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评中的褒贬

2024-06-05

作文讲评中的褒贬(精选9篇)

作文讲评中的褒贬 篇1

高中作文教学模式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写作前的指导课另一种是写作后的讲评课。 而我认为, 讲评课比指导课更值得重视, 因为学生只有完成写的过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教师 也只有批 阅完学生 的习作后, 才能对症下药地帮学生解决他们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每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向前迈一步。 在作文的日常教学中存在着三种矛盾, 它们影响了高中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及时批改与精细批改存在矛盾

在平时上课过程中, 只要一提到写作文, 总能听到教室中哀嘘一片。 这说明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日常学习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而教师怕批阅作文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一个小时的写作过程已让学生叫苦不迭, 而两个班级一百多号学生, 如此大的批阅量,不得不说,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何况,学生并不满足于一句简短的评语, 他们更希望老师能对他们的习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指导。 每一次作文都要做到精细批改, 对教师而言, 是极大的挑战,而且时间也不允许。我们都知道打铁要趁热, 学生刚写完一篇习作,对自己的文章印象最深刻如能做到及时讲评, 效果一定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要对每篇文章都精细批阅完再作讲评, 作文讲评往往又成了明日黄花, 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日常教学中,我们看很多教师为了及时讲评, 在批阅过程中,尽量使用简洁、通用的作文批语,如“ 结构完整”、“ 叙议结合 ”、“ 文字优美 ”、“ 论证不集 中”、“ 论据不充分”、“ 文体不对等。事实上,这样的批语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甚至能听到个别学生抱怨,辛辛苦苦写了八百多字,老师就这么简单地应付了事。 而教师个中的苦,学生很难体会。

二、 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与学生习作个性化存在矛盾

批阅一次习作下来, 勤恳的教师总能从批阅中及时敏锐地发现很多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错误类型,如所举事例无法论证观点、论点宽泛、论证不集中等。这本来是很体现 教师劳动 价值的一 个过程, 但因为课时有限且面对的又是全班学生, 要求讲评内容覆盖面要尽可能广。所以,教师对学生习作中的错误类型, 常常进行高度概括,抓大放小,把它们提升到理论层面。 这种做法恰恰与学生习作个性化要求相矛盾。 作文是一种个性化的作品,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作品也不同。教师总结出来的几种有共性的典型问题不能 保证每个 学生都能 对号入座, 更谈不上及时解决学生个体文章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常出现上完一堂作文课, 学生仍不知道自己具体错在哪, 具体要如何改进的现象。 学生习作个性化要求教师对自己的习作能有具体的修改指导。 而传统的作文讲评课是无法在课堂上帮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所以也就成了无效教学。

三、 对学生习作的“ 讲”与 “ 评 ”“ 改”之间的矛盾

在作文讲评课中,“ 讲”“ 评 “ 改 ”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 而最重要的是后面两个环节。 但在传统作文讲评课中, 审题指导和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占据了大半的课堂时间, 对典型习作的评改往往只是点缀。 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泛泛而谈, 而要让学生对优秀的范文进行评点, 对典型问题习作进行修改,加深印象,才能达到效果写好文章最好的起步就是模仿而范 文可以成 为学生模 仿的对象。 修改典型习作也能让学生主动发现写作中容易犯的错,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归纳的类型但讲评改习作这一环节常被我们粗糙处理。 教师常在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念一下范文或典文,并做蜻蜓点水式的分析, 在朗读范文的微弱声音中草草收场。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能很好地解决我们在高中作文讲评课堂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多媒体作文讲评课,以多媒体代替黑板,范文及典型作文都可以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学生更能一目了然。但仍存在问题:以老师主讲,学生仍较为被动;打字过程很辛苦;学生不能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修改, 老师也无法对其修改的文章进行再批改。

上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引入得到解决。 网络课与作文讲评课的结合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有了网络, 讲评课就不用担心课时问题, 授课内容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师也有十分充足的时 间对习作 进行详细 的批阅。 在网页上设置师生互动交流区,让学生上传自己的习作,教师在习作上做批注。 因为网络是共享的互动平台, 可以让教师的时间化整为零。 如备完课顺便浏览一下,批阅一点。还有下班时间也仍可以在家进行批阅。 这种可移动可共享的网上批阅方式让教师工作生活更便捷。 这样做同时还可以很高效地解决作文批阅中出现的学生个体差异问题, 做到因材施教。 且能根据与学生的互动很好地 对习作批 改时间进 行排序。所以,课堂的全面性和学生的个性化 之间的矛 盾也得到 了解决。

有了网络, 我们可以把课堂上幻灯 片上的内 容都挂到 网页上, 课堂的重难点学生可以反复浏览,不用担心遗忘。优秀范文和学生习作展示可以让学生自行上传网页,视觉效果优于多媒体,且可反复使用,既减少教师工作量, 也加深学生对作品印象。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对习作进行详细的修改,给出详细的修改建议,学生能及时阅览, 根据自己的问题及时作出修改,修改后的习作,教师也能及时查阅再批改。做到展示、批注、学生修改、老师再点评系列过程一步到位,保证了“ 评”“ 改”两个环节的顺利完成, 避免了以往作文讲评课虎头蛇尾的现象。 同时也充 分体现学 生的学习 自主性, 改变以往作文教学的主体错位问题,符合新课改理念。

以往上网络课常存在问题是网页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一次性使用,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可惜。曾经制作过《 边城》 的网页,在网页上放了很 多与课文 相关的拓 展资源,但是课一上完,学生都忙于完成新课的预习复习任务, 再无暇顾及这个网页上的拓展资源,不免有些可惜。 教材内的课文是有一定时效性的, 拓展资源很难延伸下去。 作文讲评课与网络课的结合, 恰恰可以弥补网络课的这种资源浪费的缺憾。 因为无论你在上哪一个单元, 作文的课外延伸学习都不会与之产生冲突。 教师可以在网页上提供与本次作文相关的素材资料, 让学生汲取使用。 丰富素材资源对学生的再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教师通过互动平台与学生交流, 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适当的鼓励容易成为学生作文成长的动力。

按以往的经验, 最有效的作文指导方式就是面批面改, 但这种原始 的方法只 能针对个 别同学。事实上,网络课与作文讲评课的整合, 就是利用网络把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覆盖到每一位同学身上,让作文讲评课中“ 改”这一环节的落实有保障。同时,因为有了网络这一师生互动平台,也能促进师生感情的融洽,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朱自清先生说过:“ 写作是基本的训练, 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生活技术的训练也无不可。 ”相信,随着网络教学的推广, 写作这一基本生活 技术将能 得到更好 的普及, 师生也真正能爱上网络作文讲评课这一课堂教学模式, 在作文课堂上,真正做到“ 提笔不怵”。

