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事件的反思

2024-09-19

虐童事件的反思(共9篇)

虐童事件的反思 篇1

“虐童事件”的反思

近年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事件屡屡发生。3岁女童的下体被老师放臵芸豆,7岁男童被逼接受紫外线“消毒”的惩罚,还有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而被老师用电熨斗烫伤……幼师的毒手频繁地伸向了幼小的孩子们,不禁让我们汗颜。幼师原本是孩子们最希望亲近的群体,可是昔日的“天使”和“知心姐姐”,今日为何变成了“恶魔”和“狼外婆”了?这不仅仅是孩子和家长的悲哀,还是幼师和幼儿教育的悲哀,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棍棒下一定出孝子?”不得不承认,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对于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家长因望子成龙,即使对老师的体罚略有微词,但怕得罪老师误了孩子,也只能忍气吞声。可是这样,孩子的尊严、自由、权利、童年的乐趣,几乎被架空。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失败。教师在教学中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批评并不等于肆无忌惮的处罚,更不等于毫无理由的虐待。靠体罚来教育学生,本身就是教师无能的表现。真正优秀的教师,决不会靠棍棒来教学。就教育而言,我们不仅要重视教育质量,更要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虐待幼儿事件一再频发,也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敲响了一记警钟,更是引出了幼师鱼目混珠、幼儿园遍地开花、幼儿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一系列沉重的话题。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虐童事件”的背后是三方的缺位:

一是教师水平普遍偏低。幼师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招聘标准也相对较低。一些学校在招聘幼师的时候,只看重个人学历和外在表现,忽视个人内在品德,工作考核也“重量不重质”,幼儿启蒙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带孩子”,现在的幼师职业素质越来越低。还有的幼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入职上岗了,连幼儿教育的基本常识、幼儿阶

段的年龄性格特征、教育方法等都不懂,耐心更是极其有限,加之管理乏力,这就为“虐童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二是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入园难,难于上青天”,这叫喊声早已传遍大地。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不能纳入国家财政统筹,政策上也没有优惠,经费投入少之又少,幼教从业人员及幼教人才严重不足,致使幼儿教育需求大、供给少、收费贵。随着市场利益的驱使,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在逐步淡化,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公立幼儿园转为民办的趋势。当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视,各级政府将幼儿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社会力量和市场之时,不少不良机构便趁机办起了幼儿园来。他们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敛财,随便招聘一些人来就能当教师,根本不顾幼儿的安全、饮食、起居,类似“虐童事件”的发生必然在所难免。

三是外部监督疲软乏力。几乎在每一次的“虐童事件”后,当事人受到的处罚只是罚款或者辞退,随后便不了了之。更有甚者,从一家幼儿园换到另外一家幼儿园就职,继续将无形的魔爪伸向了幼儿。面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的明文规定,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案例少之又少。简单的处罚根本无法起到震慑作用,加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我们只有看着悲剧一次次上演。

“虐童事件”折射出的“幼教之殇”,不能单纯地将矛头指向幼师。教师、教育机构、政府三方都应从自身找原因,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形成合力,一起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是要加强幼师职业素养培训。幼师职业也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幼师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师师德是最需要良心的工作。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幼师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当前,在进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师,也应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爱心、体贴入微的细心、诲人不倦的耐心、纯真质朴的童心,都是一名幼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其次,要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懂业务、没有专业文化修养的幼师是误人子弟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广博的科普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新兴的前沿知识都将是一名幼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源泉。幼儿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而自觉地在爱事业、爱孩子,提高专业文化素质,注重自身的形象,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二是要提高幼儿园办园准入门槛。“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育是成人教育的基础,是最前沿的教育,它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关乎儿童养成、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人的行为习惯、认知风格、个性特征等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保障国民教育的延续性,政府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支持,适当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相关部门应制定一套科学统一的幼儿教育标准,对幼儿园的办园办班规模、人员配备、园舍要求、保健与教育和安全等工作进行规范,严格把控幼儿园准入门槛,尤其是师资门槛,不让师德不良者混进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对现有幼儿教育机构重新“洗牌”,踢出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幼儿园,把幼儿教育纳入规范的教育管理体系,杜绝类似事情重复上演,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时光。

三是要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机制。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幼儿又是不能自主维护自身利益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

会的共同呵护和关爱。因此,教育部门有责任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对幼教行业从业人员,应有心理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定期跟踪管理。对给幼儿身心造成伤害的事件,相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以儆效尤,发挥法律法规的明示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公民的社会监督和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维护幼儿最基本的权益;还应鼓励更多的社会福利、救助机构和民间公益组织也参与到制止“虐童”的行动中来,保证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时间是个玩跳棋的幼童,王权执掌在幼童手中。”当“执掌王权”的幼童遭受虐待,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多少值得奢求的美好?因此,除了法律的严厉警戒和惩罚之外,我们也应关注到每一个为人师表的幼师,关注到每一个担负起时代使命的幼儿教育机构,尽快建立更完备、更人性化的教育监督机制。只有孩子免予被侮辱和被损害,这个社会才会让人放心;只有孩子拥有明媚而健康的未来,这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才可期。

虐童事件的反思 篇2

一、近五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概况

笔者通查阅新浪网、凤凰网、腾讯网、红网、人民网、东南网、厦门网—厦门晚报、新闻晚报、大河网—大河报、今日早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教育频道、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等各大网站报社和电台, 发现从2009年1月到2013年9月, 社会反映强烈的幼儿园虐童事件不完全统计共43件。其中2009年有4件, 2010年有5件, 2011年有10件, 2012年有13件, 2013年有11件。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虐童的方式真是千奇百怪。这些幼儿老师的行为真是恶劣。这让笔者反思, 这些事件是媒体报道出来的, 那么没有被报道出来的到底有多少呢?笔者的侄儿刚去幼儿园两天后, 高烧不止。经细细盘问才知道是在幼儿园被关在厕所里, 受到了惊吓。笔者的姐姐去幼儿园交学费时, 正好碰到她儿子大热天里被罚站在走廊, 满头大汗, 老师拿着棍子站在旁边。一问才知道是不好好午睡。幼儿园老师还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对, 那你可以把你的孩子送到其他幼儿园去。”可见“虐童”问题, 已不是一个小问题了。

