原始语料数, 并计算其百分比。经过统计, 上述各词只有“肚子”、“屁股”作为“名1”的原始语料数占总语料数的比例超过10%, 其他词的比例均在10%以下, 21个身体词的平均比值为3.2%。

因此, 我们认为, 身体词最主要的用法仍然是作为名词, 指身体部位或器官, 出现在“一+名1+名2”结构中的用法比较少, 并且, 在“一身冷汗”、“一鼻子灰”等短语中, “身、鼻子”等表示“冷汗”、“灰”在身体上的附着位置和覆盖面积, 强调的是某个身体部位上全是某种物体或表现出某种情态。因此, 我们认为不宜把“名1”视为量词, 而是身体名词一种较特殊的用法。

2.2“一+名1+名2”结构是定中结构

在“一+名1+名2”结构中, 我们认为“一+名1”是修饰成分, 是对中心成分“名2”的描述, 如“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一脸笑容”, “一+名1”对“名2”出现的位置进行限定, 并且形容“名2”的数量之多、程度之深。

3.“一+名1+名2”结构的句法功能

“一+名1+名2”结构是定中结构, 属于名词性短语。通过分析语料, 我们总结出该结构的句法功能。“一+名1+名2”结构可以做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该结构最常充当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 其中做宾语最为常见, 而做定语、状语、补语的语料较少, 尤其做补语比较少见。可见, 该结构的句法功能比较丰富:既和典型名词短语一样, 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 又与典型名词短语不同———经常充当谓语, 并且可以做补语。

一般情况下, 谓语和补语经常由谓词性短语担任, 以进行陈述或描写。该结构在充当谓语和补语的时候, 更凸显其对身体部位、器官现状的描写, 常带有夸张的意味, 并且可以通过这种描写引申出比喻义。

4.“一+名1+名2”结构的构成成分分析

4.1 对“名1”分布情况的描写

上文总结了能够出现在“名1”位置的21个身体词, 这些词涵盖了人体外显的主要部位, 我们按照身体区域将其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位于头部的身体词:头、头发、脸、鼻子、口、嘴、耳朵。第二类是位于上半身的身体词:脖子、肩、胸脯、腔、胳膊、手、手心、肚子、肚皮。第三类是位于下半身的身体词:屁股、腿、腿肚子、脚。第四类是表全身的身体词:身。

虽然这些词都可以做“名1”, 但它们出现的频率不同。由于各身体词的语料数量差距过大, 其中“身、头、口、脸、腔、肚子、手、屁股、脚”这9个词语料数均超过500条, 因此我们通过等距抽样对这9个词进行统计, 其他词按照原语料数量统计。根据结果, 我们将各身体词作“名1”的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为:身、头、口、脸、腔、肚子、手、鼻子、嘴、屁股、肚皮、脚、肩、脖子、腿、胳膊、手心、头发、腿肚子、耳朵、胸脯。

按照上文对身体词的分类,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表示全身的词“身”出现频率最高, 位于第一位;

总体来说, 位于头部的“头、口、脸、鼻子、嘴、头发、耳朵”出现的频率比位于上半身的“肚子、腔、手、肚皮、肩、脖子、胳膊、手心、胸脯”高, 最不常充当“名1”的是位于下半身的“屁股、脚、腿、腿肚子”;在位于头部的身体词中, “头、口、脸”的语料数远远多于其他几个词, 而“头发、耳朵”的语料数很少;在位于上半身的身体词中, “肚子、腔、手”的语料数明显多于“肚皮、肩、脖子、胳膊、手心、胸脯”;在位于下半身的身体词中, “屁股、脚”的语料相对较多, “腿、腿肚子”的用法很少, 几乎是个例。

4.2 对“名1”语义特征的分析

根据上文对各身体词分布的排序, 前9个词的有效语料数均超过100条, 因此将其作为一组进行重点分析;后12个词的语料数量在100条以下, 不常用于此结构, 因此主要将其作为参照。出现频率较高的9个词是:身、头、口、脸、腔、肚子、手、鼻子、嘴。作为参照, 出现频率较低的词是:屁股、肚皮、脚、肩、脖子、腿、胳膊、手心、头发、腿肚子、耳朵、胸脯。

首先, 从部位上看, 9个高频词都位于人体的头部和上半身, 只有“身”是表示全局性的词, 但是它不用来专指下半身, 因此, 我们将经常担任“名1”的身体词的第一个语义特征概括为[-下半身]。

其次, 相对于出现频率低的词, 9个高频词表示的是集中于人体头部和躯干的器官或身体部位, 它们是人体各种功能的主要承载者。如“身”是全局性全身;“口”或“嘴”是言语表达器官等。在人们的认知中, 这些器官是维持人生命的必要条件, 因而比四肢的器官更重要。我们把这些特征归纳为[+重要]。

