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管理的发言稿

2024-08-07

小学管理的发言稿(共11篇)

小学管理的发言稿 篇1

小学班级管理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只有2多年多的时间,在班级管理中,和各位相比,我根本没什么成功的经验,下面我把平时管理中的一些做法说出来,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一、要言传身教,以诚取信。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做到时,我总是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就会在学生到校之前到;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那我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久而久之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在言行举止、衣着穿戴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作用外,还得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平时,教师要思想端正,生活习惯良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真正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让每个学生要有一股“向我看齐的勇气”。

二、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俗话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

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当了2年多的班主任,我发现:当一个孩子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我班张懿同学大概是先天的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十分差,数学基本上是10分左右,而且表现也很不好。以前上课,她可以吃东西,玩东西,满桌子的零食,甚至吹气球,掀桌子等扰乱课堂秩序,把课堂弄得无法安宁,可是我从来没歧视过她,下课的时候我有意多和她接触,以朋友的语气帮助她认识到学生在学校更重要是表现好,帮助她理解“不求成才,但求成人。”的含义。然后主动去发现她的优点,每学期末都给她发一个“表现好”的 奖状。现在她在班上的表现大变样,能遵守班上的一切纪律.老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贴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促膝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比如,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有时候就故意在班上和学生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明白老师是把他们当成最知心的朋友,由于我是这样对待他们,因此他们也会把我当成知心朋友。

三、要因材施教,让学生个个成才

1.“宽爱”后进生

后进生,常是很多人歧视的对象,老师叹气,同学瞧不起,甚至连有些家长自己也摇头,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处处低人一等,被置于班级的“阴暗角落”。我们应该宽容、尊重、热爱、理解他们。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齐于母爱。我们应该知道:无论孩子多差,他也一定拥有自己的特长。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自信,让他心理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2.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也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你所宠爱过的优等学生,大多数出了学校就不愿认识你这个老师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

3.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级体的镜子,是班级体的中间力量。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

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4.要拿起表扬的武器。

班主任不妨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例如:我们班程雪华同学刚来我班时,成绩非常不理想,还经常违反纪律。可是当他的班级工作被多次肯定后,他劲头十足,也严格了对自己的要求。如今,他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他负责的班级工作却是十分出色,从来都不需要我的督促。

5.要放手让学生管理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我们只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

6.要做到“三勤”

班主任老师要做到“脚勤,眼勤,嘴勤”。“脚勤”就是要经常走到班级同学中去,到学生的家里去,多与学生接触。“眼勤”,要经常去观察同学们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嘴还要勤”,就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知道

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你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当班主任的一点体会,但都是我所经历过的。

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想,只要我们真正以人为本,以金子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无限热爱之中。

小学管理的发言稿 篇2

一、观察:小学课堂屡现“沉默递升现象”

诚然,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 但站在教师的角度再读读这段文字, 还是一次次刺激着我的神经, 让我蓦然想起班上那些越来越“沉默寡言”的孩子。他们没有医学上所说的语言障碍, 因为一二年级时每次上课那一只只小手可是举得都不愿意放下呀!而且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平日里和别人说话时也挺自然挺流畅的。也就是说, 他们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的。但是,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 课堂上的他们变得越来沉默, 每抛出一个问题 (话题) , 哪怕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举起的手依然是寥寥可数, 更多的学生不是“埋头苦思”, 就是大眼瞪小眼。更让我感到纠结的是一到“口语交际”课上, 这些学生就变木讷了, 不是语气生硬, 就是词不达意, 要不就索性不说了。

二、剖析:学生的“过度自尊化”是主因

学生积累的语言越来越丰富, 表达的方式也更加多样, 照理来说, 他们有更多的话可说、有更强烈的表达愿望才是。可是现实的状况与我们的推断正好相反。这种极为反常的现象, 值得我们细细探究其中的原因。经过反复比较, 笔者最终选择了QQ聊天的方式, 与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呈现递减律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

1. 过度自尊化选择谨慎发言

不少学生在进入中高年级之后, 正处在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期。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的确,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也随之发展, 对人对事开始变得敏感, 特别不愿意别人再把他们当“小孩儿”, 也更关注别人 (尤其是同学和老师) 对自己的评价, 特别是对自己的肯定。个体的自尊感迅速觉醒, 甚至敏感过度, 于是, 他们站起来发言就紧张。怕说错了, 怕被老师批评, 怕被同学笑话。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他们学会了察言观色, 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稍稍“放肆”些, 什么时候必须“小心谨慎”些。教师脸色不好的时候, 更是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则, 担心万一说错, 教师会发脾气。实际上, 大部分学生选择沉默, 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 说错了还不如不说;不说, 别人不知道你究竟是懂还是不懂, 就会避免一些尴尬。他们认为这样做最保险。

2. 逐渐转化成无声的内部运行

在低年级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比较高。当时, 他们热衷于外部表达 (口头表达) 。随着年级的升高, 他们内在性的思维与表达得到了发展, 慢慢地习惯于倾听, 习惯于内部的思考与表达。学优生想的是“简单的问题我自己懂就行了”, 学困生想的是“难的反正我也回答不出来”。这样, 他们在课堂上发言的动力消退, 举手的频率迅速递减。

3. 缺少言语生命动力

低年级时发言能得到教师的奖励, 或者是五角星, 或者是小贴画。但到了高年级, 这些奖励变得过于幼稚, 教师也就不用了。在课堂上即使回答对了, 哪怕是发言极为精彩, 得到的反馈最多也只是教师的一个点头或者是一句“很好”, 他们也就缺少了言说的动力。原先的积极发言, 就变成了消极应对。

4. 忽略教与学的合理化互动设计

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侧重于“教”, 而忽视“学”, 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强调教师的威严, 一厢情愿地想“教”会他们, 因此“要求”要比商量多, “指导”要比鼓励多。这与学生“希望平等”“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的年龄特点是背道而驰的。再者,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 但在进行口语表达等一些描述性学习活动时还是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可我们却又高估了学生对形象思维的依赖程度, “在教学中没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听说互动的交际情境, 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没有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没有激起学生说的愿望听的兴趣……”[1]

