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

2024-10-25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通用12篇)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 篇1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活动)设计理念如今青少年叛逆问题在教育领域非常受重视,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 “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诚然,叛逆期几乎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但是虽然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会带来危害,孩子与家长、老师的“对着干”,很容易造成自己走入歧途,也破坏亲情师生情。所以,如何减轻甚至消除孩子们过度的叛逆心理,是很重要的。14岁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本课通过创造情境加上思想沟通,让初中生从他们的角度,明白叛逆的危害,学会和父母老师相互理解,从而更好的成长。

二、教材分析:教材采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心理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是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的,其内容体系多说不一。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60课分成四个部分,即“走进自我”、“我爱学校”、“我爱我家”、“我爱社会”。全书以“我”这个主体为中心,从自我到学校、到家庭、到社会,展开心理教育的内容,以期达到中学心理教育的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这种心理教育内容的体系,是作者们从学生心理生活实际出发的精心安排,具有自己的特色。

三、学生(学习者)分析

初中学生,已具备相关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

明白过度的叛逆是有害的并且愿意加以改正;

领会克制激动情绪避免“战争”爆发

2、动作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激动、愤怒情绪和反抗心理;掌握和父母的沟通技巧

3、态度与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增加理智感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减少冲动感和逆反心理;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五、教学(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形成及其特点

2、减轻甚至消除叛逆心理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们直面叛逆,承认自己是叛逆的过度而伤害了双方

六、教学(活动)策略: 启发教学和情景教学

七、教学(活动)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提问法

八、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九、教学媒体(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

十一、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10~13分钟)

1、讲述案例:小张是一名14岁的初二男生。父母在该生幼时离异,监护权归父亲所有,但父亲已另组织家庭,且有子女,只能委托其爷爷和奶奶代为管理。可能是老人家爱孙心切,比较宠爱孩子。该生智力较好,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家长,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数学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他便和数学老师作对,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班主任找他谈话,让他给数学老师道歉,他表面应承,却并不照办。

2、提问:以“作对”“顶嘴”的问题开端,以环环相扣的几个问题激起学生的讨论欲望。a、老师:“你们对小张的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有没有人和他有相似的经历。和他感同身受?”(学生肯定和家长或者老师发生过类似的冲突。)继续提问:“那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心理么?”选一位同学来回答。

b、提问同学:“大家都知道什么是逆反心理么?”然后听听学生们的看法和态度,开始结合案例对叛逆心理进行阐述:“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阐述逆反心理诱发因素

(展示课件)青少年喜欢企图标新立异,彰显自身独特性。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教育者“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就这个案例而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小张的父亲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奶奶过于迁就孩子,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二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第一环节内容小结:本环节以能生成学生探究心理的案例作为引子,引发学生对于“逆反心理”这个心理现象是什么,缘何产生的,有意识思索,并通过衔接紧密且能吸引学生自觉

营造课堂氛围的几个提问,步步为营地导入到我们本节课的主题中去,为后面的游戏环节作了较好的情绪铺垫。本环节用时10~13分钟)

【第二环节】(约15—18分钟)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篇

一、小游戏

1、第一步: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情景演绎。就是同学们来扮演爸爸妈妈和叛逆的儿子/女儿,重现子女和父母意见发生分歧的现场。有人自愿来演么?”然后同学们举手,选一男一女扮演爸爸妈妈,再选一位同学扮演他们的子女(男女不限)。然后给他们讲假设情景:已经晚上九点钟了,第二天是星期三还得上课,XX(扮演孩子的学生)的朋友约他出去玩,这时候爸爸妈妈反对他出去,说已经晚了,不安全。孩子觉得父母干涉了自己的人身自由和人际交往。于是和父母理论,父母坚决不让孩子出去,然后双方大吵一架。

2、第二步:让他们三个把这个场景表演出来。表演完毕后,问同学们:“大家平时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呢?遇到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式?同学们思考后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请这三位同学沟通一下,集思广益,商量一种积极的解决方式,再一次表演,达到双方都满意的沟通效果。、第三步: 老师问:“大家从这三位同学的表演中发现了什么?有何收获?对孩子叛逆行为有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然后点一些同学来回答。

二、游戏环节小结

此环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力争让学生在参与中切身的感受到为人父母在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时候的打也不是骂也不是,爱之深恨之切的心情,明白父母的不易。同时让他们明白矛盾的解决方式是沟通而不是争吵。让他们学会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愿意去和父母沟通商量,不让事情朝坏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增进亲情。本环节成功的关键在于情景扮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情感带入,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父母,而且这种情况他们变得乐于去解决矛盾而不是让矛盾恶化。

【第三环节】(约10分钟)

减轻叛逆情绪之实战篇

一、(展示课件)针对叛逆问题,有这些建议:

1、多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2、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事,可以增进感情。而且一同做事可以使人变得心情愉快,是沟通交流的好时候。

3、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试着和他们讲道理而不是一味的反抗,取得双赢的成果。

4、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培养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学会正确归因和自我疏导。比如,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

5、在自己因为对父母、老师的不满感到烦躁时,尽量用其他的事物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与父母、老师争吵时,多想想他们为你所做的事,将心比心,才能更好理解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当地与父母沟通,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地传达给父母,并且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有利于控制这种情绪的。

二、提问:“还有没有同学能够给出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然后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探讨。

(第三环节小结:减轻甚至消除叛逆心理实际上最主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叛逆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经历了角色扮演小游戏,学生们对叛逆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两种不同结果的对比让他们明显感受到有效沟通的好处而不是选择“硬碰硬”的态度。通过这一环节他们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减轻叛逆促进家庭和谐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寄语)(1~2分钟)

师:叛逆心理是每个人成长过程都不可避免的心理,为此,我们不必自责,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凡事都有两面性,叛逆心理如果不过度,倒也是一股激发你们创新独立的动力呢。老师相信你们可以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处理青春期和父母的矛盾。减少叛逆心理带来的危害。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美好的青春高兴吧!

十二、教学评价与反思

采用提问讨论和情景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换位思考的心理。但是在课堂上开展的活动和表演让学生参与过多,时间不容易掌握,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该生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通过辅导,他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数学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此外,班级的两操活动在他的组织下井然有序的进行,多次得到年级表扬,也使他管理班级的劲头更足了,真正成为班级的一分子。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 篇2

一、初中生形成叛逆心理的原因

当前初中生自我意识较强, 在生活和学习中, 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特有的评定标准, 如果其他人认为学生的思想是不正确的, 学生就会随之产生叛逆心理。学生产生的叛逆心理原因有很多, 主要为以下方面:

1.个人原因

心理学家认为“一旦人与人之间有对立态度, 两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一些初中生心智发展趋于成熟, 本身具有较强的对立心理和好奇心理, 当某一行为被禁止时, 自然产生反抗心理。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 其知识体系比较匮乏, 社会经验少, 只看到表面问题, 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很容易出现偏激心理。

2.家庭原因

当前一些家长在沉重的社会压力下, 无法兼顾学生的整体发展, 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注度不够, 同时经常采用粗暴、专断的教育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高, 指责过多, 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2]。此外, 一些父母由于工作原因, 长期不在孩子身边, 孩子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目标不明确, 将很多精力放在其他方面,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很容易引起“自主叛逆心理”。

3.学校原因

受应试教学体系的影响, 当前一些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忽视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心, 出现问题时, 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 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 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导致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 降低学习积极性, 引起“情景叛逆心理”。

二、如何将叛逆心理转化为正能量应用到实际语文教学中

针对当前初中生的叛逆心理, 教师要因材施教, 发挥语文教学的魅力, 将学生的叛逆心理转化为正能量, 应用在语文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下我针对如何将叛逆心理转化为正能量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分析探究。

1.利用语文阅读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阅读作为人类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 是加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针对当前初中生的叛逆心理, 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知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当代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不仅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还对缓解学生的叛逆心理有重要作用。《论语》是一部历时久远、容量博大、哲理深奥的中国文化典籍, 文章主要阐述了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 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必读文章。老师要进行正能量教学, 增强学生对历史名著的理解能力。同时注意选择文章的针对性, 从学生当前学习水平出发,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缓解学生的叛逆心理。

2.利用写作加强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针对当前初中生的叛逆心理, 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只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 才会逐渐缓解叛逆心理。《童年》、《鲁滨孙漂流记》分别讲述了在苦难中成长的悲剧性人物、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两篇文章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名著, 进行自我创作, 结合当前所学的理论知识, 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 扩展课外知识, 提高语文素养。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写作, 有助于陶冶情操, 缓解压力, 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水平, 逐渐改变叛逆心理。

3.利用口语交际加强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口语交际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叛逆心理。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融洽师生关系。《让世界充满爱》主要阐述了在我们周围存在的各种类型的“爱”, 包括父母的爱、老师的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等。语文教师要注意阐述“爱”的含义, 让学生系统认识到我们周围存在的爱, 感受爱的伟大, 大胆说出内心的想法[3]。在课堂上, 老师要善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学习, 同时要注重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 提升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 为学生释放自我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 达到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目的。

4.利用演讲比赛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

为了缓解当前初中生的叛逆心理, 语文教师要求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在语文教学中, 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演讲比赛。《海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表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 语文教师要求针对学生的叛逆心理, 注重演讲文章的选择, 在演讲中尽量涉及关爱、守纪、环保的理念, 将正能量知识贯彻到教学中。在演讲中, 要注意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 让学生有组织地进行演讲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叛逆心理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在社会、家庭等环境下形成的, 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和家长要更关心学生, 重视发挥正能量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老师在教育中主导作用, 为了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 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注重将学生的叛逆心理转化为正能量, 尽量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庆元.中学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09) :90-92.

