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2024-10-17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精选9篇)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篇1

增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后,我系认为增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条件已趋成熟。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园林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增大,也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我系特申请增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并提交论证报告如下:

一、专业设置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指出,“绿化美化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综合措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激发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园林绿化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温家宝副总理在全国建设工作会上强调:“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搞好城市绿化美化,加强城市绿化规划建设。”

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具特色,但是城市园林的建设却是建国之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园艺系和清华大学营建系创办了第一个造园专业,20世纪60年代一直处于停滞状态,80年代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园林专业高等教育得以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对园林专门人才,特别是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到1998年,全国53所林业中等专业学校有34所设置了园林专业或相关专业,仅园林专业布点就有27所,年招生数达1 538人,在校学生数达3 562人,设置园林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还在继续增加。但是大专的风景园林专业只有50多所。

二、社会需求分析

依山傍水,沿江而建是重庆的特点,因此,要依托长江、嘉陵江和城周自然的山体,把重庆的历史文化融入到绿化的规划中,做好“山水园林”的文章,展现重庆——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依山傍水、绿在眼中、花在路中的山城美景。在建设“五个重庆”的强力助推下,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下,从2006年开始,经过4年的努力,特别是2008-2009年城市绿量大幅度增加,园林绿化水平和城市景观得到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了一城绿色四季花,道路绿化连成网,公园绿珠缀满城,立体绿化显特色的城市绿化网络体系。2009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42%,绿化覆盖率达到38.48%,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25平方米。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地位,我市在获得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后,又提出下一步发

2展计划,即到2012年完成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建设“森林重庆”“宜居重庆”的目标:主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70%以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到0.07个/万。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素质要求也逐步提高,有媒体最近还将园林工程师评为“低碳经济时代最受欢迎的紧缺人才”之一,这对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当前而言,城市园林绿化队伍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园林绿化专业队伍的技术人才总量不足,技术人员与工人的比例严重失调,高、中级人才匮乏,具有园林工程师或技师以上专业人才全市约2000余人,并主要集中在主城区,有的远郊县还没有一个高级园林工程师,远远不能适应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对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层次的需求调查统计如下,各种层次的人才均有需求,但总的趋势是高级园林人才需求较少,中低层次人才需求较大,特别是中专、大专层次需求量最大。

人才层次需求分布图

本科专科中专研究生

4%

38%26%

32%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是从重庆局部区域分析,具有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是社会紧缺的。这证明培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是当前社会所需,国家所需,地区经济发展所需。大力发展专科(高职),培养重庆本土需要的高职人才,是平衡重庆人才结构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系开设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能形成对园林人才市场的互补,这不仅是城市绿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而且是将技术与艺术融于一体,突出将园林工程技术和园林工程管理能力相互结合。我院设有建筑系和艺术设计系,再加上已经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设计、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等方向,师资队伍结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着学院当前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关系着学院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根据调查,目前我市只有极个别学校开设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而我校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已经开办,因此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和

4良好的办学条件,并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因此我院向上级部门申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办学资格,完善我市园林人才结构贡献一份力。

三、办学条件

我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渝府200579号)、国家教育部审定备案(教发函200571号)、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其前身是被毛泽东誉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于1946年创建的社会大学。1985年易名为“重庆社会大学”。2005年,重庆社会大学正式改制更名为“重庆×××职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余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0%以上;此外,学院还从国内重点大学聘请了一批德高望重、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备。

四、办学方针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既有园林工程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能够适应从事园林行业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经营管理等职业岗位需要的,而且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建筑系和艺术设计系(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经验和比较雄厚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为依托,秉承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本专业相关岗位从事园林绿化、园林景观规划、管理服务、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为我市园林绿化提供人才支撑。

综上所述,我院已具备申办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条件。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篇2

1 “表演”专业概览

1.1 体育艺术表演的内涵

体育艺术表演是体育与艺术相结合,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动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体育内容为表演素材,融体育、音乐、舞蹈及表演艺术于一体,为促进人体健康、体现体育情感、展示体育精神及反映体育生活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文化艺术形式。

1.2 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岗敬业,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良好,具有比较扎实的体育艺术表演理论基础,熟识体育学与表演学理论,熟练掌握当代体育艺术表演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承担各类学校、各级体育文化艺术团体、社区、社会健身俱乐部等单位和部门体育文化艺术表演的组织、策划、编导、指导与形象塑造的设计和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第一,思想道德过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体育艺术事业;具有体育专业艺术工作者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作风;熟悉我国体育艺术教育方针,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业务能力过硬。系统学习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健美操、体育艺术表演的基本功和技能,并在1—2个项目上具有鲜明的特长;具有较高的表演水平,并能从事体育表演的组织、编排、导演以及教学、科研能力。

第三,综合素养过硬。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有较高的体育艺术文化修养。熟悉掌握一门外语,达到相应项目的运动员、社会指导员、裁判员的等级,并能较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1.3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体育学、舞蹈学、表演学。

主要课程:表演基础理论、艺术概论、文学修养、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体育美学、体育表演组织与策划、体育表演创编、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身体塑形、表演技巧、形体舞蹈等。

1.4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专业实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实践和表演、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体育表演活动方案设计、编导与训练等。

