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购进管理制度等

2024-09-20

药品购进管理制度等(共9篇)

药品购进管理制度等 篇1

药品购进管理制度

1、为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医疗机构规范诊所建设相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把药品购进质量关,确保依法购进,特制订本制度。

2、诊所业务人员应经专业知识及有关药品法律、法规培训。

3、严格执行本单位“药品购进质量管理程序”的规定,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采购、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药品购进的合法性。

①在采购药品时应选择合格供货方,对供货方的法定资格、履约能力、质量信誉等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货方档案;

②审核所购入药品的合法和质量可靠性,并建立所经营药品的质量档案; ③对与本单位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进行合法资格的验证,并做好记录。

4、制定的药品采购计划,应经分管质量的院领导审核。

5、采购药品应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质量条款。采购合同如果不是以书面形式确立的,应与供货方签订明确质量责任的质量保证协议(须注明有效期、签定日期,双方经办人需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6、购进药品应索取合法票据,做到票、帐、物相符,票据和凭证应按规定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两年。

7、购进药品应按规定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购进记录注明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等项内容。

8、购进进口药品要有加盖供货单位质管部门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药品质量验收管理制度

1、为确保购进药品的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医疗机构规

2、诊所应明确质量验收人员,验收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经岗位培范药房建设相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训。药品质量验收由质量验收人员负责。

3、验收员应根据要求,对到货药品进行逐批验收。

4、验收药品应在待验区内进行,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验收。一般药品应在到货后1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需冷藏药品应在到货后6小时内验收完毕。

5、验收时应对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有关证明文件及数量进行逐一检查,具体内容为:

①药品包装的标签和所附说明书上应有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有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标签或说明书上应有药品的成份、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贮藏条件等;

②验收整件药品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③特殊药品、外用药品,其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上要有规定的标识和警示说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按分类管理要求,标签、说明书有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非处方药的包装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

④验收进口药品,其内外包装的标签应有中文注明药品的名称、主要成分以及注册证号,其最小销售单元应有中文说明书。进口药品应凭《进口药品注册证》及《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验收;

8、验收药品时应检查有效期,一般情况下有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不得购进。

9、对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应报分管质量的院领导处理。

10、应做好“药品质量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剂型、规格、批准文号、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目。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1、为规范本单位药房药品的储存与养护,确保药品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相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2、建立和健全药品养护组织,明确养护人员,养护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3、养护人员应做好药房的温湿度监测和调控工作(药房各类库房的温湿度要求为:常温库0-30℃,阴凉库0-20℃,冷库2-10℃,相对湿度45%-75%),每日上午9时左右、下午3时左右各监测并记录一次药房内温湿度。根据温湿度(储存普通品种药品的库房按照阴凉库标准,温度保持在0-20℃,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状况,采取相应的通风、降温、增温、除湿、加湿等调控措施,并做好记录。

4、根据药品的使用情况,对一般品种按季度进行药品质量的养护检查,重点品种(如:易潮解、易霉变、见光易分解等)按月进行养护,并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5、对效期不足6个月的近效期药品,应按月填报“近效期药品报告表”。

6、药品不得直接接触地面和墙壁。

7、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储存,内用药与外用药、性质互相影响、易串味的药品应分柜存放,标志明显、清晰。药品应按品种、用途或剂型分类储存,标签放置正确,字迹清晰。

8、养护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暂停使用,及时报分管质量的院领导处理。

药品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1、为贯彻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的规定,严格管理处方药,规范药品处方调配操作,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正确、合理,特制定本制度。

2、处方调配人员须经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处方审核人员应具备执业药师资格或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发放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经处方审核人员审核后方可调配和发放,调配或发放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留存二年备查。

4、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发放,必要时,需经原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和发放。药品发放人员不得更改处方内容。

①药品发放人员应将收到的处方交处方审核人员进行审核;

②处方审核员收到处方后应认真审查处方中的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药品剂量及医师签章、处方单位,如有药名书写不清、药味重复,或有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及超剂量等情况,应向患者说明情况,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章后再调配,否则拒绝调配;

③处方经审核合格并由处方审核员签字后,交由调配人员进行处方调配; ④调配处方时,应按处方逐方、依次操作,调配完毕,经核对无误后,调配人员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交由处方审核员审核;

⑤处方审核员依照处方对调剂药品进行审核,合格后交由发放人员发放; ⑥发放人员发药时应认真核对患者姓名、药剂数量,同时向顾客说明服法、用量等注意事项。

药品拆零管理制度

1、为方便消费者用药,规范药品拆零使用行为,保证药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拆零药品是指所销售药品最小单元的包装上,不能明确标示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的药品。

3、药房应指定专人负责药品的拆零发放工作。拆零发放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由市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合格,发给岗位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4、药房应设立拆零专柜,并配备必备的拆零工具,如药匙、瓷盘、拆零药袋、医用手套等,并保持拆零工具清洁卫生。

5、拆零后的药品,应相对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不得与其他药品混放,并保留原包装及标签。

6、拆零前,应检查拆零药品的包装及外观质量,凡发现质量可疑及外观性状不合格的药品,不得拆零使用。

7、药品拆零时,应在符合卫生条件的拆零场所进行操作,将药品放入专用的拆零药品包装袋中,写明药品名称、规格、服法、用量、有效期等必有项目及医院名称、批号等一般项目,核对无误后,方可交给患者。

8、应做好拆零药品使用记录,内容包括:药品通用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拆零数量、拆零使用起止期、操作人等。

药品质量事故管理制度

1、质量事故,是指药品使用过程中,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危及人体健康或造成本单位经济损失的情况。质量事故按其性质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两大类。

2、重大质量事故

①违规采购假劣药品,造成严重后果者;

②未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造成不合格药品入库者;

③保管不善,造成药品整批虫蛀、霉烂变质、破损、污染等不能再供药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

④发放药品出现差错或其他质量问题,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或已造成后果者。

3、一般质量事故

①违反进货程序购进药品,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②保管、养护不当,致使药品质量发生变异。

4、质量事故的报告程序、时限

①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质量管理人员应及时向分管质量的院领导报告,并在规定时限内上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②发生一般质量事故,质量管理人员应在当天向分管质量的院领导报告,由分管质量的院领导认真查清事故原因,及时处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发生事故后,质量负责人应及时通知各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补救措施。

6、处理药品质量事故时,应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未制定整改防范措施不放过。

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

1、为严格不合格药品的控制管理,确保消费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分管质量的院领导负责对不合格药品实行有效控制管理。

3、质量不合格的药品不得采购和使用。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药品,均属不合格药品,包括:

①药品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药品; ②药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药品; ③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药品。

4、在药品验收、养护、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药品,应存放于不合格药品库(区),挂红色标识,及时上报分管质量的院领导处理。

5、不合格药品的报损、销毁由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其他各岗位不得擅自处理、销毁不合格药品,销毁时应做好相关记录。

6、对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1、为了加强药品的安全管理,严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药品不良反应(英文缩写ADR),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3、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4、药房应明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分析、整理、上报本单位的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

5、各相关工作人员应注意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及时填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

6、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应定期收集、汇总、分析各部门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规定向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为确保药品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相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特制订本制度。

