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治安事件演练总结

2024-09-20

突发治安事件演练总结(共8篇)

突发治安事件演练总结 篇1

***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突发治安事件应急演练总结

一、演练时间:2013.7.14

二、演练地点:内一科

三、演练的目的: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使我院应急救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参加人员:全体工作人员

五、演练过程: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全面落实应对法,遏制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促进我院卫生工作稳步的发展。我院成立了由张武军院长任组长,罗真理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成立了35人的医疗专业处置队伍。

2、突出重点、强化培训

通过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大大提高了我院卫生应急管理干部的应急意识、政策理论和管理水平,提高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广泛普及了社会公众卫生应急知识。系统掌握了卫生应急法律、法规、预案及相关政策,熟悉了卫生应急工作领域的最新进展,建立健全了能满足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的卫生应急培训、演练体系,全面提升了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3、强化措施,确保“演练”落到实处

为了确保“演练”真正取得实效,医务科具体负责组织、协调了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工作,督查和指导医务人员培训与演练,并要求各科室要从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卫生应急演、练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卫生应急演练、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纳入目标管理,强化协调管理,分级负责。坚持“从认识到位、人员到位、防范到位、检查到位、整改到位、应急突发事件措施到位”切实绷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这根弦不动摇,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活动开展落到实处,及时解决演练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培训、演练工作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存在的问题:

回顾“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有些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个别同志对突发事件工作理解不够,再加上基础设施跟不上,处置突发事件工作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还需要加大工作资金投入,不断增添设施和办法。努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扬长避短,从抓薄弱环节入手,切实做到时刻想着群众,真心关心群众,热情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坎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把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真正做到有备无乱。

2013年07月14日

突发治安事件演练总结 篇2

一、两起假想金融突发事件演练脚本展示

(一)大面额假钞引发的小面额现钞挤兑事件

1.2014年6月23日上午8时30分,人民银行D县支行金融管理部突然接到BB银行电话报告:许多客户到该银行存款时,百元面值人民币被验钞机识别为假币,其中大部分客户声称这些钞票是前些天刚从银行取的。目前,该行营业厅内客户拥挤,情绪激动,群众要求BB银行给予假币鉴定,并要求将持有的大量百元面值人民币,兑换成20元面值以下的人民币。

2.接报部门按《中国人民银行D县支行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国人民银行D县支行辖区系统性金融防范预警预案》和《中国人民银行D县支行辖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及处置办法》的规定,迅速报告支行领导。同时,向县城其他金融机构了解是否出现类似情况。

3.23日下午,D县市民中传闻县城大量出现一批百元假钞,只有银行使用的验钞机可以识别,普通商户使用的验钞机大多无法识别该种假币。居民、商户及部分金融机构出现恐慌情绪,开始拒绝收取百元现钞,并集中到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银行进行鉴定和兑换,甚至有传言说50元面值人民币也存在大量假钞。因此,部分金融机构、商户和居民只接受20元、10元及以下现钞。目前,各金融机构出现20元、10元等小面值现钞严重短缺现象。

4.23 日下午 3 时至 5 时,D 县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如下反应:

(1)人民银行D县支行以电话形式报告人民银行C市中心支行(D县支行的上级行)和D县金融稳定协调领导组。

(2)D县金融稳定协调领导组紧急召开辖内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金融稳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紧急会议。

(3)领导组指挥人民银行、银监办和公安局,向事发单位D银行派出工作人员,控制现场秩序和掌握业务信息。

5.23日下午4时,人民银行C市中心支行立即召开领导组会议,认为此事不仅涉及D县区,而且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传播至周边县区乃至全省各地市区,因此,将此突发事件定为二级突发事件,立即研究应对措施,并将情况上报人民银行A中心支行(C市中心支行的上级行)突发事件应急领导组。

6.23日下午5时,人民银行A中心支行领导组接到事件情况报告后,召开会议,决定为防止假币引发的恐慌进一步扩散,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组织中支货币发行处反假工作人员立即赶赴D县了解假币特征及验钞机具的技术差别。

(3)安排组织20元以下小面额现钞,立即运往事发地区,并做好向上级行申请现金调拔的准备。

(4)将情况上报总行,迅速了解其他省市有无类似情况。

7.在完全了解、掌握事发原因并控制现场秩序后,24日9时,D县处置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挥部对相关部门做出如下要求:

(1)公安部门负责控制现场局面,防止事态恶化。

(2)人民银行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动向,负责与其上级的联系、协调,做好申请紧急再贷款准备。

(3)辖区各金融机构要根据本单位应急预案,关注本单位的资金运营情况,及时向D县金融稳定协调领导组汇报。要在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指导下,迅速与上级行取得联系,保证资金调拨畅通和现金供应及时,必要时动用辖内金融机构一切可以动用的现金满足信用社要求。

(4)宣传单位及新闻媒体要会同人民银行,统一报道口径,客观报道并做好客户的思想情绪。

8.现场处置

(1)24日9时30分,人民银行C市中心支行组织各金融机构,合理调配20元以下小额现金的供应;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银行市分行合理调配验钞机具,在现金需求较大的地区设立人民币鉴别点,为市民义务提供验钞服务,缓解现金交易压力;各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柜台服务质量,耐心为客户解释假币事件,减少客户听信不实传言的现象发生,并尽量满足客户兑换小钞的需求。

(2)24日10时,上级行金融机构向D县调配新型验钞机50台,配发至D县各金融机构。同时,调拔的20元以下面值小票到达D县,合理分配至各金融机构。

(3)10时30分,D县政府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市民公布事件进展及应对措施,市民的恐慌情绪逐渐平静。

(4)24日11时,D县许多群众在各银行营业室前聚众,要求银行兑换取出来的百元现钞(包括真假币)。人民银行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由一名行领导及时向在场的客户和围观群众进行劝说,并接受客户的咨询和质疑。告诉群众收好近几日的取款凭证,银行会采取合理办法进行补偿客户损失。

(5)24日12时,人民银行省、市级货币金银部门技术人员向领导组出具了初步认定结果。此次在D县发现的假币数量巨大,银行新换的验钞机具属最近刚刚技术升级的新机具,目前尚未大规模推广,技术人员已初步掌握了假币特征及验钞机的升级需求,并形成报告准备上报总行。

9.事件处置

24日下午2时,D县政府召开会议,公安机关开始调查假币来源。人民银行公布新型假币特征和鉴别方法。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及商户停止使用未升级验钞机,等待机具升级。

