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意见箱管理制度

2024-08-03

公司意见箱管理制度(共8篇)

公司意见箱管理制度 篇1

TRFH意见箱管理规定

一 目的为拓展TRFH员工反映心声的渠道,充分享有意见、建议和反映问题的权利,促进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公司特设立意见箱。同时为了有效的对意见箱进行管理,特此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 适用范围 TRFH全体员工

三 放置地点待定

四 具体管理办法

(一)意见箱必须确保完好无损

(二)意见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专人开启,专人负责

(三)意见箱钥匙由人事总务科保管,须经工会主席(或人事总务科长)进行封存

(四)意见箱每周一上午9:00开启,每次开启由人事总务科员和一名工会委员共同开启

(五)意见箱开启后由开启人对箱内进行检查,并对信件进行清点登记,填写《意见箱开启记录表》,开启人共同予以签字确认

(六)取完箱内物件后及时关闭并上锁,钥匙及时上交人事总务科

(七)箱内物件由人事总务科科长妥善保管,并将员工意见统计整理后在科长例会上通报,及时加以解决,并将解决意见予以张榜公示,对于署名投递者一周内给予答复

(八)注意事项:

1.公司所有员工均享有通过意见箱向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反映问题的权利

2.员工在发表建议时应做到:条理清晰,表述准确,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有建设性,态度端正

3.意见箱用户在发言中应避免以下行为:

(1)发表违反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言论;

(2)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

(3)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4)毫无意义的发泄牢骚;

4.意见箱须人人爱护,严禁破坏,请员工自觉遵守及维护。

五 人事总务科是意见箱的管理监督部门,负责制订意见箱管理办法,对意见箱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意见回复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于对公司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被采用的员工,根据提案改善予以奖励

六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人事总务科2007年9月18日

公司意见箱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意见,审计质量

一、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影响的意义

自资本市场诞生以来, 盈余管理问题就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 制度相对不够健全和完善, 在较强利益动机的促使下, 企业往往会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例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长期来看盈余管理会加大市场风险, 损害证券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审计意见作为审计工作的成果, 是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整体质量的评价, 审计质量就是通过审计意见体现出来的。与其他财务信息相同, 盈余管理的结果最终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 而审计对财务报告具有重要的审核作用, 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 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将有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满足广大投资者对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 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盈余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 盈余管理的含义

盈余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 会计界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定论。比较权威的概念有两种, 一种由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 (William.K.Scott) 提出, 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种由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 (Katherine Schipper) 提出, 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 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二) 盈余管理的动机

第一, 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根据有关规定,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 必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 且公司预期利润率要达到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这一限制性条件是许多企业无法达到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筹备上市和发行股票的公司往往采用各种盈余管理手段对财务信息进行包装, 以骗得上市资格。

第二, 配股动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 由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 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现的压力, 股权融资成本较低, 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意愿大多十分强烈, 多数公司以配股作为上市后的最佳融资渠道。但是配股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尽管证监会制定的配股政策几经改变, 但始终都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标准。

第三, 避免停牌、退市动机。按照有关规定, 如果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 将由国务院证监会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 并限期消除亏损, 如果在期限内未能消除亏损, 证监会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对公司来说, 股票上市后又被停牌或退市都是一项巨大的损失。因此, 为了保住上市资格, 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 尤其是已处于ST、PT行列的上市公司, 为了实现账面上的扭亏为盈以保住上市资格, 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与倾向。

除此之外, 企业的管理者总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有优良的业绩, 这也是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

(三) 盈余管理的手段

第一, 通过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企业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做出不同安排, 如通过资产和重组、债务重组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也包括关联方的资产注入和非公平交易行为。通过改变交易方式和时间来操纵盈余的上市公司不断涌现, 一些对外投资较多的上市公司经常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盈亏状况来调节持股比例, 以改变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 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第二, 调整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企业管理者运用职业判断调整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 如公司通过变更会计方法进行盈余管理, 包括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及计提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等会计方法调整。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的盈余管理, 如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应计项目的调整, 提前确认收入或延迟确认费用的方式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

第三, 借助地方政府支持。由于争取上市资格的难度较大, “壳资源”依然稀缺, 地方政府作为本地上市公司的行政领导和直接或间接的所有者, 往往不愿当地企业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 所以一旦出现无法配股或面临终止上市的状况, 地方政府常常予以资金支持等。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 盈余管理的存在无疑会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 从而制约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合理的决策。注册会计师审计, 作为控制财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的一个有效手段, 对财务信息的审计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意见作为审计鉴证的工作成果, 应该与财务报表信息所反映的公司盈余管理等情况相关。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围绕上市资格和配股资格等稀缺资源展开了较多的盈余管理活动, 注册会计师能否识别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能否遵照监管部门的规章制度对较多盈余管理活动的企业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并体现在审计报告中, 成为检验我国审计市场独立审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影响方面的研究, 不难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Ferdinand和Judy (1998) 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联系起来考察, 首先检验了应计利润分离法的各种模型计量盈余管理的效果, 然后将其与审计意见类型联系起来。他们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被出示保留意见。其潜在逻辑是盈余管理扭曲了会计信息, 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章永奎, 刘峰 (2002) 选取了满足扩展的Jones模型的数据, 将1998年年报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128家上市公司作为测试样本, 同时选取1998年年报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128家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以盈余管理为桥梁, 通过检验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相关性来检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 其实证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审计出盈余管理, 不同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存在差别。

何红渠, 张志红 (2003) 选取沪市制造行业2000年和2001年两年所有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并随机抽取相同数目、相同行业、相同期间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 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 并找到了2001年独立审计质量得到提高的证据。

徐浩萍 (2004) 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考察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质量, 她对修正的Jones模型进行了再修正, 选取了1997年及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1998-2001年的年报数据, 研究发现, 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会计盈余管理, 这种鉴别的能力与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关。

李维安、王新汉、王威 (2005) 选取1998-2001年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 选择非经营性收益占总利润的比例作为盈余管理指标, 证明盈余管理越高的公司, 收到非标意见的可能性越大。并且还进一步对非标意见进行了归类分析, 发现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仅仅会增加收到“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 而对其他类型非标意见的出示则无显著影响。

