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绽放为题的初中作文

2024-06-26

以绽放为题的初中作文(通用15篇)

以绽放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1

生活是一台戏剧,没有彩排。

居里夫人不安置第三把椅子,把闲淡拒之门外;不申请镭的专利,对名利不屑一顾,在探索真相的科学谜团里,她始终愿意像一朵无名的野花在春风里自顾自生长,自顾自开放,外界的目光、抨击,有也无。

流浪猫都有直视女皇的权利,像居里夫人这样的科学巨子都只有大地上留下一个朴实安然的背影,我们何必上蹿下跳、哗众取宠?离地面越远,给世界留下的重量也就越轻。

事实上,我们应该像那山间、路边的花,把大自然赋予的一段独特的风流演绎出来,宠辱不惊。开花,不是为了蜂围蝶绕,不是盼着有个人瞧。

为了自己而生存,为了生活而生活。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活得有声有色,而不是马马虎虎一下,等待着下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光彩照人一番,这样的人生像是在应对一次检查,而那些不受关注的日子,被白白浪费了。生活不是质量调查,没必要临时抱佛脚用一个囫囵吞枣得来高分遮掩平日的不学无术。在时间这个舞台上,你就是主角,你是士兵,你是将军,都从容地走上来,大大方方地演,要不然那偌大的舞台上只是铺满尘埃,在最后寥寥草草挂一些残雪乱发就剧终了。生活没有彩排,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怎能不用心将生命的定义域设置为奋斗?这条函数将只增不减,一直奔向一个新的至高点,整个值域多是完美的圆。

是真的艺术家,不会关心作品是不是叫座,所以梵高坚持理想,至今一幅作品价值连城,而当初,他又何尝不是一朵山岗上无名的小花,在倔强着鲜艳着。

挂在千里马身上的金鞍会把它压垮,不要在乎外界的目光,踏踏实实,勇敢认真地生活着,就将点缀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作为一名高中生,个中意义大家在梦回时分一定早在腹中反复了一遍、一遍又一遍。不是踢足球的都是罗纳尔多,打篮球叫姚明的只有一个,然而,我们还是热情不减地射门、上篮,并为偶尔抓人、打手、走步而会心一笑;我们爱纳兰性德,成不了他,我们还在孜孜不倦地(吟哦)诗词歌赋,乐以忘食。因为这是享受人生,这是尊重自己,这是活出自我,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的绽放,将格外意味深长,因为,这是关于一个生命的一生。

以绽放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2

从表一核心词汇分析比较表可以看出:

第一,中国的初中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也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美国的中学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矛盾关系,也即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二,大海与小溪的关系,群山和砾石的关系比之于昏暗与光亮、下雪与太阳的关系,在哲学的普遍意义上远远不如后者的概括性和理论性,是具象思维在抽象思维面前的相形见绌,这与中国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关注别人、关注外界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愿意歌颂集体的伟大,而这种虚假的歌颂并不能解释普遍规律,也不能唤醒学生自己内部的情感共鸣;而美国学生对于“昏暗时人对光亮的苛求,下雪时对太阳的想念”的揭示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和作者本人的切身的体验和经历密切相关,是真实的,而这样的体验是能引起人的共鸣的;

第三,当下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还在搞什么考前背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写进作文来博得阅卷老师的喜欢之类的训练、考场写作把司马迁、项羽、屈原至少一个写进自己的文章增强文章的历史感,这样的训练为什么会让考生在考后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些训练关注的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是建立在背诵基础上的、和自身无关的材料的堆砌,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需要建立新的观念,即关注学生主体[1]。

以绽放为题的作文 篇3

“咚咚”的鼓声划破黑色的天空,地面升出黑灰色干枯的手,似乎马上就能将我抓住。有许多人在喊:“跑啊!快跑!”我想哭,我哭不出声,只能无尽的流泪……

一直向前奔跑,向着前面一束微弱的光,好像一伸手就能触到的光,可是,永远只是好像而已……

哭了,我停了下来,终于喊出了声音:“既然追不到,为什么还要追?”

