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担保验放通关程序责任担保书

2024-09-18

适用担保验放通关程序责任担保书(共2篇)

适用担保验放通关程序责任担保书 篇1

适用担保验放通关程序责任担保书

编号:关担保【200X】第号

甲方:海关乙方:

地址:地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联系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为了适应高信用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满足海关监管要求,支持企业发展,按照海关规定,经乙方申请,甲方审核同意,并经海关总署授权,双方签定本担保书,适用乙方在全国各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手续。乙方承诺,保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海关规章的规定,履行本担保书规定的各项义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甲方承诺,在法律、行政法规和海关规章许可的范围内,按照本担保书的规定协调各海关对乙方合法进出口的货物提供通关的便利。

第一条除国家对进出境货物有限制性规定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担保的其他情形外,在确定货物的商品归类、估价和提供有效报关单证、缴清税费或者办结其他海关手续前,乙方可以凭本担保书并填制“进(出)口货物担保验放清单”,1

向海关申请先行办理货物验放手续。

乙方应当在海关规定的时间内补充提交有关单证或者信息,补交税款或者补办其他规定的海关手续。

第二条乙方委托代理人“提前报关”的,乙方应按海关规定通过17999网将电子委托书传输至中国电子口岸,并对代理人填制的报关单进行电子签名;乙方委托代理人向海关办理“担保验放”手续的,乙方应按海关规定通过17999网将电子委托书传输至中国电子口岸,并在“进(出)口货物担保验放清单”上签章。乙方应承担其代理人报关进出口货物的纳税、办结海关手续的全部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条乙方应当强化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海关各项规定,认真履行各项承诺,配合海关的检查,同时严格内部管理,并加强对其委托的报关、运输、仓储等企业的监督,防止发生内、外部人员利用甲方给予的便利从事走私违法活动。

经海关放行的进出口货物,乙方在装卸、保管、生产等环节发现与申报不符的,应当立即向海关报告,并补办海关手续。

第四条乙方应当依法设置、编制、保管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保证其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和反映进出口货物的有关情况,并在法定期限内妥善保存报关单证、进出口许可证件、合同、发票以及其他与进出口货

物直接有关的资料,以备海关核查。

乙方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向甲方提供记账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并向甲方开放其计算机记账管理系统供甲方核查。

第五条乙方发生重组、清算或者财务状况恶化等情况致使经营或者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以及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受到有关执法部门处罚等,乙方应当及时向甲方报告。

第六条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暂停对乙方适用本担保书所确定的便捷通关程序:

(一)未依法设置、编制、保存有关簿记、资料或者记录不真实、管理混乱的;

(二)未按照海关规定的期限办理补办进出口海关手续的;

(三)拖欠税款的;

(四)资信或者财务状况恶化的。

乙方在规定期限内改正或者改善的,甲方应当恢复对乙方适用本担保书所确定的各项便捷通关程序。

第七条乙方应当认真执行本担保书,发生拖欠税款,不履行海关行政处罚的,以乙方全部资产向海关承担履行缴纳税款及罚款、没收货物追缴款的义务。

第八条本担保书的实施,不免除乙方承担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和责任。

第九条本担保书应当经双方签字、盖章,自海关确定企业管理类别生效之日起(年月日)生效。

第十条本担保书自生效之日起有效期1年。到期甲乙双方未提出终止执行本担保书的,本担保书有效期自动延期,每次延期1年。

第十一条在本担保书的有效期内,如遇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本担保书规定实施的,应先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双方并应按上述规定及时协商修改本担保书。

第十二条本担保书一式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由海关总署、甲方、乙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代表:(签字)代表:(签字)日期:日期:

适用担保验放通关程序责任担保书 篇2

关键词: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公告送达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下称“新民诉法”),其中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即是在第十五章第七节明确提出了实现担保物权的特别程序,并通过两条原则性条款对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做出了明确而笼统的规定:明确的是新民诉法提出了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这一条高效的非讼救济途径,为实现担保物权提供了除诉讼外的新选择;笼统的是该程序并无明确的实施规则,这对于成文法系国家的基层人民法院而言,缺乏实务操作指引的结果是无所适从。因此,自2013年1月1日新民诉法实施以后,虽然也有诸如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地方法院相继出台了审理适用的指导性意见,但全国司法实务界对试水新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一百九十八条的普遍情况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2014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下称“民诉法司法解释”),民诉法司法解释第三百六十一条至第三百七十四条对新民诉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百九十七条予以了进一步的明确,从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适格主体、管辖、特别程序申请要素、送达期间、审查组织形式、实质性审查内容、审查后的处理方式、异议救济程序等方面提供了程序上的操作依据,自此,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确立了审查期限短、申请成本低、实现担保物权便捷的优势,为担保物权人带来了福音。但民诉法司法解释并没有完全解决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司法实务界的疑虑。其中,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审查形式并没有明确,是否各方当事人均应到庭参与审查,文书送达的有效形式等均未予以明确,更出现了被申请人钻法律空子恶意逃避义务的情形。