二、近年来对虐童事件提出的建议

在一桩桩虐童事件发生后, 人们也开始探索发生这些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预防、制止和更好地处理这些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3年有关虐童事件的期刊文章就有200多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建议。

1. 从法律角度探讨了对虐童事件的处理。

绝大多数人从法律角度探讨了对虐童事件的处理。其中何剑提出当务之急是尽快将虐待儿童的行为更有效地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1]杨晓雨提出完善我国虐待罪的立法建议, 以有效打击虐待行为, 最大限度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 进而维护社会和谐, 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精神。[2]

2. 从教师角度探索虐童事件。

主要从幼儿教师心理、师德、专业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靳婷婷提出解决办法:减轻幼儿教师工作压力, 提升社会地位, 并利用多种支持途径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3]童芬妮提出针对当今出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下滑原因的分析, 提出规范和培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议, 以对这一问题贡献绵薄之力。[4]张冯青提出可从政府加强监管, 严把教师选聘质量关, 做好教师职前培训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个方面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5]

3. 从社会、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方面。

有一些人提出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投入体制。其中张飞霞提出从财政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6]另外, 还有人从幼儿园管理方面, 从儿童发展研究方面, 从媒体报导方面进行了论述。面对“虐童”事件, 社会的保障、法律的约束、幼儿园的管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都很重要, 但我们不可忽视教育中的“爱”。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幼教工作中, 总在强调幼儿教师的唱歌、跳舞、绘画等技能技艺。缺少了培养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幼儿园孩子年龄小, 他们在幼儿园受到“虐待”, 回家往往不敢讲, 只有等到事情进一步恶化, 被家长发现。另外, 幼儿记忆力不太好, 在幼儿园受到虐待往往回家时又忘记了。只有教育中充满了“爱”, 我们的幼儿老师心中充满“爱”。才能从根本上制止“虐童”的再次发生。

三、从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看“虐童”事件

在外国教育史上有一位提倡并且身体力行“爱”的教育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让这些“虐童”的老师羞愧。

1.“爱”的教育不计较收益。

裴斯泰洛齐于1774年在自己家乡庄园的地基兴办了一所孤儿院, 收容50多名流浪儿童。耗尽自己的全部家财, 将孤儿院开办了五年。他曾说, “为了使乞儿活得像人样, 而我自己却变得像乞丐一样”。[8]这种不计较收益的“爱”的教育, 让人佩服。如果幼儿园的教师仅仅因为幼儿园的工资太低而“虐童”, 那么他的教育中就严重缺乏“爱”。教育工作者虽然不能完全不讲功利, 但绝不能只讲功利;教育者应脱离名缰利锁的困扰,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7]我们呼唤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多一份爱。

2.“爱”的教育不计较教育对象。

裴斯泰洛齐指出“爱”的教育就是要对教育对象的真诚的、全身心的、无保留的关心与热爱。他所在的孤儿院, 很多孤儿刚来时, 大多数身体有缺陷, 很多人有慢性皮肤病, 使他们步履不便, 或是头上痒痛, 或是衣衫褴褛, 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柴, 形容枯槁, 目光无力;有的是不知羞耻, 习惯于乞求、伪善和各种欺骗;另一些儿童被不幸的折磨交成猜疑、胆怯的人, 完全缺乏情感。[8]即使是面对这样一群孩子, 裴斯泰洛齐深信他的热情将如春天的太阳使冰冻的大地苏醒那样, 迅速地改变我的孩子们的状况。[8]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出只有具有爱心, 才能播撒“温暖的阳光”, 而我们今天有些幼儿教师的教育恰恰是没有感情、没有爱心的教育。教育中缺乏了那种让人感到温暖的“爱”, 代替而来的是冷漠的面孔和表情, 甚至是虐待。如果我们的幼儿园教师还在因为幼儿人数多、幼儿不听话、幼儿太好动、太吵闹而虐待幼儿, 请想想你们的教育对象再吵再闹, 也是一群健康活泼、天真可爱的孩子。

3.“爱”的教育不计较劳动量。

裴斯泰洛齐在他的孤儿院里, 从早到晚, 他一个人和孤儿们在一起。他用他的双手供给孤儿们身体和心灵的一切需要。他说到, “我们一同哭泣, 一同欢笑。他们都忘却了外部世界和斯坦兹, 他们只知道他们是和我在一起, 我是和他们在一起。我们分享着食物和饮料。我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也没有仆人, 除了他们, 什么都没有。他们生病, 我在他们身边;他们健康的时候, 我也在他们身边。我最后一个睡觉, 第一个起床。”[8]现阶段我们幼儿园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量确实大, 但面对裴斯泰洛齐的工作量可能也是小巫见大巫。怎能因为工作量大而虐待幼儿呢!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 正是因为有些幼儿教师心中缺乏“爱”, 才会做出“虐童”的事情。如果我们的幼儿老师将工资低、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低、职业倦怠作为虐待儿童的理由, 那么在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面前都将是借口。幼儿教师工资低、社会地位等问题都不是幼儿的原因引起的, 而且虐待了幼儿也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还是需要通过正规途径和方法解决。如果接受了这份工作, 请在工作中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

参考文献

[1]何剑.论“虐童”行为的刑法规[J].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 (2) .

[2]杨晓雨.从虐童案看虐待罪的立法完[J].法制与经济 (中旬) , 2013, (2) .

[3]靳婷婷.“虐童”现象所反映出的幼师心理健康问[J].教育观察, 2012, (8) .

[4]童芬妮, 张苗芬.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问题的探讨及分析——由虐童案引发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7) .

[5]张冯青.从“虐童”事件看私立园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观察, 2012, (8) .

[6]张飞霞.基于财政角度谈幼儿园虐童事件存在的原因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2) .

[7]章锡琛.张载集[C].北京:中华书局, 1978.