三、对策:破解“沉默递升率”的“生命动力学”策略

学生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 课堂的沉默率也同步升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处在第二腾飞期, 存在自尊的过度化现象, 导致言说的生命动力弱化所致。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必须遵循积极心理学原理, 想方设法去激发儿童的言语生命动力。

1. 全感动化策略:和学生一起听, 让更多的感官“动”起来

口语交际首先要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如何倾听, 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 还是一种个人能力的综合表现。[2]与学生交流中, 我问了他们关于“听”的问题:“你们一堂课能通过听记住多少内容?”结果学生的回答很模糊, 也很笼统。有的说只记住了重要内容, 但到底是哪些内容又说不出来;也有的说好像记住了一些, 但课后完成作业时却想不起来了……学生并不知道, 这种听讲其实是低效或者无效的。因为, 第一, 他们没有认真听。正如读书三法一样, 不仅要用耳朵听, 更要用心听。单一感官参与的活动, 效果往往是比较低的, 看似记住了, 明白了, 其实不然。第二, 他们不会听。倾听时要调动自己的注意力、思维力、理解力、记忆力等, 一边听一边要思考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主要讲了哪几点, 让自己不仅听清楚了, 听懂了, 还记牢了。因此, 我们要以身示范,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特别是在跟学生交流时, 如回答问题、诉说委屈、说明理由, 我们要不急不躁, 耐心听学生说完最后一个字, 及时就学生所说内容进行梳理、作出分析、判断或评价, 让自己这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2. 角色弱化策略:和学生一起学, 让更多的心距“近”起来

不知大家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没有, 我们在和陌生人交谈时, 说不了几句话就会被人家猜中职业, 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中, 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种“说教”的口吻。换个角度来看, 这只能说明我们也不是非常会说话的。既然说得不好, 那就主动放低身段, 放下架子, 与学生一起再学习。每一个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不再是老师讲给学生听, 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读, 一起想, 一起练习。“蹲下来, 看孩子”, 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思想和意识, 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自信, 让他们想说, 也乐说, 甚至于“不吐不快”。

3. 动力增强策略:和学生一起说, 让更多的设计“淡”起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口语交际练习分单元进行, 每一次的设计基本由三部分组成:主题明确, 要求具体, 还有配套的插图进行启发。但在实际教学中插图的功效并不明显, 有时不仅没能启发学生想象交际情境, 反而还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再仔细阅读一下这些口语交际内容, 有一大半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 如请人帮个忙、向老师请教、转述等;有一些是要有具体的真实的情境才能激发的, 如即兴演讲、辩论等;另外还有一些是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的, 否则就是“无米之炊”, 如介绍世界名城、影视剧评说等。因此, 这些口语交际内容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地一个一个地练习, 平日里就要有意识地捕捉那些可以进行口语练习的情境, 自然地与学生一起说、一起评、一起改。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日常生活中请人帮忙的情境俯拾皆是:板报报题要写大字, 需要老师帮忙;风大, 窗子关不上了, 请男同学帮着插插销;身体不舒服了, 想请老师帮忙打个电话给家长……当这些情境发生时, 不就是进行“请你帮个忙”这个口语交际练习的好时机吗?教师在这样的情境中也不是局外人, 更不是指导者, 而是交际的另一方。而且, 除了语文学科外, 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也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学习资源, 为学生锻炼口语能力提供实践的机会。

学生是活动的个体, 是成长的个体, 是发展的个体, 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在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顺应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任何一种想当然的意识都会让我们劳而无功, 甚至走向“歧途”, 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帮助孩子树立表达的自信心, 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巧, 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让学生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健康康的人,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小学管理的发言稿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发言积极性;激发;策略

一、前言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激发小学生在数学课题中发言积极性的实践,从而为保障最终整体教学效果提供可靠保障。

二、用自己的言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发言的信心

如果课堂的氛围不够宽松,教师一脸严肃,语言犀利,那么学生在上课时就会觉得很紧张,生怕回答错误遭到批评和讽刺。学生自然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发言。所以,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和谐的,如:在要求学生活动时应带上“请”字,应多用商量的语气来陈述自己的见解。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听听学生的看法,当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不一致时,也不要和学生抢着说,更不要打断学生的说话,可以再给其他的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想法。回答问题时,学生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对学生严厉批评,而是要用恰当的指导语来引导他。如“虽然多数同学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你敢于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勇气可嘉,提出表扬,希望你今后继续积极举手发言!”;“听了你的回答,我知道你动脑思考了(摸摸孩子的头),希望你以后把问题考虑得再全面一些!好吗?”“你说得真棒!(伸出大拇指)如果能把语言表达完整就更好了!”……这些委婉、恰当的语言,既能维护学生小小的自尊心,又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评价。增强了学生发言的信心,从而逐渐引导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准确发言。

三、要通过有效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能否在课堂中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设计。换言之,教师所设计的提问或者主题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否引起学生探究的动力是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设计提高学生探究和发言的积极性。如,在《升和毫升》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如果简单地问学生什么是升和毫升,这样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感到无趣,无法引起学生的深度探究,自然就不容易激发学生发言的动力。

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大家平时都很爱喝饮料,请问大家知道一瓶可乐有多少吗?”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此时,学生就会踊跃地回答:“是550毫升。”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询问:“那么其他饮料都是多少毫升的?大瓶装的饮料呢?”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在课堂中积极发表个人的观点与看法,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用有效的评价提高学生的信心

教师必须承认的是,部分小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或者自卑,导致学生不敢在课堂教学中发言,其原因在于学生害怕犯错,害怕表现自己。

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就必须利用有效的教学评价,使学生的信心得到提高。具体地说,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更应该利用积极、正面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赞赏。

如,在學习《简单的周期》时,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最常见的周期有哪些?”一名学生马上举手回答:“老师,星期一到星期天就是一个周期。”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周期吗?”学生顿时无言,因为学生很难利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是周期。此时,学生就沉默下来,学生的情绪变得低落。

此时,教师可以微笑着让学生坐下,并评价道:“这位同学很聪明,能够马上就联系实际说出正确答案,大家一定要学习他的方法,要将数学与现实生活充分联系在一起。”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得到肯定与认可,使学生获得了充分的成就感,这能够让学生心理的失落感逐步消除,使学生的信心更稳固,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主动地发言。