作文讲评中的褒贬 篇2

作文讲评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作文讲评、讨论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反映了他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学生写作文不容易,教师批改作文更难。一般情况下,两周一次作文,当教师把作文批阅完以后,学生的创作激情早已消退,写作灵感荡然无存,讲评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想使作文讲评效率提高,就需要把批改工作加快或提前,但教师精力有限,这就成了一个两难选择。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主张把作文讲评放到写作过程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它的信息容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写作过程中同步完成作文的点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上要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点评时,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自我点评、互相评价,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个性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活跃的课堂氛围、精当的作文点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写出思想内容、语言技巧均佳的作文。

传统的作文模式是布置文题――破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我们打破了这个传统模式,要求学生在破题指导后草拟成文,然后针对学生的草文运用多媒体技术当堂点评。师生全员参与,使作文评改与学生写作同步进行,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难题。在教师点评之后,学生再根据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意见定稿,这样,教师只需课下抽阅部分作文即可。

作文点评要重视学生的优秀作文。课上将学生草拟的作文分组讨论,推选出优秀作品,或是学生自我推荐,在大屏幕上直接展示,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意见现场修改,再展示出来供大家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共识。这样,字词、语句、篇章结构等,在学生自由讨论中逐步完善。因为不同学生水平有差异,所以拟写出的草文也不相同。运用多媒体技术点评就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进行对比评议,让学生在比较讨论中评判优劣、取长补短、综合感悟,思维由混沌逐渐走向清晰,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评改出一篇优秀作文,既可以让小作者体会成功的快乐,又可以给其他学生提供一个层次适当的可供仿写的范例。另外还能让学生共同积累作文语言的亮点,即传神的一字,点睛一笔,一个含义隽永令人回味的句子,一则妙用的典型材料,一个精巧的构思片断。我们着眼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纵向发展,只要有点滴的进步,都应引导学生找出并分类汇编,由点成面,让他们欣赏自己思维创新的累累硕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评改不仅要重视优秀作文,还要分析典型病例。这就如同医生看病一样,只有断准病情,才能药到病除,保证患者有一个健康的肌体。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评改的过程中,应注意从 篇章主旨、结构、表达乃至字词、句段等各个角度讨论典型病例,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如在搞议论文评改时,学生不懂得围绕论点叙述论据,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学生作文《逆境与成才》中的一段:“我国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无纸,母亲用荻画地,教他写字;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便在困境中生活、学习,在火车上耳朵被人打聋了。”这两则例子就是表述不清,没有强调出在逆境中“终于成才”的主旨,材料表述的“角度”与观点不相吻合。这段文字展示出来以后,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修改为“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无纸,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学习写字,终成一代文豪;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生活条件不佳,但他克服困难,坚持探索,终成发明大王”。经过这样的评改,学生在叙述论据方面有了较为明确的指向性,多媒体技术直观性的优势得以充分的体现。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因生活阅历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在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是不同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同类型的作文展示出来,能让闪烁着不同个性的智慧的花朵同时绽放。在师生共同讨论、修改时,只要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都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利用多媒体技术评改作文能满足当代中学生强烈的表现欲。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非常重视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开始塑造并完善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个体形象,时时刻刻都想张扬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将多数学生冥思苦想的成文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全班同学,而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常能摘到不知名但颇为自骄的成功小花,充分满足了他们强烈的表现欲。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评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展示作文的典范性,特别注意原创题材的作文交流。学生个性不同、生活阅历相异、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的作文。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善于从所展示的作文中发现典型性病症,让学生团结协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注重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师生之间要互动。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更多的发言空间。尤其是师生间的交流,更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注意引导启发,不能搞一言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解决,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3、鼓励学生创新。写作过程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独特的思维方式、个性化的心理活动,使每篇作文都可能是创新。教师在点评作文时要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之举。无论是思想观点,还是谋篇布局,精彩语言,只要是有突出的地方,都要给以肯定,这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4、应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要喧宾夺主。多媒体技术教学虽然优点很多,但它不能取代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师的魅力在于准确、优美而又文雅的语言,通过教师的讲评分析,可让学生领悟到生活的美,创作的乐趣。而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创造性分析和讲解。

成语褒贬转化浅析 篇3

一些成语在历史长河中感情色彩有所变化,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由褒义变为贬义, 这在成语感情色彩转变中占绝大多数, 例如:

不稂不莠, 语出《诗·小雅·大田》:“既坚既好, 不稂不莠。”原意是指精耕细作, 没有什么杂草。后来指既不像稂, 也不像莠, 比喻不成材或者没出息。

2、由贬义变为褒义, 例如:

面如冠玉, 语出《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 如冠玉耳, 其中未必有也’。”原比喻男子涂有其表, 含有贬义色彩。后多形容男子的美貌, 感情色彩转为褒义。《三国演义》三八回:“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 面如冠玉, 头戴纶巾, 身披鹤氅,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变为褒义。

3、由中性变褒义, 例如, 阳关大道, 语出唐代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 胡沙与塞尘。

”阳关道本不含褒贬之意, 后泛指宽阔的长路, 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4、由中性变贬义, 例如, 染指于鼎, 语出《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

公子宋与子家将见, 子公之食指动, 以示子家, 曰:‘他日我如此, 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鼋, 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 染指于鼎, 尝之而出。”原指在鼎中染染指头, 尝尝滋味。后来比喻占取非分的利益, 含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二、成语褒贬转化的原因

1、贬义成语的供不应求

讲到成语褒贬转化的原因, 不得不提及成语的由来。长期以来, 从成语的产生使用来看, 一直是褒多余贬。就书面语而言, 古代的文字能够流传至今的, 是经过奴隶主、贵族或是封建统治者审查过的东西。成语来自书、表、碑、铭、赞、颂的, 大都是歌颂之词, 它们迎合了统治者的爱好。偶尔出现的一些批判之词也占少数。就口语而言, 下层民众诅咒或嘲讽统治阶级的词语虽然也有, 但在高压之下, 肯定不多。至于口头上常说的祝贺之词, 更是清一色的吉利语。

成语的产生情况大致如此, 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即会遇到值得肯定和赞美的事物, 也会遇到应该批判的事物, 所以一味的形成带有褒义色彩的成语, 并不能够满足人们日常使用的需要, 这就造成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即, 褒义成语供过于求, 贬义成语供不应求。其结果就是一些褒义成语被借为贬义成语, 造成大量成语由褒义变贬义。这是成语褒贬转化的第一个原因。

成语的大量产生和发展是在先秦两汉时期,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才有了成语的褒贬转化。到了清代和现代成语的褒贬转化达到最大值。由于贬义成语供不应求的现状, 人们对褒义成语的词义进行一系列的比喻和引申。如, 如狼似虎, 语出《尉缭子·武训》:“一人之兵, 如狼如虎, 如风如雨, 如雷如霆, 震震冥冥, 天下皆惊。”就是取的狼虎强悍的特征。因此, 它比喻军队威武勇猛、势不可挡, 是褒义。元代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公人如狼似虎, 相公又生嗔发怒。”这时已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了。元代以后多用它的凶猛残忍义。