1.5 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正常修业年限4年;最低毕业学分160分,其中必修课(含教育实践环节)128学分,选修课32学分;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1.6 就业方向

国内体育表演性组织、高等院校及中小学、艺术类专业学校、专业表演团体、健身俱乐部、城镇社区部门等。

2 设置“表演”专业的必要性

2.1 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我国正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后,就会追求一种更高质量和品位的生活方式,于是参与代表积极健康、愉悦高雅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艺术表演作为集中表现人们心灵感受和人生体验的一类艺术形式,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和增进人们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开设“表演”专业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2 全民健身的迫切需要

全民健身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国民素质,把增强人民体质放在面向未来,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高度来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投资兴建了大量的体育场馆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要,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来规范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我国体育人口不断增长、群众体育热情不断高涨、体育经费筹措渠道不断拓宽、体育锻炼表现形式不断创新,各大中小城市及城镇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的体育艺术表演项目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体育艺术表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与垂青。因此,培养大批优秀的体育艺术表演复合型人才到学校、机关、企业、农村、团体、社区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策划、编导、指导与管理工作,已成为全民健身的迫切需要。

2.3 体育市场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体育体制已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从宏观的国家控制到微观的行业管理,都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运行。体育艺术表演得天独厚的艺术观赏性和强劲的招徕功能及广告效应,日趋成为市场经济的出色载体。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体育艺术表演吸引大量消费者,宣传产品信息,扩大产品知名度,为企业树形象,为产品打销路,得到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正是由于人们已经认识到体育艺术表演蕴藏的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各种层次、各种名称、各种名目的体育艺术表演活动层出不穷、应接不暇,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如凤毛麟角、供不应求,从而引发了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市场需要培养体育艺术表演人才的问题。

3 设置“表演”专业的可行性

3.1 学校办学历史悠远,校方支持强劲有力

我校是一所有建校50多年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较齐全,涵盖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法学和教育学等九大门类,设有57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67个硕士点,42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其中院士1人,芙蓉学者1人,正教授198人,副教授471人,博士生导师146人,硕士导师4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在2001年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我校被评为“优秀”。已具备了完善和严格的教学管理措施与科学的管理手段,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为了促成“表演”专业的设置,在经过多次社会调查,组织专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学院和学校、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方向明确,协调配合,对“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指导思想、以及课程设置、基本设施建设等进行过多次反复的研究,已达成共识,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校力支持。

3.2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素质精良

体育艺术学院现有一批教学、训练、科研经验丰富、运动技术水平较高,具有开拓、创新、求实、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我院现设有社会体育和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在籍学生300余人。有体育专业教师44名,艺术专业教师12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8人。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有体育舞蹈教师2人,舞蹈教师3人,形体教师3人,健美操教师5人,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师3人。2人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为学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曾被评为学校首席主讲教师,12人具有国家一级裁判员资格证书,2人具备国家级健美操指导员资格,22人具备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并且,我院教师已经从公共体育课和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素质精良。因此,我院不论从教师数量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均已完全具备满足开设“表演”专业的教学需要。另外,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学院拟于今明两年引进一批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体育艺术类专家、教授和年轻有为的博士研究生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

3.3 教学场地配套完善,图书资料一应俱全

随着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提升,我校的体育教学设施、图书资料逐步得到了完善。我校现有能进行体育艺术表演教学与训练场地5个,面积近2000平方米。现有的体育馆内设置了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形体房等教学训练场地,能够满足各个专业学生学习、锻炼、排练与表演的需要。学院还拥有6间专门用于体育教育的多媒体教室和2间多功能报告室及10间现代化办公室,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全部采用现代化手段运作。此外,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料,能满足“表演”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学的需要。值得一题的是,我院一大型现代化综合体育馆和第二田径场正在紧张的运筹与策划当中。

3.4 教学科研全面丰收,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教学科研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以来,体育专业教师共承担了国家级、省级、校级教改和科研立项课题52项,专著6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获4项省、校级教学成果奖(均有附件列表说明)。2004年1月成功的承办了长、株、潭地区第一届高校体育论文报告会,同年在全省高校体育论文科报会中论文入选率排名第一。2004年4月,通过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评议组专家推选、校学术委员会评选、校长办公会议审定,体育教育训练学科被确定为学校首批B类校级重点学科。2006年,“体育”、“园林美术”被确认为学校重点课程。2007年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被确认为学校第三届精品课程。

赛事筹办方面。2006年9月、11月,成功地承办了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足球比赛及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并获团体第一名;2007年4月、5月成功地承办了全省大学生羽毛球比赛和全省高等院校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受到与会领导、专家、教授及兄弟院校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荣誉奖励方面。我校连续多次被评为“湖南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我校田径队、健美操队、乒乓球队、定向越野队、篮球队、足球队在历年参加全国、全省、中南地区农业院校的比赛中均获得过优异成绩。

3.5 专业设置生源充足,毕业去向形势喜人

招生生源方面。由于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和学社会校声誉的提高,近几年报考我校的各类考生录取线不断攀升。今年报考我校社会体育专业文、理科的录取线分别达到739分和701分,与二本控制线相比,分别超过75分和85分;报考艺术设计专业文、理科的录取线分别为715分和659分,与二本控制线相比,分别超过104分和109分。政府部门的统计也说明今后一段时期,体育艺术类考生仍将维持一个供大于求的状态,具有充足的生源。