虐童事件频发的分析与反思 篇3

关键词:虐童;分析;预防;惩治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24-03

儿童是国家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兴亡,纵观世界各国,无不将关怀和保护儿童作为国家政策的重点,希望儿童能够身心健全地茁壮成长,明日成为国家之栋梁、社会之中坚。然而,近年来“虐童”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其实这一现象由来已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也不管是幼儿园“虐童”还是家长“虐童”,都是非常普遍的,而其中激起民众最大愤慨并引发社会各界最广泛讨论的当数浙江“温岭虐童案”。鉴于我国目前对虐童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与分类,本文拟先引述美国对虐童的定义,然后以温岭虐童事件为例,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对应如何处罚虐童行为人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外在预防和惩治虐童行为上的经验与办法,以期提出关于看待和处理虐童行为的正确视角。

一、虐童的界定

虐童的界定反映了一个社会关于儿童照顾的最低标准,而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在其界定上越难达成共识。美国联邦法律对虐童的定义是:“任何行为或父母以及照管人非能行为导致儿童的死亡、儿童身体和感情的受伤、儿童受到性虐待或盘剥;任何行为或非能行为导致对儿童造成严重伤害的立即可能。”美国各个州也分别规定了认定虐童的具体方法。尽管各国在认定虐童的种类上大同小异,但基本上把对儿童的虐待和忽视划分为以下四种[1]27-33:

第一,身体虐待。指儿童身体因受暴力而留下一些临床上可检验的伤害,例如瘀血、伤痕、烧烫伤、骨折等,受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明显不是出于意外造成的。

第二,精神虐待。可以分为心理虐待和情绪虐待。心理虐待指密集、重复的不当行为,以致伤害儿童心理的创造与发展潜力,如智力、记忆、认知、概念、注意力、语言及道德发展等。而情绪虐待指对儿童情绪表达的不当反应及一些连带行为,例如持续口语攻击及嘲讽、父母的冷漠及拒绝儿童。

第三,性虐待及乱伦。指任何人对儿童施加性侵犯、性剥削、性行为或色欲调戏行为。

第四,疏忽。指监护人因无知、无意或有意对儿童基本需求不加注意以致照顾不当,使儿童身心受到伤害或有可能受到伤害。

虐童的界定存在一定困难,除了因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之外,即使是参与儿童保护工作的相关专业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在虐童的界定和分类上仍相当落后,甚至可以说只是最近几年因媒体广泛关注虐童事件才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而这些事件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二、根据我国现有法律对“温岭虐童案”的分析

在虐童这一问题上,中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并未确定切实可行的处罚标准,仅仅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然而,该法律未对行为主体做出规定,从而使得上述规定很难具体运用,也很难产生实效。在“温岭虐童案”中,涉事女教师颜艳红先以“涉嫌寻衅滋事”被刑拘,而后又以“不构成犯罪”获释。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都是宪法之下的子法,但与其他部门法又不是平等并列的关系,刑法保障宪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实施,在法律体系中处于保障法的地位。虽然刑法保护的法益相当广泛,但其处罚范围具有不完整性。首先,由于刑法是保护法益的最后手段,所以,刑法并非将所有侵害法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而只是将其中部分严重侵害法益(包括侵害重要法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其次,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最后,成文刑法总是具有局限性,一些严重侵害法益的行为也可能被遗漏[2]36。因此,刑法不可能把所有侵害法益的行为都规定为犯罪,而且,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刑法对于一些新出现的侵害法益的行为没有做出规定也是正常的。

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对于“温岭虐童案”,笔者认为将其定性为一般的民事侵权侮辱行为更加合法合理。原因如下:

首先,颜艳红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指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其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主观方面是非法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的故意。拔掉他人的头发、抠抓他人皮肤,自然对他人的身体完整性有损害,但是,没有达到刑法所规定的相当程度的损害他人生理机能的情形,也与一般的社会观念上所认同的伤害不相符合,所以不构成犯罪。只有出血、器官缺陷等具体的伤害事实出现,生理机能一部或者全部丧失的情况下,才可能成立本罪[3]17。颜艳红虽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惩罚和虐待,但是还达不到损害器官肢体的完整性和正常机能,虽造成一定的疼痛,但是不应该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其次,颜艳红的行为不构成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58。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直接故意,目的是贬低、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而且只有情节严重才构成此罪。颜艳红并不是以侮辱儿童的人格为目的,并且客观上情节也算不上严重,故其行为不构成侮辱罪。

第三,颜艳红的行为不构成虐待罪。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其犯罪对象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3]72。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园学生并没有共同生活,更不具有亲属关系,因而不能依照该罪名对颜艳红进行定罪。

第四,颜艳红的行为不构成猥亵儿童罪。猥亵儿童罪是猥亵不满14周岁的儿童的行为,共侵害的法益是儿童的身心健康,猥亵儿童主要指除性交以外的其他淫秽行为。客体上说,颜艳红的行为的确影响了不满14周岁的幼儿园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她并未对幼儿园的儿童实施淫秽的行为。所以,颜艳红的行为不构成猥亵儿童罪。

第五,颜艳红的行为不构成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是指惹是生非,肆意挑衅和骚扰,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其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公共秩序的后果,而积极希望并促使这种结果发生,犯罪目的是破坏公共秩序,向整个社会进行挑战[3]319。颜艳红虐待儿童的地点是在幼儿园教室里,在如此狭小的范围、特定的人群中所实施的上述行为,很难认为其扰乱了社会秩序并将其归为寻衅滋事。

法治需要一切遵从法律,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这是应坚守的底线。笔者认为根据现有法律的规定,幼儿园教师颜艳红虐童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虐童行为就能免除法律的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第2款第(二)、(三)项规定:殴打、伤害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应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颜艳红的行为符合上述法律的规定,应当对她给予相应的治安行政拘留并处罚款。同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19条的规定,颜艳红还应当对其侵害学生身体的行为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预防和惩治虐童行为上的经验

设立虐童罪固然是保护儿童免受虐待的一种途径,但并非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刑法都设立了虐童罪。能够有效预防虐童行为并维护儿童权益的国家和地区有一个共同点,即具备一套完整而成熟的虐童法律保护体系。下面,笔者将以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为例,介绍其预防和惩治虐童行为上的经验。

(一)美国

美国法律对于虐童行为的惩治是纳入整个防范体系之中的,相关的规定着重划清合法行为、侵害程序性正当程序权利行为、侵害实体性正当程序权利行为之间的界限,并相应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严重的虐童行为要追究教师相应的刑事责任,而对父母等则以终止父母抚养权利等为主要惩治方法和措施[4]。