2、古今价值取向、时代背景、立场观点的差异 (1) 古今价值取向的不同

随着历史的发展, 在旧时被肯定的道德准则和生活态度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规律。正如斯大林所说:“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之列的, 从有社会存在的时候起, 就有语言存在。因此要了解某种语言极其发展规律, 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发展的历史, 同创造这种语言, 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生产的不断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新事物就不断的产生, 人们的道德准则和生活态度必然相应的发生变化, 对一些歌颂旧事物旧道德的成语, 人民群众先是怀疑, 继而觉得讨厌, 再产生反感, 终于深恶痛绝。这就是许多成语的含义由“神圣不可侵犯”的褒义变成挖苦讽刺的贬义的原因。如, 独善其身, 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 得志, 泽加于民;不得志, 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现在这个成语多指只管好自己, 不管他人, 有了贬义。

(2) 时代背景的不同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大约在两汉时期传入我国, 经过与本土传统思想和宗教的冲突和融合, 自南北朝时在中国产生广泛的影响。佛教在南北朝和唐朝盛极一时, 丰富了汉语词汇, 出现了很多与佛教有关的成语, 如, “唯我独尊”, 本为佛教推崇释迦摩尼之语;“天花乱坠”, 源自一个美丽的佛教传说:佛祖讲经, 感动天神, 各色香花, 纷纷从天下坠。这几个成语在佛教盛行的时期具有浓烈的褒义色彩, 但随着唐宋以后佛教在中国的影响逐渐变弱, 社会的交流为中国输入了更多更先进更科学的思想。人们认识到了佛教麻痹人思想的不良一面, 因此现代汉语中它们大多为贬义。

(3) 立场观点、道德标准的不同

社会生活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演变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以至于在社会急剧变化时期, 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往往会有较大的改变, 许多词的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在建国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 汉语感情色彩发生一次大规模变迁, 这其中包括着成语。此次变迁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贬义化”,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有为数众多的褒义词以及中性词完全或部分的向贬义转化。由于政治的影响, 现代汉语的词义贬化现象可以追溯到1949年建国以前。但是, 现代汉语词义较大规模的贬化还是始于建国以后, 而到“文革”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最终形成了现代汉语词义感情色彩的一次大规模变迁。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次大变迁所处时代的基调或“主旋律”的话, 那么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直到“文革”这一段大概只能是“斗争”, 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与天奋斗, 其乐无穷;与地奋斗, 其乐无穷;与人奋斗, 其乐无穷”, 而斗争的实质和最终目的, 是“破旧立新”。在这样的观念和心态下, 旧有事物及观念意识等, 自然要重新审视和评价, 其结果是很多都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 从而在感情色彩上实现了由褒义或中性义到贬义的强制性转化。另外, 人们更趋向于创造和使用爱憎分明的词语, 这就使得大量的贬义性新词语不断产生, 而已有的许多贬义性词语也保持着较高的使用频率, 并且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所以, 建国以后, 特别是“文革”时期, 是整个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贬义性词语数量最多, 使用范围最广, 使用频率最高的时期。这一时期, 因立场观点, 道德标准的不同导致了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例如, 明哲保身, 语出《诗经·大雅·丞民》:“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唐代孔颖达解释道“既能明晓善恶, 且又是非辨知, 以其明哲择安去危, 而保全其身, 不有祸败。”语义无明显的褒贬, 若站在今天集体主义的立场来看, “明哲保身”就用来形容个人私利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变成了贬义成语。

以上几种情况都是成语褒贬转化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 如词源和后来的语义断层以及成语中字的顺序的变换或读音的变换导致的褒贬变化, 但文中提到的两点原因占成语感情色彩转变的大多数。

摘要:成语是一种古语, 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具有特定含义和定型结构的固定词组, 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成语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但是作为词汇的一部分, 成语的语义还是会发生变化。成语语义的演变主要包含语义类别的转移, 语义范围的变化, 语义的褒贬转化三个方面, 本文主要分析语义的褒贬转化。

关键词:成语,褒贬转化

参考文献

[1]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J].真理报, 1950.

[2]左林霞.从词义感情色彩的演变看语言与社会互动[J].理论与实践, 2004.

褒贬两用成语集锦 篇4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6 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穷形极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如虎添翼:既比喻凶恶的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

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两用成语的辨析

有些成语有不止一个义项或感情色彩,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义项或感情色彩使用较多,就容易将另一个意义或色彩忽略,一旦使用便认为是错误的,这类两用词在历年高考中时有出现。请看下面几例:

灯红酒绿(1992年全国已考):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如: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想入非非。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实际上“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达不到的境界”,因此也形容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如: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左右逢源(2000年全国已考):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迅速。比喻办事圆滑。

指手画脚(2001年北京春季已考):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含贬义。(该义项使用较多)也形容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示意。如:王老师为了使课上得生动形象,不停地指手画脚,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三不四(2001年北京春季已考):一般是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淋漓尽致(2002年全国已考):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如:“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可见,高考出题组对于两用成语很青睐,我们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正确全面理解成语的各个义项。如下列成语:

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如: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眉来眼去: 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如: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洋洋洒洒: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如: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数米而炊:比喻把精力都放在做琐碎小事上,以至劳而无功。也形容生活困窘。(此义项使用较多)。如今他靠微薄的工资度日,虽然还不至于数米而炊,但已比较困难了。

贪多务得:原指尽量多地求得知识。如:我通常在早上写稿,中午自己弄东西给自己吃贪多务得”的习惯在这时候便展现无遗。后多指贪心不足(含贬义,该义项使用较多)

粗枝大叶:形容简略或概括;如:“没有时间了,我只好粗枝大叶地跟你说一说了。”也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该义项使用较多)。

狗尾续貂:原指封官太多太滥,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作谦词。如:“读了书稿,有些想法,写了上面这些话,算是狗尾续貂,放在后面吧。”

秀色可餐:本是形容美好的容色使人忘掉饥饿,多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但也可指山林花木非常优美。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视为贬义成语,其实,它是一个中性成语。如:两个入室歹徒穷凶极恶,他也只能铤而走险,拿起菜刀与坏人拼命了。

垂涎三尺:形容嘴馋。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如:我看到人家新买的电脑,便垂涎三尺,恨不得自己也有一台。

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时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简单而直接地叙述出来如:叙述者置身于作品之外,对已往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容易把往事平铺直叙地说出,没有波澜。

粉墨登场:指化装上台演出;如:小熊猫穿上裙子,背上书包,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粉墨登场了。也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此义项用的较多)

登峰造极:意思是到了极点,但它有褒贬双重感情色彩。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贬义。例一:杨丽萍的舞蹈艺术,可以说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美妙无比。(褒义)例二:身为人民公仆的张二江,鲜廉寡耻,贪污受贿,损公肥私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贬义)

另眼相看:褒义指看重和优待,如:他真是个难得的人才,难怪领导要另眼相看;贬义指用另外的眼光来看待,含有歧视的意思,如:对后进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能另眼相看。

