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感悟

2024-08-28

教育学课程感悟(共11篇)

教育学课程感悟 篇1

课程感悟

大三这一年,教育类的课程都是有王维臣老师上的,总共上了《教育原理》、《教育与课程导论》、《德育与班主任》、《教学科研方法》四门课,对于一门即将上好大学课程,开始实习的大三师范类学生来说十分有用,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在这几门课程的教学中,王老师每门课程中教了很多的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区了解学会并应用基本知识,让作为我们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动起来,在王老师的带领下积极的开展自己的简单的研究。第一次的实践作业,在教育原理课上,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寻找相关资料,进行对于给定题目的研究探讨,王老师实时了解情况,给予指导,并且对于最后小组派代表上去对于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表述。此次作业,不仅锻炼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也锻炼大家自主的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去完成自己的作业,最后的发言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第二次在德育与班主任的课上,对于自己过去班主任进行采访,根据课上所学,查阅相关资料,自己确定采访具体题目,设计相关的采访问题内容,联系老师进行采访,根据老师的采访记录,进行整理,讨论心的,并且小组派代表把自己的采访情况向全班同学报告。第三次,让我们自己根据所学,自己去寻找一个开题报告的方向,确定题目,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完成自己的开题报告。在这样的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中,慢慢对于教育研究的方向,基本方法,试着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己的科学研究,对于基本的查阅文献的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变得更为熟练,对于上台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一个上台的机会给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总体上感觉王老师在课程的设计安排上匠心独具,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对王老师的课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个人觉得就是对于这类的实践作业,大家之前没有做过此类作业,对于具体的题目的选择,操作的细节上很多还是遇到很多的麻烦的,而且对于到底该怎么弄还是存在疑惑,我个人觉得如果王老师能给出一些的实例,并且给我们进行一些讲解,并且对于一些的研究方向给我们进行些介绍,拓宽我们的视野,我觉得对于我们很有帮助,而且也有利我们更好的完成我们的作业和我们之后的发展。

教育学课程感悟 篇2

所谓一体化教学, 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 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以半导体三极管课程为例, 半导体三极管在电子技术课程中是重要的章节。但是笔者在教授时, 感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不如学习半导体二极管时候浓厚, 而是从学三极管开始变得厌学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电路都要复杂得多, 学生们面对三个极的电流和各个极间电压等诸多量时往往会一头雾水。

众所周知, 儿童的成长学习是有关键期的。关键期表明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 孩子学起来容易, 学得快, 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 就不但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而且效果事倍功半。我认为, 中职学校的学生们学习专业课同样具有关键期。

我校学生的设置从时间分配上来看为半理论半实践, 具体采用的是一周理论课一周实习课这样轮流交替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及时解学生之惑, 学生面对抽象枯燥晦涩的专业理论会产生沮丧和自卑感, 如果教师这时不顾学生的感受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授课, 学生就会对自身产生严重的自我否定, 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也会消失殆尽, 以后只好破罐子破摔, 而理论课就成了老师在名副其实地唱“独角戏”了, 这样下去跟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造成上述不利局面的很大的原因在于学生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教师在此时可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那就是要采取方法尽最大可能缩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差, 争取尽早答疑解惑。受客观条件所限, 理论课不可能到实习室去上, 实习设备也不能搬到教室去, 那么万用表、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电容等小元件都是便于携带的, 教师在上理论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随时随地地演示, 学生及时观摩, 之后让学生轮流动手测试, 教师走到讲台下进行巡回操作指导, 这样枯燥难懂的专业理论跟鲜活的动手实践在第一时间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了一起, 当然最终结果也是令人欣慰的, 学生在这种生动又充满师生互动的理论课上同样受益匪浅。

以讲授半导体三极管为例, 先画出PNP和NPN型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然后向学生展示实物, 虽然只能看到三条电极引线, 两者在外形上看不出什么区别, 但是学生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半导体三极管的本质是由两个PN结组成, 这是难点, 但是指导学生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去分别接触三极管的三极中任意两个极, 并倒转表笔的正负极再测, 观察指针的偏转, 指针的偏转情况决定于表笔所接的PN结的导通或者截至, 这样学生就会切实产生三极管的确同PN结相关联的认知, 进而为记忆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的三个工作区域打下了基础。