五、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一堂课的好坏,除了看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知识点训练到位之外,主要看师生双边活动情况如何,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能不能反馈。有的教师对个别学生发言不正确或不完整,轻则呵斥坐下,重则讽刺、挖苦、罚站。如有的教师说:“不会你还举什么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生硬的话语、粗暴的行为、强硬的方法(呵斥、恫吓),这一切会蹂躏人的心灵。”教师这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看起来是无足轻重,实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天真烂漫的心灵蒙上了阴影,造成无法补救的创伤。久而久之,凡是回答问题不正确而受到奚落的学生,便逐步低落了发言情绪。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辨析能力的增强,而内心世界里有一个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教师对着来。

要想扭转这种消沉的局面,勃发学生的活跃性,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以下几点: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和可塑性,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大胆质疑;不管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与否,都应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角度上下功夫,让学生的智力思维始终保持振奋状态;对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应从爱出发,经常促膝谈心,或搞好家访,不断调节情绪,让学生鼓起乐学、好学的风帆。

六、结语

通过对小学数学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策略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项教学工作良好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对其多项影响要素与环节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激发发言积极性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爱珠.如何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J].新课程:下.2015(12):88-89.

[2] 张娟凤.如何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J].教书育人.2014(10):115-116.

小学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发言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乡中心小学领导给我一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做一个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发言,我苦思冥想总觉得我所做的事情太平凡、太平常,很平淡,无经验可谈,如果说是经验交流倒不如说是班门弄斧。下面我就平时所做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依章“治”班。

我今年所任教的六年级有学生63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纪律松懈,生活散漫,尤其是班里的几位思想、学习后进生,无视校纪校规,一切以“我”为中心,给班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如果任其发展,这些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无视纪律约束的自由意识,而且还会对其它同学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我决定从整顿班风入手,进行从严管理,从下面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1.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要管理好就必须制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如班纪班规制度、卫生制度、纪律制度、学生量化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教师协同班干部制定。然后交全体同学讨论、修改、补充。最后由班主任发布实施。制度建立之后,关键看执行。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行“班务”自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适用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由学生自己组织一些活动。来锻炼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积极参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创造性。

二、坚持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相结合,科学完美地管理班级。我班之所以能健康有序的发展,与全体科任教师的积极协作教导是密不可分的。

三、培优辅差,发挥学生合力优势,使学生学业共同提高。培优转差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看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中差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因势利导,给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生的“优”与“差”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去“培”与“转”。作为教师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思考什么方法去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信心有动力去学。我们坚持全面分析学生的各科成绩,针对薄弱学科重点辅导。比如说英语中,组长的重点检查监督,数学中的课外辅导,语文中的部分同学基础词语抄写等。

四、多树正面典型,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1、欣赏学生,多赞美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用欣赏的眼光去赞美,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整个班级充满生机与活力。

2、树立正面典型,发扬领头雁的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那些品学兼优的同学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使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与习惯在他们的面前黯然失色,班风便会蒸蒸日上。比如说见家长老师问好,课外读书的习惯都是榜样的力量。

五、坚持严格要求学习和积极发展特长相结合。学生毕竟是孩子,都还是有爱玩的天性,所以,在我们课堂学习之外,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和大课间,为学生构建体育活动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劳逸结合,健康成长。

六、关心爱护学生,献出自己满腔的爱。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关爱关心学生,培养学生自觉意识,使班级具有一定感染力,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对学生都是时刻关注、精心爱护,对全班学生,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学生,一视同仁,爱得公正,才能让学生信服。批评是矫正之爱,表扬是激励之爱,责问是对你们的责任之爱,询问是关切之爱。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即对学生有一种爱心,多一份耐心,给学生一点信心,在班级这个大家庭,教师既要担任教师的角色,又扮演家长的角色,当学生有困难时,我们总是尽心尽力地关心,嘘寒问暖,时时对学生有一种牵挂。学生肚子疼、头疼、手受伤等,一句“你怎么样了”,一瓶药都是关爱。

七、习惯决定命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这个主题是由两个因素综合起来的,一是习以成性;二是性格决定命运。我们都学过一个词语叫“自作自受”,我们就可以贯通起来了,行为就是自作,习惯成性,形成品质,形成性格,最终影响命运,就是自受。习惯是在经常做某些事的过程中形成的。经常练习、经常熏习的语言、行为、思维就会成为一种惯性,就叫做习惯。熏习就是孩子在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的耳濡目染中渐渐的也染有了我们的习惯。我们的好习惯坏习惯都在不知不觉传染给他们了。所以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了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平时所形成的:早操习惯,卫生打扫习惯,就寝习惯,课堂学习习惯等。

八、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紧密配合的。从家庭,幼儿园,小学到初中,这已是第四棒。而在学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正确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校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底线,以传授知识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教化任务,学校不可能能够像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化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无论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还是从教育的对象情感上来说,家庭教育都占有特殊的优势地位和作用,具有巨大的潜能。

人们常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它的崇高就在于奉献和牺牲。班主任是这项崇高职业中的基石,官虽小,但责任和作用重大。班主任工作告诉我,这其中虽然有太多的辛酸苦辣,但它却能绽放出桃李满园的馨香,使我倍感作为教师的光荣和自豪。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爱生如子,这样我们就成功了一半。我愿努力作好今后的工作,为学生献出满腔的爱,为祖国培育栋梁材!