(二)人民币携带传染病病毒引发的突发事件

1.突发事件概述

2014年8月20日上午8时30分,人民银行D县支行接到该县卫生部门电话通知,该县卫生院一天之内收治了9例病人,所有病人的临床症状相似,只是轻重不一,主要症状为:剧烈咳嗽,高烧不退;早上7时10分其中1名体弱患者死亡。目前,初步诊断为D种未知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医院会诊时了解到,9名患者中有6名患者职业为与人民币现钞接触较多的超市收银员、单位出纳和银行储蓄柜员,因此,怀疑钞票是最直接和最严重的传播介质。

2.突发事件进展情况

(1)上午8时40分,人民银行D县支行迅速到医疗卫生机构和金融机构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此消息已经从医院传向社会,传言说人民币上有某种不知名的病毒可以致人患病高烧不退,可能有生命危险,市民中已出现轻微的恐慌情绪,各金融机构临柜员工已向单位领导申请暂时离岗或要求采取防护措施。

(2)上午10时,人民银行D县支行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启动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知金融在医疗机构没有发布事件原因之前,不能认定钞票传播致病病毒,但要为接触现金的工作人员配备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具,并密切关注医院方面的诊断结果。

(3)当日下午2时左右,县区居民出现恐慌情绪,不敢持有或靠近钞票,此时人民币几乎丧失交易功能;2时30分,全县各金融机构纷纷向人民银行D县支行电话报告,称工作人员和客户不愿接触人民币,银行现金业务停止。

(4)当日下午2时50分,人民银行D县支行召开会议研究应对措施;3时,决定向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建议启动本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立即电话报告人民银行C市中心支行。

(5)D县金融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人民银行C市中心支行随即向各县(市、区)电话了解相关情况,10分钟后,情况得到证实,全市范围内均出现此种情况,中心支行立即召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组会议,整理事发情况后电话上报A中心支行应急小组办公室,同时向市政府应急办公室报告情况。

3.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2014年8月20日下午4时,人民银行C市中心支行应急小组办公室向A中心支行办公室电话询问事件应对指示,A中心支行办公室答复,临近的E、F和G市并未发现类似事件,并指示C市中心支行召开全市金融机构紧急会议,为银行临柜人员配备防病毒口罩和隔离手套,暂无配备防护条件的暂停办理现金业务,并向客户耐心解释。4时30分,C市市政府召开会议,决定启动《C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C市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采取如下措施。

(1)卫生防疫部门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层层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上报事件情况,国家卫生部当天即派相关专家赶到D县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分析传染病毒的种类,查找杀死和预防办法。

(2)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卫生部门建议购入高效杀毒药剂,对库存现金进行消毒处理。

(3)卫生部门在全市各主要街区设立钞票消毒点,为市民手中的现钞进行免费消毒。

(4)宣传部门安排好事件的跟踪报导和舆论导向工作,起到辟谣和安抚市民恐慌情绪的作用。

(5)人民银行货币金银部门对库存旧币进行消毒,并适量发放原封券。

4.应急处置

(1)8月20日上午,卫生部门分析出事件传染病毒为一种未知病毒,主要通过具有多种细菌环境的物体传播,其中旧钞票表面是这种病毒的最佳存活和繁殖地,但这种病毒可以被强碱性消毒剂杀死和抑制其繁殖。C市防疫部门立即调配到大量的强碱性消毒剂运送到D县。

(2)D县防疫部门根据本系统应急预案,对各金融机构现金、库房和押运公司运钞车辆及机具等进行重点消毒。同时,组织力量对县城内其他容易存活事件病毒的公共物品进行消毒。各金融机构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人民币管理知识和银行卡知识,动员广大群众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银行卡消费。

(3)人民银行货币金银部门从A中心支行紧急调运原封新券,投放到各金融机构。

(4)人民银行C市中心支行积极协调,紧急向上级行申请POS机500台,合理调配至市区及辖区各县(市、区),方便广大群众刷卡消费。

5.处置结果

(1)经过两天时间的消毒和防疫,D县流通中的人民币得到了全面消毒处理,没有再有人感染事件病毒。上级卫生部门也找到了治疗已感染病毒患者的办法。

(2)C市卫生部门将本市对D县的事件应对办法派专人到周边事发县区进行培训和协助防治;省卫生部门也组织力量到与C市相临的其他地市进行防疫处理。

(3)C市卫生部门将病毒样本和事件处置报告上报国家卫生和防疫部门,为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4)D县及C市其他地区的民众恐慌情绪全面消除,当地人民币恢复流通。

二、当前金融突发事件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假想突发事件缺少想象力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自然灾难和事故灾难突发事件的演练,假想事件的设计较为容易,而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引发原因较多,开展演练时的假想事件在性质和内容方面就会多种多样,处置方式相应地也会大有不同。当前人民银行及其各部门组织的各种应急演练经过几年的积累,可以假想到的自然灾难和事故灾难大多已经演练过,之后的演练仅是不断的重复,缺少对小概率突发事件的假想设计,导致演练组织者对演练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演练的效果也在减弱。

(二)处置过程对宣传和舆论引导的研究少

金融几乎涉及每个成年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金融突发事件发生后,受到城乡居民的关注度非常高,突发事件的传播面和速度非常大。近年来,随着信息业和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等新型媒介对突发事件传播和处置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目前的金融突发事件处置中,由于相关人员对运用网络新型媒介宣传和舆论的应用、掌控能力信心不足,担心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在应对过程中容易出现封锁消息、一味辟谣和否认、鸵鸟政策、敷衍塞责和忽视网络民意等错误做法⑴,造成欲盖弥彰的不良后果,不利于突发事件的顺利应对。而人民银行在进行此类金融突发事件的演练中,很少对应对措施中的舆论引导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化演练,导致演练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涉及多部门配合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施困难

正如本文所举的两个假想突发事件所示,应对和处置容易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金融突发事件,一般都需要政府、公安、人民银行、新闻和相关专业部门在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组织的统一指挥下,通力合作、相互配合。然而,组织一次多部门、多单位联合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演练所需的人员和物资投入较大,组织部门(人民银行)的相关费用不易解决。二是人民银行组织此类演练的积极性下降。各地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般由金融主管部门(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起草,以政府发文的形式制定,应急领导组组长由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应急演练却由主管部门提出,因此,主管部门往往由于资金问题很少组织预案演练。三是不定期的组织演练容易影响参与部门的工作日程安排,导致参与部门的积极性不高。