美国关于防治虐童的法律中最显著的是“强制报告制度”。1963年的《举报法范例》要求:与儿童频繁接触的专业人员,如育儿、医疗、学校、警察、社会服务等行业,若发现可疑受虐情况必须举报[1]152。多数州对知情不报者制定了惩罚规则,其中包括民事上的口头警告,有些则可追究刑事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举报的内容也在不断细化,美国最早仅仅要求对残暴殴打和身体伤害进行举报,后来则要求身体虐待和忽视都要举报。如今的举报范围则更加宽泛,如儿童处于人身危险、儿童没有得到必要的照顾和监管、儿童经历严重的情绪问题等。大部分州要求“有理由相信”或“有理由怀疑”一名儿童受到了虐待或忽视时也要举报。

在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儿童的同时,美国大量非政府组织通过在预防、宣传和事后救济等方面的努力,建立了从信托基金到儿童福利联盟再到人道主义协会等一系列儿童保护措施,完善了整套体系,发挥了很大作用。

(二)日本

日本于2000年公布并实施了《虐童防止法》,并在2004年对该法进行了部分修改。日本对虐童行为的法律规定也是越来越严,比如虐待标准从“如果发现有虐待的必须举报”,被修改成“认为有虐待的必须举报”,而语言暴力也被列入虐待标准。同时,日本的社会力量在应对虐童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1998年成立的“虐童思考协会”就以虐童为题材制成漫画,向志愿者介绍虐童工作现状。各地的非营利组织还设立儿童访谈热线,与一些儿科医生、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联网,及时倾听虐童的举报。此外,有关防止虐童工作的讲座、研讨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论文发表会、学会等集会也在日本全国各地经常举行。

(三)中国香港

我国香港地区编制了《处理虐童个案程序指引》,该指引对虐童的规定可谓细致入微,比如关于如何判定父母对儿童“疏忽管理”,《处理虐童个案程序指引》从“身体物质指标”和“行为指标”两个方面规定了二十多条标准。更令人吃惊的是,香港的虐童防治工作主要由社会组织承担,从服务数量看,社会组织(社会福利机构)大约提供全港五分之四的社会福利服务,而剩下的五分之一才由政府提供。政府与社会组织除了是协同关系外,还是一种商业伙伴关系:政府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雇用社会组织进行项目实施。社会组织以企业模式经营,并要面对来自其他同类组织的竞争。

四、结束语

虐童行为令人发指,但并非仅存在于当前社会,只不过因为信息获取渠道的发达而被社会所关注。纵观早已创设“虐童罪”的美国和日本等国,虐童行为依然存在,这无疑更为我们敲响警钟。创设“虐童罪”并非解决虐童问题的灵丹妙药,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报告与监督机制来有效地保护儿童并使其权益最大化。防治虐童的保护体系,既包含相关的法律框架,还需要大量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与一些拥有成熟保护体系的国家相比,我国对儿童的福利服务多集中在助学帮困方面,对虐待防治问题重视不足。当务之急是在着手建立一个关于儿童保护的全面的法律体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设立专门的儿童保护福利机构,这才是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余汉仪.虐童现象检视与问题反思[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5.

[2]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周光权.刑法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虐童事件”有感而发 篇4

最近虐童事件频频发生,孩子被揪耳朵拎起来,被贴胶带封嘴,被强迫抱在一起接吻;算不出数学题被老师打耳光,不听话被老师打到做手术,半身瘫痪。心情不禁沉重愤恨!

如此残暴的虐待行为,发生在托庇孩子的幼儿园里,不禁让家长们心有戚戚,不知自己的孩子何时也会遭此厄运。而肇事“老师”在视频、照片上表现出的暴戾、冷酷,也让人产生更普遍的疑虑和担心:即使不考虑幼儿教师的身份,她们的行为也违背了基本的人性常识。已经或即将为人妻、为人母的她们,本该对孩子们具备基于人性本能的关爱,而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她们背弃或丧失了这样的天性而变得那么乖戾而残暴呢?

从没有想过如此残暴的行为会发生在幼儿园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身上,我认为教育是要充满爱,尤其是在天真活泼的孩子身上更要充满爱心。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被誉为教育学“圣经”——《爱的教育》中文版译者夏丏尊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翻译此书时说过的话。我还想说,教育如果没有爱,那些被称为“太阳下最光辉职业的人”也不配为人师表。

随便问问周围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公办幼儿园?经费充足的公办幼儿园硬件好、师资条件好,连伙食都很好。家里有幼儿的人都知道:送孩子进公办幼儿园绝不是一件容易事。如果说公共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倾斜是造成民办幼儿园幼师素质层次不齐的一个客观因素,那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失察难道不该为一起起揪人心的虐童事件承担责任吗?个别幼师的暴虐只是个人的师德品质问题,但如果教育资源长期得不到平衡、行政监管经常缺位、法制的阳光照射不到,缺少教育公平的幼教体系势必诞生虐童等怪胎。“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

虐童事件观后感,读后感 篇5

最近经常在报刊上、电视上、网上看到幼儿老师虐待小朋友的新闻,知道此事后我园 园领导及时召开了研讨会议,专门组织全园老师学习几起幼儿教师虐待小朋友的幼儿园视频,我简直不能相信这件事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哪能张狂到如此地步?这起悲剧不仅在伤害孩子们的身体、伤害家长的内心,更在毫无休止地败坏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作为教师,我感到耻辱。

