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的若干问题

2024-09-23

健身运动的若干问题(精选6篇)

健身运动的若干问题 篇1

一、影响人体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体卫生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 影响人体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遗传 (种族、家族) , 二是营养, 三是生活习惯。当遗传基因不能改变时, 我们只有通过改善营养膳食和生活习惯来改变自身的身体状况。把体育运动作为主要的健身手段已成为现代人们的共识。其一, 身体运动能够改善和提高人体各个方面的功能。如大脑神经、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其二, 经常参加身体锻炼, 能增强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可以规避由于职业特点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和身体局部的机能减退与损害。其三, 科学的身体锻炼对于某些疾病具有医疗作用, 如神经衰弱、失眠、关节炎、椎间关节狭窄、高血压等。只有人体的机能得到改善, 标志体质与健康水平的疾病抵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身体活动 (体力和脑力活动) 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健身运动的合理方法

(一) 参与者应根据个体特征选择适宜的练习手段

1. 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来看

人体的运动都是由肌肉收缩完成的。一种练习手段通常只能改善一个或多个关节的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的机能, 而不能同时改善全身关节的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的机能。例如, 甩手操主要是改善肩、肘、腕等关节的骨骼、部分肌肉和软组织机能。

2. 从锻炼效果来看

为了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我们通常采取“尽可能的练全身, 练习时间要长”这样的方法, 具体来说, 就是需要积极锻炼身体较大的肌群。为了达到健身的目的, 我们需要在健身过程中采取将各个健身的环节因素和需要联系的肌肉部分组合成一些能够让人身心愉悦的锻炼方式, 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休息和循环, 才能够起到促进生长发育和改善神经反应灵敏度的效果。

(二) 健身运动参与者必须合理安排运动量

1. 健身锻炼的强度

锻炼分为两类, 第一类, 是无氧运动, 一般指力量型练习, 有着较大的锻炼强度, 能够起到加强运动器官的作用。第一类, 是有氧运动, 锻炼强度相对较小, 主要能够起到增强心肺功能的作用。减缓人体机能衰退速度的运动不需要大强度, 只要运动就会有效果。

监测运动强度大小的简易方式通常是利用脉搏监测。当前, 国内普遍认为运动时的最高心率应控制在170至180减去年龄的水平上。一般而言, 青年人的心率控制在140 ~150/min, 中年人控制在110 ~120/min为宜。对于运动量的控制, 以10 ~15min内心率变化来判断。如在此范围内心率没有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说明运动量大了;如出现心律紊乱, 则表明运动量过大;如运动后的脉搏无大变化, 并在3min内恢复, 表明运动量太小, 可适当增加强度。

2. 健身锻炼的持续时间

锻炼的时间应当依据锻炼的身体部分来确定, 不同的锻炼时间应当取决于身体运动部分的反应时间。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定持续运动的时间才能够达到一定的运动状态和兴奋程度, 这种现象称为惰性。惰性越强的部分, 就应当采取越长的持续时间。研究结果显示, 心血管的运动惰性比较大, 在运动较长时间之后才能够达到最兴奋的状态, 对此应当采取足够长的时间来达到锻炼的目的, 相比之下, 骨骼肌到达最佳状态的时间最短。在制定合理的健身环节时, 应采取适宜的运动锻炼时间, 这样才能起到健身的作用, 又不因为过度运动而造成运动损伤。改善心血管和其他组织的机能时, 持续时间则较长, 一般不少于5 ~7min。如采用最大有氧强度运动时, 在达到最大值后, 可以保持4 ~5min, 总的运动时间可以为10min左右。例如, 德国向全国推广的“积极锻炼———130计划”, 就是每天运动10min, 使心率达到每分钟130次 (60以上的人应减少) 。

3. 锻炼时同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健身运动的次数一般为4 ~6次, 如果太多, 人会造成疲劳, 用力过度, 过分负荷甚至肌肉拉伤, 如果太少, 就算是有着很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也不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重复次数还应当考虑动作的强度, 强度高的动作, 重复次数应当相应的减少。健身运动的重复次数应当与健身的目的相一致, 如果健身的目的是锻炼肌肉增强运动能力, 则采取的重复次数不宜过多, 但是如果健身的目的是增强心肺功能, 就应当在一个较小的运动强度下尽可能的重复较多的次数, 如果健身的目的是减缓机能衰退, 那仅仅一次的运动就能够达到目的。总之, 重复次数不是越多越好, 应当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方案来确定最佳的运动次数。

