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

2024-11-24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通用12篇)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 篇1

2013-2014学微山县信息技术优质课听课心得

2014年3月,我县信息技术优质课在实验中学举行,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听好每一节课,积极收集各位参选教师的讲课素材,希望能与大家共享这些优秀教学资源。下面,我就结合日常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次听课学习的心得。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发挥本学科优势。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信息素养的目的,所以参评的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课件主要采用幻灯片和学习网站等形式,主要运用了PowerPoint软件、Dreamweaver软件、Flash软件等。虽然制作软件不同,但各有特色,特别是学习网站式课件交互性强,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重视情境创设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上课开始时讲的几句话,若能先声夺人,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就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学生面对陌生的老师时,好的课堂导入就显得更为重要。在优质课展示过程中,教师们各显其能,有的教师通过讨论当前正在发生的时事或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的教师利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通过精美图片的展示或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三、丰富的学习素材,是课堂学习效果的保证。

参评的教师对教材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灵活、创新地处理,没有墨守成规地重复运用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而是深入挖掘教材,根据课本中要学习的内容,大胆的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课堂设计制作出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用的素材或导学案,在上课前发送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边探究学习边练习巩固,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丰富的练习素材避免过多的重复性内容,使学

生每次练习都有新鲜感,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比较好的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多研究教材,多观察学生,多动手制作积累教学素材。

四、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倡导小组协作。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新颖、多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较好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介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倡导小组协作,几乎所有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运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并让他充当“老师小助手”的角色,来帮助本组内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者上台给大家演示操作,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课堂活而不乱,学习氛围浓厚。

五、从鼓励学生角度出发,重视课堂评价。

信息技术是门新兴的学科,学生的兴趣点高,同时学习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习中的信息反馈显得十分重要。有的教师主要是利用课件中评价系统完成对学生活动情况的掌握;而有的教师是通过学生为主体的练习,穿插中间的评价或最后的评价,及时的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中及时调节自己课堂进度,以使相关知识内容得到更好地落实;还有的教师采用的实物奖励的方式。虽然评价的方式不同,但都主要从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肯定学生的学习努力,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总之,参加本次优质课听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将从讲课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逐步落实在自己的课堂中,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同时,希望我的点滴心得能引发大家的思考,促进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王景国 2014年4月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 篇2

栏目寄语:瞬息万变的世界中, 无数的新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我们扑来。同时, 不少的新技术正迅速进入教育领域, 改变着我们全情关注的教育。

本栏目将聚合你我他的视点, 每期邀请几位嘉宾对教育领域中的热点、焦点、前沿问题以圆桌形式展开讨论, 以期引发思考, 推进探索, 共同促进教育大发展。

话题引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正式公布, 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多年的教育改革中, 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教师大赛始终红火地开展着。在众多的大赛中, 优质课大赛历来受到教师们的重视, 可在每年各类大赛评出那么多信息技术优质课之后, 我们还是不由感叹, 现实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缺少优质课, 所谓的优质课很多时候都是“作秀课”。那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称得上优质课呢?想必您也思考过这个问题。针对此话题, 我们将分两期来探讨, 第一期从信息技术一线教师的视角来讨论, 第二期将从信息技术教研员的视角来分析, 我们邀请您一起来畅谈, 汇聚您的声音, 教育改革会更有力量。

主持人:你们作为战斗在信息技术教育一线的教师, 以往肯定听过不少信息技术优质课, 也上过优质课, 你们心目中的信息技术优质课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黄丽娜:我心目中的信息技术优质课应该具备两个特点:有效和价值。有效是指大部分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收获、有提升。价值是指这节课对生活、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帮助。我认为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只要它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是适合的, 就是有效的。而对于价值的体现, 就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 让一节课的学习变成几节课的触类旁通, 并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改变生活和学习。

赵丽:一堂好课应该能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 而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材各地区都有差异, 教师要能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 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 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灵活运用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同时,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

杨冬宁:我是1996年开始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 第一次上优质课是在1999年, 记得当时围绕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运用, 我利用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丰富的素材, 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连评委也感到兴趣盎然。如今反思一下, 这节课实在不能算“优质”, 因为在那个年代, 多媒体设备在我们那个地区还不是很普及, 虽然上得轰轰烈烈, 但只不过是一节新技术的展示课, 学生虽然感兴趣, 却没有从中获得实质性的成长。

2006年, 我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NOC活动) 。比赛之前, 我从选题到试教, 反复和教研组的教师进行商量, 最终确定了课题, 之后又用了七八个班级来进行演练, 做到每个环节都心中有数, 比赛结果也令人满意。如今反思, 却觉得这节课更像表演课, 虽然能够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也能从中学有所得, 然而, 这节课不能成为一节常态课, 不能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提供有益的示范。

2009年, 我参加了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 因为当时正忙于辅导学生参加竞赛, 所以没做太多准备, 就把一节随堂课加工了一下就去参加比赛了。没想到的是, 这节带有随堂性质的课, 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反思一下, 这节课没有作秀, 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不但学生能从中有所收获, 也能为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一定的示范和参考。

总结一下自己上优质课和公开课的经历, 在我心目中的信息技术优质课应该是技术基础要落实, 教学目标要完成, 学生学习要有收获的课。此外, 优质课的课堂预设性和生成性要自然真实, 教学的方法和过程要能为别的教师所借鉴, 让优质课回归朴实。

代斌:一堂好课, 必须使所有的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群体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还应该有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来点缀。另外, 在新课程中的优质课, 应该十分明确地凸现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 以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主持人:衡量一节课的优质与否, 不仅要看整体, 也要看部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步骤, 而导入一般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 怎样导入才能称得上优质?

