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模式论文

2024-08-10

高中数学学习模式论文(共12篇)

高中数学学习模式论文 篇1

摘要:本文从部分学生对高中数学的认识着手,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开设类似于计算机编程语言与概率统计相结合的校本课程的解决办法.学校通过这个平台,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给学生提供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意图使学生改变对高中数学单调、抽象、难懂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工具学科.

关键词:兴趣,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校本课程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新课改下,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对数学的感觉仍是单调、抽象、难懂,为了高考,他们在强迫自己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应该只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更应该关注给学生造成以上认识的原因.一方面,我们说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但是纵观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在翻开教材听课、下课写作业、考试三个环节中反复进行.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中,极少有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书面形式的题.最后,多媒体教学是现今中学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但学生操作的环节少,只作为了教师演示知识的工具.新课改下,通过讨论探究,学生知道了许多知识的来源,但是还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知道学这个数学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结合上述原因发现,高中的数学教学,学生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用于实践的地方几乎没有.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文提出了教学方面的几点新构想.

一、从概率统计知识入手

从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统计方法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的生活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随着新一轮的课改,“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在初、高中阶段的地位逐年升高.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将“概率与统计”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内容,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说明和教学建议.高中必修课程模块3中包含“算法初步”、“统计”、“概率”三章;选修课程模块1~2(文)包含“统计案例”一章,模块2~3(理)包含“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案例”两章,这些以前都是大学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如今出现在中学的教材中,而且在高考分值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

这部分的教材中的例题都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如“闹市中有这样的摸彩活动,在一个黑色的袋子中装有20个大小、形状、重量完全相同的白球和1个红球,每个白球上有个号码(1~20号),规定:每次摸球需缴纳1元钱和提前写一个1~20内的号码,且每次只能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奖励5元,摸到号码数与自己写的号码相同奖励10元”.应用概率统计知识,我们可以解答该摸彩活动对哪方有利,摸彩者平均每次获利或损失多少元.在教学过程中,若只注重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而轻视它的实际背景和可操作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却不知道如何服务于生活.因此在高中阶段“概率与统计”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相应的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中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的过程,从而充分地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体会数学其实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

二、信息技术的引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中直观展现的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已经不再新奇.有人曾提出在中学段开始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但是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这一想法却始终没有实现.本人认为在数学的教学环节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设一门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校本课程,比如,C语言,VB语言,SPSS等,与高中必修课程模块3中算法初步的学习紧密结合,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初步想法是学生用两节课的时间熟悉相关软件操作,将“算法初步”这章内容的教学转移到计算机机房里,让学生能够边学边操作,也可以应用于“概率与统计”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概率统计知识,老师可以提前准备电子版的数据让学生分析,也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高中学生的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调查家庭所在小区居民用水量,并估计小区每户月均用水量,用水量是否与季度有关,并帮助相关部门制订水费标准等等的实际问题.

其次,学生的作业形式也将完全改变,可以是搜集分析数据、预警预报、提出对实际问题的决策等.这些问题涉及如何抽样、数据汇总、样本估计总体、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独立性检验等数据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办公软件的使用;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深刻认识算法、概率与统计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改变对数学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结束语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素质教育培育出来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要求更高,还应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计算机与数学的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在高中数学的教学环节中真正地融入信息技术是未来课堂的趋势,同时这也是对高中数学教师的一个极大挑战.未来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数学功底,还要至少熟悉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和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 A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 A版教师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高中数学学习模式论文 篇2

——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板块结题报告

一、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的构建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当前各国课程改革都重视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反视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着“繁、难、偏、旧”等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要,自觉完成自主探究、发现质疑、合作交流、总结评价和归纳升华的学习过程”的语文自主学习模式。

(一)、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由自主探究、发现质疑、合作交流、总结评价和归纳升华五个部分组成。

1、自主探究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智能得不到培养,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应是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探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是否能进行自主学习,标志之一就是看他是否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确定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他才会有独立的思考、深入的钻研。例如诗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专题进行研究:或诗人的艺术创作风格,或诗歌的语言特色,或诗歌的思想内容等。

(2)给学生与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传统教学中,老师常担心自己的教学内容完不成,所以课堂上往往是一言堂,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而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结果学生既难以消化又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园地,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应该处处不放心,时时不敢放手,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

2、发现质疑

发现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为归宿。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合作交流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而通过合作交流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4、总结评价

“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的习惯,是衡量他聪慧的指标。”传统教学中大多不重视课后的总结评价,一堂课的结束似乎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完成,殊不知课后的总结评价在知识建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最后的环节是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评价自己在本堂课中的得失。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总结予以补充,同时还要点评学生的表现等。

5、归纳升华

归纳升华就是将学生在课堂学到的东西或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最后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民主。

总结归纳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课堂讨论结束时的即席归纳,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第二种是在一课或一单元结束时将知识归纳成为一个体系,由学生自己完成。第三种是通过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解决一个典型问题。通过总结,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大提高。