三、健身运动效果的简易评定方法

健身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增强体质发展机能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两个重要的内容, 首先, 是看效果的达到与否;其次, 是看是否发生了过度运动和运动损伤, 因此, 在运动中定期的对于运动效果进行简单的评估, 对于运动的意义十分重大。

健身过程中的运动过度负荷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我们对运动过度负荷进行分类, 第一类是强度过大或者阻力过强 (如进行弯举练习的重量过重) , 和运动时间太长造成的运动过度负荷。最值得注意的是后者, 因为后者经常会被人们所忽视。从例子中,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运动过度负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前者通常导致肌肉拉伤, 在运动之后的很多天疼痛无法缓解。后者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 包括关节炎, 肌肉劳损等。为了避免这两种运动过度负荷带来的不利因素, 我们应当对于过度负荷和运动量进行事宜的调整。

运动的不适反应和不良症状因人而异, 有些人的不良反应非常轻微甚至没有, 健身人员就想当然地认为身体没有出现不良症状而高估自己的运动能力, 最终导致不良后果。因此, 健身人员应当对全身的身体机能和关节进行定期的检查, 避免不易察觉的过度负荷的发生。

摘要:科学的健身运动必须达到正确解决好健身运动的目的, 根据个体特性选择最佳练习手段, 科学安排运动量。掌握科学的效果评定方法是监控和调整健身运动的内容、方法、手段、运动量等关键所在。其中, 尤以运动量的安排和运动效果的评定最为关键。对健身运动做以研究, 提出合理的健身运动原则, 仅在为探索和研究科学的健身方法上提供具体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健身运动,科学,问题探究

健身运动的若干问题 篇2

摘要本文立足于健身气功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健身气功运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健身气功可持续发展思考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下的一个写作班子向联合国提出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来的。这份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自从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在全世界各个领域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分别从自身学科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定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仅应用于各个具体的领域,更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者的有机统一,也是建立在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基础之上的经济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2]。由此可见在当今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仅要从自身角度保持可持续性,更要与大环境相协调。健身气功是国内多位专家学者运用运功训练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中医学等现代科学手段对一些优秀的传统气功功法进行整合所形成的一系列功法的总称。作为一种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新兴运动,健身气功的发展没有一套现成的发展模式可以学习。所以如何可持续的对健身气功运动进行发展,造福全社会,造福全人类,就成了摆在健身气功工作者眼前的一个难题。

一、促进健身气功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人民体质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十二个大字。当时许多社会知名的老教授如马约翰、徐英超等人都认为“毛主席把体育的真谛抓住了”。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在这个大前提下,体育为大众服务的职能更加凸显。“气功养生”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从社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均能产生良性影响。健身气功作为从一种从传统气功中提炼、升华出来的运动,其健身性能比传统气功更为突出。正由于健身气功有如此好的健身效果,所以健身气功运动在当今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更应该承担起“增强人民体质”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

(二)向全世界弘扬民族文化

健身气功运动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气功运动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而健身气功又是对气功文化中优秀部分的合理继承。整体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精气神学说等等均是健身气功文化的组成部分[3]。

随着健身气功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被其魅力所吸引,投身其中。以刚刚在温哥华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为例,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选手参加。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对外推广的手段也从以宣传为主的阶段进入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活动阶段,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派出技艺精湛的老师专一定点教学,世界各地接受过外派健身气功老师专业培训的人就已经有20多万。足以说明这项运动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外国朋友在练习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对健身气功运动中所包含的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有所了解。因此健身气功运动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担负起了向全世界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使命。

二、健身气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深度不够

健身气功运动起步较晚,发展尚在初级阶段。现在健身气功的推广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最近有相关报道已经有健身气功俱乐部成立[4],但是其传播的主要阵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主要是无商业性质的健身气功站点。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其他项目相比也比较滞后。这就使健身气功运动显得缺乏活力。

(二)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

一个项目的人才的众寡直接决定了这个项目的兴衰存亡。由于健身气功运动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很难为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关的稳定工作岗位。这就使得国内仅仅少数几个有能力培养健身气功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很多高等院校毕业的相关人才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只有放弃自己的专业。人才是一种资源,不能使人才得到正确的使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不仅要必须杜绝人才流失,还要广泛吸纳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健身气功运动才能更好的发展。

三、健身气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

健身气功运动不仅担负着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一种对全世界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我们要可持续的发展健身气功事业,首先必须广泛的吸纳人才。而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是挽留和吸收人才的根本。只有大力促进健身气功的产业化发展,才能够增强健身气功运动活力,同时为相关人才创造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5.

