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共12篇)
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篇1
xx社 区 **年 群 防 群 治 工 作
总 结
xx社区**年群防群治工作在x城镇党委政府的领下,在x城镇综治维稳中心的指导下,在辖区综治成员单位的支持配合下,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群防群治工作以围绕建设和谐**、平安**为目标,坚持稳定工作压倒一切,和稳定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为出发点,认真做好群防群治工作,现将一年来xx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工作机构,拟定工作职责
1、社区在年初就成立了群防群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工作职责,实施方案。
2、按照要求召开了辖区成员单位综治专题会议,与辖区综治成员单位签订了责任书,二、加强对辖区群防群治成员单位的联系和监督
1、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力量齐抓共管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加强了对群防群治成员单位履行的监督。
2、加强了社会治安工作的宣传:社会治安社会抓,群防群治大家抓。
3、社区认真在三月份开展的综治宣传月宣传月活动中,加大了群防群治的宣传工作力度。
三、抓住重点,落实职责
1认真落实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管理措施,签订了社区周边群防群治合作协议。
2、社区本着抓住重点,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和责任,要求辖区综治成员单位成立了群防群治工作领导小组。
3、要求辖区综治成员单位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
四、推进辖区成员单位和群防群治工作
1、对各辖区各成员单位签定了综治工作责任书,落实了成员单位群防群治工作责任人。
2、综治成员单位之间的共同配合,通力协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五、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1、认真按照**镇综治维稳中心的要求完成了综治成员单位的群防群治经费收缴任务。
2、一年来社区成员单中位没有发生大的刑事和治安案件,社区居民安居乐业。
3、部分社区综治成员单位存在不按时缴纳群防群治经费现象。
六、明年的工作打算
明年我社区的群防群治工作依然紧紧围绕宣传教育的工作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的做了年初的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职责和实施方案,切实使社区社会稳定工作有明显提高,让群防群治工作效果显著,总之在明年的群防群治工作中,社区群防群治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将一如既往的进一步树立信心,振奋精神,争取把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做得更好。
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篇2
一、社区党建的发展理论综述
社区党建是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行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 其实际上是街道党建工作的延伸。党中央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社区党建工作, 也先后下发了文件加以推进。2000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 结合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 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 开展党的工作。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 在街道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个文件明确了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与街道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此后, 中央又根据形势的发展, 又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 以服务群众为重点, 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的战略任务。社区党建和传统的单位党建、街道党建等基层组织建设存在明显区别。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党建管理办法来做社区党建工作, 只能在管理机制、组织体系、工作方式与方法上进行创新, 从而使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更加符合社区的特性和规律。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社区管理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党群关系和党的作风形象。但是现实中社区党建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社区党员干部服务社区的意识和内容不够。目前在全国各大社区的党员干部大多数还是单一的服务社区群众方式, 缺乏多元化服务的意识和内容。主要工作内容表现为党员卫生包干区、宣传橱窗布置、节日的活动、社区选取活动等方面, 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做到整合社区内的资源,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或团体的优势, 开展多种形式的诸如扶贫济困、走访慰问、助残帮弱、排忧解难以及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等活动, 并逐步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服务、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内容。
(二) 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平台不够健全。目前虽然很多社区建立了党支部, 但是党员与群众联系的平台还很缺乏, 造成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脱节, 使党员干部无法密切联系群众, 了解群众的疾苦。因此, 对于小型社区就建立基层党支部可以解决群众的普遍问题, 而对于一些大型的社区, 社区中建立有学校和医院等便民设施, 在这些组织中也要建立党组织。把这些党组织整合起来, 建立“一条龙便民服务中心”, 方便群众联系党员。
(三) 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渠道不多。虽然不少社区设立了党员示范户、并建立了党员公开承诺制、设立了党员示范岗, 也开展了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事关群众生活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但是总的来说, 党员联系群众的渠道还不够多, 很难真正贯彻落实“体察民情, 倾听民意, 排解民忧、民难”的真正目标。因此, 党员干部一定要注重丰富党员活动内容、改变服务群众形式, 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活动。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社区内部管理机制的原因, 也有党员干部个人的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党建工作作为一种软实力, 是需要长期性和持久性的, 短期内也很难体现出成绩来, 因此, 部分领导就对此重视程度不够, 光停留在口头上重视, 实际上资金投入不到位, 人力配备不够, 有些党组织职务还是兼职现象, 造成社区党建工作运转乏力, 无法真正发挥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作用。
