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指导(精选10篇)
运动健身指导 篇1
自1954年美国的生理学家卡波维奇首先提出“运动处方”的概念后, 对运动处方的应用性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对运动处方的发展、应用和研究已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方法。运动处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测试等方面的研究中, 而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科学锻炼、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取得的良好实验效果也得到了证实。近年来, 随着对运动处方的研究和应用也在逐步深入, 研究运动处方的任务由单一的健身目标发展到追求身心全面健康。为了清晰地理解和认识运动处方的健身理论基础, 通过对运动处方的有氧代谢运动、超量恢复、全面身心健康概念等健身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其目的是能够为大学生“量身定制”体育锻炼运动处方,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达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提供理论参考。
1 运动处方中的有氧代谢运动理论
1.1 有氧运动的生理学分析
运动处方锻炼主要是采用中等强度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运动, 也称有氧运动 (Aerobic Train-ing) ,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以自身呼出的氧气与吸入的氧气基本平衡为重要特征, 其主要功能是增强心肺循环, 其特点是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适中, 运动时间较无氧运动时间长, 需要有糖和脂肪代谢供能完成运动过程。从氧运输系统分析, 运动中机体的供氧能力的高低是构成机体有氧耐力的重要基础, 而大量研究证实:人体从事有氧性质运动时, 氧的需要量随运动的强度的增加而递增。因此, 通过体育锻炼和训练, 可以改善与增进氧运输系统的功能, 提高运动时供氧能力, 从而有氧耐力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从新陈代谢方面分析, 有氧运动的过程人体肌细胞有氧代谢的过程, 也正是肌肉纤维收缩运动的过程, 其直接消耗的能源物质为葡萄糖被氧化分解, 并释放出三磷酸腺苷 (ATP) , 但是, 肌肉中ATP的含量较少且不能自我合成。要使每次有氧健身运动持续三十分钟以上, 必须使ATP不断的再合成, 才能完成有氧健身过程。ATP的不断再合成过程即是糖和脂肪 (有氧代谢) 供能过程, 需要由磷酸肌酸和肌糖原及脂肪物质分解释放能量变为二磷酸腺苷 (ADP) 再合成ATP, 供应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能量消耗, 完成有氧代谢的过程[1]。
其实, 有氧运动的过程除了主要由氧气参与供能外, 它还要求全身主要肌肉群持续性参与较长时间的收缩或收张运动过程。在运动时, 由于肌肉收缩而需要大量养分和氧气, 心脏的收缩次数增加, 而且每次输出的血液量也较安静状态时多。同时, 呼吸次数比正常为多, 氧气的需求量增加, 肺部的收张程度也较大。所以, 当运动持续时, 肌肉长时间收缩, 心肺就必须最大限度地为机体系统供给氧气完成肌肉运动的过程。而这持续性的需求的过程, 即是心肺的耐力功能提高的过程。通过经常的有氧运动锻炼, 对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提高心血管系统载荷及输送氧能力以及机体组织的有氧代谢利能力有显著的作用和价值已得到科学证实和广泛的应用。因此, 选择有氧运动作为运动处方的基本锻炼手段, 是比较适合大学生提高和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的科学、有效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1.2 有氧运动的心理学分析
锻炼心理学认为:锻炼对促进人类心理和情绪健康的作用已不再被认为是锻炼的次生作用 (锻炼的首要作用是增强人类的机体健康) 。从心理学来看, 参与锻炼后的心理和情绪效益主要表现在:锻炼可以降低状态焦虑;降低抑郁水平;降低不同压力指标;改善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类人群的情绪状态。实际上, 不管是长期或短期的锻炼参与过程, 都可以引发人的积极的心理和情绪体验, 享受整个锻炼参与过程[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第一, 它与心理自我良好感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有正相关;第二, 长期身体锻炼对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在有氧运动过程中, 人体全身肌肉得到积极活动, 各肌肉群向大脑传递的兴奋相应迅速增多, 使得大脑皮质情绪控制协调性增强, 这种由生理而引起的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 在体育心理学上称为“运动愉快感”, 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实验证明, 经过长期固定的有氧运动锻炼, 能够提高运动者自身意识和体能, 从而增加或者改善运动者对身体的满意程度, 这有益于运动者积极心态的形成。也可以认为, 规律性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负性情绪, 可以增强自信, 有体现自我价值, 对于完善一个人的人格, 增强幸福体验, 降低抑郁以及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适度并维持一定时间的有氧运动, 对于大学生自卑、忧虑、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宣泄出来, 从而实现移值效应, 减轻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心理作用不容忽视。
2 运动处方中的超量恢复理论
2.1 机体超量恢复生理现象
机体对一定量的运动负荷的刺激要有个适应过程, 其这个过程一般分为负荷、恢复和超量恢复3个阶段。恢复过程和负荷过程是提高机体功能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 运动中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运动后的恢复阶段才能得到补充, 人体功能才能提高。机体在进行运动负荷刺激的阶段, 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 随着运动的进行各种能量物质的分解与合成也在不断进行, 人体机能下降, 物质代谢产物 (乳酸、尿素等) 不能完全排除且被蓄积起来, 即是机体产生的疲劳。在身体运动结束之后, 人体的各器官的机能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才能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 这段时间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但人体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 体内被消耗的能量物质 (ATP、蛋白质、糖和无机盐等) 不仅能恢复到运动前的原有水平, 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可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 称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在生理学上主要是一种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而形成的, 其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 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 肌肉活动量愈大, 消耗过程愈剧烈, 超量恢复过程也愈明显。如果运动量过大, 超出生理范围, 恢复过程就会延缓, 机体功能的提高也就受到影响。
2.2 机体超量恢复的正确运用
运动负荷是施加于身体的一种综合刺激, 根据刺激与反应的生物学原理, 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 运动负荷越大, 人体的机能反应也越大, 能量也消耗的越多, 引起的超量恢复越明显, 锻炼或训练效果就越好。人体在进行运动健身、训练和比赛过程中, 对超量恢复的正确运用和掌握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深入了解超量恢复的规律, 正确理解机体的运动过程和恢复过程, 制定合理运动或训练计划, 能使身体锻炼、训练的效果更佳。其次,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在一定生理范围内, 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最后, 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使运动者的机体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提高。如, 训练学恢复手段 (放松练习或更换运动内容、运动环境练习等) 、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 (温水浴、蒸气浴、盐浴等理疗恢复和按摩、紫外线照射等) 、营养学恢复手段 (糖储存恢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补充等) 、心理学恢复手段 (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物反馈等) , 以此引起不同营养物质和机能的超量恢复, 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3]。
3 全面身心健康理论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了“三维健康观”, 即把健康内涵拓宽到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学领域, 人们对于健康概念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1989年,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新的定义, 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新的健康观念不仅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 而且更强调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中,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潜能的健康行为, 实现人们追求个人健康目标[4]。
“全面身心健康概念”主要是保持人体生理、心理平衡, 也就是现代健康观中的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躯体健康 (生理健康) , 即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 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从全面身心健康概念来看, 人体每天需要一定量的营养, 以保证细胞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适当时间的休息, 以放松和消除工作造成的疲劳;还需要适当的体力活动, 以保持肌肉、筋骨脏器官的功能。而“有氧代谢运动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式”。运动锻炼重要, 但还应注意保持理想体重、合理膳食、戒烟及控制饮酒等。
4 小结
运动处方是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身体锻炼领域的具体体现, 是对身体锻炼过程的有效控制手段, 是身体锻炼科学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世界许多体育发达国家已引起高度重视, 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研究[5]。运动处方指导和应用大学生体育锻炼, 在大学生体质健康增强、抗病能力的提高、调节身心、提高心肺功能和心血管的输氧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已无法替代。针对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以运动处方的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基点, 根据学生个人的身体状况, 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 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个性化的体育指导, 以达到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治疗疾病的目的。
摘要:运动处方指导人们身体锻炼方面的应用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同时也使人们进行身体锻炼方法等向着科学化、效果良好化、明显化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分析运动处方的有氧运动的健身价值、超量恢复原理和“全面身心健康概念”三方面的健身理论基础, 为运动处方指导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个性化指导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运动处方,体育锻炼,健身理论
参考文献
[1]王步标, 华明, 邓树勋.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102-255.