最后, 高频出现的9个词大都具有“多面性”和“可填充性”, 即这些词表示的器官或部位多是曲面, 并且“口”、“肚子”内有空间, 可以“填充”, 因此它们的表面积较大, 更易于“名2”的附着。我们将其概括为[+多面性]、[+易附着]。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经常进入“一+名1+名2”结构, 担任“名1”的词有如下语义特征:[-下半身], [+重要], [+多面性], [+易附着]。

4.3 对“名2”类型的分析

本文立足语料参照《现代汉语·下》 (黄伯荣, 1991/2011:9;廖序东, 1991/2011:9) 、《简明汉语义类词典》 (林杏光, 1987:237-238;菲白, 1987:237-238) 两本书对名词的分类, 将“名2”分为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两大类, 物质名词又分为固体类、液体类、气体类, 总体是四个类别。

以此分类为标准, 我们对21个身体词后“名2”的分布进行了考察:

“身、头、口、脸、肚子、嘴、肩”后边可以搭配固、液、气三种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 即四个类别均可搭配;“腔、手、鼻子”后边可以搭配三个类别的词;“屁股、肚皮、脖子”可以搭配两个类别的词;“脚、腿、胳膊、手心、头发、腿肚子、耳朵、胸脯”只能搭配一个类别的词。

经过总结, 我们得出以下规律:

总的来说, 物质类名词比抽象类名词更容易与“名1”搭配:物质类中的固体类和液体类经常与“名1”搭配, 气体类和抽象类名词主要与高频“名1”搭配。

结合上文对“名1”的考查, 我们认为“名2”的类型丰富程度与“名1”出现的频率大体呈正相关。即经常担任“名1”的词, 其后“名2”类型更丰富, 且“名2”可以是气体类和抽象类;而不经常作“名1”的词, 其后“名2”类型较为简单, 且多为具体的固体类、液体类, 能与气体类和抽象类搭配的比较少。

5.“名1”、“名2”组合机制分析

5.1“名1”是隐喻容器

Lakoff&Johnson (1980:5) 对隐喻做了阐释:隐喻是我们通过一种经验理解另一种经验。卢卫中 (2003) 指出, 隐喻的形成是两个概念域或认知域之间的结构投射, 即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

本文研究的“一+名1+名2”结构中的“名1”即隐喻机制下非人体域向人体域的投射。其中非人体域主要指容器的空间域, 包括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 人体域指的是人体的器官。容器的空间域是始源域, 人体域是目标域。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 (2005:1154) , 我们总结出容器的特性:一般可容纳固体、液体和气体, 并且与被容纳物直接接触。容器在空间域中的特性投射到人体域中, 使本身就具有空间性的人体部位、器官被赋予容器的特性。这种特性并不像空间域中那么具体, 而是抽象的, 是“名1”作为“名2”的隐喻容器, 为其提供平面附着或三维填充的可能性。以“脸”为例。

“脸”是二维的身体部位, 其表面有凹凸, 充当“名1”时, “脸”成为隐喻容器, 可以为物体提供平面的附着。典型搭配有:一脸泪水、一脸尘土、一脸微笑等, 在这些搭配中, “泪水、尘土”具体地附着于脸上, 与脸部有直接接触, “微笑”是“脸”的一种情态, 人的笑容可以通过脸部运动加以表现, 因此“微笑”抽象地附着在“脸”上。

5.2“名1”、“名2”的组合机制

首先, 总的来说, “名1”、“名2”组合的可能性与“名1”的部位和“名2”的属性有很大关系。越是位于头部和上半身的“名1”和属性偏向物质类 (特别是固体类和气体类) 的“名2”, 互相组合的几率越大。

其次, 当“名2”是具体名词时, 两者组合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名1”作为隐喻容器的空间维度。经常充当“名1”的九个身体词中, “口、肚子、腔、嘴”都是三维的, 具有可填充性, “身、头、脸、手、鼻子”是二维的曲面, 可以平面附着, 并且表面积较大。

最后, 当“名2”是抽象名词时, 两者能否组合既取决于“名1”作为隐喻容器能否容纳“名2”, 又取决于“名1”本身能否表达某种感情或做出某个动作。9个高频的“名1”中, “头、脸、肚子、腔、鼻子”与表达情感有关, “口、身、手、嘴”与发出动作有关, 因此这些词都可以与抽象的“名2”组合。

6. 结语

本文对“一+名1+名2”结构进行了描写, 从结构外部来说, 主要考查了它的性质、句法特点, 揭示了该结构与一般名词性短语的异同;从结构内部来说, 深入剖析了“名1”、“名2”两个构成要素, 根据语料得出可充当“名1”的身体词的频率序列和高频身体词的语义特征, 并总结了“名2”的语义类, 运用隐喻理论, 从更深层次探讨了“名1”、“名2”的组合条件, 加深了对该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摘要:以“一身冷汗”为代表的“一+名1+名2”结构比较常见且有很强的表现力。本文以该结构为研究对象, 以大量语料为依托,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界定该结构的性质, 探讨句法功能的多样性和特点, 揭示高频出现的“名1”的语义特征及与不同类型“名2”的搭配规律, 最后, 运用隐喻理论阐释“名1”作为隐喻容器的功能及“名1”、“名2”的组合机制。

关键词:句法功能,“名1”的语义特征,“名2”的类型,隐喻容器,组合机制

参考文献

[1]晁继洲, 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154.

