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制度

2024-08-11

审计制度(通用8篇)

审计制度 篇1

李金华审计长谈“审计制度”

《南方周末》3月6日刊登了对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的专访,其中,李金华审计长就审计制度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现摘登如下:

南方周末:鉴于对西方审计体制的研究,民间社会曾有学者建议中国审计体制改革由行政型向立法型过渡。您认为,中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审计道路?

李金华:应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审计机关,都是独立于政府的。隶属于政府的,目前世界上最多有两三个国家。有一些原来隶属政府的现在改过来了,比如瑞典、泰国。这是一个事实。我们不回避这个问题。

那么,中国的审计体制为什么没有独立于政府,而且还取得这么大的成效?过去,每一个来访的外国审计长都问:你们中国的审计制度是不是独立的?最近几年,没人问了。最近,我当选为联合国的审计委员,全票通过,没有人提出中国审计的体制问题。这说明一点:他们认可中国现有体制下的审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南方周末:回想80年代初,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行政型审计体制?

李金华:据我了解,1982年,中央在讨论成立审计机关时是有争论的,一种觉得该隶属于人大,一种认为当隶属于政府。但那时候,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刚刚恢复,而政府是个大政府。历史的条件,让我们选择了隶属于政府的审计体制,审计署对总理负责。

南方周末:1994年的审计法,为什么会规定“双重报告”,您既要对总理报告,又要受总理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李金华:我没有参与这个法案的讨论。但据我所知,开始没这一条。人大最后通过的时候加上了。这是对中国审计体制的一种完善,事实上说明,审计工作不仅对政府负责,为政府服务,它也对人大负责,为人大服务。

南方周末:十年来,您访问过很多国家的审计机关,也接待过很多来访的外国审计长,您认为中国审计和西方国家的审计,有什么不同?

李金华:我们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不得不从实际出发,确定审计部门的工作。比方说,上世纪 90年代中期,我们把“打假账”作为工作重点。当时,我们审计1200多个企业,六成企业的账目不真实,所以镕基同志后来提出“不做假账”。西方发展到今天,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或者说不是普遍问题。

再一个,就是“绩效审计”。西方有些国家是分开的,搞财务的就是搞财务,搞绩效的就是搞绩效,实际上我们感觉还是分不开的。到一个单位去,既有财务收支上的一些违法违规问题,但同时又有效益上的损失浪费问题。所以我们就把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结合起来。有一些项目我们还把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环境审计结合到一起。比方说我们审计“青藏铁路”,就不仅审计它的资金使用情况,而且审计它的环境保护效果。

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审计的不同,关键在“结合”上。我们把审计和揭露经济犯罪和揭露贪污腐败结合在一起。这一点,西方有些国家觉得奇怪,你不是司法机关啊?

我们和司法等其他部门有密切的配合。我们发现线索有的直接移交,有的通过领导批示移交。非常快,效率高。

我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是结合起来的。不仅审计一个部门,而且审计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目前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在做,其他国家也可能会有,但是不多。

我们的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是结合起来的。我坦率地跟你讲,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得比较好的,中国是其中的一家。我到国外去,有的审计长跟我讲,他们最头疼的就是记者,不愿意和记者打交道。

南方周末:对比中外审计体制的差异,您如何评价两者的优劣?

李金华:现在这个制度,有我们独特的历史背景,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也有国外没有的独特优势。

一个我们有行政决定权。我们可以依法决定没收你的非法所得,对你罚款,然后把有关人员移交给其他部门,要求追究他的责任。我最近去以色列,他们的审计长就很羡慕我们有这个权力,他们没有啊。

第二个,我们的很多问题是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的。我可以向总理报告,提出建议。所以整改得就很快。这也是外国没有的。

再就是我们的审计和政府部门联系很密切。比方说纪检监察、司法、公安等等,我们可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在当前情况下,这对我们开展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中国的审计体制也有它不足的一面,比如,有些地方审计的独立性还有缺陷。

南方周末:面对我们制度的优劣,十年来,您是如何扬长避短的?

李金华:现有体制下,关键在于审计机关怎么最大限度发挥你资源的优势。怎么充分积极地去依靠党委、依靠政府,依靠人大,包括依靠媒体。考虑怎样把几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出来。任何一个体制都是有利有弊的,你找不到一个十全十美的体制。中国这个体制呢,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缺陷的一面。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审计体制有它改革和发展的空间。我相信,到一定时候,这个体制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但是,大的体制变化是要修改宪法的,要等到历史条件成熟的时候。

南方周末:您在本届任期内,推动了审计法修正案的出台。对于修改后的审计法,有人认为还不够好,譬如说,地方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就没有改变。对此,您如何评价?

李金华:修订审计法的时候,很多人寄希望说,是不是能在体制上有所突破啊,是不是能够垂直啊。我跟你说,这是个宪法问题,你要变就必须修改宪法。

我们这次修订,在不突破宪法框架的前提下,增加了一些内容,把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离任审计,写进去了,把对国家控股的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审计问题写进去了。再一个,在手段上,对公款私存的查询啊,会计资料、资产的封存啊,搞了一些制约性的规定。我认为这是好的,权力要发展,制约也必须得跟上。光有权力没有制约那就糟了。

审计制度 篇2

一、审计预告制度是加强政府审计程序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 有助于依法实施经济监督。

政府审计是一项公开、公正和透明的经济监督活动, 也是一项依法实施的正常性的监督。政府审计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 它代表国家依法履行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责。这种监督因其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以及监督者与被监督地位上的不平等性, 容易使审计机关出现职权滥用、徇私舞弊等问题。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这种监督顺利进行的条件和基础, 而审计预告制体现了它的内在要求。审计预告制使审计置于公众监督下, 可以更好地加强审计机关的廉洁、自律, 这是政府审计机关加强自我约束的得力措施, 这本身就意味着审计机关对公众的承诺。

