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

2024-08-10

初中生心理健康(共12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 篇1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许多学校和部分教师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惯性过程中, 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 任何人都是身心的统一体, 没有心理上的健康, 就不会有真正完善的人格。因此要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那么如何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呢?笔者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尝试。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提供心理教育依据

每学期开学, 我都要请学生、相关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以下资料:

1. 学生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父母状况等。

2. 学生上学期的各科学业成绩。

3. 班主任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总体评价。

4. 学生的自我评价。

5. 对学生有重大影响的事。

6. 学生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包括近期的和长期的。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问卷、谈话等等措施充分收集与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有关的信息。最后经过整理建立起学生心理档案。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标准

前一部分以心理健康知识为主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常识, 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若干标准, 后一部分则以心理、情绪调节最有效的方法为主掌握出现心理障碍时的解脱方法。还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讲讲自己的感受, 使其掌握心理调节的技巧。还要引导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自我心理调节手段, 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设立心理咨询室、信箱和热线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也日益迫切。作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初中教育也应设立心理咨询室, 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这不仅是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要求, 而且也是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 心理信箱和热线有利于学生对一些隐秘、平时难于表达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信箱和热线还可以省去害羞、隐秘被揭的忧虑, 使初中生敞开心扉排遣忧愁、苦闷和烦恼, 更有利于老师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心理健康问题。

四、设立家长培训学校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 3至6岁是人的个性显现或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家庭的情绪、文化氛围及其行为背景对孩子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影响, 尤其对心理发展影响十分明显。家庭的教养方式、人际关系、为人处事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些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 设立家长培训学校对于了解学生心理及教育计划的制订和落实, 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 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进行心理调适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调适训练可以使学生正确处理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学习与娱乐等关系, 减少消极心理冲突,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形成良好、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 通过自主、自强教育,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心理品质, 克服依赖思想

我们针对入校新生中存在缺乏自主精神的问题, 在学生中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我是班级的一员”等系列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军训, 把培养学生自立、自主、自强精神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提高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精神。

2. 通过自爱教育, 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情绪是学生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高兴、喜悦、欢欣等积极情绪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反之, 则不然。

3. 通过合作教育, 培养学生的和谐共处意识

中学生没有多少交友的经验, 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比如, 常为一点小事而争吵, 不能原谅别人的过错, 嫉妒心强等。要使他们交往正常化, 就得给他们提供相互交往的机会, 使之在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友谊。因此在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中, 我们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给他们讲万众一心、团结力量大、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通过集体活动, 学生相互了解, 共同克服困难, 共享成功的喜悦, 很好地培养了他们和谐共处的意识。

初中生心理健康 篇2

土门中学

吴胜金

第1课时教案

课题 :中学生学习心理

教学目标:

通过讲练,调节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听课方法,提高学习学习效率。教学重难点:

1,科学、正确的听课方法。,2,如何克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解决心理问题。教法:启发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预习效果,谈心得。

二、新授:科学正确的听课方法。

(一)提问:平时是怎样听课的?

总结目前班级出现的几种听课现象:凭兴趣,看老师学习;不分主次,边玩边学;基础不好,缺乏信心,顺其自然学;受各种干扰,想学学不进去;注意难集中,紧张,效果时好时坏。

(二)讨论:上述听课方法的利与弊,对与否?

(三)总结:科学正确的听课方法:

1. 以最佳状态,聚精会神听。

良好的心态,可促使你对学习感兴趣。注意集中才能感知清晰;记忆准确;思维流畅;想象丰富。最佳状态:就是以愉快的心情,良好的心境,积极的态度,渴求知识的欲望,注意集中地听课。聚精会神:注意高度集中,不溜号。

解决办法:(1)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信心--我行。

(2)调节学习情绪,排除干扰,同溜号做斗争。

(3)科学用脑,自我调控,正常游戏,预防疲劳。

2.听老师讲课思路,听中心内容。思路-环节,步骤,各学科特点不同,中心内容-重点,难点,关键。

3.听看,听想,听说,听答,听读,速记的方法:眼、耳、口、手、心、脑并用。

听课顾然以听为主,同时也要动用耳、眼、脑去捕捉知识,注意看老师板书、动作、手势、表情、教具等,积极动脑,以适当的速度进行思考。凡事问一个为什么?培养判断、推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老师提出的重要内容,牢记问题,准确回答,以适当速度、方式做好课堂笔记,以便日后复习,同时学会“跳障碍”。

4.带着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听,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听课效果。

听会-听清楚,听明白,听完整,会输出,会反馈调节

三、训练

看图说话--寓言故事: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

1.问题:

(1)狐狸为什么开始时说葡萄是甜的,后来又说是酸的?

(2)如果狐狸吃到了葡萄会说什么?

(3)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狐狸吃葡萄这类现象?

(4)假如你是狐狸你能想办法吃到葡萄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诫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结论:

(1)人们不能追求一个目标失败后,不再努力反而否定追求的目标没价值。

(2)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做任何事情只有主现努力,才有可能真正做好。

教学反思:调节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听课方法,提高学习学习效率。

法制教育渗透: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2课时教案

课题:

学习::是通向成功之路

教学目标: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

1,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策略及内容。

2,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课型:讲读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导言: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们都不停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学习已成为大家生活的主要内容了。将来,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更需要不断学习。如果没有学习,人类恐怕不会发展今天;如果没有学习,人生也只能是个美丽的设想。学习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学习是我们个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那么,什么是学习?你会学习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肯定有许多同学会不屑一顾,也许有的同学要说:学习不就是听课、看书、作业吗?有什么会不会的?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那么怎样理解方全面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学习:通向成功之路》一课。

一,提出思考题:

(1)什么是学习?

(2)中学生学习的关键是什么?

(3)学习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4)学习应掌握哪些策略?