以绽放自己为题目的作文 篇4

种子萌发破土而出

每当出去旅游,我都会观察不同地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往往看到这种,调皮的我也会变得恬静。梦想让我充实,也让我快乐。记得走过古城西安时,一座古老而又雄壮的塔楼令我驻足叹息,传说这座塔“三离三合”,经历多次地震仍屹立在那儿,我慢慢走进这座塔,好像自己在仙境,许久都没有离开。那一次,我大饱眼福。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梦想。

一一抽一一出新芽迎难而上

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首先必须学好素描,打好基础。那次经历以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素描之路。当第一次拿到画笔时,我心里可谓是飘飘然----激动不已。我梦想着自己怎样设计出高大的房屋,造福百姓,成为大英雄......当然,这一切没这么容易。虽然素描看上去寥寥几笔,其实里面有很多奥妙:怎样用一陰一影,使物体富有立体感,怎样用横线,使物体结构紧凑......这些,都蕴含一着素描,甚至建筑的学问。我画的物体,一开始,都是一些三不像,这让我明白素描没这么容易,更别提建筑了。我感到心上被泼了一盆冷水,有些心灰意冷。这时候,梦想就像老师,他在心里对我说;“不要放弃呀,你要坚持住,这,才刚刚开始!"没错,这才刚刚开始!于是,我更加努力的学一习一素描。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我都坚持了下来。我的水平越来越高,心态也越来越好。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画房子。我高兴极了,终于可以体验一下建筑设计师的感受了。在高兴之余,我调整心态,一笔一划,勾勒出美轮美奂的房子,我看着自己努力的成果,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梦想。

扎根土层一陽一光沐浴

稍许长大后,除了学一习一素描,空闲时我会阅读许多关于建筑的书,读这些书,我好像在和著名设计师讨论设计方法,这些书,使我一精一神上得到满足。不光如此,想要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也要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那么,课堂上更要认真听讲,踊跃探讨,或许会碰到像素描那样的困难,但我也会坚持下去。

执着生长绽放光彩

如果我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一定会帮助那些偏僻山区的人们,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是我想做建筑设计师的唯一愿望。

在今后追梦的路上,会有困难,也会有诱一惑,当碰到这些时,千万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哪怕困难和诱一惑再大,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离实现梦想也不远了。这一个个,就像是十字路,往往要看你的选择,成功也往往徘徊在这之间。只有拼搏,才能达成目标。

以感恩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5

从我呱呱坠地到翩翩少年,从幼儿园到小学,父母为我付出了多少?而我不应该感谢父母吗?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父母的辛苦,就没有我们现在的辉煌。而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拿开!“我急了。这是冬天,妈妈刚刚为我洗完衣服,帮我穿衣服的时候。妈妈的手是凉的。我身上热乎乎的,对于妈妈用冰凉的手碰我,我很反感。

晚上,爸爸告诉我:早晨妈妈给我洗衣服,生怕我洗脸没有热水,洗衣服用的都是凉水,天是冷的,妈妈的手是凉的,“妈妈,我的这件衣服穿不上了,快帮帮我!“我在家里就是个小公主,呼风唤雨。“来了。“妈妈那张和蔼的面庞出现在我的眼前。妈妈帮我费力的穿衣服,而冰冷的手却碰到了我那热乎乎的胳膊。冰冷顿时涌上心头,我立即把妈妈的手拿开,边拿边说:“手这么凉还给我穿衣服!““对不起,对不起“耳边传来妈妈的道歉声,我这才消了心中的怒气。我却不体会妈妈的心情。我僵持下来。

一会儿,见爸爸把妈妈的手拿过来,我惊住了,妈妈的手指上泛这血丝,有三四个裂开的口子,手指肿得像胡箩卜。我的鼻子酸酸的,眼里充满了泪珠。

爸爸妈妈日日夜夜为我付出,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世界上最温馨的爱。而我对爸爸妈妈的回报却微不足道。

爸爸妈妈常说:“我们不图你长大孝敬我们,只是希望你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人才,为国家付出,比我们有出息。“我的心里常想着这短短的几句话,决定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我会更勤奋,努力的学习,决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一片苦心!再过七八个月就要考初中了,我一定要用理想的成绩让爸爸妈妈刮目相看。

以绽放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6

一、换位思考, 思学生之所需

在一堂课上, 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学生能够得到什么?真正做到思学生所需, 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点, 近而激发学生兴趣, 引起学生共鸣, 从而激起学生活跃的课堂表现。

如在牛津教材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1中, 阅读的文章是:环卫战士。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学生Judy针对树木的问题对专家进行采访。教师在这堂课的设计上, 可以以“trees”作为切入点。进入文章阅读之前, 教师可以提问:

师:“What do you know about trees?”

生:“They make our city beautiful.”

师:“Do you have some questions about trees,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rees?”

