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解读(精选9篇)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篇1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第一部分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
一、政策规定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1、企业必须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
2、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不包括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或对公开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3、技术开发费包括:
(一)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二)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三)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四)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五)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六)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七)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八)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4、企业集团根据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需要由集团公司进行集中开发的研究开发项目,其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可以按照合理的分摊方法在受益集团成员公司间进行分摊。
5、对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由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
6、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在中间预缴所得税时,允许据实计算扣除,在终了进行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时,再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7、企业为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而购置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形成无形资产的软件,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年限最短可为3年。
二、财务核算要求
1、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准确归集填写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准确、合理的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2、自2009起,企业申请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应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及下列要求进行相关会计核算:
(一)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建立明细帐,将有效凭证和明细账对应;
(二)对不同的研究开发项目要设立专账进行管理,实行以项目为成本费用归集对象的会计核算;
(三)对企业同时研究开发多个项目,或研究开发项目和其他项目共同使用资源的情况,有关费用要在项目间进行合理分摊。金额较大的要在实际发生前后及时与主管税务机关联系。
3、企业研究开发费各项目的实际发生额归集不准确、汇总额计算不准确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调整其税前扣除额或加计扣除额。
三、申请加计扣除的程序
享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必须向税务机关进行立项备案和减免备案。
1、立项备案:自2009起,企业申请技术开发费加计扣 除,应在研究开发项目确定后,将《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立项备案表》、《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说明书》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同时附送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如属委托或合作开发的,应提供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
2、减免备案:企业应于每年3月15日前向办税服务厅提请备案并按规定报送相应的资料。申报的研究开发费用不真实或者资料不齐全的,不得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主管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申报的结果进行合理调整。纳税人享受备案类优惠,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附报以下资料进行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备案:
(1)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2)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需根据《领域》详细说明至具体项目;
(3)研究开发费预算,需说明资金来源;
(4)属于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应提供合同或协议书;
(5)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6)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应提供受托方出具的该研发 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7)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包括知识产权证书、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8)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扶持的 106户试点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省级技术中心,省自主创新“双百工程”中的企业及项目的,提供相应的证书或证明文件复印件。
3、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的填报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数额按规定计算后分步填报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10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栏、附表三第39行“加计扣除”栏、主表20行“加计扣除”栏。
第二部分 高新技术企业
一、政策规定
1、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未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虽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但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以及本通知有关规定条件的企业,不得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已享受优惠的,应追缴其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二、申请税收优惠的程序
1、季度备案: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批准的有效期当年开始,可申请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取得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后,可持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及其复印件和有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减免税手续。手续办理完毕后,高新技术企业可按15%的税率进行所得税预缴申报或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
2、备案:已办理减免税手续的企业应于每年3月15日前向办税服务厅提请备案并按规定报送以下资料。
(1)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复印件;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的说明
(3)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表式见国税函„2009‟203号文件)
(4)当本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等指标说明。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篇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无疑是企业可以享受的重要税收优惠政策, 由于研究开发费的税前扣除不仅涉及到对研究开发活动和研究开发费性质的判断等专业问题, 还涉及到对研究开发费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清晰性和正确性的问题, 所以, 研究开发费的税前扣除可能涉及到多方面的税务风险。我公司从2008年开始运用此项税收优惠政策,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本文对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1 明确税法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的定义: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国税发[2008]116号) 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本办法所称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 (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 新知识, 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 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 (服务) 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 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 (服务) , 是指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活动在技术、工艺、产品 (服务) 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 对本地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 相关行业的技术、工艺领先具有推动作用, 不包括企业产品 (服务) 的常规性升级或对公开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 (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很明显, “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和“技术、工艺领先具有推动作用”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而“常规性升级”和对“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则属于明确排除的两种情形。该办法第四条又规定:“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07年度) 》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 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 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由此可见, 税法对研究开发活动不仅有明确的定义, 而且还明确列举了具体研究开发活动的领域和项目类型。
会计准则对研发活动的定义是:《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财会[2006]3号) 第七条仅是分别对“研究”和“开发”下了定义:“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 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 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 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由此可见, 《企业会计准则》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概念较为笼统、宽泛, 而税法对研究开发活动的定义不仅明确具体, 而且要求更高、更严。另外还需注意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进行区分, 高企认定指引中对研究开发活动的定义与加计扣除政策中定义基本一致, 但各项费用科目的归集范围却大相径庭。前者比后者大得多, 这是由于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核算要求比较高, 且各级税务机关把关都比较谨慎严格。
在实际工作中, 取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第一步工作就是对研发项目进行立项, 到科委或经信委取得《研究开发项目鉴定意见书》, 一般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申报的研究开发项目会提出异议并要求企业提供地市级 (含) 以上政府科技部门出具的研究开发项目鉴定意见书。
