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精选7篇)
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1
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 李德彬
长宁县经过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同类区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在“十二五”期间,如何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强力推进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向前发展,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值得我们思考。
一、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明确一个方向
(一)以规划引领发展,把握招商引资方向。有远见的科学规划是把握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方向,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就长宁县而言,就是要把招商引资与百亿工业园区建设、国家级旅游县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吸引更多低碳、环保、节能型企业来投资创业,坚决拒绝引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
(二)充分发挥优势,合理布局产业。要保持和发展我们的生态优势,在招商引资项目上就必须有所取,有所舍。在我县现有优势资源和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适当收缩产业范围,迅速扩大产业规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招商引资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三)强化基础配套,提升服务功能。基于自身财政乏力的现状,长宁县要继续加大以商招商力度,通过引进企业进行技改、延伸产业链、建设园中园等方式,逐步完善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积累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引进和推动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寻找公、铁、水运输方式的有效组合,把长宁打造为区域物流集散地。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小区集中、土地向集约经营集中的原则,进一步规划建设好工业园区,提升园区的整体服务功能和项目承载力,为引进项目奠定基础。
二、创新理念,因地制宜,筹备一批招商项目
(一)创新理念,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意识。招商引资作为我县“一号工程”,作为推动工业强县战略的主要抓手,是全县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全县上下树立“大招商促进大发展”、“你发财、我发展”、“以特色项目招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招商理念。
(二)因地制宜,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先导,以资源特色和行业特点为基础,结合我县区位优势,认真收集、整理、论证、包装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增强项目招商实效。
(三)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含金量。以县招商引资局为业务指导,指导各乡镇、县级各部门编制项目,以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和企业为主体创意、策划、编制项目。在项目编制工作中突出围绕新型、低碳生态产业发展方向,加强项目的创意、策划、编制。同时,切实加强对项目专办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全面提高引资项目含金量。
三、多措并举,拓宽渠道,创新一些手段
(一)分块招商。按产业分块,每一块由1—2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组建由其分管部门参加的小分队,常年带任务,带课题,带部门,进行产业招商。
(二)驻点招商。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选派一部分干部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挂职,挂职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驻点招商。驻点招商给一定经费,给专门的招商任务。
(三)以商招商。企业老板在业内有人脉资源、有信息资源,了解投资需求。我们要和企业老板真心交朋友,交成真心朋友。招商引资请企业老板出马,以商招商,现身说法,招商引资成功的几率就非常高。
(四)外出招商。依托各种关系,做好外出招商活动基础性工作,广泛收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产业转移信息,结合我县优势产业和资源积极对接。派出小分队招商,负责承接产业转移活动等项目的后续跟进工作,积极寻找意向投资者,不断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五)代理招商,充分发挥已有合作关系的中介代理机构的作用,力争在代理招商上有新的突破。
(六)会议招商。主动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招商引资促进活动,利用省市提供的平台积极开展对外项目招引和产业转移的承接,促进我县盐化工、竹类加工、新材料产业、白酒产业、机械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项目引进。
四、诚而有信,热情服务,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我县地处内陆丘陵地带,资源欠丰富,区位欠优越,物流体系和物流成本与沿海比有太大的差距。我县要想在项目引进上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必须提供环境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全力维护投资环境,努力提升政策服务水平,在审批执法检查等环节,在项目引进建设投产过程中,做到“四不”:即只准服务,不准处罚;只准支持,不准敲诈;只准维护,不准抬杠;只准优惠,不准加码。投资环境得到了保障,长宁县成了投资者的乐园,创业者的天堂,招商引资才会有新的希望。
(一)落实让利与商的优惠政策。坚持先予后取、放水养鱼、实现双赢的原则,只要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主动与企业谈,全方位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工作措施,为招商引资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创造优质服务环境。在推进城市化、抓实投资硬环境的同时,要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行政审批中心的作用,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完善的跟踪服务监督机制、限时办结评估监督机制和外商投诉查处机制等工作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软环境。
(三)塑造诚而有信的政府形象。政府诚信是外商投资取舍的关键。改善招商引资环境,要从塑造政府诚信形象做起,以政府的诚信带动和营造全社会的诚信。以政府诚信为引领,营造先进的思想观念环境、正确的舆论导向环境、统一的法规政策环境、高效的政府办事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整洁的市容市貌环境、文明的市民文化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最终打造一个有吸引力,可持续发展的招商引资环境。
五、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建立一套制度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是成立醋酸纤维素百亿产业招商组、盐化工百亿产业招商组、以竹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百亿产业招商组、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百亿产业招商组以及要素联络保障组等五个工作组,统筹整合全县招商引资力量,提升招商引资效能,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个百亿工程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和具体项目上。二是制定《招商引资兼职副局长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奖惩措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上档升位。三是完善外派驻点招商人员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外驻点招商人员管理和考核。四是规范招商引资合同。增强招商引资协议的可操作性和合法性,规避行政风险,降低行政成本。
(二)强化督查督办力度。一是由县招商局牵头,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调研督查等作用,组织重点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或乡镇按月统计分析,通报项目进展情况。二是县委县政府督查目标办对招商引资重点督办项目进行专项督查督办。三是成立招商引资目标考核领导小组,严格目标考核,严格兑现招商引资奖惩制度。四是严格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定期通报制。按照目标任务,对各乡镇、县级各部门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实行每月交帐、会议通报制度,对任务完成差的乡镇和部门严格要求其查找原因,限期整改,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落到实处。
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2
一、夯实基础, 在督查主体上求高度