……

提问过后老师再问:“对于‘树与环保’, 大家还想了解什么?他的想法对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章中的专家是如何解析这个问题的”。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 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补充。如果有英语水平较低, 却又有强烈表达愿望的学生, 可以允许其用中文进行表达, 鼓励其他英语较好的学生充当他的翻译。在“树与环保”的问题中, 教师通过换位思考, 在学生知识储备前提下带入课程, 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再阅读文章, 体会专家的话。这样学生更容易在其中找到他需要的知识, 解释他的困惑。老师指导学生, 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所需, 引发共鸣, 积极发言, 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立足生活, 创学生之所想

英语课堂一片沉默已经是当下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任课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述, 不顾其是否与学生生活相关, 不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想法, 我们怎么能够期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积极主动的活跃表现呢?要想打破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 教师也要学会合理地解析课本, 立足生活去解读课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将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解读, 将学生能够想到的, 学生所思考的, 引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如在牛津教材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6中, 阅读文章是France is calling。这篇文章紧贴学生生活, 教师更应该合理处理教材, 立足生活, 创学生之所想, 学习得更加轻松自在。

师:If you have a chance to travel in France on holiday.But you need a plan, what would you do?

生:Rea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France firstly.

师:Ok, read this article and tell us your plan.

中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在计划之前的阅读材料, 大家一定兴致勃勃, 生怕漏掉一点儿小细节。在阅读这一篇France is calling中一定主动积极, 谈起自己的旅行计划也是非常积极。立足生活, 创学生之所想, 引发共鸣, 绽放主体之光。

三、主权回归, 搭学生之舞台

为学生搭建一个表演的舞台, 主权回归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不仅需要学生的勇气和信心, 任课教师也要有详实的课前准备, 做好计划,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真正实现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同以牛津教材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6中文章France is calling为例。教师在课堂伊始立足生活, 创学生之所想, 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篇文章, 在学生阅读之后, 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 就到了计划展示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旅游计划大pk”环节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表现舞台。

“旅行计划大pk”可以设计成为一个专题活动,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进行旅行计划撰写, 再派出代表进行竞讲, 其他小组同学准备回答各种提问, 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方案。完全做到主权回归, 搭学生之舞台。

总之, 课堂沉默现象是初中英语老师长期面临的一个难题。沉默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兴趣, 因此教师要做到的就是通过努力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学生换位思考, 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 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真正做到引发共鸣, 绽放主体之光。

参考文献

[1]马蓉.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初探[J].新课程, 2013 (5) .

初中以环境为题的作文 篇7

每日清晨,垃圾车会小有动静地开进小区,将每个单元前的大大的蓝色的垃圾桶倒空。我偶尔在迷迷糊糊中听见“叭叭”摔打垃圾桶的声音,和车子“嘟嘟嘟”远去的声音。然后,就又被瞌睡虫继续带进梦乡。

每天上学,出入小区,我都能看到垃圾桶日渐变脏的身影。

有一天,我在同样的时间,用同样的习惯,往大门外走时,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垃圾桶的周边有些零零星星的没有清理干净的废弃物,居然有了“点点垃圾地上堆,只只苍蝇绕残飞”的景象。再看看那些可怜的蓝桶,已经沾满了污秽,爬满了裂痕,有的更是缺胳膊少腿,残缺不全。难怪,桶都坏了,清理时能不漏出去吗!小区看上去没那么整洁,温馨了。

一连好多天,都是如此,小区看上去越来越脏兮兮的。我终于忍不住,对爸爸说:“怎么还没有人发现垃圾桶坏了呢,这哪能用了咧,地上掉的东东好恶心呀!”“嗯。”爸爸略有所思地说……

第二天,是妈妈送我上学,因为爸爸头一天很晚回来,一大早就赶飞机出差走了。我们下楼,推开铁门,一眼看到前方的垃圾桶变成新的了,我喜出望外,对妈妈说:“我好神仙呀,昨天才跟爸爸说桶的事儿,今天就被换了“。妈妈轻描淡写地说,“是你爸爸叫人买的,昨晚把小区的桶都换了呢……”

以转弯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8

生活中,处处都布满了荆棘,当我们面对它们的时候,便需要转弯。

转弯需要勇气。

司马迁在死亡和《史记》中选择了后者。他遭受了宫刑,肉体的疼痛,精神的摧残,别人的嘲讽都没能让他放弃自己的追求,最终,他完成了《史记》。

在司马迁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困难时,他选择了转弯,因为,他要完成《史记》。虽然转过弯道后,仍然是人生的折磨,但是,他坚持下来了,他用勇气战胜了这一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一位不能被人们所忘记的人物。因此,转弯需要勇气。