在这些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问题首先出在教师的身上。身为老师,应该做到爱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遗憾的是,一些老师缺乏起码的耐心,更不要说爱心了,他们一看到孩子不顺眼就恶语相加,学生要不听话就暴跳如雷,甚至饱以老拳。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也许会做出一些令你头痛不已的事。但这也不完全是孩子们的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连我们成人都不可避免的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们十全十美呢?哪一个人不是在不断的犯错和改正错误中逐渐成熟的呢?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宽容、理解自己的学生和身边的人,要用自己的爱去感化、教育每一个孩子。人与人应该将心比心,更何况那些粗暴、简单的教育手段不仅不能让人心服口服,反而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将会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俗话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离不开爱。孩子们走进幼儿园,就像一条涓涓的小溪流进了欢乐的海洋,从此由家庭迈向了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交给老师的时候,就是把一份责任交给了老师,好比是接力棒已经传到了老师的手中,我们只有努力的、安全的、怀着一颗母性的爱心把孩子平安的交回家长的手中,才算是接力赛的赢者。教书是为了育人,然而没有师德,又何谈“师道”的尊严和存在的意义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我们就得明确自己的责任。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纯洁的,调皮的孩子也不列外,我们要允许孩子犯一些错误。作为老师,就应该找到切入点,多赏识和关爱他们,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有的老师可能性子比较急,脾气有点暴躁,但是,既然已经是一名老师了,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呼与这份职业。全国优秀教师林崇德教授说过:“师爱比母爱更崇高、更无私、更伟大,是爱让教师事业心责任感的体现,是师德的核心。”我们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爱我们的孩子,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爱教育事业,不在于你从中收获了多少,而在于你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我们就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呵护孩子们的心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情绪、态度,分分秒秒提醒自己要用爱心去面对所有的孩子。也许我们是有很多委屈,但我们面对的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们得对他们的未来负责。

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是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学生的。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只要你用爱心去对待他们,你会得到爱的回报的。如果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或是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学生该是多么快乐,我们的学校该是多么美好,那将是一种何等和谐的社会。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让我们用爱心播下花的种子,然后再用十倍爱心去浇水锄草,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会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通过这种虐童行为,也让我深受启发,同时提醒自己在今后工作中无论遇到孩子多调皮不听话或老师情绪失控时,老师也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得做出有失教师师德的行为,一定要杜绝类似这样事情的发生。《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大二班:朱雪梅

《老师的力量》,第一眼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竟然有那么一点点心动!在阅读这件事上,我属于典型的“外貌协会”。一个吸引我的书名就可以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现阶段的我,总会有那么点怀疑自我,茫然若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似乎早已经不属于我了!可是,即便早已心如止水,为什么还是会时不时地隐隐感到不安呢?看完《老师的力量》,我的这种忐忑平缓了不少,眼前的疑惑也似乎明朗了些。

《老师的力量》一书收录了文化名家追忆恩师、怀念学生时代的文章近四十篇。文章的作者五花八门,各自的回忆也是相去甚远。但是,读着他们的小学生活,眼前影动着他们的老师身影,我渐渐开始反思对照。诚然,他们那个年代的学习环境和现在截然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个人,但凡他有过求学的经历,这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位老师是让他们终身难忘的。正如书中所言:“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何老师的特殊因缘,以及故事。”经年累月之后,难忘的不见得是老师的名和姓,更多的是这个老师带给他们这一生的影响。这里分享几位名家的故事。

一、有力量的老师泯灭学生反叛的意识

流沙河,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作家和学者。他在《吾爱吾师》一文中回忆了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姓钟,是个胖胖的喜欢打学生手心的老师。这位老师惩罚学生时总是嘻嘻而笑,不显怒容,但是鞭子抽打手心却非常狠。被打过一次手心的流沙河原本非常喜欢在上课时 折纸船,画三英战吕布,还喜欢玩蟋蟀,但是在钟老师的课堂上,他却端端正正,专心聆听。除了手心怕挨鞭子以外,流沙河更多地是被钟老师的一手板画所吸引。1943年秋,流沙河就读的金渊小学开设了世界地理课,而这位钟老师,他在黑板上随手就能画出一幅幅的亚洲地图、欧洲地图、非洲地图、北美洲地图、南美洲地图等,然后让学生临摹在练习本上。就这样,画地图取代了原先画关公,画吕布,画高射炮打飞机的兴趣,作者后来还特意去买了一册袖珍世界地图,周末就在家里画着玩,结果世界地图他画得又快又好。而就在画地图的日子里,流沙河也泯灭了反叛意识,开始专心投入钟老师的课堂。时至今日,这位文化老人还能熟练说出各国的轮廓形状。意大利是一条腿在踢一个扁球;澳大利亚是一只螃蟹没有腿脚;南美洲是象头拖着长鼻子,鼻尖是麦哲伦驾船绕过的合恩角......当别人赞他“下知地理”的时候,他总会感激地想起钟老师,那是一种真诚的,发自肺腑的情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傻傻地想:我们的品德教学中也常有涉及到地理知识的内容。无奈,我就做不到随手板画地图。往远了想,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时候,我们自己先掌握到位了么?如果老师自身的力量不够强大,那么能给予学生支持的力量又能有多少呢?当学生离开课堂,离开校园,我们老师所给予他的力量还能剩多少?不禁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我们到底能给学生剩下些什么?》而雷夫在中国演讲时也曾经提到这样一句话:我关注的是一个学生10年后能用得着的素质。相比而言,当我们为某个阶段的考试或检查而疲于应付时,是不是目光太短浅了些呢?

二、有力量的老师让学生离开后依然常常“饮水思源”

雷夫在分享他的“第56号教室”的故事时,曾经把学生的学习程度分成了五种不同的梯度。事实上,读下来,但凡受益于有力量的老师的学生,他们在成年后往往饮水思源,这也是雷夫的五个阶梯中最高的一层。当老师教育的力量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力量时,那么这种力量就会伴随生命主体延续一生。梁实秋记忆中的周老师教学非常认真负责,对于习字尤其注意。而对周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周老师对于他们作“修身”的教育。纽扣是否扣好,头发是否梳齐,说话的腔调,走路的姿势,乃至笔记本子是否折角卷角等,无一不加指点。而这些细节的关注,也让梁实秋自此养成了好习惯。看到梁实秋对周老师回忆的时候,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初中班主任----一个个头比我们初中生高不了多少,眼神杀伤力却超强的女老师,柴老师。有那么一次,我们班的男生竞相将自己的头发梳成了中分,看上去活脱脱一个个汉奸。我们女生纷纷嘲笑,但是男生们却不以为然。然后,所有梳中分头发的男生都被班主任请去了办公室。走出教室时,男生们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回来时,个个像落败而归的公鸡。我至今记得,我的同桌的头发是以一片纷乱的景象回归大家视线里的。可以想见,我们那个个头小却很有力量的班主任是怎样用手直接挫败那些难看的发型的。再看班里其他男生,无一例外。而至此以后,班里再没有男生在发型这个问题上犯过纠结。班主任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发型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就应该有个学生的样。每个人在每个特定的阶段,就应该演绎好这个阶段的特定角色!当我成为一名老师,当我带自己的第一届学生时,我也时刻提醒他们:学生就应该有个学生的样!什么时候也别忘了自己的身份!我是这样提醒我的学生的,而我的老师当年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虐童事件的反思 篇6