李越冬, 倪婕 (2008) 选取沪市制造行业2004-2005年的财务数据, 通过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 对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水平的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

综上所述, 一定程度上, 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公司, 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当然, 受制于研究样本的选择、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选择和财务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并不总能得到一致的结论和观点, 只有不断完善研究条件、丰富研究假设和拓展研究方法, 才能使今后的研究得出更加精细和准确的结论。

四、识别盈余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高质量的审计更易发现和制约企业财务报告中的错误和违规信息, 更有效地制约盈余管理行为。审计质量的高低可具体反映在已审财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容许的盈余管理程度上, 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较高的审计质量会容忍较少的盈余管理, 从而可提高财务报告中会计盈余的可靠性及信息含量。因此, 通过下列方法识别盈余管理、提高审计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盈余管理是企业精心策划的结果, 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一方面,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 特别要提高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 注册会计师要强化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的审计理念, 对盈余管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执业敏感度, 强化审计力度, 提高不同盈余管理手段下的审计质量, 重视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认真实施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同时要不断提高相关的技术知识、环境知识和执业判断能力, 努力做到在不同盈余管理手段下都能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二) 完善相关法规和准则, 加强审计监督

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质上是对现有准则漏洞的利用, 因此想从制度上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就要加快准则完善的步伐。只有从制度上严格规范, 才能让企图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企业没有可乘之机。完善会计与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 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责任的认定和惩处力度, 强化对审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 关注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 都将有助于从多角度加强审计监督。

(三) 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为注册会计师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 一方面需要逐步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为注册会计师独立完成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企业机制;另一方面, 需要遏制外部审计行业的恶性竞争, 尤其要加大对随意解聘审计主体的公司的监管力度。此外, 为提高审计市场的集中度, 需要大力推动我国审计行业的重组和改造。随着执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改善, 审计行业将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基础。

五、结语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由于管理层和股东总是拥有部分私人信息, 而且这些信息几乎不可能被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 因此盈余管理行为将会长期存在。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希望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好地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为投资者和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Z

参考文献

[1].章永奎, 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2, (3) .

[2].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 2004, (1) .

公司意见箱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信息含量;非标准审计意见;多元回归分析法

1 概述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我国规定,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必须经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这表明了审计报告的重要性。

信息含量是指公开披露的信息是否是预期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能否影响投资者的财务决策。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所出具的鉴证意见,能够提高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从而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是指上市公司在披露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后,外部信息使用者根据意见类型做出投资决策,引起股票价格不同程度的波动。因此,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审计意见是投资市场需要的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有用信息,具有信息含量。

对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我国学者早期对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研究发现,审计意见并没有显著的信息含量。可能是由于我国早期证券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审计制度不健全。随着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增加,同时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这就为我们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以2012—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为研究对象, 判断在审计意见披露的较短时间内,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否会产生市场反应,股票价格下跌;非标准审计意见与标准审计意见产生的股票价格变化是否显著不同;以此来探究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审计报告是否会引起明显的市场反应,是否具有信息含量问题。

2 研究假设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保护和证明的作用。

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是指不含有强调事项段、其他事项段或其他任何修饰性用语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表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是真实公允的,投资者可以信赖财务报告的内容,并依据披露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带强调事项段或者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表明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可能存在虚假的或影响持续经营的情况,投资者在做决策时要注意分辨 。

理论上来说,如果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向市场传递的是利好的消息,说明该公司的管理层是值得信赖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信任上市公司发布的会计信息,增强了决策有用性,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评价较好。这种情况下,股票的价格可能会保持平稳或略微上涨。而如果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对公司来说是利空的消息,信息使用者会降低对财务信息的信赖度,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怀疑,减少或退出对股票的投资,从而使股票价格下跌。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审计意见具有信息含量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見会引起股票价格的负向变动。

H2: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变动显著不同,产生的市场评价不同。

3 研究设计

以传统的市场反应模型为基础,根据假设H1和假设H2设定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CARi:被解释变量,第i家上市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

OPi:第i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设为虚拟变量,用0和1表示,非标准审计意见为1,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为0;

△EPS:每股收益变化率作为控制变量,每股收益反映会计的盈利水平,具有信息含量,会对累计超额收益产生显著影响;

DIVi:股利分配政策,设为虚拟变量,分配股利取1,不分配股利取0。企业分配股利会向市场传递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信号,未来发展前景较好,引起股价上升,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InVi:资产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它反映着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但是,资产规模越大,也表明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

OPi×△EPS:反映的是审计意见与每股收益变化率联合作用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市场反应采用审计报告公布日前后一段时间窗口下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表示。本文在选择审计报告日的时间窗口时,选择审计报告公布日前后3个交易日、前后4个交易日和前后5个交易日。没有选择更短的时窗是由于,在审计报告较短时窗内投资者可能还来不及反应。

在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时,普遍采用的有两种模型:市场模型和市场调整模型。国外学者在运用对比这两种模型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时发现,市场调整模型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所以本文采取市场模型来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以下是以市场调整模型为基础计算超额收益率。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个股的实际(日)收益率:

Ri,t=(Pt,-Pt-1)/Pt

Ri,t:上市公司i在第t日的实际报酬率;

Pt,Pt-1:分别是上市公司i在第t和t-1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格。

②计算个股期望正常收益率,用市场综合指数收益率代替:

Rm,t=(Pm,t-Pm,t-1)/Pm,t-1

Rm,t:第t日个股期望收益率,通过上市公司i所在的证券市场股票价格行业指数计算得到;

Pm,t,Pm,t-1:市场行业指数在t,t-1交易日的收盘价。

③计算第i家上市公司在第t日的超额收益:

ARit=Rit-Rmt

ARit:第i家上市公司在第t日的超额收益。

④样本组平均超额收益率:

AAR=AR

⑤事件期样本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

CAR(t1,t2)=AAR

研究以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公布日为第0日。

4 样本选取

我们以2012年和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对象,剔除了ST、*ST公司以及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将研究样本分为两组上市,一组是在2012年和2013年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即研究样本组;另一组是在这两年披露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即控制样本组。本文研究所用财务数据、非财务信息以及审计意见类型和市场收益等数据,都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4.1 研究样本的选取