笔者曾经对我校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做过调查, 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理论课教学内容没意思, 听不懂, 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上实习课。但是他们既然如此喜欢上实习课, 那么他们动手实践应该普遍掌握的很好吧, 可是他们的学习效果却又一般, 学生们普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出现这个状况也是必然的, 因为在理论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严重不到位, 没有扎实的理论作为基础, 任凭实习教师磨破嘴皮子, 学生也很难做到高质量的动手实习。所以, 在中职学校务必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而且改革得越充分, 改革得越彻底, 改革的各个方面越完善, 教学效果越好。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 要求教师既要懂理论知识, 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理论教师在备课时不得不提前下功夫动手练习设备的操作, 直至熟练, 实习指导教师也为了弥补理论的不足, 备课前专研理论知识, 才能够给学生讲清, 这就为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 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角色的转变。首先, 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第二, 实现由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向学生行为的引导者的转变。第三,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化为"平等的交流"的对话者、咨询者。第四, 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向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

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如何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素质,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素质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2、将青年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 促使他们更快成长为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3、采用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的提高。4、校企合作培养与引进、专兼职结合建设教师队伍。5、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还要鼓励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我校电子电工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组织教师编写了《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PLC与变频器》、《工厂变配电》、《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在编写过程中, 教师更加熟悉了教材的内容, 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切合实际满足了教学需要, 并为一体化教学实施做好了准备。

一体化教学既丰富了课堂教学,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专业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既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又突出操作技能实训;既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正透彻掌握, 又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是真正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的手段。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提出了抓住学习的关键期这一理论, 论述了在职业教育中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编写校本教材等措施, 都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技术人才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习的关键期,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的感悟 篇3

一、别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

走进现今的语文课堂,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为了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的感悟”,教师在进行一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往往更多地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到对文本内容理解上,课堂气氛较以往也变得喧嚣热闹了许多,他们因此而自鸣得意,以为这就是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了学生以浓厚的人文关怀,认为这就是新课程、新理念所带来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其实,这种偏于人文性的开掘,而抛开语言文字本体,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恰恰是把人文性给架空了,是一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是虚化语言文字学习的表现,这样的教学势必会造成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落得两败俱伤。语文是惟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言语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的人文性?

二、别让“对话”浮于表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式教学理念的提出,切中了传统语文教学之弊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要有形,更要有效。它不仅体现了课堂活动之状态,还内含了教学主体之自觉,也道出了理想课堂之境界。但是有些教师由于对对话的内涵理解肤浅而出现偏颇,认为对话就是“互相讨论与交流”,致使对话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流于形式,流于平庸,失去灵魂。课堂上动辄就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追求的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挤掉的却是学生个体自主读书的宝贵时间和静思默想的难得机会。有时只让学生读一两遍课文,就迫不及待地让学生发表议论了,难怪乎学生的回答常常是言不及义,谬误百出!学生缺少了与教师进行对话的必要准备。只有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才能倾听到文本的声音,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体验到文本的情感。

三、莫让“自主”变成了放任。

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自主性学习的理念在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认为学生自主了,教师似乎就可以退避三舍了。课堂上教师已经变得谨小慎微,话语不多了。他们在课堂上只能是做出一种民主的姿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却难得听到他们给学生分析与讲解的声音。岂不知,这种为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弱化甚至漠视了教师指导作用。凡事总得有个度,我们切不能无视教师的引导,而去追求那种冠以自主学习美名的喧嚣热闹、空洞无物的新课堂。自主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我认为,只有让“自主与引导齐飞,学生和教师共舞”,才会演绎出自主学习的精彩课堂!

四、莫让“评价”成误导。

新课堂倡导的是一种激励性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这无疑是正确的。正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用得最多、频率最高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见解很独特”这一类赏识性的话语。教师有时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殊不知,一味地赏识也会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温柔杀手”。我们知道,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文本,我们汲取了文化营养,并获得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面对文本,我们没有理由对它自己的内在的意蕴和价值说不。我觉得,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独特体验,应该是建立在尊重文本基本价值取向基础上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勿忘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价值时,勿忘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

