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分析

2024-05-13

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分析(共12篇)

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分析 篇1

东莞初中信息技术会考模拟试卷三 满分:100分

本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为客观题,含单选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选题15小题,共30.0分,判断题10小题,共15.0分。第二卷为操作题,共6题,第1题9.0分,第2题12.0分,第3题5.0分,第4题5.0分,第5题12.0分,第6题12.0分,共55.0分。

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 单选题

1、(2.0分)下列部件中不属于输入设备的有()。A.绘图仪 B.鼠标器 C.条形码阅读器 D.键盘

答案:A

2、(2.0分)全世界种类各异的计算机靠()进行互相通信,这是INTERNET 标准的通信协议。A.TCP/IP B.NetBEUI C.FTP D.WWW 答案:A

3、(2.0分)

()能够收集用户的信息和反馈意见,是网络管理者与浏览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A.图片 B.表单 C.超链接 D.书签

答案:B

4、(2.0分)

在源代码中,我们看到有一些有()括起的字符串,这些就是(HTML)标记。HTML标记分单标记和双标记两种。

A.()B.{} C.【】 D.<>

答案:D

5、(2.0分)如果创作校园报刊,最佳的软件是()。A.Word B.Excel C.Windows D.写字板

答案:A

6、(2.0分)不是Flash动画的特点的是()。A.矢量图形 B.三维性 C.交互式动画 D.流式播放技术

答案:B

7、(2.0分)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A.应用软件 B.计算机语言程序 C.字处理软件 D.操作系统

答案:D

8、(2.0分)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遍及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下面不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例子的是()。

A.网上学校 B.可视电话 C.汽车驾驶 D.办公自动化

答案:C

9、(2.0分)假设你家里只有一台电脑,爸爸、妈妈和你都需要用它,又希望各自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操作环境,这时就可以让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管理帮你忙。A.网上邻居 B.用户帐户 C.系统管理 D.资源管理

答案:B

10、(2.0分)在计算机中,负责计算机信息的分析、判断、运算并控制计算机各个部分协调工作的部件叫中央处理器,简称()。A.UPC B.O/I C.CPU D.CDROM 答案:C

11、(2.0分)具有速度快、范围广、价格低、信息技术量大的特点的全球通信工具是()。A.手机 B.电话 C.电子邮件 D.电报

答案:C

12、(2.0分)二进制数中,只有()两个数字表示数。A.2和1 B.0和1 C.0和2 D.3和1 答案:B

13、(2.0分)在Windows中,窗口的最小化是指()。A.窗口只占屏幕的最小区域 B.窗口尽可能小

C.窗口缩小为任务栏上的一个图标 D.窗口关闭

答案:C

14、(2.0分)Excel与Word软件比较,Excel最大的特点是()。A.方便制作表格 B.文字处理功能强 C.数据处理功能强 D.与Word功能一样

答案:C

15、(2.0分)下列不是Flash MX的层的类型有()。A.普通层 B.引导层 C.遮罩层 D.动画层

答案:D 判断题

16、(1.5分)图形处理程序不属于应用软件。()

答案:错

17、(1.5分)网站中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都不要使用中文命名。要用小写字母和数字命名。Frontpage编辑的网站首页使用默认的文件名是index.htm。()

答案:对

18、(1.5分)VJC软件中用于机器人感觉亮度的是声音检测模块。()答案:错

19、(1.5分)提出计算机的结构和设计思想的是比尔·盖茨。()

答案:错 20、(1.5分)音频CD光盘可以直接拷贝其中的音乐到计算机中。()

答案:错

21、(1.5分)构成图象的最小单位,称为象素。同样大小的画面,记录的点越多,显示效果会越粗糙。()

答案:错

22、(1.5分)

VB语言是目前基于windows平台下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提供可视化编程是它的特点之一。()

答案:对

23、(1.5分)家庭、办公室常用的属于小型计算机,也称个人计算机,英文简称PC。()

答案:错

24、(1.5分)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程序代码,常通过软盘、光盘、网络等传播。()

答案:对

25、(1.5分)Flash输出的标准动画文件格式的扩展名是SWF。()

答案:对 Word题

26、(12.0分)启动Word后,按如下要求操作: 1.打开文档“Z:星球大战.DOC” 2.使第1段首行缩进“2.0”个字符

3.使第2段落行间距是“1.50”倍行距,也就是“18.0”磅 4.在当前文档中插入页码

5.把页面页边距分别设置成:上为:“2.50厘米”,下为: “2.50厘米”,左为:“2.50厘米”,右为:“2.50厘米”