二.学生讨论,思考上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教师结合实例精讲并板书要点。

(1)学习是人在生活中获取个体经验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输出与反馈调节的动态过程。信息的输入、输出与反馈调节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如果学习结构不完整,就能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习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学习策略,学会策略性的学习。优化学习过程。

(3)掌握学习策略包括以下内容:

A 掌握学习技能:获取知识的技能(记忆技能;理能技能;提取运用知识技能);调控心理状态的技能(增强自信心的技能;调节学习情绪技能;防止学习疲劳技能)

B掌握调控技能:激活与保持适度的学习心理状态;认识与分析学习情境的因素、特点、规律;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技能;实施已定计划,实际使用学习技能;维持或更改原定计划与技能;评价学习计划和学习技能的执行效果。

(4)中学生的学习,原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求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包含有追求知识的快乐。

要克服: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思考题:学习应掌握哪些策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学习的含义,懂得了要取得学习的成功,必须学会有策略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走向成功。

法制教育渗透: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第3课时教案

课题:中学生学习心理。教学目标:

1培养和训练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帮助学生从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经验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实际出发,通过不断重复与练习,养成有利于学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2,学习,学习策略及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 教学过程:

一,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人在生活过程中获取个体经验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输出与反馈调节的动态过程。

二,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

(1)知识的输入:老师讲析、阅读书本,同学交流及联系实际等;

(2)知识的输出:运用输入进来的知识做练习、作业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则是知识的输出;

(3)反馈调节:筛选入出过程中的优劣,不断调节改进,提高入和出的质量,使学生动态结构得以优化。

三,学习成功的关键--掌握学习策略:

(1)掌握学习技能;获取知识的技能(记忆技能;理能技能;提取运用知识技能)增强自信心的技能;调节学习情绪技能;防止学习疲劳技能。

(2)掌握调控技能;激活与保持适度的学习心理状态;认识与分析学习情境的因素、特点、规律;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技能;实施已定计划,实际使用学习技能。

四.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

(1)意志力薄弱;

(2)注意力不集中;

(3)考试焦虑。五,学生讨论:

1,自己怎么样才能集中精力听课?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法制教育渗透: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4课时教案

课题:中学生学习心理。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之能驾驭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讨论训练,使学生能主动进行学习,而不盲目被动地被老师推着走,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1,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2,学习,学习策略及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过程的五大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

(1)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听课有针对性;

(2)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环节;

(3)复习是一个系统提高的过程,查漏补缺;

(4)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5)评价具有反馈功能,明确自己学习时弱点、重点,进而增进学习效果。

2.讨论。结合学生讨论情况,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学习过程。

3.训练。

4.小结。

二,内容讨论

1、你是怎样预习的?

2、只完成作业就能代替复习了吗?

3、怎样写作业效果好?

4、你听课专心吗?

三,课前测试:

每人写一短文“谈谈我是怎样学习的?”

教学反思:通过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之能驾驭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讨论训练,使学生能主动进行学习,而不盲目被动地被老师推着走,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法制教育渗透: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调节不良情绪

一、教学内容:怎样调节不良情绪

二、教学目标: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初步了解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知道基本的情绪类型及不同情绪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调节情绪的必要性,并逐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克服消极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情绪。

三、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拍手歌》

老师:同学们,刚才听到这首歌心情怎么样?

有关情绪的问题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次班会的主题就是:“善于调节情绪”。

主持人:我们平时讲的“触景生情”这个词,“情”就是“情绪”,“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碰巧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人的情绪有很多种,中国汉语中描写情绪的词语有上千个,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注:分小组组织活动,准备时间为两分钟。)

主持人:下面请小组展示。

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主持人: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

① 快乐 ②恐惧 ③愤怒 ④痛苦 ⑤喜欢 ⑥忧虑 ⑦难过 ⑧讨厌(小组自主回答。)

主持人:请同学们各自体会一下,当自己处在愤怒、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当你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下降,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啊?因此说,消极情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主持人:同学们看以下几个事例,每一事例中消极情绪对人的什么方面有影响。

a.同学小王的例子:

一天中午,小王的父亲给小王买了一只他最心爱的足球,到学校后正好背课文,很长的课文一点也没费劲;第二天,小王想再买一张最新的游戏卡,但父母都不同意,他感到非常不开心地上学去了,一篇不长的课文却化了很长的时间也没背好。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王的记忆力在情绪不同时会表现的不一样,这说明了消极情绪影响人的记忆力。

b.小刚和小强是同班同学,平时体育课100米跑的速度一样快,参加学校运动会时,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小刚心里十分紧张,害怕跑不好,而小强则是轻装上阵,结果到终点时,小刚落后小强两米多。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刚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说明了消极情绪影响人的正常水平的发挥。

c.小李未完成值日工作,按班规课后要重扫,重扫时小许叫他的外号,并嘲笑他,小李一怒之下打了小许而受处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李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易冲动,自控能力降低,说明消极情绪对人的理智有影响。

d.曾有这样一例子:一个粗心的医生,将两个病人的诊断报告弄错了。原本没有癌症倾向的病人因为错误的诊断报告,而极度的伤心、痛苦、焦虑,并且情绪极不稳定。没过多久,在医院的再次检查中,果真发现了癌症的倾向。而那位本应有癌症倾向的病人,由于拿到了没有癌症倾向的诊断证明,情绪变得高涨,心情变得愉说,病情渐渐好转。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消极情绪会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主持人:积极的情绪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的情绪有损于身体健康。你了解自己情绪体验的变化吗?下面咱们就做一个小测试。

1、请在符合自己的选项上面画“√”

①我感到很愉快

A经常

B有时

C较少

D根本没有

②我对一切都是乐观向前看 A几乎是 B较少是

C很少是

D几乎没有

③我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现在仍感兴趣 A肯定 B不像从前 C有一点 D几乎没有

④我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A经常 B现在不这样了C现在很少 D根本没有 ⑤我对自己穿着打扮完全失去兴趣

A不是

B不太是这样C几乎是这样D是这样

⑥我感到情绪在渐渐变好

A几乎是 B有时是

C很少是

D是这样

⑦我能很投入地看一本书或一部电视剧

A总是

B经常

C很少

D几乎没有

主持人:题做完了,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状态呢? 选A得O分 选B得1分 选C得2分 D选得3分 良好情绪 < 9分 < 不良情绪

主持人:不良情绪持续下去将会影响身心的健康。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当你有了不良的情绪时,你调节情绪的方法是什么?你所了解的方法有哪些?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主持人: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讨论结果。下面是我课下总结的一些方法,不知对大家有没有作用。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改变注意的焦点来达到目的。当自己情绪不好时,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纸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转移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达到目的。当自己情绪不理想时,到室外走一走,到风景优美的环境中玩一玩,会使人精神振奋,忘却烦恼。把自己困在屋里,不仅不利于消除不良情绪,而且可能加重不良情绪对你的危害。