楚楚动人:意思是“鲜明,整洁,让人爱怜”,可以用在可爱的小动物身上,比如小麻雀、小兔子,甚至小花小草也可以用上,还可以用来形容人。

异想天开:用来形容思想解放,想法独特时,含有褒义;用来形容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带讽刺意味时,含有褒义。

龙飞凤舞:褒义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贬义形容字迹潦草。(多用于形容书法)

张口结舌:想说而无法说,形容惊慌或紧张的样子;也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哑口无言:形容理屈词穷;也形容由于某种原因默不作声,无话可说。

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乘风破浪:现比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

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事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

百花齐放:比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1992年)[“灯红酒绿”在我们的记忆里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其实,它还有一个义项:饮食精美,环境华丽。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2、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1993年)[“苦心孤诣”形容尽力钻研、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形容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费尽心思。]

3、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想入非非”一词,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现在也多用贬义。实际“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识力所达不到的境界”。本句把它用来形容“种种天真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不同一般的”、“丰富的想象力”,是贴切的。]

4、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2000年)[“左右逢源”意为“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属褒义;也比喻为人圆滑,善于投机,属贬义。此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5、“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的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2000年)[“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的很彻底。“淋漓尽致”用来形容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

类似的成语还有很多,下面摘录几则以备应考之需:

1、[平易近人]一般指态度和蔼,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易,容易了解。如:他写的文章平易近人。

2、[平铺直叙]一般指说话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贬义。也指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截了当地叙述。

3、[不翼而飞]一般指(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可指(言论、消息、诗文等)不待宣传就迅速传播开了。

4、[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也指飞速地航行。

5、[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去同流合污。也可用做只顾自己,怕惹是非。如:对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我们应当坚决制止,决不能采取洁身自好的态度。

6、[百花齐放]指同一事物有许多做法,同一内容有多种形式。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指各种花卉一起开放。

7、[指手画脚]多用来指轻率地指点、批评,也可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示意。如:王老师为了使课上得生动形象,不停地指手画脚,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8、[粗枝大叶]一般指草率,不认真,也指简略或概括。如:没有时间了,我只好粗枝大叶地跟你说说了。

9、[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可指山林花木非常优美。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10、[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视为贬义,其实,它是一个中性成语。如:两个入室歹徒穷凶极恶,他也只能铤而走险,拿起菜刀与坏人拼命了。

11、[垂涎三尺]形容嘴谗,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如:我看到人家新买的摩托,便垂涎三尺,恨不得自己也有一辆。

12、[不三不四]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的不三不四了。

13、[无为而治]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政治民,不用刑罚,叫“无为而治”。后多指寓治于教化之中。现指放任自流,不加约束的治理方法。如: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道路。

14、[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如: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也指深刻的议论。

15、[万紫千红]现多指繁荣兴旺、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也指白花盛开,色彩艳丽。

16、[登峰造极]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界,也比喻做坏事猖狂到极点。

17、[非同小可]不同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18、[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如: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听众都赞叹不已。

19、[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作文讲评中的褒贬 篇5

企业家进校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 对于企业家走进大学校园, 大学生也是有褒有贬。“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企业家作报告, 现场常常座无虚席, 但听后的效果并不一样, 有的现场气氛热烈, 有的报告会上就会睡倒一片。”清华大学在校生王栋向记者笑着说。

“就听到他介绍自己公司的情况了, 对我们没有一点用处, 以后再也不听他的报告了。”刚走出某知名企业家报告会现场的大三学生肖丽说。既然不满意, 为什么还会来听呢?肖丽说:“企业家作报告的水平也不一样啊。也有报告作得很好的企业家, 听他们的报告, 确实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我喜欢和务实的企业家交流, 在就业与发展方面, 我非常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指导, 也希望能够从这些成功企业家的经历中得到一些启发。”

“我们喜欢和王建民这样的企业家交流, 因为他本身就是跨国企业的总裁, 能够来到我们青年人中间让我们感到很兴奋;他给出的建议非常中肯, 让我觉得就像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一直在现场的大学生刘凯认为。

作文讲评中的褒贬 篇6

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完形填空题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体现了主人公的爱憎情感和好恶态度, 制约了文意的发展方向, 因此分析语境的褒贬性、捕捉主人公的爱憎情感和好恶态度可以预测文章的情节发展, 推断文章的未知信息, 达到巧解完形填空题的目的。这与完形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上下文的精细理解和缜密的逻辑判断能力的命题思路是不谋而合的, 奠定了利用褒贬语境巧解完形填空题的理论基础。

有情有义撼人心, 亦真亦诚搏共鸣。为增强完形填空材料的教育意义, 增加其欣赏美感, 近年来英语完形填空题多采用情感性记叙文, 这种文章或歌颂真善美, 或抨击假恶丑, 情感浓烈, 富于哲理, 感召性强。更重要的是, 文章摒弃平铺直叙的表达手法, 代之以褒贬色彩浓、情感变化大的叙事方式, 增加了学生利用语境逻辑推断未知信息的难度, 加大了分数差距, 显然利用褒贬语境巧解完形填空题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掌握利用褒贬语境解答完形填空题的方法

褒贬语境有其标志性的词汇或句子, 抓住这些标志性词句确定语境的褒贬性, 就能对文章进行准确的逻辑判断, 在吃透文意并准确传递文意的基础上推断出每一空档的未知信息。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1.寻找褒贬语境标志, 推断文章未知信息。

阅读文章时应在掌握主旨、弄清大意的基础上寻找体现语境褒贬性的标志性词句, 并以此为突破口, 对文意发展和情节推进进行合理预测和准确推理, 从而巧妙推断文章未知信息。

原文:As I drove my blue Buick into the garage, I saw that a yellow Oldsmobile was parked too close to my space.I had to drive back and forth to get my car into the narrow space.That left hardly enough room to open the door.Then one day I arrived home first, and just as I turned off the engine, the yellow Oldsmobile entered its space—too close to my car, as usual.At last I had a chance to meet the driver.My patience had run out and I shouted at her.“Can’t you see you’re not leaving me enough space?Park farther over.”Banging (猛推) open her door into mine, the driver shouted back:“Make me!”With this she stepped out of the garage.Still, each time she got home first, she parked too close to my side.

