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024-06-05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精选9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篇1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区域性大型公共活动数量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完成区域性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任务,建立区域性大型活动期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有效预警与防控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必须研究建立有效的区域性大型活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风险的评价方法,科学评估区域性大型活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风险。文献检索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所进行的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也比较单一,多集中于公共领域中的某一个方面,或公共卫生领域中的某一个专业或某一种疾病,评价对象不同,方法和技术指标不尽相同[1,2]。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重大活动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和北京市城市公共管理领域,初步建立了北京市公共卫生风险管理理论框架、技术路线,为奥运会乃至其他大型公共活动的公共卫生管理引入了新的思路[3]。本研究以2010年10月在常州市举行江苏省第17届运动会为区域性大型活动的研究对象,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评估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件;饮用水安全事件、传染病疫情事件和病媒生物引起的5大类及其所含的20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为区域性大型活动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水平评估奠定科学基础,进而为顺利开展区域性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江苏省第17届运动会为区域性大型活动的研究对象,评价江苏省第17届运动会期间的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件、生活饮用水安全事件、传染病疫情事件和病媒生物引起的5大类20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

1.2 方法

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

1.2.1 评分标准

以信函或亲自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区域性大型活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进行2轮评分;同时,向专家提供了相关的课题背景和文献综述、能收集的既往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以便专家能够尽快了解研究主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的评分标准参照朱启超等推荐使用的标准(表1)[4]。

1.2.2 判定标准

参照北京奥运会制定的5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分级评分标准[3]。

1.2.3 专家选择

选择在江苏省内从事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传染病、病媒生物防治等专业的卫生监督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公共卫生专家,以及行业协会、自来水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管理专家共计30名,对上述相同的专家分别进行2轮调查。

1.3 质量控制

以专家积极性、专家权威性及协调系数来评价。

1.3.1 专家积极性

用应答率表示,应答率=(回收咨询表数/发出咨询表数)×100%。

1.3.2 专家权威性

包括专家对方案做出判断的依据(Ci)和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s)。其中判断依据包括理论分析、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文献和直观性,每项又分为大、中、小3个层次,给予不同的赋值(表2)[5];熟悉程度(Cs)分为熟悉(1.0)、较熟悉(0.8)、一般(0.5)、不太熟悉(0.2),给予不同的赋值[5];专家权威系数=(Ci+Cs)/2。

1.3.3 Kendall协调系数(W)

用于评价多个专家对不同指标进行重要性评分时的一致性程度,经χ2检验后P<0.05,即认为协调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评分者之间意见具有一致性。协调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为专家人数,n为指标数量,S2是指标重要性评分的秩和离均差平方和。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EPI 6.0建立数据库,均采用双轨录入;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用χ2检验检验Kendall协调系数(W)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参加2轮咨询的30名专家的平均工龄为(21.17±7.81)a,年龄为(43.70±7.66)岁。其中卫生监督或疾病预防控制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治等多专业的公共卫生专家占83.3%,行业协会,自来水公司的管理专家占16.7%。

2.2 专家积极性、权威性、协调系数分析

2.2.1 积极性

第1轮发出专家咨询表30份,1周后回收30份,应答率为100%;第2轮发出专家咨询表30份,1周后回收30份,应答率为100%。

2.2.2 权威性

30名专家的判断依据为0.86±0.03;熟悉程度为0.87±0.10;权威系数为0.87±0.07,权威系数的变异系数为8.05%。

2.2.3 协调系数

2轮专家咨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583(χ2=856.374,P<0.01),0.845(χ2=1242.280,P<0.01);经卡方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的意见逐步趋于一致。

2.3 5类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

由表3可见,风险发生可能性结果是餐饮食品安全事件为很有可能发生;传染病疫情为可能发生,生活饮用水安全事件、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件以及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为不太可能发生。风险严重性结果是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生活饮用水安全事件、传染病疫情事件以及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件为较小的,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为可忽略的。

2.4 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

由表4可见,风险发生可能性结果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为很有可能发生,其他食物中毒为可能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以及扁豆等豆类中毒为不太可能发生,鲜黄花菜中毒及瘦肉精中毒为几乎不可能发生;风险严重性结果是有机磷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为中等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食物中毒为较小的,扁豆等豆类中毒、鲜黄花菜中毒及瘦肉精中毒为可忽略的。

2.5 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

由表5可见,风险发生可能性结果是游泳池水质污染引起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可能发生,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一氧化碳、氯气中毒及中央空调污染引起的军团病为不太可能发生;风险严重性结果是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一氧化碳、氯气中毒、及游泳池水质污染引起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较小的,中央空调污染引起的军团菌病为可忽略的。

2.6 生活饮用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

由表6可见,风险发生可能性结果是城市集中式供水污染事件及二次供水污染事件为不太可能发生,管道净水污染事件为几乎不可能发生;风险严重性结果是城市集中式供水污染事件及二次供水污染事件为较小的,管道净水污染事件为可忽略的。

2.7 传染病疫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

由表7可见,风险发生可能性结果是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为可能发生,消化道传染病疫情为不太可能发生,血液与性传播疾病疫情及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为几乎不可能发生;风险严重性结果是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以及消化道传染病疫情为较小的,血液与性传播疾病疫情以及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均为可忽略的。

2.8 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

由表8可见,风险发生可能性结果是病媒生物叮咬人引起皮肤瘙痒,影响正常休息,使人产生烦躁、厌恶情绪为不太可能发生;病媒生物影响城市形象,破坏环境卫生,使人产生反感、厌恶情绪及病媒生物(主要为鼠)咬坏电缆,造成供电中断为几乎不可能发生。风险严重性结果是病媒生物叮咬人引起皮肤瘙痒,影响正常休息,使人产生烦躁、厌恶情绪,病媒生物影响城市形象,破坏环境卫生,使人产生反感、厌恶情绪以及病媒生物(主要为鼠)咬坏电缆、造成供电中断均为可忽略的。

3 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区域性大型公共活动数量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完成区域性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任务,建立区域性大型活动期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有效预警与防控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必须科学评估区域性大型活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风险水平,风险水平评估的前提是进行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的评估。目前,在评估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时有2种方法,一种是序列分析法,它适合于具有历史数据序列的评价对象;另一种是专家咨询法,它适用于获得的历史数据具有相当部分但很不充分的评价对象。由于收集的既往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资料往往不全等原因,因此,首选方法是专家咨询法,这是从专家处收集信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6]。

Delphi专家咨询法是采取匿名的方式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修正,使专家的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最后根据专家的综合意见,从而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预测、评价方法[7]。由于其具有的匿名性、信息反馈性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三大特点,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目前在医学领域的护理学研究[8]、临床研究[9]、卫生经济学评价[10]、流行病学研究[11]以及医疗服务质量评价[12]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