2、合理发泄情绪。

不知同学们在看电视和电影时注意到这样的镜头没有:某人因有不良情绪,便跑到旷野、海边、山上无拘无束的喊叫,或者拼命地击打树木,或者狂奔。这就是合理发泄情绪。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可以防止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

①哭--适当的哭一场。从科学的观点看,哭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的能量,调节机体的平衡。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许多人哭一场过后,痛苦、悲伤的心情就会减少许多。

②喊--痛快地喊一回。

当受到不良情绪困扰时,不防痛怜惜地喊一回。通过急促、强烈的、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积郁发泄出来,也是一种方法。

③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向朋友诉说是一种良好的宣泄方法。把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心中,会增加心理负担。找人倾诉烦恼、诉说衷肠,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感到舒畅,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安慰、开导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请记住培根的名言: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个快乐;把忧愁向一个朋友述说,则只剩下半个忧愁“。

④动--进行剧烈的运动。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动,越不动注意力就越不易转移,情绪就越低落,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可以通过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改变不良情绪。发泄的方法不同于放纵自己的感情,不同于任性和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而随意发泄,既不会调控好不良的情绪,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调节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自我调控。

3、学会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就是要做到“喜怒有常”和“喜怒有度”。

”喜怒有常“就是要符合常情,合乎常理。当喜则喜,当怒则怒。情绪能在适当的时间、场合表现出来,这才是人之常情。但是,情绪表达时,也不能任其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小说中有不少典故,像楚国大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三国演义》中周瑜怒不可遏,吐血而亡;《岳飞传》中牛皋高兴而死,都是情绪过度的表现。所以情绪的表达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喜不能得意忘形;怒不可暴跳如雷;哀不能悲痛欲绝;惧不能惊慌失措,做到”喜怒有度“。否则,自己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主持人: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很多,我们只给大家介绍四种。首先,我们做一个小实验:你静下心来,在心中默念”喜笑颜开“、”开怀大笑“,并且想象这些情景,你会产生什么感觉呢?

(让同学们尝试几分钟。)这个实验,说明了语言能对人的情绪产生暗示作用。当你发怒时,可以反复地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别做蠢事,发怒是无能的表现,发怒有害无益“;当你陷入忧愁时,可以暗示自己”忧愁没有用,无济于事,还是振作起来吧"。这种缓解情绪的方法称为自我暗示法。

①自我暗示法。

②一个人在消极的情绪中,通过名人名言、警句或英雄人物来进行自我激励,能够有效地调控情绪。

③深呼吸法。通过慢而深的呼吸方式,来消除紧张、降低兴奋性水平,使人的波动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的方法。

主持人:步骤:a.站直或坐直,微闭双眼,排除杂念,尽力用鼻子吸气b.轻轻屏住呼吸,慢数一、二、三c.缓慢的用口呼气,同时数一、二、三,把气吐尽为止d.再重复三次以上

主持人: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伤害,积极的方法是及时消除和克服,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和宣泄两种途径,但有人发怒时进行严重自我惩罚,或把别人作为出气筒,损坏别人的东西,甚至打人、骂人,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故宣泄要做到有理、有度,既不损害他人,也不损害自己,做到了这点,快乐就掌握在你的手中。四.小结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把我们这些课所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利用这些方法热情地帮助我们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常见的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如下三种:

1、心理忧郁、情绪低落如今,走进农村,村里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都出外打了。他们把孩子留在家里老人过,有的托付给亲戚,有的寄宿在学校。由于长年累月见着父母,缺少了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孩子们成功时得不到欣赏,失败时得不到鼓励,进步叫得不到表扬,退步时得小到指点,这将使孩了在思想、心里、行为上容易发生偏差。这些学生表现出缺乏活力,丧失兴趣,自责自怨,多愁善感,开始对身边的一切人发生怀疑,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成为所谓的受痛苦折磨的差生。

2、迷恋赌博、耽误学业赌博在农村较普遍,身处其的儿童有的直接依偎着成人允当参谋,有的私下里三五成群地嘶一赌,他们常用玻璃弹子、扑克或零星小钱等为嘶具、赌资。有些竟然参与大人打麻将,玩“三公”。这都直接影响了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而问题更严重的是,部分中小学生也参与到地下六合彩赌博的行列。在学校里,有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上课时间,交头接耳地猜码,把零花钱凑在一起,集体买码。更有甚者,因为没钱赌码,骗取偷窃同学或家长的东西拿去变卖,这种种情况的发生,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隐患,由于青少年心理还未成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容易沉迷其中,耽误了学业,忘乎所以。

3、攻击性行为较严重近年来,社会的各种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一些媒体为了商业利益充斥了大量不健康的或小适宜学生的内容,而中学生既好奇又模仿,且鉴别力低,抗诱惑力弱,这就容易导致攻击行为的萌发。加之多数家长对子女教育无方,管教不严;农村社会风气不正,一些流氓成性的“小混混”,偷鸡摸狗,打架斗殴,可谓“乌烟瘴气”。学生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于是纷纷仿效,在学校常打架、欺凌弱小、进行人身攻击。

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应该从原因入手,寻找规律,对症下药,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

1、在心理辅导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应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或将要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如新生入学的适应性,学生在交往中怎样处理与同学的矛盾,学生怎样克服自我中心和任性、考试焦虑等,力求在心理辅导课中。设计各种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学科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潜能

针对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通过寻找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对应点,如语文课中英雄人物的行为,使他们把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实践的动力,在教学中,提倡教师采取多启发、多直观、多引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问、辩论,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形成乐学、会学的好学风,从而让学生有良好健康的学习情绪

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我们应遵循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和力法,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农村儿童的不健康心理,有的直接来源于其家人的影响,有的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所以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如不定时的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

5、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教师和家长都必须重视情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他们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通过志向训练,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克服惰性心理;通过情感训练,培养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闭锁心理,从而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心理。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4

一、初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1. 自私。

当前, 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 家长过于溺爱, 使他们没有约束, 只知接受, 不知赋予, 以自我为中心, 不考虑他人利益。顶撞父母, 自私狭隘, 斤斤计较, 不礼让同学, 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自卑。