(二)、自主学习的三个误区

1、自由化

强调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主动看书,教师没有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更没有检查和反馈,如语文课上学生想读哪篇文章就读哪篇文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上课就是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等。自由化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课堂热热闹闹,教师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致使教学内容常常被搁置一边。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进行某次公开课展示时就是如此:教师出示学习《启示的启示》的阅读材料:一只虫子在墙壁上艰难地爬上又跌落,跌落又爬上。有三个学生看到这一情景后,各自发表了不同的感慨,在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时,一位学生突然发问:“老师,虫子不爬怎么办?”教师情急之中,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堂气氛十分热闹后得出结论:可以用刺激法、诱饵法、激励法、借助法、选择法、掺取法、等待法让虫子爬起来,于是这节课就这样在快乐中结束。让学生去研究让虫子爬起来的种种办法,就这一节课教学内容而言,已远离了阅读教学的目标,没有教学创新的价值可言。这样的课堂能说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吗,这是自由化学习,不是自主学习。

2、讨论化

讨论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有的老师把自主学习理解为自由讨论,学生各说各的,只要在思考就是自由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自由。自主讨论应该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互助性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相互支持与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间相互信任;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在这里合作的动机和责任使合作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讨论,在这里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这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自主讨论。

3、浅层庸俗化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更多地是为了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和比较,思考和总结,更好地学习前人或别人的经验,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进行恰当的选择,不要把探究变成了一种点缀,一种形式,一种模式,好像是在完成一个过程,粗略看上去很有创新味,但细细品味又感到缺乏深入的思考,使探究只在表面上作文章,给人

一种浅层庸俗化的感觉。

(三)、处理好自主学习中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自主学习方式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受到特别的关注,广大学生也深受其益,但是它绝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中好的学习方式,如“启发式”、“尝试法”、“发现法”等,这些方法不仅没有过时,如果灵活利用或是借鉴,则会成为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修正,甚至更新,关键是学习方式必须和教学环境相配,和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最大发展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责任就是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

2、处理好学习主体与老师引导的关系。

课堂热闹,学生活跃,只是师生互动的一种良好的表现,怎样做到活而不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关键在还于教师的引导。课堂上我们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教学中要设计好问题,自主学习中需要教师设计好核心问题,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要提出有价值且学生认同的问题,研究学习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炼出研究的问题,这样,在教学的动态中教师与学生互动,针对不同的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问题,适时点拔,最后达到共识,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

3、处理好探究与基础的关系。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课堂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它是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活动中获得的。可见学生的探究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而自主学习又加深加宽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的全面的把握,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持久、复杂的攻坚战,我们只有真正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推行自主学习新模式,才能使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有新的发展,有的新突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哈佛大学校长言)。

二、“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的实施步骤

(一)就具体文章而言,“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从整体把握全文。在教师的导引下,由学生自己设计出几个指向明确、能涵盖全文的问题(可以从篇章结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风格等角度切入,形式可以是问答式、填充式、选择式等),然后,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读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并提出阅读讨论中发现的疑点、问题,再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阅读、讨论中提出的疑点、问题,可在已把所有设计的问题解答完后作处理,如其他同学自荐解答,或讨论后自悟解答。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印象,为下一步重点研读作准备。

第二步,重点研读。教师根据大纲要求,针对重点段落,按高考阅读题的形式,设计一

些具体的、指向明确的问题,指导学生对这些段落进行仔细的阅读,读后也由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也由小组推举代表回答问题,最后也由教师总结。

第三步,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课文中所涉及的新的基础知识,如语音、成语、文学常识、名言警句等让其分门别类地积累并掌握。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或疑难,可以提出来供全体同学讨论。

第四步,自己总结。在一篇课文学习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学习体会,内容可为思想方面的感想,也可以是艺术技巧方面的领悟等,篇幅可长可短,形式灵活。附案例1:《祝福》教案(第二课时)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俗语,就是在讲,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是人真的不能够“貌相”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多媒体出示三幅肖像画),看能不能根据画中人物的外貌特征,推测人物的年龄、职业、性格。(学生对人物的推测可以是五花八门的,答案不求一致,可请一位学生作答,老师不作总结)

这位同学的回答恰当与否我们姑且不论,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人还是可以部分“貌相”的。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经常运用外貌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成功的外貌描写可以使我们获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感受。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就成功的运用了外貌描写来塑造祥林嫂的形象,通过祥林嫂外貌的变化来反映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2、透过外貌分析人物形象——祥林嫂及其社会意义

通过外貌描写尤其是外貌的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遭遇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色。《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主要有三处,请找出来朗读后,思考:

⑴第34自然段的外貌描写反映了祥林嫂此时所处于怎样的社会地位?课文中哪些情节反映出了她的这种社会地位?

明确:从祥林嫂“脸色青黄”和“手脚都壮大”等语句,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个长期受剥削压迫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形象。被婆婆强迫卖掉而改嫁(小说的40——64自然段);鲁镇的人们对她丧夫失子的悲剧不予同情,反而给予嘲弄(小说的68——87自然段和103——105自然段);鲁四老爷和鲁四婶因为她是寡妇而歧视她(小说的34自然段、71自然段、107——109自然段、111自然段、19——23自然段):这些都能深刻地说明祥林嫂在他人的眼中像牲口一样,可以被买卖,也是愚弄侮辱的对象,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这一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应该能够看出劳动妇女这一身份,至于“最底层”则不作要求。而对于社会地位的反映能找多少算多少,不求全面)

⑵第34自然段和第66自然段中均有揭示祥林嫂的性格特征的话,这些话揭示出了祥林嫂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一性格特征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有什么关系?