选取2012年和2013年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A股上市公司,包括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4.2 控制样本的选取

本文选取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组的样本公司,同时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与研究样本公司发布审计报告的年度相同。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不断发展和持续完善的阶段,每一年的政策环境可能会有差异,这样不同的宏观环境下,很难保证相同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会产生类似的市场反应。

②与研究样本公司所属行业相同。不同的行业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可能不同,选取同一行业可以消除不同行业盈利波动的不一致性,有效控制行业效应对累计超额收益的影响。

③与研究样本资产规模类似。主要是为了防止公司规模影响累计超额收益。

按照证监会公布的最新行业标准,寻找满足上述条件且与样本公司每股收益变化率类似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然后剔除在审计报告公布日前后5天有重大事件发生,以及数据不全或数据无法获取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控制样本公司共112家,其中2012年53家,2013年59家。控制样本公司是通过手工搜集和整理选取的。最终的样本选取结果见下表:

5 结果及分析

根据“3研究设计”中的研究模型,本文通过多元回归法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进行检验。在文中选取较短的时间窗口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原因是较短的时间窗口可以排除因其他重大事项对股价波动产生的影响。拟将事件窗口确定为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日披露前后3天,4天和5天,即[-3,3],[-4, 4],[-5,5],来重点研究非标准审计意见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未选取[-2,2]和[-1,1]时窗是因为太短的时间可能使证券市场和投资者来不及做出决策,不能准确反映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方向和程度。最终得到以下的分析结果: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 p<0.1, ** p<0.05, *** p<0.01。

如上表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5,5],[-4,4],[-3,3]三个研究窗口中,审计意见(OP)的系数都为负值。与我们的预期一致,表明审计报告是具有信息含量的,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对他们的评价较差,引起了股价的负向波动,假设H1得以验证。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为1,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为0。所以OP的系数是证券市场和投资者对非标准审计意见与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反应的差异,三个研究窗口中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结果表明市场对非标准审计意见与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假设H2得以验证。

6 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相关研究,发现信息使用者在投资决策时,不仅重视挖掘发布的财务报告的内含信息,对财务报告的鉴证报告——审计意见报告也开始逐步关注并重视。因此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来实证考察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通过选取2012年和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共260个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法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证明,不同的审计意见会产生不同的市场评价,影响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因此审计意见具有信息含量,从而验证假设;为了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6.1 加强证券监管

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建立健全证券市场的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公司上市更加趋于市场化;另一方面,敦促监督上市公司通过合法经营和合法途径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增強企业的竞争力。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坚决制止上市公司提供虚假报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提高对市场行为的奖励和惩罚力度,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健全和完善。

6.2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及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进一步影响投资者的财务决策。因此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严惩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通过继续教育等手段增强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增强审计报告的可理解性。

建立健全审计的法律责任制度和体系,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意识。不断发展和完善检验审计意见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奖励和惩罚的力度。

6.3 加强证券投资者的教育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发现,无论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还是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都是具有信息含量的。这就要求投资者需要充分理解并运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所传递的信号,及时做出投资决策。因此,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就非常有必要,投资者需要了解审计意见的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对会计信息真实公允的鉴证,要充分挖掘并正确运用所体现的信息含量。

参考文献:

[1]李增泉.实证分析: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J].会计研究,1999(8):16-22.

[2]陈晓,王鑫.股票市场对保留意见报告公告的反应[J].经济科学,2001(3):78-89.

[3]陈梅花.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数据[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1.

[4]宋常,恽碧琰.上市公司首次披露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5(1):32-40.

[5]侯国民,恽碧琰,宋常.上市公司连续披露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7(4):49-58.

公司员工企业管理意见书 篇4

一、企业文化

1.以人为本,开发创新

1.1 提倡个人发展,公司给予平台。

1.2 大胆创新,突破旧思想,旧观念。

2.以公司为全体员工的公司,共进共退。

2.1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使每位员工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2.2 以管理的反馈信息表进行人员的合理安排。

2.32.42.5二、1.确定培训内容(来自员工调查表并公布结果)

2.培训内容的安排表,通知员工

3.确定培训人员和时间,有员工填写表单确认。

4.确定讲师(提供物资奖励,讲师可以是公司内部人员,也可以是在外请的讲师)

5.培训后的互动环节(对有价值的问题和解答提供物质奖励)

6.培训本着自愿参加的模式。

三、1.统一时间,有意义的组织安排上午茶和下午茶时间(建议一周2.周末可以安排活动促进员工的熟悉度。

3.对公司提出宝贵意见给予奖励。

4.对新员工安排环境熟悉,同事认知等事项。环境认知可以由人事部安排,带领员工对周围和公司内部坏境的认识,同事认知可以在人事部的安排下和相关人员进行认识,或者有上级领导进行相互的介绍。

四、1.对于团队的认知,有纪律,有组织。团队是一个整体,区别于个人开发。

2.团队的人员合理安排。

3.团队的合作原则。

4.团队的互助互帮原则,可以安排个优秀团队奖,优秀个人奖。

5.团队患难与共的原则,一个大项目的开发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把某个人或者某个模块小组的问题能当做是整个团队的问题去解决。

五、1、准备工作

1.11.21.31.41.51.6

1.7

1.8

1.9培训方案公司氛围 3次)团队建设项目管理需求确认(确保需求无更改,各个组员对需求的理解正确)项目评估(成本评估,风险评估,周期评估,人员评估等)需求分解(一般分解为模块或者子系统)任务分解(用project对任务进行分解)高保真确认(由美工提交高保真图片去客户部确认)开发环境(jdk版本,开发工具版本,服务器版本等)框架确认(适合项目的框架确认,确保组员对框架的理解和应用)代码规范(建立代码规范文档)注释规范(建立注释规范文档,建立注释模板)信息公开化。员工意见箱。员工无名投诉箱。

1.10 命名规范(对类,方法,文件命名规范文档)