(四)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常被忽视

金融突发事件发生机率低,危及金融稳定的金融突发事件发生机率更低,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制定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后,很少对预案进行修订。然而随着金融新产品的快速创新和金融业整体运行特点的不断变化,金融突发事件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原先的应急预案很可能不再适用于应对新的金融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新型、无法预计的突发事件,将会因应对不及时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提高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开展假想事件类别丰富的金融突发事件演练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组织金融突发事件(尤其是涉及区域金融稳定的突发事件) 演练时,应该在设计假想突发事件时,不断拓宽思路,尽量围绕本地区金融运行实际、当地金融消费习惯和相关风土人情,设计类别丰富的假想突发事件进行演练。以本文上述两起假想突发事件为例,人民币发行与流通管理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例一中假币引发的社会安全事件相对于自然灾难和事故灾难来说,发生机率较小,但事件突发前预想演练和提前防范的难度却相对较大;例二中的人民币携带传染病毒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率则更小,预想演练和提前防范的难度就更大。因此,设计这样的假想突发事件进行演练很有必要。设计假想突发事件进行针对性演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合乎时代发展潮流

设计假想突发事件时,一定要根据金融业、金融机构实际发展,结合当前经济金融运行大环境和发展潮流,合理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发展趋势下各种不可控因素可能引发的意外事件。例如,对于危及区域金融稳定的突发事件,就要充分考虑当前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环境下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可能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影响,应该相应地设计一些诸如民众大规模参与P2P投资、超能电脑病毒导致移动支付环境突然恶化等假想突发事件。

2.要符合基本逻辑推理

设计假想突发事件,不能简单地发挥设计者的想像力,漫无边际地想像自认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要结合当前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民众心理趋向进行符合基本逻辑的设计。正如本文前面列举的两个例子,例一所述的大面额人民币假钞的突然出现是符合基本逻辑的,因为之前发生过银行ATM取出假钞、部分验钞机不能识别新型假钞等事件,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别有用心的团体运用假钞扰乱经济生活的险恶目的,新型假钞大规模突现是很有可能的;例二所述人民币现钞上出现高传染性病毒引发社会民众恐慌也是合乎逻辑和事件发展规律的。

(二)加强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和演练研究

要想使舆论引导在应对金融突发事件中起到应有的关键作用,加强实务性研究和模拟演练非常重要。

1.金融突发事件应对的相关组织领导要具备较好的运用媒体进行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

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的相关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对宣传、舆论引导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决策过程中,避免产生“家丑不外扬”、“谣言不攻自破”和“后发制人”等错误认识,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舆论引导应对方案。

2.要借助政府媒体的新闻发布机制进行应对

众多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及时全面发布权威消息是有效引导舆论,消除谣言,避免媒体炒作,树立金融业公信力和良好形象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1]。而为金融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提供准确有效的专业表述是新闻发布的关键。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领导及金融稳定部门领导要在平时注重积累相关金融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专业表述和解释技巧,力求为新闻发布人提供广大民众听得懂、听得顺心、听了放心的专业表述进行参考。

(三)强化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组的组织协调职能

各级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组要发挥好自身职能,把定期组织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写入当地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中,尤其要明确应急预案演练所需费用的来源,并根据制度定期组织金融突发事件预案演练。

(四)结合演练效果不断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该高度重视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根据本地金融运行形势和特点,定期设计不同的假想突发事件开展应急演练,并结合演练结果及时向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组提出修订应急预案的建议。

摘要:通过列举两起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假想金融突发事件演练脚本,深入思考当前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中存在的假想事件缺乏预见力和想象力、舆论引导不足以及应急预案修订不及时等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建议。

突发治安事件演练总结 篇3

关键词: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标准体系

目前阶段高校制定应急处理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在2006年1月8日正式发布并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促使了各个高校纷纷开始进行应急机制的建设和健全,从而提升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紧急处理能力,将高校内部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有效地预防并及时地解决,从而使得校园内师生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让高校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高校应该树立平安校园的管理思想,编制和完善适合本校状况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度,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以此作为处理的标准。但是从目前的阶段来看,很多高校在指定了应急预案制度之后就弃之不顾,只有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才想起要套用其中的工作流程,高校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动态管理能力非常差,很多原预案内容并没有随着治安事件发生性质的变化或者变动而改善,这导致很多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预案制度早就已经陈旧和过时,操作性已经大大降低,所以仅仅依靠应急预案来进行应急处理标准体系的构建是远远不足以应对社会的复杂动态形势的,应急预案的实施应该仅仅是应急处置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具备教育、引导、规范和操作的功能,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该侧重于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而且这些操作流程仅仅靠书面表述是难以达到应用的效果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如果缺乏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和体制、日常高校突发治安安全事件的演练,那么在真正地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高校安保人员大多会手忙脚乱、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最佳的处置时机被延误,造成严重的、惨痛的社会效果。

举例来说,某高校校门口出现一个手持60厘米长、4厘米宽的尖刀的歹徒,其先是踢翻校门口停放的禁止机动车停放的标牌,然后挥舞着尖刀冲向校园主干道,安保人员一面追赶歹徒,一面用对讲机呼叫队友进行增援,在距离校门口300米的地方4名安保人员堵住了歹徒,但是由于安保人员没有携带任何安保设备,只能赤手空拳应对歹徒,被堵住的歹徒开始疯狂地向安保人员砍杀,其中三名安保人员先后中刀倒地,此时一名学生抓住机会将歹徒踢倒在地,随后接到报案的民警赶到现场制服了歹徒,但是手上的安保人员中两名因为伤势过重,不幸殉职。这样的突发事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惨痛的。

现在高校内部人员流动大、开放性高、治安形势日益复杂,高校的治安管理维护和校园安全工作应该以很强的针对性,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安全和治安维护工作只要依靠的是校园内的保安,大多数的保安接受的安全培训较少,对于相应的器械操作也不熟练,在应对紧急突发事件上的应对能力还非常差。我国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全国各个高校在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消防演练,借此提升全校师生的安全管理意识,使得他们在遇到火灾的时候能够提升自身的自救能力,并让校园内火灾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由此也可以窥知相关的安全演练对于提升校园内部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治安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对策建议

首先,应该构筑高校治安突发事件的体系框架。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特点,国外不少的专家已经意识到这方面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在针对应急处置阶段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理论界认同度最高的模型主要有四个:芬克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的4R模型、危机管理专家米特洛夫提出的五阶段模型以及三阶段模型。笔者认为三阶段模型对于我国高校来说非常适用,它将突发事件的管理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在顺序和逻辑上都比较清晰,能够将应急处理的全过程囊括其中,在处理的手段上具有很大的弹性,也符合中国人在处理事件上的习惯和习俗。该模型保持了标准体系在级别维度和性质维度上的完整性,而对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应该主要集中在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的应急内容维度的研究上。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的特点来对校园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内容维度为主线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框架体系。