2、分管质量的院领导对药房卫生和员工个人卫生负全面责任,并明确各岗位的卫生管理责任。

3、储存药品的库房应卫生整洁,地面、墙壁、顶棚应光洁平整。药房内应监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备和记录(空调、温湿度监测仪)。有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避光、通风的设备(如:防尘帘、灭蝇灯、捕鼠夹等)。

4、储存药品的设施设备应保持无灰尘、无污损。

5、保持药房内外清洁卫生,严禁把生活用品和其他物品带入药房。

6、每年定期组织一次全员健康体检,凡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进行健康体检,药品验收和养护人员应增加“视力”、“色盲”检查项目,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对患有传染病、皮肤病及精神病的人员,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1、为加强本单位特殊药品的管理,规范其使用行为,根据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相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特制订本制度。

2、特殊管理药品是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依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应管理办法,对这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3、购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特殊药品的采购和保管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做到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并做好记录。

4、特殊药品的采购应做好计划,按规定逐级申报,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到指定经营地点采购,并做好购进记录。

5、特殊药品购进入库时,应按最小单位包装逐支逐瓶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6、特殊药品仅限本单位使用,不得转让、借出或移作它用。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对不合理处方,药房有权拒绝调配。

7、麻醉药品应使用专用处方,处方保存三年备查;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两年备查。

8、建立完善的特殊药品报废销毁制度。过期、失效、破损的特殊药品每年报废一次,由药房统计,医院领导批准,报药品监管部门监督销毁。

药品购进管理制度等 篇2

一、医疗机构从零售药店购进药品的合法性问题

医疗机构从零售药店购进药品, 一种观点认为构成“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按照这种观点, 医疗机构从零售药店购进药品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应当按照该法第八十条“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进行定性处罚。这种观点流传很广, 很多地方的药监部门按照“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进行定性处罚[3]。

《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第八十条规定, 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构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药品的, 责令改正, 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 并处违法购进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 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 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这两条规定可以视为《药品管理法》对于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进行认定和处罚的法律依据。

《药品管理法》对于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的行为规定了最为严厉的处罚措施, 根本的原因在于非法渠道内的药品脱离了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为药品购进的合法渠道。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制药企业为具有药品生产资格的企业;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属于具有药品经营资格的企业。因此, 只要医疗机构是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制药企业或者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或零售企业购进药品, 都属于“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 都属于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

不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单位或个人, 是指既不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也不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 从这些单位或个人购进药品才属于《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非法渠道, 才能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进行处罚。

从上面的法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医疗机构从零售药店购进药品不构成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 不能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进行处罚。再从现实危险性来说, 零售药店也是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 所经营的药品跟批发企业一样, 处于国家药监部门的监管之下。按照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进行定性处罚不符合《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精神原则。

《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是处罚条款, 对处罚问题规定得更为明确。《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规定, 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构违反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药品的, 按照本条规定进行处罚。而零售药店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 不属于《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规定的处罚对象。

再从现实需要来看, 一些地处偏僻的基层医疗机构对于一些用量很小的药品以及在临时缺货的情况下, 为了满足医疗需要, 就近从零售药店少量购进药品, 对于提高药品的可及性是有益的, 可以弥补国家药品供应网络的不足。对这种现象予以禁止甚至处罚既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也没有现实必要性。

综上所述, 对于医疗机构从零售药店购进药品, 按照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进行处罚, 于法无据。医疗机构从零售药店购进药品不具有违法性, 不应当处罚。医疗机构从零售药店购进药品, 相当于医疗机构放弃了从批发企业购进药品所能获得的价格优惠。需要说明的是, 医疗机构放弃批发价格优惠的法律后果, 对于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由于从零售药店购进药品的医疗机构主要是个体诊所, 所以这里没有考虑国家对公立医院药品价格管理及药品加成管理的政策法律问题。

二、零售药店向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合法性问题

按照现在通行的观点, 向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属于药品批发。根据《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药品的经营方式属于《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许可事项, 需要经过依法申请并获得批准才能变更。零售药店获得许可的经营方式为药品零售。未经许可, 零售药店不得实施未经许可的经营方式, 也就是说未经许可, 零售药店不得进行药品批发。但是, 《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没有对零售药店从事药品批发规定处罚措施, 这种做法在《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找不到处罚措施。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流通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经药监部门审核同意, 药品经营企业不得改变经营方式。《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药品经营企业违反《流通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 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进行处罚 (无证经营药品) 。据此, 一些人认为对于零售药店向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行为, 可以按照《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的指引, 按照“无证经营药品”进行处罚。

但是《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实施条例》) 对于擅自变更经营方式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实施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事项的, 应当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30日前, 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未经批准, 不得变更许可事项。《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变更药品生产经营许可事项, 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而未办理的, 由原发证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补办变更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的, 宣布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效;仍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 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如果把零售药店向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行为视为零售药店未经许可擅自变更经营方式 (擅自变更为批发兼零售) , 根据上面的分析, 对于零售药店的行为可以依照《流通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也可以按照《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只需协调这两条规定就可以找到处理方法。

由于《实施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流通管理办法》是国家药监部门颁布的部门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层级高于部门规章。前者是上位法, 后者是下位法。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法律冲突解决原则, 《流通管理办法》与《实施条例》相冲突, 应当优先适用《实施条例》, 而不应当适用《流通管理办法》。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零售药店未经许可擅自向医疗机构“批发药品”, 应当依照《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的规定进行处理。这是目前多数专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仔细研究发现, 《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能够适用于这一问题的处理, 暗含一个假设:零售药店向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等同于零售药店擅自进行药品批发。但这一假设是不可靠的。毋庸置疑, 药品批发和零售的区别在于销售对象的不同:向医疗机构或其他生产经营企业销售药品的属于药品批发;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的属于药品零售。但这并不能得出结论:只要零售药店向医疗机构销售药品, 该零售药店就一定构成批发药品。

假如一家零售药店设立药品批发部专门向医疗机构批发药品, 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擅自进行药品批发, 该零售药店构成“未经许可擅自变更经营方式”;假如一家零售药店只是偶尔应医疗机构的要求向医疗机构按照零售价或者稍低于零售价的优惠价销售少量药品, 我们很难将其认定为擅自进行药品批发, 也就更不可能将其认定为擅自变更经营方式, 而应当将其视为零售药店帮助基层医疗机构调济急需, 不应当予以禁止。因为这种偶尔的调济急需, 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可及性是有益的, 不具有任何社会危害性, 不应当受到处罚。

区分零售药店是擅自从事药品批发还是偶尔帮助基层医疗机构调济急需, 判断的标准是该零售药店是否有药品批发的明示招牌, 如果有明示的招牌, 就可以视为药品零售企业擅自从事药品批发;如果没有明示的招牌, 只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向医疗机构销售少量药品, 不构成零售药店擅自批发药品, 不具有违法性, 不应当处罚。因此, 认为只要零售药店向医疗机构销售药品, 就构成擅自变更经营方式, 需要按照《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进行处理的观点是错误的。

三、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从零售药店购进药品不构成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 也不违反任何法律法规, 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对于向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零售药店, 只有在零售药店将其作为一项常规业务 (通常需要有专门的销售机构和批发招牌) , 零售药店才能构成擅自变更经营方式, 需要按照《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零售药店应基层医疗机构的要求, 偶尔向基层医疗机构销售少量药品, 不构成擅自变更经营方式, 不具有违法性, 不应当进行处罚。