1.11 目录规范。

1.12 接口确认

1.13 数据库设计确认

1.14 概要设计文档。

1.15 详细设计文档。

2、开发准备

2.1 建立公用的开发类(包括工具类,公用Baseaction,工具类根据项目需求建立,常见的如字符处理类,日期类,文件处理类,图片处理类,常量类等),并建立文档供组员应用。

2.2 日志类和建立日志文档。

2.3 公用js和建立js文档。

2.3.1 验证js

2.3.2 弹出层js

2.3.3 Loading的js

2.3.4 提示框js

2.3.5 Gird的js

2.3.6 树状js(根据项目需求)

2.3.7 日期处理js

2.3.8 时间处理js

2.3.9 弹出菜单js

2.3.10 右侧消息js

2.3.11 右键菜单js

2.3.12 进度条js

2.4 公用的css

2.5 建立统一的实现方式和展示效果(页面到action到service到接口层的实现方

式和页面的展示效果)。

2.6 建立统一配置文件,命名规则,配置文档说明书。

2.7 Jar包的管理。

2.8 目录命名确认

2.9 包命名确认

2.10 建立可重复使用的页面,例如head.jsp,foot.jsp,taglibs.jsp,并建立文档,通

知和确定组员使用。

2.11 公用图片

2.12 国际化的确认

*公用部分和统一 配置最好有一个人统一管理。

3、开发过程

3.1 问题和疑点难点提问和解决平台

3.2 公用部分的落实

3.3 进度的掌控

3.4 工作的进度

3.5 代码检查

3.6 管理机制,落实到具体的开发者

六、资质奖励

1.明确个人发展目标,进行统计。

2.对在某一领域有卓越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

3.对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进行奖励。

公司意见箱管理制度 篇5

关于加强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综合[2009]300号)精神,建立健全公司目标责任体系,提高执行力,更好地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现就加强公司绩效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全员业绩考核是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举措。绩效管理与业绩考核一脉相承,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公司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关键手段。各单位要认真分析、总结目前绩效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绩效管理的新要求,加强和改善绩效管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实施工作有标准、沟通无障碍、考核无盲区、奖惩有依据的全员绩效管理,把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责任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压力传递到各个岗位,激励约束覆盖到广大员工,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做强做优南方电网。

二、正确把握绩效管理的主要原则、总体要求和目标

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1-

过程中要遵循三个主要原则:一是坚持以战略为导向的原则,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通过战略牵引,激励员工和公司共同发展;二是坚持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原则,紧紧抓住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最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进行管理和考核;三是坚持以业绩为标准的原则,始终以员工工作实绩作为绩效管理的依据,切实做到绩效管理的制度、过程、结果公开、公平、公正。

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以战略为导向,以岗位为基础,抓好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面谈以及绩效应用五个管理环节,重点优化目标责任体系,完善沟通办法,健全应用机制,实施闭环管理。

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逐步构建适合公司发展的理念清晰、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绩效。年底前公司系统各单位100%实施全员绩效管理。

三、科学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扎实推进绩效全过程管理

(一)以战略为导向,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责任体系

始终坚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切实把绩效管理作为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绩效目标责任体系,增强绩效管理掌控力和执行力。要根据企业的使命和发展战略,将战略目标转变为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将生产、经营管理目标转变为具

体的绩效目标,按照“企业—部门—岗位、战略—目标—指标”逐层分解和细化,形成从企业到部门到岗位的绩效目标体系。将国资委确定的业绩考核目标和公司责任书中确定的考核目标分解和细化到每个单位(部门)、每个岗位、每位员工,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意识。结合工作主要任务和督查督办工作,围绕管理短板,设定工作目标和任务,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绩效问责机制,注重组织和个人的产出或价值创造,保护、调动和发挥好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以岗位为基础,科学界定关键绩效指标和任务

关键绩效指标既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逐步分解形成,又要依据岗位的关键职责来确定。要建立与公司战略和目标协调一致的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规范岗位设置。合理运用问卷法、工作要素法、关键事件法、职位分析问卷法等工作分析方法,明晰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层级关系等岗位要素,完善岗位说明书,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合理运用关键分析法、目标分解法、鱼骨分析法等分析方法,提炼体现SMART原则(具体化、可度量、可实现、现实性和时限性)的岗位关键工作任务,提炼反映工作效率、工作效果或工作过程、工作实绩的岗位关键绩效指标。确立绩效计划,建立绩效合约,明确绩效计划的考核标准、考核期限、考核权限、考核权重以及工作实绩数据收集渠道、测量方法,明确实现绩效计划的工作思路、工作步骤、阶段性目标

等具体内容,切实发挥好绩效计划对员工的激励约束导向作用。

(三)以沟通辅导为桥梁,强化绩效的过程管理

把沟通辅导贯穿于绩效管理全过程,实施闭环管理。建立绩效管理沟通辅导与反馈面谈机制,通过直接会谈与间接会谈、个别会谈与集体会谈的方式,打通企业横向、纵向的情感屏障、交流屏障和信息屏障。在绩效计划中,采取“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双向沟通,让员工清楚工作目标、管理要求,并做出承诺;在跟踪辅导过程中,与员工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了解员工工作困难,听取员工工作汇报,纠正偏差,有针对性地为员工提供指导、培训和资源支持,辅导员工提升工作能力;在绩效考核中,及时记录员工绩效表现,总结员工绩效计划完成情况,做好绩效台帐管理,确保绩效考核结果达成一致;在绩效面谈中,注意收集面谈资料,准备面谈提纲,通报员工当期绩效考核结果,肯定成绩、指出差距,认真倾听员工想法,提出改进方向和下一个考核周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给予改进信心。

(四)以业绩为标准,客观公正评价员工的表现

以绩效计划为基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工作实绩为标准,客观、公正地考核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增强考核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探索和完善绩效考核方法,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绩效考核理念,采取关键绩效指标、关键事件法、360度反馈评价、平衡计分卡、指标要素测评、业务知识测试等

方法,完善绩效考核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反映员工的业绩和贡献。合理确定绩效考核结果的等级比例,保证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业绩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优化和固化绩效考核流程,增强绩效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五)以激励约束体系建设为载体,高度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