[3]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4] 卢苇.北京市首家健身气功俱乐部揭牌[N].全民健身.2011.12.14.

优秀运动队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篇3

1 优秀运动队管理的指导思想

1.1 坚持全面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支优秀的运动队是由管理人员(教练员、领队)、运动员、辅助人员等组成的,他们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中各要素的不断完善及相互配合的不断默契,促使其“战斗力”不断增强[2]。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以往人们对优秀运动队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运动员管理的研究上,忽视了对教练员、领队、辅助人员等的研究,这是不全面,也是不正确的。对优秀运动队管理的研究,应该坚持全面的、系统的思想,既要研究运动员的管理,又要研究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的管理。既要研究对他们的管理,又要研究他们的自律。因为,在事物的发展中外因和内因同时起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1.2 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

每个运动队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矛盾的主次地位、主次方面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也会相互转化。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清主次、重点,集中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过程中,还要兼顾非主要矛盾和矛盾非主要方面的发展。例如:现在的中国女排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队员的伤病与球队出成绩之间的矛盾,而当前的重点就是下大力气恢复球员的健康,为今后的比赛取得好成绩创造条件。同时,还要兼顾中国女排的形象,在当前的比赛中尽量创造好成绩。

1.3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运动队中如果成员的积极性不高,那么,一切措施、目标都难以施行和实现。因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内外因都起作用,但它们的性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可见积极性的重要程度。对优秀运动队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这种管理可以充分体现对被管理者的信任、赞赏和谅解,使被管理者有被重视、被尊重的满足感,有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管理者要从根本上改变仅仅将被管理者视作管理对象的传统观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实施弹性和刚性相结合的管理办法[3]。管理过程中,要求不断观察被管理者个性的发展,及时地调整管理行为,选择合适的管理办法,以此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2 优秀运动队管理人员的管理

2.1 对管理人员的管理

优秀运动队中,对管理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对领队、教练员的管理(在队内,领队也具有对教练员管理的责任)。要求优秀运动队的上级主管部门成立一个监督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管理运动队管理人员的思想变化、工作情况等等。具体应该做到:

(1)加强运动队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人是生活在现代社会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时刻都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激烈地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优秀运动队也毫不例外。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运动队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这是促使他们爱岗敬业的必备条件,也是促使管理人员间默契配合的基础[4]。

(2)加强运动队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监督。

监督领导小组要经常对运动队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的制订、实施、修改,工作方法的选择、手段的应用等进行监督管理,使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实用和结合实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弯路和错误倾向的发生,培养他们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的能力。

(3)定期对运动队管理人员工作进行评价。

监督领导小组要定期对运动队管理人员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工作的开展情况等进行客观评价,并通过与运动队管理人员对评价结果的认真分析,找出优点与缺点,提出工作建议,有利于管理人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

2.2 管理人员的自律

自律是一个管理者不断完善自己,把外界的压力变成内部动力,并开展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通过自律来提高工作中需要的各种素质。

(1)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一个管理者协调人际关系、开展思想工作和树立自身榜样的前提和保证。管理者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使自己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工作中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2)知识素质。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管理者应掌握的知识如:公共关系学、体育管理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育社会学、教育学等等。现实中,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3)能力素质。

表达、沟通、协调、组织、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备的能力。表达能力包括文理通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具有一定感染力、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要求正确处理好运动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运动队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整体,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能力要求具有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去开展工作的才能。所有这些能力需要管理者不断学习,不断强化自己才能获得。

3 优秀运动队运动员的管理

3.1 对运动员的管理

一个优秀运动队优异成绩的取得,是靠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来实现的。所以,对运动员的管理非常重要,有效的管理是保证竞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灵活有效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运动员管理中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运动队的各级管理者对运动员都负有思想教育工作的责任。对运动员要大胆要求和严格管理,按时提醒他们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提高顽强拼搏作风和职业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等。

(2)文化学习的管理。

在现代运动竞赛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稳定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加强文化学习的管理,不仅是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训练科学化和运动员智力训练的客观要求[5]。

(3)训练和比赛的管理。

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科学管理,是运动员管理的主要内容,这一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训练的质量和比赛发挥问题。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人体多种能力极限水平上进行的,只有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克服一切困难,使训练和比赛取得最佳效果。

3.2 运动员的自律

运动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把平时刻苦训练化为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要求加强日常生活和体育法规方面的自我约束和管理,模范带头遵守有关规定。