小学管理的发言稿 篇5

——五项管理中的睡眠管理。顾名思义睡眠管理就是来管理我们的睡眠的。当有了它之后我每天都要在九点钟的时候上床睡觉,刚开始我还不习惯,因为这和我之前的作息大不相同,一个星期以后我好像开始习惯了它的存在,因为没有它之前我们班的课堂是这样的。

夏天的炎热让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头顶的旧电扇沙沙做响,老师在讲台上传授着知识,可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却产生了困意。每个人都无精打采的,可能是昨晚的作业太多,也可能是因为昨晚的熬夜追剧,还有就是在通宵上分,也可能是刷小视频刷到了半夜等。以上的种种导致了我们在课堂上的昏昏欲睡,导致了我们的成绩下滑,老师也无可奈何,就这样我们开始了除了睡还是睡的校园生活。

小学管理的发言稿 篇6

——卫城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情况简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卫城镇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次现场会在卫城小学召开,我们感到非常荣幸。首先,我谨代表卫城小学的全体师生对前来参加、指导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卫城小学的工作对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同时敬请各位对我们的工作批评指正,以便今后做得更好。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校认真组织学习各级文件精神和领导指示,“一把手”带头,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态度直面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思考对策,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力求做到学校管理规范,育人环境优化,师生精神振奋,教育教学科研上台阶。

通过查找问题,我们发现,卫城小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表现在多数教职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作风“慵、懒、散、浮”,得过且过,敷衍塞责,两耳不闻学校事,以致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差,校园环境卫生差,学生文明礼仪差,教学工作无追求,满足于既有成绩不肯钻研,习惯于传统教学“满堂灌”、“填鸭式”。

我们综合分析学校“人、财、物”和“事、时、空”因素后认为,制约卫城小学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

为了统一思想,促进全体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校新班子组建后,立即召开老教师、班主任、中青年骨干教师交心谈心会,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请他们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通过交流,大家明白:我们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课堂40分钟,更要着眼于每个细节;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分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高于一切。同时,我校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教职工的沟通交流,给他们下任务、定目标、压担子,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和目标。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我们修改完善了教职考勤管理制度、绩效考核方案、班级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和教学评价体系,将对工作的环节控制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做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件事情都有目标、有落实、有监督。让每个人明确工作应当如何做、何时做、做成什么样。

为了使学校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做到上下通气,我们还坚持开好每周一的教职工例会、行政例会和每周五的班主任工作例会。做到大小事宜经常碰头,大小事宜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避免闭门造车,各自为阵。同时,我们班子改变了过去那种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的现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坚持每天深入到班级、教研组和办公室,实时掌握教师们的工作情况,及时做好的他们的参谋和助手。

如今,我们的每一名老师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学校也为他们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每个班级的老师商量着自掏腰包,亲力亲为,精心设计班级名片,一丝不苟地布置班级文化;老师们亲自弯下腰,捡起一片落叶,亲自挽起袖子,除去一抹灰尘,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表率形象;每周三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成了每一个学有专长的教师一展身手的舞台;陆永娟、吴红老师顶着娇阳,从一挥手、一抬足,一招一式,带着全体师生秩序井然地做韵律操,跳集体舞,整整齐齐地诵读《弟子规》的场面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自参加贵州省教育科学院院内课题《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后,作为全省400多家子课题实验基地之一,学校的读书氛围和硬件设施成了制约课题研究的瓶颈,工会主席周小敏带领着学校图书管理员和所有美术老师,经过实地测量、设计,造型各异、色彩明丽的诚信图书架让每一个学生在触手可及的范围内有书可读,师生捐赠的2000多册图书更加充实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她还带领所有美术老师动手作画,使原来污损斑驳的两面围墙焕然一新、充满育人氛围,成语故事让师生耳目一新,图文并茂的《三字经》作为国学经典的代表内容令人回味无穷,深受启发。

那些因父母外出务工,远离亲情关怀的孩子们牵动着每一位老师的心。3月29日以来,全校40余名教师分赴每个学生家庭,开展走访活动,在宣讲党的群众路线知识的同时,为留守儿童送去了关怀和温暖。目前,全体教职工已出资5150元,对他们进行资金帮扶,同时进行每周一次的学习帮扶或心理健康辅导,并随时为他们开通亲情电话。

“邀名家、引理念”,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途径。我校于2013年加入尚义路小学教育集团后,多次派出教师到尚义路小学学习,全国新教育工程发展中心主任孟国泰教授创立的“三标高快”课堂模式深深吸引了每一位教师。以吴红老师为代表的一群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立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诠释了快乐学习,将教师从传统模式下解放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健康、自主发展。我校还以构建“三标高快”课堂模式为契机,在校本教研、卫城暗流联片教研活动中,努力探索课堂的有效性。同时,自2012年实施课题研究以来,全校掀起了“读整本的书”读书活动高潮。“群文阅读”教学法植入语文教学,为课堂的有效性找到了更好的载体。

虽然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渺小的,但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体领导班子在实践活动中深入调查研究,坚持以身作则做表率,带头转作风、正师风、干实事、谋发展,团结全体教师,激发他们潜在的力量和智慧,立足“学生的健康成长高于一切”,做了大量工作和有益尝试。

前路漫漫,我们将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为把卫城小学办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学校而努力!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管理的发言稿 篇7

于是,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问题设置, 是教学程序不清晰, 孩子跟不上?还是问题太难了?抑或是教学中没有吸引学生的环节或内容?后来, 我按耐不住, 问学生:“最近上课为什么大家总不举手发言呢?”问题一出,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但看看孩子们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想大概是有些原因的。“我答错了问题, 总有同学笑。”“我举手了, 老师总不叫我, 老师总请学得慢的同学。”原因一一浮出水面。当然, 我也明白这之中也有孩子“滥竽充数”, 其实是由于自己对于学习、对于课堂没有热情, 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无法回答问题, 并没有那么多的客观原因。

根据学生的反馈、自己的观察所得和其他老师提供的建议, 我将学生不愿举手发言的原因归为以下几类, 并采取了一些教学措施和鼓励方法等, 尝试改变这些情况。

第一类, 学生不发言是因为学习能力较差, 对学习的问题不理解, 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所以然来。班级中每个学习个体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有时候甚至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对于这类孩子, 如果是一味地批评、逼迫、高音调地指导只会让他们学得更慢、忘得更快。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同, 对学生课前准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传统课程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学习, 被动地接受知识, 课前的准备只要预习一下课文, 预备好学习用具就可以了。而新课程倡导的是主动学习, 提倡发现式和探究式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除了要预习课文, 还要对课文内容、关键字词甚至是重点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 必要时还要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如果尽可能鼓励、督促他们在预习上多花时间, 比别的同学多花时间、提前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 课堂上不仅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对于学习问题也能较轻松地找到分析的思路, 从而融入课堂讨论探讨中。另外,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 问题的设置有难易之分。简单的读词、说句可以更多地请这类孩子来回答, 如果遇到概括主要内容的题目, 也能尽量鼓励他们先试着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大家听, 说得好全班同学及时给予鼓励, 说得不足, 他可以自己求助一位同学来补充, 久而久之, 这类学生就不怕回答问题了, 有些学生甚至比学优生更有举手回答问题的勇气。