(二) 有助于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审计以保护公众利益为目的, 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为己任, 需要接受公众监督, 更需要公众参与、支持和配合。审计预告制实行可以使审计更好地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而公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审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从而使审计真正体现民本思想和民本意识。审计预告制度有助于塑造党和政府的新形象, 体现党执政能力和水平, 坚定群众反对腐败的信念, 对清明政治和清廉政府的信赖。

(三) 发挥沟通企业管理层与投资者的桥梁作用。

信息不对称是审计存在的客观前提和必然要求。审计是两权分离受托责任关系形成后的产物, 投资者对被投资方信息的了解, 不只是需要经营管理层披露的会计信息本身, 更需要通过审计报告以增加对管理当局提供信息可信度的判断。审计预告制起到了沟通企业管理层与投资者的桥梁作用, 增加了信息的透明性, 避免了人为的误解。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审计预告制是国家一贯提倡的民主理财的另一种实现形式。

(四) 减少审计成本,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预告制有利于审计机关根据公众提供证据或线索来进行审计判断和分析, 进而选择恰当的审计方略, 有重点地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和被审计单位外部收集审计证据。在进行审计之前, 将审计目的、对象、内容、人员、程序、时间和审计纪律等, 通过一定方式, 提前向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进行公告, 增加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五) 促进政府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和审计过程的管理。

政府审计设想的审计结果的公开势必要加大政府审计风险, 而不同形式的审计预告制将广纳众言, 有利于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根据应有的职业谨慎性估计审计风险, 避免因不慎导致的审计行政诉讼纠纷, 促进了政府审计对自己职业的关注和审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因此, 审计预告制和审计结果公开制两者相互统一, 互为条件。

二、加强审计程序制度建设和细化具体审计程序措施

审计预告制的目的在于加强政府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作为一种审计程序制度的安排, 其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只要是能够加强政府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达到实现审计最佳效果的任何审计预告形式, 都可以加以探索。积累经验后推广应用。比如, 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电子信件、报刊杂志、行业内刊、专题会议等形式。在电子通讯技术发达的今天, 通过向社会发布“网络版”审计预告是所有形式中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种, 应该成为努力的方向。

审计预告制作为一种具体的审计程序制度得到创新和推行, 我们可以将此看作是在法制的框架下,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政府行政能力、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一次自觉行为。同时, 现代国家审计本身就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审计预告这种制度创新和推行是国家民主政治在审计中的重要体现和有效实现形式。它对推动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勤政廉政、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务实高效和具有公信力政府将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 诚实、正直和守信是所有政府机关和包括审计人员在内的所有公职人员应有的品德, 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体现公平、公正和透明。这不应仅仅只是作为道德的要求, 更应作为法定原则加以遵守。这样坚持下去, 将会有力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推动公开、公正的社会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有利于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

在加强政府审计工作透明度以及如何加强审计程序制度建设和细化具体审计程序安排上, 应当注意三点:第一, 要考虑特定的审计环境。现在的审计环境较以前大有改观, 但不同地方对审计认识程度还是不一的, 审计预告制也不一定要搞一刀切。它也有个逐步认同的过程, 需要因地制宜, 做好审计预告的风险防范。第二, 不要将审计看成是专门查问题的, 也不要因此对审计抱有过高的预期, 把所有的希望全寄托于审计而片面地理解审计结论。审计只是在自己所涉及的范围内对已经注意到的重要客观事实发表审计意见, 它未必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一切情况或所有存在的问题发表审计意见。第三, 审计类型不一样, 预告时间、范围或形式也应有区别。比如, 审计机关在实施财经法纪专案审计, 或接受委托进行案件查证、取证时, 就不易采用预告制, 即使要预告也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预告时间或范围加以限制, 而对其他审计类型的审计就可以采用。再如, 网络版审计预告的浏览者较为广泛, 但对那些缺乏上网条件的人员应采取替代方法。第四, 在被审计单位张贴审计预告有助于获得被审计单位内部知情人员提供的审计线索, 知情人员未必仅仅局限于被审计单位内部, 它也可能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上级机关、下属单位及外部往来客户等。

三、审计预告与审计测试、审计结果公告同样重要

审计预告的目的在于加强政府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获取有价值的审计线索, 帮助审计工作拓宽广度, 挖掘深度, 提高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同时, 也可监督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纪律, 使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但有了审计预告制度, 并不能是减轻审计测试程序工作, 不能减少审计结果公告程序。在审计过程中, 重视审计预告与审计测试和审计结果公告对审计工作具有同样的效果, 它们都是审计部门为达到审计效果而采取的一些不同手段。

审计制度 篇3

一、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的现状

2003年12月,审计署发布我国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面向所有民众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署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审计结果的公告》(总第1号),这拉开了我国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大门。此后,地方审计机关也开始相继开始公告审计结果。

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驱动下,为了落实审计署、地方人大等部门对审计结果公告工作的要求,地方审计机关相继扩大审计结果公告事项的范围。如2011年11月,北京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告了31家市级部门和单位2010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2011年11月,上海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告了19个部门和单位2010年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满足了公众知情权,提高了审计监督效能,也标志着审计监督工作在推动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同时也不难看到,审计结果公告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限制了审计机关独立性的发挥,影响了公告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结果公告受现行审计机关领导体制的限制。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是行政型模式,审计署是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对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下,组织领导本行政区的审计工作。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在行政上则隶属于地方政府。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同时隶属于政府部门,具有浓厚的内部监督色彩,对审计机关独立性的发挥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2.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依托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审计法》和《实施条例》对审计结果公告作了原则性的界定,仅为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出台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审计署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在立法层次上属于部门规章,其法律级次和效力明显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且部门规章内容变动频繁,执行的随意性较大,缺乏法律应具有的约束力。如审计署在2001年发布第3号令《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但在这个准则体系中,缺乏审计结果公开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制裁措施、监督与救济等条文。