2.社区党建机制不通畅。社区党建由于与街道党建存在着裙带关系, 很多工作实际上还没有分割开来, 因此还存在着理不清的关系。社区党建与街道党建之间的责权利没有分清, 加上社区内有些内设的单位也各自建立了相应的党组织, 他们不愿服从于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安排, 造成条块分割的状况。另外, 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 街道办事处等管理部门没有考虑到社区党组织建立的实际情况, 没有把相应的权限跟随着党组织的建立转移到社区党组织中, 他们只是把任务下达到社区, 其他事项就不再管理。造成社区党建压力大, 负担过重。
3.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大。由于社区内的党员很多是分散在各自单位里的, 他们分别加入了所在单位的党组织, 因此, 对于社区内的党组织就不闻不问。另外, 社区内的党员也比较分散, 平时都自顾家门, 也很难集中起来组织正常性的党员活动, 即使组织了党员活动, 也可能有很多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党员的分散性, 造成社区内党员管理的难度也很大。
4.社区内党员素质尚需提高。社区内的党员文化程度较高的都加入到各自单位的党组织, 剩下来的都是一些农民工党员、专业军人或无业党员, 因此相对来说文化程度都不大高, 文化程度低造成了社区党建工作创新机制不灵活, 创新动力不足。
三、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对策
针对以上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进行社区党建工作创新, 从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
(一) 巩固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核心, 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 也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战斗堡垒。只有巩固和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才能使党的各项政策在社区中得以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贯彻落实基层民主选举工作的核心。社区中的居委会在社区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社区中居委会成员的选举工作也要由社区党组织召集人员进行选举。因此, 作为基层的社区选举工作离不开社区党组织的支持和组织。二是社区群众思想动员的核心力量。社区中的党员干部是社区管理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既是党的思想和方针的宣传者, 也是行动落实者的先锋典范。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扬先锋模范作用, 带领社区群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共创和谐社区。三是带领社区群众致富的核心力量。城市中的很多社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失业和待业人员, 他们要么缺乏文化知识、要么缺乏相应致富的技能。因此, 社区中的共产党员肩负着带领社区群众勤劳致富的使命, 积极向他们传授或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和文化层次提升活动, 帮助他们提高生存和致富的本领, 这对于社区群众的脱贫致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 理顺社区党建与街道或办事处党建之间的关系。
由于社区党建是原先街道或办事处党建工作的延伸, 因此, 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只有明确街道或办事处的党组织是党委, 而社区党组织是党支部, 社区党组织服从街道党组织的管理, 并要划清两者之间的职责和权限, 这样才能够有利于社区党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当然, 在分清权限的基础上, 作为上级党组织的街道或办事处党组织要把管理重心下移到社区, 要对社区党建工作多作支持和指导, 帮助社区党组织顺利开展选举工作、宣传党中央政策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
(三) 建立“条块结合”的区域化党建管理模式。
由于社区中存在着各种组织单位, 他们也有各自的党组织, 这样与社区党组织和街道党组织之间形成了分块的党建管理模式, 这样不利于开展党建工作。因此, 我们要针对这三方面的党组织采用“分块为主, 条块结合”的党建管理模式。建立一个以街道党建为核心, 社区党建为基础, 社区内各组织单位党建共同参与社区党建的区域化党建体系, 实现社区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搞、党员分管与共管相结合的整体运行体系, 促进基层党建整体效能的发挥。这种模式的构成有利于形成街道大党建体系, 有利于发挥资源共享和优化的优势, 也有利于弥补社区党建经费不足的弊端, 有利于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四) 落实社区党建运行保障机制。
党建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 针对目前社区党建经费存在严重不足, 自身创收能力又不强, 自有资产也很少的问题, 街道必须加大对社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确保社区党建工作的正常运行, 党建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相应的福利得到落实。当然, 在经费保障上, 上级党委要把拨给社区党建的经费列入每年的预算中, 另外, 还要开拓多元化经费渠道, 比如采用专项经费补助、与社区党建共建单位的经费赞助、或发动成立社区党建基金等。只有使社区党建经费有充分的保障, 才能使社区党建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固定的活动场所, 才可以保证党的“三会”的正常召开, 才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员活动。
(五) 完善社区党建考核体系。
社区的党建工作考核要围绕社区内群众的满意度, 建立一套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细化考评内容, 使考核工作更加有据可查。对社区内党员的考核主要由社区党支部考核为主, 如果属于社区内有单位的, 则接受所在单位和社区党组织的双重考核。参加考核的主要是面临上级党委和社区内群众的双向考核, 考核的重点是党员服务社区群众的满意度。对于考核流程应该按照规范化的考核程序操作, 并允许党员对考核结果进行申述, 最后在社区宣传栏内公布考核结果, 使社区内党员接受社区群众的监督, 促使党员干部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四、结语
社区是人民生活的主要场所, 社区管理工作的好差取决于社区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 因此, 通过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 既可给社区管理工作带来活力, 也可以提高社区管理工作的群众满意度。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也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需要。
摘要:社区是居民的集聚区, 社区党建工作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群众生活质量的高低。本文根据社区党建的发展理论, 针对当前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提出了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的新思路, 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社区党建,社区居民,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上讲话.2011年5月30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4779893.html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新华社.2011年2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2/19/c_121100198.htm