[2]于辉.青少年逆反行为心理分析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9-10.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学生 叛逆心理 疏导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阶段性过程,时间多集中在初中阶段,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疏导,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其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甚至社会带来分不良影响。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知识性丰富、人文性较强,与学生身心发展联系密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义不容辞,且具有较大的优势。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防范未然原则。初中课程设置比小学明显增多,再加上陌生的教师、同学和环境,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很难适应,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特别是初二、三学生独立性越来越强,叛逆心理较为严重。语文教师要清楚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变化情况,切实做好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准备,防范未然。二是灵活多变原则。由于初中生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所以叛逆程度和表现方式也不相同,语文教师要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采取针对性的疏导策略。三是科学渗透原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利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内容,语文教师要将这些丰富的内容科学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心理。四是潜移默化原则。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经常进行思想、道德、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策略

1.合理利用教材资源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朱自清《春》中的生机、活力,峻青《海滨仲夏夜》中的惬意、悠闲;何其芳《秋天》中的收获、韵味,老舍《济南的冬天》中的温情、温暖等,深入地感受和赞美美好的大自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大自然的多变和美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宣泄内心的不悦情绪。在讲授关于人间真情方面的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经典作品,品味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品味朋友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让学生明白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父母都会爱他、关心他,朋友都会理解他、支持他,有父母和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觉得孤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这样学生内心的叛逆和压抑就容易得到很好的宣泄。在教学名人故事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名人艰难的生存境遇和曲折的求学历程,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经历一些磨炼,不能遇到丁点儿困难就产生退缩的心理或抱怨,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学生的叛逆心理。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有利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资源,通过不同的角度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帮助学生尽快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2.善于利用阅读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对具有叛逆心理的初中生几乎不起任何作用,语文教师可以给他们相对自由的自我空间,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各种道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课文讲读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优秀作品或流行作品,让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或产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然后语文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加明显。除了和课文相关的这些作品,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读者》、《意林》、《格言》、《少年博览》、《探索发现》、《中学生阅读》等一些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杂志以及《爱的教育》、《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名人传》、《简·爱》、《水浒》等一些中外名著、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读懂爱、理解爱,读懂真善美、发现真善美,让学生的心结在理性的哲思中不断受到感化,使学生的叛逆心理得到有效疏导。

3.积极利用写作教学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对人或物的感受、内心情感的变化等充分地展现出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周记、作文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有内心孤独、与父母冷战、甚至对社会失望等不良情绪时要及时做出判断,学生出现的这种叛逆心理属于哪一程度,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些关于理解、爱、成长、梦想、乐观、人际交往等具有积极作用的作文题目,对学生的叛逆心理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指正。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写作(最常见的就是写日记、写空间或博客)的方式宣泄出来,将内心的疑惑提出来,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有效缓解或解决。

总之,初中语文知识性丰富、人文性较强的特点,使得在疏导学生叛逆心理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课文教学、课外阅读、写作等语文教学平台,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有效疏导。

【参考文献】

[1] 李和明. 语文课堂中的情商调节[J]. 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10期.

[2] 吴有元. 让心理健康教育之花开放在高中语文课堂[J]. 现代语文(中旬),2011年9期.

[3] 赵小兵.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及教育对策[J]. 语文学刊,2011年14期.

心理专家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 篇4

1、自我意思增强;这个办法处于过渡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持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而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2、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企图标新立异,他们往往表现的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4、特殊的生活经历,以至于性情大变,变得粗暴、多疑、怪癖。

5、教育不当,教育者得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调治:

提高文化素质,这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2、培养想象力。

家庭学校的做法:

重视社会因素的影响,要克服逆反心理,不能把青少年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让他们置身于社会,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些事情在别的家庭中存在的很多,大部分的家庭都会有这种情况,你也不用觉得很委屈。

要知道你是小孩的监护人,不是你的个人物品,你要先尊重她,才能得到小孩的尊重,这个你一定要做到,如果你只是笑地说,:“哦,对不起了,没想到我的小宝贝长大了,连我都不能看了,看来妈妈真的要向你道歉了。”这样小孩一定不会再和你针锋相对了,至少不会生那么大的气了。