一是提升督查能力。督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督查效能、影响着督查权威。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特别注重督查人员的能力提升, 努力为他们提供学习平台, 创造学习机会。今年, 我们出台了“三个凡是”举措:即凡是督查室所需的业务书籍办公室及时购置;凡是督查人员参加上级业务培训办公室全力支持;凡是督查人员参加升本以上考试获证后办公室给予奖励。今年督查人员中有一名同志通过自考获取了法律本科文凭, 我们立即就按制度给予其物质奖励。二是配优督查人员。在督查人员的考查配备上, 我们坚持“三个不考虑”的用人原则:即无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不考虑;非法律类专业的不考虑;无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综合水平的不考虑。按照上述用人导向, 我们将本办一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副科级秘书明确为督查室主任。此外, 还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从乡镇调入两名年轻干部充实到督查队伍中来, 使督查室的人员结构更为科学。三是创优督查环境。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 争取对督查工作的重视, 着力改善督查工作的软、硬件环境。近年来, 县委专题研究了督查室主任职位高配问题和办公条件问题, 先后配备了越野车, 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专用设备, 并在督查工作经费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使督查人员履职尽责抓落实的劲头更大, 底气更足。
二、突出重点, 在督查内涵上求深度
一是督查范围明确重点。频繁无序的督查活动不仅会增加基层的接待压力, 还会使基层干部产生疲劳应付的情绪。为此, 我们特别明确了“三个必督”和“三个不督”的工作范围。即:上级党委或办公室要求督办的事项必督;县委常委会议定的重大事项必督;县委主委领导批示督查的重大事项必督。一般性的工作不督;可督可不督的事项不督;纯部门业务工作不督。此外, 还将其它全县性的督查活动也归口县委督查室把关。今年以来, 我们坚持从严审批, 先后对争资争项、作风建设、防汛备汛等全县性重点工作开展决策督查8次, 督查次数同比去年压减60%。此举有效减轻了基层的接待压力, 提高了督查的工作质量, 树立了督查工作的权威。二是督查环节主攻重点。对一些覆盖面广、工作量大的督查活动, 只有选准切入点, 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拉动效应。在今年的干部作风建设督查中, 其督查内容涉及到干部工作生活的诸多方面, 如果不分轻重缓急, 坚持眉毛胡子一把抓, 势必事倍功半。我们结合工作实际, 以督查干部违规酗酒、上班时间上网游戏聊天这两类现象为抓手, 对各类宾馆酒楼, 窗口单位展开了高密度地突击检查, 公开通报了一批反面典型, 协同查处了一批违规干部, 在全县引起较大反响, 促进了干部作风整体良性发展。三是督查内容瞄准重点。首先是督领导关注的事近年来, 我们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凡是主要领导在大会小会两次以上强调要落实的事项, 我们都不等到领导重申第三次, 就主动履行督查职能, 及时跟踪落实。如今年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推行以来, 县级争资争项工作的压力与机遇并存, 县委书记两次在大会上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着重强调, 要求各单位主动出击, 搞好项目对接。我们捕捉到这一风向标以后, 立即制订督查方案, 主动深入到有争资争项任务的单位督导进度, 掌握情况, 并形成《督查专报供领导参阅, 使领导能够及时掌控全局, 有针对性地对后进单位进行调度。其次是督群众关心的事。群众关注的事大多是涉及民生的信访批示件, 督查人员既要站在为领导排忧解难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又要本着依法办事、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解决问题。今年初, 市委督查室转来市委书记签批的曾某要求恢复编制的信访件后, 我们多次到曾某所在的乡镇调查核实, 又先后到相关职能部门咨询政策, 在各部门意见存有分岐的情况下, 我们建议县领导召开部门协调会, 统一思想认识, 最终使该案得以依法妥善处置, 切实维护了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三、注重效能, 在督查手段上求力度
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3
新起点实现新突破
延安市商务局(招商局)是2007年12月由原市招商局、原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和原市商业贸易行业管理办公室合并成立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职能为主管全市对内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合作工作。
两年来,市商务局着力构建大商务格局,努力实现商务工作的新突破,在扩内需、促消费,应对金融危机浪潮下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发展,推进企业改制、帮助困难企业脱贫成效显著,对外经济协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被省政府评为“陕西省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创佳评差”最佳单位。
突破一:商务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
目前,子长、延长、延川、黄陵、洛川、安塞、宜川、甘泉、黄龙9个县成立了商务局,市县商务工作体系正在逐步理顺,工作职能进一步完善。延安市和安塞县已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市县,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突破二: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9年,市商务局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促进措施,招商引资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04个,合同引资231.6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86%。实际到位资金75.5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52%。利用外资和省际联合到位资金37.02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66.36万美元,分别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的206%和141%。国内五百强企业大唐集团、上海绿地集团、复星集团、延长石油集团、陕煤集团、华润集团、正泰集团、陕汽集团等8家企业相继落户延安。
突破三:市场建设和商贸管理呈现新局面
2009年,延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这一成就的背后,饱含着市商务局应对金融危机,迎接挑战,全力扩内需、保增长的艰辛努力。“万村干乡”市场工程改造、“双百市场工程”创建、“农超对接工程”、“家电下乡工程”、汽车以旧换新、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工作的监管,“五一”、“十一”、元旦和新春期间组织市内大型商场、超市等重点企业开展促销活动……一项项,一件件,各项刺激消费措施实施,收到良好效果。
突破四: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市商务局努力发展壮大外贸进出口队伍,新发展外贸出口企业8户,全市进出口企业达到56户。筛选、推荐我市2户外贸企业为陕西省重点培育和支持的出口品牌企业,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引导进出口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拓展出口市场。延安市外贸出口市场已由欧美、日韩发展到东盟、南美、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全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40.8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
突破五:对外经济协作领域拓宽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已全面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延安先后与江苏无锡、上海宝山区、深圳龙岗区、浙江嘉兴,贵州遵义,山东滩坊等23个城市及合作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联结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经济协作带。2009年,争取延无对口扶贫协作项目27个,总投资1746.2万元,落实无锡援助资金62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3%;争取上海卢湾区援建资金30万元;协调苏陕扶贫资金600万元。
突破六:国企改革迈出新步伐
坚持“因企制宣,一企一策”的原则,市商务局不断推进商务系统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市外贸加工厂组建了新公司,按公司法选举产生了公司新的领导班子,并按照新机制正式投入运行。市五金公司完成了清资工作,目前正在组建新公司。即将退出国有企业序列。市粮油外贸公司已经市政府改制领导小组审议并批准改制方案。市燃料公司、轻化公司的改制完善工作已被列入市圄资委资产评估审计计划,市物资总公司8户企业的审计工作已接近尾声。
新目标迈向新高度
进入2010年,延安市商务局领导班子经过科学分析,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解放思想,奋力开拓,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消费热点、保持外贸增长、扩大招商引资、强化友好协作、加快企业改制、加强市场监管,理顺职能,统筹安排,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推动商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07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00万美元;合同引资额100亿元,到位资金60亿元,其中省际联合利用外资项目到位资金45,5亿元;争取无偿援助资金600万元。