Excel题

27、(12.0分)启动Excel后,按如下要求操作:

1.打开文件“Z:2010校运会报名统计表.XLS” 2.将区域“A1:I1”合并 3.将单元格“A1:I1”的文字加粗

4.在单元格“I12”中输入求和函数“=SUM(B12:H12)”

5.以“B12:H12”为数据源生成图表,图表类型:“簇状柱形图”,图表标题:“参赛项目统计”,系列产生在:“行”

Frontpage题

28、(12.0分)启动FrontPage后,按如下要求操作: 1.在网页中输入文字 “奥运会”

2.将文字 “奥运会” 的字体大小设置为 “7” 3.将文字 “奥运会” 显示为 “居中” 4.将页面背景颜色设置为:“ 浅绿色” 5.在网页中插入一个“5”行,“4”列的表格

IE题

29、(9.0分)启动IE浏览器,按如下要求操作:

1.请用浏览器打开本系统下的“ExamplePage.html”网页 2.请将当前网页保存到“Z:竞赛组织.htm”

3.请将指定图片保存到“Z:logo.gif”(请勿改名)

打字题 30、(5.0分)英文打字题,请在5分钟内完成。(注:打字过程中请勿使用空格与回车)

31、(5.0分)中文打字题,请在10分钟内完成。(注:打字过程中请勿使用空格与回车)

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分析 篇2

一、云课堂及其优势

1. 什么是云课堂

所谓的“云课堂”, 其实就是一类面向教育以及培训行业的互联网服务使用时不需要购买任何的软件和硬件, 只是通过租用网络互动直播技术服务的方式, 就能实现高质量的网络同步以及异步教学和培训, 是一种真正的完全的突破时空限制的全方位的互动性的学习模式。

2. 信息技术云课堂的优势

(1) 便捷性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云课堂教学有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 现有的硬件设备及网络教学环境为云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每位学生配备一个学习终端, 课堂上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做习题, 通过云共享, 教师可以在教师本上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学习情况, 及时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 在教学的组织上具有更简单、方便和快捷的优势。

(2) 覆盖范围广, 规模大

实现了云课堂, 学生只要加入了云课堂的局域网, 不管是课堂内或是课堂外, 学生可以随时学习, 也可以随时操作实践, 没有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 也没有了学习者数量的限制。

(3) 可管理性

教师通过云管理, 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单独的一个学生再辅导, 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 也有利于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 方便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管理。

(4) 可扩展性

云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便是体现了其智能性。云课堂可以通过计算机硬件终端实现扩展, 可以多元立体的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 实现课堂教学的地域延伸和教学内容的扩展。

二、初中信息技术云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

在对云课堂的不断探索中, 2014年12月23日至24日昆山教育局举办了“基于未来教室的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展示活动”, 其目的有两个, 一是为了充分推动信息技术教学与教学深度的融合, 提升广大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 其二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可以得到凤凰出版社传媒在“凤凰云课堂”项目上的大力支持。

云课堂上学生们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学习, 通过移动终端随时查阅网络材料,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时分享学习成果。笔者以几个教学片段为例来阐述云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启示。

片段一: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本课的内容是一首王昌龄的《出塞》,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 教师先让学生们来了解一下本诗的作者王昌龄。教师在上课前先在学生终端上设置几个作者, 让学生自己来选择, 通过终端的点触笔将其拖到正确的位置, 从而搜索出了作者的个人简介。像浏览器引擎中输入关键字一样, 来搜索作者的信息。

我的启示:利用云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 江苏凤凰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的8年级初中信息技术第2章《走进网络世界》的教学中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网络终端、通信设备、通信线路、网络操作系统、管理软件、通信协议等知识, 教师讲解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不易理解, 学习效果不佳。云课堂设计分析时, 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学”的角度出发, 为了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通过文字介绍、图片展示等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呈现方式录入教学平台, 课堂教学中, 独特的、新颖的信息呈现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选择性的从自身感兴趣的知识点开始自主学习, 通过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 引导学生逐步的深入学习, 将分散的知识点的学习转化为知识体系的学习, 这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片段二:信息技术课电子小报的制作, 学生通过对素材的加工处理制作电子小报, 最后将成果交到教师的终端上, 师生通过互动对作品进行展示及评价。此举的亮点是在于, 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终端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制作过程, 师生交流评价时, 都是在终端与终端之间的交流, 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辅导, 老师也可以掌握学生的理解深度。

