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活动弊大于利

2024-09-23

选秀活动弊大于利(精选11篇)

选秀活动弊大于利 篇1

根据百度百科,选秀活动是选拔在某方面表现优秀的人的活动,全球举行的有各种标准的评选活动,也被称为选秀,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好歌曲、梦想中国、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快乐女声,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选拔最优的人的电视节目,但是,明明同为选拔优秀的人才,为什么竞选职位,企业面试,大学选博士生叫择优不叫选秀呢? 因为择优不作秀啊,秀不是真正的择优,是建立在说不出口但又心知肚明的前提上的择优。

第一,选秀活动是娱乐化的一种活动,是以造星,娱乐为前提的公开选择优秀的人才的活动,只有具备娱乐价值,商业价值的人才能在选秀中成功。选秀最初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答曰皇帝选妻子,只有长得靓歌喉甜的的才能在在百千万人里脱颖而出,谁会先看你文化水平个人素质有多高?类似的,中国选秀选美活动极强的引领了舆论和倾向,大量塑造不管你是在野鸡大学买学历的学渣还是街头斗殴凌辱同学的混混,只要长的靓就能成功的例子,如果判断力价值观都不成熟的青少年容易以选秀节目的价值观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会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极大负面影响,这对作为观众的青少年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而且

这种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关注度热度的节目也对参加选秀的青少年成长极为不利,例如最强大脑或者中国好声音中几位实力选手就因为外形问题被议论,甚至被喷的很惨,这难道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吗?再比如欧阳娜娜,她以国家演奏厅最年轻的大提琴手身份考入顶尖的柯蒂斯音乐大学,本来这么一位前途无量的音乐天才莫名其妙火了之后 却退学走了演无脑偶像剧 以演技差闻名的演艺圈路线,从此国家剧院少了一个少年天才,世界上多了一个三流演技演员,这就说明了这种短时间蹿红和吸引大量关注的方式对参加选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价值判断也极为不利。

第二,MBA最强大脑等选秀都是建立在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上:天赋,在这类选秀中没天赋怎么可能成功??没天赋再努力也没用!这难道不是向心智尚不成熟的青

少年传达一种负能量吗?容易使青少年在沮丧中找不到了自身定位,忽略了自身闪光点和特长。

第三是参加商业选秀,少年参加这种选秀项目会面临很大精神压力,赢家只有一个,输才是常态,旁观者可以坦然处之面对他们的失败,但是参赛者未必能云淡风轻的看开,且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容易在参赛过程中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久而久之就容易变得骄奢,功利,敏感,好斗,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容易浮躁,与其说什么商业选秀让自己多才多艺,不如老实承认健康成长放平心态建立良好的三观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你说选秀平民化,是全民狂欢,但是你现在所能见到的平民都是搏的了出位的平民,梦想谁都能有,但是是谁都有这种资本吗?你所见到在这场竞争中倾尽所有而且一无所有的平民远远多于成功的平民,这种全民参与的选秀本身就是有毒的蜂蜜,商业选秀固然是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对于大量参加商业选秀而荒废自己学业甚至伤仲永的童星还少吗?

Q选秀就是选择行业内优秀的人才 适合的人才 是给人才展示自我的舞台

A:难道进入常青藤高校也是选秀才能上的?是不是选择行业内优秀的人才一定要用选秀这种方式吗?

Q参加选秀活动为梦想努力,怎么不行了 A:恕我直言,你知道凤姐为什么被喷吗?不就是因为她自不量力吗?我的梦想是嫁给陈伟霆,你觉得可能实现吗?那我说我要赢这场辩论,你还觉得我是讲大话吗?你说追求梦想,难道只有选秀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方式吗?

Q选秀让人拼搏,使人奋斗

A人固然有主观能动性,但是是基于客观的基础上,一米五的矮子莫非训练十年能去打NBA?与其追逐镜中花水中月不如搞清楚自己的天赋自己的定位,创造更高的价值。

Q选秀是给人才展示自我的舞台

A选秀作秀的成分已经远远大于真正展示自我的成分,展示自我的方式不能是金榜题名赛场上勇夺第一吗?请问对方辩友 你要展示自我是准备现在去参加中国好声音呢?还是准备在这场辩论赛上打得我们心服口服呢?

Q选秀让参选者走上人生巅峰,这对参选者有什么不好的吗?

A心智尚不够成熟的参赛者从普通人一下子被推上风口浪尖,一下子被众多批评或者非议包围,你说他会不会迷茫?会不会伤仲永?

Q:你知道快女选秀出名的张含韵在一个采访中把憧憬读成了撞景,说憧憬这两个字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应该都认识,这样文化素质低的明星,这种低门槛的选秀活动真的对引领青少年成长有利吗?

Q:对方辩友知道各种小选秀潜规则赞助商捧角,选手出钱买名头,大选秀靠剧本和后台的例子吗?这种歪风邪气横行的选秀真的有利于参赛青少年的成长吗?

Q:对方辩友一再强调拼搏奋斗努力,那么选秀几千个人中才能出一个跳过龙门的鲤鱼,你要怎么保障你能跳过龙门 使自己的心血不付之东流?

Q:青少年大量参加商业选秀,而耽误了学业成为网红你怎么看?

(网红不学无术,身无一技之长,除了靠走穴还靠卖衣服卖假货护肤品,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你是愿意当靠脸吃饭的网红还是事业高升用实力讲话的才女)

选秀活动弊大于利 篇2

尽管校长兼课有诸多益处, 但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是影响校长对全局的把握与思考, 二是影响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 三是不利于校长弥补自己的能力短板。

中小学校长是否应兼课, 这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我认为校长是否兼课应视学校的规模与传统、领导自身的特点而定, 不能搞“一刀切”。就出身于教学能手、处在规模较大的学校的校长而言, 我认为不应该兼课, 而应腾出时间思考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前瞻性问题, 解决事关学校全局的瓶颈性问题, 更大范围地深入到师生之中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及时发现和解决师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校长的主要职责不是教课

第二, 校长是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者。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应该不断学习和思考, 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运用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的建设中。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也是校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无法绕开的道路。对校长来说, 做好“教师的教师”比做好“学生的教师”更重要。

第三, 校长是学校文化创新的探索者。没有不断创新的学校文化, 就无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学校文化的创新一般没有固有的模式可循, 需要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在既有传统的基础上, 不断打破固定的思路, 探索更先进、更有活力的学校文化。

二、校长兼课弊大于利

一般来说, 校长兼课的益处主要有三点:一是有利于校长保持并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校长一般都是从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 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教学能力强。兼课能迫使校长仔细研读教科书、钻研教法、跟踪课程改革的进展、主动尝试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二是有利于校长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 使管理真正做到“扁平化”。三是有利于校长声望的提高。