明确:“顺着眼”一句揭示出了祥林嫂温顺的性格特征。正是这一温顺,使她在一次次的迫害面前显得软弱,一生都顺从封建礼教,不知反抗。(在学生回答了类似的答案后追问:她的性格是温顺软弱的,那么她又为什么拼命地反抗改嫁?)在被婆婆强迫卖掉以后,虽然开始有过“出格”的反抗(这反抗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贞洁,这种贞洁观念仍然属于封建礼教的东西,实际上这种“反抗”还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最后还是屈服了。在鲁

四老爷的歧视、鲁镇人们的嘲弄面前,她不仅没有给予回击,反而相信柳妈的话力图通过捐门槛来改变悲惨的命运(这实际上又是顺从封建迷信思想),正是这一软弱的性格使她最后走向了灭亡。可以说这种温顺软弱的性格是祥林嫂悲剧的个人原因,是其悲剧的根源之一。(学生应该能够找出“顺着眼”这句话,揭示的性格也应该能粗略的领会出,语言不一定完全一致,可以是类似的词语,如“安分守己”、“软弱”、“逆来顺受”等。至于与悲剧命运的关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求一致)

⑶比较阅读第3、第34、和第66自然段思考:

①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分别揭示了她怎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初到鲁镇时(34自然段),祥林嫂虽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眼角无泪痕,这表明这时候的祥林嫂人还年轻,还有活力,精神还没受到重创,对生活还抱有希望。(教师应该提示学生注意“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这一句。学生可能还会回答生活贫困,心情愉快等,也不能判错)

再到鲁镇时(66自然段),祥林嫂“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些表明此时的祥林嫂已经走投无路,精神受到了重创(丧夫失子的打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学生可能会回答“忧伤”“痛苦”等都应是正确的)

临死之前(3自然段),这时的祥林嫂年纪不过“四十上下”,可头发“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身体方面),“消尽了悲哀的神气,仿佛木刻似的”,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神态方面,表明祥林嫂的眼睛只是机械地转,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活力),这些描写都说明祥林嫂对生活已经绝望,处于极端麻木的精神状态。(学生有可能答“彻底失望”,“反映迟钝”,“痛苦到了极点”等也正确)②透过祥林嫂的外貌变化,思考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明确:祥林嫂的第一次外貌变化的表面原因是被卖改嫁,丧夫失子,根本原因是婆婆背后的封建礼教(在封建制度下,婆婆对媳妇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媳妇必须听从婆婆的支配,这实际上就是封建族权思想);第二次外貌的巨大变化的表面原因是鲁四老爷的歧视(小说的34、71、107——111自然段)和鲁镇人们(如柳妈等人)的嘲弄(小说的80、85——87、98——101自然段),实际情况是作为封建礼教化身的鲁四老爷因为祥林嫂没有从一而终(尽管是被婆婆强迫的),且又再度守寡而歧视她;而鲁镇的人们也因此冷落嘲弄她,柳妈更用迷信思想来加深她是恐惧(鲁镇的像柳妈一类的人本应同情与他们同处被压迫地位的祥林嫂,可是他们却落井下石,这就更增加了祥林嫂的悲剧性),使她身心均遭受严重的摧残,最后走向毁灭。就这样,婆婆、鲁四老爷和柳妈等鲁镇的人们构成了伤害祥林嫂的具有浓厚封建氛围的社会环境,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外部原因。(学生很容易回答出两次变化的表面原因,但表面原因下的根源可能不容易回答,教师可适当提示)

⑷综合前面我们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思考:作者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明确:刚才我们透过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和两次外貌变化这个果,去追根溯源,探究了祥林嫂悲剧的根源这个因,可以得出结论:祥林嫂的悲剧有其自身的个人原因(软弱的性格和头脑里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更有其外在的社会原因(封建宗法势力的代表——

鲁四老爷、婆婆与同样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柳妈等鲁镇的人们所构成的具有浓厚封建氛围的社会环境),归根结底其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小说正是通过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在天灾人祸的打击下、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摧残与迫害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毁灭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学生可能根据前面的分析能找出自身和社会的原因,但可能不能进一步的归纳社会意义,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3、课外演练

前面我们透过祥林嫂的外貌分析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了解了外貌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摘自《红楼梦》的三段外貌描写,请选择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具体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出示多媒体投影,由学生分析)

①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明确:这一处外貌描写运用了五个对偶句,抓住了林黛玉体弱多病、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特征。(学生还可能答出“温柔”、“娇美”、“聪明”等都可以,答案不求一致,言之成理即可)。

②王熙凤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系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桂珠钗;颈上带赤金盘螭璎络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撒花翡翠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明确:从王熙凤的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方面,极力地铺陈,描写她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除了显示其贵族少奶奶的身份,还暗示其贪婪和俗气的品性。“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又揭示了王熙凤美丽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诈。“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又表露出王熙凤表面上似乎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实际上隐含着可怕的威势,她极有心机,极善做作。这段外貌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王熙凤虚伪、奸诈、阴险、贪婪的性格特征。(学生的分析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只要能根据文中的外貌进行分析就可以)

③薛宝钗(可与王熙凤的外貌作对比来分析)