我的启示:云课堂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合理调整教学的组织。云课堂中将学生终端与教师终端相连接, 通过云共享实现了信息的交流, 教师不用再在教室中来来回回的走动, 也不用再一个一个的来提问学生, 就可以掌握到每位学生的情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有针对性的组织辅导。信息技术学科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云课堂的使用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任务分解成几个小的任务, 学生分阶段将完成的作品上传到教师终端, 教师通过学生作品的浏览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 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从而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教学内容的组织。同时, 通过教师端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积极的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也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教学的组织实施。

总之, 云课堂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 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 多了许多的亮点。在新时代前进的步伐中, 教育手段及形式也在不断的适应新形势。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必须打破旧习惯, 寻求新思路, 创造新方法, 用合理又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未来的接班人。

摘要:云课堂作为新兴的科技登上了课堂教学的舞台, 给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本文从什么是云课堂、信息技术云课堂的优势, 以及从几个教学片段的启示来阐述初中信息技术云课堂的设计分析, 以此寻求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云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福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素养培养活动策略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0.

[2]方东菊.初中信息技术课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0.

[3]罗晓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0.

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分析 篇3

【摘 要】 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分析,理解教材中的三个部分:学习任务、学习过程、探究过程。掌握新课标,重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 探究过程 实践学习 探究学习 讨论学习

对比新旧教材,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新教材把每一节的内容分为这样三个部分:学习任务、学习过程、探究过程。

一、理解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不仅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教学资源分析阶段,它的分析是以学习理论为依据而展开的。每次教学活动之前,我都会带着学生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需要学生学习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任务。

二、实践学习过程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改变最多的就是学习过程部分,更多的是体现新课标精神。学习过程多了这样几个环节:实践学习、探究学习、讨论学习。

首先,实践学习。每个实践学习都是完成一个作品(或任务)的详细操作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我都是让学生先看完操作步骤,然后找出里面的新名词、新内容,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然后师生一起理解这些新知识、新名词,接着鼓励学生根据操作步骤独自完成这个作品。教师不用做过多讲解演示,只需要对学生的操作演示做补充即可。例如,课本上第八单元中“制作动画——移动的太阳”,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掌握理解了“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中倡导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探究学习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实践好这一环节。

最后,讨论学习。讨论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也是比较实用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学生个体之间的隔阂,给予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讨论学习,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大有好处。小组讨论学习组织得好差关键还是教师本身,教师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适应新课程角色的定位,课堂的调控能力等都有可能影响讨论学习的组织实施。当然小组讨论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形式。但是小组讨论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其他方式,替代其他方式,而是让小组讨论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重视探究过程

“探究学习”是理解学习过程中某个知识点,而“探究过程”则是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一个作品的学习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课本第六单元第二节“图片的羽化、合成”,教学内容是图像的简单合成、合成图像的修饰,以及一个新的概念——图层。在课堂教学时,我先展示了一个有创意的图像合成作品,进行简单的演示、讲解(羽化过程、图层的概念等)。接下来我给学生若干参考主题(如2008奥运、奥运福娃、“神七”飞天等)和相应的素材,要求学生选择一个,通过自主探究,经历创作主题作品的实践活动,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在探究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探究课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探究方式,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最后要展示学生探究成果,可以选择小组代表到前台演示,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 篇4

学生只有对一件事物感兴趣,才有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感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一件极其乐无穷的事,进而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在教学《汇聚大自然的声音》这部分知识时,我就设计了“旁白配音”的环节,即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到台前表演,为幻灯片配音解说,另外一人则即时录制旁白,并随机播放,如此,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引发了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研究

二、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牢靠的信息技术技能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所以,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可只一味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系统理论知识的灌输,还应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的价值意义体现出来,从而巩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技能。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系统》这一单元时,在学生大致掌握了计算机内的基本部件、常用外设及其作用、计算机软件及其分类后,我们就可开展一次导购计算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设备购置的经历。当然,我们提前向学生介绍基本流程,如进行需求分析、收集配件产品资料、设计配置方案、基本性价评估、下订单、验收检查。这样,学生通过导购计算机活动,体验依据需求配置计算机的过程,既丰富了生活经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信息技术上机会考试卷 篇5