尽管校长兼课有诸多益处, 但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是影响校长对全局的把握与思考。校长是一个行动者的职业, 不仅需要做全校师生看得见的“在场者”, 还需要代表学校与外界沟通。如果兼课, 校长会花费很大的精力考虑所任教班级和学科的具体问题, 因此, 考虑全局性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不利于对全局问题的思考, 更不利于形成学校整体发展的意识。二是影响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为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长必须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督导。如果校长兼课, 那么校级督导结果的公平性就会受到教师的质疑。三是不利于校长弥补自己的能力短板。我国校长的选拔途径一般都遵循着“优秀教师—中层干部—副校长—校长”的发展路径, 因此, 校长对课堂教学最为熟悉。对于校长来说, 他们最需要弥补的是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的能力和对全校进行整体管理的能力。工作着、学习着、成长着, 应该是校长日常教育实践的主旋律, 这需要校长把工作时间分割出很大一部分用于学习———学习教育理论、管理理论以及跟踪先进的教育实践。如果校长兼课, 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必定减少, 且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三、校长不兼课而实现有效领导的路径

校长不兼课如何能了解教学情况?如何实现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这是主张校长兼课者最为担心的问题。我认为校长不兼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 保证学校的发展。

第一, 收集信息, 科学决策。校长要想对工作的判断与决策做到正确无误, 就必须有广阔的信息反馈渠道, 同时能对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反馈。实施有效的信息收集、反馈, 必须做到“一学, 二看, 三座谈”。“一学”就是要求校长坚持一贯性地学习, 既学理论, 又学经验;既学专业, 又学管理;既向书籍、报刊、网络学, 又向具体实践学, 以保持头脑清醒、方向明确、观念超前、招法有效。“二看”就是要求校长多深入到师生中, 既看教师的教学过程, 又看学生的学习过程, 如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层次教师进行听课、教案检查, 定期检查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 有计划地参加教师的教研活动。“三座谈”就是要求校长定期与骨干教师进行座谈, 谈规划, 提建议;定期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 提要求, 指问题;定期与“问题学生”进行座谈, 谈理想, 讲责任。通过“一学, 二看, 三座谈”, 一方面使校长学习了理论, 借鉴了经验;另一方面也使校长全面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况, 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同时又密切了干群关系, 加强了领导与教师的沟通, 收到了解工作与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双效益”。

第二, 打造教师团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和引领是校长的重要工作, 它是实现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校长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引领。一是课程带动。对教师某些专业化知识的引领有时需要通过设计和开发课程来实现。例如, 让教师开设“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选修课, 会督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进行研究。二是政策引领。学校可针对教师工作实际, 对一些涉及教师专业化长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通过制定一些制约和奖励性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例如, 可以通过调整考试评价办法, 制定评估奖励和晋职评优政策等来实现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三是示范指导。校长可根据教师业务本身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开课、讲座等形式进行示范指导, 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是专项活动推动。针对教师工作实际,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短板项目可通过开展专题性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例如, 针对部分教师对探究课教学方法认识不清的实际, 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上大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篇3

9月,暑期结束,莘莘学子又一次迈进了校园,为自己的梦想积蓄知识、积蓄能量,为自己的大学梦而坚守奋斗。许许多多的孩子经过一个暑假的各类培训班,终于要迎来新学期了,他们怀揣梦想,执着追求。

现如今,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它给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但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大学高等教育为21世纪的人才战略输送了血液,更多的人才参与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之中,中国也在逐步发展,展示着大国崛起的雄心。虽然扩招给学生更多的教育机会,但标榜的高素质教育也没那么有力度了;而且,高等教育的开销也是很大的一笔,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轻易承担的;再加上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更多的人开始衡量大学的利与弊,开始质疑高等教育。

正方观点

上大学利大于弊

“上大学到底有没有用”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讨论来讨论去已使人满脑混沌。不可否认,随着大学的进一步扩招,教师资源匮乏的矛盾越发剑拔弩张,大学生们头上“天之骄子”的光坏也随之淡化。正是大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以及现阶段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失衡,蓝领型岗位需求旺盛,这更加坚定了某些“大学无用论”者的观念。

然而,“知识改变命运”。上大学除了在知识上有更多的积累外,其意义更在于精神品格的进一步升华和洗礼。我们时常习惯以“金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但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是有失偏颇的,没有精神的身体只不过是一副沾满铜臭味的皮囊,毫无实质内容可言。一个北大毕业的硕士生月薪8000却招来自己父母的不满,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北大硕士生应该是年薪百万的大富翁;北师大教授董藩的“到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让其学生听而生畏,更令众人大跌眼镜。一切向钱看,一切以金钱为标杆,如此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蔓延似乎让人忘记了大学的本质。

大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为高精尖知识奠定基石的教育。它能带给学生一种理论框架,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个世界,而不简简单单是专业技能的工具。高等教育让学生在看待事物,看待世界的态度上有了明显的升华。大学让学生更加趋于理性,理性地对待这个世界,处理矛盾处理危机的能力也变的灵活多变。

而且,大学给了一个人一种生活阅历,即使是玩乐享受,或者是挑灯苦读,都是一种丰富的经历。大学里有朋友有师长,这些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是花钱也买不來的资源。大学作为进入社会的缓冲期,让学生可以更快的去适应社会,而不那么脆弱的难以接受现实的磨难。

大学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还是思想、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奇思妙想的发源地,知识文化在这里被传承下去,也是造就人才的地方。大学给了人们美好的梦想,同样的,它也是梦想实现必须经过的一站,有了这里的努力才会有更为广阔的人生。

反方观点

上大学弊大于利

大学校园是每个学生的梦想,但也是让学生梦碎的地方。这句话是大学生们经常调侃自己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也不难看出大学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甚至说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弊端。

大学扩招至今,使得数以万计的学子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千差万别的学生都挤进了原本属于精英教育的大学校园里,人才也就参差不齐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抵挡住这些诱惑的人没有几个,学生不再关注学业,老师不再关注教育,校园的教育功能也逐渐在消亡。学生在学校学会了吃喝玩乐,开始享乐了,变得懒惰了,已经学不到什么知识了。直到他们要离开象牙塔的时候才发现大学没有学会什么,工作的时候才会去恶补知识。大学完全在浪费教育资源,浪费我们的青春和生命。

大学是一种通才教育,不像技校或培训机构,会使学生学到一种专业技能。这也就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没有专业的技能,公司又要花时间去培养,在成本预算面前,企业会选择价格更低技术更专的技校生。而大学生也只能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放下高贵的姿态从头开始学起,这么看来,大学教育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