[3].北京党建研究基地课题组.社区党建创新的新尝试——酒仙桥街道党建工作调查[J].前线, 2007, 2
[4].多吉才让.城市社区建设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1, 4
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篇3
上半年工作总结
花石嘴村村2018年上半年群防群治工作在但家庙镇的领导下,在辖区综治成员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群防群治工作以围绕推进平安建设为目标,坚持“稳定工作压倒一切”,和“稳定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为出发点,认真做好群防群治工作,现将半年来花石嘴村村群防群治工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工作机构,拟定工作职责
1、村在年初成立了群防群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工作职责。
2、按照要求召开了综治专题会议。
二、加强对辖区群防群治成员单位的联系和监督
1、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力量齐抓共管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加强了对群防群治成员单位履行的监督。
2、加强了社会治安工作的宣传:社会治安社会抓,群防群治大家抓。
3、村认真在三月份开展的综治宣传月宣传月活动中,加大了群防群治的宣传工作力度。
三、抓住重点,落实职责
1、认真落实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管理措施,制订了五个一措施落实表。
2、要求辖区综治成员单位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
四、推进辖区成员单位和群防群治工作
1、协助街道对各辖区各成员单位签定了综治工作责任书,落实了成员单位群防群治工作责任人。
2、综治成员单位之间的共同配合,通力协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五、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1、半年来村成员单中位没有发生大的刑事和治安案件,村居民安居乐业。
2、村巡防队员坚持对周边进行不间断巡逻,协助消防队处置初期火灾两起。
不足之处:村巡防队员在各处巡逻点签到较为混乱,缺乏规范的书写方式,可在下一步进行相关培训。
六、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村的群防群治工作依然紧紧围绕宣传教育的工作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的按照年初的工作方案进行工作,切实使村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提高,让群防群治工作效果显著,在今后的群防群治工作中,村群防群治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将一如既往的进一步树立信心,振奋精神,争取把村群防群治工作做得更好。
群防群治工作总结 篇4
总结
我所围绕县、镇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抓稳定,保发展,促和谐,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结合我所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好群防群治工作。
我们针对本所实际情况,协助镇党委政府督促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到各村(居)街店面检查消防安全设施配备情况,重点对无消防通道的商铺、茶馆等进行整治。在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为了提高群治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群治的自
我保护能力,提高群治的整体法律观念,我所利用多种形式来开展好群防群治工作,如利用巡逻队员,村居民会议大力宣传和发动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开展勤转、勤看、勤查活动,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在不断强化群防群治管理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巡逻队员的素质教育,增强巡逻队员的责任心。我所巡逻队员与各村村级动物防疫员。
和谐社区就是人们群治能够安居乐业,良好的治安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的坚强保障,为此,我们也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减轻发案率。治安工作在全村(居)范围内形成人人关心,大家重视的良好氛围,做好群防群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努力探索解决村(居)
各种矛盾的新办法和新经验,为村(居)经济腾飞,人们的安全做出新的举措。
聂荣镇兽防所办公室
群防群治工作的建议 篇5
所谓群防群治,就是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加强治安防范,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自建国以来,已延续了50多年,在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保卫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实施以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群防群治工作,使群防群治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以“两会一队”为主体,治安联防队、护楼护院队、门岗门卫、护厂护校护村护路等等多种形成并存的群防群治组织体系,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调查,当前群防群治队伍的组织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专职、兼职和义务三种:一是专职队伍。在“五管”要害部门、重要公共活动场所、各类机关厂矿学校,一般设有专职治安队伍,包括保卫科属下的门岗门卫、保安公司属下的保安人员、物业公司属下的管理人员、铁路护路办属下的护路队员等等。这些人管理较为规范,实行有偿服务,都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二是兼职队伍。在街道、乡村等基层单位,一般配有数量不等的兼职治安人员,包括有固定收入的国家干部、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以及村干部。这些人除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一定的预防犯罪、维护稳定的任务。三是义务队伍。这支队伍一般由老党员、民兵、一些老同志或有事业心的治安积极分子组成,范围较广,成份各异,依靠的是“觉悟加义务等于奉献”的精神,属于一种松散型和义务、服务、责任的混合型的队伍。
从国内某些群防群治工作开展出色城市的情况看,都建有专职治安巡防队伍,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具体如杭州市按照实有人口5‰的比例配备巡防队员,具体模式是:在市综治办设立“平安总队”、在各区综治办设立“平安支队”、在街道设立大队、在社区或单位设立中队。昆明市按照辖区实际居住人口5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巡防队员,大连市在每个区都建立了不少于500人的专职巡防队伍。山东省枣庄市将“治安双保”(保险到户,保安驻村)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主抓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层层签订责任状,任务目标明确到镇街等各基层单位、责任落实到人。
当然,在我们看到各地市建设专职治安巡防队伍为群防群治工作带来优异效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工作当中种种的不足之处。从当前群防群治工作运作不畅的各种现状来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体制原因;既有思想原因,也有组织原因;既有经济原因,也有环境原因。从综合角度来分析,对此类原因作出工作建议,具体有三: 一是在经费投入上,由财政出资或由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解决。按照“大投入、大防控、大平安”的思路,将专职巡防队伍确定为公益性岗位,由各级政府出资买断,既解决治安问题,又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