B.全文搜索引擎

C.自动搜索引擎

D.提问式搜索引擎 第2题:域名系统的英文缩写是(D)A.TCP

B.CNNIC

C.FTP

D.DNS 第3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A.因特网上存在不良的信息,应减少上网次数

B.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是共享的,不存在版权问题

C.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都是真实、可靠的D.通过网络传播病毒是一种非法的行为 第4题:常用的网络协议有:NETBEUI、IPX/SPX和(C)A.HUB

B.OSI

C.TCP/IP D.DNS 第5题:在网页中,不能插入超链接的对象是(D)A.英语单词

B.汉字词语

C.logo图片

D.背景音乐 第6题:某台计算机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则该计算机所在的网络中实际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B)A.0个

B.254个

C.3个

D.765个 第7题:使用IE浏览网页的过程,采用的是(D)A.C/S模式

B.S/S模式

C.C/C模式

D.B/S模式

第8题:数据交换技术主要包括报文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和(C)A.模拟交换技术

B.数字交换技术 C.分组交换技术

D.无线交换技术

第9题: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三种,包括星型结构、总线型结构和(D)A.直线型结构

B.并联型结构

C.串联型结构

D.环型结构

第10题:某单位内部的20台计算机要连成传输速率100Mbps的局域网,下列最合适的传输介质是(A)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缆

D.电话线 第11题:域名为”中,“index.html”属于(A)A.主页名

B.协议

C.服务器名

D.域名 第21题:下列关于局域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局域网中可以实现文件共享

B.局域网中无法共享打印机

C.局域网中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都相同

D.局域网中不需要安装杀毒软件 第22题:在因特网中,因特网内容提供商的英文缩写是(C)A.NSF

B.ISP

C.ICP

D.ASP 第23题:”表示该网站的地区域是(D)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第30题: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结构、星型结构和(A)A.环型结构

B.层次型结构

C.分散型结构

D.直线型结构 第31题:下列不属于有线传输介质的是(B)A.双绞线

B.红外线

C.同轴电缆

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分析 篇6

群英中学:唐向阳

随着教育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加大投资力度,部分农村学校也相继购置了电脑,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国范围内普通中学(包括农村初级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思考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了许多教师关心的热点,笔者结合在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搞好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以下见解:

一、教学形式要求讲练结合,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能,探究新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O%”。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了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迫生感。

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少讲多练,在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我教学信息技术课的经验是“少讲多练”。“少讲”就是将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其它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学生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基础也不同,那么在初一年级的起点自然也不同,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别。显然,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师可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2.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它的缺陷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精讲多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精讲重点和操作难点,其它的学习内容交给学生去完成。例如:在教学表格制作时,教师只需演示已做出几种效果的课程表来,并讲解制作表格的几个要点,余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不规则的表格(如人事档案表、求职表等),让学生在实践操

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教师主要是起指导启发作用。

三、教学内容应具有可拓展性,保证部分特长生有所突破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要求“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符合(《普通初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标准。这种“适当放手”在具体操作中是有很大弹性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都是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海阔天空;既可以点到为止,又可以深入探究,亦即可以“收”,也可以“放”。例如:教学“在Word中插入表格”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插入表格后,对表格的边框和底纹进行设置,然后再调整行高和列宽。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各种边框的颜色及底纹的样式,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特长生的有所发展。

四、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学困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由于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分化很快,这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初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这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会造成同班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因素使得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Word 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方法二:可直接单击桌面的“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对于电脑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教师可要求两种方法都必须学会;相反对于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只要可以把程序打开就行了,没必要做过多的要求。

再比如,在讲解Macromedia Excel 函数引用时,由于Excel有很多的函数,如,求和、求平均数、求最大值、求最大值、计数等等。对于电脑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教师可要求五个基本函数全部掌握;对于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教师掌握求和、求平均数两个求就可以了。

五、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当先生

为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

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

“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中指导解决难点,完成任务后共同小结,通过小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加以归纳、系统化,并做适当提高。

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中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当小先生”。让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克服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且,“小先生”可以采用“轮流制”,谁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好,谁就是小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鼓励创新,学以致用

