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飞(共5篇)
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飞 篇1
让心灵得到滋润的读书笔记
一边是制度规定不得与病人发生情感交流,以保持医生的冷静判断,一边是以幽默风趣与病人交往,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态,美国电影《心灵点滴》以此为冲突焦点,展开了一个以真人真事改编的有笑有泪的故事。
男主角帕奇9岁丧父,长大后曾想自杀,自己主动入住精神病院,却对里面病人的言行举止发生了兴趣。两年后他考入医学院,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就开始实践他的心灵治疗试验,并违反规定到医院去观察病人。
在寂静的儿童病房,帕奇用室内器材装扮成小丑,赢得了孩子们开心的欢笑。
在垂死的老人面前,帕奇认真倾听老人的愿望,用气球等物品替代,让老人满足了狩猎的愿望,最后在帕奇的轻声歌唱中离开人世。
帕奇设想,他要将快乐引进病房,用幽默促进病人康健,让医院变成好玩的地方,让痛苦的病人得到安慰和康复。
他的实践得到了一些老师同学和护士的支持,还打动了女同学凯琳的心。
这种行为自然也遇到了问题。同寝室的同学嫉妒他,他的好友也有意识地与他保持距离。更严重的是,医学院的院长认为他一再违反学校规定要开除他。他投诉后,因学业优秀又乐于助人而留下,但不能再次违反学校的规定。
帕奇在另外一位老师的支持下,利用乡下一座闲置的庄园,开办了一所以家为单位的医疗服务试验,得到众多病人的喜欢,也遭遇了女友凯琳被病人杀害的悲剧。
影片的最后,帕奇又因无照行医再次被院长开除,在学院为此举行的听证会上,帕奇承认自己还没有行医资格,但力争自己的行为有理。他强调:现在医学院的一些限制性规定,让医生变得冷漠无情、麻木不仁,让人性丢失,也负面影响了病人的心情。医学院应该在关注病人生理状况的同时,也应关心其心理状况,以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质,让人性回归,促进病人的康复。
帕奇的申辩,赢得了同学和老师们的热烈鼓掌,也让他得以继续学业并最终毕业,获得行医资格。
当我们有所创新时,常常会受到现行制度的阻碍。如果想改变某些陈旧的.制度时,通常的程序是,一方面仍然要遵守这些制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出修改制度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往往是一种设想、一种论证,并没有实验的证明,还可能因为人微言轻而得不到重视和采纳。而以往的制度,尤其是医疗制度,是建立在很多经验教训基础之上的。医疗规定人命关天,所以,相关制度也有了它特有的权威性,一旦触犯,便会得到惩罚,付出代价。
制度常常是刚性的,软的部分却难以设置。医学制度的刚性,导致了很多医生眼里只有病情,没有病人,只关注病理,不关注人心,将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人,只看成病症的生物载体,忽视了病人的精神需求,这肯定是不符合治病救人总体原则的。身体有病的人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让医生的人性回归,让病人的心灵得到滋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哪怕只有点滴的滋润,病人的心头之花也会片刻舒展开放。
制度中的不合理部分,常用的办法是改善,而不是推翻。就像影片中听证委员会的主持所讲的那样,现有的医学规定,是用很多血的教训得来的,我们必须遵守。当我们发现了它的不足,不是要否定它,而是要完善它。医生对病人缺乏爱心,这正是一种需要完善的地方,爱需要发扬光大,爱心之火需要熊熊燃烧!
心灵是我们人类的精神所在。如何面对疾病,如何超越生死,仅靠医疗技术是不够的,还要靠精神力量的支撑。爱心的播洒,哪怕是在那些需要冷静和理性的地方,也是一种珍贵的给予。
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飞 篇2
职场上的竞争,生活上的烦恼,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叹“最近比较烦”。为了让身心压力得到释放,一种叫“浮游”的新型拍照形式开始风靡开来。
名词解释:什么是“浮游”?