转弯需要忍让。

廉颇因为不甘于蔺相如的官职比自己大,于是,便与蔺相如不和。可是,面对这一切,蔺相如选择了沉默,他把国家之急放在了心中的.第一位,他知道,如果与廉颇争斗,那么,必定会影响国家的安危,所以,他选择了转弯,他选择的让步。

蔺相如不是因为害怕而保持的沉默,也不是因为懦弱而保持的沉默,而是,他要考虑国家的安危,所以,他选择了让步,他忍让了。转弯需要忍让。

转弯需要毅力。

张海迪很小的时候患了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她无法上学。面对命运的挑战,她没有就此气馁,而是凭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最终,她成功了,她成为了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是中国一代青年的好榜样。

张海迪在命运的挑战面前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用毅力战胜了它,让自己的人生从此走向了辉煌,转变了自己的人生。转弯需要毅力。

以绽放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9

一、我心目中的好教师之标准

(一)把孩子培养成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所有的父母都要把子女作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生”加以培养,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这是为人父母的天职所在。作为教师更应当如此,应视学生如亲生,把教师之爱转化为父母之爱,对学生进行关心,时时了解学生心理并给予心灵抚慰。

(二)好教师看上去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五岁

好教师一定是一个身心舒朗、热爱生活、热爱健康、富有情趣、有较强抗挫折能力与自我消解痛苦能力的人。只有教师及时进行自我补给,才能帮学生解决问题,调节学生心理。

(三)好教师看上去肯定就像一个“教师”

好教师因为日积月累的阅读、思考、写作,所以外表儒雅,有书卷气;爱孩子、爱教育,慈祥、和善,精神面貌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职业;从一言一行中,体现教师风范,不误导学生,体现出书香门第的气息。

二、即使逆风,也要抬头行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

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

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学生的爱,但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总是当时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当教育之爱失落时,我们强调爱心;当绝大多数教师并不缺乏爱心而只缺智慧时,我们渴望智慧。

管理一个班级尤其需要爱与智慧并重,冷静而理智地剖析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应将教育之爱倾注于对每一个难题的剖析之中。

在我的认知里,所有的学生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的,如何客观理性对待学生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大致可以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种典型类型: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厌学型问题生、心理型问题生、品德型问题生、“好学生”型问题生。

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懒”,厌学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怠”,心理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怪”,品德型问题生的特点是“坏”,“好学生”型问题生的特点是“骇”。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也应适当发现改变,有时是耐心的长辈,有时是一位学习问题方面的专家,更可以是一个心理医生或是个足智多谋的战士,必要时,还能是一个高明的侦探。

在德育这个范畴中,与其说是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不如说是解决班主任或者是教育者的理念问题和思路问题。问题学生若被当成病人,那么要给病人看病,前提是我们老师也就是被当成医生的要合格,要有专业技术,否则大家会越来越被动,穷于应付、精疲力竭,常有黔驴技穷或江郎才尽之感。

三、一路徘徊,避免心灵残疾

一个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本该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到多数人的身上,然而许多老师在实际操作中是把重点放到了“问题学生”身上,因为害怕“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结果满眼满脑都是“老鼠屎”而忽视了那锅汤。

笔者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尽量做到重点划分学生类别、关注所有学生动态、必要时给予表扬或批评,或是指导和帮助。

具体操作和表现列举如下:

(一)“人情味”班级管理(行为习惯问题生)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

班级的校服穿着以及胸卡佩戴的问题屡次发生,自从在班级量化考核设定中多加分少扣分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少犯错误;但也有学生屡教不改,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掩饰自己的不足,行为习惯没有较好地养成。此时采取先提醒、后警告,再罚以表演娱乐节目等等来纠正他们的不足,可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班级中的“扁担”(厌学型问题生)

班主任是扁担,一头担着学校的要求,一头担着学生的心愿。“要求”的箩筐里已被教学任务塞得满满的,纪律、卫生、各种活动的加载又会随时出现;“心愿”一头儿,不仅有幼稚的个性和固执的共性所构成的难调的众口,还有家长殷殷的期盼。

班里的W学生是个典型的厌学型问题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无兴趣,自制力较差,懒惰、放纵,挺聪明的脑袋瓜子,就是不用。这样的学生年级越高,比例越大;他们有幼稚的个性和固执好玩的心,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来进行沟通以及开导。在我们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W学生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渐渐开始安心学习,让人感到欣慰。

(三)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型问题生)

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教育和管理。近年来,许多学生个性张扬过分,言行大大偏离正轨,让人瞠目结舌。