赵丽: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 放射出独特的光芒, 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捕捉热点——新闻引导法;实验激疑——悬念探究法;任务驱动——作业前置法;背景导引——情节激趣法;实例感受——价值激励法;温旧引新——承上启下法……关键在于教师慧眼选择, 巧妙设计, 因地制宜。理想的新课导入要依据教学目的, 教材内容特色, 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教师自身特点。创造性是导入新课的最佳入口, 它能扣住学生的心弦,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 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黄丽娜:导入分成很多种类型, 我个人觉得没有最好的, 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和设定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也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特点。但是优秀的导入应该做到:第一, 抓住学生兴趣;第二, 引入教学内容;第三, 直达教学目标。在这三点中, 我认为第一点尤为重要, 一定要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抓住, 让他们愿意投入学习, 并且还能主动创造。但是为了引起兴趣而忽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是不可取的, 要时刻记住导入是为教学服务的。

杨冬宁:我对导入的理解, 应该是为了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而在课堂开始营造的学习环境。一个好的导入, 应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教师的知识传授铺路搭桥。比如, 我在上《人工智能初步》这节课的时候, 对课堂的导入前后做了几次修改。

导入一:播放一段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视频录像。

导入二:利用歌曲智能识别系统, 实时唱歌, 系统识别出歌曲名。

导入三:展示科学家霍金的照片, 简介霍金的事迹, 并播放他借助人工智能学习和工作的简短视频。

导入一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观看完视频之后, 并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且通过教学实践检验, 经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视频强化, 容易给学生造成人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误导。

导入二不但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性, 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参与到唱歌识别的活动中。但这种活动式的导入, 冲淡了教学的主题, 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 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下降。

导入三是借鉴成都七中赵敏老师的导入法。通过展示学生们所知晓的科学家借助人工智能进行科学研究的视频, 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能够在紧密围绕教学主题的前提下, 对学生进行有关的人文教育。

导入, 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 也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因此导入在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 应该不脱离主题, 简明有效。

代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提供动机、知识铺垫。因此, 教学设计时应整体考虑, 既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又要注意一堂课的前后联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上导入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只有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认知水平相符时, 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 才会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导入的目的之一, 但是情境的创设, 不管问题的提供方式是否新颖多样, 营造的氛围是否轻松活泼, 最终要达到为课堂教学服务、引起学生思考的目的, 因而要控制好时间, 掌握好度, 防止导入环节喧宾夺主, 妨碍学生对主要信息的获取和理解。

情境导入, 虽是采用较多的导入方式, 但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再多一些细心, 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让它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 更有生机和效率。

主持人:第一步的导入有很多种方法, 在教学整个过程中也有很多种方法, 那在一堂课中, 多种教学方法如何运用才能使一堂课成为优质课?

杨冬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亦多术矣, 运用在乎人, 孰善孰寡效, 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到底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 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 一般不规定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而是更多地从教学策略上进行思考。教学策略的设计, 可以让我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变通使用, 它的稳定性相对来说不足, 但更具有灵活性。

例如, 在理论性较强的课堂中, 我一般采用替代性的教学策略, 通过讲授传递知识主体,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探索,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归纳升华。而在操作性的课堂中, 我主要采用生成性的教学策略, 通过分层任务驱动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通过小组合作训练学生的合作习惯,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方法的运用, 还要根据不同学生和不同教学情境进行临时的调整, 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深入浅出、教学气氛活跃而不散乱。

黄丽娜:在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中, 教师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任务驱动和小组教学, 并且这两种方式一般也是结合运用的。记得我参加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 有位专家在点评的时候提到, 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 主要看这节课学生在干什么。我认为让学生动起来是一节课成为优质课的关键。“动起来”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如讨论、发言、操作等。但同时要注意如果一节课学生一直忙忙碌碌, 就可能让他感到疲惫, 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 应秉承有张有弛、一静一动的原则, 这样可以让一节课有节奏感, 让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

赵丽: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型教学法、练习法、游戏引导法等。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 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掌握技能, 培养信息素养。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生活经验、学习习惯等, 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 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根据教学内容, 合理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只有综合考虑, 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 才能达到理想的程度。

代斌: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 除了学生自主探究外, 必须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演示, 以确定习题的正确步骤以及操作方法。我在课上, 对于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进行精确演示。有时还找学生进行演示, 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做法正确与否,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 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 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在练习过程中加强督导, 组织小组互相检测, 保证练习正确率。每教学一项新内容, 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 熟练掌握操作要点, 提高学习效果。

主持人:多种方法在多个阶段综合运用好, 才有可能成就一堂优质课, 但每位教师心中, 对优质课看重的阶段可能不一样, 那在信息技术优质课的教学过程中, 你们认为哪个阶段最重要, 为什么?