进行Delphi专家咨询时,专家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专家的选择并非统计学上一般所指的随机抽样,而是按照预先设置的入选标准进行有目的的选择[13];同时结合研究目的充分考虑行业代表性的实际。因此,本次专家咨询除选择了从事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传染病、病媒生物防治等专业卫生监督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公共卫生专家,还选择了部分行业协会、自来水公司的管理专家。另外,有关研究表明专家人数不能少于13人,以15~50人比较适宜,多于25人后,可靠性增加幅度趋向平稳[14]。本次调查选择了30名专家,可以满足要求。50%的应答率是用来分析和报告的起码条件,达到60%是好的,70%以上就非常好了[15]。本次2轮Delphi咨询过程中,专家应答率均为100%,说明专家积极性较高,结果可信。另外,一般认为专家的权威系数≥0.7为可接受的权威系数[16],本次调查的权威系数为0.87,满足要求,专家意见可靠。研究表明,应用Delphi法一般采用2或3轮较为适宜[17]。本研究首先经过大量的文献查阅、部分专家征询意见、课题小组的集体讨论后形成了初步咨询表,在第1轮调查给专家寄送咨询表的同时,也提供了相关的课题背景和文献综述,能收集的既往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以便专家能够尽快了解研究主题;在进行第1轮调查后,分别与各位专家进一步进行沟通,第2轮调查后各位专家的观点较为一致,协调系数W达到0.84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满足了课题要求。

本课题应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评估区域性大型活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风险发生可能性结果是餐饮食品安全事件为很有可能发生,传染病疫情为可能发生,生活饮用水安全事件、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件以及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为不太可能发生。因此,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应重点关注。风险严重性结果是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生活饮用水安全事件、传染病疫情事件以及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件为较小的,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为可忽略的。因此,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生活饮用水安全事件、传染病疫情事件以及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件均应适度关注。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还可以进一步判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风险水平。另外,本课题应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评估区域性大型活动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虽然专家的积极性、协调性和权威程度均满足要求,但是专家的评分仍有可能受到专家自身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课题研究还尽可能地收集利用现有的能收集的数据,并结合专家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估,从而使风险评估结果更具科学性。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篇2

通过不断设问,学生对等可能性事件及其特点理解得比较清楚后,自然的引出课题。

(1)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启发学生概括出等可能性事件和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在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所犯的错误很多情况都是出在等可能性问题上,所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等可能性事件和非等可能性事件的例子。并且掌握一些判断的方法,为后面建构等可能性事件模型作好铺垫。预计在概括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及其判断等可能性事件的方法上可能要花一些时间。

(2)在巩固练习和例题中均强调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以及如何求事件 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这两个关键步骤。预计有部分学生在求结果数时会忽略先判断这事件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

(3)例题1的设计,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从生实际问题背景中逐步建立古典概型的解题模式;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与特征,重点突破“等可能性”这个理解的难点。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完。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作为活动设计者、参与者.主持者;老师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随机思想,认识和理解概率的含义—概率是一种度量,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让学生观察图表,得出对称的规律。

预计学生在构建等可能性事件模型时要花一些时间。

我国发生“滞胀”的可能性分析 篇3

西方经济学对于价格水平的波动及解释, 主要是通过通货膨胀理论来进行说明的。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 需求拉动、成本推动是造成物价上涨, 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现代通货膨胀理论则强调通货膨胀是一个动态过程, 预期是联接经济实际变量和通货膨胀等名义变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货膨胀受预期的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与否, 其状况和变动如何, 对于价格水平的走势影响重大。任何因素只要不影响人们对于价格水平的未来预期, 对于价格变动的影响就是暂时的。而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则从经济中存在特征不同的经济部门出发, 从不同经济部门产出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的差异上对于通货膨胀进行解释, 尽管这些部门存在着这样的差异,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不同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是相同的。一国内部的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只要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长期存在, 那么通货膨胀就是一个长期现象。而货币主义学派则认为,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现象, 是货币供应量决定于价格水平, 只有从货币供应量方面才可能对于通货膨胀进行合理的解释。

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也有学者进行了分析。赵留彦 (2007) 从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粮食价格的关系中, 对于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结构性解释;蔡功伙 (2008) 则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对于我国的通货膨胀进行了分析, 从理论上揭示了影响通货膨胀的种种可能;方红生 (2008) 则对财政与价格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从财政的角度对于通货膨胀进行了解释。而郭鹏辉, 钱争鸣 (2009) 则考虑了产出缺口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实际产出的增长高于潜在产出水平将引发通货膨胀, 而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时, 会引发通货紧缩。

西方经济学通货膨胀理论众多, 用一种通货膨胀理论对于一国或地区的通货膨胀进行完全的解释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 这些理论揭示了影响通货膨胀各种因素, 为价格变动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综合看来, 对于价格走势起影响作用的理论因素有对于价格走势的预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产出增长率缺口 (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与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差) 等等。

2 我国未来的价格走势及“滞胀”发生的可能

笔者认为, 对于我国价格变动有显著作用的因素有:对价格变动的预期、产出增长率缺口、原材料价格以及农产品价格。确实如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所揭示的那样, 预期对于价格走势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一旦预期未来的物价将上涨, 那么经济人将按自已的预期进行经济活动, 通过调整资产组合, 来规避通货膨胀的可能风险。前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对于人们预期的形成起到主要作用。从产出增长率缺口的角度来看, 它对于价格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说明市场供求关系确实对于通货膨胀具有相当强的作用;产出增长率的缺口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几乎与预期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差无几。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通货膨胀有刺激作用, 工业品价格变动对于通货膨胀影响具有即时性。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有滞后, 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我国是存在的。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笔者认为其并不会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有显著性的影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笔者认为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关。长期以来, 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以促进经济增长、维持物价稳定为目标的。在这种目标的作用下, 当经济繁荣时, 物价水平通常处于较高的水平, 此时的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防通货膨胀, 因此货币供应紧缩是必然的选择。而当经济衰退时, 物价水平往往处于较低的水平, 此时, 通货膨胀的水平较低, 扩张性货币政策为经济活动注入活力, 刺激经济的增长。作为货币供应的中央银出于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实现的考虑, 使货币供应量并不与通货膨胀率增长相对应。因此,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并不对通货膨胀起显著的作用。

对于我国价格的未来走势, 虽然影响因素众多, 但是笔者认为, 主要取决于产出增长率的缺口回补的程度、人们对于价格上涨的预期、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前期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方向对于价格走势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鉴于国际经济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的复苏, 外需的恢复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投资需求的效应递减、政策公共投资与消费受财政支出的约束之下, 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窄, 而由于我国的社保体系、医疗体系、教育体系尚未完备, 居民消费需求也难以有效激活, 产出增长率的缺口短期内不会得到回补;而巨大的新增货币供应的增长确实在客观上强化了人们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未来“滞胀”发生的机率大增。

然而, 正如体文所分析的那样, 货币供应本身并不对价格有直接的影响, 政府应该致力于这种规律的说明, 同时, 货币当局应该明确地告诉人们, 一旦经济好转, 增长率恢复, 通货膨胀必将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必将得到治理。这样, 可以消除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 不至于使物价发生大起大落。而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 对于我国的经济起着基础性作用, 农产品价格对于通货膨胀的走势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在进行物价治理时, 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传导到其他经济部门的时间应该加以充分利用。当前, 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出现了持久、大幅上扬的态势, 今年主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容小视。然而, 可喜的是, 近年来, 我国猪肉的价格相对比较平稳, 并未出现已经大幅上涨的情况, 这对于稳定猪肉的供给起到重要的作用, 也对稳定我国的价格水平起到关键性作用。