第二类, 学生不发言是因为担心答错了, 老师会批评, 其他同学会笑话。相信每个老师在上课时总能发现, 课堂上总有一些想举手又不敢举手, 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他们总是害怕答错被同学笑话。首先进行调查, 我们就能了解到班上确实有个别孩子, 不管是什么课, 当同学答错时, 他们总会发出“哎呀”、“哎”或“哈哈”这样的感叹声或笑声。答错的孩子听了, 心理受到些挫折, 勇气也渐渐被磨光了。这时候, 可以先从起哄的同学入手, 让他们明白自己无意间的一句感叹也许会对同学造成伤害, 使得他们在课堂上越来越胆小。这些孩子听了, 大多能理解, 并能尝试着在下次课上注意自己的言行。再者, 当我们看到有些同学想答不敢答时, 如果能直接点名让他回答, 而后发动同学用掌声鼓励他, 肯定他的回答或者肯定他敢于回答的勇气, 这类学生就能得到回答问题、锻炼勇气机会, 像这样一次一次地磨练, 这些孩子就适应了课堂发言, 适应了答错问题, 也能逐渐养成跟着老师教学思路听课的好习惯, 学习效果自然能得到提高。而作为老师, 当看到学生无法回答一些问题时, 很容易立刻火冒三丈, 一不小心说出让学生难堪的话。有次, 班上一个孩子因为走神回答不上问题, 我一急, 冲着他喊道:“刚才不认真, 现在不懂得答, 一会作业又不会写了, 就这样恶性循环!”话才刚说完, 这个孩子红着脸低下了头, 其他学生便开始窃窃私语。此时, 我才意识到自己刚才脱口而出的一句宣泄式的话语伤了这个孩子。

第三类, 学生不发言是因为老师没提问他。在平时的家校联系工作中, 我们会常听家长念叨“孩子说上课举手了, 但总轮不到自己发言”。事实上, 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真的没办法堂堂课都顾及到所有学生。但孩子的这种想法也是确实存在的。如果我们在听完家长或孩子的反馈后, 能马上作出调整, 孩子一下子就觉得受到了老师的重视, 不需每节课都请他发言, 之后上课他自然会积极些。总之, 适时地调整提问范围, 能有效促进大部分孩子发言的积极性。班上有个女孩子, 性格内向, 心思细腻, 爱藏心事。有次她妈妈和我沟通时, 很委婉地谈到, 她一直鼓励孩子课堂上要多发言, 谁知她的孩子告诉她, 自己常常举手, 但老师总是不叫她。言语中带了些许的责怪。听了之后, 我也同样婉转地告诉家长,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确实无法对每个孩子做到尽善尽美, 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当有问题反馈时, 立即调整。第二天课上, 也许家长又鼓励了孩子, 我每提出一个问题, 这个女孩子都踊跃地举手。当然我也不让她失望, 课上提问了她两次, 那堂课上这个孩子脸上满是笑容。看到孩子能愉悦地学习, 我自然也是很高兴的。但课后我还是和这个孩子聊了聊, 让她明白全班四十几个同学, 老师不可能每节课都提问同一个人, 那样对其他同学也不公平, 但老师能做到的就是不忽略所有的人。因为那堂课上孩子得了“好处”, 对于我的说辞也是非常认同的。

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发言, 这是中高年段老师常遇到的情况, 老师们也常有自己有效的处理方法。今次, 将此问题稍作分析, 只是希望能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中得到启发, 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

摘要:中高年段学生课堂上常会出现有别于往常的情况——不举手发言。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 学生多因为不会回答、不敢回答、没机会回答等原因不愿发言, 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适时改变教学手段, 以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小学管理的发言稿 篇8

一、课堂发言递减现象的成因分析

1.学生发言心理障碍分析

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消极的自我暗示。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在学习中处于落后状态,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即使再努力也是徒劳。因而面对课堂上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有的根本就不动脑筋去想,即使去想了也不敢主动站起来发言,他们害怕万一说错了会遭到同学的耻笑与老师的批评。

依赖心理。这些同学认为发言是其他人的事,自己不发言总会有人去发言,也认为老师不会叫自己发言,倒不如听人家发表意见,自己可以不动脑筋,坐享其成,反正老师最后会把标准答案告诉大家的。这类学生乐于顺从别人的意见,思维的批判性较差,甚至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自闭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会逐渐增强。高年级学生中成熟较早者,尤其是内向型学生,他们不愿像低年级学生那样随意流露自己的观点,因而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

有些优生理解能力强,学有余力,对老师循循善诱、有板有眼的讲解漫不经心,甚至认为是多余,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不愿表达出来或认为无须表达,因而出现了课堂上“知而不言”的现象。

2.透过学生发言现象反思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分析今天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现状,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真正落实。教学设计由教师主观完成,备课时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细节,甚至于孩子该怎么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担心的是,完不成自己设计得“密不透风”的教案,于是“抢时间”。为了力避学生的“节外生枝”,便减少学生课堂发言的机会,尤其忽视学生的质疑和异议。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矛盾,掩盖学情,小心翼翼地“牵”着学生沿着“教路”走。这种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每一秒钟,不留一点空间给学生的教学,哪里会有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销蚀。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发现,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所有的重点难点都讲得清清楚楚,不给学生自主质疑、主动探究的机会,而且教师习惯于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控制和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教驭学,始终将学生置于被问的地位,“答问”成了学生课堂发言的单一形式。不少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分析不断,提问不止,学生被动应付,乏味厌倦,学生发表的意见大多会被教师统一的答案所替代,学生的创见、争议最终在教师的“一锤定音”中归结。这种灌输接受意识的影响,往往使学生不习惯于去深入探究,学生创造潜能受到抑制,最终会泯灭掉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发言自信心、自尊心的挫伤。小学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与此相对应,其社会性发展方面表现出遵从权威的倾向。由于传统观念中的“师道尊严”的影响,使他们不敢向老师、书本挑战,丧失发表自己见解的自信心,形成顺从的心理。正如杨振宁教授所言:“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讲过的话都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随便便加以怀疑,这一点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看老师的脸色、听老师的语气猜谜似地来寻找答案,不敢有任何异议,即使是独到的见解,也在教师“权威”的逞能下泯灭。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形是课堂成了教师极力展示才华的舞台,而学生成了不起眼的配角,甚至成了观众、听众。权威意识,一言堂的做法都会在不经意中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课堂发言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的策略