毕业去向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体育市场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体育发展日趋活跃,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能适应体育社会化、多样化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据调查,全国大部分普通高校普遍缺乏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教师,各地舞蹈学校也缺乏专门经过体育艺术表演训练的教学人员。此外,各地文化(艺术)馆、健身中心、大中小城市及其城镇从事体育艺术表演的专业人员更是十分匮乏,特别是社区体育艺术表演指导人员尤为奇缺。国家人事部发布的近期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表明,在求职人员中,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毕业生,更受社会的青睐,成为我国人才市场求职的热点之一。

4 “表演”专业建设思路

4.1 硬件设施方面

加快我校大型现代化综合体育馆及第二田径场、舞蹈表演训练厅、实验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师资建设方面

(1)培养1-2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2)加大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在职学习、考研、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综合素养与学识水平。

(3)引进一批本专业方向的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4.3 学科建设方面

(1)通过“表演”专业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点的申报,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

(2)2008年申报体育艺术表演学校级B类重点学科。

(3)加强课程建设,尽快完善具有特色的“表演”专业课程的教材体系。

(4)通过加强基层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来促进学科发展。

(5)申报体育舞蹈校级精品课程。

4.4 办学思路方面

(1)立足于本校与社会联合办学,加强实习与实践基地建设,本专业已与益阳市奥林匹克公园、湘潭市体育中心签订了实习协议。未来3年学校将继续开发“表演”专业教育实习基地2-4个,以满足专业实习的需要。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了解社会需求动态。

(3)利用自己的一切资源,为社会各界提供多种服务的形式,提高办学效益。

(4)设立基金会,自筹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4.5 教学科研方面

(1)努力加强专业基础主干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

(2)切实加强教研室建设,努力创建一流的优秀教研室,使各个教研室真正成为教学、科研和出人才、出成果的一线阵地和核心载体。

(3)拟于2007年底成立“湖南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研究所”,促进教学、科研、教改及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努力把“表演”专业办成我校乃至我省的特色专业,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从事群众体育表演、健美操、大众艺术体操、舞蹈等方向的高级专业人才。

(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力争在近3-5年内,获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3项省级成果奖,3-5项校级成果奖,每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6-8篇高质量的体育学术论文,每年申请2-4项国家、省、校级课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高等教育改革纵深推进,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已成为当前社会和高校体育院系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专业人才的强烈愿望,文章对我校申报表演本科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详尽论证。结果表明,我院有必要、也有能力增设表演本科专业。

关键词:湖南农业大学,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

参考文献

[1]马鸿韬,李敏.体育表演艺术概念及分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6,29(9):1267.

[2]刘峥,何雨欣.国家统计局:200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EB/OL].http://www.gov.cn,2006-01-25.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篇3

【关键词】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机械工程;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Q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41-01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突显。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的机械工程专业在多年的本科教学实践基础之上,不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目前,不论是国内外形势,还是高等教育的改革,都使得有必要探索一种高效培养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机械工程专业的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机制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本文拟就此加以初步总结。

一、机械工程专业的高速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目前,国家对机械工程的关注越来越多,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等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机械工程专业实行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机制的可行性

机械工程专业实行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机制具有独特的优势。三峡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起点较高,办学历史悠久,生源地遍及中国各个省。本科专业所招学生基本都是以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学院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环境,注重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机械工程专业已经具有完备的碩士培养环境,各种生物学相关专业较为齐全。

1.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条件优越。生物技术专业建立于2001年,是依托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学科建立,具有丰富的师资资源,仅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的人数就要20人之多。科学研究涉及基因工程,作物遗传育种,基因工程制药等等。教学和实验条件也较为完备。学校的教室大多是多媒体投影教室,借助有利的教学条件,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质量。生物技术专业提供了较为先进的实验条件。学校学院图书资料比较丰富。教学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革,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课程,加入一些最新的前沿性的课程,提倡多种形式的考试。

2.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生物技术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该学生入学时报考单位全部是以我校为第一志愿,而且学生分数较高。总结前几届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经验,发现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全校获得各种奖项中是最多的,他们同时也能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不论是思想道德素质还是智力方面,生物技术专业一直是较为优秀的一个专业。

3.我校已具有完备的硕士培养环境,各类生物学相关专业较为齐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生物相关硕士点较多,覆盖面较广,而且时间较长。作物遗传育种为国家重点学科,就是主要以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学科建设体,生物技术研究所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不论是科学研究实验,还是理论水平均有较高的造诣,这为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行本硕连读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目前的硕士专业一共有22个,其中生物相关的硕士相关专业有16个之多,如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分子遗传学,植物学,农业生物技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等,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这些学科都可以作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本硕连读的硕士阶段的学习专业。

三、生物技术专业本硕连读机制培养模式的初探

1.国内现行的几种本硕连读机制分析国内的本硕连读机制培养年限一般为6年,但各校不尽相同,有的采取3+3的模式,有的采取3.5+2.5的模式。其中3+3模式是指,本科阶段学习三年时间,硕士生阶段学习三年时间,而3.5+2.5指本科阶段学习三年半,硕士阶段学习两年半。其中在本科生学习完成以后的分流原则则较为一致,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派出直接升为硕士的人选,然后再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确定人选。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提早一年毕业,对于学校来说,能够培养更多的学生,所以不论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对于学校来说,都是双赢的一种选择。