从短期来看, 由于全世界经济的低迷, 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有所下降, 煤及其他原材料价格等燃料的价格相对处对于较低的水平。因此, 笔者认为, 除非有特别地供给冲击 (如流感、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的供给) 导致基础性商品短缺, 鉴于产出增长率缺口难短期内难以回补的事实, 只要从政策信号上弱化人们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 注意对于主要农产品价格的调控, 以结构调整遏制对于原材料、能源及燃料的不合理需求, 多管齐下, 我国的价格运行将趋于平稳, 避免“滞胀”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 影响我国价格水平的因素还需要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 这既是理解中国式通货膨胀的需要, 也是未来制订各项政策的需要, 还是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

摘要:“滞胀”是指经济增长停滞的同时, 价格水平持续的上涨。产生滞胀的原因既与经济所处阶段有关, 也与价格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关。当前, 我国出现了持续的经济低迷, 同时, 价格水平居高不下。经济运行出现了“滞胀”的迹象, 是否会演化成真正的滞胀, 本文将分析价格水平的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 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价格,预期,产出缺口

参考文献

[1]方红生.一个解释中国通货膨胀的可行框架[J].财贸研究, 2008年第6期, 1981-2006.[1]方红生.一个解释中国通货膨胀的可行框架[J].财贸研究, 2008年第6期, 1981-2006.

[2]蔡功伙.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北方经济, 2008年第7期.[2]蔡功伙.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北方经济, 2008年第7期.

[3]杨建明.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物价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 2003年第1期.[3]杨建明.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物价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 2003年第1期.

[4]赵留彦.通货膨胀预期与粮食价格动态[J].经济科学, 2007年第6期.[4]赵留彦.通货膨胀预期与粮食价格动态[J].经济科学, 2007年第6期.

[5]郭鹏辉, 钱争鸣.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9年第4期.[5]郭鹏辉, 钱争鸣.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9年第4期.

[6]程建华, 黄德龙, 杨晓光“.我国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 2008年第1期.[6]程建华, 黄德龙, 杨晓光“.我国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 2008年第1期.

百度大爆发―K站事件可能性分析 篇4

一、百度抽风了

或说百度抽风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这次比较夸张了一点。以前只是小打小闹,这是百度是彻底发飙了。其实百度发飙也不是没有迹象可循的,就拿我们的站讲吧,一开始的关键词一直是排在第一页的,快照也每天更新,网站的收录一直很好。突然排名一下子降到了第八页,于是连忙找原因,改变外链策略,还没调整个两天,排名就彻底没了。跟一些同行朋友交流了一下,发现很多站都被K了,想到可能是百度的算法又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调整。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二、垃圾外链

因为网站被K一直都找不到原因,于是把之前做的外链记录都重新查了一遍,发现之前一万多的外链只有三分之一多点是被收录的,剩下的不是删了被删就是未收录的,其实未收录的还好,最怕的就是收录之后被删除。不仅是外链丢失,而且还导致百度对你的网站产生不信任感。看看哪些收录后被删除的外链基本上都是论坛的,其实这些外链就可以说是垃圾外链了,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在一些权重高、收录快的论坛里发的帖子都是垃圾外链呢?根据百度Web2.0 发垃圾攻略可以看出,与网站、论坛主题不相符的都是垃圾外链。很多发外链的根本就不看论坛版块内容就直接把自己的文章贴进去,然后放一个链接。这样的文章一般很快就会被版主删除,就算你被百度收录了,过一段时间你的外链也会被删除的。我的很多这样的外链都被删了,之前做的基本上都没有存活下来。所以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这样的不良外链。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 在钻搜索引擎的空子,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就算你的网站一时可以获得一个好的排名,但是搜索引擎他自己也是在不断完善的,当他发现缺陷进行修改的时候,那么你的站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所以我们要严格遵循百度的方针、政策前进。那么哪些内容被百度认为是垃圾内容呢?

1、与网站或论坛主题不符的内容,上面已经具体讲过了,就不做具体描述了。

2、欺骗搜索引擎用户的内容。其实这样的内容在网络上大量存在,我们有时候为了 吸引用户点击会写一个吸引人的标题或者一些热门的事件,其实等你打开之后发现整篇文章跟标题是完全不相符的,这跟标题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这种没有实际内容的东西如果做多了百度会根反感的。

3、欺骗网站诈取分帐式广告收益的内容。

4、恶意利用Web2.0网站为自己做推广、谋福利的内容。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篇5

关键词:人肉搜索,群体事件,传播原理,应对策略

一、研究背景:

所谓“人肉搜索”, 实际上是基于网络社区的一种新型搜索机制, 即某网民在一个网络社区里面提出一个问题, 由在该网络社区内活动的众多网民人工参与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这一机制的形成, 最初产生于网络虚拟社区——猫扑社区。

最初人肉搜索并不仅仅是为了寻人, 而是寻找答案, 然而从“微软陈自瑶事件”到“虐猫事件”, 再到后来的“钱军打人事件”直至“姜岩死亡博客事件”, 人肉搜索最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标志性的“寻人”功能与道德法庭的结合。借助网络强大的交流能力和无数网友的激情参与, “人肉搜索”发挥出了街头寻人启事时期无法想象的搜索效果, 且将这一搜索的后果直接代入了现实。

二、“人肉搜索”诱发群体事件的可能性及传播原理分析

(一) “人肉搜索”诱发群体事件的可能性分析

1、民众——无庸质疑, “网民”之义正是“网络民众”, 走出网络, 他们又仍然是现实社会的民众。

2、受特定的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人肉搜索不会无缘无故发生, 刺激人肉搜索发生的这个事件, 也就是受到广大网络民众关注的事件, 正扮演了这个中介性社会事项的角色。

3、聚众以非法的形式或手段——由于网络传播的范围广, 速度快, 网络事件要达到“聚众”的目的十分容易;而因为网络的虚拟性, 网民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需要受到现实法律的约束, 且不容易真正意识到成千上万网民一旦将一致意见付诸现实行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4、表达意愿的群体行为——造成“人肉搜索”这一网络行为演变成为现实行为, 往往是因为事态没有按照参与网民的理想发展, 或是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 使其中部分网民会将网络上的舆论支持行为演变为现实中的行动。反过来, 又因为网络的传播优势, 使得这种从网络到现实的演变行为迅速地因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形成群体模仿, 且因为群体行为的“匿名性”, 导致参与现实行动的网民增多, 甚至使原本没有参与网络行动的现实中的其他人群感染到他们的行为和情绪, 进一步将参与人群扩大。

根据以上四点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 就理论上而言, “人肉搜索”也是可以成为群体事件的诱因甚至工具的。值得注意的是, 网络本身的特殊传播机制 (匿名性、群体感染、信息快速增殖等) 为群体行为制造了可能性, 而人肉搜索则以事件为线索, 为群体行为的发生制造了索引, 并为参与事件的网民提供了一个更加集中的群体环境, 加速了群体意识的形成, 也加深了群体规范对参与搜索的网民 (群体成员) 的影响, 使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群体压力并产生趋同心理, 从而进一步加速统一意见的形成和统一行为的发生。

(二) 人肉搜索诱发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流程分析

第一步, 现实事件产生搜索求助的需要, 于是有人在网络上提出“人肉搜索”;