高中数学课堂模式的构建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构建;策略

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很多学生容易在枯燥的课堂教学中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不能有效保障学习质量和效率,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难以提高。生成性课堂可以将学生、教学、教师三者充分结合,优化三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原来数学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去学习数学知识。生成性课堂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成性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生成性课堂的显著特点

1.生成性。生成性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其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生成知识为主。其不仅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还促使教学形式实现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强小组成员之间、教师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促进学生开展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

2.互动性。生成性课堂具备互动性的特点,首先,其体现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互动和沟通。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知识,在课堂中对学生开展指导,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其具备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启发教师的教学思路。其次,在生成性课堂中开展小组学习,促进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和沟通,利于学生之间交流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数学应用能力。

3.差异性以及拓展性。传统课堂和生成性课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生成性课堂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在生成性课堂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让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教材,对数学知识产生独有的理解。教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概括和分析,将教学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更加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课堂的几点策略

1.尊重学生权利。高中学生具备成熟的思维以及一定的自我意识。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权利,学生享有的主要课堂权利有:在课堂中享有平等以及自由的表达自我权利、独立思考权利、对教材和教师提出批判、质问以及怀疑的权利。如果个人见解片面、不完善,享受免受不公平对待以及处罚的权利。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权利,教师要在课堂中充分的尊重学生,赋予他们权利,特别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要给予耐心的解答和引导。只有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解惑和指导,课堂才能实现生成。

2.构建教学情景。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十分关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精心预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在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具备灵活性和弹性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例如,一条长度为10的线段GF,其两个短点在抛物线y2=x中进行移动,假如GF线段中点是W,求点W到y轴间最短的距离,并求此时点W的坐标。针对这道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并且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创设弹性数学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提高教师把控课堂和问题预设的能力,进而构建生成性课堂。

3.进行角色转换。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在教学中,在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要适当的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开展自主研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函数与方程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函数概念等基础知识进行回顾,然后以x、y轴坐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旧知识中生成新知识,掌握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当课堂教学结束后,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或者学习水平进行分组,人数在四人到六人,布置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数学题目,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完成。

4.進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设计进行重新的回顾和总结,继续保持好的地方,改正不足之处,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张老师是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初期,其学生优秀率比较低,张老师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后发现,学生觉得张老师在课堂中的语速太快,吐字不清,导致很多知识点都没有完全听懂。张老师针对学生反馈,对自己讲课的情况以及学生课堂反应进行了反思和回顾,并且进行改正。在以后的课堂中,慢慢放慢语速,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很快学生的优秀率显著提高。通过这个例子发现,教师如果合理运用教学反思,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生成性课堂奠定基础。

总之,教师要将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为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清晰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优质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频.浅析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6):93-94.

[2]张曼熟.浅析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3):13-13.

[3]王海燕.浅析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2):221-221.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浅析 篇4

一、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 它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更强调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 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 不同的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课型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

第一, 新课: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辅导—组织讨论—小结练习—公布答案并更正—布置作业。教师巡视时要突出个别辅导, 特别是要注意对一些学习感到吃力的同学的个别辅导。

第二, 习题课:课前由学生自主选题, 老师适当指导并检查。课堂上由学生自主说题、解题、变题。

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题目的思维过程说出来, 即要求学生暴露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说题包括如下内容:说题目的结构;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 及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说题目的分析思维过程。

解题:就是在学生分析题目后, 让学生自主解出题目。解完后还应让学生归纳 (说出) :解题方法、解题思想、解题步骤、解题回顾。这样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而且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和数学智慧的形成。

变题:就是让学生对题目进行改造。通过对题目的改造, 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神秘感,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加强学生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使学生感到出题与解题的乐趣, 感到数学的内在美,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三, 复习课:课前指导学生小结基础知识。课堂上由学生自主整理概念。然后老师给出精选的例题, 由学生互相讨论, 自主探究, 必要时老师给以适当点拨。

第四, 实施自主学习应注意的事项。 (1) 要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其实,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机统一的, 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则主体地位必然凸现出来;若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 则说明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好。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 不能忽视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自主学习, 不是取消教师的责任, 恰恰相反, 是加强了教师的责任。一方面, 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体现在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 学生进入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阶段后, 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主导”要求。 (2)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虽然减少了教师的讲解时间, 看起来好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学生在自学、讨论、练习中都会有突发情况出现, 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功底, 灵活的教学机智, 明确的教学目标, 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 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 成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现者、保护者, 这样才能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 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认真备课, 既要备教学内容, 更要备教学对象;既要设计好教学, 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境下学习收获最大。因此, 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就像做快乐有趣的事一样, 而不是被迫完成艰难的任务。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 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发展合作的精神,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努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数学是高中课程任务中的关键内容。数学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总体成绩和学习信心。而就数学教学而言,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在新课改的实行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正逐步迈出改革的步伐。然而,仍然有不少学校以具有局限性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素质教育不断开展的当今社会,有更多的教育者认识到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笔者结合创新的教学模式特点,提出了与创新教学模式有关的策略和准则。

一、创新性教学方式具有的特点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进程中,我们教师都会强调创新教学的重要性。而创新教学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是当前高中学科教育中的主要内容。笔者通过对高中数学创新模式应该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和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同之处,给教育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带来指导性意见。