[2]司琦.锻炼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32-136.
[4]郑厚成编著.新世纪体育.现代体育与健康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1.
[5]郑宝田, 刘尚达.健身医疗运动处方 (第2版) [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4.
健身运动,贵在坚持 篇2
消除无法运动的借口。最常听到的不运动理由是没时间,但它和其他理由一样站不住脚,因为调查结果显示,缺乏运动恒心的人,时间方面往往比进行有规律运动者来得多,只不过他们处理事情的优先顺序不同罢了。针对此点,建议把运动计划列入记事本。如果你的运动计划常被其他琐事耽搁,或担心运动使你忙碌不堪,建议你在一清早运动。
运动计划保持弹性。情绪、饮食、睡眠状况,甚至工作压力,都会对体能产生影响。在某些日子里,你会觉得自己的体能水平时好时差,可适当增加或减少运动量,长期运动的人不会给自己制订硬性目标,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才是最好的办法。
高纤维与高蛋白饮食。如果没有摄取适当养分或足够热量,你的身体便无法正常运作,进而产生疲倦感而显无精打采。应多些吃水果、蔬菜及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补充体力,并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来强健你的肌肉。此外,记住补充水分,激烈运动后半个小时内不进食,尽量不饮含糖饮料。
寻找运动伙伴。参加健身运动,一个人行,两个人也行,关键看哪种方式对坚持运动有利。一般来讲,找一个或一些“玩”得来的运动伙伴,不仅可减少运动本身的单调枯燥,而且可以提高运动时的情趣,消除羞怯、畏难、自悲等心理,激励自己把运动坚持下来。
运动时依然保持魅力。许多有经验的运动者会预先调整心态,使身心节奏合一,运动时就不会感到生硬。运动前,不妨利用5分钟时间想像运动的情形,想像自己越来越健康、容光焕发的样子。运动时穿上漂亮的运动装,女士可洒上味道清新的香水,便会显得女人味十足。
不要太苛求自己。汗水淋漓才叫运动吗?人难免会走极端,以至大部分时间花在专门的运动上,而少了其他生活乐趣,与其以运动填满时间,倒不如循序渐进地使运动融入你的生活。比如用爬楼梯代替乘电梯,骑自行车代替乘公共汽车,这样花在专门运动上的时间就减少了。当身体状态不佳时,偶尔偷懒一两天并不为过。如果你对自己过于苛刻,只要休一两天就充满罪恶感,那么运动对你来说已成为一种负担,而非轻松愉悦的事。记住,运动要讲究自然,不妨跟着感觉走。
关注身体信息。当身体受伤时,可采取其他不会使伤势恶化的运动。预防运动伤害,首先切忌运动过量。当身体发出这些警告:食欲不振、失眠、做事效率低,经常感到疲惫,你就必须修正自己的运动计划。记住如果运动过度,肌肉至少需休息48小时才能复原。健身教练提醒大家:运动时必须穿舒适弹性的衣裤及鞋袜。运动姿势不正确也将直接导致运动伤害的产生,尤其要循序渐进地做不同难度的运动,或请专人指导其技巧。
给运动添些色彩。健身运动毕竟是流汗吃苦的事,时间一长,再好的运动项目都难免变得索然无味。因此,运动时可利用各种外部条件,给单调的运动增加一些趣味,弱化人们的乏味感和疲劳感。如跑步时专门选择弯弯曲曲、景色优美的林间小路而增加新鲜感,还可戴着随身听,边跑边听喜爱的音乐,使慢跑变得有滋有味。此外,还可改变运动项目,交替着进行游泳、骑自行车、有氧操、网球等不同的运动,营造趣味盎然的氛围,让自己享受美好的生活。
运动健身指导 篇3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老年人太极拳健身锻炼效果的诊断、测评与运动指导系统, 也未见有关于老年人太极拳健身锻炼效果诊断与测评方面的研究成果。所以, 老年人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 不能够完全按照个体的身体条件, 科学、合理的进行锻炼。另外, 由于没有老年人太极拳健身效果的测量评价工具, 导致健身者对太极拳的作用和效果缺乏科学认识, 这对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开展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 本研究拟从太极拳健身效果、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以及未来全民健身指导网络化相结合的视角, 以老年人太极拳习练者为样本, 对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评价标准和运动指导平台的构建进行研究, 为太极拳健身评价与指导的科学化、网络化、信息化服务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推动太极拳运动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评价标准的构建和太极拳健身运动指导平台的构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为了筛选适合于本研究需要的研究对象, 同时也为了获取相关信息为构建太极拳健身评价标准及其运动指导平台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设计了《太极拳练习者调查问卷》, 选择确定了沈阳市和平区阳春园太极拳健身站点、沈河区八一公园太极拳健身站点、铁西区克俭公园太极拳辅导站、沈阳市太极拳协会铁西区劳动公园第001号、066号、068号太极拳辅导站的具有3年以上的500余名太极拳练习者为调查对象。2012年7月~8月期间, 向6个太极拳站点的全部练习者发放调查问卷532份, 回收问卷443份, 有效问卷387份, 回收率83.3%, 有效回收率72.7%。
1.2.2 测试法
2012年9月~11月, 对经过初步筛选、问卷调查后确定的387名具有3年以上锻炼年限的老年太极拳练习者, 分6次在沈阳体育学院国民体质监测示范中心利用《健民》牌GMCS-IVA型便携式人体体质测定IC卡测试系统进行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3个方面7个指标 (身高、体重、握力、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反应时和肺活量) 的测试, 得到有效数据373份。
同时, 我们根据调查所反馈的信息, 利用遥测心率包 (SUUNTO TEAM POD, 德国产) , 深入太极拳健身站点, 对参加国民体质测试的老年太极拳爱好者进行了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2式太极剑练习过程中的动态心率测试工作。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对获得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离差法、等权法制定单项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
1.2.4 程序及网页设计法
运用Borland c++builder 6.0软件设计开发了太极拳健身运动指导平台的前台用户界面和后台数据库。
2 研究结果
2.1 受试者基本情况
目前, 我国的全民健身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体, 太极拳运动的爱好者中虽然也有少部分的年青人, 但经常从事太极拳锻炼的人群仍然以老年人为主, 参加本研究最终测试的373名受试者从性别上看, 男性人数 (106人) 明显少于女性 (267人) , 男性年龄在56.4~73.2周岁之间, 女性年龄在52.2~66.4周岁之间。
2.2 受试者从事太极拳锻炼的情况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与受试者从事太极拳锻炼的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统计 (见表1) 发现, 受试者中, 每周进行5~7次太极拳锻炼的人数高达70.1%, 进行3~5次太极拳锻炼的人数为16.5%。根据运动处方制定的要求 (老年人有效的有氧运动频度为每周3~5次, 运动时间为30-50分钟/次) , 也就是说有86.6%的人在练习次数上已经达到要求。从每次太极拳练习持续时间的调查结果来看, 每次进行30~60min太极拳练习的人占42.5%, 每次进行60~90min太极拳练习的人占28.4%, 可见有70.9%的受试者在每次练习的时间上都能够达到有效的有氧运动要求。
在有效调查者中 (见表1) , 有92.2%的人能够熟练的掌握3种或3种以上的太极拳套路, 其中排在前3位的太极拳式为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有57.1%的人能够熟练的演练3种以上的太极器械, 排在前3位的太极器械为32式太极剑、42式太极剑和太极功夫扇。
2.3 受试者主观感受的健身效果
在健身运动中,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心率来了解运动强度。心脏跳动次数的加快会导致生理上的变化, 如身体发热、出现微汗、大汗、呼吸频率加快等等。通过调查显示 (见表1) , 在每次太极拳习练过程中, 有72.7%的人微微出汗, 12.1%的人出透汗, 我们又继续对练太极拳时出现微汗、透汗及发热的时间进行了调查, 经统计显示, 在受调查的时间段里, 有93.0%的人在进行太极拳锻炼30~60分钟之内都能够微微出汗。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 有82.5%的习练者能够在进行30~60分钟太极拳锻炼的过程中出汗。练习结束后, 有68.8%的人的感觉身体轻快、有精神;30.3%的人感觉有些疲劳, 但很舒服。从习练者主观的生理感受来判断, 太极拳确实能够对习练者的身体起到有益的作用。太极拳不仅能够起到健身作用, 而且有93.8%的人认为, 太极拳对某些疾病的恢复也有所帮助。上述调查结果 (见表1) 的获得为本研究将要建立的太极拳健身评价标准和太极拳健身运动指导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4 太极运动过程中心率遥测结果