3.审计结果公告的权威性不够,整改情况尚未得到有效跟踪。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部门公布的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来看,违规转移、套取资金、自行设立项目违规收费、未按规定公开招标等问题屡查屡犯。从中不难看到,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远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审计结果公告的权威性受到考验,公众对审计机关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这种公告制度恐怕将流于形式。

三、对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并逐步完善地方审计公告法规和程序。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是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现行体制下,地方审计机关受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因此,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制定并初步完善地方审计结果公告的法规,使审计机关承担的责任不断明确化、具体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审计结果公告的审批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分清责任归属,合理确定“由谁审批”的问题。当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通常要上报地方政府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公告。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主要分成两大类,即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和对政府需要管理的其他经济事项的审计结果。按照受托责任理论,对于这两类审计事项,审计结果公告也应该由不同部门进行审批。其一,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可以说是社会公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委托审计机关监督政府的一种行为。社会公众是最终的委托人,审计结果相关信息的委托者是社会公众,因此,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公告,应该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批。其二,对政府需要管理的其他经济事项的审计,则是政府委托审计机关对内部各部门的一种监督,政府是委托人,因此这类事项的审计结果公告应该经过政府审批。但目前的情况是,无论是预算执行审计,还是其他经济事项的审计,都需要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后,才能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告。

2.建立整改落实和审计问责机制,突出审计公告效果。审计结果公告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把审计结果予以公布,最终目的是为了督促被审计单位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并落实审计建议,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但是目前我国审计公告所发布的审计决定还不能全面如期执行,既影响了审计成果的真实性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也影响了审计执法力度,损害了审计机关的形象。

审计决定执行难,既有审计机关监督检查不力的主观原因,也有被审计单位故意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审计机关对审计发现问题及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和责任追究情况并没有跟踪追查,并且没有形成对追查结果必须予以公布的制度。因此建议建立审计公告整改落实情况和责任追究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对于全面整改落实审计建议的,要详细向社会公众公布其整改落实情况;对于没有整改落实的,要在公告上予以披露,以督促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落实审计建议,直到被审计单位全面纠正审计发现问题、责任人相关责任得以追究为止。

3.明确、扩大地方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在相关审计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哪些内容必须公告以及怎样公告、哪些属于不宜公告的内容,使审计机关真正做到是依法,而不是依政府意志公布审计结果,不是无谓地将审计机关人员的宝贵精力浪费在处理与有关方面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关系和矛盾上,也不要无谓地给审计机关和人员增加正常工作职能之外的负担和风险。只有明确了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才能有重点地反映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才能做到同类问题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达到基本统一。

虽然我国相关法规对审计结果公告内容做了一些规定,但规定范围过于狭窄,没有包括所有应当公告的内容。这也是地方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公告时,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在进行对外公告时大量被删减的问题非常突出。建议逐步扩大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使之包括《审计法》所规定的审计范围内所有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程序公告审计事项时,既可以公告正面典型,也可以公告反面典型。只有这样,才能在警诫、威慑违规单位的同时,激励模范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单位。

作者单位:北京市审计局人事教育处

离任审计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了加强对离任人员所负经济及项目责任的审计监督,促进其在任职期间增强自我约束的意识;同时通过对工作移交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以保持离任后原岗位工作的延续性,根据《公司基本法》及《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定义

负有经济及项目责任的人员包括:

(一)公司所属各子公司、事业部、公司各大职能系统以及各片区、办事处、国内合资合作厂、境外分支机构、代表处、境外合资企业等机构的第一负责人;

(二)各大系统内部与经济及投资工作关系密切的业务负责人及主要业务人员,这些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采购、市场、外协及各类合同管理和投资管理;

(三)其他特殊岗位的人员。

离任审计是指上述负有经济及项目责任的人员因任期届满、调动、辞职等原因不再担任原职务时,对其任职期间所负经济及项目责任的落实情况,离任时工作移交的完整性,涉及到技术及商业秘密人员的保密承诺情况以及离职时个人与公司之间债权债务的结算情况进行核实和报告的内部鉴证和评价活动。第三条

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子公司、事业部、公司各大职能系统以及各片区、办事处、国内合资合作厂、境外分支机构、代表处、境外合资企业等机构的第一负责人在任期届满、内部调动和辞职时都须接受离任审计。

其他负有经济及项目责任的人员的离任审计适用范围,以各大系统的离任审计实施细则中的规定为准。

第二章 离任审计的管理

第四条 管理机构

公司离任审计的方针和政策由公司人力资源委员会确定。公司审计部负责对整个离任审计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第五条 分级负责原则

公司任命的各子公司、事业部、公司各大职能系统的第一负责人的离任审计由公司审计部组织实施。

国内合资合作厂、境外分支机构、境外代表处、境外合资企业的第一负责人的离任审计由公司审计部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外部独立审计机构实施。

其他负有经济及项目责任的人员的离任审计由各大系统主管指定内部审计机构或其它内部管理部门负责,离任审计意见报公司审计部备案。第六条 人员 实施离任审计工作时应成立审计小组,审计小组的成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具备与审计业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审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公司内部各方面专家的力量,如有必要,经审计总监批准,可以聘请公司外部的有关专家或专业机构参与全程或部分审计事项。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被审计人员认为审计人员与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审计公正的,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审计人员是否回避,由审计部门主管和被审计人员的上级领导共同商定。

审计人员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必须保守实施离任审计中得悉的公司秘密。第七条 工作职权

实施离任审计的人员具有下列职权:

(一)检查会计报表、帐簿、凭证、资金和财产。

(二)经干部部同意,查阅有关的文件、资料;

(三)参加有关的会议;

(四)对审计中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材料;

(五)对严重违反公司制度和规定以及侵犯公司权益的人员,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六)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经公司批准,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七)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及纠正、处理违反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的意见,检查审计结论的落实情况;