其次,要建设健全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和建设专门的组织机构。现阶段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频发的阶段,常设的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机构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应急处置应该秉承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在管理内容上应该实施全员参与、各有分工的管理体系,在责任追究制度之下进行健全的应急处理体制的构建。每个高校应该专门设置一个部门来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各个院长和主管应该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承担不可推卸的职责。

再次,注重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责任共担。在处置紧急预案的工作中,应急预案的演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应急能力和提升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安全教学和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学校各个院系和部门应该从提升安全综合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治安安全事件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只有经常性的应急演练才能够让全校的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在现实的管理中因为频繁演练而取得成功的案例是非常多的,平时多演练,事发时候承受的损失才能降低。全校的全体师生都应该参与到演练之中来,和学校共同承担责任,为学校的安定和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要完善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各分院也应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门机构,并赋予其特别权力,负责监管本分院安全状况;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计划应通过相应规章制度加以确定,将危机经费纳入学校发展计划,明确有关部门责任,加强主管部门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姜传胜,邓云峰,贾海江,王晶晶.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

[2]刘尚亮,沈惠璋,李峰等.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

校车突发事件疏散应急演练总结 篇4

为了保证校车的正常运行,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提高全校师生应对突出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掌握校车突发事件时的应用能力,逃生本领。我校于2018年4月26日举行了校车突出事件紧急疏散演练,演练中全校师生恪尽职守,认真对待,严格按方案进行相关的演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校车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总务、教导处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会议,研究布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认真的对待演练,在演练中掌握技能。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制订演练方案时,我校进行了集体的讨化,对演练的时间,内容、要求、步骤等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及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要求全校师生在演练时一定要保证安全,按要求进行演练,并对每辆校车安排一名领导具体负责。

三、井然有序,演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次演练,全校师生按要求进行了演练,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指挥,老师们都及时到岗开始演练习,学生组织到位,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学生做的比较的到位,尤其是从逃生门逃生时,老师们都尽职尽责,或抱或扶学生,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尽管本次的演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有个别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态度不认真,认为没有用。

2、有的同学在演练时未按要求进行快速撤离,存在拖拉现象。

突发治安事件演练总结 篇5

提高全体师生安全意识和在火灾、震灾等突发性灾害中的逃生自救能力,使全校师生了解突发事件与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知识,掌握遇到各种突发事件与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2018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总结范文

一、可能引发幼儿园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暴恐分子造成的破坏性行为、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对社会不满的极端分子的恶性行为、歹徒在被追捕过程中的威胁性行为、因严重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报复性行为、精神病人的严重失控行为等。

二、事件的预防:、由符合条件的专职保安担任门卫,严格门卫登记、验证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

2、加强对园内有精神病症状的人员的管理。为确保幼儿园安全,具有精神异常症状的人员必须在正规的精神卫生部门进行鉴定,一旦确诊为精神病人,幼儿园应劝其在家休养治疗,经济待遇上给予帮助照顾。

3、对可能引发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

4、加强对师生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5、积极组织师生进行防范暴力事件预案的演习,提高师生的防范能力。

三、事件的处理:一旦发生幼儿园暴力事件,务必以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为主要目的,一般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1、报警。可按紧急报警按钮或拨打“1 1 0”报警电话。

2、选派应变能力强、口才较好的老师、身体强壮的老师与犯罪嫌疑人周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劝说,以拖延时间。

3、保护有关对象及全体幼儿,将被保护者护送到安全处。

4、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并通知家长或亲属。

5、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

6、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作善后处理。将情况报局办公室及综合教育科。

7、事后要组织专人通知相关学生家长及教师家属,并做好接待解释工作,稳定家长和家属情绪。

2018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总结范文

为提高我园全体教师生应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锻炼应急救援队伍,日下午,我园开展了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演练活动。现将演练情况总结如下:

一.演练过程

下午3点15分左右,大二班两位孩子恶心呕吐严重,接着两位老师抱着孩子到保健室,保健室张老师根据幼儿出现的临床体症,初步认定为食物中毒。幼儿园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逐级汇报,班级教师及保育员协助保健老师对2名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幼儿实施了初步的救治,接着送幼儿去医院就诊。并马上保护现场、通知家长……。保育员黄海连立即将病儿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取样,其他各班保育员仔细观察自己班级是否有类似症状的幼儿出现等。食堂人员立即封存食堂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设备,保护留样的食品,等候卫生执法部门全面检查、处理等等。

二、演练的主要收获

一方面检验师生应急突发事情处理能力,二是让孩子学会简单的自救知识。这次演练活动在事故发生起因、发生地点、处置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非常贴近实际,孩子们及老师非常投入,态度端正,严肃认真,工作程序规范,演练现场很好地实现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现场指挥的互动配合。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协调指挥、事故调查、采样送检、医疗救治均严格按照《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和各小组职能及程序执行。其次,演练目的明确效果明显。此次应急演练是对《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较为真实的检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增强了应急处置能力,为实战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今后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了指导,达到了规范处置程序、锻炼应急队伍的目的。

三、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演练整体效果良好,各部门人员能按时圆满完成演练任务。但不足之处依然明显,具体如下:

1、演练方案和预案学习不够,有少部分人员理解不深,不能深入的配合演练活动;

2、少数参与演练的人员不够严肃认真。

3.改进措施:(1)、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本次演练发现部分员工对应急预案相关内容不熟悉,在演练中紧张、表达不连贯,在以后需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学习,多搞实战演练,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2)、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指挥体系,理顺各岗位职责,加强统筹领导。

总之,通过这次演练对全体师生来说是一次培训、教育和提高的过程,是一次学习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危机意识、责任意识的机会。以后每个学期我们将这些工作继续做下去。

2018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总结范文

为了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使全园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幼儿园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团结镇幼儿园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园师生的生命安全。近日,团结镇幼儿园组织全园教工和幼儿进行了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为了确保演练圆满成功,演练前期各班教师对幼儿进行了有关地震知识和演练的安全知识教育,并且在演练前一天我园还召开了应急演练会议,部署演练工作。在演练期间,听到第一次警报声后,各班进行避震演练;第二次警报声响起后,各班进行地震疏散演练。所有幼儿在老师的指挥下,快速有序地向操场疏散,然后由班主任紧急集中清点人数向刘园长汇报。最后刘园长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宣布演练活动结束。