强化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体系建设,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提升员工持续改进绩效的内生动力。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管理,切实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职位晋升、能力提升、职业生涯发展等结合起来,深化应用效度。强化约束机制建设,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退出机制结合起来,优胜劣汰。通过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逐步建立起员工薪酬能增能减、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员工队伍活力。

四、实施全员绩效管理,真正实现全方位覆盖

各单位要切实加大绩效管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管理范围要涵盖从企业负责人到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全体员工,从分子公司到所属市级县级供电企业或单位。全体员工不仅包括劳动合同制员工,还包括劳务派遣制和非全日制用工。通过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彻底消除考核死角,促进管理到位,提高管理水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绩效管理顺利推进

公司意见箱管理制度 篇6

征求建议和意见的通知

各位同仁:

公司规章制度自出台实施以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证公司规章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公司拟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管理制度能够进一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让公司的各项工作更加健康、有效的运行和发展。经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现向全体员工征求对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议和意见,作为修订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的参考。

希望广大员工能结合日常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征求截止时间:

征求稿以电子版形式发至邮箱:

公司意见箱管理制度 篇7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审计意见收买行为使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用基础产生了怀疑。目前, 国内外学者多从审计师变更和审计收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审计意见收买可能不一定需要通过审计师变更来实现, 如采用向现有审计师支付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式。实际上, 随着监管部门对变更事务所信息披露的要求进一步严格, 上市公司通过提高审计费用不失为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因此通过审计收费来检验审计意见收买行为逐渐得到了关注 (陈杰平等, 2005;朱小平和郭志英, 2006;唐跃军, 2007) 。另一方面, 相关研究文献多主要围绕审计意见收买的结果, 较少就审计意见收买动机进行研究 (Krishnan and Stephens, 1995;耿建新和杨鹤, 2001;李爽和吴溪, 2002;陆正飞和童盼, 2003;王春飞, 2006) 。审计意见的改善是审计意见收买的目的和出发点, 但更深层次的动机是“寻租”, 也就是上市公司通过一定方式获得低质量审计意见, 以达到“寻租”目的的行为 (Lennox, 2000) 。而作为审计风险变量的盈余管理, 更具有不确定性, 且较难审计和容易被操纵, 上市公司更容易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进行会计寻租, 收买审计意见。但是审计师参与审计意见收买, 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而被审计单位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 审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越大, 如果事务所考虑了盈余管理风险, 事务所审计收费越高。刘运国等 (2006) 指出盈余管理给审计师带来了风险,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幅度越大审计收费越高。但对于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 风险不同, 审计意见收买不同, 伍利娜 (2003) 间接得出公司为取得配股资格和“保牌”, 不惜购买审计意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促使了审计意见收买, 但如果审计师事务所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则收买的可能性较小。多数文献已经指出规模较大如国际四大的事务所, 为了其声誉, 将保持较高的独立性。但刘峰、周福源 (2007) , 方军雄、洪剑峭 (2008) 指出大规模事务所并不一定有较高的审计质量。因为, 规模越大的会计师事务所, 其风险承受能力越强, 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 其高道德风险的底线更有可能参与审计意见收买。有鉴于此, 本文似从盈余管理寻租的角度, 以2003年至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研究盈余管理寻租和实际发生的异常审计收费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收买行为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事务所风险承受能力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由于信息不对称, 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得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安排诱发上市公司“寻租”行为。虽然审计师的监督有利于约束上市公司“寻租”行为, 然而, 审计师并不是独立自然人, 其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寻租”过程中可能被收买, 主动或被动迎合被审计单位。仅从上市公司或者审计师单视角考虑盈余管理方式寻租的合谋过程就显得不足, 它忽略了盈余管理租金的分配机制。上市公司提供会计信息, 具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占先”角色优势, 但优势获得的租金并不由上市公司独自分享, 而是通过博弈形成分配格局, 即上市公司和审计师等合谋而形成的共享机制。对于审计师而言, 参与盈余管理寻租的动机主要就是获得高额的审计收费。审计收费决定着事务所的生存, 也是审计师的最大诱惑动因。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 将有可能增加审计师的风险。为了弥补配合上市公司, 并给出“合理”审计意见的风险而面临被诉讼和声誉损失的可能, 必然要求获得高于审计成本的租金。这样,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寻租, 就必须通过上市公司与审计师等的合谋, 才能成功。也就是说, 审计师必须成为合谋者, 盈余管理才能最终达到转移财富或其他利益的目的。因此, 上市公司和审计师有通过盈余管理寻租进行合谋的动机。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其他条件不变下,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意见改善正相关, 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负相关

由于审计师事务所参与盈余管理寻租, 存在较高的审计风险。根据审计风险理论, 盈余管理更具有不确定性, 且较难审计和容易被操纵。盈余管理在我国存在高固有风险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风险越大, 越容易被社会、监管部门发现并受到惩罚, 进而会影响到事务所。因此, 盈余管理行为风险越高, 上市公司越有动机操控审计费用引诱审计师合谋, 即审计意见收买动机越高。因此有:

假设2: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风险水平越大, 审计意见收买的可能性越高

刘峰、周福源 (2007) , 方军雄、洪剑峭 (2008) 都指出, 我国审计环境中法律约束机制软化、民事赔偿机制不到位、监管力度弱等问题, 未能有效约束审计师的机会主义行为, 大规模事务所并不一定有较高的审计质量。另外, 审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审计风险进行评估时, 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正常来讲, 事务所规模越大、声誉越高, 风险承受能力应该越强, 但会把自己的道德底线提的比较高, 这样大事务所反而容易被收买、产生道德风险, 越敢对一些存在重大疑问的财务报表签发较好的审计意见。我国审计市场上出现的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正是法律风险低的一种体现。因此有:

假设3: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 审计意见收买的可能性越高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选择以2002年至2006年作为估计区间, 其他的数据期间为2003年至2006年。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剔除了2007年以前退市的公司;剔除了2003年至2006年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选取2001年之前的上市公司;计算盈余管理选择超过30个上市公司的13个行业类别;上市公司子公司数据来源于各年年报的手工收集。最终获得3612个有效研究样本。除了子公司, 其他数据均来自于CCER数据库, 并使用CSMAR数据库进行抽样核对, 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三) 变量定义