二是在管理体制上,由综治部门牵头,公安机关统一管理。在管理体制上,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综治部门牵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由公安机关代管、直接使用。
三是在运行模式上,实行军事化管理。采取统一食宿、统一着装、统一调度的军事化管理模式,采取步巡、自行车巡和机动车巡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治安防控的效能。
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篇6
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市社区内各种矛盾不断凸显, 信访问题成为了影响社区内部和谐氛围的一大因素。为此, 必须在社会信访工作的制度上有所创新, 才能更好的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各种问题, 才能更好的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
二、影响社区信访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社会信访工作效果的因素很多, 归结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特殊群体较多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 社区内各种特殊群体日益增多。例如, 因企业破产减员解聘导致的下岗分流、失业人员;不断增多的残疾人员、职工遗属、特困家庭、待业青年等特殊群体。这些人群由于经济基础较差, 使社区对其的管理难度异常大。但从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看, 像低保等制度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的, 像大病医疗、子女入学等, 就是非常容易诱发特殊群体产生群众上访或越级上访问题的诱因。
2. 法纪观念淡薄
由于知识层次、经济基础、社会地位等各方面原因, 社区内不少人员的法纪意识是比较单薄的, 如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维权、参政议政和民主等方面的权力理解不够准确, 受自由主义思潮影响, 将其等同于西方国家民众所拥有的权力。不少人对国家法律制度存在不信任感, 遇事不相信组织、不相信干部、不相信法律, 不相信政府, 认为通过以信访、上访为外衣的聚集闹事就是掐中了政府的软肋, 就能够获得领导政府的重视, 就可以解决自身的不合理要求, 这是导致个别社会信访工作越管越乱的一大原因。
3. 配套保障滞后
由于不少社区的建设时间较早、当地经济基础较差, 使很多社区内部的配套保障制度、设施等建设进程是较为落后的。不少社区因资金实力上的不足, 使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管理人员编制不足、职能功效不能充分发挥, 自身工作仅仅只能是停留在解救社区居民普通工作上面, 有的甚至连这些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另外, 很多社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居民对居住改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差距也教导, 导致很多居民存在了不满情绪。
4. 能力素质不足
有些社会基层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偏失, 对工作要求不够细致, 在处理突出性尖锐性矛盾上的工作能力不足、办法较少、思路不清, 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一些群众反映的棘手问题, 或能力素质不足无法解决, 或害怕麻烦回避处理或责任上交。久而久之, 社区内的群众矛盾不能得到有效化解、愈压愈多、不断激化, 并最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群体性事件。
三、促进社区信访工作效果提升的制度性建议
面对当前城市社区信访制度的发展现状, 必须从制度建设创新上有所作为, 才能促进社区信访工作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1. 强化各种制度性建设
必须在强化社区基层各种制度性建设上有所作为, 通过组织制度的力量, 完善各种群众矛盾的规范化解决工作方式。
一是做好组织建设, 社区主任要主动牵头、承担首责, 成立由基层党政主官、部门领导、科室负责人、要害部门工作人员等组成的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 对处理社区内信访问题实施专项负责。设立信访工作办公室, 专门负责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
二是做好制度建设, 根据社区发展实际情况和突出矛盾问题, 及时建立修订完善应急情况处置预案、信息员工作基本制度、信访处理工作制度、执勤值班制度、联保互动责任制度、工作成绩考核办法等基本制度, 不断规划化处理信访问题的工作流程, 不断增强社区处置事件、化解矛盾的能力。
三是做好作风建设, 社区管理应顺应国家发展大势, 从解决自身“四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在工作标准、制度规范、精细管理、学习培训等多方面, 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应本着“为民、务实、清廉”的总基调, 强化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为民服务的观念, 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
2. 完善各种保障性建设
社区应加强各种保障性建设, 设立来访办公室, 定期调研社情民情、定期召开处置协调会、定期查找工作困难问题。根据信访工作的周期性变化特点, 及时处置各种事件。应始终突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党组织功效, 探索办公信息化和透明化, 实施精细化管理, 促进社区民情社情稳定的长效化机制的实现。严格履行工作评分考核制度, 规划处理群众问题的工作方式和流程, 细致抓好来访登记、告知答复、归档转送、处置办法等各个工作环节的基本程序, 对每个环节, 都应确定指定的干部领导予以负责, 严格明确责任分工制, 努力实现息诉罢访的工作目的。通过落实严格的工作考评制度, 确保社区来访处置的及时性, 严格兑现奖惩措施, 实行工作效果同岗位绩效工资、个人职务晋升等的挂钩, 确保工作责任制到人到岗。同时, 还要通过大张旗鼓的总结表彰, 积极宣传处理信访工作中的先进典型, 弘扬正气、带动后进, 营造出和谐有序的社区信访工作氛围。
3. 推动各种服务性建设
社区在开展信访工作时, 应始终突出工作的服务作用, 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来访处置服务。应在社区内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岗位, 解决困难群众的再就业问题。积极为群众提供各种岗位技能培训, 帮助再就业及待岗人员提高工作能力, 尽快上岗就业。定期组织企业进社区招工招聘, 帮助下岗失业群众更好的就业。加大对鳏寡孤独人员的帮扶力度, 提倡“一对一”帮扶机制, 定期对这些生活存在困难人员进行走访, 将党和人民的关爱传递给他们, 解决其生活上的实际难题。对个别缠访户, 社区应安排专门人员予以负责, 主动上门为其答疑释惑、解决困难, 认真听取他们存在的意见问题, 立足自身为其解难题, 从而有效降低社区信访工作出现严重问题。
四、结语
社会信访工作制度的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各级政府必须本着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的工作思路, 以化解人民群众最为尖锐突出的矛盾为突破口, 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方式, 才能确保新时期社区信访工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晓云.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维护社区稳定大局[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5) :285-286.
[2]张涛.和谐信访工作机制构建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 2011.