课程感悟 篇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浓缩传承,完整的继承了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自炎黄部落起至今,我们民族经历了太多苦难,却凭借着民族自由的团结凝聚力与极强的韧性,在数次外敌入侵中都艰难的存活了下来。经历了五胡乱华、元朝、满族至近代八国联军、日军侵华等磨难,中华民族不仅没有灭亡,成为了至今还唯一存在的文明古国,还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更强,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了中展现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力量。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民族迁徙带来的文化社会融合,深深的改变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地方都刻上了独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烙印。艺术是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可以反映出国家的文化特色。我国在艺术史上的成就是非凡的,单从文物数量来看,在全世界都可以算得上是独树一帜。对此其中我想从从一个小点——韩熙载夜宴图来阐述一些我的感受。前段时间我曾从某节目上看到韩熙载夜宴图一个鉴赏活动,其中的画面安排与细节描绘细腻的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心境变化。《韩熙载夜宴图》作为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后唐侍诏顾闳中所作。其画面有着超强叙事性,吸引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的研究。这幅画的创作缘由主要是南唐后主李煜为了了解来自北方的重臣韩熙载的夜宴细节。至于李煜的想法,主要有好奇担心或对韩熙载荒纵行为的恼火,欲使此画赐给韩熙载使其自愧的两种观点。然而,结合南唐当时江山残破、大厦将倾的危局下,身为朝中重臣的韩熙载可能也感觉地到黑云压境的无奈感,而其本身又出自北方贵族,南唐又时刻面临着来自北方强盛的后周威胁,因此朝中对于来自北方的官员自然有百般猜忌,韩熙载只好顺应局势,韬光养晦,蓄妓自污,故意装作一副醉生梦死的样子,以期保全自己。

而从画中来看,韩熙载无论在面对琵琶独奏、六幺独舞、管乐合奏等节目,自始至终眼睑低垂,喜怒不形于色,而嘴角的略微上扬确有表现出其对节目亦有欣赏的神态,打消了后主对于他的怀疑。在声色犬马间已完成了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心理博弈。而从韩熙载的人生际遇来看,正如《无间道》主题曲歌词中说的那样:“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

其次,从画中韩熙载所穿衣服来看,画的顺序是否连贯也有待商榷。比如,在画中的第一段里,他穿黑色衣服,正襟危坐。第二段里,穿家常黄色衣服,为舞姬擂鼓助兴。第三段,又穿上黑色衣服洗手。第四段,穿白色衣服,脱得袒胸露腹。最后一段,重新穿上黄色衣服。最怪的是,送客的他手里还拿着擂鼓用的一对鼓槌。因此,有人怀疑,这是一幅顺序被打乱的“接卷”。为此,央视还有一次节目专门对此画的顺序做了一期生动的评论见解。但总的来讲,不可否认,这幅画把该反映的信息都比较到位的表达清楚了,而且也很有艺术功底,被誉为十大传世名画,当之无愧。

另外,基于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从中收获颇丰。“大六艺”中除了易经外,老师已有较为全面而简要的阐述,而“小六艺”严老师亦分为不同方面娓娓道来其中几个艺术在历史中的发展历程,如乐、礼、书等。并且在课间不乏对时事的独到见解。总的让我们对于中华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文化层面丰富精神境界,进一步指导为人处世准则,让我对课程中的很多有趣的文化知识特别着迷。特别是围棋这种传承了几千年的浓缩了古人智慧的东西,随曾经有所了解,但经老师以自身为引,娓娓道来的讲解还是能够体会出学会围棋似乎对于自己心境的提升也能够起到不小的帮助。围棋以方寸之地,却可授人以无穷智慧,而国运与国内棋手实力似乎也存在着冥冥之中的联系,似乎也是一种对围棋智慧的一种肯定。电视剧中也经常见到军师在后方下棋,却可决胜千里之外之战事,彰显智者风范,令人心驰神往。而且围棋的规则决定了它是一种非零和的博弈,虽有胜负,却也不是一见面就要厮杀到分出胜负为止,东方不亮西方亮,迂回布局一样可以有无限可能。因此,经常下围棋修身养性的人很少会有心思不正之辈,这句话我还是深以为然的。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炼好自身心境与能力,才有为社会创造正能量的可能。