2 掌握税法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八项费用的具体规定
国税发[2008]116号文明确了八种可以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 分别是:
1) 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2) 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3)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4)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5)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6) 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7) 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8) 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2013年9月颁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3]70号) 对可纳入税前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增加了五种情形, 分别是:
1)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2)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
3) 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4) 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
5) 研发成果的鉴定费用。
财税[2013]70号文增加的5种费用中, 属于新增的两项费用为第三和第四项, 其余第一、二、五项是对国税发[2008]116号文补充和完善。纵观这5种费用, 除第4种费用涉及面较窄外, 其余四种费用的涉及面均很广, 特别是第一项更是涉及到所有需要加计扣除的企业, 一般直接耗用的材料、燃料、动力和人员费用会占到总费用的80%。所以, 这5种费用列入可以加计扣除的范围, 不仅解决了此前在加计扣除中存在的很多疑惑和矛盾, 使得加计扣除更趋合理和完善, 扩大了加计扣除范围, 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所得税税负。所以,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好相关政策, 我们需要全面理解掌握财税[2013]70号文和国税发[2008]116号文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具体范围的规定, 由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相较于其他税收政策更加复杂, 操作的规范性和程序性要求更高, 故在开具研发业务发票时, 一定要注意书写用途, 要与税法规定相符, 以免在纳税申报时一些费用被剔出来。
3 注意准确、合理按项目划分和归集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
国税发[2008]116号文第九条规定:“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 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 准确、合理的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 对划分不清的, 不得实行加计扣除。”第十条又规定:“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 同时必须按照本办法附表的规定项目, 准确归集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个研究开发活动的, 应按照不同开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额。”
由此可见, 税法对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核算有着明确和严格的要求, 企业不仅必须将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核算、专账管理, 严格其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核算流程, 而且还要准确、合理计算、划分和归集各项研究开发费用的实际发生额, 按照国税发[2008]116号文第十一条的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六大类资料。一般税务机关要求企业提供税务师事务所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当年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如果企业申报的研究开发费用不真实或者资料不齐全, 则不得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同时主管税务机关还有权对企业申报的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4 注意对委托开发和合作开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
对委托开发的项目, 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否则, 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对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 应根据合同规定, 由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此外, 如果企业集团需要集团成员分摊研究开发费的, 企业集团应提供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协议或合同, 该协议或合同应明确规定参与各方在该研究开发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费用分摊方法等内容。如不提供协议或合同, 研究开发费不得加计扣除。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篇3
关键词:企业研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6-0139-02
对于企业而言研发费用是重要的资金支出,为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研发经费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从国家税务相关政策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研发费用制定了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企业的费用能够进入研发费用,那么可以加成50%研发费的比列,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这一税收优惠,简称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多数企业在纳税过程中,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税负,进一步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都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和费用类别的仔细划分,实现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
1 企业研发费用的内容和范围
企业研发费用(技术开发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包括以下项目: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技术图书资料费、中间试验费、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由于要求不同,对研发费用的分类和核算的范围也不完全相同。有些费用从费用项目上来看不属于直接研发费用,但是其用途与研发费用间接相关,是为研发过程服务的。对于这部分费用,应该将其作为研发费用的一种,也纳入到研发费用之中,保证企业研发费用的全面性,拓宽研发费用的核算范围。但在做加计扣除核算时,不能简单地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或企业自己划定的研发费用标准为依据来计算加计扣除额,其划分原则应依据国家税务机关所确定的范围。为此,我们在利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时,应以税务机关所确定的研发费用为标准,避免出现研发费用口径不一致,影响税收的抵减。
工业类集团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开发的项目,需要向所属企业集中提取技术开发费用的,经国家税务总局或省级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以集中提取技术开发费。
2 企业如何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要想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就要对研发费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研发工作实际和主管税务部门的要求,合理确定研发费用,进而利用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来看,企业在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应重点确定以下九种费用:
(1)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研发过程中的所有消耗成本,视作研发过程中的直接成本,符合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要求。
(2)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这部分人员成本在研发开展过程中,也被作为研发的直接费用计入总体研发成本。
(3)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这部分费用属于设备费用,是研发过程中的主要费用之一,按照规则应计入研发总成本中。
(4)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这部分属于研发过程中的直接费用,按照规定可以直接进入税务核算。
(5)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这部分费用由于不属于研发过程的直接成本,在界定中存在争议,主要应以税务机关的核定为准。
(6)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这部分费用属于研发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工艺过程费用,可以纳入到研发费用的总成本中。
(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现场试验费是研发过程中必然发生的,此项费用应作为研发过程中的主要费用进入总成本。
(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这部分费用属于后续费用,按照研发过程的整体需要,也应该纳入到研发费用当中。
(9)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凡符合条件的,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否则,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正确划定了研发费用范围之后,企业就可以在纳税过程中按照加计扣除原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
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从目前企业的经营实际来看,许多企业都曾经利用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过减税的待遇,对降低企业税款支出,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讲,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有积极影响,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以后,企业可以利用税收政策享受优惠,总体税额会相应减少,企业的整体效益会得到一定保证,对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2)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具有积极影响,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以后,企业的所缴税额得到了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所减轻,对降低企业整体税收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3)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提升企业管理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学会正确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才能保证企业获得最大利益,进而提升企业管理的整体效果。为此,企业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有研发投入的科技型企业纳税过程中,要想合理地降低税负、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就要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所缴税款进行合理抵减,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起到降税增效的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对企业研发费用进行仔细划分,并根据国家税务机关的规定,做好研发费用的准确划分和归类工作,正确利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满足企业经营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S].