1.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就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而言,其凸显出来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只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增添了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内在的学习动机,获得学习能力的真正提高。同时,学生能够通过自发地学习来认识和了解自己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纠错。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便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的突破。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议和指导学生通过各种科学软件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高科技的技术支撑下,获得更加完善的学习过程展示和方法演练。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原本无法传授的知识就能传递给学生。长期发展下去,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都会有明显的提升,这也正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作用之一。

3.凸显数学的文化探究性

数学是一种利用符号、图像、数据等对知识进行表现的一种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就高中数学本身而言,其中的文化更是具有高层次的内涵。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只是对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中的一小部分进行了解和学习。因此,教学要鼓励学生用探究性的态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水平来建议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在知识传授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各种手段来使课堂氛围不断活跃,并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良好氛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充分凸显数学文化的内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就会被较大程度地开发出来,并且为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奠定文化探究性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探讨

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虽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综合来看,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性探究过程中,依然要具有基本的教学原则,把握教学方向,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目标。

1.整体发展原则

在高中数学中,很多知识是可以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点,选择能够适应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方式,让班级内的绝大多数成员获得良好正常的发展。在进行教学模式探究的过程中,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内心需求,从而对其进行有利的引导和建议,确保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此外,教师不应根据学生的成绩好坏来确定教学方法,而应保证整体发展的原则,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值得长期使用的。

2.民主性原则

毫无疑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对象。因此,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感受,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理解。具体来看,教师应该确保民主性的原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知识灌输的机会,并形成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信心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并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想法,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知识吸收效果的提高。

3.感情鼓励原则

对于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不解,教师如果只进行单调的知识灌输是不会有很好起色的。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言传身教,用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来感染学生,使其获得内心的鼓励和支撑,这样他们才可以获得继续学习的勇气。总的来说,高中数学教学要针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的漏洞和不足,在结合学生个人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的科学与完善。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才有保障,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有本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隆光.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考试周刊,.

[2]李刚.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

高中数学学习模式论文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53-01

一、高中数学中融入合作学习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特别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高中数学内容比初中数学的内容更加抽象、难懂,需要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忽视了情意教学目标,还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重。在高中数学中融入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等。

高中数学中融入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合作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知识等方面对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地进行自主活动、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发展。此外,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课堂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

高中数学中融入合作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严密思维活动的过程,合作学习的开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学生合一互相学习,促使积极的课堂气的形成,学生相互交流、启发,有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小组学习在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的同时又对教学进行了个别化,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进来,全面提高效率,还会形成一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立体交流网状。

再次,高中数学中融入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一个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这就要求在课堂之上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动手操作、相互启发的时间,小组学习就可以做到这些。在这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不会把教师看成学习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棍棒,而是会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相互学习、共同探讨,逐渐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把高中数学与合作学习模式结合的策略

1、建立合作小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长、性格、爱好等特点,并按照“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养成民主平等、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采用差异组合的方式为学生分组,比如在一个有八名同学的小组中就可以安排两个优等生、三个中等生和三个落后生,以优生带差生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教师要保证学习过程中角色的合理分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担任一定的角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可以在小组中产生组长和副组长,组长职责在于分配学习任务、总领小组的学习全局,并协调学习进程以及学习时间。

副组长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协助组长的工作,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为了组员内部的协调,小组内还可以定期交换角色,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一下不同的学习任务。

2、创建灵活的合作学习模式

新课改之后的教材灵活性比较强,内容广泛,知识容量大,同时要求也比较严格,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就满足了适合新教材的需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是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法。首先,教师要事先根据所要学的教材内容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这样就会让小组在学习的过程有一定的目的性。小组成员可以事先预习教材,并通过展开讨论,通过观察、阅读、讨论、归纳等方式寻求答案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与工具,以有助于学生学生的探索学习,为学生构建知识,同时,在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问他们一些探究性的问题。

二是采用师生换位法,让学生体验教的过程。师生换位不仅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满足欲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充当老师之后,教师可以扮演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先分工再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保证优质完成任务。学生在进行任务的时候,鼓励学生要先独立思考,再说出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注意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作出判断,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求同存异,互相帮助。第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不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就放任不管了,要适时引导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并再适时提出能够解除学生疑惑的问题等。同时教师也要以平等民主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过程。

高中数学中融入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参考文献:

[1] 沈俊.高中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思考[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10)

[2] 胡典顺.数学合作学习:从理论到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06)

高中数学分层教育模式初探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育模式,实施措施

学生之间的差距是客观而普遍存在的, 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及能力都有所不同, 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高中数学教学中, 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育模式, 以避免两极分化愈演愈烈的情况发生。

一、高中数学教学开展分层教育模式的意义

分层教育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 对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并进一步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以杜绝后进生得不到发展, 优良生得不到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开展分层教育模式的教学, 能够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热情, 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 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 也能提升自身适应学生实际的能力, 从而全面促进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1]。

二、分层教育模式的实施措施

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并合理确定相应的目标要求。在学生分组时,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通过测验得到全体学生的数学测验成绩, 并结合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分组, 以基础组等名义命名, 避免使用差生等词语,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目标定位需要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化的定位。例如在讲解垂线定理时, 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层:第一层, 掌握数学定理并能进行描述, 能够准确找出给予题目中的垂直关系;第二层, 应用数学定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建立初步的数学观念, 能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 可以提出并转化问题;第三层, 体验图形的转化, 可以应用数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依靠变式练习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