in课程感悟 篇5

1新课程与传统数学的区别

1.1 新课程给出了新数学定义

什么是数学?它是制定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问题。在新课程标准前言中给出了两个与众不同的数学新定义。一处是“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把数学定义成一种过程;另一处是“数学作为一种普遍实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把数学定义为一种技术.数学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它就应该具有科学的本质属性.它是人们通过实证、理性、推理等方法获得的反映客观事物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过程.可以看出,如果把数学说成是知识体系具有片面性,忽视了知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更具有片面性,漠视了内容浩瀚的数学体系。新课标之所以给出与传统不同的数学定义,其目的是要彻底否定传统数学教育,新课标之前我国数学教育重视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牢固,基本技能扎实。新课标在这个定义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数学活动的教学”。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的教学模式.新课标界定的教学模式正是这样一种模式. 1.2 新课程重视教材中的自然学科知识并能有效运用它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内容中渗透入大量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的融入,使得新教材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更具有趣味性、综合性,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往的教材过分强调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忽视学生的接受兴趣,忽视教学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联系,显得枯燥乏味。今日的数学每一个新的知识结构和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充分利用新教材中这些自然学科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初步应用能力。通过这样我们往往可以易化教材中的难点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几个转变 .1 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只有师生的感情融洽了,学生才能对老师、同学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2 .2 教学中要“活用” 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渗透乡土知识,选取更好、更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身边的课例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比如讲解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大家都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事实证明,用实例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3 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学习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其效果取决于学习方式。学习活动,是学生认知框架的不断变革或重组,是新的学习活动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过程.前者是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否则均不能称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数学新课程应增强的四点意识 .1 增强平等意识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成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种师生关系地位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融为一体。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观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相信和信任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美好的情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不能有智力歧视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要为每一个学生刨造平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同一个实验区,有各类各级学校;在同一个班里,有着千差万别的学生,但他们都应该受到平等的教育。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地注重关注学生的弱势群体的学习状态。教育是成全每一个完整人生的,每一个学生都应从新课程中获利,而不是一部分人。3 .2 增强问题意识

新的数学教材删去了复习旧知识这一环节,改变以往以知 技能为主线,变成现在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创设生活情景,引发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恰当地提出适宜干学生的基本问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更为下一步的学习探索指明了方向,而且当相应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可以深刻体验到这个基本问题正是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纲”。教学中如果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来“马不停蹄”的提问,这样不好,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大步骤”的提问方式,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3 .3 增强整合意识

我们的数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是源干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专家、教师、学生、家长都可把数学当作交流信息、解决问题的丁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共同体,应尽可能地保证他们之间有合作机会,并建立起相应合作机制。数学应与校园网和国际互联 整合,给学生提供丰富、生动、快捷的资源,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能够开拓视野。3 .4 增强发展意识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适应新课程,掌握新方法,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理解、学会给予、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此次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注重学生的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更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还存在的一些忧虑 .1 不能片面强调学生的自学,而忽视教师的讲解

自学就是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它是建立在“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基础之上的。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片面强调自学,在课堂上出现“不敢讲”、不从实际出发的无原则“少讲”的现象,整个课堂基本上就是学生自学,模仿练习,教师讲得很少,写得很少,自以为这就实施新课改。新课程并没有要求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让学生自学,也不是要求学生没有目标、没有程序地泛泛看书,更没有要求教师不讲或不分清红皂白地少讲。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但为了防止学生自学流于形式,抓不住关键,自学没有目的性,教师必须有汁划地选择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自学,才能取得自学的效果对于教学的难点、疑点、易混易错点,教师必须讲解,仅靠学生自学就达到目的。4 .2 不能片面强调探究活动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某些知识的教学由过去的传授知识变为探究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情感,提高了学习质量。但有些教师片面强凋探究活动,不管是否必要,一节课安排十几个探究活动,接二连三地组织相互讨论,看起来学生都在主动地学习、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探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在说笑、看热闹,活动完成以后,还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但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了很大圈子,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但并没有要求无论什么知识点的学习都得是探究学习。.3 不能片面强调能力训练,而忽视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教学中,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都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都应受到重视。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不予关注,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一带而过,急忙转入解题教学,认为只有通过解题这样的能力洲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在教学中任意增加例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这种片面强调能力训练的做法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使很多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不予关注,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一带而过,急忙转入解题教学,认为只有通过解题这样的能力洲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在教学中任意增加例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这种片面强调能力训练的做法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使很多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诚信与感恩课程感悟 篇6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142班 学号:1404110226 周宇杰

诚信,是诚实守信的缩写,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诚信,那么他将是一个可靠的人,如果一个人守信,那么他将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如果一个人诚实守信,那么他将是人上人。无论是在家庭中、学校中、乃至社会中,拥有诚信就是拥有决胜的王牌。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粒美好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应该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正是因为有了爱心、孝心和感恩之心,人生才如此美好。