季度群防群治工作实施方案 篇7
一、成立领导组。乡党委政府四套班子挂钩在各村的领导作为各村群防群治的第一责任人,成员包括各村村两委委员及村社社长,各责任区民警配合开展工作,内容如下:
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副组长:(负责大村)
(负责xx村)
(负责三棵村)
(负责三善堂村)
(负责红泥村)
(负责机动组)
(负责矛盾调处组)
季春英(负责协调收集)
成员:各村村两委委员及村社社长
二、建立护村队。发挥村社干部的作用,充分将老百姓发动起来,要形成“我为人人守一夜,人人为我守一月”的做法,做到长久坚持,领导组要下到各村社调查研究,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组成护村队,安排夜间的巡逻人员防火、防盗,安排巡逻人数可根据村社间的疏密程度、人口多少、复杂程度等来安排5人或10人巡逻防范。
三、充分发挥各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各村社村民间发生的小矛盾、小纠纷就在村社上予以调解,大的纠纷矛盾由乡矛盾调处中心到村社帮助调解,各层调解组织要发挥职能作用,将矛盾解决在基层,不能让小矛盾、小纠纷引起大事件。
四、建立乡村110。在各村构建一个自愿为人民群众服务、政治可靠、法律意识强、有责任感的业主的商店或饭店作为报警服务点,为群众报警、救助咨询提供义务便利,开展治安防范和提供警务信息、宣传法律法规等。
五、将村民反映的相关情况和提出的意见作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并及时作出相应的答复和处理,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各村社间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如禁毒宣(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传、交通宣传等,让村民能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六、乡政府组建的应急分队,要充分调动起来,加强对重点区域、路段的巡逻防范,做到快速反应,派出所作为治安管理的主力军,要经常到各村社作督促、检查和指导。
群防群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和相互支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群众能自己管好自己,自己看好自己的门,并将此项工作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真正做到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关于提升群防群治工作力度的建议 篇8
一、当前群防群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不规范。对群防群治队伍多头管理、管理与保障脱节、业务指导与管理脱节的现象大量存在。保安队伍的管理主体就有综治委、公安、保安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和部门。一些物业公司和企事业单位自建保安组织,各自为政。
二是经费保障不稳定。经费投入与保障不足问题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甚至难以保障工作正常运转,造成群防群治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人心不稳。由于经费短缺,群防群治人员的医疗保险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三是专职防范力量发展不平衡、素质参差不齐。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乡镇,群防群治组织特别是治保组织不断萎缩弱化,有的治保会只有治保主任一个“光杆司令”。很多地方治保主任兼职过多,工作
效果差。不少群防群治人员年龄老化,身体条件差,缺乏专业知识。群防群治人员培训没有列入计划,其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二、加强群防群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依靠党委政府,强化对群防群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要明确组织体系。将群防群治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定期研究解决群防群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加强各级基层综治组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治安防范力量建设。将必要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二是严格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基层防范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群防群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把群防群治工作开展情况同各地、各部门的目标任务挂钩,逐项进行考评,奖优罚劣。同时,确立政法委在群防群治工作中的监督、指导地位,真正形成“政府牵头、单位自律、人人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落实保障措施。由党委、政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群防群治组织体系及财力投入标准,同时对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的治安积极分子,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发挥政法委、街道办职能作用,扎实开展群防群治工作。要督促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组建群防群治队伍,督促内部单位、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安全保卫责任制,明确防范职责和防范重点,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规章制度,明确治保会、保安公司、内部保卫组织以及群众性防范力量的性
质、地位、职责、组织形式、经费保障等,使各种群防组织工作有方向、行动有目标。通过建立培训、监督、管理、奖惩、抚恤等一整套制度,促进群防组织规范化发展。
(三)强化群防群治组织管理,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要由政法委牵头,建立完善、科学、严谨的群防群治评估、考核机制,定期对各街道、社区、村的群防群治工作进行客观、全面评估、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的重要依据。对因工作不到位致使辖区案件高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以及治安混乱的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并追究领导责任。
(四)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发展壮大专职防范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的群防群治队伍是治安防范的生力军。当前应尽快加强以下几支主要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一是治保队伍。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创建规范化治保会活动,整顿软弱涣散、没有活力的治保会,建议撤换一些不称职的治保主任或成员,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治保人员要全力推荐担任治保领导;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级治安保卫组织,协调落实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治保组织做到组织健全、力量到位、运转顺畅、工作落实、作用发挥,把治保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各辖区群防群治工作的主体。二是治安信息员队伍。基层街道、社区扩大治安信息员的社会涵盖面,指导他们收集涉及社会稳定、治安管理、违法犯罪、社区人员的信息及对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反映等。要建立专门收集掌握行业场所治安情况的信息员队伍,为治安管理提
供信息源。三是政府要扩充巡防队伍。通过加强巡防队伍建设,努力实现辖区有人巡、楼幢有人看的目标,有效遏制案件发生。四是街道办要组建治安积极分子(志愿者)队伍。治安积极分子和志愿者队伍主要由热心于维护社会治安、愿为社会治安出力的居民、离退休党员干部等组成,一般不计报酬,愿意主动协助辖区开展治安防范工作。五是政府出资聘请暂住人口专(兼)职协管员队伍。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可以协助派出所民警开展暂住人口的清理登记、发证收费及管理教育工作,是公安机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可靠力量。
(五)政府要推动治安防范多元化,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加强四张“防控网”建设:一是紧紧依靠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以派出所为主体,建立完善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的巡逻机制,逐步形成邻里守望、互防联动、协作共防、覆盖全辖区的群防机制,织就严密的“群防群治网”。二是以内部单位为点,以沿街店面为线,以居民小区为片,以城乡结合部为面,将辖区的路面街面、居民小区、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以巡防队伍为辅助,以车巡和徒步巡为方式,织就严密的“网格巡防网”。三是建立企事业单位内部、集中居住的居民小区、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的安全保卫机制,实施封闭式管理,提高自防能力,织就严密的“阵地控制网”。四是进一步推进科技创安工作,在居民小区、重点部位、重点单位、重点路段大力推广安装区域电子监控、自动报警、声控防盗等高科技设施,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效对接,织就严密的“科技防控网”。