第二步, “人肉搜索”使现实事件得到广泛关注, 并就该事件逐步形成群体意识, 最终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一个关注此事件的群体;

第三步, 该群体持续关注事件, 讨论并逐渐形成群体意见。

到这一步为止, 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在网络上, 总体而言, 仍然是网络行为。如果事件在受到关注一段事件以后得到了解决, 且解决之道大致符合群体意见, 则事件将逐渐淡化。

但如果事件持续受到关注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且事态的发展又没有按照群体意见发展, 而是向相反方向发展, 则会根据事件的性质不同出现不同情况:

1、如果事件是纯理论性质的, 纯认识范畴的, 则会出现网络辩论, 最终作出或无法作出公论, 但事件仍然不会超出网络范围, 并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网络范围淡化。

2、如果事件涉及现实利害 (如某人或某群体的利益受到损益) , 则又可能向两个方面发展:

其一, 因为该事件利益受损的是极小量人群或极特殊个例, 或事件所造成的损益在社会道德容忍范围内, 不足以引起网民激烈情绪或强烈共鸣, 事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淡化, 整个群体行为控制在网络范围内;

其二, 该事件中的利益受损方代表了相当数量的人群 (如“钉子户事件”) , 或事件所造成的损益已经超过了社会道德的容忍范围 (如“姜岩自杀案”、“彭宇案”、“番禺业主被殴案”) , 则随着事件发展与理想差异的扩大, 参与“人肉搜索”的网民将不满足与单纯的网络参与, 而倾向于选择更直接和激烈的参与形式, 进入网络事件的现实化阶段。

(三) 研究人肉搜索引发网络群体事件传播过程的意义

是否因为以上论证说明了“人肉搜索”具有诱发群体事件的可能性, 就应当对其令行禁止呢?事实刚刚相反。必须强调的是, 并非所有的“人肉搜索”行为都会导致群体事件, 我们应当看到在“人肉搜索”中体现出来的网络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优势, 更应当看到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 传统的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已不足以解决人类传播文明中的一些新生问题, 只有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才是顺应时代的方式。这也正是研究“人肉搜索”诱发群体事件的传播过程的意义所在。

三、研究结论:从传播学角度提出对网络群体事件的控制策略及可行的干预措施

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无法完全将虚拟的网络社区同现实生活截然分开, 因此也就导致网络行为必然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人肉搜索”正是发生于网络平台上的网民群体基于信息共享导致的一种群体行为, 而这种行为往往由于网络传播行为的特殊性——参与人数众多、参与者身份不公开、参与人责任与行为不对等——而走向失控, 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但既然已经厘清了“人肉搜索”诱发群体事件的传播过程 (以下简称“流程”) , 且已知并非所有的“人肉搜索”行为都会导致群体事件,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 应对其负面影响应当有可为。在这一研究中, 我们的任务是:充分发挥人肉搜索引擎技术的优势;避免由于不当使用人肉搜索工具造成对个人的侵害;避免由于不当使用人肉搜索工具造成社会的不和谐;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并进一步建立健康的网络道德体系。就此, 提出以下策略和措施供参考:

(一) 总体策略:

1、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入手, 引导舆论走向正确方向;

2、提高民众素质, 增强法制观念;

3、加强网络管理, 及时发现问题, 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二) 具体措施:

应对“人肉搜索”走向失控诱发群体事件, 可以从这类群体事件形成的流程中的任何一步骤入手进行干预, 使其始终处于可控制范围内。

1、针对第一步——认清人肉搜索产生的现实需要:

畅通言论渠道, 保护民众话语权。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因为注重所谓“弱势群体”的话语权, 就忽略了其他群体的正当话语权, 网络媒体尤其要注意不能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这些人往往打着“弱势群体”招牌, 提供虚假信息, 意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以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2、针对第二步——控制人肉搜索提出的方式:

网络媒介应当提倡其用户客观冷静, 要求使用网络媒介发布信息者提供事实而不是发泄情绪。

前述几个案例的典型特点在于, 信息发布者在提出人肉搜索的时候, 均带有明显的个人感受。但作为网络信息的发布, 必须考虑到群体模仿心理和匿名性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倾向性的处理上应当更加谨慎, 尤其要避免煽动性的语言, 并对涉及网络行为现实化的言论进行严格筛选, 谨慎发布。

3、针对第三步——促使健康的群体规范形成:

群体意识的核心是群体规范, 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 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3]从流程中我们可以发现, 网络人肉搜索的影响是否蔓延至现实, 取决于网络上相关群体形成以后这个群体的行为, 即是说, 网络上关注某事件的群体才是网络人肉搜索会否诱发现实群体事件的关键。而对于一个群体而言, 其行为则是受到群体规范的指引和制约的。

群体规范的形成, 在网络上是通过该群体成员民主讨论产生的, 如果网络管理方能够在这一步骤进行必要干预, 则有助于群体成员的民主讨论内容向良性方面发展。目前能采取的主要干预方式为审查过滤过激言论、反动言论。

4、针对第四步——促使健康的网络群体意见形成:

这要求网络媒介要发现与培养一批网络意见领袖, 抢占网络舆论阵地, 主动出击。根据二级传播理论, 意见领袖能够引领群体意见, 要形成健康的群体意见, 必须依赖于网络群体中的意见领袖。这些人不必是专业的媒介从业人员, 但首先应当是在网络群体中具有足够活跃度并且具有一定威望的人。目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意见领袖的挖掘:

其一是各大论坛的“版主”。他们担负着保障各自领导的群体内的舆论方向的任务, 还要向群体成员宣传法制观念和合法表达方式, 并且应当努力保障信息公开透明, 杜绝谣言生存。

其二是各网络媒体自己的专业评论团队, 他们负责以专业的素质对问题进行深入客观的剖析, 帮助网民全面深刻地认识事件的本质, 以避免网民因片面之词或一时激愤而发生过激言论和行为。

5、针对第五步——防止持续过热关注引发现实介入行为

网络媒体有责任密切关注讨论帖内容, 一旦涉及到对现实行动的计划或出现网络行为现实化倾向, 应及时作出反应 (控制发帖、向有关部门反映) 。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篇6

近年来, 因董事会治理失效而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时间频发, 四川长虹因董事会制定的以规模取胜的战略思路导致巨额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而发生了严重的财务危机。中科健公司因治理结构不完善, 对高管层严重缺乏监督和制衡, 导致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巨人集团在成立不到六年就陷入了财务危机, 以上事件中所提到的财务危机的爆发, 内部治理结构失效是关键, 而内部治理的核心是董事会治理, 因而可以见得董事会治理十分重要。

二、研究假设

(一) 伴随董事人数的增加, 董事成员间的交流沟通会有障碍, 会导致“群体性思维”这一现象, 董事们会产生偷懒行为, 决策的质量会随着降低。因此, 本文认为随着董事规模的扩大, 增加了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提出假设1:董事会规模与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正相关

(二) 目前我国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 代理问题较为严重。董事长在兼任总经理时, 权利过于集中, 监督机制失去效力, 所以, 相比较两职分离而言, 两职合一将加大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提出假设2:二职合一与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正相关。

(三) 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 从而造成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中间, 始终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 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 就越能抵消内部人控制的负面作用。提出假设3: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与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负相关。