但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却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追名逐利、唯利是图诱惑着大家抛开做人之本的诚信,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更使人变得自私冷漠不知感恩。道德水准滑坡,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对目前的广大青少年来说,学会“诚信与感恩”尤其重要,要让他们学会“诚信与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为此有专门的师长传授这类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诚信与感恩”课的由来,正是它给我还有其他选了这门课的学友们留下了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我还记得在刘老师的课程上我们一起探讨了学校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舍友危机”,回顾近年来高校宿舍频发的各种恶性事件,复杂的大学寝室关系难免要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身在同一屋檐下,本该亲如一家人,为何许多大学舍友总是形同陌路甚至水火不容?这一可怕的现象是如此接近我们,极端如:清华复旦室友投毒,马加爵杀害室友,南航刺杀室友案。常见如:乱丢垃圾、内务混乱影响到他人等生活琐事。而这些看起来小的琐事,正是最终引发宿舍悲剧的正真导火索。正如在课堂上有同学提出的观点,南北不同的生活习性,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生活习性上就立马遇到了冲突,有些人喜欢熬夜,而有些人喜欢早睡早起,有些人喜欢整洁的内务,而有些人却不注意个人卫生。种种矛盾累积,结果可想而知。而有记者通过网络、电话、问卷、当面采访等方式,调查了厦门各高校近百名大学生的寝室关系。其中,63%的大学生认为寝室里有自己最不喜欢的人,42%的大学生对寝室关系“很头疼”,而选择“曾与舍友发生过摩擦”的女生比例比男生高出近20%。此外,38%的大学生认为一直以来舍友之间相处都不融洽。这一份份让人心酸的数据让人不禁思考问题究竟出在了哪?

在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思考后,我认为在宿舍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严重缺乏沟通能力,在发现了舍友的不良行为后,常常都是暗暗忍耐,妄想和期待他会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只是默默在心中咒骂几句,但无论怎样以上这些行为都是没有任何积极影响的,人又没有心电感应能力,你在心中想的不开口说出来他怎么知道?结果就是负面情绪在心中不断积累,最终像一个胀破的气球,引发“宿舍危机”。亦或是,一开口说就出口伤人,不懂得用温和的语气去劝导他人,这样一来本来有可能改正错误的舍友也会因赌气而变本加厉!而造成这一沟通能力低下的一大原因是现代人多沉迷于网络活动中,渐渐的缺少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的机会和欲望,结果可想而知。经历了课堂上刘老师教育,我们明白了是时候放下手机,不做低头族从我做起!

但最让我引起情感共鸣的还是课上讲到感恩父母的时候。我们之所以能生活在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他们教会了我们人生的开始,是他们教会了我们走第一步,是他们教会了我们说第一句话,是他们教会了我们认第一个字……如果没有我们亲爱的父母,就没有我们。我还清楚的记得,在初一的时候,我在参加完校运会的1500米赛后,因为长时间被冷风吹,结果面部中风(也就是面瘫),脸部左部的肌肉不能自如的伸缩,在当地医院诊断后得知如果不及时医治,将会留下终生的后遗症,为此母亲毅然每天下班后开着小摩托带我去十多公里外的县医院治病,服药、针灸、脸部按摩,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终于我的症状有了好转,如今已经没有任何异常了,连医生都感叹这是母爱的力量。这就是母亲,会为了医生的一次叮嘱而万分小心,会为了我病情的一点点改善而欣喜若狂,也会为了当初没注意到病情的开始而万般自责。哎,多么罗嗦却又那么温暖的爱,这就是家人的感觉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懂得感恩。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孝,其为人之本也,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成功的人。作为一个子女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报答养育我的父母!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浩瀚的汪洋大海。如今我仍是学生,能给予父母的并不多,好好学习是我能给他们的惟一的回报,优异的成绩是能给他们的最好的精神慰藉,奋力在将来为他们创造美好未来才是真正的为孝之本!当然,这所有美好生活的一切都是强大的祖国提供给我们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令人羡慕万分。正因如此,引来了外国的虎视眈眈,他们用罪恶的子弹打开了祖国的神圣大门,在中华大地上他们无恶不作,无一不是我们义愤填膺。鸦片战争,让我们咬牙切齿;火烧圆明园,使我们痛心疾首;签订不平等条约,让我们深深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正是这样,才涌现出一大批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推翻清政府的孙中山、抗美援朝英雄董存瑞……他们甘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了一曲曲英雄之歌,可以说如今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土都是用这些英雄的血保卫下来的!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都已成了过去。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龙腾虎跃!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才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作为这个伟大祖国人民的一员,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感恩祖国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勤恳朴诚、厚学致新,多多学习有用的知识,为祖国献一份力!

