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身运动要避免走入误区

2024-10-22

老人健身运动要避免走入误区(精选3篇)

老人健身运动要避免走入误区 篇1

老人健身运动要避免走入误区

“倒行”增强腿力

常见三五结伴的老年人在广场上进行“倒行”锻炼,这种“反常态健身”方式曾风靡一时,据说可增强腿力,治疗腰酸背痛,减轻骨质疏松,还能改善人体平衡力。但从运动生理学分析,倒行比向前走要多消耗75%的能量,心率增加40%,考虑到老年人机体及各种器官功能日趋衰退,中枢神经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的协调能力减弱,反应比较迟钝,灵敏度较差,倒行极易绊倒或失去平衡而跌跤,造成脊柱和髋、膝、踝关节意外创伤。

此外,由于老年人的心血管储备能力减低,倒行会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同时会使颈部扭伤,导致颈动脉受压迫、管腔变窄、血流减少,造成脑部供血减少、大脑缺氧,甚至可能在转颈时突然晕倒。偶尔一次倒行,不会有碍健康,但不宜经常进行。

晨练越早越好

有些老年人认为晨练越早越好,因此喜欢天还没亮就出门进行锻炼,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在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污染物在空气中堆积较多,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所以晨练应该安排在太阳出来后,并且不宜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晨练,因为这些地方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无益。

很多老年人喜欢空腹晨练,等运动后再一起去喝茶,这样容易发生低血糖,出现头晕等症状,补水不足的还易发生脱水。另外,早上6-8点是血压高峰期,运动不当也可能引起血压升高。为避免意外发生,运动前最好适当吃点东西,并带上足够的水喝,感觉胸闷、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或到附近医院就诊。

饭后百步走有益身心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少老年人以此作为健身格言,但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从近代医学观点看,吃饱饭后,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饱餐后即去散步。

爬山是最好的锻炼

许多老年人有早起爬山的习惯,认为爬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其实未必如此。“人老腿先老”,爬山时的负重比较厉害,不利于老年人保护膝关节。上山时膝关节负重基本上就是自身体重,而下山时除了自身体重以外,膝关节还要负担下冲的力量,这样的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磨损。尤其对于有膝关节病的老人,爬台阶带来的关节损伤更厉害。

因此,老年人爬山不宜太频,要爬也应尽量避免台阶而选择平路,速度不宜过快。膝关节不适者不宜爬山,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或做做腰腿体操。

健身运动有助养生,但是一定要有科学的健身方法,避免陷入误区,才能达到健身的真正目的。

老人健身运动要避免走入误区 篇2

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面向全体的课堂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 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秀学生在表演, 在唱主角, 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具体表象有:答问时, 以个别优秀学生的回答, 当作全体的回答。练习时, 以优秀学生的速度决定教学的进程等。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 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 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目前情况而言, 深入课堂看一看, 就不难发现, 真正能让全班同学都有展示机会的课堂的确不多见。这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所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体现民主的课堂

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民主。在教学中, 教师应和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合作者的关系, 把自己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的个性特点,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 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不要简单否认, 要善于引导。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师生间应该平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教师的讲解, 根本谈不上“对话”, 也就无“平等”可言了, 更不用说体现民主了。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压抑, 唯师是从。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必须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当以平和的心态, 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 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平台。其外,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学生的提问和师生的对话, 对老师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帮助。这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另一问题。

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思想, 但又不是它的全部内涵。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主体的确立, 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而明确的、可评价的。确定教学目标时, 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不是教师,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而不是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

(2) 情感目标:情感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一种磨合过程, 具有评价的不可定性。确定情感目标时, 应把握好它的层次, 更多的应定位在认知层比较合适。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应当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归还学生的学习时间, 归还学生的思维过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

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接受”教育, 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纯粹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更多的是继承, 很少有发展。由此, 造成了学生思维单一、眼光狭窄, 唯书唯上, 不敢怀疑、习惯被动, 缺少求知欲、滋长厌学情绪等弊端。其外, 教师满足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 追求的是问题在表面上得到解决。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改接受式学习的现状为主动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 大胆取舍教材, 要突破以往的教学传统。研究性学习法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既要重学习的结果, 更要重学生主动获取结果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研究讨论, 学会运用已有知识来获得新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5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适度开放的课堂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封闭意味着落后,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在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可适度的开放, 这种开放是适度的, 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让学生来充分展示自己, 体验成功,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流行的研究性学习法, 问题导向学习法都是开放式教学的有效形式。作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和合作者的教师都应当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 精心设置问题;其二, 精心准备资料;其三, 精心引导学生;其四, 精心反思教学;其五, 正确对待学生提问。

健身要避免六大误区 篇3

误区1 力量训练不能提高柔韧性

专家纠正:通过全幅度的力量训练,你可以同时提高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柔韧性。像箭步蹲、深蹲、引体向上和硬拉等这样的力量训练动作,不但能有效提高健身训练的水平和效果,而且在发展柔韧性方面的效果也比单纯的静态抻拉更好。

误区2 左右手负荷重量要相同

专家纠正:非平衡的力量训练能够改善身体左右侧力量的平衡性,同时可以刺激平时很难练到的肌肉。典型的练习是利用两只重量不等的哑铃进行锻炼。一开始的时候,可将左右的重量差控制在5%至10%左右比较合适,做完一组后左右交换。非平衡的重量助使肌肉发挥出更大的潜能用来维持平衡,肌肉也会受到更深层次的刺激而生长。

误区3 卧推时杠铃下放到触胸

专家纠正:在力量举的卧推技术中,力量举运动员们为了推起更大的重量,故意把杠铃杆有控制地下放触胸后再上推,这样可以迫使背阔肌协助发力推起重量。在这种卧推过程中,背阔肌不只是支撑的作用,还有“借力”的作用。但是健身运动不同于以举重量为目的的力量运动,如果借用背阔肌的力量进行卧推就降低了对胸肌的锻炼力度,所以要避免在卧推时将杠铃下放到触胸。

误区4 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才能减脂

专家纠正:很多人认为,为了最有效地减去脂肪,必须在运动中把心率提升到一定水平并保持足够的运动时间才有效。这个观点的支撑是:在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中,低强度运动比高强度运动脂肪供能所占的比例更高,高强度运动所消耗的能量更多来自糖原储备。但是,它所说的在低强度运动中消耗脂肪的高比例,是建立在热量消耗总量不高的基础上的,除非花费大量的时间。而高强度练习可以在短时间内消耗非常可观的热量,虽然脂肪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比较低,但是从整体效果看,还是高强度运动对减脂的作用大。

误区5 深蹲时大腿要与地面水平

专家纠正:最新的研究表明,做深蹲的时候,蹲得越低,受伤的风险越小。在膝关节弯曲到90度的时候,胫骨和股骨的相对位置呈最大游离状态。由于只蹲到水平位置的深蹲有比较小的运动幅度,所以你往往会使用较大的重量,这就更增加了受伤的风险。有关专家专门做了对比试验,一组训练者采用只蹲到水平位置的深蹲,另一组采用尽量下蹲到最低位置的深蹲,结果是下蹲更低的训练者出现更明显的肌肉增长。

误区6 消耗热量要靠有氧运动,而不是力量练习

上一篇:一发千钧成语解释及典故下一篇:矿建监理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