(六)加强保安服务市场化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服务产业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保安服务产业化经营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前,应着力规范服务范畴,拓宽服务领域,逐步把保安派驻服务向居民住宅区、公共场所、商业网点延伸,使其快速发展成为群防群治工作的一支主要力量。要通过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和鼓励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投资安全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安全服务产业,促进群防群治队伍走上职业化、专业化道路。要大力扶持保安服务业,拓展服务范围,使保安专业化有偿服务覆盖到小区物业、公共娱乐场所、商业场所、商业活动保卫等,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群防群治构筑电力企业平安网 篇9
群防群治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一项系统工程, 是群众性、互助性自防自治活动的简称。具体说来, 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专门机关指导下, 群众自己组织起来, 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活动, 维护所在地区或单位治安的一种活动, 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原则。
群防群治是新时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不断探索群防群治的新机制、新模式, 进一步健全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 是构建平安和谐电力的重要途径。
二、实施群防群治工作的背景
1. 电力设施保护形势严峻
电网输变电设备点多、线长、面广, 密如织网的输电线路, 星罗棋布的杆塔设施, 长期暴露市郊野外, 运行环境复杂, 除遭受自然界风雨雷暴的侵袭破坏外, 还极易遭到外力破坏。虽然连续几年的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都有效开展, 但是输电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施工、违章建筑、违章植树, 以及塔材、拉线被盗等事件依然时有发生。
2. 用电治理工作难度较大
电力企业管理的用户分布地区广、管理难度较大。商户计量有相当一部分在各个用户自己屋内, 给计量管理带来了隐患和漏洞。
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充分发挥职工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热情、智慧和力量, 结合企业实际, 开展以“全员联动、区域防治”为特色的群防群治工作, 充分发挥职工群众作为“宣传员、情报员、警卫员”的作用, 加强电力设施保护, 构建平安和谐电力。
三、实施群防群治工作的具体做法
创建平安和谐电力, 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 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维护企业平安的积极性, 形成一个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1. 抓基础, 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1) 完善综治组织机制。要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组织, 健全“五支队伍”机构, 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定期汇报、检查及例会制度, 充分利用站会、班组会、月度例会等形式, 及时将综治工作情况进行传达沟通, 让内外防范有机结合。坚持“每周检查、月度考评、季度总结、年终总评”, 把创建平安工作同干部的考评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出基层和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加大治理的力度。
(2) 实行创建平安单位责任制。要结合形势的变化及企业实际, 不断完善创建平安电力的整体规划, 理清工作思路和目标, 本着“任务分解到位, 职责落实到人”的原则, 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年初对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分解, 做到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
(3) 落实重点部位防范措施。将重点部位防范做为综治基础点, 加大“三防”措施, 实行定人、定责管理。结合实际, 分层建立巡逻网络。值班员每日在按照巡检图标示进行挂牌巡查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特巡次数, 确保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加强门卫人员管理,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严格出入登记制度, 坚持夜间巡逻制度, 并可通过不定期组织巡查的方式, 加大监督力度。节假日期间, 严格执行车辆“三交三定一封”制度、干部值班制度和外出人员请销假制度, 发现疑情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2. 抓重点, 构建“全员联动、区域防治”工作格局
(1) 全员联动, 协调治理机制。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沟通机制, 构筑层级联防平安网。对治安问题的发现、上报、处理等实行责任制, 建立由“值班人员—班长—基层干部—公司领导”组成的工作链条, 强化平安建设。
有效借助外部力量, 与管辖区域的居民保持良好的沟通。坚持开展好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在所辖居民社区设立服务点, 开展《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咨询等便民服务, 不定期走访电力设施附近的施工单位及沿线居民, 通过派发宣传材料和联系卡、张贴公告、悬挂保护电力设施警示标志等措施, 大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以提高广大群众依法护电意识, 自觉维护电力设施安全。
(2) 区域防治, 强化治理措施。要根据辖区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在线路治安防范工作中, 可采取加大巡线密度、缩短巡线周期、采用先进的技术等措施, 防止线路设施的失窃破坏, 把线路设施的被盗损失降到最低点。
在用电治理工作中, 可通过加强用电计量巡查、增加高压计量箱、采用夜查、突击查等方法, 打击非法用户和清欠“钉子户”。
3. 抓队伍, 提高治安防控能力
(1) 通过典型示范发挥好带动作用。要将主题活动的开展与平安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建立责任制,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把每个党支部建设成为维护企业平安和谐的战斗堡垒。大力宣传典型事迹, 用身边事影响身边的人, 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平安创建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典型示范、全员参与, 构筑起以公司为中心, 基层为主力, 党员干部为骨干的群防群治防护网, 带动整体的平安建设。
(2) 通过法制教育抓好引领工作。要以法制教育活动为契机, 引导广大职工学法、守法、用法。组织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三进”活动, 全面增强职工遵纪守法意识, 提高职工文明素质。
法制教育进讲堂。开好月度普法课, 学习与工作息息相关的《电力法》知识, 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普法宣传片等, 有效提升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
法制教育进基地。组织重点岗位人员到看守所、廉政教育基地参观, 以直观、生动的教育模式, 上好一堂法制教育课。
法制知识进头脑。通过组织基层职工参加法律知识答题, 开展板报展评等活动,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警醒群众, 使法制教育润物无声。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当前, 我国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治安纷繁复杂。作为电力企业, 不仅担负着保障油田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安全的责任, 也有确保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安宁和电力设施运行安全的义务。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 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新形势的“群防群治”长效防范机制, 是建设平安电力的基础工程, 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实现平安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篇10