一部分学生待人冷漠, 常有厌烦、自卑或戒备的心理, 内心苦闷、忧心忡忡。

3. 骄傲。

一部分学生经常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 爱炫耀自己, 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总是喜欢指出别人身上的毛病, 流露出对他人的不屑, 却看不出自己的缺点, 听不得别人的善意批评, 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指挥人。

4. 享乐。

一部分学生在家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好逸恶劳, 行为懒散, 学习上怕吃苦, 生活上自理能力差, 爱追新求异。

5. 嫉妒。

一部分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优于自己时, 羡慕、恼怒, 习惯冷嘲热讽, 整天为别人的幸运而烦恼, 想法诋毁他人。

二、初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

1. 学校教育的缺失。

当前, 很多学校用学生的考试分数评价教师, 教师用分数评价学生, 导致学习好的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 学习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悲观失望。同时, 部分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动辄讽刺、挖苦, 造成学生和教师之间情绪对立,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自己不良品行的认识和纠正, 贻误了教育时机。

2. 家庭教育不当。

家长的过高期望, 使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家长的过分溺爱, 扼杀了孩子创造的灵性, 阻碍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家长的过度保护, 使孩子倔强、任性, 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只求别人照顾, 不知关心他人, 情绪波动大, 易走极端。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 使成人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缺失, 这也使得部分学生思想上混乱, 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他们常感到困惑、迷茫。

三、初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1. 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动力, 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善于评价自己。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要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保持自信和乐观的心态。

2. 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挫折感在初中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明显, 由于考试的失败、恋情的中断、社交的障碍、成人的不解等原因, 他们常感到失望、压抑、沮丧。因此, 教师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使学生认识到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 遭受挫折是人生旅途中的正常现象, 要学会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 让他们深知“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的内在含义。

3. 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

与人交往是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学生在通过与父母、教师和同龄人的相互交往中, 认识社会、获取经验、调适自己, 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因为, 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就要学会与人合作交往。通过语言、技能、态度等交往实现心灵的沟通, 促进个性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案(二) 篇5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学校:汉沽九中 班级:八年级二班 班主任:刘丽萍

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目前正处于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心理上的变化。他们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自我意识增强了,特殊是在情感方面,情绪变得不够稳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表现出布满激情和冲动。所以他们在为人做事之时,易表现出“自我”,以“我”为中央,唯“我”独尊,往往会对他人的干预以执拗的态度予以抵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2、理论依据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少年期是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教育者操心的时期,同时少年期也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形成良好品德和初步形成准确的人生理想的要害时期。尽管少年期学生的情感是多变的,但都是与他们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因此,对学生的情感、品德教育,应该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对他们日常生活的诸多矛盾、冲突讨论中能做到自觉地明辨事非,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天天在愉悦中生活、学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宽容的真正含义,掌握一些宽容他人之法。

2、方法与过程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操作练习,使学生能逐渐理解宽容之意义,培养学生的宽容大度品质。态度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走出自我、学会体谅、宽容他人,学会给他人以关爱。教学重点:如何宽容他人 教学难点:宽容他人的真正含义 教学预备:一则故事、背景音乐、课件等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引导、讨论等 教学过程:

1、心灵体验 禅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是晚上在禅院里散步,突然见墙角边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出家人违犯寺规。老禅师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和尚翻墙。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惊惶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好像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禅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小和尚的?这样对人的态度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认知理解:老禅师是以一种宽容大度的心理对待小和尚的。宽容大度有一种感化作用,宽容大度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能以情动情,用理解和信任唤起人的良知,使人自觉地修正错误。那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宽容呢?我想在座的同学都知道宽容的好处,也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宽容,但是可能由于我们还没有真正领悟到宽容的真正含义,把握宽容他人的原则,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不可解的烦恼与矛盾,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会宽容》(板书)练习:下面是你在生活、学习中曾经遇到过的几种情况,你通常是如何处理的?

1、同学不小心把你心爱的学习用具遇到地上了

2、你的好朋友与你因考试而发生了争执,欲弃你而去

3、在食堂,你正端刚买出来的你最喜欢吃的薯条,一同学一回身将近你的饭盒碰翻,薯条撒在地上。

我们先不探讨你做得对与错,我们再一起来看看A同学和B同学的生活小事。(角色扮演)情景剧一

A和B是好朋友,这次考试A的成绩不理想,很烦,和谁都不爱说话,后来A想向B诉说,并期望得到安慰,但B看到A满腹心事地来找他,不但没有对A表示理解,反埋怨A这几天为什么不爱理人,两个人最后闹得很不舒畅。情景剧二

A要去春游,便向小学时的同学B借了一架相机。在春游中,A不小心将相机掉在地上摔坏了,“我一定要买个新的还给你,真对不起。”B听后笑了起来,“没关系的,我知道相机带子上的接口不紧,总有一天它要坏的,至于在你手里、还是在我手里坏还不是一样嘛。”一番话说得A一身轻松,两人的关系又增进了一步。

这两个情景剧的结局你更喜欢哪一个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两个结局的呢?

角色扮演者再来谈谈你们的体验吧。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这样耐人寻味的话: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 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宏伟壮观;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宽容并不是软弱,有软弱之嫌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宽容是给人以信任和理解,是有如老禅师所为的爱心的表现;宽容是大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教养,更是一种境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肚量大了,生活自然就幸福了!请听这样两个故事:

宽容真是有着我们不可想象的力量:

1、宽容能使人性变和蔼,使心灵有转折退让的余地,能化干戈为玉帛,能简化复杂的人际关系。

2、宽容的过程也是“互补”的过程。(对别人的过失能准确对待,并以适当的方法进行批评和帮助,便可避免大错,同样自己也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了。)

3、宽容,折射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修养。

4、宽容,对人对已都可成为一种无须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一位老妈妈的美满婚姻。五十周年结婚纪念日庆典上的故事。)

让人一步不是懦弱,而是一种风度和境界。当你对别人“宽大”之时,即是对自己的宽大。现在我们来测一下在座各位的宽容度怎么样。(发放测试)(给出评定结果,并进行解释)

假如我们凡事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假如我们不能同有不同的见解,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如果我们与任何特立独行或标新的人都无法沟通,那我们就是还没有学会宽容。我们应如何宽容别人呢?(学生讨论)

1、宽容,要做到宽容自己。(附:宽容得到自由

一位从日本战俘营里死里脱生的人,去拜访一个当时关在一起的难友。他问这位朋友,“你现在原谅那群残暴的家伙了吗?”“是的,我早已原谅他们了。”我可是一点都没有原谅他们,我恨透他们了,他们害得我家破人亡,至今想起仍让我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他的朋友听了之后,悄悄地应道,“若是这样,他们仍在监禁着你。”

心灵卡片:敌人监禁你的身体,你却禁锢自己的心灵。与其愤愤不平的为难自己,不如宽宥他人,解放自己。)

2、宽容,并不是委曲求全。(宽容是一张没有代价的幸福存折)

3、宽容,给他人以理解和信任。

4、宽容,要做到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

5、要真正达到宽容和旷达。还需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即不要单向思维,要多向思维。要跳出自己的个人眼光,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不但要从正面想,还要从反面想;退一步想,进一步想;从大局想,从细处想。从别人的立场去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心语分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大家肯定有自己的收获。现在请你们用

一、两句话概括出你此时最想说的话好吗?