[2]薛薇,李艳艳.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改进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10,(8).
[3]冯利.浅析研究开发费的加计扣除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篇4
实用技巧汇总
“研发费加计扣除”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普惠性政策,有力推动了企业的研发脚步、释放了企业的创新潜能。而做好企业研发生命周期的“规范管理”无疑是落实此项政策的“先手棋”。
一、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
1、为什么要不停的宣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1)这是国家推动企业创新,适时实行的一项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所以要“加大宣传和政策辅导”,实现应知尽知,确保应享尽享。
(2)企业人员具有流动性。
(3)政策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如2018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
【备注:2015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完善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持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在调研的基础上,于当年的11月2日,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
2017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为进一步激发中国企业科技创新,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于5月2日印发了《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7〕34号),将科技型中企业养老费价格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2018年6月2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等三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企业委托境外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64号),对企业委托境外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加计扣除进行了规范。在(财税〔2015〕119号)中,对企业与境外合作开展的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是不允许加计扣除的,而(财税〔2018〕64号)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规范,企业委托境外进行研发活动也可以进行加计扣除。】 上述政策都是当前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制政策的主要依据,因为政策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宣讲,提高大家的认识,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此外,税务部门为了落实这项政策,还专门配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具体可参考下列政策文件:
国税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2015年第76号公告)
国税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2015年第97号公告)
国税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2017年第40号公告)国税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2017年第54号公告)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及填表说明。
请大家注意学习,按照政策要求做好费用归集和应用。
2、两个定义(1)企业研发活动
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里面,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按照这个定义,下列工作不属于规定的研发活动范畴,不能适用加计扣除政策:
★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
★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
★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材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作为工业(服务)流程环节或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
(2)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按照税法规定,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例如,财税【2015】119号文件规定,研发费用实行150%加计扣除政策,如果企业当年开发新产品研发费用实际支出为100元,就可按150元(100×150%)在税前进行扣除,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研究开发费用归集的范围:
★人员人工费用。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直接投入费用。
①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②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
③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折旧费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无形资产摊销。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此项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费用。
此外,(财税〔2015〕119号)规定了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
①烟草制造业 ②住宿和餐饮业 ③批发和零售业 ④房地产业 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⑥娱乐业 ⑦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行业
二、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是落实政策的关键。从2016年开始,该政策实行备案管理。一方面提高了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效率,另一方面也对规范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诚信报税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提高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水平,加强规范管理成为落实政策的关键。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实行从立项直至结束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研发管理水平,不仅对企业还是对项目,抑或对政策的落实均提供了保障。
1、资料的留存备查