(1)日常生活管理。

运动员的日常生活管理是人们天天讲、天天抓的问题,但许多优秀运动队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乒乓球队、足球队等等,出现多起个别队员打架斗殴、酗酒、夜不归宿等现象,严重干扰了运动队的正常运行,给运动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成绩带来了影响。要求运动员加强自身管理,严格遵守运动队的作息时间等规章制度。

(2)体育法规约束。

随着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发展,对运动员的行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6]。如:为了谋求不正当的物质利益,运动员在比赛中弄虚作假,搞“君子协定”,出现假赛行为;由于比赛身体对抗激烈,运动员容易情绪激动,甚至情绪失控,容易产生暴力行为,攻击对手或裁判;为了在比赛中创造“好成绩”,服用兴奋剂,违背了赛风赛纪,也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要求运动员对自己严格要求,遵守体育法规。

辅助人员是运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队医、营养师等组成。对他们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运动员起到榜样作用,以及为运动队取得好成绩服好务。另外,辅助人员不断加强自律也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新的理论知识,注意知识的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运动队优异成绩的获得起到坚强后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宫士君.竞技篮球制胜系统的研究———兼论中国男女篮制胜要素状况[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6.

[2]孔庆鹏.关于优秀运动队全面建设的若干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8,19(5):25-37.

[3]吴九桂.优秀运动队的人本化管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3):97-98.

[4]李贵宝.领队与运动队管理的重要性[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39-40.

[5]林丽珍,等.运动队管理研究[J].体育科技,2005,26(4):64-67.

健身运动的若干问题 篇4

2006年12月23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使得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在全国学生中掀起了体育锻炼的热潮,

2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从2005年6月开始,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中国社科院、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进行了素质教育系统调研。调研表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未能有效扭转,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保证。2006年9月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在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仍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全国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初中生成为各学段中涨幅最大的学生群体。以上结果的公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一些专家和行政部门领导对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实施的《劳卫制》印象颇深,认为他们现在的身体就是得益于当年积极参加《劳卫制》打下的基础。大家对《劳卫制》的做法、产生的效果等分析后,非常希望能借鉴《劳卫制》的合理成分和经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生体质健康,针对目前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方式,为了号召广大青少年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走向操场户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这个用语。

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主要涉及5大方面14个小项的工作:

(1)《国标》:建立和完善《国标》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建立《国标》通报制度;认真组织积极开展“达标争优”活动;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2)体育课教学: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4)舆论宣传: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建立评比表彰制度。(5)组织领导: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成立全国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订实施细则,领导和组织全国阳光体育动的开展;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

4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

《决定》明确提出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达标争优,强健体魄。另外,还提出了目标实现的检测量化标准: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国标》及格等级以上,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并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5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

从各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总体情况来看,各地通过下发文件、举办活动、媒体宣传、营造声势等,使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学校体育工作有了更强的关注,同时也调动了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般学校体育工作与阳光体育运动不能区分,在正常开展的学校体育工作或活动上冠以阳光体育运动之名,就算是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也存在着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质理解不准,不知工作如何开展,哪些工作属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范畴;存在着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主体认识不清,了解以偏概全,对3年后实现提出的目标没有长远详细规划;对阳光体育运动和中央7号文件以及《国标》等文件的一体化理解不够,还没找到一种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方法;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并没有完全被根除,体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受重视等等,因此,有些地区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6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建议

6.1 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从学科理论来看,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阳光体育运动更具有时间限制和量化标准。二者的实现途径是一致的,都依托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但是阳光体育运动更注重《国标》的实施和达标、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学校体育更多地依托于体育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阳光体育运动则以实施《国标》为主线,围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采用广泛开展各项课外活动,积极落实每天1小时为手段。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可以说加强了以往学校体育工作比较薄弱的方面。因此说,二者工作的开展是互相促进的,并不是要求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再搞一套相对独立的阳光体育运动。

6.2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实施《国标》为主线

2007年实施的《国标》是国家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国标》的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增强体质健康的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标准增加了锻炼效果好、实效性强、简便易行的锻炼项目和少数运动技能项目,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所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统一到《国标》的内容和方法上来,集中力量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6.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制定长远规划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目标是用3年的时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长远规划,从政策、制度、经费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3年后的考核评估做好积极的准备。另外,提高学生体质不是一朝一夕事情,只有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持久地开展下去,才能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风气,才能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为了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持续性,需要探索并建立适合本地、本校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6.4 科学设定阳光体育运动内容