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运用于身边生活等等。例如:用自选图形设计本班的班徽,用艺术字设计本班的班训„„上学期我校某班学生自发组织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他们自己的题为《晨晖》的班报,很有创意。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重选用课外范文,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其他学科知识。

七、用爱心去滋润,以平等的身份去引导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设计分析 篇7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

从近年来的教育环境来看, 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学推进的过程中, 这种新式就逐渐的为教育提供了保障, 而其中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内, 也都展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而为了更好的保证初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 能够更熟练的掌握其中的应用技巧, 就应从教学的手段上进行相应的分析解答。下面针对分层教学进行简要讨论。

一、分层教学法的具体概念

所谓的分层教学方法, 从基本的定义来说, 其就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的个人承受能力进行的分层次教学方法, 这其中就包括了在不同层次环境下的个体化教学要求, 并以此来给与相应的辅导教学, 从侧面上, 为其评价, 以及教学形似提供更优质的改革策略。这一教学形式的核心就在于, 能够通过洗洗技术课程来给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课程, 并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能力的热爱热情。

二、现代信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作用

伴随着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渐加剧, 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的日常工作, 逐渐代替了原有的人力资源工作环境, 因此在进行现代化的应用教学改革中, 其实现信息化教学必不可少, 而其中应用现代信息教学, 其中分成教学就显得更为必要。其必要性就有如下几点特征。

第一, 多元化的目标需要分成教育。不得不说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 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问题, 都需要不同的技能掌握, 而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 这些问题的使用规律率, 就需要通过不同人在给素质上的表现上来进行综合性上的提高, 并以此来改善对基本信息数据有效性上的合理化创建。而在情感上, 学生的自我修养, 以及能力都有差异, 那么对于一刀切, 或者一锅煮的教学模式, 都将严重的影响到不同学生的个体能力成长。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就现有的教学模式来说, 应用度偶氨化的分成教育, 就可以更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第二, 计算机基础掌握能力上的差异需要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对于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地区环境所导致的基础效果问题, 也都将产生个体上的不同水平差异。就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所接触的基本教学问题来看, 这些差异, 就主要集中在家庭、操作水平、个体、兴趣、自控等多个方面, 而其中影响最大的问题, 就在于家庭的影响差异。对于操作水平、个体兴趣等方面, 则能够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进行弥补。

第三, 在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标准问题, 需要通过分层控制来确保其在心理学教学上的明确表达, 并改善在个体智力发展情况的自我成长。对于部分自身能力较差的学生, 其在学习中, 就可能于其他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那么采取合理的科学化教学改良, 就可突出在不同环境下的自我控制, 以此来改善对基本教学处理措施上的自我调控帮。

三、分成教学法实施的具体策略

在进行现代化的初中教学中, 应用已知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综合性的教学促进, 就应做到以下几点的有效分层。

第一, 对于学生个体的分层。这一问题主要针对于学生个体上的差异问题, 通过对学生在基本能力层次上的有效分化, 从而让更好的完成在基本结构知识教学策略上的控制, 并一次改善对知识结构教学形态上的测试控制, 从而实现在研究理论形式上的合理调控。而在进行教学中, 教学班级中就可以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要求, 在接受同等次的课程教学以后, 根据学生的个体能力来进行划分, 并进行细化教育。

第二, 教学结构上的分层教学。这一情况主要针对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分层学习, 以学作为基础的目的, 并改善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因个体差异而导致的学习能力差异, 并针对其强弱项目进行针对性课程调整控制, 以此来改善现代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诸多层次不同上的合理化调整, 以此来将其进行改进, 从最根本的策略上实现对综合教学行为上的有效改革。

四、结语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的综合教学形式, 就可以促进对基本教学策略上的深化改革。对于今后的实践性教学方案的推进过程中, 分层教学方法, 将成为主要的教学法则, 以此来进行教学改革, 是推动现代教学人性化教学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梁辉晖.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浅析[J].教师, 2010 (32) :51.

[2]巩俞辰.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设计模式[J].新课程·中学, 2015 (5) :307.

[3]王在春.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浅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 (22) :222.

[4]阴咏梅.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实施探析[J].新课程·上旬, 2014 (4) :157.