Z学生是典型的心理型问题生,由于内心的封闭和心理的脆弱,不善言辞,变得不和群,对人冷漠、无情乃至仇视,寡言少语,对集体生活漠不关心。容易在别人不经意的言行中感到自己受了伤害从而变得自卑,有时甚至把别人诚意的关心看作是有意的挖苦,从而表现出一些怪异的报复行为和攻击行为。于是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聊天、说笑;在他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在我的努力下,Z学生开始逐渐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淡化并消除心头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勇气。

(四)既是医生又是战士(品德型问题生)

教育管理中要做到“管放结合”。而有些学生就在这管放结合的天平上没有走平衡,偏离了轨道。

这类学生主要是品德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有小群体,而且和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有联系。他们对教师一般有敌意,以不学习来反抗家长,学生则害怕他们。他们已经有了反社会的价值观,在学校里兴风作浪,他们给教师的突出印象是“坏”。对于这种提前畸形社会化的学生,我们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要打压他们的气势与他们战斗,然后才谈得上教育医治好他们扭曲的品行问题。

(五)胜不骄败不馁(好学生型问题生)

人人都有优点,如同人人都有缺点一样。再好的学生也有缺点,有一类学生在学校是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优异,表面上老师喜爱,同学羡慕;可问题却处于隐蔽处,自视清高,具有双重人格,自我中心,虚荣心强,抗挫折能力极差。

D学生一直名列前茅,成绩优异;有一次失利,便歇斯底里,茶饭不思,上课注意力分散,开始自暴自弃,甚至自残。

与家长一起留心观察,关注变化,经过多次心理疏导与沟通,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找回了自信。事实上这种问题生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就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既要做老师,也要做朋友,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观察和体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对教师产生友情并乐意听教师讲道理,努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坦然接受并面对现实,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四、幸福是个复杂的总和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也是一种爱。幸福像花儿一样有人呵护,每个人的幸福都可以是不同的,无固定模式可寻。

幸福的定义很多。让一千个人来回答便有一千种答案;一路走来,有欢笑后的甜蜜,有低落时的黯然泪下,有迷茫后的坚定坚持,也有奋斗后的莫名感动;幸福就是数名性格能力各异的学生形成凝聚力,团结成优秀的班集体。

欧文曾说过:“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班集体的幸福需要同学们一同创造,在一路荆棘中,获得丰收,获得感动,获得幸福。所以说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在班集体管理中,我把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自我教育者,让学生在“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成长,对于问题学生的处理也是因人而异,正确的处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共同创建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班集体。

摘要:管理一个班级尤其需要爱与智慧并重,需要客观理性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育方法也应当因人而异;同时,教师应当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路,把注意力放到多数学生身上,而不是放到“问题”身上。在管理班级时,尽量做到重点划分学生类别、关注所有学生动态、必要时给予表扬或批评,或是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成长。

以成长的蜕变为题初中作文 篇10

小的时候,我经常惹妈妈生气。在我看来,妈妈就是一个坏蛋,不过,这个想法只在我脑袋里一闪而过了,我记得九岁那年吧,我下课了便和同学一起去朋友家写作业。明面上是写作业,实则是写一点玩一下,就这样到了六点半,我才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回家。在路上,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等会回家一定会被骂的怎么办呢?抓狂。

一到家,妈妈就没回来,是出去了?还是加班?不会是妈妈去外面找我了吧?完了,谁来救救我,我打了个冷颤,实在不敢再想下去了。过了大约十分钟的样子吧,妈妈回来了,她一进来,就指着我问:“你怎么现在才回来,知道几点了吗?整天就知道往外跑,下课了也不知道回家,知道我多我有多……”我不厌烦了,直接打断妈妈的话,说:“你自己不也这么晚回来吗?整天就知道凶我,你除了凶我还会做什么。”说完我便霸气地回了房间,狠狠地关上了门,关上门之后我就一直躲在房间里哭,过了一会儿。我偷偷听着妈妈在跟爸爸的对话。我才知道妈妈是为了找我才出去的,我心里充满了对妈妈的愧疚之情,我想去道歉,却不敢去。磨蹭了许久,我才打开门就向妈妈道歉。妈妈说:“知道错了就好,去朋友家可以,但是不可以不告诉我。”我听到这句话心里感动的一塌糊涂的。

以难忘的礼物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11

光阴似箭,转眼我快十岁了,收到的大大小小各类礼物真不少。但最难忘的,是我8岁时收到的生日礼物——一辆巨大的毛绒玩具汽车。

得到这个礼物可是不容易呢。我在商店里第一眼看见它就“爱”上它了,赖着不走,软磨硬泡,用妈妈的话说就是“闹地不可开交”,央求妈妈给我买下来。妈妈实在无奈,只好来了个“曲线救国”:“不如我们实行积分制吧。你的8岁生日快到了,从今天开始到生日那天,如果积满一百分,就把它当做生日礼物送给你。”我立刻喜笑颜开,狠狠地在妈妈脸上亲了一下:“一言为定!”