学习“诚信与感恩”课的原则和精神,加强了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了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对培养有知识、有作为、讲道德、守法纪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国、立业之本,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诚信与感恩”这门课给我们带来的收获远不止这么点,是他教会我们,作为承载未来和向往明天的当代大学生,应当秉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以顽强的意志、务实的行动书写合格的青春答卷!

新课程“古典概型”教学的感悟 篇7

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古典概型”, 掌握“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把对“古典概型”的研究作为重点知识模块。因文科新课程教材删去排列、组合的有关章节, 在利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计算概率时, 不能用排列组合知识, 所以把计数的方法局限于列表法、树形图, 强化它们在解决“古典概型”中的作用。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用列举法解决“古典概型”的意识, 教会学生学好如何运用列举法去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运用列举法计算“古典概型”是概率模块教学的难点。

二、古典概型的知识结构

1.“古典概型”满足基本事件的有限性和基本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两个重要特征。

2.“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3.求古典概率的一般步骤:

(1) 弄清题目的背景材料;

(2) 判断是否为等可能事件, 设出所求事件A;

(3) 分别求出基本事件的个数n与所求事件A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4) 用公式P (A) =m/n求出事件A的概率。

三、例题精选、解析

列举法在解决“古典概型”的实际应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可使许多复杂的实际问题迎刃而解。下面笔者运用“列举法” (列表法、树形图、图解法) 来解决几个典型的概率问题。

例1:齐王与田忌赛马, 田忌的上马优于齐王的中马, 劣于齐王的上马;中马优于齐王的下马, 劣于齐王的中马;下马劣于齐王的下马。现各出上、中、下三匹分组进行比赛, 如果双方均不知对方马的出场顺序, 探求田忌获胜的概率。

解:此题可通过列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田忌胜的概率为1/6。

例2: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给3个矩形随机涂色, 每个矩形只涂一种颜色, 求3个矩形颜色都不同的概率。

解:用树形图表示如下:

可见所有可能的基本事件有27个, 记“3个矩形颜色都不同”为事件A, 事件A的基本事件有2×3=6个, 故P (A) =6/27=2/9。

例3:同时掷相同的两枚硬币, 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情况, 出现两正一反的概率为1/4, 对吗?

解:不对。应注意所有结果必须是等可能的, 所有可能的基本事件应是8种, 而不是4种。即 (正、正、正) , (反、反、反) , (反、正、反) 、 (正、反、反) 、 (反、反、正) , (正、正、反) 、 (正、反、正) 、 (反、正、正) 。记“出现两正一反”为事件A, P (A) =3/8。

例4:抛掷两颗骰子, 求点数之和大于5小于10的概率。

解:可借助直观图解决, 作图如下:

记“点数之和大于5小于10”为事件A。如图, 事件A包含有20个基本事件, 即 (1, 5) , (1, 6) , (2, 4) , (2, 5) , (2, 6) , (3, 3) , (3, 4) , (3, 5) , (3, 6) , (4, 2) , (4, 3) , (4, 4) , (4, 5) , (5, 1) , (5, 2) , (5, 3) , (5, 4) , (6, 1) , (6, 2) , (6, 3) , 故P (A) =20/36=5/9。

例5:甲、乙两人掷骰子打赌, 甲、乙各掷一次为一个回合, 掷骰子的过程按照一个回合一个回合的顺序进行, 赢家获得全部赌金。两人约定, 到某个回合如果甲累计掷出三次“6点”, 而乙未掷出三次“4点”, 则甲为赢家;反之, 如果乙方累计掷出三次“4点”而甲方未掷出三次“6点”, 则乙为赢家;如果甲累计掷出三次“6点”, 并且乙掷出三次“4点”, 则这个回合不计, 退回到上一个回合的基础上继续掷骰子, 直到分出输赢。掷骰子若干次后, 甲累计掷出两次“6点”, 乙累计掷出一次“4点”, 这时游戏因故不能继续进行, 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这些赌金?