首先, 借鉴唐跃军 (2007) 、方军雄等 (2008) 的研究, 定义t期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和t-1期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之差, 使用daf表示异常审计费用。对于审计意见, 定义审计意见改善和恶化变量, 分别表示审计意见收买行为变量。盈余管理变量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 并使用盈余管理程的绝对值|da|。审计师对盈余管理行为避亏、保牌和配股动机的风险态度是不一样的, 定义ks反映公司亏损盈余管理动机、bp表示保牌盈余管理动机和pg表示配股盈余管理动机, 分别表示盈余管理行为的不同风险变量。审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取决于事务所的规模、经济实力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能力等。采用耿建新、房巧玲 (2005) 的研究, 使用反映事务所人力资源状况与收入状况作为考察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变量。其次对于控制变量, 使用核心资产收益率表示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资产负债率表示财务风险;合并报表的子公司数、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表示上市公司经营复杂性, 以及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控制规模差异的影响。另外采用哑变量控制权性质区分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 以及审计师变更可能与审计意见的作用方向一致, 以as加以控制。还控制了行业差异, 年度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具体变量如 (表1) 所示。

(四) 模型建立

本文区分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改善和恶化, 以盈余管理程度、审计风险与风险承受能力的事务所人力资源和收入水平代理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构建以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3个研究假设, 其中Qi, t分别表示三种审计意见被解释变量, fixedeffect控制了行业和年度变量。

模型1:Qi, t=β0+β1lnsizei, t+β2levi, t+β3roai, t+β4inverc+β5sqsubs+β6kzq+β7as+β8dai, t+β9dafi, t+β10dafi, t·dai, t+fixedeffect+ηi, t

模型2:Qi, t=β0+β1lnsizei, t+β2levi, t+β3roai, t+β4inverci, t+β5sqsubsi, t+β6kzqi, t+β7asi, t+β8ksi, t+β9bpi, t+β10pgi, t+β11dafi, t·ksi, t+β12dafi, t·bpi, t+β13dafi, t·pgi, t+fixedeffect+ηi, t

模型3:Qi, t=β0+β1lnsizei, t+β2levi, t+β3roai, t+β4inverci, t+β5sqsubsi, t+β6kzqi, t+β7asi, t+β8ksi, t+β9bpi, t+β10pgi, t+β11dafi, t·lnsh1i, t+fixedeffect+ηi, t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表2) 描述了模型中的主要连续变量的特征。异常审计收费的均值为0.0308,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不同公司间的审计收费差别比较大 (标准差为748414.7) , 资产规模大于均值的公司审计收费为860659, 而小于均值的公司审计收费为404744.9, 整整多了一倍。从均值来看, 盈余管理逐年增加, 且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异常审计收费也相应越高, 但是这里还不能说明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上市公司实现了审计意见的收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和财务状况有所恶化。样本中, 376家 (占10.41%) 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 其中审计收费均值为586617.9, 异常审计收费均值为0.00743, 同时, 有204家 (5.65%) 上市公司收到的不利审计意见较上一年出现改善, 201家 (5.56%) 的审计意见不如上年度。有349家 (占9.67%) 上市公司变更了审计师事务所, 但有43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改善, 占总审计意见改善的比例为21.08%, 30家 (14.92%) 变更事务所的公司审计意见恶化。变更事务所的审计费用均值为630315, 异常审计费用均值为0.003, 而没有变更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为629670.6。样本中共有471家 (占13.07%) 上市公司发生了当年亏损, 审计收费均值为554546.5, 异常审计收费均值为0.008375。配股公司为272家, 占样本公司的比例为7.53%, 审计收费均值为595297.4, 异常审计收费均值为0.023。178家 (占4.93%) 家上市公司连续亏损两年以上, 异常审计收费均值为0.020。

注:括号里是p值, 下表同。

(二)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见 (表3) 至 (表5) 。

(1) 盈余管理程度、审计意见收买模型回归结果。在进行Logistic回归前, 本文计算了模型中主要实验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Spearman相关矩阵。大部分实验变量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不超过0.5, 这意味着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较小, 可以放在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对于模型1、模型2与模型3的解释变量的VIF值均在2以下, 小于临界值10, 说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较低的多重共线性。从 (表3) 可以得到, 审计意见模型中实验变量盈余管理程度的系数显著为正, 审计意见恶化模型的|da|系数显著为正, 而审计意见改善模型中的|da|系数不显著。表明如果不考虑异常审计费用, 单独的盈余管理行为是能被审计意见识别的, 只能部分支持假设1。异常审计收费系数均不显著。检验结果表明独自的盈余管理与异常审计收费对审计意见都不能得到改善, 盈余管理和异常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收买的关系比较复杂。就如理论所述, 审计意见收买得到的租金是上市公司和审计师博弈的结果, 因此, 当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时, 上市公司通过操控审计收费, 更有可能说服审计师出具更好的审计意见, 且审计意见的改善可能需要关注盈余管理行为风险的大小。对于控制变量, 审计师变更与当期非标准意见正相关;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越大, 不利审计意见越小;财务风险越大, 不利审计意见越多;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对出具非标准意见采取了差别的决策, 国有控股与当期非标准意见负相关。此外, 在稳健性测试中, 使用未凋整的Jones模型得到的盈余管理和异常审计费用变量 (lnfee-lnfeet-1) /lnfeet-1, 估计结果变化不大。另外剔除了异常审计费用的超过标准差3倍的值后, 估计结果也很稳健。