按照税务总局2015年第76号公告,备案管理需要留存备查资料,主要包括:自主/委托/合作 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集中研发项目应有 明确分工)、企业有权部门(比如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关于立项的决议文件、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研发人员名单、经国家有关部门登记的委托/合作合同、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和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无形资产的费用分配情况……
备注:企业的一些仪器设备、无形资产,可能不是用于一个项目,多个项目都得使用。这时候,你需要有一个分配情况。企业既然有权利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那么你就有义务按照国家的政策进行操作。比如:企业留存备查资料的保存期为享受优惠政策后10年;企业对《备案表》及其中提到留存备查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税务机关核查面不少于20%;不能提供留存备查资料,或留存备查资料与实际不符,不能证明企业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税务机关有权追缴已享受的减免税,并按《税收征管法》处理。目前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在全国已经实现了网上办理,随着网络化措施的推进,将会更方便企业去申请和办理。
2、研发项目立项与管理
2007年以来,市经济信息化委通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积极推进企业研发创新规范化,指导和帮助企业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2014年起实现了网上在线申报,建立起常态化立项工作机制。目前,一年组织实施六批项目,每一批立项结果一般于双月中旬发布。企业通过在线申报,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束实际上就接受了市经济信息化委的规范化全程指导,使企业的每一个创新项目从立项之初就与国家政策对接。从近些年的工作看,不仅有效促进了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而且全市企业研发规范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有力推动了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
3、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申报系统
登录市经信委——技术创新,即可进入申报系统。其中红色仅供企业查询2013以前的项目,从2014年开始,通过新的申报系统(绿色,2016修订版)进行申报。企业只需按照系统提示完成注册、登录、填报立项申请表、并按照立项指南进行项目的编写。企业还可以对立项项目进行下载或打印,自动生成带有水印的立项确认书,其本身也是一份《项目计划书》。立项结果一般在双月份公示。
(1)立项基础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研究开发、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等方面依法享有自主权。
(2)立项程序
企业研发项目立项的遵循的一般程序,首先要调查者提出可行研究报告即《立项建议书》——报公司决策层进行审核,通过《立项决议》——编制《项目计划书》付诸实施。
“《立项决议》+《项目计划书》”就构成完整的立项文件。备注:立项决议一般是来自于技术引领或者市场导向,企业可通过市场调查来搜集市场、技术等相关信息,基于科学、客观的调查分析,向企业有权机构提出《立项建议书》
(3)企业有权部门
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有权决定是否实施某项研发活动的机构。按权限大小,可能是:董事会办公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公司章程》规定的专门机构。其职责权限包括确定研发目标和计划、配置人财物资源、考评项目组绩效。一般来说,谁出资,谁有权立项;谁立项,谁有权变更、终止或验收项目。
(4)决议文件
研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形式可以是《会议纪要》《决定》《通知》等形式。一份决议可对多个项目进行立项决策,但要分别表述。
备注:决议是有权机构对重要事项进行审议决策的结论,应在企业内部发布,并要求相关部门贯彻执行。具体要素包括时间、地点、决策人、审议内容、决议内容、有效力的签名或印章。
(5)注意事项 ① 项目名称要规范
★项目名称:基本格式为“名词+动名词”。
★“名词”是项目的工作对象,如产品、服务、技术、工艺、装置、材料、知识等,应使用科学规范、简练准确的中文名称,不能使用商品名、口语、代号或单独使用型号。“名词”前面可以用修饰词语突出项目的技术关键所在。
★“动名词”要准确概括项目的创造创新过程,可以使用诸如研究、设计、开发、研制、改进、试制、中试等词语,不能使用创新、创造、探讨等过于宽泛的词语,或生产、制造、应用、产业化等与研究开发性质不符的词语。
② 技术领域和具体条目选择准确 ★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立项参考国家相关文件,如《财政部 国税总局 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等。
★要求企业准确选择技术领域所属文件,并按照层次填写“具体条目”。如:
二、原材料工业
(三)石油化工6.水性聚氨酯树脂及下游应用技术。其他由国家或省、市发布的产业技术政策文件(须注明)
③ 项目实施逻辑上要通
★时间。要求申请立项时,项目一般处于即将实施的阶段;如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则距离项目完成应不少于3个月。研发期超过5年的,应分阶段申请。起止时间、研发费分的时间、项目进度安排时间、以及申报书内其他相关时间要前后一致、匹配合理。
★人员。人员投入数量要与研发投入、项目难度合理匹配,注意在“企业参与项目的人员构成及分工”处,一般建议按照:参加本项目人员数量,姓名,职务,在本项目中承担工作职责等填写。企业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像一些管理、财务人员不属于研发人员。
★研发费用。按照常理,判断项目实施难易程度,项目研发投入要与之匹配。④ 项目的基础与预期成果
★基础。在“
三、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已有的与项目相关的技术成果、可用于项目研发试验的主要仪器设备设施,要注意填写。
★预期成果。在“
五、研究开发预期目标”部分,采用的技术标准、技术性能指标和参数、形成的主要技术成果(专利、专有技术、标准、规范等),注意是通过本项目实施预计形成的成果。
⑤ 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
★技术路线。如:项目立项—项目开发任务书—方案设计—工艺、工装设计—模具制作—装配试制—检验测试—产品评审—产品定型。
★技术关键。
★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分解:依据工作原理详细介绍研发内容。项目进度安排:按照*年*月-*月分段简要描述阶段计划。⑥ 其他细节
★查看是否上传了附件。如立项决议,真实性承诺书,合作协议、产品、技术辅助图形等。
★联系人及电话:人员变更要及时调整。
(6)过程管理
规范管理是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关键。对研发活动立项并加强过程管理,使企业的运行更有效率,政策优惠也将水到渠成。具体分为三部分:
① 按项目进度安排
每完成一个步骤要有记录。每取得一个第三方凭证要留底,研发费支出辅助账上有对应。每一次人员、方案、时间、费用等重要调整要符合规定程序。这也是ISO9000系列标准的基本要求。
②工作/使用要有记录
按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分配;有时间、地点、投入的资源、持续时间、完成的工作、取得的数据或结果等基本要素;与研发内容、进度安排相符;与支出的费用相符;有原始记录或凭证。
③项目总结
分总结(阶段总结)和结题总结。强调的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及时向立项机构报告。
备注:与《立项决议+项目计划书》以及有关变更决议相符合;与工作记录和第三凭证相符合;与研发费支出辅助账相符合;全面、重点突出,有说服力;经得住 10年检验。
互动答疑
1、问:企业立项有哪些要求?