本文的分析也适用于零售药店从其他零售药店购进药品的处理, 结论是同样的, 即:零售药店对于某些品种和在急需的情况下从其他零售药店购进药品, 其购进行为不构成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 也不违反药事管理法规的规定, 不具有违法性, 不应当受到处罚;向其他零售药店销售药品的零售药店, 只要不是把向其他零售药店销售药品作为一项常规业务, 只是在应其他零售药店要求的情况下向其他零售药店销售少量药品, 不构成无证经营药品, 也不属于未经许可擅自批发药品和擅自变更经营方式, 不具有违法性, 不应当受到处罚。

参考文献

[1]张海凤, 许丽娜.浅议《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的适用[J].齐鲁药事, 2009, 28 (5) 5:317

[2]罗良杰.药店是否构成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07, (10) :55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 篇3

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联合下发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据《暂行办法》有关内容,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包括托管人管理、投资额度管理、账户和汇兑管理以及监督管理等内容。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招一童工月罚万元。根据日前中国国务院令第364号公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凡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将由劳动保障部门按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1991年发布的原《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同时作废。新旧规定的最大不同是,新规定制定了具体的处罚标准,操作性强,同时处罚也比旧规定还要严厉,最高额度可达每人每月罚款1万元。使用童工的企业要吊销营业执照,单位或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的,每介绍一人罚款5000元。勤工俭学不算使用童工。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以新修改的《药品管理法》和《实施条例》为法律武器,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依法监督管理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活动。《药品管理法》和《实施条例》的出台,完善了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金融统计管理规定》

为适应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务的发展,依法强化金融统计管理,规范金融统计行为,提高金融统计质量,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并颁布了《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规定》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以及经央行批准从事金融业务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汇局等。《规定》还对金融统计资料的管理与统计调查、金融统计资料的公布、金融统计部门的职责、统计人员的配备与职责、统计监督和统计检查、奖励与惩罚等作了具体规定。

《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

《规定》对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工程承包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外资建筑业企业只允许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包下列工程:(一)全部由外国投资、外国赠款、外国投资及赠款建设的工程;(二)由国际金融机构资助并通过根据贷款条款进行的国际招标授予的建设项目;(三)外资等于或者超过50%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及外资少于50%,但因技术困难而不能由中国建筑企业独立实施,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四)由中国投资,但因技术困难而不能由中国建筑企业独立实施的建设项目,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由中外建筑企业联合承揽。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这个标准是在借鉴国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并首次引入室内空气质量的概念。标准中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指标更宽了,规定的控制项目不仅有化学性污染,还有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质中不仅有人们熟悉的甲醛、苯、氨、氡等污染物质,还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13项化学性污染物质。此外,标准还加入了"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的要求,使其适用性更强。该标准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它的实施将为广大消费者解决自家的污染难题提供有力保障。

新中国第一部民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2002年12月23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新中国的第一部民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民法草案将诉讼时效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两年修改为3年,并对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也作出适当的修改。民法草案包括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人格权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等九编。

户口办迁移要换身份证

公民身份证法草案规定:公民办理常住户口迁移手续时,应当换领公民身份证。但是常住户口在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内迁移的除外。

肖像有专属他人勿擅用

民法草案加大了对公民肖像权的保护力度,规定未经许可,他人不得公开使用自然人的肖像。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保护自己的肖像不受歪曲、污辱。自然人有权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因新闻报道等,可以合理使用自然人的姓名、肖像等。

遭网络侵权追偿有定主

草案规定,网络经营者明知网络用户通过该网站实施侵权行为,或者经权利人提出警告,仍不采取删除侵权内容等措施消除侵权后果的,网站经营者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法人的工作人员因执行职务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法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人赔偿后,可以向对造成损害有过错的工作人员追偿。

拾物要返还悬赏需兑现

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应当在30日内通知所有权人、遗失人等权利人领取,或送交有关部门,权利人不领取的,应自通知之日起60日内将该物送交有关部门。所有权人、遗失人等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其承诺向拾得人支付报酬,否则,拾得人有权留置遗失物。

拾得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精神受损害一律得赔偿

无论是人身权利、人格权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赔偿金额不能漫天要价。

民法草案在侵权责任法一编中规定,侵害他人的人格权或者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物品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草案还规定,侵害他人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侵权人应当按照因此获得的利益给予赔偿,也可以按照受害人的损失给予赔偿。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或者受害人的损失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给予10万元以下赔偿。

个人隐私权有完全保护

民法草案在人格权法一编中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禁止以窥视、窍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草案对隐私范围作出明确界定,规定隐私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民法草案还在侵权责任法一编中规定,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侵权人应当按照因此获得的利益给予赔偿,也可以按照受害人的损失给予赔偿。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或者受害人的损失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给予10万元以下赔偿。

打涉外官司有法律依据

药品购进管理制度等 篇4

(一)药品、医疗器械购进

1、采购药品(包括医用氧)、医疗器械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合法企业购进。

2、对首次发生供货业务的药品(包括医用氧)生产或经营企业应确认其合法资格,索取加盖该企业公章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索取销售人员企业法人委托授权书原件及其身份证复印件并保存备查,同时做好审验记录。

对首次发生供货业务的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应确认其合法资格,索取加盖该企业公章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医疗器械注册证》复印件,索取销售人员企业法人委托授权书及其身份证复印件并留存备查;并做好审验记录。

3、采购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必须向供货企业索取《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并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

4、采购进口药品,必须向供货企业索取《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查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

5、购进中药饮片还必须有合格的包装和标签。

6、不得从事下列采购活动:

(1)向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体采购药品、医疗器械。

(2)从非法药品市场采购药品、医疗器械。

(3)未经批准采购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4)向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采购超范围经营的药品、医疗器械。

(5)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况。

7、严禁将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委托、承包给个人。

8、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内容必须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验收人和复核人等,购进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限1年,但不得少于2年。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内容必须包括:医疗器械名称、型号、规格、编号(批号)、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使用卫生耗材)还应标明灭菌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验收人、复核人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使用卫生耗材)的购进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灭菌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2年,其它大型医疗器械的购进记录必须保存至其报废期后1年。

9、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必须与供货方签订合同,合同必须明确质量条款和质量责任。

10、建立健全供货单位合法证照和销售人员证明材料的档案。

(二)药品、医疗器械验收

1、根据购进计划核对供货单位、药品、医疗器械品种、数量是否与 销售清单符合,销售清单是否加盖有供货单位的公章,并检查随药品流转的有关证明单据。

2、药品、医疗器械质量验收的内容应包括:

药品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合格证、有效证明文件、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药品外观质量等;

医疗器械名称、型号、规格、生产企业、产品编号(批号)、注册证号、合格证、有效证明文件、包装。标签、说明书及器械外观质量等,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包括一次性使用卫生耗材)的还要注意其灭菌有效期。

3、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外包装,查看内外包装是否完整,内包装是否达到保证质量的要求;外包装内是否附有“合格证”或具有“合格”字样的装箱单。