认真阅读分析文章第一句不难发现, too close to my space/I had to drive back and forth to get my car into/I shouted at her/Banging open her door into/the driver shouted back等词句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反映出两位主人公因争夺停车空间而产生矛盾, 双方互不服气, 各不相让, 文章字里行间透着怨恨之气, 溢出火药之味。在这种贬义语境的引导下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不难推出文章未知信息。

解析:当我驾驶我的蓝色Buick牌小汽车进入车库时, 我看见一辆黄色的Oldsmobile牌小汽车停放在离我停车空间不远的地方, 我不得不来回开了好几次才把我的车开进狭窄的停车空间, 这几乎没给我留下足够的开门空间。然后有一天我第一个到家, 正当我关掉发动机时, 那辆黄色的Oldsmobile牌小汽车开进了它的停车空间———像往常一样离我的小汽车不远。我终于有机会遇见这位司机。我的耐心被用完了 (我失去了耐心) , 朝她吼道:“难道你看不见你没给我留下足够的空间吗?把车子停得远一点。”把她的车门朝我的车门使劲一推, 这位司机也吼道:“给我留空间!”说完了这句话, 她走出了车库。以后每次第一个到家时, 她还是把车停在离我这边不远的地方。

这种针锋相对互不退让的尴尬局面让我们不禁对两位主人公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捏了一把汗。绝不能再这样下去。要知道:进一步, 剑拔弩张;退一步, 海阔天空。此时我们可以大胆预测, 两人会任由关系进一步恶化, 还是会想方设法化解矛盾, 做到和平相处?他们有没有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这种方法有没有起作用?最后两人的关系如何?这种合乎逻辑的预测分析和推理判断对推断文章未知信息很有好处。

2.寻找褒贬语境变化标志, 继续推断未知信息。

原文:Then one day, I thought, “What can I do?”I soon found the answer.The next day the woman discovered a note on her windshield (挡风玻璃) :

Dear Yellow Oldsmobile,

I’m sorry my mistress (女主人) shouted at yours the other day.She’s been sorry about it.I know it because she doesn’t sing anymore while driving.It wasn’t like her to scream like that.Fact is, she’d just got bad news and was taking it out on you two.I hope you and your mistress will forgive her.

When I went to the garage the next morning, the Oldsmobile was gone, but there was a note on my windshield:

Dear Blue Buick,

My mistress is sorry, too.She parked so crazily because she just learned to drive.We will park much farther over after this.I’m glad we can be friends now.

Your neighbor,

Yoellow Oldsmobile

After that, whenever Blue Buick passed Yellow Oldsmobile on the road, their drivers waved cheerfully and smiled.

认真阅读分析文章内容可知, I’m sorry my mistress shouted at yours the other day./She’s been sorry about it./My mistress is sorry, too./We will park much farther over after this./their drivers waved cheerfully and smiled等句子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 反映出两位主人公终于用退让、真诚、道歉、沟通和理解抛弃了前嫌, 赶走了敌意, 代之以真诚和友谊。我们的预测终于得到了验证。在这种褒义语境的制约下, 文章的未知信息一定会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 利用这一点并进行准确合理的推理判断, 一定会了解文章的未知信息。

解析:然后有一天, 我在想, “我该怎么办?”我很快找到了答案。第二天, 这个女子在她的挡风玻璃上发现了一张便条:

亲爱的黄色Oldsmobile牌小汽车,

我很抱歉我的女主人前天对你的女主人吼叫, 对此她感到很难受。我之所以了解到这一点是因为她开车时不再唱歌了。她可不是喜欢那样尖叫的人。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她刚刚得到不好的消息, 而把它表现在你们两人身上。我希望你和你的女主人能原谅她。

第二天早晨我走向车库时, 那辆Oldsmobile牌小汽车不见了, 但我的小汽车挡风玻璃上有一张便条:

亲爱的蓝色Buick牌小汽车,

我的女主人也很难过。她如此疯狂地停车是因为她刚刚学会开车。从今以后让我们都把车停得远一点。我很高兴我们现在成了朋友。

打那以后, 每当蓝色Buick牌小汽车在路上经过黄色Oldsmobile牌小汽车时, 他们的司机都会快乐地挥手, 微笑着致意。

仇人变成了朋友, 体现了真诚道歉相互礼让的巨大作用。未知信息变成了已知信息, 体现了利用褒贬语境推断完形填空未知信息的神奇功效。

三、增强褒贬语境分析意识, 养成褒贬语境分析习惯

认识到分析褒贬语境的重要性、看懂分析褒贬语境的方法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 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分析褒贬语境的强烈意识和良好习惯, 他们在实际解答完形填空题时往往将褒贬语境分析法忘得一干二净。只有增强褒贬语境分析意识, 养成褒贬语境分析习惯, 才能巩固落实褒贬语境分析法学习成果, 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学生应带着褒贬语境分析意识解题、复查, 并在解答完形填空题时将褒贬语境分析法落实到位。同时还应定期总结自己利用褒贬语境分析法解答完形填空题的得与失、成与败, 进一步强化意识, 养成习惯。可以和同学交流用褒贬语境分析法解答完形填空题的心得体会, 从而相互提醒、相互激励并努力探索规律, 培养悟性。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练习次数的增加和解题效果的体现, 学生一定能学会利用褒贬语境推断完形填空未知信息,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找到良好的解题感觉。

参考文献

高考化学复习中的试卷讲评 篇7

一、课前认真分析试卷

课前认真分析试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试卷的分析,二是学生本身对试卷的分析。

1. 教师对试卷的分析。

要从学生完成试卷情况、题型、题量、题目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要分析学生完成情况,首先在计算机上的Excel软件中输入每一个学生每一道题的得分情况(8道选择题和4道主观题),然后就可以直接从软件上统计出每一道题的平均分。这个软件的作用很大,不仅可以统计出全班学生每道题的平均分,而且可以统计出学生选择题错选某个选项的人数。在此不赘述此软件的运用方法。使用此软件界面的部分截图如下:

利用这个软件进行统计,很好地掌握了学生每一道题的得分情况,从而为教师的讲评课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选择题答对得6分则直接输入6,错选A选项输“1”,错选B选项输“2”,以此类推。这样,在软件的右边,不仅统计出每道选择题的平均分,还统计出错选某个选项的具体人数。非选择题则直接输入学生的得分,最后统计出每个学生的总分,也统计出全班同学某道非选择题的平均分。)

对于题型、题量、题目难易程度和考查知识点方面的分析,则是结合分析出的学生答题情况,看看这次测试与高考的差距,是否适合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以便下次测试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 学生对试卷的分析。

考完试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失分的题目,查找出失分的原因,看看是由于粗心审题不慎,还是由于知识点有缺漏,掌握不牢,知识体系不完整,导致想不到解答方法。要求学生在不参考答案的情况下,重新思考失分的题目,看看在没有老师、同学和答案的帮助与指导下,能否正确地解答。如果能,就让他们想想为什么在考试时没想到解答的思路。最后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总结以下失分点。下表是一学生对失分情况的表格总结(部分)。

失分题号:

每次考试后学生都要做这项工作,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相对薄弱的知识点都能有所了解,进而想方设法通过练习、看书等方式强化。