1.备课措施

在分组和目标定位后, 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备课需要结合学生分组和目标定位的情况,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层次性的要求, 只有在备课中进行分层, 才能避免分层教育模式的实施流于形式。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手段的层次性等内容。

2.授课措施

分层教育模式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分层授课, 教学模式有些类似于复式教学, 然而限于教学条件, 无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上课, 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灵活的措施来保证分层授课的顺利进行。例如, 在讲解数列求和知识时, 教师可以先面向全体学生对数列求和的方法进行复习, 然后讲解求和策略, 利用例子辅助教学。对于基础组的学生, 教学例题为应用倒序求和的较为简单的例题, 并予以辅导;对于中等组的学生, 教学例题为较为复杂一些的例题, 并引导学生分析例题中的数字关系来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能力;对于优良组的学生, 教学例题为列项错位相抵求和的例题, 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探究。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避免了学生因例题分层一样过于简单或困难而不用心学习的现象发生。

3.布置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育模式的同时, 还需要课后教学的补充和加强, 因此教师需要在布置作业时体现出层次性, 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作业。同课堂教学中的例题分层一样, 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根据基础组、中等组、优良组的情况递增作业的难度。

4.教学辅导

教学辅导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在有针对性的分层授课后, 对学生进行同样有针对性的辅导。辅导的方法很多,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针对某个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对合理的辅导方法或是综合使用多种辅导方法来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

笔者在教学辅导过程中, 十分喜欢对口“扶贫”的辅导模式, 在课堂教学或是课堂教学之外, 笔者着重对优良生进行辅导, 然后由优良生负责对中等生进行辅导, 而中等生负责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在该模式中,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充分调动起各层次学生主动请求辅导与被辅导的积极性, 因此笔者着重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沟通: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并不能代表你完全理解了知识, 更不能代表你能解决所有问题, 不仅能够解题, 还能够将解题的思路、方法讲解给别人, 并且确保对方能听懂, 才能证明你确实理解了该方面的知识, 并进一步提高了数学解题的能力。与此同时, 笔者还鼓励学生:大家是同学, 也是朋友, 还都是老师的好帮手, 你们互相辅导不仅仅是帮助老师减轻负担, 而且互相帮助能够增进你们的友谊, 培养你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对于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大有好处。由于讲明了道理, 对口“扶贫”的辅导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数学成绩提升之外的收获。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分层教育模式对于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学生长远的发展。教师通过分层测验能够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使分层教学得到动态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大权, 吴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1 (9) :164.

高中数学学习模式论文 篇8

一、协作式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1. 协作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模式从整体教学过程、教学结构上对数学教学的实施提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对稳定的程序[2]。经过实践探索, 我总结出高中数学教学协作式学习的课堂模式, 大体结构如下:

2. 协作式学习的方法。

协作式学习方法多种多样, 经广泛研究, 目前有几十种证实有效, 以下有几种主要的“协作式学习方法”[3]: (1) 学生分组学习, 每组有4~6个学生组成, 要求学生的成绩水平、性别、性格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区分。具体教学程序是:教师在讲课之后, 让组内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然后互相交流、帮助、学习, 最后通过独立测验学生, 检验教育及教学的效果。将该测验所得分数与之前学生测验的平均成绩比较, 然后按照达到或高于学生之前成绩的水平计算分数, 并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分数加和, 对于总分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给予认可或奖励。 (2) 小组竞赛学习, 定期进行竞赛, 代替测验。竞赛时,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竞争, 为所在小组赢得分数。同时每个小组也派出代表进行比赛。就像拔河比赛一样, 班班比、组组比、男女比、人人比, 总之是为了激励大家, 激发学生年轻的朝气和活力。 (3) 切切拼接学习, 将学习内容切成片段, 例如一节内容可以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推导与变形, 公式的应用及变换等内容。协作组学生都要学习这些被划分成片段的内容。再将各小组中学习内容相同的学生重新组成协作组, 共同讨论、交流、搞懂所要学的内容。交流完毕, 学生分别返回到各自协作组内, 与其他组员交流所学东西。这样使得每个人同时掌握自己的那部分内容和其他内容, 由此来增加彼此间的学习兴趣。

二、实施协作式教学注意的问题

1. 要注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要多观察, 多体验,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摸索、探究。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 会促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深入地探讨, 找到促使学生有效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目的。

2. 要让学生自觉学习。

分组探讨、协作学习适合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这些组织都应该提倡学生自发地、自觉地进行, 不是教师强行分组, 强行活动, 而是让学生掌握方法, 知晓内涵, 不拘形式地进行。

3. 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在课前预设充分, 能够保证课上从容不迫, 轻松应对。教学预设不是简单意义的备课, 它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整合。生成性反应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发展性, 若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 学生的差异性和发展性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兼顾“预设”与“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在充分分析教材, 阅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只有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 才能使教师在进行课堂宏观设计时更具有可操作性。