(2) 审计风险与审计意见收买的回归分析 (表4) 中, 对于当期非标准意见的估计模型, 实验变量ks、pg和bp的系数均显著, 而ks*daf、pg*daf和bp*daf的系数不显著。这表明审计师对同为盈余管理行为的亏损、保牌和配股的风险态度是不一样的。当期亏损和保牌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 由于当期亏损和保牌的行为比配股行为的审计风险要高, 审计师出于风险的考虑, 出具非标准意见的概率越大。配股变量的系数显著为负, 由于配股的盈余管理行为风险相对较低, 公司出现非持续经营的可能性不大, 且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并未为对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表现出足够的关注, 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得到标准意见, 因此, 审计师与上市公司容易达成默契。审计意见改善的估计模型, 实验变量ks与ks*daf的系数均不显著, 由于当期亏损公司的审计风险较低, 且财务状况也决定了其无法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 另外, 审计师出于自身利益, 寻租得不到较多的“租金”, 必然不与上市公司合谋, 因此, 当期亏损公司不能提高审计意见改善的概率。bp与bp*daf的系数均显著为正, 保牌的审计风险通常较高, 表明审计风险水平越高, 改善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部分支持假设2。对于保牌公司通常为连续亏损的公司, 为避免其股票被特别处理或停牌, 具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从而收买审计意见;另外, 保牌行为的盈余管理寻租得到的收益要比亏损的寻租要大得多, 审计师得到的审计收费必然要大得多, 这样审计师有很大的动机参与寻租, 损失审计的独立性。pg系数显著为负而pg*daf的系数显著为正, 这表明配股行为虽然审计风险较低, 但上市公司还有可能操控审计收费进行审计意见的收买。审计意见恶化的估计模型中, 实验变量ks与ks*daf的系数均显著为正, 亏损行为的审计风险较低, 而且审计师获得的审计费用也较低, 如果当上市公司操控审计收费进行审计意见收买时, 审计师寻租得到的“租金”可能保证不了审计成本与风险, 因此可能并不会合谋。而其他实验变量达不到显著性水平, 但bp*daf与pg*daf系数是负的, 上市公司还是比较关注审计意见的恶化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收买审计意见的动机。控制变量估计结果中, 审计师变更、规模越小、财务风险越大、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越有可能收到非标准意见;审计师变更、规模越小的上市公司的不利审计意见改善的可能性较大;规模越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较低。

(3) 事务所风险承受能力与审计意见收买的回归分析。 (表5) 的审计意见改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 当使用收入水平状况作为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代替变量, 实验变量sh1*daf显著为负, 这意味着审计师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 审计师被上市公司说服而改善审计意见的成功率更高。如果使用人力资源水平状况sh2*daf, 虽然实验变量的系数显著性水平不高, 但系数的预期方向一致。因此, 估计的结果部分支持假设3。审计意见恶化模型估计结果也表明, 两个作为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变量的收入水平状况和人力资源水平状况的系数均显著, daf系数显著为负, 而sh1*daf与sh2*daf显著为正, 都表明上市公司通过操控审计费用而抑制审计意见下降, 收买审计意见。对于两种审计意见模型估计的结果, 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是目前我国审计环境中法律约束机制软化、民事赔偿机制不到位、监管力度弱等问题, 导致审计师行为失当被发现概率不高, 被起诉概率低。即使被发现、被起诉, 其处罚主要是以行政处罚为主, 民事赔偿的种种限制使赔偿概率非常低, 赔偿金额严重不合理, 对审计师和事务所的威慑作用不大甚至无效, 审计师可能会签发一些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 对一些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只是追加一些语气缓和的提示。另一方面是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审计师事务所, 在理论研究和实务处理中的能力较强、对会计准则的以及审计师具有加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甚至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都是博弈的一方, 社会公众对其也同样较为信任。但是, 也正是这样, 在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情况下, 尤其是经济活动复杂性在不断加强的情况下, 在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 道德底线反而比那些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会计事务所更高, 也更容易参与合谋谋取经济利益。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越小, 变更审计师事务所以及保牌行为更可能得到审计意见的改善;资产规模越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较低。此外, 稳健性检验中, 使用表示人力资源状况和收入水平状况的绝对值作为事务所风险承受能力变量, 得到的结果基本不变, 人力资源和收入水平两个变量本身就可以互为稳健性检验。

四、结论

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 当上市公司可能出现不利审计意见的情况下, 管理层通常存在强烈的动机收买审计意见。问题, 是上市公司会不会使用盈余管理寻租而收买审计意见, 盈余管理行为风险是改善还是恶化了审计意见, 而事务所风险承受能力会不会保证审计质量呢?本文研究了盈余管理寻租、审计风险以及事务所风险承受能力对审计意见收买的影响, 研究结果有, 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寻租操控审计费用而改善不利审计意见的证据只能部分的支持, 保牌行为要比亏损和配股行为更有可能得到不利审计意见的改善;事务所风险承受能力越强, 道德底线越高, 事务所越有可能参与审计合谋, 这与部分研究不同, 一般研究表明大事务所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加深, 对复杂的经济事项的处理, 具体准则上更是无迹可寻, 而更多的依赖则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这个方面上, 盈余管理也会随之加强。另外我国审计环境中的法律、监管制度以及公众舆论压力还不能有效地约束审计师事务所的机会主义行为, 而大规模事务所的高道德底线, 使其更容易参与合谋。

摘要:本文采用2003年至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 对盈余管理寻租、审计风险以及事务所风险承受能力对审计意见收买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上市公司操控审计费用, 收买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风险越高, 审计意见改善的概率越高;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 审计意见收买的概率性越高。这说明我国审计环境中的法律、监管制度以及公众舆论压力还不能有效地约束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主义行为, 而大规模事务所的高道德底线, 使其更容易参与合谋。

公司意见箱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 会计政策变更 會计师事务所 上市公司 意见分歧

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会计发展的始终。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动因是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若所有的企业均采用同样一种会计政策势必会造成一些企业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状况失实。因此,准则规定某些经济业务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也即存在不止一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及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有其客观的合理性和理论的必然性,也是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在做出必要的强制性会计制度制订和变更的同时,给企业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留一定的空间,使企业能在经营环境和发展状况发生变化时做出在许可范围内的适应性调整,这样不但能作为宏观会计政策发展变化的重要补充形式,也能有利于企业适度地保护自身利益,长期来看必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由于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因此本文主要基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论述。

一、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角度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首先根据选择性不实财务披露假说,经理人员、股东、审计人员甚至准则制定者都有进行选择性不实财务披露的利益动机,这种选择性不实财务披露动机实质上就是人们常说的盈余管理动机,因此,笔者认为盈余管理是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特别是不正常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基本动因,同时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也应该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背景,我国会计准则虽然在总体上坚持一致性原则,但同时也允许在一定条件下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且该变更的条件(即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等更可靠的、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操作的验证程序,为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由此,笔者认为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和盈余管理不仅存在动机和手段上的必然联系,而且也存在变为现实的政策空间。