“浮游”到底是“神马”?前阵子,网络上一组“东京少女浮游”掀起点击高潮。这位名叫Natsumi Hayashi的东京少女,突发奇想地创造了“浮游”。自从今年2月,她将自己在空中飘浮的一组照片上传到网上后,就出现了众多的“浮游”的簇拥者。
所谓“浮游”,指的就是抓拍在空中跃起的瞬间,然后给人一种漂浮起来的感觉。它像地心引力般繁重的社会压力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拍照者希望借着这样漂浮在空中的照片,让烦重压力下的人能感到一点自由。所以,玩“浮游”超级受到网络一族们的青睐,模仿者也层出不穷。
减压新方式:让我们一起来“浮游”
出镜人物/欧晓曼(27岁,淘宝店主)
前阵子,我在一闺密的微博看到一组很吸引眼球的“浮游照”。就像之前在网络上大热的“东京少女”一样,清一色的双脚悬空,飞在半空中。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商场里,看这妞笑得乐开怀,真是太有意思了。我留言问她:“哪捣鼓的这玩意儿?”答曰:“我家那口子顺手跟我瞎玩,自己拍的!”
咦?这种看起来这么有技术难度的照片,就她老公那菜鸟功夫,也能拍?闺密跟我说,其实也不难,只要你有一台经得起折腾的单反相机,一双顶得住摩擦的好鞋,再加上有很强的弹跳力,就能完成了。
真这么简单?看得我心痒痒的。反正家里也有相机,我兴致大起,遂约了几个朋友,周末也“浮游”去。
先去空旷的篮球场练习。蹲低,调好相机的光圈,口令1、2、3,向上跳跃,咔嚓咔嚓,抓紧时间按快门。反复练习了几次,感觉不赖。拍了一些单人的,感觉不过瘾,再来一些集体的。我们甚至还拟好了剧本:拍一天生活细节的“浮游”照:出门,打电话约朋友,晾衣服,上厕所,到后来的吃喝玩乐等,那天拍了3小时,整组照片中的动作都是浮游着的。
我们的拍摄场地,从篮球场延伸到餐馆、超市、街头,还有商场等地方。拍摄的时候,周围有不少人围观,还有不少好奇的人也加入了被拍的行列。各种搞笑的姿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路上,笑语不断。这的确很有趣,看来这确实是不错的解压办法。特别是跃起来的那一瞬间非常有快感,感觉自己就像飞起来了一样,心情无比愉悦。
我把照片传到自己的微博,几乎是一夕之间,多了无数关注的微博粉丝。有张照片特别好玩,我在跳起的同时手里还在摆弄着一个魔方。
“太好玩了,这是怎么照出来的?”“这是怎么弄的?”许多网友在微博里留言讨论。
“在人跳起来的时候把魔方也扔出去,就差不多成了。”我当然是不吝啬跟大家分享好玩的经验。
现在,我们周围的几个好友,组了一个“浮游”的圈子。周末,有空的时候,咱们就一块儿组织出去,“浮游”一把。蹦一蹦,心情轻松又愉快,让压力全部跑光光吧!
晒一晒我的拍“浮游”照心得
1.人蹲低一点,屈身向上跳,尽量跳得高一些(如果实在没法跳很高,还可以借助蹦床);
2.把相机感光度调到尽可能大,新手最好选择拍户外,光线好,成像效果佳;
3.把相机设定为光圈优先或者全自动状态,以尽可能快的快门速度拍下,当然如果相机有连拍功能就不愁了;
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飞 篇3
“在中国的课堂,只见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双脚并齐。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这样的场面犹如到了军营一般。在让人感到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这是美国教育工作者看到我国教育现状所讲的话。
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把他们年轻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学生没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人格的塑造,更没有主体的回归。“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应着眼于开放,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使数学教学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新奇有趣的内容,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如,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让学生人人都来分物
品(课前收集),要求分的一样多……又如,联系“生活画面”探索新知: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还可以设计“生活情景”、“实地考察”、“调查报告”等展开演示,练习。
将学生紧紧地束缚在课本当中,让他们围着课本团团转的教学,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心灵受到制约。我们在依据教材的同时,更应冲破教材的束缚,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迸发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得到了满足,学生的心灵得到了解放。
二.以主动探索为轴心,开放学习过程,丰富学生心灵。
新课程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学生充分参与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1.玩中学
新课程教学以“玩”贯穿始终,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中,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为趣味性的活动。我们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游戏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在“玩”“乐”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例如在学习百分比的知识时,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2.做中学
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因此,我们要从只注重动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更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动口又动手,把动手操作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在“做”数学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学“几何初步知识”,通过作图、测量使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感知图形的结构,进而分析内部特点和规律。又如:教学“归一”问题时,我从生活实际入手,自行设计一张贴近实际的商业发票,师生模拟买卖商品,填写发票。让学生说说填发票时你是怎样想的。实际上填写发票的过程,就是解答“归一”问题的过程。这样设计紧密联系生话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填写发票,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这样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服务于生话,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3.问中学
著名的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正是问
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服务者和合作伙伴,必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积极思考和主动质疑习惯。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使数学教学成为“问”数学、思考数学,则可以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