教师寄语:学会了宽容,我们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学会了宽容,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去经营更多的漂亮!当我们以一个个不同的自我在这个世界用宽容的心态穿梭时,想念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宽容而更加漂亮!当然宽容也得有度,过分宽容就是纵容,可能会毁人毁已;从不宽容,永不宽容就是尖锐刻薄,也可能会伤人伤已;适度的宽容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过份精明等于不超脱,事事好强,处处较得失,活得必然紧张、沉重。

爱,对众人的爱,对民族的爱,对国家的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操,是修养的最高境界,苦语有云:仁者无敌。马克·吐温说过:我知道的烦恼事很多,但大多数始终没有发生,因为我把它们化解。

一个人,对伤害自己的人,报以宽容谅解时,不但化解、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而且会产生出一种暖和的自我完美感,可以消融自己的痛苦、烦恼。

多原谅一次别人,多造一次福;多争一次强,多一个敌人;常患得患失,必多烦恼。

能付出爱心是福,能消除烦恼是慧;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用宁静博爱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众生声,不恼怒,能容人。”人正邪不侵,是非烦恼自会远离。即使对方气极,说了过份的话,做了过份的事。我们也要冷静,想到他既然气到如此,肯定是因为此事对于他太重要了,而且事情的重中之重是使他内心这般痛苦,才致使他变得如此糊涂,说了错话。

宽容首先包括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能宽容别人,人的烦琐一半来源于自己,既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宽容地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

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生活将更加快乐。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生在世,要学会宽容。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学会宽容,是处世的需要。世间并无绝对的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立身处世有时也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血气之争搞得跟卖面粉的遇见卖石灰的一样谁也见不得谁,不仅尴尬,还招致仇怨,实不值得。“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警世之言。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这个理儿。事实上,宽容并不代表无能,却恰恰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篇6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99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上升阶段,各种压力纷至沓来,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的研究和正确的引导,能帮助他们顺利缓解压力,以健全的人格迈向人生的更高阶段。本文在分析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1.学习焦虑

初中生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由义务教育的就近入学原则向考试选拔转变,成绩成为学生获得高中教育资源的重要衡量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给予学生较大的外部压力,包括语言上的“全家希望”“人生目标”等,课业上的各种辅导班。学生面对强大的学习压力,常常会因为一次成绩不好而产生学习焦虑,因为一段时间的努力没有获得好的成绩而否定自己,产生不自信。

2.人际沟通不畅

很多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的障碍。教师和家长在传统的文化中代表着一种权威,他们对学生只有要求和希望,没有沟通和理解,很多初中生并不愿意和家长、教师分享自己在生活、情感上遇到的困惑,出现沟通不畅。很多学生因为在成绩上存在竞争关系,不愿给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同学进行讲解,认为是浪费时间,不愿分享自己的分析过程,这就造成平等沟通的障碍。

3.精力分散

许多初中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精神分散,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不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而需要在课外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弥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的讲授制,学生单调地记忆教学内容,在题海中不断巩固,这种刺激过于单调,学习材料的重复和单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当然,还有因为过重的精神压力而产生的精神疲劳性分散现象。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1.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提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依靠更多知识的灌输和更多试题的巩固,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而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吸收过程,关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是否主动搜集资料,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在知识的巩固上反对单一的试题练习,而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生活中的实践运用、试题形式的多样化等,减少试题量,增加趣味性。

2.建立学生主体课堂

新课标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具体来说,在上课前教师通过导学案和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准备和预习,学生需要明确自己在学习新知识中的主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新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实现思想和学习方法的交流共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小组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行发言,通过展示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这对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增强和同伴关系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综合性的学习探究,包括知识总结的多样式,如树杈结构、图示结构、漫画等,一方面促进知识的条理性,另一方面给予学生空间以自己的习惯和兴趣来进行知识巩固和学习。

3.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

班级是学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一个集体,这个集体只有在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中才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班级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包括板报活动、学生展示墙面、读书活动等的开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使之常规化。很多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需求自主进行设计,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这样能够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从各个方面灵活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活动的组织上,主要以校园为单位,下午活动时间要充分加以利用,让学生在户外活动中放松大脑,提高身体素质。例如,学生组织的一个活动是“信任的力量”,一个学生站在高台,其他学生在其身后以拱形嫁接,学生向后躺,感受信任的力量。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得到缓解,兴趣被激发,心理得以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价值,关注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主体课堂,给予学生舞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热情;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引导学生发泄情绪,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篇7

在农村初中担任班主任期间, 我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作了三点尝试。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为每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

开学伊始, 班主任都会填写一份《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 但只是简单了解学生的年龄、住址和联系电话而已, 这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身体等状况还是一无所知。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生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最长, 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于家庭, 表现于学校。所以很多时候家庭问题才是根源。

所以, 班主任可通过填写家庭成员表、访谈记录、介绍家庭情况的作文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电子档案。对那些单亲、离异、留守、性格怪癖的学生要重点关注, 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 及时疏导, 引导他们阳光、健康地生活。