(八)根据离任审计工作的需要,公司领导赋予的其它职权。

第三章 离任审计的内容及审计分工

第八条 审计内容

(一)对公司所属各子公司、事业部、公司各大职能系统以及各片区、办事处、国内合资合作厂、境外分支机构、代表处、境外合资企业等机构第一负责人进行的离任审计的内容包括:

1、所负经济责任的落实情况:

(1)对财、物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2)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3)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及重大合同的执行情况;(4)有无严重损失浪费和其它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2、离任时工作移交是否完整、正确。需移交的内容包括:(1)述职报告(包括对任职期内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以及对本岗位下步工作的计划);

(2)工作中的遗留问题及处理建议;(3)个人所保管的业务档案、工作记录等;(4)其它需移交的内容。

3、离职时个人所欠公司的债务是否结算清楚;

4、其它需要审计的事项。

(二)对其他负有经济及项目合作责任的人员进行的离任审计的内容包括:

1、所负经济及项目责任的落实情况:

(1)任职期间涉及财务收支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有无严重损失浪费或其它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2)任职期间涉及的各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债权债务的清理和催收情况;

(3)对外合作中的投资管理情况:如经济方面和文档等方面的管理。这些合作包括顾问合作项目和技术合作等。

2、离任时工作移交是否完整、正确。需移交的内容包括:(1)述职报告(包括对任职期内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以及对本岗位下步工作的计划);

(2)工作中的遗留问题及处理建议;

(3)商务活动中的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公司与对方公司之间及公司代表与对方代表或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4)个人所保管的业务档案、工作记录等;(5)其它需移交的内容。

3、离职人员要签署离职员工保密承诺书。

4、离职时个人所欠公司的债务是否结算清楚。第九条 审计分工

上述离任审计的内容实行审计责任人分工负责制。分工原则如下:

(一)经济内容: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和被审计部门的指定人员;

(二)工作内容:本部门直接主管、接任人或指定人,审计部人员参与;

(三)涉密内容(分技术、商务、公共关系等):公司或直接主管指定专人。

对每一位离任人员进行审计,要填相应的表格。表格中要明确写出每类内容参与审计的具体人。为保证审计效果,该表中审计人员要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方可进入审计。

在审计中,被审计人员认为审计人员不宜审计的部分内容可向相关最高负责人提出指定专人审计。

第四章 离任审计的工作程序

第十条 通知

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各系统干部部,根据本制度及实施细则中的规定,将需要进行离任审计的人员名单通知相应的审计机构。承担离任审计任务的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

第十一条 准备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通知离任人员在五个工作日内准备好如下资料:

(一)离任时的述职报告及对遗留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处理建议;

(二)工作移交的有关记录。

对子公司、事业部、各片区、办事处等机构的第一负责人进行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依照审计小组的要求提供有关资料,如单位财会和业务统计资料;单位历年工作总结报告;单位章程及内部管理制度;公司内部和外部检查机构出具的检查报告;离任时工作移交的审核记录;审计小组认为需要的其它资料。

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人员的述职报告和被审单位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审计重点,拟就提纲,安排审计实施计划(包括审计范围、内容、小组成员、时间安排、工作分工等)。第十二条 就地审计

离任审计工作一般采取就地审计的方式。

审计小组到达被审计单位后,立即召开一次有被审计人员(重要岗位离任时的审计还应有接任者)及被审计单位部分人员在场的会议,由审计小组介绍审计实施计划,离任时的审计还要确定离、接任责任的时间界限。第十三条 述职

对各子公司、事业部、公司各大职能系统以及各片区、办事处、合资合作厂等机构第一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时,在审计小组参与下,根据具体情况,由被审计人员在本单位(中层以上)干部会议或其它适当的会议上作述职报告,并回答有关询问。第十四条 取证方式

审计小组通过查阅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实物资产,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查询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审计证据。第十五条 审计报告 离任审计报告分详式离任审计报告和简式离任审计意见书两种。

离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对被审计人员述职报告中所负经济责任落实情况真实性的审计意见;任职期内应由被审计人员承担责任的主要经济问题;对被审计人员工作移交情况的审计意见;其它审计意见和建议。离任审计报告应征求被审计人员及其上级领导的意见,并由被审计人员及其上级领导、审计小组三方认可。若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审计小组应将离任审计报告和被审计人员的书面意见一并上报审计机构的领导审定。

离任审计结束时由公司审计部出具离任审计意见书,离任审计意见书要送被审计人员及其上级领导、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第十六条 申诉

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员对离任审计意见书如有异议,可在接到离任审计意见书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审计机构或公司人力资源委员会申请复审。受理复审的单位,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三十日内提出复审意见书,送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和有关部门。第十七条 审计期限

审计期限是指从审计小组进驻被审单位开始,至提出离任审计意见书的时间。

对内部调动的审计应在十五天内完成,对离职人员的审计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审计期限,对市场人员出具离任审计意见书的时间不应超过六个月,对其他人员不应超过三个月。第十八条 立卷归档

审计工作终结,组织实施审计的机构应将审计全过程中取得的资料立卷归档。

第五章 奖励及处理

第十九条 奖励建议

离任审计中发现被审计人员在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效益显著、成绩突出的,审计小组可以向管理部门领导提出奖励建议。第二十条 审计处理

(一)对于重要岗位人员(经济、涉密)的审计,公司保留追诉权,并且对重要岗位的离职人员要有相应的经济担保。

(二)审计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审计小组有权通知公司相关部门暂时冻结被审计人员在公司的权益:

1、被审计人员工作移交不顺利、不清楚,致使上级主管无法接受;

2、被审计人员没有提供任职期间的所负经济责任的情况报告;

3、被审计人员经济帐目尚未交待清楚,需进一步查证落实;

4、被审计人员经济帐目虽已交待清楚,但所欠公司款项未做出偿还。

(三)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如发现被审计人员有侵犯公司利益的行为,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通知有关部门冻结其在公司的所有权益;情节严重者可依照诉讼法的程序对其提起诉讼,以维护公司的合法利益。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各大系统要参照本制度制定细则,以规范所辖范围内的离任审计工作。