如教学“求最小公倍数”,生1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得到了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后,生2提出:“为什么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生3提出:“你为什么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第三个问题的难度比较大,也是关键性的问题。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研究探讨,把36的质因数与12和18的质因数进行比较,学生凭借自己的认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4)用中学
数学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其知识和技能将成为人们不断发展、生存的“通行证”。教学中,我们要创设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小星星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把同学们带到教室外要求学生测量计
算电线杆有多高。那么高的电线杆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电线杆,下来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又有人提出直接爬上去量,但是这样不仅不好上而且太危险。我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电线杆高度的办法吗?学生想出:电线杆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电线杆影的长,算出了电线杆的高。接着,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电线杆高的公式吗?”于是得出:竹竿长: 竹竿影长=电线杆高: 电线杆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开放学习评价,滋润学生心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修订后的大纲把“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目的,对实施开放的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动力支持,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评价不是目的,应通过评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索和创新上。评价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切忌思想僵化、行为模式化。师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一句“你讲得好!”“谢谢你的回答”、“如果你再想一想,会说得更好”,教师
个性阅读,让孩子放飞心灵 篇4
一、鼓励思维多样,让学生充满个性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在教学实验教材第五册《灰雀》一文时,笔者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走入文本去体验和感悟角色。当笔者请学生来评一评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时,因为孩子们有切身的感受,他们踊跃发言,赞同列宁对灰雀的爱。可就在这时,有个孩子却说:“我更喜欢小男孩,因为他把灰雀捉回家保护,不让它被猎人打死。”这个孩子根据社会上人类伤害鸟的现象来思考问题,真是难能可贵。我没有呵斥他,而是循循善诱让他理解:小鸟的家在大自然,只有在大自然中小鸟才是自由的、幸福的。所以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是不对的。在教学《孔子拜师》一文时,当孔子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总算见到老子时,他上前行礼,恭敬地问:“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我请学生来扮演孔子和老子。一个扮演孔子的学生彬彬有礼地走上来,用谦逊的语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一代大师的风度,博得其他孩子的一阵掌声。可是有一个学生却在此时高高举起了右手,他告诉我他也想扮演孔子。他的朗读是那么地有气无力,我纳闷了,问他为何要这么读?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因为孔子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赶来的,他此时渴极了、饿极了,快要倒下了,但他打起精神跟老子问好,可由于体力不足,声音不大。”是呀!我们受了习惯思维束缚,而孩子们却敢于想,思维更为活跃。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二、引导注入情感,让学生充满人性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享受文章的审美乐趣。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时,笔者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为庆龄为了好朋友而放弃去伯伯家所感动。学生纷纷把自己平时和朋友相处做得不好的地方说出来,决心要改正。孩子们都深深地进入了庆龄这个角色,为庆龄不能看到鸽子而觉得惋惜。这时,有个孩子却大声地说:“我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等小珍来了把小珍带到伯伯家去,这样既没有对小珍失信,又可以看到鸽子。”我一听,心想:以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未尝不可呀!于是我顺势请孩子们展开谈这个问题。有的说,还可以请庆龄的爸爸、妈妈帮她带回来;还有的说,教小珍叠完花篮再去……
三、注重课堂交流,让学生充满灵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的学习伙伴,这是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笔者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动脑,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小故事。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有一小组还邀请老师演铁罐,并指导老师用怎样的神态、语气、动作演,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正在这时,有一个孩子却问:“老师,陶罐很容易摔破,坚固的宫殿都倒塌了,为什么陶罐还没有破呢?”我惊讶这孩子心思的缜密,是啊!这个问题我可没有纳入我的教学中。我就势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学生。孩子们一听,兴趣盎然,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是陶罐运气好,正好摔在厚厚的地毯上。有的说:宫殿倒塌时,陶罐被人抱出来了。有的说:不可能,在混战中大家都逃命去了,谁还去管陶罐呢……孩子们争得不可开交。最后我告诉他们说,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我们也可以创作童话故事的。接着,我请孩子们以“爱美的陶罐瞧不起丑陋的铁罐去奚落铁罐,结果自己摔得粉身碎骨”为故事框架,请孩子们自由创作。正是在这样既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的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注地阅读。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篇5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转变教师个人的教学观念很重要,因为教师是直接实施教学影响学生的人。教师观念上的问题解决了,思想通了,才谈得上对教学实施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一节课主要由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学生在教师设计和安排之中顺利完成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师因此也完成的教学的任务。教师要改变这种观念,教师不是知识权威,不能以“施教”者的面孔对待学生,这样会致使师生关系不平等,甚至造成对立情绪。教师应该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教师要抛弃过去那种告诉教育,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醒自己:“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懂得只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学会知识。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效率就高。