你的小孩也是需要尊重的,这她也没有错,你应该高兴才是,因为你的女儿以经长大了,你只要尊重她,那她一定也会尊重你的,你不用生气,你生气了,她可能比你还生气,你要让女儿觉得父母都很尊重她,她才会尊重父母。以后你要多加注意,不再是以前的女儿了,她长大了,知道那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这时候你们做父母的更要给她做表率才是,教育小孩也要尊重他人,从现在起每天早上,要对小孩说:“早上好”出门时要说:“我走了”等等的礼貌语言不可少。这样小孩就会知道怎样从小的礼貌开始尊重家人和他人。不要不好意思。真的。常和孩子说自己开心的事,多沟通,自己委屈不要紧,就怕小孩委屈了。不利于小孩的身心健康。这样得不偿失呀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青少年心理叛逆的原因 篇5

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以上这些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原因,大都是造就了青少年心理叛逆的原因。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在和自己的孩子有分歧时,我们千万不能够采用极端的方法。要知道,青少年的心智和想法都在不断的完善,对于一些事情都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见解。因而,家长们应该授予他们畅所欲言的权利,给他们的不足提出中肯的意见,同时也要支持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相信如此相处,社会上青少年心理叛逆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

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成因分析 篇6

春雷教育专家指出,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成因,具体如下:

一、学生自身主观因素

1、中学生生理发育逐渐成熟,进而形成日益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

中学生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面对成人的指教,有意无意地回避、反感甚至背离。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怀疑态度。他们感受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2、中学生不满足于教师和教科书给予的现成的关于事物的解释,希望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他们对别人的思想、观点一般不愿轻信和盲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不容易接受正确的,而对某些经自己深思熟虑的思想,不管对错,又固执己见。

3、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在生活中容易感情用事,缺乏冷静的思考,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自己,容易走向极端。凡事不考虑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他想干就干,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

二、家庭因素

1、父母不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在众多家长的眼中,子女从小听话,是乖乖女、乖乖仔,长大了也应该是听话的,他们一如既往的管束着子女。

2、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

学校老师过于经验主义而不考虑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简单地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脱离教育实际,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3、单亲家庭、夫妻关系不和,矛盾突出的家庭。

探析中职生的叛逆心理 篇7

一、叛逆心理的现象在职高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这里所说的叛逆心理是指职高生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 而不考虑是非曲直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 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 为其喝彩。

职高生的叛逆心理主要反映在这几个方面:一, 在学校经常做些违背《中学生行为道德规范》的事情, 譬如经常旷课, 迟到, 早退等。二, 在家里经常和家长“对着干”, 对家长的教育都表现出厌烦心理, 经常顶撞家长。三, 在社会上经常拉帮结派, 三五成群, 学校越是规定不要和社会上面闲杂人员来往, 他就偏这样做, 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对这类学生必须要从思想对其进行深刻教育。

二、叛逆心理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危害的

上面所叙述的问题已经显得非常严重, 如果不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纠正和正确引导, 其严重后果会毁了学生的一生, 叛逆心理虽然称不上是什么严重的疾病, 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他们处处表现与众不同, 对自己批评过的老师上课就是不听, 睡觉, 有时还大声讲话, 严重时还干扰课堂的正常秩序, 萎靡不正, 意志消沉, 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不和大家合群, 固执己见。调查表明, 叛逆心理对高中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极不利的因素, 处理不好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 因此要研究有效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与调整。

三、职高生叛逆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1) 现在的社会, 独生子女偏多, 学生从小就得到家长的偏爱和庇护, 他们总是我行我素, 养成了偏激、自私和心胸狭小的性格。所以在校期间, 他们固执己见, 与别人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相反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逆反心理, 还有就是这时学生的自尊心, 和虚荣心都极其的强, 他们不容许自己受到一点点的伤害。

2) 现在的学生心理是比较脆弱的, 经不起一点的风吹浪打, 有些学生性格是比较内向, 平时不多讲话, 有点离群索居, 比较孤僻, 那么这类学生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平时不善于与别人交流, 当受到自尊心伤害时, 常常压抑, 最终导致强烈的逆反心理。

3) 有些老师运用不当的教育方法也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居高临下, 简单地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 必须怎样做, 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 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 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4) 现今社会流行元素比较多, 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在的校园当中, 学生们的业余生活是极其丰富的, 他们的表现欲和模仿能力很强, 在现今流行的电影杂志中, 经常有些“叛逆英雄”出现, 学生们把他们当成偶像来崇拜, 来模仿, 所以经常标新立异, 这样来显示自己的“酷”。

四、消除职高生叛逆心理的主要方法

1)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 这时的学生处于成熟和非成熟之间, 有着自己的想法, 有一定主见, 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有耐性,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 多和小孩沟通, 及时消除他们的叛逆心理。

2)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是平等的, 包括学生和家长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 学生信仰的是平等互利的原则, 老师和家长决不能对学生进行羞辱和呵斥, 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要经常和他们谈心, 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与动向, 不要颐指气使, 命令小孩这样那样, 要把他们当成朋友一样去谈心, 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和包容他们, 这样学生们即使有逆反心理也会很快消除的。