(四) 从目前我国的董事会会议现实情况看, 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董事的出席率不高, 议事规则不健全等问题, 不能起到增强董事会治理的效果的作用。

提出假设4: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正相关。

(五) 董事会成员越高的持股比例, 董事们将要承担因财务决策的失误造成的损失。董事持股将个人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利益联系起来。

提出假设5:董事会成员总持股比例与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负相关。

三、统计检验

(一) 数据来源与样本

本文选取了2010~2014年间在我国沪、深两地上市的A股公司, 并对样本进行如下筛选剔除: (1) 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公司; (2) 剔除数据缺失不全的公司; (3) 剔除数据存在奇异值的公司。最终取得2752家上市公司的8542个样本观测值, 行业类型18个行业大类。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统计分析均使用ST A T A 12.0软件完成。

(二) 变量与模型

本文以经典的A ltm an模型中的Z值作为衡量财务危机可能性的关键指标, z=0.012x1+0.014x2+0.033x3+0.06x4+0.999x5, 其中X 1=营运资本/总资产, X 2=留存收益/总资产, X 3=税息前利润/总资产, X 4=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总负债, X 5=销售收入/总资产, Z值越大,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 解释变量为董事会规模 (LN B SIZE) 、董事会两职设置情况 (D U A LIT Y) 、独立董事比例 (IN D EPEN D EN T) 、董事会会议次数 (FR EQ U EN C Y) 、董事持股比例 (PER C EN T) , 控制变量为:公司规模 (LN SIZE) 、财务杠杆 (LEV) 和总资产增长率 (G R O W T H) 。本文控制了5个年度哑变量和18大类行业哑变量。

(三) 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1.描述性统计。为了消除极端值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我们对Z值与G R O W T H指标在1%水平 (双侧) ) 上进行了w insorize缩尾处理, 描述性统计结果详见表1:

从上述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①财务危机衡量指标Z值方面, 根据A ltm an模型可知65.72%的样本公司财务状况稳定, 其Z值大于2.675;1671家样本公司可能走向财务危机的边缘, 其Z值小于1.81;剩余1257家样本公司Z值位于1.81与2.675之间, 属于灰色地带, 无法判断其财务状况。全行业Z值的平均数为7.102, 远远大于2.657, 说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总体财务状况稳定②董事会规模方面, 董事会人数的自然对数最大为2.8904 (18人) , 最小为1.3863 (4人) , 且平均值为2.1571, 说明董事会规模差异略大, 但人数基本控制在9人左右。③根据代理理论, 为减少“内部人控制”的影响, 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 (约74.53%) 实行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④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方面, 从样本数据来看, 99%的上市公司均达到证监会的最低要求。⑤董事会会议次数的标准差为3.7528, 表明公司会议的召开次数相差悬殊, 一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最小为1次, 最大为57次。⑥董事会持股比例方面相差巨大, 约三分之一上市公司持股比例为0, 严格遵守我国公司法中有关“董事在任职期内不得购买本公司股票”的规定。同时还发现:上市公司规模 (LN SIZE) 相差较大, 标准差为1.237;资产增长率 (G R O W T H) 均值在20%以上, 远远大于我国G D P的平均增长率;财务杠杆即资产负债率 (LEV) 水平在44%左右, 整体偿债能力尚可。

2.回归分析。模型回归结果表2所示, 根据模型回归数据发现, 样本R 2值为35.26%, 调整后样本的R 2值为34.61%, 并且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 说明该模型拥有较高的拟合优度和较强的解释能力。方差膨胀因子V IF均小于2, 说明模型中的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本文通过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 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董事会规模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关系显著为正

2.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与财务危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即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更不易发生财务危机。

3.独立董事比例与财务危机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 但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4.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5.董事会持股比例与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摘要:有关财务危机的研究, 始终是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的方方面面, 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与否和长远发展。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 但是究其根本, 战略决策、内部治理等内因起到关键性作用。董事会又是内部治理核心。因此本文将董事会特征引入到财务危机研究中来, 试图寻找董事会特征对财务危机的影响, 以改善董事会结构, 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董事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朱乃平, 田立新, 陈娜.民营企业终极控制性股东特征与公司融资决策行为[J].预测, 2013, 06:22-28.

[2]赵琳.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 2014.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篇7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下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物。树木等带有异性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温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

雷电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地球上任何时候都有雷电在活动。我国也是一个雷电灾害频发的国家。我国每年因雷电造成人员伤亡达三四千人,经济损失约50-60亿人民币。据中国气象局不完全统计,因此,了解雷电的规律,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和自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

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

1.1 直击雷

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直击雷的放电过程如图。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直击雷的电压峰值通常可达几万伏甚至几百万伏,电流峰值可达几十KA乃至几百KA,其之所以破坏性很强,主要原因是雷云所蕴藏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其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us到几百us)就释放出来,从瞬间功率来讲,是巨大的。直击雷产生的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会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的停电,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另外,直击雷的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雷击物,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物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

1.2 球形雷

球形雷是一种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通常在强雷暴时出现,球状闪电的平均直径为25厘米,大多数在10~100厘米之间,小的只有0.5厘米,最大的直径达数米,颜色常见的为橙红色或红色,当它以特别明亮并使人目眩的强光出现时,也可看到黄、蓝、绿和紫色。其寿命只有1~5秒,最长的可达数分钟。球状闪电的行走路线,一般是从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面时突然改向作水平移动;有的突然在地面出现,弯曲前进;也有沿着地表滚动并迅速旋转的;运动速度大约为1~2m/s。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至100 cm。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气中独立而缓慢地移动。球状闪电是一种危害较大的闪电。多数火球无声消失,有的在消失时有爆炸声,可以造成破坏,甚至使建筑物倒塌,使人和家畜死亡。球状闪电几乎无法被破坏,有人曾用步枪射中过球状闪电,但是无效。

1.3 雷电感应

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引起的。这种迅速变化的磁场能在邻近的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从而损坏电气设备。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可以避免雷击损坏建筑物,但是是雷电从建筑物顶端泻放入大地或者附近发生雷击的时候,雷电电磁脉冲可以通过避雷针的引下线和接地系统地线产生很强的电场,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物品均会产生感应电压,这些感应电压的高低金属形状、距地线的距离和雷击大小而变(根据IEC61312标准,当雷击击中建筑物时,即使安装了避雷针,直击雷电流50%的通过引下线和接地系统入地,仍然会有大约50%的雷击能量做戏分配到各线路系统)一旦您的电源输入线、电话线、网络线或其它电子设备的金属引出、引入线感应到瞬间高压,避雷针就无能为力了。感应雷击破坏的主要对象是电子电气设备。例如,1992年6月22日,一个落地雷砸在国家气象中心大楼的顶上,虽然该大楼安装了避雷针,但是巨大的感应雷却把楼内6条国内同步线路和一条国际同步线路击断,使计算机系统中断46小时,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1.4 雷电侵入波

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其传播速度为3x108m/s。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人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属于雷电侵人波造成的雷电事故很多,在低压系统这类事故约占总雷害事故的70%。例如,雷雨天,室内电气设备突然爆炸起人或损坏,人在屋内使用电器或打电话时突然遭电击身亡都属于这类事故。

雷电波侵入的方式通常有三种:

1)直击雷击中金属导线,让高压雷电波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两边传播而引入室内;