高等教育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轻松承担的。高昂的学费也不一定换来饱读诗书的优秀毕业生,相反,大学生毕业之时都很少学到什么东西,之后他们也必须开始面对生存压力。

这样的大学教育能有多少用处,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梦醒的时候其实梦已经破碎了,读大学其实并没多少好处,也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无非是一种经历罢了。

总结陈词

《中国青年报》曾载文指出:“即便我们难以厘清到底是经济结构还是教育问题的原因,即便目前中国需要众多不必靠大学来镀金的蓝领工人,但必须警惕的是,‘读书无用论’一旦成为一种文化障碍,那这个社会贫富分化的局面除了某种制度不公平的原因外,又多了一层文化桎梏。消解这道文化桎梏,也许比消解制度不公更为困难。”

大学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想上面一段话讲的很有力量。大学教育是通才教育,是全面能力的培养,学生了解到的、学到的是全面的、理性的东西,他们的视角、眼界更宽,更能着眼世界、放眼未来。当然这要通过一个人自身的刻苦学习、勤奋修养才能得到,需要充分利用大学所提供的一切资源。但是,没有读大学的也有成功的,也有出名的,这也不难解释。他们也要默默努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文化,才能不断适应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

因此,无论您读不读大学,要想成功,就必须要靠勤奋、刻苦、努力,不断学习知识文化,不断了解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拥有智慧的人。

选秀活动弊大于利 篇4

(二)主要论证与陈词: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生自控能力差,很难管束自己。一旦坠入追星的迷阵,就很难再逃脱!就比如有一位高中生因盲目地追周杰仑,把他妈妈给他上学的钱拿出来购买关于周杰仑的产品,甚至还买了一套房子住在周杰伦家旁,因而花光了他妈妈给他上学的所有的钱。由此可见,这还能说追星好吗?

童年时代是我们学习的最佳阶段,如果把这时间用来追星,就会浪费许多的宝贵时间,从而让我们的童年变成一片空白的回忆!并且,明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是非好坏,只是他们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点儿成绩。比如名噪一时的刘晓庆,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可后来却因为偷税漏税而沦为罪犯。再比如赵薇,穿印有日本国旗图案的衣服,而出了洋相。追这样的“星”又有何意思呢?

同时,经济负担也是一个大问题。假如一位同学迷上了追星,就会购买大量关于此人的相关商品,从而增加了经济负担。有项新闻曾任意地对全市的一百多个学生作过此类调查,有94%的学生有过购买偶像的相片、海报、写真集等此类物品,而其中经常性购买的就占57%。我方还了解到外面商店关于此类商品很多,但价钱都很昂贵,像一张海报一般在2元到25元左右,一张CD盘一般在10元到30元左右,而一本印刷精美的偶像写真集就大都在15元、20元、30元„„甚至一本几百元的都有。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济收入的小学生来说,经常性购买这类物品无疑将大大增加父母、家长们的经济负担。

选秀活动弊大于利 篇5

定义:

戏说:戏说是一种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某种题材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最终成品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精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普及:普及是取其广度而非深度。

关键:

一:从【戏说的影响力】角度: A:对个人

有兴趣去看;简单易懂生动,便于理解、记忆 B:对社会

以新的方式叙说历史,引起历史热,促进知识的传播

死咬不放点:

戏说历史并非篡改历史,而是用艺术的表现手法使得历史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趣味性。

中心论点:

1.加强兴趣,通俗易懂 2.古代靠戏说普及历史 3.虽然戏说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是符合大众审美观,能使大众接受。新的方式解说历史,便于常人理解、记住更多的历史,有助于历史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反思历史,以史为鉴。

一辩稿:

戏说,按辞海解释,即是一种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某种题材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最终成品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精彩的艺术表现手法。而普及历史,则应关注其广度而非深度。

无可否认,戏说注重言辞的趣味和表演的生动,必定没有正史的严谨性和真实性。但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周振鹤先生说:“没有文学性的历史令人觉得面目可憎。”仅仅依靠晦涩难懂的正史难以向大众普及历史。事实上,戏说从古至今都在向广大人民普及历史方面起着莫大的作用。在古代,平民百姓目不识丁者大有人在,那他们从何了解历史呢?只有通过听着说书人评说历史,或是欣赏历史话剧了解历史。有了这些生动幽默的历史戏说,民众才能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传承下去,,诸如鸿门宴、霸王别姬、火烧赤壁等等等等。也因此,不识字的人们也能笑谈古今事,煮酒论英雄。

如今虽然正史易得,但有多少人会去啃枯燥乏味的正史?一般民众还是通过欣赏生动有趣的戏说,如《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儿》、百家讲坛等来了解历史。这些戏说不仅让我们知悉历史的框架,还由于它们的趣味性而易于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进而研究正史。综上所述,戏说具有普及历史的正面作用不容置疑。倘若没有戏说,很可能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咯。

有人会质疑历史戏说不真实,然而,普通民众并非研究历史之人,无需太过于拘泥于真实性。比如《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草船借箭、借东风、义释曹操虽然是子虚乌有之事,然而赤壁之战的记载却大致准确,曹操的确南征、孙刘的确联合、周瑜的确放火、曹操的确败退。这些虚假事件是在保留正史记载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合理想象,并未影响到历史事件的因果逻辑,所以老百姓从戏说得知的历史是比较准确的,至少人们并未因戏说而认为项羽打败刘邦、刘备光复汉室吧。

有人可能会说一些作品,诸如《甄嬛传》、《寻秦记》、抗日剧描写的是虚假的历史,误导了大众的历史观。然而这些作品并不算在戏说范畴内,这些作品不是没有尊重历史事实,严重脱离现实,就是虚构绝大部分故事,或者兼而有之,这与辞海定义不符,只能算是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的一种。

因此,戏说并非胡说八道,一定有其历史依据,而其通俗生动的特点能使历史深入人心。虽然并非处处真实,但大众还是能通过戏说树立比较正确的历史观。因此瑕不掩瑜,戏说对普及历史还是利大于弊的。

我方攻击点:

1.《明朝那些事》销量超过一千万册,为三十年来最畅销史学读物,而《明史》的销量不曾超过百万,那么,是《明朝那些事》的受众多呢?还是明史的受众多?明显明朝那些事更能普及历史!

2.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为0.69%,难道这么高的收视率反应不了戏说普及历史的功效吗?如果百家讲坛不能普及历史,不是利大于弊,那么岂不是说所有观看百家讲坛的观众都是不对的吗?