3) 父母、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他们交朋友, 以诚相待, 以身作则;极力提倡一种平等和悦的师生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爱护和尊重青年学生的自尊心, 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 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导, 坚决反对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形式对待学生。应经常注意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 不能带有色眼睛看学生,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 处理学生的问题或错误要客观公正。

4) 其实, 每位学生都是愿意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的, 这也是人之常情。以朋友的诚心对侍学生, 学生是会理解的, 毕竟高中生是懂道理的,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当然, 这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也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 多研究高中生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 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

5)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炼, 不断充电, 现在社会日新月异, 变化实在太快, 所以我们必须跟上时代节奏, 适应社会潮流, 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 不能表现的太死板。

6) 我们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在课堂上面, 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不能扼杀学生的才智和想像力, 培养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 班主任要经常深入课堂, 老师也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队伍中去, 经常找学生谈心, 以鼓励和赞扬为主, 让学生把你当成他最好的朋友, 这样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其乐融融的班集体, 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快乐发展。

摘要:叛逆心理在中职生这一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 而且表现得异常突出,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妥善的处理, 它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起着很大的负面阻力。所以问题解决迫在眉睫,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寻求和探索出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去正确的引导学生, 去消除他们的叛逆心理。让他们拥有健康美好的高中生活.真正做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叛逆,教师,正确引导,教育

参考文献

[1]许瑛国, 张梅玉.青少年心理学知识丛书.成长篇.冶金工业出版社.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 篇8

叛逆心理作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自然心理状态,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极易产生叛逆心理,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对他们的成长与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各科教师均肩负着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重任,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优化教学。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作探讨,并提出部分适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疏导学生 叛逆心理

初中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个性特点的重要时期,已初步拥有独立意识,但是思想情绪不够稳定,再加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叛逆心理。语文学科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教师应借助语文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有效、及时的疏导,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作为展开教学的根本依据和主要参考,教师要想实现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性,应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深度挖掘心理教育因素,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渗透心理教育,逐步消除他们的叛逆心理。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编者在编排教材时以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等为着手点,与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所以,教师可利用语文教材资源的优势,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例如,在《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升入初中第一次站在中学的大门前,面对这所陌生的校园时你会有哪些感觉?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现在,同样有一扇门向大家敞开着,大家想不想踏进这扇大门?顺利引出课文题目。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设计问题:作者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回答:文学之门。追问:为什么要打开文学之门?让他们初步懂得文学能够将人们引进辽阔美好的世界,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且懂得人生真谛。以此,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好,对自己的内心产生震撼,对生活充满向往。

二、善于借助阅读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一味的说教往往无法有效疏导叛逆心理,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引发他们的反感。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时,应给予他们充足的个人空间,使其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深度探究,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仔细品味文章中蕴涵的各种道理,在无形中触动自己的内心,与个人的内心世界发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良好的疏导效果。

在这里,以《秋词》这首古诗教学为例,虽然是一首古诗篇幅短小,但是语句精湛,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古诗背后的深刻含义。教师应引领学生这样思考:对于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着萧瑟凄凉的角色,花落树枯、天气寒冷,在古时许多文人墨客的诗中也是扮演着一个悲叹凄凉的角色;但是在本诗中,作者却写到“我言秋日胜春朝”,体现在他与众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下文中“晴空”写出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独特的,它通过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秋天的肃杀氛围。学生在阅读和探究之后可深刻体会到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让自己的叛逆心理消失。

三、运用语文课外活动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课外活动也是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课后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教育范围。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求,将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合理延伸至课外活动中,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观看心理方面的影视作品;或者开展和心理疏导相关的演讲活动、辩论赛、讨论会等;也可私下对他们进行单独心理辅导。

比如,教师可通过举办演讲比赛的方式来疏导学生叛逆心理,在每周或每月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先设置好演讲主题,以小组为单位且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上台,通过比赛评比出表现较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在选择演讲主题环节,教师应选择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主题,诸如和平、奉献、关心、励志、感恩、智慧、奋斗等,能够挑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绪。另外,演讲难度应逐步递增,由念稿至脱稿,在过渡至即兴演讲,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举办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调整情绪,还能够为其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进而消除与疏导他们的叛逆心理。

【结 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语文教材资源挖掘心理教育因素,通过阅读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式,从多个渠道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彩灵.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2)

【2】田成武.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叛逆心理疏导与分析【J】.吉林教育,2016(01)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 篇9

我是灵武三中的一位美术教师,由于爱人是做精神科工作的,经常对心理方面的知识耳濡目染,我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学校校本课中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也或多或少地有了一点反思拿出来和一些同行分享。