多措并举培育消费热点。加大对城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建设力度,推进“万村干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加快“农改超”和乡镇集贸市场改造步伐,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商贸、建材、副食品等专业市场建设步伐,抓好物流同区建设。稳步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大力开展系列促销活动,重点抓好“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促销活动,扩大节假日消费规模。积极推广新型消费,扩展社区商业功能,大力推广“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引导购物、餐饮、服务类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发展贴近居民生活的消费方式。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加大外贸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外贸经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以地方特色优势产品为切入点,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拓展出口产品种类。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发展前景好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实现新的增长。积极探索网上交易,引导企业与环球资源、阿里巴巴等国际性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进一步拓宽出口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渠道。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等境内外国际贸易促进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开拓中亚、南美、东欧等市场,扩大出口贸易。重点在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方面争取支持,建设苹果、红枣、杂粮、羊绒等优势产业出口基地。
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工作机制。重点围绕能源、石化、物流、太阳能、轻工产业五个产业振兴规划和东部产业转移方向,谋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依托昆山、上海等国家确定的产业转移促进中心,积极主动组织力量赴台湾、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参加第十四届西洽会、十四届厦洽会等国内大型投资促进活动为重点,每年组织开展10次左右的境内外招商引资活动。围绕循环经济、轻工业、石油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特色产品开发为重点,大力开展专业产业招商,使园区逐步形成鲜明的产业集群。积极参加宁蒙陕甘毗邻地区经济合作洽谈会,扩大经济协作领域,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首战大捷西洽会创历届之最
4月8日至12日,在西安召开的第十四届西洽会,是今年延安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希亲自前往洽谈展位检查指导工作。市长陈强在“两会”期间,与中煤集团、北京南太平洋财务投资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进行洽谈,促成延安禾草沟300万吨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和南泥湾生态风景区开发两个项目的合作。副市长张西林春节一过,先是随省团赴台湾考察洽谈项目,接着到深圳参加陕北商会年会,洽谈轻工业产业园开工事宜。年会一结束,就直接赶到南京洽谈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
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4
(一)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深化认识,大造声势,再添招商引资工作新动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要继续解决好认识问题。要加强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扎实推行“招商引资压倒一切”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不怕吃亏,甘当配角;不怕吃苦,甘当仆人”的服务意识,始终恪守“先吃亏,后得利;先当配角,后当主角”的发展理念。
(二)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强力推进,高效经营,建好招商引资工作新平台。沿海地区招商引资之所以能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好园区这个平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我们要克服困难,尽快启动园区的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步伐,用最短的时间完成 “七通一平”。同时,进一步加大交通建设力度,加快南渠路建设步伐,力争营高一级路早日开工,优化县内外交通运输网络。
(三)要以优质服务为根本,强化软环境建设,加大治理力度,再聚招商引资工作新合力。坚持每季度评选服务最佳和最差单位,在电视台公布。坚持每季度召开由重点外来企业及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交流经验,查找问题。坚持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成员每月对重点外来企业进行一次走访、座谈,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种优惠政策,坚决落实“一站式”服务和按时办结制,坚持领导、部门联系企业制和项目秘书制。对客商提出的问题、交待的事情必须及时办理、按时回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地服务,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加大查处力度。对那些损坏**投资环境的害群之马要坚决严惩,绝不姑息。
(四)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瞄准重点,主动出击,再创招商引资工作新业绩。要在“引”字上下功夫,在“进”字上抓落实。一方面,要瞄准目标,主动出击。今年下半年,要以“四川—北京经贸活动周”等活动为契机,继续以小分队的形式,奔赴成渝、沿海等重点区域,开展敲门招商。另一方面,要对已签正式合同的项目进行认真分析和筛选,落实到人头,制定出时间表,建立严格的项目主办人责任制。要按轻重缓急确定跟踪重点,以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帐率为着力点,加大服务力度,争取早日动工投产。对已签订协议的项目,落实专人跟踪,解决具体问题,消除投资者的顾虑,全方位协调,争取早日签订正式合同。
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5
实现作风建设新突破
——对《师德考核评议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东冢初中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是一项难于考核的软任务,往往是只要教师不出现重大的师德问题或违纪犯法,一般考核评价都视为“合格”。从当前我校教师队伍现状与教育发展的需要来看,职业道德建设的任务还很重。纵观以前的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业务,轻思想;重形式,轻内容;重教书,轻育人。究其原因,主要是考核评价目标过于笼统,个别目标动态性不强,与实际工作脱节;操作程序不统一,个别环节不够规范;考核过程简单化,缺乏全程性;讲究一团和气,缺乏原则性;层次扁平,缺乏立体网络;没有充分体现其戒勉与表彰功能,缺乏自觉反思与有效提高的导向作用;过分强调教学成绩的考核权重,造成“一俊遮百丑”的现象等等。针对这些缺陷和不足,近年来,我校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市相关规定为依据和准绳,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师师德考核评议制度》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全体教师讨论、修改,并通过教代会绝大多数教职工表决通过,使评价的内容更合情合理,评价更具可操作性,实现了作风建设的新突破。
二、具体实施策略
(一)规范引领与严格监督相结合
一是成立以校长任组长,中层班子为主要成员的学校师德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观看师德修养教育录像,通过集中学习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学习,认真践行《纲要》中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论述。不定期检查全体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实际,实行教育教学的全程监督,促使教职工时时处处对照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将师德要求落实到点点滴滴的实际工作之中,并将检查考核结果及时在工作简报上通报。二是成立教师管理委员会。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调整管理思路,将管理权下移——成立教师管理委员会。
学期初,学校把“教师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选举条件张贴在政务公开内。经个人申请,全体教职工民主评议,选举出德高望重的教师、党员组成“教师管理委员会”。激励他们从大局出发,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原则,全程参与修订完善《东冢初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议制度》。教师管理委员会成员,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学生、家长和教师等各项民主考核评议,负责及时公示评议结果。全过程实行“阳光”工程,公开公正、透明度高。有效地化解干群之间的紧张关系,真正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