众所周知中国的史书典籍有两个普遍的特点:一是严谨有余趣味不足,其二是以古汉史书用古汉语写就,对于现代人来说,古汉语还是难以理解的。而戏说历史这种表现形式则能更好地弥补这些不足,其以趣味性的言语,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历史,方便了大众对历史的理解。君不见趣味横生的百家讲坛以戏说历史,在轻松的氛围中解读历史而红遍大江南北,既传播了历史文化,又带动了一股学习历史经典的热潮。

3.请问对方辩友是否看过《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领导者是谁?历史上同样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虎牢之战”的领导者是谁?(李世民)。对方辩友为什么不太了解呢?难道不是因为《三国演义》这部戏说名著对大众历史的普及有明显的提高吗?

4.请问普及历史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回答:戏说)你刚才承认了戏说是普及历史的途径之一。

(回答:没有)那么在古代没有义务教育,大众文化水平低,难以接近历史史料。他们怎么普及历史呢?同样因为戏说的存在,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比如《赤壁之战》,《鸿门宴》,这些不正是因为戏剧评书,曲目,小说这些戏说的出现而普及历史吗?

5.请问对方边有看过《明朝那些事》?那《三国演义》一定看过:《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是为了虚假信息而阅读吗?他们在阅读的时候难道没有获得历史知识吗?贴吧上激烈的讨论不正表明了戏说可以提高大众对历史的兴趣吗?这不是在普及历史吗?

6.你闲的无聊时会去翻看汉朝历史吗?

(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忙碌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在这种忙碌下,除了专研历史的学者外,能有几人有兴趣了解以枯燥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历史,而戏说则可以在轻松之余激发读者的兴趣,促进历史的传承。试问有几个人会主动去翻汉书了解汉武帝,但是一部《大汉天子》以戏说历史的方式重演这一段历史,人们得以轻松地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进而学习这段历史,传承历史。时代在发展,历史的表现方式的与时俱进是必不可挡的潮流,在时代的大潮前只有顺应它的发展,历史才能永葆活力,而戏说这种新的对历史的表现方式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

(会)那么光武帝刘秀是主要对手是谁呢?你连开国皇帝的故事都不知道,谈什么枯燥的历史史料普及历史呢?看过史书的尚且如此,没有看过,看不懂的呢?

防御处:

1.关于普及历史应该回避主观臆断,还历史本来面目:

复旦大学历史学家周振鹤教授:历史不容想象,但历史也不容盖棺定论。只要不无理取闹,不哗众取宠,观众应该容忍部分的诠释。历史读得多了,自然明白其中道理。

2.一些历史的作品系戏说的证明: 《汉武大帝》——郭解刺汉司

《明朝那些事》——朱棣从小见惯了断手断脚的士兵。

《康熙王朝》——皇帝喜欢苏麻,欲纳为妃子,真正的苏麻拉姑可以做康熙的祖母。

3.什么不是戏说:

历史《宋史》《二十四史》 影视《甲午海战》》《建党伟业》 文学《西游记》《红楼梦》

4.对戏说的作品如《三国演义》进行攻击:

罗贯中《三国演义》谁都知道他跟陈寿的《三国志》有很大区别,后者被当做正史,前者被当做文学界的演绎。但这不妨碍《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甄嬛传》等古装爱情剧:

是古装爱情剧,不是戏说,与戏说的定义不符合。戏说,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对历史的表现形式进行优化处理,使得历史然现在有很多的电视剧有很多拍的都严重不符合史实。

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历史,我们并没有将其篡改,因为不会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会把电视剧当历史,会把电影当历史的的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拓宽了历史传承的范围,怎可否认其在历史的发展中的作用。

6.对个人而言会误解历史,关注点放错了位置,仅仅是为了笑料

首先就算是为了笑料,这个人也会跟加努力地在历史寻找笑料!这不是激发了他的兴趣,不是另一种普及历史吗?古今多少事,全付笑谈中。历史不正是让我们借鉴的吗?如果历史能带给我们快乐,又何尝不可呢?

7.市场引导,商家为了牟利,为戏说而戏说,娱乐成风 为了戏说而戏说的事物如果不能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某种题材的具体细节过程没那么就不是戏说,事实上大部分的为了牟利戏说历史都是在调戏历史,而不是真正的戏说历史。

8.对历史的亵渎,对历史的不尊敬,不能发挥历史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忙碌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在这种忙碌下,除了专研历史的学者外,能有几人有兴趣了解以枯燥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历史,而戏说则可以在轻松之余激发读者的兴趣,促进历史的传承。试问有几个人会主动去翻汉书了解汉武帝,但是一部《大汉天子》以戏说历史的方式重演这一段历史,人们得以轻松地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进而学习这段历史,传承历史。时代在发展,历史的表现方式的与时俱进是必不可挡的潮流,在时代的大潮前只有顺应它的发展,历史才能永葆活力,而戏说这种新的对历史的表现方式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

万金油:

关于古装剧造成的恶劣影响:

1.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人会把古装剧当做历史来看?

2.从哪里来的数据?你能代表大部分人的意见吗?你这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大部分人之上,这是扭曲事实,这是胡说八道!

3.请问评委和观众古装剧颠覆了你的历史观你的价值观吗?颠覆了大部分人的价值观吗?

四辩稿: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和观众朋友们正方四辩在这里向大家问好!在这里,请允许我重申我方观点:1,戏说能加强大众对历史的兴趣。戏说是一种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某种题材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最终成品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精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大众的不少历史知识都是从戏说中得来的,这是因为其文学性,趣味性,能够吸引大众,并使大众去了解其中的历史,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就是最好的例子。2,虽然戏说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是符合大众审美观,更能使大众接受这段历史。无论是古代的说书话本,还是如今的历史戏说剧,《汉武大帝》,《康熙王朝》戏说总是依着当时大众审美的走向,讲述一些历史题材,再加之其通俗易懂,更是易于被大众接受,这无疑对普及历史起到重大作用。3,在古代,戏说是普及历史的重要途径。中国的历史戏说,已经说了几千年,京剧,说书的话本,元曲等大多数都是引用历史题材戏说历史的,老百姓看不懂真的历史,也没条件到学校去学历史,他们只有通过京剧,说书了解历史,因此这些戏说有利于历史的普及。总而言之,虽然戏说有一定的虚构性,但我们认为一丁点的虚构性对普及历史并无伤大雅,只有研究历史才需要一字不差的真实历史,同时戏说因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俗性,能吸引大众,被大众所理解,从而对普及历史有大大的好处。在刚才精彩的辩论,对方辩友侃侃而谈,但是请对方辩友不要用您高超的诡辩技巧和华丽的辞藻来误导大家,我们不难发现对方辩友几处漏洞,下面请允许我一一指出