在设定阳光体育运动锻炼内容时,各学校应积极采取因地制宜的手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合理地制定教学内容,组织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生机活力和吸引力。农村及偏远地区也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根据本地区风俗习惯、民族传统和体育习惯,创新开设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体育项目,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更能使地区风俗习惯、民族传统在青少年学生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教师要把握年轻人对时尚体育的崇尚心理,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因时因地制宜地引入时尚体育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锻炼。

6.5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紧密结合

要加强体育课程建设,调整体育教材的内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参与体育生活配置优化“软件”,老师需要从教学法方面着手,增大信息密度,丰富学习内容,提起学生运动的兴趣。

6.6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配合体育课的教学,让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为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生活提供很好的平台。

6.7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运用各种舆论形式积极宣传

要广泛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先,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能够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使体育成为青少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对学校体育工作有更强的关注。

6.8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建立起相关的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制度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建立专项督导和服务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限期解决,好的经验应及时进行宣传推广,不定期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在综合性督导当中,加大学生的体育健康评价比例,严肃查处加重学生负担的违法违纪行为。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还应设立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经费保障。要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场地器材支持项目”,帮助相关学校解决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

建立和完善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要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毕业、就业、评优的重要依据。要建立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校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根据实施结果的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学校也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成果作为检查各职能部门开展体育工作的成效。

7 结语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青少年体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群策群力、协同配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真抓实干,发挥各部门以及学生组织的作用,为青少年营造体育活动的环境和氛围,才能使广大学生真正地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快快乐乐地成长,健健康康走向社会。

摘要:文章从阳光体育的背景、内容、目标着手,揭示了当前开展阳光体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以期增加阳光体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阳光体育,学校体育,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2006-12-23.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2006,(12).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健身运动的若干问题 篇5

争议尽管存在, 韩国球迷的吐槽也在所难免, 不过从整场比赛来看, 恒大最终成为取胜方, 绝对是实至名归的。

争议判罚在足坛司空见惯, 它们的出现最终让主场球队受益, 则更是稀疏平常的事。对此大家绝对不能将其割裂开逐个看, 必须从整体角度衡量, 就能理解了。

只能说, 这场球有一些主场因素在里面, 恒大占优了。恒大远征西亚伊蒂哈德, 对手将穆里奇铲伤的动作应出示红牌, 结果仅仅是普通犯规, 穆里奇受伤出场, 恒大最终败北。远征日本浦和红钻, 裁判连续判罚点球, 慢镜头看那明显就是误判。

因此这对所有球队都是一样的, 并没有玩针对, 可以说这就是足球的一部分, 恒大吃过亏, 如今也受点惠, 综合来看对谁都是公平的, 因为到了别的地方也一样。不过这球本身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应是比赛转折点, 因此才会引发一系列争议。

希望至此之后, 小廖的发挥能更上一层楼, 坐稳恒大主力的位置。比赛终归是赢了, 魔咒还是被打破了, 尽管存在一点争议, 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毕竟恒大全场的表现配的起这个胜利。而在球队开场就被迫因伤病无奈做出调整, 看似进程不妙的情况下依然能赢球, 依然能以这种形式, 凭借硬实力赢球, 里皮依然是那个首要功臣。倘若没有银狐, 恒大就没有那种冠军底蕴, 也不可能发现悍将廖力生……恒大强大, 里皮强大, 这点想必是任何争议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二、运动员国际流动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

显然, 我们不能从表面价值看待问题。比如说, 很容易用“一个人在哪儿出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现在是我们的公民了!”这一宣言来对上述人才移民计划进行辩护。这种辩护令人不安, 因为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也用在忧郁国这个例子中, 而不用充分解决有关这种做法的不妥之处。我们已经区分了一个国家可能进行的两大类追求, C是指追求系统的卓越和D是指追求公民的优秀。

此外, 追求公民的优秀包含两个相关却不同的元素, D1努力追求优秀的公民和D2这样做得到支持。我认为对C和D2而言, 外包都是可以接受的, 现在, 我要证明外包也适用D1的情况。

一个国家提高公民素质并帮他们实现卓越, 这是很好的。这意味着为公民提供基础设施、技术和资金来支持他们在某些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即使其公民并非天资过人, 一个国家能提供支持, 颂扬对卓越成就和相对一般的成功的追求, 这也是好的。这种个人的努力是个体幸福的组成元素, 一个国家提高其公民的幸福水平总归是件好事, 即使他们都没有过人的天资。