(二)建章立制与多维评价相结合。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师德建设考核方案及细则》、《师德师风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使师德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形成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四级评价网络体系,把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对教职工的师德表现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
一是将评价还给学生,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1、设立校务监督员,评价教师师德常规
每班设立学生校务监督员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予以监督,若有教师出现不规范行为,学生校务监督员有权代表本班学生向校长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当然,我校尚未出现一例“投诉”。学生明确了教师的师德常规,学会了正确的评价老师的方法,教师也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的规范化,形成了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的氛围。
2、发放学生评议教师表,整体评价教师形象
每学期末,发放学生评议教师表,让全体学生就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热情、服务意识、德育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做出综合的评价。考评表列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个评定等级,请学生以不署名方式填写,并于统一时间交到师德考核领导小组,由教师管理委员会成员回收,确保公平、公开、公正、透明。一个个简单的“√”,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定。绝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认定为“优秀”,肯定了我们的师德工作,个别“良好”、“称职”的评定对我们的工作予以警醒,便于我们及时寻找原因,不断改进。
二是将评价还给家长,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是学校教育的直接“消费者”,家长对学校服务的满意度对学校的口碑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长的支持和信任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我们清醒地看到:学校师德工作成功的背后往往有一大批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家长群体。因此,我们响亮地提出“将评价还给家长”。
1、设立“家长委员会”,明确评价的范围
我校从已成立的“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中采取自荐、全校家长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形成三级模式。在学校与“家委会”成员多次交流、协商后,明确了家长参与学校师德工作评价的范围应为:学校的管理工作理念的实施、学校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教师职业道德的评定等。本着不挑剔、不求全,多建议、多合作的原则,协助学校行风建设工作的良性运作。
2、填写家长评议表及教师师德工作调查问卷,实施评价的权利
教师职业道德表现的好与坏,家长心中自有一杆称。这也是检验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效果的有效途径。我校以每学期的家长课程授课为契机,向家长下发教师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及教师评议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量化打分。同时,对于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学校建立工作台账,并由各科室认领,并采取限时整改的办法,做到及时且有实效。对家长反映的师德方面的违规行为,实行年度评先树优、晋级等方面一票否决制,决不姑息迁就。这些举措,使家校沟通谋发展变为现实。
3、搭建“网络电话平台”,保障评价的互动
现代社会步入了信息时代,鉴于家长工作繁忙,不便长期到校了解我们的工作,我校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开设了“家长频道”通过QQ家长群,向家长通报学校近期重要举措,介绍家庭教育的优秀经验,发布师德建设动态,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并开通全天候校长热线电话。充分倾听到来自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真实声音,校长根据学生联系信息,经常同家长保持联系, 对家长反映的特殊情况及时调查、处理、回复,使家长对学校的评价能持续进行,并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
三是把评价还给社区,共建师德优良环境
我们利用每年的教师节,家长会之际,邀请镇领导及社区部分区民参加庆祝活动的同时,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及征求意见,实现了学校与社区的同化,保障了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有一个健康、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社区群众的口碑成为了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最有力的宣传。
(三)榜样示范与活动载体相结合
学校以每年的教师节为契机,把师德教育活动与学习优秀中的先模人物事迹结合起来,大张旗鼓的在全体教职工中掀起比学赶帮的师德学习热潮,大力宣传师德先进事迹,营造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良好氛围。同时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师德意识。
一是开展“文明执教,做文明教师”主题教育,并将这一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根据学校的实施方案,人人制定出具有实效的活动计划;第二阶段,自我排查,整改提高阶段。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讲座内容和《潍坊市十不行为规范》等,人人写《教师职业道德承诺书》,便于随时查摆存在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并写出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进行集中交流。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为了促进活动的扎实落实,由教师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考评小组,将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分别量化打分,纳入教师评价中,随时反馈予以公布。
二是大力实施教师读书工程,充分发挥优秀篇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校长在每周简报上先后推荐学习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欣赏的力量》等文章,组织教师学习并撰写《说团结》、《每个教师都是教育形象》征文。重点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人写一篇读书心得;写一篇工作反思;与学校签一份师德公约;每周出一期工作简报;每月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同时开展教师自我“充电”活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习与交流有机结合的方式,使活动有条不紊地深入进行。三是组织家长活动开放日和家长委员会例会日。为了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每年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活动,学校精心设计亲子参与专项比赛,使教师、孩子真诚的与家长交流,共同研究富有实效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除此之外,还请家长深入课堂听课,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子女在教室的听课情况,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充分利用每月定期(第二周四)下午召开家长委员会议事例会之机,各处室负责人在家长委员会活动日,认真倾听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呼声,吸纳家长对学校发展好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育人工作达到学校和家庭和谐地进展。
四是组织教师全员参与“百名教师访千家”家访活动。每学期结束的放假大会,学校都要布置教师家访的相关事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管理委员会成员在广泛征求教师建议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教师家访制度》。新学期开始,他们按《教师家访制度》要求逐一检查落实教师家访情况,将家访反馈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实事求是的家访,在老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道五彩缤纷的心灵彩虹。拉近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增进了老师与家长、学生的感情,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