幼儿从紧急避震到紧急逃生,从教室撤离到校园操场,整个演练过程按预案进行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园师生对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达到了预期目标。

【附 2018幼儿园防汛应急预案范文】

时时不忘安全、事事重视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切实做好我园的防汛抗灾工作,确保在重大汛情发生时,能够有序地组织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等待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及财产损 失,特制定此预案。

一、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及职责

1、总指挥:园长黄乌治担任,全面负责幼儿园汛灾事故的处置工作,及时听取事故情况报告,视情况做出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决定。

2、副总指挥:林杉玲、王英瑜担任,分工负责事故的现场救援、调查处理和善后等工作。

二、幼儿园出现汛灾事故,立即启动各职能小组,全力投入事故处理工作

1、应急指挥小组:主要职能是

(1)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尽早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汇报情况。

(3)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小组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医疗、公安等机构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关指示。

(5)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现场控制小组:主要职能是

(1)控制现场,维护秩序,劝离无关人员,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2)排查其他受伤人员,组织力量送医院。

(3)由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幼儿,不围观,不拥挤,防止幼儿慌乱、散失,维护学校秩序。

(4)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3、医疗救援、消毒小组:由保健曹智娟担任组长。组员:保育员等。

主要职责有:

(1)立即组织护送受伤人员去医院救治。

(2)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追踪了解伤情或动态,随时与园长保持联系。

(3)接待赶到医院的家长,并说明基本情况,做好安抚工作,防止出现情绪过激情况,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

4、后勤保障应急小组: 主要职能

(1)尽力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以及联络和后勤支援工作。

(2)必要时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现场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

(3)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5、信息资料小组:由郑惠茹老师担任组长。成员:陈翠容、黄添珍。主要负责:汛灾事件全过程的各种文字、图象信息资料采集,撰写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作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各种资料。12小时内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逐级上报。

三、应急疏散流程

1、人员转移

在发现险情时应坚持先救人,后抢物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特别是幼儿)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到有秩序、有组织地转移,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

(1)遇灾害时,幼儿园要将师生转移到牢固的楼房中,保持梯道的畅通,人员转移要根据就近的原则,提倡互相帮助。、抢险准备

平时要加强巡逻检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易积水的地方要搞分块小包围,设置临时排水泵,排水管道要经常疏通养护。

3、物资转移

幼儿园物资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灾情,制订应急措施,按照转移、垫高或转放楼上等方法制定预案,电脑等贵重物品转移楼上明确专人负责。

4、治安保卫和医疗救护

突发治安事件演练总结 篇6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总结、分析与评价

2015年5月27日下午2:30时,我院模拟了一场在本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演练自下午2:30时开始,至3:10分顺利成功结束,历时40分钟。现将演练总结与分析评价如下:

一、主要成绩

1、演练按《XXX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方案》(以下简称《演练方案》)拟定的程序全部执行完成,收到了全面提升全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和快速反应能力。事实证明,全院医务人员在突发事件到来之际,能够做到“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演练前制定了全面周详、流程清晰、覆盖全院、可操作的方案;演练开始后,信息发布快,各级各类人员到位迅速,且都能按医院已经制定并发出的《演练预案》迅速、准确找到自己的岗位和履行职责。

3、演练指挥正确,按《演练方案》拟定的程序顺利进行。演练指挥长(院长XXX)至始至终全程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了整场演练,确保了演练的成功。

4、演练中,参演人员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对待,没有把演练视为只是演练,而真正做到了“练时多流汗,急时(人民群众)少流血”。参加演练的42名医、护、技、药人员对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操作,思路清晰、流程规范、告知清楚、处理正确。共收治病员5人,其中4名病员症状较轻,门诊留观处理。病情较重者1名(严重脱水、休克),急诊抗休克处理后转入内科病区后续治疗。

5、演练一开始,全体参演人员集中在医院一楼大厅,由王院长通报事件信息,宣布启动演练预案,现场救援小组立即到达急诊科进行处理,王院长及时向锦江区疾控中心报告了突发事件信息。

(1)现场救援小组对5位病员进行了询问病史、采集样品(包括霍 乱弧菌快速诊断),诊断为:食物中毒。处置:①开放静脉输液双通道;②监测生命体征;③采集样品立即送检;④快速完善其他各项相关辅助检查;⑤通知内科住院部准备病房和及时力量;⑥告知学校领导及家属病情。

(2)病员送到内科住院部后,临床治疗组医护人员立即对危重患者进行了生命支持、体征监护、紧急完善相关辅检、确立诊断、向学校领导及患者亲属告知病情,进行进一步对症支持治疗,对轻症患者给予了后续治疗。(3)王院长在院内抢救现场向主要负责诊疗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针对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诊断依据、治疗原则、目前情况、上报时限、鉴别诊断”等方面理论知识进行了提问,医师们做了比较满意的答复。

二、总结讲评

(一)整个演练严格按照拟定的预案模拟场景过程进行,历时40分钟顺利结束。院长王远远执行了全部现场指挥,院综合办、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负责协调联络,实施了医护人员紧急人力资源调配和院感监管。演练结束后,全体参演人员在6楼会议室进行了总结讲评。本院专家评审组对演练全过程本着“接近实战、严格考评、暴露问题、持续整改”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了评价分析。

(二)院长作了总结讲评,他讲:

1、这次演练是基本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目的。

2、全体参演人员认真对待,准时到达岗位,工作认真负责。

3、指挥协调有力,上报信息及时。

4、存在问题:

(1)赞成专家组提出的评审意见,即:各环节衔接不紧凑;场景与设计略有出入;整个演练过程看的人多,动的人少,某些医务人员工作超前;与检验科工作协调有误,以后应尽量将演练方案安排为突发性,更能显出各位医务人员的能力。

(2)希望以后再组织类似的应急医疗救援演练,要严格接近实战演练,模仿军队现代战争操演方法,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而我们医务人员应该懂得,平时重视和认真,急时人民群众就会少流血,多一分生命安全,因而绝不能把演练当“游戏”。(3)演练过程中存在以下失误,表现在:

未填写《院前急救记录单》;

提问中相当多的人不知晓市政府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新的“10分钟规则”;

对学校领导及患者家属病情告知不全面;

④现场没有对伤员进行“轻”、“中”、“重”的分级分类; ⑤现场演练人员不够严肃;围观人数较多;影响演练效果。

5、通过这次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望认真改进:

(1)全院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医院发出的各类应急预案,知晓、熟悉自己的职责与任务,一旦投入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时,能快速进入角色履行职责。

(2)各科室平时要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多组织各种内容的应急操作演练,尤其是医务人员应该掌握的院前、院内急救技能,方能很好履行医务人员职责。

(3)熟练掌握各类急救技术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提高危重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

(4)以后进行各类应急救援演练,职能科室制定《演练预案》时要联系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力求把《演练预案》制定的更加周详和切合实际,以避免在演练中一部分参演人员无所适从和处于混乱状态。

(5)各科室主任要认真阅读《演练预案》,明白自己的团队和操作环节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以便做出及时、正确、高效率的组织指挥。

学校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7

一、完善防范机制,落实防范责任

学校建立以xx副校长为组长的处置突发治安事件工作小组,构建校园防范网络,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二、事件预防

1、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

2、学校聘请的保安应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增加责任意识。

3、来人来访必须查验登记,执行好登记制度。

4、学校报警、监控设备应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5、学生进校后一般不得中途离校,确有需要,应出具出门证明。

6、学生不得携带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进校。

7、如发现不良分子袭扰,应立即制止、制服,并拨打“ 110”报警。

8、如遇恐怖事件,要尽力稳住局势,迅速疏散师生,并立即向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报案。

9、加强平时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

三、事件应急处置程序

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若外来人员强行闯入校园,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向其发出警告,并应尽力将其驱逐。对不听劝拒者或遇突发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迅速与校领导取得联系并拉响警报铃,同时立即启动如下应急程序:

1、学校领导立即报警110请求援助。

2、校长指挥护校队立即赶到出事地点,应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制止、制服,使之停止侵害行为,及时控制事态、保护现场为公安部门勘察取证提供方便。同时,安全专干xx组织教师安抚保护好学生,作好疏散撤离准备,并视实际情况将学生紧急疏散撤离至安全区域。同时,学校应及时向教育局报告情况。

3、总务处负责联系xx职工医院,请求“120”支援。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总务后勤人员负责劝散围观群众,分散堵塞进入校门通道的车辆。一名值日教师佩带标志,负责到路口引路接“110”、“120”车辆。

4、校医老师对受伤师生及时紧急止血、初步救治、护理。

5、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政教处或教导处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xx学校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引 篇8

目录 总则

1.1 应急演练定义 1.2 应急演练目的 1.3 应急演练原则 1.4 应急演练分类 1.5 应急演练规划 2 应急演练组织机构

2.1 演练领导小组 2.2 策划部 2.3 保障部 2.4 评估组

2.5 参演队伍和人员 应急演练准备

3.1 制定演练计划 3.2 设计演练方案 3.2.1 确定演练目标

3.2.2 设计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 3.2.3 设计评估标准与方法

3.2.4 编写演练方案文件 3.2.5 演练方案评审 3.3 演练动员与培训 3.4 应急演练保障

3.4.1 人员保障 3.4.2 经费保障 3.4.3 场地保障

3.4.4 物资和器材保障 3.4.5 通信保障 3.4.6 安全保障 应急演练实施

4.1 演练启动

4.2 演练执行

4.2.1 演练指挥与行动 4.2.2 演练过程控制 4.2.3 演练解说 4.2.4 演练记录 4.2.5 演练宣传报道 4.3 演练结束与终止 5 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5.1 演练评估 5.2 演练总结 5.3 成果运用

5.4 文件归档与备案 5.5 考核与奖惩 6 附则

6.1 名词解释 6.2 适用范围 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为加强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指导,促进应急演练规范、安全、节约、有序地开展,制定本指南。

1.1 应急演练定义

应急演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下统称演练组织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

1.2 应急演练目的

⑴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⑵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⑶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⑷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⑸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1.3 应急演练原则

⑴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⑵着眼实战、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问题。

⑶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订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⑷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益。

1.4 应急演练分类

⑴按组织形式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①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练通常在室内完成。

②实战演练。实战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突发事件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从而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实战演练通常要在特定场所完成。

⑵按内容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①单项演练。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②综合演练。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⑶按目的与作用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①检验性演练。检验性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②示范性演练。示范性演练是指为向观摩人员展示应急能力或提供示范教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开展的表演性演练。

③研究性演练。研究性演练是指为研究和解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

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组合,可以形成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示范性单项演练、示范性综合演练等。

1.5 应急演练规划

演练组织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应急演练规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应急演练组织机构

演练应在相关预案确定的应急领导机构或指挥机构领导下组织开展。演练组织单位要成立由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演练领导小组,通常下设策划部、保障部和评估组;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演练活动,其组织机构和职能可以适当调整。根据需要,可成立现场指挥部。

2.1 演练领导小组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审批决定演练的重大事项。演练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主要协办单位负责人担任;小组其他成员一般由各演练参与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在演练实施阶段,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通常分别担任演练总指挥、副总指挥。

2.2 策划部

策划部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演练评估总结等工作。策划部设总策划、副总策划,下设文案组、协调组、控制组、宣传组等。

⑴总策划。总策划是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等阶段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具有应急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的人员担任;副总策划协助总策划开展工作,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参与单位的有关人员担任。

⑵文案组。在总策划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制定演练计划、设计演练方案、编写演练总结报告以及演练文档归档与备案等;其成员应具有一定的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

⑶协调组。负责与演练涉及的相关单位以及本单位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其成员一般为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的行政、外事等部门人员。⑷控制组。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在总策划的直接指挥下,负责向演练人员传送各类控制消息,引导应急演练进程按计划进行。其成员最好有一定的演练经验,也可以从文案组和协调组抽调,常称为演练控制人员。

⑸宣传组。负责编制演练宣传方案,整理演练信息、组织新闻媒体和开展新闻发布等。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宣传部门的人员。

2.3 保障部

保障部负责调集演练所需物资装备,购置和制作演练模型、道具、场景,准备演练场地,维持演练现场秩序,保障运输车辆,保障人员生活和安全保卫等。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后勤、财务、办公等部门人员,常称为后勤保障人员。

2.4 评估组

评估组负责设计演练评估方案和编写演练评估报告,对演练准备、组织、实施及其安全事项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估,及时向演练领导小组、策划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见、建议。其成员一般是应急管理专家、具有一定演练评估经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专业人员,常称为演练评估人员。评估组可由上级部门组织,也可由演练组织单位自行组织。