如果真的对攻定义的话:

今天的辩论,双方一再说到xxxx是否是戏说的问题,认为只要有依附历史题材并虚构的作品就是戏说,这种有奶便是娘的说法我方并不认同,不知道对方辩友有没有听清楚我方对戏说的定义,戏说历史必须是以尊重事实,合理想象为基础的,而那些完全脱离历史现实,架空与历史背景之上的作品,统统都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戏说无关。Xxxx正是这样一部作品……………..所以说这部作品不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对象。现在我们暂且抛开xxxx不说,我们说些大家都认为是戏说的作品。《明朝那些事》是大家都认同的历史戏说作品,其销量超过一千万册,为三十年来最畅销史学读物,说明其深受读者喜爱,被广泛普及。与之一起被普及的当然还有里面所讲述的真实历史,如……………..因此请问对方辩友,难道你还不觉得《明朝那些事》对明朝历史的普及起到重要作用吗?如果没有《明朝那些事》,只怕会有很多人连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都不知道啊。

(下面是一些套句)

1.对方便有不断强调....,但请问对方辩友.....(用具体事例,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名言格句等来驳论)

选秀活动弊大于利 篇6

1、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的种种好处,弊处与之相比太少

2、如果是弊大于利,众多科学家为什么还要致力于科学研究呢?【他们带来的发明/发现固然是好的,但后人已经无法很好的使用它们了】

3、古代科技不够发展时的种种不便,各种迷信【不反驳,转换话题】

4、人类有自控能力【人类没有,欲望太强】

5、我们应该积极向上,努力发展,不应该看到一些负面的东西就不去发展,这样人类无法进步,无法在自然界中立足,要先生存【所以就该做丧尽天良的事吗?生存固然重要,品德也很重要,如果你的生存给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还是别生存了吧。很多较为弱小的生物不也活得好好的?】(身为人类你愿意去死?我们要进步,要积极向上啊。你没点追求?适当的欲望还是要有的)

6、没有科技,人类无法较好地生存。古代人寿命短,易生病,不易治,等等。【现在也因科技发明出了不少病毒】

7、科技发展使人的体力不如从前,但事实上是为我们节省了体力(列举各种机器帮人类干农活),还能做到很多我们从前不能做到的事(列举一些机器帮我们做各种精细工作及计算)。人类是不可能退化到极端地步的,脑力增强,身体休息,还能节约很多时间。【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

8、机器不可能取代人类,是人类操控机器为自己做事【但机器很大程度替代了人类的工作】(这不是很好吗?)

9、我们离不开科技

10、信息传递【一些不良的信息也越来越多】

反方

1、环境污染、战争、犯罪、物种灭绝等【科技正在努力改善环境;古代也有战争,动物之间也有,大规模的只是人类的贪欲;古代也有人犯罪,这取决于人类的贪欲,和科技没有直接关系,更何况科技也很大程度制裁、组织了犯罪;科技会保护生物的】

2、科技就是一把双刃剑,人类无法操控它,自己的欲望太强,会伤到自己【那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组织科技发展。贪欲是绝对不好的,但科技不是】

2015保研推免利大于弊 篇7

当看到最新的推免办法时, 很多学生存在疑问, 推免名额是不是减少了?专业学位是不是不招收推免生了?是不是保研生选择外校的机会有所减小?对于最新的推免信息的出台, 相较于2014保研推免信息而言, 是两种不同的侧重点, 2014保研推免主要是在直博生、校际交流、与招生人数上的侧重, 而2015年则侧重保研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上。单从某一条上来看, 是有利弊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 高校不设留校限额, 利于好大学更多选择本校优秀学生读研。据悉, 此前, 教育部门为防止高校学生“近亲繁殖”设立留校限额, 规定推免中内推最高人数。对北大、清华等热门大学而言, 本校学生推免读研受人数限制, 名额满后, 需招收外校学生读研。“很多学校认为外校学生不如本校学生成绩好”, 储朝晖认为, 此次取消留校限额反映了热门大学的诉求。

他认为, 新政利弊并存, 学校招收到更多本校人才的同时, 也增加了其他大学生进入好大学读研的难度。

但就文件内容而言, 利要远远大于弊。推荐与接收工作的时间是分开的, 也就是说先确定保研名额, 而后进行推免选拔接收工作, 获得推免名额的学生, 都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 不得将报考本校作为遴选推免生的条件, 也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这无疑都是在增加保研推免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于优秀的学生想保名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对于很多高校而言, 希望能获得更多的优秀生源, 也愿意选拔优秀学生继续培养。

专业学位推免未来形式多种多样

目前, 专业型硕士招生处于上升期,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全国研究生数据调查显示, 2013年专业硕士招生比例已达到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的40.3%, 预计到2015年专硕与学硕的招生比例会达到1:1。

但是在2015年推免政策中, 教育部下达推免名额时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其实就往年推免名额来看专业型硕士的保研名额是趋于平稳甚至呈下降趋势的。以保研推免名额较高地区北京、上海为例, 近几年专业学位推免名额呈下降趋势 (见图一、图二)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有推免资格的学生, 相对拥有更高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 所以成为导师培养专门性人才的重点, 所以继续深造、从事学术研究的几率更高。而专硕本身的设定以就业为导向, 读完硕士学位后很少有人选择继续深造, 所以导师在招收推免生的时候, 重心不放在专业型硕士身上。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趋势, 就是专业型推免生的招生正逐渐向夏令营倾斜, 9月份推免中相对减少。

虽然往年专业学位推免名额减少, 但是2015年推免政策的出台, 对于专业学位推免名额的影响是一种不确定性。一种是, 高校将大部分的专业学位都通过推免进行选拔, 这就增加了专业学位的推免名额。在2014年推免选拔中, 中国人民大学的会计硕士就全部是通过推免选拔的, 不再参加统考。另外一种是, 个别高校将大部分名额给予学术学位。增加学术学位名额, 减少专业学位的推免名额。还有一种就是增加相对应想要增加的学位推免名额。其实无论哪种情况, 对于学生而言, 都是有利的, 有机会通过推免选拔, 在选拔中也有一个选择的机会。

利弊共存, 保研推免赢在“实力”

说了很多有利的方面, 无论是公平公正公开, 还是推免名额的增多, 都要求学生能力达到院校保研名额内的标准。教育部出台相关的规定后保研学生间的竞争将会加大, 这种竞争的因素有院校给予的, 有同学间实力的比拼。学校对于本院校学生更熟悉, 知根知底。也喜欢继续培养本院校的学生, 没有知识系统的差异化。同学间的竞争主要是名校间的竞争, 学生都有一个保底的希望, 同时还有一个更高的希望。而且学校也要考虑学生的选择问题。这些因素对于同学们来说都是不利的, 所以同学们在选择院校时要慎重选择。