(四)评优树先与师德形象相结合
学校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树先、晋级、晋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促使教师把师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自己教育实践的自觉行为。并把师德评价延伸到社会,校内外结合,贯穿到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师德与社会公德相结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前不久上级组织评选的潍坊市优秀辅导员活动,学校党支部根据全体教职工平日工作量化考核实际,参照教职工师德考核,把平日工作扎实肯干、爱生奉献的先进教师的典型推荐为评优人选,并高票通过,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潮,对弘扬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高尚师德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教师的师德师风有了明显改进,据调查,我校现在接到学生及学生家长投诉几乎为零。教师的教风正,学风浓,与家长、学生相处和谐,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在全市组织的综合督导评估中,我校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二是在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活动中,大胆探索与改革《师德考核评议制度》,注重转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并多形式挖掘家校社会合力资源,给学校带来了新的起色。
新《师德考核评议制度》的落实,使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行为更规范。校风、教风,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逐年提升,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家长学生增进了解,加强联系,赢得关心的舞台。
四、问题与思考
一是由于受教师队伍素质的影响,在制度中部分定性考核内容中,仍然受个人思想意识的影响。比如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中,许多目标需要通过民主评议手段来确定,由于不同教师对同一目标理解的角度和程度不同,对考核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是新的考核评价制度仍存在各系列、各层次考核的差异性,它对考核结果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因学校性质、教师工作性质不同,影响考核结果的问题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6
当前,农村基层工作热点、重点不断涌现,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工作成为各地经济建设的主题。城乡面貌得到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社会内部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焦点、难点问题成为各地经济建设过程中新的拦路虎、绊脚石,让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愈加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我们郏县冢头镇人大主席团主动出击,按照法律规定,在镇党委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乡级人大监督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建言献策,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政府工作扎实开展。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涉及民生的新农村建设和历史文化名镇创建开展工作。
一、主动参政议政,提高工作积极性。
冢头镇位于郏县东北13公里,北临禹州,南邻许洛古道,东接襄城,郑尧高速、郑南公路穿境而过。冢头自古有汉代名将纪信、清父子解元仝廷举、仝轨等名人,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葬于此,明清建筑秦都司宅第、解学士古宅、甘肃道台刘思和故居、什邡院等古迹保存完好。作为历史上的中原腹地,明清时期是方圆几百公里的商贸中心,古来被称为“小上海”,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该地淳厚朴实的民风和勤劳诚实的作风。2007年,冢头镇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冢头镇人大适时抓住这一优势,利用人代会这个平台,2008和2009年两年的人大会上,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和“着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议。镇党委召开党委会把这两项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并要求镇政府结合代表建议,认真征求意见,合理规划布局,尽力改变镇域面貌,努力提升冢头镇品味,让老百姓确实得实惠。镇政府迅速行动,抽调专人分工负责。深入农户征求意见,确立“立足现实,操作可行,围绕经济,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镇政府先后聘请省规划设计院专家实地勘察测量,确立前王庄、柿园、陈寨、小李庄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多次征求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反复论证修改,制定出高规格、高标准、完善齐备的各中心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前王庄、柿园、陈寨、小李庄四个中心村已建成投入使用,老百姓喜迁新居,其他四个中心村也已起步建设。冢头镇新农村的快速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带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2010年前王庄被评为“全省十佳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村”,陈寨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二、运用视察检查手段,推动工作有序开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拆迁、资金困难等焦点问题,导致个别群众想不开,出现阻工现象。还有个别群众到县里、市里甚至省里去上访,新村建设面临搁浅的危险。镇人大主席团把这一情况汇总后及时向镇党委汇报,商讨了利用人大贴近民生,了解民心的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
方案。镇人大主席团组织10名德高望重的县乡人大代表组成视察团,听取了镇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汇报,提出了“抓住重点,示范带动,拆旧房建新房,切实解决贫困家庭资金不足”的指导意见,并视察了前王庄、陈寨、柿园三个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召开了群众代表,困难家庭座谈会,听取了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形成了详细的视察报告,向镇政府进行了反馈。镇政府组织人员深入三个村进行排查了解,确定了重点工作对象,通过找亲戚托朋友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协调三个村20多户在信用社低息小额贷款60多万元,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迅速打开了新农村顺利建设的工作局面。
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备受群众关注,大多数群众理解创建的现实意义。但涉及个别群众需要搬迁改造,已过格要求百般阻挠,镇政府陷入了不进则退的窘境。规划初期,我们也是邀请省文物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反复的考察论证,找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设计,付出不是金钱所能言尽。如果因个别群众刁难,使这一民心向背工作流产,张毅镇长说,经他一任,无颜面对冢头老百姓。张镇长多次邀请我们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视察。2010年4月我们组织了9个人的视察组到古迹集中的北街和东街召集搬迁户进行座谈,面对面的交流,促膝式的谈心,解开了搬迁户的疑虑和担心,使大多数古迹得到了改造和保护。2010年10月,冢头镇被国家文
物局和住建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三、实施检查评议,让群众的利益最大化。
冢头镇属半丘陵地区,历来群众收入主要依赖烟叶种植。每逢烟叶收购季节,烟农与烟站这一对矛盾体总要发生这样那样的不愉快,这也成为镇人大会和代表社情民意收集活动中提议较多的问题。为了确保烟农的利益不受损失,近年来,每逢烟叶收购前夕,我们都要对烟站进行一次检查评议,组织种烟大村的人大代表参加听取烟站年初规划与合同收购计划等方面的汇报,召开烟叶种植大户和烟站工作人员座谈会,通过工作评议,人大主席团在烟农和烟站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政策透明化,让烟农吃了定心丸。在收购过程中,烟站主动邀请人大代表监督烟站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及时纠正解决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去年王寨村王自军等五户群众烟叶种植超出了合同面积,生怕不被收购,就通过村里的代表向主席团反映,我们在检查评议过程中要求烟站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烟站主动到县公司和市公司请求增加收购合同,烟农比较满意,连续两年烟农与烟站之间没有因为压级压秤等问题发生过冲突。