1.报酬契约。如果采用以盈利为基础的报酬计划来奖励管理人员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那么,管理人员用于计算盈利的方法就应有助于产生能够反映管理人员的行动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盈利数据。管理人员最有可能了解哪些会计政策有助于调动其下属的积极性。同样地,政府管制的成本也因会计政策而异,管理人员最有可能了解哪些政策有助于使这些成本最小化。只要存在着契约和监督成本,管理人员对会计政策的操纵就不可能根除。报酬计划的存在不仅说明正值的监督成本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说明管理人员有能力选择和变更会计政策以提高其报酬。实施分红计划的企业,其管理人员更有可能把报告盈利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管理人员不仅采用一套可增加报告盈利现值的会计政策,而且试图在不同年份里调整会计政策。他们可能采用的方法是操纵应计项目,如确认损失或者未来成本。

2.债务契约。债务合同通常在契约中使用会计数据来限制经理的活动。违反债务契约会导致债权人扣押资产以及加快债务的到期来保护他们的利益,或者会导致公司和债权人重新签订代价高的债务契约。为了避免这些可能性,那些即将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经理们就希望能够选择更好的会计政策来减少违反契约的可能性;或者假定已经临近违反契约的状况了,如果发生重新谈判的话,他们就可以把公司放在一个更有利的谈判位置。由发生意见分歧的这些公司所提出的使收入增加的会计政策是期望用来影响与收入相关的债务契约,例如收益率的保证和保持收入的限制。另外,许多政策影响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本账户。因此,这些操作会影响流动比率——通常在债务契约里用来进行限制的比率。即使提议使用的增加收入的政策不能阻止债务契约的违反,那么如果可能重新谈判债务契约,将要预计到违反债务契约的经理将会偏爱在违约年得到更高的收入。更高的收入将被认为减弱违反契约的严厉性以及提高表面上的财务强健性。这两种影响将会帮助经理在重新对债务契约谈判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

1.诉讼风险。审计环境的复杂性和审计活动中成本效益原则的应用使发现审计客体全部差错的可能性十分渺茫(审计与被审计本身就是一对博弈的活动),尤其在审计某些隐蔽较好的欺诈行为时,所以存在一些因审计不能发现差错而导致的审计风险。而且,当某一审计客体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时,审计信息的使用者通常会指责审计失误,而不论审计客体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的真正原因是审计客体的经营失败还是审计失误,更有一些审计信息的使用者会借此提出对审计的索赔。更为复杂的是目前在中国虚假会计信息充斥市场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既要履行社会鉴证的职责,又要同被审计对象进行合作,追求一定的经济利益,还要面临随时被索赔的困境,正所谓注册会计师行业进退维谷。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和自身利益之间不断地保持平衡点,打破平衡点,寻求平衡点。诉讼风险的存在以及对潜在风险的规避会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所采用的某些其认为不合理的会计政策提出异议,进而导致意见分歧的产生。

2.独立性。尽管一些因素识别出了促使经理层提议使用引起争论的会计政策的动因,但是对于产生意见分歧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即,要使意见分歧发生,注册会计师必须愿意采取反对管理层的见解的立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通常被认为能自发的经受住来自客户的压力。独立性是审计质量的重要方面[3]。审计独立性的复杂性产生于审计过程中各方力量博弈的对比。科恩委员会报告中指出:“独立审计人员的任务就是说服管理当局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处于力量优势的一方是管理当局,而不是审计人员。如何提高审计人员抵制管理当局压力的能力,这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ICPA,1978)。”是否能保持独立性,关键问题就是在于压力与抵制之间的力量对比。当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管理当局之间的分歧所涉及问题的处理方法已是一种惯例,甚至以公认会计原则或其他规则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就有对抗管理当局的理由,从而顶住压力。而当分歧不涉及具体技术问题时,管理当局就有可能操纵审计结果。Michael C. Knapp(1987)关于审计委员会对注册会计师的支持的实证研究中也发现,当分歧问题有客观的技术标准存在时,则审计委员会更有可能支持注册会计师。Magee and Tseng(1990)关于审计定价与独立性的研究中同样证明了当分歧问题在审计行业中已达成一致看法或有关准则已给予明确规定,判断余地较小的时候,注册会计师说服管理当局的力量较大,因为此时管理当局很难通过更换注册会计师而达到自己的目的。造成注册会计师丧失其独立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其中,客户管理当局在与注册会计师博弈中占据了优势,具体来说是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的经济依赖成为难以保持其独立性的最大障碍。

3.稳健主义。稳健主义意味着会计人员应当从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低的价值作为资产的报告基础,而对负债则应选择一个最高的价值作为报告基础。即:收入宁可推迟确认,也不可超前确认;费用宁可提前确认,也不可推迟确认。稳健主义原则在运用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方面,稳健主义原则成为一些企业人为高估损失或负债、低估收益或资产的手段。部分企业经营者为了以较低的代价进行内部人收购,通过利用稳健主义原则高估损失和负债,低估收益和资产,人为压低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减值准备的计提为上市公司美化资产和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通过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和资产净值,以达到募集资金的条件或免予被摘牌。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对运用稳健主义理解上的不一致,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之间就会产生意见分歧,进而导致上市公司更换与其意见不一致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避免自身风险从而提出辞聘。

三、结语

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政策变更引起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意见分歧的原因很多,具体到每一个案而言,情况又会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可以尽量采取双方沟通的方式来避免分歧的产生,达到双方均可接受的程度。另外,以上分析也可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鸣:会计政策变更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8:45-50

[2]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陈少华等译:实证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树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4]Michael C Knapp. An empirical study of audit committee support for auditors involved in technical disputes with clients’ management [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7 (July):578-588

[5]Magee R. and Tseng M. Audit pricing and independence [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0.No.65:315 336

[6]李爽吴溪:审计师变更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上一篇: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总结下一篇:我家四季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