4、开箱后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标签和说明书是否符合规定。

5、药品、医疗器械验收应建立真正完整的验收记录,可与购进记录合并。验收合格的药品,验收人员在药品、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上签名入库;对验收发现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验收人员应另行在“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登记表”中详细记录和签名,并报告有关领导,是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要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其他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的按退货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三)药品、医疗器械存储(陈列)、养护

1、药品的储存实行分类储存,根据药品的剂型、用途及储存条件要

求进行分类储存(陈列),做到外用药和内服药品分开存放,易串味药物与一般药物分开存放;

医疗器械的贮存也应际分类储存,根据器械的类型、用途及储存 条件的要求分类存储(陈列)。

2、药品、医疗器械库(房)应该清洁、卫生、通风、干燥、避光并有阴凉、冷藏、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有特殊贮存要求的药品、医疗器械要按照其温湿度要求储存在相应的区域、保证药品、医疗器械质量。

常温处:室温在10~30·C、相对湿度在45~75%之间;阴凉处:室温不高于20·C、相对湿度在45~75%间:冷藏处:室温在2~10℃、相对湿度在45~75%之间。

3、应做好药库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每周不得少于二次对药库温、湿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在气候异常时,应每天进行监测和记录。如药库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4、药品、医疗器械存放应该与药品、医疗器械库(房)的地面、墙顶之间有相应的距离,药品、医疗器械与墙、屋顶的距离应不少于30厘米,与地面的距离应不少于10;厘米。

5、中药饮片斗前应写正名正字,装斗前应进行质量复核,不得错斗、串斗,防止混药。

6、应定期坚持并做好储存(陈列)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记录,易霉变、易潮解的药品视情况缩短检查周期。

7、对近期药品、医疗器械要做好“近效期药品、医疗器械记录”,并通知有关医生以时及使用,同时加强近效期药品、医疗器械的检查,防止过期失效。

8、储存(陈列)及养护中发现的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要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并在“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登记表”中详细记录,按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处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

9、对出库后退回的药品、医疗器械,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处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药品、医疗器械的出库

1、药品、医疗器械库管理人员应凭科室的领药、领械清单发药发械,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和按批号调拨出货。

2、药品、医疗器械出库进行复核,并按发货出货单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

3、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出库时应双人复核。

4、药品、医疗器械出库前要做好账目的核减和现帐、现货的核对,领药领械人员必须在出库调拨单上签字。

XX卫生院

药品购进管理制度等 篇5

高危药品是指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药品等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我院高危药品实行A、B、C分级管理。

A级高危药品 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我院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见表1)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表1 A级高危药品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注射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注射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 吸入或静脉麻醉药、镇静药 强心药

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 血管扩张药

其他

药品种类

肾上腺素、重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酚妥拉明、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10%氯化钾、10%氯化钠、25%硫酸镁、高渗葡萄糖(20% 或以上)

丙泊酚、布比卡因、左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罗哌卡因、七氟烷、依托咪酯、异氟烷等 地高辛、米力农、去乙酰毛花苷 胺碘酮、普罗帕酮 硝普钠

100ml 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9 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

胰岛素(普通)、重组甘精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优泌林70/30)、赖脯胰岛素(优泌乐)、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25)、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笔芯)、精蛋白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

B级高危药品 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表2 B级高危药品

编号 1 2 3 4 抗血栓药(抗凝剂)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 放射性静脉造影剂 静脉用异丙嗪

药品种类

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量肝素钠、华法林钠、肝素钠、依诺肝素钠、尿激酶

氟哌利多、新斯的明、罗哌卡因

碘海醇、碘帕醇、碘佛醇、碘化油、泛影葡胺、钆贝葡胺

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卡铂、顺铂、奥沙利铂、达卡巴嗪、丝裂霉素、多柔吡星、吡柔比星、氟尿嘧啶、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氟达拉滨、甲氨蝶呤针、长春新碱、长春地辛、平阳霉素、多西他赛、紫杉醇、依托泊苷、伊立替康、放线菌素D、米托蒽醌 柔红霉素、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 5 特殊管理抗肿瘤药 7 8 静脉用催产素注射液

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 水合氯醛 凝血酶冻干粉

C级高危药品 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2.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表3 C级高危药品

编号 1 口服降糖药 2 脂质体药物 3 神经肌肉阻断药 4 一般管理抗肿瘤药 腹膜和血液透析液 6 中药注射剂

药品种类

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格列齐特Ⅱ、瑞格列奈、西格列汀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维库溴铵、阿曲库铵、氯化琥珀胆碱

替吉奥、卡莫氟、阿那曲唑、乌苯美司、甲地孕酮、氟他胺、来曲唑、他莫昔芬、康艾、艾迪、消癌平、替加氟、羟基脲、氮芥、替莫唑胺、替加氟、甲氨蝶呤、曲普瑞林、亮丙瑞林、尿嘧啶/替加氟片

诊所药械购进检查验收和使用制度 篇6

1.诊所主要负责人,为本诊所药械使用安全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诊所药械的购进,管理,使用等责任,避免假劣药械流入和用后的无害化处理。

2.本诊所只从有批发资质的正规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进药械,不得采购和使用其他医疗机构或个人推销的制剂。

3.采购药械时,必须索取、查验、留存供货企业有关证件、资料,并按规定时限保存。购进药械时,诊所药械负责人对每次购进药械进行严格检查、验收;核对购药单据合法性和内容与所购药械是否一致,核对具体药品和无菌器械的名称、数量、价格、生产厂家、国药准字、药械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限、包装破损、合格证明、标签、注册证等内容,核对合格方可入库。发现不合格的药品和无菌器械,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报告诊所负责人,由负责人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诊所存储药品按药品属性和类别分类存放,并设立合格柜区和不合格柜区(过期药、待检验药、破损污染药、包装说明不全药品、患者自备药)。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及易窜味药分柜存放。中药饮片装斗前应做质量复核,保留原包装标签合格证,不得错斗、窜斗,防止混药。需冷藏保存的药品要按要求保存。

5.不得购进和使用毒麻药品、精神等特管药品。

6.诊所购进药械后,验收人员应建立真实完整的药械购进记录,记录保存至药械有效期满后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7.药剂人员必须取得国家规定的专业资格,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患有传染疾病不得上岗从业。

8.定期检查陈列药品的数量、效期、质量,做好养护工作;防晒、防冻、防鼠、防火,防止中药饮片受潮、霉变、生虫。登记查缺药品,检出到期药品,及时补缺。

9.不得未经医师诊疗直接向患者提供药械,药剂师按医师处方调配,审核、签字或盖章后给患者发放药品,处方保存备查。

10.药品拆零销售使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卫生,出售时应在药袋上写明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效期、负责人等内容。

如何鉴别不能再服用的药品等 篇7

一般药品都应储存在干燥、避光和温度低的地方,但也要防止冰冻。药品在储存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就不能再使用:

1.片剂变色、发霉、有臭味,药片松散或变形,药片表面有斑点、发黄、变棕色、出现结晶。糖衣片发生粘连或出现较多斑点等。

2.胶囊发霉、变软或碎裂。

3.丸剂发霉、变形、变色、有臭味等。

4.注射液或溶解后的针剂有变色、发浑、沉淀或玻璃瓶有裂纹,药液中有絮状物出现,有结晶析出。

5.内服药水发霉、变色、出现絮状物或沉淀等。

6.眼药水变色或色度异常、发浑、有沉淀等。

7.眼药膏、油膏、栓剂出现颗粒,有败油臭味或出现液状物等。

8.家庭存放的各种药品的包装袋、盒或瓶上,一定要把内装药品的名称、剂量及有效期标记清楚,以免时间长了,分不清是什么药,也可避免误用已经过期的药品。(山西省平顺县县委组织部 段铸成 邮编:047400)

电冰箱的特异功能

1.手遭烫伤后,可立即将烫伤的手放入冰箱内较短时间。这样既可减轻疼痛,又能减小起泡,防止化脓。

2.绿豆、黄豆等一般不易煮烂,但只要先煮一下,冷却到常温后放入冰箱冷冻室,过半天后取出再煮,可煮得烂如泥。

3.将受潮软化的饼干放入冰箱冷藏室内,数天后可恢复原状。

4.种子放在冰箱中,可延长保存期,调整开花时间。方法是:把花籽、植物的球根或扦插用的枝条装入塑料袋,再放入冰箱冷藏室里,存放适当的时候拿出来种植,可任意调整开花时间。

5.生姜放入冰箱冷冻后,姜味更好。

6.真丝衣服一般难以烫平,若把真丝衣服喷水后装在尼龙袋内放入冰箱,几分钟后取出熨烫,很易烫平。

7.衣服上沾着糖类物质,放入冰箱,糖遇冷变脆,即可刮掉。

8.香烟、新茶放入冰箱可长期不变味。

9.鞋油放入冰箱内可防止变干变硬;受潮软化的肥皂放入冰箱内可恢复坚硬;蜡烛新买来时,放入冰箱24小时后,点燃时不会滴蜡油。

10.胶卷放入冰箱保存使用期会超过原定的期限。

药品购进管理制度等 篇8

唐明同时向记者透露,印度比中国提早10年进入药品研发外包领域,中国企业要想与其争夺这一市场,首先要克服三大难题。”

知识产权之困

“中国药品研发外包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很难得到跨国制药企业的信任,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就根本无法与印度企业竞争。”唐明告诉记者。

idg风险投资公司的著名投资人章苏阳先生就表示:“目前中国的所有新药研发外包企业都还只能说是初具规模,整个行业规模也不算大。”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制药企业能够放心把药品研发工作交给中国企业,并且信任中国企业能够有效地保护其新药知识产权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是我们进行并购、成立联盟的初衷,就是要把中国的药品研发外包做大,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赢得制药企业的信任。并且,并购重组也是未来中国药品研发外包企业的发展趋势。”唐明预测。

人才之困

“由于在药品研发外包业务上比印度起步晚,所以一些中国企业急于从印度公司手中争夺市场,不惜用招收低学历、低成本员工作为降低营运成本的主要手段,”一位医药专家无奈地向记者表示,“另外,员工的频繁跳槽也是困扰中国药品研发外包企业的一大问题。”

“不仅如此,中国研发外包企业管理的方式也很难与国际企业接轨,很多企业都只注重技术方面的研发,而忽略了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这都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一位中国药品研发外包企业的负责人也忧心地表示。

技术之困

在药品研发外包市场也有低端与高端之分,低端研发外包主要是替制药企业进行简单的化学物合成工作,而新药先导体的筛选及其后续工作为高端研发外包市场。低端cro市场的特点是劳动力密集型、进入门槛低、研发成分少、知识产权敏感度低、附加值低、恶性价格竞争严重。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cro公司大多都还集中在这个细分市场,还要面对大批印度cro公司的低价竞争,所以中国企业不占优势。

购进法和实耗法 篇9

关于“实耗法”的操作说明

一、实耗法的概念

实耗法与购进法都是企业计算当月免税进口料件 “免抵退税额”的方法。

实耗法具体是指企业在取得外经贸部门审批、主管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后,向主管退税机关备案的同时,根据《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上合同约定的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确定一个计划分配率(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100%),企业在进行退税申报时,对同一《进料加工登记手册》项下的出口货物统一依据已确定的计划分配率计算确定当期出口货物应分摊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当期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计划分配率),并计算“免抵退货物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划额”和“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的计划额”。然后,根据上述计算出来的当期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向主管退税部门办理《免税证明》,企业在取得主管退税机关出具的《免税证明》当月,在进行“免、抵、退”税申报时,根据《免税证明》中“免抵退货物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计算当月的“免抵退税额”。

二、购进法与实耗法的比较

购进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便于操作,但缺点是免税料件集中在一起时,免抵退货物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比较集中,致使企业有可能在没有出口的情况下进行当期的抵扣税额计算,造成不能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应纳税额,影响税款的所属期。另外,企业在退货或原材料转内销时,税务机关难于跟踪管理。而实耗法就能合理计算企业当期出口货物所含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从而正确计算当期的“应纳税额”和“免抵退税额”。但实耗法的缺点是手续繁琐,计算复杂,因此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支持。

三、实耗法的具体计算原理。

企业将当月的进、出口数据全部在申报系统录入,包括本期收齐当期单证和收齐前期单证的录入,核销时还要录入核销信息,这些基础数据作为企业采用实耗法计算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和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以下简称两个抵减额)的依据。系统对两个抵减额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一)平时月份申报的计算: 步骤1:系统分手册自动计算每本手册当月的进料金额,加上上期未出具免税证明的进料金额余额,求出当月合计应出具免税证明的进料金额。

步骤2:系统分手册自动计算每本手册当月单证齐全的(出口?)金额。

步骤3:将每本手册当月的收齐出口单证金额各自乘以相对手册备案的计划分配率,求出每本手册当月的计划进料金额。

步骤4:步骤3求出的结果与步骤1求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取金额较小的作为该手册当月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计算两个抵减额。

对某本手册当月复出口产品退税率单一的,按步骤4确定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分别乘以退税率和征退税率之差求得两个抵减额;而对于当月复出口产品有多个退税率的,系统按当月收齐的出口单证录入的先后顺序来计算两个抵减额。

举例说明:

某本手册计划分配率为75%,该手册2006年1月进料10万元,出口30万元,其中本月收齐单证20万元,本月收齐单证为两张报关单3条记录,申报录入的顺序如下:

顺序号 报关单号 商品代码 退税率 出口金额 0002 123456788001 54074200 15% 5万元 0004 123456789001 6302609011 17% 4万元 0005 123456789002 54074200 15% 11万元

该手册当月计划进料金额=该手册当月单证齐全金额×75%=(5+4+11)×75%=15万元。

由于当月计划进料金额=15>当月实际购进进料金额=10。所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5×75%×15%+4×75%×17%+[10-(5+4)×75%]×15%=1.56万元。

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5×75%×2%+4×0+[10-(5+4)×75%]×2%=0.14万元。

若该手册2006年1月进料为20万元,其他相同,即计算如下:

当月计划进料金额=15<当月实际购进进料金额=20。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5 ×15%+4×17%+11×15%)×75%=2.31万元。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5×2%+4×0+11×2%)×75%=0.24万元。

(二)、手册核销的计算:

手册核销的计算过程与购进法基本相同,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在核销当月录入核销信息,包括该手册的进口总额、免抵退出口总 额,结转产品(转厂出口),求出该手册的实际分配率。

步骤2:将实际分配率乘以该手册的免抵退出口总额,求出该手册实际耗用 的免税进料金额。即核销应调整的组成计税价格等于实际耗用的免税进料金额减去原按计划分配率计算的免税进料金额。

步骤3:

A、对复出口商品退税率单一的手册,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耗用进料金额乘以退税率,实际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耗用进料金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核销应调整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减去原按计划分配率计算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核销应调整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减去原按计划分配率计算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B、对复出口商品退税率有两个以上的手册,按企业某本手册的实际免抵退出口额(已经在申报系统申报)来计算平均退税率,将步骤2计算的实际耗用免税进料金额乘以平均退税率求得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实际耗用免税进料金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征税税率-平均退税率)等于实际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核销应调整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减去原按计划分配率计算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核销应调整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减去原按计划分配率计算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举例说明:(多个退税率的手册核销)

某手册A为2006年1月新登记的手册,在2006年4月到期核销,该手册原 计划免税进口材料40万元,计划出口额(含转厂出口)50万元,计划分配率为80%=40/50。手册到期实际购进免税进口材料39万元,合计总出口额48万元(其中转厂出口10万元,免抵退出口38万元),免抵退出口额中退税率为17%的占26.3158%,退税率为15%的占73.6842%,平均退税率为15.5263%,核销时结转材料1万元。实际分配率为79.167%=(39-1)/(38+10)。

1-3月申报情况:

1月进料10万元,当月免抵退出口15万元,单证全部不齐。两个抵减额均为零。

2月进料15万元,当月免抵退出口20万元,收齐单证30万元,收齐单证顺序如下:

顺序号 报关单号 商品代码 退税率 出口金额 0002 123456778001 54074200 15% 10万元 0004 123456779001 6302609011 17% 5万元 0005 123456779002 54074200 15% 15万元

由于30×80%=24<15+10,所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80%×15%+5×80%×17%+15×80%×15%=3.68万元。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0×80%×2%+15×80%×2%=0.40万元。

3月进料14万元,当月免抵退出口3万元,转厂出口10万元,收齐单证7万元,在手册核销时仍有1万元免抵退出口单证未收齐,当月收齐单证顺序如下:

顺序号 报关单号 商品代码 退税率 出口金额 0003 123456677001 54074200 15% 2万元 0005 123456679001 6302609011 17% 5万元

由于7×80%=5.6<15=14+1(该1万元为累计至上期未出具免税证明的进料余额),所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2×15%+5×17%)×80%=0.92万元。

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2×2%+5×0%)×80%=0.032万元。4月份进出口数据均为零,收齐前期单证也为零。因此,1-4月合计已申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0+3.68+0.92+0=4.60万元。1-4月合计已申报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0+0.40+0.032+0=0.432万元。

所以手册A核销计算如下:

实际耗用免税进料金额=免抵退出口总额?手册实际分配率=38×79.167%=30.083万元。

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实际耗用免税进料金额?免抵退出口额的平均退税率=30.083×15.5263%4=4.671万元。

实际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实际耗用免税进料金额?(征税税率-免抵退出口额的平均退税率)=30.083×(17%-15.5263%)=0.4433万元。

核销调整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已申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4.671-4.60=0.071万元。

核销调整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实际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已申报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0.4433-0.432=0.0113万元。

二、转为实耗法的具体操作

从税务机关得到反馈数据,在备份申报系统后,进入申报系统,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配置设置与修改,点击修改,将“进料计算方式”修改为1(实耗法),保存,此时将提示重新进入系统。系统重入后,“反馈信息处理――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税务机关反馈信息处理”,这样申报系统就转为实耗法的模式。

三、实耗法免税进口料件的处理办法

(一)、企业手册登记。

企业进入“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录入”窗口,将应登记的全部手册在该窗口进行录入操作。具体由企业根据合同备案表的相关项目对应手册登记项目进行准确录入,即将合同备案表中的币别代码、“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合同有 效期限”在手册登记的相应项目中准确录入。此外企业还必须准确录入手册登记号码,每本手册对应一条记录。企业在手册登记后发生变更的,企业不需要进行补充或变更原来的登记内容(因为新申报系统目前仍不支持手册的变更操作),所发生变更的内容由手册的最后核销来调整。

(二)企业手册核销。

企业进入“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录入”窗口,录入手册核销信息,申报系统自动对整本手册的相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出具手册的核销证明,调整两个抵减额。

手册在到期核销时,核对申报系统的“实际进口总值”、“实际出口总值”、“结转产品”,与海关签章的《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的“实际出口成品耗用进料总金额”和“实际出口成品总金额”对比,如果无误可直接核销,否则应先查清原因再处理。

企业在向税务机关办理手册核销前,应根据海关签章的《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核对《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中的“实际出口成品耗用进料总金额”与申报系统自动生成的“实际进口总值”是否一致;核对《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中的“实际出口成品总金额”与申报系统自动生成的 “实际出口总值”、“结转产品(转厂出口)”之和是否一致。自查是否有未申报的免抵退税出口额、进料金额和转厂出口额等,若发现漏申报免抵退税出口额的,如符合“免抵退”税条件的,即在“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补充录入申报,若发现少(多)计进料的立即在“进口料件明细申报录入”作调整处理,若发现少(多)申报转厂出口的立即在“间接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进行调整。(三)其它有关进料的问题。

1、采用实耗法后,进料明细数据的录入应注意如下内容:

①对“贸易方式”为“进料对口”、“进料非对口”、“进料深加工”、“进料余料结转”等进口报关单,企业应作为当期进料录入。

②对“贸易方式”为“进料成品退换”、“外资设备物资”、“一般贸易”等进口报关单,企业不能作为当期进料录入。

2、手册核销后企业申报系统要求不能再录入进、出口有关数据,因此企业在手册核销前务必将所有进出、口数据全部录入申报系统后再录入手册核销信息进行申报。

进料加工由购进法改为实耗法业务指引

为了对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实施更准确的监管,解决企业的进出口实际比例、实际耗用进口料件等情况难以实时准确进行监控等问题,使进口料件在计算免抵退税时能够根据实际出口情况合理分摊,加强出口退税业务的管理,同时也是为了应对海关对加工贸易全面实行电子手册管理带来的变化,广州市决定从所属时期2006年3月起对全市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的扣税计算方法从现行的“购进法”改为“实耗法”。

一、实耗法的具体运算原理。

企业将当月的进、出口数据全部在申报系统录入,包括本期收齐当期单证和收齐前期单证的录入,核销时还要录入核销信息,这些基础数据作为企业采用实耗法计算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和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以下简称两个抵减额)的依据。系统对两个抵减额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一)、平时月份申报的计算:

步骤1:系统分手册自动计算每本手册当月的进料金额,加上上期未出具免税证明的进料金额余额,求出各手册当月能出具免税证明的进料金额上限。

步骤2:系统分手册自动计算每本手册当月单证与信息齐全的金额。

步骤3:将每本手册当月的收齐出口单证金额各自乘以相对手册备案的计划分配率,求出各手册当月的计划进料金额。

步骤4:步骤3求出的结果与步骤1求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取金额较小的作为该手册当月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计算两个抵减额。