近年来,我们还通过社情民意等渠道,适时督促镇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一村一品”在全镇得以良好发展,形成了前王庄的理想大根萝卜种植、圪塔王的矿上配件加工、北北三郎庙的绿芦笋种植、达理王的大棚蔬菜种植等专业
村。前王庄的理想大根萝卜已形成种植和深加工一条龙,产品畅销日本韩国。各项富民工程的实施,农民的增收,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对乡镇人大监督工作,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结合人大监督工作,离不开党委的关心和支持。党委作为人大的坚强后盾,让我们人大工作者能够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人大代表人民积极主动反映人民的要求,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应尽的义务,党委高度关注,把人民的意志通过人大途径给以实现是目的,两者的最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大是集体行使职权,人大脱离党的领导就如一盘散沙,形成不了核心,就会失去方向。
二是监督不能图形式,要力求实效。视察、检查、评议,督促政府办理议案建议是监督的主要形式。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带有指导性、目的性、任务性。如果不能带着老百姓的满心渴望去开展工作,只是做做样子,写个报道,没有实现我们的初衷,没有一点效果,老百姓不会答应,党委不会答应,我们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最终什么也办不成。
三是监督要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人大代表是视察评议的主体,也是监督的主体。人大代表来自基层,最了解民意,也最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大多数代表在群众中的威信相当
高,“一言九鼎”虽然有些夸张,但他们的地位不容忽视,代表大多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企业代表,示范带领作用也特别重要。
几点建议:
一是恳请市人大多组织基层人大主席团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监督方面的培训,丰富我们基层人大的知识,提升工作水平。
二是扩大优秀人大代表的宣传面。当前各县区都在辖区内利用电视、报纸等形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希望市人大在全市利用各种媒体及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全社会的认知度。
三是提供全市各乡镇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篇7
一、“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和便利化行动取得新突破
2012年启动“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以来, 全省以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等“三权三证”为主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加快推进, 并取得了新突破, 截止2013年末, 全省以“三权三证”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余额达191.13亿元, 成为我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 为全省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是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截至2013年末, 我省林权抵押贷款覆盖109个县 (市、区) , 贷款余额133.21亿元, 同比增长16.24%, 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银行19家。林权证变成一张张“绿色信用卡”, 为“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青山变金山”的林业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是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居全国前列。我省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筹划早、工作扎实、发展较快。截至2013年末, 全省14个州 (市) 开办了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 贷款余额为44.14亿元, 涉及户数48930户, 特别是1~12月累计发放贷款32.79亿元, 经办金融机构有农信社、农行和村镇银行。
三是经济林木 (果) 权、观赏苗木抵押贷款全国首创。截至2013年末, 我省在全国首创的经济林木 (果) 权抵押贷款余额3.61亿元, 同比增长40%。其中, 中信银行、农信社昆明市联社已发放观赏苗木抵押贷款1.15亿元。南涧县农信社“经济林木 (果) 所有权证抵押贷款”产品被列为“中国农村金融十大品牌价值榜创新产品”, 富滇银行在宾川县的“金果贷”产品入选亚洲金融合作联盟金融实践优秀案例。
四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现零突破。截至2013年末,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79亿元, 比年初增加1.51亿元, 增长5.39倍。
五是农村小型水利产权抵押实现零突破。开远市建立农村小型水利产权抵押登记和评估服务平台, 该市农信社发放全省首笔小型水利产权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金额20万元。
六是专业合作社贷款高速增长。截至2013年末, 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达8.38亿元, 增长3.66倍, 获贷的专业合作社达273家, 带动农户114231户。
七是“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截止2013年末, 全省农户贷款余额达1372.53亿元, 比年初增长19.91%, 增速分别高于全省涉农贷款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2和6.2个百分点。全省涉农企业贷款余额3877.66亿元, 比年初增长12.72%;各类涉农非企业组织贷款余额232.75亿元, 比年初增长48.12%。林业贷款余额达160.33亿元, 同比增长26.37%;农田水利贷款余额为450.87亿元, 同比增长72.29%;农业龙头企业专项贷款370.09亿元, 同比增长56.8%, 连续三年累计专项融资816亿元。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发放支农再贷款39.95亿元, 累计办理再贴现10.36亿元。新增县域证券服务网点16个, 3家农业企业签署“新三板”中介协议并开展挂牌筹备, 太平洋证券发行的民生资产管理计划共为农业企业或个人融资50.2亿元, 锦苑花卉等涉农企业参与发行云南省第一只中小企业集合债4亿元。
八是“三农”保险产品居全国前列。全省开办中央、地方政策性农险产品和商业性农险产品17个, 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基本覆盖了云南农业经济地位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大牲畜, 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实现全省林地全覆盖。2013年末, 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 同比增长44.55%, 保费规模在西部12个省 (市、区) 排名第四, 成为仅次于车险、企财险的第三大险种。保险业为2795.8万亩农作物, 14.8万头牛、414.92万头能繁母猪等提供超过869亿元的风险保障, 累计赔款支出6.05亿元, 共使75.5万户 (次) 农户受益, 成为灾区群众恢复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
九是农村支付结算等基础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行昆明中心支行积极推动建立云南省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共享平台。目前全省1247个乡镇消除了基础金融服务空白, 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已为全省近419.45万户农户建立了电子信用档案, 农村人均持卡超过0.7张, 新增惠农支付服务点5265个, 累计达15728个, 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已基本覆盖全省行政村, 广大农户“足不出村”即可得到便利化的服务。全省农合机构共建立惠民服务支付点1.01万个, 创新产品18个, 新增ATM机、POS机等各类电子机具1.86万台, 新发银行卡475万张, 新增授信农户61.12万户。
十是“三农”和县域金融管理和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目前, 全省129个县市区基本成立了金融办。全省共批筹小额贷款公司555家, 较上年增加71家, 位居西部第一, 全国第五位, 实现了全省县域服务全覆盖, 累放支农贷款248亿元。全省36家村镇银行全部开业, 覆盖全省16个州市, 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5.61亿元和80.44亿元, 另有8家村镇银行通过中国银监会备案同意。富宁县成立了云南第1家农户自立服务社—中和农信富宁农户自立服务社, 全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520万元, 涉及农户1900多户。截止2013年末, 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4815.86亿元和2796.25亿元。
二、创建了“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和便利化行动的新经验