答:请参考上述互动内容,企业内部立项遵循的一般程序,首先要调查者提出可行研究报告即《立项建议书》——报公司决策层进行审核,通过《立项决议》——编制《项目计划书》组织实施。如果申报青岛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立项,在通过企业决策机构研究后,生成一个立项决议,即可在系统进行填报。注意事项请参考上文,比如名称要规范、注重逻辑性等。
2、问:加计扣除项目要求获得科学和技术新知识,是不是要求每个项目都要申请相关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
答:大部分企业应该都是要求申请这个专利的,因为你搞企业项目研发,怎么体现出研发工作?一般肯定是围绕市场需要或者技术前沿来进行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你发现了一种技术、一种产品,就可以申请专利。与此同时,专利也是对企业的一种保护。当然也不全是,有些技术及成果的转化是在科研院所完成的,再引入企业进行产业化和研发试制。如果说企业有研发、取得样机、有规范操作的说明书,这些也都是技术成果,也是可以进行研发费加计扣除的。所以企业一定要对这些材料做好记录。
3、问:企业要想要申请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是否必须在市经信委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申报系统进行备案?
答: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是为了推动企业研究开发工作的规范化,帮助企业去落实政策,因为规范管理是这项政策的关键。一些年轻的研发人员可能不熟悉这个操作,那么通过这个系统进行在线申报,从项目实施到结束,可以说是接受了经信委的全程指导,提高了企业研发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享受政策。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政策,管理不规范,税务机关稽查,你可能无法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但其实你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研发工作,最后享受不到这个政策,就很可惜。
建议大家积极申报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申报系统,提高研发水平。
4、问:每个项目最低研发人员和研发费用是否有要求?
答:一般要求总投入10万以上。按照技术创新多年管理经验,重点立项项目费用一般都在20、30万以上。
加计扣除-自查报告 篇5
尊敬的**国税:
兹我司在自查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过程中,发现对已申报的加计扣除金额有误,主要原因是对相关政策解读有误,根据国税发【2008】116号文进行自查发现以下问题:
一:我司自行开发用于研发部分使用的模具,主要用于研发的样品测试和性能检测,财务按研发设备投入记账,并根据模具用途按比例计提研发与生产费用折旧。但部分研发设备存在与生产部门共用的情况,根据国税发【2008】116号文规定只能按专门用于研发的设备才能计提研发折旧用于加计扣除。现把共用设备计提的研发折旧金额**元全部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调减处理。
二:我司在开发研发模具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相关辅料和相关费用,研发模具主要用于研发的样品测试和性能检测,据此模具耗材计入研发费用。根据国税发【2008】116号文规定模具耗材是需要归集为资本化支出,不得直接计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据此相关费用总金额**元全部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调减处理。
三:研发部门使用的与研发活动无直接相关的纸箱误归集为研发材料,现将该总金额96905元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调减处理。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学习心得 篇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119号)第五条“管理事项及征管要求”的第4点规定:企业符合本通知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可以追溯享受并履行备案手续,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
如何理解“企业符合119号文件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20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可以在3年内追溯享受”的规定?
从字面理解,那就是在年1月1日以后,发现本企业有符合财税〔2015〕119号文件新增的加计扣除项目,可以追溯加计扣除。好像等到了2016年,就可以依据此文件对至的纳税事项进行追溯加计扣除。
例如在某微信群,有网友就提出:假设在2016年3月,发现本公司进行加计扣除时,只对“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及五险一金作了加计扣除,按当时的政策对“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没有加计扣除。那么是不是可在2016年对此项进行追溯加计扣除。有的还提出,追溯加计扣除以后出现亏损怎么办?还有网友问到:为什么规定最长3年内追溯扣除而不是5年?