4. 要深入教学的全过程。

高楼大厦的建设, 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不仅需要技术精良的设计, 同时需要优质的施工与管理, 只有多方面共同作用, 才能建设出优质牢固的大楼。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亦是如此, 他要求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己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收放自如, 体现自己对课堂的主导作用, 有效利用分组协作、讨论探究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寓有形的备课于无形的教学过程。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将这些闪光点加以利用, 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4]

三、对协作式学习的体会和认识

1. 协作式学习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发挥主体作用, 并且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一些学生必须的社会技能的形成, 彰显教学的情意功能。

2. 协作式学习的数学教学, 着重强调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这种互动会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并且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提高课堂的交流效率。这种教学方式在多边活动、多向交流的基础上, 使学生的各项能力 (如思维品质、创造能力、科学语言能力等) 都得到了提高, 强化了教学效果。

3. 协作式学习的数学教学能够创造出互相反馈的教学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同时, 该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与周围同学讨论, 这也会使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与他人协作, 有利于发展学生多人协作的能力。

4. 协作式学习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作为指导者、帮助者, 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活动。

参考文献

[1]潘晓光.课堂协作学习[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2.

[2]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9.

[3]王坦.协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23-26.

高中历史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篇9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原则

1. 适应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对恰当的学习方式加以选择,切勿一成不变。与此同时,合作学习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为主,切勿喧宾夺主。此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身心特征,来对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安排,确保因材施教及因人制宜。

2. 竞争与合作探究原则

合作学习是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探究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正是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便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相同,因而教师就应当重视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问题,并且有效地展开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

3. 整体性原则

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学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学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应当促进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整体性的基本原则,要全方位地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重视学习后进生所取得的进步,切勿放弃任何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4. 迁移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知识迁移不仅体现在温故知新上,同时也体现在知识应用上,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自主学习也可以成为知识迁移的过程。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引导,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策略

1. 明确学习目标

每堂历史课程均要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更应当将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合作目标至少应当包括四大方面,也就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以及价值观目标。在明确历史合作学习目标时,不仅要涉及个人目标,还应当纳入共同目标。

2. 加强分组合作

按照合作学习理论,可以采取的分组方法为异质小组的分组方法,即首先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其次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纪律、家庭背景等,将学生从高至低划分成六级,再任意从每一级中抽取其中的一名学生,将该学生分配到一组中,每半个学期抑或是半年调整一次小组成员。必须以民主的方式选举出小组的组长,将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分工及角色明确。

3. 重视教师导学

合作学习充分展现的是学生的自由发展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当切实做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且灵活反复地根据教学环境的所发生的变化,来引导学生,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思想,还应当给予学生方法与能力的指导、理论知识的指导,以此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运用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

4. 确保讨论的效果

众所周知,思维往往始于疑问,在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便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认识到课堂讨论的重要性。通过小组的讨论或者组内讨论,往往最终均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这是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大环节,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确保讨论的有效开展;其次,要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再次,要加强小组研讨的民主性;最后,要将小组讨论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处理好。

5. 及时解惑释疑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遇到在学生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以在全班的范围内予以讨论、交流、分析,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动,如果仍然有学生无法弄清楚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来解答,抑或是提供必要的指导给个别小组。在解惑释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不要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条件提出,让学生小组的成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经验,逐步地形成自身的知识建构,从而使学生达到恍然大悟的合作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5步曲”解题模式探究 篇10

一、高中数学学生在解题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基础知识差,解题没有思路,从而对学习数学兴趣不高.首先,学生在解题前就对基础知识不牢固,从而有畏惧心理,即使对题目仔细研读与分析很容易进行解答,但由于这种畏惧心理作怪,学生也许只简单扫一眼题目就放弃了.其次,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由于做题阅历的局限,经常思考不周,会出现小问题,影响答对率.再次,学生做题只要答案正确,不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不去总结,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又不会.

二、高中数学“5步曲”解题模式

第1步:本题考什么知识,是函数还是几何,是抛物线还是椭圆

拿到一个题不要盲目地去做,先要看看是什么题,不要张冠李戴,是椭圆的题还是抛物线的题,椭圆的题就不能用双曲线的知识来解决,学生经常会搞混.

A.12B.13C.5D.7

分析应该选D,P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和为2a,a=5,2a=10,设P到另一焦点距离为X,则X+3=10,所以X=7.

第2步:本题涉及哪几个知识点

根据本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把所要用到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都罗列出来,这样就会使做题的思路清晰,不至于拿到题目无从下手.

(1)求证:CD⊥平面PAB;

(2)求PD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分析根据已知圆O的直径AB长度为4就可得到∠ACB=90°,圆O的半径为2.

根据PD=BD.就要想到三角形PDB为等腰三角形,那肯定要用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

根据求证:CD⊥平面PAB就要想到要证CD垂直平面PAB内两条相交直线.

第3步:易错的地方是什么

每做一个题都要想想这一类型题常错的地方在哪里、陷阱在哪里.不断地总结就可以减少没必要的错误.

例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an+1=Sn+2n,n∈N*,且a1=0,记bn=an+2.

(1)求a2,a3;

(2)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

分析这个题在做第(2)问时常有一些同学根据递推公式算出bn的前4项,然后根据前四项是等比数列就说{bn}是等比数列.这种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要证明,不如用等比数列的定义直接证明.

第4步:解决这类问题有几种方法

一道题做完后要常反思,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争取用最简单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如例2中的第(2)问.