一是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 光荣书记、纪恒省长、仇和副书记等省领导多次批示给予充分肯定。2013年2月17日, 和段琪副省长在省金融办调研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五小一股”金融事业的要求。2013年6月28日, 召开了全省“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视频会议, 65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部州市、明年试点范围覆盖全部县 (市、区) 及所有乡镇、三年取得重大成效”的工作目标。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有关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 (云办通[2013]41号) 、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意见 (云政函[2013]115号) 、实施“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的通知 (云政办发[2013]128号) , 有力推动试点工作和便利化行动的开展。2014年3月28日, 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和便利化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79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二是部门协调、协同联动。省金融办和省委农办联合召开了“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座谈会。省级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方案、扩大“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范围的通知、“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重点县名单的通知、进一步做好2013年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年度通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监测制度的通知》, 建立了“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专项监测统计制度。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发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三个管理办法;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林业厅建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141个, 开发建立云南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及网络、语音查询台, 成立了“云南林权交易中心”, 编发《云南省林权社会服务体系规范手册》 (试行) ;省农业厅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 开展业务培训, 争取各级财政资金371万元, 在弥勒、勐腊、开远、剑川、沾益、鲁甸6个县 (市) 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三是州市党委政府积极部署、大力促动。各州 (市) 党委、政府积极支持“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试点工作。昆明市早在2010年9月就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推进“三农”金融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文件, 成立了昆明泛亚农村产权交易所, 开启了我省“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序幕。2013年, 德宏州成立了州长任组长, 州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设立了独立的州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 出台了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的意见、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等文件, 州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750万元专项资金, 召开全州“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启动会, 州政府与各县 (市) 签订了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目标责任书。文山州制定《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林权抵押条例》, 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三权”流转管理实施意见、“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暂行办法, 明确目标责任, 加强宣传培训。保山等州市县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按程序按标准对认定的涉农贷款进行补偿,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四是试点县 (市、区) 抢抓机遇、务实主动。试点县 (市、区) 党委、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试点方案及配套政策、召开动员大会、明确职责, 推进落实。2013年7月19日, 开远市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在所有乡镇 (处) 成立金融服务站, 统一挂牌在各乡镇 (处)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体制, 积极推进实施“银行下乡”、“保险下乡”工程, 建立“三农”融资项目库, 协调开展各项金融服务。富宁县在归朝镇率先设立了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管理的乡镇金融服务站和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 并将在全县同步改革建立这一管理服务体制。试点县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 以确权颁证和建立流转服务平台为基础, 积极开展农村产权确权颁证, 建立完善农村产权登记、交易、抵押、评估、流转和融资服务平台,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发展。
五是金融机构大胆创新、顺势行动。金融机构根据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情况、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产销周期特点, 科学掌握涉农信贷投放节奏, 积极开展以“三权三证”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 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农户保证贷款、阳光富民贷款、金果贷、惠果通、高原特色农业贷款, 加大信贷投放,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庄园经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特色品牌创建和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农信社在率先拓展农村产权质押融资的基础上, 又创新“美丽家园贷款”、“红色信贷”等产品。
六是加强宣传培训、全面推动。按照仇和副书记对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培训工作的指示, 省金融办、省委农办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编辑出版了“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专题培训教材《城乡统筹与“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 摘编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论述, 梳理了11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部委出台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政策措施, 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做法与启示, 我省贯彻落实“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有关政策措施, 提出了我省深化“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对策建议, 汇编了我省的试点方案和农信社的三个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全部免费发放到州、市、县、乡镇和省级有关部门、金融部门、金融机构, 积极加大宣传推动力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由于金融的二元制结构较为明显, 城乡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 农村金融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短缺, 农民缺乏抵押担保物, 农村地区金融风险较大, 造成资金大量流向城市, 地处边境民族地区的云南农村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更为缺乏, 农村贷款难、难贷款更为突出。