工程结算审计制度 篇5

一、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工程结算审计监督,保障公司工程结算的规范运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范围内的工程项目结算,必须依照本制度接受审计监督。

三、本制度所称工程结算审计包含区审计局的工程结算审计和委托外审的工程结算审计两类。

四、工程结算审计的前提是工程必须通过竣工验收且质量合格。

五、工程结算审计的参考报送资料:

1、工程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及补充合同;

2、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资料、工程签证、协议、会议纪要、施工日志、施工记录、与工程造价有关的隐蔽工程验收资料、图片影像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3、全套竣工图;

4、工程竣工结算书、工程量计算书、甲供材清单等;

5、施工单位资质证书。

六、发生工程设计变更签证,必须由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项目管理方(若有)、业主方工程部及财务审计部等相关人员在变更签证单上签字盖章确认;发生现场签证,必须由施工方、监理方、项目管理方(若有)、业主方工程部及财务审计部等相关人员现场确认,并在签证单上签字,确保工程变更签证资料的合法性、有效性。

七、签证事项产生原因描述要清楚、涉及造价部分计算依据要明确、工程量计算要科学、原始数据要完整,必要时附上示意图,标明各种尺寸,确保工程变更签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八、承包人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且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及时向财务审计部提交完整的工程结算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性负责。

九、财务审计部收到承包人递交的工程结算资料后,对报送资料进行认真审查,资料符合要求,由财务审计部签字认可;资料不符合要求,退回承包人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报。

十、对于工程复杂、签证多、造价高的工程或报送工程结算价超出合同价15%的工程,先委托外审,外审审核主要包括资料有效性及价款合理性两个方面的内容。发包方以委托外审单位初审报告为依据,要求施工方重新计算工程结算价。

十一、工程结算资料审查通过后,财务审计部及时报送上级审计主管部门或委托外审单位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并负责督办工程审计项目的后续处理情况。

内部审计制度 篇6

为了加强对医院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特制定本制度:

一、审计依据: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卫生部《卫生系统内

二、审计内容:医院本院财务货币、资金、资产和经费收支情况

三、审计要求:医院财务科应向院内部审计员提供审计期间的会

四、审计程序:

1、对医院本级财务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于年度终了30天后进行

2、院内部审计员在实施审计前3个工作日,向院同级财务科送达部审计工作规定》以保护国有资产的真实和完整。执行情况。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及有关的会计资料。审计。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自收到审计通知书3个工作日内向审计员提供审计期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及有关的会计资料。

3、审计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及有关的文件、4、审计员实施审计后向医院院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报告。

5、审计报告送达院务委员会后,院务委员会必须在收到审计报告资料、检查现金、存款、实物等方式取得证明村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无特殊情况,1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无意见。

6、审计员对院务委员会的意见进一步核实,并在必要时对审计报

7、审计报告一式叁份,一份送医院财务科作为工作和今后改正工

五、审计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经费收支执行情况。

2、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价。

我国审计收费制度问题 篇7

审计收费也称审计定价, 是指审计服务供需双方就审计服务所达成的价格, 是客户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经济联系。审计收费是决定事务所成本与收益的关键因素, 也是事务所业务竞争的突出问题。

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制度是计时制, 即以注册会计师花费在审计事项上的工时作为审计收费的主要依据, 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以此作为基础协商确定最终的收费金额。通常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审计产品成本。即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所需要的费用, 包括资料费、审计人员报酬、外勤费等;二是风险成本。即由于审计风险的存在而导致的预期损失费用, 包括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等;三是事务所的正常利润。按照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 西方发达国家公认的审计等业务计费标准为审计等项目所需的审计工作小时。

在我国,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收费制度实行政府定价模式。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时实行政府指导价, 审计收费标准由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 各地具体的收费办法由当地财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联合制定。

二、我国审计收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审计收费标准缺乏规范性。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一直缺乏相对统一合理的审计收费标准。审计业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 并由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审计收费标准。但我国的审计收费标准只有原则性规定, 在具体执行中存在差异, 地区之间、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以及审计人员之间的差异明显。我国目前并没有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计量基础, 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按公司总资产计算收费, 有的按营业收入计算收费, 更多的则是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讨价还价来确定具体收费金额,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审计收费缺乏行业指导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事务所之间在价格上的恶性竞争, 也从审计收费的角度造成了审计市场的混乱, 从而对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 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普遍价格偏低。

从近几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百家信息》的数据来看, 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入不仅连年稳居前四位, 而且遥遥领先于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以2008年度的数据为例, 中注协发布的《2009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中前15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入,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与“四大”相比存在着审计收费普遍偏低的现象。排名前15位的会计师事务所总审计收入为1, 147, 090万元, 而“四大”中仅普华永道中天一家就以260, 984万元占据了前15位总审计收入的22.8%, 前15位中11家本土会计师事务所2008年度总审计收入为335, 389万元, 仅占前15位审计收入总和的29.2%。 (图1)

综观我国现在的审计市场, 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四大国际所保持着对审计市场的高占有率, 他们掌握着更多的优质客户, 在审计收费上要远远高于我国本土事务所, 但不少大全面完成, 我国本土事务所的数量越来越多, 导致审计市场出现严重的需求不足, 供给过剩使得注册会计师面对收费标准显得力不从心, 事务所之间压价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审计回扣现象严重。许多事务所为提高市场占有率, 增加业务量而压低收费价格, 使得本来就扑朔迷离的审计收费现状愈加混乱。而且, 这种低廉的审计收费形式, 不利于事务所提取风险基金和执业保险, 加大了行业的风险。此外, 由于审计收费过低,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程序不完善, 注册会计师很容易偷工减料, 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压低审计成本, 这就势必会严重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型上市公司, 尤其是国有企业, 仍对四大国际所提供的高价审计服务趋之若鹜;而且这些被审计单位对高额的审计费用能够接受, 对四大国际所的认同度也比较高, 双方往往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随着脱钩改制的全面完成, 我国本土事务所的数量越来越多, 导致审计市场出现严重的需求不足, 供给过剩使得注册会计师面对收费标准显得力不从心, 事务所之间压价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审计回扣现象严重。许多事务所为提高市场占有率, 增加业务量而压低收费价格, 使得本来就扑朔迷离的审计收费现状愈加混乱。而且, 这种低廉的审计收费形式, 不利于事务所提取风险基金和执业保险, 加大了行业的风险。此外, 由于审计收费过低,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程序不完善, 注册会计师很容易偷工减料, 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压低审计成本, 这就势必会严重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三) 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缺陷, 影响审计收费。