吃猪肝明目 弊大于利 篇8

肝脏是动物体内储存维生素A的重要器官,100克猪肝中大约含有5000微克维生素A。而维生素A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就是维护角膜的正常结构,保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正常视力有重要作用。如果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干眼症、夜盲症等问题。所以,吃猪肝的确可以较快地补充维生素A,对于保持视力健康有一定作用,但靠猪肝来治疗近视,那就不靠谱了。

不过,维生素A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维生素A是脂溶性的,不易从身体中排出,摄入过量可能带来毒性,导致骨骼生长异常,对孕妇的影响更大。我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推荐,成年男性的每日维生素A摄入量是800微克,成年女性是700微克,转换成猪肝的重量,大约14~16克。

补胡萝卜素更安全

猪肝并不是补充维生素A的唯一膳食途径,很多绿色、黄色和橙黄色的蔬果中富含类胡萝卜素,其中部分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活性最高、食物中含量最多的就是β胡萝卜素。对于我国大多数居民来说,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主要膳食来源。

植物性的维生素A源,即胡萝卜素没有维生素A的毒性,即便摄入过多也只是皮肤变黄,对健康并无损害,停止进食后,黄色就会消退。

猪肝内重金属、兽药容易蓄积

猪肝可谓猪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和毒物“中转站”,进入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兽药、农药等都是在肝脏中代谢、转化、解毒然后排出体外的。当肝脏功能下降或有毒有害物质摄入较多时,肝脏就会蓄积这些有害物质。

此外,猪肝的胆固醇含量也很高,100克猪肝的胆固醇含量为288毫克。胆固醇摄入过高,尤其是低密度胆固醇摄入过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选秀活动弊大于利 篇9

很高兴能和对方辩友讨论大学生兼职利与弊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兼职呢?所谓兼职即指在本职之外兼任其他职务,从而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回报。大学生兼职则是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从事的一项社会活动。著名教育学家怀海特说过“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而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嘹望。”兼职就是我们的嘹望塔。兼职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大大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磨合期。

既然要比较,就要有标准。我方认为标准就是要符合社会的需要,我们这个社会急需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我方认为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观点有以下三点:

1、从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出发。在上大学之前,我们的任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之中只有一盏灯,那就是高考。现在步入大学,生活之中亮起了许多盏灯。

学业相对减轻了,课余时间增多了。利用课外时间做兼职,这是一个我们接触

社会的平台。当代社会竞争之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之高,这是我们必须认清的。

利用做兼职这个机会,我们能够锻炼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建立广泛的人脉,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厚实的基础。如果能够找到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就

更好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更是益处多多!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为毕

业找工作打基础做准备,是以后跟没有做兼职经验的竞争对手竞争的砝码。

2、从增强自我独立意识出发。作为当代大学生,父母生养我们实在是不易。在自

己学有余力之时,做兼职挣点生活费,适当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这也是体现

我们孝心的一方面!

3、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我们的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过

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有较高的为人处世的能力。因此,用人单位一般倾

向于录用有工作经验的人,可以减少磨合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效益。所以,有做兼职经验的大学生必然是用人单位优先选择的对象。

辩论--核电利大于弊 篇10

第一组正方成员:王栋亮,梅振飞,王圣园,李东旭,孙军,王锦涛,罗晨,肖璇,赵秋霞。

从环境,经济,技术,安全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核电的利大于弊。

环境

核电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

核电是高效、洁净、安全的能源,核电站运行对周围居民的辐射影响,远远低于天然辐射,可以说微乎其微。大亚湾核电基地1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10座监测站的监测数据表明,核电站的环境放射性水平与运行前的本来数据相比没有发生变化。至于核电站三废处理,据介绍,核电站产生的废物量很少,仅为同等规模火电厂的十万分之一。核电站三废排放的原则是尽量回收,把排放量减至最少。核电站内固体废物完全不向环境排放,放射性活度较大的液体废物转化成固体废物也不排放。像工作人员淋浴水之类低放射性废水经过处理、检验合格后排放。气体废物经处理和检测合格后向高空排放。发展核电是减少我国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雾霾频发,燃煤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核能属于低碳、密集性能源,以核能发电代替燃煤发电,对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潜在贡献非常明显,同时也是减少我国环境污染的现实有效途径。

从大气污染物排放来看,正常情况下,燃煤发电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而核发电不产生任何大气污染物;从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来看,煤中含有天然存在的原生放射性核素,通过燃煤电厂的烟尘排放到环境中,而核电链向环境排放的气态和液态流出物远低于天然本底水平,产生数量很少的固体废物作封闭处理,没有外排。总的来说,煤电链对公众产生的辐射照射约为核电链的50倍。

百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核电站一年仅需补充30吨核燃料而火电厂却要消耗300万吨原煤

2014年,中国核电清洁能源发电量527.66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煤电相比,相当于节约标煤消耗约1747万吨,清洁电力对应减排温室气体约5657万吨,相当于造林15.7万公顷。

中国核电一直坚持绿色建设、绿色运营,采用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的生产运营方式,在核电选址、设计、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对放射性物质严格管理,保护厂区周围的生物多样性。

据环境监测机构的长期跟踪监测,2014年,公司各运行核电厂周边地区环境辐射水平仍保持在核电厂建成前环境本底水平,核电厂运行没有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装机容量为100万kW的压水堆核电站,对环境影响显然要小得多。

(1)矿工死亡:年均0.6人,是煤电的1.7%。(2)地表塌陷:2.4亩,是煤电的0.22%。(3)废物占地面积:1.5亩,是煤电的48%。(4矿工尘肺:4.4人,是煤电的20%。(5)排出烟灰:近于零。

(6)有毒金属:核岛中有不高于本底的放射性核素排放。(7)222Rn扩散其排放量约为煤电的1/3。(8)二氧化碳:6~7万t,为煤电的1%。(9)CO:零排放。

(10)SO2和NxOY:零排放。

以上10对数据表明,核能发电属清洁生产。核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因此核电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运行、在建核电厂安全风险均处于受控状态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安全司一司司长郭承站介绍,除了严格的核电机组运行安全监管之外,国家核安全局对核电机组排放物也进行了严格监管。国家核安全局和企业分别建立了监测体系,对核电厂的气态、液态流出物和核电厂外围环境实行“双轨制”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运行核电厂流出物排放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控制值。核电厂辐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基地、大亚湾/岭澳核电厂、田湾核电厂、红沿河核电厂外围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当地天然本底水平涨落范围内。核电厂外围各种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相比,均未见明显变化,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2011年3月至12月,国家核安全局会同相关部门对我国大陆运行和在建核电厂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总体结论为:基本满足中国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标准的要求,具备一定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能力,安全风险处于受控状态,安全是有保障的。技术