2.生物技术专业本硕连读培养的目标生物技术专业本硕连读培养的主体是具有硕士学位的高层次生物技术人才,目标是造就能够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需要的高素质领头人和创新者,为此,应具有坚实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和良好的实验技能,接受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思想、业务、文化和身心素质。

3.生物技术专业本硕连读培养方案。依据上述要求,初步构思生物技术专业本硕连读方案,本方案学习年限按照六年设定,计划实行3+3的模式,实行学分制管理和灵活学习年限,对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两个阶段的课程学习、实践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进行统筹安排。

四、结语

生物技术专业实行本硕连读是我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尝试,由于国内各所高校所具有的优势不同,招生质量和数量不同,培养目标和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制定这一本硕连读培养模式时,考虑到目前国内外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学校位处海南省,具有有利的热带植物优势,本硕连读的实行,将会进一步促进热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带动热带植物的研究,为热带植物和南药资源开发和研究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制定达到本硕连读培养要求的学生进行分流时,将实行严格的竞争淘汰机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蔚,张文雪.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统筹本硕培养过程[J].高教研究,2001,(3):32-35

平面设计专业可行性调研论证报告 篇4

一、调查任务和目的?

通过调研和收集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为我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本次调查突出对图形图像专业专门化方向的需求的调查。

二、调查提纲

1、确定调查的主题;

2、调查内容设计;

3、根据选题确定调查形式;

调研的方式有电话访谈,走访广告公司、婚纱摄影,装璜艺术公司等并与相关工作要求和管理和设计人员座谈,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网络、媒体以及有关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另外信息工程部还组织了专业调研人员,由部长领导,专业负责人带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走访了电脑公司、广告公司、婚纱摄影,装璜艺术公司等。

4、确定调查对象;

调研的对象为电脑公司、广告公司、婚纱摄影,装璜艺术公司等

计算机应用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往届毕业生。?

三、调查报告、分析

为了适应全市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实现苏州(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艺术设计人才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我校遵照教育部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行业现状和我校实际情况,拟开办计算机专业图形图像方向平面设计专业。为此,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目前张家港以及扩展到苏州地区平面艺术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

1、平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我校的职业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指导”,必须摈弃重视层次、忽视类型,崇尚理论、鄙视技能的观念,确立能力为本位的思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定位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应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按照职业教育的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才的素质,要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把对学生而言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新时期企业、行业要求人才不仅应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有过硬的岗位技能和能力,还应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将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职业对劳动者和人才的普遍要求。近年来,各级政府调整、重组教育资源,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高职教育,但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在培 养模式、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都还没有充分体现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学校的社会声望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度远未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广告行业持续升温,艺术设计专业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专业设计人才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策划、产品包装等装潢设计,设计人才是一个行业的智囊和喉舌。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从事IT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流行行业的工作。因此,如何抓住机遇,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图形图像方向平面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图形图像方向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图形图像方向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2、平面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长期以来,广告行业鱼龙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正规广告公司人才市场占有份额相对较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理念正发生着改变。随着近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广告行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艺术设计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批规模小设计水平低的公司将被重组兼并。个性化、时尚化、正规化、专业化的艺术设计公司正逐渐占领市场的主流阵地。因此,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艺术设计人员,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起步较晚,所以对该专业的专门人才需求量大,前景十分广阔。为了对该专业的市场状况及人才需求有进一步了解,我们主要从室内装潢与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网页与杂志等媒体的美术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市场调查与分析。

(一)室内装潢设计 1.市场概况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随着地产的热炒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房子的居住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事内装潢设计人员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情。当然前提是你能为顾客创造出充满创意而又适宜的生活空间。现在,相当多的室内装潢设计人员,也是“SOHO”一族,在家办公,不论上班时间,只要把作品按时交给客户即可。

2.从业人员薪金水平

室内装潢设计人员的工资水平一般有两种:一种只有固定工资,资深人员月工资一般在5000—7000元左右,年薪一般在8万—12万之间。一般人员工资在2500—3500元之间。另一种是固定工资+提成,起总体工资水平,与前一种相差不大。

3.专业人才要求

对于室内装潢设计人员而言,创意是最关键的。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特别是这个专业的,先找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室内装潢设计公司,做一名普通小职员,哪怕是实习也行。先感受一下氛围,要注意学习优秀设计师的创意。其次,经验 是最宝贵的,但对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来说,经验几乎为零,所以在实习或正式参加工作的时候要注意积累经验,各方面都要积极参与一些。再次,你应该学会当今最常用的设计软件,比如PHOTOSHOP、AUTOCAD、CORELDRAW、3DMAX等,最好能再考取一些相关证书。另外,因为装饰行业都是一单业务一个项目,而每个公司都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展多个项目,而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专人——项目经理来负责,因此,在校期间如果能取得建筑项目经理资质和熟悉一些质量控制的流程、知识,对学生将来的求职和未来发展都大有好处。