我国审计市场上, 委托方与被审计方重合, 形成失衡的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 被审计单位就是审计委托人, 审计费用由会计师事务所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收取, 使得独立审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平衡。这就使得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安排上, 出现了有悖于市场经济的怪现象, 即自己出钱审计自己。这种不合理的审计费用支付方式使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构成一个无法解开的内在利益关系链, 这种依存性使会计师事务所处于被动地位。

以客户为导向, 还是以公众利益为重, 一直是困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难题。一方面无论是法律还是道义的要求, 还是出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注册会计师必须正直、诚实、客观、守信;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是自负盈亏的组织, 要想生存和发展, 只有自己到市场上去找客户。尽管从原则上而言, 客户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是双向选择关系, 但在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规模较小、竞争力弱及审计收费价格竞争激烈的现状下, 在当前的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和企业管理当局存在强烈造假动机的大环境下, 当客户出钱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己, 并提出不正当要求时, 注册会计师要么坚持原则, 恪守职业道德, 出具与事实情况相符的审计报告, 以致面临被客户炒掉、失去客户的风险;要么放弃职业道德和独立性, 屈从于客户的不正当要求, 以保住客户。长此以往, 一方面会导致更多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放弃原则取证多客户, 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坚持原则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会遭到排挤和打击, 以至于无法生存、立足和发展。失衡的委托代理关系破坏了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 直接降低了审计的价值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 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审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 影响了审计收费。

(四) 缺乏对审计行业的有效监管

1、对审计收费的披露不够透明。

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的制定程序, 有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若支付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由经营者决定, 经营者就可能利用报酬的高低来“买断会计原则”。所以, 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信息进行披露、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证监会于2001年12月24日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中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分别按审计费用和除审计费用外的其他费用披露, 其他费用指的是咨询服务 (包括资产评估) 的费用;上市公司在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时, 应列明差旅费等费用的承担方式;应披露本年及上年的比较数字。

尽管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的内容和形式作了具体规定, 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 披露的质量不甚理想:信息复杂混乱, 数据之间的可比性不强。证监会规定, 在披露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前, 上市公司应披露确定会计师事务所报酬的决策程序以及公司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独立董事对这一决策程序的相应意见, 然而只有很少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对会计师事务所支付报酬的制定程序和标准。审计收费披露不够透明还表现为:在年报中, 有些上市公司披露的是实际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 而有些披露的是应付报酬;许多上市公司在审计费用披露方面很不规范, 特别是当审计费用发生较大变动和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尤为突出, 如不披露支付中期解聘事务所的审计费, 或将审计费、差旅费、咨询费等混合在一起披露, 有的甚至不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还有的上市公司对子公司支付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只字不提;更有甚者, 有少数上市公司甚至在年报中不披露任何审计收费信息。

2、对违法违规审计行为处罚较轻。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公司法》、《证券法》以及《注册会计师法》等多部法律法规, 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所受的处罚进行了归类, 但对违法、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较轻, 目前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也仅仅主要停留在警告、没收违法收入、罚款、通报批评和暂停执业资格上。可以说,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风险, 特别是民事赔偿风险近乎于零, 现行法规中即使有相关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 但在实际执行中遇到现有法律制度对民事诉讼的限制, 也使得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形同虚设。

三、改善我国现行审计收费制度的建议

(一) 完善我国现行审计收费体制

1、确定科学、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

我国财政监管部门可以借鉴国际惯例, 以审计工作小时为基本依据来制定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 根据公司的规模、销售收入、财务状况和所处行业会计处理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事先预测出工作量和不同级别审计人员的配备需要及不同级别审计人员的小时收费标准, 来确定最终的审计费用。这样就可以解决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水平高低悬殊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 收费标准的制定应能够体现差异性, 鉴于我国地域广阔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 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因此在统一收费标准前提下, 还应体现出合理的地区差价、质量差价、人员层次。积极借鉴国外的审计计时制收费模式, 在此基础上制定各地区审计每工作小时收费的上下限, 全国各地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时按照该标准执行, 在标准的上下限内收费, 并且规定实际收费不得低于标准的下限。完善审计收费体系, 制定合理、统一、科学的审计收费标准, 并以此规范价格秩序, 在全行业范围内形成有序竞争, 对于防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以低价抢夺业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很大的意义。

2、通过第三方介入改变现行审计收费模式。

现行审计收费的模式是由事务所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 导致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形成财务依存性。为了增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独立性, 必须改变现有的委托和付款方式。针对目前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现象, 应该设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审计委托中介, 该机构必须是与双方单位均无直接或间接经济关系的非营利性质监管机构以保证公正性, 并由政府或行业监管的权威部门组织和管理, 或由行业主管部门或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和管理。加入这一中立机构后, 在审计费用的支付流程中就加入了独立第三方的监管环节, 有利于解决我国现行的畸形的审计委托代理模式。