二、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注重教学方法, 以“新”激“趣”。在教《司马光》这课时,让学生表演这个司马光救人的过程,有的学生演哭喊的小孩,一边哭一边喊救命,把当时慌乱的场面演了出来,演司马光的学生开始搬石头是很轻松,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思考,认识到根据“使劲砸那口缸”这句话,搬石头应该是不容易的、很费劲的。这样通过表演,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比赛。把比赛的形式引入教学过程中, 运用竞争的心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把教学中的重难点或在单元复习的要点写出, 然后组织学生按组与组或男生与女生进行对抗赛, 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 并在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2、巧妙设疑,以“疑”激趣。在教学《鲁班和橹板》时,向学生提出问题:“鲁班和橹板的读音很相似,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很有兴趣的去阅读,去寻找答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紧扣“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展开教学,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为了解疑,主动阅读,主动思考。
3、巧用多媒体,以“情”激趣。如在教学《锄禾》这首古诗时,由于现在的学生衣食无忧,无法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勞,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是本诗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同学们在食堂用餐时,只吃了几口饭就倒进垃圾桶;几名学生在秧田里玩,踩坏了秧苗……看了这几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学生露出生气愤怒的神色。我趁机提问:“看了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学生对浪费者也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教育。
4、多用评价,以“乐”激趣。教学中不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如何。我们都要以亲切的语言给予评价和诱导,采用鼓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表扬和鼓励等,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哪怕是一句“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说的真好”“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哪怕是一颗星,一个笑脸,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造机会,搭建学生主动发展的舞台
1、大胆放手,给学生说的机会。在教学《司马光》这课时,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时,我让学生先讨论自己有什么方法救人,比比谁的方法好。有的学生说找大人来救,有的学生说自己爬到缸上面把小孩拉出来,有的学生说叫一辆吊车把孩子吊起来等等,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是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又一次一次的把自己提出的救人方案否定了,最终一致认为司马光的方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用石头砸缸,让水流出来,孩子就得救了,并且石头公园里就有,取材方便,为救人赢得时间。原本中上程度的学生对问题是半信半疑,没有十分的把握;而中下程度的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无从下手。通过学生在课堂交流中你一言我一语,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且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2、积极引导,给学生学的机会。如在教学《学会做客》这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应该怎样做客,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当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听得非常认真,当自己的意见和同学的意见不一致时,他们争论得又很激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讨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使得他们知道了怎样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怎样做个讲礼貌的小客人的认识又深了一步。
3、创设情境,给学生做的机会。在教学《学会礼貌用语》这课时,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常用礼貌用语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某个礼貌用语什么时候用,然后到前边表演。学生非常愿意,因为他们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所以表演起来很真实,没有一点儿矫揉造作之情,完全是一种真情流露。几个表演下来,怎样正确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学生已经了然于胸。这样真情表演之后,学生肯定能把这种行为更好地用于实际生活中了。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搭建好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舞台,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中放飞心灵。
【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飞】推荐阅读:
语文课让学生放飞心灵12-13
放飞青春的心灵07-31
放飞心灵超越梦想09-25
亲和力放飞学生的心灵09-11
让宽容走进心灵11-17
让阅读塑造心灵12-28
让诗词走进心灵作文05-18
让学生心灵洒满阳光05-21
让美德滋润心灵作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