一脸忧郁表情的A,走进咨询室,胆怯的不知要坐在什么地方,我两次让她坐,A都没敢坐,在我的安慰下,她只是坐在沙发的前边,两只手始终不停地揉搓着,眼睛对我期待的看着,真不知道A经受了多少痛苦的折磨。为了缓解她的情绪,我只问了一些简单的情况,想打消A对心理咨询的顾虑,当她的情绪稍有稳定后,A开始了倾诉。“我今年中考考得不好,没考上,从小学到初中八年级我一直是班长,学习也比较好,就在九年级时,我妈妈因一次车祸离开了人世,我特别痛苦,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生活,我教妈妈认字,每次回家看到妈妈照片就哭,上课经常想起妈妈,致使注意力不集中,整个九年级心情烦躁,学习下滑的厉害,所以考高中落榜了。这次来复读又没有学籍,明年还不一定能再参加中考,在家里实在没什么事可

干,很是痛苦,就来学校先上上课,经常想不通生活怎么对我这样不公平,落差太大了,过去那么好,怎么一下成这个样子,个别同学也这样说我。上课时注意力总是集中不起来,经常开小差,主要是想我妈妈,想我原来的老师、同学和以前的一些事,无心听课,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

为了寻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我问她:“你上课能听懂吗?”

A:“能听懂,就是有的题不会做,心里就烦,老师和同学都是新的,特别孤独,越烦越怕,我该怎么办?”

师:“你这次考了多少分?中考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A:“老师,你不要问我分数,太丢人了,只要一想起此事我就特烦”。

师:你正处在抑郁状态,这是很多人遇到失败后都可能有的情绪,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映,它的确让人痛苦,老师理解你,并愿意帮助你。你回避分数,可以看出你还有点不敢正视现实。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承认事实。不要把失利太当回事,生活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挫折失败、坎坷风雨,这几乎是人生应有的内涵。这是平常事。有的人年轻时遇的挫折多,有的人可能在中年或老年遇到挫折多。你看我窗台上的两盆花,都是从同一个植物上折下的枝,一盆是我从大盆上折的小枝,长得还不错吧!另一盆是从同一大盆上折的已经长得又直又粗的大枝,却长得不好,活得可能性不大。这两枝是同一棵树上被我折下的,并用同一种方法栽在同一种土质中的,为什么小枝活

了,大枝没有活呢?

A:看着花,沉思了一阵说:“因为小的容易发出根,大的已经定型了,不容易长出根了”。

我接着启发到:这个花枝启示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会遇到不幸,小时候遇到了还有机会再来,长大了遇到不幸改的机会就太少了。

A:老师,我明白了我还有的是机会重新再来。可是,我总感到打击对我太大了!我无法面对。

师:你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吗?先喝一杯冰糖水,再吃苹果,苹果甜吗?假如把苹果换成一杯苦中药,你会有什么感觉?你的成长经历与这样的生活体验有没有相似处?”

A:噢!我明白了。过去的我较优秀,所以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帮助青春叛逆期的A快乐健康的成长,让愁眉不展的心情从此愉快起来,我好高兴噢!

B是一名七年级的女生,今年14岁,在她10岁时,父母离婚了,各自又重组了新家。她判给了,由于爸爸为了维持重组的家,平时对她照顾不够。在交谈中我发现,她非常想自己的父母能破镜重圆,给她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可是,最近又生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现在的她希望破灭了,言语中流露出对爸爸和弟弟的怨恨。

B的这种心境属于父母离异造成的恶劣心境。恶劣心境是指持续出现的情绪低落状态。

师:B,你能给老师说说父母没分开前的生活吗?

B:(犹豫一会儿)爸妈没离前,他们经常吵架,甚至有时深夜都还在吵,我吓得光知道哭。”

师:你想想,假如现在他们重新在一起,会怎样?

B:可能爸爸会痛苦、妈妈会更痛苦。他们可能又会像以前一样大吵大闹。(B很激动,她不愿再说下去。)

师:是的,现在你把他们强拉在一起,会让他们都痛苦,生活又和以前一样,家庭又会因为他们的吵架而鸡犬不宁,你希望这样吗?你愿意过这样的吵闹生活吗?

B:(沉思)不希望也不愿意。

通过谈话交流,基本上调整了她的认知,懂得从不同视角看待人和事,使情感发生了变化。让她认识到父母离异比强忍着生活在一起好,从而使她比较正确地认识了父母离婚这件事情。

同时,我巧妙地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并达成共识,她的班主任也很耐心,充分发掘她的闪光点,理智地对待她由于心境恶劣而持续出现的低落情绪,用爱心去医治她心灵的创伤,填补她心灵的空虚,从而充实她的精神生活,稳定她的思想情绪,使她在消极中鼓足勇气,在困难中突围前进。

此后,B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常得到同学的帮助和支持,由师生共同营造的愉快环境是消除B不良心理的最好良药。现在的B不再是以前那个叛逆、自卑、孤独、胆怯的B了。