2008年, 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位腼腆的女生, 平时沉默寡言, 回答问题战战兢兢, 走路从不敢抬头挺胸。她在填写家庭成员表中只填写了爸爸和她, 当时我就想:这是个缺乏母爱的孩子, 自卑心理如影随形。该怎么帮助她呢?经过谈心, 我了解到母亲是外地人, 嫁到这偏远的农村来, 生下她后, 就离家出走了。家中爷爷奶奶也不在世了, 就剩下她和父亲相依为命。我不禁为她的身世感到同情, 更为她感到一丝担心。因为她正处于青春期, 家里一个女人也没有……于是, 我借给她一些有关生理知识的书籍看, 还跟她谈了一些生理期的注意事项, 并叮嘱如果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 觉得不方便跟父亲交流的话可以随时找老师。课堂上, 我会挑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 通过表扬的力量帮助她树立自信心。

二、开创多种渠道, 搭建心与心交流的平台

现代信息工具的广泛运用, 即使是农村初中生拥有手机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有些学生对于网络的QQ、微博、微信的运用早已轻车熟路。我把班里的有QQ的学生组成一个群, 在群里可讨论学习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在网络中, 我不再是严厉的老师, 更多是一位倾听者。我制定了一条最受学生欢迎的规则:敞开心胸, 各抒己见。只要不是故意人身攻击, 老师一律免责。有时, 我和他们谈新闻、说笑话;有时, 在群里发些励志的语录或者是网络中的有关中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悲惨案例, 让他们进行讨论,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有些学生不喜欢在群发表意见, 但从他们的空间、微博里可以了解他们内心的一些想法, 比如有的写:我真的好累好累, 好想放弃……有的写:读书虽然很重要, 但人不可能一辈子读书……有的写:游戏有输赢, 爱情没有输赢……从这些新时代的“日记”中, 我能更顺利地通向学生的心灵之河, 及时剔除阻碍学生成长的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室的一角, 我设立了“班主任信箱”、“心理知识窗”;周末, 我通过让学生围绕主题为《我最渴望的XXX》《我最恐惧的XXX》《我最烦恼的XXX》《我最开心的XXX》《给家长的一封信》写写自己的心声。学生喜欢在班主任信箱中反映问题, 比如我通过信箱了解到班上的两个女生困扰已久的问题:周末常有男同学不请自来地到家里找她们, 她们多次警告男生, 但男生都置之不理, 有时不敢到家里就在家附近喊她们的名字。那两位女生饱受家长的责怪, 苦恼不已。针对这现象, 我找了男生谈心, 还在班上开展了《如何与异性交往》的主题班会, 最终男生也意识到自己的鲁莽, 两位女生也解开了心结。

三、主动进修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农村学校因为师资等条件的限制, 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他们的心理问题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学家兰金指出:“就心理而言, 优秀班主任, 应具备七项特质, 其中第二项是自己的情绪好、心理健康, 成为学生的表率。”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 要积极“充电”———主动地进修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既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也可以更好地为教育开导学生服务。

班主任可通过订阅有关的报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报》《心理月刊》《心理发展与教育》等, 也可以通过参加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考试等等方式学习, 掌握些心理辅导的技巧和知识, 为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后盾。只有理论与实践联姻, 才能收获更多的惊喜。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篇8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1.学习焦虑

初中生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由义务教育的就近入学原则向考试选拔转变, 成绩成为学生获得高中教育资源的重要衡量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给予学生较大的外部压力, 包括语言上的“全家希望”“人生目标”等, 课业上的各种辅导班。学生面对强大的学习压力, 常常会因为一次成绩不好而产生学习焦虑, 因为一段时间的努力没有获得好的成绩而否定自己, 产生不自信。

2.人际沟通不畅

很多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的障碍。教师和家长在传统的文化中代表着一种权威, 他们对学生只有要求和希望, 没有沟通和理解, 很多初中生并不愿意和家长、教师分享自己在生活、情感上遇到的困惑, 出现沟通不畅。很多学生因为在成绩上存在竞争关系, 不愿给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同学进行讲解, 认为是浪费时间, 不愿分享自己的分析过程, 这就造成平等沟通的障碍。

3.精力分散

许多初中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精神分散, 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不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而需要在课外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弥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的讲授制, 学生单调地记忆教学内容, 在题海中不断巩固, 这种刺激过于单调, 学习材料的重复和单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当然, 还有因为过重的精神压力而产生的精神疲劳性分散现象。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1.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提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 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依靠更多知识的灌输和更多试题的巩固, 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而新课程背景下, 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吸收过程, 关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是否主动搜集资料, 自主解决问题。同时, 在知识的巩固上反对单一的试题练习, 而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 如生活中的实践运用、试题形式的多样化等, 减少试题量, 增加趣味性。

2.建立学生主体课堂

新课标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 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具体来说, 在上课前教师通过导学案和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准备和预习,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在学习新知识中的主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针对新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实现思想和学习方法的交流共享,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 在小组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行发言, 通过展示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 这对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增强和同伴关系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综合性的学习探究, 包括知识总结的多样式, 如树杈结构、图示结构、漫画等, 一方面促进知识的条理性, 另一方面给予学生空间以自己的习惯和兴趣来进行知识巩固和学习。

3.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

班级是学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一个集体, 这个集体只有在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中才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班级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包括板报活动、学生展示墙面、读书活动等的开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并使之常规化。很多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需求自主进行设计, 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这样能够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 从各个方面灵活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活动的组织上, 主要以校园为单位, 下午活动时间要充分加以利用, 让学生在户外活动中放松大脑, 提高身体素质。例如, 学生组织的一个活动是“信任的力量”, 一个学生站在高台, 其他学生在其身后以拱形嫁接, 学生向后躺, 感受信任的力量。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的情绪得到缓解, 兴趣被激发, 心理得以健康成长。

初中生心理健康 篇9

综上所述,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而有关心理弹性对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结果仍有分歧。本研究以中学生为被试,考察心理弹性对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被试为哈尔滨市与双丰镇某两所中学初一至初三的420名学生。其中男生167人,女生253人;初一142人,初二146人,初三132人。

1.2 研究工具

(1)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由胡月琴等2008年编制,(6)量表共有27个题目。采用5级计分,计算量表各分维度的总分,得分越高,代表被试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2)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由刘贤臣等1987年编制,(7)量表共有27个题目。采用5级计分。

(3)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由王极盛于1998年编制,(8)量表共有60个项目,量表题目采用5级计分,计算量表各分维度的总分和均分,得分越高,代表被试的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

2 结果

2.1 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及平均分

从表1可以看出,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

2.2 心理弹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心理弹性、生活事件为预测变量,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0.0642,P≤0.001),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726,P≤0.001)。