心血管专家推荐, 对健身有效的心率范围应在最大心率的 (最大心率=220-年龄) 的60%~85%之间, 并在这个范围内维持20分钟以上。据此, 我们从理论上根据受试者的平均年龄进行了换算, 得出此年龄段对健身有效的心率范围的最小值为91.5次, 最大值为141.6次。对照表2中列出的受试者练习太极拳械时的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和平均心率值来看, 受试者在进行太极拳械运动时虽然最小心率值低于有效心率范围, 但最大心率值和平均心率值均在对健身有效的范围之内。
2.5 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测试结果
要保证太极拳健身科学地开展, 必须进行锻炼效果的监测、诊断和评价工作, 以便于太极拳习练者定期了解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并给出具体的太极拳运动处方, 让太极拳习练者有的放矢, 更好地利用太极拳进行健身。为此, 我们选择了与国民体质测定相接轨的评价指标和测定方法, 以便于日后老年太极拳健身人群利用目前已经较为普及的国民体质监测仪器了解自身的锻炼效果, 并接受处方式的太极拳运动指导。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测试结果如下 (见表3) 。
3 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评价标准的制定
3.1 太极拳健身评价指标的确定
太极拳是一种轻灵、缓慢、柔和的拳术。我们根据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在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中选择了7项指标, 具体为, 身高、体重 (派生BMI值) 、肺活量、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反应时、握力。囿于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对于70周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未设台阶指数测试项目, 肺活量指标也可以反映人体的机能状况, 另据我们调查, 太极拳习练人群中至少有16.7%的人为此年龄段人群。所以, 在确定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评价指标时未将台阶指数指标列入其中, 而选择了较为安全的肺活量指标。综上, 本研究所选定的指标能够较为全面、有效地反映老年太极拳练习者的体质状况, 又能够在测试过程中保证受试者的安全性。
3.2 太极拳健身评价标准的建立
经过对所获得数据分布情况的检验, 6个指标的数据均为正态分布, 以《体育测量评价》中, “对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可用离差法划分评价等级”为依据, 本研究采用离差法进行建标工作。利用各指标的均数和标准差来划分等级, 分别取>X+2S、>X+1S~X+2S、X±1S、<X-1S~X-2S、<X-2S, 各单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划分采用相应的5分制, 按各等级由高到低分别附5、4、3、2、1分, 定性评价5分为优秀、4分为良好、3分为中等、2分为下等、1分为差。
3.3 单项评价标准的制定
依据所选用的评价方法、各单项指标的5等级划分及附分法, 以通过测量获得的全体受试者的6项指标 (其中身高、体重2项指标派生BMI值) 结果的原始数据资料为蓝本, 分别制定了老年男性、女性太极拳健身评价标准 (见表4、表5) 。此标准分别适用于56~73岁的老年男性和52~66岁的老年女性太极拳习练者。在评价标准中, 对于每项具体指标的测试结果都以直观的数值予以体现, 受试者根据国民体质测试时所得到的数据, 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在各测试项目中所处的水平, 进而可以简洁明了地判断自身的单项体质状况。
3.4 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
通常在对人的体质水平的评价中, 在单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 往往还需要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本研究在采用“等权”法进行综合评价[6]的基础上, 采用五级评定法, 即一级 (优秀) 、二级 (良好) 、三级 (中等) 、四级 (合格) 、五级 (不合格) 制定综合评价标准 (见表6) 。
注:此评价标准适用于56~73岁的男性太极拳习练者, 52~66岁的女性太极拳习练者。
4 太极拳健身运动指导平台的构建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网络的飞速发展, 远程网络化健身评价及指导应是全民健身服务的趋势。我们根据体质测量的知识体系、方法和运动训练学的相关知识以及中老年人参加太极拳运动的特殊性, 拟开发、设计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的太极拳健身运动指导平台, 为实现太极拳运动的网络化指导奠定基础。
构建太极拳健身评价运动指导平台是在较为全面地了解太极拳运动在大众健身中的现状的基础上, 获得太极拳健身者国民体质测试的基础数据后, 将其分类形成样本库。当数据库成型, 网络构建完成后, 该数据库将以网络服务器形式出现。
5 太极拳健身运动指导平台的设计
太极拳运动指导平台的设计理念源于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为了更好的与Windows操作系统兼容, 太极拳健身运动指导平台的设计使用了当今比较流行的Borland c++builder 6.0软件。太极拳运动评价信息系统与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该软件无固定的版本, 数据库可以随时更新, 即测试者的比对结果可以添加进比对样本中。毕竟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短时间是无法采集到足够的样本的, 因此, 在平台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数据库的填补和完善环节。根据测试流程、软件功能和课题研究自身的特点, 平台各模块之间的关系见图1。
上图模块的操作流程如下:登录系统后, 首先进入录入模块, 该模块是软件使用的起始模块。“开始”的功能是对将要进行评价的太极拳练习者个人信息的录入。“注销”完成用户更改的功能, 注销后可以切换管理员或者操作员, 退出系统就顾名思义了 (见图2) 。
数据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数据查询”可按照个人和团体两种方式进行查询。当然在该模块中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浏览与统计, 并能够导出和导入相应的数据, 能够全方位的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档案进行管理 (见图3) 。
系统模块是该软件的灵魂, 其中的参数设置至关重要, 其关系到比对后所得评价与运动指导的准确性。数据库的管理分为备份、恢复以及清空, 这里有必要说明关于系统模块中的功能项操作的使用权限为管理员, 不是所有使用者都能进行数据库维护的。另外该模块中还包含了权限管理, 该功能就是对于不同的操作者设定不同的权限, 起到保护数据库中数据的目的。上机日志中所记录的信息也能在这个模块中得到查询 (见图4) 。
帮助模块是使用软件的教程, 对于软件使用的初学者是很有帮助的。另外操作演示能让初学者更直观的学习到软件的使用和操作。 (见图5)
6 结语
(1) 在对太极拳习练者进行调查、测量的基础上, 确立了太极拳健身评价指标, 制定了适用于老年太极拳习练者的单项评价标准及综合评价标准。太极拳健身评价测量指标的选择完全与国民体质测定系统接轨, 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 太极拳健身评价体系的确立, 在理论填补了广泛开展于全民健身中的太极拳至今尚无可以量化的健身效果诊断的空白。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对太极拳健身人群锻炼效果的评价, 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科学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3) 本研究构建了太极拳健身指导运动指导平台及运动指导平台。太极拳健身指导运动指导平台的构建, 为太极拳健身效果诊断与指导的网络化、信息化服务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推进太极拳健身进一步科学、深入、广泛地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程序开发以及网页设计方法, 以沈阳市387名具有3年以上锻炼年限的老年太极拳习练者为受试对象, 利用健民牌系列国民体质测试仪器对受试者进行了7项指标, 身高、体重 (派生BMI值) 、肺活量、握力、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的测试。运用离差法等制定了老年男性、女性太极拳健身的单项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运用Borland c++builder 6.0软件设计开发了太极拳健身运动指导平台。本着友好、简明、易操作的原则建立了太极拳健身运动指导平台的前台用户界面和开放式数据库, 为太极拳健身评价与指导的网络化、信息化服务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太极拳运动进一步科学、深入、广泛地开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评价标准,运动指导平台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2]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8.