1.积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赋予学生更自主的发言权、评判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争辩、交流,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其次,课堂教学应该是流动着热烈的学习情、教学情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教师要用平易亲切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唤起学生心理上的亲切感。教师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情感的传递。给课堂定下愉快和谐的基调,营造出了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为学生的课堂发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学会倾听,让其尽意而言,要善于把握学生发言的本质,对学生表达的内容、思维的状态、使用语言的形式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分析判断,及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并且允许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向老师提意见。消除心理顾虑,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2.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探索发言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达欲。如名师吴正宪教学案例《圆周长》,课堂上不断地创设一个个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好学,学生思维跳跃,发言踊跃,学习效果自然很好。回顾吴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从“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到“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这是吴老师第一次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再到“吴老师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问:小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这是吴老师第二次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像这样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形成适当的失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往复,就使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浪花,这样的数学课堂才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由于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展开,拓展了发言空间。学生各抒己见,由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 ”,由“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挑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设计组织课堂争议。课堂争议是学生课堂发言的一种自主方式。争议的主要武器是语言,参与争议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火花竞相迸射。一方面要透彻理解对方的意思,另一方面又要即时组织好自己的言辞,务求清晰并富有说服力。教师要有保护学生独立见解的意识,还要善于把学生有价值的不同见解,适时引发为争议,营造利于开展课堂论辩的条件,拓展学生课堂发言的空间。

3.推行激励的评价方式

有人说,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既是老师培养的,也是老师压抑的。这话很有道理,因为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态度。笔者认为,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要从注重甄别向注重发展转变,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发言,要多表扬,多肯定,少批评,不指责,要多用亲切温馨的话语和饱含信任的目光来激励学生,要努力用自己的“情之所至”换来学生的“金石为开”。

如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生1:9÷1。生2:18÷2。生3:45÷9。生4:3÷9。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位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生2:把3换成72(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这里,正是教师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综上所述,学生发言既是学与教双重信息的反馈,也是课堂教学利弊的折射。对学生发言现象的研究,有利于反思与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从容自由的气氛中相互启发,畅所欲言,表现自我。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教学转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小学升国旗的发言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是使人聪明的源头;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

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更是精神上的勤奋。勤奋靠的是毅力,是永恒。有了永恒的勤奋,才有永恒的学习!

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天才在于勤奋。“是的,天才的一切来自于勤奋,勤奋是天才的基础。而有些人天资聪颖,却不去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或因种种借口去投机取巧,最终技不如人,那都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啊!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是千古良训。”业精于勤“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

现在是执行新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力度最大的时期,我们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投身社会实践,从而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能力,服务社会。

同学们,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年轻人应该以天下为己任,我们拿什么去报效伟大的祖国呢?那就是:”厚德励学、成才报国“。报国不仅是口号,也不仅是想法,而是行为和作为,是实力和能力。不治学,如何以法治国?不治学,又如何以德安邦?孔子救国从教,功垂千古;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村、厦大,成为教育救国的楷模;叶圣陶、叶至诚、叶至善父子致力教育,成为佳话。”修身“需知书达礼,”齐家“需温文尔雅,”治国“需学富五车,”平天下“需才高八斗。”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无一能够离开书的熏陶。学习可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自身乃至民族的基本素质和文化水平;可开拓视野、扩展思路,可以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与时俱进;可不断更新知识,实现跨越式发展。

求学是手段,知识是资本,报国是目的,所谓”一言可以兴邦“、”半部论语治天下“,磨砺品格、勤于自勉,于己于人于家于国皆有益。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让我们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青年的兴国安邦的使命,努力学习,与时代共同进步。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要以这次升国旗仪式为起点,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立足本职,认真履行职责,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聚焦课堂,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的成人成才为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用智慧教书,用真情育人,促使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

小学校长安全的发言稿 篇10

尊敬的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人人都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但在我们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问题,安全事故仍层出不穷,触电杯屡演,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悲伤,而是预防它,预防它,尽我们所能去改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避免的危险。

安全必须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开始严格管,从小事做起,在个人行为的安全保障建设的安全活动,开展质量保证施工质量的个体,个人安全,确保船员的安全,安全的团队,以确保整个公司的安全,整个公司的安全,确保安全的整个社会,甚至整个国家。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一开始,纠正自己的思想作风,有“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责任感,总是紧安全弦,严格要求,掌握安全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预知危险,分析和控制危险。安全来自警惕,事故来自瘫痪

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仍有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检查到位,不遗漏任何细节;有了所有这些措施,毫无疑问,许多事故可能不会发生。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在任何地方都很重要。这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障。

面对安全事故,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们总是谈论安全,它给了我们企业发展的完美前景,也凝聚了太多的人的关怀和责任,每一个企业建设者都能感受到这种责任的重要性。

每一个生命都是天地的灵魂,万物的精华。生命之歌,因安全而激越;生命之树,因安全而常青;生命之光,因为安全而明亮。

安全是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热爱生命和安全一样重要。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认真检查每一项工作,我们就能牢牢把握安全的生命线,踏上安全的道路。

小学管理的发言稿 篇11

新媒体时代,报纸不再是最快速、最丰富的信息提供者,人与人之间也不再是简单的人际沟通,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社区、博客等媒介达到的平台式沟通、分享式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报纸就应该由原来的静态运行转为动态运行,即通过组织活动、制造话题等使自身成为一个新的传播中心,以一己之力,推动社会泛起波澜,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推动社会沟通中需要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方法。