对某本手册当月复出口产品退税率单一的,按步骤4确定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分别乘以退税率和征退税率之差求得两个抵减额;而对于当月复出口产品有多个退税率的,系统按当月收齐的出口单证录入的先后顺序来计算两个抵减额。

(二)、手册核销的计算:

手册核销的计算过程与购进法基本相同,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在核销当月录入核销信息,包括该手册的进口总额、免抵退出口总额,结转产品(转厂出口),求出该手册的实际分配率。

步骤2:将实际分配率乘以该手册的免抵退出口总额,求出该手册实际耗用的免税进料金额。即核销应调整的组成计税价格等于实际耗用的免税进料金额减去原按计划分配率计算的免税进料金额。

步骤3:

A、对复出口商品退税率单一的手册,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耗用进料金额乘以退税率,实际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耗用进料金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核销应调整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减 去原按计划分配率计算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核销应调整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减去原按计划分配率计算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B、对复出口商品退税率有两个以上的手册,按企业某本手册的实际免抵退出口额(已经在申报系统申报)来计算平均退税率,将步骤2计算的实际耗用免税进料金额乘以平均退税率求得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实际耗用免税进料金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征税税率-平均退税率)等于实际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核销应调整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减去原按计划分配率计算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核销应调整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等于实际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减去原按计划分配率计算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二、企业购进法转实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出口企业从税务机关得到反馈数据后做如下操作:

(一)、备份申报系统(系统维护-系统数据备份)。

(二)、进入申报系统,“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配置设置与修改”,点击修改,将“进料计算方式”修改为1(实耗法),保存,此时将提示重新进入系统。

(三)、系统重入后,“反馈信息处理---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税务机关反馈信息处理”,这样申报系统就转为实耗法的模式。

(四)检查是否还存在计划分配率为0的未核销手册:“数据查询-免抵退基础数据查询(全部)-进料加工手册登记查询”筛选条件为“核销标志 不等于 H”,如果筛选出来的手册仍存在计划分配率为0的情况,应及时将情况向税务机关反馈。

三、实耗法免税进口料件的操作办法

(一)、企业手册登记。

企业进入“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录入”窗口,将应登记的全部手册在该窗口进行录入操作。具体由企业根据合同备案表的相关项目对应手册登记项目进行准确录入,即将合同备案表中的币别代码、“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合同有效期限”、“计划分配率”在手册登记的相应项目中准确录入。

(二)企业手册核销。

企业进入“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录入”窗口,录入手册核销信息,申报系统自动对整本手册的相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出具手册的核销证明,调整两个抵减额。

手册在到期核销时,核对申报系统的“实际进口总值”、“实际出口总值”、“结转产品”,与海关签章的《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的“实际出口成 品耗用进料总金额”和“实际出口成品总金额”对比,如果无误可直接核销,否则应先查清原因再处理。

企业在向税务机关办理手册核销前,应根据海关签章的《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核对《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中的“实际出口成品耗用进料总金额”与申报系统自动生成的“实际进口总值”是否一致;核对《加工贸易生产合同核销申请表》中的“实际出口成品总金额”与申报系统自动生成的 “实际出口总值”、“结转产品(转厂出口)”之和是否一致。自查是否有未申报的免抵退税出口额、进料金额和转厂出口额等,若发现漏申报免抵退税出口额的立即在“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补充录入申报,若发现少(多)计进料的立即在“进口料件明细申报录入”作调整处理,若发现少(多)申报转厂出口的立即在“间接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进行调整。

(三)其它有关进料的问题。

1、采用实耗法后,进料明细数据的录入应注意如下内容:

①对“贸易方式”为“进料对口”、“进料非对口”、“进料深加工”、“进料余料结转”等进口报关单,企业应作为当期进料录入。

②对“贸易方式”为“进料成品退换”、“外资设备物资”、“一般贸易”等进口报关单,企业不能作为当期进料录入。

2、手册核销后企业申报系统不能再录入有关的进、出口数据,因此企业在手册核销前务必将所有进、出口数据全部录入申报系统后再录入手册核销信息进行申报。

四、注意事项

(一)、出口企业从进出口税务部门取得了全部反馈信息后,无需做上期申报的反馈数据确认,直接确认全部反馈信息即可。

(二)、如果是反馈全部信息的企业,在全部反馈信息已被读入并确认,申报系统原有数据将被覆盖。

(三)、由于要根据收齐单证及信息齐全后的出口额开具免税证明,所以必须在预审反馈确认后才能模拟出具、打印免税证明,否则将出现开具的免税证明与汇总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四)如使用中介公司的辅助申报软件打印报表,需将软件作升级处理后才能正常打印。

生产企业退税进料计算方法变更影响及操作指南

一、生产企业退税进料计算方法概述生产企业退税进料计算方法分两种:购进法与实耗法。

购进法的基本原理为:当期采购的免税进口料件全部给予抵免并开具免税证明,参与当期免抵退的计算,手册核销时再按实际分配率进行清算。

实耗法的基本原理为:截至当期累计采购的免税进口料件先按当期参与免抵退计算的出口销售额乘以计划分配率进行分配,给予抵免并开具免税证明,手册核销时再按实际分配率进行清算。

二、购进、实耗法优缺点

㈠、购进法

优点:购进环节即参与模拟抵扣计算

缺点:

1、间接出口与进料加工共用一本手册,间接出口料件核销前一直参与计算抵扣,现行操作方法管理困难;

2、企业进项税额转出不均衡影响企业预算,特别是间接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造成与企业实际经济运行、财务核算不相符;

3、核销环节必须监督企业进行,否则影响免抵税额和应纳税额,税务机关在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

4、退税率调整时仍按手册登记时的退税率开具证明。

5、多退税率产品时,企业可选择登记低退税率产品商品码。

㈡、实耗法

优点:

根据免抵退出口收入开具证明,保证企业财务核算均衡,避免出现大进大出情况退税率调整,按调整后的退税率开具证明发生间接出口业务时不参与证明开具,因此不必按月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由于单证信息原因企业日常开具料件要少于应开具料件,因此只有在核销时方能找回,这样可以使企业按时核销。

缺点:

1、手册登记时的计划分配率不准确会造成日常开具的免税证明不准确

2、信息齐全出口收入方能开具免税证明,信息的不确定性会造成证明开具与企业实际出口不配比。

三、生产企业退税进料计算方法更改方法

1、更改前的准备工作:

涉及进料加工的企业应将2007年12月31前已经使用完的进料加工备案手册全部核销。由于要在2008年1月份开始更改进料计算方法,所以企业在做完2007年12月申报后,应到税务机关读取本企业全部反馈,更新本企业退税系统数据,以保证企业与税务机关的以前年度数据保持一致。

2、更改方法如下:

点击“系统维护”,然后选择“系统配置”下的“系统配置设置与修改”;

点击修改,出现以下界面:然后点击进料计算方法:将“2”更改为“1”;