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分析 篇8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生成性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0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这一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构建一种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一、生成性教学的相关概念分析

1. 概念分析

从当前教学情况来看,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属于全新教学理念,具有组织性、创新性等特点。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个性做到准确把握,依据学生心理特征、操作需要对相关因素进行整合,最终达到灵活控制的目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动性的特点,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教师之前增强互动。

2. 问题分析

在当前苏教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方法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操作意识方面、思维引导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二者间仍未同步。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掌握不多,理论知识大多枯燥、乏味,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在实际应用时,学生反映只是学了一些概念、网络名词、结构图。学生在刚接触到这门学科时怀有较大兴趣,然而,一段时间学习后,兴趣大大降低。

二、生成性教学方法的设计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若想在教学目标方面、学生素质发展方面、教学管理方面、操作实践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就需要调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性,教学不应仅局限在现有教学条件中,而要突破常规教学方法。而开放式教学方法的采用,一方面关注到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对创新思维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能够延伸到多个领域,将课堂教学同外部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拓宽学生视野,使得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想象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挥,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2. 实践性原则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初中阶段学生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方面、身体方面特点,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去体会网络资源的趣味性,对网络资源问题做到正确处理,进而提高学生操作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这部分內容时,教师可以采用网络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借助网络浏览、上网查询、网页欣赏等手段,从整体上强化学习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成性教学分析

1. 创设好教学情境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应依据情境需要进行多种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形成信息技术这一课程教学的专业设置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办学质量情况、教学模式等细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从整体上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创新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不应只是简单查资料、上网浏览、观看电影等,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计算机网络特点,从整体上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是从理论知识部分进行教学,借助现场模拟方式、基地训练方式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掌握概念方面、定义方面、原理方面等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依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高低进而帮助学生确立其学习方向。

例如,学生若是在网络组建方面比较感兴趣,就可引导学生去学习组网技术相关知识内容;学生若是对网页制作比较感兴趣,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站的设计、制作,并且深入去学习相关网站维护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激发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 教学流程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灵活性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强调技术操作,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初中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接受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到设计好教学流程,在学生认知方式方面、思维过程方面、知识储备方面做到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思考方式以及问题解决方式,因而,教师需要对这一特征进行综合衡量,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新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流程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灵活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日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学习“音频”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以学生经常用到的MP3作为教学导入,进而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歌曲下载,将所下载歌曲做格式转换工作。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分享所获歌曲。学生在这个阶段中会发现某些格式MP3无法播放,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通过师生交流方式、在网上搜索方式等完成音频转换任务,最后再进行经验交流。

四、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生成性教学优势做到充分发挥,教学应当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思维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增长知识,在整合资源、利用资源过程中学会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分析 篇9

一、评价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初中生更好的发展

在正常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就会发现有的评价就是对结果情况的一个判断, 只是为了单纯的评价而评价, 在整个教育阶段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激励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许多新型的技术在教学评价中可以运用, 网络信息平台就是现阶段较为普遍的技术之一, 能够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准确的记录下来, 让初中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身对知识掌握的能力水平, 在学习中为自己定下切实可行的目标, 要怎么学才能够达到自己定制的目标。通过纵向比对, 让初中生们准确的看清自身的发展状态, 从而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 提升学习能力水平。

二、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

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评价的内容不只是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 要关注的是学生们在学习期间的方法、技巧、情感和态度等。比如在评价系统中设置善于发现、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的栏目, 让学生们有效的了解到, 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中, 不只是要知识和技能有所提升, 在情感以及态度方面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这种评价的方式, 能够更好的促进教育的目标。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之前, 要设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体系, 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 才能够提升评价主体和客体的一致性, 使得评价更加富有客观性和公平公正性。待评论结束之后, 要及时对评价的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整理, 之后再下发给学生, 做好反馈的工作。

三、评价的方式要富有多样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学生完成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 呈现在教师眼中也会各有不同, 或者是变幻的结果, 又或者是一个操作的步骤。因此, 在正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中也有不同的方式, 其中主要有课堂即时评价、作品档案袋评价、实作评价等, 并且要将网络评价系统的综合评价纳入其中, 以此来作为信息技术评价的档案。