[3]何仲恺.体质的概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J].体育科学, 2002 (2) :37.
[4]沈勋章.国民体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上海体育科研, 2003 (24) :51-54.
[5]黄海, 袁尽州.大众健身操锻炼效果测评方法及评价标准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57-59.
[6]李伟, 张雷, 赵春义.构建大学生体育健身网络咨询系统[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7 (3) :109-112.
[7]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测量评价》教材小组.体育测量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
活动育人运动健身 篇4
关键词:阳光体育;活动;育人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13-1
我校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84.6%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走出了一条有特色、动静结合、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之路,为农村学生撑开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创新项目,和谐发展
为了改变课间操单一化、枯燥性和质效差的状况,为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快乐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效果,界牌中学向全校师生发放了《界牌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调查表》,充分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综合师生们的建议,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项目,采取集体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的方式。
集体项目有集体长跑、紧急疏散演练等,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有氧耐力,又增强了紧急事故发生时的疏散、自救能力;自选项目更是丰富多彩,有常规项目跑步、篮球、排球、乒乓球、拔河、板球,也有中华传统项目踩高跷、抖空竹,有民族舞蹈竹竿舞,还有日常健身运动呼啦圈、跳长绳,更有充满童年趣味的飞去来器、滚铁圈、溜溜球以及跳橡皮筋……
这些创新性的活动项目寓养德、健体、审美于一体,体现的是“关注个体差异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项目,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二、艺术熏陶,健康成长
按照集中活动、自由组合、按项目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先集体活动,再自由组合,有合有分,大课间活动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将艺术、体育、文化融为一体。
从进场的音乐到活动过程的指挥音乐和退场音乐,选择的都是能充分体现中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曲,符合青少年特点,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在优美的活动环境中快乐地放飞自己。
进场播放音乐《男儿当自强》,是对学生进行树立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队伍以班为单位,以整齐的队列踏着音乐节拍列队进场,同学们整齐划一的跑步声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声,此起彼伏,振奋人心。进场列队的规范既是对学生校风校纪的教育,也是进行行为意识的培养。
活动过程中改变由体育教师发号施令的做法,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调控活动环节,使学生更加融入到这些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尽情地游戏、锻炼。学校还根据不同的活动精选了不同的音乐,通过欣赏悦耳动听的音乐,踏着轻松自然的节拍,进行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伴奏下,以艺术教育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孩子的心灵,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放飞了学生快乐的翅膀。大课间活动达到了让学生在阳光下、在操场上、在音乐中健康成长的预期目标。
三、趣味游戏,快乐阳光
初中生求知欲旺盛,求胜心切,喜欢鼓励和表扬。根据这些特点,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校设计了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体育活动的内容游戏化、乐趣化。
学校制定了《界牌中学大课间活动的评比竞赛方案》,定期举行大课间活动比赛,并将评比结果与文明班级的评选挂钩,以促使各班级认真对待,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竞赛。
学校每周进行一次跨班级、跨年级小型活动竞赛,每月评选出各个项目的前三名,每年5月份举行一次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的“界牌中学趣味运动会”。在集体竞赛、趣味游戏中,班集体精神风貌得到了最大的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都在不断得到提高,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使校园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游戏中活动,在竞赛中活动,那些娇生惯养的学生变得更独立坚强;那些对集体漠不关心的学生,成了活动中的热心参与者;那些孤独自卑的孩子,变得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与其枯燥的说教,不如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接受来自群体的德育熏陶和感染。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智慧去感悟,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实践中锻炼。
四、安全有序,师生同乐
伴随着广播里传来的优美音乐,老师与学生同动同乐,一片欢声笑语,一派其乐融融,整个校园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氛围。大课间,使同学关系和睦、师生关系和谐。在角色的互换和平等的接触中,师生真正实现了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共同成长。
自界牌中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健康的、形式多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的宗旨,实现了体育与艺术、学习与锻炼的统一。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阳光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成绩也实现了飞跃。
怎样运动才健身 篇5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滞后, 在带给人们充分物质享受的同时, 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由于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 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病、神经衰弱等各种现代文明病, 在全球不断蔓延。现代人在忙碌而又紧张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面对激烈的竞争,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 精力、体力时时透支, 容易产生疲劳, 体质下降, 这使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增加。
要摆脱亚健康状态, 只能靠自己的行动和付出的努力。体育运动的开展, 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经常自觉地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具有舒缓紧张情绪、减轻工作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强身健体等诸多好处, 也有利于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抵抗力, 是消除现代文明病危险因素的最佳选择, 是造就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消除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运动是健康的储蓄”, 运动是不仅是个人的需要, 而且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 都来自于积极、自觉、经常的锻炼, 是需日积月累的,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生命在于运动”已成为人们最熟悉的一句健身口号。不能绝对地说锻炼就能预防百病, 但我们确信不锻炼的人很容易生病, 因为疾病最容易乘虚而入。比如, 目前对预防糖尿病就流行一种说话———“管住你的嘴, 迈开你的腿”。因为锻炼身体就是最好的“医疗保健”。然而,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 只有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 遵循体育锻炼的原则,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 确切地说, 生命应该在于科学的运动。只有科学的运动, 才能使人祛病强身, 延年益寿;相反不科学的运动,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体质, 也减少了一些疾病的发生, 但往往引起暴病、猝死, 大大影响了人体健康。
按照潜心于长寿研究的美国学者希尔的观点, 激烈粗暴的锻炼并不能获得理想的身体状况, 适当而有规律的活动才是健身之宝。不规律且剧烈过度的运动加速体能的消耗, 可使寿命缩短40%~60%。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在调查了5000名已故过度运动者后惊奇地发现, 相当多的人死于40~50岁的壮年期。当然对于这一调查结果还颇有争议, 但是科学、安全、简便、合理的运动方式, 已被现代大多数人所采用。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 工作压力大, 人们的精神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如何消除疲劳, 缓解压力, 弱势运动逐渐取代过激运动, 如散步、游泳、太极拳、气功、爬山等较为舒缓而柔和的锻炼方式, 由于能够放松情绪, 恢复元气, 延年益寿而日益受到欢迎。