(二)广告公司平面设计 1.市场概况

据2001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22.98%,业务人员34.8万人,占49.09%,其他人员是19.8万人,占27.9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2.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3.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2500—3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4000—6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6000—8000元之间。3.专业要求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一场广告论坛会上,广告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和著名策划人就广告人才的有关理论、广告人才的培养、使用及广告人才的需求、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广告业是一个人才密集的行业,是一个靠智力打天下的产业,没有一批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驶能力的创新人才,就不可能有广告产业的大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广告业急需五类人才:一是需要了解国际市场、通晓国际广告运作经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才;二是需要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高层管理人才;三是需要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四是需要能够自己创作、设计的人才;五是需要高层次的各类广告制作,特别是擅长影视广告制作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本专业学生应利用在校时间掌握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学习美学基础、各种广告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和制作;学习现代广告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手段,掌握先进的广告设计技术和设备的使 用;培养自己实际工作能力,强化广告人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培养自己的图形图象分析能力、技术延展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文案写作和讲演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通过这些以为毕业之后走向社会、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杂志、网页等美术编辑或艺术设计 装潢设计专业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增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产品的包装装潢和产品的广告宣传,这都需要装潢艺术设计方面的专门人才。因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以装潢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从事网页的设计工作,以及其他一些媒体的艺术设计、美术编辑方面的工作。

设计人中要适应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的发展状况;要重新学习这个行业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个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强。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放宽视野,不要把眼光局限于本专业之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多学习一些本专业之外而自己又感兴趣的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本专业在校生,要掌握了现代装潢设计理念与电脑艺术创作的复合型人才,熟悉经济、文化和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中外装潢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现代装潢策划、创意、制作和发布的能力,具备市场分析、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以及装潢实体的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能适应中国入世后的新形势,为中外企业进行形象策划。能自主创业。从艺术素质来讲,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训练,具备了本专业设计创新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对他在市场上的发展尤为重要。还要建立市场营销观念,具有分析和解决具体操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协调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运用电脑能从事专业艺术设计工作,具备与装潢相关行业实施和经营管理等能力。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篇5

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提纲

一、拟建中心的背景及意义

拟建中心的意义,建成后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及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二、省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关技术领域省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及省内外之间的差距,省内同行单位的技术水平及实力比较等。

三、依托单位技术优势和现有基础条件

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情况,成果、专利、获奖情况,人员队伍、基础设施及设备状况等。

四、工程中心成果转化情况

已转化、正在转化、待转化科技成果简介及取得成效。

五、拟建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中心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目标,承接委托的工程化开发任务,成果推广,合作研究,人员培训与咨询服务,国际国内合作等。

六、拟建中心的总体设计和布局

拟建中心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职责、任务和相互关系,人员配备、配套基建及设备添置。

七、经费预算

经费总额、年度经费预算、经费支出。

八、示范中心建设年度计划进度

三年内的年度计划进度。

九、示范中心建成后的预期成果

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运行管理、经济效益及自我发展能力。

十、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负责人情况

示范中心负责人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简介。

十一、保障措施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篇6

一、设置纺织工程本科专业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生产将越来越智能化,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新的速度也将不断加快,更多技术岗位要求劳动者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坚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纺织工业是与人类生存质量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现代纺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已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纺纱”和“织布”,而是集材料、能源、信息于一体,融汇了材料、管理、贸易、艺术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科学知识的综合学科。近些年来,现代科学技术及相关交叉学科技术的不断引入和嫁接,给纺织工程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纺织品本身也早已超过了穿衣保暖、遮体御寒的基本功能,而拓展为衣着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别,特别是产业纺织品,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航空、军事、交通、土木工程、医疗卫生、农业、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衣着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也都正向着充分体现功能性、环保性和艺术性的方向发展。

纺织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行业,加入WTO后,纺织行业正在进行历史性的结构大调整,实施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系统控制、节省能源是当今世界上纺织工业发展的趋势。纺织学科将会形成完善的集材料、机械、电子信息、化工、生物、管理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系统学科。2005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实行40年之久的纺织品配额制已全面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了后配额时代。我国的纺织业,即将面临着大好机遇也同时面临更加严厉苛刻的挑战。后配额时代竞争的焦点从“数量的扩张和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转变为“高质量、高品位、高附加值、高端市场、自身品牌”的竞争。我院设置“纺织工程”本科专业,意在数量和质量上适应社会对纺织高级人才的要求,应对教育面临的共同挑

战,增强在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我们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力。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工业在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规模以上的企业增加了8000家,职工人数增加了140多万,其就业人数增加了23.6%,随着纺织行业科技含量的提高,纺织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将替代部分普通岗位的就业人员。2005年,实行了40年之久的纺织品配额制全面取消后,纺织业面临着大好的机遇,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将供不应求,因此需要高校来培养。

近几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抓住发展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将纺织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扶持,烟台市也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纺织行业,现在烟台已有大小纺织企业数十家,这些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南山集团精纺呢绒总厂,它作为我国北方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引进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纺织设备及检测技术,以生产高支、超薄面料为主,年产精纺呢绒1500万米的精纺生产企业,对纺织技术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很大。

二、设置纺织工程本科专业的可行性

烟台南山学院是南山集团投资兴办的一所民办高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办学的软、硬条件和环境都有了长足的发展。05年有6个专业升为本科。