报纸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思想、观点的载体。报纸要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不仅是报道传播者,更应该是发现者,是社会活动的新型组织者和推动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家书”使《新商报》凸显了这样一种特质,彰显了一个媒体的见识和眼光,也体现了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我建议“城市家书”活动继续做下去,成为常态化,使之成为《新商报》的一张深入人心的名片。

夏建中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专家顾问

“家书”和民意网让城市文化有了归属感

一个为城市建言的活动,最主要的是好形式和好平台,还有政府的支持。大连《新商报》的“城市家书”把这几点都结合起来了,获得了很高的参与度和美誉度,使得大家能够有机会、有平台发表自己对一座城市的看法。

难能可贵的是,《新商报》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民众所发表的意见不见得都是理性和建设性的,《新商报》引导“城市家书”活动向着理性化、建设性、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在其中起到了推动、支持的作用,并积极落实民众所提意见、建议。这两方面的作用非常大,否则这个活动就不会有如此好的效果。

城市发展迅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大连通过“城市家书”组织了很多文化活动,使人们在活动中增强了互动与沟通,并进一步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发展。

虽然“城市家书”活动在城市社会管理创新中作用积极,但一个城市或者社会的健康发展,仅仅依靠媒体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应该在媒体之外,提供更多的民众意见表达渠道。因此,“城市家书”应该有一个长效机制,使这项活动能够长期持续开展下去,除此以外还要考虑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建设。

崔保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城市管理者的勇气是文明的最大推手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有四种功能,一是社会监督功能,二是社会协调功能,三是文化传承功能,四是娱乐功能。“城市家书”是用了和风细雨的方式,回归了报纸媒体的社会公器作用。

一座城市的文明在于风气的建设,而城市管理者的勇气是文明的最大推手。“城市家书”是让市民参与市政、参与城市建设,“城市家书”实际上就是把市民意识提高、恢复、建设起来了。另外,政务是需要评议的,改变政府管理,实际上就是把舆论的尺度抬高、放宽一点,让大家可以议论、评论政务,做得好的,大家给予表扬,做得差的,大家提出意见。“城市家书”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而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又让这个活动卓有成效。

姜军 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社长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家书”的独一无二在于它的情感路线

据我所知,大连市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居民自豪感比较强的城市,而这正是发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城市家书”十分恰当地成功运用了这个特点。

首先,“城市家书”搭建起了一个政府和群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虽然它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创举,但是它的独创之处在于投注了情感,走温情路线,这一点是独一无二的。其次,在媒体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方面也很有新意。第三,在搭建互动平台方面借鉴了新媒体的特点,广泛地征集读者的意见,即用户创造内容,将传统媒体的特点扬长避短。

希望这种政府管理创新尝试能够持续下去,进一步推动市委市政府的政务公开和透明,给读者更多的版面、更多的反映渠道,促进市民积极参与。同时,希望能够加强民间智慧的提炼,促进民间组织成长。“城市家书”活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座城市有开明开放的管理者,这是民主政治的开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说,民主也就意味着城市管理者不要承担太多的管理责任,而要让社会更多地进行自我管理,所以我建议“城市家书”应该有意识地往这方面努力。

吴珺 《人民日报》理论部主编

“城市家书”传递昂扬向上的力量

在社会公共管理体系中,政府往往扮演着主角,而很难看到媒体的身影,大连《新商报》的“城市家书”将媒体与社会管理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媒体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也展现出当今媒体对自身使命的进一步认识。

当社会管理的矛盾出现时,最关键的是如何解决,“城市家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它一方面如同显微镜,注重关注个体民生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具有普遍性,能够引起广泛共鸣;另一方面,又如同望远镜,以长远的目光为读者分析问题发展的态势。这两者的相互作用让“城市家书”传递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昂扬力量。

很多媒体在选择报道问题时,往往抱着本末倒置的态度,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爆料或故意炒作某些新闻,这并不是从为市民解决问题角度出发,这样做只会激化矛盾,带来负面的影响和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家书”是真正站在了市民阶层的立场,从这样的角度出发,自然会成为社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政府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

刘拥军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

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城市家书”开启公众管理诉求新模式

当今的城市管理已经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如何做到城市管理者、市民中的精英阶层,以及普通市民都能实现自身诉求的畅通表达和对接,是对现代城市管理提出的“三位一体”的新要求,而“城市家书”活动正恰如其分地做到了这一点。

大连市在“大讨论”背景下开启的“城市家书”活动,一方面体现了大连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水平的高超,这既表现在他们用心聆听市民的诉求、用行动落实市民的意见,同时也表现在他们有决心将“城市家书”模式整合成系统去完成;另一方面,“城市家书”还体現出大连市民对城市建设的责任心,反映出这座城市的凝聚力。

虽然很多城市都举办过类似的活动,但大连的“城市家书”却是最成功的。首先,“城市家书”是写给大连这座城市的,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大连就是家,一下就拉近了城市与市民的距离,调动了大家关心城市的积极性;其次,“城市家书”还是写给大连政府的,这样又在市民与政府间搭建了相互沟通的桥梁,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为政府解决市民诉求找到了更加便利的平台;最后,体现出媒体人在当下参与城市管理的新渠道,就是通过“城市家书”连接了各方诉求。总之,虽然“城市家书”从最平常也最朴实的市民来信出发,但却创造了城市管理领域的新高度。

王林 《法制晚报》总编辑

“城市家书”,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城市家书”系列报道一方面体现了指令性报道的创新,另一方面体现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选题切口小,但特别实。这个活动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作为读者,没有道理花錢买一份僵硬的报纸,我认为“城市家书”的成功主要在于两方面,首先是能够把政府想要的内容和老百姓想看的内容找到一个契合点,其次是城市管理者的支持和推动,这给所有都市报树立了一个典范。

在“城市家书”活动开展过程中,城市管理者给了媒体很大的空间,这种鼓励对指令性报道的创造性发挥值得其他城市管理者学习和借鉴。今后,可以考虑把“城市家书”活动渗透到每个区县的层面,做得越实对都市报来说越有活力。另外,“城市家书”已经成为一个很好的品牌,建议导入一些微博互动、微直播等方式,使活动更即时、更有效。