科学家们研究认为, 运动能否健身以及效果如何, 直接取决于运动时机的把握和运动量的控制, 就前者而言, 人们多喜欢在清晨锻炼。其实下午4点以后的一段时间才是体育锻炼的黄金时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健康中心的专家道出了这其中的奥妙:人的各种活动都受生物钟的控制, 在一天24小时中, 下午4时, 接近黄昏这段时间, 人的肌肉强度和有氧潜能均达到巅峰。这时人的感觉最敏锐, 反应最灵活, 心率和血压较低而平稳, 能充分适应运动带来的种种生理变化, 不至于发生意外。清晨则不然, 以跑步为例, 日本专家发现晨跑使血液凝固性上升6%, 激素分泌量高出平常的2—4倍, 极易诱发心肌梗塞, 导致猝死。再者傍晚跑步不仅无害, 反而能使血小板下降20%, 化解血栓的能力增强39%。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早晨不能锻炼, 如果能在锻炼前做些准备, 如先饮温开水1—2杯, 选择散步, 太极拳更温和的运动形式, 同样对身体大有裨益。
对于运动时机的选择, 还有以下几方面应注意的: (一) 雾天不能进行身体锻炼。因为浓雾是由高密度的细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细小水滴中溶解了大气中形成的一些酸、碱、氨、苯, 以及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在雾天进行锻炼, 极易造成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的侵害, 产生呼吸困难, 胸闷, 心悸等不良症状, 病原体也会趁虚而入, 危害人体健康。
(二) 感冒发烧时, 不宜进行身体锻炼。感冒是机体防御能力下降的结果, 而发烧是机体遇到致病微生物侵袭时的一种特殊的防御反应。如果此时参加体育锻炼, 特别是强度较大的活动, 则会破坏机体的防御机制, 轻者使疾病的恢复期延长, 重者可使病情加重, 抵抗力进一步下降, 使一般上呼吸道感染转为肺炎, 一般的病毒感染转变为心肌炎。
(三) 不能带伤参加体育锻炼, 就运动伤害来说, 大部分的受伤都是暂时的, 只要好好休息就可以完全恢复。如果旧伤没有治好, 代表原来受伤的部位的功能没能完全恢复, 运动时再受伤的可能性增加, 并且伤势会更加严重, 带伤锻炼是极不科学的, 它不但影响身体健康, 还会缩短运动寿命。
(四) 不宜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 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会导致练习者体温过高, 心率加快, 呼吸急促, 耐久力下降, 神经系统的机能紊乱, 从而影响人的活动能力, 甚至导致中暑;而在低温环境中进行锻炼会使练习者兴奋性降低, 肌肉僵硬, 粘滞性提高, 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还容易造成身体暴露部位冻伤。
(五) 不宜饭后立即参加体育锻炼。“饭后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是错误的, 因为进餐后的一段时间内, 胃中食物充盈, 横膈膜上顶, 影响呼吸, 不利于运动。而且, 此时运动可使消化器官血液供应减少, 机能减弱, 这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 还易发生腹疼, 呕吐等症状。此外, 还有研究表明, 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 全身循环血量的25%汇集到消化器官中, 而在运动时, 循环血量主要汇集于运动器官, 消化器官中仅有3%, 进食后不久进行运动, 这种循环血量分配上的矛盾, 将对机体的消化功能和运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对于强度大的急性力竭运动可使机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 (骨骼和肝脏自由基浓度增加3倍) , 能够引起组织损伤, 肌肉疲劳, 从而加速细胞衰老和死亡;而合理安排的运动训练和身体锻炼能够促进新陈代谢, 增强体质, 有益于身体健康。运动还能够保护动物免受导致过早死亡的有害因素的影响, 从而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长期进行合理的运动训练时, 机体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等的活性增加, 而氧自由基水平并不增加;长期的适量运动还能延缓啮齿类动物与衰老有关的神经肌肉接头形态改变, 促进神经递质在运动的释放, 甚至逆转年龄相关的周围神经末分支数的下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量的运动, 有延缓脑等器官衰老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SOD等抗氧化物的活性, 对抗脂素的增加, 减少自由基的堆积而实现的。进行大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急性运动时, 人体的耗氧量可以增加20~40%倍, 超自由基的产出与氧消耗和代谢成正比, 增加的氧耗导致过氧自由基的产生, 从而消弱抗氧化剂的作用并影响健康长寿。而适量的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训练, 可以增强SOD活性, 使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得以加强, 还可以改善免疫机能, 增强各种组织防御氧化应激能力, 起到延缓衰老, 提高机体能力的作用。
足球运动健身化 篇6
长期以来,足球运动是作为强身健体的游戏项目和挑战人体极限的竞技运动项目而存在和发展的。竞技性足球的运动和发展对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通过观赏高水平的足球比赛,人们体会到了足球运动的魅力,对足球运动产生了兴趣。它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但对于足球健身运动的理论研究较为贫乏,因此,有必要弄清楚足球健身运动的健身功能,并从社会学的角度讨论足球健身运动的相关问题,把握足球健身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求明确足球健身运动存在的现实意义。
2 足球运动的健身功能
作为集体性的运动项目,足球运动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在运动过程中良好的心理体验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以及适应现代社会快速、紧张的工作节奏。
2.1 促进身体健康
足球运动是一项能全面锻炼和健全体能的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通过开展足球运动,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增进健康,提高运动的力量、速度及灵敏度、提高弹跳、耐力、柔韧性等素质,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人体器官的功能非常有益,能使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改善。据测定,一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肺活量比正常人要多1000~2500ml,安静时的心率比正常人低15~22次/分。
2.2 促进心理健康
经常参加足球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足球比赛时,双方激烈的对抗,场上攻守频繁转换,局面变幻莫测,对运动员的感知觉、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足球运动不仅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改善人的心理素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勇敢顽强、不断进取、胜不骄、败不馁等意志品质,以及热爱集体、团结合作、遵守纪律、敢于竞争、文明礼貌等优良道德品质。
现代人具有追求成功、敢于冒险、依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超越现状的心理倾向,由于足球运动的特点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倾向,从而使世界上很多人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关心和参与这项活动,使人们远离工作的烦恼和焦虑,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3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足球运动是一项难以统一行动的集体性项目,其主要特点是:场地大,参加人数多,技术动作难度大,战术复杂,体能要求高。参加足球运动首先要在这项群体中扮演一个角色,角色的好坏对本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要与队友积极配合,队友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以便团结一致,共同实现战胜对手的目标。再者,在足球运动中全体参与者都要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队友,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才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努力培养竞争意识和能力有助于走向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3 足球运动健身的社会学分析
3.1 动机产生与需求
人类社会在步入21世纪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物质水平的提高的同时社会压力的增大、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环境污染的危害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缺乏体力活动,人体各机能的活动经常在保证基本上生理需要的水平线以下,出现了现在所谓的人体“亚健康”状态。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对人类的繁衍生息不利。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在智力水平上的竞争日趋激烈,更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之缺乏必要的、正常的社会交往,人的心理问题较之以往更为普遍和严重。大众的运动行为越来越显示出以发展体能和促进心理健康为目的,以终身性为特征的趋向。足球运动的健身功能正与大众的健身需求相吻合。
3.2 欣赏有别于参与
从本质上讲,竞技体育与健身运动的最终归属有明显的不同,前者追求的是挑战人体的极限,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后者的目标是普通人的身心两健。
竞技足球运动对健身运动的推广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人们通过观赏高水平的足球竞赛真正体验了足球运动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参与足球运动的动机;通过了观赏比赛而通晓了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方法,从而为自身的足球实践奠定了基础;借鉴高水平运动员的某些技战术方法,可提高自身的足球运动水平。这对长期从事足球运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健身运动,参与者只有通过运动实践才能达到目的。球迷只对足球运动的观赏性感兴趣,他们把观赏足球比赛而非参加足球运动实践作为乐趣。当然,观赏比赛也是一种娱乐形式,既是对足球技艺的艺术欣赏,也可对自身不能直接参与运动进行心理补偿,同样可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但不能发展体能,其精神和心理享受与运动的实践者有明显的区别。