我们学院2000年开始招收现代纺织技术高职专科专业的学生,经过5年的探索,为升为本科专业创造了良好的办学条件。

本专业有一支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中级职称(包括双师型兼职教师)5人,助教2名,他们分别毕业于不同的纺织院校。其中姜培武教授不但教学成果显著,能担任织造原理,染整原理,纺织厂空气调节等多门专业课,而且科研水平很高,已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常培荣副教授曾编写多部教材,获两项编写教材奖;副教授姜岩科研水平高,现为东华大

学纺织工程专业在职博士;南山精纺总厂的陆木华工程师和陈黎明工程师,有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能力强;还有后备青年教师力量姬春林,金晓等。学院姜培武教授,金晓老师也担任企业中技术工人的专业培训课程,并且他们还与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联合作课题研究,先后已确立四项研究课题,像如何解决大豆蛋白纤维与羊毛纤维混纺纱的强力不匀问题等。

南山集团精纺、毛纺、毛巾等纺织企业,不但规模大而且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检测设备和生产设备,为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提供了可靠物质保障。精纺实验室所能检测的实验项目涵盖了纤维原料、毛条、纱线和织物的各项性能指标。光精纺二厂就有各种不同型号的针梳机20台,精梳机8台,进口粗纱机4台,进口细纱机21台。目前正在筹备建设精纺三期工程。

学院图书馆现藏有本专业各类图书四万余册,涉及棉纺、毛纺、麻纺、绢纺,机织,针织,纺织品设计,纺织厂设计,纺织品质量检测、纺织品印染等各个方面;还订有数十类纺织期刊,像《毛纺科技》《纺织导报》《棉纺织技术》等等。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篇7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思想的全面贯彻与落实,在独立学院中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独立学院为民办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社会大背景下,独立院校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大众可以不分地点地借助此平台在线学习各类学科知识。基于此,本文以慕课为出发点,探究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慕课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 自主学习能力 重要性 可行性

前言

自中国入世以来,为迎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这就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独立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型学院侧重于技术运用性的人才,因此,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上逐渐提升,独立学院需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升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拥有良好的国际化意识,但相较于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立院校英语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仍然稍显不足。因此,在现阶段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的发展基础上,本文引入先进的慕课教学方式,从而培养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慕课概述

1.慕课简介。慕课此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诞生于2012年,由美国著名斯坦福大学开发设计,并于同年由清华大学引入中国,中国网友可在果壳网中实现注册学习。数字科技的高速发展促使互联网技术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之中,因此,基于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全新网络课程模式慕课平台由此诞生。慕课也被称之为MOOC,即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Online(在线)Course(课程)。分析慕课不难理解,其实际为一种大型在线课程学习方式,学生可享受在线学习,不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慕课将理论学习与电子信息技术相互结合,该课程体系以其工具资源的多元化、课程内容的易使用,受众范围的广泛以及参与度与自主性较强等特点一度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关注重点。在慕课模式下,通过在线模式学生之间可实现相互沟通,以此大大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慕课平台的出现为各大院校学生提供了便捷的英语学习资源,并且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质的学习环境,慕课为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2.慕课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对于独立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慕课利用先进的教育思维,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对于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在慕课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教学引入到独立院校教学之中,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可激发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来构筑交流平台,促进了独立院校学生在在线平台上发言、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此逐步掌握英语相关知识,利用信息化教学活化英语学习内容的展示模式;第二,相较于传统的书本教学,信息化教学呈现出更立体、更形象、更贴合生活的教学内容,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展示英语知识点,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信息技术辅助独立院校生英语教学,促进教学内容时效化。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及自主学习理论背景

1.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现状。独立院校隶属于本科院校,独立院校的发展结合了社会力量而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世纪交替之际出现的一种新型独特的办学形式。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他们爱好广泛,善于表现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对知识渴望的意识相当淡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监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2.自主学习理论背景。Holec在1978年将学习“自主性”这一概念引入到外语教学中。自主学习即Autonomous Learning or Learner Autonomy,简称AL或者LA,他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意愿和语言学习的控制能力方面解释了自主学习的特点。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并进一步指出,学习者能在学习过程中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能针对不同的学习活动选择学习策略并且将这些策略熟练地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去并且能科学客观地评估和反思所学知识和学习过程。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专家在自主学习这一领域作出了一些探测性的研究。

三、慕課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1.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校阶段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校园获取量有限,加之缺乏一定语言环境,故需要借助信息教育手段加以引导。英语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进而转化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英语与互联网模式的相结合还能拓展学生英语学习视线,借助计算机技术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逐渐喜爱上英语。