离我的生日只有三个月了,要挣够一百分可得好好加油啊。从此,我按照和妈妈的约定,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换下来的衣服不再到处乱放,而是及时用洗衣机洗干净;看完的.书也不再随手一扔,而是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架上;早上闹钟一响就起床,再也不用妈妈拧着耳朵催了;出门上学前一句“祝你愉快”,放学回家后一句“妈妈辛苦了”,写完作业还主动帮忙做家务;校口算比赛我年级前三,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双百……这样充满激情的日子过得飞快,我的生日到了。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妈妈宣布,我的积分达到了120分!

“生日快乐!”妈妈捧着那个我梦寐以求的礼物——一辆巨型毛绒玩具汽车,在我还愣神儿的时候,一下子扔到我身上。我哈哈大笑,抱着它撒欢儿打滚儿翻跟头,嘴里还一个劲儿“嘀嘀嘀”地叫着。

以绽放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12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书是我们知识的源泉,书是我们探求未来的向导,在众多的历史书籍中,学生有时间接触最多的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因此我们就要好好的利用这本书。为此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课前预习

在每一节新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认真阅读一遍课文,把文中所提到的重要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在“历史检查本”上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有一位学生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课时画了如下的一幅时间轴:

先不管他的时间轴是否准确,在他的预习中注意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这一点能通过这样一幅曲线时间轴来展示,难能可贵。为此我在课上通过投影展现给所有的学生看,希望在接下来的预习中能有更多的新意。

二、课上引导

1.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我让学生边阅读边找出一些重要事件的地位或作用,在书上标注,并完成相应的填空练习;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阅读时每一课中的每一个子目录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在学习到《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三个子目录“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之间有何关系呢?通过阅读,学生知道了它们之间的承接关系:英国宪章运动的失败呼唤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发生在巴黎公社运动中。通过这样一理解,学生对这三件事情发生的顺序也搞明白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2.在师生共同学习的环节,对一些重要的语句、段落,通过个别学生朗读、全体学生齐读等方式共同探究其中的知识点、事件的联系性,从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熟悉度,又使学生掌握、理解重要的历史知识。如在学习到《美国的诞生》这一课时,《独立宣言》的发表这一重要知识点如何让学生掌握,我就充分利用书上《独立宣言》发表的一段大字及旁边该宣言中的一段原文,通过阅读和分析,抓住关键词“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独立”“自由”,从而掌握《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解文中的历史知识,还希望老师教一些文中没有的,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收获多多,于是我在课上注意前后知识、中外历史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授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考方法。如英国首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有何条件?我让学生翻书回顾前面学过的有关英国的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进行了殖民掠夺。根据这两件事产生的结果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进行了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从而区别这两件事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再如鸦片战争,为什么是英国发动,而不是其他国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英国在哪几件事上比其他国家优越,从而得出结论: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当然在与学生一起翻书回顾已学知识时,要求学生朗读书上的原句,做到尽量用书上的语句、专用名词不能出错。3、在复习课上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书本,让学生在掌握重要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补全自己记忆的空白和知识的连贯性。我采用了让学生边读书边把重要的语句、专有名词、容易写错的字词在历史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来克星顿”中的“来”与“莱特兄弟”中的“莱”不一样;“萨拉托加战役”与“萨拉热窝事件”容易混淆;美国、俄国、日本、中国等国家都提到了土地问题,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宅地法》,俄国1861年改革中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日本明治维新中规定允许土地买卖,中国古代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重农抑商”,近代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提出“平均土地”即“民生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等。

三、课后延伸

学生在课上学习后不一定掌握所有的历史知识,这需要课后进行巩固,于是我布置一些相应的回家作业,让学生回到书本上去回顾、记忆历史知识。我一般布置表格作业,让学生对某些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着记忆,如比较两次世界大战(从时间、根本原因、交战双方、导火线、开始标志、转折点、性质、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比较);三次工业革命,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进行比较;中国、苏俄、美国三国具有创新意义的改革等。还布置一些材料分析题锻炼学生用书上的历史知识去解答历史题。有时还让学生设计板报、思维导示图等,如中国三位伟人