然后点击“保存”,点击“退出”,出现以下界面,点击“是”,然后系统重入。

系统重新进入后,进料计算方法更改完成。

更改完成后,在申报2008年度出口退税时,进料明细、出口明细等等基本数据的采集操作方法将与以前年度申报出口退税操作方法一致。

三、进料计算方法变更后对免抵退计算的影响及具体情况的分析

1、进料计算方法变更后对免抵退计算结果的影响

购进法与实耗法的区别在于,购进法以假设购进的免税料件全部可以使用 而不论何时使用为前提,以购进的免税料件为基础开具免税证明;实耗法以生产和消耗同步为前提,以当期单证且信息齐全的出口销售额与计划分配率为基础开具免税证明。

购进法与实耗法的相同点在于,无论以哪种方法计算,最终以实际分配率为基础开具免税证明,所以最终免税证明结果一致。

进料计算方法的变更,将影响当期免抵退税计算的结果,由于并未更改免抵退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手册核销后,实行购进法与实耗法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即对最终的免抵退计算结果不构成影响。

2、对当期免抵退计算结果的影响,列举以下几种情况加以分析:

由于进料加工业务均以海关备案手册为基础,所以以下均以一本手册发生业务说明。

A、企业当期一本手册发生免税进口料件,但当期本手册并未发生出口的情况下,则当期的免税证明全部为零,全部进料结转以后月份待分配。

B、企业当期一本手册发生免税进口料件,当期本手册发生出口,但当期出口单证不齐或者信息不齐,则当期的免税证明全部为零,全部进料结转以后月份待分配。

C、企业当期一本手册发生免税进口料件,当期本手册发生出口且单证齐全及信息齐全,则以本手册出口销售额乘计划分配率(设为X)为基础开具免税证明。如果当期进料额小于以上X,则以当期进料额开具免税证明;如果当期进料额大于以上X,则以X开具免税证明,大于X部分留待以后月份开具免税证明。D、企业当期一本手册发生免税进口料件,且以前月份有结转下来的进料,当期本手册发生出口且单证齐全及信息齐全,则由当期进料加结转进料与以上X比较,按以上C开具免税证明。如果上期发生的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本期收齐且信息收齐,则参与以上免税证明的开具。

E、企业当期一本手册发生的免税进口料件全部或大部为2007年发生,由于在2007年已全部开具免税证明,因此2008年则不再开具。在2008年在申报出口退税时将以2008年度发生的免税进口料件额为限开具免税证明,在手册核销时2007年与2008年两个年度发生的进口业务一并清算,不影响最终结果。F、如果发生以上X(出口乘以计划分配率)大于当期进料的情况下,则X大于进料部分不再开具免税证明,手册核销时一并清算。

G、企业当期如果发生退运等负数出口时,系统将按照生产与消耗同步的原理开具负数的免税证明,在手册核销时再一并清算。

H、在手册核销时,即使本手册出口销售额仍然有单证不齐或信息不齐的情况,仍按照实际分配率给予开具免税证明,不再等到单证及信息收齐时才开具免税证明。

I、企业在做手册核销时,应按照以前年度同样的操作方法核销。

四、对使用电子账册的企业出口退税操作的建议

(一)使用电子账册企业在申报出口退税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全部进料及出口全部发生在一个电子账册号码上,且其没有核销期限;

2、在购进法下,账册登记的出口商品编码只有一个,即出口退税率只有一个,所以在当期出口产品退税率不同以及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变更登记的商品编码及出口退税率,会造成免税证明开具的不真实,在不核销的情况下,无法修正上述免税证明的错误;

3、在实耗法下,虽然上述2的问题能得以解决,但在不核销的情况下,2007年所遗留的问题仍然不能得以解决;

4、在企业发生间接出口业务的情况下,如果手册不核销,无论实耗法或购进法都无法计算准确的实际分配率,则对间接出口所耗用的进料无法分配,从而导致免税证明开具的不真实;现在实行的先按手工计算当期分配率,再以负数冲减的方法由于各月间分配率不同而不准确;

5、电子账册不核销,则无法计算废料或未出口产品、残次品等耗用进料的分配,从而导致免税证明开具的不真实;

6、电子账册没有一个固定的计划分配率,购进法下没有影响,但在实耗法下,计划分配率的准确与否将影响企业当期免税证明的开具。

(二)对使用电子账册企业出口退税操作的建议

从以上现存的问题可以看出,电子账册不核销是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操作建议:定期核销,并模拟登记手册。具体方法:

1、在申报2007年12月出口退税时,将现在登记的电子账册做一次核销;有间接出口的企业应将以前月份手工冲减的负数进料以正数冲回。

2、在申报2008年1月份出口退税时,将电子账册更改以日期作为标记的账册号码重新登记,如以前的电子账册为:E09035000005,现更改为E09035050801,即08年1月份重新登记的账册,如果一年核销两次,则在申报2008年6月份出口退税时,将E09035050801核销,在申报2008年7月份出口退税时,重新登记号码为E09035050802的电子账册,如果一年核销四次则以此类推。

3、在2008年进料计算方法变更为实耗法后,电子账册登记的计划分配率将十分重要,所以这个分配率应该以企业实际测算出的耗用比例来准确录入;

4、一年核销的次数应该以企业业务发生的均衡性来判定,如果企业当年各项业务(如间接出口销售额)发生十分不均衡,则应尽量延长核销的时间间隔,以避免免税证明开具的不精确。

121、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 “实耗法”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是什么? 答:“实耗法”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是:

(1)生产企业在开展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时,必须在取得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主管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后,一方面报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备案。另一方面,出口企业根据《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上合同约定的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计算确定计划分配率。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100% 如计划分配率>100%,则计划分配率=100%(2)生产企业货物出口并进行退税申报时,对同一《进料加工登记手册》项下的出口货物统一依据该手册的“计划分配率”计算确定出口货物应分摊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并据此计算该笔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抵减计划额和进口料件不得抵扣税额抵减计划额,具体计算公式为:

当期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计划分配率 当期免抵退税抵减计划额=当期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 出口货物退税率 当期不得抵扣税额抵减计划额=当期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生产企业在进行退税申报的同时,对属于进料加工贸易的出口货物,还应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3)生产企业必须在《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前将该手册项下的所有进口料件按月或集中一次,根据《进口货物报关单》上内容,按规定逐笔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实。生产企业在《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的当月应如实反映免税进口料件的剩余边角余料金额、结转至其他手册料件金额、其他减少进口料件金额、结转至其他手册成品金额、剩余残次成品金额和其他减少出口成品金额,并按规定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手册免税核销手续,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计算确定该手册的“实际分配率”,并对已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中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免抵退税抵减计划额”和“进口料件不得抵扣税额抵减计划额”进行调整,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实际分配率=(实际申报进口总值-剩余边角余料金额-结转至其他手册料件金额-其他减少进口料件金额)/(直接申报出口发票总值+结转至其他手册成品金额+剩余残次成品金额+其他减少出口成品金额)×100% 实际进口总值包括原材料调拨、进料退货、进料转内销等用红字冲减的部分。本手册应开证明的实际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总值=本手册审核通过出口总值×实际分配率

核销手册补开免抵退税的抵减额=本手册应开证明的实际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总值×退税率-本手册累计已开出的免抵退税抵减计划额

上一篇:话,帮我改掉坏毛病作文下一篇: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