2)来自感应雷的高电压脉冲,即由于雷云对大地放电或雷云之间迅速放电形成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他们在各种电线中感应出几KV到几十KV的高电位,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传播而引入室内的;

3)由于直击雷在房子或房子附近入地,因其通过地网入地时,在地网上会发生数十千伏到数百千伏的高电位,这高电位通过电力线的零线、保安接地线和通信系统的地线,也是以波的形式传入室内,并沿着导线传播到别处,殃及更大范围。

2 电气布线的校验

雷电感应会对微电子设备产生不可预测的破坏,特别是对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危害瞪大,微电子设备遭受雷击损坏,80%是由感应雷造成的。对房屋的布线系统定期做目视检查,找出可能发生事故的位置,则能防止大部分雷击引发的设备损坏事故。通常在雷雨季节之前对房屋的布线做以下一些项目的校验。

2.1 接地极系统

一定要在电源进户处检查这一系统并寻找任何可能造成雷击损坏之处。例如,校验接地极系统的所有连接点。当电涌电流流经接地极系统时,松动的或受腐蚀的连接点会增加流散雷电流路径的总阻抗,这点会产生较高的对地电压,并会导致雷击损坏事故。

2.2 接地极之间的等电位连接

当采用多于一组的接地极作为房屋布线系统的基准电位时,一定要将它们等电位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如果不是这样做时,则雷击电涌电流将在接地棒与建筑物的接地极系统之间产生极高的电压,这一电压被当作转移地电位,它常常损坏电子设备内的输入/输出(I/O)印刷电路板。要确定两组接地极之间是否等电位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应在接地极之间做两点等到电位连接电阻测量(也称作直接测试法)。任两接地极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电阻应小于0.1欧姆。

2.3 分开敷设的接地极

雷击损坏事故常发生于有分开敷设的接地极的设备处。

通常,维护电工这样做是为了满足设备制造商对所要求或推荐的接地做法的错误说明。在制造厂的机床区和通信/数据设备房间内可能找到分开敷设的接地极。当这些地方之一要求增加补充的设备接地连接以加强设备接地系统时,就将这补充的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到建筑的钢结构上(设定建筑的钢结构已等电位连接到电源进户处的接地上)。

通信设备处敷设分开的接地极对终端用户是明显的,因为不用终端用户知道或不用在其同意之下就可安装这些接地极,所以,检查时,不要只是信赖终端用户的信息,而要自己寻通信设备进行检查。

2.4 建筑物之间的连接

当雷电击中一建筑物时,转移地电位也能在建筑物之间产生,其有可能对电子设备产生损坏,这是因为敷设于建筑物之间的电力和数据线路所提供的导电会给电涌能量创造一通路。

可采用光缆线路来消除这个问题。应该注意的是,一些光缆线路往往设有一根供支撑用的导电线,它敷设于电缆内部或环绕电缆外护套敷设。但是当将些导电线引到两端建筑物的设备时,可能会否定安装光缆的好处。

2.5 电涌防护

在电子设备的交流电源输入端可能发生雷击损坏事故。因此可能要在配电系统的不同点上安装电涌防护器。至少,应在电源进户处的配电盘上设置电涌防护,以防止从交流电源线路侵入的电源传至下面其他设备。

一些终端用户还喜欢给重要的硬件设备的出线口安装附加的电涌防护。作为一个例子:一局部区域网络(LAN)服务器可能需要一台在电源输入处安装电涌防护的不间断电源(UPS)。

在设备处安装有电涌防护的情况下,要对分支回路测验其正确的接线,核实设备接地线的阻抗是处于最低的实际舒值,它可以保证设备接地系统适于为流散电涌电流提供足够低的阻抗通路。

3 防雷电感应对电子设备的损坏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高压,应将建筑物的镏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等予以接地。另外,建筑物屋顶也应妥善接地;对于钢筋混凝土屋顶,应将屋面钢筋焊成6~12m网络,连成通路,并予以接地;对于非金属屋顶,应在屋顶加装边长6~12m金属网络,并予以接地。

在防雷电感应的同时,我们也应做好防雷电侵入波的工作。

为了防止雷电侵入波沿低电压线路进入室内,低压线路最好采用地下电缆供电,并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接地。采用架空线供电时,在进户外装设一组低压阀型避雷器或2~3mm的保护间隙,并与绝缘子铁脚一起接地。接地装置可以与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并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30Ω。阀型避雷器装在被保护物的引人端。其上端接在线路上,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的间隙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的运行,当因雷击,有高压冲击波沿线路袭来时,避雷器间隙击穿而接地,从而强行切断冲击波,这时进人被保护物的电压仅雷电流通过避雷器及其引线和接地装置产生的残压。雷电流通过以后避雷器间隙又恢复绝缘状态,以便系统正常运行。

为防止电磁感应,平行管道相距不到0.1m时,每20~30m须用金属线跨接,交叉管道相距不到0.1m时也应用金属线跨接。管道与金属设备之间距离小于0.1m时,也应用金属线跨接。其接地装置也可以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10Ω。

4 结束语

雷击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目前世界各国专家都在研究消除雷击的新技术,以提高防雷效率。经过多年努力,发明了一些新型装置。例如,电离防雷装置,放射性同位索避雷针,高脉冲避雷针,激光防雷装置,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等,这些新型的防雷装置效能如何,还要靠实践来验证。

在我们建筑项目的电气布线的设置中,在避雷以及一些防护设备中,多观察多发现问题,并且要仔细进行专项检查,经常进行维护,避免发生一些类似的意外事件,让电气设置更为合理以及更为安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

[2]贾献普,侯黎明.浅谈感应雷的防护[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02).

[3]赵鸿恩.计算机系统防雷措施[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3.

[4]高莹,曹继军.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J].陕西气象. 2002.04.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篇8

1开采深度

目前, 鹤壁三矿在三水平-550 m水平进行采掘活动, 处于321、322向斜轴部, 323背斜轴部。目前三水平施工巷道分别为:①三水平南、北大巷。南大巷开拓深度在698~725 m, 北大巷开拓深度在760~768 m, 三水平南、北大巷处于矿井的下部, 地质构造形式受华夏构造体系控制, 构造线展布方向主要为NNE向和NE向, 在南、北巷开拓范围内地质构造以断层和褶曲为主, 均为正断层, 断层走向以WE、NNE为主, 属压扭性, 褶皱以NE向、NW向为主, 有明显的方向性和等距性。②-550 m新副井井底车场。该巷道是矿井深部运输大巷, 开拓深度为702 m, -550 m井底车场处于矿井的下部, 地质构造形式受华夏构造体系控制, 构造线展布方向主要为NNE向和NE向, 在-550 m井底车场开拓范围内, 地质构造以断层和褶曲为主, 均为正断层, 断层走向以WE、NNE为主, 属压扭性, 褶皱以NE向、NW向为主, 有明显的方向性和等距性。③3107工作面。该工作面位于三水平南翼31采区的深部, 地面地形属丘陵阶地, 高差不大, 地面标高一般在210~243 m。该工作面二1煤层距地面垂深为728~732 m。④3109工作面。3109工作面与3107工作面的开采深度及开采地质条件相同。