(一)最大功绩

(二)理论创新

从不同的角度去整理书上的知识,既做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做到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和解题方法。

通过几年的实践,稍有成效。如今年我有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她上课很认真,笔记认真记、背诵认真背,因此默写基础知识点没问题,但是到考试就傻眼,学过的知识不会运用,初三轮到我教她,上学期一开始每次练习都不及格,且都在班级平均分之下,为此她很苦恼,向我寻求帮助,我通过对她的试卷分析及上课提问发现她其实是只记住了单独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如何联系起来有问题,另外她读不懂题目,这关键还在于她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因此我就把她作为实验对象,除了上课盯着她,课后有空就指导她如何去阅读书本。如:区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件时,第一步我先让她把文件名称与国家联系在一起记住“英权、美独、法人”;第二步我让她从文件名称上去区别三部法律文件的特点,《权利法案》限制君主的权利、《独立宣言》宣布美国独立、《人权宣言》规定人的权利;第三步通过阅读书上相关的内容,抓住重要的词语或语句,《权利法案》中有多处“国王不能”说明国王的权利受到法律的限制,从而记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独立宣言》中“人生来具有自有、平等权利”“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统治”“独立”这些语句说明美国诞生了,而《人权宣言》除了规定“人生来平等,自由权利”外,还规定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既与《独立宣言》有相似之处,又有它的独特之处。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下学期第一次练习时,她兴奋地告诉我她会审题了、也会答题了,第一次考到了班级平均分以上。接着一模、二模、中考频频传来好消息:及格、超过35分、中考40分。

以改变自己为题的初中作文优选 篇13

改变是一种智慧,盲目地坚定终将走向失败,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早前成就显赫,然而他却在学术发展以高峰深信上了基督教,把行星的运动归结为神的第一推动力,违背了自己的科学发现,晚年的爱迪生在交流电更为便捷的事实已被普通承认的情况下,仍认直流电的死理而不知变痛,以至他的公司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失败了下来,牛顿和爱迪生,均是一个时代的巨人,然而在众人寻求改变的时候,他们却盲目的坚持,不知道变通,他们都得到了一样的结果,那就是失败。

学会改变会让我们变得与总不同,拥有不一样的人生精彩,我们要改变。

以关爱为题的初中作文600字 篇14

现在,我们的学习被特别”关注”起来,就像孙悟空背红孩儿――月北越背越重。每天早上,我还没有睡醒,就被妈妈从甜蜜的梦乡中拉了起来,笑眯眯地说:“早上记忆力好,赶快读英语!”每天晚上,当我费了好大得劲儿写完作业,刚打开电视时,妈妈马上给我“停电”,又拿来几张试卷给我“开小灶”;每天大课间,我们正准备开开心心活动活动时,老师却把我们留在教室里做作业;每一节信息课、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都“充公”了……我们的自由就像关在动物园的狮子一样,完全失去了自由。

记得有一次星期六,我正在享受难得的懒觉。突然,一阵“起床”的河东狮吼扰乱了我的美梦。原来是妈妈又叫我起床背英语单词。我一看时间,才六点钟。唉!母命难违,我只好睁开蒙的双眼,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吃过早饭,我又开始做那堆积如山的作业的海洋中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于才把作业做完。正准备出门,可还没等我前脚迈出家门,“站住!”妈妈的一声大叫就像被钉子钉在那里不能动弹。爸爸又像变戏法似的,为我变出一大堆试卷,同样笑嘻嘻地对我说:“儿子,只要把这些试卷做完了,就一定能够考上金东方初中的。”我只好回到书房拿着试卷去啃那些大山,不知道做完了这些,还有什么新的任务等着我呢……

以绽放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15

一、探索学习差异, 捕捉有效衔接之源

《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的教学依据, 虽然没有给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衔接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但从每一个年段的目标要求中, 我们能分辨出衔接的关键。比如文言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阶段目标“阅读部分”并没有涉及到文言文, 小学阶段只要求读读背背, 加上对个别非常简单的文言实词的理解, 期末试卷中只涉及背诵片段。第四学段则提出, 除了诵读古代诗词, 还需要掌握常见实词、虚词和句意的理解,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等等, 中考时占阅读60分中的10分。