在行业主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下, 可以由审计中介组织被审计单位审计业务的招投标, 改变审计付款方式, 监督审计质量。首先, 审计费用在审计工作开始前由被审计单位交由审计委托中介这一第三方保管, 这样就可以改变审计者与被审计者“直接见面”的委托关系, 切断两者之间的经济利益谈判关系, 防止审计合谋, 建立起“企业 (委托方) ——审计委托中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委托关系, 改变审计付款方式, 最大限度地切断被审计单位与事务所之间的直接利益联系。接下来, 由审计委托中介负责聘用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 在这种新型的审计关系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相关性较高的审计收费模式。当审计业务完成后, 再由该审计委托中介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鉴定考核, 例如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结束后, 审计委托中介可以随机抽取一部分审计业务检查审计质量的好坏, 并由行业主管部门或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审计质量进行鉴定, 之后再决定是否将已预付的审计费用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 对抽查到的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可以拒绝支付费用。这种新的审计收费模式可以避免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得不屈从于客户的利益需求, 极大地增强了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 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

(二) 提高对审计收费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审计收费信息的公开披露有助于社会公众对事务所进行监督, 减少审计收费环节的不正当行为, 遏制利用价格进行的不正当竞争。我国现有的审计收费信息披露制度只局限于上市公司, 且较分散、相对粗略、执行力度较弱。针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现状, 应重新制定条文或修订原有的规定, 披露的信息必须全面、客观、清晰和真实。将披露审计费用及相关信息作为企业的应尽义务, 任何企业不得以任何借口拒不披露审计费用;明确规定其披露内容, 对需要披露的审计收费设置明细账, 将工作小时、差旅费、咨询费用等分别列示, 企业对审计费用发生重大变化的事项及事务所的变更、变更原因必须全面、客观、真实地进行披露, 对未能按要求披露相关信息的企业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另外,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的收费应分别披露, 以避免对审计独立性产生不良影响。信息披露形式可以是指定网址或指定报纸, 要能够让广大信息使用者方便查阅, 并推行事务所对公司披露信息的确认制度。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监督部门, 要及时发现问题, 加强对企业披露审计费用信息的检查和监管力度, 对于那些无正当理由的未能按要求披露相关信息的企业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开曝光, 建立行业诚信的社会监督机制, 为审计行业营造一个纯净的环境。

(三) 严惩低价收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招揽业务而降低审计收费标准或给予中介人回扣, 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审计行业监管机构应从保证审计独立性入手, 明确规定除了按审计收费依据收取审计费用外不得再有任何变相的收费。对于不按标准收费, 随意降价、支付回扣等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会计师事务所, 应从严处罚, 并加大对没有遵循职业道德而实行超低价收费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力度, 除了给予经济处罚、追究其行政责任外, 必要时还要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 以起到警示的效果。在出台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之后, 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应监督事务所是否遵循最低限价标准,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据此监控事务所的违规违法审计行为, 对超低价收费的事务所加大处罚力度, 以保证审计收费标准的顺利实施和控制不正当低价竞争行为。

审计制度 篇8

一、创新制度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健全领导机制,是完善经济责任制度,夯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础的首要环节,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相关规定,我市及时成立了由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审计局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难以进行评价的审计事项进行责任认定。市审计局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萍乡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办法》,该办法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确定、安排、实施、工作质量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规范审计行为,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健康实施。

审计是一种执法行为,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操作规范,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健康实施。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相比其他专业审计起步较晚,制度和操作规范不够健全,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工作实际,2008年相继出台了《任中审计实施办法》、《经责审计实施办法》,这两个实施办法,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是通过制定办法,建立上报和审批制度,完善计划管理,科学组织运作等有效措施,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审计项目的确定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第一个关口,针对过去委托程序和委托形式不规范等问题,出台的《任中审计实施办法》规定,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含市政府任命的其他需要审计的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原则上任期内必审一次。《经责审计实施办法》规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市、县(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年底前提出下一年度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初步打算,由市纪委、组织、监察、人事、审计5部门联席会共同研究商讨确定,再由同级审计机关将其纳入年度审计计划,上报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拟提拔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临时提请的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出具委托书,由审计机关依法组织实施。这样有效地克服了审计立项的随意性,严肃了委托程序,有利于审计部门准确把握审计方向和工作目标,更好地解决审计任务重而审计资源有限的问题。

二是审前准备阶段注重审计调查。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搞好审前调查极其关键。因此,在制度设定上注重要求审计人员把握好三点:首先了解、熟悉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握好政策界线;其次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再次在实施审计之前,听取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及建议,以确定审计重点。

三是审计实施阶段找准审计重点和切入点。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审计内容极其广泛,既涉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又涉及财经法纪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等多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审计项目。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能实现人格化的深化,或者单纯对人的财经法纪审计,脱离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都不够全面,也算不上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体现对“事”和对“人”两方面审计的结合,即审事开始,评人为终,也就是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入手,最终将审计结果落实到对人的评价上。这样就需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突出对人的审计评价这一主线,并把这一主线贯穿整个审计的全过程。按照这一审计思路,我们在出台文件操作规程设计上注重抓了以下审计重点:(1)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及地方经济发展情况;(2)财政财务收支情况;(3)有关部门的管理情况;(4)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情况;(5)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委托的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根据审计重点这一主线,我们摸索了几个审计切入点:第一,从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入手,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综合性测试,找出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第二,从有关重大经济决策的会议记录及会议纪要入手,筛选出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亲自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作为审计重点;第三,从被审计单位干部任期内制定下发的重大经济政策性文件入手,作为检查执行和贯彻国家经济政策情况的切入点;第四,从集体和个别座谈了解入手,选择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经济活动作为审计工件的切入点;第五,从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提供的信访材料及群众举报线索入手,确定领导干部个人违反财经纪律及廉政规定的切入点。