偶尔, 一个国家会在其公民中发现资质过人的人才。动用更多的资源去培养这些人才合理吗?这是合理的。移入许多富有的外国人 (随后这些人也适应了移入国的文化) 来提高国民人均收入水平, 这不能代表国家为消除贫困所做出的努力。因为虽然从国家统计数据上看是好了点, 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当天赋秉异的人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得到帮助时, 其结果就是收获巨大的美学价值、道德价值和智力知识价值。像莫扎特、梵高、爱因斯坦这些天才所取得的惊人成就, 对他们自己而言十分宝贵。

与此同时, 欣赏他们的作品对我们也是一种鼓舞和丰富。这种才华是稀有的。虽然多数国家中, 最优秀的人是远远超越其余普通公民的, 但在国际上依然出类拔萃的人非常少。你们国家最好的钢琴演奏家或短跑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可能只能算二线人才。即使这样, 每个国家培养各自的优秀人才依然是值得的, 因为支持国民进行有意义的追求当然是有价值的。的确, 如果每个人的追求都能得到支持最好了, 只可惜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 一个国家不得不进行选择, 综合考虑下到底去支持哪些最值得支持的运动项目。如果他们不能算是代表你们国家的生活方式, 就没有理由为他们感到骄傲。这会不会为聘用外国人, 用你们国家的文化包裹他们, 然后希望他们成为为国争光的象征创造空间?我们必须首先看看他们的成就能证明什么。

参考文献

[1]黄璐.NBA停摆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

[2]黄璐.博斯曼法案的国际政治经济本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黄璐.世界足球主要联赛球员国际流动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4]李涛.第14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

[5]黄璐.足球运动员国际流动问题的争论焦点和两难困境[J].浙江体育科学, 2013.

[6]黄璐.运动员跨国流动的文化边界问题——李娜澳网夺冠的身份政治释义[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4.

健身运动的若干问题 篇6

改革开放以来,竞技体育的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运动员逐渐走上职业化的发展道路。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从竞技体育中脱颖而出了一批批优秀运动员,这些运动员中有些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外形条件以及十足的个性,使得他们在公众面前魅力无限。在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化操作的今天,这些优秀运动员成名后纷纷开始了无形资产的开发,有些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当然也有例外。2005年1月26日,当游泳中心宣布奥运冠军田亮被开除出国家队时,“田亮事件”燥极一时,各路媒体争相报道,各方评论纷至沓来。透过现象揭示整个事件的本质,“田亮事件”背后反映的是谁拥有运动员无形资产产权的问题。由于我国运动员是在“举国体制”下,由国家培养出来的优秀体育人才。在此过程中虽然运动员本身是有天赋并能够自觉的努力训练,但国家也为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所以,运动员无形资产的产权理应归国家所有,体育管理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权利。当体育管理部门的垄断利益与运动员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便有了此类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我国运动员培养体制和运动员商业价值开发模式的研究来揭示此类问题的实质,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对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中美两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比较

2.1 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和训练体制

2.1.1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和训练体制

我国运动员训练体系是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组织原则,在全国从若干项目着手,开始建立层层衔接的运动员培养体制,从小抓起,选拔培养有前途的儿童、少年,进行基础训练,然后逐步提高,形成一个基础大,顶子尖的人才宝塔(如图1)。这一培养体制分三级,分别为初级训练形式、中级训练形式和高级训练体制。姚明、刘翔、田亮、郭晶晶等许多知名优秀运动员都是在这个体制中走出来的,这在商业价值开发火爆的今天存有隐患。

在这个体制中,一旦拥有了运动员身份,也就意味着可以享有国家的免费培养,但同时也丧失了部分的“人身权利”和“选择自由的权利”。运动员是“国有资产”,是国家大力培养的结果。更不用说奥运冠军,他们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而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在体育走向市场化、职业化的今天,在运动员无形资产产权划分、产权归属等诸多方面产生了矛盾,市场化发展受到阻碍。

2.1.2 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训练体制

美国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校内外俱乐部、企业培养等训练形式培养运动员的。运动员走一条小学———中学———大学———俱乐部或职业队的道路。美国的学校体育开展较好,规范的比赛通常从初中开始举行,并从中发现体育人才。成绩好的学生逐步考入高中、大学,而大学则用奖学金来吸引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入学。美国的俱乐部是私人办的。学校的体育教师发现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就告诉家长,让家长在社会上找私人俱乐部,请一些有名望的教练员对其子女进行训练。企业俱乐部基本上是集训高水平的运动队。在这种运动训练形式下运动员是自己出钱培养自己,运动员各种利益的所有权均属于运动员自己,与国家无利益冲突。这种运动员培养体制和训练体制适应了市场化发展趋势,有利于运动员进行无形资产的开发,不存在产权归属不清问题。