“喜欢者并不一定都参与,因为它只是表明了人们的态度,能将此愿望转化为真正的行为,还受到诸多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今主要的运动群体是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条件,是广泛开展足球健身运动的前提;顺应人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利用从众心理,发展体育群众的作用,是吸引大众广泛参与足球健身运动的关键所在。
欣赏是一种精神生活,要实现健身目的,必须亲身参与运动。
3.3 个体投身于群体
健身体育具有社会性,它常被列入社会体育的范畴进行讨论。健身体育的社会性表明,从事健身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人的自我孤立状态,培养人的合作精神,使个体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集体性是足球运动的特点之一。足球运动以集体对抗行的形式出现,任何个人技术的发挥都以全队的攻守需要为前提,任何个人战术行动都是全队战术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足球运动的参与者要具备较强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从事足球运动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陶冶情操的过程。
正是基于足球运动的集体性,从事足球运动必须有一定的群体,这就是为人与人的之间的正常交往提供了良机。从健身活动的角度看,运动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很少具有功利行,日常在人与人之间时时表现出的知识、能力、地位的差异,在运动中往往是忽略不计的。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在足球运动过程中参与者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运动者之间认同感的产生。人们在社会大背景下失去或未能得到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健身运动的群体中往往就可以找到。
在足球运动中所获得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无疑具有社会意义。
4 足球运动的健身(娱乐)化
任何一项竞技运动,追根溯源,都是从民间的游戏发展起来的,都是随着参与者的增加,随着竞争性的增强,而不断改进着游戏的规则,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竞技体育的。无论哪一项目,无论它的发展变化多么的大,它的游戏本质都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人们又产生了让竞技运动“反朴归真”,使大众化和竞技化并存。只要我们充分发掘竞技游戏的本质,保持它们特有的运动形式特点,淡化竞技体育比赛的成份,即简化比赛规则,这就可以让它们重返民间,走向大众,成为大众健身的娱乐的有效手段。
4.1 简化规则
4.1.1 取消越位、用脚踢界外球
在足球健身运动中尤其在小场地上取消越位限制,这样参加者可以在有效的空间里自由的跑动、扯动、配合、接球、运球、射门,增加了参加者的跑动范围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余地;同时用脚踢界外球也就减少了用手掷界外球的违例次数,难度性随之降低。
4.1.2 缩小球门、缩小场地甚至取消守门员
由于场地小加上无守门员,有效的射门区域相对较大,进攻方在中前场只要摆脱对方的封堵就可以实施射门。所以,射门得分的机会较多,每场比赛的进球数也多,给参与者带来兴奋,喜乐和成功等快感。
4.1.3 减少人数
除了十一人制足球赛之外,为娱乐因地制宜地开展足球运动,符合广大群众健身要求,还可以进行七人制、五人制等比赛。由于人数少和场地小,就降低参与者之间配合的难度,同时使得每个参赛者有更多机会去接触球。这对提高参加者的兴趣及其在实践中运用和发挥技术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从运动负荷的角度看,小场比赛较之全场攻守,缩短了移动的距离,减小了运动负荷。进攻难度的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攻守面积的扩大带来的更高的体能消耗,使参与者有了更多的休息机会,保证了他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运动。
4.2 变化形式
足球运动不一定非要11人,在正规的足球场地上采取对抗的形式。足球运动完全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
4.2.1 非对抗形式
包括单人打法:颠球、运球、射门、对墙传接球、对墙踢准目标。双人多人打法:原地或行进间的对传球、一传一射、对墙“接龙”等。
4.2.2 对抗式
无球门的: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的运球传球及一抢四、二抢五的抢圈游戏等;有球门的7人制足球、4人制足球、3人制足球和5人制的室内足球等多种形式,更多地符合广大群众对健身的要求。
4.3 与其它运动项目结合
足网球:“神奇教练”米卢执教中国国家队时,将这一充满乐趣的比赛引入我们的视野。这是一项展示球技的理想运动,头球、颠球、控球及让球不落地的踢,都非常有意思。而沙滩足球作为新型的运动形式现为更多人所接受(见图)。
5 结束语
在新世纪的今天,人们如何增进健康被视为最重要的事情,增进健康的方式有很多,而进行体育运动仅是其中之一,且也是最积极的方式。如把竞技运动完全照搬到大众健身活动中,往往会因对运动技术要求太高或运动竞争太激烈等而难以普及,必须先要将竞技运动健身化。而实际上,任何一项竞技运动都有健身的可能,关键是如何在保持该运动项目特有的运动形式的特点的前提下,简化要求,降低难度,使之趣味化,普及化,从而发掘它的大众化的健身的功能。
足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健身功能,拥有许多种可供人们健身的选择的方式方法,文中只列举几种基本的变化形式作为抛砖引玉,提供给大众,让其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健身。随着运用足球的运动形式进行健身的人群的增加,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的运动形式,也许还会演变出新的体育运动项目。
摘要:足球运动的健身功能主要为发展人的体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人们参与足球健身运动的动机在产生于社会和自身的需要。作为健身运动项目,足球运动具有自己的特点:可用多种比赛形式和对抗方式进行运动;在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的前提下,参与者的运动行为可有较强的随意性。
关键词:足球,健身,竞赛规则,比赛形式,对抗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高校体育教材编委会.足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张旭东.足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麻雪田.街头足球争霸绝技[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将健身运动进行到底 篇7
当众人意识到这一问题时, 高血压、糖尿病这类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不再是人群中个例, 人们开始寻医问药, 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治疗费控制病情, 用各种医疗手段抵御慢性病的侵袭, 而往往忽视了最省钱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体育锻炼。
有效且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所带来的好处并不仅仅是好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减缓和预防慢性病的病症和罹患率。同时运动出汗还可以加速你体内毒素的排出, 有利新陈代谢。更可以 (1) 舒缓压力:压力可以在运动后消失, 从而起到解除压力的功效, 并且长期的运动可以提升个人从压力中恢复的能力。 (2) 产生好心情:科学证明, 运动可以触动脑部的某些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使人在运动后产生好的心情。 (3) 减轻忧郁:研究显示, 终日做着不动的人罹患忧郁症的机会是经常运动的人的两倍。因为运动使人身体改变, 由内而外的自信感将驱赶自身的无助感与沮丧。 (4) 增加创意:运动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意, 一些研究发现, 这可能是因为运动时脑部血液与氧气增加的原因。 (5) 促进脑细胞发展:规律的运动可以刺激脑细胞的生长, 新的脑细胞负责学习与记忆。运动可以延长现有的脑细胞的寿命。 (6) 增强短期记忆力:一定的运动可以透过活化、复苏大脑, 改善短期记忆力。因为运动可以增强脑部的血液流量并为脑提供更的氧气。这对上了年纪又容易健忘的人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 (7) 思路更清晰:运动可以扫除心中的烦恼, 加速身体的体温上升, 使之产生某种促进脑部认知能力的催化剂的产生, 从而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反另一项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每年全球有两百万人死于“身体缺乏活动”;同时, 全球每年有300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缺乏运动所引起的病症, 其中80%的人死于发展中国家。而上楼梯、走路等简单的运动, 每年可使数百万人免于因缺乏运动而被疾病夺去性命, 这个问题在亚洲等发展中地区尤为严重。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必须久坐的职业, 儿童喜好计算机游戏胜于户外活动, 并且人们都习惯于乘车行动, 而不再借助步行这种最廉价也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导致人们普遍活动不勤, 使得肥胖比例不断上升, 在肥胖者增加的同时, 健康和幸福却急速下降。据权威机构的统计预测, 未来十年每死亡10人中, 就有6人是由于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与肥胖相关的疾病。
那么, 什么是体质健康呢?简单的说体质健康就是一个人的身体素质, 包括耐力、柔韧、灵敏、肌肉、骨骼等方面。很多人将罹患代谢性疾病诸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功能性退行性病变等归于现今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因素及个人的自身行为的改变, 而诱发的这类疾病的高发。
然而大家面对“慢性疾病”都忙着“求医问药”时, 也多么希望能准确知道慢性疾病是缺什么“东西”造成的?当很多研究告诉我们是缺了什么时, 同时又真的生产出了“东西”时, 谁都会发现“慢性疾病”在我们身边并没有发生奇迹!为什么对症慢性疾病的药物有成百上千种, 而慢性疾病反而活得如此顽强?很多被药控制了的慢性疾病又在自己身上“新装”卷土重来?许多特效“药”在“慢性疾病”面前迅速失效。其实很多的人都看到或听说过, 这个人的慢性疾病是用什么什么药治好的, 但很快发现这些人又死于这种“疾病”上……
当用两个极端问题把我们说的是“左右难缘”、“进退维谷”时, 不仿我们回到中间状态去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上去看待“慢性疾病”, 也许你会同意我们的观点, “慢性疾病”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正常现象”!