(一) 课堂即时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 方法, 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 它主要起着反馈, 激励, 调控和导问的作用, 帮助学生后继学习。课堂即时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之一。与其他评价方式相比, “即时评价”更加直接、快捷, 更易发挥导向监控作用, 能够使学生的印象更深, 产生趁热打铁的效应。课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 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 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例如在进行“Photoshop图片制作”相关内容的学习中, 先让学生掌握Photoshop中图片制作的一些方法, 最后让每位学生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片。有的学生把之前学过的方法忘记了, 懂操作的学生们会主动去帮助不会的同学, 对于学生们之间的这种合作和分享的精神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仅能够使得被表扬的学生更加有动力, 也能够激励未受到表扬的同学检查自身的缺点, 及时改正, 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二) 电子档案袋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是将学生们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的一种网络系统的评价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 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 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 反思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将什么作品放入自己的档案袋;可以撰写作品的制作过程或心得体会;对自己的电子档案袋中的内容进行评价和反省;对同学的表现和作品进行评价;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和进步;教师评价和总结等。电子档案袋的评价, 还需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使学生关注他人的学习成果, 从中获得灵感, 掌握操作技巧。在不断地分享与交流中, 让学生们快乐学习, 并学有所获。

(三) 实作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是利用多种工具和形式来进行的`, 能够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时做出评价, 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动作技巧等的评价方式。在学习“复制、粘贴和剪切”这个内容时, 教学的目标是教授学生复制、粘贴和剪切移动图形, 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复制、粘贴和剪切移动图形的技巧, 达到作图学习中的简单明了, 学习电脑做图与纸张做图的不同。在教学中主要分个点来学习, 首先了解做图中复制黏贴的顺序;然后黏贴后的位置选定;最后重点学习黏贴的方法以及黏贴中透明度的区别。在完成操作后, 作品是不能够上交的,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运用实作评价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学生演示能够及时的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时代的不断进步, 教育领域已经占有足够的优势, 逐渐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人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认为学习是可有可无的, 也对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了重视程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首先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身份,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做出评价, 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有多元化、多样化, 建立良好的评价标准机制, 将初中生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做好引导和辅助的角色, 在进行教学评价中, 通过实践来充分的做好评价工作, 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 对学习也更加有兴趣, 使得教学的质量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静.润泽生命, 静待花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点滴体会[J]新课程·中学, (5)

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分析 篇10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题写在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面不是信息传递的()

A、打手势 B、写信 C、打电话 D、上学

2、第一个键为:()

A、最小化按钮 B、最大化按钮 C、关闭按钮 D、切换按钮

3、Windows系统启动成功后显示的图形界面通常称为()。A、图标 B、任务栏 C、桌面 D、“开始”按钮

4、Windows xp正确的关机操作应该是:()A、直接切断电源

B、关闭显示器

C、关闭主机

D、单击“开始”按钮,选择“关闭系统”中的“关闭计算机”选项。

5、Windows xp的任务栏一般位于屏幕上的哪一个位置?()A、上边

B、下边

C、左边

D、右边

二、判断题(每小题0.5分,共5分)1. 鼠标的右键动作有单击和双击。()

2、画纸的大小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改变。()3.“剪切”与“复制”功能是一样的。()

4、画图时只能使用颜料盒中的颜色。()

5.使用椭圆工具时按下Shift键,就可以画出圆形。()6.为了节约时间,关闭Windows时可直接将电源开关切断。()7.打字和写字一样,保持正确的姿势,能减少眼睛疲劳,预防近视。(8.使用多边形工具,只能画出规则的多边形。()

9、使用直线工具时,可以选择线条的粗细。()

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分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非常重要,学习兴趣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极为重要。在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仅仅依靠单纯的讲解没有办法使学生完全理解,因为条件的限制,学生很难见到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也难进行现场的观察,而将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之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分子的运动等方面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方式将之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均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化、生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学校实验室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现实看到教师讲述现实情景,边听边看边思考,观看实验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物理现象和本质。它打破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概念。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精力,与教师形成互动。如在初中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这一章,利用多媒体展示模拟星系运动试验动画,再一次将学生领回了充满神奇色彩和具有无穷魅力的物理世界中来,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能大大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再如,进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收集相关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课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长江黄河出电站的运转过程,将学生带入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减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畏难心理.且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经过主动思考和相互探究,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对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知识的学习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物理知识与生活更加的贴近,且图文的展示能够弥补语言描述的局限性,让学生能轻松地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通过信息技术,化解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物理知识一般比较抽象,且概括性很强.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记忆.而传统教学中因实验器材的落后、实验讲解过于单一、客观条件限制等多种因素,使得学生无法直观感受,学生无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些内容也相应地成为物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够通过演示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在教材上无法展示的知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对这些难以理解的实验进行模拟,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多媒体,可以将一些现象不明显或者较难理解的实验现象进行回放、定格等。例如,玻璃瓶的微小形变实验,通过多媒体播放用手捏玻璃瓶,会看到透明细管中水面的变化,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操作的瞬间和相关的物理知识。