对此,笔者的心得是,财税〔2015〕119号文件所称的“2016年以后发现应享受而未及时享受加计扣除优惠可在3年内追溯享受”应理解为:从2016年纳税年度开始及以后的纳税年度中,纳税人按财税〔2015〕119号文件规定,可享受加计扣除优惠而未及时享受,在3年内可追索享受并履行备案手续。
也许这样表述还不够直白,那就以两个案例来表述:
甲公司计缴企业所得税时,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事项,只对“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及五险一金作了加计扣除,按当时的政策对“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没有加计扣除。这种情形,不能在2016年依据财税〔2015〕119号文件对此项进行追溯加计扣除,即在计算20企业所得税时,仍然应按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116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70号)的规定执行。
乙公司在,发现在计算2016年的企业所得税(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只对“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及五险一金作了加计扣除,而没有对“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进行加计扣除。这种情形,在20可以依据财税〔2015〕119号文件对此项进行追溯加计扣除并履行备案手续。
一、从2016年纳税年度才能适用的理由:
(一)财税〔2015〕119号文件第六条“执行时间”明确规定:本通知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同时废止。
这就表明,财税〔2015〕119号文件所规定的与国税发〔2008〕116号和财税〔2013〕70号文件不同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只能是计算2016年获以后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时才能适用,此前年度不能适用财税〔2015〕119号文件。
(二)从行文规则和惯例来看,如果可以依据财税〔2015〕119号文件对20及往前追溯3年(20)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纳税事项进行追溯,那么,财税〔2015〕119号文件是属于对纳税人(行政相对人)有利的规定,完全可以按照《立法法》以及《财政部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和《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追溯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或者从2015年11月3日(公布之日)或12月3日(文件公布30日)起施行,在2016年进行201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予以纳税调整即是。
(三)从政策的连贯性和税收征管实务分析,财税〔2015〕119号文件较过去的国税发〔2008〕116号和财税〔2013〕70号文件,不仅在加计扣除项目上有诸多增加,而且在行业限制上也变化很大,以往规定是“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方能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而现在是对列举的几个行业不能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其他的行业都可以享受加计扣除,而且还增加“企业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费用”也可按照财税〔2015〕119号文件规定进行税前加计扣除。
很显然,也不可能依据财税〔2015〕119号文件对2016年以前的纳税事项进行追溯调整。
二、规定追溯期为3年的依据
很多网友对财税〔2015〕119号文件规定“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不理解。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5年,如有税友就提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15号)可以允许5年(即: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为什么对财税〔2015〕119号文件只允许追溯3年。
对于该问题,笔者的理解是这样的:
国家税务总局2015号公告是对正常纳税事项中应扣未扣或少扣除支出的纳税事项的处理,所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明确可在5年内追补扣除。
而财税〔2015〕119号文件是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一“税收减免”事项的规定,如发生“2016年以后发现应享受而未及时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情况,属于“依法可以享受减免税待遇,但是未享受而多缴税款的”情形。
那么,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第六条关于“纳税人依法可以享受减免税待遇,但是未享受而多缴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在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减免税,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一条关于“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的规定, 财税〔2015〕119号文件依法作出了“企业符合本通知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可以追溯享受并履行备案手续,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的规定。
以上为笔者对财税〔2015〕119号文件中一个分歧较大的问题的个人理解,最终应以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文件规定为准。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篇7
(一) 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 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并对享受加计扣除的情况作了具体说明。
(二) 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规定,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 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费用支出,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 应按确定的金额, 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记“银行存款”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 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 借记“无形资产”, 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研究开发项目未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 应按“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余额, 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二、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与会计核算差异分析
(一) 人工费用
税收规定, 人工费用指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会计规定, 人工费用指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差异: (1) 会计核算上对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所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记入研究开发费用, 但税收政策上没有规定, 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 (2) 会计核算上对在职研发人员没有进一步细化的规定, 而各个地方税务机关在执行此项税收政策时对在职研发人员还有更具体的规定, 如对研发活动人员的范围和人数有限制。
(二) 研发活动直接投入的费用
税收与会计都将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界定为研发活动直接投入的费用。但税收政策上更加强调直接消耗, 尤其是对于一些共同耗用的费用;如:水、电、汽等共同耗用的费用, 企业仅仅简单按比例分摊到每一个研发项目上, 无法提供直接消耗的依据,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
(三) 装备调试费
税收规定, 装备调试费指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会计规定, 装备调试费指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设备调整及检验费, 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会计核算对工艺装备和装备调试费的内容没有细化, 范围比较广, 而税收政策对此有限制性规定, 对企业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装备调试费费用不能享受加计扣除。另外对企业产品 (服务) 的常规性升级或对公开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会计核算可记入研究开发费用, 但税收政策上没有规定, 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
(四) 折旧费与长期待摊费