为进一步探索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生活事件的六个因子、心理弹性的五个因子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本研究中考察的三个变量间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能够正向预测心理健康问题,面对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弹性能负向预测心理健康的程度,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心理健康问题越少。进一步分析显示,受惩罚、学习压力和其他的生活压力事件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受惩罚的预测作用最大。提示父母或老师在与儿童的沟通的同时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减少学生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而引发的心理症状。另一方面,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其中情绪控制的预测作用最大,提示学校和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Ackerman等人发现那些适应能力很强的个体,即使遇到危险的环境或者挫折时,他们有较少的抑郁、焦虑等内化问题,情绪稳定。(9)

以往心理弹性的研究主要考察了受欺负儿童、(10)农村留守学生以及吸毒人员子女等。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心理弹性能够使更少表现出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本研究中的得出的结论和以往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这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尽量减少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心理弹性,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注释

1Luthar LutharS,ZelazoL.B.Research on resilience:an integrative review.In:Luthar(Eds.),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Adap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ldhood Adversitie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21,510-549.

2Weed,K.,Keogh,D.,&Borkowski,J.Predietors of resiliency in adolescent mothers.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0,21,207-231.

3Cowen,E.L.,Work,W.C.,Wyman,RA.,Parker,GR.,Wannon,M.,&Gribble,P.Test comparisons among stress-affected,stress-resilient,and nonclassified fourth-through six-grade urban children.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2,20,200-214.

4吴胜涛,李娟,祝卓宏.地震遇难者家属的个体韧性及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杂志,2010.24(4):309-312.

5Luthar S.S.,Cicchetti,D.,&Beeker,B..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 for future work.Child Development,2000.71:543-562.

6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7刘贤臣,刘连启,杨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34-36.

8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行为科学,1997.4:15-20.

9Ackerman,B.P.,Izard,C.E.,Schoff,K.etal.Contextualrisk,Caregiveremotionality,and the problem behaviors of six-and seven-year-old children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J].Child development,1999,70(6):1415-1427.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篇10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一) 自身因素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变革时期, 所以往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都不太成熟, 而且逆反心理很严重, 导致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普遍不当, 养成不好的习惯;学习基础不扎实, 影响新知识的吸收;学习松散,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没有动力。

(二) 学校因素

中国的教育迫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 所以学校被称为学生的第二个家, 但是学校的学生众多, 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又因教师的各种原因, 如:体罚学生、嫌弃差生、不尊重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导致学生感到心理上的孤独。

(三) 家庭因素

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 因此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甚是重要。但有的家长文化水平较低, 在知识上给不了学生帮助, 而且有的家长认为学习知识不重要, 所以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再加上有的家长缺少对孩子的温暖,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四) 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社会的复杂性, 因而产生了很多诱惑学生的事物, 并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外, 社会的多变性也影响着学生, 信息时代的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转型阶段, 因为他们的童真, 往往会做出一些他们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但却很危险的事, 给其心理带来恐惧, 而且在和平的世界环境下, 仍有着不法分子与恐怖组织, 这都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一) 社会要营造良好的风气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 一个社会的走向带动着各方面的发展,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应该高举心理健康教育这块牌子, 以健康为主题, 大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生间的开展, 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工作。

此外,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部门还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体制, 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这块, 规划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只有解决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才能为国家输送人才, 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二) 学校应该打造一个舒适的校舍环境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十分重要。学校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发, 站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立场上, 去打造学校的学习环境, 制定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往积极方面发展的校章制度。

另一方面, 学校要加强对细节的重视, 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安静与愉悦, 以及教室内外的装饰、一两句名人的诗句、一个顺口的标语, 都会引导着学生往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 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与此同时, 宿舍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 有些家较远的学生会选择住校, 本来就缺少家的温暖, 所以宿舍的环境和方方面面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好坏, 以及宿舍的安全保障等等, 因此一个好的宿舍就会带来一帮乐观的孩子。

(三) 师生间的关系要融洽

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惑, 这时唯一能帮助学生的就是老师, 但是鉴于中学生的特殊发展时期, 有的学生不愿与老师交流, 甚至还有学生害怕与老师交流, 导致其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 最终形成一个知识漏洞, 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因此, 师生之间要相互配合, 教师要放下架子, 融入到学生中去, 成为学生最好的良师益友, 面对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去沟通, 让学生明白老师的出发点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学习, 并以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为主题, 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案, 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学生, 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开展, 还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

(四) 开设心理辅导课, 开展心理讲座

学校在学生学习的课程中, 要加强每周一至两节心理辅导课的融入, 不能放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有必要的话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期末考试, 加强学生的重视度。

还有, 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讲座, 聘请一些名师为学生讲课普及心理知识, 现场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 并指导学生怎样做好正确的心理暗示, 组织学生现场观看积极的心理视频。

(五) 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 所以家长的教育至关重要,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发展, 所以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去引导家长对学生发展规律的认识, 以及了解学生在青春期过程中心理、生理上的发展变化。

家长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不要过多地给孩子施加压力, 盼望孩子成才是好事, 但要寻求科学的方法, 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不要伤害孩子对学习的信心与热情。由于学生在青春期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的情绪要保持冷静, 不要实行暴力手段, 给孩子带来恐惧与不安, 所以重视家长知识的普及是现代教育的必然, 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重中之重。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越是激烈, 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就越高,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漫长的工程, 举足轻重, 需要社会、国家、学校、家长到学生个人方方面面的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让学生成为祖国之栋梁, 社会所需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进步, 当下学生学习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心理健康。由于中学生还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的发展时期, 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能力都还不成熟, 所以往往会导致学生心理上产生矛盾, 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 教育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29-01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上,忽略了与他们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所以初中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方面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是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从而导致失眠、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其二,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出现厌学现象,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其三,考试焦虑,每次临近考试,部分学生会焦虑不安。

二、人际关系方面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娇生惯养,造成了许多初中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表现在:其一,部分学生与教师产生对抗心理,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互动,学生易产生孤僻心理。其二,同学关系不融洽。部分同学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嫉妒心理,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其三,与父母沟通较少,造成相互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龙,强迫学生一味地学习,学生不能理解父母的用心,甚至有的学生对于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根本不理解。

