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学案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通用2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学案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篇1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经过和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经过和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探究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激发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构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的学习,要热爱中国共产党。
学习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学习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学习准备: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夜,日军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________________,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爆发了。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___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____________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东北守军与日军第一次激烈的战斗,在____________将军率领下,中国守军与日伪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付出重大牺牲。
2、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________________和十七路军将领________________,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________________。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________,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红军。
3、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日,伟大的爱国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________”。他们通电全国,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
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________________。党中央派________________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九一八事变爆发于哪一年?你能说说它的简单经过吗?
2.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面对它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3.中国共产党于何时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4.张学良和杨虎城在怎样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说说你对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的评价。
5.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三、反馈检测,拓展运用。
(一)为检查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升的情况,多媒体出示检测题:
1、驻东北日军于1931年9月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铁路,是为了()A.发动甲午战争制造借口
B.发动九一八事变制造借口 C.发动一二八事变制造借口
D.发动卢沟桥事变制造借口
2、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提出“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之态度„”其态度表现在行动上就是()
A.攘外必先安内 B.幻想国际联盟伸张正义C.不抵抗 D.等待日本主动撤兵 3、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生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内容应该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4、关于西安事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逼蒋抗日
B.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结果是实现和平解决
D.意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如果你编写《西安事变》课本剧,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西安谈判场景中()A.张学良 B.蒋介石 C.毛泽东 D.周恩来
6、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那么当时的中国可能出现的局面是()(1)中国内战规模扩大(2)日本趁机吞并中国
(3)亲日派上台,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4)全国形成抗日救亡高潮
A.(1)(2)B.(2)(3)(4)C.(1)(2)(3)D.(1)(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而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则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国民党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策,并分析由此导致了什么后果?(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部分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积极的应对措施”各有什么表现?
(3)国共两党采取不同的对策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14 难忘九一八导学案 篇2
学习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和原因。
3、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学习难点:
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学法指导: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认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掌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引导大家体会歌曲中蕴含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通过提问“使东北人民逃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引入新课。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请大家自读课本,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的态度及造成的后果。
3、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情况
4、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5、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
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合作交流:要求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一对一讨论,疑难问题向其他同学请教,注意总结方法和技巧。
1、想一想:中国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完全沦于敌手的原因是什么?
2、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作为国家主席,江则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的什么精神?
3、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屠杀,但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质疑反馈:各小组收集问题提交教师,教师选出代表性问题全班同学共同探讨。教师进行点拔讲评,归纳方法规律。
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列学习提纲准备展示。
巩固知识:小组内自查学习情况。
当堂检测:(独立完成)
一、选择题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
A、幻想国际干预,避免事态扩大 B、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C、借以削弱地方军阀的军事力量 D、慑于日本的军事实力
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全部沦陷的重要原因是()
A、日本关东军偷袭 B、日本兵力多于东北的国民党军队
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人民不支持国民党军队4、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国民党将领是()
A、张学良、杨虎城 B、冯玉祥
C、何应钦 D、张学良、何应钦
5西安事变发生后,赴西安调停的**代表是()
A.周恩来 B.朱德 B.彭德怀 D.邓小平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A、九一八事变 B、瓦窑堡会议召开
C、“八一宣言”发表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二)材料分析题
7、材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8、材料:“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密电”发出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中“我方”是谁?
(3)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怎样的态度?带来了什么后果?
9、材料: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请回答:
(1)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2)蒋被捉后,对如何处置蒋介石中共的主张是什么?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3)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问答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学案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推荐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12-19
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白杨礼赞》05-23
《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0-2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10-28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11-07
《叙事详略得当》(第1--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9-26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分专题,表格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