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理解你的“体质衰退”情况。医学统计告诉我们:“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 在特定人群中多发。如果把“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现象与又正逢是中老年人体质快速“衰退期”的“吻合”看成是一种必然现象, 而特定人群“慢性疾病”多发性又与他 (她) 们的特殊的非良性生活、工作模式的“吻合”看成是一种特质。那么这些共同患慢性疾病的人最有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 这就是医学专家指出的:慢性疾病是由非良性生活行为方式引发的“生活方式疾病”:如果把“慢性疾病”的产生原因界定为是:是由自身的非良性行为造成的……如果大家能接受这一说法, 那么我们提醒大家的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决不是单一的用药, 而是着重的是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行为方式!重新理解“衰退”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衰退”的特性, 以及“衰退”与非良性的行为方式有什么关系, 然后就是我们如何的去积极的把握它、应用它!一切生物的生命过程是有规律的或者说是有许多“法则”制约着的, 只要能充分的理解这些法则、利用这些法则, 我们就能活得很精彩!
不同人群, 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孩子, 怎么样才能让运动长期坚持下来?怎么样建立自己的健身系统?
参与体育锻炼可以说是应该坚持一生的行为。坚持长期的参与锻炼, 首先就是要抱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摆正自己的心态, 树立起坚持锻炼坚持运动的信念是第一位的, 不要将参与体育锻炼视为一种负担或是被迫行驶的行为。其二要将活动渗透到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比如坚持能走路不坐车, 能站着不坐等小原则。不要一想到体育锻炼就觉得应该去健身房、体育馆, 不要一说锻炼就是太极、跳舞、打球等活动, 其实行走、爬楼甚至是做家务都可以让你的身体活动起来, 让不同的身体部位得到不同的锻炼。家里、办公室、甚至公交车上都是可以是你锻炼地点。只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每个地方每个细微的活动都可以让身体得到合理的锻炼, 身体可以达到与在健身房、体育馆, 参与剧烈运动同等的健身效果。最后就是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运动,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不宜一次到位的参与距离或超出自身身体承受能力的运动, 这样的超负荷运动不仅不会对你的健康有益反而会更易造成运动伤害。甚至对参与体育锻炼产生心理阴影或是抵触情绪, 反而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运动健身指导 篇8
1 实现健身气功在市民健身运动中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
健身气功作为一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其最大的活动特征是自身的一项形体活动,并对呼吸的方式有很大的讲究,同时还存在很强的心理调节特点,总体说来,健身气功非常有利于人身心健康发展。而从健身气功的外在形式来说,其有利于促进人类身心和万物的整体协调发展,在习练过程当中,其身心与大自然相融合,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从而使内心得到放松和愉悦,有助于人精气神的养护。
从健身气功的作用分析,健身气功在对人体进行相应的调节作用下,对其内脏有很大的养护作用,且有助于人体的强筋健骨作用,而从其运动的形式来说,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从外观来说,其运动过程所展示出的形态美不亚于舞蹈带给人的视觉美感,对人的心理有良好地促进作用,带给人类乐观积极的心理暗示。而对于市民繁忙的生活而言,健身气功有助于市民树立良好的奋斗目标和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操,促使人们的精神风貌的良好发展,从而推动城镇经济的发展。
根据健身气功的运气和动作分析,两者之间的契合度相当高,也是所有运动中最为和谐的一项运动。这不仅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说明健身气功有助于和谐文化的传播。并且在健身气功的辅助下,有利于道德和个人修养的提高,具有磨练人精神意志的优点。
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传统的一项体育活动,其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传承和发展的作用,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诸多的作用对于学术界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将其理论进行相应的研究,可以影响诸多领域的发展。在挖据健身气功中的积极部分时,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由此可见,健身气功在市民生活当中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2 影响健身气功在市民健身运动中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目前,由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进行相应的生产生活的情况下,对健康状况的重视度有所忽略,因此,对于健身气功这种健身方式更是呈现忽视状态。而影响相应的健身气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由于社会的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在不断追求新事物的环境下,对传统的文化有所忽视,在教育当中更是就如何促进科技的进步付出大部分的心血,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则不予以重视。从而导致传统文化与时代出现脱节状态。
第二,是由于各级体育组织的管理欠缺,使得健身气功不能有效地融入到相应的活动当中,只是生硬的进行管理,而不能具体考虑到其组织与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因为相关的健身气功教练对健身气功的了解不够透彻,从而使得其指导存在很大的误导。
第三,体育部门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推广不到位等因素。由于体育部门对健身气功的不重视,因而导致相应的引导出现一定的偏离,并且在宣传工作中不能有效地进行宣传,只是在讲座类似的形式中出现健身气功的宣传,而往往这种方式不具备大众传媒的优势,其受众相对有限。
第四,是健身气功的效果不能在短时间显现。由于当今时代人们对美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注重形态美的情况下,十分注重立体美,然而健身气功的效果相对于剧烈运动后的效果显得要单薄一些,因此,人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第五,是健身气功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对于健身气功来说,其动作虽然不多,但是要求与相应的呼吸结合运动,这使得许多人认为其难度十分高,并且不能静下心来运动。由于健身气功对动作的要求标准来说相对较高,由于人们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动作偏好的影响,难以规范相应的动作。因此导致健身气功得不到有效地发展。
3 实现健身气功在市民健身运动中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加大对健身气功的宣传力度
由于人们对健身气功的功效了解较少,因此,对健身气功在了解的程度上对健身气功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而对于目前实现健身气功在城镇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其宣传力度,通过媒体作为有效的传播途径并结合相应的座谈开展,对健身气功的科学价值和原理进行具体的阐明,另外,加强相关的书籍物的出版率,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任何宣传信息都要求有关部门进行审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在城镇社区内进行积极的宣传,并通过政府等部门的权威性对健身气功进行有效地宣传,比如:在社区内开展健身气功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且对健身气功相应的知识进行普及教育,提高市民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度,从而达到相应的宣传效果。
3.2 加大资金的投入,创新健身气功项目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设健身气功项目来说,加大资金的投入有利于健身项目与时俱进,以经济作为其发展的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健身气功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资金的来源渠道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征,积极地向社会各界寻求帮助,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为健身气功创造一个良好的练功环境。另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各界资源,创新健身气功的健身项目,并加强对健身气功的相关研究,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气功活动提供可行的理论指导。
3.3 为健身气功提供专门化人才
在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由于其相应的理解和培养方式不尽相同,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因此,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不利于其对健身气功的理解,并且也达不到实际性效果。因此加强相应的培训工作对于健身气功在市民健身活动中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3.4 加强管理模式及推广模式