三、青春期带来的困惑

一是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普遍存在。家长、教师喜欢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这些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感,导致事与愿违。二是对生理方面的好奇。随着学生青春期到来,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向往,早恋现象日趋增多。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家庭、社会带来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健康的因素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业压力

家长们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

(二)青春期心理转变

青春期的生理剧变容易引起中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敏感。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他们心中有秘密想向别人倾吐却又不相信别人,有些中学生甚至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长时间压抑自己,极易产生焦虑与抑郁。

(三)家庭影响

父母缺乏与孩子的缺乏心灵沟通,从而逐渐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疏远、互不关心,使孩子的性格内向、自私和冷酷。

四、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充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希望学生本人、家长、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一)多种途径掌握学生心理

通过多种途径如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群体性和个别性之分,群体性心理问题可采用团体咨询与辅导方法来解决,个别性心理问题可采用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来解决。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建议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关注,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有烦恼或者问题,可以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不断地参与各种训练来自我完善各种心理素质。因此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如: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智力游戏、竞赛,长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等等,发展学生的爱好和个性特长。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自己的能力,感受和体验努力和成功、失败与挫折。

(四)注重家庭教育,家长积极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及家庭教育的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一,要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其二,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其三,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

(五)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必须采取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初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篇1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新疆石河子市选取4所不同类型中学的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共250份, 收回有效问卷225份, 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102人、女生123人, 初一83人、初二102人、初三40人。

(二) 研究工具

1. 自尊量表

本研究采用由Rosenberg (1965年) 编制, 后由季益富等学者 (1993年) 翻译并修订为中文版的自尊量表 (SES) 。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 评定使用“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四级评分标准, 分别给予4~1分的得分, 得分越高, 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2. 心理健康量表

采用被广泛应用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该量表包括90个题目, 包括9个症状因子, 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 还有一个附加项目, 每题采用五级评分, 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给予1~5分, 得分越高, 表示症状越明显。

3. 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现场集体施测的方式, 由主试按指导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表, 确认学生完全理解后开始施测, 当场收回问卷。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 初中生的自尊水平

1. 初中生自尊水平年级差异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为31.63±3.70、31.63±3.89、29.2±3.98。这说明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年级效应显著。笔者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初一和初二学生的自尊水平无显著差异, 但都显著高于初三学生, 具体见表2。

注:*p<0.05, **p<0.01

注:*p<0.05, **p<0.01

2. 初中生自尊水平性别差异分析

初中生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为31.2±3.93, 表明初中生的自尊水平总体上是比较高的。其中男生为31.02±4.18, 女生为31.34±3.72, 男女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二)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 初中生SCL-90因子和全国常模比较

将本研究的全体被试在SCL-90的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发现:初中生的各因子得分均比全国常模的高。其中, 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症7个因子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只有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2个因子差异不显著, 见表3。

注:*p<0.05, **p<0.01

2.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分析

从表4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 初中生在SCL-90量表上所得总均分和各个因子的年级效应均非常显著 (p<0.01) 。从心理健康状态的趋势来看, 随着年级的增高, 心理健康状况有递减的趋势, 主要表现为初三心理症状的得分高于初二, 而初二心理症状又高于初一。

注:*p<0.05, **p<0.01

3.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分析

从表5中的t检验可以发现, 不同性别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男女被试在恐怖因子上差异显著 (p<0.05) , 在其他各因子没有显著差异。

注:*p<0.05, **p<0.01

(三) 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 初中生的自尊水平得分和SCL-90总均分、各因子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即自尊水平高, 心理健康状况好;自尊水平低,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其中, 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症6个因子的得分与自尊水平的负相关非常显著 (p<0.01) 。

注:*p<0.05, **p<0.01

三、讨论

(一) 初中生的自尊水平

由以上的研究表明, 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年级效应显著, 初一、初二学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初三学生的自尊水平, 而性别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但是, 刘勇、梁慧华教授 (2005年) 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初中生的自尊在年级方面有显著差异, 但初二学生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初三学生。[1]这与本研究的结论存在差异。刘勇教授认为初一学生会面临适应问题、初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 所以自尊水平较低。而本人则认为初一学生虽然面对新环境有适应的问题, 但同时对未来却有许多抱负和希望, 且并没有太大的学业和竞争压力, 能维持一个较高的自尊水平。而初三的学生由于学习、竞争和评价的压力会产生焦虑、自我怀疑等情绪, 会影响到自尊水平。关注自尊的年级差异, 主要是为了发现影响初中生自尊的因素,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自尊水平。因此, 学业上的压力、自我意识的变化都会影响学生的自尊水平, 教师和父母要关注初中生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状况, 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 给予必要的激励和合理的评价, 以增进他们的自尊水平。

(二)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以上研究分析得出, 初中生的SCL-90的各项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 其中有7个因子达到显著水平。周世军教授等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各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他们生理机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心理发展相对缓慢, 这导致了身心发展的失衡, 使他们的内心感受着更多的心理冲突。另外,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显著, 表现为从初一到初三呈递减的趋势, 这与周世军教授、李蓉教授[3]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处于“情感风暴期”的初中生, 尤其是初三学生, 面对逐渐增加的学业和人际竞争的压力, 容易产生敏感、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内心冲突, 减轻外界压力, 转变唯成绩论的评价体系, 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和意志力。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测验的总平均分与男生无显著差异, 女生恐怖性倾向高于男生, 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这与王小新教授等的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他们还发现男生的过敏倾向高于女生。[4]

(三) 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由以上研究分析得知, 自尊水平与SCL-90的总均分及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即自尊水平高, 心理健康状况好;自尊水平低,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这与刘华山教授[5]、胡军生教授等[6]、谢虹教授等[7]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初中生处在情绪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的阶段, 处于顺境时容易产生优越感, 遇到逆境容易产生自卑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不合理的自我评价所产生的低自尊会导致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系统, 提高抗挫折能力, 从而提高自尊水平, 进而达到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综上所述, 提高初中生的自尊水平, 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对改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勇, 梁慧华.初中生主观社会支持与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2) .

[2]周世军, 李科生, 张亚婷, 李瑞, 彭秋艳.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4) .

[3]李蓉.昆明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6.

[4]王小新, 安金玲.初中生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8) .

[5]刘华山.关于高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8 (5) .

[6]胡军生, 李长庚, 王登峰.师范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6) .

上一篇:牙髓反应下一篇:高中数学学习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