在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社会中的时事热点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提前了解当下社会热点话题也是为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打好坚实的基础。今天,华图教育为您带来近期热点话题: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

热点背景

针对网上流传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园区存在猥亵、针扎幼儿,给幼儿喂食、注射不明药物等行为的情况,记者23日从北京市公安机关了解到,22日已接到家长报案,北京警方正在根据家长反映情况进行调查取证。目前涉事老师和保育员已暂时停职,配合警方调查。(11月23日,新华网)

热点解析

环球时报:虐童案,直面舆论冲击是最好的应对

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一家分园涉嫌虐童事件迅速形成了汹涌的舆论。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星期四晚上对外通报,警方接报案后立即成立了专案组,政府工作组也已经进驻幼儿园,配合警方调查。可以预期,作恶者必将依法受到严惩,作为上市公司的红黄蓝幼儿园也将因这起丑闻付出巨大代价。

如今的中国,社会性事件很容易演变成公共舆论危机,这其中的深刻原因需要认真加以研究。从形式上看,舆论狂潮一旦形成,真消息和假消息,以及针对事件的真实焦虑和泛泛的不满发泄、乃至恶意的推波助澜总会复杂地搅在一起。

红黄蓝幼儿园的新天地分园存在虐童,互联网上已经举出很多可信的证据。家长们的愤怒和着急,以及全社会的普遍关心都是真实的。公安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调查案情,同样是真实的。但是很快一些更爆炸的传闻成为了焦点。

其中最耸动的一个是,有一群军队“老虎团”的人集体性侵幼儿园的孩子们。如果确有此事,这是刑法的重罪,涉案人注定难逃重刑。如果这个信息是假的,那么这一谣言的制造和传播过程应该有别有用心者介入,他们同样应被揪出来依法治罪。

汹涌的舆论是对政府的考验。处理事情本身,调查清楚事实,对责任人该抓的抓,该罚的罚,这对政府不是难事。但是网上突然间形成巨大的广场效应,如何应对,这是反复出现的挑战,客观说怎么处理都不容易。

如果放任舆论发酵,不加任何干预,事情就可能升级,网上舆情或最终演变成不可控的治安问题。但是控制舆论,删掉一些极端煽动和明显造谣的帖子,又容易产生政府给出事单位背书、帮它们掩盖真相的印象。尽管这经常不合逻辑,因为政府不太可能赌上自己的信誉帮红黄蓝这样的民营机构脱困,但在互联网的语境下,这样的质疑很容易振振有词。

在当下的现实中,政府对舆论的介入总的来看必不可少,但应当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官方的反应一定要快,不仅政府和公安的调查及善后动作要快,而且涉事地区和部门的官员要全力配合宣传部门和媒体的工作,及时发布各种信息。不求信息的全面,要动态地发布,了解多少发布多少。

迄今为止,酿成大规模舆论事件的情况,大多是官方对舆论的回应和引导慢了半拍,甚至更多。官方公布的关键信息本应总体上压倒互联网上非官方产生的信息,但是许多时候这一点没有做到。如果官方的信息通报不够快,删帖反而来得更快,质疑就很容易在网上泛滥。

第二,出了事情,官方总揽全局,但与公众的交流一定要首先围绕人们最关心的方向,也就是急公众之所急。比如一定要强调全面调查和严惩责任人的决心,要强调开展治理和解决问题的坚决意向,让公众放心。

经常会有突出的传言,和公众关心但有待查清的疑问,这种时候官方切不可回避那些传言和疑问,而是应直面它们,承诺开展调查,这样就与公众的关切形成了契合。

另外,对有些明显恶意干扰事件处理的帖子要坚决管控。但舆情管控要注意一个临界线,那就是每一个具体的管控动作不能让公众对官民立场的一致性产生怀疑。换句话说,不能以损失政府公信力的代价来简单阻止一个负面信息的传播。

虐童事件强烈牵动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无数中国家庭,他们的关心和焦虑无以复加。朝阳区政府和公安处理事情的速度也应当说够快了,显示出与公众急在了一起。让舆论把官民这样的休戚与共充分体现出来,公众最想知道什么,第一个回答的应当是公安和政府官员,而不是某个网上IP,那样的话,焦虑的家长们和舆论就会感到有了主心骨。(单仁平)

多角度发力,让“虐童”远离孩子

搜索“红黄蓝幼儿园”,有这样一段介绍,“红黄蓝幼儿园是红黄蓝教育机构旗下为2-6岁中国儿童提供专业幼儿教育服务的知名幼教品牌。红黄蓝幼儿园成立于1998年,率先研究成功了早教教材。”可见,红黄蓝幼儿园应该算得上是我国成立时间较早、有非常丰富教学经验的幼教机构。可就是这样一家知名的连锁幼儿园,竟然也被曝出虐童丑闻,估计令不少家长愤怒并担忧,究竟还有没有能让家长放心的幼儿园?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至今,经媒体和网络曝光的发生在幼教机构的虐童或疑似虐童事件,已超过60起,而虐童行为大多为针扎、殴打、喂食不明药物、猥亵幼儿等。看似不算多,每年才十来起,但仔细想想,被曝光的只是相对比较严重的虐童事件,那些发生在幼教机构内部,没有被我们探知的究竟潜藏了多少,谁都不敢也不忍去考证。

尽管近两年,不少幼儿园都安装了监控设备,并承诺可以让家长随时调阅,但现在看来,形式仍是大于意义。一来,家长不可能每天对着监控看,这也让一些老师面对镜头却无所顾忌;二来,一些幼儿园虽然有监控,却不一定真发挥了作用,说不准只是为了应付所谓的“检查”而已;三来,幼儿园内部是“一家人”,真要有问题,幼儿园会不会把监控拿出来公开尚不得而知。