叛逆的青春初中作文 篇10

为什么我会说青春要有叛逆才会最美丽呢?原因很简单:短短的青春就像是一场人生,人生需要的,从不只是逆来顺受。偶尔对错的人事物叛逆,亦是可取的做法。而我的青春,则最是少不了叛逆。

一开始我处于叛逆期的时候,我是很矛盾的。因为我的叛逆,让我吃了不少苦,可后来当我掌握好了分寸时,叛逆这个词也变得不是那么坏了。

我钟爱这舞蹈,但父母坚决反对,我便“叛逆”了一回。不能明着学,我就暗着练,直到获得了一次舞蹈比赛的亚军,父母也才接受了让我练舞的行为。但我并没有为此而成绩下降过。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但正是因为这些,我发现其实人生也不需要完全逆来顺受。在正确的方式下叛逆一回,也许恰恰就是正确的。所以我说,青春不是必须完全逆来顺受,有逆反的青春,才是完整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青春。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 篇11

【关键词】频率;宽容;感动;叛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正如所有学校里都会有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所有的学校里也都会有一些行为习惯很怪异的学生,对于这些孩子的叛逆行为,家长和老师虽然都难以理解,但又不太清楚如何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结果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身心发展受到长远的影响。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我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能够反映学生叛逆性格的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討。

案例一:

我曾经带过一个文科加强班,班里的小婕是个学习成绩在中上等的女同学,但是从小家人的纵容造成了她的性格非常叛逆,即使是自己犯了错,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她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言行。高一的时候家人同意她把手机带到学校来,她却用手机和高三的男生发短信、打电话谈情说爱,即使被政教主任亲眼看见晚上和那个男生在小河边聊天也不承认。我和她的家人都数次劝说也没有用,但是她迫于家人和学校的压力,还是答应和那个男生尽量少来往。但是小婕和班里另外两个女生关系很要好,三个人在一起经常违纪,和我作对,但毕竟她们也没出什么大事情,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我心里面暗想,要是能用什么办法让她们三个分开肯定会好起来的。但是到了高二下学期,由于一些原因,小婕和另外两个女生关系迅速破裂,到后来经常当面或背后相互谩骂、诋毁。我了解到情况后分别找小婕和那两个女生谈了话,还鼓励她们冰释前嫌,重归于好,毕竟从前是很好的朋友,而且以后的日子还长,没有必要因为一点小矛盾伤害了彼此的感情。但是看来三个女生的矛盾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在期末考试前一天,小婕又和她们俩吵架,两个女生威胁她要打她,结果小婕就一大早坐车回家了,连考试都没有参加。她的家人也很着急,但是无论怎么做工作,她就是下定决心不想回来了,也不想读书了。我告诉她的家人,她现在情绪很激动,就不如让她出去散一下心,等回来再做打算。结果她就随姐姐去了上海,半个月后回来时我打了一次电话给她,故意没有谈她和那两个女生的事,只问了她心情如何,到上海的见闻。通话中听得出她现在的心情还不错。于是,在高三开学前一周,我专程坐车从江山到衢州,到她的家里做她的思想工作。老师专程为她而来,她是很感动的,所以在我的真诚感动之下,她最后还是决定回来读书了,而且也做好了高三最后拼搏的准备。

所以,再叛逆的学生,只要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心和宽容的,他们也会受到感动的,用博大的胸怀才能渐渐感化孩子们不羁的心。

案例二:

小强是我班里的一个男生,平时上课和自习时纪律较差,我连续抓到他自习课违反纪律,屡次教育都没有效果。我决定让他晚自习回家,他的家长也同意了。他回去的时候也没什么意见,但我还是可以看得出他心里的不情愿。当天下午,我接到了小强妈妈的电话,电话中她的语气很着急,说对不起老师,又告诉我刚才在家骂了他几句,他情绪很激动地说:“我要找班主任评理去!”然后就跑出了家门。他妈妈担心他来找我的麻烦,所以事先跟我说明情况。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我坐在办公室耐心等待他。但是小强来了之后激动的情绪仍让我很惊讶。他上来就冲我吼叫:“你把话给我说清楚。”我很平静但又很严肃地告诉他:“你先平静下来我再和你说话,没什么事不能解决,你这样子是什么都说不清楚的,你这样的情绪我也不会和你谈什么的。”后来我发现他的呼吸慢慢放缓,眼神也不那么充满怒火了,我开始对他说:“你看你刚才多冲动啊,那又有什么好处呢,你知道,人在生气的时候身体是会释放一种毒素的,那不是害了你自己吗?静静地坐下来不是可以把事情谈得更好吗?再说,就算你刚才和我打起来,我比你高,力气也比你大,你也肯定打不过我,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啊。”听完我的话,他居然笑了。