宋建武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媒体新使命:促进社会自律,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当前中国的社会管理有两大制约因素,一是城市化,二是城市管理机制本身。目前中国城市化已经达到50%以上,此外,社会人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组织形态可以把所有人都紧密地纳入组织机构中,但现在恰恰是“被组织化”的发展结构,即大多数人要主动找到他是哪个组织的。

在此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应该更注重社会的自律,主要的创新方向是如何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能力,这就要依靠媒体把社会上的一些组织力量调动出来、聚合起来。同时,也应看到媒体的使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的媒体仅仅是众多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源之一,必须和其他各种信息源争夺社会公众的关注、争夺话语权,媒体的功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媒体应当不仅作为一个资讯传播的机构,应该经常发起一些话题,成为提供权威观点的平台。

李守常 大连市委督查室主任

市民留言办理回复有望纳入领导考核

我在大连市委督查室工作了十年,《关于“城市家书”意见建议落实整改情况的报告》是我写过的最长的一份报告,整整70页。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家书”中民众所提意见建议,于2012年2月18日以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了《“城市家书”整改责任分工方案》,同时下发文件,要求对马上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比较复杂,需要一定处理过程的问题,要明确解决的步骤、方法和时间;对目前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需要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要实事求是加以说明。

为了把整改工作做好,大连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各个单位落实整改方案的情况进行督查,并且要求各整改单位在3月底以前报告整改情况。4月份,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各个报告逐条进行了核查,又会同宣传部和《新商报》对171个问题的意见建议人进行了查找,我们共联系到77名意见建议人,涉及171个问题当中的96个问题,大家对反馈结果纷纷表示满意。

继“城市家书”活动成功后,市委提出要创建大连民意网,让大连市民随时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提出意见和建议。大连民意网从2011年12月29日正式开通至今,共收到市民留言23260条,经过办理回复了22424条,回复率为96%,市民满意度为92.5%,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市民浏览量达到了249.8万人次。

根据“城市家书”的整改和民意网工作体会,我们意识到要不断在创新工作机制上下工夫,促进百姓意见建议整改到位,问题解决到位。下一步,我们要探索把市民留言办理回复工作纳入考核体系,让百姓意见和建议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宋金伦 大连市企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

“家书”创造了无形的经济价值

经营群体并不仅仅关注经济条件,而更看重城市主人翁意识,他们希望参与到城市的管理中来。虽然这是经营群体的普遍希望,但是操作起来难度却很大,而“城市家书”的出现恰恰为经营群体的这一需求提供了可操作性。

去年9月份,“城市家书”活动就曾收到多位民营企业家的来信,他们分别从动漫产业、影视文化行业、废弃物回收等领域注解了大连经济的发展。“城市家书”一方面是市民提意见建议的平台,另一方面创造了无形经济价值。大连很多企业家并不仅仅关心自身企业的经济状况,更关心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如果一座城市能为他们提供所希望的社会氛围,自然就能吸引更多企业家来到这里经营,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这正是“家书”创造的无形经济价值的意义所在。

付姗姗 第一封“城市家书”的来信人

有了“城市家书”,生活觉得很踏实

作为一名城市新移民,初来大连遇到困难时自己在家急得团团转,却不知道应该找谁去反映、解决,所以看到“城市家书”的第一时间,我便迫不及待地将心里话敲下了几千字的长信,就这样我的信成为了“城市家书”活动收到的第一封来信。

我想无论问题能不能解决,至少我找到了可以倾诉的渠道,诉求传达出去,就有了解决的希望。

我在信中提及了房价、公积金、交通等许多当下敏感的话题,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信不但得到了全文刊登,而且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具体答复。那段时间,每当遇到困难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新商报》“城市家书”活动写信。

有了这样的表达渠道,生活在大连的我觉得很踏实!

相关链接:中央媒体关注“城市家书”

2148封“城市家书”成干群沟通平台

新华社大连10月25日专电(记者 傅兴宇)在经历了“7·16”等重大环境事件后,大连正努力开掘干群沟通渠道,找准发展方向。

25日出版的大连《新商报》,刊登了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的来信。早上7点多,在大连星海人家小区附近的一个报摊上,几个市民正在阅读这篇不足800字的信件,他们认为唐书记在信中谈到的“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解决百姓实际问题、凝聚未来发展共识”这几句话“讲得非常好”。

记者了解到,这是这家都市报9月7日推出“写给大连的一封信”(又称“城市家书”)这一民意民智征集活动以来收到的第2149封市民来信。

9月8日,大连《新商报》“城市家书”刊登了首封来信:《一个80后的心里话》。老家在黑龙江的大学毕业生付姗姗,对大连房价、住房公积金和公共交通等提出批评和建议,从而为“城市家书”的真情流露定下基调。

“城市家书”像雪片一样飞来,再现了大连人对这座城市的真情和热爱。

继付姗姗之后,9月20日,知名作家、大连人邓刚给“城市家书”写了一封《别让经济大潮“搅浑”了大海》的来信。他在信中直言:“大连人过去引以为自豪的美丽景观:黑石礁、星海公园、老虎滩,石槽、小平岛等海滨,自然风光慢慢被吞噬,海水变质,到了炎热的夏季,有时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异味……所以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我们大连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状况了。”

唐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连正处在城市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群众各种诉求交织的时期。市委、市政府为畅通民情民意表达,解决实际问题,于9月初在全市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城市家书”为党委、政府与市民沟通搭建了一个富有创意的好平台,那里提出的许多批评和建议非常真诚,让领导者倾听到了市民的声音和诉求,对科学发展大有好处。

最早在“城市家书”中批评大连人才问题的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谢景芳等表示,大连城市管理者虚心倾听民情民意的胸怀和善于运用媒体的领导方式,将使大连发展得越来越好。

重视百姓关切 凝聚发展共识

大连“城市家书”彰显城市文化

《人民日报》大连10月29日电(记者 王金海)辽宁省大连市民目前正流行写“城市家书”。2000多封情真意切、饱含真知灼見的“城市家书”,是广大市民参与今年9月初开始的“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为建设文明大连、打造文化大连献计献策的成果。

上一篇:培训学校执行方案下一篇:it社会实践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