赵丽:我认为评价阶段最重要。在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 任务驱动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新模式, 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当前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中,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有很多, 如: (1)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 任务的完成差异性很大; (2) 学生在提供帮助和接受帮助上缺乏主动性; (3) 在自主探究性教学中, 有些学生容易偏离主题, 有些学生对下一步设计心中茫然; (4) 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等等。

以上所述问题如处理不好, 势必影响整个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而合理的评价, 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各方面能力有清醒的认识, 并能及时反思、总结, 同时, 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 弥补了不足。

黄丽娜:一节信息技术优质课, 可以说各个环节都很重要, 他们相辅相成。如果一定要选择哪个环节最重要的话, 我认为是任务的设置, 有效的任务会使学生少走弯路,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任务要让学生愿意接受, 并且以他现有的能力可以完成或者是有解决的方向。如果任务设置得不好, 过难或过易、抽象和乏味都是不妥的, 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或无聊的想法。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一定要用心, 并尽可能在一节课中呈现出不同形态的任务。

杨冬宁:从课堂导入到知识传授, 从学生操作到教学评价, 教学中的每个过程都环环相扣, 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都十分重要。但在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中, 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是课堂的结束。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性, 更多的教师习惯使用评价式的结尾, 从客观上容易造成对所学知识点的整理归纳不到位。其实我们可以将评价和知识归纳总结相结合, 在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成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知识归纳梳理, 有利于巩固知识。当然, 在不同的课堂背景下, 我们还可以采用首尾呼应、承上启下、拓展延伸等方法进行课堂的结尾, 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而不是虎头蛇尾。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质课;激发兴趣

2013年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大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观摩各位教师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课,收获良多。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每一堂课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这对于我们探索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

这次活动对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探索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导入,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对整节课的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各位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精心准备,巧妙设计,展示出非凡的教学智慧。

1.关注当前热点,引发学生共鸣

很多教师选择以当前的热点话题开始导入新课,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位教师在教学“Photoshop图像的简单合成”中,先让学生观看《爸爸去哪儿》的MV,引出感恩父母的话题,然后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用Photoshop为父母制作贺卡,从容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目标,并在其中渗透了感恩父母的话题。还有的教师以淘宝网为例,例如,在“数据的表达与处理——Excel表格”课中,教师先提问11月11日是什么日子,学生答光棍节,教师继续引导11月11日慢慢演变成“购物狂欢节”,接着自然引出淘宝网数据,引出数据统计的主题。

2.展示新技术应用,激发学生好奇心

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时,授课教师展示了两个体感游戏,并让学生体验用手机操控计算机,学生对此跃跃欲试,对涉及技术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教师以此引出教学重点——虚拟现实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体感游戏正是上述两种技术的应用,这堂课在一开始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耳目一新。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教师都比较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以身边的实际问题为例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数据库系统”一课中,教师在开始以图书管理为例与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个小品剧,人工图书管理的各种不方便促使师生一起寻找新的问题解决途径——用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从而凸显出学习数据库的重要意义。这种方式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数据的表达与处理”一课中,教师给出的探究任务是“各小组根据统计数据形成报告,并讨论总结报告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运用Excel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小组合作形成报告,并在小组讨论中交流数据的意义,预测发展趋势。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而在“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课堂中教学机器翻译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体验机器翻译,然后小组讨论机器翻译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机器翻译。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2.多元化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图像的简单合成”一课中,教师给出小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制作电子贺卡”,首先在小组中评选出优秀作品,提交到学习网站,然后学生在网站上为自己最心仪的作品投票,最后教师针对小组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运用了小组评价、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并及时给出反馈,较好地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提升。

3.注重情感態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如,在教学“图像处理”的过程中渗透感恩父母的思想,让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为父母制作贺卡;在教学人工智能的“人机大战”时,强调团队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习惯,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样是教学的重点,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影响是一种恰当的方式,教师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课堂总结,余韵悠长

课堂总结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梳理,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易错点等,从而有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知识。“数据的表示与处理”一课中,以“面对问题—寻找办法—总结规律”为主线,总结所学的Excel的相关知识,脉络清晰,条理清楚。有的课堂以设置悬念结束,如,“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中,先让学生完成自评与反思,然后教师“变魔术”,利用无线技术锁定电脑,然后展示电脑的反思结果,让学生思考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在课堂的结束为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回顾所学知识,既深化了主题,又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之,各位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对照优质课,反思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需要认真研究教材,熟悉知识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合理运用各类教学素材,并注意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 篇4

浏览时请按下 CTRL+点鼠标左键就可直接打开

这里只有几万视频中的一部分,更多视频请到浏览

------------------小学信息视频目录列表----------------

2010年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示视频专辑(42)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广东省名师课堂教学视频(10)

------------------初中信息视频目录列表----------------

2010年广东省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8)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视频(6)

初中组广东全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交流展示活动一等奖课例(6)

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视频专辑(28)

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广东省名师课堂优质课课例示范(9)

------------------高中信息视频目录列表----------------

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观摩心得体会 篇5

在这个秋末的时节,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小学信息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活动时间从10月26日上午至10月29日上午结束,我一共听了11节课,感受颇多。首先感谢领导为我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通过本次观摩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山东省小学信息优秀教师精彩的表现。那就是让生命之歌在我们的信息课堂快乐的歌唱。本次信息技术优质课参赛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技能水平较高,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制作优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课堂生动活泼,教师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注重渗透情感教育,特别是爱家乡的教育,参赛教师注重细节的处理,特别是每一环节结束都能较好的进行小结,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架构知识技能网络。在整个听课过程中给人一种愉快的感受,真正实现了信息课来源于生活又走进生活的理念,课堂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生活成长的地方,课堂能给孩子们提供竞争与合作的平台。课堂中呈现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高效、生成以及愉快的学习感受。纵观本次活动,总体上体现以下特点,具体有:

一、激情导入精彩纷呈。

每位参赛教师都准备了精彩的导入环节,有的用精彩的课件导入,有的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有的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导入,有的连联系结合本地资源,有的尝试操作导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多数教师注重创设精彩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堂中去。

1、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紧密连接。如广州老师讲的光影魔术手的情境创设途游青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青岛的美丽在光影魔术手中的美丽编辑,调动学生学习新技能的热情。再如辽宁老师执教的《多彩的节日》即自选图形的情境创设多彩的节日让学生在在节日的七分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学习新技能。

2、情境创设与生活环境紧密连接。

如四川的张老师画图的情景创设为,巧华对称图形,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寻找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为一个观摩教师,不能不说明他的执教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知识技能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应用于实际的生活,这本身就是我们课程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3、情境创设与启发学习兴趣调动探究积极性紧密结合。

如河南的老师我是大导演,选材与教学内容一致,而且能有效调动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究的热情。再如最后一节的示范课是湖北的老师《摩玛探秘》,在上课是发给学生每人一台平板电脑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新技能的热情。

二、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参赛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任务,能够根据信息技术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法并有针对性的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突破。不管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求知过程,大胆探究,积极实践,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知识技能。

三、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 篇6

甘肃省合作市第三小学 范文波

一、教学内容分析

《插入图片》是省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6课的内容。此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WORD文字的输入与修饰、段落调整等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实现图文混排,操作性技能较强。从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学,势必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造成一味达到教学目标的盲目性。

因此,在提倡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下,我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从比较两篇文章、抓住学生乐于助人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熟悉的素材,利用课本资源,设计了《插入图片》这一课。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观念从单纯学习技术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开放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超越学科上的技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掌握设置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图文结合的搭配能力,提高Word操作的技能和技巧。能力目标:

1.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会进行探索和研究性学习。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的劳动,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在文档的确定位置插入图片,并设置文字的环绕方式。教学难点:

文字与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他能够通过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还要在老师的引导、讲解、示范操作等过程的帮助下才能够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

四、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落实重难点,我选择了“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为了完成目标,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激发兴趣、引出任务──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尝试练习、巩固新知──综合应用──小结。

五、教学策略设计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强化实践”为本,为此我增加了课堂互动练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体验,同时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连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具备实时性,开放性

等特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强化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极域多媒体控制系统屏幕广播功能时讲述,学生演示功能进行演示。

[课题]第6课 插入图片 [授课人]范文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将剪贴画及文件中的图片插入到Word文档中方法。2.图文并茂地修饰文章,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3.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剪贴画并调整剪贴画的位置。2.难点:文字与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模仿学习、自主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机至少30台,有网络教室软件,学生机具备OFFICE WORD 2003软件(剪贴画),学生机上有相同的两篇文章和优美图片的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激趣导入:

今天有一位小记者维尼特别想和咱们5(2)班的同学们交朋友,同学们高兴吗?他写了一篇关于描写我州草原风光的文章,但他有一丝遗憾,为什么遗憾呢?因为他看了别人的文章,我们来对比一下。

有谁找到原因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个作品的区别? 有了图片,作品效果怎么样?

在一篇文章中插入图片,能够辅助说明文章主题,而且更加形象生动。他不会插图,有谁愿意帮他吗? 那仔细看老师演示!

三、授新课

(一)插入剪贴画演示

1.打开原来保存的[月光曲]文件。

2.将光标移到要插入图片的地方,然后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片],单击[剪贴画]。3.在[剪贴画]对话框中选择合适的文件,(由于剪贴库有不同的版本,高版本的已将类别分好),再点击[插入]按钮。

步骤:定位—[插入][剪贴画]—选择—插入图片 4.对图片进行缩放、移动。

移动:将鼠标指针指向图片,单击鼠标选中图片,当指针变成十字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就可以移动图片。

缩放:当鼠标指针移到图片周围的八个小方点上,指针会变成双向箭头,这时按住左键拖动,就可以改变图片的大小了。

5.设置图片的格式。(1)选中图片后,在图片上单击右键,就会出现一个快捷菜单菜单。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就会弹出“设置图片格式”的对话框。在这里,可以选择不同的选项卡对图片的颜色和线条、大小、位置、环绕方式进行设置。

(二)练习

(三)菜单栏里还有其他功能、自己发现、探索其它功能,发现的好的,可以当小老师给大家演示。

三、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维尼又出现在了大家的屏幕上,他给大家带来了几幅作品,请欣赏。同时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挑战,有信心接受吗?为了完成一幅文字与图片相匹配的作品就要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想学吗?)