对于一些实验错误的演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现。例如,在学习电路的三种状态时,电路中的短路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只凭教师讲解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实验中的错误操作会导致实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失败,有的还会危及安全,这些后果学生不通过直观的观察,无法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而通过多媒體来模拟实验中操作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能够提高学生的警惕,规范学生的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科学严谨态度、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师生都要明确其结合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得大幅度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形象、生动的教授物理知识,并把信息技术辅助运用到物理实验上,加深学生和教师的相互联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徐宾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下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8)

【2】刘李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2(05).

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分析 篇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 机械式训练、死记硬背的课堂教学现状应该有所改变, 认清学生主体地位, 让其在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主动参与进来, 并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让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最终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取新知识, 并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学习能力。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概念已经逐渐被教师们所接受。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实验研究模式, 像基本的物理概念介绍、规律型的课型教学都是信息技术应用较为频繁的物理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前提下, 学生在知识学习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过程中, 能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内涵、外延有所掌握, 并在同化吸收的过程中构建起相对独立的认知结构, 提高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比较、分类、概括等基本思维技能, 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物理探究教学

情境联系是构建主义学习所倡导的思想观念, 新知识的意义构建必须要经历“理解”和“同化”的步骤。问题的发现是探究教学的开端, 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催化剂”。新课改明确了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良好的教学场景创设是诱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将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互联系起来, 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激发。

1.真实场景的展示。

在教授《声波的发生与传播》的知识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对产生声音的原因提出疑问并对其进行猜想, 笔者在课件设计时搜寻了许多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像蟋蟀颤动翅膀发出的“鸣叫”, 青蛙只要鼓肚就能发出的“呱呱”声, 利用动态的视频配上寻根究底的疑问,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将一些生活细节真实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够建立在事物感知的基础之上, 在发现问题后, 展开猜想。

2.问题情境的设置。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教学“技能”, 让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释疑欲望, 进而使其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并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笔者在介绍“参照物”的物理概念时, 就利用信息技术引入了下述动画场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法国的一名飞行员在1500米的高空飞行的过程中, 发现与其并排“飞行”的除了飞机以外还有一个很小的“生物”, 出于好奇心, 他伸手“抓住”了这个“小东西”, 当他摊开手准备看清楚与自己并排前行的事物到底是什么时却大吃一惊, 原来这个“生物”是一枚子弹。这种新奇的场景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课堂中。

3.实验的辅助演示。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中设置了许多实验来让学生获取知识。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前, 教师都会反复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或者是直接由教师代替学生, 只是在班级上进行实验演示, 从而代替了实验探究。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这一教学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笔者记得在介绍晶体与非晶体的定义时, 针对晶体和非晶体熔点测量实验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做了标记, 并在播放演示实验的重点步骤时附上了文字说明。学生在弄清实验重点和探究问题后, 立马投身到了实验研究当中,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 让整个实验教学充满了活跃的探究气氛。

4.知识的应用和创造。

凡是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而获得的感知, 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后理解记忆并同化得到的学习过程中, 他们运用了综合、归纳的科学方法对个人的思维进行加工处理, 知识学习认知的过程实现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创举, 向学习的最终目标———应用和创造又前进了一大步。在此过程中, 知识创新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情境创设是物理教师必须付出努力的教学环节。这样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通过记忆、联想、迁移等有效学习思维的调动来 对其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和巩固。概念创设和规律应用情境的设置就是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讨论研究的知识深化可以在理论性知识教学完成后进行。笔者还 记得在完成磁现象知识教授后, 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指南针的发明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为了让这次讨论活动更为丰富、 生动, 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在线讨论平台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网站地址,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找出答案, 在提升探究学习价值的同时, 促进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

三、结语

总之,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 笔者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调动, 进而使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提升,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 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普及。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引导作用, 要想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保障, 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并采用与现代接轨的教学方法。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是物理课程教学成效提升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执教经验, 就初中物理探索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展开探讨分析。

上一篇:福文化专题下一篇:独不见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