关于印发《北湖区教育系统2012群防群治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区属各学校:
《北湖区教育系统2012群防群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区教育局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北湖区教育系统2012群防群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教育系统的治安管理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维护全区教育的平安稳定,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群防群治工作的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广泛发动教职工、学生打击违法犯罪、加强治安防范,推动全系统干部职工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治安防范体系,构建和谐、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目标任务
充分发动全系统干部职工,有效整合资源,进一步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实现刑事、治安案件减少,治安问题和隐患减少,群体性事件减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上升(“三少一升”)的目标。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提升群防群治意识。张贴各种治安防范标语、标牌,发放治安读本,制作治安宣传栏,营造群防群治浓厚氛围,增强干部职工、学生的自身防范意识、防范能力和参与群防群治意识。
2、进一步提升“人防”能力。建立完善教育系统的平
安志愿者、义务巡逻队、楼栋长等队伍,并有效发挥情报收集、纠纷调处、治安防范等作用。完善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流动人口摸底登记制度以及门卫或值班员值班、巡逻、人员车辆登记等制度,规范操作程序。
3、进一步提升“物防”能力。落实好铁门、铁窗、铁柜等,加固好围墙、围栏等“物防”设施。
4、进一步提升“技防”能力。建立电子监控、红外报警、电子门禁等现代化防范系统且有效运转,并着力实现单位电子监控与公安监控系统联网联控。
三、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4月1日—4月20日)。对校内居住小区、独立院落及单位住宅的治安防范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对全系统“五老”(退休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战士、老党员)人员、法律工作者、大学生(包括待业大学生)、流动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并动员参加教育系统平安志愿者队伍,投身志愿者活动。根据全系统实际和志愿者的专长特点,探索志愿者队伍的运行机制和分类管理机制。
2、宣传发动阶段(4月21日—5月15日)。广泛宣传群防群治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同时,各单位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治安防范标语、横幅,形成声势。
3、组织建设阶段(5月16日—6月30日)。各单位明确综治专干、保卫科、楼栋长等群防群治中坚力量,壮大学校专业治安巡逻队、义务巡逻队、平安志愿队伍,并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切实履行情报收集、纠纷调处、治安防范职责;完善单位内“人防、物防、技防”治安防控措施,完善管理和运行制度。
4、验收评选阶段(7月1日—9月31日)。局群防群治领导小组组织考评组对各学校进行日常督查和集中验收、评选、考核。
5、整章建制阶段(7月1日—12月底)。建立健全各单位治安防控及督查机制;制定并完善单位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分管综治安全工作副局长为常务副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局股室负责人及各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成员的全系统群防群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综治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名单见附件)。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将群防群治工作当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牢抓实,落实群防群治力量和管理措施,出台群防群治工作的具体方案,加大学校的治安管理力度,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2、加强管理考核。要将群防群治工作列入各学校的绩效考核和综治工作考核内容。全系统群防群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对各单位群防群治工作的明察暗访,对因群防群治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社会不稳定、治安混乱的学校要进行重点整治,情节严重的,要运用“一票否决”并追究学校校长和分管副校长的责任。
3、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区内学校、幼儿园防控设施、设备的投入和活动开展的经费保障,确保学校、幼儿园的防控设施、设备不断改善,确保群防群治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附件:
北湖区教育系统2012群防群治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李旭华 党委书记、局长
常务副组长:蒋世龙 副局长
副组长:谈维振 党委副书记
刘翊文 副局长
胡三发 纪委书记
胡琴 副局长
李启潇 副局长
王廷立 副局长
朱礼泽 工会主席
黄双波 主任督学
成 员:龙少华 曾凡忠 段跃华 刘志东何小林
邓国兵 高志龙 袁海鸥陈 定许天佑谌江云 何良武 曹 梅楚光吉 肖小红
刘训国 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
社区法官工作机制简介2 篇11
功能定位:
“审判进社区、调解进社区、综治进社区”的“社区法官”模式,是为了更好地让居民在家门口获得司法便民服务,实现司法资源与社区资源的整合衔接,进一步完善社区纠纷分流机制,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先锋区”和“社会和谐示范区”建设,做到“小纠纷消弭在社区、大纠纷化解在法院”,构建法院、社区、基层群众组织、群众之间的全方位联动机制。工作内容:
1、和谐调解进社区
(1)及时介入促调解。社区法官定期到“社区法官工作室”办公,及时了解群众司法需求,并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主动及时介入指导纠纷的调处,力争将争议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聘请群众代表、律师、志愿者等为特邀调解员,配合社区法官开展工作。
(2)构建诉讼与调解之间的无缝对接。接受街道、社区的特邀调解员的申请,提前及时介入社区疑难复杂案件的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社区法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相关规定,进行司法确认。
2、类案调研进社区
对于本社区多发的类型案件,各个社区法官工作室要将情况及时反馈给法院,由法院资深法官组成社区案件专项工作组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案件高发原因,及时上报给上级法院,形成“法院——社区法官——街道(社区)”良性互动的倒三角纠纷解决机制。
3、便民审判进社区
(1)巡回审判进社区
(2)预约办案进社区
(3)上门办案进社区
4、综合治理进社区
(1)法制教育进社区。在社区设立宣传栏,开展专项法律咨询活动,结合巡回审判、指导民调等机会开展以案说法活动等,不断强化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
(2)法律服务进社区。按照街道、社区的要求,及时介入协助处理矛盾纠纷案件,努力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5、民意沟通进社区
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篇12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区服刑,考核机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依法治国”为主题, 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制定社区矫正法”。司法部按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部署和国务院的要求, 在广泛调研论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草案送审稿, 这一草案送审稿已经于去年2月份提请国务院审议。草案一共六章六十三条, 分别是总则、社区矫正机构、刑罚执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和附则。可以说涵盖了执行主体、执行方式、执行场所、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等诸多内容, 其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制度是本文着重研究的内容。那么, 《社区矫正法》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制度是怎样的, 这一考核制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去完善这一制度呢?