[2]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9.

[3]李灿.临时量词短语的隐喻认知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28) .

[4]刘晨红.名词借为临时物量词的语义认知基础[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7 (5) .

[5]刘顺.“一+N1+N2”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汉语学习, 2002 (6) .

[6]李淑娟.“一身冷汗”类短语的再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3 (5) .

[7]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 2003 (6) .

[8]林杏光, 菲白.简明汉语义类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237-238.

[9]殷志平.关于“一身冷汗”一类短语的性质和特点[J].汉语学习, 2000 (4) .

[10]谭景春.从临时量词看词类的转变与词性标注[J].中国语文, 2001 (4) .

关于液压机械的功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分析报告 篇6

1 机械设计制造业发展概述

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其所占比重更是随之增多, 更是促使我国工业体系快速完善, 这也说明探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且基于此而提出相应的创新性制造理念, 以确保各种机械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人民[1]。我国当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工作已获得巨大成就, 但其总体与国际水平有着较大差差异, 其间各种基础型理论并不健全和完善, 这也说明我国学术界应不断努力, 对其进行更深层的探究, 以确保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使其充分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 可于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原则

2.1 技术创新改革

着眼于市场经济发展而言, 其间各种产品或系统均已被广泛应用, 这样说明其相关产品极具市场价值。现代化社会发展条件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更注重其间机械设备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 各种产品可用性取决于其所用材料[2], 这时则应以各种先进技术及策略来控制其产品质量, 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引入其生产过程中, 以此确保其各种产品蕴含更多科学技术, 从而快速提高机械设施设备制造及其自动化功能与应用水平, 促使其所生产的各种产品均适应于市场发展需求。

2.2 功能开发

许多产品均是小规模生产, 以此来提供产品给相关客户, 这实则更加强调整个制造中全面考虑客户不同需求, 再基于这些具体需求尽可能的改进自身机械设计制造生产流程, 可以说各种产品均有其相应的需求及要求, 这时应强调其内部结构的快速创新, 从而更快速的完善机械设施设备功能, 使得所生产的产品具备更多功能, 且积极引进各种先进技术来促使自身技术的完善。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

3.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

就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而言, 机械设计业的发展势必是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格化这几大趋势。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强调机械技术以及电工电子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等综合性技术, 这更是现代化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智能化则注重的是各种设施设备自动化水平更高, 各种设施务以智能化状态运行, 以此确保其间各类科目的持续发展;模块化是其各种新型产品开发及其发展中务必注重各类标准化单元, 将这些标准化单元模块化, 以此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及其质量;网络化则是应采用各种远程控制终端设备, 以此提升机械产品生产自动化程度, 可将现场总线及其局域网技术合理链接, 这样人们可在家中享受各类高新技术;微型化是将更多设施设备小型化, 使其各项操作简单便捷;绿色化是强调各种产品不会对环境带来危害, 或者是危害极小, 机械自动化产品绿色化则是相关产品可再次回收利用;人格化是应对机械自动化产品赋予一定的职能与情感, 促使其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同时可模仿更多生物机理[3]。

3.2 安全性及其可靠性增强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应基于动态环境更合理的配置资源及其能量, 确保其间各种信息安全输入/出, 这样所生产的产品则极具安全性, 其间信息的传递也更加安全可靠。自动化操作系统合理缩减了诸多信息交互, 使得其间信息传递不局限于人的主观意识。将信息管理系统和机械一体化系统合理结合, 从而为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严格定位, 基于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自动化系统, 此时的产品生产线则更容易操作和控制, 且更快速的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及其有效性。同时生产厂区中人工数量的缩减, 更好的确保了许多有害工种对员工带来的危害, 此项工作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 其间更应强调前馈程序编制, 从而快速提升各项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3.3 耗材降低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可更高的节省各种能源, 其可对相应的动态环境产生不同反应, 以此方式降低人工生产中极易出现的失误率, 从而规避了人工工作时会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 以便快速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这时其产品次品率可有效降低, 确保其产品质量快速提升。可大规模的将各种机械有效结合, 使其形成新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生产线, 可充分降低人工成本, 且更充分的缩短了产品开发时间, 更有效的降低了产品生产中出现的失误率, 确保其间各项信息更安全的传递, 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 使其耗材数量合理降低。

4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亦是快速提高, 这也是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此项技术可快速提升产品生产效率, 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捷, 但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 使得人们对此项技术水平及其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机械设计制造业发展进行了概述, 并全面分析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原则, 对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洪伟, 梁喜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与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3) .

[2]王孝秋, 鲍春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 .

上一篇:新东方烹饪厨师学校好不好下一篇:平安企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