2.5 参演队伍和人员 参演队伍包括应急预案规定的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

参演人员承担具体演练任务,针对模拟事件场景作出应急响应行动。有时也可使用模拟人员替代未现场参加演练的单位人员,或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泄漏等。应急演练准备 3.1 制定演练计划

演练计划由文案组编制,经策划部审查后报演练领导小组批准。主要内容包括:

⑴确定演练目的,明确举办应急演练的原因、演练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效果等。

⑵分析演练需求,在对事先设定事件的风险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调整的演练人员、需锻炼的技能、需检验的设备、需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和需进一步明确的职责等。

⑶确定演练范围,根据演练需求、经费、资源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确定演练事件类型、等级、地域、参演机构及人数、演练方式等。演练需求和演练范围往往互为影响。

⑷安排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日程计划,包括各种演练文件编写与审定的期限、物资器材准备的期限、演练实施的日期等。⑸编制演练经费预算,明确演练经费筹措渠道。3.2 设计演练方案

演练方案由文案组编写,通过评审后由演练领导小组批准,必要时还需报有关主管单位同意并备案。主要内容包括:

3.2.1确定演练目标

演练目标是需完成的主要演练任务及其达到的效果,一般说明“由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什么任务,依据什么标准,取得什么效果”。演练目标应简单、具体、可量化、可实现。一次演练一般有若干项演练目标,每项演练目标都要在演练方案中有相应的事件和演练活动予以实现,并在演练评估中有相应的评估项目判断该目标的实现情况。

3.2.2设计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

演练情景要为演练活动提供初始条件,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引导演练活动继续,直至演练完成。演练情景包括演练场景概述和演练场景清单。

⑴演练场景概述。要对每一处演练场景的概要说明,主要说明事件类别、发生的时间地点、发展速度、强度与危险性、受影响范围、人员和物资分布、已造成的损失、后续发展预测、气象及其他环境条件等。

⑵演练场景清单。要明确演练过程中各场景的时间顺序列表和空间分布情况。演练场景之间的逻辑关联依赖于事件发展规律、控制消息和演练人员收到控制消息后应采取的行动。

3.2.3设计评估标准与方法

演练评估是通过观察、体验和记录演练活动,比较演练实际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总结演练成效和不足的过程。演练评估应以演练目标为基础。每项演练目标都要设计合理的评估项目方法、标准。根据演练目标的不同,可以用选择项(如:是/否判断,多项选择)、主观评分(如:1一差、3一合格、5一优秀)、定量测量(如:响应时间、被困人数、获救人数)等方法进行评估。

为便于演练评估操作,通常事先设计好评估表格,包括演练目标、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相关记录项等。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专业评估软件等工具。

3.2.4编写演练方案文件

演练方案文件是指导演练实施的详细工作文件。根据演练类别和规模的不同,演练方案可以编为一个或多个文件。编为多个文件时可包括演练人员手册、演练控制指南、演练评估指南、演练宣传方案、演练脚本等,分别发给相关人员。对涉密应急预案的演练或不宜公开的演练内容,还要制订保密措施。

⑴演练人员手册。内容主要包括演练概述、组织机构、时间、地点、参演单位、演练目的、演练情景概述、演练现场标识、演练后勤保障、演练规则、安全注意事项、通信联系方式等,但不包括演练细节。演练人员手册可发放给所有参加演练的人员。

⑵演练控制指南。内容主要包括演练情景概述、演练事件清单、演练场景说明、参演人员及其位置、演练控制规则、控制人员组织结构与职责、通信联系方式等。演练控制指南主要供演练控制人员使用。

⑶演练评估指南。内容主要包括演练情景概述、演练事件清单、演练目标、演练场景说明、参演人员及其位置、评估人员组织结构与职责、评估人员位置、评估表格及相关工具、通信联系方式等。演练评估指南主要供演练评估人员使用。

⑷演练宣传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宣传目标、宣传方式、传播途径、主要任务及分工、技术支持、通信联系方式等。

⑸演练脚本。对于重大综合性示范演练,演练组织单位要编写演练脚本,描述演练事件场景、处置行动、执行人员、指令与对白、视频背景与字幕、解说词等。

3.2.5演练方案评审

对综合性较强、风险较大的应急演练,评估组要对文案组制订的演练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演练方案科学可行,以确保应急演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演练动员与培训 在演练开始前要进行演练动员和培训,确保所有演练参与人员掌握演练规则、演练情景和各自在演练中的任务。

所有演练参与人员都要经过应急基本知识、演练基本概念、演练现场规则等方面的培训。对控制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过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评估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评估方法、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对参演人员要进行应急预案、应急技能及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3.4 应急演练保障 3.4.1人员保障

演练参与人员一般包括演练领导小组、演练总指挥、总策划、文案人员、控制人员、评估人员、保障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有时还会有观摩人员等其他人员。在演练的准备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保证相关人员参与演练活动的时间;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和培训,提高演练人员素质和技能。

3.4.2经费保障

演练组织单位每年要根据应急演练规划编制应急演练经费预算,纳入该单位的财政(财务)预算,并按照演练需要及时拨付经费。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演练经费专款专用、节约高效。

3.4.3场地保障 根据演练方式和内容,经现场勘察后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桌面演练一般可选择会议室或应急指挥中心等;实战演练应选择与实际情况相似的地点,并根据需要设置指挥部、集结点、接待站、供应站、救护站、停车场等设施。演练场地应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交通、生活、卫生和安全条件,尽量避免干扰公众生产生活。

3.4.4物资和器材保障

根据需要,准备必要的演练材料、物资和器材,制作必要的模型设施等,主要包括:

⑴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的纸质文本、演示文档、图表、地图、软件等。

⑵物资设备:主要包括各种应急抢险物资、特种装备、办公设备、录音摄像设备、信息显示设备等。

⑶通信器材:主要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海事电话、传真机、计算机、无线局域网、视频通信器材和其他配套器材,尽可能使用已有通信器材。

⑷演练情景模型:搭建必要的模拟场景及装置设施。

3.4.5通信保障

应急演练过程中应急指挥机构、总策划、控制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之间要有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渠道。根据演练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公用或专用通信系统,必要时可组建演练专用通信与信息网络,确保演练控制信息的快速传递。

3.4.6安全保障

演练组织单位要高度重视演练组织与实施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大型或高风险演练活动要按规定制定专门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并对关键部位和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针对性演练。根据需要为演练人员配备个体防护装备,购买商业保险。对可能影响公众生活、易于引起公众误解和恐慌的应急演练,应提前向社会发布公告,告示演练内容、时间、地点和组织单位,并做好应对方案,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演练现场要有必要的安保措施,必要时对演练现场进行封闭或管制,保证演练安全进行。演练出现意外情况时,演练总指挥与其他领导小组成员会商后可提前终止演练。应急演练实施 4.1 演练启动