一、《社区矫正法》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机制
(一) 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标准
《社区矫正法》草案第第二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警告, 并出具书面决定: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的;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违反关于报告、会见、外出、居住地变更或者行使政治权利规定的;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 情节较轻的;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有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因此笔者认为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标准具体有以下六类:第一, 是否按照规定报到;第二, 是否按照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第三, 是否违反关于报告、会见、外出、居住地变更或者行使政治权利的规定;第四, 是否违反法院禁止令;第五, 保外就医人员是否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第六, 违反上述标准的次数和轻重程度。
(二) 社区服刑人员的惩处方式
对社区服刑人员不符合考核标准的, 主要有三种处罚形式:第一, 警告。《社区矫正法》草案第二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警告, 并出具书面决定……”;第二, 治安处罚。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第三, 收监。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宣告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予以撤销缓刑、假释, 收监执行的, 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 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 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基层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裁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三) 社区服刑人员的鼓励措施
对社区服刑人员表现良好的, 主要有三种鼓励措施:第一, 表扬。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 认真遵守法律法规, 自觉服从监督管理, 积极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 或者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事迹突出的,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给予表扬。第二, 减刑或缩短考验期。草案第三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确有悔改表现, 受到两次以上表扬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可以依法减刑、缩短考验期;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应当依法减刑、缩短考验期。第三, 暂予监外执行的假释。草案第三十四条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符合假释条件的, 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 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批, 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审核裁定。相关建议书和裁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监狱。
二、《社区矫正法》草案社区服刑人员考核机制的问题
(一) 惩处措施设置不当
本草案对不符合考核标准的社区矫正人员的惩罚措施有三种, 分别是警告、治安处罚和收监, 很明显收监的处罚力度最大。缓刑、假释是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而做出的暂于不执行原判刑罚, 而在狱外观其表现, 一方面有利于罪犯改造, 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监狱压力。草案中明确规定缓刑、假释的重处罚为收监, 而对管制的最重处罚则是行政处罚, 言下之意就是对于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无论违反管理规定程度多大、次数多少都是行政处罚, 这显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 忽视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考核
社区矫正, 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 由专门的国家机关, 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 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由此可见, 社区矫正的矫正目的有二:矫正犯罪心理和矫正行为恶习。在具体的考核标准中, 我们只是看到了对行为矫正的考核, 而没有对心理的矫正效果的考核。在草案第五十六条中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 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采取必要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等措施,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但是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况矫正到什么程度算是成功?以及矫正前后心理状况有什么程度的改变, 犯罪心理与非犯罪心理的界限是什么, 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整个《社区矫正法》草案只注重矫正行为恶习, 而忽视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考核。
(三) 缺少现实可行的治安处罚依据
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但是这个治安处罚是什么样的治安处罚并没有明确规定。《治安处罚法》并不能涵盖全部“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的行为。比如, 某人因为犯有猥亵儿童罪, 法院发出禁止令, 禁止其进入幼儿园, 而此人在社区矫正期间违反法院禁止令进如了幼儿园, 那么应当按照哪一部法律处罚?更不用谈应当怎么处罚了。那么面对草案中社区矫正人员考核机制出现的以上三个问题, 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应对呢?在文章的下一部分笔者将着重讨论这一问题。
三、《社区矫正法》草案社区服刑人员考核机制的完善
(一) 提高管制社区服刑人员的惩处力度
管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刑罚种类。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 但限制其一定自由, 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 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不同于缓刑、假释, 对于因为判处管制而在社区服刑的犯罪分子多次违法社区矫正管理规定, 不可能收监执行刑罚。因此笔者认为, 应当区分管制与缓刑、假释的治安处罚, 管制的治安处罚上限应当高于缓刑假释。对于那些因为判处管制而在社区服刑的人员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 处以更重的行政处罚。这样就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矫正人员违反规定的惩处措施。
(二) 建立心理测评机构
在草案第五十六条中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 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采取必要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等措施,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各地社区矫正本身都有一个心理咨询机构。笔者认为心理咨询机构除了负责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康复教育之外, 也应当制定一套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标准, 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前后的心理状况都要进行测评, 达到标准的即为成功, 否则就是失败。对于成功者应当如期接触社区矫正, 对于失败者应当适当延长矫正期限。简而言之, 就是建立专门的心理测评机构和心理测评标准, 重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
(三) 明确治安罚的处罚措施
【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推荐阅读:
江南小镇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总结08-24
(两民主工作新机制)王母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自治工作机制06-29
艳山红社区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为民服务水平05-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及职责08-3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10-14
社区自治机制05-30
社区健康社区工作汇报12-06
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工作规划05-18
社区创建健康社区工作汇报05-28
社区2009年社区工作报告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