1、演示。

步骤: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片],单击[来自文件],就会出现插入图片的对话框。在“查找范围”右边的下拉式按钮上单击,可以选择图片存放的文件夹,然后选择要插入的图片,单击[插入]按钮,就大功告成了。

2、练习。

五、练一练(接受维尼的挑战)

1、在维尼的作品中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片1—2幅。

2、在该文件中设置一个自己喜欢的图片。(按小组选出优秀的作品送给维尼,作品的小作者将成为今天咱们的操作小能手,将获得奖品。)

六、复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word里插入剪贴画和来自文件的图片,以及对图片的格式进行设置,一一复习。

七、总结。

其实在word中还有许多的功能,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探索、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做电脑高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

课后记: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 篇7

1. 课题事例过时,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刚刚拿到课题时我总觉得这个课题技术性的东西很少,无从下手,后来通过查阅资料及借鉴其他同仁的教学设计后,我经过一个晚上终于将教案写出来。选题开始有几个选择,我本来可以从QQ发文件开始,可是后来觉得这个事例贯穿课堂始终容易出现问题,后来借鉴两个事例(整理书包和整理邮票)。通过5月5日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我才知道学生根本对这一课题不感兴趣。后来在交流中我才意识到学生需要什么,所有选题根本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而是自己很保守地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经过本次活动我觉得选好事例是上课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在课堂中配合你,主动完成课堂里的学习任务。

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则只会认为本节内容和自己无关,根本不可能投入课堂。

2. 师生活动不顺畅,准备不充分

本次盐城市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主题是“活动引领教学,促进深度学习”,透过主题,我们不难发现本次主题是学生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持学生的课堂,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学,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只有学生深度学习,将课堂完全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一节好课。我由于个人事务比较繁忙,在备课后没有在班级试上,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这反映出我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够,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弱。一节好的公开课,必须经过若干次的备课、上课,第一次备课后必须在班级试上一次,也只有通过试后你才能找到课堂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时团队的作用就很重要,教研组作为一个团队不是虚设的,如果教研组的作用发挥得好,那么你上课和备课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3. 提问艺术需加强

提问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选择提问对象,提出怎样的问题都是很大的学问。如果我们只是从简单、肤浅的角度提出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就不需要学生回答,大可不必。相反,如果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那么这样的问题同样不能提出。提问要注意对象、注意目的性,不能简单应付,为活动而活动,同时还必须注意提出的问题后,是否觉得需要深究,该深究的问题必须深究,不能出现问学生哪里不同,而忘记问学生为什么不同。本次活动中还出现一些经典话题,比如:老师问什么是黑体啊?学生竟然回答黑体就是黑体,我想出现这一问题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师提问的水平不高,应该这样问黑体给同学们什么感觉?所以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课堂提问必须注意严谨和技术性。

4. 课堂驾驭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记得2010年在响水中学的优质课展示活动,我当时因为电子教室的问题出现课堂混乱的现象,本次虽然比上次有所提高,但是在上课前学生出现迟到现象,而且是分几批出现的情况,我总觉得时间问题,感觉自己害怕时间不够,同时上课有很多学生探究的问题,没有让学生探究。同时上课出现的问题,没有耐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经历过若干次的失败,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不会因为一点小失误而抱怨和埋怨学生,只有你经历了,你感受了,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5. 技术和学科素养不能兼并

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现已势在必行,我自我反思,在备课、上课时,总是在犹豫不决,不能兼顾传授技术和学生学科素养。无论从本节课上课还是备课上都没有同时兼顾,反而是弄得不伦不类,本节课内容可以注重技术,也可以是注重学生学科素养。而我只注重简单操作,没有深入地将知识串联在一起,给人脱节的感觉。本次研讨会上,曹老师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疑问,课堂教学应该是走技术路线还是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疑问。通过本次活动我最终得到了答案,技术是学科素养的基础,而只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也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的,必须二者兼顾,缺一不可。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探究课;评价标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1-0064-02

1信息技术下初中数学探究课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积极组织教师开发课件。”在这个标准的指导下各个学校都积极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所谓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何克抗教授给了如下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但是在实际的探究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也就脱离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衷,总的来说存在下面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按照既定步骤按部就班,现在的探究课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评价,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当然不可否认这有利一方面,即可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也完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谓探究,初衷是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来。二是过分强调了计算机、辅助材料的作用,完全成为一堂计算机技术应用欣赏课或是辅助材料应用课,而忽视了探究与数学的本质。

上述的问题是因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没有完全的理解,教师仍停留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方便教学的层面,同时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也是导致信息技术不能很好的与数学探究课整合的一个原因,于是笔者考虑建立一个评价标准(见表1-4)。

2评价指标表建立

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特征,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是人类行为自觉性与反思性的体现。目前,课程评价正在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因此,作为信息技术下数学探究课的评价,应当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评价的主要目的。评价中应结合信息技术,以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突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引导学生理解探究内容;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创新性。评价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其目的是提高信息技术下数学探究课的效果,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评价指标表分析

3.1信息技术整合

这里给出的评价指标表是针对信息技术下的初中数学探究课,因而信息技术整合是一个重要指标。探究课的很多部分应该与信息技术巧妙的融合,让学生觉得只有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完成探究,不能把信息技术的用途停留在演示的层面上。信息技术不应该隔离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新课标重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因而积极利用它建立互动交流的纽带。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了知识呈现的方式,以往的数学教师提供的是抽象的、复杂的、枯燥的数学,它的介入让学生看到了直观的、具体的、丰富的数学,这样的数学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作到信息技术介入后能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探究。