对该费用的界定, 税收规定为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会计规定为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税收规定必须是立项书上标明的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而对用于研发活动的房屋和共用设备计提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则不能享受加计扣除。
(五)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
对该费用的界定, 税收规定为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会计规定为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不包括企业依法取得知识产权后, 在境内外发生的知识产权维护费、诉讼费、代理费、“打假”及其他相关费用支出。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 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差异:会计核算上对参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其他费用均可记入研究开发费用, 而税收政策上没有规定, 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
(六) 其他
会计核算上未明确但税收政策有明确规定的研发费用, 应按照税收政策的规定操作, 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 否则, 不能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其中:
(1) 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 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会计核算上未明确但税收政策有明确的规定, 企业应将其记入研究开发费用, 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
(2) 合作和委托开发项目。对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 由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 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对委托开发的项目, 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否则, 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不能享受加计扣除。委托外部研究开发的项目成果应为企业拥有, 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
(3) 企业集团集中研发费用。企业集团根据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的实际情况, 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 需要由集团公司进行集中开发的研究开发项目, 其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 可以按照合理的分摊方法在受益集团成员公司间进行分摊。企业集团应将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协议或合同提供给主管税务机关, 且该协议或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参与各方在该研究开发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费用分摊方法等内容。如不将协议或合同提供给主管税务机关, 研究开发费不能享受加计扣除。
(4) 凡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并纳入不征税收入部分, 此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研究开发费用;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 其计算的折旧、摊销在会计核算上记入研究开发费用, 但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均不得税前扣除, 更不能享受加计扣除。
(5) 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后, 如果改变用途对外租赁或转移, 则停止享受加计扣除, 以前年度加计扣除的部分也不予以追溯调整。
[例]A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 注册资本5000万元, 主要从事新型液压打包机和剪切机的研究、生产和销售, 注册经营地在江苏省××市。2008年公司实施了“Y63型城市生活垃圾压缩机产品”开发项目, 其中Y63型城市生活垃圾压缩机的主机委托由滨江大学进行设计, 其余部分由公司进行设计、生产;该项目已获市科技局立项, 所申报开发项目属于节能环保型的新产品, 并已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会计核算账面反映情况如下:2008年度会计核算账面反映共发生研发支出3850170.43元 (均为费用化支出) , 本企业没有由国家财政拨款并纳入不征税收入的发生的研发费用。 (1)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人工费用1326028元, 其中:工资863400元, 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支出362628元, 福利费100000元。 (2) 研发活动直接投入的费用1768008.32元, 其中:材料764144.12元, 分摊的水、电费753864.20元, 设备调整检验费100000元, 试制产品检验费150000元。 (3)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168555.77元, 房屋租赁费200000元。 (4) 装备调试费80000元, 其中:工装准备过程中发生的研发费30000元, 为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费用50000元。 (5) 支付滨江大学新产品设计费150000元 (由受托单位归集费用, 符合税收管理规定) , 新工艺规程制定费20000元。 (6)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137578.34元, 其中:技术图书资料费15000元、资料翻译费20000元, 办公费35000元, 差旅费52852.34元, 电话费5000元, 招待费9726元。
A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账面归集的下列研究开发费用1569070.54元,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享受加计扣除。 (1)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人工费用中发生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支出362628元, 福利费100000元。 (2) 研发活动直接投入的费用中分摊的水、电费753864.20元。 (3)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房屋租赁费200000元。 (4) 装备调试费中为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费用50000元。 (5)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中的办公费35000元, 差旅费52852.34元, 电话费5000元, 招待费9726元, 共计102578.34元。经审核, A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为2281099.89元, 按研发费的50%计算的加计扣除额为1140549.95元 (2281099.89×50%) 。
同时, A股份有限公司在申报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并申请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时, 需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税务机关要求的相关研发费备案资料。
参考文献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篇8
淮安市地方税务局、淮安市国家税务局、淮安市科学技术局、淮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员会
淮地税规[2010]2号
2010年12月30日
为了进一步方便我市企业高效便捷地办理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事项,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根据江苏省国家税务局、江苏省地方税务局、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苏国税发〔2010〕107号、苏地税规〔2010〕5号、苏科政〔2010〕172号、苏经信科技〔2010〕395号)规定,现将我市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具体操作公告如下:
一、我市研究开发项目确认及登记主要采取《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操作规程(试行)》第九条所列的第一种方式,由市地税局、国税局和县(区)地税局、国税局负责接收同级政府科技部门和经信委等部门提交的《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确认书》和有关申请资料。
二、市地税局一分局、县(区)地税局一分局、市国税局六分局和县(区)国税局一 分局负责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的项目登记和纳税申报环节申请资料的受理、审核、登记和保管,并于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将纳税人所有申请资料按有关规定进行归档。
三、国地税机关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接收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是否登记,并制作《企业研发项目登记信息告知书》送达相关企业。