核电核燃料的原子能非常高,所以发电所需量非常少,大大减少运输成本。

核电不同堆型效率也不同,举几个例子吧(都是理论值): AP1000热功率3400MW,电功率1250MW,效率36.8% 中国实验快堆热功率65.5MW,电功率25MW,效率38.2% 高温气冷堆据说效率可以达到47% 火力发电厂最多大约为40-42%,一般要比核电效率高一些。光伏发电效率:单晶硅19%~21%,多晶硅:16~17%。水电和风电就不说效率了吧,直接机械能转电能。

核电的热效率不高。举例说明: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满功率发电电功率984MW,对应反应堆热功率为2905MW,换算热效率为33.87%。压水堆核电站可能是核电站中热效率最低的堆型;而高温气冷堆可能能做到接近亚临界火电站的效率,但仍比目前流行型号的常规火电站的效率低。

但是:火电站利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所释放出的化学能来发电,核电站则利用核燃料的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来发电。核能要比化学能大得多,所以核电站所消耗的核燃料比同样功率的火电厂所消耗的化石燃料少得多。例如,一座百万千瓦的煤电厂每年要消耗约300万吨原煤,而一座同样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补充约30吨核燃料,后者仅为前者的十万分之一。发展核电可以拉动工业体系转型升级

核电工业是现代高科技密集型的国家战略性产业,其发展不但实现了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扩大了我国在核燃料循环、核电装备、核技术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规模,同时有效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涉及材料、机电、电子、仪表、冶金、化工、建筑)整体发展,而且先进的核科学技术可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如果按照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态势,每年投资额870亿元,拉动重要相关行业的产出增长为:建筑业约272亿元,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208亿元,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1亿元,综合技术服务业163亿元,农业154亿元,化学工业154亿元,金融保险业154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7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08亿元。

依托核电项目,核电装备制造国产化、自主化不断推进,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核电涉及工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基本代表了冶金、材料、机械、电子仪器等众多行业最复杂、最前沿技术,对开发设计、冶炼、铸造、热处理、精密制造等生产工艺有极高要求,由此带动了这些行业的技术升级。

发展核电可以强大国防,保持核威慑力

发展核电是保持和提高我国核工业实力,稳定和壮大核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依托,也是建设我国强大国防、进一步提升核大国地位、和平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强国之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经济

核电的发电成本低,经济性高

核电作为可以大规模运用的工业能源,与煤电、风电、太阳能比较,有明显的经济性优势:与煤电相比,核电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二代改进型机组的含税0.43元/千瓦时电价,都普遍低于电站所在沿海各省煤电标杆电价,体现了核电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核电成本的包容性大,是全成本,即核电的发电成本中除了燃料费、运行维护费、折旧费、财务费用外,还包括了电站退役的处置费用和对乏燃料的后处理费用(后者统一上缴国家财政)。

而煤电的成本中目前有脱硫、脱硝、除尘成本,但没有对二氧化碳的收集、处置费用(如CCS费用*)。这意味着,煤电成本在环保压力下有增长空间,而核电成本没有这个增长压力。

除了零排放有害气体的环保优势外,由于核电使用的燃料少,百万千瓦机组每年仅25~30吨,而煤电要烧煤300万吨,所以燃料开采、运输优势明显。

核电与风电、太阳能相比,单位投资相当,但核电的运行小时数高,每年可以7000小时以上,稳定可靠,是电网的基本负荷。而风电、太阳能每年有效上网小时数为1500~2000,且受自然条件影响日间波动大,电网还需要配备煤电、气电、抽蓄等来均衡波动性(调峰、调相、调频),加大电网运行成本。据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2010年的研究报告指出,欧洲的核电发电成本是光伏发电的1/5.3,风电的1/1.8,使用CCS褐煤发电的1/1.2;中国的核电发电成本是光伏发电的1/4.7,风电的1/2.1。

建核电站除了解决能源问题,它吸引来的巨大投资及经济辐射力比能源更受地方政府的青睐,能拉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核电建设周期漫长。我国最早建设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从1983年至今已持续建设近三十年。

能源效益巨大

到2011年10月底,秦山核电站已累计发电405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16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20万吨。对所在地GDP和财政拉动明显。秦山核电站让所在地浙江海盐县从全国落后县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从建设初期的20年来,海盐生产总值(GDP)从3.1亿元提高到110.8亿元,提高了35.6倍,地方财政收入从3519万元提高到3.47亿元,提高了近10倍。

关联产业迅速兴起

海盐已有44家核电直接关联企业,产业门类已涵盖一二三产业,2011年,海盐核电关联企业产值突破40亿元,预计“十二五”末产值将达500亿元。

核电利润非常高

中商情报网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核电企业整体毛利率近40%,在执行新的全国标杆电价0.43元/千瓦时后,机组发电利润约0.09元/千瓦时,ROE(股东权益收益率)水平近26%。2013年核电行业销售收入达382.8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为128.43亿元。任浩宁表示:“核电的利润率绝对对得起这个行业的投资,我们经常戏称核电为新能源中的‘印钞机’。因为它的利用率最高,而且发电能力不像其他新能源有间歇性。”

以2006年和2007年为例,核电系统利润率达到27%,2007年中广核系统的核电站净利润率达到26%,而相比之下,火电的净利润率不到10%。与火电站相比,核电站的优势还体现在每年的运行小时数可达7000小时,远远高于火电站的4800小时。安全

核电只有按照规章制度,发生事故概率极低,安全性高

1.核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两个重要参数:熔堆概率和大规模放射性外泄概率现在已经降低到十的负五次方和负六次方,也就是十万分之一的概率;

从造成伤害来看,在60年的核能运用历史中,不到100人直接死于核电站事故;而每年有2.4万人因为煤电站污染死亡,主要死于肺癌等疾病。石油生产也存在隐患,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是最好的例子;另外有一组数据: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发布报告称,印度近年来快速的工业化已经引发公共健康危机,火电厂造成的污染导致印度每年最多12万人过早死亡