二、设计高效的试卷讲评课

1.每一次试卷讲评课的开始都向全班学生汇报测试的基本情况。班级平均分 (选择题平均分+非选择题平均分) 、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各分数段的人数……学生知道了基本情况, 明白了在班上的大概位置, 就对自身的学习进行重新定位和反思。同时对于分数位于全班前五名的同学, 一定要点名表扬, 激励这些同学继续努力, 并让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形成“互相追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2.着重指出学生一些“冤枉”失分的地方。如由于粗心把NH3电子式的一对孤对电子漏掉的, 水解条件写成“=”的, 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名称写错的, 热化学方程式漏写物质状态的……让学生能够吸取教训, 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3.粗讲与精讲相结合。对于一些错误较少的题目, 在讲评过程中, 点到为止即可。有些题目全班同学都做对的, 可以跳过不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错得多的题目, 必须精讲细讲, 并且根据学生错误情况了解学生做这道题的思维误区和思维障碍。在讲解过程中, 帮助学生剖析错误的原因, 纠正错误的认识,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4.结合试卷题目做适当扩展。试卷的讲评要指向整个高考复习, 因此要有一定的综合性, 以此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和知识网络。

如2013年本市第二次统考的27题的 (Ⅱ) 小题:X射线测得氯化钠晶体中靠得最近的Na+和Cl-离子间的距离为dcm, 经测定氯化钠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 , 摩尔质量为M (g.mol-1) , 试写出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公式:__________。

大部分学生在这道题上没有得分, 说明学生对于有关晶胞的计算还不熟悉。通过精讲, 学生不仅复习了离子晶体的相关知识, 而且复习了其他晶体类型的相关知识。如果把这道题做如下一些微小的变动后让学生做, 那么他们对晶胞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扩展:X射线测得氯化铯晶体中靠得最近的Cs+和Cl-离子间的距离为dcm, 经测定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 , 摩尔质量为M (g.mol-1) , 试写出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公式:_________。

这样变动与扩展, 强化了学生对晶胞知识点的认识理解, 让学生觉得试卷讲评课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三、讲评课后的总结反思

一节讲评课后,教师要反思这节课是否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学生在答题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否做到了粗讲与精讲相结合,是否避免了“单讲试卷”而没有适当扩展、延伸和综合。同时要了解学生是否听懂了、理解了、掌握了。每一次的试卷讲评都不仅要做到“考后一百分”,而且要让学生得到比试卷上考到的更多的知识,这样才是高效的试卷讲评课。

作文讲评中的褒贬 篇8

作业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通过作业讲评能够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作业讲评课因缺乏能提高学生兴趣的辅助手段, 如视频、图片、活动等, 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教师口若悬河, 学生昏昏欲睡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如果能巧妙利用各种适宜的心理效应, 就有可能唤起学生的思维兴奋,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从而发挥学生主体性, 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社会作业讲评课的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讲评课教学实践中运用心理效应的几点做法。

一、鲶鱼效应:提高参与度

从前, 充氧设备不发达, 长途贩运的鱼苗常常大量死亡, 鱼贩损失惨重。后来有人在槽中放入几条鲶鱼, 为了避开鲶鱼吞噬, 所有的鱼苗都本能地快速游动, 这样, 他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取氧气, 死亡率反而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社会作业时常会出现答案复杂的题目, 学生启而难发甚至不发的情况不在少数, 因为课时的关系, 很多时候教师索性大包大揽、一讲到底。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部分学生会因为抵挡不住长时间单调刺激产生的心理疲倦而昏昏欲睡, 甚至变成了只会记录答案的“机器”;另一种是因为全部是教师在讲, 学生不用动脑没有“危险”, 所以“身在曹营心在汉”, 小差都不知道开到哪里去了。因此, 在社会作业讲评课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适度的紧张感, 刺激学生思维兴奋,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1.“双讲”结合。

“双讲”指的是教师讲与学生讲相结合。社会习题有相当多的答案是可以通过课本自行获得的, 比如大部分选择题, 非选择题中部分客观性小题。此类题目笔者一般是放手让学生讲, 讲得不对之处由其他学生来纠正, 都讲不清楚的才由我来解答。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讲问结合。

即教师讲解题目时适当穿插提问。问题可以是在现有知识基础上的联系和拓展。

例1: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选择题:

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深居亚洲腹地, 与世界各国联系不便。

B.我国的大部分处在热带, 热量条件不好。

C.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

D.我国跨纬度近50度, 南北气候差异大。

学生很轻松的回答:“D”。

继续提问:“那么A、B、C为什么不选?请你们来说说理由, 好吗?” (学生答)

继续提问:“那么,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单位?说出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和简称。” (学生答)

拓展:“纬度跨度大造成南北温差大, 那么经度跨度大会造成什么差异大?”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选择题, 学生几乎不用多动脑子, 而接下去的一连串问题则需要动一动脑子, 但是难度又不大, 学生通过回忆或翻找课本都能答出来。这样的设计创造了一种适度而愉悦的紧张感, 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 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将知识进行纵向横向联系贯通的好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 讲评结合。

即教师通过呈现个别学生答案, 让多个学生来评价答案, 又让多个学生来评价学生的评价, 最后教师评价并分析解题思路。

例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问答题:

材料:目前, 治理滇池面临着诸多问题:污水厂处理效率不高, 污水处理能力总体不足;全社会保护滇池的意识还不强, 乱扔、乱放垃圾等现象仍然突出;与污染治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监控系统不完善等。

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采取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 (6分)

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学生的答案: (1)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2) 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3) 完善监控系统。

问学生:这样的回答你给他几分?说说你的评分理由。 (学生评)

接下来, 在学生评学生答案, 学生评学生评分理由的基础上, 笔者适时地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分析解题思路:这样的答案老师最多给他3分。理由很简单:这不是具体措施, 只是目的。在措辞上, 具体措施=具体做法﹢目的。如答案中的 (1) 可以修改为:依靠科技, 加强技术设备更新改造 (具体做法) ,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目的) 。 (2) (3) 两点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改法自己来修改完成。

这样, 在“鲶鱼” (教师) 的刺激下, 一部分“小鱼” (学生) 因担心被老师叫到而变得紧张起来, 一部分“小鱼” (学生) 因担心失去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变得活跃起来,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学生的参与度高, 效果非常好。

二、禁果效应:激发求知欲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 有位叫潘多拉的姑娘从万神之神宙斯那里, 得到一个神秘的小匣子, 宙斯严令禁止她打开, 这就激发了姑娘的猎奇和冒险心理, 一种急欲探求盒子秘密的心理, 使她终于将它打开, 于是灾祸由此飞出, 充满人间。潘多拉姑娘的心理正应验了一句俄罗斯谚语:“禁果格外甜”, 也就是所谓的“禁果效应”。

学生在答社会习题时, 有两种错误比较常见, 一是课本知识不熟悉, 且看课本不仔细, 不能把题目要求的所有知识点答完整;二是审题不清, 往往忽略掉一些关键的题目要求。这两种错误直接点出来都很简单, 学生理解得也很快, 但是下一次再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也很大, 只有让他们自己找出症结所在,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可以利用“禁果效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至症结所在, 欲擒故纵, 刺激学生自己去寻求解答。

例3: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问答题:

丝绸之路开通后, 各国商人、使者东来西往, 中外交流频繁。请说出中国古代经过丝绸之路进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两件大事。