(2)方法一过D作DH⊥平面PBC交平面PBC于点H,连接PH,则∠DPH即为所求的线面角.

方法二由(1)可知CD=槡3,PD=DB=3,

过点D作DE⊥CB,垂足为E,连接PE,再过点D作DF⊥PE,垂足为F.

∵PD⊥平面ABC,又BC平面ABC,∴PD⊥BC,

又PD∩DE=D,∴BC⊥平面PDE,又DF平面PDE,

∴CB⊥DF,又CB∩PE=E,

∴DF⊥平面PBC,故∠DPF为所求的线面角.

两种方法显然方法一更简捷,好理解.

第5步:本题要用哪种方法解决

常对做题方法进行总结,就不会拿到题无从下手.如例3第(1)小问求a2,a3,已知给了bn的递推公式就可以求出a2,a3,第(2)问: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我们常用等比数列的定义来证明.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模式分析

一、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是普通高中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在高考中占的比重很大,而且数学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物理、化学等理科的学习,在将来社会生活中,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计算机以及将数学的思维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等,可以说,数学基础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至关重要。重视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在我国新教材改革中,将统计、概率、微积分等创新内容列入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实践和创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自从高中数学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经常能够发现这样的情況,一些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还是沿袭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也不能适应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有的教师受旧的数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一遍遍地重复那些教科书上严谨的数学概念,久而久之这就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狭隘化,造成学生缺乏,甚至是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除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好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古人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关键的细节问题,即使有点小小的疑问也不能主动向教师请教,这就导致了学习漏洞。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注重细节,善于发现并提问是很重要的。

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几种途径

1.做好备课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比中小学生成熟。因此,他们的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果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潜在兴趣,就将事半功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这主要取决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要求对课题勤加思考,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做到备好相关教材、利用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这就节省了以往课堂上繁琐的板书时间,而教师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例如运用三维技术,可以使学生更清晰明了,快速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结构这部分知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做学生学习的“导游”,例如指导学生从何处人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例子,总结规律,猜想规律(定理、性质、公式、法则),然后证明,教师最后再举例巩固,用变式练习促进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研究探讨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加以猜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从而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面,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及时评价,完善反馈机制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注意及时反馈,还要注意课外作业、测试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让反馈与评价进入良性循环,教然后知不足,要善于寻找课堂上讲授的疏漏、失误之处,及时做出反思,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简而言之,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要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快速掌握知识要点,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多加深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循序渐进。教师的职责是综合的,要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应该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漏洞,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其主动钻研学习,不断进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质的转变,这任务是长期并且艰巨的,任重而道远的,需要我们教师共同的艰苦努力与坚持不懈的摸索。

高中数学学习模式论文 篇12

一、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我们现在在数学教学模式上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原则.把学生推到前台,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询问,为“后教”做好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好学案.这样学生有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可以从过程中主体的感觉,会更加愿意学习和乐于学习.

二、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决策与选择能力

自我选择性是指学习主体在探索中对信息的由己注意性.外部信息只有经学习主体的选择才能被纳入认知领域;选择是由于被注意,只有经学习主体注意的信息才能被选择而被认知.当然学生在自主决策和选择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偏差.这时候作为教师的指导者身份就要体现出来,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教”做好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好学案.教师教的内容: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一律不教.教的要求:不宜就题讲题,应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出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运用知识点时可能出现的毛病.教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 (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 ,学生讲对了,教师给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这样,教师精讲,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练习的当堂训练,通过先学后教可能会出现教师先前备好的练习很多都用不上.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备好的学案要派上用场了.针对学生在先学后教的过程中教师当堂备好的学案才具有针对性.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这样的一堂课始终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让学生始终有一堂课从始至终都有考试的感觉.

那么如何分配一节课的40分钟的时间呢,一般先学后教占的时间大概是25分钟的时间,当堂训练的时间为15分钟.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要在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候完成.在前25分钟学生情绪高涨,效果最佳.在主导活动课中,教师的主导活动时间25分钟左右,学生的主体活动时间为15分钟左右,即一节课教师留给学生15分钟左右的思考、练习、讨论等时间.教师主体活动时间是一节课的黄金分割时间,大致是占0.618.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把每一段进行黄金分割.我们应该把最有价值的问题在黄金时间内讲完.这样一节课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

三、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评价具有自我诊断的功能,学生参照学习标准,对所学的重要内容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需要巩固和提高.自我评价还具有反馈功能,学生可以依据评价的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改善学习方法,确定学习重点,不断向目标迈进.自我评价还有自我激励的功能,学生通过及时的反馈信息,发现不足,它就成为学习活动中的路标,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激发自身用功学习的动力,若是学习有成效时,学生会从精神上产生动力和满足,增强信心,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生行为的塑造有着很大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善于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激励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来考察自己的学习活动,养成随时评价自己,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才能正确分析学习的成败和得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些方面教师作为指导者,必须不断的帮助学生培养和完善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要让学生在教师面前得到不断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感觉学习也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很快乐的事情.更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充分地展示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的感觉.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新课标下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自主学习本意就是体现学习主体本身的事情, 要体现主体能动的品质.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与交流、学会生存, 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自主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涵: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决策与选择能力、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后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

上一篇:初中生心理健康下一篇:大学生创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