演练正式启动前一般要举行简短仪式,由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并启动演练活动。

4.2 演练执行 4.2.1演练指挥与行动

⑴演练总指挥负责演练实施全过程的指挥控制。当演练总指挥不兼任总策划时,一般由总指挥授权总策划对演练过程进行控制。⑵按照演练方案要求,应急指挥机构指挥各参演队伍和人员,开展对模拟演练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⑶演练控制人员应充分掌握演练方案,按总策划的要求,熟练发布控制信息,协调参演人员完成各项演练任务。

⑷参演人员根据控制消息和指令,按照演练方案规定的程序开展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⑸模拟人员按照演练方案要求,模拟未参加演练的单位或人员的行动,并作出信息反馈。

4.2.2演练过程控制

总策划负责按演练方案控制演练过程。⑴桌面演练过程控制

在讨论式桌面演练中,演练活动主要是围绕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由总策划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引入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参演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讨论应采取的行动。

在角色扮演或推演式桌面演练中,由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操作,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⑵实战演练过程控制

在实战演练中,要通过传递控制消息来控制演练进程。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控制人员向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传递控制消息。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接收到信息后,按照发生真实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程序,或根据应急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

控制消息可由人工传递,也可以用对讲机、电话、手机、传真机、网络等方式传送,或者通过特定的声音、标志、视频等呈现。演练过程中,控制人员应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并向总策划报告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2.3演练解说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可以安排专人对演练过程进行解说。解说内容一般包括演练背景描述、进程讲解、案例介绍、环境渲染等。对于有演练脚本的大型综合性示范演练,可按照脚本中的解说词进行讲解。

4.2.4演练记录

演练实施过程中,一般要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文字记录一般可由评估人员完成,主要包括演练实际开始与结束时间、演练过程控制情况、各项演练活动中参演人员的表现、意外情况及其处置等内容,尤其要详细记录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如进入“危险”场所而无安全防护,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照片和音像记录可安排专业人员和宣传人员在不同现场、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尽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练实施过程。

4.2.5演练宣传报道

演练宣传组按照演练宣传方案作好演练宣传报道工作。认真做好信息采集、媒体组织、广播电视节目现场采编和播报等工作,扩大演练的宣传教育效果。对涉密应急演练要做好相关保密工作。

4.3 演练结束与终止

演练完毕,由总策划发出结束信号,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进行现场总结讲评或者组织疏散。保障部负责组织人员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和恢复。

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经演练领导小组决定,由演练总指挥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指令终止演练:⑴出现真实突发事件,需要参演人员参与应急处置时,要终止演练,使参演人员迅速回归其工作岗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⑵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短时间内不能妥善处理或解决时,可提前终止演练。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5.1 演练评估

演练评估是在全面分析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参演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对演练活动及其组织过程作出客观评价,并编写演练评估报告的过程。所有应急演练活动都应进行演练评估。

演练结束后可通过组织评估会议、填写演练评价表和对参演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也可要求参演单位提供自我评估总结材料,进一步收集演练组织实施的情况。

演练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演练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对完善预案的建议等。

5.2 演练总结

演练总结可分为现场总结和事后总结。⑴现场总结。在演练的一个或所有阶段结束后,由演练总指挥、总策划、专家评估组长等在演练现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总结。内容主要包括本阶段的演练目标、参演队伍及人员的表现、演练中暴露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⑵事后总结。在演练结束后,由文案组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并形成演练总结报告。演练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演练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5.3 成果运用

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演练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包括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地更新等,并建立改进任务表,按规定时间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4 文件归档与备案

演练组织单位在演练结束后应将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对于由上级有关部门布置或参与组织的演练,或者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备案的演练,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将相关资料报有关部门备案。

5.5 考核与奖惩

演练组织单位要注重对演练参与单位及人员进行考核。对在演练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可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要求参加演练,或影响演练正常开展的,可给予相应批评。附则 6.1 名词解释

⑴演练情景。指根据应急演练的目标要求,根据突发事件发生与演变的规律,事先假设的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一般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状态特征、波及范围、周边环境、可能的后果以及随时间的演变进程等方面进行描述。

⑵应急响应功能。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需要完成的某些任务的集合,这些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共同构成应急响应的一个功能模块。比较核心的应急响应功能包括:接警与信息报送、指挥与调度、警报与信息公告、应急通信、公共关系、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生活救助、工程抢险、紧急运输、应急资源调配等。

⑶应急指挥机构。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应急指挥协调机构,如现场指挥部等。

⑷演练参与人员。参与演练活动的各类人员的总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活动组织领导的临时性机构,一般包括组长、副组长、成员。

演练总指挥:负责演练实施过程的指挥控制,一般由演练领导小组组长或上级领导担任;副总指挥协助演练总指挥对演练实施过程进行控制。

总策划:负责组织演练准备与演练实施各项活动,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在演练总指挥的授权下对演练过程进行控制;副总策划是总策划的助手,协助总策划开展工作。文案人员:指负责演练计划和方案设计等文案工作的人员。

评估人员:指负责观察和记录演练进展情况,对演练进行评估的专家或专业人员。

控制人员:指根据演练方案和现场情况,通过发布控制消息和指令,引导和控制应急演练进程的人员。

参演人员:指在应急演练活动中承担具体演练任务,需针对模拟事件场景作出应急响应行动的人员。

模拟人员: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响应机构和服务部门,或模拟事件受害者的人员。

后勤保障人员:指在演练过程中提供安全警戒、物资装备、生活用品等后勤保障工作的人员。

观摩人员:指观摩演练过程的其他各类人员。⑸演练控制消息。指演练过程中向演练人员传递的事件信息,一般用于提示事件情景的出现和引导和控制演练进程。

⑹演练规划。指演练组织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对一定时期内各类应急演练活动作出的总体计划安排,通常包括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

⑺演练计划。指对拟举行演练的基本构想和准备活动的初步安排,一般包括演练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程安排、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⑻演练方案。内容一般包括演练目标、演练情景、演练实施步骤、评估标准与方法、后勤保障、安全注意事项等。

⑼演练评估。由专业人员在全面分析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参演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对演练活动及其组织过程作出客观评价,并编写演练评估报告。

6.2 适用范围

上一篇: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下一篇:浅说中国古代冶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