首先对于推广模式要求实现多元化,并结合政府的力量进行模式的创新,比如说国家对健身气功设置相应的证书和考试等级,通过成立相应的健身气功协会,以此聚集众多的爱好者,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其次是利用复合型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对相应的气功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有效地利用政府资源这一优势进行有效的管理,彰显出相应的管理特色,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健身气功活动。
4 结语
健身气功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推广和普及,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健身气功这项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而言,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并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我国的健身气功是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也是当前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从古至今,健身气功都是作为强身健体的一项体育活动在进行,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陶冶一个人的性情,且能够丰富生活中的活动内容。健身气功聚众多益处于一身,具有很大的养生促进作用,因此,健身气功具有很大的群众基础。该文主要就目前健身气功在市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进行相关分析,以及健身气功对健康的作用等进行探讨,并对健身气功在市民当中的推广提出相应的措施,对健身气功在市民当中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探讨。
传统健身运动 篇9
古代医学家依据太极图的原理,根据圆柔连贯、阴阳结合的原则,采用内功与外功相结合,使呼吸、意念和运动三者和谐统一,创造了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太极拳。太极拳经不断发展,流派众多,主要有:陈、杨、吴、武、孙等五大流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创编了“简化太极拳”,以便于群众练习。
练习太极拳时,应注意心静体松,自然呼吸,气沉丹田,掌握呼吸节奏和动作协调。呼吸要慢,慢慢地用鼻吸气后徐徐吐气:动作要和缓、轻灵、沉着、连贯,打起拳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松自然,舒展柔和。长期练习太极拳,既可强身健体,又可防治许多慢性疾病。
安塞腰鼓运动的健身价值 篇10
一、安塞腰鼓的运动特点
作为全身性的有氧健身运动的其中一种, 按照动作结构的方面来叙述主要是由跑、跳、转、扭、跺、蹬、闪、摇、跃、跨、昂等基本内容组成。这种舞蹈主要应用三种形式来演绎:1) 舞蹈艺术的表现来自于“鼓舞”的形;2) 韵律、抒发情感的表达则大多依赖于武术或是体操等动作;3) 通过各种高难度动作表演和造型演辅以复杂、变化多端的节奏来达到整个艺术形式的高潮。在打法形式上有文武之分, 并各具千秋。文鼓是主要以扭的腰鼓表现形式为主, 重扭轻打、打中有扭、扭中有打、扭打结合。这其中的武鼓所应用的大多是打、踢、跨、跺。各种动作表演柔韧有力、落落大方、刚柔并举、欢愉自然, 且主要以个人技术为主。另一种的文鼓则是以跑、跳、扭等表演方式为主。而其中武鼓的打、踢、跨、踩等都能对全身的关节、肌肉、韧带进行优异的锻炼。如今, 文、武腰鼓的形式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逐步结合形成新的其特有艺术风格, 其中以安塞的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具代表性, 栩栩如生、写实的表演的表达了当地群众的诚实、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特别值得强调的是, 在现实演出中, 恰到好处的饿的揉合了民间秧歌的舞蹈形式和武术动作, 张驰相宜, 进退得当, 气势磅礴, 雄浑有力。如果要充表演形式上来区分的话大致可分为:1) 广场鼓。2) 舞台鼓。3) 路鼓等。这种艺术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 难能可贵的又与现代体育中体操、舞蹈、武术项目紧密相连, 兼容性极强。同时, 这种表演不限制于年龄、性别、场地、人员数量等客观条件, 可随时依需进行适时调整和设计, 灵活性和适应性极强。
二、安塞腰鼓运动的健身价值
(一) 安塞腰鼓运动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体重是反映人体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内脏器官综合发育情况的重量整体指标, 也是对人体横向发育描述的指标。体重过重或过轻, 都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和体质情况。长期有规律的安塞腰鼓锻炼, 其活动主要以踢、跳跃、打为主, 运动量大, 动作幅度大, 很好地发展了参加者的有氧运动能力, 使利用脂肪的能力得到提高, 对降体重有很好的作用。种种的研究结果显示,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人体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安塞腰鼓作为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的体育运动, 凭借着灵活机动的运动强度, 即能够对每个人的自我感觉和自身情况而随时进行调整, 能满足各种人体的健身需求, 可以极大的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形态和体质。并且, 安塞腰鼓训练中的各种踢、打、扭、跳等动作对身体的内脏及脂肪、肌肉会产生按摩、刺激、激活影响, 对加强体内新陈代谢作用, 加快脂肪摩擦燃烧, 强壮内脏, 改善体质, 减少多余脂肪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 安塞腰鼓运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胡效芳研究结果表明安塞腰鼓运动对改善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积极的影响。根据运动生理学理论, 在有氧供能条件下, 人体完成中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 能够提高呼吸系统的换氧功能, 肺活量增加, 肺功能挺高。同时, 通过从事这种有氧运动还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心率 (HR) 是评价心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系统的体育锻炼, 可以使安静心率降低, 这是心脏对运动的适应, 是心脏功能增强的表现。长期系统的安塞腰鼓训练能够改善训练者呼吸系统功能, 增加受试者肺通气量。并且, 从事安塞腰鼓训练, 还可以提高训练者的呼吸肌的机能, 表现为呼吸深度加深, 呼吸频率下降, 膈肌的升降幅度加大。除此之外, 安塞腰鼓训练还有以下显著功效:1) 能够显著改善训练者的肺弹性回缩力。2) 呼吸肌肌力增强、呼吸深度增加。3) 机体的耗氧量提高, 从而保证运动时机体所需要的氧量。
(三) 安塞腰鼓运动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安塞腰鼓训练中的跑跳、扭、打、踢、跨、跺等动作表现形式, 会使身体的每块肌肉, 每个骨节, 每个内脏都完全地得到拉伸、运动, 增强自身的肌肉并且增加肌肉的力量, 提高肌肉的肌腱和韧带增加肌肉的弹性, 这样也就对身体的柔韧素质以及体力都有所提升;而且, 一般所说的舞蹈来讲和这种民间艺术舞蹈是有区别的, 同时, 这种区别于一般的舞蹈的民间艺术舞蹈, 其显著特征是动作表演尺度很大, 于舞台上闪转腾挪、大开大合, 随时保持应用不一样的技姿来不停地击打腰鼓, 从而展现其刚柔并济的技之美。安塞腰鼓大多是在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下进行, 一是, 由于优美而有节奏的音乐声波冲击大脑, 激活神经系统的兴奋度, 通过大脑皮层的意志与兴奋度达到平衡修复过程中, 从而使大脑的运转功能更加快速和敏锐。还有要说明的是, 安塞腰鼓是由不同的多种类型、路线、方向、幅度、力度和速度等动作组成, 可能够加强人的动作记忆能力和再现能力,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敏度得到了提高, 那么人的协调性自然也有了提升。二是, 经常配合欢愉的音乐进行练习, 使得人感到心旷神怡, 精神百倍, 这种表演方式既有利于松弛紧张的神经和加强对抗疲劳的意志力, 还能够较好的提高耐力素质。资料显示, 经常参加安塞腰鼓训练, 可使人体肌肉中线粒体数量增多, 体积增大、肌质网增多、脂肪减少。
三、小结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传统伦理所要求贯穿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全过程, 同时也成为了其的最高准则与要求。这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了决定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1) 极大的提升人们思想道德水平;2) 有助于人们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长期、坚持不懈、完善系统的的安塞腰鼓运动, 可有效地加强练习者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健康水平, 同时也可以改进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于促进人体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晓艳.安塞腰鼓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刍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胡效芳等.安塞腰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 2007.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杜, 2002.
[4]师灿斌, 吴龙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与健身功效[J].宿州教育学院, 2006.
[5]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 1998.
【运动健身指导】推荐阅读:
运动健身干预05-14
大众健身运动06-08
运动健身人群09-09
全面健身运动09-27
活动育人运动健身09-13
运动健身活动总结07-25
健身运动的若干问题09-23
冬季健身最适合进行什么运动06-03
老年人运动健身的原则08-10
老人健身运动要避免走入误区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