该题答案可写唐朝玄奘西行和元朝马可·波罗东来, 但是不少同学都写了张骞出使西域。出现这个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审题不仔细, 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给出的限制条件“丝绸之路开通后”, 而张骞通西域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事件。在讲评此题时, 笔者故意不直接说明, 而是说:“只要找到题目中的一句话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能写张骞 (通西域) 了。”学生的好奇心被挑了起来, 笔者继续说:“不过我估计你们找不到, 要不然怎么会做错。”有学生不服气了:“考试的时候时间紧。”“我紧张了没看清。”我于是说:“不见得, 现在时间够也不紧张, 你们也未必找得到。”“谁说的!”学生纷纷开始低头努力寻找。很快就有学生找到, 请他解释为什么, 下面的学生都已经忍不住在回答了。

通过这样的方法, 学生对该知识点以及类似题目的审题方法都有了更牢固的掌握, 可谓一举两得。无法知晓的事物, 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学生有更大的诱惑力。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好奇心, 好奇心往往同时也与好胜心结合在一起, 由实例可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例4: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选择题:

下图是上海、三亚、哈尔滨、北京四城市的年降水量分布图, 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三亚、上海、北京、哈尔滨

B.哈尔滨、北京、上海、三亚

C.哈尔滨、北京、三亚、上海

D.北京、哈尔滨、上海、三亚

题目在大屏幕上呈现后, 笔者接着说:“我估计这道题我们班没有一个同学会做对, 信吗?”笔者“挑衅”的语言激起了学生的“众怒”, 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笔者。笔者接着说:“那谁来试试?”有的学生答对了, 有的答错了, 我一言不发, 在一边看“热闹”, 让他们“自相残杀”。几分钟后, 笔者说:“同学们, 想知道简便方法吗?”这时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想!老师, 快点告诉我们吧!”

这样笔者被学生请上了“主席台”发表了精彩的演说:要判断该城市是北方还是南方, 最好看气温曲线图。一月气温小于0°C的为北方, 反之为南方。当然根据年降水量柱状图也可以来判断:年降水量 (各月降水量相加) 小于800mm的为北方, 反之为南方。”

这样一说, 学生们似乎恍然大悟, 有的同学的思维又开始作“休眠状”了。这时笔者继续“挑衅”:“刚才这题不算难, 下面这题我保证没有同学做得出。想挑战吗?”这时经过一番“撕杀”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的学生们再次被笔者“激怒”, 几欲先答。笔者模仿王小丫的口气说:“请听题:两个同为南方的城市, 根据降水量柱状图, 如何判断哪个更南?”这样学生的思维又开始踏上了新的旅程。

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 尤其是十三四岁的男孩子, 他们正处于“心理断乳期”, 往往敏感而自尊。求胜心强, 逆反心理重, 在教学中我们巧妙地利用“禁果”效应,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罗森塔尔效应:激励自信心

1968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学校, 之后, 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8个月后, 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 各方面进步明显。人们把这种由他人 (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 的期望和热爱, 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 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 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 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 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 变得自信、自尊, 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以避免对方失望, 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社会学科跟其他学科相比较, 对固有知识的依赖比较浅, 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哪怕前一学期的基础不好,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要取得良好成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要不断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期待。

例5: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材料一: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 宁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全区生产总值由3.29亿元增长到889.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9元, 农民收入接近3200元。

材料二:宁夏煤炭储量居全国第六位, 还有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宁夏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制定了《宁夏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等吸引外来投资的许多优惠政策。

问题:根据材料二, 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宁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2分)

学生:原因是“政府制定了《宁夏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等吸引外来投资的许多优惠政策。”

师:嗯, 很好!你答题时注意到了设问中的限制性条件“根据材料二”, 审题仔细, 有进步。不过这样答严格地讲没有分数, 你再看看题目, 还有没有忽略什么?

学生:应该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师:好的, 另一个条件“市场经济的知识”也被你发现了。这样答可以给你1分。想想看还有1分扣在哪里?

学生:噢, 应改为“政府的宏观调控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 发挥了积极作用。”

师:答到关键点了, 很棒!这样答就可以得满分了。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因为设问中有两个条件:“根据材料二”和“市场经济的知识”;同时要注意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一定会带来积极后果, 有可能是消极后果。

师:完全正确, 这回不仅审题仔细, 而且还注意了措辞, 不愧为一个优秀生!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

鼓励性评价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 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 也才会愿意甚至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此外, 笔者也尝试过其他方法, 比如每讲解一个小题就请得满分的同学举手, 笔者同时加以赞许, 如果题目较难也可以降低得分要求, 因为是小题, 成绩落后的同学也有可能完全答对, 这样每次举手都是给学生一个增强自信的机会。如果有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举手的, 可以用眼神, 或者拍拍肩之类的小动作给予额外的嘉许, 让他们慢慢累积成功的体验, 不断树立自信心, 从而实现整体性的提高。

总之, 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各种心理效应, 并能把它灵活运用到课堂实践中,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求知欲, 开发学生潜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失为社会作业讲评课由“低效”走向“高效”的好方法。同时, 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 (七、八、九年级)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学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罪犯讲评教育中的语言表达研究 篇9

一、讲评教育的语言表达技巧

讲评教育对于民警的语言表达要求较高, 在讲评过程中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语言表达上应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故、言之有情、言之有度、言而有信、言之有理。

(一) 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 出自《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 而行有恒。”指文章或讲话内容具体而充实。民警在进行讲评教育时, 要说得实实在在, 讲得清清楚楚。具体说来, 讲评教育中的言之有物需把握两个词:具体和充实。

“具体”指的是民警讲评教育的内容要清楚明白, 要告诉罪犯什么事情, 安排什么任务, 宣讲什么规范, 禁止什么行为, 批评什么现象……必须有所指向, 说清楚道明白。

“充实”指的是民警讲评教育的内容大多来自罪犯具体真实的改造生活, 或是和罪犯改造相关的事件, 是经过民警犯情收集、要素整理、归纳提炼而又要素齐备的内容, 并非掐头断尾、断章取义, 也非拉杂繁冗、言之空洞。

例:新民警小赵在监区罪犯面前作自我介绍:“我的情况刚才监区长已经做了简单介绍, 我就不再做自我介绍了, 反正以后你们就会认识我了。监区长让我给大家讲几句话, 那么我就简单地讲几句。因为是第一次见面, 我对你们还不了解, 情况知道的不多, 你们也还不了解我, 你们的改造情况我也还不熟悉, 所以没有更多要讲的……”在场的罪犯个个无精打采, 对小赵的讲评丝毫不感兴趣。

上述例子中, 新民警小赵拉杂啰嗦, 言之无物, 所讲内容没有实质含义, 听起来索然无味, 没有勾起罪犯想接着往下听的欲望, 也不利于在罪犯面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见, 在讲评过程中, 言之有物才能吸引罪犯, 才能表达到位。

(二) 言之有序。

所谓言之有序, 指的是罪犯讲评教育要条理清晰, 主次分明, 富有逻辑。在民警讲评过程中, 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言之无序, 具体表现为前后矛盾、颠三倒四、主次不分、没有条理。在讲评过程中要做到言之有序, 可参考以下讲评技巧。