2.核电设备的高规格要求,以及对主控室操作员和高级操作员的严格培训。传统火电等工厂相对来说人员职业素养培训不够,易出现事故。3.从职业伤亡的绝对人数和比例上,与传统火电相比较,是极低极低的。4.从核电辐射问题来看核电安全性,可以拿天然本底辐射和正常核电运行工作人员所受辐射计量做对比。有一组数据就是:做一次全身CT扫描,辐射剂量大概是40到50毫西弗,而电厂工作人员五年平均计量上限为20毫西弗,据一些长期运行的电厂数据显示,工作人员实际所受到的辐照计量仅为5毫西弗左右。5.核废料的处理方法: a、玻璃化冷冻保存 b、地质处理 c、海洋处理

肿瘤患者“大补”可能弊大于利 篇11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肿瘤细胞生长得更加快速,而且失控。肿瘤细胞快速生长,意味着它需要更多的营养。那么,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肿瘤病人加强营养是否会使肿瘤生长更快? 或促使其复发?客观地说,这种疑虑并非没有道理。所以肿瘤患者盲目地、过分地增加营养很可能是有害的。

不过,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又是很难被“饿”死的。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能力不但体现在需要更多营养物质上,也体现在优先获得营养物质上。临床工作中可以看到,即使到癌症晚期,病人处于恶病质状态,严重营养不良时,肿瘤细胞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长能力,这意味着它仍然可以获得相应的营养物质。所以,试图通过减少营养摄入来限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努力是徒劳的,即使正常细胞被“饿”死,肿瘤细胞也很难被“饿”死。也就是说,限制营养供给并不能限制肿瘤生长。

因此,肿瘤患者的营养最应该讲究“适宜”,既不过多,也不要缺乏。如何才能做到营养适宜呢?首先,患者要保证饮食的均衡,食谱要多样化,粮食、蔬菜、水果、禽畜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大豆制品、食用油等各种食物均应包括在日常食谱当中。其次,也可能最关键的是,患者要保持适宜的体重。在经过手术治疗、化疗或放疗等有创治疗之后,肿瘤患者常见的问题是体重下降,通过增加营养摄入,保持体重不下降或在适宜的范围内,对防治复发、转移和延长生存期都有积极意义。

肿瘤患者“大补”很可能弊大于利

所谓“高营养”是指超过基本需要之上的营养物质,或者给营养状态尚好的患者额外增加营养,或者一味地给患者进食龟、甲鱼、海参、人参、冬虫夏草等大补之物。很多人以为高营养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肌体对肿瘤的抵抗或耐受。但实际上,营养和肿瘤免疫不存在确定关系,高营养导致高抵抗力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大补” 并不能真的使患者抵抗肿瘤的能力提高,相反还有可能会促进癌细胞生长。根据2004年5月8日《联合早报》报道,台大医学院内科主任杨泮池教授研究发现,人体的免疫力若被不当激发及提升,会促使癌细胞跟着生长。他的研究报告指出,传统观念认为,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在内的炎症细胞(白细胞)是人类抵抗肿瘤、帮助清除癌细胞及抗癌的重要防线,可协助人们杀死不正常的细胞,避免肿瘤发生。但该研究却显示,巨噬细胞在过当的发炎反应过程中,出现反效果,免疫细胞增多会活化癌细胞。台大医院把80多个肺癌病人组织切片取出的癌细胞株,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放在一起培养后发现,在发炎反应的过程中,一旦巨噬细胞被活化,连带也会促成癌细胞的活化。因此,巨噬细胞数目愈高,病人存活情况变差,癌细胞也比较容易转移。在肝癌、乳癌、脑癌等细胞株的研究中,也发现相同的反应。该研究结果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免疫力强的年轻人,一旦罹患癌症后,其癌症常常来得比老年人更为猛烈。

因此,目前肿瘤患者的饮食应主要考虑肌体的恢复,即为肌体提供可以满足需要的营养物质,对那些饮食正常、营养状况尚好的患者,临床上并不主张用“高营养”“大补”之类的措施额外加强营养。只有对那些饮食不佳、一般状态很差、预计生存期较短的肿瘤患者,上述大补之物才可能是有益的。

肿瘤患者要正确对待“发物”

“发物”是一个典型的民间说法,并没有得到现代科学的认同,所以在权威医学教科书和期刊杂志上,均找不到其确切的定义。所谓发物,意指能使疾病加重或诱使疾病发作的某些食物,具体食物种类各地说法不一,一般包括水产品中的带鱼、鲤鱼、鳝鱼、蚶子、蛤蜊、螃蟹、虾和海参等,畜肉类的羊肉、狗肉、驴肉、马肉和老母鸡肉等,以及蔬菜中的韭菜、芹菜、香菜和茴香等。除了肿瘤,发物还被认为可以影响其他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尤其是复发)。

尽管很多医生用“没有任何证据”来否定“发物”一说,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根据现有的经验,发物有些是与过敏性疾病有关,如哮喘、荨麻疹等,有的则是与疮疡肿毒有关。既然发物的确与某些疾病有点关系,那么把发物与肿瘤治疗联系起来就不是纯粹的“无厘头”问题了。不过,从现代病理学的角度看,肿瘤既非过敏性疾病,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疮疡肿毒,与发物这个概念应该是没有关联的,而且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发物能引起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另一方面,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被很多患者拒绝的发物,多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是肿瘤患者所需要的。肿瘤患者常见的问题是饮食摄入不足、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等,晚期病人尤其明显。这些状况不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使得肿瘤有更多的转移和复发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使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而使肿瘤治疗被迫中断。摄入发物不仅能保证患者摄入肌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能增强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因忌口发物而损害肿瘤患者的营养供应显然是有害无益的。所以,全军肿瘤研究所章必成博士在2007年1月5日的《健康报》上撰文指出,“肿瘤患者不仅可吃发物,而且应该多吃”。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是,对那些营养尚好,一般状况也还可以的患者要不要忌口发物呢?如果可以在忌口发物的同时想办法通过其他食物搭配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那忌口发物有没有必要呢?我想,除非把“发物”彻底研究清楚,否则这些问题是很难回答的,任何答案都难以让人完全信服。

然而,有关发物研究的问题,却无法让人乐观。现有的研究很少,因为现代医学理论根本就不承认发物问题的存在。很多人把“发物”当作一个中医概念来对待,可实际上,中医对发物的研究和认识也很少。

总之,目前还没找到发物促使肿瘤复发或转移的证据,肿瘤患者不要因为盲目忌食发物而损害饮食平衡,并影响营养物质的适宜摄入。

肿瘤患者不论是否已经手术切除肿瘤,都应该注意避免常见的致癌因素,如香烟、腌制蔬菜、熏烤或煎炸的肉类、污染物等。

上一篇:鲁迅书的名言警句下一篇:成交函范文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