国内外的开采实践证明, 开采深度大于200 m时才有可能发生冲击地压。开采深度小于350 m时, 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小。开采深度在350~500 m时, 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开采深度大于500 m时, 发生冲击地压的次数急剧增加。而三矿开采深度已达700 m仍未发生过冲击地压, 说明三矿井田目前开采深度内发生冲击地压危险性较小。

2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特征

就具体矿井而言, 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冲击地压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 是冲击地压发生的本质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煤岩体的冲击倾向性、厚度、强度、弹脆性和含水率等。

2.1物理力学性质

(1) 煤层。

据我国主要冲击地压矿井的煤层力学性质调查, 我国典型冲击地压矿井的煤层力学参数为:抗压强度15.18~29.70 MPa;坚固性系数1.3~3.0;弹模2 300~9 000 MPa;泊松比0.21~0.37;自然含水率0.92%~3.16%。一般为较脆—极脆煤层。由此可知, 我国主要冲击地压矿井的煤层单向抗压强度通常大于15 MPa, 弹模大于2 200 MPa, 煤质较坚硬, 脆性, 这些是煤层能够积聚弹性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特征。

(2) 顶板岩层。

我国主要冲击地压矿井的顶板岩层力学参数:砂、灰岩顶板层厚10~220 m;抗压强度16.5~200.0 MPa;弹模15.3~383.0 GPa;顶板冒落性为难冒、不易冒。由此可知, 我国主要冲击地压矿井的煤层顶板都十分坚硬、难冒, 顶板中容易积蓄大量的弹性能。

与三矿顶底板力学参数对比, 三矿煤层的单向抗压强度与坚固性系数较小, 在煤层中不具备积聚弹性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特征。顶板岩层中只有S10砂岩的单向抗压强度与弹模较大, 但层厚平均只有8.9 m, 不到我国主要冲击地压矿井的顶板岩层厚度的下限, 而且因地质构造复杂, 完整性较差, 极易冒落, 属中等坚硬复合顶板, 不具备积聚弹性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特征。

从煤岩的物理特性分析, 三矿井田内目前开采水平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极小。

2.2煤岩层结构特点

综合分析我国大量冲击地压矿井煤岩层结构, 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冲击危险性煤层其上通常有一层厚度大于10 m的较坚硬岩层;由底板—煤层—顶板岩层组成的煤岩结构, 在冲击地压发生前积聚大量弹性能, 坚硬厚顶板岩层更易存储弹性能。因此, 冲击地压煤岩体典型的宏观结构特征表现为两方面:①“三硬”结构, 即硬顶—硬煤—硬底结构。②硬顶—薄软层—煤层结构, 即在煤层与顶板之间存在薄软层结构, 并且冲击地压多在煤层与结构变化、煤岩层具有一定倾角的条件下发生。

分析三矿煤岩体的宏观结构特征, 其顶底板属中等坚硬型, 该矿基本顶厚度对目前开采水平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极小。

3地质构造

煤岩体中的应力条件是影响冲击地压的最主要因素。煤岩体中的应力状态不仅与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 且直接受煤岩体中地质构造的影响。地层的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 如断层、褶曲、背向斜、煤层厚度变化带及岩性变化等。在这些地质构造区附近, 由于存在着地质构造应力场, 常使煤岩体的构造应力, 尤其是水平构造应力增加, 直接导致冲击地压发生。国内外大量冲击地压案例表明, 冲击地压常发生在地质构造区域中。

三矿井田位于鹤壁井田的北部, 从矿井地质类型分析, 其地质复杂条件属较简单类型 (图1) , 明显不如六矿、八矿、十矿复杂。因此, 无论是地质构造还是构造应力场, 都比六矿、八矿、十矿相对简单。目前, 十矿开采深度已达-575 m水平, 没有发生冲击地压, 从地质构造因素分析, 在三矿井田内目前开采水平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极小。

4采煤方法、巷道布置与顶板控制

矿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巷道布置与顶板控制方法不同, 煤岩体在掘进和采煤过程中矿山压力及其分布规律也显著不同, 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也各异。

通常情况下, 短壁开采体系如房柱式、刀柱式等采煤方法由于采掘巷多、巷道交叉多、各种煤柱多, 因此形成的支承压力多重叠加, 极易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厚煤层在开采首分层的条件下, 由于支承压力峰值距煤壁较近, 且应力较集中, 容易发生冲击地压。采用一次采全高开采, 由于支承压力相对远离煤壁, 且应力集中程度下降, 冲击地压发生强度和次数显著降低。

易发生冲击地压煤层的开采布置和采煤方法的选择首要考虑的是有规则地进行采煤, 主要表现为不留或少留煤柱, 尽可能地保证工作面成直线, 在煤层中掘进巷道量最少, 限制采场和巷道附近的应力集中等。大量实践证明, 长壁式采煤方法是预防冲击地压最有利的采煤方法。

顶板控制方式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甚为显著, 这是由于顶板岩层的悬、断、垮冒直接关系到顶板岩层中弹性能的释放形式和向煤体传递应力和弹性能的能力, 甚至关系到煤体是否会受到采动影响。如果在采空区中留有大量煤柱形成对顶板的支撑, 造成大面积悬顶和高应力集中, 容易发生冲击地压。

三矿采用长壁式全高放顶煤开采, 全部垮落法控制顶板, 且为单一煤层, 不会因邻近层开采形成下部煤层应力集中传递。因此, 采取合理、科学的矿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巷道布置与顶板控制方法, 有利于预防冲击地压。

5采掘顺序与留设煤柱

采掘顺序直接影响矿山煤岩层压力的分布与大小, 也直接影响冲击地压的发生。因此, 正确地选择、设计合理的开采顺序对预防冲击地压至关重要。煤柱是产生应力集中的地点, 孤岛状煤柱和半孤岛状煤柱可能受几个方向集中应力的叠加作用, 煤柱附近煤体应力集中程度大。因此, 在煤柱附近最易发生冲击地压。

三矿采用井田内前进式、不留孤岛状煤柱和半孤岛状煤柱开采方法, 有利于预防冲击地压。

6结语

根据鹤煤三矿井田的矿井地质资料和开采技术条件, 通过分析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及开采技术条件对冲击地压的影响, 探讨了三矿井田现生产水平有无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得出以下结论。

(1) 从三矿现开采深度、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特征 (包括煤岩层物理力学性质、煤岩层结构特点、顶板岩层中的弹性能) 地质构造因素等情况看, 可以确定三矿井田现生产水平无冲击地压危险性。

(2) 通过分析三矿采煤方法、巷道布置、顶板控制、采掘顺序与煤柱留设情况, 确定三矿现采用的开采技术有利于预防冲击地压。

摘要:探讨了可能发生冲击地压所具备的条件, 并对鹤煤公司三矿井田目前开采深度、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特征、采煤方法、巷道布置、顶板控制方法、采掘顺序与煤柱留设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鹤煤三矿目前生产水平不会发生冲击地压。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篇9