3.2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使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之美,感受数学文化,因而学生学习的考评是必要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动机决定了学习效果。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主动学习,利用网络等进行资料收集,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则体现了本次探究活动的成功。

3.3教师的教学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同时,还要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传统教学媒体进行整合,比如,黑板、实物模型、文字材料等,与传统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突出探究的重点、化简探究难点,明确探究目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教师应牢记自己是指导者,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建构主义指导探究。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与传统数学课一样,控制课堂秩序,把握课堂节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探究。同时在对学生成果评价时,应该采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整个探究过程的表现,给予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4学习成果评价

学习成果是探究课最终的目的,但应该多方面对此评价,对于具有完整且较好结果的学生当然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评价不应该过于单一,应该从创新性、完整性、合作性等考虑,同时考虑学生在这次探究中的进步。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探究课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之美,感受数学文化,所以教师也应当在这方面予以考虑。学习的最终成果以汇报的形式展出,在这里要注意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因此评价应改变传统的过分重视成绩,而应重视学生的体验。

4小结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初中数学探究课是在传统数学探究课的基础上,巧妙借用信息技术真正实现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本文从探究课的这些目的出发,结合目前的信息技术硬件,给出了包括教师、学生、环境、教材各方面的评价指标表,通过对各方面的分析,对目前信息技术与探究课整合给出了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3]孙名符,方勤华.运用评价手段提高信息技术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教育学报,2007,1:89-92.

[4]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郑珠,侯友.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要求[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 6: 153-156.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 篇9

兴庆区第九小学

石春姬

蔡晓燕

在这个初夏时节,我们有幸参加了宁夏小学信息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活动期间,我们一共听了16节课,感受颇多。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通过本次观摩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宁夏小学信息优秀教师精彩的表现。那就是让生命之歌在我们的信息课堂快乐的歌唱。

本次信息技术优质课参赛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技能水平较高,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制作优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课堂生动活泼,教师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注重渗透情感教育,特别是爱家乡的教育,参赛教师注重细节的处理,特别是每一环节结束都能较好的进行小结,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架构知识技能网络。在整个听课过程中给人一种愉快的感受,真正实现了信息课来源于生活又走进生活的理念,课堂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生活成长的地方,课堂能给孩子们提供竞争与合作的平台。课堂中呈现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高效、生成以及愉快的学习感受。纵观本次活动,总体上体现以下特点,具体有:

一、激情导入精彩纷呈。

每位参赛教师都准备了精彩的导入环节,有的用精彩的课件导入,有的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有的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导入,有的连联系结合本地资源,有的尝试操作导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多数教师注重创设精彩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堂中去。

1、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紧密连接。

如石嘴山十五小学李会云的教学《利用导入新图片制作有图层的逐帧动画》的情境创设为PPT扑克牌魔术表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超链接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新技能的热情。再如赵志贤老师执教的《家乡的地域特色》即玩转幻灯片的情境创设聊城的地域特色PPT(风光、美食、简介)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学习新技能。

2、情境创设与生活环境紧密连接。

如张老师执教《照片的处理

(二)》的情景创设为,播放一些照片,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解决生变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不能不说明他的执教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知识技能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应用于实际的生活,这本身就是我们课程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3、情境创设与启发学习兴趣调动探究积极性紧密结合。

如于老师指教《智能宝宝学走路》播放的一段视频,选材与教学内容一致,而且能有效调动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究的热情。再如吴中一位老师执教的《玩转幻灯片》创设了“小马过河的FLASH动画”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新技能的热情。

二、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参赛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任务,能够根据信息技术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法并有针对性的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突破。不管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求知过程,大胆探究,积极实践,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如大武口高老师执教的《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积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活动,学生整个课堂都能积极带着任务去探究,实践,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课堂教学所呈现的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动,交流的和谐课堂生态。教师作为执教者能够和学生进行民主和谐的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如孙老师教学《玩转幻灯片》时,采用的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新知;讨论突破,实践应用;展示激励,拓展延伸的模式完成课堂教学。整个课堂学生都沉浸在探究的乐趣之中,学习积极,效果明显。

四、注重情感文化的教育渗透。

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素材进行教学,在操作中也制作了很多本土资源课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教育很好的进行了融合。如程老师教学《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一课时不管是导入(“年”的故事与图片),还是任务制作过程,既很好的学习了知识,又进行了传统文化及美的情感教育。

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较好的使用计算机语言,该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个别教师课题选择不恰当,不能较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个别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流于形式;个别教师教学没有感情,沉闷。这些都是我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尽力避免的。

总之,本次优质课观摩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讲课经验,开拓了视野,为今后的教学和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是啊,不管是信息技术课程还是其他课程,教学是一种爱的教育,没有爱的课堂注定是不成功的。以大爱,已无私的精神投入到教学之中,才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 篇10

袁红波

2013年12月1至4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活动在济南历城五中微机室和报告厅进行,共35位选手参加,分两组同时进行。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几天来,我认真听课,观摩各位选手的精彩表现,积极学习各位教师的优点,希望能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现将主要感受总结如下:

亮点一:设计精彩用心。

从各位教师的的课来看,无不体现着教师教学设计的精心。有的教师自始至终围绕一个生动的主题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与主题浑然一体,使操作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像阳谷三中王飞老师的《图像信息编辑加工》一节,结合哈利波特魔法师的内容,有趣的编制了一个魔法师的故事,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一步步地体验了一把魔法师的角色。从“石化术”到“分身术”,再到“隐身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需要的操作技术也一步步深入,着实让学生过了一把哈利波特瘾。听了这节课,心中觉得大震,原来信息技术课也能如此引人入胜,让人不得不钦佩杨老师高超的教学水平,由此也足见教师的用心。日照一中王晶老师把编程的各个控件比做演员,形象生动,小组争霸赛中小组名称含义深刻,像“有始有终”、“周而复始”、“不计其数”、“五颜六色”、“千姿百态”,足见老师的智慧和用心。亮点

二、引入形式多样

课堂引入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每位老师采取的形式不同,各有优点。青岛二中胡芳老师导演了一个学生对图书进行登记、借书还书的小品,引出了数据库管理,学生兴趣高昂,很有创意;莱阳一中吕晓慧、岚山一中张坤采用视频的方式引入课题;胜利一中的孔祥丽老师用语音控制小机器人形式引入课题,东营市一中钱翠萍老师用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为话题引入课题。

亮点三:注重合作探究

各位参赛老师都十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多层次的任务,有的设置探究任务,让学生主动探究,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青岛二中胡芳老师根据故事情节设置有层次的任务,并且分“学看做”和“自己做”两种形式,给学生一定的探究机会,学生结合教师讲解和学习网站的帮助,很快就能完成探究任务;北镇中学吴萧川老师设置了基础任务、进阶任务、合作探究等多个层次,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分组进行高层次的自主探究学习;平度九中老师设置四个必做任务和一个选做任务,任务层层递进,选做任务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自主探究提升。

亮点四:分组合作竞争

很多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涨。大多数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而且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充当小老师,帮助组内其他同学。分组拍照,虽然学生有些拘谨,但学生毕竟动了起来,参与进来了,也提高了兴趣。小组之间竞争活跃了课堂气氛,像小组争霸赛、小组抢答等,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小组得分计票方式也很新颖。平度九中老师在黑板上用表格形式粘贴笑脸,看最后花落谁家;胡芳老师采用苹果树结果子的方式为分组加分很有特色。

亮点五:反馈实时有效。

学习网站为学生学习、课堂反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参赛教师主要采用幻灯片课件,也有的使用学习网站形式,运用了PowerPoint、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虽然制作软件不

同,但各有特色,特别是学习网站交互性强,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学生的实施评价,为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证。

很多老师采用学习网站中引入问卷星进行调查问卷的方法,学生实时提交问卷,老师和学生能及时看到问卷的结果,并应用到后续教学中。平度九中老师张玲玲老师在学习网站中开辟了在线评价栏目,提高了评价的时效性和效率,值得借鉴。

几点思考:

1、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基本功。有的老师明显素质高,理念新颖,与学生沟通好,学生积极性高,而有的老师课堂沉闷,学生懒得动,这虽与上课内容密不可分,但与老师自身的素质也是分不开的。

2、做好各项课前准备。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很大区别就在于,信息技术课往往离不开机房。因此,备课不但要备好教学环节,还要备好硬件和软件环境。例如有的老师明显对网络电子教室软件不熟悉,教师机还在广播,却让学生操作,后来才发现。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 篇11

关键词:微课;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微课教学的前景越来越好。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都采用了微课教学模式。

一、教师课前要制作微课视频

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可将本堂课要讲的信息技术知识大纲录制到微视频中,一上课,教师就将微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之后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所学内容做铺垫,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前制作微课视频还是有很大好处的。例如,在学习Photoshop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分批分类做好包含工作界面、工具箱的使用、图层的应用等操作微视频,这样在课堂上既能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具体操作,又方便教师个别指导及全局掌控,在课后也能方便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微课教学中字幕的使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字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想上好一堂微课,首先要将字幕设置好。教师在设置字幕时,字幕要清晰明了,出现在屏幕上的速度适中,这样,学生才可以很清楚地理解字幕含义,了解本堂信息技术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字幕要贯穿整个微课视频,有些特殊或者重点的地方要有特殊的字幕显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对其进行重点记忆,进而补充信息技术知识。在初中微课教学中,视频中的字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所要教授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关键,是学生进行操作训练的导向。因此,教师在微课视频教学中要合理、科学设计和添加字幕。

三、初中信息技术微课要控制时长

微课教学是简短的,所用时间应该不超过10分钟,教师应该把握好时间,将信息技术重点融入简短的微课中,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用许多短暂的时间,包括课余休息时间学到更多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更好地完成实践操作,进而更好地巩固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相反,如果微课时间过长,对于自控能力一般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会在微课学习过程中失去耐性,甚至失去学习的乐趣,学生能力得不到提升。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上微课时要讲求方法

要上好一门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微课教学时要讲求科学、合

理的方法。初中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课时,可以首先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接着要以高效、快节奏的方式进行微课教学,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更快更好地吸收、理解、掌握。