事实上,新民诉法及民诉法司法解释中均未对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审查形式做出规定,即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应采取当庭审查亦或可采取书面审查形式等没有规定,导致审判员或合议庭在审查时为保证被申请人的知情权和程序参与权,一般的通行做法均要求当事人全部到场参加审查,任何一方无法直接送达或送达后不到场的,法院则告知申请人另行起诉。因此,被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为逃避义务,往往采取让法院无法送达通知方式造成当场审查形式无法完成,进而导致申请人申请撤回申请或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申请。笔者认为明确有效的送达方式是解决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审查形式的重点要素之一。若能解决送达问题,不但能解决了审判员或合议庭对于被申请人的知情权和程序参与权的困惑,同样也解决了被申请人恶意逃避义务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推进和处理。

首先,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从审查形式上并没有明确要求应采取现场审查形式,且根据民诉法司法解释第三百七十条之规定“…可以询问申请人、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该条规定在逻辑上应推定人民法院审查实现担保物权案件时并非“应当”向申请人、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询问,笔者认为若存在申请人申请材料所证明的应当实质性审查要素均具备,人民法院就应采取职权主义审查后作出裁定,而无需向申请人、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了解案情;而如若出现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无法送达通知到场参与审查的,法院不应立即裁定驳回申请,而是先应当予以公告送达,并依职权主义审查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及案件事实,若在公告送达期满后被申请人未提出异议的,则应根据民诉法司法解释第三百六十八之规定,认定为未提出异议,并最终根据认定的事实作出裁定。其次,关于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中文书送达的问题,笔者认为民诉法司法解释第三百六十八条所指的“送达”应适用公告送达。其一,民诉法司法解释第一百四十条只规定了简易程序案件不适用公告送达,并未禁止在实现担保物权的特别程序中适用公告送达。其二,从新民诉法的章节结构上分析,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归类于第十五章特别程序,该章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百七十七条明确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该章规定,且第一百八十条对特别程序的审结期限做出了规定,即“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对此,笔者认为新民诉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的公告期不仅仅指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中的宣告公告或认定财产无主案件中的认领公告等,应包含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公告送达。即实现担保物权案件同样适用新民诉法第九十二条公告送达规定,且应在送达公告中应明确异议期限及逾期不提出异议的法律后果。

笔者认为在当下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受理数量激增,给人民法院案件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上述案件中存在担保物权的案件尤其在金融借款纠纷案件中占有大量比例,通过诉讼固然能解决实现担保物权的权利确定,但相比于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存在诉讼周期长、诉讼成本高的情况,若能进一步明确和解决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中存在的疑惑或程序争议必将大大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减少诉累。对此,在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中明确公告送达的适用能够明显解决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程序性困扰,降低审判员或合议庭对案件审查时的顾虑,有效保障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申请人的权利。当然,在司法实务中可能存在被申请人实际居住地和身份证地址不一致,亦或存在申请人故意隐瞒有效联系方式,甚至出现虚假诉讼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此,人民法院除了依据证据及审查的要件性内容进行审查外,还能依照民诉法司法解释第三百七十一条规定进行案件的调查核实。即便如此仍不能穷尽一切不确定因素的,在执行阶段,仍存在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的权利救济程序,因此,在特别程序中进行公告送达并不会对被申请人的权利造成损害。故笔者认为,提高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探索进程远比扼杀对解决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更为有利。

综上所述,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制度设计的初衷本就是为尽快实现担保物权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便捷高效、节约诉讼成本的宗旨,但如果在司法实务中简单地以被申请人下落不明为由裁定驳回申请的,则可能会导致实现担保物权的特别程序沦为形式主义,加重当事人的诉累。因此,在实现担保物权的特别程序对下落不明的被申请人应当适用公告送达的方式,从而有效地防止被申请人以此恶意逃避拖延义务。

参考文献

[1]李相波.贯彻新民事诉讼法之四——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程序的理解与适用[A].民商事审判指导[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

[2]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课题组.审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若干实物问题探析[J].法律适用,2014(2).

[3]李相波.实现担保物权程序适用中的相关法律问题[J].法律适用,2014(8).

上一篇:水资源保护法下一篇:童年的朋友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