1 重力式U形桥台基础

1.1 土质地基的情况

1)桥台基础发生沉降。

沉降主要是由于水的作用恶化了土体的力学性能,包括均匀沉降与不均匀沉降,二者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给桥梁结构造成一定的危害,应慎重考虑。鉴于桥台背后填土的土压力较大,桥台的沉降一般属于不均匀沉降,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a.直接单面加宽基础:当基础受的荷载偏心距较大或产生不均匀沉降时采用(见图1),为使新加部分与原基础有良好的连接,常将原基础表面凿毛,每隔一定间距设置角钢挑梁,且膨胀混凝土将其牢固的锚固在原基础上。在浇筑前,界面处应涂覆界面剂。b.灌浆法:灌浆法是指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的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赶走土颗粒间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后占据其位置,经人工控制一段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2)桥台基础发生滑动。

基础滑动是由于水的作用弱化了基底土体的性质,基底摩阻力减少,以及台后填土受水的扰动变得不稳定造成的。可以从改善土的力学性能和直接增加抗滑力两方面来加以处理。a.减推桥台:在桥台和桥墩间的河底全部加做钢筋混凝土支撑,内用低配筋,在支撑和墩台基础的连接处,用铰接钢筋深入墩台。其余用浆砌块石铺满,以增加对桥台滑动的抵抗力(见图2)。b.灌浆法加固托换: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注入桥台底部和台背后的土体中,一方面可以加大基底摩阻力,另一方面台后填土的不透水性增加,避免了填土受水的干扰而变得不稳定。

3)桥台基础发生倾覆。

桥台倾覆主要是由于基底的土体部分被淘空造成的,可以对桥梁的地基做冲刷防护。a.浆砌片石护坡:对桥台底部的土体进行冲刷防护,以免部分土体被淘空。b.锚固:台后有岩体的,可以打锚杆将桥台锚固在岩体上,以免桥台在背后土压力下倾覆。

4)桥台开裂。

桥台开裂一部分是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产生,另一部分可能是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致使U形桥台锥坡失效,侧墙内外土压力差过大引起侧墙与前墙交接处开裂。因此我们可以从处理不均匀沉降和保护锥坡入手。a.灌浆法加固桥台底部土体,见桥台基础发生滑动处理方法二。b.直接单面加宽基础:用于桥台不均匀沉降比较大的情况,见桥台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方法。c.浆砌片石防护锥坡:浆砌片石护坡的厚度一般为0.2 m~0.5 m用于冲刷防护时,根据流速大小或波浪大小确定的最小厚度一般不小于0.35 m(见图3)。d.混凝土围套加固:桥台开裂严重,且通过灌浆无法处理时应加宽桥台,即在桥台的外围再加一层,内配钢筋与原桥台钢筋相接。

1.2 岩石地基的情况

1)桥台开裂。

桥台开裂是由于基底岩石在水的作用下,承载力降低,部分被压碎造成的。可以采用直接增加基底承载力和增加基底受压面积的方法。a.单面加宽基础。b.喷浆防护。c.灌浆法。d.混凝土围套加固。

2)桥台基础发生倾覆。

桥台基础倾覆是由于强风化的岩石遭水浸泡、淘空导致桥台重心失稳造成的。a.喷浆或抹面。b.浆砌片石防护。c.锚固。

3)桥台发生滑动。

地基滑动主要是由于水的浸泡弱化了岩体的力学性质,导致基底摩擦系数降低,或者是水对桥台后的填土的扰动,使台后土压力加大造成的。a.减推桥台。b.挡墙:在相对平坦的地方可以在台前修筑挡墙,以阻止其滑动(见图4)。

2 轻型桥台、桩基基础

1)沉降。

过大的沉降主要是由于在水的作用下,桩土摩擦系数降低,桩端岩土体承载力不足所致的。可以从提高土的力学参数和增大受力面积两方面入手。a.压力灌浆:在桩基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灌浆可以加强土体的整体性,保护土体的力学性能不随水的侵入扰动而降低,保证了桩土间的摩擦系数不降低,从而有效地防治了桩的沉降。b.桩与承台共同受力:对于低承台桩,可以加宽加厚承台,同时对承台以下一定范围内的浅层地基做适当处理,使承台跟桩基一同承受上部荷载。c.桩基加固:对于高承台桩或浅层处理不能满足要求的低承台桩,我们可以采用加宽承台,在新增承台下面打桩,让新增桩与原桩共同承受荷载(见图5)。

2)桩丧失稳定性。

桩稳定性的丧失主要是由于其计算长度的增加造成的,即水冲刷掉一部分浮土,使桩裸露,或者是水弱化了土的力学参数使其横向抗力不足而致的。可以从防护表土和改善表土入手。a.浆砌片石防护:对水位变化范围内桩周的土体做浆砌片石护坡,以免土体被冲走,使桩丧失水平稳定性。b.灌浆:对地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进行灌浆,确保其稳定性和强度。

3)桩断裂。

桩断裂也主要是由于其计算长度的增加造成的,跟桩丧失稳定性的原因是一样的,因此防护措施也要遵循桩失稳断裂的防护措施。

3 明挖扩大桥墩基础

3.1 土质地基的情况

1)桥墩基础发生沉降。

扩大基础的沉降主要是由于水对土的弱化作用造成的,防护措施应该从改善土的力学参数和防止水的侵入以及改善受力条件出发:a.加宽基础:根据扩大基础左右沉降程度的不同,对两边进行基础加宽,增大受力面积,可有效地防治均匀与不均匀沉降(见图6)。b.锚杆静压桩:在基础上埋设锚杆固定压桩架,以墩台的自重荷载来压桩,该方法施工方便,无振动,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当地基沉降比较严重,浅层处理不能满足要求时使用。c.灌浆:灌浆有助于改善土的力学参数,使其能继续承受上部荷载。

2)桥墩基础发生滑移。

滑移是基础处于斜坡上时,由于水的浸泡,基底的摩擦系数降低所致。可以从增加抗滑力和改善土体的摩擦系数着手。a.加设挡墙:见U形桥台的处理措施。b.灌浆:对基底土进行灌浆,增强其整体性,确保地基的摩阻系数不降低。

3)桥墩基础发生倾覆。

桥墩基础底部土体部分被淘空时,基础的抗倾覆力矩可能会小于倾覆力矩,基础可能会发生倾覆。因此应该从保护桥墩周围的土体入手。a.浆砌片石护坡:对桥墩底部的土体进行冲刷防护,以免部分土体被淘空。b.锚固:台后有岩体的,可以打锚杆将桥台锚固在岩体上,以免桥墩在背后土压力下倾覆。

3.2 岩质地基的情况

1)桥台基础发生倾覆。

桥台基础倾覆是由于强风化的岩石遭水浸泡、淘空导致桥台重心失稳造成的。a.喷浆或抹面。b.浆砌片石防护。c.锚固。

2)桥墩基础发生滑动。

地基滑动主要是由于水的浸泡弱化了岩体的力学性质,导致基底摩擦系数降低,或者是水对桥台后的填土的扰动,使墩后土压力加大造成的。a.减推桥台。b.挡墙。

4 结语

地质灾害治理前必须查清灾害体范围、性质、活动条件和受灾体类型及分布情况等。在此基础上选择防治措施,合理地设计工程规模,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并遵照原则科学地规划、设计和实施防治工程。

参考文献

[1]《路基设计手册》编写组.路基:公路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8.

[2]程良奎,段振西.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7.

[3]叶书麟.地基处理与托换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12.

[4]卢肇均.地基处理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8.

[5]《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上一篇:心灵交融下一篇:作文讲评中的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