五、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信息课堂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为了实现这一效果,初中信息教师通常采用微课的模式上课,用最短的时间讲述一堂课的精华,剩下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完成课堂任务,但是,在初中信息课堂上微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授课时间较短,学生无法有效掌握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注意力集中时间变长了,但是微课教学时间较短,学生对于这么短暂的授课还没来得及集中注意力去听,教师的授课内容就结束了。学生对课程内容似懂非懂,等到自己动手操作时,往往问题百出,但碍于面子不敢问。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积累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学生对课堂逐渐失去信心。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多方法,例如,教师可将自己上的微课上传到学校官网,当上完课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听教师所讲内容,待看懂后进行课程任务操作。

2.微课内容信息量大,学生无法完全掌握

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文化课的程度深,而微课是小型的信息技术课,它里面所包含的信息量不比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所包含的信息量少,相反,可能更多。学生对于这些内容不能完全掌握。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微课课件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先预习一下,这样,在课上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微课内容也可以完全地被吸收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引进了微课教学,课堂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越来越高。本文从教师课前要制作微课视频、微课教学中字幕的使用、初中信息技术微课要控制时长、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上微课时要讲求方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阐释了微课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相关方面。

参考文献:

[1]魏荣丽.浅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分析 篇12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微课,原则,程序

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和云时代。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关注,“微课”随之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需要不断地突破单一的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否则将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特征的微课教学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热点课题。

1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1.1 聚焦性原则

聚焦性原则即指微课的教学以既定的知识点或主题为核心展开,逐渐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微课的教学导入极为简单,一般都是直接切入主题,教学内容分割合理,教学讲解当中冗余信息被降到了最低,体现了“微”、“精”、“妙”的特点。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教材的某一重点和难点内容展开,往往是教学当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从内容设计到教学展示都力求完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领悟所学知识的精华,并能深刻理解、熟练应用。

因此,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的浓缩,使教学内容做到专一、单一,操作过程做到清晰、简便、易行。如从平时的教学来看,初一的学生在《图表的创建》一节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困难较大,其实其操作并不难,具有清楚的操作规律,可以有的放矢地制作微课,为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该类操作提供参考。

1.2 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学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主题明确,矮小方便,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和认知规律,注意做到教学直观、形象与生动的统一。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将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首位,同时照顾到优等生、中等生和待进生,切忌“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另外,要注意语言的自然、准确和简练,以“你”和“咱们”作为主要的人称代词,形成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的感觉。

如在初二年级《制作计算机动画》的教学开始之前,可以播放热播动画片《熊出没》片头部分,并现场用Flash软件制作简单的补间动画,就可以快速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进而耐心地听教师的讲解和操作。

1.3 实践性原则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去操作,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因此,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而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引导、多启发,使之主动体验、积极实践,达到“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目的”。

如在《视频的获取与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展示微课视频《千手观音》,引导学生谈观后感,而后顺势引出由双手创作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形象,顺势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和学习教材中的操作技能,在探索和发现过程中学会基本的视频获取和处理技术。

2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的程序

2.1 前期分析

并非所有的教学主题都适合利用微课来呈现教学,只有那些日常教学中不便于学生观察,需要学生反复观摩的内容才更适合制作微课。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之前,应该对微课的表现形式、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微课的主要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对微课设计形成一个大体的认识,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媒体呈现形式、开发难度、现有条件和开发水平。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上网引发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之类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一般不适合制作微课,《简单处理GIF图片》、《用计算机制作逐帧动画》等具的明确操作主题的教学内容更适合制作抽课。

2.2 学习者分析

主要是对学习者的初始技能、已学知识、学习需求、认知风格和学习动机进行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认识微课教学设计需要完成的任务,提高资源设计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主要从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初始水平两个方面来考虑。对于初中生来说,尽管其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但仍属经验型认知,因此应该注意由直观认知到抽象认知的过度。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影响,初中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学习过一定的信息技术,实际操作机会并不多,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对基础技能的要求,最好做到“0”起点教学。

2.3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微课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组织教学素材、选择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对基础性知识、思辨性知识和拓展性知识进行分割,以基础性知识唤起学生的思考,以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来设计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不只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停进步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应注意与时俱进地更新学科知识,并对微课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解,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确定最佳的视频呈现方式。

2.4 教学思路设计

即要求教师依据各知识点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进行系统的安排。教师最好能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流程,考虑好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衔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应该多选择启发式教学法,避免注入式教学,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倡导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索来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2.5 媒体设计

微课当中可供选择的媒体类型极为丰富,文本、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都可以信手拈来。在设计媒体呈现方式时,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保证既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尽可能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不宜过于花哨,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媒体效果。

2.6 脚本设计

脚本是将教学语言转化为技术语言的桥梁,也是微课制作的蓝本。脚本的设计应该按照具体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表示出每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顺序,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画面布局、动画配置和音频选择。不管如何设计,微课的脚本应该同时体现出教学环节、画面布局、动画效果、配音、时间安排、背景音乐等内容。

目前,关于翻转课堂的实践和研究越来越多,而翻转课堂是以大量的微课资源为基础的,这也就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投入到微课的制作当中。以上的笔者仅仅对微课设计的原则和程序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对教学活动设计、教案设计等并未做深入讨论,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参考文献

[1]许伟.初中信息技术中微课的设计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3):174-175.

[2]屈丽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认识[J].考试周刊,2015(32):108.

[3]王丽.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4(9):17-17.

[4]张乐永.浅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教学研究,2015(2):42-44.

上一篇:输液室制度下一篇:南广电子有限公司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