一是农村拥有庞大的资产但又严重缺乏可用于法律认定、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资产产权。金融的核心是信用, 信用的根基是抵押物。截止2013年末, 云南省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农户数达857.6万户, 家庭承包经营耕地4166万亩, 流转面积625万亩;农村宅基地应发证1104.18万宗, 需登记发证农村房屋843万户;集体林权确权面积2.7亿亩, 流转林地面积2111.23万。除集体林权确权率达98.9%, 95%的农民在第二轮承包中补、换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仅在6个县试点;农村宅基地发证率为56.9%;农村房屋需登记发证仅占需登记发证户数的3%。农村庞大的财产产权均未实现物有所值、值有所证、证被认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释放农村产权能够抵押融资的改革红利, 重要前提是明晰量化产权, 基础性工作是确权登记颁证, 核心问题是“三农”缺乏与市场接轨的金融纽带, 突出矛盾在于农民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财产及抵押物, 作为农民最大财产的农房、承包地、宅基地由于产权不清晰、价值未量化, 加之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等原因, 金融机构认可度极低, 抵押融资渠道严重不畅, 对“三农”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是支农信贷规模严重不足, 农村资金回流城市现象仍较突出。截止2013年年末, 云南省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三家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501.66亿元, 贷款余额5008.1亿元, 存贷比仅为58.91%, 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达4815.86亿元, 而贷款余额2796.25亿元, 存贷比仅为58.06%, 邮政储蓄银行存贷比更低至23.42%, 农村吸存资金外流严重。农村信用社因缺乏信贷规模, 存贷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8.28个百分点, 大量的存款无法投放出去。
三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严重不足。2013年末, 全省平均每个乡 (镇、街道办) 银行业机构网点3.9家, 保险公司中支及以下机构1.9家, 证券营业部每个县 (市、区) 不到1家, 大部分金融机构网点集中在昆明和州市发达城市, 县域以下特别是乡 (镇) 金融机构网点严重不足, 很多乡 (镇) 仅有一家金融机构, 行政村基本没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 山高路远的广大农民金融基本需求服务难以得到满足。
四是信贷成本高、风险大。由于金融机构办理农村信贷成本比较高, 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三农”抵押贷款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抵押物处置机制未建立, 部分地区建立了涉农贷款担保公司, 但规模较小, 担保实力较弱。
五是小额贷款公司未能享受相关税收政策。截至2013年末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549家, 覆盖127个县 (市、区) , 累计发放贷款11.1万笔, 902.62亿元, 其中支农、支小贷款731.74亿元, 占贷款总额的81.07%, 使近4万农户、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受益, 间接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约21万个, 有效发挥了普惠金融、草根金融“毛细血管”作用, 成为云南金融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生力军。但云南小额贷款公司以非“正规”金融企业身份从事金融活动, 从未享受过金融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也未享受到西部大开发相关优惠政策, 目前税收主要包括营业税及附加税5.6%、企业所得税25%以及自然人股东分红个人所得税20%等, 税收较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4年, 充分利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和我省“一心两区”联动发展总布局建设提速的有利时机, 抓住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的实现途径、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和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求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机遇, 着力巩固发展“三权三证”抵押融资为主的“三农”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成果, 着力实施“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 着力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着力优化“三农”金融服务环境, 为城乡统筹发展、信心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再立新功。一是加力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支撑体系、服务模式和风险分担机制, 优化环境, 力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实现全面突破, 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互助担保基金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组织, 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 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发债和到新三板市场挂牌交易, 扩大农业直接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扩大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与比例, 推出适合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人口较少民族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提高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二是加大实施“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的力度。坚持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 推动金融机构向农村基层延伸服务网点, 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便利化、县域金融服务便利化、农户小额贷款便利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便利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融资便利化、农业龙头企业直接融资便利化、“三农”保险服务便利化、“三农”融资担保便利化、支付结算等基础服务便利化、金融知识宣传培训服务等10项便利化行动, 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在乡镇设立金融服务站, 搭建服务平台, 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质量, 提升金融服务民生的水平。三是加强协调督促指导。进一步加强与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的协调联动, 推动深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各州市加强对“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和便利化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 通过培训现场会、政策宣传解读会、融资项目库建设及与金融机构对接、交流等方式, 让金融服务的阳光普照田间地头, 使金融服务的雨露惠洒乡间村寨。
五、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地籍调查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强化商业金融对“三农”和县域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 扩大县域分支机构业务授权, 不断提高存贷比和涉农贷款比例, 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为此, 建议:
一是尽快启动《物权法》、《担保法》、《房屋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工作, 从法律法规上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宅基地等农村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方案, 建立配套的抵押资产处置机制。将云南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重点试点地区, 开展试点。
三是把云南纳入中央重点支持省区, 对云南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给予补助。预计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需要工作经费30多亿元。
四是比照支持小微企业的做法, 对身处农村的农信社金融机构单独安排“三农”信贷规模, 对涉农信贷进行单独考核。
五是引导金融机构向县域农村增设金融服务网点, 对云南等西部省区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中小型民营银行给予倾斜支持。
六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将云南小额贷款公司纳入鼓励类产业企业, 享受西部大开发相关优惠政策。
七是建议国家进一步支持云南加大“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力度, 对农村产权抵押新增贷款给予风险补偿奖励和补贴。
【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推荐阅读:
创新防范举措 创建平安校园新报道10-26
创新举措07-31
模式创新举措08-01
创新举措 服务群众09-30
创新举措强化德育发展09-16
班级管理创新举措08-21
营销手段的创新举措09-07
创新举措抓综治维稳06-02
解放思想拓思路 创新举措抓落实--全市国税会议讲话-20105-29
谯东镇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06-27