我对他说了这样几句话:“愤怒、怨恨都是一些最低级的情绪,一个人的头脑如果总是被低级的情绪所占据,就会整天都不开心,哪里还会有心情工作和学习啊!但是要记住,一个经常微笑的人运气是不会差的。”

小强的缺点就是自控能力稍差,比较淘气,容易违反纪律,所以从小到大都被老师们看作是坏学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学习上还能有信心吗?性格还能不叛逆吗?每次想到这些,我都会感觉,这是多好的孩子啊,如果父母在他小时候能够多给他一些关爱,在他犯错的时候不是简单粗暴地对待;他的老师们要是都能理解他的成长经历,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他现在也肯定会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

后来,小强把我当做他的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会主动找我来谈,犯了错误也会主动来找我认错,最主要的是,他犯错的频率大大减小了。

以上,只是我所经历过的很多事情中的两个事例,通过这些事情,我逐渐深刻理解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不良习惯不可能一下子治好,没有一劳永逸的育人方法。就像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认识后进学生的进步,也就能正确看待后进学生的反复。我们教师应该用敏感的心体察身边的小事,关注那些心中有疙瘩的学生;用自己善思的头脑应付工作中的不,扶持他们走过摇摆不定的青春期。

初中生心理因素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篇12

一、转变写作观念———着眼于初中生情感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尚处于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 情感发展也呈现出幼稚、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我们的写作教学观念就要适时地进行转变, 以利于学生在写作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1.目的重在情感发展

写作文确实有提高写作技能的目的, 但如果一味地追求这些, 学生内心情感的流露就会大打折扣。赵丽宏先生在答潘煦源先生信中说, 他写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分段,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只要有道理, 读者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这番话道出了写作的真谛。

2.方法转为学生表现

提高作文水平当然需要练习, 可是把作文当成训练, 这就脱离作文的本质了。学生写作文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更是学生语言自我表现的过程。这种表现观认为, 学生写作过程是学生自由应用和表现自己语言的过程。教者要相信学生语言生命的活力, 并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3.写作成果力求个性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作文应该想自己所想, 写自己所写。任学生自由想象, 自由选择。许多教材中都安排了“自由作文”这样的内容, 这种练习方式, 就是要让学生“我手写我口, 我口言我心”。学生可以最大化地应用自己的语言, 抒发自己的感情, 张扬自己的个性。

二、改进指导方法———着眼于初中生兴趣

由于兴趣仍然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如何变化教学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1.作文时空应更加开放

初中生的心理仍不够成熟, 会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而手舞足蹈, 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闷闷不乐……而这些又恰恰是写作文的最好题材。我们不一定非得在课堂上让学生去构想作文, 可以指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强化“生活处处有作文”的意识。例如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心得, 这样作文指导的时间就开放多了。

2.在自然流动中生成作文

课表安排好之后, 师生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 一到作文课就头疼。在这种心理背景下, 学生在课堂上也就自然地“消极怠工”了, 其实我们可以灵活安排写作文的时机。有这样一个例子, 自习课上, 两个学生发生了矛盾, 打起了架, 教室里炸了锅:有的喊, 有的看, 有的起哄……老师发现后没有大发雷霆, 而是让学生以“打架前后”为话题, 将刚刚发生的事写出来。学生来了兴趣, 说的说, 写的写。学生在自然中完成了本周的作文任务。

3.在活动中创作, 效果会更好

作文课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实验、参观、游览、辩论会中进行。例如, 教师安排“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作文练习, 教师询问“知足者常乐”还是“不知足者常乐”学生同意哪种观点, 请说出理由。教室马上变成了辩论会现场。当学生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 老师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理由写出来, 学生在辩论中思维活跃, 妙语连珠, 有了这个活动作准备, 要写一篇好作文也就水道渠成了。

三、调整评价方式———着眼于初中生价值观

心理学家认为,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定方式不再单一, 更乐于从各种途径去肯定自己的价值。针对这一点, 教师对学生作文成果的评价方式要改变。

1.评价内容赞赏化

长期以来, 作文评价的语言过于标准化, 限制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表现力。而“赞赏化”的评价就是要教师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恰当地给出赞赏性的评价。

2.评价途径多样化

老师的语言再丰富, 时间长了, 学生也会产生“疲劳感”。所以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力求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⑴学生互评。皮亚杰认为:随着学生的成长, 同龄人的影响日益增强, 甚至超过了父母和老师的影响。我们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评讲作文, 相互写下评语。让学生在与同伴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

⑵展览张贴。遇到好的作文, 可以只写两个字———“打印”。然后学生自己打印, 在这一过程中他又会不由自主的进行修改。因此, 很多被“打印”的作文会比原作更好。

(3) 学生自评。

上一篇:电视节目节目主持期末考试重点下一篇:钱江晚报广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