告知类讲评, 讲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 起因、经过、结果;政策宣讲类讲评, 先讲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 再就重点、关键点进行解读, 结语告知政策落实手段;日讲评, 先总结一天的劳动、学习、生活等情况, 再就其中需要强调的内容进行说明, 最后安排布置下阶段的工作;“三大现场”讲评, 先交代学习、劳动、生活现场发生的事件, 再就事件进行评论, 最后提出要求;任务布置类讲评, 先讲任务是什么, 再讲通过哪些措施来完成任务, 最后鼓励表态;警示类讲评, 先讲事件的来龙去脉, 再讲处理意见, 最后警示他犯, 提出要求。

总的来说, 要想言之有序, 还有以下技巧可供参考:我发表三个见解, 第一, 第二, 第三……宣布四点规定……就此事, 进行三方面的说明……我举几个事例……你们在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三) 言之有故。

言之有故, 出自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 其持之成理, 上傅会乎经义, 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 君子所深恶也。”指的是所说的话有根据。“故”, 原因、根据, 言之有故, 来自于客观事实, 不虚假, 不捏造事实。

在民警进行讲评教育中, 要做到言之有故, 就是在讲评中要做到有理有据, 所说的话是有根据、有出处的, 并非空穴来风。例, 民警李某在日讲评中说道:“现在宣布今天在卫生检查、生产劳动中出现问题的相关人员的处理决定:根据《××监狱罪犯改造奖惩实施细则》规定, 对内务卫生不规范的号房进行扣分, 其中8号监舍卫生间地面有积水、洗漱台物品摆放不整齐, 扣0.2分, 2号监舍罪犯张XX, 被褥褶皱, 扣0.2分……”此处, 民警李某在宣布处理决定时, 并非随意而为, 信口开河, 而是有理——卫生不达标的具体表现, 有据——《××监狱罪犯改造奖惩实施细则》的规定, 从而让罪犯心服口服。

(四) 言之有情。

言之有情指的是说话要入情入境, 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讲话对象上, 要有感染力。监狱民警在作讲评时, 要真诚, 情绪表达要自然, 要视讲评主题、问题轻重、对象情绪等恰如其分地表达, 或喜或悲, 或褒或贬, 或鼓励或批评, 或叙事以寓理、抒情, 都有一个“情”字蕴藏其中。

例, 民警在作运动会动员讲评时, 提高音调, 鼓舞气势;在批评犯群中的不良现象时, 声色俱厉, 有理有据;在新年贺词时, 语速中等, 面露悦色;在犯群情绪低落时, 语气平缓, 加以安慰;在宣布纪律规定时, 字字铿锵, 斩钉截铁……要想言之有情, 讲解具有感染力, 在讲评中还应恰当使用语气词、手势语、停顿、重音等。

(五) 言之有度。

言之有度, 指的是讲话的时候适可而止, 把握分寸。在罪犯讲评教育中, 民警说话要有尺度, 说与不说, 说到何种程度, 什么场合说, 都需要仔细思考。

言之有度, 要注意“度”的把握, 该讲透的不能蜻蜓点水, 如:常用的法律法规, 必须要向罪犯讲透彻;该强调的不能一句带过, 如:生产安全与纪律要求;该点到为止的不能拉杂繁冗, 如:新政策尚未正式出台实施前的“吹风”宣讲;该严厉批评的不能点到为止, 如:罪犯的违规违纪必须严肃处理;该缄默不语的不能肆意妄言, 如:涉及监狱秘密及未确定之事;该公开宣讲的不能一言不发, 如:新的政策法规必须普及到位, 先进典型事件必须进行宣讲……

言之有度, 还体现在民警讲评时, 要留有余地, 指的是在解决和答复罪犯一些问题时, 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政策法规适用问题时, 若自己也拿不准, 要谨慎处理, 不能说死、说绝, 可用一些“模糊”语言代之, 待弄清问题后, 再做详细解答。

(六) 言而有信。

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指的是说话靠得住, 有信用。

民警在讲评教育过程中, 要以诚相待,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让罪犯知道民警的话不是开玩笑, 具有权威性, 是言而有信的, 这样能给罪犯起到较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民警在教育改造罪犯的过程中, 为了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 在不违背法律、规章、制度、道德的前提下会给罪犯一些“承诺”, 适当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和条件。需要强调的是, 不能轻易给罪犯许诺, 否则可能会造成失信于他, 并且导致罪犯“凡事讲条件”的恶性循环。

(七)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指的是说话有道理。民警讲评教育中言之有理的“理”, 体现在法理、情理、道理、学理、伦理五个方面。

法理是讲评教育的首要条件, 是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必须遵从的基本规则, 民警的言行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情理是在法理基础上的“网开一面”;道理是做人处事的原则;学理是讲评教育的基础, 不得胡编乱诌;伦理则是在讲评教育中用善恶美丑使罪犯明辨是非。

二、讲评教育环节规范用语示例

2010年4月, 司法部印发了《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执法工作规范用语》的通知, 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执法工作规范用语应当按照《监狱法》、《禁毒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监所规章制度规定, 做到语言文明、表达准确、语气与当时情景相称, 符合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1]

(一) 生活现场规范用语。

现在, 清点人数。准备进入 (食堂、教室、劳动区) , 在此期间, 保持安静, 动作迅速, 不得交头接耳、随意走动, 若有问题举手示意。

(二) 学习现场规范用语。

今天, 进行×××职业技能考试。在考试中, 不得喧哗、交谈、遵守考试规定。若有违纪行为, 将按不合格处理。

(三) 劳动现场规范用语。

今天, 劳动项目是……劳动任务是……在劳动中, 要注意安全,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劳动。遵规守纪, 服从管理, 听从指挥,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劳动任务。遇事报告, 不得擅自行动。

在工作实践中, 以下话语应忌用:不利于控制事态的话, 带有歧视性、侮辱性的称谓或外号, 容易造成情绪抵触、心理逆反的话, 以及造成人格损伤的语言等。

三、结语

罪犯讲评教育是罪犯集体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 是民警教育管理罪犯的基本功之一。在语言表达上, 要求民警做到语言文明、表达准确、语气与当时情景相称, 所说话语要合法有理, 令人信服, 既具有严肃性, 又要适当得体, 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故、言之有情、言之有度、言而有信、言之有理。民警在讲评过程中, 切实掌握一些讲评技巧和套路, 将有助于提高罪犯教育改造效果,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罪犯讲评教育不仅是民警教育罪犯的重要手段, 更是执法工作, 要求民警做到语言文明、表达准确、语气与当时情景相称, 所说话语合法有理, 令人信服, 既具有严肃性, 又要适当得体。本文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故、言之有情、言之有度、言而有信、言之有理等方面就罪犯讲评教育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讲评教育,语言表达,技巧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下一篇:数学建模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