在现代教育中,为了使英语专业教学迎合学生的心理,借助科学的教学手段十分必要。着眼于互联网及数字技术支撑下的慕课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优秀的教育平台、推动学生自主参与到英语学习之中。借鉴慕课教学模式来构建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更加快速的方式,促使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模式中,结合在线平台的广阔性与及时性,学生可以逐渐明确自身英语学习的不足之处,通过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基于慕课的英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而言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体现出了新课改精神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深入贯彻与落实,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可起到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也可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自主运用在线课程进行学习。通过在线课堂的构建,共享资料,促使英语学习更加便捷、有效。由此可见,借鉴慕课模式,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迎合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2.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认清慕课为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变革后不难发现,在教育开展的根本目的上,慕课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理念基本吻合,因此将慕课教学模式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之中可以逐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打开学生学习视线,逐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以此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际上,以独立学院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其所要达成的目标是满足受教者的需求,确保教育体系建设以“育”导“教”,真正还主体地位给学生,在这一点上,慕课模式拥有同样的目标,因此借鉴慕课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校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通常来讲,无论是互联网资源的多样化,课程学习操作的简单易懂,还是课程受众范围的扩大,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将学习自主性与参与性还给学生,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自身发展需求来调整学习内容。而慕课正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将课程学习与学生自主实践相互融合,从性质上看两者之间具有融合的可行性。由此可见,基于慕课的指导来打造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的新体系可以保证慕课模式的科学开展,有助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把握教育变革的方向,真正站在人本角度之上,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四、慕课背景下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基于实践化的信息技术辅助模式。了解慕课不难发现,慕课模式的构建本身已打破地域界限,消除时间阻隔,确保网络知识与网络技术快速、精准、实效、全面的应用于网络教学之中,这不仅实现了知识与教育的共享,同时也确保了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分享。可以说慕课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育形式,促使教育一体化时代降临。

借助慕课平台,本文认为构筑独立院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模式要从实践角度出发,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打造合乎英语语境的现代教学新环境十分必要。对此,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独立院校生英语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保证信息技术进一步促进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注重英语学习引入信息技术向多元化、多样化变革。故此结合慕课平台构筑多元教学模式,将从以下角度出发:其一,教学方法科技化,微缩化。迎合新课程改革需求,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育中发挥的能动性逐渐增大,学习知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探索。其二,教学开展主动化、自主化。信息技术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将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从数字技术中找寻需求答案,并将英语知识学习内化到自身英语自主学习技能之中,从而实现英语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2.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化指导。结合慕课教学方式促进独立院校英语教学课堂多元化,需站在独立院校英语教学主体地位向学生发展方向转移的思维之上,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自主思考时间,以便独立院校生在学习英语时可更具探索精神,更能内化英语学习技巧。

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化指导,及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进行自主性学习。首先,教师要建立网络化的自学信息反馈系统,对集中性的英语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解答,自学信息、反馈信息能够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对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使得教学策略更加有针对性。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英語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差异,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制定人性化和针对性并存的指导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借助互联网在线学习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慕课教学的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学生对于互联网教学的探究,当前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在线学习。但是传统在线学习的,学生通常为“一时新鲜”长时间下去,故此如何促使学生坚持学习则成为在线学习的一种挑战。慕课教学方式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慕课在线学习实施闯关模式,例如游戏中经营与养成游戏设置一样,学生在学习中可进行闯关,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能进行自主学生,学生结合慕课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不断形成一种行为习惯,长时间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基于慕课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思维得以变革的基础上的探究中不难发现,慕课模式对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可以说,利用慕课模式,独立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变革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突破。利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慕课不受局限的课程范围、宽泛的授课形式应用到独立院校英语教学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J:Prentice Hall Regents,1987.

[2]Candy PC.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M].San Francisco:Jossey-Base,1991.

[3]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Language Learning[M].San Francisco:Jossey-Base,1991.

[4]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m,Press,1981.

[5]Holec,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m,1981.

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 篇8

9.1工程概况 9.1.1工程简介

阿坝州松潘县岷江青云乡段河道疏浚工程是

9.1.2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松潘县水务局 监管单位:

9.2监管依据 9.2.1相关文件

⑴《阿坝州松潘县岷江青云乡段河道疏浚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

9.2.2疏浚任务和规模

航道疏浚任务:。

航道疏浚规模:疏浚范围是松潘县岷江青云乡段红花村大桥下游,长3667m,宽20~50m,疏浚区域近期最低高程约-1.5~-2.4M,疏浚至-4.0m,疏浚深度为0.3~1.6m。疏浚总量为19.0万吨。

9.2.3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⑵水下地形测量规范 ⑶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9.2.4其他依据

⑴施工合同 ⑵监管协议 ⑶施工安全管理协议 ⑷会议纪要等其他依据 9.3监管目标及方式 9.3.1目标

岷江河道疏浚的监管首要目标是实现岷江河道疏浚,维护岷江河势稳定,确保防洪。具体目标是:“江面防乱,现场防超,运输防偷,人员防腐”。

9.3.2监管组织机构

疏浚工程监管责任的主体是松潘水政监察支队,管理机构下设现场监管办公室,负责处理现场关于疏浚监管的一切事务。

9.3.3监管方式

(1)疏浚现场监管

①现场监管人员均须持有水政监察员证。现场监管人员分三班上岗,每班不少于2人,对疏浚现场实行全过程监管。

(2)查阅有关记录进行跟踪检查确保疏浚工作正常进行

9.4监管准备

1、建立健全制度

制定监管制度、监管程序和工作流程,使监管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使得监管人员有章可循,监管对象有据可依,按章办事。

2、签订监管协议

工程开工前,与建设单位签订《监管协议》,并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建立联系,确定联络人和负责人。要求建设和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监管协议》要求进行施工作业,要求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疏浚地点进行施工作业,积极配合监管人员的日常监管。