四、国地税各管理分局在日常管理和汇算清缴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此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辅导纳税人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前按规定进行税收优惠备案,并负责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工作形式完备和内容真实的审核工作。企业未按照《规程》的规定进行备案的,一律不得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
五、市地税局和国税局应于每年6月10日前将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信息反馈至市科技局和经信委。
六、各县(区)地税局、国税局如对同级政府科技部门或经信委提交的《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确认书》有异意的,应及时报告市地税局或市国税局处理。
七、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简述 篇9
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企业从事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在当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 我们也能找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2008年国家出台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 (国税发【2008】116号) 除系统阐述了在加计扣除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外, 更是进一步规定了加计扣除的财务核算、研发费用的范围区间、加计扣除的适用对象、加计扣除税收管理等内容。作为第一个指导性文件, 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难免有考虑不全的地方, 于是在2013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3】70号文) , 对国税发【2008】116号文进行了补充:一方面增加了将研发人员的“五险一金”纳入加计扣除范畴的规定;另一方面将研发活动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等的维修检验、运行维护等费用算入加计扣除范围。
该通知还规定了企业可以聘请具有一定资质的外部税务师事务所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进行审核或者审计, 出具专项鉴证或审计报告, 增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合规性、公允性。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经过几年的实践, 已出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又出现不不足之处, 为了企业各更好的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 2015年12月,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5】119号) , 随着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发布, 以往的国税发【2008】116号文、财税【2013】70号文都被废止。较以往的政策, 本次发布的文件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 并且对以往政策不明晰的地方做了更详细的阐述。主要的几点变化如下:
一、扩大了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研发活动范围
国税发【2008】116号文中提到“享受优惠的研发活动必须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两个目录”。而财税【2015】119号文件变更了叙述方式, 对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研发活动进行反列举, “即除了明确列明的不宜纳入的研发活动之外, 其他项目都可以作为加计扣除项享受优惠”。此外, 财税【2015】119号文件以反列举的方式对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也进行了规定。通过本文件我们可以合理认为企业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而进行的创意设计活动发生的研发费用, 可以加计扣除。
二、扩大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费用项目范围
本文件规定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项目涉及直接成本、人工成本费用、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三新费用”与勘探费、现场试验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等六大类支出。从此对研发费用的内涵做了详细的阐述。
1. 直接成本费用与其他费用
与国税发【2008】116号文、财税【2013】70号文相比, 财税【2015】119号文件对“试制品”的相关成本费用做了明确规定, 将“试制产品的检验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与研发直接相关的差旅费和会议费, 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纳入允许加计扣除费用的范围”, 并增加了诸如“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等费用, 拓宽了企业享受加计扣除费用的范围, 能够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同时, 为了杜绝企业乱用“其他费用”科目, 胡乱列支非研发支出, 本文件规定费用的扣除也受比例限制, 财税【2015】119号文件规定“其他相关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 从而对可计扣除研发费用进行了量的控制。
2. 人工成本费用
财税【2015】119号文件在允许扣除的人工成本费用的规定中, 增加了外聘研发人员劳务费, 取消了以往文件所规定的“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在职性要求, 大大简化了对研发人员的认定工作, 降低了企业享受政策的难度。
3. 无形资产摊销
财税【2015】119号文件扩大了可摊销无形资产的范围, 明确了对非专利技术的范畴, 指出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对以往模糊的概念做出了清晰的说明, 便于企业计算加计扣除范围。
三、简化了研发费用的归集和核算管理方式
财税【2015】119号文对国税发【2008】116号文的研发费用账目设置规定作了更改, 原文件规定企业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必须设置单独的研发费用账项, 很多企业或者忽略了这一条、或者受限于财务人员工作能力, 未能单独设立研发费用账, 致使不能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财税【2015】119号则规定, 企业按要求对研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 可以对享受优惠政策的研发费用按研发项目设置辅助账, 以此对当年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进行归集核算。在会计实务操作中辅助账比专用账简化得多, 故而此次政策调整将大大降低企业在研发费用管理过程中的核算难度。
四、对委托开发研发费用扣除做了新的规定
规定非关联方委托开发的研发费无需提供支出明细。国税发【2008】116号文要求对委托开发的项目, 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研发项目的费用明细, 否则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不得加计扣除。财税【2015】119号文部分保留了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的这一规定, 只是针对委托方与受托方存在关联关系的, 要求受托方提供研发项目费用明细情况, 而非关联委托研发费不再提供支出明细, 基于此项规定, 受托方的支出是否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 税务机关难以准确判断, 为便于实务操作, 减少税企争议, 财税【2015】119号文件规定:“企业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研发费用并计算加计扣除, 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财税【2015】119号文同时也规定了企业委托境外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不得加计扣除。
参考文献
[1]丁国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变化解析.财务与会计, 2015-03.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 2008-12-10.
[3]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 2013-09-29.
[4]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 2015-11-02.
【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解读】推荐阅读: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10-24
加计扣除自查07-10
研发费加计扣除规定05-12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培训资料08-18
税前扣除技术05-16
企业税收筹划高新技术05-13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06-16
浅谈税收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05-12
专利技术政策10-07
浅析船舶柴油机节能减排技术解读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