解: (方法1) 记甲为事件A, 若甲掷6点发生, 则甲必赢, 所以甲的概率为1/6;若甲掷非6点而乙掷4点, 则“6点”和“4点”各累计出现2次, 这时甲、乙又站到了平等的起点上, 他们成为赢家的机会相等, 于是甲赢的概率为 (5/6) × (1/6) × (1/2) ;若如果“6点”和“4点”都未发生, 则甲、乙又回到打赌中断时的状态, 于是得到P (A) = (1/6) + (5/6) × (1/6) × (1/2) + (5/6) × (5/6) ×P (A) , 解得P (A) =17/22。

(方法2) 用树形图表示如下:

P (A) = (1/6) + (5/6) ×[ (1/6) × (1/2) + (5/6) P (A) ], 解得P (A) =17/22。

因此, 这个问题合理的分配方案为:甲方得全部赌金的17/22, 乙方得全部赌金的5/22。

求解概率问题灵活多变, 事件的可能结果繁多, 用图解法、列举法, 可避免遗漏出错, 数形结合是解题的首选。

摘要:概率问题与实际联系紧密, 教师应准确把握古典概型的教学大纲, 熟悉“古典概型”的知识结构, 借助列表法、图解法等列举法, 明确题意, 数形结合, 寻求最佳正确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古典概型”,古典概率教学,列举法

参考文献

感悟新课程 实施新方法 篇8

一、教学思路简述

教学“圆的认识”,是学生从学习平面折线图形的知识转入学习平面曲线的知识。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为此我先创设了一个“前往动物运动会”的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饱满的求知热情,投身到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

教学中先让学生直接感知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并通过折圆、画线,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了亲身实践的体验。然后在小组的合作下,学习直径与研究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自然水到渠成,对于画圆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完成。同时,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片断(一):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方形的轮子吗?

(学生面面相觑,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问吗?不知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

此时,师播放一段录像:阳光明媚,小狗、小猪、小猫进行了一次特别的动物运动会。小狗带来了自己做的方轮小车,小猪使用的是星形小车,而小猫出场的是圆轮小车。

(学生们看到这里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了)

师(微笑地):你们猜谁赢了?

生:当然是小猫啦!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真的把学生们难住了,大家都睁大眼睛看着老师,生怕错过了这一节课)

[分析: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并通过有趣的录像,为新课做了孕伏,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片断(二):

在接触了生活中的圆的时候,教师进行认识圆心和圆的半径、直径的教学。

师(拿出事前准备好的圆):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一个圆的圆心吗?

(学生立刻沸腾起来,纷纷出谋划策)

生1:可以用圆规的方法,一脚放在圆的边上,一脚所在圆的内方便是圆心。(掌声响起)

生2:用折的方法,多条折痕重复的地方就是圆心。(大部分学生非常同意这个方法)

生3:还可以用量度的方法找出这个圆的中心点,就是圆心了。

……

[分析:在小组合作下,学生有的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相互学习如何画圆心;有的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下,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还有的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表象。在这个过程中,唤起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二、新课标下的教学思考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到了探索的喜悦,对几何图形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本课打破常规,创设了一个“前往动物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以饱满的求知热情,投身到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以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生、师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结论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从何谈起?

3.给学生创设“研究”的时空。

摄影艺术课程感悟 篇9

---计一飞(1004210228)时光荏苒,一学期的摄影艺术课就快要结束了,回想这么多节课,其实老师所讲的专业的摄影方面的知识,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并不是很深,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所讲述的各种自身、其他人的有趣的故事。

记得上节课,杨老师用三节课一口气从150亿年前、生命诞生、远古地球到人类诞生最后讲到现代社会的我们,涉及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数学等各门学科,讲述了我们人为什么而存在,还有就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之前我也上过很多选修课,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认真地去听过一堂课,只是为了这个学分坐在课堂上,最后网上照片论文适当加以修改作为自己的结课论文。而之所以这样,我想也是因为本身这门课并不是我感兴趣的再加上老师讲课就是讲课,整堂课表情都没有变过,于是我就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去结束我的那些选修课的学习。而杨老师这门课真正吸引我,能让我认真专注听讲的是,讲课不仅仅的知识传输一些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更加注重的是艺术修炼、人文修养。