四是审计终结阶段注重搞好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成果体现,因此写好审计报告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实际探索,我们逐步取得以下共识:(1)报告的文字必须精炼、准确、通俗易懂;(2)报告的数据运用要实事求是和把握重点;(3)审计提出的问题必须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审计处理处罚要适当、运用法律法规要准确。据此在出台的实施办法中对审计结果报告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审计结果报告的主要内容为:(1)审计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2)被审计者及审计地区、部门、单位基本情况;(3)审计实施的基本情况;(4)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界定;(5)审计总体评价和有关对策和建议;(6)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并确定对于难以进行评价和责任认定的审计结果应提交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讨论后再作决定。

3.注重成果利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能不能得到充分运用,不仅是简单的某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问题,而是涉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保持长久生命力和审计机关能否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大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与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一直在审计成果利用上反复讨论研究,不断探索创新方法和经验,在《经责审计实施办法》中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并同步出台了《经责审计结果利用》文件。该意见中明确规定:按照“凡动必审、考审同步、市县联审、先审后提”的原则,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该文件在推行“凡动必审、考审同步、市县联审、先审后提”的基础上,对运用审计结果又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定。

审计部门应及时向组织部门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审计评价。审计评价应当肯定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违法违规问题,准确界定领导干部应当负有的责任。审计部门对审计中发现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问题,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提出处理、处罚决定或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对发现的有关问题线索应及时向组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反馈,并按有关政策法规办理。

组织部门要把审计结果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交流、调整的重要依据。经审计,没有发现问题或存在一般性问题但不影响正式任职的,予以正式任职;问题较严重的,经查实后,取消任职决定,交由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纪检、组织等有关部门应对审计中发现和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核查。经查实后,根据问题性质、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对于一般性问题,由组织部门采取谈心、谈话的方式向审计人或领导班子集体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对于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组织部门、纪检机关对被审计人进行诫勉谈话,批评教育;对问题严重,违反党纪政纪的,由纪检机关进行处理;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二、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制度的出台,关键在于执行。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制度的出台,我们不断加大了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及审计查处力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按照《萍乡市政府系统主要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的规定,经市长批准,2008年以来已完成对市民政局等2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发现和查处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规收取管理费及违规借出购销资金,漏交和少交土地出让金及税费等违法违规的问题,向有关部门下达审计移送处理书1份,提出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大税费清收力度”等20余条建设性建议,审计结果报告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和批示。

二是加大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在对县(区)书记及县(区)长考察对象进行考察时,做到了考审同步,组织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再作进一步考察,这样充分体现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参谋作用。在对市参事室等6个单位负有经济责任主要负责人试用期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时,不仅做到了先审计后任命,而且注重了从制度上、体制上找对策、提建议,对审计中发现的个别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标问题,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专门对其相关人员进行了教育谈话,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要求坚决纠正和杜绝今后再发生,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更好的预防和警示作用。在对13位拟提拔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时,不仅发现了乡镇等审计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注重从体制上、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整改建议,并形成了综合汇总报告,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市委书记刘和平作了“今后的审计工作(情况)要速交市委决定干部之前参考”,市纪委书记舒仁庆作了“存在的问题,虽未发现个人违纪行为,但有必要找本人及单位负责人谈话指出。既可以警戒本人,也可以提醒单位继任者,更可以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的批示。市委组织部在市领导批示基础上,又提出了贯彻落实建议:“按刘书记的指示,加强与市审计局的协调配合,今后在对拟提拔人选审计时,在考察当日(民主推荐结果出来,考察人选确定后)与审计局联系派出审计组,争取在市委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之前形成初步审计报告,为市委使用干部提供参考”。

2008年以来,我局共开展各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00余项,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有效采纳的有50余条,这样,不仅发挥了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作用,而且注重通过开展审计监督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发现和处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从宏观层面和制度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实现了审计由“经济卫士”到“免疫系统”的升华。

三、用好审计成果,狠抓整改落实,为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注重运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促进地方政府完善制度。例如我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少数文教卫生系统副县级领导干部同时兼任了下属事业单位领导职务,其工资按行政职务享受了公务员的待遇,而福利又享受下属事业单位高于公务员的标准的福利。审计认为这种做法违反相关规定,且无合法依据,但提出的审计处理建议难以执行。鉴此,以专门议题提交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同时,将讨论结果及审计建议提交市政府,市政府根据联席会议讨论结果及审计建议,以萍府办字[2009]78号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兼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工资及津贴补贴只能在一个单位发放,不能多头发放。

二是以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狠抓问题的整改落实,用好审计成果,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建设。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党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规范科学管理经济。而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责任成果运用的好坏,乃至衡量经济责任审计最终目标实现与否。近几年,抓好审计整改工作成为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新亮点。第一,将整改情况列入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必须在审计结果报告中予以揭示。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无论以前是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财务收支审计或是专项审计等审计报告中揭示且要求要整改的问题,都必须在此次审计中予以核实,并将其情况如实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由此增强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意识和责任。第二,由纪检、监察、财政部门进行联合督查。这些部门在每年年底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对报告中揭示的普遍性问题和重点问题、个性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逐个逐项进行督查,督查结果纳入年度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的考核中,从而加大了单位整改落实力度。第三,以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狠抓整改落实,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2011年根据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中揭示的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审计整改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多次召集相关部门部署落实整改。市长指出,要以此次审计为契机,对揭示的问题逐个分析原因,查找根源,分明别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改,做到边审计边整改,对已经整改完善的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防微杜渐,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限期整改到位。对问题严重的,要进行问责。在全面整改的同时,市政府要求市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用好审计成果,挖掘问题的根源,从机制、制度上研究解决对策,进一步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提升管理水平。如审计结果报告中关于未推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的问题。我市立即出台了《萍乡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指导意见》(萍府办发[2011]3号)文件。各县(区)均相应出台了相关规定。又如:报告中关于萍乡经济开发区财政收支未纳入市本级统一管理,缺乏市人大法律监督的问题,我市立即出台了《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预决算审查管理办法》,将其纳入市本级预决算范围,接受市人大监督。

总之,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用好审计成果对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政府工作依法、有序、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上一篇:文峰中学2013年法制宣传月活动计划下一篇: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