由此可见, 古诗文的衔接存在着从阅读一定量的文言短文, 到不仅要阅读还要积累文言实词的过渡;从了解文言文大致内容, 到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知识的过渡;从单纯的阅读, 到表达感受、表达欣赏的过渡;从教师的讲解, 到学生自查工具书自学的过渡。教师只有对这个过渡、这种衔接的要求了然于胸, 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就不会出现对六年级学生连最基本的文言实词都不会解释的抱怨了。古诗文的学习是厚重的,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文, 一是要通过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其义自见”;二是要注意理解的方法, 读的时候一字一句地读, 但是理解的时候不必一字一句地理解, 利用古今汉语相通的原理, 养成用跳读、猜读的方法来理解文本意思的习惯;三是借助查阅的背景资料、诗人生平简历等内容悟情明理。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就会事半功倍。

二、多元解读教材, 铺垫有效衔接之路

众所周知, 古诗词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而传唱, 千古不衰, 具有极高的语言艺术价值。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 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品味呢?笔者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摸索研究, 对古诗词教材解读有一些个人的见解。具体可分为“三读六解”:即一读古诗, 解节奏、解诗意;二读古诗, 解主题、解画面;三读古诗, 解诗蕴、解想象。

“诗读百遍, 其义自见。”无论是四言诗还是五言诗、七言诗, 我都注重要有一定的阅读节奏, 读通诗句, 注意强调读诗句的重点词, 在读中对诗意有了一定的把握。紧接着, 结合单元主题, 结合作者人生简历、创作背景和同时期作品理解诗句和情感, 读懂诗意。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 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 它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 它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因此, 作者往往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凝于作品中的一字、一词或一句之中。古人云:“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诗词教材的解读中, 如果我们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往往是诗词之“眼”, 加以思考、想象, 同时启发、点拨, 促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作更深、更广的思考、联想, 多元解读教材, 从而真正体会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

三、课堂策略跟进, 绽放有效衔接之彩

1. 学生能学会的, 教师坚决不讲, 这需要一个学习模式贯穿其中。

变讲为学, 顺学而导, 在学懂古诗文的基础上感受其意蕴, 设计“古诗预习卡”是一个很有效的做法。

古诗文的学习要讲求知识的精准, 但不应是教师主动地讲出来的, 而应是学生反复读诵品味出来的。为了突出学生的学, 关于学习资料的收集, 我在“古诗预习卡”中涉及了两次:第一次是查找诗人资料, 包括写作背景、生平等;第二次是相关背景资料, 包括诗人还写过哪些类似题材和情感的诗词作品, 其他诗人类似的题材和情感的诗词作品等。不难看出, 查找信息、筛选信息学生是下了很大工夫的。这样, 在多样的意蕴美中产生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增加了学诗词的思维含量, 读诗品诗的氛围就很好地为初中学习奠定了基础。

2. 古诗文重点词品味应与作者创作的背景、人生简历、同时期的作品等结合进行。

如:《泊船瓜洲》一课教学, 我就两次使用资料,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王安石的思乡情节。对于这首诗, 学生多数会背, 并且多数知道这是一首思乡的诗, 但王安石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这么思念家乡?他的家怎么那么难回?学生心中恐怕就有疑问了。为了加深学生的思考和品味, 在解诗题时我就结合课前预习, 让学生给大家介绍了一下王安石的生平简历, 旨在感受诗人的成就, 对读诗句产生一定的兴趣。

当学生基本了解全诗的意思之后, 我再次引入王安石做地方官时, 曾向朝廷上万言书, 提出变法主张, 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后受贬的事情, 以及此次上京赴任的一些相关背景资料拓展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体会诗人刚刚出发就有如此强烈的回乡欲望和思乡之情的真实原因。这样的古诗词教学, 介入了作者人生简历、作品创作的背景等资料, 对学生读出古诗的深度起着很好的补充作用, 在学习方法与习惯上为升入中学的学生做好了铺垫。

3. 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古诗意境的品味, 减少盲目的拓展与补充, 要上出古诗文的味道。

如《秋思》一课, 教师设计的主要问题是:这首诗题为《秋思》, 可整首诗中没有出现一个“思”字, 作者把“思”藏在哪了?请大家默读古诗, 看看哪些字词背后藏着作者的思念? (学生预设:见秋风、意万重、复恐、说不尽、又开封) 接着, 教师围绕诗中藏着的诗人思念展开了古诗诗意、诗蕴的学习。在“好一个见秋风”的意境中, 恰当引出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和李白的《子夜秋歌》中的“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等诗句, 将秋风勾起张籍的万千乡愁推向了高潮, 吟诵诗句变得情真意切。

在品味“意万重”的意境时, 教师适时补充张籍简介及《南归》一诗, 真实拉近了学生对张籍家书内容想象的距离, 诗情的体会就变得可触摸了。

上一篇:书海泛舟 我心飞翔下一篇: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