2.2 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相脱离

2.2.1 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脱离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择

由于体教分离以及指导思想的单一性,我国运动员已成为独立于广大学生之外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倾力从事运动训练的同时无法顾及必要的文化学习,到了退役或中途离队时除了运动技能外,缺乏从事其他工作的文凭和能力,难以被社会所接受。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其负面作用又反过来影响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独立出来的运动训练虽然有利于科学系统训练,但体教分离的一个明显缺陷在于训练和学习的不能兼顾,运动员难以在运动与学习之间及时做出选择。当运动员发觉自己没有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可能,再返回学校学习已为时过晚。我国不少运动员均遇到了这种“鸡飞蛋打”的结局。同理,有些长期在学校的学生即使有一定的运动天赋,但如果错过了最佳的运动训练培养期,再去从事专业运动训练也很难成为优秀运动员。

美国青少年运动员的首要身份是普通大中学的学生,其主要任务当然是学习。美国绝大部分职业选手都经过正规的大学或高中教育,学校对他们的要求与普通学生别无两样。他们的运动训练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这种体教结合的体制保证了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所有学生运动员或学生面临的机会是等同的,这就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情况对个人的前途做出较正确的估计并及时在学习与运动中调整自己的侧重点,从而在二者中确保其一,不至于出现“鸡飞蛋打”的局面。

2.2.2 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脱离影响了后备队伍的规模

我国专业运动员共有近20000人,这已包括全部的一、二线队员和一部分最有希望的三线运动员。其余为业余体校运动员,人数估计在20万左右。一些项目的一、二线运动员加起来只有几百人,无法形成竞争所必需的人才梯队。我国体育后备队伍规模不大的根本原因是学校体育与竞技训练相脱离,加上运动员退役后出路不理想和传统思想观念如“重文轻武”、“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体育。因此,我国运动员的选材面实际上很小,实际上并未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基数大的优势。美国的体制不是由国家规划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但几乎所有的有运动能力的学生运动员都是美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所以美国运动项目后备力量的规模是极其庞大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既有利于扩大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规模,同时国家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设施的改进和学生体质的提高,节约社会资源,节省资金的投入,有利于实现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双赢的局面。

3 对中美两国优秀运动员成名后进行无形资产开发产生问题时解决途径的比较

3.1 目前我国优秀运动员成名后进行商业价值开发的模式

当前我国存在的比较典型的成名运动员商业价值开发的三种模式:

我国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员商业价值开发模式有:

“姚明模式”是由姚明聘请经纪人队伍全权打理个人事务。虽然这种模式纯属私人行为,但因有中国篮协和美国NBA方面认可的经纪人参与,各方有所约定,所以运作大体正常。这种模式主要出现在足球、篮球等已经实行了职业化的体育项目,这些运动员可以通过转会等形式,使得他们个人的产权比较个性化。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很好地处理了运动员与国家的关系,是逐渐与国际体育明星管理接轨的一种过渡模式。

“田亮模式”则属于很模糊的私人委托形式,一方面缺乏法律约束,另一方面也没得到游泳中心的认可,由此很容易和体育管理部门产生矛盾。由于沟通不畅,以至运动员的某些行为违反了管理部门的规定,因而出现了“田亮事件”这类问题。

“刘翔模式”又完全不同于以上两种,刘翔没有私人经纪人,他的商业运作完全由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负责。刘翔在市场开发方面的收入,当然也完全按相关规定处理,因此,这是一种完全的“公家”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出现在乒乓球、田径等一些没有走向职业化道路的运动项目上。它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这些现役运动员的所有商业活动是由所在的项目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运动员从事商业广告的收益,由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接受并参照《社会捐赠(赞助)运动员、教练员资金、奖品管理暂行办法》分配。这套管理办法是国家体委于1996年颁布的,这种分配方式是否就是百分之百合理呢?体育无形资产开发是发展中的事物,它的发展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十多年已经过去,而我们却依旧按此标准处理着今天市场上出现的具有时代性的问题,我们能做到与时俱进,能做到妥善解决问题吗?有关部门的运动训练专家们还要转行从事管理营销、市场开发吗?