那我们对此是不是就真的无能为力?目前看,是的。尽管残酷,但却现实。不少人说用法律保护孩子,也有人说加强对学校的监管,也有人说要提高老师素质等等。其实这些都很必要,但并没有击中老师虐童的根源,所以并不能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理应看到,幼教老师之所以会有如此戾气,待遇不高或许是个原因,但更重要是的孩子难带。试想一下,每个家长每天带一个孩子都感觉力不从心,要让

三、两个老师带几十个年幼的孩子,指望他们多有耐心并不现实。

但是,这绝不能成为老师虐童的借口,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虐童行为必须严惩!但我们绝不能总是等到问题发生之后再来反思、再来整改。笔者认为,不妨从三方面着手尝试改变,以期问题有所缓解,其一,加强对幼教机构的环境改造,避免过于“学校化”,不妨多点“童话房”“游乐园”,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其二,加大国家对幼教机构的经费保障,每个班可以适当多搭配几个老师,既可以相互提醒,也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其三,不妨把监控改成“直播间”,让家长介入监督,或许会好一点。

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篇7

关键词:幼儿园;虐童;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育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幼儿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在这一时期所接受教育的好坏,将会深刻影响其一生。

一、幼儿园虐童事件的现状

近年来,幼儿园里虐童事件频发,随着网络的发达,被曝光之后,让人触目惊心。比如,山西长治某幼儿园老师让学生排队,挨着踢幼童裆部;山西太原一幼儿园老师短短十几分钟时间,狂扇一女童几十个耳光;山东济南某幼儿园老师经常针扎幼儿手背、耳朵,导致孩子见了缝衣针就害怕……幼儿教师作为孩子最喜爱的人,却变成了“恶魔”;幼儿园作为培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地方,却成了虐待儿童的作案场所。这需要我们分析虐童事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

1.法律法规缺失,出现问题無法可依

纵观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有关国家法律法规,一方面存在着颁布时间早,已经不适应现在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出现虐童事件处罚过轻。我国法律上从未对虐待儿童罪给予明确的解释。所以,司法部门在虐童事件发生后,无法可依,只能对相关人员人进行行政处罚或治安处罚,难以起到惩戒和威慑作用。

2.教师薪酬待遇低,心理危机感增大

幼儿教师相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地位不获肯定,薪酬比较低,然而社会和家长给予的期望和压力并不低,因此,这造就了一种低薪高压的双重环境。而这种环境可能会导致幼儿教师严重的心理危机感。调查显示,幼儿教师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比例占23.6%,其中有敌对、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教师分别占了18.1%、12.5%、12.5%。此种状况下,幼儿教师的压抑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很有可能通过虐待儿童的极端方式发泄出来。

3.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缺失

幼儿教师决定着幼儿教育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据教育部于2010年所做的对幼儿师资的学历构成调查来看,获得研究生学历的仅占约0.1%,本科学历的约占11.9%,大专学历的约占48.3%,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约占39.7%。由此可见,专科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占据很大比例,幼儿教师整体队伍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较差或者缺失。

4.相关部门监管失责,无证上岗现象突出

由于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需求逐年增加,而目前公立幼儿园学位数量仍然较少,导致了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因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不严、监管不力,再加上一些幼儿园的管理混乱,导致许多未受过专业教育、甚至缺乏基本职业素养的人无证上岗。据山东省教育厅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3%的幼儿教师没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三、杜绝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建议及对策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顺应学前教育立法国际性趋势的必然要求,遵循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依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修订陈旧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结合具体国情,借鉴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成熟的经验,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幼儿的合法权益。比如,扩大现有“虐童罪”的适用范围,把学校囊括进来;借鉴香港地区的《侵害人身罪条例》的做法,在刑法中单列“虐童罪”等。

2.积极疏导幼儿教师心理

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的待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到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相关部门要在合理核定幼儿教师编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幼儿教师的薪酬,并保障其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另外,幼儿园和相关机构要及时关注并合理疏导教师的心理。一方面,幼儿园各级领导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真正去了解每一位教师,减轻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及压力;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做好自我认知,进行自我调适。

3.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培养

2011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其中特别强调,幼儿教师要坚持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在师德方面要做到“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据此,一方面,对于将入职的幼儿教师把好入口关,做好从师德和专业等方面的选拔和考核,做好岗前培训。另一方面,对于仍未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要开展系列相关培训,切实提高在职幼儿教师的师德和专业素养。

4.建立立体化的监管体系

2012年,我国颁布了《教育督导条例》,根据这一条例要求,一方面,要明确并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应的监管职责,把好其对幼儿园办园资质的审核关,切实发挥其对于教师的培训和监管职责,注重预防,一旦出现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明确幼儿园各级领导的直接监督职能,建立对于幼儿园园长问责制度。

参考文献:

反思:打人事件背后的真相 篇8

班级中睿睿是位性格急躁、好动的男孩。平时和同伴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争执的事情。因此老师常常会收到孩子们的状告。

这不区域活动开始后,睿睿高兴地来到班级里的“儿童医院”,当起了一名医生,一时间他们玩得开心又融恰,而且也能按照游戏规则开展活动。这时晨晨也想进入“儿童医院”加入他们的游戏,她脱下鞋后起身要迈进区时,睿睿迅速跑到区域入口,一下把他推倒在地,嘴里还喊着:“不许进!”晨晨重重地摔在地上,疼得她大声哭起来。我赶紧走过去,扶起晨晨,站在一旁的睿睿也被眼前发生的事情触动了,一下失去刚才的“威风”,脸上挂着一丝不服和歉意,他小声地分辩着:“不是说好了医院里只能进四个小朋友吗?可是她再进来就是第五个了!”