9.5现场管理

1、严禁非工程人员进入施工区。

2、对施工设施进行监管。

3、疏浚区域进行监管

9.6疏浚过程监管

确保在正确的区域进行疏浚,避免违规施工破坏河道以及生态。9.7疏浚作业安全管理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督促施工单位抓好疏浚作业安全。

2、所有现场使用的挖掘机必须经年检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操作人员必须配备齐全且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

3、施工期间禁止与施工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

4、工程开工前,为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当事故或险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救险、避险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5、为了施工机械安全,值班人员必须认真负责遵守如下制度:(1)值班交接班要做到交清接明;(2)注意防火防盗,冬季特别要注意防滑;(3)经常检查消防设备;

9.8河床河势监测和后评估工作

1、由建设单位负责在疏浚作业前、中、后三个时段疏浚区域及附近水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为科学分析疏浚前后河床河势变化提供依据。

2、预先订好后评估协议,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9.9资料和档案管理

1、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日、月把施工进度详细数据统计上报,现场监管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及时存档。

2、由建设方及施工单位提供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如有设计变更,须及时通报并提供书面材料,现场监管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及时存档。

3、现场监管队员认真做好监管日记的填报工作,日记要详尽的记录疏浚过程,以便日后的监管总结。

4、评估报告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篇9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从开设瑜伽运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以及促进瑜伽运动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的必要性,然后又进一步从开设瑜伽课程的理论依据层面、设施环境层面、学生需求层面等三个主要方面具体分析了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希望对瑜伽课程纳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瑜伽课程 体育专业 高校 必要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

瑜伽起源于印度,是一种有助于身体、心灵、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近些年来,瑜伽运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并逐渐成为了我国大众体育中的一道新风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作为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课程设置更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瑜伽课程纳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能够有所启发。

一、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的必要性

(一)开设瑜伽课程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瑜伽运动作为一项将健身和健心有效的融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但能够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以及耐力素质等多个方面的身体素质,让学生通过瑜伽练习,使得身体的各个部位肌肉和韧带得到牵拉和锻炼,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向着匀称、协调和健美的方向发展,还能够通过其中的呼吸、意念和伸展等方法,消除紧张、疲劳等消极情绪,缓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瑜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开设瑜伽课程是当今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

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但要涉及传统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也要兼顾到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协调发展,才能够确保课程体系的科学性。而近些年瑜伽健身热的客观事实,就决定了高校体育专业应有积极的进行瑜伽运动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才能够与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相契合。因此,开设瑜伽课程实际上也是当今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例如:近些年的瑜伽健身热使得各类瑜伽健身俱乐部、瑜伽会所以及与瑜伽相关的社会体育活动大量涌现,对瑜伽健身运动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但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培养专业体育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上也应跟上社会需要,据此建立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瑜伽课程体系,将瑜伽课程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之中。

(三)开设瑜伽课程是促进瑜伽运动发展的需要

在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能够有力的推进关于瑜伽健身理论和瑜伽教学的科学研究,并通过研究不断的促进瑜伽运动的科学化,使得瑜伽运动更好的中国化、国际化,使得瑜伽运动能够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例如: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就有助于带动课题组对于瑜伽运动的本质、历史以及健身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有助于瑜伽运动的科学化发展。

二、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

关于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问题,本文主要从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理论依据层面的可行性、设施环境层面的可行性、学生需求层面的可行性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理论依据层面

在2003年所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关于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有了新的变化。其中,关于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有如下规定:一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二是,选择性与有效性相结合;三是,科学性和接受性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作为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

由此可见,新的《纲要》在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给予了学校和任课教师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新的运动项目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因此,新的《纲要》为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提供了所必须的理论依据。

(二)设施环境层面

目前,绝大多数的体育学院或是体育院系,都设有室内馆,而且有专人管理和维护。而瑜伽运动作为一项静态的、无对抗、无竞争的运动项目,对开课的场地、时间以及空间等均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一个安静的场地、一个瑜伽垫,一曲合适的音乐,能够让练习者达到身心的和平、安宁和放松就可以进行。因此,目前,绝大多数体育学院或是体育院系现有的场馆设施就能够满足开始瑜伽课程的需求,为体育专业瑜伽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所需的物质基础。

(三)学生需求层面

随着瑜伽热的蔓延,越来越多的学生也认识到了瑜伽运动价值,认为瑜伽运动不但可以缓解精神压力,提高自身的柔韧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减肥塑身,提高自身的形象气质,甚至还有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因此,很多高校学生,尤其是女生均表示非常喜欢瑜伽运动,有主动学习瑜伽运动的意愿,从而为瑜伽课程在高校体育专业的开始奠定了良好的学生基础。

除此之外,体育学院或高校的体育院系一般都具有全面的理论课程体系,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等,为体育专业瑜伽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全面扎实的理论参考。而现有的师资队伍,在经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进修之后,也能够为瑜伽课程的开始提供一定的师资基础,从而从多个方面确保了高校体育专业瑜伽课程开始的可行性。

★基金项目:四川省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科研与培训基地课题,项目编号:SCQG2014C029。

参考文献:

[1] 王学敏,巴朝平.重庆市高校瑜伽课程的开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 韩伟.将健身瑜伽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探讨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3).

上一篇:高职院校新任班主任日常工作六步法下一篇:政教处开学工作计划(下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