3.2 美国优秀运动员成名后进行商业价值开发的模式

外国选手如乔丹、索普等,他们多是自己出钱训练、比赛,为了养活自己、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他们必须在成名后自己找赞助拉广告。多数的运动员拥有自己的经纪人队伍,或交由经纪公司统一打理。所得收入归个人所有。当产生经济纠纷时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美国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运动员是自己独立发展起来的,在他们成名后进行无形资产开发时,也是自己寻找机会。这与他们的成长道路相适应。当出现纠纷时,他们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3 中美两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开发模式的优劣比较

体育明星的商业开发是否应该全部交给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呢?显然不能一概而论。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体育管理部门缺乏商业开发和市场运作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是竞赛、训练和行政管理专家,但不是商业开发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专家,就其水平而言,可以说“训练竞赛是专业的,市场开发是业余的”。大多数成员缺乏媒体协调、公共关系、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市场运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很难满足体育市场发展的需要。一些明星的商业价值开发出现问题,明星个人固然需要检讨,体育管理部门也应该自我反思。

明星私自聘请行不通,管理部门大包大揽也有弊端。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允许明星聘请职业体育经纪人,和相关职能部门签订分配等具体协议,共同开发市场,并逐渐过渡到美国运动员商业开发模式,以市场为依托,以法律为保障,实现国家利益与运动员个人利益双赢的局面。

由于我国的体育法制度尚不完善,国内目前无完整的关于体育无形资产保护方面的立法,尤其是对体育明星无形资产保护方面更是欠缺,无专门的体育明星无形资产保护的法规与条例。经资料收集,结果显示:姚明转会时,篮管中心参照的是1996年出台的文件。体育法规的落后程度可见一斑。体育立法的不完善也阻碍了国家对体育明星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美国的体育立法很完善,运动员进行无形资产开发遇到纠纷时,依靠法律完全可以解决。

4 建议

4.1 完善体育立法

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法律体系相对不完善,不能适应竞技体育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现行《体育法》应该逐步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明确界定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法律身份,明确运动员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运动员的运动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规范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和退出机制,规范体育无形资产的商业性使用行为,使“田亮们”的类似问题,有规范的法律操作标准和处理依据。

4.2 对运动员的管理模式应逐步与国际接轨

我国竞技体育必将逐步走上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这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运动员的管理也必将逐步的过渡到“姚明模式”。从商业价值开发的角度讲,“姚明模式”是市场操作成功的典范,为何管理部门不能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规范对运动员的管理,允许运动员在不影响运动训练的前提下拥有自己的无形资产开发队伍。其实在各个事件中,争论的焦点还是产权问题,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逻辑来说,运动员在“举国体制”下成长起来,整个过程都是国家投资,自然国家就是运动员无形资产产权的拥有者。国家拥有了“产权”,使得相关职能部门不顾运动员个人利益,不论分配原则是否合理,完全强加于运动员。运动员一旦行为出格便采取了极端的手段对运动员进行管理。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产权”问题的解决,而进一步加深了各方矛盾。当然,对运动员个人来说,他们没有能力与政府职能部门抗争,只能接受处罚,但这并不是说运动员从心理上也服从了他们的管理。这种手段对国家来说,国家失去了一名优秀运动员,对运动员个人来说,失去了为国家效力同时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双方利益均受到损失。

有必要逐步完善体育明星的经纪人队伍,在不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训练状态的情况下,更好地对运动员的无形资产进行开发。目前我国政府已做到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而不直接干预市场的运行,政府充当着调控者的角色。在体育内部的职能部门为何不能转换角色,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呢。建立一支专业化商业开发队伍,更好地开发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实现国家利益与运动员个人利益双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4.3 要重视运动员的学校教育过程,走体教结合之路

通过前面比较论述我们发现,将学校体育视为体育训练网络的起点有利于保证运动员学习和训练兼顾,当运动员发现运动成绩无法提高时能够继续从事文化学习,不至于“鸡飞蛋打”。运动员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既有利于对竞技项目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运动员退役后更好地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走体教结合的道路,使得学校、社会和俱乐部能够联合培养运动员,将学校视为运动训练网络的起点,有利于扩大运动员后备人才队伍,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体育设施的重复浪费。政府部门应转换角色,改政府投入、政府管理为政府监管。在市场化、职业化的今天这将更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适应市场化职业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郝勤.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概念、特点、功能[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赵芳.我国体育无形资产保护的相关问题[J].体育学刊,2004(2).

[3]唐俊,姜君利.体育市场化改革中的产权问题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4).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张红松,张锡庆.中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6).

上一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救护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