我没有责备他,而是让他听听同伴的感受和想法,晨晨说:“我感冒了,要到医院看病。”听她怎么说,睿睿一时无语了。“以后要先听听别人的想法再做出行动,好吗?”睿睿认真地点点头,邀请晨晨道:“我给你看病吧?”晨晨跟着他走进“医院”,开始了他们的游戏。

每当睿睿和同伴再次发生矛盾时,我总是先了解他的想法,然后耐心地开导他,让他认识到其实事情的解决方法有很多,比方说可以向成人求助,告诉同伴游戏规则,询问对方的需求等。就这样,让他逐渐意识到要想和同伴和平相处,就要掌握礼貌交往的方法。

对春游乱花钱事件的反思 篇9

一、案例描述

2012年4月13日早上8:00,我在杭州市某小学五(4)班见习。今天是采三全校性的春游活动,五年级的学生是自备食物到杭州花圃游玩。

在春游前一天,班主任陈老师在大课间活动时讲了有关于春游活动的注意事项,其中讲到了有关于此次春游自备食物的事情。陈老师说:“明天就是春游了,这次是同学们自备食物,我想同学们晚上肯定会去超市大采购!在这里,陈老师提出一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花最少的钱买到既好吃又营养,同时还可以和老师同学们分享的食物。陈老师以前带的班里有同学就很有想法,带的东西也很有创意,他们有的带的是妈妈做的寿司,还有蛋炒饭等等。陈老师只是举几个例子,同学们也可以开动脑筋想想怎样才可以让带的东西更有创意。同学们晚上回去可以好好准备一下明天的食物。”春游期间,果然有不少同学带了妈妈做的食物。孙一带了鸡柳鸡腿,叶燕和张鹏都带了寿司别具风味,还有谢欣带了玉米炒青豆等等,这些同学都极具创意,精心准备了春游的食物,与同学老师分享。在花圃的自由活动时间里,有许多学生都到旁边的小卖部买玩具,有吹泡泡的水,狼牙棒到后来还买了水枪。陈老师在春游的休息活动期间都不对学生进行责骂喝止,让他们快乐地玩耍。下午4点回到学校,陈老师对这次的春游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陈老师说:“这次春游表现的都不错,在来去的车上能够自发的唱歌,为旅途带来了快乐。但是我有几点不太满意。同学们在春游过程中,为什么你们那么不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呢?自己制造的垃圾不清理,还弄得地上一团糟,你在家里也是这样子的吗?还有,我看同学们这次春游又买了很多玩具,上次秋游的时候我们也同样去过的,为什么你们这么不珍惜钱这么浪费呢!这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的钱,为什么那么不懂得珍惜!这些玩具买了,你们拿回家会扔到哪里去,不要为了自己一时的快乐浪费那么多的钱,为什么你们就不懂得省下钱捐赠给希望工程,给山区贫穷的孩子呢?希望你们以后要吸取教训!今天,我们给没有买任何玩具的同学奖励一颗星星值日班长在每日计分的表格的节约那一栏上打上五角星,买了三件以上的同学我要收回一颗星星。”

二、案例分析

从这两件关于春游学生乱花钱的事情,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不懂得爸爸妈妈挣钱的辛苦。而且因为生活在大城市,都是父母宠爱的对象,有些父母认为现在不是生活困难的时期,不能再让孩子吃自己吃过的苦,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很多孩子都不明白钱是靠劳动赚来的,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不懂得勤俭节约。所以父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管是困难时期还是物质丰富时期,勤俭节约都是一个人的没得,钱财不是用老挥霍的,自愿不是用来浪费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陈老师在这里就是既一位家长又是老师,给予学生意见,但她并没有用专门的一节课来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勤俭节约,节约用钱,而是在春游这次特殊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和好处。春游前,陈老师提醒同学们带有创意的食物正是勤俭节约的体现,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吃到放心安心健康的食物,另一方面则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怎样用最少的钱来买到好吃的食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勤俭节约。在春游中陈老师虽然没有严厉的喝止同学们严禁买玩具,但是在回学校后能够对此次春游进行一番评论和总结,这样不仅让同学们玩的开心而且能够在结束的时候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反思自己以后该怎么做,向品行优异的同学看齐。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了许多的反问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为什么自己不珍惜父母挣的钱?为什么不明白父母的辛苦?为什么自己没有做到勤俭节约,而其他同学却能够克制自己?同时,陈老师也提到了希望工程,贫困山区孩子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够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这是有关于思想品德的教育。关心关注弱势群体,我们作为一个人不是一个自然人,而是一个社会人,我们所做的各方各面都会对不同的人产生影响。教育并不是灌输知识就好,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后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三、反思与总结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称道的一种美德。

勤俭节约,从古至今,都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而且永远不会减弱。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有些人认为以现在的条件,不必再讲勤俭节约。然而,绝大多数人都赞成一种观点:勤俭节约永不过时。我们已经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渡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低碳、环保、乐活„„这些时尚的新词汇都是勤俭节约的代名词。勤俭节约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变得更加时尚、更加深入人心。我认为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节约是社会文明,彰显着科学进步的现代意识。节约,既是物质文明,又是精神文明,它蕴涵一种新的哲学思维,倡导一种适度、节用、合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因此,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是很重要的。

1、父母从自身做起,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型和针对性的特点,因此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从小培养勤俭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家长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洗完手要随手关好水龙头;睡觉记得关灯;发现公共场合有浪费现象,应该做出适当的反应。带着孩子购物时,对孩子不合理的物质需求,家长要说服、劝导孩子不买;饭桌上,一饭一粥,要让孩子知道来之不易,不能让孩子每餐都有剩菜剩饭。

2、学校和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学校在儿童个性形成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学习知识,而且还学习做人的道理,在许多场合,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可信的模仿对象。教师个人品格的自我修养,直接影响到一个班集体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在这一层面上,教师在学校应该多关注每个学生的日常品行,从各方面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要在班级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尽可能的以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注重勤俭节约,让学生认识到“勤”和“俭”的意义——勤俭是穷人的财富,是富人的智慧。俭而不勤,注定一生清贫,生活质量自然很低。只有既勤又俭,勤于劳作,勤于创造财富,俭于持家,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师应该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做好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良好习惯的工作。教师可以利用早读、班会、队会思想品德课、少先队活动等机会向学生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

育。学校也可以相应的开展一些有关勤俭节约的活动,比如说谁是省钱王,制作环保小饰品等。

3、社会应该增强对勤俭节约这项传统美德的宣传力度

上一篇:写孔子博物馆一日游的作文700字下一篇:六年级上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