创新课程培训感悟心得 篇10

首先我很开心能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营这个大家庭,感谢老师们给我们机会学习。由于我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创业管理),我对它的了解微乎其微,只是从字面上了解“创业”这个词,我希望能够参加这个大家庭来了解它。第一课堂是池老师让我们了解“创业”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还包含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后面几个课堂,老师邀请了礼仪老师,小熊洗衣、灯笼制作的创业者,小程序的讲解者等等,让我明白创业要有大胆的创业意识,要有别人不敢做我敢做的果敢精神,还明白了专利的重要性。网络课程学习使我更加深入了解知识层面的创业、创业的技巧等等,其中我更深刻的是网红经济,何为网红,网红在当今社会处于什么地位是令我们思考的。在我们学校的游园活动中,我明白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不能小瞧小小的一点,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它有很大的转变。我知道每次活动,老师在活动和被邀请的老师们之间建起桥梁,让我们有更多的学习,希望我们通过与老师的互动中学习。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感悟 篇11

一、教材知识的变迁,使课堂教学走进了生活,突出了它的实用性

原有的人教版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育大纲编排,独家出版;新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公平竞争的景象。现行的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与原有人教版老教材相比较有了较大的改变,原有的老教材代数和几何分册教学;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代数与几何分章教学。淡化几何、删繁就简、弃难从易,减轻学生压力和课业负担,更符合现代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如《三视图》、《概率》等内容的加入,《一次函数》、《三角形》等内容的提前等等,对知识的引入与阐述上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表现了浓浓的新意,体现了新课改思想。如《图案设计》的学习,《打折销售》的介入,《教育储蓄》的益处、《台球桌上的角》、《镶边与剪纸》等章节的内容,已悄然的走进生活。再如习题设计也已贴近了生活,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资源与学案第59页实践与探究:假如你学校有一块三角形地,请你根据实际情况,想给这块空地种植花草还是树木,说明你的想法?像这样的习题,留给学生无穷的遐想,要考虑该三角形地的地理位置、水肥条件,还要从美化环境的角度去分析探讨。如果这块三角形地在厕所一侧、操场一角可种植树木;但若这块三角形地在教学楼前,就能设计种植花草。这些新教材知识的变迁,使数学知识为用而学,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二、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被誉为满堂灌式教学。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极力回避。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推进新课改,大胆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实现“让学生经历......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去组织教学。让学生先想一想提出问题,试一试分析问题,再与别人议一议解决问题。然后看一看教科书抛根究底,听一听老师的讲解加深记忆,读一读课后材料拓宽思维,最后做一做课后习题巩固知识。对数学了解得尽可能多一点,就能体会到她的意义与趣味。如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从不同方向看》教学时,先让学生想一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再从不同方向看一看:开水瓶、水杯、乒乓球,探究归纳出几何体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特征。再如《截一个几何体》教学时,学生准备了土豆块、苹果块等,用刀切成正方体,分别从不同方向切截,观察截面形状。学生纷纷操作、兴趣盎然,最后总结出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时,截面可能是三角形(斜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不可能是七边形的结论。这些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指导思想,千方百计创设教学情趣,努力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数学新课程的推行使用,导致了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整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在感官、视觉上达到了不同刺激,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映像真切、化难为易、变繁为简、由深变浅,使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容易理解、掌握。如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一课,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会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圆柱体沿母线展开,出现一个长方形。把一个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一个抽象的曲面转化为一个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再如课题学习《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教学,充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能把各种情形用动画效果表现出来,解决时间与空间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人理解和掌握。又如《简单轴对称》一节,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观察轴对称图形,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就显得比较容易。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图象、声音、色彩、动画,传递教学信息,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直观生动,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课堂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进去,进行实践操作。如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有趣的七巧板》一课,先让学生动手制作了一幅七巧板,再观察七巧板的七个组成部件:5个等腰直角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以及它的12个45度的锐角,9个直角,2个135度的钝角;四组平行线段;9对互相垂直的线段。最后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摆出了栩栩如生、美观大方的图案:房子、金鱼、狐狸、帆船等。在课堂教学中,还让学生制作自己成长记录袋来自我评价,制作一个五角星观察角的图形,制作一张新年日历贺卡送给朋友,制作转盘体会获奖概率的大小。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体会了数学之美,进行了图案设计,培养了课堂创新思维能力。

五、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营造课堂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能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高峰”。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要求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也就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就不会发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亲身实践,进而获得终身享用的数学知识和创造才能。教师与学生是朋友、伙伴关系,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妈妈,您真棒-感恩母爱作文550字下一篇:茶文化与咖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